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设计教程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魏峰群 主编
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规划与设计教程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魏峰群 主编
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系列教材
主 编:魏峰群
主 审:郑海博
副主编:李振亭 吴 冰 刘新颜 孙碧琛
参 编:赵晶雪 林碧霞 李星周 韩丽颖 杨蕾洁
马文硕 李文瑞 康 莉 贾榕榕 马 瑛
邢白雪 张 昕 王宏宇
本书编委会
规划学科是一个无边界的动态知识领域,这一基本判断对于深刻理解旅游规划的
内涵与外延颇有启示。通览以往的旅游规划教材,会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种若
隐若现的隔离状态,把旅游规划仅仅看作是技术工具显然是过于简单化了。旅游规划的
本质是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诸
多要素,还包括更为具体的政策制定层面、经济管理层面和建设运营层面等操作性技术。
在瞬息万变的当下,面对这些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如何理解其错综复杂的关联与
影响,如何进行信息的汇集与提炼,并如何加以创新与运用?对规划设计师而言,必须
要具有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才能,方可妥善回应这些不断涌现的问题。正如著名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所言 :“设计师应该成为‘无专业的专业人员’,设计师
真正需要的是结合不同的元素和学科的能力。因此,设计师应具有广阔的视野,不受具
体知识的限制,他们能够把不同的因素联系起来并保持非专业化的综合能力。从这个角
度来说,设计师是无知的,但是他可以和许多人共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填补理论与
实践的缝隙,培养真正的设计师素养,是本书编撰的初衷和旨趣。
本书共 5 篇 17 章,涵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景观与游憩设施
设计、旅游目的地管理等内容。本书由魏峰群、李振亭、吴冰、刘新颜、孙碧琛和郑海
博等学者共同完成编著。
本书立足于旅游规划学科理论和设计实践,面向旅游管理、城乡规划、人文地理、
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以及规划行业的设计师和相关爱好者。我们特别希望
这本书成为有用好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甚至能成为足以愉悦心情、能时常翻阅的案头
读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从这本书出发,携手共读同行,发现别样旅程。
前 言
目 录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 002
1.1 旅游规划概念·对象·特性 ……………………………………………………… 002
1.2 旅游规划职能·类型·内容 ……………………………………………………… 006
1.3 旅游规划编制·实施·趋势 ……………………………………………………… 010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 019
2.1 旅游规划价值理念 ………………………………………………………………… 019
2.2 旅游规划理论基础 ………………………………………………………………… 021
第 2 篇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 3 章 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 032
3.1 旅游资源分析 ……………………………………………………………………… 032
3.2 旅游市场分析 ……………………………………………………………………… 049
第 4 章 产业发展模式·定位·目标 ………………………………………………… 064
4.1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 ………………………………………………………………… 064
4.2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 065
4.3 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 068
第 5 章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 074
5.1 空间布局理论依据 ………………………………………………………………… 074
5.2 空间布局概念·要素 ……………………………………………………………… 075
5.3 空间结构分析 ……………………………………………………………………… 076
5.4 空间布局原则 ……………………………………………………………………… 077
5.5 空间布局模式 ……………………………………………………………………… 078
第 6 章 旅游产品与线路组织 ………………………………………………………… 080
6.1 旅游产品概念·特性 ……………………………………………………………… 080
6.2 旅游产品类型谱系 ………………………………………………………………… 084
6.3 旅游产品策划导向·原则·方法 ………………………………………………… 105
6.4 区域旅游线路组织 ………………………………………………………………… 111
第 7 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 114
7.1 产业融合机制·路径·策略 ……………………………………………………… 114
7.2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120
7.3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122
7.4 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124
7.5 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 125
第 3 篇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第 8 章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 130
8.1 旅游景区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130
8.2 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 135
8.3 景区游路设计 ……………………………………………………………………… 144
8.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148
8.5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163
第 9 章 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196
9.1 基本概念·目标·指标·内容 …………………………………………………… 196
9.2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 197
9.3 规定性控制要素 …………………………………………………………………… 199
9.4 引导性控制要素 …………………………………………………………………… 203
9.5 法定图则基本内容 ………………………………………………………………… 205
第 10 章 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 207
10.1 场地建设条件分析 ……………………………………………………………… 207
10.2 类型与风格确定 ………………………………………………………………… 208
10.3 建筑布局与设施配置 …………………………………………………………… 212
10.4 景区园路系统设计 ……………………………………………………………… 214
10.5 绿地系统与种植设计 …………………………………………………………… 220
10.6 图件成果要求 …………………………………………………………………… 222
第 4 篇 景观与游憩设施设计
第 11 章 旅游景观环境设计 …………………………………………………………… 224
11.1 景观环境设计目的·原则 ……………………………………………………… 224
11.2 景观环境设计基本法则 ………………………………………………………… 225
11.3 景观环境设计要素·数据 ……………………………………………………… 231
11.4 景观环境设计程序·内容 ……………………………………………………… 235
第 12 章 游憩设施及场地设计 ………………………………………………………… 238
12.1 游憩设施类型 …………………………………………………………………… 238
12.2 运动设施及场地设计 …………………………………………………………… 239
12.3 游乐设施及场地设计 …………………………………………………………… 253
12.4 休憩设施及场地设计 …………………………………………………………… 264
12.5 康养设施及场地设计 …………………………………………………………… 271
第 5 篇 旅游目的地管理规划
第 13 章 旅游形象策划 ………………………………………………………………… 276
13.1 旅游形象概念·来源·特性 …………………………………………………… 276
13.2 旅游形象现状·分析·要素 …………………………………………………… 279
13.3 形象设计的作用·定位·策略 ………………………………………………… 285
13.4 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 287
13.5 核心地段形象塑造 ……………………………………………………………… 292
13.6 形象传播目的·要素·策略 …………………………………………………… 294
第 14 章 营销规划 ……………………………………………………………………… 300
14.1 营销基本概念·理论 …………………………………………………………… 300
14.2 营销策略内容 …………………………………………………………………… 304
第 15 章 旅游服务管理 ………………………………………………………………… 310
15.1 资源管理 ………………………………………………………………………… 310
15.2 环境管理 ………………………………………………………………………… 317
15.3 游客管理 ………………………………………………………………………… 328
15.4 危机管理 ………………………………………………………………………… 330
15.5 质量管理 ………………………………………………………………………… 335
第 16 章 旅游规划实施保障 …………………………………………………………… 339
16.1 政策法规保障 …………………………………………………………………… 339
16.2 旅游用地保障 …………………………………………………………………… 341
16.3 人力资源保障 …………………………………………………………………… 342
16.4 投资融资保障 …………………………………………………………………… 345
16.5 科技信息保障 …………………………………………………………………… 354
第 17 章 旅游规划实施影响评估 ……………………………………………………… 358
17.1 旅游规划实施评估目的和意义 ………………………………………………… 359
17.2 旅游规划实施评估原则 ………………………………………………………… 359
17.3 旅游规划实施评估内容与流程 ………………………………………………… 360
17.4 旅游规划实施经济影响评估 …………………………………………………… 361
17.5 旅游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估 …………………………………………………… 364
17.6 旅游规划实施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 368
主要参考文献……………………………………………………………………………… 371
图表来源…………………………………………………………………………………… 376
附 录 旅游规划与设计案例(目录)………………………………………………… 379
后 记……………………………………………………………………………………… 385
第1篇
旅游规划总论
1.1 旅游规划概念·对象·特性
1.1.1 什么是旅游规划
旅游活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工业革命带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深
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行为模式,旅游活动日益活跃,旅游产业逐步兴起。世界
范围内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促进旅游发展计划和规划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从 20
世纪初的思想起源开始,时至今日,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基本程序和框架逐
步规范,规划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日趋完善。
那么,什么是旅游规划?
1. 旅游规划的概念
管理学家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Simon)认为“规划是要对未来做出不同情景
的设想,找到实现不同情景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评判最终结果对未来可预见因素的敏感
程度”。这一概念包含多重含义:一是描绘未来,即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
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规划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步
骤与决策,其核心是确定发展方案;三是影响评估,即实施不同发展策略与预期目标之
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在未来所能呈现出的系统状态。
在旅游规划理论研究和不断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对于“旅游规划”的
基本概念阐述,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视角表述旅游规划所具有的本质与内涵,例如,墨
菲(Murphy)认为“旅游规划是在预测和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秩序地开发,从
而扩大开放过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规划是一个连续操作的过程,
可以达到某一目标或者平衡几个目标”;盖茨(Getz)指出“旅游规划是在调查与评价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003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及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甘恩(Gunn)表述
为“旅游规划是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适合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过程,未来行动不仅
指政策的制定,还指目标的实现”;亨特(Hunter)认为“旅游规划由于牵涉到不同
利益群体,所以要注意各种利益的协调,旅游规划是使旅游和其他部门的目标共同实
现的过程”。目前,我国多采用《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中的概念表述:
a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
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出的安排。②旅游区规
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
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比较而言,国外学者提出的概念偏重对规划目标和政策过程的理解与阐释,而国
内的定义简单明了,更关注规划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手段。但无论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
基本都阐明了旅游规划的目标、内容与过程,蕴含了空间规划、运营管理和政策指向等
内在属性,多元化的定义更有助于从不同视角全面深刻地认识旅游规划的本质与内涵。
2. 旅游规划的基本属性
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的本质特性。通过对旅游规划概念表述的语义
解析,可以较为明确地识别出旅游规划所具有的基本属性:
1)特定行业属性
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对象和领域都是针对构成旅游产业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要素,
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通信、旅游市场管理,以及与旅游产
业运行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相关领域,其旅游行业属性明显。
2)技术工具属性
旅游规划本质上属于一种专业技术工具,是从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发展角度制定的全面
发展策略和一系列实施计划,通过运用技术工具来实现规划区和旅游业发展的预设目标。
3)管理政策属性
从实施角度而言,旅游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实现优化
资源配置,调整相关利益关系。作为政府的技术性管理政策,旅游规划属于一种能够有
效实现社会发展综合利益目标的公共政策。
1.1.2 旅游规划的对象
旅游规划的对象即旅游系统。一般认为,旅游系统是指旅游活动各要素之间形成
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并且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针对
旅游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提出了基本的系统框架。卢云亭提出旅游系统由供给系统和需
求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吴必虎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子
004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系统、出行子系统和支持子系统:a 市场子系统是指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所构成的客源市场;b 目的地子系统是指旅游目的地所能提供的吸引物、基础设施和
旅游服务等构成要素;c 出行子系统指旅游交通和营销机构等;d 支持子系统是指政
策法规、社会环境、人力资源保障等环境条件。四个子系统将旅游活动所包含的三大要
素(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事业)、六大需求(吃、住、行、游、娱、购)紧密
地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图 1-1)。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促
进整个旅游系统有序、高效、协调的运转,通过对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不
断优化运行机制,以实现旅游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图 1-2)。
图1-2 旅游系统运行
图1-1 旅游系统结构
̵๓㺭㉌
⍤㔱 ⍤Ⱊ⮰ ⍤Эη͆
⍤㈧㐋
๓䰬Ⅾڙ
ࡦ
ഋ
ጮ
౦
ڱ
ጮ
౦
䭱
ጮ
౦
।
ᑁ
➕
䃪
ߍ
ϐ
䕆
㥑
䨬
ᩫ
も
∁
㻰
⣛
ද
ԉ
័
Ϧ
߇
䉰
⎼
ጮ౦ၼ㈧㐋 Ⱊ⮰ၼ㈧㐋 ܦ㵸ၼ㈧㐋 ᩛᠭၼ㈧㐋
य ѻ 㵸 ⍤ ཝ 䉙
社会
因素
交通
条件
其他
基础
设施
其他旅游
设施和服务
吸引物和
旅游活动
客源市场
的导向
住宿
设施
005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1.1.3 旅游规划的特性
1. 综合性
旅游规划是一个关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复杂设计体系,包括资源开发、
设施建设、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实施运营等诸多系统和要素,广泛涉及地理学、经济
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法学、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知识领域。因此,
旅游规划对象本身构成的多元性、现实问题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多面性、管理与实施
过程的复杂性等,都决定了旅游规划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 前瞻性
前瞻性是所有类型规划的本质特点。旅游活动及产业运行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
济发展规律的约束,其客观规律将指引规划的预测性。尤其对于瞬息万变的旅游市场,
则更要求规划对未来状态的设想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适度超前的预判。因此,旅游
规划需要依据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条件,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提供具有
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和实施步骤。
3. 系统性
旅游规划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的特点,即各层级的规划都应遵循承上启下的
体系要求,下位规划必须符合上位规划的技术性指引,任何一个旅游规划都从属于旅游
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一部分。此外,旅游规划也需要与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发展规
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专项工程设施规划等紧密衔接和协调,共
同构成系统性的综合发展规划体系。
4. 稳定性与动态性
旅游规划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是一对辩证关系,充分地反映在产业发展和规划指导
的全过程中。一方面,旅游规划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特征,通常作为宏观指导政策设
定较为明确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在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阶段,需要保
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政策和实施步骤,以逐步实现预设目标。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作为现
代服务业,其波动性、脆弱性和关联性较为突出,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对旅游
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求旅游规划必须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诉求和新问题,进
行及时的响应与调整,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发展环境。
5. 实践性
旅游规划具有极强的地方实践性特征,检验旅游规划的优劣取决于是否符合地方
发展实际要求?是否能解决发展问题和矛盾?是否能取得预设的发展目标?这些问题
都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回答和检验。对于众多不同的地区和景点,其自身的自然条件、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和需要达成的目标都各不相同,这些地方性差异要
006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求旅游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增强旅游规划的实践性。
6. 规范性与创新性
作为旅游法所规定的法定性规划,旅游规划是有关区域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
方针、政策,是实施开发建设的指南与蓝图,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相关国家规范
和技术标准进行保障。因此,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成果要件,相关技术指标,以及编
制程序和审批必须体现规范性。同时,对于不断求新求异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的
技术手段和不断创新是旅游规划的灵魂所在,包括旅游产品的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
空间营建的创新、服务管理的创新,创新性深刻地体现在旅游规划的方方面面。
1.2 旅游规划职能·类型·内容
1.2.1 旅游规划的职能与作用
1. 旅游规划的职能
1)基本职能
旅游规划是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对规划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
和文化背景等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明确旅游发展目标,制定旅游开发策略,优化
空间布局和配置各项旅游要素,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2)实施职能
旅游规划在执行层面,制定了明确的“资源—产品—设施—服务”各系列建设蓝
图与实施步骤,使抽象的发展目标在空间上得以具体地呈现,为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管理
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工具;同时作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也为行政
部门和管理机构实施开发建设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3)宣传职能
宣传推广是旅游规划具有的重要派生职能。直观形象的旅游规划发展蓝图易于被
公众和社会理解与支持,使得规划内容得以更为广泛的宣传,促进旅游开发活动更为顺
利地实施,旅游发展环境也会得到更好的维护;同时有利于提升地方旅游形象的知名
度,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因此,旅游规划宣传职能的发挥,促进
了公众参与,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2. 旅游规划的作用
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固有的职责和能力。作用是职能的外化,从而产生出来
007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的一种功效与结果。通过旅游规划的职能解读,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旅游规划具有指导、
推动和保障三大作用:
1)指导作用
旅游规划是各级政府及其旅游管理部门发展旅游业的纲领和计划。通过旅游规划
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高和统一了对如何发展地方旅游业的
认识,明确本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目标,科学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工作。
2)推动作用
旅游规划科学制定旅游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步骤,明确提出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
内容、质量要求、实施措施和相应职责,合理安排开发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旅游规划
为各级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机构指明方向,有效调动社会发展要素与资源,推动旅游
业可持续发展。
3)保障作用
旅游规划根据地方具体情况拟定旅游业发展计划,对旅游开发的各个方面作出合
理的安排,并为本地区今后旅游项目立项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依据,避免旅游开发的盲
目性和随意性,充分保障地方旅游业有序、高效、高质量地科学发展。
1.2.2 旅游规划的类型
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两种基本类型(图 1-3,表 1-1)。
旅游发展规划按行政管理层级,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
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可细分为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
和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等。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按规划内容与技术深度要求,分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三种类型。
图1-3 旅游规划类型
ܾᆁ㻰ࣽ⍤ڔ
⍤ࣽᆁ㻰ܾ ࡦഋ⍤ࣽᆁ㻰ܾ Ⱝ㏓⍤ࣽᆁ㻰ܾ
⍤ࣽᆁ㻰ܾ ጮ㏓⍤ࣽᆁ㻰ܾ
⍤
㻰
ܾ
࣫㏓⍤ࣽᆁ㻰ܾ
⍤ᮛࡦᕧѿ㻰ܾ
⍤ᮛࡦᐦ䃪㻰ܾ ⍤ᮛࡦᣓݢᕓ䄒㏲㻰ܾ
⍤ᮛࡦԚᐦᕓ䄒㏲㻰ܾ
008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旅游规划的类型与特点 表 1-1
旅游业发展规划 景区总体规划 景区详细规划
空间范围 行政区域 旅游景区 景区景点
图纸比例 1 ∶500 000~1 ∶50 000 1 ∶10 000~1 ∶2 000 1 ∶1 000~1 ∶500
规划性质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景区景点修建规划
规划特征 宏观战略性 中观指导性 微观操作性
规划期限 5~20 年 5~10 年 1~5 年
上述为《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所规定的一般性旅游规划类型与层次,
然而为了针对性地解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可
以编制旅游专项规划,对区域内重要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特定要求。
近年来出现了诸如概念规划、旅游策划、运营计划等专项规划类型,以及旅游项目建议
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规划成果形式。
1. 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它强调思路的创
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
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具象,使其成为战略性、探索性的文件,用以指导和
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概念规划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规划区域
资源和市场的研判;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与定位,以及发展理念和战略;明晰旅游产品的
开发方向和特色;提出规划期内的重点建设项目。概念规划突出强调发展思路的创新性
和特色化,是对传统旅游规划内容的丰富、完善和提升。
2. 旅游策划
旅游策划最核心的是解决旅游项目的核心吸引物和盈利模式,充分运用创造性思
维,整合并优化旅游资源与产品,进一步拟合资源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旅游资源价值再
创造的过程。策划尤为强调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寻求面向动态市场的产品项目,采取
最优的营销途径,形成可实施的策划方案。相比更为全局化和系统化的旅游规划而言,
策划更注重对旅游产品和活动项目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谋划,并根据这种创造性思维制定
实现该创意的计划。
3. 运营计划
运营计划专指一个策划项目达到预设目标所需要制定的有可操作性的进度型计划。
通过运营计划的逐步落实,最终项目可以按步骤达到预期的目标。运营计划侧重于将旅
游策划和规划所涉及的旅游产品或活动项目,进一步与特定的旅游市场进行对接,从商
业运营角度细化、深化和落实工作,主要包括实施策略、开展时序、费用预算、收益评
009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估等执行内容。
4. 旅游项目建议书
一般是为旅游项目立项提供的申报材料,又称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
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生
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对拟建项目提出框架性的总体构想,主
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财务预测等。项目建议书主要基于项目实
施的轮廓性设想,侧重从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方面进行论证,同时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
行性,以供管理部门决策使用。
5.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般是指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投资)之前,从经济、技术、生产、运营直到社会、
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实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项目可行性程度,综合评估执行成功率、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决策者和主管部门审
批提供的报告。针对旅游类项目建设,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旅游项目的背景条件、
发展目标、市场预测、风险因素分析以及财务衡量指标等内容进行重点论证。其结论和
成果成为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等进行旅游项目立项的主要
依据和必要文件。
1.2.3 旅游规划基本内容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对旅游规划基本内容进行规定。
1.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包含 10 项内容:a 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
与制约因素,及其与相关规划的衔接;b 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
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
结构;c 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d 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e 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f 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
及时序作出安排;g 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h 按照可持
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i 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
施;j 对总体投资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
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投入与产出分析。
2.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包含 13 项内容:a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
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预测;b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
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c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d 确定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
010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e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
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f 规划旅游区
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g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
施的总体布局;h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i 研究并确定旅游
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j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
污染的措施;k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l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
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m 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
资分析。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包含 5 项内容:a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
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b 规划
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
质增加其他必要的控制指标;c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
筑间距等要求;d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e 确定各级
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包含 9 项内容:a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b 用地布
局;c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d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e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f 旅
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g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h 竖向规划设计;
i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1.3 旅游规划编制·实施·趋势
1.3.1 旅游规划编制
1. 编制要求
1)政策要求
旅游规划的编制须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
政策及法律法规为基础,与各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法定规划相衔接,
与涉及的其他相关专项和专业规划相协调。
2)技术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编制工作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与图件、
011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资料,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人员学科专业背景应更为多元和广泛,以
应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复杂性。
3)实施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
即从市场角度出发解决“空间”和“产品”等核心问题;必须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后
期实施效果,充分研判市场空间、运营模式、风险点、盈利点,使规划能够实现地方旅
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4)创新要求
规划编制思路需要创新性思维,只有创新规划要素组合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
市场需求,规划才能真正引导旅游业不断提升发展。因此,旅游规划编制要面向地方特
征,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创新,注重区域协同和差异化发展,避免低质量、同质化、无
差别、无创新的规划编制成果。
2. 编制程序
1)任务确定阶段
a 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委托方应根据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规划设计单
位资质认定的有关规定确定旅游规划编制单位。通常采用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
接委托等形式。b 制定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委托方应制定项目计划
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规划编制单位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委托合同,明确
双方责任与权利。
2)工作准备阶段
a 政策法规研究:对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全面
评估规划实施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影响;b 旅游资源调查:
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的数量、规模、类型、质量进行全面调查,编制规划区内旅游资源
分类明细表,绘制旅游资源分析图,具备条件时可根据需要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调查
方法可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c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在对规划区和客源地所涉及的旅游者数量和结构、地理和季节性分布、旅游方式、旅游
目的、旅游偏好、停留时间、消费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评估规划期内
的客源规模、结构和水平;d 旅游业发展竞合关系分析:确立规划区在景点资源现状、
交通区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
各种制约因素及发展机遇。
3)规划编制阶段
a 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编制合同的内容约定,展开规划内容的详细编
制;b 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根据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编制要求及时补充和调整
012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相关编制内容;c 对于规划重大战略性问题,充分与委托方进行交流和研讨,不断优
化完善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d 按照合同约定,提交编制完成的规划初步成果,
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书、资料汇编和相关附件。
4)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编制单位将规划初步成果按时提交给委托方,委托方应组织召开交换意见会,
广泛征求地方各相关部门、机构、民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编制单位须充分吸取各方合
理化意见和建议,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充实和完善,形成规划评审成果。
5)成果评审阶段
a 编制单位提交旅游规划评审成果,由委托方提出申请,上一级文化和旅游行政
主管部门组织评审;b 旅游规划的评审采用会议审查方式,评审组一般由 5~7 人组成,
技术评审意见应形成审查会议纪要,并经评审成员签字,评审意见和结论方为有效;
c 旅游规划评审主要围绕规划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和深度等方面进行技术审议,
同时对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指标的科学性、文字与图件成果的规范性,以及规划实施的
可操作性进行重点审查和评价。
3. 报批和修编
编制单位按照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成果完善,按时
向委托方提交最终的旅游规划编制成果,并由委托方按有关审批规定程序公示、报批和
实施,正式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法定性文件。
在规划期内的实施过程中,旅游规划需要调整和修编,应当按规定向规划审批机
关提出专题申请报告,经认定后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调整和修编工作(图 1-4)。
1.3.2 旅游规划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从法律层面赋予了旅游规划在不同阶段的实施职能。
a 明确指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
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b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
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
c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
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内容;
d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并向社会公布。
在旅游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和评估等各个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013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均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旅游规划作为法定规划,其严肃性、权威性需体现在实施
层面。
1. 旅游规划实施内容与主体
在实践中,旅游规划具体实施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推广、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几个方面。对于不同的
实施内容,其实施主体及其参与程度都有所差异,分述如下:
1)旅游项目开发
旅游项目开发是旅游规划实施的关键,旅游规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关
系到旅游项目是否能落到实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一般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或进行
协助、监管。
ༀង㑂ࢁݢѹ
Чߍ䭢⃡
ݢ䃎䶥Ⱊ䃍ܾΒᎢオ䃎⍤㻰ܾ㑂ݢऴस
҈۲ำ䭢⃡
㻰ܾ㑂ݢ䭢⃡
ᒭⅮᘻ㻭䭢⃡
㻰ܾ⮰Ⱊᴳȟѹȟڱ
ქȟ㏿Ჰȟ⌝Ꮢふ䲎
႒ᕓȟ㻰㠯ᕓ
⮰छ㵸ᕓ
Ꭻ∇ᒭⅮᘻ㻭
ԚᩥȟٱȟႸર
៑ឥԚ㑂
䃰Ⴭ
घᐬϐᢎᘻ㻭ц
ᒎ㻰ܾ䃰Ⴭ
䃰Ⴭ䭢⃡
㏰㏳䃰Ⴭ
ц䃚Ⴭᴑ
ᒎჍᴑц䃚㏖㺭
䭱ᗱۡ
䛹๓ᝄ⪑ᕓ䬚䷄
㻰ܾ᪳᱘
㻰ܾపТ
ᩫも∁㻰ⵀ⾢
⍤䉰⎼䄯ᴑ
⍤⎼ጮ౦ܲ
⍤͆ࣽᆁ《ऴڟ㈧ܲ
ݢქ䄒㏲㑂ڱܾ㻰
㶑ٱ䄯᪠
ϐ≭ⵀ䃔
ϐ㻰ܾ݉ₑ
ᰬ㑂ݢ㺭Ⅾ
фࡂসႸર㻰ܾ
㻰ܾ䄠ᬺΒ
Ⱔڟ䭰Т
图1-4 旅游规划编制流程图
014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2)旅游市场推广
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之后,就需要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以吸引大规模的旅游者,
旅游市场推广包括旅游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促销等内容,一般以政府与企业为主,政府
负责旅游地形象推广与组织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而企业负责进行具体的旅游产品促销
活动。
3)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游乐设施,以及其他旅游服务
设施的建设,如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购物场所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
般以企业为主,由政府引导。
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防灾设施建设,给水排水设施建设,
以及电力电信设施建设等几个部分组成,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参与部分投资建设,
并采取多种方式由政府回收使用。
5)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
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包括对旅游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或保护、植被景观的保护、重
点区段的绿化、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旅游服务环境的改善等,主要以政府为主,社区
参与,企业协助。
2. 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根据不同的实施主体,旅游规划实施方案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实施方
案、企业主导型实施方案、社区参与型实施方案。
1)政府主导型实施方案
政府在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运用其法
律和政策杠杆,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旅游经济活动的变量,从而影响旅游各部门、各主
体运行过程。例如,政府出台旅游项目投资与配套政策,依据项目依托的环境、本地旅
游开发现状,以及项目对地区旅游业甚至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对不同的项目采取
差异化的配套政策(如优惠政策、准入政策和负面清单等);此外,政府有权对旅游项
目投资实行必要的政府管制,通过土地限制、保证金制度或者经营许可等方式对企业的
开发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在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政府不仅是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还是其他利
益相关者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它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地方
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体而言,政府主导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实施内容:
a 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旅游规划进行审批,发挥其在旅游规划与发展中的主导
015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作用;b 制定一系列旅游项目配套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导旅游项目开发与建
设,让旅游项目落到实处;c 联合并协助旅游开发商、经营商进行必要的旅游市场推
广,旅游项目投入运营后,旅游宣传与促销力度是否能跟得上,关系到旅游项目的成败;
d 加强行业管理与监督,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服务,保证旅游设施安全运营,
保证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e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旅游区外围的基础设
施投资建设由地方政府承担,最好能与企业项目投资同步;f 政府还应制定旅游环境
治理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旅游环境的治理与监管。
2)企业主导型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旅游企业逐步成为旅游开发建设的
主体力量。旅游项目开发商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的投资者,拥有规划方案的选择权,并
根据其介入的程度负责旅游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调整。
在旅游规划实施中旅游企业的主体行为包括:a 进一步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并投资
建设,保证旅游项目顺利开发与建成运营,从而落实旅游规划方案;b 承担或配合当
地政府进行旅游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c 负责景区内部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景区道路等;d 对景区景点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保证景区景点的日常工作正常进
行;e 为旅游经营项目配备和安排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
3)社区参与型实施方案
社区居民是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共享者、拥有者和创造者,他们是旅游规划的直接
影响者或受益者,应该成为旅游规划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忽视的附属者和旁观者。社区
居民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并获得应得的经济效益,是促进社区居民保护旅游环境、参与
旅游经营或服务、获取关系谅解或支持的前提条件,是旅游规划顺利且有效实施的保障。
旅游规划要从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对旅游目的地社区的
重视程度,强调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和决策制定过程,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想
法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以便在旅游规划实施后减少社区居民对旅游项目的负面
情绪和冲突。
在旅游规划实施中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容包括:a 选择合适的途径参与旅游规划
方案的制定与决策工作,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当中,从而获得部分旅游经济收益;
b 配合政府改善旅游环境,加强社区管理,努力维持社区治安,为旅游投资、开发与
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c 配合政府加强环境整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
和传承当地旅游赖以发展的原生态、原住民文化环境;d 为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社会
服务,如当地社区居民配合旅游规划部署开办多样化、特色化的农家餐饮、社区民宿和
旅游商店等设施,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等。
016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3. 旅游规划实施过程
1)规划审议
首先,成立正规机构为规划组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该机构可以是项目启动委
员会或当地文化和旅游局,并审议规划报告草案。其次,规划组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都应
保持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业部门代表和相关利益方(如社区组织)的密切合作,吸收和
采纳公共、企业部门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意见和反馈。最后,正式规划成果应提交相关政
府部门审议以确保得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公众理解。如果当地有规划程序法,审
议程序将包括举办由公众及其代言人参加的公众听证会。
2)规划采纳
规划成果经审议通过后,规划文本就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了,成为当地旅游发
展的正式准则,一切旅游开发活动均应符合该准则的相关规定。此外,在法律机构的保
证下,被采纳的规划具有修改和调整的权限,但这种修改需要在一定的法定程序下进行,
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实施旅游规划和管理旅游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法行政
的依据和保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部分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分区和开发标准)可能
需要进行单独立法,而有些可以并入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此外,地方可以针对实际情况,
制定专门性技术法规或实施细则,深化细化法律规定。
4)审批程序
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政府的各项审批。例如,发展改革委员会立项;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政府规划委员会批准;土地规划审批;建设土地的招、拍、挂与征
用;合同中政府承诺的落实;建设准备与报建批复等。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
告等是立项的重要文件,在内容和格式上有特定的要求。
5)项目实施
规划项目投资可能来源于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地方财政或社会援助。大型旅游
基础设施一般由政府出资建设,而商业服务设施、娱乐设施设备等多由私营部门投资。
对于地方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设项目,还可以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专项支持资金。
因此,在制定开发计划时,应全面考虑可能的资金来源和筹融资渠道,保障项目顺利
实施。
6)评估与监督
旅游规划实施和旅游业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对开发计划进程的评估与监督,尤
其是旅游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持续影响,以及旅游业开发目标和政策
是否能得以实现的监督,评估与监督的结果及时反馈至管理部门进行应对。
017
第 1 章 旅游规划导论
7)规划修正
通过监督可以观察到规划的实际实施与规划计划是否存在偏差,或者在具体实施
中发现原规划中某些方面或实施进程存在问题,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实施管理或者
修正旅游规划。
8)复议和修编
鉴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复杂而又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旅游规划的某些内容
在规划期内都有可能不再适宜和合理,因此旅游规划需要每隔约 5 年正式复议一次,并
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一般来说,原规划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公共政策
等长效稳定的部分,不应该作轻易改变,除非发展环境和发展政策发生重大的变化,则
应该按程序启动规划修编,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1.3.3 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全球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日益提升。在这波澜壮阔
的发展历程中,旅游规划对指导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目的地运营管
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伴随着现代旅游业进入深度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瞬息
变幻以及规划理念的不断创新,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系统的旅游
规划与设计,学界业界在不断努力探索更加符合现实发展诉求、更具可操作性与普遍适
用性的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进一步推进旅游规划在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道
路上前行。
1. 规划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1)公众利益优先意识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权益保障等逐渐获得社会共识,旅游规划应予以体现。
2)公平公正意识
在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从初期的物质空间规划,逐渐向服务管理规划转变,进
而向旅游公共利益保障、弱势群体旅游权益、旅游救助扶贫等高层次发展,将旅游规划
作为平衡社会各阶层权益的公共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促进公平公正这
一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3)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
“反规划”“规划减法原则”等新旅游开发建设原则和理念逐渐引发关注。
4)全域开发与管理理念
“全域 +”“旅游 +”等理念本身就是规划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进一步强化,
018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同时全域开发不仅局限于空间层面,还扩展至产业、服务、管理,即以旅游产业发展作
为链条,将全社会发展要素进一步集合起来,形成“1+1>2”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
5)多规合一理念
多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旅
游规划等多类型规划综合起来,协调“多规”所确定的开发建设策略的一致性,并统一
于政府政策管理,以实现各级各类规划所提出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蓝图。
2. 规划编制程序与方法的进展
1)规划编制技术创新
在旅游规划中,现代科学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广泛应用,针对游客需求个性化和多
元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形成消费大数据分析,越来越丰富的可视化成果表达,仿真、
VR 技术等在规划设计的运用也处于积极探索中。
2)学科多元化趋势明显
旅游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融合过程,旅游规划前瞻
性强、涉及面广、复合度大、影响广泛。因此,旅游规划编制必须融合旅游、文化、市场、
经济、城市、景观、运营等多领域、多背景的智力与资本。
3)“项目策划—开发规划—实施运营”一体化趋势
为了避免规划和运营环节的脱节,越来越多的规划编制提供从规划设计、实施、
运营及推广的全链服务,适度扩展和延伸传统规划所限定的内容,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更
全面、更具可操作性的技术成果。
4)公众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全过程
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参与。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使旅
游规划更易于被公众所接受,降低开发建设和运营风险,同时也可以监督政府和企业行
为,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因此,公众参与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规划只有公众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2.1 旅游规划价值理念
2.1.1 科学创新理念
旅游规划是面向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系统性技术集成和实施方案,不仅需要创新性
地解决现实问题与矛盾,还需要前瞻性地进行科学筹谋以应对旅游发展环境的动态变
化。自 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业呈跨越式发展,在 40 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
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是创新发展的
基础,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体现和升华。一方面,旅游开发与建设是为了促进地方社
会经济发展,改善和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解决地方现实问题与矛盾的作用。
旅游规划若缺乏科学发展的指导,将导致规划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弱化,难以实现预设的
规划目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变化,
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性在旅游发展和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旅
游规划设计中必须秉持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它决定着地方旅游业和景区发展能否始终保
持长久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将科学创新理念作为旅游规划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核
心指导思想具有重要价值。规划应通过理念、技术、管理模式的科学创新,重塑旅游产
业链条,提升旅游消费品质,推进旅游产业智慧化和品牌化进程,并培养和催生出新的
旅游业态。
2.1.2 以人为本理念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旅游规划的价
值取向而言,实现“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是基本任务,并不断完成从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020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满足“旅游者”基本需求到“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从“旅游业”到“服务业”等全方
位的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资源
与服务的合理配置,是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人类社会从服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
以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需求量的增加、类型的多样化和旅游品质的不断提升,
旅游活动在体验旅游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个人
的感受和体验,人们开始追求新颖独特、具有丰富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旅游活动,进一步
促使了对旅游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高标准诉求。因此,现代旅游规划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的理念,重点关注和研究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对现有旅游
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并不断开发新的体验类旅游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
2.1.3 公平共享理念
当前全域旅游模式的践行和推广本质上是“共商—共建—共享”在旅游领域中的
具体体现。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理念的践行,旅游发展
需要关注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权益保障,促进发展过程全民参与,发展成果全民共
享,发展全面服务于公众。旅游规划作为地方旅游发展的公共政策,亟需构建公平共享
的运作机制推进旅游权益的公平分配与平衡。旅游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就是强调均衡、
公平与普惠,以“共享”取代“独享”,以“多赢”取代“输赢”,在规划中逐步建立起
公平共享的利益均衡机制,兼顾“公平”和“效率”,为弱势群体与弱势地区创造出更
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让全社会从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
更多的成果、成就和幸福。
2.1.4 和谐发展理念
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旅
游业发展的理念与目标,旅游规划应全面贯彻“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涵。首先,从人与
自然的和谐角度来说,旅游规划必须遵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用最少的资源取
得最优的利益,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旅游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一体化;其次,从
人与人的和谐角度来说,旅游规划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游客、社区居民、从
业者的权益;最后,从人与社会的和谐角度来说,旅游规划应该遵循旅游开发和区域发
展一体化的原则,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一体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
游客利益的和谐共生,共同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
021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2.1.5 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行,旅游规划作为一种集成的和可持续
的技术和方法,涉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项目推广、旅游与社区和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等问题。因此,必须将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
境作为旅游规划的核心要素,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评价规划方案,评估
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总体发展目标、社会文化以及环境所产生的综合影响。世界旅游组
织制定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a,从社区旅游规划角度分析旅游
业与环境和社区发展的关系,规划的制定过程、规划层次、规划内容、规划的实施以及
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旅游业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调控方法、旅游业的管理方法等,是社
区可持续旅游开发规划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因此,旅游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
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做出正确抉择,寻求最优的旅游业发展路径。
2.2 旅游规划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理论作为旅游规划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旅游规划领域最根本的理论基
石。旅游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系统规划,属于交叉应用性学科,其相关理论发
展涉及学科领域极为广泛,理论体系仍处于不断扩充和丰富的阶段。一般认为,当前的
旅游规划理论主要建构在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基础理论之上,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
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本书依据旅游规划所涉及的重点学科理论,具
体阐释地理学理论、设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五大理论基础
(图 2-1)。
2.2.1 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
境关系的科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特点,是最早被用来研究旅游现象的
理论,也是指导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最重要、最广泛和最成熟的理论,至今已经形成
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地理学理论的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以及对资源环境的认识、人地关系的观念、地
理信息技术与方法的研究都成为旅游规划中的重要理论依据。
a 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 .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1997.
022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1. 区位理论
区位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它不仅包括行为活动的地理位置,还包括行为活动
与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人类活动中,有政治活动、文化活动、
经济活动等内容或实体,称为区位主体。与此对应的,区位理论是指关于人类活动的空
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空间区位选择以及空间区域
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该理论创建于 19 世纪,到目前为止研究和应用范围遍及
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形成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空
间相互作用等理论。
旅游活动的核心是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空间位移,由此产生旅游地的区位
选择、旅游地间的竞合作用、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等诸多研究,这些都与空间区位理论关
系密切。由于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服务产业,旅游地的区位选择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
涉及旅游地与客源地相互作用中的相对位置、通达性及相互意义。具体而言,区位理论
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a 区位分析与选择:旅游地的地理位置
是旅游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域空间范围、旅游资源与产品的赋存、与客源
地和周边城镇的关系、内外部交通的可达性、区域内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等;b 旅
图2-1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Ꮘネ⤲⤲䃦
⤲႒⤲䃦
䃪䃍႒⤲䃦
⍤
㻰
ܾ
⮰
⤲
䃦
ദ
㏻≺႒⤲䃦
ц႒⤲䃦
ネ⤲႒⤲䃦
ᐦぽ႒⤲䃦
䷺ᮛఙ᳃䃪䃍⤲䃦
㻰ܾ䃪䃍⤲䃦
ϓ͆ࣽᆁ⤲䃦
ѿ侸㏻≺⤲䃦
ጮ౦႒⤲䃦
Ϧㆧ႒⤲䃦
ᓯ⤲႒⤲䃦
㵸ͦ႒⤲䃦
ో䉰⎼ネ⤲⤲䃦
Э͆ネ⤲⤲䃦
ࡦѹ⤲䃦
⾦䬠㏿Ჰ⤲䃦
ᮛ㻮⩋ᔭ႒⤲䃦
023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游交通和设施配套:旅游交通与路线是联系旅游地与客源地的通道,其规划布局是实现
游客流动和服务物资供应的保障;c 竞合关系研究: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层面上,
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协调旅游地之间的竞合关系,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及集中区的形成
与发展,产生规模集聚效应,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与质量。
2. 空间结构理论
自 20 世纪 50—60 年代以来,古典区位论发展为现代区位论,其理论研究从单个
经济单位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区域总体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由静态的空间区位选择发展
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并形成各种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是指各种
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及由此而决定的区位特征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地理空间上所
表现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如工业、商业等表现为点状,交通、通信等表现为线状,农
业多表现为面状。这些具有不同特质或经济意义的点、线、面依据其内在的经济技术联
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一般地,区
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主要理论包括圈层结构理论、
增长极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等。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业诸要素的空间表达,主要由不同等级的旅游节点、不同等
级与类型的旅游通道、旅游地域系统等组成。旅游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区域旅游活
动的顺利开展、旅游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旅游业的增长,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方面。在一定范围
内,通常选择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通达性良好的区域作为旅游集散中心或产
业发展廊道,构建区域发展核心和发展轴带,促进旅游发展要素在区域之间充分流动、
融合与交换,逐步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分
析与区域模型研究、旅游地等级系统划分与功能区划、旅游中心地建设及组合关系、旅
游服务与基础设施空间统筹等。
3.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
的景观结构、功能、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利用与管理保护的
原理和途径。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景观生态学
将景观空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
简称斑廊基结构。斑块是空间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代表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
的非线性区;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景观的一类特殊带状要素类型,对景观起通道和阻
隔的双重作用;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旅游规划,尤其对景区景点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a 宏观尺度层面: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是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廊基结构。旅游规划必
024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须关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包含“开发建设、景观价值、生态保护”等方
面的综合性统筹,通过构建不同的功能单元,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
元及组合方式,选择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式。b 微观设计层面:旅游区景观景点设计中
运用斑块、廊道、基质三类元素营建出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及特色化、人性化、生态化
的旅游景观风貌,丰富景观层次,提升景观品质,塑造更加优美宜人的旅游景观和游憩
环境。此外,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如景观格局、景观诊断、景观预测及敏感度分析
技术,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持。
2.2.2 设计学理论
1. 建筑学理论
旅游规划中涉及众多的服务建筑、景观建筑、公共设施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与配置,
需要建筑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理论支撑。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
于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
的规律和方法,创造符合人类生活需求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是科
学、人文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需要美学素养又需要科学才华。传统建筑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空间的设计,设计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变化,以及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因此,
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是不断深入的,首先满足最基本的功能与安全需要,其次解
决人居环境改善的问题,然后关注空间艺术品质的提升,最后表达空间情感、场所精神
和文化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是关于景观环境的分析、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
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
无处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主要任务就是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道路等,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与游憩境域。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
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深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越来越注重以下几
个方面:a 自然生态的维护:设计依据减法原则,严格控制人工建设强度与规模,最
大程度保持场地原生态景观格局与风貌。b 地域文化的表现: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
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
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等。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
025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
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类型
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元素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
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和景观利用的方式。c 场地个性的彰
显: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了解并理解场地,因地制宜地将场地
所蕴含的自然与文化信息联系和利用起来,将场所个性特色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
中。d 环境空间的关联: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还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
空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并逐渐扩展至更大尺度范围,
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3. 城乡规划设计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始于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经过百年的发展,在协调区域与城乡
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乡空间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
要价值。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开拓者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格迪斯的“人与自然融合”、
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协调”等思想,极大地推动、深化和提升了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思想,
并在解决区域城乡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20 世纪末,吴良
镛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规划思想,进一步明确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的综合
目标是为人类生活营建理想的聚居环境。
城乡规划设计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a
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决策,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理性过程;b 综合性
空间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和形态的协调发展;c 规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在理
论上和方法上更为注重科学;d 规划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规
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际上,我国的旅游规划工作框架与流程基本上
是以城乡规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也多来源于城乡规划设计领域。
此外,旅游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城乡规划紧密相关。
随着“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与城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旅
游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两者考虑的问题逐渐交织在一起,如城乡游憩空
间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城乡景观风貌维护、城乡形象塑造等,
都需要城乡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共同实施和管理。
2.2.3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旅游规划本身就是一
种人类对区域旅游经济进行规划的实践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必然对
旅游规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涉及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部门的结构关系,
026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旅游商品的市场和价格、竞争关系,旅游的供给、需求和消费关系,旅游活动的性质
和特征,区域间旅游业的发展、协调和竞争关系,旅游的收入与分配的关系,旅游投
资决策和经济效益,旅游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投资商、当地居民、游客的利益关系
协调等。
1.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
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
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一个
产业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同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产
业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因此,只有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才能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
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理论体现在旅游规划中的主要有竞争力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a 竞争力
是通过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人们开始对竞争力的研究加以重视。随着
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
注,当前旅游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规划对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确定旅
游发展目标和方向时,必须运用竞争力理论分析规划对象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状况。
旅游规划的制定必须依照旅游竞争力理论分析的结论,找出旅游发展的差距所在,明
确其制约因素,调整规划目标与重点,最终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b 旅游地生
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一种理论。它的应用也从描述和分析旅游地的历
史演进过程推广到了预测旅游地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导旅游地营销策略,从而达到延
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目的。旅游规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往往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一定
的调整,以更加适应旅游地的发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调整性规划提供了很好的
研判依据。
2. 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类经
济类型,强调顾客的感受性满足,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的顾客的心理体验。而旅游作为
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旅游者
在旅游过程中得到的并不是具体的旅游资源,而是一种经历、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因此,
旅游经济活动是一种天然的体验经济。随着人类社会从服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以及旅
游业的发展、旅游需求量的增加、旅游品质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游客的旅游模式在
体验旅游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者更多注重旅游过程中个人的感受和经历,而不是
027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体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
现实的体验和审美的体验,这些类型恰恰都符合旅游体验的特征。近年来,多样化的新
兴旅游产品的不断涌现进一步表明,人们开始追求新颖独特、具有丰富个人经历和感受
的旅游活动,体验经济正在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
体验与商品和服务一样,需要经过发现、设计、组织等过程才能呈现出来。设计
体验遵循的基本原则:a 确定主题:制定明确的主题可以说是经营体验的第一步。如
果缺乏明确的主题,消费者就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受到的体验,也就无法
留下长久的记忆。b 塑造印象:主题是体验的基础,还需要塑造令人难忘的印象,必
须制造强调体验的线索。线索构成印象,在消费者心中创造体验,而且每个线索都必
须支持主题与主题相一致。c 减除负面:要塑造完整的体验,不仅需要设计一层层的
正面线索,还必须减除削弱、违反、转移主题的负面线索。d 感官刺激:体验中的感
官刺激应该支持、增强主题,而且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容易成功、越令人难忘。
旅游规划中要深入研究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以体验需求为导向,遵循体验设计的基本
原则,创新出更具特色的“感受体验”类旅游产品,促进旅游规划中市场预期目标的
实现。
3. 市场学理论
市场学是研究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经济管理学科分支,市场营销就是商品和
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
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创造达到个人和机构目标的交换,而规
划和实施的理念、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分销和促销的过程,包括分析、规划、执
行和控制,其管理对象包括理念、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础是交换,目的是满
足各方需要。市场营销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但不能局限于此。
它还帮助企业在实现其营销目标的过程中,影响需求水平、需求时间和需求构成。因此,
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刺激、创造、适应及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概
念是 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现代市
场学进一步提出 4C 理论,即消费者需求与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成本(Cost)、
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运用市场学理论来指导旅游规划与旅游目的地管理,需要遵循旅游开发以市场为
导向的原则,要站在市场竞争角度评价旅游资源,要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预
测,并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地把旅游产品推向目标市场。同时,针对目标市
场的经济、文化、心理、需求等方面的特征,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缓解旅游供求的矛盾,达到旅游供求的最优动态平衡。
028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2.2.4 社会学理论
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社会学原理就是满足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产生的各种需要及其
需求,旅游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类更好地通过休闲、休憩、旅游活动而获得的心理
和精神需求。社会学作为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涉及面较广的综合型学科,具有极强的
综合性,对旅游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大众旅游热,关于旅游
的社会学理论也由此构建,旅游社会学研究旅游社会文化现象主体(即“旅游者”)在
现代及后现代社会中的独特“性质”和“类型”,并从把“旅游者”作为独特的社会群
体和个体的认识中而缘起。
1.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是将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以人
类学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开始关注与探讨旅游者与接待地文化的相互关系,
直接促成了旅游发展中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树立。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角度,以人为
旅游活动的核心,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文化性质与形态、旅游活动中的主客关系、旅游中的文化冲击、
旅游与社会文化改变等。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功能布局等都要考虑旅游者
需求和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利益,以及吸收各方相关群体和机构参与规划编制的过程,充
分体现人类学的“人本”思想内核。
2.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
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
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智力商数、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发生
关联。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后,法勃
(Farber)等学者开始探索旅游心理学理论。旅游心理学是指主要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从业
人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旅游者心理活动、旅游
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心理、旅游体验与感知、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情
感和情绪、旅游审美与偏好等。因此,旅游规划必须根据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特点以及
在当代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心理上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旅游者群体心理特点的前提
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环境建设,以及提供满足不同心理需求的旅游服务。
3. 行为学理论
行为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同时研究社会群体行为的规律和后果,以及控
制和监测的方法。行为规律包括:a 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个性的人,有特定
029
第 2 章 旅游规划理念与理论
的行为表现。b 在相似的环境之中,具有相似个性的人或相似共性的群体,有相似的
行为表现。c 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相应产生一种及以上的后果。
旅游行为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科
学。旅游者有着不同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消费行为、需求心理等,由此产生各异的
旅游行为,在旅游者个人心理活动的支配和影响下,做出诸如休闲度假、文化游览、猎
奇探险,以及各种认识世界的旅游活动行为。在同一社会群体之中,由于相同的习俗和
文化,成员的个性之中会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形成了社群成员某些行为的共同特征。
行为学理论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行为控制和管理的研究,以及对研究旅游市场行为、
旅游市场细分、旅游消费行为、旅游营销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2.2.5 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规律、探讨管理方法、建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最大管理效益
的学科。与其他学科门类一样,是人类在自身实践中,随着对现实各种事物认识的提高
和深化而产生出来的。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广泛、普遍地适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活动。旅游规划作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而管理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基础
性的指导意义。
1. 土地资源管理理论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土地政
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旅游景区用地,然而现在的旅游景区用地存在诸多
问题,如绿化面积过大、占用耕地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加快景区土地资源管理的支
持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对策。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和
国家土地政策,促进旅游规划更贴合土地资源管理理论要求,努力争取在国家许可的政
策框架内使规划设计的旅游项目得到相应的土地资源支持,这是确保旅游规划有效性的
前提。
2. 企业管理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的治理结构、营销、
生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旅游业作为 21 世纪的热门产业,
带动了大批旅游企业的发展,如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酒店和旅游智业等相互交织结
合,构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同时,旅游企业的发展是旅游产业中生产力的核
心组成部分,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做好规划,能为开展好旅游规划奠定基础。因此,掌握
好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并在旅游规划中加以应用,是旅游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技能。
030
第 1 篇 旅游规划总论
3. 政府管理理论
政府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其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分析、构筑一个合
理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政府管理对旅游业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旅游政策的制定方面,反过来,旅游的经济效益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产生影响。旅游的宏观经济利益不断影响政府制定政策的观点和态度;旅游的微观经
济利益,也必然反映到为经济服务的政治生活中;旅游的社会利益还被当今世界各种社
会制度认为是一种公民权利。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和重视,能够引导和规范旅游政策的
制定与实施,在帮助各级政府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将起到无可替代的
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