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2023-12-02

发布时间:2023-12-0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农村信息报2023-12-02

星期六癸卯年十月二十十月廿五大雪第3935期/今日8版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2023年12月 2http://www.ncxxb.com.cn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农村信息报社出版日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本报记者 沈璐兰本 报 讯 11 月29 日,全省新型帮共体推进山区 26 县乡村振兴现场会暨结对帮扶团组长会议在淳安举行,总结盘点新型帮共体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省委副书记刘捷作出批示,对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王通林讲话。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可标主持。刘捷在批示中强调,构建新型帮共体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以来,省委农办、省乡村振兴局牵头抓总,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真刀真枪干、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组团式、体系化、创新性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力推动我省山区 26 县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特... [收起]
[展开]
农村信息报2023-12-0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星期六

癸卯年十月二十

十月廿五大雪

第3935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2023年12月 2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本 报 讯 11 月

29 日,全省新型帮共

体推进山区 26 县乡

村振兴现场会暨结对

帮扶团组长会议在淳

安举行,总结盘点新

型帮共体工作成果,

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

工作。省委副书记刘

捷作出批示,对帮扶

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

肯定,并就做好下一

步工作提出要求。省

委农办主任,省农业

农村厅党组书记、厅

长,省乡村振兴局局

长王通林讲话。省委

办公厅副主任陈可标

主持。

刘捷在批示中强

调,构建新型帮共体

是省委、省政府着眼

区域协调发展、扎实

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的

重大决策部署。实施

以来,省委农办、省乡

村振兴局牵头抓总,

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

联动,社会各界广泛

参与,真刀真枪干、真

金白银投、真情实意

帮,组团式、体系化、

创新性开展结对帮扶

工作,有力推动我省

山区 26 县高质量发

展。希望大家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

神,特别是关于“千万

工程”重要指示精神,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

聚力乡村产业发展,

进一步找准切口、集

成资源、创新举措,深

化“一县一团、一村一

组、一户一策”帮扶机

制,突出市场化导向,

大力引育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

力激发内生动能,努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更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和乡村全面振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要对标对表、找准方向,准确把握新型帮共体帮扶的新

要求。要在增强山区科技创新能力上谋求新突破,推动科技创新与绿

水青山比翼齐飞,塑造山区发展新优势;要在加快促进山区共同富裕

上打造新成果,坚持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牵引,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

成改革组合拳,带领更多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过上美好生活;要在提升

山区开放发展水平上开辟新境界,把助力山区实施省委三个“一号工

程”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山区乡村全面振兴;要在赓续传承

优秀农耕文化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

山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迭代抓好新型帮共体建设任

务。要聚焦乡村产业抓帮扶,做好乡村“土特产”、农业“四换三名”、乡

村“地瓜经济”三篇文章,培育振兴强引擎。要聚焦县乡提升抓帮扶,

引导山区发挥县城关键节点作用,助力山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

服务均衡可及,增强区域带动力。要聚焦乡村建设抓帮扶,优化好城

乡空间布局,塑造好山区乡村风貌,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培树乡村美

气质。要聚焦强村富民抓帮扶,多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多维度支持就

业创业,多举措兜牢低收入农户底线,谱写共富新篇章。要聚焦要素

保障抓帮扶,加大政策、项目、金融、人才等保障支持力度,营造发展好

环境。

会议要求,要完善机制、凝聚合力,全面加强新型帮共体建设工作

保障。要推动各方责任再压实,推进机制再完善,人员力量再充实,晾

晒比拼再优化,齐心协力结出帮扶硕果,推动结对帮扶出创举、出成

果、出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会上举行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省直机关工委、省商务厅、省国资

委、省工商联、青田县等5家单位作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赴千岛蜂

园(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文昌镇文屏村、富文乡中心小学等地现场考

察帮扶成果。全省新型帮共体推进山区26县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淳安举行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聚力乡村产业发展 更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 刘捷作出批示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11 月 30 日,省委农办

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通林赴文成县调研农民农村共同

富裕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

全会精神,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

改革组合拳,全力以赴助力农民持

续增收,加快绘就乡村振兴共同富

裕美丽画卷,为“勇当先行者、谱写

新篇章”贡献更多“三农”力量。

冬日的文成,群山连绵、云江氤

氲。王通林一行来到百丈漈镇黄岭

村天湖苗木共富基地调研。近年

来,该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森林

康旅等新业态,年销售造型苗木超

200 万株,提供就业岗位 390 余个。

王通林边走边看,向基地负责人详

细了解苗木养护、产业富民、农业贷

款等情况。他希望基地继续利用好

生态资源优势,壮大造型苗木这一

美丽产业,持续拓宽联农带农增收

新渠道。

项目投资是推进农民农村共同

富裕的重要抓手。文成县二源镇鲁

泽数字农业示范园项目规划总投资

约 3 亿元,是 2023 年度省农业“双

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

仅番茄种植亩均产值就可达10万元

以上。王通林在调研中充分肯定示

范园番茄育种育苗等工作取得的成

效,并勉励基地继续紧密结合农业

“双强”行动,推动基地高质量发

展。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

由天津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

造,是文成县首个百亿级综合型文

旅项目。王通林详细询问度假区项

目规划等情况,要求加快项目建设

进度,助力当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夜幕低垂,位于西坑畲族镇的

让川民族村,夜景秀美,畲乡文化浓

郁。近年来,该村加快构建畲族文

化产业链、“村集体+企业+村民”共

富链、“畲乡通”智慧链,成功打造

“恋上让川”未来乡村。王通林向农

户详细询问文成糯米山药种植销售

情况,并走进该村的苔藓创意馆,了

解浙江藓然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探索

的“电商+基地+农户”共富发展模

式。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带动周边

200 余户农户参与苔藓种植和微景

观成品的加工制作,预计每户年均

增收 3 万至 5 万元。王通林勉励公

司再接再厉,继续深化共富发展模

式,为带动农户增收作出更多贡献。

王通林充分肯定了文成县推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的成效。他

强调,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富民,用好

生态资源优势,聚力做好乡村“土特

产”文章,深层次延伸产业链,带动

强村富民。要进一步聚焦项目带

动,加速农业农村重大产业项目落

地,结合推进农业“双强”行动,迭代

升级设施农业,助力农业农村现代

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先行。

要进一步聚焦乡村建设,坚持以深

化“千万工程”为牵引,推进农文旅

融合,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

要进一步聚焦联农带农,多维度支

持农民就业创业,及时为农业企业

排忧解难,多举措兜牢低收入农户

底线,合力谱写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曜清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

务院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

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

二十大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

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

书记在今年 7 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全力提

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

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

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近年来,我省着眼于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

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

省已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含结转)60.11万亩,累计完成投资

13.71 亿元,完成率达 196%,为保障

我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

给夯实了基础。

让粮田变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地平整、

土壤肥沃、路渠配套为主要目标,建

成后能克服农业资源禀赋相对不

足、质量不高等短板。”省农田建设

项目评价评审省级专家库成员、省

农科院研究员吕晓男介绍说,“浙江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在农田

土壤地力水平和财政支持力度等方

面具有先天优势。”

前几天,德清县新市镇加元村

种粮大户朱建国正忙着收割2000亩

晚稻“。大型农机是我的得力‘干将’,

收完后马上就要种油菜了。”朱建国

对记者说,“你看,现在千亩农田路

相通、渠相连,以前的泥路现在都硬

化了,农田旁还新建了农机上下坡

道,大型机械都能方便进出,种田的

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德清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全面推进田块整治、道路宜机化

和科学灌排三大改造工程。目前,

该县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提高到92%

以上,亩均节水25%以上、年增产粮

食100公斤以上。

平阳县水头镇这几年立足土地

做了不少文章,以美丽田园建设、承

包地规模流转、土地入股经营等方

式,持续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培育富

农增收产业。眼下,该镇计划投入

490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

升示范项目。 (下转第2版)

王通林在文成调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时强调

全力以赴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绘就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丽画卷

良田沃野绘新卷 ——浙江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11 月29日,在温

岭市新河镇硐天新村

田头,镇农技人员(右

一)正在指导果农做

好“红美人”柑橘防冻

工作。温岭市有万余

亩柑橘,部分晚熟柑

橘仍挂在枝头。随着

天气转冷,广大农技

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指导果农采取防冻措

施,推行错季上市,助

力果农增收。

林绍禹 摄

送农技 助增收

第2页

要 闻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曹丽娟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9 E-mail:dawn306@163.com

□本报记者 许露琳

本报讯 日前,由诸暨市伟罗家

庭农场申报的250亩“甬优1540”连作

晚稻,以亩产839.72公斤的成绩刷新

了“浙江农业之最”连作晚稻百亩方

亩产纪录。

“开始!”随着指令下达,收割机

发出轰鸣声,缓缓驶入金灿灿的稻

田……11月27日,验收组专家现场查

看了诸暨市伟罗家庭农场的连作晚

稻百亩方种植基地后,随机抽取三块

一亩以上田块,采用收割机全田实割

测产。经取样送省种子质量检验站

测定水分与净度,折算成标准水分和

净度后,测得百亩方亩产为839.72公

斤,打破了宁波市奉化麦浪农场于

2020年创造的每亩801.79公斤的“浙

江农业之最”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纪

录。

今年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是多重

利好因素叠加的结果。“我种‘甬优

1540’品种已经很多年了,对这个品

种的‘脾性’很熟悉。”诸暨市伟罗家

庭农场负责人詹建飞告诉记者,“水

稻品种搭配好,每年早稻可以比其他

地方提前一周收割,为晚稻种植提供

了充裕时间。再加上今年天气有利,

光照充足,病虫害少,所以就实现了

高产”。

亩产839.72公斤

我省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纪录刷新

(上接第1版)

“我们将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

施、提升农田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新

基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产

综合利用等五大举措,打造设施齐

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

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样板区。”水

头镇镇长李崇榜介绍说,通过实施这

一项目,预计能有效改善耕地面积约

6234 亩,水稻亩均增产 50 公斤,年增

产粮食31.17万公斤。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越

来越多的粮田变成了良田。截至目

前,我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与可

建高标准农田的耕地面积比达到

63.1%,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省

将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步骤、分年度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 2035

年,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

建成高标准农田。

做好“农田+”文章

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

准农田,这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

略部署,也是浙江农田建设的统领

性任务。为此,全省上下锚定这一

目标,蹄疾步稳,着力完善农田基础

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

设质效,努力激活农田建设多种功

能、多元价值,做好“农田+”文章,绘

就一副“田村一体、产村融合”的美

丽画卷。

建德市寿昌镇高标准农田示范

区位于该镇山峰村,建设面积 1040

亩,总投资1916万元。“我们通过实施

农田土壤改良、沟渠路基础设施提

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布设气

象墒情、苗情等监测系统,提升大田

智慧感知能力。同时,还实施‘小田

变大田’工程,使更多的粮田变成良

田。”建德市寿昌镇政府相关负责人

说。

在此基础上,我省统筹推进美丽

田园、美丽村庄和美丽河湖建设,实

现生态涵养、田园生态改善和乡村旅

游有机融合,纵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设和农旅协同发展,变田园为公园,

致力推动“一田多产”,实现“共建、共

享、共富”。

在嘉善县西塘镇,当地以建设高

标准农田为契机,在娄东片区大力推

动土地村级委托流转,实现“小田变

大田”,并创新打造了融合式美丽农

田景观生态系统。智慧农田生产空

间、零碳建筑生活空间等新景观成了

当地的“网红”景点,自2022年建成以

来,已吸引游客2万多人次。

在桐庐县桐君街道,当地依托高

标准农田建设,建造了梅蓉“新梅洲

十景”景观节点。今年中国·桐庐山

水艺术季期间,以梅蓉村为核心的示

范区吸引游客 8.7 万人次,旅游收入

达1351.5万元,成功带动当地农民利

用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

饮,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财政资

金投入。为此,浙江建立健全以财政

投入为主、金融资本参与和主体自筹

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今年以来,各级

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亩

均累计达3900元,2022年至2023年,

全省共落实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专

项债资金约9亿元。

精管细护提实效

农田建设有句行话:“三分靠建,

七分靠管”。

“我们在坚持‘谁受益、谁管护,

谁使用、谁管护’原则的基础上,迭代

升级了‘浙农田’等数字化应用,强化

数字赋能,全面提升管护实效。同

时,积极探索第三方服务、引入保险

机制等管护模式。”省农业农村厅农

田建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平湖市,当地严把设计、审批、

招标、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实现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全流程管理。

并结合“田长制”,建立村“两委”、农

业经营主体双管齐下的管护体系,由

村集体与土地承包人签订同等期限

的管护协议,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

的积极性。

衢州市衢江区出台高标准农田

建后管护制度,明确项目管护总体目

标、管护范围、管护主体、管护模式

等,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得到有

效保护,防止发生高标准农田“非粮

化”现象。

临海市采用“市、镇、村”三级管

理模式,村级成立高标准农田领导小

组,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

一亩”。

在海宁市,当地引入“数字农田”

现代化管理理念,开发建设“一张网

感知、一地图管理、一平台数据、一体

化保障”的绿色农田数字化平台,配

备 AI 农情视频站和“两非”监测系统

等设施设备,构建了农田一体化数字

感知体系。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我

省还开展了工程质量专项整治行动,

组建由农业、水利、造价、检测等方面

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对高标准农田

开展全方位“体检”,并委托第三方专

业机构开展监督评价。

“我们还将研究出台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程设施管护办法、高标准农田

占用补划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进一

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责任,确

保建一块、成一块、管好一块,并长期

发挥效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

处有关负责人说。

仙居县朱溪镇兴隆

村地处深山之中,山清

水秀,植被茂密,是一个

天然“蜜库”。村里有养

蜂农户 53 户、蜂桶 1500

多个。当地政府因地制

宜推广蜜蜂养殖产业,

通过“公司+合作社+蜂

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

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

体的产业链,同时组织

党员、志愿者,帮助农户

开展电商直播,推广蜂

蜜销路。图为 11 月 29

日,兴隆村蜂农正在查

看蜂箱。 王华斌 摄

深山酿造“甜蜜”事业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本报讯 11 月 28 日晚,

2023 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

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活动启动

仪式在金华市金东区举行。活

动以“‘千万工程’看‘浙’里,和

美乡村我的家”为主题,将在全

省推选出一批促进农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

足的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从

中评选出 10 名本年度“金牛

奖”获得者。

今年“金牛奖”评选活动由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指导,

省委农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

合主办。评选活动启动后,组委

会将发动全省各地、各涉农部

门、各级融媒体中心和广大听众

网友推荐“金牛奖”候选人,并组

织专家从中推选出20名“金牛

奖”提名候选人。之后,将组织

开展全省巡回投票、“和美乡村

我的家”视频直播等活动,对提

名候选人事迹进行全媒体展

播,发动各地群众参与投票,最

终评选出10位本年度“金牛奖”

获得者并予以表彰。

本届评选活动突出青春

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找寻在乡

村致富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

基层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在带头致富、振兴乡村、服务

“三农”等方面有典型意义的佼

佼者,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带动

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到乡村振兴

中来,为加快绘就“千村引领、

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

美”新画卷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时

代强音 共富新篇》朗诵、《“千

万工程”看“浙”里》微访谈等一

系列活动。仪式前,媒体采风

团还深入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

村、澧浦镇琐园村、“八仙积道”

共富带等地,通过“金牛”话共

富分享会,与历届“金牛奖”代

表一起,共话乡村振兴、共谋共

同富裕。

“金牛奖”评选活动自2006

年举办以来,已评选出 173 名

“金牛奖”获得者,他们扎根农

村热土、耕耘乡村梦想,向社会

展示了“三农”人拼搏创新、勇

于奉献的精神力量,也用榜样

力量激励引领着更多人为推进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先

行而奋进前行。

2023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

“金牛奖”评选活动启动

□本报记者 潘晴

通讯员 殷琛

本报讯 近日,全省粮食

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优秀典型案

例名单公布,由省农业农村厅

推荐的“虫口夺粮”保丰收案例

成功入选。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深

入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

动,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

重点地区、关键技术为重点,

加密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

治、推进绿色防控、及时应急

处置,分作物、分病虫、分区域

打好防控攻坚战,牢牢守住

“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

灾”底线。今年以来,各地严

格落实水稻、小麦防控措施,

“虫口夺粮”约 190 万吨,有力

保障了粮食安全,为全省夏粮

生产实现“三增”、晚稻丰产丰

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植保农药站相关负责人

表示,目前我省已建设34个国

家级区域站、48个省级区域站

和221个水稻“两迁”害虫为主

的田间智能监测点,并在全国

率先开展作物健康小镇建设,

已建设作物健康小镇11个,全

面系统构建起了作物生长健康

管理体系。

“虫口夺粮”保丰收案例

成为节粮优秀案例

□本报记者 张雅萌

通讯员 黄镇

本报讯 11月27日上午,

由浙大城市学院、农业农村部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共同设立的

浙大城市学院数字乡村研究中

心成立仪式在杭举行。

浙大城市学院数字乡村

研究中心将扎实推进数字乡

村和智慧农业领域理论与政

策研究,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农

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全面合作,

开发具有“三农”特色的信息

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弥合

城乡数字鸿沟,打造数字乡村

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桥头

堡”,建设高水平的决策服务

和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我省高

质量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探

索数字乡村赋能中国式农业

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路

径。

仪式上,还举行了数字乡

村研究中心建设专家恳谈会,

专家们围绕研究中心未来研究

方向、合作模式和建设思路等

作了研讨。

浙大城市学院数字乡村研究中心成立

第3页

人保财险淳安支公司工作人员向种植户送

上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保单。(资

料图片)

“先行”务求“先成”。近年来,浙江政策性

农业保险工作在起步早、基础牢的优势下,借

着数字化浪潮的东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数字

化改革。

2022年4月1日,浙江农业保险体系数字

化改革应用平台——“浙农险服务直通车”正

式投运“发车”,有力破解了小农户参保理赔

难、保险领域与涉农主体数据共享难、政府风

控监管难三大难题,切实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农

户满意度。

“‘浙农险服务直通车’是我省在全国首创

建设的农业保险数字直通车。有了这个应用

后,农民在手机上就能进行投保和理赔申报,

便利度大大提升。”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负责

人介绍,目前,省级及以上全部23个险种实现

掌上参保理赔,农户参保从过去最少跑 4 次、

流程超30天,变为一次都不用跑;理赔时间从

30 多天缩短到 10 天以内,小额赔款当天即可

完成。

当前,“科技范”正为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

工作不断注入新活力。我省将卫星遥感、无人

机等新技术逐步运用到农业保险业务中,有力

破解了传统作业方式下面积厘定难、精准查勘

难、定损理赔难等问题。在杭州市临平区,对

于面积较大、种植分散的水稻田承保,人保财

险的工作人员往往会使用无人机协助完成现

场测绘,在减少传统验标成本的同时,有力提

高水稻验标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帮助后续更好

地开展保险服务。

近年来,浙江还建立健全重大灾害保险应

急工作预案和快速理赔响应体系,研究制定

《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防范和应对方案》,形成从

灾前预警、防灾防损到灾害理赔、总结评估全

流程闭环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查

勘、理赔。在今年的极端强降雨气象灾害中,

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农户解云国投保的 240

亩水稻因暴雨造成大面积倒伏,在“惠农直通

车”申请理赔后,太保产险黄岩支公司通过无

人机航拍快速查勘,预估受损200亩、金额7.2

万元,为快速理赔提供支撑。

今年 9 月,中央农办调研组来浙调研时,

对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

为浙江在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数字化改革、高质

量保粮保猪、统筹协调常态化机制有效运行、

险种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借鉴、学

习和推广。

高质量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政策性农业保

险大有可为。当前,我省正全力书写政策性农

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这篇文章,不断加强

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优化农业保险服务,推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升维迭代:推进“一张网”覆盖

探路破题:坚持“一盘棋”谋划

众所周知,农业保险是我国保险业中的“老大

难”,由于高风险、高赔付等原因,曾一度形成了农

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尴尬局面。

推进农业保险工作,该如何“落子”?勇立潮头

的浙江率先行动、率先破题。2006年,我省在全国率

先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

共保体。

既要“立志”担当,更要“立制”推进。近年来,浙江

始终坚持“一盘棋”谋划,通过“政策引领+组织创新”,

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我

省专门成立了省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副省

长任组长,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指

导、协调和推动落实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

兴各项举措。此外,我省还出台了《浙江省政策性农业

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浙江省农业保险财政补

贴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

见》等多个文件,进一步指导规范农业保险工作,稳步

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

从小范围试点,到扩大示范,再到全面推进,浙

江已建立起县级为主、部门参与、各负其责的政策性

农业保险协调体系。

2022 年,浙江按照“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大稳定

小调整、区域风险均衡”的原则,创新划分三大承保

区域,推进省共保体适应性调整,人保财险浙江省分

公司等5家保险机构成立新一届省共保体。目前,省

共保体共设立299个农村营销服务部,依托基层组织

设立农业保险服务站(点)1.4万余个,聘请各类兼职

协保人员1.95万人,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供

了强大保障。

丽水山地农业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抵御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能

力不强。“近年来,丽水市强化统筹谋划,全市农业保

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为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

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

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

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 10583 万元,同比增长

34.1%;兑付农业保险赔款 8867 万元,惠及农户 2.37

万户次,简单赔付率83.8%。

在浙江,丽水加快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

效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

现代农业的“稳定器”功能日益显现。2022 年,全省

农业保险深度 1.04%、密度 914.8 万元/人,水稻保险

覆盖率达到79.6%,生猪养殖保险覆盖率超90%。

“感谢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保险公司的周到服务,

为我们搞好生产撑起了‘保护伞’!”说起政策性农业

保险带来的好处,浙江之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水稻

部总经理助理王伟赞不绝口。

“水稻制种受天气影响明显。”王伟告诉记者,

2022 年,受台风、持续性高温等天气影响,公司在平

湖市的100多亩水稻制种基地遭受严重损失。因事

先参加了保险,经当地保险公司现场鉴定,获得了一

定理赔。“像绝收的地块每亩赔了2200元,一般损失

的地块赔了1000元,帮我们减轻了损失。”王伟说。

受益的“之豇种业”不是个例。近年来,我省始

终坚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姓农”的定位,持续

深化“一站式”服务,切实发挥其在保障粮食、生猪等

重要农产品生产上的功能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

省各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14.36亿元,占保费比

例 84.18%,其中水稻、生猪等的保费补贴为 9.19 亿

元,占补贴总额的6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浙江在原有中

央水稻种植保险的基础上,在全省域推进水稻完全成

本保额补充保险,保障程度从每亩最高1000元提高到

每亩最高1400元,基本覆盖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和土

地成本等水稻种植总成本,有力提振了农民的种粮积

极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承保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

充保险699万亩,与水稻种植保险匹配率达到96%。

我省还紧紧围绕需求导向,加快险种创新,切实

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大作用,以满足市场多样

化需求。我省创新试点生猪、叶菜、芦笋、葡萄等17

款价格指数类保险和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茶

叶低温气象指数等12款气象指数保险,为农户持续

增收提供风险保障。2022 年,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险种(不含宁波市)达129个。

我省还积极探索推出“保险+期货”“农险+信贷”

等多样化产品,有力拓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多种

功能。2022年,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在衢州市5个

县(市、区)试点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123户养殖

户的22.2万头生猪提供了3.68亿元的风险保障,总赔

付额达1421万元。

深化提升:强化“一站式”服务

要 闻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3

撑好保护伞 护航现代化

我省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军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地貌复杂多样,农业生产致灾因素较

多。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

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有力有序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

工作,基本建立起了乡村产业有保障、财政补贴有绩效、保险机

构可持续、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多赢格局。

“天有不测风云,我有农业保险”。如今,这句朗朗上口的

话已成为浙江农民朋友的真切心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政策

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7.06亿元,同比增长16%;为农户提

供风险保障 488.06 亿元,同比增长 4%;支付赔款 11.13 亿

元,收益农户17.22万户(次)。

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在该市峰田家庭农场对水稻秧苗立枯病发生情况进行定损查勘。 姜伟 毛土有 摄

海宁农户办理政策性农险。(资料图片)

第4页

半山区地形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式

模式介绍

半山区地形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

式是一种适宜浙江半山区地形的稻鳖种

养模式。该技术通过多年实践,实现了

种养无缝对接,达到“一水多用、多元融

合”,提升了稻田的经济效益。近3年,在

浙江辐射推广约1.05万亩。该模式由杭

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推荐参

评。

技术要点

半山区地形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

式,关键技术在于构建不同深度的“深、

浅、沟、坑”进行无缝对接,达到“一水多

用、一田多用”的综合目的。稻鳖综合种

养模式的关键要素在于水稻种植品种选

择、种植茬口的合理设置、养殖品种选择

以及三段式鳖的养殖技术。种养品种如

何相辅相成、提升产品质量,是该技术的

关键所在。

(一)改造“深浅沟坑”。半山区地形

稻鳖共生系统“深浅沟坑”的建造,其原

理是采用稻田“深浅沟坑”的改造方式,

即稻田进水渠下方设越冬坑(7%)、深水

沟(1%)、浅水沟(2%),面积控制在10%以

内;坑与沟无缝连接。进排水渠道独立

分开,进水口建在越冬池上方,排水口设

在“丑”字形浅沟末端,并在排水渠道出

口设置防逃栅。中华鳖越冬池养殖尾水

可经过深水沟循环至稻田利用。排水处

使用Pvc管,可接到外部水稻单作田中多

次使用,有效增加养殖尾水使用区域,达

到零排放目的。

(二)筛选优质水稻品种,优化种养

技术。以抗病力强、抗倒伏、分蘖强、高

产、口感好为目标,优选“甬优15号”“甬

优 59”“华中优 9326 号”“甬优 5552 号”

等晚熟水稻品种。水稻育秧播种期在 5

月中旬,插秧时间为6月初;以直距40厘

米、行距 30 厘米进行机插,亩插秧 5500

丛;也可以采取直播方式,亩建议种子使

用量1.5公斤,田坂间隔3-4米起丰产沟

便于管理。采取稻鳖共生、越冬坑浮床

水稻等种养模式。

创新稻鳖共生越冬池浮床水稻种植

技术,按照越冬池塘面积适量安装浮床,

固定位置叠放。选择“江两优 7901”“嘉

禾香1号”等矮秆品种,适当提前育秧以

便与大田同期收割。5月初,采取小田直

播育秧,下足基肥,20天后再使用少量尿

素促根换根;5 月底,带泥秧苗按照 3-5

株/孔定植。定植7天后,使用少量尿素

和干菜籽饼追肥(每亩5-10公斤)。

(三)规范加工、保鲜粮食。一是确

定稻谷烘干参数。水分控制在 13.5%-

13.8%最佳,烘干后稻谷需存放 10 天左

右,保证大米颗粒完整度。二是建立加

工分级标准。按照收割入库的水稻品

种、品质,建立特级、一级、二级 3 个标

准。三是确定大米保存技术。大米加工

后放入冷库,冷库温度保持在-3℃、持续

24个小时左右,再升到7℃—11℃进行保

鲜。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生产优质产品、带动增收致富。通

过温室、越冬坑、大田三段式共养,确保

鳖的养殖年份达到优质产品要求;创建

品牌,年产量达 1.5 万公斤,售价常年保

持在 240 元/公斤以上。大米香、糯、滑、

亮,年产量达 150 吨。大米平均售价 16

元/公斤,实现订单化、多渠道销售。该

模式亩均利润达 2.4 万元,真正实现“百

斤鳖、千斤粮、万元钱”。

(二)生态效益

推行绿色防控、实现肥药双减。一是

综合种养系统中小鱼、泥鳅、螺蛳、小虫等

鲜活饵料繁多,能满足高品质生态甲鱼生

产条件,降低饲料投入量。二是结合无人

机飞防,集成应用杀虫灯、色板、声光控等

物理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植物源、微生物

源农药,田埂、堤坝种植蜜源性植物。三

是稻鳖模式使土壤质量明显提升,表现为

土质变软、变松、变黑、肥力提高,化肥使

用量下降70.3%,农药使用量下降71.4%。

中华鳖养殖尾水经过越冬沟浮生稻、稻鳖

共生稻、单养稻3种不同生境的循环处理,

氮、磷等被水稻植株高效吸收,实现养殖

尾水的循环使用和减磷降氮。

模式介绍

“跑道养鱼+稻渔共生”高效生态种

养模式,是将跑道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

充分结合,在跑道里养殖鲈鱼、鳜鱼等,

在稻田里养殖黑鱼、罗氏沼虾、小龙虾、

甲鱼等。通过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既

可以实现跑道养鱼尾水的生态消化,又

可以通过调节水位确保水田旱涝保收,

保障水稻稳产,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

收、渔粮共赢”。该模式由湖州吴兴尹家

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荐参评。

技术要点

充分利用稻田边原有坑塘、高标准

农田灌溉环沟等空间,建设养殖区,田块

四周设置外围田埂,养殖区和稻田之间

用防逃网隔开。

(一)养殖区建设。包括跑道式养殖

区、环沟养殖区和养殖污水区。

环 沟 养 殖 区 :占 养 殖 区 面 积 的

55%—65%,在环沟养殖区内按照1万尾/亩

或50只/亩密度投放黑鱼(乌鳢)或甲鱼,

环沟养殖区塘边种植鸢尾等挺水观赏植

物,水面设置生态浮床净化水质。

跑道式养殖区:占养殖区面积的

20%—25%,跑道上游安装流水式微孔增

氧装置,推动水体在跑道内流动,同时养

殖鱼也在“健身”,有利于提升养殖鱼品

质和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

养殖污水区:养殖污水区占养殖区

面积的 15%—20%,下游设置集污沟,集

污沟内残饵和粪便通过吸污泵抽到稻田

内,集污沟的下游污水区沿与稻田边沟

入口方向安装增氧机,不断把污水区富

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向稻田推送。

(二)养殖品种的放养与管理(以鲈

鱼为例)。

鲈鱼的放养。6月下旬至7月初,选

择6—8厘米已完全驯化、能吃鲈鱼饲料、

规格整齐、无伤病的鲈鱼苗进行投放。

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8分钟进

行消毒,消毒后按160—200尾/平方米的

养殖密度放入跑道。

鲈鱼养殖的管理。每天投喂3—5次

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3%左右,一

个月左右进行预防性杀虫、消毒一次。

增氧推水流速调节。初放鲈鱼苗阶

段,增氧推水流速平稳,流速不宜太大,

快速生长阶段需适当加大流速,确保溶

氧充足。

吸污泵开启。养殖前期通过吸污水

泵一周左右吸污一次即可,生长快速期

每天早晨投料前吸污一次。

鲈鱼的收获。一般在年底或第二年

初开始捕捞销售。

(三)稻田改造与水稻种植。

稻田改造:稻田与边沟连接处设边

埂;稻田与侧面边沟连接处为田埂,在侧

面边沟闸门关闭后,保证水体从稻田间

流过。

水稻种植前准备:每亩按照150—200

公斤有机肥均匀撒到田块,然后深耕、修

田,最后漫水;选择米质优良、抗倒伏、抗

病性强的优质米品种或杂交水稻品种,

如“南梗5055”“南粳46”“浙湖粳25”等;5

月中下旬开始育盘育秧,每盘播种量

100—120克,秧龄不超过20天。采用机

插或人工插秧,6月下旬前完成插种,亩

插丛数1.2万—1.5万,每丛4—5本;在水

稻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亩

施缓释肥40公斤作基肥或插种时侧深施

肥,后期视苗情适施穗肥;移栽后做到薄

水返青,浅水分蘖,当总茎蘖数达到预计

穗数80%左右时,落干搁田,至田中不陷

脚,叶色落黄褪淡,收割前重搁田管理;

采用病虫绿色防控,田埂种植蜜源性草

花,安装太阳能诱虫灯、性诱捕器等综合

措施防控;10月底开始收割,采用收割机

收割,留稻茬30—40厘米,收割后晒田消

毒,后期逐步灌水。

效益分析

采用该模式的湖州吴兴尹家圩粮

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粮食优储

代储,开展“藏粮于社”业务,发放“米

票”,建立“粮食银行”。即:合作社按每

亩每年190公斤大米的实物标准,以“米

票”形式支付给农户作为土地流转费,

存取两便,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同时,

积极参与湖州市“空仓招标”,2020 年中

标国有粮仓 1000 吨,与政府合作收粮,

解决了仓储成本高、收购资金大的痛

点,增加效益。

钟余轩

“跑道养鱼+稻渔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科 技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4

这两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效益高

近年来,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每年举办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宣传推介了一批先进适宜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和技术,对发展绿色渔业、提升种养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获奖模式案例进行了梳理。本期科技版对其中两

个来自我省的技术模式给予刊登,供广大种养经营主体参考借鉴。

第5页

“场长”变“厂长”

浙江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

启敏最近很忙碌。9月份起,合作社就有

大批量的柑橘持续不断地发往国外市

场。“今年日照丰富,气候温暖,柑橘产量

较高,质量、口感也较好,我们的柑橘深

受国外市场欢迎。”

应启敏没有提到的是,今年,更多农

户拥有了水果出口资质,主体丰富了,市

场随之打开。

以台州为例,2023 年新注册了 2 家

出境柑橘果园,种植面积达 7000 余亩。

“这几天,刚刚有一批柑橘从台州发往加

拿大,‘走出去’的柑橘多于往年。”有关

专家解释,原产地的规模大小是采购商

下订单的重要考量依据。

台州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水

果出口的准备周期很长。以柑橘为例,

早在今年5月初,海关就开始走访柑橘种

植合作社,了解种植情况和出口计划,帮

助果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果农科

学地使用化学品,同时,建好农产品溯源

制度和生产记录台账,确保柑橘符合各

项出口要求。

在出口之前,还要对果园、包装厂的

生产车间、冷藏库房、包装物料仓库等设

施进行检查。

在浦江,浦江果业协会会长、靓松家

庭农场“场长”陈青松建起了当地第一家

出口包装厂。获得出口包装厂资质,是

水果出口的必备条件。自此,“场长”升

级为“厂长”,不仅出口自家的葡萄,也为

当地其他果农架起了出口的桥梁。“包装

厂的前期投资,我们出一半,政府补贴一

半。”陈青松说。

据了解,我省正加大出口主体的培

育力度。全省现有出口实绩的农业主体

2300 多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骨干企业

175家,建成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

地20个。供应端成长起来,客户群体也

更加丰富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其他成

员国等市场正在加速拓展。今年1至10

月,浙江对 RCEP 其他成员国出口水果

5.3亿元,同比增长5.4倍,其中对东盟出

口同比增长7.5倍。

“草莓的品质和产量都准

备好了,重要的是,如何把它们

卖到更远的地方?”浦江小果儿

农场负责人黄红专站在果园

里,地上的草莓已经泛红。

去年,黄红专的草莓开始

试单出口,完成了 1000 公斤销

量,主要销往新加坡等地。“草

莓对时效的要求高,所以目前

出口目的地都是有直飞航线、

飞行时长较短的。”

出口草莓,农户半夜里就

要开始采摘,清早包装、海关

送检,上午送到机场,下午就

能飞往目的地,第二天清晨,

草莓就出现在当地超市货架

上。最近,黄红专在研究最新

的锁鲜预冷技术,它能延长草

莓保鲜期,让草莓卖到更远的

国家。

除了技术提升,也在出货

阶段“抢时间”。黄红专告诉笔

者,海关工作人员会提前了解

果园里的采摘节奏,配合出货

时间上门服务,对水果产品快

速检查快速放行。

今年,黄红专安装了数字

大棚,能够在办公室里监控大

棚情况,还实现了灌溉数字化,

用手机就能调节灌溉时间。省

了精力,种植面积今年扩大到

了50亩地。

看到小果儿农场草莓生意

越来越好,省农科院等技术团

队甚至开始“反向取经”,把农

场运营经验推广给更多农户,

鼓励他们探索出口生意。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智慧

农业“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7 年)》出台。浙江

计划到 2027 年,培育未来农场

100 家,培育科技引领型、产业

引领型未来农场,以科技降低

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单位面

积、单位时间和单位人员产出

效益,示范引领农业绿色高效

发展,引领带动地方特色产业

发展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此外,浙江还将分产业、分

批次、分层级建设数字农业工

厂(基地),依靠数字科技创新,

推进空间立体利用,实现设施

内环境高精度控制,装备和技

术高水平集成,连续优质高效

生产,突破时空限制和土地制

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

界。计划形成一批智慧农业集

成解决方案,推广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智慧农业产品等;创

新一批智慧农业领先模式业

态,发展全场景“农业+”“互联

网+”延伸服务。

拜喆喆

“出口能打开销量,跟我们

水果的品牌越来越响有很大关

系。”陈青松说。

2016 年,浦江产的巨峰葡

萄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杭州

G20 峰会专供。自此,海外消

费者对“浦江产的巨峰葡萄”有

了初步的品牌认知。

第二年,陈青松“靓松家庭

农场”出产的葡萄就搭上飞机

销往新加坡、韩国等地,“浦江

葡萄”的名气也随之“起飞”。

去年初,陈青松接到了一

个大客户的电话,对方是杭州

禄德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

责人孙云明。他在海关总署网

站查询到位于浦江的靓松农场

有出口资质,大年初八就来到

了农场。前后三次去果园,合

作定了下来。“今年试试水,明

年预计要出口 1 吨。”孙云明

说,他在新加坡运营几家连锁

超市,每年都要寻找中国各地

的特色水果出口到新加坡。

孙云明介绍,两年前,在新

加坡本地的社区团购群里,时

不时有消费者问“有没有巨峰

葡萄?”孙云明发现了商机,开

始在商超门口组织葡萄试吃活

动,在社区举办葡萄品鉴会,越

来越多人知道了“浦江巨峰”。

2022 年,“浦江葡萄”成功

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浦江也

从“卖葡萄”跨入“卖标准”“卖品

牌”的时代。孙云明采购时,总

不忘交代:“一定要贴好地理标

志,这是很重要的宣传内容。”

今 年 8 月 ,陈 青 松 参 加

2023香港美食商贸博览会。展

会上,陈青松看到,有葡萄在当

地售价高达 40 港元/250 克,

“希望我们的葡萄以后也能敞

开了卖。”

这是浦江葡萄首次出境推

介,市场反响热烈。浦江葡萄

的三家参展商与泰国、马来西

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客户谈成采

购意向。

据了解,今年,省农业农村

厅组织农户参加 19 个境内外

国际性农产品展,数量为历年

最多。越来越多的浙江水果产

品拥有了自己的“粉丝”——仙

居杨梅、建德草莓、塘栖枇杷、

奉化水蜜桃、黄岩蜜橘,不少都

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

海外消费者所熟知。

“卖葡萄”变“卖品牌”

产 业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5

今年前十月出口额同比增长4.1倍

浙江水果香飘万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正是柑

橘丰收的旺季,台州的万亩橘园郁郁葱葱,黄绿相间的

柑橘沉甸甸地挂满枝头。

今年是浙江水果出口的丰年。尽管在全国范围内,

浙江并不算水果大省,但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浙

江水果出口额达5.5亿元,同比增长4.1倍。

渐浓的果味背后,有一本怎样的生意经?

近日,台州市章安黄岙山蟹壳岩种植基地的500多亩柑橘陆续成熟,采摘下来的橘子经过果筛机,按大小分成1

级到6级,以最快速度保鲜、打包运往加拿大。

“搞农业”变“搞技术”

浦江葡萄在2023香港美食商贸博览会上展出。

第6页

未来乡村建设是深化“千万工程”、建设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平沪之恋·未

来嘉乡”品牌虽已成为平湖市美丽乡村的一

张“金名片”,但仍存在未来产业场景不够

“强”、未来邻里场景不够“全”、未来低碳场

景不够“绿”、未来交通场景不够“畅”、未来

智慧场景不够“广”、美丽经济发展不够“劲”

等短板,需要补齐。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时代意义。一

是明确时代坐标。未来乡村是对“千万工

程”的坚守践行、持续深化,必须明确其建设

的重大意义。二是把握核心要义。未来乡

村与美丽乡村的区别,在于人本化、数字化、

生态化的鲜明特征,是从环境到服务的重心

转移,更加尊重人的感受与便利。而平湖

“九大场景”的建设,正是“人”的全生命周期

所需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实现由“美丽”到

“幸福”的价值取向。三是坚持路径选择。

未来乡村建设是“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

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的系统集

成,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技术与文明相渗

透、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共创与共富相呼应

的聚变成果。

二、生态为基,推进乡村和美宜居。一

是精益求精塑精品。坚持规划引领,以匠心

精神深耕乡村建设。尊重乡村原有的生态

肌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利用古街、

古桥、古祠堂等历史遗迹,保持乡村的原真

性和原汁度,让艺术点亮乡村。二是串点成

线聚特色。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利用现有交

通路网构建美丽乡村精品线。大力推进“四

好农村路”建设,优化道路绿化,种植乡土树

种,形成一批绿色“生态廊道”。三是全域整

治促秀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

齐乡村建设短板,建设一批兜底性、普惠性

惠民工程。持续推进“股份分红+善治积

分”收益分配模式,完善“户、网格、村”三级

责任网,让农户真正成为全域秀美的守护

者。

三、以人为本,实现服务优质共享。一

是提升养老服务。建立 15 分钟养老圈,加

快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推进村

社区“1个照料中心+X个居家养老服务站”

网络建设。推广老年人健康手环、定位手

机、一键呼叫、紧急救援等智能化服务,实

现 24 小时安全照护。二是优化托幼服

务。全面推进幼儿园办托,提升托幼一体

化服务能力。在保障3-6岁幼儿就学前提

下,深挖全市城乡幼儿园的空间和潜力,增

加资源供给。有序推进社会机构办托,提

升社会办托服务质量和能力。三是构建互

动空间。利用茶社、书吧、邻里中心等公共

空间,建好村民互动交流的“嘉乡厅”,通过

数字赋能,打造公共空间,使村民有一个交

流、交融、交心的平台,实现“近邻胜远亲,

邻里一家情”。

四、数字为核,促进乡村融合聚变。一

是夯实数字基建。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农

场”的发展模式,加快数字在种植业、畜牧

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普及应用。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

出村进城工程,培育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

新业态,大力推广“本家鲜”等“基地直配、社

区直达”农产品电商新模式。二是强化底座

功能。充分发挥乡村大脑的综合效应,理顺

数据共享、回流、反馈、更新的路径,加强数

据的全面对接、全面贯通,为创新特色应用

提供数据支撑。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

共享”的原则,全面归集农业农村领域数据

资源,让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是

迭代优化场景。按照试点一批、迭代一批、

谋划一批、贯通一批的要求,加快开发“抱团

富”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浙农补”“善治

宝”“浙农服”等,贯通“浙江乡村大脑”和“浙

里未来乡村在线”,形成未来乡村数字化“跑

道网”。

五、夯实基础,强化未来重要支撑。一

是擦亮低碳名片。深入推进乡村领域碳达

峰碳中和行动,以零碳乡村、无废乡村创建

为抓手,革新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广光伏

共富模式,利用氢光储充一体化,与国网贯

通,农户可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推

进太阳能路灯、水下森林等低碳场景建设,

在乡村建设中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元素。二

是增加绿色元素。全面推进乡村新能源充

电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储充功能,实

现循环利用。在美丽乡村精品线布局“共享

单车”公共设施,满足乡村健身需求。三是

倡导健康理念。以中国低碳科普馆为载体,

利用研学等方式,使中小学生了解“碳账本”

“碳足迹”等科普知识,掌握节能技巧,倡导

低碳生活理念。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迭

代升级,完善积分兑换机制,使绿色低碳成

为乡村新时尚。

六、聚焦共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一

是强化龙头带动。全面推进“1+8+N”强村

富民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做大市级强村公司,加快推进粮食保障中心

等首批共富项目建设。二是推进百村共

富。鼓励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实施共富体项

目建设,在利益联结机制上注重村富带民

富,产业带民富,大力发展众筹项目,村民通

过土地、农房、资金等入股共富项目,获得稳

定收入。大力实施农村“三权”改革,撬动资

源要素,让村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壮大

乡村产业,引导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薪

金、股金、租金“三金”共富。三是实现数字

促富。持续完善“抱团富”数字化应用,以线

下农户、主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村

市场信息互联互通、精准对接,在“农房盘

活”“乡村劳务”等子场景上实现实效性突

破、普惠性共享、机制性推广,增强村民数字

化增收潜力。

七、创新驱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

是留住原乡人。要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激励

政策,利用农创大赛等载体,吸引青年为乡

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要谋划乡村众创空间,

为农创客、乡村艺术家等提供创业创作空

间。要做优乡村环境,重塑江南水乡风貌,

以诗意栖居的宜居乡村,留住原乡人。二是

唤回归乡人。以乡贤参事会为载体,让创业

在外的村民重拾回乡激情,提升返乡创业热

情。要从政策上、情感上,鼓励引导一批村

民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吸引新乡

人。高质量举办农业经济洽谈会,通过招商

引资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强化政策激

励,落实人才各项保障,利用人才之家、人才

公寓,完善创业就业条件。

作者系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一、以“美”为基,示范引领,促进乡村蝶

变。一是精品化抓项目。以“平沪之恋·未

来嘉乡”为品牌,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的

要求,稳步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二是特色化

创品牌。坚持匠心营造、精益求精,实现乡

村颜值蝶变跃升。累计创建省级特色精品

村 25 个,3A 级景区村庄 15 个,省美丽乡村

示范镇实现全覆盖。三是全域化促整治。

在嘉兴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运

全覆盖,通过“一芯”“一网”“一端”,实现投

放准确率和积分激励深度融合。

二、以“业”为先,融合发展,加快产乡联

动。一是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加大新基建

投入,为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固本强基,累计

培育8个数字农业工厂。加快建设“稻米产

业大脑+未来农场”,构建稻米产业知识库

和能力中心,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二

是文旅驱动村庄经营。合木赛艇、棒球体

验、山塘康养等业态引领美丽经济新发展,

成为强村富民体系中新的增长版块。三是

外招内育增强动能。连续举办六届农业经

济洽谈会,大力招引总部型、数字型、科技型

项目。

三、以“富”为要,改革创新,推进强村富

民。一是集成共富矩阵。深化“1+8+N”强

村富民体系建设,组建市级强村公司,深入

推进八大共富体建设,开发“抱团富”应用,

整合资金、农房、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实现

“新乡邻”等市场化供求信息精准对接。二

是拓宽增收渠道。坚持村富带民富的原则,

完善“公司+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东”。三是推进要素流动。深化“两进两回”

行动,促进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

间双向流动。

四、以“数”为径,赋能增效,激活村庄活

力。一是强化前端基建布局。全面推进农

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 72 个行政村

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益农信息服务站点全

覆盖。二是优化中端场景建设。一批高频

次、高权重、多协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

提升村民生产生活便捷度。三是深化末端

治理管理。深化乡村智治模式,推动治理重

心下移。如“善治宝”数字化应用通过积分

规则,对农户参与乡村治理行为实行三色预

警,累计解决各类矛盾问题9800多个。

五、以“文”为魂,活化传承,厚植乡村底

蕴。一是敦化乡风民风。“善美当湖”“浙礼

钟溪”“桥边有礼”等8个文明有礼子品牌不

断传承发扬。充分发挥道德评议团、红白理

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立好用好村规民

约、社区公约。二是建好实践阵地。运港杜

布馆、陆稼书祠堂等 10 家特色展馆入选全

省乡村博物馆。中国航天科普馆、良仓·小

镇客厅获评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三是

推进农文融合。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利

用工作,传承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钟伟来稿说,据媒

体报道,截至目前,我

省共建成定向招工式

“共富工坊”1713 家,

创造就业岗位 86227

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

力 56781 人、低收入群

体 11220 人就业,带动

村集体增收2.37亿元,

有效实现村民增收、企

业增效、集体增富。

建设“共富工坊”,

是一项实施即有效、推

广可持续的共富模式,

但资金匮乏一直制约

着“共富工坊”的生产

经营和发展。利用“共

富工坊”产生的收益,

设立“共富基金”,反哺

“共富工坊”,能持续放

大其促就业、助增收的

创富效应。要充分发

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

信、分险、降费作用,通过专业市场化

运作,更好满足“共富工坊”融资需

求。要整合社会资源,以多元合作带

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富基金”建设,加

速产业和资本的创新融合。

覆盖全产业链,接轨数字赛道,

如今的“共富工坊”不再是传统意义

上的小车间、小作坊,对农村劳动力

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要根据现在农民年龄偏大、

文化偏低和技能不足等特点,因地制

宜、因人施策、靶向管理,开展针对性

的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

程”。要发动驻村指导员,广泛开展

农村劳动力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情

况、培训意愿,并结合实际开展技能

培训。

建设“共富工坊”,是乡村振兴和

共同富裕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

有力抓手、民生工程。在推进过程

中,决不能千篇一律,盲目跟风,而应

该因地制宜,形成整体有序、个体差

异的发展思路。要打破条块分割、资

源分散等壁垒,统一调度政策、企业、

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推动“共富工

坊”串点成线、组团发展,形成“一社

区(乡村)一特色”模式,打造具有浓

郁共富味、未来味、地方味的标志性

成果。

建设“共富工坊”,关系到民生福

祉。期待打造更多可感、可及、可体

验的共富场景,形成更多可复制、可

推广的成熟经验,在缩小“三大差距”

过程中放大“共富工坊”的创富效

应。

放大

﹃共富工坊

﹄创富效应

来稿摘登

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论 坛

平湖高质量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朱浩

未来乡村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

区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变革抓手、集成载体、民生工程、示范成果。平湖市

依托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先发优势,统筹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形成具有共富

味、数字味、平湖味的联动建设发展格局。

眼下,走进平湖市林埭镇,一条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正成为平湖展示和美乡村的“窗口”。图

为林埭镇共和村。 史家民 摄

第7页

治村“三字经”之二:“管”

一是干环境,把村民住的地方整治好。以前

的高潮村属于壶镇的脏乱差村庄,村里的主路是

泥巴路,下雨天无法行走,坐车摇摇晃晃,

路边有 400 多口露天粪缸,小孩子

去壶滨中学上学还要穿过一

片坟地。吕以明上任后,决

定整治村庄环境,清除粪

缸、搬迁坟墓。最开始

村民不愿意,他就自

己带头先敲自家的粪

缸 、搬 移 自 家 的 祖

坟,最终全村迁移了

1286 穴坟墓、44 穴无

主坟,拆除了 400 多口

露天粪缸,把原来的墓

地变成安居公园。这几

年,经过“五水共治”、美丽乡

村建设等,高潮村的环境越来越

好。有空的时候,他会在村里转一

转。他的电瓶车后备箱就像个工具箱,箱子里铁

锤、剪刀、锯子、水桶什么都有,走到哪里看见不

干净或者乱了,他就自己动手打扫卫生,修剪枯

枝败叶。除了环境整治,高潮村还在挖掘历史文

化,打造“红色”引擎。

二是干资产,把经济抓上去。乡村要振

兴,最大的难点就是发展乡村经济。1999 年 8

月,吕以明刚当村主任时,村里连换届选举买红

纸的5元钱都拿不出来。于是,他提出“买土地

建资产”的想法。2003年8月,村里以852万元的

价格拍下一块1375.6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当时

村里没钱,为了这 852 万元,吕以明三天三夜没

睡好,后来东拼西凑才成功买下这块地。2006

年,综合楼建成以后,一到二层被租了出去,三到

六层出售,四五年时间就回本了。现在,光这栋

楼的租金一年就有170多万元。2013年,高潮村

开始改造旧村、建设新村,仅用45 天,就完成了

菜场改造和摊位招投标,每年能有 250 万元收

入。经济好转后,高潮村从最差村变成明星村。

三是干农田,把农田利用好。以前村民外出

打工,村里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田地荒了,也没

收入。后来,村里逐渐把村民的土地流转给村集

体,租金收入从最开始的每个人 20 元到现在的

3000 元。村里把流转过来的土地用来种植茭

白、发展养殖业、经营农副产品等。这几年,村集

体每年光农田收入就有140多万元。

陈佳逸

学习改变思维,思维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

惯,习惯会改变村的命运。每天忙完村里的事

之后,吕以明都会安排一两个小时学习,先完成

“学习强国”,再学习管理学和法律、政策知识。

农村事情多,笔记不写就记不牢,吕以明每年至

少写三本笔记,一本记日常工作,一本记会议内

容,一本记党建工作。村民提的问题、小组长提

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书上看到好的内容也记下

来。管理靠学习,干事也靠学习,只要肯学习,

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一是党的理论知识要学好。吕以明是2001

年2月入党的,他认为,作为村干部,党建方面

可学习的东西很多,党建怎么搞、党员

教育管理怎么抓,都要学懂,这样

才能完成好党的任务。

二是法律法规政策和管

理学知识要学懂。平时只

要有空,他就学习各种法

律法规政策 ,一遍读不

懂,就读两遍,再对重点

部分做标记。熟读政策

文件才能为村民办实事。

比如,高潮村的工作亮点

“村务恳谈会”,就是吕以明

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学

来的。他不仅自己学习法律法

规,还要求村干部和村民学习。在

“村务恳谈会”上,他把自己学过的法律法

规用当地土话讲出来,为村民上“法律课”。除

了政策法规之外,他还学管理学知识,包括时间

管理、心态管理、行动管理、目标管理等。

三是学习其他村的好经验。吕以明去过很

多村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发展模式,也学习其

他村党支部书记的讲话。当时,县里在推广美

丽乡村建设,他就带着村干部到缙云县舒洪镇

仁岸村参观绿化、民宿和水上乐园项目。不过,

每个村的条件不一样,如果做起来成本太高,高

潮村也不会盲目模仿。2021 年,吕以明到淳安

县下姜村参加“百名村书记话共富”主题峰会,

很多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

入的经验,他也分享了高潮村的致富经验。总

之,他一边在村里工作,一边到外地学习和传授

经验。

治村“三字经”之一:“学”

一是管人。吕以明刚上任时,高潮村很乱,

村里总共才1000多人,就有200多个上访户。在

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的 20 多年里,

他一年年地减少上访户,现在村民都很团结,基

本没有上访户了。在管人方面,他认为,关键是

要开好“三个会”,那就是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

会、村务恳谈会。从2000年开始,高潮村的大小

事情都要经过会议讨论和表决,任何事情都要让

大家知道,党员干部要知道,村民也要知道。这

“三个会”中的“村务恳谈会”是高潮村的特色。

从2000年开始,高潮村每年都要召开“村务恳谈

会”,参加会议的都是普通村民,对于村民提出的

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

的,事后千方百计解决。吕以明每天都会在村里

转一转,看看绿化、看看村民,逢年过节,还自掏

腰包慰问困难户。他也常与17位村民小组组长

沟通,征求他们对村务工作的意见。除了管理普

通村民,吕以明也运用管理学知识管理村委,通

过“三会一课”等制度管理好党员。比如,他常用

“聪”这个字教育干部:《鬼谷子》这本书里面说,

两眼看,用嘴说,用心记,用耳听。

二是管资产。在吕以明担任村委会主任之

前,高潮村几乎没有集体资产。这些年,村集体

陆续拥有了24间综合楼店面、4间简易棚旁边的

店面等。为了管好资产,高潮村很早就实行了

“五议两公开”制度。村里所有重大事情都要通

过村“两委”负责人建议、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

“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

村民大会决议,并做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

开。从 1999 年开始,村里任何事情都要表决。

通过管理资产,这几年,高潮村的村集体收入不

断增加,主要由农田租赁、店面房屋租赁、农贸市

场租赁以及其他零散的收入构成。

三是管资金。1999 年,在吕以明当上村委

会主任这一年,村里就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财

务公告》一季度一公开,每年分四期装订成册,发

给村民代表和党员,医保、粮食补助款、年度分红

补助款等怎么分,所有账目列得清清爽爽。村集

体如果有超过一万元的现金支出,必须经过村民

代表和党员的同意。在这 20 多年中,他在公务

招待上没花一分钱。与管理公款上的“抠门”相

比,吕以明给村民发“红包”倒很“大方”。这些年

来,村里发放给村民的钱已超过1亿元。他说,

为了村民,必须把钱用在刀刃上。

治村“三字经”之三:“干”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人 物

吕以明的治村“三字经”

人物名片

吕以明,1959年8月出生,现任缙云县壶镇镇高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1999年开始担任

高潮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先后担任六届村委会主任、两届村党组织书记;2002年开始担任县人大代表,

2006年开始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曾获缙云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人民调解员、乡村

振兴特派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缙云县首批“明星书记”,2021年,被认定为丽水市兴村(治社)

名师。

村庄概况

高潮村位于壶镇镇老城区,现有891户、1887人,17个村民小组,党员63人。高潮村创新开展村务恳

谈会,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连续20多年公务零接待。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改造、商铺建设等方式,不断壮大

村集体经济,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59.78万元。先后获得“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丽水市

绿化示范村”“丽水市乡镇工业示范村”“丽水市科普示范村”“缙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吕以明是高潮村人,小学毕业后就开始放牛。那时家里穷,只

要有空,他就跑到外地做买卖,卖黄花菜、泥鳅等。后来,跟着哥哥

在缙云、金华做竹篾。1978年回到壶镇后,跑过业务,也办过厂。

1999年村干部换届选举时,壶镇镇领导问村里老年人,谁来当

村主任比较合适,老人们都推荐吕以明。那时,吕以明正在广州参

加广交会,一开始,他没有当村主任的想法,直到1999年农历五月,

才回来参加选举。当时,村里一共有1300多张选票,他第一次就拿

到768票,成功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

这一当就是20多年,算起来今年是第24个年头了。农村的生

计很苦,其他人上班有休息天和假期,但高潮村的村干部没有休息

天,真的是“白加黑、雨加晴”。农村事情多,很多门道短时间内很

难弄清。在村里工作20多年,吕以明总结出治村“三字经”,分别是

学习的“学”,管理的“管”,干事的“干”。他认为,每个党员干部都

要学会“三字经”,并且记牢、做好,这样的话,农村工作就好做了,

这对每个村支书都用得上。

2022年4月18日,吕以明不幸中风,在医

院躺了几个月,出院回家后,每天要做十几个

康复项目。这段时间,他把村里事情稍微放

缓了一下,有空到村里转一转,除了大事由他

亲自办,小事都交给其他村干部办理。他说,

他要抓紧锻炼,让身体早日康复,因为“我要

做的事情还很多”。

对于村庄未来发展,吕以明希望:第一,

抓经济,农村还是要抓经济,经济上去什么事

情都好说,有钱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好;第二,

抓美丽,如果没有美丽,那么红色旅游这些都

是空的,什么都很难。

“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后记

第8页

2023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沿着“森旺菇业”门口的村道步行几

分钟后,“和美金田·爱心农场”几个大字

跃然眼前。

“这个农场由金田村党总支、丽水市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龙泉分中心党支

部、森旺菇业党支部共同建设。”马志成

既是这片爱心农场的发起者也是参与

者,他告诉记者,地里的农作物全部由党

员自费认领种植,生产的果蔬会无偿提

供给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及居家养老照料

中心。

近年来,金田村还以“畲汉一家亲”党

建品牌为引领,建立了村务民主协商机制

和“1对1”“多对1”服务机制。

“村里有很多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

所以我们还组建了一支懂畲语、会新安江

移民话的村级调解队伍,引导群众参与基

层治理。”金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邹维武边向记者介绍,边掏出手机指着屏

幕里的群聊说,“你瞧,我们所有村民、村

干部都在群里,有任何问题、要求和建议,

都可以在群里发表,我们会第一时间响

应。”

在金田村下山搬迁小区旁边,有一个

名字很特别的地方——“石榴红”驿站。

讲起这个地方的由来,省农业农村厅驻村

干部马志成打开了话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各民族像

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金田村是竹垟4个民

族村之一,建立这个象征着民族团结的驿

站,就是希望金田人可以团结一心,实现

共同富裕。”马志成说。

此外,金田村在建设“石榴红”驿站邻

里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畲小妹”农产品

展销中心等项目的过程中,实施“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让乡村风貌和文化氛围进

一步提升。

如今,金田村平均每天都会迎来3—5

批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客人。在“千万工

程”的引领下,金田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

努力焕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产业振兴的“绿色”之路

行走在金田村内,一条小溪穿村而过,

潋滟水波与苍翠山色相映成趣,道路两旁,

一个个白色的食用菌棒整齐排列着,在冬日

暖阳下熠熠生辉。

“食用菌种植一直是我们金田村的特色

产业之一。”金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春付

说。早在 2007 年,村里实施下山搬迁后,浙

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益菇

业”)便成了金田村民奔小康的“金窝窝”。

“当时,公司刚研发出金针菇机械化生产线,

急需一批员工。”“双益菇业”负责人叶圣益,

也是土生土长的金田人,他告诉记者,“第一

批下山搬迁小区就在公司对面,村民上班非

常近,而我则省去了宿舍成本,可以说是两

全其美。”当年,就有50来位下山移民到叶圣

益的公司上班。

16年后的今天,“双益菇业”已搬离了金

田村,但“森旺菇业”顺势而生,成为村里食

用菌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富的“接棒人”。

“能在家乡搞事业,还能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森旺菇业”负责人叶

林森的只言片语,也道出了他的回乡之路。

2021 年,金田村启动乡贤回归项目,在

外打拼多年的叶林森回到家乡成立了“森旺

菇业”。作为全省首个液体接种菌棒加工基

地,“森旺菇业”通过液体菌棒接种和智能养

菌等创新技术,让种菇省工省时又省地,大

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你别看整个厂房占地只有 2100 平方

米,但年加工食用菌棒数能够达到400万。”

刘春付自豪地说。

由于黑木耳是季节性种植,“森旺菇业”

的员工人数基本维持在50到120人之间,其

中金田村村民占一半以上。“采摘黑木耳,每

位村民一天收入 100 元左右,除了在厂里工

作,村民也可在我们这里购买菌棒自己种

植。”叶林森说。

据刘春付介绍,今年村里又扩建 1 个养

菌大棚,将大棚数量增加到3个。此外,金田

村还以民族乡村振兴“双百村结对行动”为

契机,积极探索“村企联盟”模式,每年销售

当地农特产品5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6万余元,取得了“富民、强村”的双赢效果。

2022 年,金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8

万元,是2007年的近8倍。

“2021,我作为驻村干部来到这里,如今也

算得上半个‘金田人’了。”在省农业农村厅结队

帮扶工作组常驻干部马志成的眼里,这个他倾

注心力参与建设的小山村,已然成为了自己的

“第二故乡”。

要让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产业链条必须

延伸,发展布局也需要合理谋划。

近年来,农旅融合、畲旅融合成了整个畲乡

的主打牌,而在金田,畲汉风格各异,别具一

格。2021 年 8 月,金田村争取到 1000 万元的省

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

提升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设。

“我在摸清村里基本情况后,立即与村干部

一同前往周边特色乡镇考察调研,学习其他村

先进经验。”马志成说,通过多方调研,村“两委”

决定瞄准龙泉当地缺少亲水游乐、滑道漂流等

项目的市场空白,依托金田村水资源优势,结合

本村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金

田村亲水乐园项目。

“现在,我们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做足水上

文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据刘春付介绍,在

金田,每年都会举办“三月三”山哈文化旅游节、

畲寨音乐泼水节等传统活动,弘扬村里的“畲族

文化”“耕读文化”“孝义文化”“亲水文化”。今

年8月19日,七夕孝义文化节期间,村里的亲水

乐园营业收入近40万元。

与此同时,金田村还积极探索“强村联盟”模

式,与竹垟畲族乡内的8个行政村组建了强村公

司,投资联建金田标准厂房和屋顶光伏及养菌棚

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

如今的金田村已然将地域差异、文化差异

变成了发展优势,既延续着各自民族、地域的风

俗和语言特色,又相互交融。2022年,村经济总

收入达104.61万元,经营性收入达50.1万元。

共联共建的“金色”之路

党建引领的“红色”之路

龙泉金田村:

山乡畲寨铺就多彩共富路

□本报记者 杨怡 李曜清

竹垟畲族乡地处浙西南革命老区,是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金田村是竹垟4个民族村

之一,曾是龙泉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不足900亩,山林面积却有8500余亩。近20年

来,金田村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乘着搬迁下山的东风,环境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生活越来越

好,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浙江省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示范

点……

日前,记者赴金田村实地采访,深度探寻这个小山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金田村的“荣誉墙”

金田村玻璃滑道远景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