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报告

发布时间:2023-8-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报告

主要编纂者简介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担任心理健康蓝皮书系列《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的副主编,出版《日常生活心理健康 50 问》等科普书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以下简称心理所)成立于 1951 年,前身为创建于 1929 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旨在针对我国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进行量表研发及心理健康研究,监测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长期追踪国民心理健康发展及其影响因素。香... [收起]
[展开]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报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

第3页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

第5页

致 谢

感谢全国 18 家合作单位协助本书的调查取样。特别感谢大力协助调查实施的以下合

作单位(排序不分先后):

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

韶关市仁化县教育局

焉支星火爱心公益协会

湖南省衡阳县弘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凉善公益促进会

安徽省砀山县李庄镇李桥小学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团冲小学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范营小学

甘肃省山丹县位奇镇位奇中心小学

广东省韶关市龙仙镇中心小学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乡阿波觉村爱慕小学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采红乡采红晓民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梓里学校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友珊小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曲兰镇培才学校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金兰镇山水完小

I

第6页

II

第7页

主要编纂者简介

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

中心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

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民心理

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担任心理健康蓝

皮书系列《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17-2018)》的副主编,出版《日常生活心理健康 50 问》等科普书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以下简称心理所)成立于 1951 年,前身为创建于 1929 年

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

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

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

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旨在针对我国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进行量表研发及心理健

康研究,监测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长期追踪国民心理健康发展及其影响因

素。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由香江集团出资,于 2005 年 6 月 14 日设立,是我国首个国家

级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民政部批号“001”。十多年来,香江集团累计向社会捐赠 20 亿元,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始终聚焦“教育、扶贫、救助、赈灾”四大领域,直接帮扶超 400 万

人次,爱心足迹踏遍全国 23 个省以及缅甸华人地区,覆盖超 150 个区县。

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重点服务乡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通过专业心理课

程体系的打造和输出,赋能儿童、家长、教师及基层公益组织,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和技能,帮助改善当前心理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乡村家庭教育理念落后、乡村留守儿

童及困境儿童缺乏有效心理关怀等问题。截至 2021 年,项目研发的乡村儿童心理课程覆

盖小学 1-6 年级,在超过 580 所乡村学校及社工机构投入使用,受益学生超 6 万人。

III

第8页

IV

第9页

摘 要

乡村儿童的成长相比城市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特

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有针对

乡村儿童和留守儿童大大小小的调研,但由于该群体人数庞大、地域分布广泛、所在地区

城市化进程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大等特点,针对该群体深入全面的调研仍十分必要。

在全国范围内抽取 7 个省的 16 所小学参与调查,共收集乡村儿童样本有效问卷 2498

份,乡村儿童家长样本有效问卷 694 份,乡村小学教师样本有效问卷 81 份。乡村儿童篇

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 25.2%,焦虑检出率为 25.7%。有三成的乡村儿

童睡眠质量存在问题,随着年级升高,睡眠问题逐步增加。乡村儿童的睡眠质量越好,抑

郁、焦虑水平越低,问题行为人数比越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留守儿童抑郁

检出率为 28.5%,留守儿童焦虑检出率为 27.7%,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

行为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小学男生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小学女生。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

坚毅力、同伴关系质量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乡村家长篇结果显示,父母抑郁、焦虑水平越高,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严

重;亲子关系越好,父母报告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少。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乡村儿

童,父母报告问题行为更少;未离异家庭,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的问题行为最少。乡村教

师篇调查显示,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乡村小学教师的抑郁检出率为

29.6%,其中 3.7% 的乡村小学教师为抑郁高风险。乡村小学教师的焦虑检出率为 20%。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乡村小学教师掌握排名前三的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依次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会倾听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乡村小学教师掌握迫切需要提升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排名前三为:会使用量

表、问卷等给学生做心理测试;了解天性与教养相互作用的知识;了解学生的恋爱心理。

本报告建议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重视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

与排查,加强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科普与服务,重视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建设,增

加建设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专业人才与资源。鼓励父母增加对乡村儿童教育与成长的

投入,重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素养 乡村儿童 留守儿童

V

第10页

VI

第11页

目 录

一、调查背景

( 一 )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现状····································1

( 二 ) 国家及地方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扶政策························3

( 三 ) 公益组织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帮扶情况····························10

二、乡村儿童篇

( 一 ) 调查对象与方法············································16

( 二 ) 调查结果··················································29

( 三 ) 结论······················································67

三、乡村儿童家长篇

( 一 ) 调查对象与方法·············································69

( 二 ) 调查结果··················································72

( 三 ) 结论······················································84

四、乡村小学教师篇

( 一 ) 调查对象与方法·············································86

( 二 ) 调查结果··················································88

( 三 ) 结论······················································98

五、建议

建议························································100

VII

第12页

一、调查背景

第13页

( 一 )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逐渐拉大,乡村儿童

的成长相比城市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乡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特别是

在贫困地区,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增收的主要渠道,由此伴生了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他们的健康成长、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从人的生涯发展来说,儿童时期是心理健康建设打底的基础时期,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

会使个体终生获益,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及时发现并应对,可以有效缓解对儿童身心

成长的负面影响。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干预,关乎孩子的终生发展。加强乡村

儿童尤其是乡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促进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

要民生问题。

国内部分学者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了调研。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的相关研究

中,目前较多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心理

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 MHT)、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儿 童 抑 郁 量 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 儿 童 孤 独 量 表

(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SASC)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CSCS)等量

表开展调查研究。

刘正奎、周月月和王佳舟(2021)对我国 12 个省 27 个县的 20321 名乡村儿童的情绪

行为问题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双亲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差异,非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3-6 岁儿童除外)。在

各年龄段的乡村儿童中,初中一年级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最多,有 11.3% 的儿童有显著的

情绪行为问题。只有小学四年级儿童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比女生更严重。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课题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贫困地

区乡村寄宿制学校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黎煦,朱志胜,2018),与 2010 年全国抑郁

测量的常模结果(章婕等,2010)相比,此次受访的乡村儿童平均抑郁得分约为 18.9 分,

高出全国常模的平均得分(13.2 分)约 5.7 分左右。有 58.7% 受访儿童的抑郁得分超过临

界水平(15.0 分),远高于全国常模的 33.3%。

满小欧和曹海军(2018)调查发现乡村社区 10 ~ 15 岁留守儿童心理疾患得分为

(9.2±3.5)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处于合理范围;924 名 10 ~ 15 岁乡村社区留守儿童中,

心理疾患低风险检出 784 人,检出率为 84.9%;高风险检出 140 人,检出率为 15.2%。

孙桂香等人(2016)调查发现苏北某市三县区 11 所乡镇乡村中学的 2002 名学生的基

本心理健康情况是好的,但同时中度以上心理问题(>3 分)的检出率为 3.1%。其中焦虑检

出率为第 1 位。

1

第14页

耿芸和赵雄伟(2020)调查发现滇源镇 3 至 6 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但“心

理健康状况欠佳”及“心理健康高风险”均有阳性检出,总阳性检出率达 13.2%;针对心

理健康八项内容进行分析,各指标均有阳性检出,前四位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

及自责倾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倾向性。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

于非留守学生,且女生较男生差异更为明显 , 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堪忧。

刘芳等人(2019)调查发现十堰市竹山县某中学 602 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为 18.3%,其中学习焦虑测验平均得分和检出率最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

26.67%,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 18.27%,差异显著(p‹0.05),留守儿童出

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

在“留守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中,通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 52 例

留守儿童和 59 例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王玲玲等人(2014)发现留守儿童的焦

虑、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因此,留守儿童比非留

守儿童更加需要心理上的帮扶。

在“14 ~ 16 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自杀倾向分析”的研究中,李光友和陶方标(2009)

通过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的自杀行为定义来设计调查问卷,调

查 852 名安徽省六安市在校学生,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但在自杀计划、自杀行为发生率中并无明显差异。同样地,在“贵州省小于等于 14 岁留守

儿童自杀意念与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关系”的研究(邓朝霞,李光友,2014)中发现了相似

的情形,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 3745 名年龄小于等于 14 岁的儿童青少年

进行了自杀意念问卷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12.9%,非留守儿童的自

杀意念发生率为 9.4%,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问题行为问卷对 112 名初中留守儿童和 132 名对照组儿童进

行测查,刘霞、范兴华和申继亮(2007)发现初中留守儿童的违法和违纪行为高于非留守

儿童。

根据以上研究和《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

2020)的调查结果,处于留守状态的学生的愉悦状态和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留

守学生,而烦乱和迷茫等情绪状态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状态学生有 5 个以上朋友(有

效减少社交回避倾向)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积极心理比例同样低于非留守

学生;情绪状态低迷、朋友数量少、缺乏积极心理等这些情况容易引发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

对留守学生的社交问题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虽然我国已经有针对乡村儿童和留守儿童大大小小的调研,但由于该群体人数庞大、地

域分布广泛、所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大等特点,针对该群体深入全面的调

研仍十分必要。

2

第15页

( 二 ) 国家及地方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扶政策

当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方教育局也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了相关的行动计划,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相关政策

1999 年,教育部首次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系列建议,下发《关于加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 号),2001 年 9 月,教育部专门成立了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随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出台,全

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了发展正轨。十年后, 2012 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2】15 号)。2016 年,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

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

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

(妇字【2016】),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2017 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 号),明确将心理健康教

育纳入德育工作内容,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制度、课程、场所和队伍

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021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

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 年配

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 80%,2030 年达到 90%。这些文件从

政策上多维度地确认和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 1 国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文件名称

1999-08 教育部 教基〔1999〕13 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

2002-08 教育部 教基〔2002〕14 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2012-12 教育部 教基一〔2012〕15 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通知

2013-01 教育部等 教基一〔2013〕1 号 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

工作的意见》

2014-03 教育部办公厅

教基一厅函〔2014〕

14 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

创计划的通知

2015-07 教育部办公厅

教基一厅函〔2015〕

36 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的通知

2016-02 国务院 国发〔2016〕13 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2016-11 全国妇联联

合教育部等 妇字〔2016〕39 号 关于印发《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2017-08 教育部 教基〔2017〕8 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2018-11 国家卫生健

康委等

国卫疾控发〔2018〕

44 号

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的通知

3

第16页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文件名称

2019-04 民政部等 民发〔2019〕34 号 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的意见

2019-12 国家卫生健

康委等

国卫疾控发〔2019〕

63 号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

案(2019—2022 年)的通知

2020-04 国家卫生健

康委等

国卫办疾控函〔

2020〕336 号

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2020 年重点工

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

2021-07 教育部办公

教思政厅函〔2021〕

10 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1-08 教育部等 教体艺〔2021〕7 号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

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 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相关政策

3.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相关政策

2018 年,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

国家信访局、中国残联 10 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这

项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 2021 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试点工作方案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指标,其中两项与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相关。

第一项指标是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村

(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

80%以上。第二项指标是要求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

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

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利用各种资源,建立 24 小时公益心理热线。

2013 年,教育部等 5 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

的意见》(教基一【2013】1 号),对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

安全等作出明确要求。2016 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使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

儿童的关爱,最终使儿童留守现象减少,儿童的成长环境更健康。《意见》中要求确保农村

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并要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就业”和“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这两点,希望从源头改善乡村儿童的留守情况。

尽管政府为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留守儿童仍然缺少来自父母的关

爱和照顾,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畸形发展的可能性。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面对的

细腻的情感问题,社会力量的帮助必不可少。《意见》中提到,应加快孵化培育公益慈善类

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社

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节等工作。

4

第17页

2019 年,教育部、民政部等 10 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

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民发【2019】34 号), 要求各地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

童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指导性目录,有针对性地为精神关怀缺失、遭受家庭创伤等儿童提供人

际调适、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专业性关爱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培育

儿童服务类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支持社会工作者、心理咨

询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爱等服务(谢霄,2016)。

这些政策说明了近年来,政府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青少年心理

健康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地探索儿童青少年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表 2 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广东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14-4

北京市教

育委员会

印发北京市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纲要(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原则:1.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

注个体差异相结合。2. 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3. 学生

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主要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我、

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等方面。要针对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运用团体辅导、专题讲座、角色扮演、

心理剧、心理游戏等方法开展专题教育。

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构建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

展。500 名以上学生规模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在原政策基础上

适当增加心理教师的数量。

加强研究,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每个

区县至少配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各一名,每月至少

组织一次辖区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研活动。

2020-9 北京市教

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

会北京市卫生健

康委员会关于组

织开展北京市中

小学生心理体检

与心理危机干预

试点工作实施方

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和

减少极端行为发生。遵循预防为主、医教合作、尊重科学的基

本原则。

心理体检与心理危机干预试点工作区及人员范围:丰台区、

石景山区、房山区全体中学生。

成立试点工作组,推动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合作,建

立心理体检服务机制、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心理健康教育

联合培训机制。

通过“暖翼”校园心理体检平台,组织试点区学生通过线

上问卷答题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体检测评(调查)。对

严重危机个案及疑似精神障碍者,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通过“绿色就诊通道”,转介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5

第18页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21-9 北京市教

育委员会

发布北京市

“十四五”时期

教育改革和发

展 规 划 (2021—

2025 年 )

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大力构建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配齐心理教师、卫生专业技

术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做好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防治。将

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探

索医教结合、学段衔接、校内外有效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模式。

2021-10 北京市教

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

会关于加强中小

学生心理健康管

理工作的通知

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增强调控情绪、应对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奋斗精神,

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体

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中华

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

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

团活动。

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学校要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

级预警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

学生、身体残疾或有严重健康问题学生、留守儿童、流动儿童,

关心学生生活,预见并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建立市、区、校三级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北京市

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师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12355 青少年

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提供 24 小时心理问题留言平台。区教委

要建立区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2012-12 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

会关于加强区县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中心建设的

意见

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

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实施,建设以指导、培训、服务、

研究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软硬件配置应符合区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便

于操作和进行培训。突显中心的引领作用,发挥其对区域内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功能。

中心专职人员除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或医学专业本科

及以上学历外,还必须获得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证书。充分

依托专业机构的力量,可面向社会聘请具有上海市学校心理咨

询师证书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

中心一般应设教师培训区(兼心理探究区)、心理测评区、

沙盘游戏区、心理放松区、情绪宣泄区、个别咨询区、教师办

公区、接待区(兼阅览区)和会议室等。

6

第19页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17-4 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

会关于“十三五”

期间加强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队伍建设的实

施意见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求,到 2020 年,配齐配

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实现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全覆盖,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遵循科学规律、遵守专业伦理、

专业能力过硬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辅

导、小组辅导、家庭辅导。适时转介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协助医疗机构和家庭促进学生康复。

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优化教育培训。

市教委将委托专业机构定期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教师高端研修班,分期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校

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专业督导。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

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应进行不低于 30 学时的专业伦

理、知识和技能等培训,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或参与高端学术会议,提升教师科研

能力。积极搭建国内外研修访学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的视野。

2020-08 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

会关于加强上海

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意见

健全“1+3+16+X”工作网络,发挥高校心理示范中心引

领作用,增强 16 个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各学校心理

咨询中心或辅导室的服务功能。

要求普通中小学各学段至少安排一个年级每两周开设 1 课

时心理健康活动课,所有年级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以心理健康

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 1 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

教育专题活动,做到全覆盖、不断线。统筹全市学生心理援助

资源,加大资源供给,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

用好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导手册,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防范能

力。要求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 1:3000配备,

原则上每校至少 2 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 1 名专职心理健康

教育教师。

2021-06 上海市人

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印发

《上海市青少年

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

水平。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加强对青少年常见心

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引导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

和、积极向上。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工作网络、课程与活动、

咨询干预、专业化师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建设。加强未成

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关注困境青少年、来沪青少年、职场

青年等重点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联合多方力量提供心理健康

援助服务。

7

第20页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08-10 湖南省教

育厅

印发《关于加强

我省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的意见》

的通知

要求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正确

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及时、

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021-02 湖南省教

育厅

关于印发《加强

新时代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实施办法》

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

际,要求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优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辅导咨询、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格局,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有效降低学生心

理疾病发生率,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学生严重心理危机个案发

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

调发展。

2016-02 广东省教

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

于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规范

指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

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内容应

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

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通过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心理辅

导、家庭教育、校外资源六大途径,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

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8

第21页

发布时间 发文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16-02 广东省教

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

于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课内

容指南

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

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提

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树立集体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

人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己,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

验和表达情绪,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

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

自己;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

往的尺度,顺利度过青春期;帮助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体验与

表达,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抑制冲动行为,提高自控

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积极

与教师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

升学选择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人格魅力;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

应对考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

能力,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意义,积

极应对压力,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

意志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

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

2020-09 广东省教

育厅

《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行动计划》

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学校应

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体系。在全校教

职工中普及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要求学生规模 1000

人以上的中学、1200 人以上的小学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规范

设置心理辅导室,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

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关设备设施配置。

9

第22页

( 三 ) 公益组织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帮扶情况

通过整理近十年针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目前项目中活动的形式侧重点均有

不同,有的专注于常态化关爱机制,有的致力于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也有的项目着重唤起社

会关注。由于受众群体的不同,采取的活动形式也有很大差别。对学校和老师,公益项目往

往会帮助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为老师提供培训服务,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 / 沙龙等知识普及

活动,对学生则往往采用讲座、团体 / 个体辅导、一对一帮扶的活动形式。

1. 引起社会关注

CCTV12 拍摄的心理访谈节目《关注留守儿童命运——“家”在何处》(中华社会工作

网,2016),影片中展现了真实的留守儿童经历和社会工作者帮助其化解心理问题的案例,

动人的故事和专业的服务通过节目传播给社会大众,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群体。

首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于 2015 年推出,该项目希望通过心理学学术调

查研究白皮书、摄影展、纪录片等多个维度,将留守儿童真实状况展示给公众,并最终联结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相关政策的制订。第一部白皮书的发布引起了

巨大反响,据统计,共有 1070 家媒体参与报道,全国妇联、中国社科院等 200 多所机构索

要报告原文及数据。“最后一条留给留守儿童”微信行动,覆盖网友 9000 万,影响力过亿。

近年关于乡村儿童、留守儿童的政协提案也日益增多,充分说明了政策层面对于该群

体的重视。例如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于 2013、2014 年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家庭

教育指导》和《建立留守儿童保障机制的提案》(翟美卿,2013,2014)。2015 年,她又

在提案中提出,构建一套适合乡村及城市边缘地区留守儿童保护的新模式——留守儿童保

护立体模式。2016 年政协委员吴晓礼提出《关于加强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提案》

(吴晓礼,2016),指出应发掘社会资源参与,建立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关爱服务

队伍。2018 年政协委员俞敏洪提交了《关于促进和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提案》(俞

敏洪,2018),提议专门制定促进和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在经费支持、师资

供给、校园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等。同一年,政协委员黄西勤(2018)提出了《关于加大

乡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投入,提高儿童早期发展能力的提案》建议加大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投

入,使婴幼儿的体格、认知、语言、心理、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的状态。2020

年和 2021 年翟美卿又分别提交了《关于推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和《关于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建议的提案》(翟美卿,2020,2021)。2021 年政协委员赵

明皞建议进一步规范乡村小学德育、体育、美育教学,保障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赵明皞,

2021)。

10

第23页

2. 常态化关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帮扶活动

在面向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扶的公益实践中,有五种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帮扶模式:

心理课程、教师培育、心理咨询个案干预、家庭教育、公益热线。

(1)心理课程

心理课程是公益组织为开展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常用解决方案。例如,2016 年,

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歌路营 ,2016)推出“成长故事课 - 乡村儿童的体验式社会情感课”,

通过系列视频课程为乡村寄宿留守儿童提供心理与成长教育内容,学生通过班级的多媒体设

备观看视频,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团体游戏、小组讨论等成长活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2017 年,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正式推出心桥计划全国心理援助公益项目。学校心理课

堂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负责执行,研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心灵放映室》在 2020

年出版,结合影像、绘画等艺术形式研发一套科学、专业、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

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21)。

(2)教师培育

日慈公益基金会(2021)以改善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整体社会环境和让每个青少年儿童

健康幸福生活为目的,推出了心灵魔法学院项目。据研究,乡村青少年抑郁症流行率达到了

20%,而乡村教师往往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无法及时、有效地帮助乡村学生。为了

改变这个局面,心灵魔法学院项目通过培训赋能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青少年提供整

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首先教师需要在线上参加培训,学习完成之后会收到项目邮寄的纸质教材。同时项目针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了不同侧重点的教材包,从预防视角出发,通过每学期的赋能、培训

教师,在校园内为 6-16 岁青少年儿童提供 9-12 节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研发

设计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参与式系列课程。在教课期间项目的工作人员会跟进并协助老师

进行课程教授。据统计,截至 2020 年底,该项目已累计为 13 万名儿童提供了心理健康教

育课堂。

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的“乡村师生赋能计划”(公益时报,2020),研发了乡村学校 1-6

年级的“幸福课程”,以其教学资源为“抓手”,通过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为容易产生的

问题和需求开展三个等级的教师培训,同时赋予专家支持,对教师课后提交的教学札记进行

点评,专家带领集体教研,培育授课教师成为培训助教或区域培训主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公益组织在乡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倾向于选择心理课程作为解决方案之一,附以

相配套的师资培训。值得借鉴之处是以课程研发到教师培训为抓手触达乡村儿童心理教育,

既能填满乡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空白,又能帮助本地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

高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及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能力。

11

第24页

(3)心理咨询个案干预

2016 年,安徽省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服务项目(人民网,2016)面向全省中小学生,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等个体和团体活动,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为学

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家长开放家长学校等辅导活动,在社会上展

开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服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在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中建立联系,

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志愿者团队,帮助留守儿童系统性地减少心

理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面对项目校中自杀、自伤及抑郁等情况的学生,

通过连接城市心理咨询师为乡村儿童开展线上 + 线下个案辅导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学期开

展 8 次心理咨询。

乡村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可持续性的深入推进项目也不可

或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红伞项目(2021)将帮扶儿童划分为三个计划,依次

实施以求达到发现、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的作用。

A 计划为心理辅导援助计划。110 名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前往目标学校为乡村儿童开展

团体心理辅导,与此同时观察并发现需要个别心理辅导的儿童,将其记录汇总以备 B 计划

的实施。B 计划为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B 计划的参与者为择优选出的 20 名志愿者和从 A

计划中挑出的需要进一步接受辅导的乡村儿童,而后组成小组。理想状况下,志愿者会在暑

假与这些乡村儿童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努力建立友谊并成为他们所信任的倾诉者,从而更好

地发现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真实原因。之后尝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将

他们送往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深入的治疗。C 计划则是 AB 计划的后续辅助计划——帮助

实施项目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并提供教师培训。该计划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最后预防

问题的意识和行动连贯,值得借鉴。“规模化”和“小而美”是当前全国公益领域的热词,

社会组织的存在意义在于解决社会问题,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指标去衡量公益项目规模大小

与项目效果是否有直接关系,但带着聚焦性、全局观的视角切实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是每一

个公益组织的共同目标。

(4)互联网及公益热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公益也触达了儿童心理帮扶领域。例如,“12355”青

少年服务台,是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设立的专门面向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热线电话,该热线的开

通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援助。

2020 年初疫情以来,公益项目举办现场活动变得异常困难。2020 年 1 月,清华大学社

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联合北京某公益基金会面向全社会开通了紧急心理援助热线。2021 年

再增设一条青少年心理专线(4000-100-525 再拨 2),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功度过青春期

12

第25页

的心理困扰(中国青年网,2021)。

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许多公益组织与基金会开展了线上进行的项目,如“香江心灵云

陪伴计划”。在疫情期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高度重视防疫,启动了“心灵云陪伴”的项

目形式,通过号召网友发微博宣传活动的方式,为乡村留守儿童认捐心灵盒子(心理教程教

具包),之后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组建志愿者团队为乡村留守儿童线上教授心理健康

课程(皮磊,2020)。在志愿者团队招募环节,经过严格标准下的精挑细选,项目志愿者

均为接受项目培训和督导之后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一线心理老师、心理学 / 社会工作

专业的大学生等专业人士,以确保项目执行的专业性与标准化。目前,香江心灵云陪伴计划

总服务儿童人数达 135 人,共招募了 76 名志愿者,心理志愿者进行了共 784 个课时的一对

一在线服务。服务对象覆盖 18 个地区。家长对心理课程及心理志愿者的满意度达 100%,

续课率高达 80.94%。超过 91.67% 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有所启发,92.86% 的家长认为

课程实用性较高,大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在心理陪伴式课程后表现得更为耐心和平和,在情绪

管理中进步较大。

(5)家庭教育

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网,

2014)在 2014 年以来实施的“空中课堂”和“伴随成长”互联网 + 家庭教育指导公益服项

目中,惠及 1250 多万户家庭。2017 年实施的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项目共覆盖全国 24 个省

区市,开办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课堂”1360 期(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志愿者联盟,

2017)。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农民工家教 3 个 10 分钟”项目通过开展家长主题

讲座、入户辅导和家长互动活动,希望解决家长在儿童教育、心理及成长等方面遇到的困惑,

帮助流动人口家长提高家教观念和家教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

心,2008)。

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系统性的全面帮扶,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大众和儿童

本身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公益组织发展迅速,各项目的活动内容也因为受众群体

不同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但由于人力物力的成本,大多数公益项目只在小范围实施,导致

影响力不足,后续无法再次开展。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疫情的防控,线上项目逐渐占据了公益

项目中的一席之地,通过将活动重心转移到线上,项目实施的成本大幅下降,目标受众遍布

全国各地而不只限于一个地区。并且由于项目执行阶段在线上进行,项目内容的进展传播变

得更加容易,在引起社会关注之后,优秀的公益项目更容易得到捐赠,项目可以持久化运营,

造福更多的留守儿童。除了线上项目的发展,项目的形式也非常重要。单纯的辅导和课程形

式虽然有效,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不仅能让留守 / 流动儿童更感兴趣而参加,并且能更好

13

第26页

地传播信息,让大众了解和关爱留守 / 流动儿童这一群体。除了形式和内容的更新,项目持

续性也值得重视,应针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建

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帮扶体系,提供可持续的帮扶项目,将有利于长远解决乡村儿童的心理

健康问题,促进该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

14

第27页

二、乡村儿童篇

第28页

( 一 ) 调查对象与方法

共有包括安徽、甘肃、广东、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 7 个省的 16 所小学协助本次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收集乡村儿童样本共 3025 份,保留有效问卷 2498 份,样本有效率为

82.6%。样本的人口学变量特征为:小学男生 1172 人,占 47.9%;小学女生 1277 人,占

52.1%。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在 5-15 岁,平均年龄 10.7±1.6 岁,年龄的中位数为 10.9 岁,

众数为 12.5 岁。其中小学男生平均年龄为 10.7±1.6 岁,小学女生平均年龄 10.7±1.6 岁。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3。

1. 研究对象

表 3 乡村儿童基本情况

分布特征 人数 百分比 分布特征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父亲文化程度

男 1172 47.9 小学及以下 326 13.5

女 1277 52.1 初中 571 23.7

年级 高中 / 职高 312 13.0

一年级 303 12.2 中专 / 大专 132 5.6

二年级 362 14.5 大学及以上 181 7.5

三年级 390 15.7 不知道 884 36.7

四年级 578 23.1 母亲文化程度

五年级 413 16.6 小学及以下 303 12.6

六年级 445 17.9 初中 582 24.2

年龄 高中 / 职高 248 10.3

5-7 岁 119 7.5 中专 / 大专 184 7.6

8 岁 104 6.6 大学及以上 218 9.1

9 岁 234 14.8 不知道 872 36.2

10 岁 351 22.2 父母关系

11 岁 407 25.7 非常和睦 1109 46.0

12 岁 311 19.7 比较和睦 458 19.0

13-15 岁 55 3.5 一般 539 22.4

是否独生子女 不太和睦 157 6.5

是 278 11.6 很不和睦 146 6.1

否 2117 88.4 家庭结构

不和生父一起生活 1147 47.3

不和生母一起生活 953 39.3

和生父母都不一起生活 779 31.2

16

第29页

·儿童抑郁量表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指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 2 周以上,有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间歇

期症状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可能恶化并出

现适应不良和学习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药物滥用和自杀。

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CDI)是目前在国外最常用的评定 6-17

岁儿童抑郁症状的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内多位学者对儿童抑郁量表进行了

内容修订和适应性核查,目前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一共 27 题,

包含 5 个分量表:负面情绪、人际问题、效能低下、快感缺乏和负性自尊。每题都由描述

不同频度的三句话组成,分别列举了一般反应、中等抑郁症状和严重抑郁症状(如“我偶尔

感到不高兴”、“我经常感到不高兴”、“我总是感到不高兴”),分别按 0-2 记分,总分

在 0-54 分范围内,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水平越高。评估时段为最近两周。

·儿童坚毅力量表

坚毅力( Gri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Angela Duckworth 提出的,指的是

人们对长远目标的热爱与坚持。已有的研究表明(Duckworth & Quinn,2009), 坚毅力

可以有效预测学业成绩和工作成就。坚毅力是指一种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激情的个体特质。

它对迎接挑战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预测未来的成就,坚毅力甚至是比智商(天

赋)更重要的衡量依据。其中的子维度——兴趣稳定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兴趣持久的一致性;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指面对挑战,尽管遭遇失败与逆境,没有积极的反馈,仍然坚韧不拔,

像跑马拉松一样接近成就;坚定,是指个体的立场、主张、意志、情感等稳定坚强,且不动摇。

儿童坚毅力量表(Short Grit Scale)由 Duckworth 于 2009 年研发,广泛用于测评

儿童群体坚毅力品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一共 12 题,要求儿童根据过去半年的状况

作答,从“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五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按 1-5 分记分,得分越高代表坚毅力越强。

·儿童问题行为量表

问题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在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性格等健康发展的不

正常行为,以及给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是儿童、青少年阶段较

为突出的问题。

儿童问题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采用 Achenbach 于 2001

年修订的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违纪行为(如“旷课或逃学”、“吸烟”等),共 20 题,儿

2. 调查工具

17

第30页

童根据自己最近半年的情况回答每项行为发生的频率,从“不符合”、“有些符合或有时如此”、

“非常符合或常常如此”三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的一个,分别按 0-2 记分,得分越高代表问

题行为越严重。

·广泛性焦虑量表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心理状态,适度的焦虑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解决问

题;但是,过度的焦虑会让人感到痛苦,并影响学习、工作与健康。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 ,GAD-7)在国际和国内广泛用

于测量个体的焦虑倾向,在各类人群中均显示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的测量内容包括了焦虑

的主要症状,如躯体紧张、情绪消极等,共 7 题,全部为正向计分,量表要求个体根据最

近两周的情况作答每项行为的发生天数,分别按 1-4 记分,其中 1 代表“完全没有”,2 代

表“有几天”,3 代表“超过半数时间”,4 代表“几乎每天”,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水平越高。

·儿童自尊量表

自尊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Rosenberg,1995)。有学者把自尊比喻为自我之“盾”,

认为自尊是一种保护性结构,具有一定的防御与保护功能。

儿童自尊量表适用于针对儿童群体的咨询测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国内的研究中应

用广泛。量表一共 10 题,其中 5 题正向记分,5 题反向记分,量表要求个体根据过去半年

的情况作答每项的符合程度,分别按 1-4 记分,其中 1 代表“非常不同意”,2 代表“比较

不同意”,3 代表“比较同意”,4 代表“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

·父亲教养投入问卷

该量表改编自伍新春等编制的父亲教育投入自评问卷,共采用其中 22 个题项,分别从“直

接参与照顾孩子、与孩子的亲近、关心孩子的幸福健康和承担有关孩子教养的责任”等角度

描述了父亲在孩子教养上的投入行为。改编后由孩子填写,评估父亲的教养投入。问卷采用

5 点评分,0 表示“从不”——4 表示“总是”,得分越高表示教养投入越多。

·同伴关系问卷

该问卷由 Dewalt 等人编制,常用于 8 ~ 17 岁儿童、青少年自评同伴关系的状态与质量,

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一共 8 题,分别按 0-4 记分,要求个体根据过

去一学期的情况作答每项的发生频率,其中 0 代表“从不”,1 代表“偶尔”,2 代表“有时”,

3 代表“经常”,4 代表“总是”,得分越高表示同伴关系越好。

18

第31页

图 1 乡村儿童家中小孩个数的家庭百分比

·背景信息问卷

自编背景信息题,包括收集儿童的年龄、学校、家庭居住情况、家庭子女情况、父母受

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以及询问儿童的家庭关系和对未来生活的想法,以选择题为主,其

中“你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你期望未来的月收入”、“你的学号”三题为填空题。

(1)乡村儿童家中小孩个数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 2/3 的乡村儿童家庭有 2-3 个孩子。家中有 1 个小孩的乡村儿童

家庭占 11.6%;家中有 2 个小孩的乡村儿童家庭占 43.9%;家中有 3 个小孩的乡村儿童家

庭占 21.8%;家中有 4 个小孩的乡村儿童占 10.4%;家中有 5 个及以上小孩的乡村儿童家

庭占 12.3%(见图 1)。

(2)乡村儿童家中排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占比 11.6%。非独生子女中,在家中排行第 1 的乡村儿童

占 32.1%;在家中排行第 2 的乡村儿童占 37.1%;在家中排行第 3 的乡村儿童占 11.3%;

在家中排行第 4 的乡村儿童占 4.4%;在家中排行第 5 及以上的乡村儿童占 3.5%(见图 2)。

将近 70% 的乡村儿童在家中排行第一或第二。

3. 乡村儿童家庭环境情况

图 2 乡村儿童在家中排行的百分比

19

第32页

(3)平时一起生活的亲属

·平时不和生父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47.3%,平时和生父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52.7%(见图 3)。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男生平时和生父一起生活的占 50.9%;小学女生平时和生父一起生

活的占 54.7%。卡方检验发现,平时和生父一起生活的小学女生的比例稍高于小学男生,

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平时不与生母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39.3%,平时与生母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60.7%(见图 4)。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男生平时和生母一起生活的占 58.3%,不和生母一起生活的占

41.7%;小学女生平时和生母一起生活的占 63%,不和生母一起生活的占 37%。卡方检验

显示,小学女生和生母一起生活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小学男生,性别差异显著(见图 5)。

图 3 乡村儿童平时和生父一起生活的百分比

图 4 乡村儿童平时和生母一起生活的百分比

图 5 乡村儿童与生母一起生活百分比的性别差异

20

第33页

·平时和继父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5.6%(见图 6)。

小学男生平时和继父一起生活的占 5.8%;小学女生平时和继父一起生活的占 5.3%。

卡方检验显示,小学男生平时和继父一起生活的人数百分比稍高于小学女生,但是,差异没

有达到显著水平。

·平时和继母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5.4%(见图 7)。

小学男生平时和继母一起生活的占 5.1%;小学女生平时和继母一起生活的占 5.4%。

卡方检验显示,小学女生和继母一起生活的人数百分比稍高于小学男生,但是,差异没有达

到显著水平。

·平时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乡村儿童占 52.3%(见图 8)。

图 6 乡村儿童平时和继父一起生活的百分比

图 7 乡村儿童平时和继母一起生活的百分比

图 8 乡村儿童平时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百分比

21

第34页

小学男生平时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占 48.9%;不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占

51.1%。小学女生平时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占 55.5%,不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的占

44.5%。卡方检验发现,性别差异显著(χ²=10.52,p‹0.01)。小学女生和兄弟 / 姐妹一起

生活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小学男生(见图 9)

图 9 乡村儿童平时和兄弟 / 姐妹一起生活人数百分比的性别差异

图 10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的百分比

4. 乡村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1)乡村儿童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

本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高中毕业的乡村儿童 150 人(6.2%);希望

未来获得的学历是中专毕业的乡村儿童 65 人(2.7%);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大学毕业

的乡村儿童 861 人(35.4%);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硕士的乡村儿童 154 人(6.3%);

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博士的乡村儿童 555 人(22.8%);回答“不知道”的乡村儿童 646

人(26.6%)(见图 10)。

22

第35页

卡 方 检 验 分 析 得 出, 乡 村 儿 童 希 望 未 来 获 得 学 历 性 别 差 异 显 著(χ²=28.24,

p‹0.001)。希望获得大学毕业的小学女生人数百分比(39.3%)显著高于小学男生(31.2%),

希望获得博士毕业的小学男生人数百分比(27%)显著高于小学女生(19.5%)(见图

11)。

小学男生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高中毕业的乡村儿童占 6.7%;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

中专毕业的乡村儿童占 3%;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大学毕业的乡村儿童占 31.2%;希望未

来获得的学历是硕士的乡村儿童占 6.3%;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博士的乡村儿童占 27%;

回答“不知道”的乡村儿童占 25.8%。小学女生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高中毕业的乡村儿

童占 5.5%;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中专毕业的乡村儿童占 2.3%;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

大学毕业的乡村儿童占 39.3%;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是硕士的乡村儿童占 6.3%;希望未来

获得的学历是博士的乡村儿童占 19.5%;回答“不知道”的乡村儿童占 27.1%。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乡村儿童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在是否留守上差异显著(χ²=22.35,

p‹0.001)。留守儿童中,希望未来获得学历是高中的人数百分比(7.4%)高于非留守儿童

(5.7%)。非留守儿童中,希望未来获得学历从中专到博士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留守儿童(见

图 12)。乡村非留守儿童中,对于未来获得学历有想法的人数百分比更高,对未来获得的

学历期待更高的人数百分比显著更高。该结果显示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对于未来发

展的信心较为缺乏。

图 11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人数百分比的性别差异

图 12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获得的学历人数百分比在是否留守儿童上的差异

23

第36页

图 13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工作的地方(题 1)百分比

图 14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1)性别差异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1)性别差异显著(χ²=13.71,

p‹0.01)。希望在其他省 / 市、自治区工作的小学男生所占人数百分比(40.8%)显著高

于小学女生(35.3%)。小学男生中,希望在本地工作的占 13.5%,希望在本省工作的

占 14.6%,希望在其他省 / 市、自治区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40.8%,回答“不知道”的占

31.1%。小学女生中,希望在本地工作的占 12.6%,希望在本省工作的占 16.2%,希望在

其他省 / 市、自治区工作的占 35.3%,回答“不知道”的占 35.9%(见图 14)。小学男生

对于未来工作的地方有想法的人数百分比更高,希望未来到省外工作的人数百分比显著更

高。

(2)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

本调查中,共有 2 题询问乡村儿童希望未来工作的地方,第一题的答题选项为:①本地

②本省③其他省 / 市 / 自治区④不知道;第二题的答题选项为:①农村②小城镇③中小城市

④大城市⑤不知道。

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在本地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13.2%,希望在本省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15.4%,希望在其他省 / 市、自治区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37.7%,回答“不知道”的乡村儿童

占 33.7%(见图 13)。

24

第37页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1)是否留守儿童差异显著

(χ²=20.73,p‹0.001)。希望在其他省 / 市、自治区工作的非留守儿童人数百分比(40.8%)

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1.9%)。希望在本地工作的留守儿童(15%)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12.2%)(见图 15)。乡村非留守儿童中,对于未来工作地方有想法的人数百分比更高,

希望未来远离家乡外出工作的人数百分比显著更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60% 的乡村儿童希望未来在大城市工作。希望在农村工作的乡

村儿童占 3.1%,希望在小城镇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3.8%,希望在中小城市工作的乡村儿童

占 9.2%,希望在大城市工作的乡村儿童占 62.8%,回答“不知道”的乡村儿童占 21.1%(见

图 16)。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2)性别差异显著(χ²=11.91,

p‹0.05)。小学男生对于未来工作的地方有想法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小学女生。小学男生

中,希望在农村工作的占 3.9%,希望在小城镇工作的占 4.1%,希望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占

9.6%,希望在大城市工作的占 63.8%,回答“不知道”的占 18.6%。小学女生中,希望在

图 15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1)是否留守儿童差异

图 16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工作的地方(题 2)

25

第38页

图 17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的工作地方(题 2)性别差异

表 4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作答情况

农村工作的占 2.4%,希望在小城镇工作的占 3.4%,希望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占 8.4%,希望

在大城市工作的占 62.4%,回答“不知道”的占 23.4%(见图 17)。

(3)乡村儿童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

乡村儿童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超过 150 余种。排在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教师,医生,老

板 / 从商。其中,希望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乡村儿童 419 人(22.1%)。排名前 20 种乡村

儿童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作答情况见表 4。

序号 职业 人数 百分比

1 教师 419 22.1

2 医生 253 13.4

3 老板 / 从商 202 10.7

4 科学家 / 博士 102 5.4

5 军人 92 4.9

6 普通职员 86 4.5

7 董事长 / 总经理 59 3.1

8 警察 54 2.9

9 演员 39 2.1

10 厨师 / 美食 37 2.0

11 歌手 33 1.7

12 经理 30 1.6

13 画家 27 1.4

14 律师 22 1.2

15 设计师 20 1.1

16 电竞 20 1.1

17 护士 18 1.0

18 工人 18 1.0

19 飞行员 17 0.9

20 消防员 16 0.8

26

第39页

小学男生排在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老板 / 从商,科学家 / 博士,军人。其中,希望未来

从事老板 / 从商职业的小学男生 103 人(12.1%)。排名前 20 种小学男生希望未来从事的

职业作答情况见表 5。

表 5 小学男生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作答情况

表 6 小学女生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作答情况

序号 职业 人数 百分比

1 老板 / 从商 103 12.1

2 科学家 / 博士 83 9.8

3 军人 79 9.3

4 医生 69 8.1

5 教师 68 8.0

6 普通职员 60 7.1

7 董事长 / 总经理 44 5.2

8 警察 39 4.6

9 厨师 22 2.6

10 电竞 18 2.1

11 经理 16 1.9

12 飞行员 15 1.8

13 主播 15 1.8

14 发明家 14 1.7

15 消防员 13 1.5

16 工人 13 1.5

17 司机 8 0.9

18 宇航员 7 0.8

19 运动员 7 0.8

20 建筑师 6 0.7

序号 职业 人数 百分比

1 教师 337 33.2

2 医生 184 18.1

3 老板 / 从商 96 9.4

4 演员 34 3.3

5 歌手 30 3.0

6 普通职员 25 2.5

7 画家 25 2.5

8 科学家 / 博士 19 1.9

9 护士 18 1.8

10 律师 17 1.7

11 设计师 16 1.6

12 厨师 15 1.5

13 董事长 / 总经理 15 1.5

14 军人 13 1.3

15 经理 13 1.3

16 甜点师 13 1.3

17 警察 12 1.2

18 运动员 7 0.7

19 记者 5 0.5

20 工人 4 0.4

小学女生排在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教师,医生,老板 / 从商。其中,希望未来从事教师

职业的小学女生 337 人(33.2%)。排名前 20 种小学女生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作答情况见表 6。

27

第40页

(4)乡村儿童期待未来的月收入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乡村儿童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前 10 名见表 7。其中期待未来月收

入为 10000 元的乡村儿童最多,401 人(17.6%)。排名前 10 的乡村儿童期待未来的月收

入作答情况见表 7。

小学男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前 10 名见表 8。其中期待未来月收入为 10000 元的小学

男生最多,187 人(17.6%)。排名前 10 的小学男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作答情况见表 8。

小学女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前 10 名见表 9。其中期待未来月收入为 10000 元的小学

女生最多,210 人(17.8%)。排名前 10 的小学女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作答情况见表 9。

表 7 乡村儿童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作答情况

表 8 小学男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作答情况

表 9 小学女生期待未来的月收入的作答情况

序号  期待未来的月收入

(元)

人数 百分比

1 10000 401 17.6

2 1000 179 7.9

3 5000 162 7.1

4 20000 114 5.0

5 100 94 4.1

6 8000 85 3.7

7 3000 76 3.3

8 2000 72 3.2

9 6000 70 3.1

10 30000 67 2.9

序号  期待未来的月收入

(元)

人数 百分比

1 10000 187 17.6

2 5000 67 6.3

3 1000 66 6.2

4 20000 51 4.8

5 100 39 3.7

6 8000 37 3.5

7 50000 35 3.3

8 3000 34 3.2

9 2000 33 3.1

10 100000 32 3.0

序号  期待未来的月收入

(元)

人数 百分比

1 10000 210 17.8

2 1000 111 9.4

3 5000 92 7.8

4 20000 61 5.2

5 100 52 4.4

6 8000 47 4.0

7 3000 42 3.6

8 6000 41 3.5

9 30000 38 3.2

10 2000 37 3.1

28

第41页

( 二 ) 调查结果

(1)抑郁

抑郁是个体情绪低沉、沮丧、悲伤等多种不愉快反应综合而成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

的多维障碍。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方式、正常的学业以及人际交

往活动。

本次调查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作为测量工具。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平均得

分 14.3 分,标准差 7.9。以 20 分为抑郁倾向划界分,有 74.8% 的乡村儿童无抑郁倾向;

有 25.2% 的乡村儿童有抑郁倾向(见图 18)。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 25.2%。乡村儿童

抑郁检出率远高于乡村儿童父母。远高于我国某城市小学生抑郁障碍检出率(17.2%)。乡

村儿童的抑郁问题值得重视。1

1. 乡村儿童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

图 18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百分比

图 19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中,小学男生 75% 无抑郁倾向;25% 有抑郁倾向。小学女生 74.7% 无抑郁倾

向;25.3% 有抑郁倾向。卡方检验分析得出,小学女生抑郁检出率稍高于小学男生,但是,

性别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见图 19)。

1 鉴于评估工具和年龄段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删除了原版本中其余引用,保留与城市小学生的对比结果。

29

第42页

图 20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年级差异

图 21 乡村儿童抑郁水平年级差异

·年级差异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抑郁检出率六年级(28.6%)最高;其次,为一年级(26.9%),

二年级(26.4%);再次,为五年级(24.7%),最后,为三年级(22.7%)与四年级(22.3%);

但是,检出率的年级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见图 20)。在本次调查中结果显示,小学六

年级学生的抑郁水平最高,这与过去大部分研究的结果一致,但本次调查的小学一、二年级

的抑郁得分次高,这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年龄的规律有出入。这可能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抑

郁量表题目的理解有关。乡村儿童的识字能力可能滞后于城市儿童,虽然本次调研选取了专

用于儿童年龄段的测评工具,录制了播放施测音视频,一题一题阅读施测条目,并培训了调

研主试老师,但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抑郁量表的使用可能仍然存在困难。目前的结果仍需要

更多研究来探索。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抑郁的年级差异显著(F=2.28,p‹0.05)。六年级(15.4±8.4)

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二年级(14.0±7.9)、三年级(13.7±7.8)、四年级(13.8±7.5)、

五年级(14.2±7.8)(见图 21)。小学六年级学生抑郁水平最高。

30

第43页

(2)焦虑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心理状态,适度的焦虑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解决问

题;但是,焦虑会让人感到痛苦,并影响工作与健康。

本次调查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简版)作为测量工具,由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作答。

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焦虑平均得分为 6.4,标准差为 4.6。轻度及以下焦虑的乡村儿童占

74.3%;中度及以上焦虑(即“焦虑”)的乡村儿童占 25.7%(见图 22)。25.7% 的乡村

儿童呈现出焦虑,乡村儿童的焦虑检出率远高于本次参与调研的乡村儿童的父母。与心理健

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相比:远高于乡村大专生的焦

虑检出率(3.7%);与我国某城市小学生焦虑障碍检出率(24.8%)接近。

图 22 乡村儿童焦虑水平人数百分比

图 23 乡村儿童焦虑检出率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焦虑的性别差异显著(χ²=4.42,p‹0.05)。小学女生焦虑检出率

人数百分比(27.8%)显著高于小学男生(23.4%)。其中,小学男生的轻度及以下焦虑人

数占 76.6%,中度及以上焦虑(即“焦虑检出率”)人数占 23.4%。小学女生的轻度及以

下焦虑人数占 72.2%,中度及以上焦虑(即“焦虑检出率”)人数占 27.8%(见图 23)。

在乡村儿童中,女生焦虑检出率超过男生。这一结果与中国城市儿童焦虑水平研究以及国外

儿童焦虑研究结果一致。

31

第44页

图 24 乡村儿童焦虑检出率年级差异

图 25 乡村儿童焦虑水平年级差异

·年级差异

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乡村儿童焦虑检出率年级差异显著(χ²=10.66,p‹0.05)。三年

级焦虑检出率(32.1%)显著高于四(23.6%)、五(24.8%)、六年级(23.7%)(见图

24)。小学三年级学生焦虑检出率最高。

随着年级上升,焦虑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不同,焦虑水

平存在显著差异(F=3.1,p‹0.05)。小学五年级(6.1±4.7)、六年级(6.1±4.8)的焦

虑水平显著低于三年级(6.9±4.7)(见图 25)。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三年级学生焦虑的检出率最高,甚至高于小学五、六年级。这

一结论与过去的研究之间存在差异,过去的很多研究显示,小学的焦虑水平是随着年级的上

升而逐渐增加的。小学三年级在乡村地区是否代表属于学业适应或过渡阶段,是否不同于小

学一、二年级,需要开始面临学业压力,背后具体原因仍需要更多研究来探索。

32

第45页

(3)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在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不正

常行为,以及给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是儿童、青少年阶段较为

突出的问题。

本次调查使用《儿童问题行为量表(简版)》(CBCL)作为测量工具。由小学三到六

年级学生作答。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平均分为 4.2,标准差为 3.6。乡村儿童

问题行为发生人数与百分比情况见表 10。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发生常常如此的人数与百分比情况见表 11。

表 10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发生人数与百分比情况

序号 问题行为 常常如此人数 百分比

1 对性的问题想得过多 857 47.1

2 骂人或说脏话 758 41.6

3 不做作业或抄作业 582 31.9

4 做了不该做的事也不内疚 555 30.5

5 说谎骗人 538 29.5

6 和惹麻烦的朋友在一起 452 24.8

7 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地方违犯规则 318 17.5

8 玩火 257 14

9 考试作弊 200 11

10 离家出走 156 8.6

11 为了寻求刺激而服用药物 134 7.4

12 偷家里的东西 126 7

13 背着家长喝酒 118 6.5

14 旷课或逃学 93 5.1

15 吸烟 88 4.9

16 在外面偷东西 62 3.4

表 11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常常如此”的人数与百分比情况

序号 问题行为 常常如此人数 百分比

1 对性的问题想得过多 158 8.7

2 做了不该做的事也不内疚 157 8.6

3 不做作业或抄作业 107 5.9

4 骂人或说脏话 99 5.4

5 和惹麻烦的朋友在一起 58 3.2

6 玩火 50 2.7

7 为了寻求刺激而服用药物 47 2.6

8 说谎骗人 39 2.1

9 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地方违犯规则 39 2.1

10 旷课或逃学 37 2

11 吸烟 36 2

12 离家出走 35 1.9

13 考试作弊 33 1.8

14 背着家长喝酒 27 1.5

15 偷家里的东西 21 1.2

16 在外面偷东西 16 0.9

33

第46页

(4)自杀意念

本调查询问了乡村儿童的自杀意念,由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作答。结果显示,有 3.2%

的乡村儿童“想自杀”;38.7% 的乡村儿童“想过自杀,但不会去做”;有 58.1% 的乡村

儿童“没想过自杀”(见图 28)。

自杀意念是询问乡村儿童是否想到过自杀,与自杀行为完全不同,自杀意念中极少数群

体才会真的采取自杀计划或行动。

·性别差异

T 检验结果显示,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5.11,p‹0.001)。小学男

生问题行为(4.6±3.9)显著多于小学女生(3.7±3.2)(见图 26)。

·年级差异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 显 示, 年 级 不 同, 乡 村 儿 童 问 题 行 为 存 在 显 著 差 异(F=3.30,

p‹0.05)。四年级问题行为(3.9±3.4)最少。三年级问题行为(4.7±4.4)最多,显著高

于四年级、五年级(4.1±3.6)(见图 27)。

图 26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性别差异

图 27 乡村儿童问题行为年级差异

图 28 乡村儿童自杀意念分布百分比

34

第47页

·性别差异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显著(χ²=16.0,p‹0.001)。其中,小学男生“没

想过自杀”的人数占比 62.9%,“想过自杀,但不会去做”的小学男生人数占比为 34.5%,“想

自杀”的小学男生人数占比为 2.6%。小学女生“没想过自杀”的人数占比 53.5%,“想过自杀,

但不会去做”的小学女生人数占比为 42.9%,“想自杀”的小学女生人数占比为 3.6%(见

图 29)。小学女生有自杀意念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小学男生,小学女生的情况更令人担忧。

图 29 乡村儿童自杀意念人数百分比性别差异

图 30 乡村儿童自杀意念人数百分比年级差异

·年级差异

“想自杀”人数百分比六年级(4.5%)› 三年级(3.6%)› 四年级(2.6%)› 五年级(2.2%)。

“想过自杀,但不会去做”的人数百分比三年级(42.8%)› 四年级(38.6%)› 六年级(38%)

› 五年级(35.5%)。“没想过自杀”的人数百分比五年级(62.3%)› 四年级(58.8%)›

六年级(57.5%)› 三年级(53.6%)(见图 3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级不同,自杀意

念人数百分比差异不显著。

35

第48页

图 31 乡村儿童自杀意念在抑郁检出上的差异

图 32 乡村儿童自杀意念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

·抑郁水平、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抑郁是自杀的高危因素之一。卡方检验分析显示,抑郁检出的乡村儿童中想自杀的人占

11.2%,无抑郁倾向的乡村儿童中想自杀的人仅占 0.8%,乡村儿童自杀意念人数百分比抑

郁倾向差异显著(χ²=289.68,p‹0.001)(见图 31)。

以往研究表明,睡眠质量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子。本调查卡方检验分析显示,每天晚上

都睡得不好的乡村儿童中想自杀的人占 11.1%,很多个晚上睡不好的乡村儿童中想自杀的

人占 4.7%,睡得很好的乡村儿童中想自杀的人占 1.6%。乡村儿童自杀意念人数百分比在

睡眠质量上差异显著(χ²=112.05,p‹0.001)(见图 32)。睡眠质量越好,有自杀意念人

数比越少。好的睡眠质量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防护因素之一。

36

第49页

(1)个人睡眠状况

睡眠是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生理状态。前人研究显示,睡眠问题会增加抑郁等情绪障

碍的风险,反之,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本次调查询问了乡村儿童的睡

眠情况,结果显示,有 69% 的乡村儿童“睡得很好”;20.9% 的乡村儿童“很多个晚上睡

不好”;10.1% 的乡村儿童“每天晚上都睡得不好”(见图 33)。超过 30% 的乡村儿童睡

眠质量堪忧,乡村儿童的睡眠状况值得引起重视。

2.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图 33 乡村儿童睡眠情况分布比例

图 34 乡村儿童睡眠情况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分布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χ²=11.50,p‹0.01)。小

学男生回答“每天晚上睡不好”的人数占比 11.8%,回答“很多个晚上睡不好”的人数占

比 18.6%,回答“睡得很好”的人数占比 69.6%。小学女生回答“每天晚上睡不好”的人

数占比 8.8%,回答“很多个晚上睡不好”的人数占比 23%,回答“睡得很好”的人数占比

68.2%(见图 34)。小学男生睡眠质量好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小学女生。

37

第50页

图 35 乡村儿童睡眠情况年级差异

图 36 乡村儿童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

·年级差异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级不同睡眠质量分布差异显著(χ²=64.98,p‹0.001)。随着年

级升高,“睡得很好”的人数百分比呈逐步下降趋势;随着年级升高,“很多个晚上睡不好”

的人数百分比呈逐步增长趋势;“每个晚上都睡不好”的人数百分比一年级(13.6%)最多,

“很多个晚上睡不好”的人数百分比六年级(30.9%)最多(见图 35)。说明随着年级升高,

睡眠质量高的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问题行为的关系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越好,抑郁得分越低。抑郁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每天

晚上都睡不好”(23.3±8.0)›“很多个晚上都睡不好”(19.1±6.8)›“睡得很好”(11.7±6.3),

且每种睡眠质量状况的抑郁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466.78,p‹0.001)(见图 36)。

3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