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婺源美

发布时间:2022-10-1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10.10婺源美

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为滕、叶、鲍、戴等姓在此聚居,开始形成村落,那时称“云湾”。走进江湾村景区,荷花池绿水盈盈,曲桥蜿蜒其上,亭台楼阁红灯高挂,穿过西安门,算是正式进入了湾古村。一座气势恢宏的宗祠矗立在眼前,婺源江姓原来是萧姓,据称始祖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那个萧何,萧姓后人避难逃到婺源一代,改为江姓,这一支称为萧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迁入云湾,子孙逐步繁衍形成豪族大户,云湾遂改称江湾。于是这座祠堂也被称作萧江宗祠。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数次重建,规模庞大、建筑宏伟,栋梁立柱为珍贵木材,当地人说,建筑萧江宗祠的木材都是从马拉西亚进口的黄花梨。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梁材檐椽巧饰雕琢、画面生动、形态逼真。中堂为永恩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色,雕梁画栋展示精工,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筑之首。后堂高于前堂,有楼阁安放灵牌,后堂建有九级台阶,在古代宗祠建筑的台阶是有讲究的,九级台阶那是皇室的规制。走出宗祠,古戏台和江南牌坊交相辉映,整齐划一的马头墙蔚为壮观,满满的形式感。江... [收起]
[展开]
10.10婺源美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三雕四古五颜色,从来婺源不负秋

吴人少白:全网粉丝微博 80W

微博旅行玩家,携程旅行家,同程签约验客达人,去哪儿聪明旅行家,途牛旅游

大玩家,飞猪旅行家,网易摄影达人,携程签约摄影师,新浪江苏特约摄影师,

搜狐旅游自媒体作者,新浪头条文章作者。

成功的男人,一年逛两次 HL 之家,而优秀的摄影“老法师”,

一年要逛两次婺源。

春来油菜花自青,秋打香枫别样红,秋天是婺源一年中最绚烂的

季节,每年 10 月开始,五色点染,一幅清丽的徽派水彩画卷便徐徐

展开,青山绿水间,点缀着明丽色块的诗意田园,粉墙黛瓦勾勒出简

第4页

洁的徽州村落,古贤今人演绎着晴耕雨读的生活,质朴中透着超尘脱

俗。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婺源原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

一,如今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大家都笑称婺源是古徽州外嫁的女儿,

这倒和柔情婺水有几分神似。

婺源依然保留着古徽州的风情底蕴,保存着完好的民俗文化,如

同陶渊明笔中的桃花源,是中国最美乡村,也是全国唯一以整个县命

名的 A 级景区,这个秋天,总要去一次婺源吧。

五色婺源:白、黑、黄、红、绿,原本是指婺源的五种地域特产:

白色江湾雪梨,黑色龙尾歙砚,黄色晓起皇菊,绿色婺源绿茶,红色

中华荷包红鱼。

而升级版则代表着婺源更具吸引力的人文风情,白墙黑瓦是婺源

的素描,春天的黄色油菜花、秋日晒秋的红辣椒、山野间的红枫,青

山绿水的自然,是婺源最明丽的色彩。

第5页

绿水 · 卧龙谷

江南第一谜谷,一个人的森林

自古无山不成县,钟灵发脉之地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尖是婺源最

高峰,被称为是婺源之源,江南第一谜谷的卧龙谷,就坐落在大鄣山

的峡谷之中。

尚疑银河忽溃决,还惊长鲸吸百川,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斛雪浪

涌山根。清泉飞瀑是卧龙谷最大看点,祖籍婺源的金庸先生,就把卧

第6页

龙谷作为原型,写进了快意恩仇的侠义江湖中。

一径入林密,溪间开野花;幽深见泉石,吞吐共云霞。卧龙谷林

幽谷深,水色天光相映成趣,绝佳的山野露营之处。

沿着河床溯溪而上,与泉石亲密接触,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

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小森林,城市生活里

的小困惑,就到山野中寻找答案吧。

大鄣山岩壁由花岗岩构成,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巧石密布,顽

石迎宾、金蟾望月、蟾蚌守神。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幽潭清泉,碧如翡翠,透似水晶,是

卧龙谷堪比九寨的绚丽风光,由于环境变化和潭水深浅不一,在阳光

的照射下,水色变幻着墨绿、澄碧、青翠……

天然浴池,是卧龙谷第一个景点,据说从前每当大旱之年,乡民

必定来谷内求雨,求雨前须在此池沐浴净身,换上新衣以示诚心,这

样到谷中求雨才能灵验。

一路上清泉叮咚,溪流如一练银色的巨龙,游走在山间幽谷之中,

像这般晶莹翠绿的深潭,还有卧龙潭、静心池、龙凤双池等。

第7页

飞瀑也是大鄣山景区的一绝,平时轻纱缥缈;到了丰水期,便层

层叠瀑,浪花飞溅,形成百瀑争流的壮观场面,梯田瀑、水帘瀑、白

龙瀑、自然落差 240 米的大龙瀑,各具风采。

古桥·彩虹桥

中国最美的廊桥

婺源四古,指的是古洞、古桥、古树、古建,在婺源有一种颇有

特色的桥——廊桥,就是一种带廊棚亭顶的桥,造型优美,雨天烈日

第8页

里可供行人歇脚。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清华镇的彩虹桥,

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誉

为“中国最美的廊桥”。

彩虹桥桥长 140

米,桥面宽 3 米多,

4 墩 5 孔,由 11 座廊

亭组成,错落有致,

非常有节奏感,直至

今日,彩虹桥依然是

清华镇居民过河的

重要通道,扛着农具来来往往的居民,是彩虹桥千百年不曾消失的人

间烟火气。

廊亭中有石桌石凳,龛中雕像中间的是镇水的大禹,左侧是化缘

募款的和尚,右侧是负责造桥的工匠胡永班。

一座古桥蕴含着古代工匠无限的智慧,彩虹桥位于河流转弯后最

宽的河面上,此处是水流最缓的地方,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对古桥的

冲击力。

桥墩因形就势也

不等距,跨度最大为

12.8 米,最小的为 9.8

米,可以抵御洪水,

第9页

又增加了古桥的美观,全桥分成 11 个结构,都是独立的,方便单独

修理。被称为“燕嘴”的桥墩,是整座古桥最特别的部分,青石砌成

半船形状,可以分解水流的冲击力。

两岸竹林青翠,桥下碧水涟漪,篆刻流派鼻祖文彭与何震曾泛舟

于此,在临水石壁上留下了“小西湖”的石刻。

古色古色的舂米水碾作坊矗立在河畔,桥下设有简单的石碣以提

高水位,缓解水位差对大桥的冲击,不在丰水期的时候,走过石礅在

秀美碧水中投下一抹丽影。

古村落 · 汪口村

徽州古商埠名祠,木雕艺术的宝库

汪口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口碧水汪汪而得名,从高

空俯瞰,古村被青山环抱,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难怪此地能成

为古徽州时的繁华商埠。

第10页

据记载,汪口是宋朝大夫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以俞姓为主聚族

而居的徽州古村落,距今已有 1100 余年的历史。

一条千年古街官路正街,与永川溪平行沿着溪岸而建,是汪口古

村最为重要的街道。原住民还都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的街巷里,享受

着属于自己的慢节奏,路边的老人兴趣盎然地讲起村里的历史和老房

子。

官路正街沿街有渔塘、酒坊、李家等十八条巷直通溪下商埠,因

汪口是当时的水陵码头,故为货物之集散地。头戴斗笠的妇女们在码

头忙碌着洗衣淘菜,时光如梭,汪口依旧离不开永川溪的滋养。

第11页

昔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老街回归

到恬静平和的生活,而那些曾经的技艺,依然刻在汪口人的骨子里一

代代的传承下来。

正街中央坐落着一座砖

木结构的“乡约所”,正厅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幅“归仁

里”匾额,几副桌椅,一座

老灶头,平日乡人们便是在

这里喝茶闲聊,前厅上方是座戏台,节日里依旧能听到戏曲表演。

漫步在不足千米的老街,阳光倾泻在逼仄的青石板路上,如同走

进时空隧道,一瞬间穿越到了千余年前的时光里。

第12页

鑑三六公祠原是俞氏三六公一脉的支祠,又称“迪公众屋”,后

来成为汪口船工行业的“汪口船会”,也是汪口最大水运经营商设立

的“俞利通行”所在地。

正街的尽头是村里的俞氏宗祠,据说

是由朝议大夫俞应纶,于清乾隆九年回乡

兴建。一位乡民骑着三轮车从宗祠前经

过,此刻的宗祠正进行新一次的修整重

生。

山门是宫廷建筑中常见的中轴歇山式五凤门楼。重檐之下是繁复

层叠的如意斗拱和雕花梁架,山门前的廊轩梁底,浅刻着卷草图案,

结构精巧无比。

整个宗祠木雕图案多达 100 余组,鸟兽人物呼之欲出;渔樵耕读

栩栩如生,用了 20 年时间才雕刻完工,以精湛、细腻著称于世,被

古建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享堂正中由外向内,分别挂有“乡贤”“父子柱史”及“仁本堂”

第13页

三块匾额。汪口自北宋俞杲开山立基后,相继出了进士 14 人,举人

2 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 83 人,文人学者 13 人。

其中,更有宋代俞杲父子同朝为官,被誉为“父子柱史”,明代

俞文进、俞文达兄弟同榜高中进士,被称为“兄弟同榜”等佳话。

古村落 · 江湾村

伟人故里

后龙山逶迤东去,梨园河蜿蜒流过。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坐落着古镇江湾,江湾的建筑布局极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

据说从后龙山俯瞰,巷道间竟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令人叹为观

止。

第14页

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为滕、叶、鲍、戴等姓在此聚居,

开始形成村落,那时称“云湾”。

走进江湾村景区,荷花池绿水盈盈,曲桥蜿蜒其上,亭台楼阁红

灯高挂,穿过西安门,算是正式进入了湾古村。

一座气势恢宏的宗祠矗立在眼前,婺源江姓原来是萧姓,据称始

祖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那个萧何,萧姓后人避难逃到婺源一

代,改为江姓,这一支称为萧江。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迁入云湾,子孙逐步繁衍

形成豪族大户,云湾遂改称江湾。于是这座祠堂也被称作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数次重建,规模庞大、

建筑宏伟,栋梁立柱为珍贵木材,当地人说,建筑萧江宗祠的木材都

是从马拉西亚进口的黄花梨。

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梁材檐椽巧饰雕琢、画

面生动、形态逼真。

中堂为永恩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

色,雕梁画栋展示精工,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

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筑之首。

后堂高于前堂,有楼阁安放灵牌,后堂建有九级台阶,在古代宗

祠建筑的台阶是有讲究的,九级台阶那是皇室的规制。

走出宗祠,古戏台和江南牌坊交相辉映,整齐划一的马头墙蔚为

壮观,满满的形式感。

江湾村建有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南关亭前这眼

第15页

古井叫“南关井”,是江湾“北斗七星井”之一,这七口井的位置如

同北斗星座,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

穿过添丁巷,一座名为非遗物语的宅院映入眼帘,集中展示了婺

源的非遗文化。

高耸的粉墙黛瓦拥簇出一条条古巷,似乎都充满了岁月的故事。

绿树掩映下的江永纪念馆,为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德庆

堂,该建筑与江永的故居同属一个时期的清代建筑,外观是两幢结构

完全一致的并立宅第。

无意仕途的江永,专意编著书籍。他将宇宙万物比作一个“丸”,

自号“弄丸主人”,其书房取名“弄丸斋”,“弄丸”即是研究探索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

阳光斑驳下的粉墙黛瓦充满了诗意,如同时光里走出来可人儿。

随处可见旧时的棉花铺、打铁铺。

滕家巷是江湾古村最有历史感觉的一条古巷,滕姓是在唐初云湾

建村时就来了,那时村里也建有滕家祠堂。这里也有一口井叫滕家井,

也是北斗七星井之一。

滕家老屋也叫江湾人家,一幢一堂两房两阁厢布局的建筑,距今

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堂前铺的金砖、梁枋间的芦苇墙,外露的

梁架,还有朴素的方格窗扇,都还延续了明代风格。

澹远轩主人会客读书的地方,澹远轩三个字据说是乾隆年间一位

叫黄轩的状元写的。一天,他路过滕家巷,见“白果厅”清静幽雅,便

敲门拜访主人,并乘兴题写“澹远轩”三个大字,取“淡泊明志,宁

第16页

静致远”的意思。

一代抗倭英雄,治淮功臣江一麟的故居,现在辟为纪念馆,他官

做到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正二品,院落和宅第方正宽大。

江氏祖屋即一府六院,建于明代末期,顾名思义,此处一幢大房

子套了六幢小房,每幢小房都有天井、正厅、厢房,自成一家。如今

房屋皆已不再,只剩下一座门框屹立不倒,同行的小伙伴都竞相从中

穿过,取个出人头地的彩头。

乡贤园里景色别有洞天,亭楼阁倒映,喊泉冲天而起,古今圣贤

的雕塑,分布在绿草竹林之中。

江湾村里面有个百年邮局,建于清光绪年间,依然保持着原貌,

如今邮局不仅照常营业,还摆放了许多老物件。

梨子巷商业街,按照祠堂旧制修建的鼓吹楼是一座饭店,享受婺

源美食的同时,换可以欣赏上戏曲表演。

古村落 · 李坑村

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江南

李坑村是一处四面环山的水乡古村,至今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村内以李姓人家为主,明清古建筑遍布都是,石板路纵横交错。

村口三两棵参天的樟树绿荫如盖,树林里坐满了写生的学生,小

桥流水人家,成了孩子们笔下最好的灵感来源。

清彻见底的溪流穿村而过,红色的荷包鲤鱼在水中嬉闹,村里的

孩子们也挽起裤脚在案边玩耍。坐上一条乌篷船顺流而下,便可观赏

第17页

两岸的徽派风情。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两岸徽派

民居傍水而建,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依次排开,河边用石板铺就

洗菜、洗衣的溪埠,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美丽画卷。

大夫第建于清朝成丰年间,是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据说

李文进是一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

李瑞材故居是李坑有名的古建筑、由清初木材商人李瑞材所建,

在当时的社会里,商人尽管经济富裕,但社会地位低下,所以,李瑞

材不能将住宅建造得很豪华。也不能建造“八”字形大门,而且大门

也不能朝向大街,只能开偏门。偏门虽小,但进入之后,却会发现屋

内富丽堂皇,石雕、砖雕和木雕都充满艺术气息。

枫叶银杏红柿子,相互交错,色彩斑斓,形美如画卷,每一个都

美到心田里。

在古村的正中心是一座申明亭,古时作为村里聚会的场所,每周

对村民进行赏善罚恶,颇有点现今议事厅的味道。

申明亭旁的通济桥,是一座古石拱桥,村内横竖两溪的交会处,

双溪为龙,桥拱与倒影为珠,村里人唤此处为双龙戏珠。

寻着酒香找到了桥边的酒坊,李坑的特产糯米酒,晚间席上品一

杯,果然浓醇香甜,最能醉人。

登上村后的小山上,攀至菇山亭上,可以俯瞰整个村庄,满目青

山之间,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有人家。

第18页

古村落 ·思溪延村

古徽州儒商第一村

北有乔家大院,南有思溪延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始建

于南宋庆元年间,至今已有 800 余年,因地处清溪旁,故以鱼(俞)

水相依之兆而取名“思溪”。

由思溪村和延村两个古村落合成的景区,一条溪流穿区而过,延

村在下游的北岸,以清代商宅群为主,思溪则在上游的南岸,以带有

天井的古建筑为主,思溪延村隔溪相望,宛若太极八卦图。

一进入景区便是一处观景台,可远眺思村全貌,春天油菜花季定

是一幅绝美的田画卷。

思溪村口泗水之上有一座两孔廊桥,名为通济桥,古桥和桥上的

“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平日里村里的老人

孩童们,就坐在廊桥的美人靠上纳凉。思溪村的导游多为本村人,说

起村里的历史和典故如数家珍,声情并茂的讲解,总是让人很容易代

入其中。

过了通济桥,第一座老宅子便是振源堂,她是建于清朝的俞士英

祖居,振源堂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木雕、石雕、砖雕。

古建筑应该得到保护,村里独特的保护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居

民和政府共建,房屋主人仍住在老宅内,负责日常维护和游客接待,

政府给予修缮和接待补贴。

银库始建于清代中叶,是存放俞氏“兴泰里”支派捐献银两的库

房,银两多用于建桥、办学、赈饥救灾,反映了思溪村自古扶贫济困

第19页

的民风。

古徽州的厅堂条桌上,常常摆放着长鸣钟,花瓶,镜子,寓意是

男子出门经商众生平安,女子在家中“终生平静”(钟声瓶镜)。

百寿花厅与承志堂、承德唐连在一起,这里原来是承志堂主人俞

式老三的迎宾客厅,相传这个建筑有 100 个寿字,当初是一位孝子送

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内 10 座格扇门的中间,分别镌刻着由 96 个不同字体(楷、行、

草、隶、篆)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格扇门上下均雕楼有人物戏文、

鱼虫花鸟、水谢楼台等图案,堪称木雕精品。

思溪延村把“三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木雕,可做到透

光透亮,堪称精美绝伦,每座宅院的木雕主题也各有不同,充满了吉

祥的寓意。

婺源三雕中的民间花鸟图案暗喻较多,莲花和暗喻年年有余,“佛

手”暗喻财富,牡丹花纹象征“锦堂富贵”,仙果象征“瓜迭延绵”

家族兴旺,“鸱尾”主要用于屋脊、屋檐翘角雕饰,象征避除火灾,

“桃”象征驱鬼、高寿等。

古徽州风情的房屋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

画,马头墙在蔚蓝的天际上勾画出黑白相间的轮廓线,给人朴素淡雅

的美感,幽深的小巷穿梭在建筑群落之间,难怪戴望舒雨巷里的丁香

姑娘源于此处呢。

思溪敬序堂最初的出名是因为《聊斋》影视中的大量镜头在这里

拍摄,“敬序堂”是思溪村较大,且是保存最完美的商宅。

第20页

美食 · 丛溪庄园

鼓吹堂舌尖上的婺源

这次婺源之行入住在丛溪庄园,这座以徽派建筑风格的度假酒

店,沿丛溪河两岸建造,庄园内外移步即景。

婺源美食既有徽菜的特点,也有赣菜的风味,素有有“无荤不蒸,

无素不糊”的谚语,也就是说在婺源吃饭任何荤菜(肉食)都可以蒸

起来吃,任何素菜(带叶子的菜)都可以糊起来吃。

推荐特色美食:中华荷包红鲤鱼,婺源特色粉蒸肉,冷水塘鱼,

糊豆腐等。

三雕四古五颜色,从来婺源不负秋。一到秋天,就想去婺源了!

第21页

婺源一隐秘小众地,古徽州繁华商埠,今寄托乡愁处

@简安然 微博粉丝 100 万

资深旅游体验师、知名旅游博主。旅游产品策划师。中国旅游达人百强榜。湖北

网络正能量大 V。全网粉丝 300 万+微博签约自媒体,飞猪旅行家,全域旅游联

盟形象大使,中国旅游达人百强榜,微博旅行新势力旅行家,一直播、视频号、

人民日报、文旅号、今日头条、搜狐、百度、网易等多平台认证优质自媒体,《南

方卫视》特约嘉宾,腾讯企鹅地方观察团成员,一点资讯认证旅游产品策划师。

首届武汉市十佳市民记者,湖北关注政务民生优秀大 V,安徽旅游故事十佳体验

师等。

沃野田园,盈盈绿意,悠悠街巷,人家朴实,喧而不闹,静谧祥

和,水光山色,浓淡相宜。这里,曾是徽州古道上一处重要埠口,明

清时期徽州与饶州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是婺源与外界联络的

最前沿“阵地”。这里,是隐于中国水墨画卷婺源县一处小众宝藏地

——江湾镇汪口古村。

汪口村位于江湾镇西部,距县城 23 公里,因地处双河汇合口,

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和徽州文化传统的古

村落。汪口村一面依山,三面临水,清澈如镜的河水自葱郁山中蜿蜒

第22页

而来,静静流淌,呈 U 型绕村而过,宛如绿色缎带,赋予古村灵秀与

绮丽。

村落名曰“汪口”, 主要聚居者却为俞姓。宋大观三年,当朝

议大夫(正三品)俞杲率领族人从邻近的村落迁居至这方依山傍水,

开门见河之地。为期后裔如水绵长,生活安定,俞杲取《诗•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意,又将这里起名为“永川”,安居乐业,距今

已有 1100 余年历史。

“从口入,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汪口村 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深簧

茂林,初步村口,颇有些《桃花源记》中描述景象。村口两只石狮耸

立对望,护佑着村庄。入口处,安放着一个四孔石臼的水碓,想来是

过去村民舂米之处。

沿河前行,走进古村老街——官中和正街,老街呈弯月形,全长

670 米,青石板铺地,两边是徽派马头墙建筑,墙上铭牌显示,基本

上都是俞姓人家,每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家训,以铁皮牌匾钉在门

外,红字黑字悬在堂屋,内容忠孝勤俭尚学等;儒雅文明之风扑面,

和善乡贤气息弥散。

事实上,汪口自古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

著作达 27 部,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及精杏林,工篆刻、

善书画的名士贤达,著述作品层出不穷,享有“书乡”之称,是古徽

第23页

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

汪口在明清时期因水兴商,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的区

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村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

贸易繁荣。因为船运业的兴旺,雍正年间,当地一位叫“江永”的人,

在汪口村前的河道里建了一条长 120 米的“平渡堰”。其南端靠岸,

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有 6 米宽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

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是中国

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

平渡堰的建成后,汪口村一度形成了 18 个河埠码头供商货转运。

这 18 个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每

条小巷都是逐低而高,深邃狭长,望不到尽头,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兴盛时期,汪口村中分布有 120 余家商号。光阴荏苒,曾经的繁

华已不再,留下的依然是秀美和古朴。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

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在十八条古巷中,众多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

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其中官中和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 66

幢,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彰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和深厚的徽文化渊源。

老茶馆和乡约所合二为一的古建筑,中间是天井,迎面是立有一

排石雕栏杆的大堂,对面是古色古香戏台。大堂太师壁上悬挂着一幅

“归仁里”匾,下方陈列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六条“圣谕”:“孝顺父

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两旁

墙上张贴着《俞氏乡约》和《乡约会戒》,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第24页

“一经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其主人俞念曾,官拜州同知(五品)。

他为官清政,待人宽厚,且勉学勤读,主张不要将钱财留给后人,要

给子孙读书成材。古训云:“人遗子,金满瀛,我教子,唯一经”,

亦即“一经堂”之来由。

养源书屋是汪口俞氏私学堂,是俞家孩童启蒙教育之地。大堂上

首有万世師表金字横匾。孔夫子容像居中,有对联两幅。里联书:“至

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外联书:“祖宗虽远祀祭不可不诚,

学子虽近经书不可不读”,置有条桌搁瓶镜与祭祀香炉等。

“俞氏以居当念水源木本;永川而荐勿忘春露秋霜”。坐落于古

村最东面,东关大桥附近的“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

1736 年)。由当时在京做官的族人俞应纶回乡省亲,带头捐银兴建,

总面积 1116 平米,呈长方形,宽 15.6 米,纵深 42.6 米,坐西北朝东

南,三进院落结构。整体建筑采用了婺源当地名贵的樟树材质。构建

精美华丽,木雕精湛,其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等,处处细

腻纤巧,木雕精品应接不暇,叹为观止。“俞氏宗祠”至今保持着三

绝:无须拂拭,却一尘不染;雕梁画栋,却蛛网不结;面水背山,却

无群燕筑巢,被古建专家誉为“徽雕艺术宝库”。

莫道桃源无可寻,此间景致抚心灵。渺渺青山,漾漾碧波,粉墙

黛瓦,时光浸润,汪口古村,远去了舟楫帆影,古道喧哗;却在经年

低调隐秘中积淀丰盈,古韵更悠,乡愁愈浓,氤氲着宁静淡泊与从容

闲适的韵致和意境,让人自觉沉静,安住当下。

第25页

婺源思溪,行之有物

杨怡:1990 年 11 月生。旅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

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上饶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三清媚》杂志主编,

《新视线》杂志(纽约时报旅游版)、《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特约作者。毕业于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擅长中英文创作、足迹遍布五大洲 26 国,自媒体旅行专

栏阅读量高达 4500 万+。曾获《青年文学》新人奖,担任“今日头条”2019

年全国新写作大赛评委,并被授予“濒危物种守护推广大使”称号。2020 年被

选为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青年代表。

前尘隔海,老屋仍在。

但愿我们都能找到婺源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

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对待。

站在婺源思口镇的思溪村,不仅仅是这里古民居改造的民宿,让

你产生可休憩的亲密感,更因为古老、遥远、陌生的文化,引起了你

的追问,必然地拉你进入历史的维度。

你凝视的是一片密密的彼岸花,还是天空乳白色低低悬垂的流

云,又或是寂寂地木雕上的河鲤跃龙门微耀着一桁金光。你都会感觉

到在婺源的古宅里,看人看景,仿佛一段历史往事突然掠过耳边,呼

第26页

唤你,诱惑你。看古老的符号,宛转自如的线条勾勒在木头、石头、

砖上的造型,能从里面识别出戏文的一段故事、一只蝴蝶、一朵花卉、

一头麒麟或者鹿、一种“欢天喜地”的寓意。婺源思溪的美岂不是自

然的美,岂不是建筑的美,岂不是儒商含德的美。

思溪村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 1199 年),距今有 800 余年的

历史。婺源人崇尚风水,昔日思溪这一带营建有彭王庙、相公庙、文

昌阁和两座石牌坊等。村里百寿花厅、继志堂、承德堂、承训堂等的

主人过去都是经商发大财的,家中银库满满的银元、银锭,聚各地之

珍异,达官显要、商贾人士络绎不绝,本地茶叶、木材源源不断地销

往安徽、杭州、上海,风水好自是不用说。

而我难忘思溪村古民居墙角的护墙石,当年的住家把 90 度直角

故意磨去、怕人碰伤,是历代村人邻里和睦、互相谦让的见证。一种

礼仪,让思溪成为儒商发源地。

想要感受地道文化,先从跟着一个思溪人的脚步开始。像走在一

个古董市场,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老百姓的琐碎日常。思溪延村清代

商家住宅“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为我们讲吉祥、平

安和富贵寓意的当地人,话中不失文人的调性。

不是一味的“文”。

村民是徽商大佬的后人。本地导游在讲述着每栋古宅前世今生的

故事,他们就在一旁招揽生意,希望游人能买一点他们的桂花、黄菊、

笋干还有能治脚气的地丁草之类的土特产。浪漫的怀古情愫也让他们

一边盘玩古董,也收集和出售有年份的“宝贝”,也放心地供客人把

第27页

玩一阵再看是否合适。

东西物有所值,某种程度上就是看是否有缘,思溪村老百姓所赚

是一点薄利,而商人的气质、气场在古村隐逸地流动着,让前人在天

有灵颇感欣慰。

让如今来游玩的人感觉到避开了外面世界扰攘纷争的纠缠,又不

遗忘他仍是在人世间的某一个角落。

商贾芸芸的村落,人们携资归隐于此、兴建书院,既见小孩们经

商的天赋而欣慰,又希望他们去书院正襟危坐地读书、长大了做茶和

木材生意能做儒商,或成为文人学士、有个官衔。于是,除了为商的

崇仁尚义,又有博大精深的古时文化跃然眼前。思溪村的私塾和书舍

很多,村子里据说还有五所,都是带跨院的房屋。

思溪村明代时,还建起了魁星楼,建成不久,村里相继出了三个

大夫,分别是一个中宪大夫(从四品)、一个朝议大夫(从四品)和

一具奉直大夫(从五品)。官和商,在思溪就这样被巧妙地连在一起。

思溪的老人、孩子喜欢坐在电视机前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987 年版福建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聊斋》,就选了思溪作拍

摄地,借用村里保存最完好的商宅敬序堂为拍摄场所。

这也算是一种天意巧合吧。导游对游客讲解:“在思溪《俞氏宗

谱》中,记载思溪村清代举人俞文杰,曾为淄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写了两篇跋文;后在电视剧《聊斋》不知怎的就偏偏碰巧选择在了思

溪作为拍摄地。”思溪的百寿花厅,闻名于这个花厅建筑有 100 个“寿”

字。门外院落里有一口古井,这是村中唯一的一口井,如果说思溪村

第28页

整个布局尤如一条鱼,这口井就是鱼眼——电视剧《聊斋》的狐狸精

就是从这口井里冒出来的。

和《聊斋》里花妖狐魅的故事不同,和那些有着一对桃花眼的魅

力男人不一样,思溪人讲的是另一种“文化”。

思溪人将人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劳作、经商、考学中、徽

派古建“福、禄、寿、禧和“琴、棋、书、画”的图画和雕刻中。你

来,听到时光中一直存在的物件的窃语,看世界上最不孤独的古建。

面对着陌生的闯入者,它不鬼魅,更像一个遵循秩序的凡人,此心不

离不弃,梦圆天道酬勤,更支撑家人安静、结实地活着。

文人的心肠、商人的才华,农事之余,思溪人且是要出外经商、

进京赶考、走南闯北,古宅里就总有花瓶、镜子、长鸣钟的民间平安

的信物。意思是,不管你走东闯西,都能平安宁静。对于那远走的一

家之主,家人听到钟声长鸣,念上一句“终身平静”。这样的祝愿,

逼人感动,逼着人想到外出经商要经过种种难关,逼着你想到那些守

家的徽州女人,说穿了,仍旧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生活。

我们此行经过汪口、李坑、思溪几个古村,因为是中秋,都遇到

了一些亲切有趣的老人在杀鸡杀鱼、在烧火做菜,在屋檐下坐着聊着

天、提早准备着等待家人回来。富于感性的婺源老人总不失韵味,把

爱玩闹的小孩子拉来一起剥豆子、洗菜,真是一种美丽的合作。摄影

师的镜头也喜欢对准这景象。但,总有不肯让人拍的当地老人,哪怕

穿着简洁、漂亮的老人,也是摇摇手,一味摇手,或干脆说个“不”,

表示“决不”。辜负了一幅美照,他想得也有他的理由,谁知道你会

第29页

把他放在什么样的构图里呢,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会拍他哪个表情呢,

他嫌你可能水平不是高超的。

颇有个性的思溪村的老人代表的就是婺源的品格,文墨书香中成

长起来的婺源人,无论在哪个村哪条巷哪座宅,也不愿太随便去结这

种外缘,无怒亦无喜,他们过得淡,淡到近于佛家的所谓“空”。弄

得爱拍照的游客总怀着一半的失望,和一种情意的紧张。

是啊!只可惜了婺源老太太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淡到不可说,

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究是因去过、见过、震撼过,眩晕在

它离合的神光之下了。

照片中思溪村的美已经够美了,但它们也只是随机、日常的,允

许感受,允许想象,允许质疑。你来,会亲眼看到更多,心情也分外

悠闲,精神情绪上也会感到巨大放松。

被借来拍摄《聊斋》的敬序堂的花园墙壁上有一个葫芦形“敬惜

字纸”龛,是专门用来焚烧书画后的废字纸用的,想象那些“文字”

在炉火里软软地跳动着,在让人不免发出一声惊奇和一声叹息:婺源

人尚学,体现在他们手脚安稳、不慌不忙、平心静气的待人接物上,

也体现他们对一个字一张纸的敬畏心上。

规划有度,杂糅有序的思溪古建筑群,后又有 20 多部影视剧在

思溪村拍摄取景。奔跑着看各个古建古桥的景点,安静地浸入到穿越

时空的想象,又被那些选中了思溪村开民宿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拉

回来现实中。才知道思溪村美丽美名的底气在哪儿了。

思溪的青石板上,这么多爱婺源的人,放下别处,来此重拾徽州

第30页

儒商的品格,来把这古人的地盘,换成现代人的生活场景。

通济桥,官、商、文、德互为对景。忽地,溪鱼又都游出来,又

集合起来,参加会一般。鱼能认得廊桥上纳凉的老人各自是谁。而老

人望着来思溪建民宿隐居的那一批人物,因经商四方阅历丰富,把见

识和审美也贡献给了思溪。

作为婺源儒商经商处事做人的虔诚学习者和模仿者而来,他们为

思溪带来了规模隆重的民宿群。他们是思溪儒商的粉丝。

粉丝们探索思溪古村,比他“征服”了某座高山还值得引以为傲。

开民宿的老板投资几百万在古宅里建民宿,都是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

的有钱人,却不是那些睥睨众人、傲视苍生的土豪——比起高山的强

大,比起劳力士奔驰车,他们更爱惜前人的智慧,旧日的格调和趣味。

思溪沉稳、温煦的含蓄美,符合他们富裕起来之后的低调和恬淡。也

帮他们找回了人在年轻时候做生意的纯净、纯粹、心无旁骛。

难能万事回初心,在这么一个浮躁的时代,有这么一个安静的古

村,它表达了商人也该有商人的信仰。

意欲一睹徽州儒商第一村的游客源源不断、纷至沓来。

第31页

婺源卧龙谷,一段“龙来了”的故事

急峡,高流,怪石,结界,隔着“谷底”,隔着“水源”。四季

轮回,一条卧龙和一个山谷永不分离。婺源大鄣山的卧龙谷,让人联

想到小龙女在绝情谷底。但卧龙谷底的,大概率不会是个女子。卧龙

两个字,总给人感觉是很男性的形象。不知是一位穿着长衫、撑油纸

伞的婺源书生,又或是中年之骄子,还是冲淡通脱的婺源老汉。从婺

源县城出发,大约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就到了大鄣山卧龙谷。和高原

神湖不一样,卧龙谷的水更随和柔软。一个“卧”字,最能显其造化,

已然是很深的道法境界。你不要以为它缺乏气场。像婺源面白形瘦的

青年,若愚、守拙,内心何等七侠五义!只看白天的卧龙谷,气魄几

许,水波不兴,怡然平静,让人联想龙的狂傲、狷介、不羁、怠慢!

但你没有看到静夜时分的卧龙,它要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结界,它要总

结自己已经走过很远的岁月,它要缅怀自己曾经青年时代的灵性充

溢、智性高蹈。那种英雄的孤独和力量。

相信龙是真的存在的,又焉知没有倚天屠龙的人!有屠龙的人,

就有和龙在厄运中相扶、孤独中相互理解、困境中相助的人。婺源民

间流传着很多“龙来了”的故事,来龙山,卧龙谷,便是一段段这样

的故事在现实中的存档。崇拜龙,是受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婺源人

第32页

敬龙——敬的也绝不是志得意满时的狂矫,而是它谷底修行的坚忍和

坚信,是山光水色中多么悠长的时间。《华严经》说:“欲为诸佛龙

象,先做牛马众生。”此岸,鞋子蒙着尘土,一群御风而来的凡夫俗

子,红尘万丈;彼岸,一人带发修行,百年风刀霜剑刻在卧龙身上,

数道年轮!三清媚一行 20 余人,在水景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禀赋在

捕捉美:有的一路观察树种、落叶、真诚地在面对大自然;有的在峡

谷深处的茅舍、茶亭里休息,体力略有些跟不上;有的选块仙枕一样

的石头躺着有与水流与天地相共的坦荡气度。摄影师们在摄影和航

拍。

女摄影师喜豆发现了施食台,喊我去看,峡谷沿岸隔不远有一个。

在网上查了资料,原来这柱子叫七宝如来石台,民间称石佛柱。中柱

的四面雕刻佛名圣号,莲花状的平盘是施食物的,要诵咒。一般是寺

院才有的,现在人会为了好看而摆在那里装饰。宋朝释迦志磬撰写佛

教史书《佛祖统记》记载过施食台的典故,那卧龙谷的石佛柱,会不

会跟龙有什么关系呢?没有答案,全是我们自己在那里瞎想。却可见

我们民间仍然崇敬神,向往神,仍然钟爱为信仰而献身的神仙们。那

一丝丝古典的阳光,照耀着石佛柱,也照耀着卑微的正在前行的我们。

卑微的我们,仍然有度他人之心。

沿峡谷自己爬上去,一路一直听得到哗啦啦的水流声。内心清澈

阳光的人只觉水声欢快。对有些人却觉得伤感。水的乐章在耳边倏忽

而过,心思敏感的人,眼前是和龙有关的沉睡之思。把水的故事,石

的故事,纷纷还原成“人”的故事。一个人和一条龙的一生的想象就

第33页

开始了。姑且想象龙是一条小青龙,千山万水跋涉到此,无家可归,

无人惦记。遇到一个婺源男子一时心善,收养了它。从此两者的命运

发生改变。人的精神的崇高悲壮,物质生活艰难窘迫,收养了龙,于

是只好跟自己城市中的俗常生活告别,栖身于这方乡间山水。幻想着

时光对人对龙的改造力量。龙会不会变成人身呢?人是怎样情感丰厚

的人呢?引领人不断往高处的,是好像会相逢古代“王子”的感觉。

上山也可乘坐缆车,也可以自己爬山,全看个人体力。我一路气

喘吁吁地,走到茶棚那儿,翘着脚歇息。实在爬不动了。看着地图仔

细计算,还好,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我们这一天的行程安排比较丰

富,卧龙谷,彩虹桥,思溪、延村,本来还有严田古樟;卧龙谷是第

一站,只预留了两个半小时。九月初天气还炎热,爬了近一个小时,

坐在茶棚里吹风,遇到多年老师从上面返回。她几乎接近山顶了,是

因为捡到酷似灵芝的树舌(后来才确认),美滋滋地下山找本地老农

确认是否是灵芝。她估计着,朝颜、汪彩萍老师、姜姐已到山顶了。

“她们都到山顶了啊!”我本来是喜欢爬山的,冲动地又站起来,突

然又热血沸腾了。曾读过一本旅游杂志写叫文那的女壁画师在西藏

“圣湖”羊卓雍措大喊:“不是有龙吗,出来见我”。

在婺源,没有人会想一睹龙的真容。无字天书,无字我心。见山

就可以了,见水就行了。能够离山这样近,离水这样近,离龙这样近,

偶一回顾,这趟旅程都是极好的。夏天结束了,何必还有那么多豪情

和剑气。

真可惜,今年的旱情让卧龙谷的水变少了。真可惜,擅长登山的

第34页

人已经在山顶的磊磊巨石间向下面挥手了。真可惜,那位古典的王子

在这趟旅程中无缘相逢了。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看着一群嬉笑着的

游客轻松的、无目的地往上、用手机拍着低像素的照片,看到水里好

像住着高个子的精灵,在到山顶这件事上只有示弱和认输。时间到中

午,被催促离开了。这么快要离开卧龙谷,这么快离开青山绿水,把

人世间的镣铐枷锁又要戴回来了。空谷传音。除了人、龙,其实卧龙

谷是由各种元素加在一起的。离开卧龙谷,才感觉走近了他。

此刻,那位神仙在卧龙谷,天真无忧地驭龙而行。

第35页

来婺源,首推江湾镇,在江湾镇,首推江湾,然后是

汪口、篁岭……

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行专栏作家,摄影达人、旅行达人,去哪儿网聪

明旅行家、环球旅行体验师,甘肃全域旅游内容云创作大使,“老家河南”文旅

传播使者。《今日头条》2017 年十大旅游传播之星。《今日头条》2017 年十

大旅游爆款微头条。2018 年 5 月《今日头条》头条号礼遇计划旅游类原创奖获

得者。多次获得《今日头条》青云计划。2018 年度乐途旅游网十大灵感贡献之

星。2019 年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老家河南”图文类银杯获得者。2020

年第二届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之“最具传播力自媒体”。2020 年第二届全

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优秀讲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企鹅号、新浪看

点、大众点评、携程旅行、马蜂窝旅游、小红书、绿洲、去哪儿旅行等二十余家

网络平台。善于视频制作剪辑。

我总是后知后觉地知道一些事情,这几乎是我人生迄今为止都无

从改变的一个个性,对此我毫无办法。我也曾多次暗暗下定决心,以

后不管再到哪里,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接触,一定要本着“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原则,但每每事情到了眼前,又把这一原则忘得一干二

第36页

净。

这次到婺源江湾旅行,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即使是我知道江湾

是个很不错的地方,知道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知道它里面的故事

很多,知道它已经修炼成了一个 5A 级景区,但仍然没有引起我的重

视。这种“粗枝大叶、浮皮潦草”,做事“大条”的个性,往往让我

追悔莫及。

江湾,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距婺源县城 28 公

里,景区面积 27.4 平方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只有 96 公里,离景

婺黄高速公路口仅 1 公里。到了江湾,跟随导游只是走了一小段,后

来因为拍照录像,迷迷糊糊地把自己弄丢了,然后只好漫无目的,随

走随拍,随走随采访,总之这次走进江湾,是一次没记性、瞎走乱闯

的旅行……

——江湾非遗物语展示馆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前后算起来,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

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

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

走进江湾,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是带着众多心里疑问的,

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我试图想通过走进江湾“非遗物语”馆,

找到一些答案。

江湾风雨千年,沉淀厚积,民间艺术、工匠技艺、民俗风物、博

第37页

趣雅兴等等这些,江湾人想在“非遗物语”馆中,把这里所有的一切

都展示出来。当然,这里一定有很多东西,恍若是飘荡在江湾的空中,

深扎于江湾这片沃土,根植于江湾人心底,这些终究是无法展现的。

这些东西,它无影无形,只能流淌于江湾人自身的血脉中,只有他们

之间可以意会、可以言传,而于我,却像隔着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但我又心有不甘,因为我分明是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的,虽然有些

不知深浅。

到婺源多次,知道婺源有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都是比较零散

的、碎片化的,而这次在“非遗物语”馆中,算是第一次系统化的知

道了,婺源仅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就有绿茶制作工艺,古徽派建筑

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歙砚制作技艺,还有徽剧、傩舞等,当

然还有一大批省市县三级非遗,如板龙灯、豆腐架、抬阁、甲路制伞、

徽菜、小吃和糕点制作技艺等数十项都列入其中。由此我突然醒悟到,

一个地域的“本事”,不是楼高车多、不是时尚摩登、不是科技前沿、

不是灯红酒绿、更不是 GDP,而是当地浓厚悠远的历史人文,百花齐

放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多种多样的民间技艺……

——江湾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

位列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87 年),后

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 年(民国十三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

又被拆毁,可谓多灾多难。我们现在看到的萧江宗祠,是 2003 年 9

第38页

月第三次重建的。

走到萧江宗祠跟前,瞬间就被它所散发的王室气派所折服,走进

它的核心场所——永思堂,它的气势、它的宏伟,以及它“饮水思源,

不忘根本”的主题立意,无不是在警示后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

道理。

这座宗祠占地面积 2400 平方米,总体上分前院、前堂、中堂、

后堂等四进式。

前院是宽敞的花园,在花园的中间,有一个青石作为护栏的半月

形莲花池,里面养了好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

月楼,前堂中的各类建筑,均充分体现出古徽派建筑的特点,各种房

梁构件、门窗亭栏,巧饰雕琢细腻入微,画面栩栩如生,形态活灵活

现。

中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样式独特,木雕、

石雕、砖雕尽显罕见技艺,内容也寓意深刻,匾额楹联措词严谨,警

示训诫意味深长;宗祠的后堂,我没有进去,据说在后堂之中有楼阁

安放着祖先灵牌,逢年过节,后世子孙们好进行文化性传承性祭祀。

——说说萧江氏族

历史上的萧江氏族源远流长,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和文武世

家,据《萧江氏大宗统谱》记载,婺源萧江氏族的先祖是西汉宰相萧

何。两千多年来,萧氏与萧江后裔子孙,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萧何死后 700 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权臣、萧何的裔孙萧衍,

第39页

于公元 502 年建立梁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

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帝位,但他利用自

己的特殊身份,编写出的《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足以彪炳史

册,也完全值得萧江儿女骄傲。立国 290 年的唐朝,更是值得婺源萧

江氏永远夸耀的时代。因为从初唐太宗朝宰相萧瑀,到晚唐僖宗朝宰

相萧遘,萧氏一族竟然出现了八位宰相,史称“八葉宰相”或“兰陵

八萧”。

时间到了现代,我们的一位前领导人,站在江湾他的祖宅前感叹

到:“我的爷爷,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按理我也是这里的人啊!”

——江湾老宅敦伦堂

导游带我们走进了一处宅院,建筑规制并不大,但却不失它原有

的气势。这里就是江湾的另一处著名的老宅——敦伦堂了。

老宅的名字,取自其正厅的名,即“敦伦堂”。在敦伦堂正厅的

中间挂着江一麟的画像。很难想象,就是从这间并不是很大的老宅中,

竟然走出了一位如此名震朝野的显赫人物。江一麟 (1520--1580) 字

仲文,号新源,婺源江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 进士,后任都御史,

兼户部侍郎,总督治理淮河之务。

他在广东,先后两次取得抗倭战争的巨大胜利,收复了失地。随

后,江一麟又平定贵州苗族首领叛乱,确保了西南边陲的安宁。他老

人家真可谓是文能提笔,妙手著文章,武能横刀立马,定国安邦。如

今,老宅略显孤独清静,只是有人来了,它才开始讲述它曾经的主人,

第40页

是如何在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刀光剑影中,建立卓著功勋的。我们从这

个正厅的老建筑与老物件中,依然能让看出这位文武双全的良臣名

将,当年是何等的风采与耀眼。

——关于江湾的其它及江湾所在的江湾

后来才知道,江湾所在的江湾镇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江

湾镇有国家 5A 级旅游区 1 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江湾景

区;国家 4A 级旅游区 2 个,一个是梯云人家——篁岭,另一个就是

古埠名祠——汪口;国家 3A 级旅游区 1 个,就是被誉为生态家园的

晓起;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 个,就是前面所说的汪口;省级历史

文化名村 2 个,一个是江湾,一个是晓起;中国传统村落 2 个,一个

是晓起,是一个是篁岭。同志们啊,这可是一个镇啊。

就这么一个江湾镇,就够你玩儿几天的了!来婺源,江湾镇当然

是首选,这个真错不了。

从区域地质地貌上看,江湾古镇位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

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向西蜿蜒流过。这里既有保存不错的

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家大宅,

当然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还有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

亭,还有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这些地方,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在以相同的内涵、不同的外在展示着它的多

姿多彩。

江湾古镇,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群贤辈出,除

第41页

了前面所介绍的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外,还有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

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

江湾古镇,自宋至清,先后培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 38 人、文

人学士 19 人,创作出传世著作 92 部,其中 15 部 16 卷被选入《四库

全书》。这一切的一切,留给我们今天的可不仅仅是一堆文字记录,

而是一个十分优秀且难得的历史文化传承。

江湾古镇,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这里物产丰富,尤其推荐

的是绿茶、雪梨。绿茶我是品到了,的确不同凡响、口味独特,但雪

梨我可是没有吃到,听当地朋友说,雪白雪白的内瓤,一口咬上去便

满嘴汁水横流,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写在后面的话

导游讲了许多,我听的却是一知半解,因为关于江湾的历史文化

太过深远庞大。但当她讲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句时,突然让我有种旧友

重逢之感。这首诗是祖籍地在婺源、南宋著名理学始祖朱熹所作,我

之前还曾背诵过这首诗。导游给我们说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半亩

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

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

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

输送活水啊。”这是这首诗直接的意思表述。

实际上这首诗,我想朱熹老先生还是有更深一层意思的,我的理

第42页

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更新和前进的,认知也是不断积

累和进步的,他老人家告诫我们,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我们只

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不断充实积累自己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

技能和经验,才能持续不断地向我们自身的思想、行动中注入新鲜的

血液,就像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一样,永葆我们生命的朝气。

直到离开江湾,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对我来讲,还是一知

半解!

第43页

婺源有个挺不错的地方叫卧龙谷,溪水潺潺巨

石林立,适合各种拍照

——如果还有下辈子

男人看了我一眼,小声跟我说:“我媳妇晚期了,没有多长时间

了,我现在只想带她多走几个地方!”说完,他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

来,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连忙推让道:“这里不让抽烟吧?”我说:

“还真是,我倒是忘了,这么好的地方,肯定是不能抽烟的!”男人

说道:“我平时也不抽烟,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抽两口解解闷儿!”

“我也是,平时也不抽烟,一个星期顶多能抽一盒吧,只是累了、闷

了,抽上一口!”

“我们这次出门,婺源就是我们的首选,我媳妇特别喜欢婺源,

她要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我早就带她来婺源了!”“前两天去了江湾、

李坑,听说卧龙谷的水特别碧绿,再加上我和我媳妇,都好多年没有

见过清淩淩的山泉水了……”

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卧龙谷内的游客不多,他们夫妻俩算是我遇

第44页

见的第一拨儿游客。

男人还算健谈,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样子,平头,脸黝黑黝黑的,

很光滑。身高在一米八左右,体型偏胖,一副猛汉的形象,但反差比

较大的是,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细腻,也很柔和。

他媳妇看上去比他年龄大一些,瘦瘦弱弱的样子,年轻时是一副

美人胚子无疑,不太爱说话,最明显的是,她脸色惨白的有些吓人……

她见她男人和我说话,自己就躲到溪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着去

了。

“这里的溪流不算大啊!”男人跟我说到。我说:“是啊!听说

今年比往年少了好多!不过这水碧绿碧绿的,还是特别招人喜欢的

啊!”

男人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向我问道:“你说真的会有来生

么?”我知道他问我话的意思,我急忙回答到:“当然有来生了,不

过大家都说那叫往生!”男人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道:“这辈子我亏

欠她的太多了,如果来生我还能遇到她,我一定要好好对她的!”说

完,我看到他的眼角上已经涌上了泪水……

——今年的卧龙谷,水量不太多,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今天是 9 月 11 日,天空晴朗,阳光略足,我们的大巴车走了一

个多小时,其中还爬了二十多分钟的山路,才到了婺源卧龙谷这个地

方。

卧龙谷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

第45页

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山脉余脉 。卧龙谷是一处

纯自然、纯生态、纯原始的大峡谷,是一处完全保留了原始风貌的高

山峡谷地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对了,卧龙谷大

门口有块巨石,上面写着“大鄣山卧龙谷”这几个字就是他金庸写的,

想必他一定是来过卧龙谷的……

卧龙谷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谷底自然堆放着形态各异的巨石,溪

流在巨石的上下左右穿梭。从巨石的形态上看,几乎都有被磨圆,有

磨圆的过程,说明巨石就有被搬运的过程,那么卧龙谷中的这些巨石,

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些巨石,可能是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还

可能是古冰川运动的冰漂砾物呢?虽然我学的就是地质专业,但没有

经过仔细的研究,这个是不敢轻易断言的。

不管怎么说,卧龙谷中的巨石巨砾,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美景,

尤其是溪流在与之碰撞中所产生的浪花,在两岸各类大小植物的参与

下,在大小不一的深潭陪衬下,形成了一幅幅难得的高山峡谷画卷。

卧龙谷,被誉为“江南第一奇谷”,峡谷并不长,大约 3、4 公

里吧。虽然这个时候,谷中水量不大,并没有看到湍急汹涌的地方,

但溪流瀑布之声,依然轰鸣震谷,两个人说话,还是要近些距离的。

在无人机上空中俯瞰,峡谷切割深度八九百米一定是有的。峡谷内瀑

布众多,什么叫众多呀?应该叫到处都是,据说这里有一处千丈瀑布

从落差 193 米高处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是为“国内第二高瀑布”,我

们因为时间关系,也没有走到跟前。

让人比较窃喜的是,虽然峡谷幽深,但崖边岸边栈道行走起来并

第46页

不困难,每隔一段都有休息或缓冲区,不象有的地方,管你游客累不

累,一路陡坡向上,累的你双腿发软发抖,让你望而却步。

——跟着《三清媚》出去采风,不需要另请模特

上饶女子文学研究会《三清媚》旅行采风团一行三十多人,我把

团内年龄最小、只有十八岁的文学爱好者妍妍姑娘叫到跟前并跟她

说:“你今天当我的模特吧,咱们在这里多拍几张人像!”妍妍欣然

同意。妍妍是一个平时话并不是很多的孩子,但却内秀得很,喜欢码

文字、喜欢中国山水画,对了,她的硬笔书法非常棒,这在当今的年

轻人中还是不多见的。

清代诗人汪循,不知道到大鄣山时是不是从卧龙谷攀上去的,但

从他《登大鄣山》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老人家确定爬到了大鄣山的

山顶,他在诗中写到:“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

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写上一段,不敢

称为诗,权且算是一段文字记录吧!“卧龙谷卧龙,溪流巨石丛,三

清媚女媚,万般写意浓。”

——写在后面的话

这次到卧龙谷,时令虽然是秋,但并没有看到秋天的色彩,对摄

影来讲,属于“青黄不接”之时,又恰逢卧龙谷水量大幅度减少,所

拍照片色调过于单调,但我们还是异常兴奋,觉得收获满满,毕竟我

们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可以说已经很满足啦!

第47页

但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卧龙谷这里一定会随着天气冷暖,变换着

它不同的妆容。我看到官方是这样描述它的一年四季的:“春季山花

烂漫、夏季碧泉淙淙、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好吧!既然

你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那我就不客气的将你记在心怀,以后每

一季,能来就来。

第48页

李坑古村随笔,随想随写,这里会有一句话触动了你

么?

前两年到婺源“理坑”古村落,制作了一期视频,在下面的

评论区里,有网友纠正我说,不应该叫“理坑”,而应该叫“李坑”,

说我把字打错了。我当时并不知道婺源还有另外一个与理坑发音相同

的李坑存在,我跟网友说,没有错啊!理坑这两个字就刻在门口的巨

石上,怎么会错呢?

没想到事隔几年,我竟真的来到了这个造成网友歧义的李坑,也

第一次听到了婺源有大理坑、小李坑之说,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古村

落。但说真的,我认为“大理坑看不出有多大,小李坑也看不出有多

小”,这个大小之分,也许就是因为发音相同而为了有所区别吧,至

于谁大谁小,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我们一行到李坑的时候,天气非常好,感觉比较清爽,算是赶上

了一个好时候。沿着村中溪流两侧,我们踩着岸边的青石板路,欣奇

于两岸景色,一会儿走在溪流北侧、一会儿走在溪流南侧(不太确认

溪流的方位),一路向着村子的深处前行。因为没有来得及航拍,所

以也不知道李坑整个村落的格局。听当地朋友说,李坑村主要巷子有

第49页

好多条呢。我们沿着溪流走的这条算是村中最繁华的、也是商业味道

最浓的主巷子,说它是主巷子,不如说它就是李坑村的一条主街,而

我更喜欢的,却是李坑村中那些商业不繁华的巷子……

溪流两岸,明清两代一栋栋徽派民居沿溪流而建,鳞次栉比谈不

上,但参差错落倒是一定的。徽派建筑就是有这样的特点,任何角度

都是一个画面,每一个转身又是另外一个画面,大场景有大的画面,

小场景有小的画面,特写有特写的画面,大画含着小画,小画含着特

写。不经意间,你我也成了画中人。

徽派的建筑与建筑之间,院子与院子之间的巷子,长长短短、宽

宽窄窄,再加上巷子两侧高高耸立的围墙,幽深幽深的,置身其中,

感觉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渺小感。如果你靠近巷子边的围墙,一定

会闻到一种古老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就匍伏在墙面上,亦或就潜

伏于墙体之中,经久愈烈。这种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古村的古日

子沉淀下来的关于生活的味道么?

李坑村的徽派建筑,马头墙、小青瓦,还有象喷了浓淡不一墨色

的各式墙体,以及镶嵌于各处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如婺源其他古

村落一样,工艺十分考究精湛。门楣梁柱、格扇花窗、桌椅板凳、大

小摆件等,格调尽显古朴;房屋庭院,尽数斑驳;让人感叹岁月沧桑,

乡愁浓浓;仿佛听到一种对话的声音在古村的空中萦绕:“爸爸妈妈,

你们在老家还好吗?”“孩子,你在他乡还好吗?不行就回来吧!”

我是很喜欢徽派建筑的格局的,院子四周均用封火墙围起,让人

住着安心,其结构大多都是宅院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

第50页

天井与厅堂周边,围绕的大小不一的卧室,当然在宅院的最后,总会

“蹲着”一个整日烟火浓浓的厨房。如果是一个家业比较大的家庭,

那么他们的民居自然会修建成大一些的宅子的。可以想像,院子曾经、

亦或现在,耄耋老人、成年男女、孩童襁褓,还有七姑八婆、六舅五

叔、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一派子孙繁衍不息,人间烟火不断的温

馨景象,好喜欢这样的生活啊!

李坑以村中溪流著称,大家都说她有乌镇、周庄、西塘、同里、

南浔等水乡之相,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村中溪流浅底,时宽时窄,曲

曲折折,时隐时现,建筑根基并不入水,更多建筑也不临水,怎能称

之为水乡呢?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倒是比较贴切,而这小桥流水人

家,在我的眼里,却充满着一种诗意,也显得更别致,更让我入心。

说起李坑村中的小桥,确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什么特别

之处,亦或美妙精致的小桥藏在村中深处没有被我遇见?李坑的小桥

们形态各异,用竹条、木板、石块、砖块、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大大小

小的桥梁有几十座,将溪流所到之处的两岸人家连成一片。看上去,

桥搭建的比较随意,至于桥的造型美感与否在这里完全被忽视,能安

全通行即可。

对了,我记得往往这样的古村溪流岸边,总有村妇在浣洗,这次

却未得一见,未免心中略有失落。

李坑村古老徽派建筑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营造出了

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这种喜庆氛围,恍若向你招手,亦或让人有一

种特别想参与其中的冲动。对了,这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的建筑,是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