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白皮书
2023
思课
教育
思 课 · 名 校 升 学 领 路 人
39所强基院校政策解析
强基全国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如何科学规划强基计划
强基白皮书
2023
思课
教育
思 课 · 名 校 升 学 领 路 人
39所强基院校政策解析
强基全国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如何科学规划强基计划
目录
C A T A L O G U E
高考改革的特殊类型招生:强基计划 01
1.1 新高考
1.2 自主招生时代结束强基计划蓄势待发
03
04
什么是强基计划 02
2.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2.2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2.3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十问十答
2.4 什么是强基计划
05
07
10
11
2023年强基计划的新变化 03
3.1 部分学校入围方式变化
3.1.1 入围方式变化分析
3.1.2 针对新变化的推测和报考建议
12
12
13
强基计划的优势与局限性 04
4.1 强基计划的优势
4.2 强基计划的局限性
14
15
强基计划整体时间安排 05
5.1 强基计划整体时间轴
5.2 39所强基计划高校节点时间汇总表
16
17
1
思课教育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06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19
2023年强基计划重要信息汇总 07
7.1 各高校招生专业汇总表
7.2 2023年高校强基招生简章变化汇总
7.3 39所高校校测形式汇总
32
33
34
2023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及录取分数线 08
8.1 2023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8.2 2023年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
44
74
强基计划百问百答 09
强基计划百问百答 117
附录:2023年39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10
2023年39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131
2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一、新高考改革的特殊类型招生:强基计划
在本章中,我们会简单介绍强基计划出现的时代背景,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考政策改革,自主招生的结束和强基计划的到
来。如果对这些方面比较熟悉的读者,请移步第二章《什么是强基计划》。
1.1 新高考
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是合格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考试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通俗的讲,高考是几乎所有公民考入大学的唯一
官方性考试。本书提到的“强基计划”与高考是密不可分的。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形式发生了多次变化,比如从统一
命题到自主命题,从“3+2”到“3+x”,再到“3+3”和“3+1+2”等等,具体每一个学科,从考纲到考试形式都有多次变动。
比如笔者参加高考前一年依旧还是”3+2”,即理科选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均为150分,考试需要两天半,物
理、化学难度相对较高,物理会出现多次碰撞问题,物理背景的计算数列极限也会出现,文科选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
治。我参加那一年改成了”3+x”,语文、数学、英语分数不变,物理、化学、生物合成理科综合合在一张考卷为理科综合计300
分(文科则为历史、政治、地理合为一张卷为文科综合300分),与语数外的各科150分,合在一起总分依然750分,这种形式部
分省份还在沿用。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3+3”新高考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
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在2017年开始相继开始
实行新高考政策。与学生自主选科相对应,试点地区的高中开始全面推进“走班制”教学和特色化办学。与传统高考“3+x”不同,
新高考的“3+3”,前一个“3”指所有学生必选的语文、数学、外语,后一个“3”是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
政六门里面自由选出三门,两个“3”相加即六门科目参加高考,满分依然是750分。部分省份新高考采用“3+1+2”,即“语文
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语数外依然各科150分,其余科目每科100分,总分750分。
新高考“3+3”或“3+1+2”与传统高考最大的不同点即在高中选科阶段,就要确定自己大学专业方向,比如大学选择物理专业,
选科中一定有物理,医学方向,化学生物几乎是必修。具体学科要求,各位高中同学一定即时关注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招生公告,
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有可能有区别。
2023年,全国高考模式分布如下表:
3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另外,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从2021年9月高一入学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即2024年的高考将转为
新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于2022年启动高考改革,即2025年实
施新高考,预计采用的也是“3+1+2”模式。目前,尚未确定实施新高考的只有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高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全国统一考试,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很看临场发挥,一旦失利,难以弥补。还有部分考生具有学科
特长,在某一个特定学科出类拔萃,但是综合成绩不太突出。所以,在高考招生录取之外,国家下放给高校一部分选才自主权,高
校有部分录取名额开展“特殊类型招生”,作为高考的补充。
1.2 自主招生时代结束强基计划蓄势待发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过去“特殊类型招生”的主要渠道。
2003年,我国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工作,首批22所高校获准在一定规模内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教育部要求,试点学
校应“积极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新机制。随后,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数量逐
年增加,2015年达到了90所。
招生对象:
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自主招生招收对象有具体规
定:“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试点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
5%,纳入本校年度招生计划中”。
报名程序:
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采用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进行报名。然而,不管是“中学推荐”还是“个人自荐”,中学
和学生一定要遵循“诚信”的原则,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申请和推荐工作,申请材料必须真实。
申请步骤:
通常需要学生自己在学校官方招生网站注册、投递资料。
考核方法:
高校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将在高校招生网站上公布。接下来就是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各个高校笔试的科目
不同,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比重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招生多侧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是考生平时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内的
针对性突击准备。
志愿填报:
入选考生须参加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并根据所在省级招办及有关高校的要求填报志愿。一般有自主招生的高校多要
求入选考生必须第一志愿填报该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须填报该校为平行志愿第一顺序。
录取政策:
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可以享受高校提供的优惠政策,但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
制分数线(一般即“一本线”)。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通过考试后招生学校会
与其签订招生考试合同,签订合同后,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具体合同要
与学校洽谈。
国家政策变化:
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加强考务和录取过程管理,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教育部将
对试点高校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凡是政策执行不严格、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的,一律停止试点资格,并追究学校
及有关人员责任。
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考核
内容倾向与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作弊。招生考核实行四级信息公开
制度,严查各类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
生工作,转而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自主招生政策已经成为历史,强基计划部分取代了它的功能。有改革
也就有继承,高校的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中,校考笔试相关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有一定的继承联系。接下来我们介绍强基计
划。
4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二、什么是强基计划
如果要深入了解强基计划,我们可以从官方权威性文件开始,一个是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
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另一个是2020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
高校学生司对强基计划发布的“十问十答”。几乎所有有关强基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招生培养策略都可以在文中找到。需要注意的是
强基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今年(2023年)是第四年,强基计划的基本流程越来越成熟,每年也会有一定的新变化,需要即时关
注目标高校的招生网站。
比如,2022年强基计划新增了三所高校,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厦门大学
强基计划的校测考核采用“复交南”模式,即高考后出分前实行初试加复试的考核形式;北京理工大学取消了笔试环节,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增加了笔试环节等等。
2.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
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
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
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
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
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
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三)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
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要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
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
动。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体育锻炼,修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
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加强美育工作,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
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
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五)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
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国家
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运动场等公
共设施。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
(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
作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要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完善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评价档案样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
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要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的,
国办发〔2019〕29号
5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优化课程实施
(七)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
课程、使用新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专项培训。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
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中。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八)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
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鼓励普通高中与中
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
高中毕业证书。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四、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九)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
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
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
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
(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
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
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
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
(十一)优化教学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
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
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十二)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
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的自主选择能力。
(十三)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校要明
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
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
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六、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
(十四)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
要依据。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语数
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
统一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试按照省级要求由地市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确定具体
组织实施方式。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高校招生录取所需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
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
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
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十六)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
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水平。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
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七、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十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 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 适应选课走班
6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教学需要。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
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
(十八)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各地要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要制订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
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各省(区、市)要制订
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并于2019年12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
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
(十九)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
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
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按照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学
费标准,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
中教育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
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
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
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
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建立并落实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
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
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导。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推进普通高中教
育改革发展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
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强化对市、县政府履行相应职责的督导。要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
为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二十三)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要加强家
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正确教育观念和各地典
型经验,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6月11日
2.2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原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
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
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
后备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
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统筹协调,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
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完善制度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二、试点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
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
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7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三、招生学校和规模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见附件1)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
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
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高校
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
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四、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
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
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
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
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
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
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
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
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五、培养模式
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
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
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
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
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
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
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
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六、严格规范管理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
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
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
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
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
七、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
门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在本
地开展强基计划录取工作。有关高校是本校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校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负
总责。要统筹兼顾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平稳有
序。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强基计划的宣传解读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
良好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
教育部
2020年1月13日
8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
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
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2022新增)、东北大学(2022新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新增)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截止2023年)
一、制定招生简章
有关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制定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容包括领导机构、招生专业及计划、报考条件及方式、
入围高校考核的办法、考核程序及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及录取规则、监督机制、咨询及申诉渠道
等。招生简章报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于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二、考生申请报名
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强基计划招生学校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于4月份按高校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网
上报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对本地报名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原则上于6月25日前根据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规则,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
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四、确定入围高校考核名单并公示
对于以高考成绩入围高校考核的,有关高校在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
数线,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对于符合
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要求,且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
制分数线。有关高校原则上应于6月26日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五、组织高校考核
有关高校于7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高校考核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由招生高校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相关规
定,合理确定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
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加强命题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加强面试专家等相关人员名单的安全保密,认真执行回避制度。高校考核的笔试、面试应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
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学根据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
名单于6月27日前提供。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招生高校。
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提供经中学校长签字确认的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须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
详尽公示。
六、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
有关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并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录取名单,提交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各省级招办应在提前批
次录取开始前完成录取备案。破格录取的考生,按照高校招生简章公布办法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有
关高校须于7月5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七、严格遵守强基计划招生“十严禁”
高校不得发布未经教育部备案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或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与强基计划招生挂钩的冬令营、夏令
营及考核工作,或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报名、考核等有关工作;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不得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培
训、辅导活动;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进行恶性生源竞争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未经批准不
得突破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录取;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
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强基计划招生高校范围或出
台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为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或违反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有关中学等不得
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
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
9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2.3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十问十答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2020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教育部高
校学生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背景。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
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
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
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
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
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
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2.请简要介绍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
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
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
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
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
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
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3.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
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范围。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
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
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5. 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
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6月,所有考生参加
统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
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高校组
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
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6.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有什么特殊考虑?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
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
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7.为什么将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
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
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
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8.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新举措?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
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
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
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是推进科教协同
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
10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
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如何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
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一是严格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
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二是完善
信息公开公示。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加强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
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
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
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
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
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
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
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2.4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即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所谓基础学科并不是简单学科,指的是研究自然或者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
与发展基础知识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在高中阶段,语数外理化生等绝大多数学科均为基础学
科。与之相对应的是应用学科,例如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通信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它们直接关联着某个具体行业的
生产工作。基础学科较少直接参与社会生产,但它们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几次工业革命、社会革命,
也不会有百花齐放的应用学科。基础研究型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稀缺人才,强基计划就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期望促进基础学科人才
的培养。
显 然 , 这 是 有 一 定 门 槛 的 。 强 基 计 划 目 前 只 在 部 分 “ 一 流 大 学 ” 试 点 , 截 止 到 2023 年 , 一 共 包 括 39 个 高 校 , 恰 好 为 全 部
原“985”高校。
强基计划需要高考成绩入围,入围人数各校情况不同,约为录取人数的3 6倍,入围分数和录取分数一般低于高考统招录取分
数。例如某高校预计在某省招生100名强基计划学生,则会按照该省报名且确认的同学的高考成绩排名,排名前300到600的同学
可以进一步参加校考,然后按照综合成绩排名前100名录取。
强基计划成绩包括不低于85%的高考成绩,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折合为100分)×85%+校考成绩(折合为100分)×15%
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也会更受重视。对于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排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氛围和环境,实行
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以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优先安排。
因此,强基计划对于高中同学来讲:
1.多一种高考降分考入理想大学的升学途径。
2.多一种考入自己喜欢的基础学科的升学途径,而且是一种更方便、更省时间的本硕博持续深造的学习路径。
3.一种升入大学会被重点培养,毕业之后可能成为国家战略人才的人生选择。
11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三、2023年强基计划的新变化
强基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今年(2023年)是第四年,强基计划的基本流程越来越成熟,每年也会有一定的新变化。在本章中,
我们将政策的主要变化集中展示分析,以便大家快速了解这些新趋势。
3.1 部分学校入围方式变化
2022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三校,在强基计划入围环节增加了“初试”环节,在高考后一周内,高校举行初
试,通过初试成绩来决定入围名单。也即,这三所学校强基不再依赖高考成绩排名来入围。
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也随同采用了类似的入围方式。其中,中科大、
浙大更是直接将校考笔试提前,初试不仅决定入围,还计入最终校考录取成绩。
同时,这些“初试入围”的学校,也都把整个强基校测流程提早到了高考出分之前。
3.1.1 入围方式变化分析
通过高校自组织的初试来决定强基入围,在高考出分前完成校测流程。这种模式无疑增加了高校选拔的自主权和针对性。
1.高校能通过初试提前筛选它需要的学生。
如果按照高考分数入围,学校完全无法影响“谁能入围”。可能有高考综合成绩出色但没有对应学科特长的学生报名强基并占用强
基名额,这些学生综合能力不错,但不一定有强基计划需要的“基础学科特长”。对于高校而言,可能更希望统招录取高考高分学
生,留出强基名额给学科特长生。通过校测入围,一定程度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提前筛选想要的学生。
2.高校能解决强基违约问题。
在高考分数入围强基的政策下,许多高考高分考生会报名强基来作为高考的“保底”。他们大多数高考发挥不错,出分后发现不需
要强基保底,会选择放弃强基校考,走高考统招录取。但这类考生在旧模式下依然占用了强基的入围名额。尽管有“确认环节”,
但确认后弃考校测现象依然大量发生。高校选择在高考出分前完成强基校测,就能在高考出分后直接走录取程序提档,不会浪费名
额。对应的,也就要求考生更审慎地选择报名院校,尤其是高考能力强的考生,不能再将强基作为无损保底手段。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模式利弊共存:
1.好处:
不依赖高考成绩的入围,对于学科特长优势大、高考略弱的考生而言,参加复交南浙等校的强基,不再需要担心“入场券”的问
题。尤其是对于高考时间分配压力大的竞赛生,在以往的强基入围规则中,面临着“银牌以下无用”的困境,只要高考成绩不足,
就无法获得强基入围资格,竞赛学到省一也无从发挥,竞赛生如果想在高二下投入更多时间到竞赛上,面临的压力巨大。而在校测
决定入围的模式下,高考成绩不足,也能通过竞赛学科的特长在初试中取得优势,获得“入场券”,进而发挥学科特长、竞赛成绩
在校考笔试面试中的优势,拉开更大差距。
从数值上说,校考优秀能拉开的差距,可以相当于高考成绩30-40分。但是在旧入围模式下,入围分数可能只低学校统招投档线
10-20分,部分热门强基专业甚至入围比统招录取更难,高考差就没机会。而在新模式下,高考成绩完全不影响入围强基,那么通
过学科优势追上30-40分也就可以成为现实了。
2.挑战:
在高考出分前就完成校考,对高考希望保留选择权的学生而言,更难抉择是否前往校考。其他高校的强基校考在高考出分后再进
行,如果学生高考排名好、能通过高考进入理想院校,往往可以直接放弃强基校考,转走纯高考普通批次录取。而报考复交南浙等
校的强基,则必须在高考排名未知时决定是否参加,无法延后决策。这时,学生只能通过估分、往年录取数据,来判断自己是否通
过纯高考录取更佳,决策信息更少、时间更紧。
例如,一名高考生平时成绩640,选择报考西安交通大学强基作为保底。在以往政策下,他可以等到高考出分再决定是否前往校
测,若高考成绩超预期达到660,可以不去校测,走统招录取更好的高校。而现在的政策下,他必须在出分前选择是否参加西交强
基校测。若估分、估排名不准,选择去参加了强基校测,即使高考成绩超预期达到660,也会被西交提档,无法选择其他院校。
综合来看,新模式强基对一般学生“保”录取的功能下降了(或者说出现了浪费分数的风险),对高考“冲”更好高校的帮助不
变;更倾向于对基础学科特长生的招生,竞赛生更容易“弥补偏科”或者“发挥特长”。
12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1.2 针对新变化的推测和报考建议
目前,C9高校中大多数、同济、厦大都采用了“新办法”入围强基。这些学校对强基投入的名额也是较多的。为什么它们倾向于
这种不依赖高考的入围方式?我们大概可以推测,高校在强基计划上投入资源,会希望自己能主导强基计划的招生,选择自己更喜
欢的学生类型。
那么,对于想要报名这些高校强基的考生而言,面对新模式应当有什么新决策呢?对于有学科特长(但无法获得破格资格)而高考
较弱的考生而言,新模式是显著利好。以往困扰着竞赛生的“入场券”问题不再是问题。
以同济大学为例,在2022年,强基专业组1的入围分数在12个省份高于高考统招录取线,平均来说,强基两个专业组入围线仅低于
高考录取线5分左右。这意味着那些只靠高考就有可能上同济的学生,才有机会入围强基。对于高考较弱的同学而言,竞赛拿到省
一、铜牌,或者参加强基培训,都解决不了强基的入围问题,更别提“校考翻盘”了。而在今年(2023),同济采取初试入围模
式,初试为笔试形式,涉及知识面、难度高于高考,有竞赛基础的学生通过校考入围显然更容易。入围之后,通过校考追回高考
30-40分的差距都有可能——靠强基向上“冲”的空间更大了。
反之,对于纯高考生而言,报名新模式下的高校强基就需要更审慎考虑。不仅是入围需要校考,高考再强也可能拿不到“入场
券”,还要考虑入围、参加完整校测后,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高考出分高于预期,却由于强基提前录取而无法选择其他高校,反
而给自己增加了限制。另外,使用新模式的高校强基,不建议作为“保底”的选择,而是更适合作为高考分数不足,想靠强基“冲
高”的选择。
大家在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时,一般都会选择一两所往年录取位次略高于自己位次的学校来“冲高”,选择几所往年录取位次符合自
己的学校作来稳定预期,选择一两所往年录取位次低于自己位次的学校作为“保底”。
通过高考入围的那些高校强基,可以作为保底选择,高考出分后如果分数不理想,可以通过强基再“捞一手”,高考出分理想,就
直接放弃校考,走统招录取。而采取新模式,通过初试录取、校考提前的那些强基,必须在高考出分前决定是否参加校考,如果要
靠估分、估计位次来决定是否参加,就平添风险,与“保底”的思路天然冲突。
13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四、强基计划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1:成为国家战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从学生和培养角度看,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基础专业,而且
优先保研直博,这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考生或是想走科研路线的考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强基计划就是为了国家培养更多专业
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选才,所以可以有定向性的政策资源倾斜,享受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提供最优质的的试验基地,让这些
学生有更大机会在基础学科科研领域做出贡献。在可预见不远的将来,破解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突破技术领域的发展瓶颈,都能
看见参与强基计划同学的身影。
从国家战略和培养目标看,强基计划涉及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
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当前我国在工业精密设备、高端半导体芯片、基础与工业软件等若干关键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这些领域的“从0到1”,既需要长期积累与沉淀的厚重知识,更
需要可以驾驭这些知识有爆发灵感的科学家们。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关乎着人类子孙万代
的未来。强基计划就是为这样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
此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有记录璀璨文明的文化符
号,文物古迹,诗词古籍等,我们有责任培养优秀的人文社科人才让这些文明得以保存,得以传承,并形成正确优秀的文化作品发
扬光大。这也是强基计划建立的目的。
优势2:求学阶段获得更多资源倾斜
我们对往年36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一一详细解读,可以得到在高校求学阶段,强基计划班次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求学阶段获得更多资源倾斜,我们罗列一些高校达成共识的培养方案:
1.配备一流师资
比如部分学校采用的导师制,为学生配备高层次人才作为导师或班主任,在学业、研究、就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引领与指导;奖
助制,提供丰富多样的奖助学金激励,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术交流等提供充足的保障;动态化,实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机制,掌
握学生动态给予最合适的培养方式;个性化,为学生打造多元化成才路径,鼓励院系实行“一人一案”的个性化培养。
2.本硕博衔接培养
据当前各高校政策宣传、2020年强基学生反馈,各高校强基升学政策普遍采用“升段”操作,有专门的名额直接升入本校相关专
业的研究生(类似于本校本系保研)。部分高校强基培养计划从本科第四学年起就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选修研究生课程,同时进
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根据学生所选研究方向,达到毕业要求者获得相
应学科学位。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在求学阶段的时间,二来还可能有多种学科选择。
3.开放交流,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
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强基计划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
视野,增强学术自信,培养创新精神。
优势3:多一次机会进入理想学校理想专业
强基计划录取批次是早于其他批次高校录取的。被强基计划录取,后面的志愿是无效的,但是如果没被强基计划录取,那么后续所
有志愿没有任何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报考强基计划,多一次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
强基计划的优势
14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限制1:通过强基计划升学限报一所高校且锁档,志愿填报需要慎重
正常情况下,强基计划于四月开始报名,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报名时需要对自身成绩,目标高校,兴趣专业做出较为精准的
评估。此时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考生成绩的不确定性扔难以把控,限报一所高校无疑加大了考生报名难度。此外,强基计
划的录取在所有批次录取之前,一旦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就不能参与后续批次志愿填报。
限制2:报名专业多为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主要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且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不能转专业或者仅在该
校其余强基计划相关专业间调整。这些专业理论性很强,难度也有可能很大,比如数学、物理相关专业,对于不喜欢、不擅长这些
基础学科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比较艰难。
限制3:流动淘汰与升段机制限制
部分学校的强基计划相关班次会采用流动淘汰机制,在定期考核中不达标的考生,会被淘汰至对应专业的普通班,且依旧限制转专
业。这也就意味着,强基计划班的同学,大学期间始终在不断被考核中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强基计划“升段”固然能大概率升
上本校研究生,但无法向外校保研,如果想通过研究生再度提升学历(例如想从中坚985提升至清北),就只能通过考研。
限制4:政策尚处于初期,变化可能较多
强基计划自2020年开始,第一批强基学生大学本科尚未毕业,在升学就业方面的数据尚无法统计。
强基计划的局限性
15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五、强基计划整体时间安排 5.1 强基计划整体时间轴 3月底前
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6月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6日前
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4月
考生网上报名 01
6月25日前
04 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03
02
05
7月4日前
高校组织考核
06
7月5日前
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
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值评价等
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07
16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5.2 39所强基计划高校节点时间汇总表
17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18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六、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01 报名平台
高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为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链接:https://gaokao.chsi.com.cn/
02 注册/登录
考生首次登陆阳光高考平台报名系统时,需要先进行账号注册,注册成功后才能成功登陆。
注意:首次点击注册账号后,请注意跳转新页面为“中国高中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在此页面注册账号信息,然后返回首
页登录账号。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官网首页
19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注册界面
账号注册请务必使用考生本人身份证信息。注册成功后,安全邮箱会收到相关链接,则报名完成。重新输入考生身份证号码和密码
即可登录报名系统。
提醒:还没有注册账号的考生/家长,可优先完成此步骤。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登录界面
20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招生类型选择页面
03 进入报名系统
登录后,考生可选择首页“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强基计划”对应的报名入口进入。
选择报名类型
选择报名高校
21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04 开始报名
进入清华大学报名系统后,“开始正式报名”。
进入清华大学报名系统界面
清华大学报名确认基本信息界面
清华大学报名紧急联系人信息界面
注意事项:
(1)请使用谷歌(Chrome)、火狐(Firefox)和 IE9 以上浏览器 。
(2)请确保手机号保持可用状态。
22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05 查看招生计划
点击“招生计划查询”,查看当年招生计划。
查询招生计划
06 专业志愿填报
1.点击“专业志愿填报”
清华大学专业志愿填报界面
2.查看报名须知
23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查看报名条件
4.破格信息
(1)如果不申请破格信息,选择否,直接进行下一步。
(2)如若要申请破格,选择是否并新增奖项信息。
24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5.填写附加信息(本项仅有部分学校需要填写)
6.破格资格申请表或综合素质材料提交附加材料添加页面(本项1-5仅有部分学校需要填写)
清华大学报名需要单独上传专业申请理由,报名前需要在清华大学本科生报名系统,填写专业申请理由等补充条件,打印签字后上
传,具体流程如下:
(1)注册登录清华大学本科生报名系统
25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2)项目申报
清华大学本科生报名系统个人注册界面
(3)阅读填报说明并填写补充综合素质材料
清华大学项目申报破格生填写说明界面
26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清华大学项目申报填写界面(破格生)
清华大学项目申报非破格生填写说明界面
27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清华大学项目申报填写界面(非破格生)
说明:报名强基计划的考生需要提交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校测重要参考。
(4)打印综合素质材料表并签字
(5)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附件信息
28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7.专业志愿填报
考生添加志愿时,依据系统提示选择专业和排序,并可以选择是否服从调剂。
8.确认志愿表
请仔细核对志愿信息。一旦确认专业志愿将不能更改;如需更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段内取消报名后重新报名。
29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9.下载志愿表
10.上传志愿表
志愿表经考生本人签字后,上传志愿表签字版JPG图片(pdf无法上传),保存。
11.专业志愿填报完成
30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07 考生确认
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报名系统确认是否参加测试并上传承诺书,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参加测试。
31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七、2023年强基计划重要信息汇总 7.1 各高校招生专业汇总表
32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7.2 2023年高校强基招生简章变化汇总
33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7.3 39所高校校测形式汇总
34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5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6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7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8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39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40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41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42 思课教育
SIKE JIAOYU
43 思课教育
八、2023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及录取分数线 8.1 2023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4 思课教育
45 思课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
46 思课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47 思课教育
大连理工大学
48 思课教育
49 思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