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143 期2024 年2月23日南阳日报社研究策划小组出品(仅供内部学习交流 严禁外传)
- 1 -
第143 期2024 年2月23日南阳日报社研究策划小组出品(仅供内部学习交流 严禁外传)
2
2024 年 2 月 23 日/总第143期案例实操
03 “书记进城卖山货”,运用全媒体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前沿关注
12 Sora 将改写什么
行业观察
19 大众日报携手威海日报,探索省市党报合作新路径智库纵深
26 “网红型媒体人”也可以很主流融媒一线
33 济宁日报:开辟新媒评论新赛道微 借 鉴
40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报纸消息竞争力行业动态
4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新闻客户端5.0 版本试运行上线
3
“书记进城卖山货”,运用全媒体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杭州,要说今年一月份哪里的年味最浓,淳安“书记进城卖山货”肯定算得上一个。从1月6日开始,淳安23个乡镇的书记们带着自己老家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风风火火闯省城,连续四个双休日,分别在杭州运河广场、西湖文化广场、西田城购物中心广场等地练摊吆喝,刮起了一阵“杭
4
儿风”。
“书记进城卖山货”活动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淳安县人民政府主办,淳安县委宣传部、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等联合杭报集团都市快报承办,持续一个月。这也是时隔 5 年,淳安的村书记再次进杭城卖山货。作为主流媒体,都市快报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打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通道,为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策划定位:戴着党徽跑市场,绿水青山看淳安淳安县地处浙江西部,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特别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淳安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原种优势,聚力做优现代农业,形成了“茶果菜药蜜”等特色优势产业,以“生态+渠道”模式,深入推进“产销共同体”“新型帮共体”建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书记进城卖山货”,想法也不是一时兴起,5年前就进行了初次实践。
时间拉回到 2018 年末。当年年底,淳安枫树岭镇28个村的村书记“拧成一股绳”,肩扛锄头、怀抱南瓜、手拎酒坛……开着 40 多辆车装着60 多种山货来到运河广场,都市快报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搅动了整个杭城。
5
时代瞬息万变,5 年后的今天,电商、直播、网店已经越来越普及,“书记进城卖山货”这一吆喝农产品的模式,有没有落伍,还能不能赢得大家认可?1 月 5 日,淳安县 23 个乡镇书记们从淳安千岛湖向杭城出发基层书记是乡村振兴事业的引领者,他们戴着党徽闯省城,和村民一起在“跑市场”中培育商品意识,卖山货也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是为了展示淳安乡村的魅力与特色,这是城乡互动交流的一个绝好平台。不同的是,2024 年的活动,在当年枫树岭镇28 个村书记的基础上
6
扩大了规模,23 个乡镇“全县总动员”,山货种类也更加丰富,超过 100 种。
视频先行:书记出镜拍摄视频,为乡村振兴鼓与呼为城乡互动架桥梁,当属都市快报“我们大杭州”团队。10多年来,都市快报大杭州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乡村振兴的记录者、城乡互动的实践者、共同富裕的见证者”这一使命,发挥“杭城媒体界一支熟悉城乡统筹、熟悉新农村领域、明政策、接地气、懂宣传的媒体别动队”“乡村振兴全案解决专家”的两大特质,在大杭州各个区县市为城乡统筹、乡村振兴鼓与呼。
7
互联网传播格局下,每天的信息如汪洋大海,转瞬即逝。如何将一个活动做大影响力?预热非常重要。大杭州团队选用了当下流行的短视频模式——从100 多种农产品中选出10 个最具代表性的,并选了10位基层书记作为代表,请他们代言吆喝。
虽然视频拍摄不专业,但团队也得“硬着头皮上”。2023 年 11 月开始,大杭州团队连续奔跑淳安。大家绕着千岛湖环湖公路跑了一圈又一圈,不停联系沟通、写脚本、预约拍摄时间,一遍不行再一遍,一趟不行再一趟……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最后做成了12 个预热视频。界橘、山茶油、千岛湖茶、稻蛙……都市快报大杭州团队把10位书记作为视频主角,每个短视频的末尾都是他们自己的广告语,并加一句“书记进城卖山货,明年一月杭州见”。
8
2023 年12 月16日起,大杭州团队开启“书记进城卖山货”剧透模式,每天发布一个视频,制作一张海报,一直到当月31 日。最后整合成一条短视频。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力量,除了橙柿互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还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设置话题,第一波宣传初战告捷。融媒推动:报纸、客户端、视频号,全媒体“步步为营”1 月5 日,书记们从淳安千岛湖向杭城出发了。团队立即赶往现场,拍摄制作了《我们出发了,明天运河广场见》的短视频并全网发布。“书记进城卖山货”的系列宣传也是这样。1月4日开始,团队连续两天进行攻略性预热,制作了大海报并全媒体发布。作为淳安人的记者夏夏接地气推荐,并绘制了现场手绘地图。都市快报连续两天在头版进行了导读。
9
活动当天,团队全体出动,图片直播、视频直播(仪式直播和女主播打卡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发放萝卜青菜与网友互动……当天中午,短视频《运河广场人从众,“半个杭州城的人”都出动了》新鲜出炉。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农民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回顾这一个月,四个周末,每次活动都是提前两天预热,活动期间随时短视频“撩动”,新媒体滚动发布,还有报纸助阵。最后一场,团队还特意赶往淳安采写拍摄。据不完全统计,从活动预热开始到互动结束,共发布各种报道 300 余篇次,总曝光量近亿,30 多个视频中,一半以上点击量超过 5 万,其中《淳安土话卖土货,这下真“土”到家了》,仅在“我们大杭州”视频号点击量就达 37 万+。
10
为什么火?做足品牌策划,融媒体充分推广1 月 6 日开始,持续四个周末,凭借千岛湖农产品的魅力和媒体推广吆喝,淳安“书记进城卖山货”暨千岛湖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杭城市民的关注与采购。1 月 6 日,活动在杭州运河广场开启,淳安全县23个乡镇摆出了 60 多个展位,100 多种千岛湖优质农产品,杭城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驻足品尝挑选,拉着小推车买买买,对这场家门口的山货盛宴赞不绝口。运河广场作为第一站就“一鸣惊人”,两天时间销售额达 194.7 万。有村书记发微信朋友圈打趣说,“感谢杭城家人们的热情,两天时间,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杭州速度’!”第二场西湖文化广场站增设了摊位,升级了土味,销售额更是刷新了纪录,超200 万元。也有书记这样说
11
——“第二场完美收官,虽然披星戴月,但收获满满。唯一遗憾的是 8 万的目标没有实现,但7.5 万的营业额比第一场也算上了一个新台阶。期待第三场更大的惊喜!”“人人人,买买买”的火热场面引得媒体同行纷至沓来,争相报道,潮新闻、杭州发布当天发了推文。第三场在西田城购物中心广场,虽然冷风冷雨天公不作美,但还是吸引了不少“马大嫂”粉丝。第四场在千岛湖秀水广场,两天时间销售额80余万元。淳安县副县长现场助阵,向大家宣传推介千岛湖农产品,并走访摊位,向乡镇村干部、经营主体了解销售情况。现场销售还不够,团队还充分发挥快报电商优势,线上推出《火爆杭城!淳安书记卖山货,大礼包搞定一桌年夜饭,送农家菜》,两种套餐已经卖出500 多份。“书记进城卖山货”活动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一是品牌策划效应,千岛湖好山好水好产品,还有书记站台吆喝品牌背书,党建引领为质量护航,让客户对山货放心。二是与媒体的宣传推广密不可分。从预热到每场活动的即时发布,从报纸、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到朋友圈、视频号、海报……全媒体传播增强了宣传的影响力,这也成为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摘自《杭报集团》)
12
Sora 将改写什么在 ChatGPT 问世一年多后,OpenAI 公司近期再次出招,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根据简单的文本指令,Sora 就能生成一段 60 秒的视频,其中包含多角度镜头切换,呈现相当丰富的细节,等等。OpenAI 官网发布了多个视频示例,逼真的画面令人很难区分它们是由实拍而得,还是由 AI 生成。
Sora 生成的视频图像:一杯咖啡中,两艘海盗船展开了“战斗”图源:OpenAI 官网Sora 的现身一时间引发热议。部分业内人士称其“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突破”;也
13
有一些网友紧张了起来,比如有人担心,有了Sora的加持,影视、传媒、广告等文化产业将受冲击,进而产生了“饭碗焦虑”。
不禁要问,Sora 究竟是什么?如果普遍使用的话,它将给文化产业及其从业者带来什么?一Sora 并不是文生视频领域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此前,Runway、Pika 等公司也曾推出文生视频模型。那么,“后来者”Sora 为啥能“居上”?“大片质感”。有人评价,由Sora 生成的视频,无论是光影色彩的转变,还是镜头移动,甚至细微到纹理结构变化,都呈现出较高质感。它还能模拟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像“一杯咖啡中,两艘海盗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段视频,不仅呈现了咖啡的流体动力学和逼真的光影渲染,还运用了光线追踪和移轴摄影技术等,技能强大。“时长感人”。此前,谷歌、Runway 等推出的大模型,每次生成的视频最多只能达到10 多秒的时长。而Sora则将视频长度拉长到了 60 秒,这一突破意味着,由其生成的视频信息承载力更强、内容更丰富,达到了很多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发布要求。
“匹配自如”。Sora 不仅能让文字迅速成片,而且能根据情况生成与各种设备匹配的画面,宽屏视频、竖屏
14
视频以及其他比例的视频,都能得到匹配。这也使得Sora能适应不同设备,满足各类用户的观看需求。此外,据分析,Sora 在细节处理、语言理解能力、视频扩展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也较为显眼,这些也正是“后来者”Sora 能够突出重围的原因。二需要看到,作为生成式 AI 模型的一颗“新星”,Sora并不算完美,仍存在一些不成熟之处,比如逻辑性还有待提升,在更精细内容的调控方面有待加强。但它的出现,已经给大众带来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对文化产业而言,“新物种”Sora 如果能够进一步被使用,或许能带来不一般的能量。比如,在内容供给端,有业内人士就认为,Sora 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降低内容创作者门槛,从而使内容供给更加丰富。Sora 生成的视频图像:一辆老式 SUV 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图源:OpenAI 官网
15
对影视产业来说,Sora 似乎已经可以“承包”部分摄影、导演、剪辑等任务,那么当它进一步升级后,影响的或许将不只是短视频。尽管Sora 发布的视频示例中,时间最长的只有 60 秒,但按照AI 大模型等技术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生产出优质的AI 长视频似乎指日可待。当然,这一角色,除了 Sora,也可以是其他的大模型。这一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广告业领域。像OpenAI 发布的一个视频示例就呈现了这样的画面,“一辆老式SUV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扬起的灰尘在温暖的阳光下清晰可见,路两边的丘陵上种满了红杉树”。可以想象,未来的汽车广告、美食广告、景点宣传视频等一些不需要特别复杂情节的广告视频,或许就能够借助它来完成。此外,于新闻传媒业而言,诸如Sora 这样的视频生成器的使用,也会对目前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流程等产生一定的重构性作用。
当然,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出现也令人喜忧参半。比如一些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就开始担心,Sora 是否可能抢了自己的“饭碗”。目前网络上相关讨论当中,这是主要话题之一。
还有一些网友担忧,在未来,假新闻是否会因此而更泛滥?此前就有人曾利用 ChatGPT 将搜集到的一些素材修改编辑后,当成新闻报道发布在互联网上,编造假新闻
16
牟利。此外,这种逼真的视频生成技术还可能被用于制作“深度伪造”视频,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将带来较大风险。
图源:视觉中国三技术浪潮下的文化产业,重塑与变革必然势不可当,正如蒸汽机、发电机等机器工具的发明和普及,让手工劳动被自动化机器代替。随着 Sora 及其他一些大模型的逐步开放和商用,文化产业中部分重复性的、缺少技术含量
17
的劳动有较大可能会被取代。换言之,无论是 ChatGPT 还是Sora,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可以不被简单重复的劳动所束缚,从而去创造更大价值。文化产业想要制胜未来,不能逃避而只能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那么,如何让生成式 AI 技术的“洪荒之力”为我们所用?与 AI 成为工作“搭子”。生成式AI 所蕴含的深层次、革命性力量是不容低估的,与其揣着“饭碗焦虑”,我们不如将之视为工作的“搭子”,利用它帮助自己更高效地实现创意转化、精品打造等。比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生成式AI 不能完成纪实性内容的采集和拍摄,但利用好这一技术,是否可以快速生成动画、图表,使得报道更生动、内容更可读?对影视产业来说,利用该技术降低影视特效生成难度,一些高风险、拍摄难度系数较大的镜头和画面可用它来生成。把好内容安全的“方向盘”。生成式AI 是基于现有数据基础的“演绎”,如果现有“训练资料”有问题,则产生的内容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偏差。因此,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 AI 生成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导向正确、合法合规,还需要继续探索。同时,也有必要积极开发运用相应 AI 辅助工具,及时筛选存在问题的内容,有效防范虚假、违规等内容的传播风险。
18
让技术与文化“共舞”。文化产业要更好接驳这一波风口,既要有技术的“强支撑”,让生成式AI 发挥好“聪明才智”,也要有文化的“强底座”,让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新发展共融共舞,催生产业新活力。比如,运用AI 技术生成虚拟数字人,在各大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化身传统文化“导游”,与观众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带来沉浸式新体验。
有人说,就像宝剑从属于侠客一样,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始终根源于人类的创造,也始终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不妨对 AI 技术的发展寄予美好的期盼,也对未来人类与 AI 的和谐相处、携手共进抱有更多信心。(摘自《浙江宣传》)
19
大众日报携手威海日报,探索省市党报合作新路径自 2020 年以来,大众日报社与威海日报社在省市两级党报合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合作关系进一步稳固,取得双赢的效果。当前媒体融合的主流是同层级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两报的合作为跨层级媒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通过复盘两报从平行到相交并逐步走向深入合作的过程,力争为同行带来启示。
印刷合作打开突破口根据大众日报社统一安排部署并征得山东省委支持,2020 年,《大众日报》要实现全省16 市地方版全覆盖。2019 年底,《大众日报》威海新闻版的开办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自 1987 年威海地级市设立以来,威海地区的《大众日报》都是由烟台印厂代印,每天印好之后再从烟台拉到威海,这导致威海发行效率极低,市直机关下午才能看到报纸,各区市第二天才能看到。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发行效率更是难以保障。
20
在筹办威海新闻版的过程中,不少部门和基层读者提出了《大众日报》发行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订户的体验感,促进威海新闻版的顺利开办,在大众日报社分管领导的推动下,在威海设立印点提上了议事日程。党报印刷必须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大众日报社在调研威海印刷企业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同为党报的威海日报。威海日报印刷厂相较于市场化的印刷企业,管理严格、质量可靠。而此时,威海晚报发行已呈下滑趋势,威海日报印刷厂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在印力上完全能够满足印刷《大众日报》的要求。最终两家达成合作,在威海地区发行的《大众日报》由威海日报印刷厂承印。2020 年 1 月 1 日,威海读者看到了第一份在威海当地印刷的《大众日报》,报纸发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威海市委、市政府、市直机关办公驻地早上一上班就能看到报纸,各区市也看到了当天的《大众日报》。报纸印刷的合作为两报合作打开了突破口,为进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发行合作找到契合点分析《大众日报》和《威海日报》的订户信息可以发现,《威海日报》所有的投送点全面覆盖了《大众日报》的投送点,也就是说,送《威海日报》捎带手就可以把《大众日报》送了。《威海日报》是自办发行,有一支隶属于报社的发行队伍,有代投《大众日报》的条件和基础。
21
经过 2020 年的成功合作,双方的互信度进步提升。威海日报社因势利导,提出承办《大众日报》在威海的发行投递工作。此前,大众日报全省所有的报纸都由邮政系统负责投递,由威海日报发行队伍代投《大众日报》是一个大胆的提议,尤其是牵扯到各方利益调整,要慎重决策。《威海日报》投递质量如何?大众日报社派出一个暗访小组,对《威海日报》和《大众日报》的投递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去偏远镇村实地调查。经过充分调研,大众日报社认为威海日报发行队伍的投递效率和投递质量是符合《大众日报》投递要求的。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在征得威海宣传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签订了合作协议。对于威海日报社来讲,代投《大众日报》并不会带来成本的直接增加,可以接受比较低的发行费率;对大众日报社来说,在发行质效都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威海地区的报纸投递每年可节省费用 100 万元。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威海日报社全面承担威海地区《大众日报》的印刷和发行。每天早上,威海日报的发行车就来到自家的印刷厂装上《大众日报》和《威海日报》,两张报纸被分送到威海各地,一起摆上用户的案头。在原有的持续几十年的邮发模式下,报社无法掌握真实准确的读者数据和信息,威海日报社代办《大众日报》发行以来,不仅能及时掌握威海地区的读者信息还能实时
22
共享给大众日报社,对于大众日报社科学分析数据、提升服务读者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威海发行模式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4年,大众日报社又在德州、泰安、济宁等地开展了发行投递市场化改革,涉及报纸数量超过10 万份,每年可为大众日报社节约支出 500 万元。
采编合作成立报道组大众日报与威海日报印刷发行一体化合作的实现,也使两报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使更深入的合作成为可能。大众日报设在各地的记者站,人员都比较精干,威海记者站只有 3 名记者,承担着《大众日报》威海新闻版的采写编辑出版、新媒体客户端威海频道的运营,同时承担报社安排的采访、接待等各项任务,存在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
怎样利用近年来与威海日报达成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合作向采编领域拓展,以弥补记者站人员少的短板?2023 年,省委宣传部对地市的对上发稿考核进一步加紧。对上供稿不仅要有渠道,更需要有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借此契机,大众日报威海记者站向威海市委宣传部提出建议:成立省市党报重点报道组,由记者站全体记者和威海日报骨干记者组成,主要任务是完成市里重点选题策划,拿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向省媒、央媒投送。威海市委宣传
23
部非常重视,经过充分研究同意了记者站的建议,以新闻科科长为群主成立了党报新闻重点报道组微信群,由记者站全体 3 名记者和威海日报 4 位业务骨干组成。报道组刚成立就承担了威海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闻选题的报道工作。报道组一起采访,一起讨论思路,一起确定稿件结构。稿件共分四部分,每部分分别由威海日报和记者站的四位同志执笔,最后由记者站站长统稿,很快就拿出了稿件。
2023 年 7 月 6 日,长篇通讯《威海: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出色”答卷》在《大众日报》一版刊发,并在署名时出现了“威海日报记者”字样。这篇稿件是“威海党报新闻重点报道组”的试水之作,也标志着省市党报合作进入采编领域。
经营合作结成共同体2023 年上半年,大众日报社开始投身研学市场,整合集团各媒体、单位力量,高调亮出了“大众日报小记者”的牌子。借助大众日报品牌的高端、权威、公信力,“大众日报小记者”一经亮相,就受到全省师生家长的欢迎,报名非常火爆。
从大众日报当前的人力和精力来看,济南周边的研学市场尚可覆盖,怎样把业务迅速拓展到全省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大众日报做研学市场是比较
24
晚的,全省各地的市级报业集团大多都有自己的小记者团队。从威海报业集团来说,由威海晚报主办的“威海晚报小记者”已经有多年的运营经验,有成熟的运营团队、固定的研学路线、稳固的合作伙伴。在大众日报威海记者站的牵线搭桥下,大众日报小记者团队与威海晚报小记者团队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两者可以本着品牌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原则,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在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两报小记者的牵手,标志着省市党报在经营这个最为敏感的领域也进入了合作的轨道,大众日报社和威海日报社在印刷、发行、采编、经营领域实现了全方位合作。大众日报社和威海日报社的合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一个方面的突破到实现全面的合作,有如下三条经验:一是顶层设计,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大众日报社分管领导对于两报合作不但有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还自始至终给予充分支持。威海日报社代投《大众日报》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两报领导保持充分沟通,统一思想共扛压力,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达成了合作。二是讲究技巧,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省市党报合作从何处着手?大众日报社和威海日报社先从相对比较容易的印刷合作开始。大众日报社对印点设置有充分自主权,
25
虽然程序很烦琐,但属于内部调整。印刷合作可称“破冰之举”,为更广范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两报合作中,大众日报印刷业务交由威海日报印刷厂,解决了威海日报印刷厂“吃不饱“的问题,无疑是雪中送炭,体现了合作的诚意。在发行合作中,虽然双方确定的发行费率远低于市场通行费率,但双方找到了利益共同点。采编和经营合作也都是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水到渠成。(摘自《全媒体探索》)
26
“网红型媒体人”也可以很主流网红和媒体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标签,被屡屡捆绑在一起作为媒体转型的讨论话题。对于不少“新闻老兵”来说,这几年最大的困惑就是两个字——转型。媒体人往哪儿转?很多人的探索就是努力转型为“网红型媒体人”,不仅要集提笔能写、对镜能播、能拍能剪、策划组织等技能于一身,还要能红有流量,真的能做到吗?
媒体人入局,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自媒体遍地,“网红就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风口上应运而生。什么是网红?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创始人李檬曾给出定义:网红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特点,在今天“去中心化”的时代中,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获得了一定量的粉丝,在为粉丝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我创造价值。网红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一些传统媒体靠着相对灵活的机制,较早成立了一批媒体工作室、产品事业部等,以人为核心要素,开始打造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账号及
27
爆款视频等,也造就了一批入局较早的“网红型媒体人”,成为了流量担当。
采编出身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大规模挺进日活过亿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让媒体人的入局成为了必答题。毋庸置疑,有思想、有品质的优质短视频会引领着“网红型媒体人”频频“出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的Vlog 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大国外交最前线”;湖南台主持人张丹丹的垂类育儿账号“张丹丹的育儿经”收获无数宝妈的喜爱;海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程皓靠新闻评论“出圈”,多件作品点赞量超100 万……当然,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在这场战役中也不曾缺席。笔者所在的威海晚报不仅较早地转型进入新媒体赛
28
道,在打造品牌栏目方面也进行了多方探索,在日常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尝试以多个角度对同一新闻素材进行编发,努力用短视频思维来呈现新闻事件。2020年七夕前后,笔者制作的短视频《比利时人“菲哥”娶了中国媳妇,在威海开了一家小小的巧克力店》冲上抖音热搜,一夜间获得 30 多万观看量。此次在社交平台的尝试让笔者再次看到了流量的力量,坚定了入局新媒本平台的信心。在抖音平台生态已经近乎饱和的今天,媒体人入局已经不占优势。如何在专业知识加持下成为正能量、有担当的“网红型媒体人”?这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全新命题。流量、情绪,和媒体专业素养并不对立作为主流媒体出身的专业记者,多年来的专业历练让笔者深刻认识到,网红型记者、主持人等媒体人有别于纯商业平台、MCN 机构塑造的职业“网红”。这种差别不光在于人设、输出方式,更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内在定位和传播意识。
商业平台以逐利和营销为终极目标,具备极强的商业属性,因此在打造网红的过程中,平台更加注重情绪表达,专注于解锁流量密码,甚至会出现以低俗内容博眼球等问题。而主流媒体人出于行业职责使命,以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和中心工作为出发点,一旦发声,其表达方式、传播手法必将经过精心推敲,主题主旨坚决不能偏离主航道。
29
那么,商业平台及职业网红所要表达的情绪、追求的流量和主流媒体人的专业素养是否完全对立呢?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很多媒体人时常在不同的编发角度之间徘徊和焦灼。职业素养要求媒体人秉持客观、公正、真实报道新闻事件的立场,但是当引发一定的关注、成为粉丝的“树洞”后,媒体人在播发内容上也会不自觉地想要去迎合粉丝期待。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将媒介定义为人体功能的延伸。我们对这一定义进行扩展,如果把网络世界看作是一种媒介,那么它也应该是人的关系的延伸,在这些关系中,用户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媒体人通过连接自身和用户,打造出一套传播逻辑。这样看来,从理论上讲,媒体人转型为“网红型媒体人”,两者并不存在天然矛盾。相反,主持人打造的极具鲜明特征的 IP 更容易吸引用户,从而为自己所在的传统媒体或平台带来流量,进而赋能媒体融合转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以往任何转型更多、更艰难。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很多媒体已经发现,人是媒体转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威海晚报来说,很多人愿意站出来,尝试接受来自转型发展的种种挑战,但跟很多媒体人一样,不得不面对角色边界、职场瓶颈以及体制机制等层层困境。
30
当尝试进入流量网红这个相对陌生的赛道时,很多人都曾经学习过不少流量课程,也走过一些弯路。很多人对于网红的特质进行过总结:“颜值即正义。”颜值不只是在网络世界,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加分项。谁也不能轻易改变他人的认知,因为人的认知确实有差距,有的人就只是单单喜欢“好看的皮囊”。
相较之下,经过这些年或成或败的摸索,媒体人更相信有趣的灵魂、共情能力及优质有料的内容更可以顺理成章地让媒体人“红”起来,也可以成为短视频时代全新的话语体系。
抓准平衡点,网红也可以很主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近年来,传统媒体开办品牌栏目,努力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向传播正能量的“主流网红”方向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身处一线,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媒体人在提升自身能力、转型跨越方面的脚步从未停止。
“网红型媒体人”的打造就是为了和用户、读者、粉丝拉近距离,其深层目的在于更大范围、更有效率地进行观点传播,从而重塑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然,这个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31
在探索之初,我们在不甚了解互联网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时,曾简单地认为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只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新的发布渠道而已。不断探索之后,我们普遍认识到,把同质化的内容简单地发布到不同的资讯平台上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新角度切入、新方法包装,甚至需要打造多镜头、新视角的发布。传播的方式方法要改变,从而融入多元的表达空间,“人设”的打造和经营也是重中之重。曾有某知名媒体人在短视频平台成功打造了清纯可人的“人设”,爆红后其私生活被粉丝挖出,与其“人设”形成了较大反差,结果可想而知,“人设”崩塌且牵连到其所在媒体单位。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更说明了媒体人一旦成功“出圈“成为网红,必然面临被流量挟持、让渡私人权利空间的问题,一旦背离了粉丝的期待,“人设”崩塌只在一念之间。因此,稳住“人设”是媒体人涉猎短视频风口、网红经济领域的关键一环。
32
在“人设”的搭建上,媒体人始终脱离不了本职工作的深深烙印。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一直热爱新闻工作,始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带来的种种人生体验,在探索转型为网红型媒体人的道路上,笔者始终想从新闻人的角度、带着新闻人的使命出发。无论风口如何变,所涉猎的领域、工作的内容如何调整,媒体人的初心一直都在。拥抱网红流量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热情的。从年龄上来讲,这个赛道对年轻、时尚、有活力的新人主播更加友好。在表达方式上,媒体人更习惯于教育式、官方化的输出,而短视频除了需要情绪的代入,以身边人的角色与粉丝开展良性互动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困难就在那里,事在人为。如何用短视频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打造更亲密的粉丝关系?媒体还需要机制体制的及时调整,从而进一步激发活力,创造媒体人转型的原动力。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生态,媒体人走到今天,都要有一点“红”的意识、“慢”的耐心和“冷”的勇气。要始终紧跟社会热点,腹有诗书、肩有担当,也应能“情系粉丝”,把眼光放长,把平衡点抓准,追求流量但不做流量的奴隶,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向内看,保持自治的状态,方能行稳致远。
(摘自《全媒体探索》)
33
济宁日报:开辟新媒评论新赛道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挑战。党报评论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求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思想性和时代性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做好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党报评论这篇大文章,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一、从传统“立体化”走向全媒体“立体化”作为传统的“立体化”宣传架构,广播、电视、报纸在党的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舆论赛道悄然发生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出了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实践充分表明,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抓住用好时代机遇,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传统“立体化走向全媒体“立体化”,赢得主流媒体新未来。
34
基于以上认识,如何提升传播力是济宁日报社近年来着力探索的时代课题。
经过几年努力,济宁日报在机制、政策、流程、技术、人才等方面积极推进融合,建立了传播矩阵,着力打造“爆款”新闻产品,融合发展局面大开,舆论生态气象一新,在许多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场景实现了“图、文、音、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呈现,涌现出一大批立意高、视角新的现象级产品。
比如,2023 年倾力打造的“独山湖水下森林”爆款短视频传播量突破 5 亿,创造了济宁市新媒体作品传播量最高纪录,极大提升了孔孟之乡的知名度、美誉度。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评论(社论)一向以严肃规范、准确、权威为特征,要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继续冲在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自 2022 年以来,济宁日报认真研究党报评论的时代特性,研究拓展评论功能的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由济宁日报评论部推出的网评《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全网阅读量 480 万,成为济宁日报提升传播力的亮点。
二、为党报评论插上“数字翅膀”早在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35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创新党报宣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评论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提升评论生产力、增强评论传播力,对于济宁日报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的形势下,如何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评论融合发展,是党报评论的新课题。
近年来,济宁日报不断创新评论推送方式,创设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头条号、微信视频号,开设《AI 新论语》《漫评》《儒风论语》等新媒体评论栏目,推出一批视频评论产品,在求新求变中推进党报评论在新媒体时代“出圈”、出彩。
特别是 2023 年以来,济宁日报社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要求,精心打造特色品牌,聚力提升新闻传播力,讲好济宁故事,传播好济宁声音,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成立了由总编辑任主任的工作专班,突破性地重建组织架构,创新内容生产,全面进驻19家头部互联网平台,重点深入研究抖音、今日头条、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的调性、算法、推流倾向,做好结合文章,加大策
36
划力度,成立了 27 个新媒体项目专班,其中仅评论类专班就有三个,分别是“AI 新论语”专班、“儒风论语”专班、“漫评”专班,均由新闻评论部提供内容,联合“数字赋能”专班定期制作发布“数字化评论”,不断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AI 新论语》甫一推出,就引起广泛关注。这个栏目以虚拟 AI 主持人“报小童”为播报人,内容以济宁日报一版的《新论语》短评为基础,兼顾近期全市重要工作评论、社论,进行视频在线播报。为适应手机收听,《AI
新论语》篇幅短小精炼,每篇仅200 字左右,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时间尽量控制在 100 秒内。这就需要对已见报的《新论语》文章进行二次创作,力求口语化。作为一种说理文体,传统的评论文章长于文字表达而短于视频呈现,但是必须看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行为和方式,作为“数字原住民”,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把短视频作为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推进评论可视化是拥抱青年一代的必然选择。《AI 新论语》以100秒时长定位抢占网络视频传播制高点,采用虚拟主持人配音、出镜,让原本比较严肃的评论变得有思想、有声音、有画面、有情感。
《漫画时评》是济宁日报非常具有特色的原创漫画栏目。每期漫画均由报社新闻评论部记者原创,采用国画
37
风格,配以精短的文字评论,或轻松幽默,或意蕴隽永,针砭时弊,传播正能量。为持续打响这一品牌,报社成立了“漫评”专班,以数字化形式对漫画进行转化推广,由“数字赋能组”制作后发布到多个平台。由于漫画的特点,这一形式目前还在探索改进中。《儒风论语》也是以济宁日报评论为基础的数字化评论栏目,主要围绕重大议题策划推出系列评论、专题评论,同时转发报纸原创评论,做好评论的集纳包装,及时将评论发布到各个频道。目前,除自有的济宁日报App 外,还同步发送到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人民号、央视频、知乎等平台。2023 年 5 月,继济宁日报新闻评论部发布的网评《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获 480 万点击量后,由新闻评论部记者撰写的网评《国泰航空破坏了很多“规矩”》《数字文明之治的“尼山答案”》《以学正风》在“山东宣传”
38
微信公众号和济宁日报客户端同时发布,均成为阅读量10 万+的爆款,获得山东省委网信办充分肯定,在全省范围广泛转发。
三、在开放多元中让主流声音更洪亮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始终保持主流声音昂扬洪亮成为党报评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在题材多元化中保持更大影响力新闻无处不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的民间事件经自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热点,让新闻题材日益丰富多元。随之,评论的题材也愈加宽泛,举凡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医疗、娱乐等,都在评论之列。同时,社交平台上的一些意见领袖、网络大V 极为活跃,成为舆论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全媒体新业态,党报评论要主动融入,凭借党报党刊特有的社会公信力,在与各类新媒体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的读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视角多元化中精彩“出圈”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这一时代特征让新闻评论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新闻评论员队伍以新闻记者为主。随着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评论员”,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了多元化的评论视角,观点可谓百花齐放。而读者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中进行深刻的思考。面对
39
新的业态环境,新闻评论必须适应视角的多元化,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应对,学习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和视角,立足更接地气的传播平台和载体,让主流声音自然而然地精彩“出圈”。
在渠道多元化中成为舆论的“定海神针”传统党报党刊的评论选题大多严肃、严谨。随着新媒体的登场,评论的发布突破了版面、时长的限制,不仅选题更丰富、视野更广阔,发表渠道也从单一的官媒(报纸、电视、广播)迅速扩大为全媒体平台——除了微博、视频号、抖音、知乎等大平台,还有数不清的大小网络平台。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应移动端传播的“微评论”成为引流的重要因素,使传统媒体评论处于一种被跨界的处境。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党报党刊,在新时代要更加重视评论的创新发展。党报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刻认清形势,用好思想武器,紧紧围绕媒体融合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执行效力,才能生产出更富思想力的观点作品,成为舆论场上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及时引导舆论,保持主流声音昂扬洪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摘自《全媒体探索》)
40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报纸消息竞争力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每年评选一次。消息是新闻中最常见的体裁,也是中国新闻奖自设立以来一直保留的奖项之一。本文以第33 届中国新闻奖为例,探讨报纸获奖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现状:消息要获奖变得更难了自上届开始,中国新闻奖评选在奖项设置上具体分为基础类和专门类两大类。其中,基础类14 个,具体为: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专门类6个,具体为: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应用创新。专门类奖项不区分体裁,比如重大主题报道可以是消息等基础类奖项中的任何一个。这次改革后,很多奖项各类媒体都可以参评,适应了媒体深度融
41
合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引领性。第 33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媒体报送的参评作品共1254 件,其中消息作品 141 件,这在中国新闻奖的20个奖项中数量是最多的,占整个参评作品的11%。这个数据符合媒体内容生产的实际情况。消息是信息传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媒体日常生产的内容大量都属于消息。这 141 件消息作品中,通讯社作品2 件、报纸作品40 件、广播作品 36 件、电视作品38 件、新媒体作品25件。
这届评选,最终评出获奖作品377 件,获奖比例仅为 30%。但最终评出的获奖作品中,有35 件消息作品获奖,仅占整个获奖作品比例的9%。消息类作品的获奖比例为 25%,比整体获奖比例低了约5 个百分点。分析:报纸获奖消息好在哪第 33 届中国新闻奖评出的35 件获奖消息中,从一等奖看,电视 3 件、广播 2 件、报纸1 件。报纸15件消息获奖作品中,一等奖 1 件、二等奖8 件、三等奖6件。全媒体时代,这些获奖的消息具体又好在哪呢?(一)主题重大性
报纸获奖消息就内容而言,重大主题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例如,解放军报获一等奖的作品《我军在台岛周
42
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有力彰显了人民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和决心,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当时正处于佩洛西窜访台湾前后,社会舆论面众说纷纭,中外认知域波诡云谲。这篇报道通过权威发布、主流发声,稳定了国内舆论走向,同时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立场态度。再如,光明日报获二等奖的作品《黄河“地上悬河”历史正在被改写》,报道的是我国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3.1 米,这改写了黄河“地上悬河”历史。解决黄河淤积,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也是世界级难题。这篇报道透过黄河治理的这一重大时刻,生动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蔚为大观的奇迹。
(二)内容时效性
曾任工人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孙德宏认为,实现基本目的的好新闻,其文本形式至少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得先是个事儿;二是得有惊奇感;三是得写得干净。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明确:消息为“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作品”。这与孙德宏所言的好新闻最起码“得先是个事儿”具有一致性。如果说新闻作品主题重大性侧重的是价值、意义,那么内容时效性则侧重的是新闻事实本身。
43
扬子晚报获二等奖的作品《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亲历者回忆录手稿首度公开》,标题上的“首度公开”,强化了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这一新闻事实的显著性。再如,中国青年报获二等奖的作品《首次详细披露毛泽东全程参加青年团二大》,标题上的“首次详细披露”,让毛泽东全程参加青年团二大的新闻事实更加具有显著性。另外,《中国企业首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世界最长高铁再添世界之最》《塞总统报料的“大新闻”航线首航落地天津》《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等获奖作品标题上的“首次刷新”“世界之最”“首航”“首次”,都是内容显著性的鲜明标识。这说明,主题具有重大性、内容具有显著性的作品,更容易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脱颖而出。
(三)采访深入性
报纸获奖消息再一次说明,全媒体时代,深入采访仍然是第一位的。例如,大众日报获三等奖的作品《为护齐长城,国道拓宽多花 4 个亿》,最初源于记者从一则国道拓宽公告中发现线索:G204 国道拓宽改造工程,“遇”上了齐长城。一边是交通“咽喉”,一边是文化遗产,该怎么选择?记者深入采访得知,在修路意见冲突交锋中,当地最终决定:采取下挖隧道方式,投资多花4个亿,工期延长 1 年多,舍出金钱和时间成本,也要保护好齐长城。
44
最后,记者经过扎实采访当地政府、交通部门、施工单位、附近村民、志愿者、文物保护专家等,完成了这篇独家报道。
(四)文本精致性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消息的具体要求是“应简明扼要,表述准确,时效性强,新闻要素齐全。”这里的“应简明扼要”,客观上要求消息写作应该尽量简洁。简洁是消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要获中国新闻奖文本上还要做到具备精致性。例如,中国青年报获奖作品《首次详细披露毛泽东全程参加青年团二大》刊发时,将重要研究结论放在导语部分,突出新闻意义,整篇报道语言准确规范、简洁凝练,做到了新闻及时性、准确性、鲜活度的统一。
(五)效果显著性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是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宗旨之一。全媒体时代,新闻作品的社会效果既包括直观的流量等数据,也包括作品刊发后在受众之间产生的影响。
效果具有显著性是报纸获奖消息的共同特点之一。例如,扬子晚报获奖作品《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亲历者回忆录手稿首度公开》,被百余家门户平台和媒体转载,相关话题微博阅读总量过亿。央视在扬子晚报首发后进行
45
了跟进,并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在《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再 如 , 中 国 日 报 获 奖 作 品China to keepmonetarypolicy stable(《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刊发后受到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高度关注,被境外主流媒体转载引用 200 多次,有效引导了海外舆论,起到了在全球范围宣传中国经济成果、呈现中国方案的效果。探讨:如何提升报纸消息竞争力第 33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评出的6 件消息一等奖,报纸作品仅 1 件,这在新闻界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报纸消息的竞争力,是个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锤炼写作基本功
消息虽然是最常见的新闻文体之一,但写好消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要用消息表现重大主题的时候,更考验一个人的写作功力。提升报纸消息竞争力,需要锤炼写作基本功。优秀的消息作品应该做到时效性强、文字精练、逻辑清晰、事实准确。文字仍是党报记者安身立命之本,无视频不传播的时代,不要忽略文字的力量,好的文字总会绽放魅力,记者如果一味邯郸学步,只能失其故行。这方面暴露出的能力欠缺问题最让人担忧,特别是年轻同志从一开始就要走心精心,要敬畏文字,力避文件化、
46
材料化表达,要用新闻表达。(二)重视移动端首发
报纸消息存在的弊端之一是,时效性不是那么强,今天发生的事,次日见报,已经够迅速了,但与时代对稿件的时效性要求相比,也够慢了。提升报纸消息竞争力,需要重视稿件在移动端首发。陕西日报获奖作品《中国企业首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虽然参评中国新闻奖时报送的是报纸作品,但实际上内容当天就在移动端实现了首发。这种操作方式是值得提倡的,那种把见报的稿件搬运到移动端平台上的做法并不可取。(三)强化融合性传播
全媒体时代,重视移动端首发与强化融合性传播相辅相成。对报纸而言,重视移动端首发是要抢时效,内容不能等次日再见报;强化融合性传播是指在传播方式和手段上,要避免单一性,不能只有文字一种形式,移动端的传播文字+视频+照片等组合在一起应该是常态。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报纸消息参评中国新闻奖时填报的社会效果较为笼统,缺乏有力的传播数据支撑。(四)提高新闻发现力
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唐绪军在谈到如何判断新闻作品的优劣时说,从职业的角度来说,敏感地发现与独特呈现这一点很重要,这反映
47
的是眼力。别人发现不了的你发现了,又能用独特的方法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感知,这就是一种职业能力。[2]另一位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编审钱莲生认为,发现力是判定好新闻的首要因子,新闻发现的最高境界是“无中生有”。在一些看似“没有新闻的角落”,在一些“新闻沙漠”地带,记者发现了新闻的“绿洲”,这是值得赞赏的,中国新闻奖应该鼓励这种高难度的发现。[3]海南日报获奖作品《海南公开为一名正厅长级干部澄清正名》,是记者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从海南代表团讨论会议上捕捉到新闻线索,迅速进行跟进,最终操作的报道获评中国新闻奖,这也是值得称道的。(五)弘扬优势和特色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报纸获奖作品再一次说明,媒体不应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例如,扬子晚报获奖作品《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亲历者回忆录手稿首度公开》,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关。近年来,包括扬子晚报在内,江苏媒体获中国新闻奖的多件作品都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关。此外,中国石化报获奖作品《“向地球深部进军”:我国油气领域“深地一号”项目横空出世》、中国青年报获奖作品《首次详
48
细披露毛泽东全程参加青年团二大》、中国纪检监察报获奖作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督促中管高校强化巡视整改“一校一策”抓出实效》、人民铁道获奖作品《世界最长高铁再添世界之最》、人民陆军获奖作品《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等,都具有很强的行业色彩,且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
(摘自《传媒评论》)
4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新闻客户端5.0版本试运行上线2 月 18 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新闻客户端5.0版本试运行上线。
由云报客户端全新改版升级的“云新闻”客户端试运行上线,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移动优先、实现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建设云南省思想舆论主阵地、融合传播主平台、对外宣传主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