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2023年第1期(总第61期)

发布时间:2023-6-0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四渡赤水2023年第1期(总第61期)

白沙会议旧址1935年2月,党和红军在扎西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指出:“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已对于军委的领导是非常不够的。”由于敌人几路大军围堵,中共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其时,部队对走回头路存在不满情绪,思想比较混乱。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需制定详细计划,同时做好入黔的粮食筹备;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无可能,需要建立新根据地,并告知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和中央苏区。据杨尚昆回忆,“那时候迂回曲折走得很苦,两条腿都走痛了,有的人连爬都爬不动了。这段时间,红军的情绪是不高的,今天过去,明天过来,部队里骂娘骂得厉害。” 1935年2月15日,中央红军抵达白沙,在白沙场进行休整,并将总司令部设在崔家祠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召开了白沙会议。2月15日20时许至16日下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崔家祠堂召开会议,史称“白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会议认为 :“我野战军原定渡过长江直接与红四方面军配合作战,赤化四川,后我野战军进入川、黔地区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川敌以十二个旅向我进击,并沿江布防,曾于1月28日在土城附近与川敌郭、潘两旅... [收起]
[展开]
四渡赤水2023年第1期(总第6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 年

准印证号:(黔)字第 2020306 号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总第 61 期

1

第2页

白沙会议旧址

1935年2月,党和红军在扎西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

指出:“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已对于军委

的领导是非常不够的。”

由于敌人几路大军围堵,中共中央决定回师东进。

其时,部队对走回头路存在不满情绪,思想比较混乱。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需制定详细计划,同时做好入黔的粮

食筹备;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无可能,需要建立新根据地,

并告知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和中央苏区。

据杨尚昆回忆,“那时候迂回曲折走得很苦,两条腿

都走痛了,有的人连爬都爬不动了。这段时间,红军的

情绪是不高的,今天过去,明天过来,部队里骂娘骂得

厉害。”

1935年2月15日,中央红军抵达白沙,在白沙场进行

休整,并将总司令部设在崔家祠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召开了白沙会议。

2月15日20时许至16日下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

崔家祠堂召开会议,史称“白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

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会议认

为 :“我野战军原定渡过长江直接与红四方面军配合作战,

赤化四川,后我野战军进入川、黔地区继续向西北前进

时,川敌以十二个旅向我进击,并沿江布防,曾于1月28

日在土城附近与川敌郭、潘两旅作战未得手,滇敌集中

兵力亦在川滇边境防堵,使我渡江计划不能实现,于是

确定创建川滇边新根据地,与红二、红六军团及红四方

面军互为犄角的战略方针。”

会议制定了《二渡赤水行动计划》,发布了《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告全体红色战士书》

《关于由川南回师东向对政治工作的指示》《改变渡江计

划创造川滇黔边根据地》《关于筹粮工作的通知》等文献,

对“二渡赤水”作了具体安排。

“白沙会议”提出了党和红军军事思想由“阵地战”

向“运动战”转变,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讲

明了中央红军不会因为作战地区的变化而牺牲红军的有

生力量。“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

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

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而

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白沙会议”时间虽不长,但研究的内容即急又重。

“白沙会议”的成果,特别是毛泽东“运动战”军事主张,

对于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摆

脱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乃至整个红军长征的最

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会议旧址名列其中。近年来,双沙镇对白沙会议旧

址进行了修缮,办起了白沙会议陈列馆。■

(常 征 整理)

45

第3页

2023·1 1

卷首语

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 周正兴

光阴如梭,而奋斗永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蓝图是宏伟的,奋斗是

艰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强调 :“把党的二十大

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只有激发时时放心

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才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共同奋斗,把更

恢弘的胜利镌刻在民族复兴伟业中。

有职必有责,有责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

会有多大成就,担当作为的底色衬托着事业发展的成色。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

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必须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干部干部,必须先

干一步、多干一步。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任务,面对新挑战,必须始终与人民群

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砥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

担当作为的目标所向、旨归所在,永远是人民。在新征程上用新的伟大奋斗

创造新的伟业,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

姓的事办好。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

面到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都需要广大

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万家安乐,再难再险、再苦再累也要不惧风雨勇赴之、一往无前力求之。

敬业实干的人,是事业发展的最大财富。从组织工作的角度来说,引导和激

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敢于为担当者

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

部,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选人用人是“风向标”,要让崇尚实

干、鼓励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严管理是“防波堤”,

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既关心关怀思想进步、成长成才情况,更要从严教育、

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

时强调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

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伟大征程已经开启,每个人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者,更是历史创造的参与者。不负人民信任,不负人生光阴,用最佳的精神状态

和奋进姿态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必能在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时间中创造

新的伟大业绩。■

(来源:《 人民日报 》2023年2月9日 第5版)

第4页

2 四渡赤水

丨2023年第1期丨总第61期丨

2 四渡赤水

卷首语

1 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 周正兴

特别报道

4 四渡赤水纪念馆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

2023 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 吴林侠

5 四渡赤水纪念馆基本陈列将进行提升改陈 / 王鑫菊

本期聚焦

6 坚持红色传承·培育时代新人

7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获好评

8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在土城启动

10“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活跃剪影

(本栏目文字由张懿写稿、 图片由宋禹拍摄)

四渡赤水论坛

12 从四渡赤水到脱出金沙 / 黄道炫

28 军委情报二局与“四渡赤水出奇兵”/ 陈伙成

主 管

习水县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

编写单位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编写人员

母彦碧 刘 军 袁 杰 吕相璇

张元梅 钟杰梅 曹行燕 梁 华

任云义 吴林侠 袁祖碧 高红芳

王鑫菊 罗永红

准印证号:(黔)字第2020306号

联系地址: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镇长征街

投稿邮箱:sdcs1935@163.com

联系电话:0851-22661958

每期印数:1000本

印刷单位:贵阳快捷彩印有限公司

赠阅范围 :全国部分党史、军事专

家、学者 ;全国部分革命博物馆(纪念

馆);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文物

部门、党史研究室、宣传部等有关单位

和部门。

《四渡赤水》电子书橱

协办单位

习水县四渡赤水研究院

第5页

2023·1 3

四渡赤水文物故事

56 红军留在扎西的 X 光机 /(常征 / 整理)

大事记

58 四渡赤水纪念馆 2023 年大事记(1—2 月)

/ 张元梅(整理)

工作动态

60 四渡赤水纪念馆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等 11 则

本馆之星

68 陈大前 / 王鑫菊

封二:四渡赤水战役遗迹遗址之 45

白沙会议旧址 /(常征 / 整理)

封底:嵩明县红军长征纪念塔 (王为 / 摄影)

    《四渡赤水》对所发的文稿和图片实行文责自负,若有

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权利所引起的一切不良

后果,我们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与连带责任。我们有权对文

稿进行修改,并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发

布,稿酬不另计发。

    《四渡赤水》部分文稿和图片不代表我们的意见和观点。

对部分文稿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和

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四渡赤水》部分文稿和图片来源于国家公开出版的书

籍,来源于主流媒体的官方网站,请作者与我们取得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

我们的声明

目录 CONTENTS

四渡赤水亲历记

32 忆与余泽鸿共同战斗的艰苦历程 / 阚思颖

34 关于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回忆 / 阚思颖

四渡赤水故事

36 漫话四渡赤水 / 双石

46 双石与四渡赤水 / 常征

中国女红军

48 一位红军西路军女兵的传奇人生 / 冯曙光

54 西路军女战士陈慧芳:浴血祁连山的悲壮故事

/ 张亚斌 林发勇

封面:四渡赤水纪念馆(曹行燕 / 摄)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是经

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设,全面展示四渡赤水战役的

专题性纪念馆,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题

写,于2007年7月建成对外开放。

四渡赤水纪念馆馆外观为黔北民居建筑风格,占地

面积7700多平方米,展陈分为六个部分,共展出250余

张历史图片,120余件(套)珍贵文物,利用雕塑、声、光、

电相结合的陈列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及其战

友们率领中央红军3万余人四次飞渡赤水河,摆脱国民

党40万重兵围追堵截,实现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历史画

面,生动诠释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纪念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

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

防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曹行燕 整理)

第6页

4 四渡赤水

特别报道

四渡赤水纪念馆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

2023 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1月12日下午,四渡赤水纪念馆召开第二届理

事会、监事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四渡赤水

纪念馆副馆长、理事会执行理事兼秘书长刘军主

持。四渡赤水纪念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出席了本

次会议。

会上,四渡赤水纪念馆党组副书记、理事会理

事母彦碧向理事会、监事会报告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一年来,

四渡赤水纪念馆在习水县委、县政府、土城红创区

的正确领导和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聚焦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

面,亮点纷呈。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党史教育扎实

开展 ;馆藏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陈列展览

策划创新 ;宣传教育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物安

全管理万无一失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一年来

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

泛赞誉。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理事会理事袁杰向监

事会报告了2022年财务收支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详细介绍了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

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情况。

与会理事、监事对四渡赤水纪念馆这一年来取

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围绕“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推动一级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会议

主题,从多渠道拓展资金申报、扩大宣传影响力、

打造社教品牌、提升文创设计开发、增强研究力量

等方面为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与建议。

最后,母彦碧对各位监事、理事对纪念馆发

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将仔细梳理

研究各位监事、理事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制定

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今后,纪念馆将以加大文化建

设,强化研究力量,加强干部队伍培养为目标,用

心用情挖掘四渡赤水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纪

念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职能,高效驱动纪念馆高质

量发展。■

(文图 :吴林侠)

第7页

2023·1 5

四渡赤水纪念馆基本陈列将进行提升改陈

为进一步提升我馆展陈水平,丰富场馆互动性

体验。2月24日上午,“四渡赤水纪念馆基本陈列提

升改陈方案会审座谈会”召开。

中共习水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前芬,习水

县委宣传部长征办负责人陈云坤,中共习水县委党

史研究室原一级主任科员何思江、二级主任科员王

鸿斌,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袁杰、吕相璇及各部

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四渡赤水纪念馆党组副书记、

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母彦碧主持会议。

会上,袁杰介绍了本次提升改陈的主要内容和

经费预算。将针对场馆展板老化、楼梯走道留白、

场馆内光源老化等情况,计划重点对序厅顶部及墙

面、楼道辅助展线、一渡赤水场景效果、情报工作

场景、互动体验系统、标语墙留言系统等六个方面

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从展墙造型设计、展板颜色

搭配、灯光照明等方面优化提升,为游客沉浸式体

验参观带来全新感受。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基本陈

列提升改陈方案”,一致认为,改陈提升方案符合

时代需求,主题突出鲜明、空间划分科学、框架结

构设置合理严谨。大家就展陈方式、图片文字,互

动体验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为展陈提升

提供了新思路。

母彦碧对专家们专业、中肯的建议表示感谢。她

表示将根据新时代新需求,在展陈提升上做出新突

破,既展示革命场馆庄严的严肃性,又体现展览互动

体验的参与性,让游客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寓

教于乐。从做好新时代展览,讲好红色故事。■

(文 :王鑫菊 图 :吴林侠)

第8页

6 四渡赤水

本期聚焦

坚持红色传承·培育时代新人

——区校共建联席工作会在土城召开

为进一步巩固“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品牌建

设,搭建校内校外协同育德育人平台。2月19日,习水土城红

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霞召集各相

关单位负责人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多功能会议室召开“坚持红

色传承·培育时代新人”区校共建联席工作会。

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习水县教育体育局、习

水县文化旅游局、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习水县第五中学、习水县第六中学、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

习水县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各参会单位积极发言,就如何落实共建红色文化

教育基地与学校资源联动、协同育人发展模式 ;加速促进青

少年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助推习水红旅、文旅、研学教育高

质量发展等方面议题展开热烈交流。

罗霞在认真听了大家的发言后作了总结讲话,她表示,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主题鲜明,课程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要积极联动土城红色文化资源和各

大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校园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和校外实践教育的综合平台。以红色文化为引领,

让青少年在红色研学实践体验和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激发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更多优秀青少年人才,赋能文化教育事

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土城红创区将进一步联动土城红色资源和学校

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作

用,与我县各中小学共建共联,持续推进青少年研学实践教

育活动,不断巩固“‘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品牌,

搭建好“区馆校”三方共建协同育人综合平台,全面完善中

小学生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学服务体系,营造健康积极的学

习氛围。■

第9页

2023·1 7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获好评

2月19日,由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习水县教育体育

局主办,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的“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在土城正式启动。

当天,首批社会自发报名和学校组织的120名“四渡赤水’

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体验学员,来

到四渡赤水研学基地抢先体验农耕劳作,手工制作,红色研

学,礼仪培训、陶艺制作、研学讲解等众多富有教育意义的

趣味体验。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学员们通过最基础的讲解礼仪培训、

红色研学互动参与,研学讲解等方式,从互动参与中学习四

渡赤水知识,引导青少年感悟红军战士无私奉献、不惧艰险、

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培育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

培植永不言弃、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信仰和强大动力。

在古镇教学区,学员们通过学习讲解和参观历史文化遗

迹、人文景观、历史博物馆等,探秘贵州航运发展和赤水河

盐运发展,探秘贵州发展的历程,领会古人的智慧,同时感

悟到古人在艰苦条件下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愈加珍惜当下

生活的来之不易,拼搏进取,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文明。

在华润教学区,学员们通过结合学生课本知识、基地物

资条件,考量生产品种、农时季节、产业文化因素,亲自参

与劳作,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

创新的劳动教育,培育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涵养勤俭、奉献

的精神。

在红花教学区,通过参与陶艺制作,手工剪纸,以寓教于

乐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传承民族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让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探究性学习中,增

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

耻勇等道德准则,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内化综合素质。

“每年过年我家都会贴窗花和剪纸,那些都是大人们在街

上买的,我以为这些窗花和剪纸都是机器造的,今天爸爸妈

妈带我来参加手工研学班,我才知道用剪刀剪出来是多么的

精美,我要把这个剪纸带回家送给我奶奶,让她贴在窗户上,

她一定会很开心。”一位来自手工研学班的小学员激动地说。

一位学员家长表示,周周学研学班的开展,不仅可以帮

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能增强孩子在

公共生活空间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的

培养,孩子通过活动在品格完善、学会分享、团队意识等方

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希望孩子能在这样成功的社会

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

第10页

8 四渡赤水

本期聚焦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在土城启动

2月19日,由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习水县教育体育

局主办,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的“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开学仪式在四渡

赤水纪念馆广场举行。

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

任罗霞,习水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习水县教育体育局

党委副书记康林出席开学仪式。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

区、习水县教育体育局、习水县文化旅游局、四渡赤水纪念

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相关领导,习水县第五中学、习

水县第六中学、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习水县第四小学相关

负责人,“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外聘教师代

表、学员代表、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四渡赤水纪

念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干部及职工代表,共150人参加

开学仪式。仪式由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管委会副主

任马剑飞主持。

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

任罗霞宣布“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正式启动。

开班仪式上,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吕相璇围绕“四渡

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主要内容作介绍,她表示,

四渡赤水纪念馆联合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策划的“四渡赤

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为更好

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作用,促进中小学生校内外教育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创建全

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教育教学综合模式,全面提升中小学生

综合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康林在讲话中介绍了近年来习水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效与

研学实践教育成果。他强调,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博物馆、

纪念馆的文化传播作用,履行红色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职能,

积极联动我县校内外教育资源,以本次“四渡赤水”研学实

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为契机,秉承“内外结合、资源共享、

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

使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坚持“五育”并举齐步推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

进习水县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

四渡赤水纪念馆党组副书记、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母彦碧代表四渡赤水纪念馆同习水县第五中学、习水县第

六中学、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习水县第四小学等学校签订

了合作共建协议。

第11页

2023·1

9

习水县第五中学副校长先青平与四渡赤水纪念馆

副馆长吕相璇为习水县第五中学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教

育基地揭牌。

开班仪式上还为“‘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校

外红色文化辅导师”“‘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

学辅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并为各研学班授班旗。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研学班的正式

启动,充分利用了土城丰厚的文化资源,有效联动校

内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班次研

学培训班,让广大青少年走进历史,亲近自然,极大

激发了学生们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提升了

他们对校外研学实践教育认知和兴趣,进一步培育巩

固升华了“四渡赤水红”研学品牌,同时为推动我县

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

内生动力。

仪式结束后,各单位负责人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多

功能会议室召开“坚持红色传承·培育时代新人”区

校共建联席工作会。首批社会自发报名和学校组织的

120名“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周学”校外研学

实践教育活动体验学员,来到四渡赤水研学基地抢先

体验了农耕劳作,手工制作,红色研学,礼仪培训、

陶艺制作、研学讲解等众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体

验。

第12页

10 四渡赤水

本期聚焦

“四渡赤水”研学实践教育周活动剪影

第13页

2023·1 11

(本栏目文字由张懿写稿、 图片由宋禹拍摄)

第14页

12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 黄道炫

从四渡赤水到脱出金沙

摘要 :

1935年,进入西南地区的中央

红军与“追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

军展开周旋。国民党军欲一举置红

军于死地,红军则要在困境中奋力

图存。遵义会议后重新执掌红军领

导权的毛泽东,一开始并未找到最

适合红军生存的途径。经过几次试

探,他很快敏锐意识到红军不能与

国民党军展开硬碰硬的较量,而是

要审时度势,毅然决然选择最有利

的生存道路。一旦固有思维消解,

在崇山峻岭、国民党方面又各自为

战的西南地区,前路就豁然开朗。

最终,红军在金沙江脱出了国民党

军的包围圈。这一段历史充分证明,

准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打破既有思

维模式,对政治力量而言,具有何

等重要的意义。

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入西南地区。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

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中共核心领导层,并在会后逐渐成为红军

的实际领导者。此后,红军与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国民党军在西南地区

周旋。国民党军欲一举置红军于死地,而红军则要在困境中奋力图

存,双方之争战,一波三折,令览史者荡气回肠。最终,红军在金沙

江脱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扬长而去。对这一段历史,有关的解读可

谓汗牛充栋,人们大多也耳熟能详。应该说,现有的集体记忆基本勾

勒出了历史原有的风貌,但细细追究,确也不乏后人的敷衍和讹传。

近年,陆续有研究者对诸如四渡赤水等事件的经典描述提出质疑,这

些声音有助于对长征进程的进一步了解,体现出研究和社会的不断进

步,但其中的若干解释也不免有意气之嫌。[1]无论是传统的解释还是

质疑的声音,除了历史研究中通常存在的事后诸葛、人物神性之弊

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这样一场国共激烈对垒的交锋中,

很少听到中共对手方的声音:他们的行动、判断及内在冲突如何影响

着红军的命运。许多问题还不能得其详。所以,尽可能利用多方面的

资料,通过更多背景、环节和细部的呈现,进一步全面准确认知这段

曾经如此惊心动魄的历史,或仍有其相当的空间在。

[1]自 1980 年代以来,已有研究者对长征军事指挥做过认真考察,其中梁正贵的《关于

土城战斗》《关于鲁班场战斗》(《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 2 辑,中共贵州省委党史办编印,

1983 年,第 27—47 页 ),元江的《中央红军再渡乌江至北渡金沙江期间几个问题辨析》(《南

开学报》1999 年第 3 期 ) 及孙果达的《四渡赤水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 较具价值。另夏宇立的《四渡赤水评价考》(《炎黄春秋》2010 年第 11 期 )

对之作出全面的重新审视,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见解,不过该文批评神化长征,所

提出的长征中走“弓背路”、损失太大等问题,又不免流于传统神性思维之弊。

第15页

2023·1 13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的第一仗,是土城之战。遵义会

议后,中共中央常委分工,毛泽东成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

的协助者。由于周、毛的个性、特长、经历等多种因素,毛

泽东逐步成为军事指挥的实际负责者。按照中共的原定计

划,红军在会后继续北向,准备进入四川,争取与活动在川

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经过连年混战,刘湘在

“二刘之战”中击败刘文辉,成为四川盟主,四川控制权已

有定于一尊之势。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对其形成巨大威胁,

为阻挡红军,刘湘组织“川南剿总”,派潘文华为总指挥,

进驻泸州,集重兵于赤水、古蔺、叙永地区,沿江堵截,同

时派出精锐部队大举入黔,计划与中央军、黔军配合,于

“黔境乌江地带围歼”[1]红军。

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渡江作战计划》,提出红军目

前的基本作战方针是:“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

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

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

‘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

四川赤化。”[2]近期任务是:“消灭和驱逐阻我前进之黔敌与川

敌,尽力迟滞和脱离尾追与侧击之敌”;“在尾追之敌紧追我

后,而我渡赤水与渡长江发生极大困难,不能迅速渡河时,

则应集结兵力突击尾追之敌,消灭其一部或多部。”[3]可以看

出,这个方针基本还是以武力打击南京中央军及川黔地方部

队来实现自身目标,硬碰硬意图明显。根据这一方针,红军

向西挺进四川,下旬,进至川黔边境的土城一带。此时,入

黔“追剿”红军的川军也跟踪而至,中革军委决定在土城集

中力量对川军发起突击,“以迅速干脆的手段”[4]消灭对手,

为进入川南创造良好条件。28日,红军与川军6个团[5]在土城

激烈交锋,战斗持续一天,红军未能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

增援的川军还在源源不断赶到。当晚,“川南剿总”总指挥

潘文华判断,红军“现已动摇,恐必向南六间道逃窜。刘旅

应使在蔺赤间、天星桥、天池镇等处断匪西窜之路”。[6]29日

[1]《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二十四年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

书》(1935 年 1 月 ),四川省档案馆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 四川部分 ),北京 : 档案出版社,1986 年,第 99 页。

[2]《中革军委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1935 年 1 月 20 日 ),《中共中央文

件选集》第 10 册,北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第 477 页。

[3]《中革军委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1935 年 1 月 20 日 ),《中共中央文

件选集》第 10 册,第 477 页。

[4]《朱德关于消灭枫村坝、青岗坡敌人的部署致各军团、中央纵队电》(1935

年 1 月 27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

解放军出版社,1995 年,第 245 页。

[5]关于川军参战力量,朱德在 29 日凌晨发布的命令中明确提到为“郭勋

三个团、潘左旅三个团”。《朱德关于我军西渡赤水河的命令》(1935 年 1 月

29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第

248 页。

[6]《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二十四年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

书》(1935 年 1 月 ),四川省档案棺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 四川部分 ),第 104 页。

凌晨,中革军委鉴于战争已难以继续,

下令全军“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

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7]红军随

即撤出战场,全军渡过赤水河,是为

一渡赤水。

土城之战,有人回忆当年毛泽东

在扎西会议上的总结是:“这是一场拉

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消灭川军,

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

说是一场败仗。主要教训有三:一是

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四个团,实

际超出一倍多;二是轻敌,对刘湘的模

范师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

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

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8]土城

之战是红军与四川地方部队的第一次

交手,毛泽东等红军指挥者从中体会

到川军战斗力远远超出黔军,原定的

由四川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合的计划不

得不重新检讨,实际上,红军此后一

段时间在赤水的徘徊相当程度上就是

在犹豫中抉择。

红军渡赤水西进后,很快发现形

势十分不利。川南泸州一带是四川的

繁盛之区,也是川军集中防御地区。

红军进入川南后,连续遭遇川军截

击,处境艰难,此正如蒋介石当时在

日记中幸灾乐祸所写:“匪向西窜,受

川军此次土城之打击,则其愈西愈死

矣。”[9]鉴于此,中革军委作出决定,

暂缓北渡长江,改在川滇黔边实行机

动作战。1935年2月6日,朱德电告红

一、红三军团,考虑到渡江的困难,

“我野战军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

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10]7日,中革军

委致电各军团:“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

能实现。现党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

[7]《朱德关于我军西渡赤水河的命令》(1935

年 1 月 29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

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第 248 页。

[8]吕黎平 :《战土城渡赤水》,周朝发 :《红

军黔滇驰骋风云录》,北京 :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第 440 页。

[9]《蒋介石日记》(1935 年 2 月 1 日 ),美国

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 ( 下文不再标明藏所 )。

[10]《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1页。

第一部分

二渡赤水主要渡口

——太平渡渡口

第16页

14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

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

西向东的有利发展。”[1]要求各军团迅

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

(今威信)地区集中。中革军委由此改变

原先的渡江计划,准备在川滇黔地区

创造新苏区。随后,红军进入扎西地

区实施整顿改编。

红军在扎西停留数日,大幅压缩

编制,除红一军团外,取消师一级编

制,全军编为16个团。当红军整编时,

虽然四边敌军环绕,却几乎没有受到

大的干扰,个中缘由,在于南京国民

党中央和西南地方对红军的围堵行动

各怀心思。西南地区向在南京政府实

际控制之外,由于内外危机不断,蒋

介石对西南也无力顾及。随着江西“剿

共”军事的进展,蒋介石以“追剿”

[1]《军委关于我军改为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

区的方针给各军团的指示》(1935年 2月 7日 ),《中

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0 册,第 483 页。

红军为名进入西南后,其染指西南的欲望日渐强烈,贵州成

为其首选的突破口。

和云南、四川相比,贵州地方势力相对较弱,与桂系间

联络较为紧密,桂系也一直视贵州为其势力范围。中央军因

利乘便进入贵州后,蒋介石开始部署控制贵州。蒋谋黔,最

担心的是桂系。1935年2月6日,蒋致电与粤系关系密切的蒋

伯诚,告以:“黔省境内赤匪肃清,粤桂军无须入黔。以后中

央与粤桂各军,无论政治与军事,皆应切实联络,免有误

会。”[2]显然,与“追剿”中共相比,蒋介石更担心的还是桂

系入黔。7日,蒋介石致电薛岳,指示:“我驻贵阳、贵定各部

队,应秘密布置防范,以防万一,桂态殊难测也。王家烈部

主力最好令其与中央部队一路前进,使其离黔追剿,与其任

务,暂不返黔,但不可稍露形迹,免其畏惧。”[3]谋黔防桂之

心毕露。所以,中央军进入贵州后,以防堵红军为名,集重

兵于贵阳附近,既防止桂系与其争夺贵州,又逐步排挤王家

烈对贵州的控制。这一点,陈诚当时在致蒋介石电报中说得

很清楚:“职意伯陵所率之中央部队,固应努力于追剿,以引

[2]高明芳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 下文简称《事略稿本》) 第 29

册,台北 :“国史馆”,2007 年,第 272 页。

[3]《蒋中正电薛岳驻贵阳贵定各部队应秘密布置以防万一》( 1935 年 2 月

7 日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20200029035。

一渡赤水要图

第17页

2023·1 15

起地方部队之观感,而资表率,但贵阳仍不可轻于放弃,似

可以后方为名,控置一部作为根据,将来西南之军政上裨益

必多。钧座总揽全局,示人以公,或不便出此,可否由职秘

密示意伯陵办理。”[1]国民党中央的用心,当时已落入众人眼

中,康泽向蒋介石报告说刘湘在对部下演说中就直接指斥南

京方面私心自用:“朱毛据遵义时,中央只口头宣称进兵,实

则迟迟不到,现匪已经本军击破,而中央军各面如潮涌来,

且进驻肥城,殊令人不解。中国人前学共产党,后学法西

斯,只足败事。”[2]征诸蒋介石的实际作为,刘湘之言,确有

所本。

南京中央暗藏机心,四川、云南乃至贵州地方势力自也

明哲保身。孙渡曾向龙云报告:“目前各方友军,多据城固

守,所报匪情,大多未确……如部署未周,轻率猛进,倘为

匪所乘,后患堪虞。”[3]而且川滇间又各怀心思。当川军尾随

红军入滇时,就遭到滇军的堵截,催其部队“离开滇境”。[4]

由于各方部队按兵不动,红军得以从容计议下一步行

动。注意到贵州地方力量相对薄弱,中革军委决定二渡赤

水,再返贵州。2月11日,朱德发布命令:“我野战军为准备与

黔敌王家烈及周浑元部队作战,并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

[1]《电呈黔省政情并请示方略》( 1935 年 1 月 14 日 ),《陈诚先生书信

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 上 ),台 北 :“国史馆”,2007 年,第 154 页。

[2]《康泽电蒋中正刘湘往军官团演说称中央军口头宣称进兵却迟迟未到》

(1935 年 2 月 9 日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80200206035。

[3]《孙渡以红军主力所在不明未敢轻率前进电》(1935 年 2 月 13 日 ),云

南省档案馆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云南部分 ),档案出

版社,1987 年,第 61 页。

[4]《刘湘以川军郭勋萯部入滇受阻致龙云电》(1935 年 2 月 14 日 ),云南

省档案馆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云南部分 ),档案出版社,

1987 年,第 63 页。

改向古蔺及其以南地域前进,并争取

渡河先机。”[5]随后,中革军委发布的

对全体指战员的书告中进一步解释红

军回师的动机,指出由于川滇军阀的

拦阻,红军停止向川西北发展,改在

“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只

有消灭贵州四川云南以及蒋介石的‘追

剿’部队,我们才能在云贵川区域内

创造新的苏区根据地。”书告强调:“为

了求得有把握的胜利,我们必须寻求

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红

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

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

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

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

得作战的胜利。”[6]这段话很具毛泽东

风格,可以视作后来一段时间红军飘

忽行动的预告。

2月18—21日,中央红军先后在太

平渡、二郎滩一带渡过赤水河,重新

进入贵州。黔北此时只有王家烈的黔

军驻守,战斗力不强,红军进入黔北

后,势如破竹,24日进占桐梓,26日占

领娄山关,次日二占遵义,并击退中

央军吴奇伟增援遵义的部队。

当红军在滇黔边境停留时,蒋介

石一度对局势显得乐观。他在日记中

记道:“匪情迫其窜入川西蛮地,陷于

绝境”[7];“朱匪被滇军堵围或已解决

也”。[8]蒋介石企图乘“追剿”红军之

机,将力量渗透进西南地区,并逼迫

地方部队为“追剿”前驱,但蒋又深

知仅靠地方部队不可能达到消灭红军

的目的,中央军的加入仍然必不可少。

所以,2月10日,他电告薛岳不可一味

避战,指出:“军阀土匪如任其自杀,

必有一伤,且必为军阀惨败无疑,结

果徒增大匪势,恐中央亦无力收拾矣。

故中央军此时万不可稍存观望,虽遭

人疑忌,亦应努力为之。否则,亦坐

以待匪之次第剪除耳。”[9]蒋介石既有

[5]《朱德选集》,第 22 页。

[6]《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1935 年 2 月 16 日 ) ,《中

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0 册,第 490—491 页。

[7]《蒋介石日记》(1935 年 2 月 3 日 )。

[8]《蒋介石日记》(1935 年 2 月 16 日 )。

青杠坡战斗场景 [9]高明芳 :《事略稿本》第 29 册,第 309 页。

第18页

16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力量倾轧的私心,又要承担、体现中

央的责任和高度,其间的拿捏、把握,

颇费心机。

身为“追剿”部队前敌总指挥,薛

岳和蒋介石想法又不尽相同。薛并非

蒋介石亲信,曾在广东参加多次反蒋

战争,第五次“围剿”时始获蒋介石征

召,从西线进攻中央苏区。中央红军西

进后,薛部以其兵力靠西的位置,顺理

成章地被蒋介石安排为“追剿”的主力,

薛以其出身广东的身份,和两广、西南

打交道有蒋介石其他部将不具备的优

势。但是,也正因为此,薛与蒋若即若

离,所以他对于蒋介石抢夺地盘、保存

实力的一面积极执行、领会很快,而对

“追剿”红军则相对被动、意存观望。

而且,国民党军长途追踪红军入黔,虽

未与红军直接发生大的战斗,但沿途逃

亡甚众,据报:“中央军初入黔时,每连

兵只二三十名,刻已招补,亦只五六十

名,枪仍二三十枝。”[1]军事上确也有整

编的需要。因此,中央军主力迟迟滞留

[1]《孙渡报告与周浑元部晤商结果电》(1935

年 2 月 13 日 ),云南省档案馆 :《国民党军追堵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云南部分 ),第 61 页。

于乌江一带,黔北空虚。

红军觑破国民党军薄弱环节,从川黔边境东返,令蒋介

石颇为担心,日记中写下他对红军动向的忧虑:“朱匪被滇

军截击,向东回窜,颇可顾虑”[2];“朱匪果东窜,川湘鄂边

区吃紧”。[3]红军返回黔北后的行动自如,尤令蒋介石难堪。

2月24日,蒋介石电薛岳、周浑元,一改此前瞻前顾后的态

度,严厉指出:“刻接川中电称,匪向东回窜,土城被占,其

故在中央军未能照预定计划西进等语。现在两广正借口中央

军逗留不进,以罪中央,如果匪正东窜,而我军不克积极追

堵,则彼等更可藉以加罪中央,而且使川军亦对中央生不

良影响,则事更为难。希将在黔西各师除留防贵阳附近两师

外,其余全部向匪猛追,不得再事延误。”[4]在蒋介石严词督

促下,国民党中央军逐渐改变入黔后的长期迟滞不进,对红

军保持更紧迫的追击姿态。3月2日,蒋介石飞抵重庆,就近

指挥战事。

红军攻占遵义后,进行短暂的休整。3月4日,中革军委

发布命令,设立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

治委员。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

成“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为尽可能减少对立面,

红军对建立川滇黔地区根据地的计划作出微调,将中心缩小

为黔北地区。这样,因不威胁川、滇两省,川滇方面“进剿”

压力可望缓解,黔军又不足以构成威胁。

[2]《蒋介石日记》(1935 年 2 月 23 日 ) 。

[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2 月 24 日 ) 。

[4]高明芳 :《事略稿本》第 29 册,第 516 页。

遵义会议(沈尧伊 / 作)

第19页

2023·1 17

第二部分

3月5日,朱德下达《各军团集中鸭溪的作战部署》电

令,规定:红九军团在遵义、桐梓间吸引、阻止川敌,红一、

红三、红五军团和干部团在鸭溪地区集中,准备在遵义、仁

怀道上突击周浑元部。同日,红军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白腊

坎、长岗,计划集中红一、红三军团“以猛烈动作解决敌肖

谢两师,以便七日继续对万师作战”。[1]肖、谢、万3师均为

追击军第2纵队周浑元部,是国民党中央军入黔主力。红军

集中兵力啃硬骨头,战略目标当然是通过击敌成功以站住脚

跟。但是,当次日红军面对国民党军时,毛泽东判断国民党

军准备充分,放弃原定的作战意图。此后数日,红军都在战

与不战间抉择,努力寻找更有利的作战时机。

当红军在黔北瞻顾徘徊时,蒋介石对红军动向的判断也

数度变化。最初,蒋介石认为红军再次东渡的目的是回师东

进,与在湖南的红二方面军会合,这事实上也是蒋介石最担

心的。3月2日,蒋介石致电薛岳:“匪必不敢再向镇南关乌江

城以南地区进窜,其必向东图与萧贺合股无疑。我吴纵队此

时对遵义方面不必进攻,只取守势,可以一部约三团固守

现在阵地及镇南关乌江城———镇南关乌江一带,而以其

[1]《朱德、毛泽东关于首先消灭萧、谢两师的作战部署》(1935 年 3 月 5 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第 281 页。

余主力可沿乌江南岸星夜兼程向东至

余庆水口附近与桶口渡之间渡江,以

凤冈城为目标,向寻匪部侧背腰击

之,则必生大效。”[2]很快,国民党

方面就侦知红军的动向,5、6两日,蒋

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匪主力向鸭溪场

集中,仍向西南逃遁,求达其原定目

的乎”[3];“匪以西窜公算为多”[4]。因

此,蒋介石的部署也发生变化,3月6

日,他指示薛岳:“一面令派强有力之

搜索部队尽量向遵义城附近侦察匪情,

但主力仍须在乌江南岸待机,准备向

织金或黔西堵剿。”[5]7日,根据红军

绕过周浑元部继续西进的动向,再电

薛岳:“鸭溪之主力昨晨已窜过石沟西

进矣。又接蒋在珍微电称又匪约三千

人在绥阳附近对战,此乃匪特留一部

于黔东北以牵制我军之行动。据此判

断,匪以西窜公算为多。望两兄各电

王犹在打鼓新场一带之黔军严密布防

堵截。”[6]为加强对红军的压迫,蒋介

石改变第五次“围剿”以来一直采取

的谨慎战法,指示所部:“要多定各路

各方之各种方案,及时不失时机,以

后追剿切不可待兵力集中再攻,此次

川军剿匪之得奏功效者,皆以一团一

营分进截击,并未用过一旅以上之兵

力……切勿再如过去以牛捕鼠之法,

今后须用以鼠咬牛之法。”[7]

蒋介石要求“追剿”部队主动出

击,红军方面这时也在力求消灭“追

剿”部队。3月10日,中共中央围绕着

是否进攻打鼓新场国民党军发生争论,

[2]《蒋中正电示薛岳匪图向东合股遵义采守势

于风冈城侧击》(1935 年 3 月 2 日 ),台北“国史馆”

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29006。

[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5 日 )。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6 日 )。

[5]《蒋中正电示薛岳渡江构筑工事侦察匪情待

机堵剿》(1935 年 3 月 6 日 ),台北“国史馆 ”藏,

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63。

[6]《蒋中正电示薛岳严防匪西窜周浑元向黔西

挺进》(1935 年 3 月 7 日 ) ,台 北“国 史 馆 ”藏,

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72。

[7]《蒋中正电示周浑元匪窜黔西派部侦察准备

兵力及追剿方案》(1935 年 3 月 6 日 ) ,台 北“国

史 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29068。

二渡赤水要图

第20页

18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最后经过反复讨论,毛泽东的不打主

张得到采纳。毛泽东不主张在打鼓新

场作战,是出于谨慎,希望寻找更好

机会,无论是毛泽东本人、还是中共

中央集体,此时设法打击国民党中央

军主力的计划并未改变。12日,中央政

治局决定:红军仍应以黔北为主要活动

地区,并控制赤水河上游作为转移枢

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为主

要作战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

而又急需的条件下才应与之决战,求

得消灭其一部。13日,中革军委据此发

布命令,提出:“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

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

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行机

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

河点,以利作战。”[1]细细比较政治局

决议和中革军委命令,还是可看出其

中的微妙差异,前者将消灭薛岳兵团

及王家烈部相提并论,后者则强调消

灭王家烈部以调动薛部,如果结合后

来红军的实际运动方向,可以设想,

这或许和毛泽东正在酝酿新的进军计

划有关。红军三渡、四渡赤水及南渡

乌江一系列行动,此时在毛泽东心目

中,应已有所计议。当然,一切还需

以战场具体形势而定。

对于红军可能的走向,蒋介石也

在不断作出评估。在致薛岳电中,他

曾提醒:“对于渡河材料应尽量设法征

集,如匪果西窜,则织金重于黔西,

将来主力当向织金方面直进。……匪之

行动常走曲线,其狡计或望我吴纵队

主力向遵义进攻时,而彼则由六广河

修文方面袭击我贵阳,亦在意中,请

注意之。”[2]蒋所说到的这一计谋,正

是后来红军的实际行动,只是当蒋作

出这样的猜测时,其实他自己也不知

道这是否可能成真,因为就当时而言,

他首先要对付的还是红军的西进问题。

同理,当毛泽东为未来作出种种可行

[1]《朱德关于我军为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决定

向西南转移致各军团电》(1935 年 3 月 13 日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

军长征·文献》,第 283 页。

[2]《蒋中正电示薛岳追剿向黔西匪部队之部

署》(1935 年 3 月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

文物档案 :002010200129070。

性的设计时,首当其冲要处理的也是如何顺利完成第一步的

西进计划。战争是或然性的产物,高明的指挥者不在于事先

设计好一切,而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稍后,红军与周浑

元部在鲁班场展开的战斗,就是战争复杂性的一个例证。

3月15日,红军集中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几乎全部主

力部队向仁怀以南鲁班场周浑元部发起进攻,这是红军经近

半个月的反复调动对手、始终未能觅得良机后落实其原定计

划的一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红军奋勇作战,对国民党军

阵地展开攻击,但周浑元部在鲁班场早有准备,利用碉堡和

工事就地固守,红军的攻击难以奏效,当夜红军撤出战斗。

为避免攻坚不下遭遇反击,16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我野

战军决于今十六晚相明十七日十二时以前,由茅台附近全部

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3]是为红军三渡赤水。

鲁班场一战,红九军团担任预备队外,红一、红三、红

五军团及干部团共14个团几乎全部投入战斗,国民党军应

战部队达12个团,有人称其为“中央红军在整个四渡赤水

期间进行的最大的一场战斗”[4],似不为过。红军此役未能

实现打击和消灭对手的作战目标,伤亡较大,红军将领日记

记载:“在鲁班场作战,当夜撤至观音场,已天亮。五团伤

亡甚大。”[5]林彪、聂荣臻17日向总部报告的损失是:伤亡共

489人,内亡团参谋长及团参谋、营长各一,连长3人,排

[3] 《朱德关于我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1935 年 3 月 16 日 ),《红军

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学习出版社,1996 年,第 105 页。

[4]梁正贵 :《关于鲁班场战斗》,《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 2 辑,第 45 页。

[5]《赖传珠日记》,人民出版社,1989 年,第 19 页。

三渡赤水要图

第21页

2023·1 19

长6人;伤营长1人,连长4人,排长10

人。[1]国民党方面战报称,红军“以全

力攻我阵地,既不得逞,遂于十六日

拂晓前,向仁怀、茅台方向逃窜……

遗留伤兵达一千一百余名”。[2]

对于红军方面而言,鲁班场之战

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战斗,事实上,

战前彭德怀、杨尚昆就曾提出:“敌人

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

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

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

川两敌,寻求机动。”[3]在高层普遍希

[1]《林彪、聂荣臻关于鲁班场战斗损失的报

告》,《红 军 转 战 贵 州——旧政权档案史料

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123 页。

[2]《陆军第五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贵州

仁怀鲁班场之役战斗详报》(1935 年 3 月 ),中国

第二历史档案馆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

史料选编》( 中央部分上 ),档案出版社,1987 年,

第 448—449 页。

[3]王焰 :《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 118 页。

鲁班场战斗纪念碑(王 为 / 摄)

望与国民党军主力作一较量的心态下,彭、杨的建议未得采

纳。所幸红军倾力而攻,全身而退,进攻和撤退处于主动,

一切尚在可控状态。正因此,蒋介石当时对该战结果并不满

意,在日记中写道:“伏兵之重要而周浑元之不足教也,如此

包围网中之匪,而周放弃谭厂(应为“坛厂”)与仁怀,纵

其西窜,痛心极矣。”[4]这次战斗更重要的一个结果是,中共

中央和毛泽东由此开始面对现实,逐渐放弃先前消灭国民党

“追剿”部队、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设想,转而寻求摆脱国

民党军追兵、突破国民党军包围的战略目标,而在崇山峻岭

的西南地区,在国民党军实力并不十分充足的状况下,要实

现这样的目标,远远比前者来得轻松。红军长征中的好戏,

实际是由这次战斗后,才慢慢拉开了帷幕。

3月16日下午,红军在茅台附近的渡口三渡赤水,再次

向川南、古蔺、叙水方向前进,作出北渡长江的姿态。对

此,蒋介石的反应是要求在赤水河东岸竭力堵截,防止红

军再次东渡。17日,蒋介石两电前方,致薛岳等电指出:“匪

大部已渡河向古蔺窜。……仁怀留守两团,不足可多派一

团,总能再回赤水河以东。……应严防匪转向赤水河南岸回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16 日 ) 。

第22页

20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窜。”[1]致周浑元电要求:“匪向西向北

如皆受堵绝,则其最后必仍向赤水河

东南岸回窜,而以向南岸回窜之公算

为更多。此时兄部可以有力之一部急

渡赤水西岸监视匪踪,其余可先在东

南岸扼要布置并多择设伏地点。”[2]

可以看出,在判断红军没有准备

东进的计划后,蒋介石最担心的其实

还是红军南下,所以其关注重点放在

如何堵截红军再渡赤水上。应该说,

蒋介石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大体也

是基于经验和常识的判断,因为红军

既不能打破中央军的“追剿”,西进

四川又面临着川军的强力堵截,剩下

的路只能是向南求得生机。所以蒋介

石于18日特电周浑元调派部队到古蔺

以南地区与滇军孙渡部联合堵截,认

为:“如匪果南窜,必由瓢儿井前方一

带偷渡为多,务望兄速派有力部队向

该处急进。”[3]

虽然蒋介石猜中了红军下一步的

行动方向,但是中共当然不那么容易

对付,接下来,中共在四渡赤水中

充分运用了兵不厌诈这一古老兵法。

3月20日,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

通电全军要求再次渡过赤水河,电文

指出:“我军西进不利,决东渡,这是

野战军此后行动发展的严重关头……

渡河迟缓或阻碍渡河的困难不能克

服,都会给野战军最大危险。”[4]同

日,中革军委下达命令:“我野战军决

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

限二十一日夜由二郎滩至林摊(应为

“林滩”)地段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

动。”[5]红军并没有像蒋介石预计的向

[1]《蒋中正电薛岳周浑元吴奇伟黔省军事部署

及匪窜情形》(1935年 3月 17日),台 北“国 史 馆”

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31001。

[2]《蒋中正电示周浑元于卧牛河沿岸择要设伏

以防匪回窜》(1935 年 3 月 17 日 ),台北“国史馆”

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31002。

[3]《蒋中正电示周浑元速派部队向瓢儿井

挺 进 布 防 并 设 法 与 孙 渡 联 络》(1935 年 3 月

18 日 ), 台 北“ 国 史 馆” 藏, 蒋 中 正 文 物 档

案 :002010200131010。

[4]《遵义会议前后的四十一份军事电报》,《文

献与研究》1985 年第 1 期。

[5]《朱德关于我军四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

(1935 年 3 月 20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

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第 289 页。

南渡过赤水河,而是回身东向,迅速在三渡赤水靠北方向四

渡赤水,使蒋介石一时间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在日记中记下

其忧疑之情:“匪向桐梓,抑向仁怀乎。”[6]“匪似仍谋击破中

央部队。”[7]

红军四渡赤水后,迅速南进,27日,到达枫香坝、白腊

坎、鸭溪附近地区。为迷惑蒋介石,红军故布疑兵,造成将

寻求中央军主力决战的假象。中革军委电示红九军团:“我野

战军主力决南移寻求机动,而以九军团暂留现在活动地域钳

制周、吴纵队,以配合我主力作战。”要求其次日“一向长

干山,一向枫香坝伪装主力活动”。[8]随后又数次致电红九军

团,令其“在马鬃岭西北路上摆露天红标语,路侧放烟火扮

炊烟,散消息,伪装我军主力,将在此地区诱敌向北出击而

消灭之的模样,以便我主力借此秘密迅速向南转移。”[9]红军

主力则由鸭溪、白腊坎之间突破封锁线,向乌江边急进。

对红军的行动方向,蒋介石和周浑元起初都判断,红军

“必与我军在谭厂(应为“坛厂”)与鸭溪间地区决战,如

其能先击破我中央军,则其以后行动,即可自由,否则亦必

求突破此地区一点南窜”。[10]但是,红军在长干山、枫香坝

一带放出的疑兵,显然使蒋介石发生了误判。28日,在致周

浑元电中,他指示:“枫香坝西方高山之匪如本日尚未向北逃

窜,则匪必将以此为向南偷窜之据,应特别注重。我军应速

在其西南方派队布防堵截。”[11]同日,当红军主力实际已由鸭

溪一线越过国民党军封锁线后,蒋介石仍认为:“本晨有匪千

余向鸭溪附近,已过封锁线南窜云。以中判断,此为匪之一

部,使我军注目于该方,而疏忽于正面防线时,然后彼乃向

正面长干与枫香坝之间突破一点与南窜。故我军正面防务,

此时更须严密准备,不可因此动摇。”[12]直到确认红军已然南

下时,蒋介石方在日记中写道:“朱匪果由鸭溪西之四牙坝与

倒流水偷窜南进,周浑元束手无策,屡令不从,屡戒不悛,

孺子不可教也,可叹。惟亡羊补牢,尚犹可待也。”[13]

显然,蒋介石把红军突围而去的责任归咎于周浑元。3月

31日,他在每周反省录中再次谈到:“对匪情判断处置皆如所

料,惜将士愚弱,不能遵照旨意,致匪东西自如,不能如计

歼灭,任其偷窜者三次,失却良机,可痛。”[14]客观而言,从

前述红军二渡、三渡赤水时蒋的应对看,其所谓红军动向

“皆如所料”的说法不纯为自吹自擂,但蒋把错误完全诿之

[6]《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24 日 )。

[7]《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25 日 )。

[8]《军委关于九军团到干溪后立即转狗坝西的指示》(1935 年 3 月 27 日 ),

《红军在黔西北》,中共毕节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86 年,第 86 页。

[9]《朱德关于九军团在马鬃岭诱敌的指示》(1935 年 3 月 28 日 ) ,《红军

在黔西北》,中共毕节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86 年,第 87 页。

[10]《蒋中正电令周浑元防共军由鸭溪之东溃窜指示我军筑碉及阵地部署》

(1935 年 3 月 27 日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32004。

[11]《蒋中正电周浑元防枫香坝西方高山之匪逃窜我军速在其西南堵截》(1935

年 3 月 28 日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32018。

[12]《蒋中正电询周浑元吴奇伟对鸭溪共军南窜与我正面防线部署情形》(1935

年 3 月 28 日 ),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 :002010200132022。

[1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28 日 )。

[1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31 日 )。

1935年2月7日,

党中央在扎西召开了

政治局扩大会议,一

是研究部署了红军的

精简缩编问题 ;二是

作出了回师黔北,重

占遵义的重大决策 ;

三是作出成立川南特

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

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决

定。图为当年召开会

议的地方(王 为/摄)

第23页

2023·1 21

部属,则不免缺乏自省。“追剿”期间,蒋介石虽

然曾要求所部主动出击,但更多时候,还是照

搬第五次“围剿”时在中央苏区的成功经验,

面对不断游动的红军,多次命令部下“筑碉

扼守”[1],试图用堡垒战术堵截、围困红军。

然而,无论是环境、力量、条件、对手,此

时与中央苏区时期都有很大不同 :国民党

军在黔部队有限,人力物力都不允许其短

时期内构筑大量碉堡,孙渡所谓“因器材

经济,及任务随时变换等关系,对于筑碉实

施,极感困难”等语[2],确属实情。相反,红

军则再无中央苏区后期需要保有根据地的顾虑,

可以没有任何包袱的作大踏步进退。在此背景

下,想要在崇山峻岭的黔北地区靠碉堡堵截红军未

免有点天方夜谭,证明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确有胶柱鼓

瑟之病。而且,构筑碉堡本身传递的就是消极防御的信息,

这与鼓励大胆“进剿”相互龃龉。正因此,周浑元在面对红

军时,首先想到的是依托碉堡防守而不是主动对红军实施堵

[1]《电周浑元》(1935 年 3 月 27 日 ),高素兰 :《事略稿本》第 30 册,台北 :“国

史馆”,2008 年,第 230 页。

[2]《滇军孙司令渡呈蒋龙梗午电》,《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红军长

征在贵州史料选辑》,1983 年,第 642 页。

截,而蒋介石内心真正担心的其实也

是红军的进攻,红军之所以能兵不血

刃地从国民党军的所谓封锁线中顺利

突出,国民党方面消极的战略指导难

辞其咎,这就是蒋当时谈到的:“现在

我们可以算得清楚:土匪最多不过一万

人左右。我们有这许多军队来围剿,

却任他东逃西窜,好像和我们军队玩

弄一般,这实在是我们最可耻的事情!

比方这一次他由乌江北岸南窜,虽然

我们的军队没有受什么损失,但是任

他偷过乌江,以致失了最好的机会而

不能将他剿灭;将来战史上评论起来,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3]此时的国

民党军,正如4月1日龙云给孙渡电中

谈到的:“匪踪回旋已久,各军均为堵

截,或反被摧毁,致士气颓丧,人民

失望,良深慨然。”[4]

[3]蒋介石 :《我们要注重纪律赏罚严明》,《先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 13 卷,台北 : 国民党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印,1984 年,第 149 页。

[4]《龙云令孙渡追击红军电》(1935年 4月 1日 ),

《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第 655 页。

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由皎平渡等地顺利渡过金沙江,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当年的皎平渡渡口,如今已是一桥飞架。(王 为/摄)

第24页

22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红军四渡赤水,转兵南下,意味着红军开始灵活对待在

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一旦抛开既有的思维定式,在崇山

峻岭的西南地区,红军的活动空间将大大拓展,以南京中央

军入黔有限兵力,[1]在黔北尚不能将红军堵截住,当红军运

动起来后,更是勉为其难。所以,此后的蒋介石基本是捉襟

见肘、穷于应付。

3月28日,红军在鸭溪、白腊坎之间突破国民党军封锁

线,随即迅速南下向乌江边急进。31日,中央红军分别在大

塘口、江口、梯子岩等渡口架浮桥渡过乌江。红军渡过乌

江后,南进息烽,与国民党军在贵阳以北的息烽对峙。红军

行动情况,据蒋介石日记载:“匪已全部渡过乌江,今日围

攻息烽碉堡。三合地方被其占领,贵遵间电话不通,幸李

清献旅行动迅速,乌神庙与养龙站尚能保持滞阻匪东窜行

动。”[2]对于其下一步行动方向,蒋介石捉摸不定。4月1日,

他在日记中说:“匪向息烽以西地区移动,恐其又向乌江西岸

偷窜。”[3]2日日记则写道:“匪占狗汤,必向开阳东窜。”[4]3

日,又改变看法,认为:“匪向息烽退窜,其以南窜之公算为

多。”[5]更有意思的是,在3月31日红军南渡乌江当天,蒋介

石就作出红军向东、向西的两种判断,致周浑元电称:“预料

匪窜方向,必经开阳紫江东窜。”[6]稍后致贺耀组电则称红军

[1]当时在黔部队除黔军外主要有 : 中央军入黔部队包括周浑元和吴奇伟两

个纵队共 8 个师,籍属湘军的第 15、25、53、63 师及滇军孙渡纵队。

[2]《蒋介石日记》(1935 年 3 月 31 日 )。

[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 日 )。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2 日 )。

[5]《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3 日 )。

[6]《电周浑元》(1935年 3月 31日 ),高素兰 :《事略稿本》第 30册,第 271 页。

将由“息烽向西南偷窜”,但马上又

提醒贺派机轰炸红军时对东边的“开

阳道路尤应注意”。[7]红军行动方向突

然变得飘忽不定,令蒋伤透脑筋,所

以当时他在日记中感叹:“对当面之匪

自觉运用之心,已至其极矣。”[8]稍

后,在对属下的讲演中,更感叹红军

“掩护部队配置得非常之好。例如此

次由息烽的西南石洞向东南窜去,而

他的掩护部队并不配置在东南方面,

却在西南方面离开息烽城十五里的底

坝,一方面掩护他的主力过去,一方

面又对息烽逼近,使我们在息烽的主

力五十三师,竟被他牵制,以全力来

进攻包围他主力所窜反面方向的掩护

部队。结果他的主力安全向东逃走了。

他当时配备在底坝的掩护部队,据我

判断,最多不过一二百人,你看他以

如此少数的部队便牵制了我们在息烽

的一师多兵力,何等巧妙!”[9]

[7]《电贺耀组》(1935 年 3 月 31 日 ),高素兰 :

《事略稿本》第 30 册,第 273 页。

[8]《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 日 )

[9]蒋介石 :《剿灭黔匪之要领》,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委员长行 营 :《参谋团大事记》,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翻印,1986 年,第

938——939 页。

第三部分

第25页

2023·1 23

红军前锋进至距贵阳百里之遥的扎佐后,转兵东进,再

次令蒋介石狐疑不定。蒋日记中清楚显示出他苦心焦虑应

对红军的实况:“匪东窜,其目的仍在湄风与酉秀,先求暂

息余喘,苟延残喘乎。”[1]“本日匪麇集瓮安以西地区之鸡场

一带。”[2]“匪又西窜羊场,其图北窜乎,抑南窜乎。”“匪在

清水河左右岸羊肠与洗马河间徘徊,前后进退者约有三日之

久,狡计狯计,萦我之情也。”[3]虽然蒋介石判断红军行动方

向“以西窜为多,北窜次之”[4],但又不敢遽下结论。

红军此时摆出东进的姿态,是相当灵活的一招。红军南

渡乌江后,国民党军以贵阳为中心迅速集结,集中了李韫

珩、郭思演、唐云山、梁华盛、欧震等多个师及滇军孙渡

部,逼向息烽一带的红军。此时,北面和西面国民党军实力

强盛,东边则相对空虚,东进阻力极小。同时,东边的红

二、红六军团一直活动于湘黔边境,这使阻止中央红军与红

二、红六军团会合,以防红军重新对其东南基本区域形成威

胁,成为蒋介石的一大心病。所以,当中央红军表现出东进

之势时,蒋介石虽不太相信红军真的会向东进兵,但又不

得不防患于未然,紧急作出部署:命令薛岳兵团和湘军何键

部在余庆、石阡等地布防;令桂军1个军进至清水江以东的平

越、牛场防堵;令已到达贵阳及其以北地区的第3、第1纵队

和第53师分三路向东追击。

当蒋介石催兵东进时,红军却果断掉头,迅速西进再向

南进军。对于中共而言,无论是长征出发前共产国际的指

示,还是中共中央内部的决定,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向西北

方向发展,均为红军长征的既定目标,其间虽有阶段性的目

[1]《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4 日 )。

[2]《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5 日 )。

[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6 日 )。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7 日 )。

标制定,但总体趋向从未改变。向东

发展显然和中共这一既定方针相距太

远,因此中共的短暂向东更多可以理

解为佯动而不是真正的去向,尤其是

达到吸引国民党军向东目的后,更是

如此。所以,朱德在转兵东进的命令

中明确指示:“我野战军任务仍是迅速

通过息烽、扎佐马路线,以脱离敌人

而向东南机动。”[5]关于这一点,连蒋

介石也有注意,他观察到红军的行动

“虽然东逃西窜,时南时北兜圈子,

没有一定的计划,然而他有一个根本

的决心始终不变,百折不回;就是要向

西窜,以谋打通国际路线……实在除

此以外,他们也没有一个立足图存的

余地。所以他尽管有机会向东向南或

向北乱窜,然而他始终窜不【不窜】

过去,例如这一次他如果要东窜镇远,

或北窜鄂边与萧贺合股,也未始【不】

可能;但是他仍旧要回头向西!”[6]

4月7日,中革军委发出命令:“我

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

里态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

[5]《朱德关于我军通过息烽、扎佐之线向东

南机动致红一、三、五军团电,1935 年 4 月 2 日》,

《红军长征·文献》,第 308 页。

[6]蒋介石 :《剿灭黔匪之要领》,《参谋团大

事记》,第 939—940 页。括号内文字根据《蒋

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 30 册第 403—404

页补正。

娄山大捷(这组配图选自沈尧伊连环画《地球上的红飘带》)

第26页

24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进。”[1]为限制国民党军行动,红军以

一部向贵阳城下进发,摆出一副攻击

贵阳的姿态;同时指令留在黔西北的红

九军团向黔西大定、毕节方向佯动,

具体行动方式是:“经过各据点附近,

应以一部佯攻,主力则迅速通过”;“不

必各天强行军,走两、三天,择一地

形复杂之处盘旋一天,以便迷惑敌人,

利我前进”。[2]这些动作旨在将国民党

军主力抑留于贵阳附近,红军主力则

从贵阳东边南下,以急行军方式向滇

黔边境挺进。

由于红军疑兵的影响,蒋介石对

于红军的行动方向,预判完全错误。8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判断:“匪由洗马

河向虎场西窜,其先头本日申刻在黄

泥哨与我滇军卫队营冲突,孙司令幸

平安通过到达龙里。匪图由龙里与贵

阳之间向南再折西窜,幸防范周到,

[1]《朱德关于我军佯攻贵阳、龙里,从贵

阳、龙里间南进的部署致红一、三、五军团电》(

1935 年 4 月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

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征·文献》,第 312 页。

[2]《关于九军团向毕节、大定前进的指示》(1935

年 4 月 7 日 ) ,《红军在黔西北》,第 90 页。

料敌不误。”[3]次日,蒋介石再在日记中写道:“匪目标仍在毕

节。”[4]虽然蒋自以为料敌无误,但其所判断的红军将向西前

进正是中共故意予他的错觉。红军入黔以来,始终表现出强

烈的西向意图,使蒋产生了红军向西运动的思维定式,红军

的疑兵针对的正是蒋的这一心理。至于贵阳,以红军当时的

攻坚能力和双方兵力配置,其实都不会不知道那只是虚晃一

枪。直到4月11日,当红军主力已进至黔南的紫云等地,攻

筑的佯动部队也折而南下时,蒋介石方才恍然大悟,在日记

中承认上当受骗,并写下其今后应对计划:“一、令将领专探

残匪总部之驻地,并预想其道路行进方向之宿营地点。二、

对土匪掩护部队只派小部监视,再勿为其所欺。”[5]

几次三番被红军疑兵所惑,并没有使蒋介石清醒多少。

根据其认定红军必向西入川的定见,他一厢情愿地认为红军

下一步将向安顺方向进攻,以从黔南入川,因此,“研究安

顺附近地区之兜剿方案,自以为能深湛入神,或有万一成功

之望乎。”[6]可以看出,蒋介石在贵州的“追剿”,侧重于对

红军的防堵,回避大胆深入的追击行动,这和蒋介石相对保

守的用兵策略、第五次“围剿”步步为营战术的成功、对红

军强大运动战能力的担忧都不无关联,问题是,防堵要求料

敌机先,而这并非蒋的强项。13日,蒋发现红军并未如其所

[3]《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8 日 )。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9 日 )。

[5]《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1 日 )。

[6]《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1 日 )。

娄山大捷(这组配图选自沈尧伊连环画《地球上的红飘带》)

第27页

2023·1 25

想向西行动,焦灼异常,日记中写道:“本日匪由广顺窜至

江龙场附近,未向安顺进窜,甚恐第一计划无效,围剿不

成,焦灼益甚,终日研究地图。西征以来,以今日忧虑为最

甚。”[1]同日20时,中革军委接到彭德怀、杨尚昆的电报,内

中提出:广顺以西地域约30里起伏地,尚可作战,若更西经

羊武、溪场以至北盘江两岸,则山石峻峭,居民大半是苗

族,若在这里作战,易成对峙局面。建议野战军迅速渡过北

盘江,求得在滇、黔边与孙渡作战,以利行动;我军向滇应

改推进为急进。有意思的是,电文还判断蒋介石向黔西南安

顺、镇宁一线进兵的目的为:“企图迫我南走桂境,利用追剿

机会,解决西南。我军渡过北盘江后,其企图即失败。”[2]24

[1]《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3 日 )。

[2]《彭德怀、杨尚昆致朱转军委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朱德年谱》

( 上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485—486 页。

时,中革军委急电红一、红三、红五

军团等:“我军决速渡北盘江,先机进

占兴仁、安龙地区,以利机动。”[3]

后,红军加速南下。15日,在红军逼近

滇黔边境时,蒋介石才判明红军的方

向是入滇:“本日仍研究作战,匪踪不

明,其以一部在郎洞马场佯窜,又以

一部由紫云东南方前进,乃断其匪必

已向贞丰偷窜。”[4]“匪情渐明,果窜盘

八也。手拟令稿,接见六十三师官长

训话。晚授给伯陵机宜,令其明日向

前督战。”[5]

从红军强渡乌江后的行动可以看

出,这一阶段中共方面可谓尽得先机,

而蒋介石则处处受制,蒋介石和中共

在西南的交锋,实际上随着红军的入

滇大体已告一段落。需要说明的是,

关于此段经过的记述,中国大陆几乎

所有史书都有调动滇军的说法,即红

军在贵阳一带的行动,是为将云南部

队从滇境调出,以利红军入滇行动顺

利。证之事实,这样的说法似无足够

根据。滇军进入贵州参加“追剿”红

军的是孙渡纵队,该部原驻滇东北嵌

入黔境的镇雄、平彝、昭通等地,红

军入黔后进驻黔西大定、毕节一带。3

月底,红军南渡乌江后,滇军奉命增

援贵阳,驻清镇一带。4月初,又衔蒋

命越过贵阳向东追击红军,但滇军根

据龙云的指示,并未向东进展过多,

停留于贵阳城东,保持回滇的机动状

态。因此,当红军南下后,孙渡尾追

红军最力,几乎同时与红军回到滇边。

4月16日,朱德在致各军团首长电文中

判断:“孙纵队经安南向我平行追击并

图超过我军回滇防堵。”[6]而当红军入

滇后,滇军追击距离也非常贴近,28

日,中革军委的电报中提到:滇敌先头

已追至我曲靖以西约20里,红五军团

[3]《朱德关于我军速渡北盘江进占兴仁、安

龙地区的行动部署》(1935 年 4 月 13 日 ),中国

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红军长

征·文献》,第 315 页。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6 日 )。

[5]《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17 日 ) 。

[6]《我军渡过盘江行军路线的部署》(1935 年

4 月 16 日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 :

《红军长征过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年,

第 24 页。

四渡赤水与南渡乌江要图

第28页

26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后方方向亦发现枪声。[1]可见滇军行

动速度相当迅捷。所谓4月初的行动使

滇军调出云南并造成云南空虚的状态,

实属无源之水。

红军入滇后,行动异常顺利,此

中关键,更多的并不在于滇军的外调,

而在于作为地方实力派的龙云,在判

断红军只是过境后,采取了保境方针,

避免和红军发生冲突。孙渡回忆,早

在红军刚刚进入西南时,云南方面就

有“若共军既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

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

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2]的预案。

当红军大兵入境后,龙云致蒋介石的

电文中明确表示:“职意各部队除追击

者继续追击外,其尚在曲、沾、威各

县之部队,拟宜暂驻原地,以观匪之

行动如何,再行决定。”[3]以让红军出

境为自己最大利益。而蒋介石又以阻

挡红军西进为目标,集重兵于安顺地

区。4月23日,当红军已进入滇境时,

他仍然在日记中写道:“匪由兴义与威

舍两路向黄泥沙、平彝窜去,其必经

宣威、威宁再转昭通、毕节也。”[4]

蒋介石如此固执地坚持红军将向

黔西行动,与红军实际行动方向自是

大相径庭,不过,如果仔细考察红军

的决策过程,其判断又并非毫无所本。

红军入滇后,中革军委对云南方面的

反应没有绝对把握,曾规划在滇黔边

对追敌作战,以改变后有追兵、前有

堵截的局面,为下一步行动创造良好

条件。25日,中革军委致电各军团,对

下一步作战计划作出安排:“首先在白

水、曲靖、沾益消灭滇敌的先头部(其

较强的四个团),以暂时顿挫滇敌的猛

进,然后迅速进入另一机动地位,消

灭周(浑元)、吴(奇伟)前进的一步。只

有如此作战的胜利,才能解决开展局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朱德年谱》( 上 ),

第 489 页。

[2]孙渡 :《滇军入黔防堵红军长征亲历记》,

《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第 467 页。

[3] 《龙云拟除追击部队外余在曲靖待命电》

(1935 年 4 月 30 日 ),《红军长征过云南时蒋介石、

龙云部署围堵来往密电》。

[4]《档案史料》1996 年第 4 期。

面的问题。”[5]对此,林彪、聂荣臻通过入滇数日后的形势

观察,在当日给朱德的电报中提出:“目前战略上已起重大变

化,川滇湘黔各敌及中央军正分路向昆明东北前进,阻我折

回黔西,企图歼灭我军于昆明东北之窄狭地域内。”在红军

已失去回黔之可能形势下,“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

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应经东川渡过金

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6]该电报

起码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入滇后返黔西进确为中共方面的

原定计划,如果继续执行这一计划,将很可能堕入蒋介石彀

中;二是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是中共集思广益、就势而为

的结果。不过,历史的复杂性常常会超乎我们想象,林、聂

[5]《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23 日 )。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朱德年谱》( 上 ),第 487—488 页。周均伦 :《聂

荣臻年谱》( 上 ),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142 页。

第29页

2023·1 27

的这封电报是改变了中共军事决策层的想法还是与他们已产

生的设想相呼应,实在很难臆测,中共数百里驱驰进入云

南,或许不像曾经所认为的那样成竹在胸,却也不应毫无成

算,因为就连蒋介石也在27日意识到:“匪向曲靖沾益必谋偷

渡金沙江。”[1]而其归结的红军未回黔西的理由则是:“朱毛残

匪不能在龙里与盘江歼灭,失却良机,是无线电不慎被其泄

漏之故,以后应特别慎重之。”[2]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速渡金沙江的命令,指出:“由

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

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

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方面金沙江两岸空

[1]《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27 日 )。

[2]《蒋介石日记》(1935 年 4 月 30 日 )。

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

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

有实现的可能了。”“政治局决定我野

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

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

建立起苏区根据地。”[3]该命令的形成

和下达,为中共顺利渡过金沙江,摆

脱国民党军的追击奠定了基础。5月上

旬,红军在云南急速前进,跨过昆明

北境,直抵滇北的金沙江畔,由皎平

渡等地顺利渡过金沙江,红军自进入

西南以来和国民党军长期的缠斗终于

告一段落,国民党军铩羽而归。对

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大加感叹:“匪已

全部渡过金沙江,其窜力之速更增余

人以恶疾之心理。”[4]“朱毛残匪全部渡

过金沙江,而我军各部迟滞呆笨,被

其玩弄欺诈,殊为一生用兵莫大之耻

辱。”[5]

1935年国共在西南地区的“追剿”

与反“追剿”,高潮迭出、精彩纷呈。

对于中共而言,这一时期每一战略行

动几乎都生死攸关、间不容发。相对

而言,蒋介石可寓政治于军事之中,

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注定会是赢家,

但顺境之下的期待,其实也是无形的

压力,使其不能不全力以赴。双方的

较量,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中共成

功穿越了其发展史上最为艰险的困境,

为后来的史书提供了一段经典的传奇。

这样的传奇,不是演义小说中的神机

妙算、灵光乍现,而是实实在在一步

一个脚印的探求,其间包含的智慧、

勇气及曲折、辛酸,足令后辈读史者,

为之击节叹赏。■

(来源 :《军事历史研究》v2016年

第4期。作者黄道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3]《中革军委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

西建立苏区的指示》( 1935 年 4 月 29 日 ) ,中

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

征·文献》,第 321 页。

[4]《蒋介石日记》(1935 年 5 月 10 日 )。

[5]《蒋介石日记》(1935 年 5 月 11 日 )。

1935年3月31日,中央红军分别从乌江边的大塘、江口、梯子岩等渡口渡过

乌江,南进息烽。图为梯子岩渡口(王 为/摄)

第30页

28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关于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行动,

萧华在《长征组歌》中唱响“四渡赤水

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毛泽东

用兵的确如神,但同时,军委总参谋部

二局(军委情报二局)的准确及时的情

报,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委情报二局是怎么来的

1931年1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

瑞金召开第一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同时成立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及

下属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

部(当时还没有后勤部概念)。总参谋

部下设有情报科,由原在上海中央搞

情报工作的曾希圣任科长,原监听台

划为情报科,与谍报队成为两大主要

侦察手段。不久,情报科升格为局,

又按它在总参谋部的局的排序,简称

为二局,曾希圣随之升为局长。这个

局有以局长曾希圣为代表的包括曹祥

◎ 陈伙成

军委情报二局与“四渡赤水出奇兵”

仁、邹毕兆等几名破译敌人密电的高手。长征中,他们对敌

电报的破译,获取了准确及时的情报。毛泽东对当时中央红

军的情报工作有过形象的高度评价。他说 :“长征有了二局,

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中央红军长征一开始,敌人就动用了他们持有的空中侦

察优势,力图准确及时掌握红军的动态。中央红军则只能依

靠曾希圣二局的破译能力,获取准确及时的情报,以摆脱敌

人重兵的围追堵截。曾希圣深感二局的责任重大。为适应于

长途行军,他把二局一分为二,采取接力方式,保证24小时

开机对敌监听和电报的破译,以求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

情报。然而,博古和李德采取的是逃跑主义、避战方针,并

不重视于敌情。红军总部每每把二局破译的敌人密电转换为

敌情通报,但在不懂军事的博古和独断专行的李德面前,形

同废纸,终不可挽救红军在湘江战役的惨败。可是,博古、

李德仍然坚持中央红军必须按既定的计划,经湘西南通道北

上,到湘西北与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是什么促成了通道转兵决心的下定

中央红军突破敌之湘江防线后,进入广西西北部大山。

敌未再衔尾跟追。毛泽东立即意识到敌“追剿”军薛岳兵团

和何键湘军,绝不是放弃了对我军的追击,而是已判明中央

军委二局全体人员合影

(1939 年 8 月 1 日)

第31页

2023·1 29

红军欲与贺龙、任弼时部会合,故而抄近路超过中央红军,在我

军北上湘西北的必经之路上布下口袋,以求将我军包围聚歼。鉴

于我军已无与以逸待劳之敌重兵进行决战的力量,如按原计划北

出,势必陷于被敌聚歼或被打散危险,毛泽东终于公开与博古、

李德的瞎指挥唱反调。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占领通道。就在这决定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联络了张闻天、

王稼祥等,向博古等提出中央红军必须放弃北上湘西北与贺龙、

任弼时会合的原计划,改为转进黔东南,进入敌人力量较弱又来

不及设防的贵州,以避开敌人的伏击。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周恩

来、朱德的支持。朱、周命令红一军团向通道西北方运动,侦察

进入贵州的道路。李德得知后竭力反对,坚持必须按原计划执行,

北上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博古于12日在通道召开有关

人员会议,讨论决议。

然而,稍前,即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二局破译了敌“追剿”

军第一兵团总指挥刘建绪企图截击我红军的部署密电。12日2时,

红军总部将这一敌情和稍前破译的敌薛岳第二兵团的动态综合通

报全军。原来,湘江战役后,何键已

断定我中央红军意在出通道北上湘西

北,与我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据此,

他把统领的20万“追剿”军重新编组

成两个兵团,由刘建绪率湘军组成的

第一兵团为先导,由薛岳率中央军组

成的第二兵团跟进,在通道以北地区

张网以待。就在会议争论不休时,作

战局送上上述敌情通报,并且附上敌

形势图。在敌人张网以待我北上的事

实面前,博古不得不放弃对李德的支

持,同意毛泽东的转兵西进贵州的意

见。这就有了接下来的同月18日中央

政治局贵州黎平会议,最终放弃北进

湘西北会合红二、红六军团的原计划,

挥师黔北占领遵义。

可以说,通道转兵挽救了党中央

和中央红军可能覆灭的危难。而促使

这一转兵决心的下定,正是二局准确

及时的情报。

为什么蒋介石40万重兵

胜不了3万红军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

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战略上的错误。

此后,毛泽东实际上开始领导和指挥

中央红军。这时的中央红军,实力只

剩下3万余人,士气严重低落。而这时

的敌情,则远比此前的长征初期严重

得多。一是蒋介石亲自坐镇重庆和贵

阳督战。二是蒋介石调动中央军和湖

南、四川、贵州、云南地方军,组成

40万重兵,企图将中央红军聚歼于贵

州境内。三是蒋介石拥有国家战争资

源,可以保障他的“追剿”军以逸待

劳。这种严重的不对称形势,容不得

中央红军走错一步。

四渡赤水是典型的运动战,情报对

敌我双方尤为重要。这时,国民党军的

情报获取手段,主要的是空中侦察,次

之是地方政府的报告。尽管空中侦察是

先进的,但那时的空中侦察还只能靠飞

行员目视,而不是雨就是雾的气象,使

得空中侦察基本处于无用之地。而地方

政府的报告,要么只是局部,甚至误把

小部队当成大部队,把佯动当成主力,

1939年11月军委二局局长曹祥仁(左三)与军委一局局长郭化若(左一)、军委

参谋长滕代远(左二)、军委三局局长王诤(左四)在一起(石 鼎/供图)

第32页

30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论坛

要么是两三天前的红军动态。这就造成

了蒋介石和他的前线指挥员来回调动

部队,疲于应对,每每扑空,使整个战

局,形似主动,实为被动。中央红军的

情报,则由二局的曾希圣、曹祥仁、邹

毕兆等破译高手保障。虽然这些高手一

时还破译不了川军内部和滇军内部的密

码,但对蒋介石中央军的密码则烂熟于

心了。这使得毛泽东对敌情了如指掌,

转化到作战行动上,是敌军每每打不着

红军,而红军每每可以跳出敌军包围,

甚至打着敌军,将现象上的被动,转化

为实际上的主动。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

40万重兵围歼不了3万红军的原因。

毛泽东是怎样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四渡赤水出

奇兵”的呢?概而言之,因势利导。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发现黔北

不仅贫困,而且敌人力量强大,不利于

立足,遂听取刘伯承、聂荣臻建议,北

渡长江进入川西,会同红四方面军,争

取“赤化四川”。遵义会议后,中央红

军北上,企图从泸州、宜宾地段北渡长

江,为扫清前进障碍,发起土城战斗。

但因二局还不能破译川军密电,对土城

敌情和川军潘文华部南下黔北的情况不

全了解,未能击败当面之敌,而川军又

增援,毛泽东决定放弃战斗,全军西渡

赤水河,寻机从川南北渡长江,这就是

一渡赤水。中央红军进入川南,敌蜂拥

追入川南,遵义地区仅有王家烈黔军一

部守备。毛泽东挥师东渡赤水河,即二

渡赤水,发起遵义战役,不仅歼灭了当

地的黔军,还差点俘虏了前来增援的中

央军纵队司令官吴奇伟,使红军士气大

振,并缴获了10万发子弹,使红军有了

再战的能力。

是时,毛泽东和中央已察觉到中

央红军不可能从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

长江,遂改为在川黔滇边立足寻求发

展,为此,必须给尾追的敌中央军薛

岳部以沉重打击。但自吴奇伟差点被

俘后,薛岳部的周浑元和吴奇伟两纵

队,行动十分谨慎。为了调动敌人运

动,创造战机,毛泽东又挥师西渡赤水,即三渡赤水。然

而,敌仍抱团行动,使红军没有歼敌战机。毛泽东和中央决

定放弃在川滇黔边立足的计划,改为经滇北北渡长江上游的

金沙江进入川西。随即,挥师东渡赤水,即四渡赤水,留下

的红九军团伪装主力,主力则直指乌江南下,执行计划。

然而,一个险情又出现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下时,

敌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主力跟追而下,如果不能

引开这两部敌军,中央红军将被迫在乌江北岸背水与敌决

战,而中央红军则经不起这种不利的决战。就在这千钧一发

之际,二局局长曾希圣建议,利用我掌握敌中央军密码和熟

悉敌之电文格式,假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电令周浑元、吴奇

伟,改变南下追击路线。此计果然奏效,让中央红军争取到

一天渡江时间,不仅顺利南渡乌江,而且把周浑元、吴奇伟

纵队主力甩在乌江北岸。中央红军避过乌江北岸与敌进行不

利的决战后,二局又发现在贵阳的蒋介石身边只有4个团。

随即,毛泽东决定威逼贵阳,吓一吓蒋介石,让他把位于滇

东北附近的滇军孙渡纵队,调到贵阳救驾,使孙渡纵队让开

我进入滇东南的通道。

此举果然调开了滇军孙渡纵队。中央红军威逼贵阳,蒋

介石惊恐万状,除了急令距贵阳最近的孙渡纵队赶赴贵阳救

驾外,还令部属做好从天上和地上逃离贵阳的两手准备。接

下来,是毛泽东率部挺进云南,北渡金沙江,把国民党“追

剿”军远远甩脱。■

(来源 :《北京日报》2021年8月27日)

曹祥仁从援西军返回延安后与二局战友合影(1937年春于延安城门)

左起 :戴镜元、王永浚、邹毕兆、曹祥仁、钱江、罗舜初(曹 冶/供图)

第33页

2023·1 31

四渡赤水纪念馆数字文创纪念票

正式推出

为纪念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8周年,四渡赤水纪念馆推出数字文创纪念票,以赤水

河为背景,结合青杠坡战斗遗址与土城渡口,展开一幅生动的红色历史画卷。以厚重

的文化内涵、融合灵动的艺术语言,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红色精神,为观众带来视觉

与精神的双重震撼。

购买方式

咨询电话:0851-22661958 0851-22661923

打开支付宝,

搜索“四渡赤水纪念馆”小程序。

点击数字纪念票

4.9 元立即购票。

点击红框处

4.9 元立即购买,

输入购买人相关信息。

点下单成功后就能拥有

永久收藏的四渡赤水纪念馆

数字文创纪念票

四渡赤水纪念馆数字文创纪念票抢购中,

快把这份红色记忆永久珍藏!

1

2 3 4

数字纪念票每人限购 1 张 购买之后不可退

第34页

32 四渡赤水

◎ 阚思颖

忆与余泽鸿共同战斗的艰苦历程

我在宜女中读书时参加了青年团。后来到上

海认识了余泽鸿同志。他是长宁人,我是南溪人,

是四川老乡。余泽鸿同志当时在上海搞学运工作,

他原来的爱人叫吴静焘,是个大学生,是个很有才

干的妇女,后来同余泽鸿一起到中央苏区工作,在

福建省牺牲了。红军长征以后, 我们到了川南地

区,余泽鸿同志同李桂英结了婚,并生了一个小

孩。解放后我在重庆工作,李桂英同志托我们打听

她生的那个孩子的下落,才知道病死了。

余泽鸿同志在中央苏区工作时,担任过中心

县委书记,红军大学教员。红军长征时任干部团政

治科长、上干队政委。1934年10月,我们从江西出

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 年2月,红军进入

川南地区,准备渡过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

上抗日。当时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刘湘,调动大批敌

军封锁长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分析了四川的敌

情,强渡长江不行就留在川滇黔三省边区开展游击

战争,建立新的苏区。这样中央红军就转移到云南

扎西休整。我们到达扎西后,党中央抽调400多名

红军指战员组成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以叙永、兴

文、长宁、珙县、筠连等县为重点,开展游击战

争。这时泸县中心县委书记邹风平和叙永县地方游

击队领导人王逸涛到扎西,要求中革军委批准参加

红军。当时王逸涛领导的地方游击队有几十人,中

央批准同意他们参加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红军游击

纵队的领导人徐策是政委,王逸涛是司令员,余泽

鸿是政治部主任,刘干臣是参谋长。为了加强党的

领导,党中央还批准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特委成员

是徐策任书记,余泽鸿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戴元

怀任组织部长,邹风平、王逸涛是委员。我和李桂

英在机关工作,负责搞宣传和发动群众。特委成立

后,余泽鸿向我讲,川南特委直属中央领导,我们

要抽出一些干部到叙永两河、长宁梅硐等地去建立

党组织,把邓凯派到梅硐建立区委,负责长宁一带

工作。邓凯又叫戴麻子,你们可能听说过这个人,

他是湖南人,坚强勇敢,后来听说牺牲在洪硐场。

我们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扎西班子正式成立后,从

扎西进入兴文县境时,受到敌川军的堵截,在云南

与四川交界地方,发生了战斗,戴元怀同志在战斗

中光荣牺牲了,我们又转回到扎西地区,后在长官

司过去遭到敌滇军的伏击,又发生了战斗,这次

战斗打得很激烈,双方都有损失,政委徐策身负重

红军川南游击队成立旧址——叙永县黄坭镇兴安村五龙山庙

第35页

2023·1 33

伤,后抬到罗卜坳牺牲了。余泽鸿接替徐策工作,

担任特委书记和川南游击纵队政委。3月份,我们到

达洪硐场余泽鸿的老家,余泽鸿的父母很热情安排

生活招待我们红军游击队。余泽鸿回到他老家后,

不顾行军打仗疲劳,还把家里的人找在一起,宣传

党的政策,动员他家里的人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我

们离开时,他还把邓凯、周司和留在洪硐场,发动

群众建立地方游击队伍。后来我们游击队又正式攻

打洪硐场、观音堂(富兴乡),消灭了地方民团,缴

获了敌人大批武器。余泽鸿在贾家湾召集邓凯等人

开会,听取了邓凯有关发动群众等情况后,批准成

立梅硐游击支队,由邓凯兼任政委,一个姓余的任

支队长,同时把缴获敌人的武器,留下部分给梅硐

游击队用。后又转战叙永、扎西一带。

1935 年冬,李桂英要生小孩了,余泽鸿要我

留在梅硐场陪同李桂英,他把我们安排后,又率领

部队转战云南。我同邓凯、余素伯、余老七等人接

触就更多了,我同邓凯摆谈到梅硐地区工作时,邓

凯说在梅硐已发展了十多名党员。余素伯同我联

系,谈到工作时,他说我们党、我们游击队如何发

动群众,如何去争取地方进步势力。蒋介石和云贵

川三省军阀,又调动大批敌军“围剿”我们红军游

击队,王逸涛叛变投敌当上了国民党的特务,共同

策划“围剿”红军游击队,革命受到很大挫折,有

些刚建立起来的党组织受到了破坏,这个可恨的叛

徒,解放后又组织土匪暴乱,被我人民政府镇压

了,这是叛徒应得的下场。

1936年春,我们向梅硐区提出归队,请他们帮

助我们找红军游击队的主力。后来在邓凯和余素伯

的帮助下,把我们送到云南找到了川南游击纵队的

特派员龙厚生。我和李桂英归队后,才听说余泽鸿

牺牲了。这时游击队的领导是龙厚生、刘复初。龙

厚生是政委,刘复初是司令员,我们在川滇黔边境

继续坚持战斗。龙厚生是中央红军留下来的干部。

刘复初是古宋人,红军游击队到达叙永地区后,前

来联系要求参加红军游击队,余泽鸿等领导同意他

参加,叫他在古宋建立地方游击队,配合红军游击

纵队主力行动。

1936年冬,我们在云南水田寨,同敌滇军发生

战斗,当时刘复初不在场,是龙厚生指挥战斗,由

于敌众我寡,部队被打垮了,龙厚生等同志牺牲

了,我和李桂英被俘。在水田寨打仗之前,听说刘

复初就被敌人逮捕了。我和李桂英被俘后,经四川

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出来到延安工作,李桂英到新

四军工作。

我在川滇黔边区活动将近两年,对红军游击

队如何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富,如何打击敌人

等一两天是摆不完的。比如余泽鸿指挥攻打川南的

一个主要县城筠连等重镇,我是亲自参加了的。这

些地方都有我们写的标语。筠连县城,是宜宾通往

云南的一个很重要的城镇,我们打下筠连以后,对

敌人震动是很大的,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那时

我们红军游击队发展到1000多人,威风大震,革命

斗争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今天我简单地讲到这

里,以后有机会再谈。

1959年3月12日■

(选自李言璋编著:《余泽鸿烈士》,2002年12月)

余泽鸿烈士故居

第36页

34 四渡赤水

◎ 阚思颖

关于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回忆①

(一)

1935年四五月,游击队到镇雄关上区,川南特

委决定掩护王区长的计策,命令王区长集中全区民

团,待游击队路过区上时朝天鸣枪佯攻暗护,过后

才向伪政府报告领发打红军的枪弹。当时王区长主

要顾虑他的团队长中不一定齐心合力,一怕真打,

二怕密告,感到没有把握,但时间条件不便反复

研究,王仍照办。该区民团集中到区上,领发枪弹

时手榴弹失火伤人,民团队长团丁纷纷表示不上火

线,说:“红军是天兵天将,打不得,还没有打,手

榴弹失火伤人不吉祥,不能打。”游击队路过关上

一枪不发。余泽鸿同志正在说“关上区为什么没有

枪声”,司令部传来“就地休息”的命令,余泽鸿

同志赶到司令部问明情况,回来就向我和李桂洪同

志说:“泸州中心县委书记特委委员邹风儿(邹风平)

住在关上王区长家。特委开了一个晚上的会,决定

王区长集中民团来假攻游击队,后才向敌人交差,

王当时感到没有把握,又说:‘晓得他们怎么搞起的

啊?民团集中手榴弹失火,幸好没有死人,这样也

好,就可以说了。’”从此之后,游击队每到大雪

山,余策[泽]鸿同志都是叫我和李桂洪同志去找张

师父,请张师父去请周老师来看病,张师父(1938

年邹风平说张师父是党员,木匠)就去把邹风平叫

来开会……

1969年10月11日

(二)

第三个阶段是从1935年九十月到1936年2月止,

反对敌人第一次三省“会剿”后,敌人欺骗群众

说:“川滇黔游击队已全部消灭了”。游击队回到老

游击区域,群众更加亲切,有些群众兴奋得流泪地

说:“你们还在啊,听说你们死完了。”有的群众把

他们家最好吃的都请我们吃,有的群众把娃娃抱来

结干亲,要讨得我们一点小东西留作纪念。据我知

道的李桂洪同志和我两人在分水岭、罗布〔卜〕坳、

石碑口、关上、建武等地就给群众的小孩套了几十

根红线,收为干儿子计六七十名。游击队到的地方

的群众关门闭户,偷偷地看清是红军才开门出来,

最大的标志就是[有]没有两个女红军,有两个女红

军就是真红军,从第一次“会剿”后,两个女红军

就成为红军的标志了,就能找到群众,否则群众拒

绝接待,因此部队的指战员更加爱护我们,这说明

群众还是拥护红军的……

1969年10月13日

1937年,甘棠与她的

哥哥、被称誉为“兵工泰

斗”的刘鼎在延安

第37页

2023·1 35

阚思颖,又名阚世英,阚士英,甘棠,1910年生,四川南溪人,中国早期党员、

著名军工专家刘鼎之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1月红军一渡赤水,转兵扎西时奉命留在川南,开展游击战争。任中国工农红军

“川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继调司令部任指导员兼组织干事。1936年11

月在战斗中被俘。出狱后经由潘汉年与罗世文接上组织关系。1938年起先后任中

共四川省工委秘书长、中共川康特委妇委书记。1940年到延安。1948年调任中共石

家庄市委妇委书记、市委执委等职。1949年11月随军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妇委副书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党

组副书记、中共四川省监察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妇联执委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

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1971年含冤逝世。

(三)

冬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天未明,从大雪山上转到扎西水田

寨兰田坝②,大约130里,沿途没有群众,买不到一口饮食,

以为脱离敌人追击后,才停在兰田坝煮饭,休息后继续前进。

刚刚发起火烧热一锅水洗脚,就发现向导逃跑了,龙厚生政

委下令找回来,指战员找到侦察参谋(责备他先私后公,顾嘴

不顾工作)枪声就响了,前卫哨全部牺牲。敌人包围了这间民

房,龙厚生就叫冲出来。我同李桂洪跟在龙厚生的后面冲出

房子,天快黑了,上路就掉了队,岔路上迷失方向,咬紧牙

关继续前进,敌人的火力集中射击,见势不对,偏头和低头,

但未瞄准、放枪③。敌人摸到我们的枪筒是热的,枪柄不停

地打在我身上,抢走上装,押走十多步的地方,李桂洪同志

也被捆在路旁,次日押到扎西县……

1969年10月13日

(四)

镇雄县关上区的党组织问题,邹风平没有专门讲过,只是

谈到游击队常到关上附近的一个镇子,就叫张师父传信时,邹

风平说:“传信的两个师傅,一个木匠,一个瓦匠都是可靠的党

员。”我说,“你们在关上还发展了党的组织吗?”邹说:“我们两

人住在那里,又有条件,当然好发展。”至于王区长的儿子王樵

是否党员问题,邹只说:“地主儿子王樵要求入党哩!”说的不明

显,可问抗战时期川大党员康乃尔可能知道。

1969年10月13日

(五)

1936年冬月二十六日,天未明,就在大雪山一个草棚内

找出一个农民引路,走到兰田坝,看到地形很好,政委下令

停下来休息买饭吃,部队的秩序也有些混乱,侦察参谋也忙

着搞自己的吃食去了,引路的人不见了,大家也着慌了,一

齐起来找向导,外面枪声响了,岗哨已被敌人消灭。政委下

令冲出去,有的人正在洗脚,鞋子都没有穿上,就冲了出来,

伤亡很大,我和李桂洪同志冲出来约一里来路前后被敌人俘

虏。我们两人一直只承认是宣传员,冬月二十七日,敌人派

少数几个兵把我们押到扎西。敌人的主力继续跟踪追击,搜

山清野,大约有两三天听见敌兵在院内说:“龙厚生等全部被

捉住了”。后来又说:龙厚生同志的头押在水田寨。又说,要

拿来挂在扎西县。

我和李桂洪被俘虏后,押在扎西20多天,大约是腊月

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解到昭通,路过镇雄,距镇雄城的十多里

路程一个山坡上,敌军突然停止前进,来了数人把我和李桂

洪分开去问。有两个穿便衣的人问我,知道镇雄关上的王区

长吗?我答,知道。又问:“王区长和游击队有什么关系?”我

马上编一些来回答说:“川南游击队第一次到关上,王区长把

民团集中到区上,想一下把游击队消灭在关上,他好大发洋

财,又可以向你们报功受奖,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费力

不讨好,听说他的民团将集中,手榴弹失火伤人,团丁们认

为不吉预兆,说红军是天兵天将,打不得,从此,王区长再

也集中不了民团来打游击队了”。他又问:“你们游击队还和哪

些地方有联系?”我说:“像这些样的关系还多的。老百姓都知

道,一问就知道。”镇雄出了这一事后,敌人就停在镇雄进行

调查,我和李桂洪同志串通后,知道我们俩口供是一致的。

1968年10月24日④

①本文原由中共镇雄县委党史征集研究室录自《阚思颖档案》。文中个别

地方有文字错漏,为保持文献原貌,编者对凡须改正的字用〔〕标出,脱漏

的字用[ ]标出,个别标点直接在文中改正。

②应为镇雄花郎野腊溪——原编者注。

③原文如此。

④似应为1969年——原编者注。

(选自镇雄县委党史征集研究室编:《红旗卷起农奴戟》,

1991年10月)

甘棠在延安,怀中抱着女儿甘延华。

(中红网红色图库)

第38页

36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漫话四渡赤水

◎ 双 石

转兵入黔与遵义会议

大概是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

叫做《毛泽东的神来之笔》的书。现在这本书已

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名字更名为《非常轨

迹——记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

之战》。

这里我有一个看法要跟大家要说明一下,“四

渡赤水”的这个称谓,大概是七十年代才出现的。

在此之前,一般的称谓是“声东击西”,或者叫“黔

滇转战”。但是,没有一个很全面性的、能够高度

概括这一段时间这个作战情况的称谓。但仅仅是以

四渡赤水这个来涵盖这一段时间的军事行动,也有

问题 :

四渡赤水并不是以四渡赤水即四次渡过赤水

河,这个战略行动就算完成了。不是!它实际上是

一个一气呵成的一个连续的军事行动——它是从一

渡赤水开始,一直到二渡赤水、三渡赤水、四渡赤

水,南渡乌江,然后西进滇东,最后突破金沙江。

直到过了金沙江,这个战略行动才算告一段落。这

一时间段战略行动,真正开始让红军长征中从被动

变为主动,把尾追的敌军摆脱了,甩开了至少一个

星期以上的行程。这个战略机动的全过程,我们叫

它“四渡赤水”!原来用那个“转战黔滇”称谓,

还不足以描绘它。因为后来红二、六军团也曾经

“转战黔滇”来着,那你怎么跟中央红军这一段时

间的行动与它区分开来?所以说,后来在战史上就

把它称作“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这是一个一

气呵成的连续动作。

这是一次非常神奇的战略大机动。

第39页

2023·1 37

在四渡赤水之前,中央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因

为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以后,突破四道封锁线,特

别是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也就是“湘江之

战”,打得非常惨烈。中央红军出发时有八万六千多

人的大军,到了1935年1月底统计,还包括在遵义附

近“扩红”增加的数目,大概是三万七千多人,也就

是说五万多人已经损失在路上了。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失败。

在经历了这场严重失败以后,在湖南通道地

区,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 :放弃前往湘西

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空虚

的贵州前进。当然,现在史学界对于有没有“通道

会议”还存在着争议。但不管有没有吧,就是在湘

桂黔边地区,中共中央就接受了毛泽东建议 :改变

原计划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进入敌人力

量空虚的黔东南。据当事人之一的李德回忆,这个

建议是在中央红军经过西延山区的行军途中召开的

一个“飞行会议”中提出来并被接受的——史学界

有一个说法叫做“通道转兵”,至于是不是完全准

确无误我们暂时不去追究,但这个时候中央红军改

变方向进入黔东南,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进入黔东南以后就是“突破乌江”,中央红军

从通道改变前进方向后,又在黔东南的黎平开了

黎平会议。黎平会议第一次很正式地把从来就说一

不二的洋顾问李德的意见给驳回了!决定 :中央

红军突破乌江,在黔北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根

据地。这个决定作出以后,中央红军就开始突破乌

江——要赶在国民党中央军之前,突破乌江,进入

黔北地区。

当时,国共双方军队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向心

并进 :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队有八个师,这八个师

的兵力就沿湘黔大道从东向西,要赶在红军前头来

拦击红军 ;红军呢,就赶在他们之前从东南向西北

扑到乌江边,很顺利的突破乌江,占领了遵义。这

个是1935年1月上旬的事情。

这个时候薛岳的中央军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呢?就是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状态。蒋介石给他的

命令是截击红军,但是他心里边想的、实际上也符

合蒋介石的一种意图 :就是“掠取黔政”。当时贵

州是军阀王家烈的地盘,这位王家烈是国民党贵州

省政府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是个小独立王国。蒋

介石本来就想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小独立王国一并

解决。所以薛岳部队进入贵州后就长驱直入,置中

央红军于不顾,直奔贵阳而去。提出的激励军心士

气的口号,也是“不管匪窜方向如何,先于桂军进

贵阳”——当时桂系部队也想来染指“黔政”,贵阳

也是他们的抢占目标。而薛岳把贵阳抢占了以后,

就开始打起这个“经营贵阳,掠取黔政”,把王家

烈的势力驱除这样一个主意了。

于是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获得了一个极其短

暂的休整时机。

在这个极其短暂的休整时间里,中央军委、中

共中央政治局就在遵义的柏辉章公馆召开了一个特

别特别重要的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

长征史上的会议中,绝对的排名第一,肯定是头号

重要的会议。因为这次会议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

决定,就是改组了党中央,而且初步批判了错误的

军事路线。毛泽东因此而重登前台,开始走上最高

层的领导岗位。

我们在了解遵义会议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议

的及其历史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 :遵义会

议实际上是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这个

决定只讨论了半天,非常短的时间内讨论 :我们到

了这儿怎么办,下一步怎么办?这是大家比较关心

的问题。按原来的计划——黎平会议的计划,是要

在这儿建立根据地,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

地。但真正到了这个地方后发现,这个地方不行,

南面和东面都是乌江,北面是长江,两条大江把你

遵义会议纪念馆伟人雕塑

第40页

38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给夹住了,没有多少发展和回旋余地。另外这个地

方比较穷,贵州原来叫做“地无三尺平,天无三

日晴,人无三分银”,是个很穷很穷的地方。所以

中共中央在遵义会议上做出另外一个决定 :北渡长

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与红四

方面军取得战略上的配合——这是遵义会议的第一

个决定。

这个建议是由朱老总、聂荣臻和刘伯承提出来

的,他们三个都是四川人,都是傍着长江边长大的

人。刘伯承还在川军中任过职,也是一员名将,他

们对川情比较了解,他们认为川军内部矛盾派系

比较多,装备也不行,打仗也不行,反正就比较负

面的看法。所以会议就根据他们建议,决定北渡长

江,到成都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苏区根据地,与川

东川北的红四方面军遥相呼应,取得联系,获得战

略上的相互策应与配合。

遵义会议通过这个决定只讨论了半天,然后接

下来的两天半时间里,大家的劲儿都憋在后来形成

那个决议上,那就是初步批判左倾军事路线,批判

李德,批判当时第三次左倾路线主导的军事路线。

实际上就是一个控诉会,所以大家在会上都群情激

昂啊!一致要求不能让这位洋顾问再指挥了。然后

周恩来提议,要让在实际斗争中,实际战争中经过

检验的同志,让这样的同志来领导战争,当然指的

是毛泽东。这个问题大家就附议了,于是决定增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补他为常委,

让他进一步走上前台。

但是这个会议并没有决定毛泽东为首。

实际上,把毛泽东推入政治局常委以后,接下

来还有对于遵义会议决定的补充事项。这就是在四

川石坝乡召开了一个“鸡鸣三省会议”决定的事项。

“鸡鸣三省会议”主要事项就是党中央的前任总负

责向新任总负责张闻天交权,把印啊文件啊都交出

来了,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局的分工。政治局的分工

是这样的 :周恩来同志为党内委托在军事上下最后

决心者,就是这个军事行动的最后决心由周恩来来

下,毛泽东同志为周恩来同志的帮助者——以常委

的身份帮助周恩来同志。

这个决定的前头有很多很多故事,包括在中央

苏区的故事。

这种提议实际上是第二次提出来了。第一次提

出这种格局是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在这次会议

上,左倾路线的执行者们要求毛泽东下台,毛泽东

不再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离开前线指挥岗位。

当时周恩来也是提出这样一个方案 :我来负责,然

后毛泽东同志协助我,他留在前线协助我 ;或者,

毛泽东同志负责,我在前方监督他执行这个中央路

线。当时毛泽东都拒绝了,毛泽东说我既然那么不

受信任,我就不在前方呆着了。他实际上就是辞了

职,回后方专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而在这次遵

义会议上,周恩来又一次提出了这种格局,而这一

次,毛泽东接受了。

因为遵义会议会上会下酝酿讨论的时候,毛泽

东表达这样一个意思 :领导不要改变,应该由张闻

通道转兵会议纪念馆

第41页

2023·1 39

天同志来负责一段时间。毛泽东认为 :六届四中全

会中央是共产国际认可的,而现在遵义会议是在与

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由中共中央自主作出

了决定,这个可能以后还须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

所以他认为自己还不能出来提这个口袋,还是由张

闻天同志负责。自己就协助周恩来同志指挥军事。

这个时候毛泽东接受了这种领导格局,为什么

这个时候接受了呢?

这个时候两点不一样 :

第一点,大家认识不一样。宁都会议的时候毛

泽东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认可毛泽东的这种方法。

但是现在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特别经

过湘江失败后,大多数人开始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周恩来他们这些人都意

识到了。所以说周恩来后来是心悦诚服的把这个指

挥权实际上委托给毛泽东了!原来的“周毛体制”,

就逐渐过渡到了“毛周体制”。毛泽东在这次进入

最高领导层,到达陕北以后正式走到前台,就是众

望所归。“万众欢呼毛主席”那不是没有来由的,

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他能挽救危局。

第二点,毛泽东自己也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和

成熟起来了。越来越善于团结同志,特别是团结

与自己意见和主张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在阐示和

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越来越注意“求大同,存小

异”,越来越善于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变成大多数

人认同的“共同意见”——把“我的意见”,变成“我

们的意见”。

这在后来也变成了共产党人的一个特色或者说优

良作风 :集体永远在个人之上!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

团队之中,转化为集体的意志,依靠团队和阶级的力

量,才能置换出实现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效果!

后来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记者斯诺曾经写道 :

毛泽东一谈就是十几个晚上,但很少提到他自

己或者他个人在谈到的某些事件中的作用。我开始

以为,要想他给我谈谈这方面的详细情况是不可能

的了 :他显然认为个人是不关重要的。他也象我所

遇见过的其他共产党人一样,往往只谈委员会啦、

组织啦、军队啦、决议案啦、战役啦、战术啦、

“措施”啦等等等等,而很少谈到个人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种不愿详谈私事,甚

至不愿谈他们同志们的个人功绩,也许是出于谦

虚,或者是对我有所顾忌或怀疑,或者是考虑到其

中许多人头上悬有赏格的缘故。后来我才发现,与

其说是出于上述的原因,而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大多

数人实在不记得那些个人琐事了。当我开始搜集传

记材料的时候,我一再发现,共产党人是能够说出

青少年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但是一旦他参加

红军以后,他就把自己给忘掉在什么地方了,如果

你不是一再地问他,就不会听到更多关于他自己的

事情,你所听到的只是关于红军、苏维埃或党的故

事——这些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的。他们能

够滔滔不绝地谈每次战役的日期和经过,他们进进

出出别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无数地方的情况 ;但是

这些事件对他们只有集体的意义,不是因为他们作

为个人在那里创造了历史,是因为红军曾经到过那

里,而在红军后面的是他们为之战斗的那个意识形

态的整个有机力量。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却造成

了报道的困难。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

恩来、王嫁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资料图片)

第42页

40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遵义会议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在军内

还没有正式的领导地位,他只是个军委委员,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但是他既不是主

席,也不是副主席,他在政治局里头就是一名常委。

在政治局常委分工里头也没有直接委托他负责军事。

但在“鸡鸣三省会议”上明确了 :他是周恩来同志

在军事上的帮助者,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名义。

遵义会议开完以后,马上就决定北渡长江,在

宜宾和泸州之间北渡长江,然后穿越这个川西平

原地区,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当

时就准备这样干了。会议后对红四方面军也有个指

示,就是同意红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

中央红军。但这个北渡长江计划很快就被证明它是

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任何一

个计划开始它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在我们什么都

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先出一个计划,这个

计划是对是错,有没有问题?实践来检验。

我们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团在与共产国际失去

联系的情况下,完全独立自主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的一个新起点。但具体的说,遵义会议第一个决议

在当时来看就不那么正确了,他有一个非常正确的

决议在后头。但是他的第一个决议看来也不是那么

正确,对敌军估量是有错误的。因为提出这个建议

的朱德、刘伯承、聂荣臻,他们离开四川已经很久

了,他们并不知道现在四川军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土城失利与一渡赤水

四川军阀原来是派系林立,各自成邦国,但现

在不同了,刘湘已经初步地把川政统一起来了,它

实际上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强大的一个军阀。就是李

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王家烈,那都没法跟他比,

龙云也没法跟他比。他军事力量最强大,有海陆空

军,他有个航空队,长江上还有舰队,他自己有兵

工厂,自己造武器。他那个力量是很强的。他看得

很清楚 :你中央红军要北渡长江,首先就威胁到他

自己——他屁股底下坐着川西平原这个粮仓——当

时因为西康地区不属于四川,所以说就把那个地方

叫川西平原,严格说应该叫川中平原,现在叫成都

平原。那个是四川的粮仓,天府之国,丰野饶沃,

如果共产党要在这个地方生根的话,就相当于把刘

湘的饭碗抢走,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干的。

刘湘预见到中央红军可能要从这儿北渡长江,

就开始排兵布阵,积极准备防堵。

红军北渡长江的第一步目标就是先从土城向北

进取,夺取赤水和合江。

这个赤水它有几个含义,一个是赤水河,就是

从镇雄发源直接汇入长江一条河。另外呢,这片区

域还有两个地名也叫赤水,一个地名就是现在赤水

市当时叫赤水县 ;还有一个四川叙永的赤水河镇,

双方电报中也经常出现赤水和赤水河,所以你要分

辨,这个地名要分清楚。

中央红军当时的计划是把赤水县城和合江县城

拿下,拿下以后就北渡长江,当时就奔那儿去了,

去了以后就跟川军遭遇了。这一场遭遇战是中央红

军没有料到的。当时川军出动了最精锐的部队 :一

个教导师和一个模范师,是刘湘最精锐的部队。他

把这两支精锐部队都派出来,准备迎头堵截中央红

军入川的道路。

刘湘有一个宗旨 :我们要把这个战争推到省外

去打,不能在四川打。

当时教导师有个旅长叫郭勋祺,这个人也比较

传奇,他是一个军阀部队旅长,但是他跟共产党

1935年1月,红军进入遵义时,由代主任李富春签署发布的《中国工农红

军总政治部布告》

1935 年,红军在遵义扩红时画的宣传画

第43页

2023·1 41

方面的像刘伯承、陈毅、朱德等,有很好的个人关

系。这个人在大革命时期是同情共产党的,算是左

派。后来杨森、刘湘搜捕共产党的时候,他又买船

票把朱德,把陈毅送走。这个人比较亲共,刘湘也

知道他亲共!为什么要派他去呢?就知道他有“亲

共”有这个情结,意思就是让他自己把握分寸。不

要跟共产党硬杠,打得太伤元气,大家都伤亡一大

堆。但是也不能让共产党进四川,你要把握住把共

产党挡在四川之外这个分寸!绝不能让共产党进四

川!只要不破这个底线,就不要跟他硬打,他也不

希望硬拼,跟共产党打的血肉模糊的。郭勋祺出发

前,刘湘是给他面授了这个“机宜”的。

中央红军当时那个势头很猛,他们占领了土城

后先派出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分别去抢占赤水和合

江。这个时候郭勋祺就撵上来了,他带着两个旅,

一个自己的第三旅,一个是潘佐的独立第四旅,他

们抢在本来跟在中央红军后头模范师廖泽旅的前

头,先一步进到土城东南的青杠坡地域——青杠坡

现在建了一个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毛泽东等中

央领导人看他追得那么紧,就准备在青杠坡这个地

方打他一个伏击,部署以红三、红五军团在青杠坡

两翼伏击,歼灭尾随的川军——当时他们不知道这

是郭勋祺,还以为是廖泽那个旅跟上来了。认为廖

旅不过三个团,我们红三、五军团有五六个团还有

个军委干部团,可以把它吃掉。

然后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就分别继续沿赤水

河、习水河下行,准备去攻打赤水和合江两座县

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两路红军都遭到了挫

折。我们现在说土城战役,如果使用“战役”的概

念,它就不仅仅是在青杠坡。这个战场的范围很

大,分为北战场和南战场 :南战场就是青杠坡,北

战场实际上有三处 :一个是红二师的复兴场,就是

赤水城以南大概十几公里有个地方叫复兴场 ;一个

是红一师的黄陂洞——在旺隆场以北,红一军团的

部队在这两个地方都跟川军打成僵持。还有一个

战场是红九军团箭滩——官渡。(习水河畔有个地

名叫官渡,这个名字与三国里头那个著名的“官

渡”之战中的那个官渡重名。)这个官渡当时是习

水县城,现在属于赤水市。红九军团在官渡前边不

远处的箭滩也与川军遭遇了,两边势均力敌,都打

成了僵局。当时都没想到川军有那么厉害,原来想

的川军部队应该跟贵州的王家烈的部队一样,很不

经打,刺刀也不敢拼。结果一打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儿!这两股川军都很精锐,人多势众火力猛啊。

与此同时,屁股后头就在土城青杠坡那个地

方,跟郭勋祺、潘佐两个旅也打响了。这股川军装

备精良战斗力很强。川军将领自己回忆,当时郭勋

祺那个部队是川军最好的装备。他一个连有三个

冲锋枪班,冲锋枪就是那个汤姆森——川造汤姆

森,还有三个步枪班,三个小炮班,小炮就是那个

50MM掷弹筒,这个对红军威胁也很大。

双方一交手,红军就发现这个敌人非同小可,不

是那么简单的,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这个时候毛泽

东等就急令林彪率领红一军团赶快回援土城。红一军

团本来在复兴场、黄陂洞就受挫了,马上就往回撤。

红军的徒步机动能力很强,林彪率一军团回来就是

一百二十里,他们走了一天一夜,一百二十里啊!赶

回土城以后参加青杠坡战斗,把局面稳住了。

这个时候青杠坡那个仗正打得惊险,川军已突

破红军防线,距离红军前敌指挥所——就是“前

指”,一个叫漏风垭的地方,已经没几步路了。红

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就在那儿指挥,敌人已经离他

不到几百米远了。于是毛泽东等急调军委干部团上

去,干部团上去才把川军冲垮。军委干部团装备也

很好,干部团有不少“柏克门”手提机枪——当时

叫“花机关”,“花机关”上去一扫扫倒一大片。干

部团那个行头很漂亮,在中央红军算最漂亮的,都

是戴钢盔的。你在哪个电视剧里看到过戴钢盔的红

军嘛,印着红星的钢盔,行头非常整齐。当时川军

都吓了一跳,他们当时还以为是那个中央军增援上

来了——川军没得这种行头。结果干部团上来就是

一顿冲锋枪,把川军给赶了下去。陈光、刘亚楼再

率红二师一参战,又夺回了几个重要阵地,川军又

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御。

于是战局就成僵持状态了。

僵持的时候,遵义会议那个决议的作用就体现

出来了,改变领导班子的决议的作用就起来了。这

时候毛泽东就建议说咱不打了啊,既然那么难打,

另外敌人那个后续部队还在不断的来,我们如果在

这儿继续打下去,可能就在这儿被敌人合围了,那

我们就选择放弃,实际上打不下去的时候选择放弃

也是一种决心。李德的指挥就是不懂得放弃,该放

弃的时候不放弃,硬着头皮往上闯,这个是非常糟

糕的一种指挥方式。

土城之战时中央红军方面也出了些问题,情报

有问题。实际上中央红军的情报一直都非常准,军

委有一个破译班子叫二局,是专门破译敌人电报

的。这个班子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非常神奇。破

译班子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建立的,工作

一直很有成效。敌人的情报都基本上准确掌握了。

长征中间的情报他们都有准确的掌握,但是光有准

确的情报而没有的出色的指挥,同样一个情报可能

是不同的结果——比如第五次反“围剿”,情报同

样也准确,照样打败仗。

第44页

42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中央红军这次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情报又出了

一点问题,出了什么问题了?中央红军从遵义出

发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时,有三天调整电台,这个期

间。我估计川军全局的调动情况他们没有掌握住。

对追兵的情况他们是大致清楚的,这个嘛,当时的

电报都说得非常清楚,基本上是准确的。战斗打响

那天说了今天有敌人四个团,还有四个团明日或者

后日有赶到之可能,结果第二天就有7个团的敌人

参战。所以说就这个土城之战失利主要还不是在情

报上,具体的情报还是算准确的。当然敌人整体部

署的情报可能差了一步,但具体的情报很准确。之

所以出了问题,主要原因还不是情报,而是对川军

的基本状况缺乏认知和了解。

土城之战我们一直认为是败仗,为什么呢?土

城战斗如果光算人头账的话,还不算太吃亏,基本

上算是平分秋色吧,甚至川军还略占下风。但仗打

得是不是吃亏主要还不是看人头账。如果光算人头

账,那么对川军而言也不是一场胜仗。但川军落实

了“把战争推到省外去打”的战略意图,所以说对

他们而言还是得利了。战争中得利还是失分,主要

看你的意图达没达到。你的意图是北渡长江,你还

没走到江边呢,你就在这儿就被人家纠缠住了,你

付出的伤亡也很大,对不对?所以我们称它是个败

仗,是失利战斗。现在这个对土城战斗的这个伤亡

的各说不一,各种说法比较多,几万都出来了,那

不可能的!甭说几万不可能,五六千都不可能啊。

我现在根据这双方的资料掌握的情况看,川军在土

城附近,包括黄陂洞、复兴场、箭滩、官渡,加起

来伤亡可能有两千多人(川军上报的数字是三千余

人),中央红军差不多接近这个数字。

根据我后来的了解,中央红军在黔北“扩红”

扩了一批人。黔北那个地方有点特殊,就跟我们

当时川北也差不多,就是都吸大烟,干活的都是妇

女,这个鸦片很害人的。黔北参军的群众好多都

有鸦片烟瘾,当时这批兵员编成新兵连,先戒他们

的烟瘾。这个有一个过程,当时的红军在长途行军

中不具备这种改造他们这种恶习的条件。所以说这

些人一旦烟瘾犯了就跑,跑得相当多。当年在黔东

南、黔北地区“扩红”扩了五千多人,但最后到了

陕北的这个红军长征队伍里头,黔东南、黔北籍的

战士基本上找不着,都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跑了散

了。

当然也有在黔北参军走完了长征的,但却不是

黔北籍的,比如有一个叫黄忠诚的原南海舰队副司

令员,当年是一个到贵州来打工的湖南伢子,也就

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打工仔”。他就是军委副参谋

长张云逸在泗渡站开完会刷标语问路的时候“扩”

来的“红”——当时每一个人都是分配了宣传任务

的,你要去宣传,你要去刷标语,你要去“扩红”,

反正什么都给你派到头上来了。首长也不例外,都

分派任务的。张云逸他提个浆糊筒。上街贴标语,

碰到一个小伙子,张云逸向他问路,小伙子就跟他

黎平会议纪念馆

第45页

2023·1 43

聊起来了,聊完了以后他就把这个小伙子给“扩红”

了。这个人就参军了,一直走到陕北,后来当了南

海舰队副司令。建国后授衔少将,叫黄忠诚——黄

忠诚,真忠诚。

仗打得不好,毛泽东建议不打了。不打了又咋

办?往哪里去?毛泽东说现在除了西面敌人还少

以外,东、南、北敌人都赶来,那我们就西渡赤

水河,往西边走!这就是“一渡赤水”,我们先渡

过赤水河,寻求新的机动——当时命令上写的也是

“寻求新的机动”。

二渡赤水与桐遵大捷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这个决议是在土城做出

的。当时开了个会,那个会也没什么记录。就是张

闻天、毛泽东、陈云、周恩来他们那几个政治局委

员、政治局常委他们那几个就开了一个短会,也没

吵架——以往这种时候经常要吵架。决定马上就

撤,然后就分了一下工,各自监督部队,把那个什

么X光机呀、重机枪呀,山炮呀都拆的拆,扔的扔,

扔到赤水河里——川军进土城的时候就捞起来一门

山炮,没瞄准镜,没炮闩的山炮,就觉得共军跑得

很仓促。实际上是故意扔那儿的,因为炮弹已经打

光了,带也带不走,只好扔了。要说仓促,也没说

错,的确很仓促。

然后中央红军就西渡赤水河,西渡赤水河以后

开始向西转移。

西渡赤水河的目的是什么?想干什么?因为会

议没有留下记录,所以也没有什么准确的说法。但

是有一点还是有共识的 :就是我们本来准备在这儿

北渡长江,但是没成功,那就换一个地方北渡长

江。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 :西渡赤水河以后,到叙

永、古宋、兴文这些地方去,到这些地方,仍然可

以从宜宾和泸州之间,在靠拢宜宾附近找地方北渡

长江。

当时的思路就是这样的 :这个地方不行,那我

们就换一个地方去实现我们的意图。

所以当时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西转移。其中

一路就是红一军团主力,他们包围了叙永县城,准

备把这个县城打下来,打了以后准备继续往长江边

上去。但这个情况马上就被刘湘掌握了,刘湘那个

电报里头就说,“共匪有从叙(永)(古)宋上犯之

样”——当时有个县叫古宋县,解放后撤销了,分

划给古蔺、兴文。

中央红军当时基本上就是这个意图。

结果叙永县城也没打下来,因为川军已经在那

儿有一个团,而且还有几个团的部队正向这个地方

围过来。军委二局也截获了刘湘的这个电报,于是

决定继续向西转移。继续向西转移的意图又是什么

呢?这个也不难判断,那就是既然在这儿长江还过

不成,那我们就去抢横江——金沙江和赤水河之间

还有一条江叫横江,就在宜宾附近。抢过横江,再

在昭通、鲁甸、大关地域找个合适的地点抢渡金沙

江。比如当年云南的巧家县有个渡口叫米粮坝,现

在是巧家县城,石达开的太平军就是在这里渡过的

金沙江。

当时,林彪带着那个红一军团就跑得特别快,

跑在最前头。川军呢,实际上对红军这个意图也比

较清楚。蒋介石当然也不是个傻蛋,他一直就挂着

金沙江这根弦儿!他一直就认为共产党如果长江过

不成,黔北呆不住,就一定会去渡金沙江。所以他

这个时候对金沙江方面就扯响警报,驱动川军一边

平行追击——在中央红军的北侧平行追击,一边派

出部队与滇军合力,在横江拦住中央红军的去路。

同时又督促云南军阀龙云在中央红军南侧施压。龙

云派了三个旅滇军部队也赶来了,负责在川滇黔边

拦堵阻截中央红军。滇军这三个旅的战斗力很强,

他们是法国装备——当时那些个军阀部队各有各的

军火商,龙云的军火商是法国的。滇军这三个旅的

机关枪也很多,他一个连当时有三挺哈奇凯斯机关

枪,这个档次连不少中央军部队都比不了。

乌江以北的中央军,也派出了周浑元纵队的两

三个师,隔着一条赤水河在中央红军南侧平行跟进

追击。王家烈的黔军就在中央红军屁股后头,负责

断后。

蒋介石的意图是 :在川滇黔交界这个地方——

就是以威信为中心的地域内,聚歼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在向西转移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情况

比较严重 :川军贴的非常紧,川军当时派出两个旅

在前方的横江拦头,还有三个旅跟红军平行追击 ;

中央军从赤水河南也在跟追。于是中央在“石厢子

会议”——也就是“鸡鸣三省会议”上,又不断地

讨论行动方针问题。从四川的石坝乡向威信转移的

这几天的行军途中,中央就不断的开会讨论。

为什么是“不断”开会讨论呢!因为所谓“鸡

鸣三省会议”是一个在行军中不断召开的会议,从

四川叙永的石坝乡,一直开到云南威信的大河滩,

主要议题都是 :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不是还要

跟敌人赛跑,去抢金沙江?现在前头有人堵,两边

有人追,大家都处于赛跑状态,那么我们究竟有多

少成功的把握?

“鸡鸣三省”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 :在敌

人前头堵,两侧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跟敌人赛跑

是得不到便宜的,也很难有胜算。那么我们干脆转

第46页

44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个弯儿,改向云南境内的镇雄前进,经过镇雄再入

黔西,摆脱敌人追兵,打到敌人后方——镇雄是威

信的南邻,出镇雄就可以杀往黔西。

但是这个决定刚做出来第二天就被推翻了。

为什么呢?第二天就得到情报,滇军孙渡纵队

从镇雄那边上来了,已经与中央红军右侧跟追的川

军对中央红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这个时候毛泽东又提出一个建议,正是这个建

议,把中央红军从被动态势解脱了。

毛泽东就说 :我们杀个回马枪,再渡赤水,重

占遵义。现在我们左右两则都有敌人在夹击,前头

还有敌人在堵截,他们的劲儿都卯得足足的,都认

定我们要一路向西去抢横江、金沙江!正好后方空

虚,只剩一个王家烈,我们就利用和加强他们的这

种感觉,干脆踩个急刹车,掉过头来回马一枪,杀

回黔北去!

这个建议立刻就被接受了!

193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 :立即回

师,二渡赤水,抢占遵义。

我认为,这个决定是中央红军在这个阶段中的

作战中,从被动转入主动的一个标志!这盘棋一下

就变成了活棋!就象踢足球一样,我正带球向球门

而去,对方都在前头堵两则绊,我现在突然回过头

来,带球往另一个方向去,先让对方傻一傻眼,然

后我再找机会……

2月11日,中央红军离开威信,沿原路返回,

奔赤水河西岸而去,要东渡赤水。

这就是二渡赤水。东渡赤水干嘛呢?根据侦悉

的情况 :黔北只有王家烈的部队,这是个软柿子,

我们正好捡这个软柿子捏一把!现在川、滇军都在

前堵侧追,中央军周辉元纵队、吴奇伟纵队也正从

乌江南岸过要跟进,都在朝川滇黔边这个地方使劲

儿,我们正好去打他的空档……

的确是这样,当时川滇敌军都还在做那个在威

信地区聚歼中央红军的美梦,蒋介石认为自己这

回是算无遗策了,见天催促、驱动各路部队向威信

地域合围。一直到2月14日,中央红军都已经快走

到赤水河边的时候,国民党那边才有人反应过来 :

“共匪”杀了回马枪……

2月14日那天,刘湘的主将潘文华最先发出报

告 :红军已东进——他前几天刚向蒋介石和刘湘报

告“川境已无匪踪”,话音儿还没落地哩!于是他

本能的反应也是踩刹车,掉回头。但当他把这个头

掉过来的时候,红军已经过赤水河了!

这是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以来,第一次从敌人手

中抠出了一个主动权——一个有三至四天的时间差

的主动权,也是头一次抢在了敌人的研判之前,获

得了一个宝贵并可以充分利用的时机。

中央红军一过赤水河,就直扑桐梓。桐梓这个

地方就是原来的夜郎国——蚂蚁缘槐夸大国嘛,你

现在在高速公路两边的标语上还能见着“建设新的

夜郎国”的口号。桐梓是当年川黔大道上的要冲

(现在是川渝公路)。红军拿下桐梓基本上没有发

生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斗,轻松就得了手。

拿下桐梓以后,红军就直奔娄山关,要夺取遵

义。

而这个时候,川军和滇军还在川滇黔边的威信

吵架。为什么吵架呢?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川

黔滇边交界地区各有各的归属,滇军就认为这个地

方属滇省,你川军就不该来 ;川军就说“剿共”嘛,

要“不分畛域”,你可以来,我也可以来噻……

就在他们吵嘴的功夫,红军已经到了赤水河东

边来了,占领了桐梓,正直扑娄山关。

中央红军在娄山关这里跟黔军打了一仗,因为

是天险——这是个咽喉要险,地势比较险要,红三

1935年,红军在贵州仁怀长岗乡书写的木板标语

第47页

2023·1 45

军团在这里打得并不轻松,甚至还跟从来不敢拼刺

刀的黔军打了一场白刃战,从下午打到晚上,才拿

下了这个关隘。毛泽东在这里在胸中草成了一篇很

精彩的词章《忆秦娥·娄山关》,词中那句“雄关

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指的就是娄山关。

娄山关海拔高度不算高,也就一千多米,但的确是

黔北的一个锁钥要冲,这个要隘一拿下来,遵义城

就在眼前了。

打下娄山关以后,中央红军片刻也不停息,马

上就直扑遵义。

——从敌人手中硬抠出来的这个三到四天的主

动权是有边界的,必须抓紧和利用之扩大之 :抢在

从乌江过来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之前拿下遵义,否

则这个有限的主动权很可能就会瞬间易手。

毕竟对手的本钱要雄厚得多。

夺取遵义比较轻松,娄山关一拿下,王家烈的

部队已是惊弓之鸟。红军刚一进抵城下,城中已乱

作一团,红军进城基本上没费什么手脚,很快就在

城头树起了红旗。这个时间,刚好抢在中央军吴奇

伟纵队兵临遵义城下之前几个小时。

中央红军先一步就把那个遵义拿下来之后,马

上转攻为守,准备打击中央军。

中央军吴奇伟的部队在中央苏区跟中央红军是

交过手,他也知道“朱毛”这池水不是

浅水是深水,搞不好一脚插进去

就浮不起来了。所以他就比

较小心,他在率第九十三

师唐云山部一部到遵义

城南的忠庄铺后,并

没有理睬赶来求援

的王家烈“立即进

攻遵义”的忽悠,

派人到遵义城下去

侦察情况。派去的

人一看遵义城头都遍

插红旗了,赶紧跑回

来报告了吴奇伟。吴奇

伟就更不敢轻出冒进了。

于是吴奇伟就在忠庄铺

等,等他的部队上来完成集结。

28日上午,吴奇伟纵队第五十九师韩

汉英部进抵忠庄铺,吴奇伟的胆儿开始壮了起来。

开始放胆向遵义进攻。红三军团部队在遵义城南的

老鸦山、红花岗一带顽强阻击韩汉英部的进攻,仗

打得非常激烈。刘湘也派出飞机前来助阵,将红军

阵地炸成一片火海。老鸦山也一度失守,彭德怀急

令军委干部团加入战斗,又夺回了老鸦山。

与此同时,林彪率红一军团主力从遵义南门悄

然而出,向忠庄铺的吴奇伟纵队部迂回包抄,直取

敌军老巢,一抄进去就把吴奇伟打得乱作一团。军

委二局也将相关敌情报告军委 :欧震、周浑元两敌

十日内断无增援可能。朱德总司令随即通报各部,

放手大打,勿需顾虑,坚决拿下吴奇伟。

这个时候,欧震第九十师还在乌江南岸,周浑

元纵队的第五、第九十六师在毕节踩了“急刹车”

后正在回头的路上,刚过了乌江的第十三师万耀煌

部也被支向仁怀去堵截东渡赤水的中央红军——慢

了半拍扑了个空。都无法来增援吴奇伟。

万般无奈的吴奇伟只能选择撤退——也就是逃

跑,请示薛岳,薛岳说你要撤可以,但不能过乌

江。吴奇伟急令撤退,却又没有通知正在遵义城下

正跟红三军团硬扛的韩汉英。他此前给韩汉英的命

令是继续跟红军硬扛,等等后续部队上来转移形

势。结果傻呆呆严守命令的韩汉英被断了后路,几

乎被全歼。

吴奇伟带着第九十三师唐云山的残部一逃跑起

来就刹不住车,部队完全失去掌握,跑到刀靶水的

时候,汽车也丢了。堂堂北伐名将吴奇伟一屁股坐

地上就哭 :哎呀,我今天只有死这儿了。左右赶紧

把他扶着搀着继续逃跑。好容易才从原来架设的乌

江浮桥上过了江……

然而队伍跑到乌江边上时,根本就刹不住车,

大家一拥而上挤上浮桥,浮桥不堪重负,摆来荡

去,终于断作两截,已经上桥的千余官兵都落入江

中……

吴奇伟号称“爱兵如子”的“吴阿婆”,目睹

此惨景不由地以手掩面,不忍相看。

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捷也是唯

一个大捷——桐遵大捷,把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打

成残废——一个几乎被全歼,一个被完全击溃。这

支当年的“北伐铁军”被红军撵得象赶鸭子一样。

这就是二渡赤水,从敌人手中硬抠出来的三到

四天的主动权被充分利用,取得了大胜利。

这一下就把士气振奋起来了 :当时缴了三千多

支枪,几十挺轻重机关枪,还有很多军用物资和粮

食。当时中共中央就准备改变一下北渡长江这个计

划 :北渡长江计划我们实现不了,实现不了怎么办

呢?我们干脆就在这个地方建立根据地,在这个地

区机动作战,建立川滇黔根据地。当时提的这个口

号就是“赤化川滇黔”“赤化云贵川”。所以准备再

接再厉,在这个地方再打一次胜仗,然后建立根据

地——暂且把这个北渡长江计划放下,根据实际情

况,就地建立根据地。

于是又开始酝酿 :打谁呢?(未完待续)

1935年,

红军在遵义使

用过的当地的

木制印刷机

第48页

46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故事

双石与四渡赤水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填补四渡赤水纪实文学的空白

1998年5月,双石先生创作的首部百万字的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章回体纪实作品《开国第一

战——朝鲜 :1950~1953》创作完成,2004年,

双石先生的这部作品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发

行。

在完成《开国第一战》的创作后,双石把目

光投向了精彩传奇的四渡赤水之战。

四渡赤水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的经典范例。作为反映这场战役的文艺作

品,有了电影、电视、小说、诗歌、话剧、连环

画等样式,却没有一部纪实文学。双石说,“我

要来填补这个空白。”双石坦言。

1999年10月,双石开始了四渡赤水沿线踏勘

之旅。双石强调,“我是去踏勘,不仅是采访,不

仅是考察,说采访可能蜻蜓点水,说考察可能走

马观花。我是去踏勘,踏勘就是要真真正正的沿

当年红军走的线路走。”

对于双石而言,红军长征的艰辛对他不是最

难的,最难的是对四渡赤水沿线地名的辨析。红

军长征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早已物是人非,一

是当年红军过的时候有的地名记录就有误,有错

字别字,二是很多地名重复,三是半个多世纪以

来,各地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地名也多有改动。

“当年红军宿营的开阔地带如今已被成片的乡村

建筑取代而成了集镇,当年红军穿过的斜长山谷

已被一个大的水库淹没。”双石说,“我花了近十

年的时间,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地名,我辨析地名

都用了三年。所以我不叫重走长征路,我这叫踏

勘长征路。”

3年之后的2002年5月,双石骑着摩托,再次

踏上四渡赤水沿线的踏勘之旅。

从1999年到2002年再到2005年,时间跨度长

达6个年头,双石先后赴四渡赤水沿线、金沙江

沿线进行了三次实地踏勘、采访、考察,行程超

过上万公里,采访上百人。他掌握了大量丰富的

第一手资料。

双石在行万里路的同时,开辟了收集、整

理、归纳、辨析四渡赤水战役资料的第二战场,

他发挥自己较广的人脉资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

风,对各种资料的科学处理办法,既不迷信权

威,也不轻视草根。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他

收集到的中央红军1934年12月3日至1935年5月17

日的各种电文等文献就达520多件、22万多字,这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占有资料的丰富。

双石还查阅、收集了那一时期的《中华民国

档案史料汇编》、《国民党追击红军档案汇编》。

双石告诉我们,他收集的资料“五六百万字随便

有”。

2003年9月初,双石在电脑上敲出了反映“中

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这本书的标

题——《毛泽东的神来之笔》,接下来的写作,让

双石感觉轻车熟路,一马平川。2005年年底,《毛

泽东的神来之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

江之战》脱稿。

2007年元月,国内第一部全面、详细反映四

渡赤水之战的纪实文学《毛泽东的神来之笔》正

式出版。

《非常轨迹》:

迄今最为详尽的深入探讨这段历史的纪实作品

“《非常轨迹》并非《毛泽东的神来之笔》简

单的再版”。双石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四渡赤

水这场经典战役的历史价值正在发生裂变效应,

这场经典战役更应该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

读者去了解,去认知。

2013年5月,双石向四川人民出版社申请将

延伸阅读

第49页

2023·1 47

作者简介

周军,笔名双石。

1975年8月,成都四中高中毕业,到四川省盐源县卫城公社插队

落户。

1978年1月,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

通讯专业学习。

1982年1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同月,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原理教研室任教。

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通讯与电子系统专业进修。

1993年干部复员,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华泰公司工作。

1996年10月到成都电视台工作,先后任《女人有约》、《聊天33》

责任编辑。2000年后任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计算机中心主任。

2013年到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工作,2017年退休。

主要作品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全景纪实》,中共党史出

版社2004年出版。《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年出版。《毛泽东的神来之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

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年以《非常轨迹——记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再版。《非

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

辩》,香港大风出版社2013年出版。

1999年以来,先后组织志愿者七次穿越水草地,上百次登上红军

翻越过的雪山,完成了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红军长征过雪山行

军路线的实地踏勘和考察,绘制出地理要素相对完备的行军路线详

图,已确认了74座红军翻越的雪山——绝大部分集中今四川甘孜、阿

坝两州。这项工作还在收尾,红军翻越的雪山有可能超过80座。

笔者写作《非常轨迹——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的初衷,

是想把史料辨析和考证结合起来,写一部分史料性和通俗性兼具的纪

实文学。创作完成后,又更进一步的设想 :一般受众很难有耐烦一一

细读烦琐而艰涩的考据过程,这就影响了传播,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方面也显得勉为其难。如此,就产生出了把史学问题更加大众化,让

学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成为群众喜闻与乐观的历史故事需求——当

然得有史料史论的充分支撑。于是笔者把过去的各种场合的讲座作了

整理、归纳和概括,依靠充分的史料支撑,再辅以地图作业,形成了

这篇大众语言的《漫话四渡赤水》。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再版,很快得到批准。

他开始对再版作相关准备,一是更改了书名,

双石说,用《非常轨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抢渡金沙江之战》作书名更中性,更容易被年

轻读者所接受。二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

发现的史料作了修订。三是对原有的26幅附图

进行了重新的绘制,并增加了多幅局部战斗的

示意图。那些图全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双石有多年从军经历,长期致力于中国近

现代战争史研究,写作态度严谨,注重敌我双

方史料文献的交叉论证,并尽可能地辅以实地

踏勘予以补充,因而,《非常轨迹》具有较高

的史学价值。

有网友对《非常轨迹》作了这样的推介 :

《非常轨迹》以敌我双方丰富文电文献史料为

依据,辅以实地踏勘,从战略指挥角度将“四

渡赤水、抢渡金沙江”这出战争史上的精彩活

剧作出了尽可能贴近真实的逐一再现,论据充

分,文风活泼,既有学术价值,又具可读性,

是一部难得的军事历史评著。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

战早已为世人耳熟能详,但艺术概括的故事却

往往简化了历史的本来所具有的丰富与多元

性,也难以全景展示这个战争史上堪为奇观的

战略大机动的复杂演进过程。作者在充分依据

史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洗练的文字,

揭示了那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其间

的重要战役战斗和行动部署都有精彩的客观评

述,既有史料价值,又极具可读性,是军事历

史研究人员、军事院校师生及军事历史爱好者

不可不读的军事文学佳作。双石说,采用严谨

的文献资料、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来写《非常

轨迹》,正是他所追求的方向。

(常 征)

第50页

48 四渡赤水

一位红军西路军女兵的传奇人生

◎ 冯曙光

甘肃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

在中国工农红军史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娘子军部队,那就是于1933

年3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县光荣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妇

女独立营(后改为团)。1935年初,妇女独立团扩编为妇女独立师,辖两个

团,拥有2000多名女红军战士。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后,

红四方面军主力奉中央军委决定命令执行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与

苏联联系的任务,西渡黄河的2.18万红军,于11月改称西路军。此时几经

转战、已减员不少的妇女独立师,被缩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共3营9连约

1300余人。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最小的仅十二岁。在团长王泉媛、政

委吴富莲和特派员曾广澜的带领下,这支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妇女

武装,西渡黄河,踏上艰险悲壮的西征征途。

1936年冬到1937年春,由于指挥错误、寡不敌众,西路军遭到西北军

阀马步芳部的围追剿杀,只有400余人突围。在西征途中,妇女抗日先锋

团浴血奋战、碧血黄沙,被俘后仍进行了拼死斗争,有的吞针自杀,有的

越狱逃跑,有的惨遭杀戮,有的被转卖不知所终,被营救回到延安的是极

少数。

黄沙掩不住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而光辉的历程。上

世纪80年代后,中央拨乱反正,在2002年9月推出的新版《中国共产党

历史》第一卷,为西路军作出了公正评价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在极端

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

念。”2006年,中央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宣传西路军,以告慰先烈,激

励后人。西路军老战士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很大提高,一批重现西

路军真实历史的史料和回忆记实作品、文艺作品诸如长篇报告文学《西路

军女战士蒙难记》、《西路军沉浮录》,专著《西征中的女红军战士》,电影

《祁连山的回声》、《惊沙》等相继出版发行和上演,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历史记住了西路军的功绩,人民对西路军女兵给予了崇高的敬意。

西路军女兵中有贵州人

笔者在贵州省妇联工作,2009年11月在一次全国会议上向甘肃省妇联

宣传部胡部长请教了一些西路军女红军的史实。言谈中得知在甘肃省目前

幸存的9位西路军女红军中有一位是贵州人,叫陈慧芳。我当时颇感诧异,

——记贵州籍红军西路军女战士陈慧芳

发现女红军陈慧芳,填

补了党史上目前还无贵州

籍红军女战士的历史空白。

陈慧芳老人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