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送给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谨以此书送给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著
责任编辑:王雪珂
责任校对:潘 洁
责任印制:陈晓川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著. — 北京: 中国金融出
版社,2023.11
ISBN 978-7-5220-2195-9
Ⅰ.①科… Ⅱ.①广… Ⅲ.① 养老 — 社会保障制度 — 中国 Ⅳ. ① D669.6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 (2023) 第200909号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KEXUE YANGLAO NAXIE SHIER: GUANXIN BAMA, CONG KEXUE YANGLAO
KAISHI
出版
发行
社址 北京市丰台区益泽路2号
市场开发部 (010) 66024766,63805472,63439533 (传真)
网 上 书 店 www.cfph.cn
(010) 66024766,63372837 (传真)
读者服务部 (010) 66070833,62568380
邮编 100071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侨友印刷有限公司
尺寸 169毫米×239毫米
印张 13
字数 150千
版次 2023年11月第1版
印次 2023年11月第1次印刷
定价 68.00元
ISBN 978-7-5220-2195-9
如出现印装错误本社负责调换 联系电话 (010) 63263947
序一 养老,从科学规划开始
养老,从科学规划开始
序 一
说到理想的老年状态,有些人会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捕鱼
的老桑提亚哥在海上直面命运、英勇作战,“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
能被打败”,这是历经千帆的坚毅;有些人会想到《老灵魂》中谈到的
老年,是“有笃定的气质,仿佛世界尽在掌握之中”,这是岁月沉淀
的优雅;有些人从养老的本来含义出发,希望年老时可“闲居修养自
身”,这是恬然自得的安然。
无论我们心怀哪种对老年生活的愿景,“养老”都已经成为我们每
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社会课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
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周岁
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的18.9%;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超2亿,占总人口的14.2%。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
1
2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为了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平稳过渡,保障养老民生,我国采用国际
主流的养老“三支柱”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我国
已成功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网,具备相对完备的制
度体系,覆盖人群超10亿,担负着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职责;“第二
支柱”职业(企业)年金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补充养老的作用初步
显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目前已正式起步,2022年4月国务院印
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同年11月4日,人社部等五
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的定位是在第一、
二支柱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是个人为实现有品质的养老生活而自
愿进行的养老储备。可以预见,国民的养老投资行为将得到重塑,养
老目标基金等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将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要交了基本养老保险、做了个人养老金的投
资,就可以安度晚年了呢?
有一本书叫《老何所依》,讲述了这样一对平凡夫妻:他们原本
已做好养老金的安排,但生活千头万绪充满意外,婚事、丧事、失
业……他们只能在处理繁多琐事的同时,尽力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富足
充实。当然,就算不了解书中内容,说起人到老年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时,我们也能想到许多:患病风险增加、社交圈子缩小、生活单调乏
味、经济不够富裕……
当生活出现变化时,有没有相应的规划准备,或者能不能马上找
到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生儿诞生时,父母往
往会买一本育儿书,主动学习如何照料孩子,就是出于这个考虑;但
是,当我们的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却很少去找一本书,了解如何照
序一 养老,从科学规划开始
3
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我们编撰的这本《科学养老那些事儿》,就是在
介绍如何科学地安排养老,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自己或家中长辈所遇
到的养老问题。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开启养老规划的钥匙。养老问题既然
是每个家庭都躲不开的“灰犀牛”,那么与其觉得它处理起来很麻烦,
不如主动掌握基本的养老方法论。我们相信,相当一部分的老年问题
有科学的处理之道。在掌握了这些应对之道后,对于养老的焦虑也会
随之减少。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科学地把养老的“那些事儿”讲给
你听。我们把养老课题分成了五大类:住得好、身体好、心情好、玩
得好、投得好。比如,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社区有哪些养老资
源?哪些习惯可以延缓衰老?要怎么安排膳食和健身?如何和爸妈沟
通,安抚他们的情绪?怎么让爸妈的退休生活更开心?怎么让爸妈远
离谣言和诈骗?怎么做养老的财务规划?……如果你需要安排自己或
是家中老人的养老生活,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不妨跟着我们的
思路搭建起养老规划的框架。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亲身经验与专家观点。“授人必先自
用,弘道莫如传灯”,传递科学的养老方法论是我们的理想,同时我们
坚信,与抬头看天同样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事。所以,我们分享的是
在编撰过程中切实查阅、亲自实践的方法,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希
望可以像一个个睡前故事那样与你分享。并且,我们在书中收录了对
不同领域专家著作的解读,以及全球养老的新变局、我国养老的新探
索,方便大家了解权威观点。
最后,我们希望你不要真正地把这本书读“完”:不管有没有看完
4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这本书,都不要把它束之高阁。我们对这本书的定位是贴近生活的养
老宝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了需要解决的养老难题,不妨
重新打开这本书,也许就能找到答案或灵感。
总之,养老这件事,既要有意识,也要有方向,更要有方法。
愿所有人皆老有所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序二 打开养老规划的全景地图
1
大家好,欢迎打开《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爸妈养老这件事,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表面上看,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方便,医学的进步更是
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爸妈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我们也不用那么着急
地去想他们养老的事情。
但其实,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虽然爸妈的寿命在变长,但
是我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是否也越来越长,就不一定了。
日本一个叫作“尽孝之心委员会”的组织出版了一本书叫作《父
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在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读着让人惊心动魄:
假设爸妈余下的寿命是20年、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是6天、每天相
打开养老规划的全景地图
序 二
2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处的时间是11个小时,那么,总共是1320小时——合55天。
光阴易逝,时不我待。
但是,很多人还会有另一个疑问:养老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
事情吗?
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样子:到了年纪就退休,卸下生活的压力,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处游玩、品尝美食、发展爱好。退休后既可以
和家人一起生活,也可以去养老院结交新朋友,是实现自我的“黄
金期”。
在开始写这本书之前,我对老年生活的想象,也是激情澎湃的。
新闻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可厉害了,古稀之年打造民宿,耄耋之年挑战
“法考”,一直热爱并享受着生活。
但是,随着阅读资料的增加,上面的想象慢慢浮现出了“幸存者
偏差”的色彩: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很有活力、生活很精彩的一
群人。
也有许多老人,生活并没有这么精彩,他们的困扰,应该被看见:
有些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得不承受各种各样的不便利。
有些老人被慢性病所困扰,每天要吃一大把药,把不舒服视作
“老了”的常态。
有些老人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在缺少社交的环境下生活,
心情抑郁。
不单是老人难受,家人也会感到困扰:爸妈怎么脾气这么倔、对
外人耳根子又软、总是催婚催生,好难沟通……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行动来解
决的。
序二 打开养老规划的全景地图
3
举个例子:有些活动障碍,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所导致的肌肉
衰减。所以,提前做好健身规划,就可以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当然,科学的健身不可以是公园里简单粗暴的“拉颈椎”,也不能
是超出身体负荷的“刷步数”。
还有一些“吃”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提前做好饮食安排。这里要
注意,营养均衡不只是喝粥炖汤、不是什么都吃、也不是只吃“营
养的”。
还有,怎么和爸妈沟通?怎么让爸妈反诈骗?怎么选他们喜欢的
礼物?
父母的实际需求不一而足,给他们的养老规划自然因人而异。在
这里,我们想把与他们养老相关的每一个方面,都细细说与你听。
同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
善意。
比如,常见病的诊疗不一定要出社区,也有更多医院提供上门护
理服务。
比如,近年出现的更多“小而美”的助老机构就关注到了他们切
实的生活痛点:上门给老人理发、洗澡、配餐……
这些点滴的改变让我们有所触动,我们想让你也知道,遇到困
难,还有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支持。
我们这本《科学养老那些事儿》,就是想要把养老的方方面面,系
统地、科学地讲解给你听。
最后,附上一句我们写这本书的初心:
在你眼中,你有全世界;而在爸妈眼中,你就是他们的全世界。
目 录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1. 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 3
2. 适老化的环境应当有哪些布置:安全先行 / 6
3. 适老化的环境应当有哪些布置:便利舒适 / 9
4. 怎么用好“家门口”的养老资源 / 12
阅 知 为了得心应手的老年生活——《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启示 / 15
科学养老,身体好
5. 哪些习惯可以延缓衰老 / 21
6. 总觉得脑子不够用?要警惕伤害 / 24
7. 总觉得脑子不够用?要营养锻炼 / 27
8. 吃得营养不难,但容易有这些误区 / 30
9. 停!这么健身有危险 / 33
阅 知 人为什么会衰老,我们又能如何抵抗——《老而不衰的科学》的
启示 / 36
目 录
CHAPTER 2
CHAPTER 1
2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科学养老,心情好
10. 退休后压力小了,爸妈怎么更不开心了 / 41
11. 催婚、催生、闹脾气:为什么难以沟通 / 44
12. 催婚、催生、闹脾气:怎么沟通更有效 / 47
13. 怎么让爸妈远离谣言 / 50
14. 怎么让爸妈远离诈骗 / 53
阅 知 幸福老年生活的小哲学——《优雅变老的艺术》的启示 / 56
科学养老,玩得好
15. 让爸妈开心活动的“灵感清单” / 61
16. 宝刀未老的爸妈想做一番事业 / 64
17. 怎样给爸妈拍出好看的照片 / 66
18. 爸妈喜欢的礼物是什么样的 / 69
阅 知 你的人生规划,是到35岁就停止了吗——《百岁人生》的启示 / 72
CHAPTER 3
CHAPTER 4
目 录
3
科学养老,投得好
19. 适合爸妈的账本管理方式 / 77
20. 养老财务规划的三个重要补丁 / 80
21. 养老投资绕不开的“三支柱” / 84
22. 个人养老金要怎么投资 / 87
23. 要警惕哪些老年投资骗局 / 93
阅 知 如何管理健康寿命与资产寿命——《老年金融学》的启示 / 96
科学养老,有得聊
24. “养儿防老”并非唯一解法 / 101
25. 当想象退休时——从日本超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境遇说起 / 105
阅 知 这份书单,送给爸妈 / 110
CHAPTER 5
CHAPTER 6
4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科学养老,新变局
26. 全球养老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5
27. 最早建立起“三支柱”的美国养老体系现状如何 / 119
28. 德国“三层次”养老体系有何不同 / 126
29. 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 131
科学养老,新探索
30. 人均寿命从35岁到78.2岁,发生了什么 / 137
31. 养老“三支柱”,如何撑起老百姓的“养老钱” / 143
32. 读懂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 146
33. 有了退休金,我们还需要做养老投资吗 / 151
34. 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都适合哪些人群 / 153
35. 广发基金:五大方向发力扎实服务国家养老事业 / 157
彩蛋 科学养老,小剧场 / 163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173
后记 合当奋意向人生 / 189
CHAPTER 7
CHAPTER 8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3
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 爸妈适合在哪里养老呢
目前,社会上比较主流的养老方案是居家养老和去养老院养老。
作为子女,我们的想法大体会是这样的:
居家养老,爸妈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有家庭成员或者保姆照
顾,和邻里好友聊天娱乐,整体的费用一般比养老院低一些。
去养老院养老,爸妈可以在得到专业照护的同时,发展爱好、完
成社交、享受生活,而缺点就是整体的费用会比较高。
这些想法没有什么问题,而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在这些基础上,
还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注意呢?说不定,这些因素就会影响到爸妈对
养老地点的选择。
我们先从居家养老开始讲起吧。
居家养老,不单是爸妈需要子女的关心和体贴。子女与爸妈一起
1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4
居住,对整个家庭还有这些好处:
在人际上,爸妈可以帮助子女妥善处理和家庭相关的人际关系。
在花费上,爸妈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家庭整体的资源也可以得到
有效利用,不必因分开居住额外准备一套生活用品,简化额外的开销。
在生活上,子女和爸妈一起居住,可以分担一些他们不便做的家
务,而且居住在一起,不用分开做两份饭、扫两处屋,家庭家务的总
量有所下降。
在身体上,许多老人需要看病和护理,子女也能够及时发现父母
身体的不适。
当然,这也不是说,居家养老的照料责任,全都要由子女“一
肩挑”。
在日趋完善的社区养老框架下,老人的健康咨询、上门护理、文
化娱乐,甚至日托等需求,社区都有相应的服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为了不影响本篇内容的叙述主线,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会在
后续《怎么用好“家门口”的养老资源》中详细展开说明。
最后,比起去养老院,居家会自由很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
出去玩就出去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而养老院的生活,就会被规划得更严格一些。
是的,在养老院里,爸妈加入了集体生活,吃饭、睡觉、活动的
时间都会相对固定。而且,为了保证老人的安全,养老院一般采用的
是半封闭式管理。老人要外出的话,需要遵守外出时间,或者向工作
人员请假。
这样的管理,对应了养老院更为系统化的身心健康照护体系。当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5
然,膳食管理、活动管理只是体系的一部分。整体来看,这个体系在
老年生活的“三阶段”,服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活力期,塑造文化
氛围,便利老人发展兴趣、社交;在康复期,强调更为适老化的环境
打造和健康状况管理;在护理期,加强医疗、护理、陪伴等服务。
理论上,小到洗脸梳头,大到失能失智护理,都在养老院的照护
范围内。而且,有些养老机构会和医疗机构合作,在医疗服务绿色通
道、康复治疗、医养结合等方面提供便利。如果老人需要专业化的护
理,入住养老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人的负担,也对老人的身心
健康更有益。当然,不同的养老院,服务质量也会有所参差,需要仔
细考察。
同时,养老院也有一些入住门槛。公立养老院的管理系统完善,
但是需要预约排队比较长的时间;而私立养老院的费用比较高昂,也
可能有其他的入住要求。
所以,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是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虽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根据
家庭生活习惯、爸妈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水平作出分析,让答案更加
清晰。
1. 居家的好处在于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社区养老框架日渐完善;
2. 养老院的好处在于系统化照顾老人身心,有医疗服务的便利资源。
划 重 点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6
适老化的环境应当有哪些布置:
安全先行
○ 什么样的环境适合爸妈居住呢
与我们日常装修不一样,适合老人生活的环境设计,又称“适老
化设计”,重点不是装修新、家具新,更不是给爸妈留个小次卧,而是
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需求。我们整理了三大适老化设计原则:安全先
行、便利活动、贴合爱好。
因为安全先行实在太重要了,我们这一篇就专门讲这一方面的布置。
在居家生活中,老人最怕跌倒。
2019年,我国的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等七家机构联合发布了一个叫作《老年人防跌倒联
合提示》的文件。
2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7
对于“跌倒”如何威胁到我国老年人健康,文件里这样写:“跌
倒”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因受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
老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跌倒。跌倒也是老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
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既然防跌倒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不妨检查一下居家的布置有没有
满足这些标准。
首先,在全屋的布置方面,需要考虑这些防跌倒的设计。
整体布局应该要简洁、干净,过道、走廊、拐角不要堆放家具、
物品,让老人在走动时不会撞绊磕伤。楼梯、走廊、拐角可以安装扶
手,比较适合抓握的尺寸是高度85公分、直径3.5公分、距离墙面5公
分左右。楼梯两端的扶手应该达到楼梯两端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再
延长30公分。门槛和地面高度差容易让老人绊倒,可以设置斜坡来缓
和高度差。光线要充足、柔和。老人的视力比年轻人弱一些,全屋要
有灯光覆盖,不要留有照明死角,也不要太亮,容易晃眼睛。此外,
还可以在玄关设置感应灯、开关的荧光灯、双控灯等,方便老人开灯
照明。
其次,对于单个功能区,也有一些防跌倒的细节需要注意。
检查玄关。最好有个带扶手的换鞋凳。鞋凳长度一般不小于45
公分,如果老人习惯带包袋出门,还要再适当加长一些,留放包的
位置。鞋凳深度不小于30公分,要保证老人可以坐稳。鞋凳高度为
35~45公分,方便老人起身落座。坐垫材质要防滑、便于清洁。
检查客厅的沙发。老人起身的时候,一般是扶着两侧的扶手,或
是沙发坐垫,或是自己的膝盖,双脚后撤,身体前倾,使力站起。所
以,沙发两侧要有扶手,沙发底下要留一些空间让脚后撤,垫子不要
太软,要能够提供站起的支撑力。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8
检查卧室的床和光照。老人的床高度在40~50公分就可以,或者
和轮椅等高,方便老人上下床,也可以在床侧安装扶手和安全护栏,
选用床笠,避免老人被床单缠住腿脚。老人有起夜的习惯,但是眼睛
不太能快速适应黑暗,所以可以在床头放一盏台灯,老人伸手就能拍
亮的那种。也可以在床下老人习惯放拖鞋的地方,布置一盏感应小夜
灯,再布置一组过道灯,能够一路通往卫生间,黏贴式的就可以。灯不
要太亮,老人对突然的强光适应能力比较差,灯光要是太刺眼,老人就
不容易再次入睡了。
检查浴室的扶手和防滑布置。在马桶旁边加装L形扶手、一字形渐起
扶手,以免老人在久坐后难以起身或是站立不稳。淋浴区需要选用防滑
材料,或是放置防滑垫,并且让老人坐在安全、稳固的专业浴凳上洗澡。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给爸妈穿戴一些智能设备,比如可以监测摔
倒情况、快速呼救的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系统也可以为老人的安全提
供保障,比如通过摄像头可以看到老人的行动状态,厨房的漏水漏烟
报警器可以及时通知意外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老人也可以通过增强防跌意识、补充营
养、加强锻炼,来预防骨质疏松和平衡感缺失,从而减少跌倒的风
险。为了不影响本节“适老化家居设计”的主线内容,这一部分的内
容,我们将在后面营养和健身的部分讲解。
1. 在全屋设计方面要注意简洁干净、安装扶手、设置斜坡、光线柔和充足;
2. 在单个功能区,玄关要设置换鞋凳,床要便于上下,浴室要有防滑布置;
3. 给爸妈穿戴智能设备,监测摔倒情况、方便快速呼救,通知意外发生。
划 重 点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9
适老化的环境应当有哪些布置:
便利舒适
家居的“适老化”设计原则,除了“安全先行”之外,还有另外
两个要点:便利活动、贴合爱好。
○ 适老化设计要便利活动
首先,要保证老人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走廊、门洞、窗前、家具
之间的过道,都需要保留一定的宽度。如果老人需要坐轮椅,还需要
考虑方便轮椅移动的宽度,一般要在80公分以上,转弯拐角在150公分
以上。在家具选择上,选择边角圆滑的家具,避免老人磕碰到尖锐的
边角上受伤。要留有一些防止磕碰的空间,比如洗手台下方,一般留
65公分高的空间,避免碰疼膝盖。
其次,要考虑老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很多老人因
为腰肌劳损等问题弯腰困难,所以要考虑厨房台面的高度,一般是身
3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10
高除以2再加上5公分。洗衣机也要选择顶部开盖的或是壁挂式的,还
要有电动的晾衣架。收纳不要放到太高的地方,老人拿取并不方便。
再者,老人的视力可能会退化,活动需要足够明亮又柔和的灯
光。除了基础的灯光设置、避免照明死角外,如果老人有读书的习
惯,就需要在阅读区设置600~1500勒克斯的台灯或壁灯;如果老人有
在桌上写字、画画的习惯,就需要在桌面设置1500~3000勒克斯的台
灯。此外,不同区域的照明不要相差特别大,老人对光线的变化很敏
感,突然的亮度变化很容易让他们一下适应不过来。
○ 适老化设计要贴合爱好
“适老化”设计的目的是让他们的生活方便舒适,所以家居设计要
考虑到爸妈的生活习惯,贴合他们的性格和爱好。
比如,虽然我们说家居布置的整体原则是整洁干净,但是有些老
人有囤物件的习惯,不舍得丢老物件或是杂物,那么,家里就可以留
一块储物区,或是购买有储物功能的家具,来适应爸妈的生活习惯。
比如,虽然我们说老人怕弯腰,要尽量减少会引发他们疼痛的家
务劳动,但是有些老人习惯了亲力亲为地打扫、洗碗、洗衣服,觉得
家电不好用、清理不干净、浪费水。我们可以和他们说,随着科技进
步,家电在省水的同时,清洁性能也提升了,没必要把自己弄太累,
还伤腰伤手。至于“家电不好用”的问题,就要选择字大、操作简单
的家电了。
比如,虽然我们说,家具要选用边角圆润、大小适宜的,选得太
大不方便爸妈活动和打扫,但是如果爸妈喜欢招呼朋友来家里吃饭,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11
1. 便利活动:活动空间充足、减少家务弯腰、灯光柔和明亮;
2. 贴合爱好:考虑爸妈生活习惯,家居设计贴合其性格爱好。
划 重 点
就要选择可以折叠或者展开的餐桌,以便随时展开。
还有一些两代人同住的问题。比如,有些老人喜欢看电视,年轻
人不喜欢,就可以在爸妈的卧室里安排壁挂电视。要是担心看电视太
久了伤到爸妈的眼睛和耳朵,可以提醒他们早点休息,多去户外活动。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12
怎么用好“家门口”的
养老资源
居家养老,其实并不意味着照护责任需要由子女“一肩挑”。我们
可以获得一些来自社区的长者养老服务。
很多年轻人会认为,社区的长者活动中心就是让同一社区的老人
家们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唱歌……
其实,这就把社区服务理解得窄了。很多地区已经搭建起相对完
善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从医疗保健到生活服务,还有互联网智能工
具,都有相应的配套安排。
○ 首先,在医疗护理方面
老年人群体的患病率比较高,患病种类复杂,而且很多是慢性疾
病,需要更方便地就医,也更需要调养、理疗和复健资源。
因此有些养老中心会设置一些医疗点,并配备制氧机等治疗设
4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13
备,可以完成常规项目的体检和常见病的诊疗,并且可以满足慢病管
理、定期理疗、康复训练、辅具租赁、运动指导等需求。
除了养老中心,对于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有专业机构提
供助浴、助洁、助行等上门服务,对他们的身体养护提供比较大的帮
助。这些服务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关注比较多的细节,比如助
浴,就不单要关注水温的适宜和老人的安全,还要注意心理的安抚、
隐私的保护,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
还有一些专业医院也推出了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可以让护理人员
上门抽血、伤口换药、导管维护、家庭氧疗、居家照顾指导等。
总之,通过医疗护理服务,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头疼脑热的小病,
可以很好地缓解家人的照护压力,老人也能在熟悉的地方更为自在地
生活。
○ 其次,在生活照顾方面
饮食上,要是白天家里人少,很多老人就简单炒一个菜,吃不完
还会反复加热,而社区服务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社区的长者
食堂或者老年餐桌一般会提供少油少盐、软烂适中、营养均衡的饭
菜,价格也比较经济。如果老人出门不便,社区的助餐配餐服务还可
以把饭菜送上门。
文体娱乐上,老年活动中心不但提供围棋、象棋、扑克等娱乐用
品,还有阅读室、影音室等文化内容,更有丰富的兴趣课堂和互动活
动:一起做操、做手工,写书法、合唱、周边游……老人可以发展爱
好,修养身心,也可以结交到新的伙伴,丰富社交。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14
精神慰藉上,有许多社区组织上门关怀、敬老活动、暖心热线等
陪伴服务,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在退休适应、外地融入当地、安宁
疗护等各个阶段给他们提供心理支持,疏导排解心理压力,干预不良
情绪。
总之,通过生活照顾服务,让老人既能享受到社区陪伴的温暖和
心理的照护,又能满足社交需求。
还有一些智能化设备,也可以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家属允许的情况下,安装智能摄像头,查看老人居家的情
况。在需要上门服务时,老人也可以申请各类家政服务。
还有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平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做好病历与
数据记录,到点提醒用药,也便于他们提出生活护理需求,使医疗救
治更加精准化;关键时刻,监测突发的摔倒等意外情况,可以一键紧
急呼叫,快速定位、响应上门。
此外,有些社区也在推广居家安全守护设备,监控家庭门磁的开
关次数与时间、烟雾浓度和燃气浓度、起夜情况和坠床风险等。
所以,如果选择居家养老,又需要以上服务,就可以主动联系居
住所在地的居委会、街道或者养老服务中心咨询。如果以上的资源不
能满足专业的护理需求,再考虑入住养老院。
1. 医疗护理:慢病管理、身体养护、上门护理;
2. 生活照顾:长者食堂、文体娱乐、精神慰藉;
3. 智能化设备:摄像头、穿戴设备、居家安全守护。
划 重 点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15
阅 知
为了得心应手的老年生活
——《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启示
大家好,欢迎来到“阅知”板块。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拜读了很多优秀的图书资料,获益
匪浅,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在介绍完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后,会
精选出一本我们读过的、与该章节相关的作品,在“阅知”板块里
介绍它的主要观点。
在“科学养老,住得好”的“阅知”板块,我们想邀您一起看
看周燕珉教授的《住宅精细化设计》。周燕珉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老年建筑与住宅建筑方面的专家,参与了
多项国家住宅、老年建筑标准的制定。她自己也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
看到了日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多项举措。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我们可能要在一套房子里住很久,
但是我们总是很难在装修前就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而是会被动地接
受一些“主流”设计方案。这样的结果就是装修总有遗憾,也在住
进房子后的日常生活里消耗我们的能量。
这本书就是想要告诉我们,“精细化”的房屋设计可以让生活
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实现各种需求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具体而言,精细化的住宅设计,需要下面几个步骤: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16
首先,划分出不同的功能空间,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
阳台等。
其次,梳理我们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会发生哪些主要行为,又
有哪些使用需求。比如,我们在门厅,可能要换鞋,还需要一块放
包的地方;在客厅,可能要会客,还需要充足的收纳空间;在次卧,
可能要考虑老人的活动,还需要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老人的物品。
最后,了解清楚我们自己家庭的行为和需求后,我们要根据自
己的情况,归纳出活动的空间、对应的物品和物品的空间,然后才
是看怎么设计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本书针对不同的功能空间提供
了设计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案,供读者参考。
我们根据以上三步的分析,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家的空间设
计了。
同时,对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士,这本书也做了详细研究,给出
了专业建议。为了让内容更加全面,我们还找到了周教授 2017 年在
一席的演讲《怎样为爸妈装修一个家》。合并一下,主要观点包括:
我们看日本的老龄化应对思路,一方面需要更加智能化的陪伴
与护理;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适老化的设计,为老人独立生活创造条件。
适老化的重中之重还是“安全先行”防摔倒,全屋有六大设计重点:
一是视线。增加一些镜子,方便爸妈查看门口来人情况,通过
镜子就能打招呼,减少他们站起来的次数。一些非承重墙可以改成
玻璃的,方便家人查看老人的情况。餐厅、客厅最好能同时看到电视,
方便爸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就餐中的子女聊天。
二是光线。有些功能区的采光设计不太好,可以把一些非承重
墙改成玻璃的,增加采光。北方暗卫比较多,可以用磨砂玻璃反射
进一部分光,再在玻璃上打几个孔,增强通风性。家里大部分地方
都明亮,可以增加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是声音。老人希望能够听到家人的声音,这样会让他们感觉
1. 科学养老,住得好
17
到可以随时叫到家里人,增加亲密的联系和互相的照应,从而让他
们更加安心。
四是储藏。很多老人有囤东西的习惯,所以储藏的空间设计不
嫌多,可以放东西也可以扶着走的台面也不嫌多。比如鞋柜,就可
以设计一个台面让爸妈扶着,鞋柜底下空出一块放鞋子,爸妈伸腿
就能把鞋子穿好了。
五是无障碍。消除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高度差,以免老人绊倒。
如果老人需要坐轮椅,门廊走道一定要留出可供轮椅转弯的空间。
六是家具及细部设计。家具要小型、轻便,方便老人挪动。凳
子需要有点重量,以免翻倒。还有一些点滴的细节,比如在玄关设
置挂衣钩,门把手避免使用球形把手和带钩把手等,都是设计上需
要精细考虑的事项。
以上是周教授对家居设计做出的经验总结。在适老化设计上关
心爸妈,想办法让爸妈住得更安全一些、舒适一些,我们也能更加
安心。
1. 家居设计前,可以通过划分功能空间、梳理日常行为、规划活动和
物品,了解到适合自己家庭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装修方案;
2. 适老化设计,重中之重是“安全先行”防摔倒,并在视线、光线、声音、
储藏、无障碍、家具及细部设计上,增加安全性,让爸妈的生活更舒适。
划 重 点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24
总觉得脑子不够用?
要警惕伤害
事情一多,工作一忙,你会不会经常觉得“脑子不够用”?
年轻的时候,可能经过一些调整和休息,我们可以缓过劲儿来,
但是如果大脑开始衰老退化,就会很难逆转。所以,延缓大脑的衰老
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我们也可以沿用上一个章节的思路:安全先
行、保持锻炼、调养滋补。
○ 我们先来讲“安全先行”
首先,要预防对大脑的显性伤害,比如,不要受外伤,小心感
染,警惕中毒。这点大家一般都会注意防范。
同时,我们要警惕一些对大脑的隐性伤害。有些人在年轻的时
候,就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工作、酗酒抽烟,看着无伤
大雅,休息下就能缓过来,但实则却会损害我们的脑细胞、脑血管。
6
2. 科学养老,身体好
25
大脑需要长期的呵护,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合理膳食、适
量运动、排解压力,防止过度劳累,定期健康体检,不抽烟、不喝
酒,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有些老人有多种慢性病,有时候吃药甚至是
一把接着一把地吃。我们需要在护理疾病的时候,增加一个步骤,那
就是积极地和医生或是药剂师沟通,告知自己的服药情况,从而了解
到哪些药物之间会“打架”,有哪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大脑,争取
替换成更加“和平”的药物。
○ 与大脑有关的疾病,我们也要有所认知,积极地
预防和治疗
第一大疾病就是脑卒中,也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简单来说,就是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堵塞了,导致血液不能流入
大脑,造成脑组织损伤。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脑卒中是我国成
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不过好消息是,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关于预防,其实就是上面
所说到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护心脑血管。这特别重要,我建
议你再看一看上面关于生活习惯的部分。
万一不幸发生了脑卒中,每分钟会有大约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
组织及其所支配的多个功能也将同步丧失。所以,一旦发现了早期症
状,就要争分夺秒地到医院治疗。
如何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呢?有以下两种方式: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26
“120”:“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或是“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
侧无力,或是“0”听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就要赶快拨打“120”。
“BE FAST”:Balance难平衡、Eyes眼睛看不清、Face面不正、Arms
臂不平、Speech语不灵,有以上症状就要把握Time时间,立刻拨打
“120”。
○ 有关大脑的疾病中还有让许多家庭头疼的“老年痴呆”
其实,有一些老年痴呆,就是因为脑卒中引发了脑损伤。还有一
些老年痴呆的症状,是由阿尔兹海默症引发的。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记忆
和思维。
在预防层面,和以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部分也是相通的,
尤其是要做好心脑血管和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养护。
在治疗层面,阿尔兹海默症一样需要早发现、早干预。它的早期
症状包括:记忆减退,比如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语言能力下
降,言语词汇下降,有些名词不知道怎么说了;判断能力下降,不能
分析、思考、判断问题了;地理定向困难,出门容易迷路。
如果发现老人有这种症状,就要去医院神经科看看,请医生做评
估和治疗。
1. 预防对大脑的显性与隐性伤害,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
2. 积极预防大脑有关疾病:了解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及
处理方式。
划 重 点
2. 科学养老,身体好
27
总觉得脑子不够用?
要营养锻炼
除了“安全先行”外,要延缓大脑衰老,还需要保持锻炼、调养
滋补。
虽说要“安全先行”,但是保护大脑不等于不用脑。大脑用得太少
就容易退化,所以要“保持锻炼”,让大脑积极地活动。
有人可能会想,那简单呀,我多看看电视,声音刺激听力、画面
刺激视力,不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吗?
其实,比起单纯地接收信息,大脑还需要更加具有“挑战性”的
锻炼,而且这样的挑战最好还能多种多样。比如,力所能及地做一些
家务、运动,养花草、养宠物,发展看书、跳舞等爱好,出门旅游,
甚至是帮助子女做些事情,这些都可以。
所以,作为子女,我们不要为爸妈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最理想
的状况是,他们每个月都有点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要难,
也不要没日没夜地摧残大脑,有个目标和追求就可以,这对维护大脑
的认知能力有好处。而且,一些社交属性的运动、旅游活动还可以弥
7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28
补退休后的社交空白,减少可能的孤独感,有助于提高情绪质量。
当然,有些老人怕爱好、旅游、宠物会多花钱,参加活动和陌生
人接触也觉得不自在。这种时候要怎么办呢?
首先强调,我们是不能“望妈成龙”或是“望爸成龙”的,也就
是说,不要硬逼着爸妈接受我们的安排和提议。要知道,在心理学领
域,对于超过60岁的老人,强调的也是“心理支持”而非“心理辅导”。
既然是以“支持”为主,那我们做子女的,就要“投其所好”,多
推动爸妈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发展成爱好,再引导他们多在活动里社
交。如果他们怕花钱,就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比如和他们说,旅游是
去踩个点,帮我们找当地人打听打听有哪些文化特色,我们下次放假
了也想去。这样爸妈带着“任务”去旅游,劲头就大不一样了。
除了保证充足的锻炼,我们还要做好对大脑的“调养滋补”,保证
营养和休息。
先讲营养。作为一个总在“日理万机”的指挥官,大脑非常需要
营养来为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但是,老人的牙齿、肠胃大多都不比年轻人,白天家里人少,很
多老人会白粥配榨菜,或是简单炒一个菜,吃不完还会反复加热。这
样是没有办法保证大脑所需营养的。
在《怎么用好“家门口”的养老资源》里,我们有提到,很多社
区会提供长者食堂或者助餐配餐服务,提供少油少盐、软烂适中、营
养均衡的饭菜,价格也比较经济。
如果不想吃大锅饭,那我们可以给爸妈准备好电动的汤煲,把食
材洗好放好,就能炖出荤素兼备的汤;或者我们给爸妈准备好榨汁
机,把多种蔬菜水果往里一放打成汁儿,既不费事,又营养丰富。
2. 科学养老,身体好
29
再讲休息。要是休息不好,容易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产生抑
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当然,老人的睡眠时长比年轻人短,这是正常的,我们要干预的
是有些老人晚上会夜醒、失眠,甚至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多活动、调节心情,有助于改善睡眠
质量。如果有睡眠不好、身体疾病、抑郁焦虑等问题,还是要寻求专
业的医疗干预和处理。
1. 保持锻炼:多样的锻炼刺激,支持父母发展爱好;
2. 调养滋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划 重 点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44
催婚、催生、闹脾气:
为什么难以沟通
有些人会觉得:爸妈退休后,时间一多,管我就管得更严格了,
逢年过节不是催婚就是催生,要不就是觉得我哪里没做好,性子倔、
脾气差,特别难沟通。
在讲到具体的沟通技巧前,我们要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
所想象的老人,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阅历丰富、充满智慧,所以
他们平静、包容、慈祥、安乐。
但这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面。从他们的视角来看,他们也是有困
扰的:老了身体差了,慢性病缠身,服药护理烦琐,子女也不怎么关
心我;我想和子女说说话,但是他们不爱搭理我,老嫌我话多,我的
朋友也少了;退休前我也懂很多,一退休就好像没用了,社会变化又
快,我好像被抛弃了;子女总是忙,孙辈出生了,我也老了,拜托我
去照顾,小孩子不懂事好麻烦;我以前是家里的顶梁柱,撑起了一个
家,但现在说话也不算回事了。所以也有些老人性格敏感、会唠叨。
11
3. 科学养老,心情好
45
这都是正常的。
甚至,还有些老人一接电话就要发脾气,对子女抱怨连天:你们这
些年轻人,都不结婚不生孩子,以后谁照顾你啊?你们这工作,总说
忙,压力大,也没挣几个钱,早就和你说了进体制,非不去,不听老人
言可是吃亏在眼前!老了身体就是不好,哪儿哪儿都不舒服,每次去医
院排队大半天就看两分钟,有时候医生还说我没毛病,不给我开药。
这些都是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好在,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
讲爱的地方。
如果爸妈是真的有生活上的困扰,我们就要看爸妈抱怨的问题在
哪儿,有的放矢地解决。比如,如果爸妈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就要
带着他们去看医生,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怎么样做治疗与预防、调
整好生活习惯,也给他们疏通心理压力。
如果是爸妈觉得带孙辈太累了,可以商量好大家轮岗带小孩的时
间,让爸妈有时间休息和独处。
如果是他们觉得自己老了就不被尊重了,就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
心和尊重,多一些亲近和真诚的称赞,在一些大事上征求他们的意
见,就算他们说得不对,也不要当面去反驳。
很多人对家人的爱内敛而含蓄。但是,爸妈都已经退休开始养老
了,我们还不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吗?我们永远都是爸妈
的宝宝啊。
如果爸妈是没来由地发脾气,我们就要关注他们会不会有抑郁的
情况。
我们看上面那些父母的抱怨,其实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难以解
决甚至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你会不会觉得苦恼?同样,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46
爸妈也会难受的。
只是,很多老人心里的抑郁没有被发现。老年的抑郁并不只是心
情低落,还可能伴随下面这些“反常”的表现。
身体不适:总觉得头疼胸闷不舒服,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显示身
体没问题。
脾气不好:无缘无故就会发脾气,或者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火。
充满焦虑:没有来由地去担心没影儿的事情,比如总觉得自己会
生病。
陷入自责:追忆很久以前的往事,然后难受后悔自己没有做好。
也许老人自己也不知道抑郁了,更不想让子女担心,给家人添麻
烦——羞于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也是一种抑郁表现。
所以,多陪陪爸妈吧,这对解决老年抑郁很有效。而且,陪伴并
不难,有些事情,我们随手就可以做到:
比如,联系爸妈,听他们讲讲生活,给他们讲讲自己的生活。根
据天气的冷热变化提醒他们增减衣物。
再如,准备礼物,节日生日或者日常,都可以在买礼物的时候,
顺便给爸妈送一份。
还有就是理解爸妈,如果感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多问问他们内
心的想法,尽力理解他们的决定。
这些真诚的关注,一定会被爸妈感受到,变成暖心的支持。
1. 爸妈闹脾气、不好沟通,可能是遇到了生活困扰,或是情绪抑郁;
2. 陪伴爸妈可以有效减轻抑郁,具体做法:多联系、多送礼、多理解。
划 重 点
3. 科学养老,心情好
47
催婚、催生、闹脾气:
怎么沟通更有效
了解完爸妈催生、催婚背后的原因,我们来讲讲一些操作层面上
的应对技巧。
○ 为什么爸妈会催婚催生呢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结婚生娃意味着正经日子的开始。
所以到我们这辈儿,要是没有结婚生孩子,爸妈总是会有这样那
样的焦虑:工作有编制吗;工作忙起来是不是不吃饭;有好好收拾家
吗;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会不会修;年纪大了带孩子会不会太累。
还有一句经典的唠叨:早点生孩子,现在我们身体好还能帮着
带,再过几年可说不好……
所以,催婚、催生都是表面上的矛盾,本质上,爸妈还是希望我
们过得更好。结婚成家可以抵御很多不确定性。父母的建议我们可以
12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48
倾听,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总不能明明没有合适的对象也一
定要结婚,毕竟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 我们来拆解一下怎么应对
首先,不要严厉驳斥他们。
爸妈活到这个年纪,有些观念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已经根深蒂固
了,要改变起来很艰难,如果你非要改变,可能你收获更多的是失望。
其次,聊聊自己的情况。
用“是这样啊,我努力了啊”开头,讲一讲自己的进展,打消他
们的顾虑。
既可以是就事论事的,比如对结婚或是备孕的准备,也可以是生
活方面的,学会了哪些家务,掌握了哪些生活技能,还可以是事业方
面的,工作进步快、挣得多,还遇到了哪位潜在发展对象……哪些最
值得拿出来的,就好好和父母说一说。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哎,这个和我没有共
同语言;那个人虽然不错,但是异地,几个月见不着面,总之我尽
量,这不在努力找么……
这些都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理解,领他们的情,
同时,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爸妈:我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别担
心啦。
3. 科学养老,心情好
49
最后,平时就可以改善和父母的关系。
不要因为双方对生活的见解不同,就放大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不
值得。有一些技巧,可以用来改善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效果。
多联系爸妈。爸妈是会看和你的聊天和通话记录的。多和他们说
说话,他们对你的生活有数了,就更放心了。
给爸妈送送小礼物。这件事情并不复杂,自己要买东西的时候,想
想爸妈用不用得上,顺手买一份寄回去就成。爸妈收到礼物一定特别
开心。
定期关心爸妈。不要吝啬自己对爸妈的赞美,多哄哄他们开心。
当你这么去做的时候,爸妈能接收到我们的友好信号,我们与他们的
关系就会一点一点地改善。不要总觉得说不出口,说了也别觉得自己
虚伪,又不会有人因此受害。
回家了多陪着父母四处走走。去个公园,听个相声,打个麻将,
都是很好的相处方式。不知不觉间,爸妈就觉得你越来越顺眼了。
总之,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说服父母。正如你希望自己的想法被理
解、被充分尊重,爸妈也是一样的。
我们要有耐心,沟通技巧改善了,我们的关系连接会更紧密,沟
通的效果也会更好。
我们还有很长时间要和爸妈在一起呢,所以不要着急。
1. 不要严厉驳斥:爸妈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非要改变的;
2. 聊聊自己情况:讲讲计划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打消父母顾虑;
3. 平时改善关系:多关心,改善关系,更亲密才更好沟通。
划 重 点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66
怎样给爸妈拍出好看的照片
很多年轻人喜欢拍照,记录生活的点滴精彩。爸妈也是爱美的,
但是,当我们给他们拍照时,很多老人面对镜头会拘谨扭捏,放松不
下来,所以总是推托。
那把爸妈带去照相馆呢?虽然那儿很专业,但也有些老人面对陌
生的化妆师、摄影师不太习惯,被打扮了一番,还要听指挥摆动作,
反而变得更紧张了,回头还抱怨花钱、麻烦、照片效果不自然。
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比家更让他们安心,也没有什么人比亲人更
让他们自在。有一位摄影师王太平,他曾获得“中国人像摄影十杰”
的称号,在他的讲座《怎么给父母拍出海报级艺术照里》,他介绍了如
何在家里用手机给爸妈拍出好看的照片,包括下面五大步骤:
○ 第一,让爸妈更好看
衣服要穿得精神简洁,化妆倒是其次的。
纯色的、有领子的衣服可以比较好地突出他们的脸部状态。如果
家里光线比较暗,可以穿浅色和白色的衣服,使他们不至于很黑。
17
4. 科学养老,玩得好
67
○ 第二,要有柔和丰富的光线
光线过亮或过暗都不好。中午的光线虽然明亮,但是出来的线条
会比较硬,而光线暗的地方拍照效果不太理想,虽然现在很多手机都
带高像素摄像头。相比起来,早晨和傍晚时候的光线效果更加柔和、
层次丰富,适合拍人像。
我们可以把爸妈带到窗户边。要是太暗了,就开个灯,或是放块
白板、白布,都能起到补光的效果。要是光太亮了,就拉上纱帘,可
以平衡一下光。
爸妈在丰富的光影层次、生活化的场景里,能够提升照片的氛围
感和亲切感。
○ 第三,把控距离
离爸妈的距离要近。我们可以把手机调到人像模式,在距离爸妈
很近的地方拍照,画面就会充实很多。如果怕把他们的脸拍胖了,我
们就尽量把手机放到和脸同样的高度。我们还可以用大光圈模式,模
糊掉周围的杂物,把爸妈作为主体突出,来营造层次感。
○ 第四,准备一些道具
面对镜头,很多人都容易拘谨。
我们可以让爸妈别看镜头,看窗外,或者拿着平时常用的东西,
一张报纸、一把扇子、一个水杯,或者让他们浇个花、和宠物玩一
玩、和我们聊聊天,就容易放松下来了。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68
等爸妈放松下来了,再引导他们看镜头。这时候千万别说“笑一
个”“茄子”,容易又让他们紧张拘谨了。和他们说一说好玩的事情,
把他们逗开心,再拍下珍贵的时刻。
拍照的时候,我们要像专业的摄影师一样连着按快门,捕捉住父
母表情变化的细节,抓住他们某些特点,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在父母习惯镜头后,我们就可以在他们的生活中抓拍温暖的瞬
间。家务时的热火朝天,吃饭时的温馨交谈,都是在日常生活里幸福
的点滴。
○ 第五,加点儿技术细节
选择画面构图。打开拍摄界面中的九宫格分割线,把爸妈的位置
放在九宫格上四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可以更好地和环境形成互动。再
注意捕捉爸妈的神态和眼神,千万不要用磨皮滤镜。皱纹很美,雀斑
很美。我们照片的重点不是把爸妈拍得年轻幼态,而是反映出他们真
实的情绪和神态。
1. 先打扮,衣着比化妆更重要,纯色的、有领子的衣服可以突出面部;
2. 再选光,柔和、层次丰富的光线适合拍人像,家里也能补光或过滤光;
3. 距离近,用人像或大光圈模式,手机和脸保持水平高度,充实画面;
4. 上道具,让爸妈玩一玩,放松下来,再连按快门捕捉温暖瞬间;
5. 加细节,注意画面构图、捕捉神态眼神、不要用磨皮滤镜。
划 重 点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72
阅 知
你的人生规划,是到35岁就停止了吗
——《百岁人生》的启示
说起人生规划,很多人都是“上学—工作—退休”的模板:20
多岁完成学业,投入工作几十年积攒财富,到 60 多岁光荣退休享受
生活。
但是,这样的规划会有两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均寿命延长,“长命百岁”越来越常见,60 多岁以后的
几十年生活,我们要做什么呢,也不能浪费生命吧。
二是“35 岁职场危机”,有些用人单位把 35 岁设置为招聘门槛,
所以人们调侃,要是超过这条年龄线,可能就不容易求职、流动、转行、
再就业了。
于是,这个人生规划模板,似乎到 35 岁就进行不下去了。
所以,在“科学养老,玩得好”的“阅知”部分,我们选择了《百
岁人生》这本书,它讨论的就是“长寿时代的生活与工作”:长寿
时代会带来哪些改变和挑战?我们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主要观点,一方面是人均寿命变长会带来哪
些变化或挑战。
首先发生的是财务规划的改变。假设我们在 60 岁退休后还有 40
年要过,那么我们在工作阶段积攒的财富就不一定能够支撑养老的
花费了。如果选择继续延长职业寿命,那就可能会遇到另外两个问题:
4. 科学养老,玩得好
73
行业寿命在缩减,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在减弱;从事同一职业、日复
一日的无聊感也会造成精神疲惫。
除了工作外,我们还会遇到家庭结构的改变。之前人均寿命短,
更多的是两三代人在家庭里共同生活。而未来会有更多“四世同堂”
甚至“五世同堂”的情况,所以会出现更为复杂的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
当然,除了家庭,我们在社会和工作场合,不可避免地会增加
跨年龄、跨代际的共同合作,年龄无法再作为标签代表我们每个人
的能力与性格特质。未来,可能你的上司比你年纪小,但是却在特
定行业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可能你的下属年纪比你大,但是充满
活力,积极革新。
作者预测,更多人在生活、工作、家庭上的选择将更加谨慎考虑、
长远规划,因为我们会了解到,每一次重大的选择,将决定很长一
段时间的生活状态,错误的选择会折磨我们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最重要的是做好“多段式”的职业规划。从之前三段式的“上学—
工作—退休”变成“上学—工作—转行学习—转行工作—退休”的
多段式规划,如果有必要,转行学习和工作会重复发生。这和前面
说的谨慎考虑、长远规划并不矛盾。作者鼓励我们不要一直埋头赶路,
也要记得抬头看看周围的环境和远方的风景,了解世界、整理自己
有助于我们思考自己应该从事的工作、掌握的技能,做出真正适合
自己的选择。作者还建议我们维护好自己的“无形资产”,包括知识、
技能、沟通能力、健康程度、应对变化的能力、创造性等。尤其是
创造性,不要排斥学习新的技能,要主动自我革新,给人生创造出
新的上扬曲线。
同时,做好资金和健康的规划,才能保证有质量的生活。
以上就是《百岁人生》提供的“长寿社会”视角,可能会见证
的社会变化,以及建议做出的准备。
科学养老那些事儿 关心爸妈,从科学养老开始
74
1. 人均寿命延长是确定性事件,要用更长远的视角做人生规划;
2. 改变:财务规划、家庭结构、跨年龄沟通、谨慎考虑与长远规划;
3. 准备:“多段式”职业规划、资金规划、健康规划。
划 重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