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投资研究》第3期 青岛经济产业画像

发布时间:2023-5-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青岛投资研究》第3期 青岛经济产业画像

图 1 2022 年青岛及对标城市 GDP 规模及占比(二)对全省拉动力有待提升横向对比来看,2022 年青岛、宁波、无锡 GDP 规模均突破 1.35 万亿元;从占全省经济比重来看,长沙最高,达到 28.7%,其次是宁波 20.21%,青岛为 17.1%,无锡为12.1%。近三年宁波、长沙、无锡 GDP 占全省比重一直在上升,这三个城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而青岛 GDP 在山东省的占比基本与 2020、2021 年保持相同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三)属于“小型发达”经济体2022 年青岛人均 GDP 为 14.49 万元1,排名全省第二,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5.89 万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5.92 万元。根据招商银行总行研究院对城市经济实力的二维分类框架评价,青岛市 GDP 规模较小,但人均 GDP 水平较高,发展程度领先。(四)近十年人均 GDP 增速略低横向对比来看,无锡的人均 GDP 最高,达到了 19.8 万元,宁波、长沙人均 GDP 分别为 16.4 万元、13.5 万元。虽然同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青岛市人均 GDP 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 [收起]
[展开]
《青岛投资研究》第3期 青岛经济产业画像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青咨视点

青岛地区画像分析报告——

发达港口城市正在崛起,产业提质升级进入

“下半场”

本报告来自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和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共

同合作的项目《青岛市地区画像和产业发展大数据分析项

目》,其中地区画像成果包括青岛市和10个区市11篇报告,

对青岛及各区市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展开了多维度描述,

勾勒出一个较为直观、形象的地区发展画像。

一、 宏观经济概况

(一)青岛市龙头地位稳固

2022 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 14920.75 亿元,占全省比重

17.1%,占比基本与 2021 年齐平,稳居山东省第一。2022

年青岛 GDP 增速 3.9%,青岛在全省龙头地位稳固。

第2页

图 1 2022 年青岛及对标城市 GDP 规模及占比

(二)对全省拉动力有待提升

横向对比来看,2022 年青岛、宁波、无锡 GDP 规模均

突破 1.35 万亿元;从占全省经济比重来看,长沙最高,达

到 28.7%,其次是宁波 20.21%,青岛为 17.1%,无锡为

12.1%。近三年宁波、长沙、无锡 GDP 占全省比重一直在

上升,这三个城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而

青岛 GDP 在山东省的占比基本与 2020、2021 年保持相同

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

(三)属于“小型发达”经济体

2022 年青岛人均 GDP 为 14.49 万元1,排名全省第二,

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5.89 万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5.92 万元。

根据招商银行总行研究院对城市经济实力的二维分类框架

评价,青岛市 GDP 规模较小,但人均 GDP 水平较高,发展

程度领先。

(四)近十年人均 GDP 增速略低

横向对比来看,无锡的人均 GDP 最高,达到了 19.8 万

元,宁波、长沙人均 GDP 分别为 16.4 万元、13.5 万元。虽

然同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青岛市人均 GDP 保持了较

高的水平,但是纵观近十年的变化,青岛市人均 GDP 同宁

波、无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2011 年青岛同宁波之

间人均 GDP 相差 0.9 万元,到了 2022 年该数值增长为 2

万元,而同无锡的差距则由 2.9 万元拉大到 5.4 万元,青岛

1 测算值非统计公布数据。

第3页

市人均 GDP 增速不及宁波和无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

业现代化水平还是较低。

图 2 2011-2022 年青岛、长沙、宁波、无锡人均 GDP 变动情况

(五)海洋城市特色凸显

2022 年,青岛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超过 5000 亿元,同比

增长 7%,占 GDP 比重达 30%以上,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

城市第一位,继续保持对深圳、宁波等城市的领先优势。

(六)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 2022 年底,青岛实有市场主体 205 万余户,实有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201.6 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到

98.3%,实有企业数量较五年前实现翻番,入选全国民营经

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

二、 投资增速与结构

第4页

图 3 2017-2022 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对比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资

本对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根据 2017-2022 年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二产投资占

比经历了先降后升阶段,2022 年青岛二产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达到 15.6%,占比达到 27.4%,为 2018 年后新高。三产

投资占比从 2019 年开始不断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 18.3%和 36.2%,增速远高于产业

平均投资。从近五年数据来看,青岛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有利

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加速振兴。

横向对比来看,2021 年2四个城市投资占比中,青岛三

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依然是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 2021

年青岛市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约为 33.3%,

较上年下降 9.7%,低于无锡的 41.1%,但高于长沙的 21%,

房地产业依然是青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

三、 消费总额与居民消费支出

外来人口对消费影响显著,呈现旅游城市特点。2022

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5891.8 亿元,是宁波的 1.2

2 除青岛外,其他三个城市 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全,此处采用 2021 年数据进行对比。

第5页

倍,无锡的 1.8 倍,社零总额为四个城市中最高。值得注意

的是,2022 年青岛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 32497 元,

远低于宁波的 42997 元和无锡的 41381 元3。抛去常住人口

规模影响因素,青岛市的消费总额和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倒挂

特征,由此可以判断旅游人员对青岛市消费拉动效果显著。

图 4 2022 年青岛及宁波、无锡消费相关数据对比

四、 外贸进出口情况

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显著,外贸依存度较高。2022 年,

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 4 位,集装箱吞吐量跃升

至全球第 5 位,海铁联运量连续 8 年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

已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行列。2017-2022 年青岛货

物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22 年进出口总额首次

突破 9000 亿元大关,达到 9117.2 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 9

位,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 27.4%。青岛开放水平不断

扩大的同时,外贸依存度也不断提高,2017 年青岛的外贸

3 长沙没有相关统计数据。

第6页

依存度为 45.6%,2022 年该指标已达到 61.1%,从经济增

长贡献构成来看,青岛和宁波的净出口贡献率均超过 50%,

港口城市特征鲜明。

图 5 2017-2022 年青岛、宁波外贸数据对比

五、 ·财政金融概况

图 6 2017-2022 年青岛财政收入指标图

(一)财政收入先降后升,财政支出注重民生

2017-2022 年,青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22 年全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73.2 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

5.5%。在疫情冲击和政府助企纾困政策的双重影响下,税收

第7页

收入自 2019 年起下降,但 2021 年青岛税收收入增速再次

达到 13.1%,2022 年市税收收入 881.2 亿元,扣除留抵退

税因素后增长 3.5%。2022 年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696.2

亿元,近五年来青岛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 70%以

上,其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增

幅较大。

(二)上市公司增速快但数量少,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

资能力有待提升

近五年来,青岛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A 股上市企业

数为 65 家。2022 年宁波 A 股上市企业 115 家,长沙 A 股

上市公司已达 84 家,无锡 112 家 A 股上市企业,三个城市

上市企业数均高于青岛。青岛市 2022 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达到 5.18 万亿元,长沙、宁波两市 2022 年本外币存贷款余

额均超过青岛,分别为 5.78 万亿元、6.43 万亿元,无锡存

贷款余额较小,仅为 4.43 万亿元。2020-2022 年,青岛市

存贷款余额增长了 1.11 万亿元,超过了长沙和无锡的增幅,

可以看出青岛近年来利用间接融资规模提升较快。

六、 青岛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是服务业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工业开始后程

发力。2022 年青岛市三产占比为(3.2:34.8:62.0),对比

全国三产结构(7.3:39.9:52.8),青岛市第三产业占比显著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自 2020 年起青岛市三产结构已经

开始优化,工业占比不断提高。2022 年青岛工业增加值

第8页

3966.4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8%,35 个工业

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增长面为62.9%。

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强劲,2022 年青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6.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6.7%,入选

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二是传统产业发展根基更稳固,新兴产业逐步崛起。近

五年来,青岛市石化化工、智能家电、汽车、食品加工等传

统优势产业不断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 2 个产业集

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 年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

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 2620 亿元,石化化工产业链规模突破

1500 亿元,汽车产业已形成千亿产值,整车产量占全国 1/20,

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占到全国 1/10,2021 年全市食品饮料

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491 亿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

源汽车等引领型大项目落地建设,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加快

发展,但是新兴产业“动力”不够强,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

业规模增速较快,但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生物医药产业增速

快但盈利能力不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较小,企业竞争力

亟待提升。

(二)重点行业和领域分析

1、趋势分析

一是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通用设备等传统产业保持向

好态势,汽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受政策、疫

情等影响尚未消退。对比 2020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2021

年4呈现扩张趋势的行业数量明显增加,青岛市大部分行业发

4 目前各地 2023 年统计年鉴尚未公开,相关产业数据仅公布到 2021 年,因此使用 2021 年产业数据展开分

第9页

展态势向好,根据制造业各行业 2017-2021 年主要规模类

指标年均增速可以得出,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

造、纺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

业等产业正向增长指标较多(超过 3 个及以上),这些优势

产业始终保持了稳定扩张的趋势。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含智能家电)、汽车制造业、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规

模较大、对青岛产业影响较广的产业受政策冲击较大,仍处

于收缩阶段,但行业正向趋势指标已明显多于 2020 年。

表 1 2017-2021 年青岛各行业主要指标数据对比

析。

第10页

2017-2021 年

企业个数年

均增速

资产规模年

均速度

营业收入年

均增速

就业人数年

均增速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 1.7% -2.9% -10.9%

食品制造业 9.4% 13.2% -25.1% 0.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0% 10.0% 8.6% 11.5%

纺织业 11.4% 18.6% -10.6% 9.6%

纺织服装、服饰业 -4.6% -7.9% -24.9% -16.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

制鞋业 -14.5% -18.1% -53.2% -24.6%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17.8% 3.2% -63.7% 5.0%

家具制造业 -0.4% 2.0% -42.4% -6.7%

造纸和纸制品业 9.3% 6.4% -27.8% -2.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1% -5.5% -56.4% -5.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

制造业 8.7% -17.9% -76.6% -21.0%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0.0% 1.4% 10.6% -6.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6.1% 9.2% -100.0% -6.5%

医药制造业 7.6% 13.5% -34.1% 0.8%

化学纤维制造业 -3.8% -9.6% -61.7% -6.5%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0% 4.4% -21.0% 1.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4% 15.9% -30.3% -1.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8.2% 3.0% 24.2% 1.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9% 2.9% -16.0% -5.9%

金属制品业 4.8% 5.9% -41.9% -2.4%

通用设备制造业 6.2% 8.1% -25.4% 2.0%

专用设备制造业 7.5% 20.9% -37.4% 3.0%

汽车制造业 -0.3% -7.8% 5.9% 0.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 1.0% 6.4% -11.8% -1.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5% -15.8% 1.6% -3.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2.3% -1.5% 1.1% -6.8%

仪器仪表制造业 2.1% 10.7% -14.4% 4.1%

其他制造业 12.5% -5.7% 2.5% 7.0%

二是医药制造、精密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第1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仍需大力支持。医药制造(含生物医药

及医疗器械)、专用和通用装备制造(含智能制造装备)、

仪器仪表(含精密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领域表现较为突出,

资产规模、企业个数、就业人数均呈正向增长,但应该看到

上述新兴产业营收指标并未上升,新兴产业盈利能力依然不

理想,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并未进入可以稳定盈利的成熟

期,整体看来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较好。涵盖集成电路、新型

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在内的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扩张趋势不明显,特别是资产规模

的下降,更表现出企业投资萎缩,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生产

规模不会出现扩张,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规模分析

一是智能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化化工(石

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仍是青岛市支柱产业。根据利

润总额指标来看,青岛市利润总额排名前十行业为电气机械

和器材制造业(含智能家电)、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

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

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含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专用

设备制造业(含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业(含新能源汽

车)等行业。其中只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

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占比超过 10%,根据招商银行总行研

究院的划分标准为青岛市支柱产业。

第12页

表 2 2021 年青岛支柱行业排名

2021 年细分行业 利润总额(万元)

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73066

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617013

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54125

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512206

5 专用设备制造业 443663

6 金属制品业 401215

7 通用设备制造业 309940

8 汽车制造业 282501

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64399

1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41410

二是智能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轨道交通装

备(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酒、饮料和精制

茶制造业)、高端化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

业规模在青岛十大优势产业中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汽车制

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

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等产业领域,行业规模远落后于其他

三市。特别是汽车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产业是

青岛的优势产业,但产业规模较国内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差

距,应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做到全国领先。

表 3 2021 年青岛及其他三市重点行业规模类指标数据对比

第13页

行业分类 企业个数

资产合计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从业人数

综合得分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加工业 9.64 12.73 32.26 32.27 82.05 27.4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

料加工业 0.71 23.39 43.70 46.47 37.64 22.05

纺织服装、服饰业 7.07 5.28 4.51 4.51 19.66 7.37

农副食品加工业 2.84 7.23 10.76 4.06 9.17 7.33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

造业 1.10 9.00 5.15 5.04 6.89 5.38

食品制造业 1.93 9.19 3.14 3.39 1.85 4.12

铁路、船舶、航空航

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造业

4.98 5.39 3.90 5.11 2.16 3.95

皮革、毛皮、羽毛及

其制品和制鞋业 5.04 5.50 5.56 0.56 3.34 3.85

文教、工美、体育和

娱乐用品制造业 5.55 3.06 2.09 1.82 1.53 2.5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38 2.80 1.97 1.77 1.16 1.96

纺织业 2.99 0.54 1.11 1.00 1.67 1.30

家具制造业 1.52 1.71 1.05 1.09 0.67 1.30

金属制品业 1.67 1.44 1.27 1.31 1.25 1.24

木材加工和木、竹、

藤、棕、草制品业 1.50 1.78 1.39 0.05 1.08 1.23

其他制造业 2.27 1.22 0.95 0.72 0.91 1.2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27 1.47 1.11 1.15 1.03 1.0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4 1.24 0.93 0.77 0.86 0.98

医药制造业 0.66 0.70 0.72 0.82 0.94 0.78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01 0.76 0.70 0.81 0.57 0.7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业 0.48 1.21 0.62 0.59 0.81 0.71

汽车制造业 1.04 0.62 0.89 0.55 0.55 0.69

仪器仪表制造业 0.86 0.69 0.77 0.79 0.49 0.66

专用设备制造业 0.89 0.69 0.58 0.52 0.47 0.61

造纸和纸制品业 0.69 0.55 0.45 0.22 0.50 0.54

通用设备制造业 0.98 0.39 0.49 0.37 0.39 0.5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 0.48 0.28 0.47 0.36 0.26 0.34

第14页

行业分类 企业个

资产合

营业收入 利润总

从业人

综合得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加工业 0.37 0.16 0.15 0.17 0.12 0.19

3、质效分析

一是黑色金属冶炼、智能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轨道交通装备(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质效指标全

面优于其他城市,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从质效指标来

看,青岛的石油等燃料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黑色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铁路等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汽车

制造等行业的质效指标好于其他三个城市,特别是黑色金属

冶炼和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铁路等运输设备制

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质效指标全面优于其他三个

城市,证明青岛市在上述行业的大企业、大项目比较多,行

业发展水平较高。

二是橡胶和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家具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质效发展水平不及其

他三个城市。特别是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属于高端化工领域,虽然是青岛的优势行业,但是近年

来已经逐步落后于宁波等城市。

第15页

表 4 2021 年青岛及其他三市重点行业质效类指标数据对比

行业分类 企业平均营

收规模 人均产出 投资回报率 总分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39.29 94.66 2.17 45.3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43 2.06 2.82 4.1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5.81 0.91 0.55 2.4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8 1.34 0.73 1.3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 1.81 1.18 0.64 1.21

纺织服装、服饰业 0.92 0.80 1.91 1.21

食品制造业 1.00 1.84 0.68 1.17

农副食品加工业 1.77 1.32 0.43 1.1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1.11 1.71 0.67 1.16

金属制品业 1.13 1.28 0.95 1.1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

制鞋业 1.95 0.84 0.52 1.10

医药制造业 0.99 0.92 1.39 1.10

纺织业 0.60 0.97 1.71 1.1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29 1.42 0.56 1.09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91 0.98 1.28 1.06

仪器仪表制造业 1.11 1.09 0.82 1.01

汽车制造业 1.05 1.46 0.47 1.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0.99 1.09 0.70 0.9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2 0.89 0.75 0.8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22 1.01 0.40 0.88

家具制造业 0.71 0.99 0.89 0.8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87 0.96 0.55 0.79

其他制造业 1.10 0.56 0.62 0.7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50 0.90 0.68 0.69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

制造业 0.79 0.74 0.51 0.6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0.78 0.90 -0.15 0.51

造纸和纸制品业 0.49 0.65 0.19 0.44

第16页

七、 研究结论

整体来看,青岛市在山东省龙头地位稳固、发达程度领

先,基本实现了投资和创新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但从

全国来看,青岛市城市经济体量还较小、近三年发展增速放

缓、人均 GDP 增长不够快,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动能有待

继续升级。

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外来游客对消费拉动力较

强,港口旅游型城市特色明显。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青

岛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无锡、长沙等内陆城市,这既是青岛

经济发展的特色,也给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未来应更多扶持同时面向国内外需求的产业方向和产品领

域,鼓励更多企业打通外贸转内销的堵点,以更快的步伐融

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旅游人口对全市消费拉动作用明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

吸引更多游客来青消费将有利于提升文化、旅游、住宿、餐

饮等相关产业规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体经济振兴步伐加快。“十二五”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

但从城市发展策略和导向来看,未来制造业将进入快速发展

期,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向制造业领域倾斜,整体经济呈现“脱

虚向实”特征,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

一产、二产相关项目的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特别是先进制

造业领域。

传统支柱产业亟待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应加速成长。青

第17页

岛支柱产业仍是智能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化

化工(石油等燃料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同排名相近城市比

较,支柱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拉动效应较弱,而作为青岛

市大力发展的汽车产业、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计算机等电

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虽然营收规模已经较大、发展质效也比

较好,但仍未成长为支柱产业,同排名相近城市相比规模优

势还不突出,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有待提升。部分新兴

产业例如仪器仪表制造业(含精密仪器仪表)、医药制造业

(含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虽然现在产业规模较小,但发展

速度快、发展质效高,有望成为青岛市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青岛市应积极响应山东省号召,继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培

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探索形成

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

第18页

政策动态

无锡、宁波、长沙三市

最新经济、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一、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一、无锡市相关政策

2023 年 2 月 无锡市人民

政府

《无锡市软件产业集

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

深化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设,依托无锡制造业优势,发展壮

大软件产业,坚定不移发挥软件赋能作用,加快制造业新旧

动能转换,以软件产业发展作为无锡高水平创建数字城市、

智造强市的重要抓手。培育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名企和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品,构筑标准、开放、高效的技术创

新体系和安全、自主、可控的软件产业生态体系。

2022 年 12 月 无锡市人民

政府办公室

《无锡市车联网及智

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

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坚

持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路线,坚持“车—路—云—

网—图”一体化方向,以繁荣产业生态为宗旨,以协同创

新发展为动力,以融合基础设施为底座,以安全长效运营为

保障,将无锡打造成为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最佳体

验地和重要风向标,为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

础。

2021 年 12 月 中共无锡市

委办公室

《关于支持现代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

见》

纵深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智能

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

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

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

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2021 年 5 月 无锡市工业

和信息化局

《实施“十百千万”工

程推进企业智能化改

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

动计划( 2021-2023

年)》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高端纺织服装等

重点产业链(集群),联合智库创新机构和平台,以龙头企

业为引领,智库为依托,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

型。到 2023 年,10 条产业链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产业

链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二、长沙市相关政策

2023 年 3 月 长沙市发展

和改革委员

《长沙市生物经济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3-2025 年)》

到 2025 年,生物经济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

增长点,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

竞争力实现新跨越,产业规模达到 4000 亿元,建设国家生

物经济先导区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打造生物医药集聚区、生

物科技创新区、生物种业引领区、生物制造应用区。

2023 年 3 月 长沙市人民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 提出了未来长沙市智能建造的发展目标:一是健全智能建造

第19页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政府办公厅 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

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

展行动方案》

“发展体系”;二是打造智能建造“产业舰队”;三是形成

智能建造“长沙模式”。另外,基于上述三条发展目标,提

出了十四条重点任务。

2022 年 2 月 长沙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

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2—2024 年)》

聚焦“强省会”战略,加强重点行业市场主体培育;聚焦市

场主体壮大,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

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聚焦市场主体活力,切实降低经营

成本;聚焦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021 年 12 月 长沙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加快先进计算产业

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2—2024 年)》

重点针对集聚园区、算力平台、应用场景、产业生态、支撑

维度和产业领域等六个方面推进长沙市先进计算产业发展,

即分别打造“一个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建设“通用计算

和人工智能计算两大算力平台”,遴选“三百个应用场景”,

搭建算力、算法、算据、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强化“技术研发、龙头支撑、产业协同、人才培引和金融支

持”等五个维度的支撑,推进“新型计算系统、计算基础软

硬件、算力终端产品、绿色低碳计算服务、安全计算、前沿

计算技术”六大产业领域汇聚发展。

2021 年 1 月 长沙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新

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顶层设计

(2021—2025 年)纲要

和长沙市新型智慧城

市示范城市建设三年

(2021—2023 年)行动

计划纲要的通知》

到 2025 年,高速、智能、泛在、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基本建成,数据驱动和智能优化的城市超级大脑运行顺畅,

惠民服务、生态宜居、智慧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各项智慧

应用全面开展,推动长沙智能化服务、治理和发展水平达到

全国前列、国际领先。

2020 年 6 月 长沙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大

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七大工程”三

年(2020—2022 年)

行动计划的通知》

共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市场主体

培育工程、开放高低构筑工程、优秀人才集聚工程、营商环

境优化工程、载体提质升级工程七项推动长沙市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的工程。

三、宁波市相关政策

2022 年 1 月 宁波市经信

《宁波市汽车产业集

群 发 展 规 划

(2021-2025 年)》

至 2025 年,产业集群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全面构建,

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打造成为竞争性企业相互合作、集群

创新迸发、组织高度结网、集群与城市共生的国际知名汽车

产业集群,跻身全球汽车产业集群第一方阵,成为我国迈入

世界汽车强国之列的一张名片。

2022 年 1 月 宁波市经信

《宁波市高端装备产

业 集 群 发 展 规 划

(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效益、自主创新、企业实

力和集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

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021 年 12 月 宁波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宁波市数字经济发

展“十四五”规划》

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1 万亿元以上,数字

经济总量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0%以上,数字经

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形成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经济体

系建设、推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整体发展格局。

第20页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 年 8 月 宁波市卫生

健康委

《宁波高质量发展建

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

动计划( 2021-2025

年)》

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

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

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相对薄弱地区、农业农村、困难群体

等重点,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率先破解一批

制约共同富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到 2025 年推动共同富

裕先行市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

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2020 年 12 月 宁波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意见》

聚焦提质扩量,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聚焦智能制造,促进

高水平融合发展;聚焦创新能力,建设高层次创新体系;聚

焦竞争优势,培育高素质市场主体;聚焦要素保障,促进高

效率要素配置;聚焦改革试点,打造高品质发展环境。

2020 年 3 月 宁波市经信

《宁波市制造业企业

智能化技术大改造行

动计划(2020-2022)》

实施分层级推进企业智能化高在提升扩面、分行业实施智能

化改造推广应用、系统性推进智能化改造生态培育三大行动

任务,加大智能化改造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努

力构建智能制造升级版,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普及应用水平,为我市打造“246”产业集群。

二、政策解读

(一)关于“无锡出台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解读

为加快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2021 年 6

月,无锡市出台了 6 个方面 30 类共计 96 条的《关于支持现代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旨在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政策意见》重点突出了战略导向、明确发展目标、聚焦重点领

域、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强市、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的支持,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培育重点项目和园区,增强企业获得感,加快推

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创业、重大项目建设、

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集群、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和参与国防建设等

6 个方面。其中,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上,重点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

第21页

设、大院大所科技合作、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孵化载体建设、科

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化企业国际科技合作

和推动科技保险服务创新。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上,重点支持大型龙

头企业、特色企业、总部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增强国际

竞争力,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应用和企业知识产权创建和质量建

设。

《政策意见》还提出,“十四五”期间,无锡市计划安排现代产

业发展资金总量不低于 350 亿元,比无锡“十三五”计划数提高 75%

以上,将有效统筹保障未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

和文化建设各类资金需求。到“十四五”末,将以“拨改投、拨改转、

拨改贷”等创新支持方式使用的资金在产业发展资金总量中的占比要

逐步提高到 50%。

“十四五”期间,无锡市还将重点引进参与总规模超过 700 亿

元的国家级基金——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发挥其在重大

产业项目招引和投资中的引领撬动作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同时,

将加大投入,调整设立的天使投资母基金——无锡市天使投资引导基

金,配合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支

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对未来产业的引育。

(二)关于“宁波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2021 年 12 月,宁波市印发《宁波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1 万亿元以上,

数字经济总量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50%以上,数字经济发展水

第22页

平处于全国前列,形成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人民

走向共同富裕的整体发展格局。《规划》重点从以下方面部署数字经

济发展方向:

1、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奠定“硬实力”

(1)集成电路领域。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计划在汽车电子、

智慧家居、工程控制、半导体产业等优势领域开发一批急需急用的核

心芯片;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方面,积极开发应用第三代半导体关键

技术,谋划推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建设。到 2025 年,全市集成电

路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 1000 亿元。

(2)新型显示领域。将加快突破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

双摄像头、激光对焦、红外对焦等前沿成像技术,支持开发 AR/VR

光学器件、非球面镜片、超材料光学器件等新型器件产品,推进光学

成像模组多功能一体化发展。

(3)智能光伏领域。将推动钝化接触(TOPCon)技术、异质

结(HJT)技术、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工艺等开发应用,

推进高效晶体硅电池、柔性 CIGS 薄膜电池、新型纳米离子电池及浆

料工艺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4)数字智能终端领域。提升机器人、智能车载、智能家居、

智能制造装备、智能诊疗装备等智能终端的设计制造能力。到 2025

年,数字智能设备产值突破 2000 亿元。

2、新一代软件信息服务谋定“软实力”

宁波市从 2018 年开启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其中的特色就

第23页

是工业软件。2021 年,宁波又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底

座仍然是工业软件。因此,在构建数字集成服务集群生态,打造宁波

“数字软实力”的蓝图中,工业互联网仍是重中之重。《规划》提出,

到 2025 年,培育 1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10

个以上全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形成以 supOS 为基础的

“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在软件产业培育方面,宁波提出重点发展四大类特色软件,包括

特色工业软件、特色应用软件、新兴技术应用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

在数字产品及互联网批零服务方面,发挥“宁波制造”、港航经济和

跨境贸易的综合优势,加快推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壮大数字产品及

互联网批零服务,到 2025 年,数字产品及互联网批零服务收入达到

2000 亿元。在特色数字内容服务方面,提出到 2025 年数字内容服

务收入达到 500 亿元。

(三)关于“长沙市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年

(2020-2022 年)行动计划”的解读

长沙市于 2020 年 6 月下达了《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

大工程”三年(2020-2022 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

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开放高

地构筑工程、优秀人才集聚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载体提质升级

工程七项工程,为推动长沙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第24页

图 1 行动计划内容概要

他山之玉

长沙市地区画像分析报告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省会,近几年 GDP 实现稳步增长,经济增速整

体高于全国增速,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报告从经济、

产业、民生、人文四个维度对长沙进行了地区画像分析。

一、经济篇

第25页

(一)长沙市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2016-2021 年,长沙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 年 GDP 达到

13270.7 亿元,同比增长 7.5%,GDP 增速整体高于全国 GDP 增速,

也高于新一线城市 GDP 增速均值。

图 1 2016-2021 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二)长沙市经济发展画像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全国增速

2021 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8.2%,同比增速高于同期全

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新一线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1 年长沙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8.2%,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 3.3 个

百分点。

2.社会消费加速反弹

2021 年,长沙社会消费加速反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

第26页

长 14.4%,达到 5111.57 亿元。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略高于

同期全国及新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在 15 个新一线城市

中,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第 10 名。

图 2 2016-2021 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

3.货物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

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近几年来货物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1 年长沙货物出口总额达到 1977.46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14.9%,同比上年增长 27.7%,高于全国出口增速。

第27页

图 3 2016-2021 年长沙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二、产业篇

(一)产业结构总体概况

长沙商务局将长沙产业体系分为七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

业。在产业空间布局上,长沙实施“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

差异化空间策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

模式,构建“一核两副十片、一轴一带两廊”的城市空间总体格局。

第28页

图 4 长沙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二)产业结构画像分析

1.七大支柱产业:各区域重点布局

长沙市支柱产业主要布局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领域。从产业布局重点分

布来看,支柱产业在各区均有分布,其中以文创、科技为主的支柱产

业主要集中在长沙中心城区,以制造、工程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主要分

布在周围区域。

图 5 长沙七大支柱产业空间布局

2.五大新兴产业

长沙规划布局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现代半导体、先进

储能材料、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北斗+,长沙新兴产业主要

集中在长沙的中西部地区,例如,望城区、岳麓区、天心区等地。长

沙的战略新兴产业均有一定的投资优势。先进储能材料的投资优势是

第29页

产业总规模处于省会城市中的第一方阵,且先进储能材料的市占率全

国第一;新一代半导体的投资优势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

南大学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器件

封装与制造装备等类型较为齐全的“新一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链。

图 6 长沙五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

三、民生篇

(一)民生发展总体概况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近年来常住人口年均增加 20 万人以上,

2021 年实际管理人口增长至 1023.95 万人,其中有 60%以上为外

来人口。并且,长沙年轻人较多,老龄化程度在新一线城市中较低。

此外,长沙长沙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高于新一线城市人均可支

配收入,房价在新一线城市中最低。同时,长沙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

源方面具有优势。

(二)民生发展画像分析

第30页

1.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新一线城市

近几年,长沙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 年,长

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145 元,高于全国新一线城市的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平均值(53642 元)。分区域看,2021 年芙蓉区、天心区、

岳麓区、开福区和雨花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6 万元,这几个地区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整个长沙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0 多元。

图 7 2016-2021 年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2.房价在新一线城市中均价最低

目前长沙的房价在新一线城市中价格最低,据统计数据显示,

2022 年 7 月,长沙房价均价为 11638 元/m2,远低于杭州的 41598

元/m2。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房价较高,属于优享区。

第31页

图 8 2022 年 7 月全国新一线城市房价均价情况(单位:元/m2)

四、人文篇

(一)旅游热点

长沙是我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长沙旅游

资源丰富,且有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根据携程数据显示,2021 年

十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长沙排名第三。近几年来,长沙的旅游接待

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虽然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是 2021

年已经开始逐步恢复。2021 年前三季度长沙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为

12691.2 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 12690.7 万人次,海外旅客 0.5 万

人次。从长沙的红色旅游总营收情况来看,2021 年长沙市红色旅游

总收入达到 1926.44 亿元,占 2021 年长沙 GDP 比重为 14.5%。说

明随着全国疫情控制的转好,长沙红色旅游业呈现快速回暖的趋势。

第32页

图 9 2012-2021 年长沙市旅游接待数(单位:万人次)

(二)文化产业

从文化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长沙文化产业主要的细分行业是烟

花鞭炮行业。2021 年长沙“百强文化企业”中烟花鞭炮产业实现营

业收入 155.7 亿元,占全市“百强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 17.1%;

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实现营业收入 118.3 亿元,占全市“百强文化企业”

营业收入的 13.0%;建筑设计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98.6 亿元。

此外“百强文化企业”中电视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2.3 亿元,

印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46.5 亿元。长沙烟花鞭炮的发展离不开长沙

夜经济对于城市的经济影响力。2021 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

城市榜中,长沙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天心区和芙蓉区双双进入 2021

年夜经济影响力 20 强区县榜单。

第33页

图 10 2021 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 TOP3 城市

第34页

学术前沿

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方法——

以《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研究》为例

摘要: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潜力的重要体现,全面科学

地评价城市竞争力对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长三角

城市群 27 个城市 2013、2015、2017、2019 年城市竞争力发展水

平作量化分析,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教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对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序与分析,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争

力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总体格局在

短期内未发生较大变化;总体格局上呈现“东部优于西部、长江沿岸

城市优于南北两端城市”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对优化长三角城市群

的发展格局和空间结构及统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指导

作用。

一、研究方法概述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CA)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

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中综合因子的权重是

根据其贡献率大小并通过数学方法确定,极大地克服了人为赋权的缺

陷,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在减少指标相

关性、避免信息重叠和克服确定权重的主观片面性等方面显示了其独

第35页

特的作用。城市竞争力评价涉及多级指标,主成分分析法适合多级指

标的评价类分析,且相关文献也表明该方法在类似竞争力评价中的使

用是适合的,文章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

(二)K-Means 聚类法

K-Means 聚类(K-Means Clustering Method)是一种基于不

断迭代求解对多个样本或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

法。K-Means 聚类分析具有简单快速、进行大数据处理等优点。选

择利用 K-Means 聚类法对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水平进行分类,可将竞

争力水平相近的城市分为一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

特征差异和空间演变。

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的目的性、科学性、统一性、系统

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科教竞争力、对

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竞争力反映城市发展实力的 5 大方面,选取 7 个

二级指标、25 个三级指标。

表 1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36页

三、评价结果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定量评价结果

可以得出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内有18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负值,

即有 2/3 的城市其综合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之下。长三角城市群 27 个

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社会发展实力、科教发展实力、生活质量

发展实力和环境治理发展实力的主成分得分,如下图所示。

表 2 主成分得分与综合竞争力得分

第37页

从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方面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间有很大

差异,其中上海以 3.710 的得分高居第一,遥遥领先与长三角其他城

市,其后二到六名依次为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无锡。同时,这

七个城市的 GDP 总值均在万亿元以上,即我们经常讲的“万亿俱乐

部成员城市”。同样,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得分的后六位城市均来自安

徽,得分最低的为池州。安徽作为刚刚加入长三角的成员,除省会合

第38页

肥以及第二大城市芜湖外,其他地市经济实力与长三角其他两省一市

相差较大。

从社会发展实力方面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社会发展实力存

在明显的差距。此项得分越高,说明该城市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并且

未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舟山、嘉兴、湖州、苏州和常州城市社会发

展实力位居前五,而相关指标主要受到人口因素的影响。上海、杭州、

南京与合肥在城市社会竞争力方面排名出现一些变动,均掉出前五。

从科教发展实力方面来看,结合得分排名,得分分值的高低反映

了城市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城市的创

新能力以及发展活力。杭州、南京、苏州、嘉兴、合肥、宁波和绍兴

占据了科教发展实力的前七名,而上海却以﹣3.073 的得分排在倒数

第一。需要说明的是,同主成分 H2 相同,在此成分中相关城市的得

分受到人口因素影响,导致排名发生变化。

从环境治理发展实力来看,长三角城市群 1/3 的城市得分为正值,

说明其均在平均水平以上,尤其是舟山、南京、铜陵、合肥、池州、

杭州和镇江以及常州,这些城市在环境治理发展实力上走在长三角的

前列。同时,反映了这些城市在十八大以后认真贯彻落实了生态文明

建设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基于 K-Means 聚类的定量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全部指标标准化数据,利用 SPSS20.0 软件进行

K-Means 聚类分析,而点间距离采用平方欧氏距离计算,预设分类

数为 3,对长三角城市群 27 个城市进行聚类,最终得到长三角城市

第39页

群 K-Means 聚类结果。

表 3 长三角城市群聚类分析结果

第Ⅰ类城市只有上海一个城市。上海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

高的国际化大都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而且,上

海拥有众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上

海正积极建设智慧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 15 分钟社区

生活圈。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上海城市竞争力处于较高水平。

第Ⅱ类城市包括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无锡、宁波六个城市。

南京、杭州、合肥为省会城市,宁波为计划单列市,而苏州、无锡作

为地级市,2019 年苏州 GDP 达到 19235.80 亿元,在全国所有地级

市中排名第一。改革开放后,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城市探索出通

过培育乡镇企业实现非农业发展的“苏南模式”。此后,众多乡镇企

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断壮大当地的集体经济。同时,由于临

近上海,受上海经济辐射也使得苏州、无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第Ⅲ类城市包括常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温州、

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舟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

滁州、池州、宣城等 20 个城市。从城市级别上看,这类城市均为地

级城市,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科教资源,抑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40页

投入,均低于Ⅰ、Ⅱ类城市。从空间分布上看,除苏北、浙南部分城

市外,其他城市均位于Ⅰ、Ⅱ类城市周围。此类城市还需加强城市建

设投入,充分利用附近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发展中乘势而为,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第41页

青咨资讯

一、长咨公司、吉林省社会信用促进会一行 7 人莅临我院座谈交

2023 年 3 月 1 日,长春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咨公

司”)总经理李宁、吉林省社会信用促进会会长王忠红等一行 7 人莅临

我院,调研交流业务发展情况、信用服务及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做法。我

院张云峰院长、李兵副院长以及发展协调部、质量控制部、政务数据咨

询研究部、社会事业咨询研究部、政策研究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

员共同参加座谈交流。

张云峰院长介绍了我院创新发展经验:一是不忘初心,以评估咨询

为核心,凭借过硬的成果质量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切实体现“咨

询提升价值”的理念,同时紧跟市场需求,以价值和效能取胜,做大做

强做优全过程、全周期工程咨询主业;二是主动作为,围绕全市经济中

第42页

心工作,开展智库型研究工作,多渠道报送专题研究成果,展现出专业

智库的力量;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专业团队,加快智慧咨询研究

步伐,同时开展政务大数据咨询服务,在企业金融信用服务、人口数据

咨询服务及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发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张院长表示,长咨

公司通过企业化改革,助力集团转型,也为自身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

础,值得我们借鉴。对我院的做法,我们一定无保留地介绍交流。我院

愿与长咨公司等同行机构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共同促进行

业发展。

李宁总经理表示,长咨公司完成改制后面临发展环境、服务方向等

重大变化,希望通过向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等同行先锋调研学习、取得真

经,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理清头绪,统一思想,加快突破,展现出东

北地区主力咨询公司的行业形象和担当,希望与青岛院加强合作,共谋

发展大计。

随后,我院政务数据咨询研究部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与目标、

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情况及开展信用评价业务情况;政策研究中心介绍了

智库研究的模式与成效。双方还进行了小组式专题交流探讨。李宁总经

理一行表示本次交流活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张云峰院长带队赴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汇报工作

2023 年 3 月 1 日,我院张云峰院长、政务数据咨询研究部郑云龙

主任、李茂华主任助理赴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汇报工作。中国工程咨询协

会肖凤桐会长、张秋艳副秘书长听取了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第43页

张云峰院长重点汇报了我院 2022 年的发展经营情况和近年来在智

库建设、全过程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项债咨询、数字化转型服

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效。郑云龙主任和李茂华助理汇报了协会信息系

统建设情况。

肖凤桐会长对我院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业务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介

绍了协会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动态,希望我院再

接再厉,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希望我院更多参与到

协会组织的相关工作中,带头履行会员单位职责,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大

力量。

三、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主任卓英子来院指导

交流工作

2023 年 3 月 10 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

咨公司”)融媒体中心主任卓英子、工作人员王丙淇一行来我院指导交

第44页

流工作。青岛市发改委党组成员郑立陪同。我院张云峰院长、曲伟副院

长、办公室张猛主任、政务数据咨询研究部郑云龙主任、政策规划中心

李佳林主任等接待了来访客人。双方围绕机构数字化转型、高端智库建

设、政务信息提报、宣传推广等领域展开交流。

张云峰院长介绍了我院近年来整体运营发展、数字化转型、政务数

据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情况。他表示,中咨公司是工程咨询行业

旗舰,具有很强的行业引领力和影响力,公司的智库研究、理论总结和

宣传推广对整个行业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我院与中咨公司一直保持比

较紧密的联系,也得到中咨公司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工程咨询行业地

位有所下降,急需进一步提高行业地位,希望中咨公司继续带头“发声”,

展现咨询行业的风采,努力提升专业地位。我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宣传

工作也有了一定成效,要进一步向中咨公司学习,不断提高单位影响力。

第45页

卓英子主任简要介绍了中咨公司融媒体中心的基本情况和成立以

来所开展的相关宣传实践。她表示,此行对青岛院近年来发展情况印象

深刻,尤其是数字化转型、智库建设、宣传探索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希望今后双方合作共赢,携手共促行业发展。

我院曲伟副院长介绍了我院专项债、评估等典型业务相关情况;政

务数据咨询研究部郑云龙主任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与目标、信用评

价体系建设情况及开展信用评价业务情况;政策研究中心李佳林主任介

绍了智库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模式与成效。双方还就课题研究、宣

传推介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四、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王旭杰主任一行来我院座

谈交流

2023 年 3 月 15 日,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烟台市

工程咨询院)主任王旭杰、副主任于勇、孙云芳等一行四人来我院座谈

交流。我院张云峰院长、曲伟副院长、办公室张猛主任、质量控制部王

洪申主任、青咨公司总经理丁海洋等参加座谈。双方就机构改革、党建

工作、业务特点、市场开拓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46页

张云峰院长对王旭杰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院

整体情况。曲伟副院长对我院业务优势、市场拓展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办公室、质量控制部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对我院党建开展情况和特色做法、

咨询业务质量保障措施、职工技术培训情况进行介绍。

王旭杰主任介绍了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烟台市工程

咨询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本次座谈交流收获颇丰,希望今后双方

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精诚合作,共同为行业高

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五、青咨公司荣获东岸产业园基础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优秀造价

咨询部”称号

2023 年 4 月 6 日,青岛城发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召开“东岸产业园

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项目”2023 年一季度工程表彰大会,通报各参建

第47页

单位一季度考核评比情况,并对考核优秀的参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青

咨公司在 5 家造价咨询服务单位考评中稳居第一,荣获“优秀造价咨询

部”称号,并获得季度奖金。

东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项目南起山东路,北至仙山路,全

长约 17.7 公里(含跨海大桥高架路立交范围内已建成 2 公里),主要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地道、管线、照明、交通设施、管网综合、

调流道路及附属设施等工程。自 2022 年 11 月始,青咨公司承担东岸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三标段全过程造价咨询工作,并以专业、

高效、敬业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委托方的高度认可。

在全过程造价方面,青咨公司曾参与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遵

义路-仙山路段)项目、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等众多大项目服务,

展示了雄厚的专业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青咨公司将一如既往,积

第48页

极作为、奋力拼搏,发挥专业咨询优势,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发展贡献力

量。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