白岸亭考

发布时间:2023-7-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白岸亭考

项目背景《过白岸亭》诗的大意:小船停靠在沙滩上,谢公撩着衣袖,动身率众人离船上岸,沿着一条沙岸前进,缓步进入一座草屋白岸亭。观赏近处的一条溪涧,细细的溪水潺湲地流过密密鹅卵石;透过稀疏的林木,可以看见远方高峻的山峰。晴空苍翠,既可睹可辨,又难于用语言来形容,而溪涧上渔钓者那种恬然自适的乐趣,却很容易地自然吟唱出来;攀援着山间的藤萝,慢慢来到青色的山崖下,刚才还难以名状的空翠,现在却在它身边了。怀着欣慰的心情,诗人凝神聆听,但闻一片悦耳之声传入耳鼓,沁进心灵,那是停在栎树上的黄鸟“交交”的啼唱,又夹杂着食苹的野鹿“呦呦”的鸣声;黄鸟声中有哀,令诗人感伤;鹿鸣声中有乐,又令诗人嘉许。这些声音交织而至,更令诗人感悟到,荣华和憔悴时而来,时而往,实在无足深恋;人为了穷困和通显而忽悲戚、忽欣喜,也实在太无谓了。因此,还不如襟怀疏朗、神情萧散,对于万事万物,都抱着最朴素的态度,无贪无欲。白岸亭早已不存,具体遗址难考。千年古迹白岸亭之于何处?诗中没有写明地理位置。据现在有文字可查的“白岸亭”,它有多种说法。如永嘉黄田洞桥头黄田溪入江口,永嘉大若岩白泉村、永嘉桥头白沙村、青田温溪沙埠村、青田温溪白岸村... [收起]
[展开]
白岸亭考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千古白岸亭何处?青田沙埠水悠悠。

汪兴著

白岸亭考

第2页

前言 1项目背景 2白岸亭遗址探查与研究分析 6回乡轨迹探究 10地理位置探究 11空间距离探究 15瓯江潮位探究 16 《过白岸亭》诗研究分析 17 《初去郡》诗研究分析 19遗址的意义及结论 21参考文献 22目 录

第3页

前言

在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背景下,2019年,省

政府推出《浙江省诗路文化发展规划》(浙政发[2019]22号),在空间上构建浙

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文化带。在全国率先迈开

探索“诗路文化带”的建设步伐。同时,积极探索 “山水诗”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开展山水诗路研究工作,深挖山水文化资源,让山水诗词落地生根,走近老百姓的生

活。加大宣传遗址的恢复与开发,给山水注入灵魂,使之鲜活永恒、熠熠生辉。

2020年,温州倾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推出了“诗画山水 温润之州”瓯江山

水诗路温州文旅新标识评选活动,推介了“奇秀雁荡名山之旅”“孤屿诗楼圣地之

旅”“楠溪桃源诗意之旅”“百岛花园浪漫之旅”“蓝色海岸风情之旅”“古堡名楼

人文之旅”“不夜温州诗画之旅”“伯温故里秘境之旅”“邂逅廊桥梦幻之旅”“红

色经典诗路之旅”瓯江山水诗等十大线路

第4页

项目背景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是温州的一张文化大名片。白岸亭是温州山水文化一个符合,它是

一篇诗,一段人生,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过白岸亭》

南(宋)谢灵运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这是谢灵运写的一首五言古体诗,他为永嘉郡太守时的第二年(公元423年)秋回老家绍兴上虞

时逗留白岸亭所作。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

,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

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

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

《谢灵运集》等。

第5页

项目背景

据史书记载,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宋文帝刘裕

卒,太子刘义符即位。谢灵运等受到当朝权臣徐羡之、傅亮等排挤,

离京出守永嘉。同年七月,离京往永嘉途中曾枉道回始宁小住,后

即折回钱塘,乘舟经富春江从桐庐上岸,改陆路到兰溪,再南折至

金华、抵青田溪,从青田溪乘船至永嘉,他的行踪有他本人诗作可

证。谢灵运赴永嘉任太守仅一年,出守既不得志,便托病辞归,于

是“量分告退,反身草泽”以遂“素念”

。公元423年秋天,谢灵

运去职获准,便欣然返始宁(浙江上虞)

浙江四大诗路平面布置图

谢灵运像

第6页

项目背景

谢公挂冠离郡,买舟沿瓯江西去,从温州到故乡始宁(今浙江

上虞)的路线如下:温州从瓯江水路到青田温溪,温溪上岸改陆路

达丽水,再经缙云、永康、武义、金华、兰溪,从兰溪复入水路兰

江,兰江顺流进入新安江,在现今梅城镇处顺流进入富春江,在与

浦阳江交汇处进入钱塘江,从杭州上岸,走陆路到绍兴上虞。路线

基本是现在的瓯江诗路转入钱塘江诗路的轨迹。右为附图

谢灵运像

第7页

项目背景

《过白岸亭》诗的大意:小船停靠在沙滩上,谢公撩着衣袖,动身率众人离船上岸,

沿着一条沙岸前进,缓步进入一座草屋白岸亭。观赏近处的一条溪涧,细细的溪水潺湲

地流过密密鹅卵石;透过稀疏的林木,可以看见远方高峻的山峰。晴空苍翠,既可睹可

辨,又难于用语言来形容,而溪涧上渔钓者那种恬然自适的乐趣,却很容易地自然吟唱

出来;攀援着山间的藤萝,慢慢来到青色的山崖下,刚才还难以名状的空翠,现在却在

它身边了。怀着欣慰的心情,诗人凝神聆听,但闻一片悦耳之声传入耳鼓,沁进心灵,

那是停在栎树上的黄鸟“交交”的啼唱,又夹杂着食苹的野鹿“呦呦”的鸣声;黄鸟声

中有哀,令诗人感伤;鹿鸣声中有乐,又令诗人嘉许。这些声音交织而至,更令诗人感

悟到,荣华和憔悴时而来,时而往,实在无足深恋;人为了穷困和通显而忽悲戚、忽欣

喜,也实在太无谓了。因此,还不如襟怀疏朗、神情萧散,对于万事万物,都抱着最朴

素的态度,无贪无欲。

白岸亭早已不存,具体遗址难考。千年古迹白岸亭之于何处?诗中没有写明地理位

置。据现在有文字可查的“白岸亭”

,它有多种说法。如永嘉黄田洞桥头黄田溪入江口,

永嘉大若岩白泉村、永嘉桥头白沙村、青田温溪沙埠村、青田温溪白岸村等地。

第8页

白岸亭遗址探查与研究分析

白岸亭之白岸含义:瓯江之中、上游和楠溪江一样多溪流,密林、瀑布、沙滩,

特别地,沿瓯江两岸遍是沙滩,遥望堆沙成岸,洁白似雪。一年四季,沙卵石如潮,

蔚为大观。瓯江岸边的亭皆可取白岸亭或白沙亭,然白岸亭意境就好多了,谢诗《过

白岸亭》中的“白岸”不一定就是一个村名,就像谢灵运同样写于当时永嘉郡城的

《北亭与吏民别》、《游南亭》两首诗,

“北亭”就不是在“北村”

“南亭”就不

是在“南村”

。《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白岸亭“以溪岸有白沙而得名”

,并非以“白

岸村”而得名,故而,白岸亭不一定在白岸村或白沙村。然而,诗中的白岸亭必在今

青田瓯江段江边,以溪岸有白沙而得名。

第9页

白岸亭遗址探查与研究分析

根据谢灵运《归途赋并序》这篇文章“昔文章之士,多作行旅赋。或欣在观国,

或怵在斥徒,或述职邦邑,或羁役戎阵。事由于外,兴不自已。虽高才可推,求怀未

惬。今量分告退,反身草泽,经途履运,用感其心。赋曰:承百世之庆灵,遇千载之

优渥,匪康衢之难践,谅跬步之易局。践寒暑以推换,眷桑梓以缅邈。褫簪带于穷城,

反巾褐于空谷。果归期于愿言,获素念于思乐。

于是舟人告办,伫楫在川。观鸟候风,望景测圆。背海向溪,乘潮傍山。凄凄送

归,愍愍告旋。时旻秋之杪节,天既高而物衰。云上腾而雁翔,霜下沦而草腓。舍阴

漠之相浦,去阳景之芳蕤。林承风而飘落,水鉴月而含辉。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

空亭。路威夷而诡状,山侧背而易形!停余舟而淹留,搜缙云之遗迹。漾百里之清潭,

见千仞之孤石。历古今而长在,经盛衰而不易!”

。诗中有“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

之空亭。

”可见白岸亭就在青田瓯江边附近。

第10页

白岸亭遗址探查与研究分析

另据宋▪乐史(930~1007年)《太平寰宇记》卷九九明确记载,

“白岸亭,在楠溪

西南,去州八十七里,以溪岸有白沙而得名,谢公游之。诗云:拂衣遵沙垣,缓步入

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见附图。由此可知在北宋时期,白岸亭当时可能

尚在,记载里没有其他引用或备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九

第11页

白岸亭遗址探查与研究分析

又清光绪《永嘉县志》(中)卷之二十一古迹志一(884页)

记载之白岸亭同宋▪乐史之《太平寰宇记》,如附图

清光绪《永嘉县志》(中)卷之二十一古迹志一(884页)

亭已不存,亭于何处?除了现场逐地踏勘,唯有根据谢诗,

《太平寰宇记》、《永嘉县志》和《青田县志》等资料进行判断分

析,还白岸亭这个千年古迹一个户口,以期恢复保护开发利用。

第12页

回乡轨迹探究

谢灵运《归途赋》中有“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之句。

谢灵运辞去永嘉太守,在温州的北亭与吏民告别后(谢诗《北亭与

吏民别》为证),坐船沿着瓯江上溯,向青田、金华方向归乡,路

过白岸亭,旧地重游,短暂逗留。可见,

“白岸亭”在今永嘉或青

田境内,瓯江边上,这就否定了白岸亭在楠溪江边黄田枫埠村附近

或大若岩白泉村之说,只能在永嘉和青田的瓯江之畔,如桥头镇的

白沙村和青田的沙埠村和白岸村。

第13页

地理位置探究

1、永嘉白泉村位于楠溪东北方向(地理与《太平寰宇

记》不相符)

2、永嘉黄田枫埠洞桥头位于楠溪东南方向(地理与

《太平寰宇记》不相符)

3、永嘉桥头白沙村位于楠溪西南方向(地理与《太平

寰宇记》相符)。永嘉白沙村简介:附图如下,据清光绪

《永嘉县志》138页记载:白沙村属临江乡二十六都去州

七十五里。白沙村位于桥头镇西部,49省道沿线,东与外

洋头村为邻,北与青田县温溪镇邻接,是桥头镇的西大门。

4、青田温溪沙埠村位于楠溪西南方向(地理与《太平

寰宇记》相符)

清光绪《永嘉县志》137、138页

第14页

永嘉白沙村村牌 白沙村夕阳亭 白沙村村貌 桥头白沙村村址图

青田沙埠村图址

第15页

地理位置探究

沙埠村简介:沙埠村临瓯江而居,北岸是金山,南岸

为高岗。 沙埠村作为温溪镇第一大村,坐落于其西部,是港

头片与温溪片的连接纽带,更设有一金温高速公路出站口,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外界的交通便利。村由金山、渡头、

沙埠三个部分组成。

青田沙埠村村牌 沙埠村江对岸沙山村 沙埠村江岸沙场

第16页

地理位置探究

5、青田寮船镇白岸村位于楠溪西南方向(地理与《太

平寰宇记》相符)。白岸村简介:白岸村坐落在瓯江河畔,

东临滩头村,西接石盖口村,南至仁宫乡,北与船寮村隔

江相望,330国道复线、金温铁路从村子穿过,白岸大桥

接轨船寮镇区,交通便利。

白岸村建村于宋朝中期,古时白岸村滩涂种有成片白

麻,风起时远望成白色一片,故得名白岸。建国后名为白

岸大队革命领导小组,后更为白岸村民委员会,下属白岸

中村、下村、上村、下沙降、面岙、朝山等自然村。右为

附图

青田白岸村村牌 白岸村龙舟码头石牌

白岸村龙舟码头 白岸村村址图

第17页

空间距离探研究

根据《永嘉县志》、《青田县志》及宋▪史乐的《太平

寰宇记》所记载的距离,永嘉郡治所在地(今鹿城)与黄

田枫埠村相距仅三十多里,与永嘉桥头白沙村75里(《永

嘉县志》记载),与青田沙埠村村相距约85里,与《太平

寰宇记》记载的“去州八十七里”距离最相符。与青田船

寮镇的白岸村一百五十多里,相距甚远。

温州安澜亭至青田沙埠水路轨迹图

第18页

瓯江潮位探究

据《青田县志》(ISBN7-213-00509-X/K▪130)149页记

载,潮汐:“瓯江下游有80多公里是感潮河段。温溪、沙埠、港

头、高岗一带,每天都有2次潮汐涨落。圩仁距河口83公里,是潮

区界,大潮汛期间,最大潮峰。上涨20公分左右,小潮汛的潮峰越不

过高岗滩。温溪港在青田瓯江边最低处,距河口约73公里,每日有2

次正常的潮汐。遇大洪水时,潮汐被淹盖不显峰谷形”

。可知当年

的潮水位置最远到达沙埠村附近(温溪港在沙埠村下游四公里

处),地域沧海桑田,潮水位却几乎没什么变化,谢公只会从沙

埠村上岸。另,据《青田县志》(ISBN7-213-00509-X/K▪130)

36页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倭寇数百人窜扰小峙、沙埠

等地,烧杀劫掠。百户张澄被杀”

。当时倭寇来扰必定是乘船到来,

人数较多,沙埠必是常用大码头。右为附图。

《青田县志》 潮汐记载

《青田县志》记载

日寇曾侵扰沙埠

第19页

《过白岸亭》诗研究分析

沙埠村在瓯江北岸,依山带水,背靠金山,自是“援萝聆青崖,

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

,南临瓯水,南对面

是现高岗村(建在山坡之上),北靠高岗山坡地,也是背山临水,

远山自是“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

,沙埠村现

今还有沙滩十里,银沙如雪,采砂机器日夜轰鸣。自可“拂衣遵

沙垣,缓步入蓬屋,渔钓易为曲”啊!所以,沙埠村所处的地理

自然环境与诗意环境十分相符。

第20页

《过白岸亭》诗研究分析

再者,从《过白岸亭》诗之“枉渚”看:公元423年,谢灵运从温州回绍兴上虞老家退隐,当时

交通闭塞,山路险峻,优先考虑水路,选涨潮乘船再转山路旅行。从温州安澜亭至青田白沙埠村水

路轨迹图看,对照《归途赋》中诗句“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

,据此可认为此亭在瓯江上

游今青田境内。谢公归途中不可能先拐到楠溪江黄田洞桥头或白泉村逗留,方向不对。根据青田温

溪沙埠村现状图,如下附图所示,距沙埠村下游约7公里和14公里处,瓯江中突现西洲岛和渡船头中

心岛,令瓯江水流在此处转了两个急湾,故而谢灵运发出“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

”之诗

言。何为“枉渚”

,湾渚也。从温州到现清田沙埠村之前,只有在进入青田温溪这个河段转了两个

大湾,此与诗意甚符。

枉渚之渡船头中心岛和西洲岛

第21页

《初去郡》诗研究分析

谢灵运〔南北朝〕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第22页

《初去郡》诗研究分析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

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

英。

”大意:开船只想快快回乡,绕过江中小岛,原野疾

驰而过。船到终点上岸就登山岭,月光下旷野白沙似雪。

攀林木采鲜花,坐溪石用手掌舀水解渴。谢灵运此行,由

滨海的永嘉出发,途经西北方向的当时青田温溪沙埠村后,

由于瓯江在该处从南侧汇入一条溪流,上游河面变窄,水

流变急,不易乘船。瓯江潮水涨平也只在沙埠头村附近,

是水路乘舟的最远点,此处也是弃舟登岸改走陆路的驿站

点,于是,不得不舍舟改陆行,故而有“理棹遄还期,遵

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之言,即绕渚之

后上岸登山及旷野沙岸也与沙埠村地理相符。

第23页

恢复遗址的意义与结论

遗址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

富遗存。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恢复文化遗址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遗址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具有正史、借鉴及教育等重要作用;也是文化最直接的反应,特别地,遗址做为地标性符号可使当地

名声远播。

《过白岸亭》诗是温州山水文化灵魂,挖掘恢复并开发遗址使之重见天日是瓯江儿女之责任,可

令温州的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同时,遗址恢复和开发建设可为当前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的

平台,也是做好“景观化”“诗意化”山水丽水的关键一步,具有很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青田船寮现今确实有一个村叫白岸村,但地理名称在不同时代会发生变化,谢灵运生活的时代距

今约有1700年。亭不在了,瓯江两岸早已沧海桑田,许多新亭新村名字相同不足为奇。另,青田温溪

1947年以前属温州府永嘉县,1948年8月划归青田县。综上所述,白岸亭在温溪沙埠村而不是永嘉

桥头白沙村,更不是青田白岸村!

第24页

参考文献

(1)《永嘉县志》(清光绪)

(2)《青田志》(ISBN7-213-00509-X/K▪130)

(3)《太平寰宇记》(宋▪乐史)

(4)《全唐诗》

(5)《谢灵运集校注》

(6)《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

(7)《丽水瓯江山水诗路文化旅游规划》

(8)《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第25页

作者简介

姓 名:汪 兴

研究方向:格律诗词、现代诗歌、考古论述

单 位:永嘉县诗词与楹联学会

手 机:15058787687

Q Q 邮箱:253074078@qq.com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