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209
YULIN TIYUSHI
榆林 第五章 榆林现代体育的勃兴(2012 年至今)
第三节 竞技体育
一、榆林体校建设
以榆林体校为班底的榆林体育代表团虽然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完成了任务,
但是,赛会金、银、铜牌的总数和质量大幅下降。竞赛成绩暴露出榆林竞技体育存在
的问题。
作为榆林竞技体育发展的龙头学校,省十四运会成绩反映了当时办学的艰难情况,
迫使新一届领导班子下决心实施系统性改革。
2010 年 6 月,榆林体校领导班子换届。新班子上任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
总结了教训,发现了问题,明晰了方向,制定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具体做法有:
1. 健全制度,明确职责,严格管理
领导班子狠抓制度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管理,使职工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重新修订《榆林体育运动学校职工考勤、岗位设置、量化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试
行办法》,明确《榆林体育运动学校校级领导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对各部门工作岗
位进行了重新设定,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并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制定所有岗位的工
作职责、年度量化考核办法和《榆林体育运动学校科室工作量化考核、评优及奖惩办法》。
二是狠抓制度落实,特别是严格考勤、考绩制度,实行上班按时定点签到,工作按部
门和性质考核,出勤和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差,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
积极性。
2012 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班子战斗力,学校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干部作风整顿工作。
讨论制定了《榆林体育运动学校章程》《学校会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修订
了学校和各科室规章制度,编撰《榆林体育运动学校制度汇编》,使榆林体育运动学
校制度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体现了依法治校,力争用制度管好人、管好钱、管好物的
决心,使办学更加严谨、科学、规范、廉洁、高效。
2.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2010 年秋季开学后,学校认真总结“十一五”和省十四运会周期的工作,通过调
查研究,剖析隐藏危机,查找存在问题,梳理发展思路,讨论制订了《榆林体育运动
学校“十二五”和省十五运会周期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该规划和实施意见确立“以
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为杠杆,以服务为保障”的办学宗旨。
采取“靠训练招人、靠教学留人、靠管理育人”的手段,使训练、教学和学生管理三
者形成有力支撑,努力开拓“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练得成、出得去”的良好局面,
实现“一个战略、两个建设、三个加强、四个基础、五个提高”的奋斗目标,完善细
化了训练、科研、教学、管理、就业、后勤、基建等工作。
2011 年,市体育局党组研究决定印发《关于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在省十五运会周期
内发展规划的会议纪要》,决定“从 2011 年至 2014 年(省十五运会周期内),市体
育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付 100 万元用于体校场地维修改造、参加竞赛和体育
器材更新等;市体育局各下属单位(游泳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网球馆)在
不影响正常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情况下,无偿为体校开展训练提供服务,全力满足体
校教学、训练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市体育局将市体校副科级以下的干部任免权限,
下放给市体校,报市体育局备案”。市体育局的支持,为学校提供了坚强保障。
3. 新增项目,充实教练,提升实力
通过分析,学校领导班子认为,与省十三运会相比,省十四运会上学校所获金、银、
铜牌总数大幅下滑。省十五运会周期,预计大赛贡献金牌与兄弟地市持平,输送金牌
已无优势。要继续保持金牌总数全省第三的位置必须全面提升夺金点。
为此,通过认真研究项目布局,补充田径链球、射击手枪两个小项,新增游泳、射箭、
柔道、男子篮球四个大项。在教练员队伍上,创新体制机制,通过人才市场聘任张永莉、
哈斯木仁、刘强、双鱼、高国荣、朱光华、任明明等一批既有高等教育学历又有专业
技能的年轻人承担教练工作,初步形成了省十五运会的队伍框架。
2011 年 5 月,为进一步满足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
经市体育局同意,报请市人社局批准,对榆林体育运动学校长期临聘的教练员、体育
科研人员进行了招聘考试。9 月份市人社局正式批准李明、艾斌、韩涛、刘笑辰、杨翔
伟等 5 位同志为榆林体校教练员,窦景和、慕容江两名同志为榆林体校体育科研人员。
通过增项扩容,选聘优秀教练,大幅度提高了榆林体育代表团在省十五运会的夺金点,
形成了教练员与科研保障人员共同推进训练高质量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