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辕中医培训课件-2023

发布时间:2023-6-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辕中医培训课件-2023

实热症暑湿发热虚寒症食积发热(1)退热散(成方)1.5g,加葛根、石膏、黄芩各0.5g,贴大椎穴(2)大承气散(成方)1.5g,加黄连黄芩各0.5g,湿贴神阙穴。(3)咽颊炎散一引热下行(成方)1.5g,加川牛膝、吴茱萸、地丁各0.5g,贴双涌泉头重如裹,身困肢倦,口渴、口干、口臭,嘴巴发粘,舌红苔黄腻,大便粘腻,便后不爽。(1)退热散(成方)1.5g,加葛根、石膏、黄芩各0.5g,贴大椎穴(2)胃病2号(成方)1.5g,加黄连、苍术、藿香各0.5g,贴中脘穴。(3)暑湿散(成方)1.5g,加藿香、佩兰、黄连各0.5g,贴肚脐。风寒感冒散1.5g,荆芥0.5g,防风0.5g,羌活0.5,贴大椎麻黄0.5g、附子1.5g、细辛0.5g贴敷肚脐贴,吴茱萸2g、黄连1g贴敷双涌泉。气虚症:面色萎黄苍白,语气低微,行走无力。(1)参苓白术散2g(2)补中益气散1.5g,贴肚脐。有暴饮暴食史、腹胀、呕吐,舌红苔黄,大便有食物残渣或奶瓣(1)退热散(成方)2g,加葛根、石膏、黄芩各0.5g,贴大椎穴。(2)大承气(成方)1g,伤食散(成方)2g加焦三仙各0.5g,贴神阙穴。(3)引热下行散(成方)... [收起]
[展开]
中辕中医培训课件-2023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

湖南长沙 时间:2023.06.01

第3页

2023 PART 01

第4页

中辕中医简介

感谢您支持中医事业,支持中医中药产品!

第5页

Ø中药透皮技术起源于远古时

期,历经唐、宋、元、明、清,

中医外治法代有继承、发展和

创新,致清末达其顶峰。清代

吴师机《理论骈文》的创作,

可谓是中医外治法的标志之一。

第6页

2023 PART 02

第7页

中辕中医--中药透皮技术所用方剂均为纯中药制剂,

公司不做西医“伪学术”中辕中医中药透皮技术

能在百家争鸣的透皮贴市场中脱颖而出,靠的是持

久不变的市场服务,不断创新的中医贴敷学术知识。

中辕中医医用冷敷贴之沙蒿子采用超低温冷冻干

燥技术加工而成,中辕中医沙蒿籽饼比市面上任

何一家的产品均厚1厘米,严格的无菌自动生产

线确保了在治疗外伤上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省内初级培训班、地区定期交流学习班、

中辕长沙总部研修班、国外旅游深造班。

中辕中医透皮疗法的优势

中辕中医促透液比市面上任何一家的促透液

都多了一种叫水蛭素的成份,水蛭素成本昂

贵,公司不计成本,只为增加渗透效果,提

高临床治愈率。中辕中医促透液里有水蔓青,

又名勒马回,本身就具有清肺、化痰、止咳、

解毒的作用。它和沙蒿子饼结合就能形成一

种天然的植物抗生素,兼具一种清除自由基

的神秘功效。水蛭素、水蔓青、沙蒿子饼等

的综合优势就促成了中辕中医中药透皮贴,

在治疗病因复杂的发烧、咳嗽等方面能取得

非常好的疗效。这是市面上所有(不含沙蒿籽

类产品及沙蒿子纯度、工艺不达标的小贴)所

不能做到的。

第8页

是使用专业的透皮载体“经皮透入载体”

配用中药粉剂(针对不同疾病,施治不

同对应部位),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

及经络穴位作用,快速实现局部与整体

治疗效应,达到诸病外治的效果。

概述

属于中医药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此项技术对于儿科、妇科、

内科、骨伤科及皮肤科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此

疗法安全高效、疗效显著等特点,是常规手段治

疗之外的“特色医疗”技术,属于

作为基层门诊

的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服务群众”是本,

“特

色发展”是根的经营理念,本着“人无我有,人

有我精”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靠

独特的技术优势提高门诊的竞争力,更好的服务

于广大患者。愿各位医生共同努力,掌握中药贴

敷技术,为基层门诊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9页

清代医家吴师机的

《理瀹骈文》,它代表着外

治法进入鼎盛时期,其文中

指出: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酸和

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避

免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减少

给药次数、毒副反应小、发现不

良反应时可随时中断治疗、药物

以相对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患

者易于接受。

透皮给药系统 9

第10页

临症、

概念

干贴:无需添加药液,药贴直接贴敷。

湿贴:药贴上添加调制好的药粉团然后

贴敷。

药液使用方法:注射器抽吸,喷洒至药

贴,药贴边缘留2cm干燥。

中药透皮制剂的作用机理

干贴 湿贴

表皮

真皮

脂肪

细胞

透皮给药系统(TTS)

第11页

清洁和消毒局部皮肤:减少皮肤表面附着的尘

埃、细菌、自身分泌的油脂、汗液、死细胞等。

皮肤的清洁使得毛孔充分通透,有利于药物的

渗透吸收。

 注意:药物充分粉碎、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 11

第12页

2023 PART 04

第13页

中辕中医中药透皮技术治疗范围:感冒、

发热、咳喘、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鼻炎、咽炎、胃炎;小儿反复感冒、厌

食、遗尿、带状疱疹、颈椎病、腰椎肩

盘突出症、关节炎、肩周炎;急性乳腺

炎、痛经、乳腺增生、月子病,肢体凉

痛;口疮、创口久治不愈、顽固性便秘

等。以上疾病均采用绿色贴敷疗法、透

皮技术安全、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治疗范围

中药透皮技术详解

第14页

实热

暑湿

发热

虚寒

食积

发热

(1)退热散(成方)

1.5g,加葛根、石膏、

黄芩各0.5g,贴大椎穴

(2)大承气散(成方)

1.5g,加黄连黄芩各

0.5g,湿贴神阙穴。

(3)咽颊炎散一引热

下行(成方)1.5g,加

川牛膝、吴茱萸、地丁

各0.5g,贴双涌泉

头重如裹,身困肢倦,

口渴、口干、口臭,嘴

巴发粘,舌红苔黄腻,

大便粘腻,便后不爽。

(1)退热散(成方)

1.5g,加葛根、石膏、

黄芩各0.5g,贴大椎穴

(2)胃病2号(成方)

1.5g,加黄连、苍术、

藿香各0.5g,贴中脘穴。

(3)暑湿散(成方)

1.5g,加藿香、佩兰、

黄连各0.5g,贴肚脐。

风寒感冒散1.5g,荆芥

0.5g,防风0.5g,羌活

0.5,贴大椎

麻黄0.5g、附子1.5g、

细辛0.5g贴敷肚脐贴,

吴茱萸2g、黄连1g贴敷

双涌泉。气虚症:面色萎黄苍白,

语气低微,行走无力。

(1)参苓白术散2g

(2)补中益气散1.5g,贴肚脐。

有暴饮暴食史、腹胀、呕

吐,舌红苔黄,大便有食

物残渣或奶瓣

(1)退热散(成方)2g,

加葛根、石膏、黄芩各

0.5g,贴大椎穴。

(2)大承气(成方)1g,

伤食散(成方)2g加焦三

仙各0.5g,贴神阙穴。

(3)引热下行散(成方)

2g,加川牛膝、吴茱萸、

地丁各0.5g,贴双涌泉。

发热

第15页

生理性泻

面色苍白、口不渴、

唇白、舌淡苔白、喜

揉喜按、泡沫样绿便、

无腥臭、肛周不红。

温中散

寒,健脾利湿。

参苓白术散1.5g贴中

脘穴 。

伴呕吐者,参苓白术

散换成呕吐散

寒泄散(成方)1.5g,

加干姜、肉桂各0.5g,

贴神阙穴。

腹泻 15

有暴饮暴食病史,

带食物残渣。治疗原则:健脾

利湿、消食导滞。

参苓白术散(成方)

1.5g,贴中脘穴。

伴呕吐者,参苓白

术散换成呕吐散,

加黄连、黄芩各

0.5g湿热泻1g,伤

食散1g(成方),

加焦三仙各0.5贴神

阙穴。

参苓白术散2g

(成方),贴

中脘穴

参苓白术散、

伤食散各1g,

贴神阙穴。

先吐后泻,泻下急迫

呕吐散2g贴中脘穴。

秋泻散2g(成方),

加车前子、石榴皮各

0.5g,贴神阙穴。

吴茱萸2g、黄连1g贴

敷双涌泉。

面红耳赤、脘腹胀痛、腹

疼拒按、口唇色红、口渴、

喜冷饮、舌红苔黄腻、大

便腥味臭重、色黄如蛋花

样、脓血便、肛周红。

清热燥湿。

参苓白术散1.5g贴中脘穴。

(伴呕吐者,参苓白术散

换成呕吐散,加黄连、黄

芩各0.5g)

热泄散1.5g(成方)加苍

术、黄连各0.5g贴神阙穴。

加减:腹痛加白芍、甘草。

寒湿泻 湿热泄 食积腹泻 秋季腹泻

第16页

白天轻,夜晚重。面部潮红、精神烦躁、不思饮食,口干口渴口臭、舌红苔黄、舌起芒刺,咽部充血,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热咳散1.5g(成方),加黄芩、胆南星、地龙各0.5g,贴膻中穴和双侧肺俞穴。大承气散1.5g(成方),加焦三仙各0.5g,贴神阙穴。 B虚证: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发白、口不渴、舌淡苔白、喜揉喜按、大便稀溏,常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寒咳散1.5g(成方),加地龙、桂枝各0.5g,贴膻中穴。参苓白术散1.5g(成方),贴中脘穴。参苓白术散1g,伤食散1g,贴神阙食积咳嗽面色苍白、咳声低沉无力、白色泡沫痰、流清涕、唇色淡、舌淡苔薄白、喜热饮、口不渴、大便稀溏、一日数次、小便清长。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寒咳散1.5g(成方),加地龙、桂枝、防风各0.5g,贴膻中穴、双侧肺俞穴。麻附辛2g贴神阙穴。痰多者用二陈汤、寒咳散贴膻中穴。风寒咳嗽面红耳赤、精神烦躁、口渴喜冷饮、流黄涕、痰黄或浓痰、口唇干色红、舌质红、苔黄厚、咽部充血红肿、咳声响亮、咳嗽有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热咳散1.5g(成方),加黄芩、胆南星、款冬花各0.5g,贴膻中穴和双侧肺俞穴,大承气散1.5g(成方),加黄连、杏仁、莱菔子各0.5g,贴神阙穴。风热咳嗽咳嗽脾胃虚弱、脾不健运引起的体弱消瘦、面色微黄、毛发稀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大便稀溏、一日数次。参苓白术散2g,贴敷中脘穴。参苓白术散、伤食散(成方)各1g,加焦三仙各0.5g,贴神阙穴。10天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小儿厌食(疳积)

第17页

咳嗽--毛细支气管肺炎/特殊咳嗽

热喘症

治疗原则:止咳平喘,

宣肺化痰。

毛支散1.5g(成方),

加苏子、葶苈子、地

龙各0.5g,贴膻中穴、

双侧肺俞穴。

大承气2g(成方),

加莱菔子、杏仁各

0.5g,贴神阙穴。

痰多者用二陈汤、毛

支散各1g,贴敷膻中

穴。

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

五心烦热、夜间盗汗、

舌红无苔有裂纹,大便

干燥。

治疗原则:清热、滋阴。

干咳散(成方)1.5g,

加黄芩、款冬花各0.5g,

贴双肺俞穴和膻中穴。

滋阴散(成方)1.5g,

加黄连、黄芩各0.5g,

贴神阙穴。

寒喘着 阴虚咳嗽

治疗原则:温化宣肺,

化痰平喘

寒咳散1.5g(成方),

加地龙、苏子、葶苈

子各0.5g,贴膻中穴、

双侧肺俞穴。

麻附辛2g贴敷神阙穴。

痰多者用二陈汤、寒

咳散各1g,贴膻中穴。

寒喘症

咽部异物感,咽痒为主

咽炎散(成方)1g,加

干咳散(成方)1g、冰

片0.2g、蝉蜕0.5g,湿

贴于天突穴。

然后辩证寒热,热症者

用胃病2号,贴中脘。

暑湿散加减或大承气加

减贴神阙

寒症者用胃病1号贴中

脘,麻附辛或温阳散,

贴神阙。

咽炎性

咳嗽

第18页

症状: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

流清水鼻涕,白色泡沫痰,舌苔薄白,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

风寒感冒散(成方)1.5g,加荆芥、防

风、羌活各0.5g,贴大椎和神阙穴。

风寒感冒

感冒

症状:发热重、恶

寒轻,鼻塞,流黄

稠鼻涕,咽喉疼痛,

舌红苔黄。

(1)风热感冒散

(成方)1.5g,加

薄荷、牛蒡子、黄

芩各0.5g,湿贴大

椎和神阙穴。风热感冒

第19页

(1)退热散(成方)

1.5g,加葛根、黄芩、

石膏各0.5g,贴大椎

(2)化扁、腮腺散

(成方)1.5g,加冰片、

射干、桔梗各0.5g,贴

天突穴。

(3)大承气(成方)

1.5g,加黄芩、黄连各

0.5g,贴神阙穴。

(4)咽颊炎引热下行

散(成方)1.5g,加川

牛膝、吴茱萸、地丁各

0.5g,贴双涌泉。

(1)退热散(成方)

1.5g,加葛根、黄芩、

石膏各0.5g,贴大椎

(2)化扁、腮腺炎散

(成方)2g,加芒硝、

冰片、大黄各0.5g,贴

腮腺部位。

(3)大承气(成方)

2g,加黄芩、黄连各

0.5g,贴神阙穴。

(1)退热散(成方)

1.5g,黄芩、葛根、石膏

各0.5g,贴大椎。

(2)化扁散(成方)

1.5g,加蝉蜕、射干、冰

片各0.5g,贴天突穴。

(3)大承气(成方)

1.5g,加黄芩、黄连各

0.5g,贴敷神阙穴。

(4)咽颊炎引热下行散

(成方)1.5g,加川牛膝、

吴茱萸、地丁各0.5g,贴

双涌泉

参苓白术散

(成方)

1.5g、五味

子、五倍子

各0.5g,贴

中脘和神阙

穴。

治疗范围

扁桃体

发炎

疱疹性

咽颊炎

小儿

遗尿

小儿

流涎

(1)遗尿散

(成方)

1.5g,加五

倍子、五味

子各0.5g,

贴神阙穴和

关元穴。

(2)温阳散

(成方)2g,

贴敷命门穴。

腮腺炎

第20页

急性乳腺炎(1)乳腺炎散(成方)1.5g,加大黄、冰片、芒硝各0.5g,贴敷局部。 (2)大承气(成方)1.5g,加黄芩、黄连各0.5g,贴敷神阙穴。乳腺增生(1)乳腺增生散(成方)1.5g,加芒硝、皂刺、浙贝母各0.5g,贴局部。 (2)咽炎散(成方)1.5g,白芍、陈皮各0.5g,贴神阙。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散(成方)1g,加芒硝、皂刺、浙贝母各0.5g,湿贴关元穴和神阙穴。盆腔炎、盆腔积液盆腔积液:盆腔炎散(成方)1.5g,加车前子、甘遂各0.5g,贴关元穴和神阙穴。盆腔炎:盆腔炎散(成方)2g,加黄连、苍术、黄柏各0.5g,贴关元穴和神阙穴。治疗范围--妇科痛经下腹痛散(成方)1.5g,加白芍、甘草各0.5g,贴关元穴和神阙穴。宫颈糜烂适量的沙蒿子饼加儿茶、血竭一起打粉备用,用注射器装填适量的备用粉,直喷至糜烂面(薄喷一层,多喷无效),用医用棉球固定24小时换一次。

第21页

颈肩

腰腿

大椎针刺拔罐,用疼痛散

(成方)1.5g,加桂枝、冰片各0.5g,

贴敷大椎穴。

用疼痛散(成方)2g,加冰

片、川牛膝各0.5g,湿贴局部。

大黄、黄连、冰片、芒硝

各0.5g,贴局部。鼻

治疗方法:用鼻炎散(成方)

1.5g,加荆芥、防风、羌活各

0.5g,湿贴于大椎穴和肚脐。外

温水清洗,用大黄、

芒硝、黄连、冰片

各0.5g,贴肛门。

治疗范围

针刺疱疹部位后,拔罐

5-10分钟,用带状疱疹

散(成方)适量,透气

包扎固定湿贴局部。慢性

支气

管炎

祛风散寒,止咳平喘。

(1)慢性支气管炎散

(成方)2g,湿贴膻中穴

和双肺腧穴。

(2)根据辩证(寒、热)

选用对应的成方,湿贴神 荨 阙穴。 麻

荨麻疹散(成方)2g,加荆芥、防风、桃仁、红花

各0.5g,贴神阙穴。

老年性皮肤瘙痒,可用荨麻疹散(成方)1.5g,加

滋阴散(成方)1.5g,贴神阙穴。

肠系

膜淋

巴结

(1)参苓白术散(成方)

1.5g,贴中脘穴。

(2)肠系膜淋巴结炎散

(成方)1.5g,加皂角刺、

浙贝母各0.5g,贴神阙穴。

第22页

急慢性

胃炎

湿热型

虚寒型

寒热

治疗范围-胃病

肝气犯

胃症

反流性

胃食管炎

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

使胃与十二指肠功能失调,日久损伤其脉络,渐使胃肠黏

膜脱落发展为溃疡,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的消

化性溃疡,属于慢性胃炎,分属于中医的“胃绞痛”“腹

痛”等范畴。

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

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或者畏寒肢冷,大便

稀溏或虚秘,或初坚后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

细。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胃病1号散(成方)2g,贴中脘穴

麻附辛2g,贴神阙穴。

胃脘部胀痛,嘈杂灼热,头晕目眩,头重如裹,

身重肢倦,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渴口苦,小便色黄,

大便不畅,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

滑。治则:清热化湿,理气宽中。

胃病2号散(成方)2g,加黄连、苍术各0.5g,贴

中脘穴。

暑湿散(成方)2g,贴神阙穴。

:胃脘灼热,胀满疼痛,食后胀甚,食生冷,

热物则痛嘈杂吞酸,口苦纳差,泛吐清水,大便时

干时稀,舌质淡,苔薄黄或者黄白相间,脉沉细或

弦数。

胃病3号散(成方),热重者加大黄、栀子,

寒重者加附子、干姜,贴中脘穴和神阙穴。

胃脘胀痛,通连两肋,遇烦恼则痛或痛甚,

嗳气,气则舒,脘闷嗳气,大便不畅,舌薄白,脉弦。

疏肝解郁,理气正痛。

(1)胃疼4号散(成方)2g,贴中脘。

(2)咽炎散2g,贴神阙穴。

反流型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链接部

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

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胃疼5号散(成方)2g,贴中脘穴和神阙穴。胃阴虚:多由胃痛迁延不愈,或热病后期伤津,或气郁化火导致胃阴耗伤,胃失濡养,虚热内生所致。 胃脘隐隐作痛,有灼

热感,饥不欲食,或脘腹痞闷不舒,或时有呕吐,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胃疼6号散(成方),湿贴中脘穴。 滋阴散1.5g,

加黄连、黄芩各0.5g,贴敷神阙穴。

第23页

2023 PART 05

第24页

去敏粉:氧化锌+炉甘石+

滑石粉,将去敏粉装小瓶内上罩纱布

涂抹贴敷部位。

贴敷中常见问题解析 24一、过敏

75%酒精

100ml、地米2支、庆大2支、

扑尔敏2支、6542针2支配在

一起贴之前先擦一遍,等晾

干后再贴。

防过敏、防脱落

第25页

影响疗效的十大原因药量过大01 贴的不稳 01调的过干患者不遵医嘱贴敷穴位的数量不够没有按疗程给药药物配伍问题病没看准没有消毒没有压平药物悬空

第26页

着重强调

1.多穴位给药(增强药物血液浓度,发挥更高疗效);

2.按疗程给药(疾病发生到消失需要过程,同时方便调整药物);

3、急症缓解期用西药,西药用量为12小时口服用量的1.8倍。

4、用西药针剂做溶媒,分子量越大的越不好吸收,建议分子量不超过1000道尔顿为宜。加

西药片尽量避免用糖衣药片,或者含糖量比较高的药物比如复方甘草片,因为糖分不易吸收。

5、使用易起泡、过敏的中药粉时,贴敷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对于小儿,贴敷时间不超过

8小时。易起泡、过敏的中药粉有:白芥子、白胡椒、生川乌、生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及

虫类药粉等。

7、调和中药粉时,药团成“糊状不流”为最佳程度。

8、每帖药粉量控制在3克左右(药粉过多,一方面容易掉贴,一方面隔绝了沙蒿子与皮肤

的接触,没有发挥沙蒿子的载体作用,大大减轻治疗效果,沙蒿子是沙漠卫士,是天然抗生

素,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把药物控制在3g以下时,贴敷后撕贴时,我们会

发现沙蒿子基本完全被吸收)

第27页

着重强调

9、干贴时沙蒿子一定要单独取下,用纱布固定(如皮肤烫伤干贴时不用纱布替代原来的胶贴,

会加重皮肤感染,甚至溃烂)

10、过敏体质及小儿贴敷时,使用去敏粉预防药物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同时搭配蜂蜜作为溶媒;

11、幼儿多穴位贴敷时,应控制溶媒的量,原因是幼儿皮肤嫩,血液循环快,溶媒量大的话会

使药物吸收过快,远远超出成人吸收速度,因而加重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容易引起皮肤发红,气

泡,过敏,所以建议溶媒打底后,用蜂蜜、姜汁、生理盐水等来调药。

12、在治疗咳嗽过程中,常出现第二天患者咳嗽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化痰后,引起痰液

稀释,促进排痰而加剧咳嗽,是正常现象,中医贴敷讲求治本,将痰液充分排除体外,才能较好

地去除病根,而不是单纯镇咳,追求治标。

13、夏天贴敷时间不超过8小时为宜,冬天贴敷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为宜(三伏贴除外)。

14、医生可叮嘱患者,贴敷到指定时间后,让患者在家自行揭掉透皮贴并清洁皮肤,如此即可

避免因贴敷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局部皮肤红肿过敏现象,又可以让贴敷部位的皮肤多休息几小时,

以利于下次重复贴敷。

15、若患者贴敷后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可自行提前揭掉。

第28页

对参训医生遴选的要求:

秉着质量、规范的宗旨邀约医生,从源头抓

起!业务经理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定及流程

遴选医生,注重备选医生的品德修养,优先考虑

发展中医专业的医生;要严格按照五级培训的设

置逐级培训,不得越级报名培训。

中辕中医·中药透皮技术培训体系

第29页

2023

中辕中医-中药透皮技术学术部

S A I L O N A N E W J O U R N E Y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