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2023-11-18

发布时间:2023-11-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农村信息报2023-11-18

□本报记者 杨怡台州黄岩区西部山区,是当地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近年来,西部乡镇上郑乡积极推进“林进人退”守护绿水青山,努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和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以菜头肾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为当地村民开出了一剂“致富良方”。秋冬之交,位于上郑乡美丰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树木下,一株株菜头肾枝叶碧绿,长势喜人。美丰村村民王天飞是村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2007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种植菜头肾并获得成功。此后,他又流转 150 亩山林扩大种植规模,由此点燃了美丰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星星之火”。上郑乡审时度势,主动做好产业培育发展工作,乡党委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团队合作,开展优质菜头肾种源选育、产品性状鉴别与有效成分分析、林下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等研究,为菜头肾道地药材认定、规模经营、产业链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引导农民利用林下、坡地开展套种,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十余年发展,全乡现有菜头肾等中药材林下种植面积 2200 余亩、种植户 157户、从业人员 370 人,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拓宽... [收起]
[展开]
农村信息报2023-11-18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本报记者 杨怡

台州黄岩区西部山区,是当地重要的

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近年来,西部乡

镇上郑乡积极推进“林进人退”守护绿水

青山,努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利用林

下闲置土地和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以菜头

肾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为当地村民开出

了一剂“致富良方”。

秋冬之交,位于上郑乡美丰村的中药

材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树木下,一株株

菜头肾枝叶碧绿,长势喜人。

美丰村村民王天飞是村里第一个“敢

吃螃蟹的人”。2007年,他抱着试试看的

心态,尝试种植菜头肾并获得成功。此

后,他又流转 150 亩山林扩大种植规模,

由此点燃了美丰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星

星之火”。

上郑乡审时度势,主动做好产业培育

发展工作,乡党委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

团队合作,开展优质菜头肾种源选育、产

品性状鉴别与有效成分分析、林下栽培规

范化生产技术等研究,为菜头肾道地药材

认定、规模经营、产业链开发提供技术支

撑。同时,引导农民利用林下、坡地开展

套种,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把森林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通过十余年发展,全乡现有菜头肾等中药

材林下种植面积 2200 余亩、种植户 157

户、从业人员 370 人,为当地农村经济发

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

王克苏是美丰村的一名中药材种植

户,今年种了 30 多亩菜头肾,丰收在望。

“今年价格每公斤 120 元,一亩地能产出

上万元,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是很轻松的。”

上郑乡美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

任王天和介绍,美丰村已是黄岩中草药种

植最多的村,种植面积超2000亩,年产值

达两三千万元,全村90%以上村民参与种

植。

为培育好这个富民产业,上郑乡对

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道路水电、农用设施

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扶持成立中

药材合作社并吸收个体村民加入,支持

大户与经销商开展中药材销售合作,稳

定销量和价格,保障种植户收益。目前,

上郑乡已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1 家、

家庭农场5家。

上郑乡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支

持种植主体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

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

团队指导帮助下,建立健全道地中药材质

量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提升本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推进中

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上郑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菜头

肾种植销售基地,年均亩产值达1.2万元,

每年实现创收 2400 万元,户均年收入达

15 万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的路子越走越宽。

黄岩上郑乡:林下长出“富民草”

农民增收看“浙”里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11 月 15 日,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

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

林带队赴绍兴市调研农村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

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

(以下简称“两项试点”工

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

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

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

神,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

“两项试点”工作,进一步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全

国做好农村宅基地“两项

试 点 ”工 作 贡 献 浙 江 方

案。绍兴市委副书记王涛

陪同调研。

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

道坡塘村是绍兴市农村宅

基地制度改革的首轮村级

试点。近年来,该村积极探

索实施“宅基地改革+乡村

建设”集成改革,激活闲置

农房 20 余间、闲置集体房

屋3幢,撬动农文旅融合发

展,日均经营性收入达3万

元以上。王通林在现场查

看宅基地图斑数据,详细询

问村里通过宅基地改革促

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做法。

他希望坡塘村进一步做好

集成改革文章,持续深化

“千万工程”,更好助推村强

民富。

柯桥区福全街道峡山

村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宅

基地资格权农户跨区有偿

选位模式,有力拓宽了农

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通林指出,宅基地资格

权跨区有偿实现是对完善

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的

有益探索,不但解决了农

村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的

住房保障问题,还壮大了

村集体经济,很有意义。

在诸暨市东白湖镇东

白嘉园小区,王通林现场

考察当地农村保障性住房

安置点建设,勉励当地坚

持自愿原则,进一步加快农村保障性住房安置点建

设,助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落地。

诸暨市陈宅镇石壁湖村近年来积极探索实施农

村宅基地“三权三票”制度改革,取得了全国第一张宅

基地“保留权票”,成功获得专项贷款970万元,初步实

现了房屋解危、群众得益、村容改观、集体创收的工作

成效。王通林现场听介绍、看成果、鼓干劲,表示此项

改革很有创意,要继续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制度设计、

理顺逻辑关系、形成工作闭环,推动宅基地“三权三

票”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王通林充分肯定了绍兴市在推进农村宅基地“两

项试点”工作上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农村宅基地“两

项试点”工作十分复杂敏感,需要稳慎推进。要进一

步聚焦扩面提质,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制度设计,在保

障好农户权益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突破口,全力做活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

收入,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下转第2版)

星期六

癸卯年十月初六

十月初十小雪

第3933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王通林:奋力续写新时代“千万工程”崭新篇章 >>3

2023年11月 18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古村晒“秋”带火乡村游

近日,永嘉县岩坦镇林坑古村,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着红辣椒、玉米、南瓜等农作物,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体验观赏。 王华斌 摄

□浙江日报记者 陆乐

本报讯 11 月 13 日下午,省委副书

记刘捷走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和省

农科院,强调“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

江“三农”工作形成了先发优势。要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

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

求,拿出先行的魄力理念、展现示范的行

动担当,争当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的忠

实践行者、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引领者、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探索者。

刘捷首先来到省农科院,考察粮油育

种科研基地、院史馆和科技成果展示馆,

详细了解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

方面工作情况。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

厅,刘捷走访看望重点任务专班工作人

员,考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

心。随后,他听取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汇

报,充分肯定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取得的成

绩。

刘捷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重托

使我们坚定了政治坐标,浙江农业农村的

精彩蝶变让我们抬高了发展坐标,先行者

和新篇章的使命定位为我们明晰了时代

坐标。我们要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

力,围绕良田、良种、良技、良法,有序推进

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结合

浙江实际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

建设,打造浙江特色的农机企业和特色品

牌,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湘

湖实验室作用,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市

场化。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推进

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

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贯通

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更好带动农民增收、

走向共同富裕。要深化农村“三块地”、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营商环境等改

革,在新起点上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以和

美善治重塑现代农耕文明新形态。希望

广大“三农”干部坚持守正创新、始终真抓

实干,坚定“重农为农”导向,厚植“知农爱

农”情怀,增强“助农兴农”本领。全省农业

农村系统要时刻重视农业、想着农村、念

着农民,支持基层信任基层,构建上下贯

通左右协同的“大三农”工作体系,推动全

省“三农”工作开辟新境界、谱写新篇章。

刘捷调研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科院强调

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稳慎推进激发活力为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提供浙江经验

王通林在绍兴调研农村宅基地

﹃两项试点

﹄工作时强调

第2页

11月14日,德清县钟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来到东舍墩村开展义诊活动,向村民讲解糖尿病预防、健康保健等知识。

王正 摄

下乡送健康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11月16日上午,全省第

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在杭

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

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决策部署

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推进

视频会议精神,锚定目标任务,凝心聚

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质量完成

好各项普查任务,努力交出土壤普查

高分答卷。

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我省土

壤普查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会议

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土壤普查工

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

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落脚点,深刻

认识开展土壤“三普”工作的重大意

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

感,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狠抓工作

进度,强化推进举措、质量控制和技术

指导,全面落实好“全程控制、源头控

制、前端控制、同步控制”要求,全力做

好分片包干指导、技术支撑保障工作,

确保按时高效完成土壤“三普”各项任

务。要注重提前谋划,打造好实用好

用的“数字土壤”应用场景,开展好样

品库、剖面标本馆“一库一馆”建设,强

化成果转化应用,做深做实普查成果

运用“后半篇文章”,形成更多标志性

成果。

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

压实土壤“三普”工作责任,认真实行中

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

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好主体责任,

强化资金和人员保障,形成高效协同推

进合力。要严明纪律,严格规范编制资

金预算,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遵守

普查纪律,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普

查人员安全。要广泛宣传,及时总结好

经验、好做法,为顺利开展普查工作营

造良好氛围。

此次会议主会场设在省农业农村

厅,各市、有关县(市、区)设分会场。

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

责人等在主会场出席会议。湖州市、

金华市、杭州市余杭区、绍兴市柯桥

区、开化县作交流发言。

要 闻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姚力丹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dawn306@163.com

全省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在杭召开

努力交出土壤普查高分答卷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11月14日,记者从浙江

省农科院获悉,由林福呈团队牵头开

展的多功能内生真菌绿色高产抗病

技术研创应用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了“利用野生稻

内生真菌指导栽培稻生产技术”“利

用内生稻镰状瓶霉降低稻米镉含量

技术”等技术方法,并在水稻、水果、

蔬菜等生产上取得显著效果,累计推

广面积达199万亩次。该项目成果已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9 项,成功获评

2022年度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该项目成果第一完成人、省农科

院院长林福呈介绍,研究团队在研

究野生水稻植株过程中,在全球首

次发现了三种十分罕见的内生真

菌,并命名为稻假瓶霉、巨座壳菌、

稻镰状瓶霉。研究表明,这三种内

生真菌具有很强的免疫诱抗活性。

“内生真菌,简单来说,就是与野生

植株共生的真菌,能帮助植物从土

壤中吸收营养,并逐渐进化定殖在

植物根表皮层,与植物形成互利互

惠的关系,具有定殖力强、功能多

样、活性持久等优势。”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成功创制

了内生真菌免疫诱抗技术,研发了三

种内生真菌的种子包衣剂和固体菌

剂,对水稻穗颈瘟病的防治效果高达

九成。团队还基于稻假瓶霉、稻镰状

瓶霉等内生真菌的促生增产活性,发

明了内生真菌绿色健苗技术,研制的

内生真菌固体菌剂,可实现水稻增产

6%以上。此外,内生稻镰状瓶霉能将

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屏蔽在水稻根系

外,可降低稻米镉含量25%左右。

研究发现,内生真菌不仅能促进

水稻、水果、蔬菜等作物生长,添加到

有机肥中后还能修复土壤,增加土壤

肥力。庆元县兴欣果蔬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吴兴军今年在5亩番茄基地施

用了内生真菌生物有机肥,轮作障碍

有效破解。“施用效果很明显,5 亩番

茄产值达到 15 万元,实现了丰产丰

收。“吴兴军表示。

目前,内生真菌生物有机肥已在

水稻、番茄、茭白、甘蔗等领域推广应

用,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林福呈表

示,全球大约有100多万种内生真菌,

研究团队现已分离鉴定内生真菌1万

余株,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内生真

菌资源库,正加紧发掘新的植物内生

真菌资源并研究其作用机理,为创新

开发新型菌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打好基础。

多功能内生真菌绿色高产抗病技术研创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紧接第 1 版)要进一步守住改革底

线,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等要求,

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切实解决农

民住房问题。要进一步做好评估

评价,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

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路

径,加快形成经验做法,为全国深

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提供

浙江经验。要压实责任,扎实推进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

项整治试点工作,充分运用好农村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为和美

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更好推

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先

行。

□本报记者 杨怡

本报讯 11月14日至15

日,2023年全省动物疫病监测

技能比武在金华举行。全省

11 个市的 11 支代表队、22 名

选手参加比武,经过激烈角

逐,来自宁波市海曙区的段丽

君摘得个人一等奖,宁波市代

表队摘得团体一等奖。

本次比武采取理论知识

考试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相

结合的方式开展,其中理论

知识包含动物防疫相关法律

法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

和考核、重大动物疫病诊断

技术规范以及有关防控政策

知识等。

“现场操作考核内容包括

鸡禽流感样品采集、禽流感血

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禽流感病

毒核酸检测 3 个项目。”省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

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考核内容

以禽流感监测为主,是日常疫

病监测中用到最多,也最考验

操作熟练度、精准度的项目,

现场操作重点考查参赛选手

在操作中的规范性及结果的

准确性。

记者在鸡禽流感样品采

集考核现场看到,22 名选手

有条不紊地开展采样、存样,

动作一气呵成,迅速流畅。他

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鸡咽

喉—泄殖腔拭子、鸡翅静脉全

血样品、鸡心脏抗凝血样品的

采集。

“很高兴今天能拿到一等

奖。我会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自己的知识水平,努力做好动

物疫病监测工作。”手握一等

奖证书,段丽君笑着说。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科

学制定防控策略、实施精准

防控的重要支撑和工作基

础。举办本次比武,既是贯

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开展

“三整训一评价”激励全员创

新争先的重要举措,也为全

省动物疫控从业人员提供了

展示的舞台、比拼的赛场、交

流的平台。

近年来,我省畜牧兽医系

统聚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早

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能力,不

断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已建

立“省级 P3 实验室+市县 P2

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的监

测网络,基本覆盖所有涉牧县

(市、区)。接下来,我省将进

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管

理,通过岗位练兵、实践训练、

结果比对,不断提高监测能力

和水平,并依托“畜牧产业大

脑”,充分发挥养殖重大安全

管理模块和禽流感、布病防控

智能模型作用,加快推进各级

实验室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

警、快速处置。

展业务技能 铸疫控尖兵

2023年全省动物疫病

监测技能比武在金华举行

□本报记者 周文佳

本报讯 11 月 9 日至 12

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

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

山东青岛举办。我省展团以

“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

村特色产业”为主题,设立浙

江综合馆和湖州市、桐乡市、

温岭市、仙居县、遂昌县、浙江

芒种品牌管理公司、浙江甲骨

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等 8 个特装品牌馆,共组织

200 余家主体、500 多个绿色

优质农产品亮相,展团共对接

采购商200多个,实现贸易意

向额2950余万元。

展会上,临海蜜橘、象山

“红美人”、雁荡山铁皮石斛、

三门青蟹、嵊州香榧……众多

浙江绿色优质农产品受到广

大市民和采购商追捧。以“追

着太阳种西瓜”为主题的温岭

特装品牌馆颇受当地消费者

青睐,相关产品现场销售额达

10.2 万元,意向签约额 880 万

元。除此之外,云和雪梨、遂

昌长棕、安吉白茶、桐乡杭白

菊、黄岩蜜橘等也获好评。“第

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梨,香甜

又多汁。”一位顾客品尝云和

雪梨后称赞道。

据了解,本次展会上参

展产品中绿色食品、农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有机农产品

占比达 50%以上,展馆还特

设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区,生

动展示浙江“一标一品一产

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展团

还专门组织 4 家国家级农业

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龙头

企业、12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

业等产加销一体企业,集中

展示茶叶、粮油等产品全产

业链发展现状,助推浙江“土

特产”闪耀青岛。

贸易意向额2950余万元

浙江“土特产”精彩亮相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第3页

政 策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3

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聚焦

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突出

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全域化

提升。加强乡村规划引领,加快

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严格

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

间。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

展村庄环境整治“回头看”,有序

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

升。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

快推进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联建

联创。打造整体大美乡村风貌,

深入推进“微改造、精提升”,以

“绣花”功夫实施乡村有机更新。

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聚焦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持续推

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严格落

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

责,深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

展六个“百千”工程。全面推进农

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

科技强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

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做强做

大乡村“土特产”,大力发展“八个

一”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建设数

字乡村引领区,发展乡村数字经

济,加强乡村数字新基建。全面

推进农业开放提升,大力发展乡

村“地瓜经济”。着力优化乡村营

商环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跑出城乡融合新速度。聚焦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景式

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提

升县城承载能力,强化县城产业

平台集聚、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

务保障、生态环境承载等能力。

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推动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持续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

程,完善全民覆盖、城乡一体、优质

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

城乡融合配套改革,完善城乡规划

建设管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

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三大机制”,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聚焦

缩小“三大差距”,全链条促进农

民农村共同富裕。持续发展新型

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发展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

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深化千万农

民素质提升工程、乡村工匠培育

计划、农创客培育工程,完善灵活

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推

进村庄经营,开展乡村点亮试点

建设,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大力

推动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启动

新一轮民族乡村振兴结对帮扶行

动,实施红色乡村振兴计划。促

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深入实

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加快党建

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引领文明善治新风尚。聚焦

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持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

朴民风。加快提高乡村文明程

度,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宣传教育,深化“浙江有礼”省

域文明新实践,大力开展移风易

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着力繁

荣兴盛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

阵地建设,实施“文艺星火赋美”

工程,推广“省赛村办”模式,挖掘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迭代完

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

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建统领

网格智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

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现

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全过程人

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实施意见》延续党政主导、

各方协同、分级负责、要素跟进的

优良传统,提出了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工作保障、营造浓厚氛围等

保障举措,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

花结果。

聚焦“五个新”,加快描绘新时代“千万工程”新图景

总书记有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

关注“千万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

以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千万工程”把脉

定向、指路引航。特别是今年 5 月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再度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并

在浙江考察期间,寄予浙江“深化‘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的殷殷嘱托。《实施意见》把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

使命,致力推动“千万工程”结出更为丰硕的实

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让其成为彰显

“两个确立”的有力佐证。

实践有基础。“千万工程”20年实践,造就

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灿烂了万千幸福笑脸,推动浙江农村实现从

“脏乱差”到“强富美”的华丽转身,全省新时代

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实施意见》深刻把

握浙江乡村发展阶段性特征,与时俱进推进

“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向更高维度跃升,努力

将乡村建设先发优势转换为长久领先优势。

时代有命题。加快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

化,是新时代赋予“三农”工作的重大命题。当

下,全国正持续掀起学习“千万工程”的热潮,

浙江身处“追兵渐近”“不进则退”的境地。《实

施意见》聚焦以“两个先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重要窗口”的大场景,以深化“千万工程”

为牵引,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浙江样本,

切实回答好“全国学浙江、浙江怎么办”的时代

命题。

群众有期盼。“千万工程”始终将增进农民

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意见》顺

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致力加快城乡

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让浙江农

村具备高水平现代生活条件,让浙江农民就地

过上高品质现代文明生活,从“千万工程”中得

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以勇立潮头的担当,搭建新时代“千万工程”顶层设计

目标定位上突出示范引领。

《实施意见》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

神,按照走在全国前列、对标国际

一流的定位,进一步拉高标杆、加

快脚步,分别提出到2027年的阶

段性目标和到 2035 年的远景目

标,确保浙江乡村建设始终走在

前、当示范、做标杆。

工作原则上突出传承发展。

《实施意见》深刻总结了“千万工

程”经验启示,提出了“坚持党建

引领、党政主导”“坚持守正创

新、久久为功”“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坚持以人为本、共建

共享”“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

施”“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

等六条宝贵经验,作为深化新时

代“千万工程”必须长期坚持的

工作原则。

实施路径上突出系统集成。

《实施意见》注重以系统思维集成

推进“千万工程”,着力推动新型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大振兴”协同推进,“美丽乡

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

村、数字乡村”“五村并进”集成统

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

服务“五位一体”全程联动。

载体设计上突出守正创新。

《实施意见》既注重传承好行之有

效的工作载体,保持工作稳定性

和政策延续性,又注重突出创新

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与时

俱进推进载体创新、制度创新、政

策创新,持续推动“千万工程”丰

富新内涵、拓展新领域、开辟新境

界。

坚持和深化“千万工程”

是新时代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千万工程”实施

20周年的重要节点,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千万

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使命担当,出台《关

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

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

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

觉。《实施意见》生动描绘了“千村引领、万村振兴、

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时代“千万工程”新图

景,是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纲领性文

件。

奋力续写新时代“千万工程”崭新篇章 ——《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解读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通林

金华市婺城区岩头村

淳安县老年幸福食堂

第4页

改革是打破城乡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强村

富民的一条好路子。

在嵊泗,渔农村“三权分置”为美丽海岛建设

增添了一抹亮色。枸杞乡积极探索“国资+集体+

农户”模式,统筹村集体资源要素,创新引进社会

资本,不断发挥政策效力,激活海岛活力。记者了

解到,该乡干斜村通过强化基础保障、开展多种经

营、带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 2021 年

的15.07万元跃升至2022的56.8万元。

在试点基础上,嵊泗县将改革逐步在全县推

开。花鸟乡设立闲置农房租赁平台,对区域内所有

具备利用价值的闲置农房,按照市场价格统一租

赁、收储和管理,投资者通过租

赁平台,自由挑选房屋成为

“房客”,村民利用自家闲置

农房当起“房东”,实现资

源要素的双向流动。目

前,该平台共收储200

多套农房,已发展

民宿 68 家、餐饮

26家、海鲜干货经

营店 3 家、零售店 5

家、旅拍工作室1家。

改革激活了乡村活

力,让更多百姓分享到了

发展红利。“家人们,欢迎来

到‘鱼虾满仓’直播间。今天

给大家带来的是深海大黄鱼、梭

子蟹、泥螺等海鲜……”五龙乡一家民宿店老板傅

一琪正在直播镜头前忙碌。如今,越来越多的民

宿经营者开启了直播带货,有效解决了相关从业

者闲暇时间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如今,美丽经济已然成为嵊泗县深化“千万工

程”、积极探索乡村集成改革的美好成果。王国平

告诉记者,目前,嵊泗县90%以上闲置农房开发盘

活后用于发展渔农家民宿,通过深化“民宿+”文

章,积极开发“民宿+休闲咖吧”“民宿+海鲜美食”

“民宿+健康运动”等多元业态,延伸民宿产业链,

构建起集风景、风味、风情于一体的乡村休闲产业

链。2022年,全县盘活闲置农房800套,面积超16

万平方米,实现渔农村经营性收入5204.08万元,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户均达20万元以上,城乡居

民收入倍差由1.48:1缩小至1.45:1。

现在的嵊泗,改革和融合恰似一对“孪生姐

妹”。“我们依托独特海岛村庄资源,通过改革和融

合发展,不断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释放出

多业并举、多元融合的发展新动能。”嵊泗县副县

长张树旗说。

筑巢: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营商环境 融合:转化改革红利 激活美丽经济

驱车行驶在嵊泗县枸杞岛的北岸公路上,满眼

皆是大海与青山,时而看到几处观景平台,不少游客

正驻足拍照。更多的是一艘艘等待下海的渔船,当

地人称之为“旱坞长城”,间杂着放有各类渔需物资

的“收纳魔方”,共同组成了一条美丽的景观带。

枸杞乡副乡长张协告诉记者,这是该乡斥资

2000万元,创新实施“一格一笼一船墩”制度的成果,

既营造了景观,又提升了乡容与整洁度。

近年来,枸杞乡锚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

有效整合海洋生态、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资源,全

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海岛供水系统改造等项目,推

动全岛风貌迭代蜕变。

枸杞乡的做法,是嵊泗县提升海岛基础设施的一

个缩影。该县五龙乡将“突击性整治”与“常态化管

理”相结合,通过全民清洁日和创城攻坚战、净山行动

等专项活动对各村环境卫生死角进行清理,使乡村人

居环境实现了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

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蝶变”;菜园镇建立有效的

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垃圾分类、房前屋后卫

生、农田整治成效等评比,全镇9个渔农村6个创建成

省市级精品村,“邻海而居,近绿休闲”成为当地百姓

和外来游客的生活时尚;黄龙乡因地制宜改善全域景

观,精益求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盘活利用闲置

资源,将集体厂房改造成养老服务中心及综合活动场

所,使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嵊泗众多海岛都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

来,该县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闲置资

源盘活等方式,不断提升海岛乡村风貌,营造良好营

商环境。“筑好巢才能吸引凤凰前来栖息。”嵊泗县农

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彭红坤表示,县里致力于“内外兼

修”,将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一体化提

升,奋力打造海岛“全域美”新局面。

2020年以来,嵊泗县连续3年获评全省深化“千

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工作考核优胜县,建成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8 个,

率先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尤其在2022年,

该县还获得了全国清洁村庄先进县、全省新时代美

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

引凤:引得八方来客 创新乡村业态

窗外即海景,门口是沙滩。2017年,返乡创业

的五龙乡会城村村民张宇哲将自家农宅重建成民

宿,当年创收30万元。此后,他扩大经营规模,增

加餐饮服务,又盘活周边两幢农房,雇用多位村

民。“家乡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不仅仅是居住环境,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营商环境。”张宇哲说,家

乡成为了旅游热门景点,是他回乡创办民宿的一

大动力。

除了“归乡人”,还有“新乡人”。3年前,邓文

强从广西一路辗转来到枸杞乡,开启了他的创业

之路。在此期间,他先后创办了一家酒吧、一家烤

鸡店和一家超市,生意越做越红火,枸杞也成为了

他的第二故乡。“这几年,岛上的基础设施变化

很大,风貌也越变越好,希望能在这里一步

步实现人生的小目标。”邓文强说。

筑巢方能引凤。除了吸引回乡创

业青年和外地商户,嵊泗也获得了更

多资源的青睐。今年以来,来自杭

州的 8 家学校与嵊泗当地教育部

门和各学段学校签订了“一对

一”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将在管理

机制、教师队伍、教学活动、学生发

展、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展开帮扶;在

医疗上,5 家省属医疗卫生单位,与嵊

泗县人民政府签订组团式帮扶合作框架

协议,计划通过“一院帮一科”的帮带方式,

推动嵊泗海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质的提

升。

靠海吃海是海岛百姓的生活方式,只不过,现

在跟过去相比,“吃”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

前只是捕海里的鱼,现在则从海岛独特的风景和

魅力中获利。

近年来,嵊泗县有序推进大小洋山综合型临

港产业岛、泗礁微城旅居岛、嵊山渔旅休闲岛、枸

杞贻贝产业岛、黄龙石文化体验岛等建设,提质海

洋旅游,深化定制游、跳岛游、研学游等模式,推动

高端民宿聚落建设,带动全县民宿产业发展。全

县主题民宿占比达35%以上,成功列入全省“浙韵

千宿”试点县。2022年,该县通过统筹推进农旅休

闲度假、特色渔业观光等功能业态,积极打造“嵊

泗海钓”品牌,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亿元。

嵊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国平表示,这些

年,嵊泗不断深化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完善医疗、

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把海岛乡村打

造成宜居宜业、生态休闲、农民富裕的新时代和

美乡村。“现在海岛乡村的人气旺盛、业态多元,

希望成为更多年轻人、新嵊泗人的创业热土。”王

国平说。嵊山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左岸公路新观景台

特别报道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4

城与乡,双向奔赴促融合 ——海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嵊泗实践

□本报记者 唐豪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蓝天碧水在一抹金色渲染之下,将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披上了一层金色外

衣,渔老大邵勇早早地来到自家渔船上收拾起来,迎接新一批游客的到来。

几乎同时,在嵊泗最东边——枸杞乡龙泉村的“沫云山舍”民宿经营者汤明明,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

面朝着大海发会儿呆,再开启新一天的忙碌。“‘沫云山舍’每一间房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蔚蓝色的大海,清

晨都有一份独有的蓝色浪漫。”汤明明说。

……

这样一幅幅生动、和谐、美丽的画面,是嵊泗持续推进“千万工程”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嵊泗以“离

岛·微城·慢生活”为总基调,依托独特海洋海岛资源,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先筑

巢、后引凤,以融合的方式书写了“千万工程”的海岛新篇章。 青沙村

第5页

科 技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5

该成果在国家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支持下,系统开展了高端金枪鱼储运物流关键技术研

发,首创涵盖远洋捕捞到运输配送的超低温储运模式

下冷链物流精准监测系统,实现了高端金枪鱼转运全

程品质动态监测和预警,有效弥补了当前我国高端金

枪鱼产业的技术缺陷。项目技术成果在大洋世家(浙

江)股份公司、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浙江

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实现产业化应用,建立了全球规

模最大的全程可追溯超低温金枪鱼精深加工生产线,

在国内树立了标杆性高端金枪鱼加工及冷链保障示

范基地。

完成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第四完成单位)

完成人:许丹(第五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高端金枪鱼储运物流

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该成果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浙江省植保检

疫与农药管理总站等3家单位历时10年共同完成,针

对当前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环节中广谱型高性能磁

纳米材料设计与制备难度大、处理步骤复杂繁琐及自

动化预处理设备缺乏等三大难题,基于磁分离理念,

创新研制出磁性净化/富集材料、磁性高效萃取净化

技术及配套自动化设备,构建了“磁材料—技术—设

备”为一体的多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系统性解决了多

农药残留高效检测中的核心难题,成果总体达到同类

研究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专利17件(发明专利10

件),发表论文26篇(SCI论文13篇),创建技术7项、

产品7种、设备3套。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经济、社

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完成单位: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第

二完成单位)

完成人:虞淼(第三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农药残留检测用磁性高效萃取

净化技术创建与应用

该成果从鲜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创新和产品拓展利

用等三个层次联动攻关,创建了中国抹茶高质高效设施栽

培技术。创制了多段分区调控远红外碾茶烘干炉、蒸汽高

温热风复合杀青机等高效节能加工装备,创建了中国抹茶

全自动生产线,设备首次实现100%国产化。获授权专利

106 件,制定国家标准 1 项、省地方标准 2 项、团体标准 2

项;出版国内首部抹茶专著,发表论文27篇。近三年,累

计生产及应用抹茶 12498.69 吨,销售抹茶生产线 137 条,

直接效益27.86亿元,间接效益18.72亿元,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显著。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一完成单位)

完成人:俞燎远(第一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抹茶高质化生产关键技术与

装备创新及应用

水蜜桃新品种选育与

提质减损增效核心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该成果由浙江大学联合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等

单位共同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蜜桃优质品种不

足、生产良法欠缺、采后损耗严重等问题。项目已持

续研究29年,按品种选育、提质栽培、采后减损全链条

设计,目前已自主育成“圆梦”等 3 个品种,引种选育

“白丽”等2个品种,累计推广18.68万亩次,还构建了

水蜜桃提质节本新体系和采后贮藏物流保质减损技

术体系,优质果率增加18%,采后损耗减少23%,近三

年贮藏物流技术应用的果实量达41.98万吨。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三完成

单位)

完成人:孙钧(第五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成果揭示了有机肥中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的长期

蓄积规律,构建了有机肥施用风险评价预警模型,查明

了有机肥施用基地的主要风险隐患;构建了高效抗生

素降解菌种及基因资源库,发现了全新的抗生素生物

代谢途径,创制了兼具促升温、抗生素降解、保氮除臭、

定向腐殖化的提质降污多功能堆肥菌剂,核心菌种实

现工厂化生产;创新了以抗生素和重金属协同降残等

为核心的多污染物阻控协同氮减排堆肥工艺,提出了

有机肥料降污提质生产关键技术及技术规范,全面提

升了有机肥料质量;优化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

水肥一体化”等措施,集成了适用于果树、蔬菜、茶叶和

水稻的有机肥料安全增效利用技术模式。3年来,累计

应用面积1483.22万亩次,新增利润14.58亿元;已发表

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发布

团体标准4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6

项,出版专著1部。

完成单位: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第二

完成单位)

完成人:虞轶俊(第一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有机肥料提质增效安全利用关键技术

该成果解决了三疣梭子蟹因良种缺乏、养殖技术

粗放、专用配合饲料缺乏等问题导致产量低的难题。

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及相关省市项目的支持下,

系统开展了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开发及高效养殖新

技术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选育出国

审新品种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并进行推广,建立并

示范推广以隐蔽防残为核心的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开

发出生长期和抱卵期专用配合饲料及自动投喂技

术。成果获批国家新品种1个(全国仅3个,南方地区

唯一1个新品种),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

新型专利 23 项,发表论文 54 篇,制定技术规范 2 项。

近三年,成果申报单位直接产值16215万元,直接利润

7421.80 万元。项目实施以来,应用推广总面积超 20

万亩,近三年合计新增产值超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梭子蟹养殖科

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完成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第三完成单位)

完成人:何杰(第五完成人)、许文军(第七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

该成果主要聚焦洞头海岛海湾生境破碎化、沙滩

泥质化、生态系统功能弱化以及生物资源退化等问

题,研究攻关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洞头海岛生态修复

关键技术,建立了“破堤通海”生境恢复、“南红北柳”

湿地重构、“生态岸线”提升修复和“美丽渔村”整治修

复4项技术,并直接应用于温州(洞头)两期国家蓝湾

整治行动项目,洞头蓝湾项目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

年大型成就展、浙江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示范区最佳实践等。近 5 年,洞头区接待游客超过

2590万人次,改建民宿563家,民宿村户均年收入增

加超15万元,老百姓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大

幅增长,全区GDP年均增长8.2%,城乡收入比缩小至

1.58:1,均衡度排在浙江前列,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完成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第四完

成单位)

完成人:彭欣(第二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基于共同富裕的洞头海岛

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供稿

该成果针对国内芦笋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

乏、品种严重依赖国外、上市期过分集中、品质下降及种植

效益连年下降等瓶颈问题,历经20年科技攻关,创新芦笋

种质资源选育方法,率先自主选育2个芦笋新品种,使国产

良种占有率达到85.5%以上,彻底改变了进口品种长期垄断

的局面。率先探明了芦笋重要品质形成与遗传规律,提出

基于营养与商品品质的调控技术,率先研发了“两棚三膜”

促早栽培、土壤生态消毒等5项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创新

了芦笋根株快速培养及嫩茎促发技术与免耕套种马铃薯等

新型高效栽培模式,集成了大棚芦笋绿色高效周年生产模

式。获省级新品种认定2项、授权发明专利11件(国际专利

3件),牵头标准5项,发表论文21篇。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二完成单位)

完成人:杨新琴(第二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大棚芦笋新品种选育及

周年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从土壤健康及农产品安全需求出发,阐明了农

用地土壤镉等污染生态过程,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

标准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浙江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信

息化平台及其污染源解析方法。研发了一批适用于农用

地镉等污染“边生产边修复”关键技术与产品,筛选了一批

适于浙江省推广种植的低累积作物品种,研发了高效低

廉、环境友好的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创新了污染农田秸

秆机械打包—成包热解炭化—热能烘干农产品耦合技术

与装备,率先建立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建设标准规

范和成果应用GFR推广机制。

完成单位: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第三完

成单位)

完成人:朱有为(第二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农用地土壤镉污染防控与

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成果在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和良种良法集成应用等

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鉴定筛选出优异种质260份,研发

了以大群体逆境胁迫、半穗品鉴半穗留种、高配合力鉴定为

核心的“三步选择”自交系高效选育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和DH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创制了20份优异骨干自

交系,育成了“浙糯玉 16”等优质抗逆新品种 7 个(国审 3

个)。研发了轻简高效栽培技术8项,其中6项技术列为省

主推技术,集成了鲜食玉米—晚稻、大棚番茄—鲜食糯玉米

等多元多熟种植模式6套,制定并颁布省地方标准1项。近

三年,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144.94万亩,增收6.23亿元,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浙江鲜食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一完成单位)

完成人:厉宝仙(第二完成人)

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优质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与

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

省农业农村厅十项农业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省农业农村厅下属单位共有10项农业科技成果榜上有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引领农

业科技创新前沿的新技术。

第6页

实践证明,高质量推进强村富

民和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是根本,改

革是动力,人才是保证。结合南湖

实际,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建议

谋划好强村富民“三篇文章”。

一、谋好“发展”文章,夯实强村

富民底盘基础。坚持产业振兴为农

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

运用科技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

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强村富民工程

做大基础蛋糕。一是聚焦科技赋能

农业。要抓住实施农业“双强”行动

机遇,进一步深化院地科技合作,加

快推动育种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推进省级粮油种子生产基

地、水稻分子育种项目等重点项目

落地,加快凤桥水蜜桃、新丰生姜、

余新白玉蜗牛等种质资源库建设。

大力推广稻虾共生、稻菜轮作、粮菌

轮作等“万元千斤”升级版模式,推

进智能温室、连栋大棚等基础设施

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式栽培、设

施化养殖,提高亩均产出率。二是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业经济

开发区等农业主平台做足“接二连

三”“以一接三”产业耦合文章,聚力

发展稻米、水蜜桃、白玉蜗牛等农业

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鼓

励有条件的镇村利用闲置厂房、农

房等建设“共享创业”空间,改造建

设创意办公、拓展培训、农业研学等

乡村体验活动场所,进一步激活美

丽经济。三是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

建提质扩面,加强农村宽带、通信等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物

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

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补齐农

村道路、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

设施短板。四是推进普惠美丽全域

未来乡村建设。加快编制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高质量推进全

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统筹镇村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

和联动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

程”,以美丽乡村为基础,聚焦农村

“一老一小”,全面建设产业、风貌、

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

治理等九大场景,高质量建设4个省

级未来乡村试点。

二、谋好“改革”文章,提振强村

富民发展后劲。当前,深化农村改

革进入攻坚期,要深化以集体经济

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

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一是深化

共富体模式改革。做优做强新一轮

“强村富民”计划,全面升级“飞地抱

团”“共富体”等模式,探索村级资金

资本化、市场化运营,鼓励村庄经

营、强村公司、“众筹+”等多渠道发

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扶持低收入农户入股“飞地抱团”项

目,推广“共富菜园”“共富大棚”“产

业抱团”等特色增收模式,在村集体

稳定增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开展

股份分红。二是深化农村“三权”改

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租赁、流转、

入股制度,鼓励利用闲置宅基地和

农房发展休闲观光业等,建立健全

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开

展宅基地跨镇跨村置换,实现农村

土地集约利用和集中城镇化。三是

深化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完善

“AI种植”“垃非”“智慧水利”等特色

应用场景,促进新一代数字技术与

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建

设一批数字种养基地、数字农业工

厂、未来农场,推动农业农村数字产

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积极

探索网店、微店、直播带货等农产品

线上营销模式,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依托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

理系统,实现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

资产动态化管理、分析预警即时化

管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股权(股份)管理交易平台建设,实

现股权流转、继承、赠与、质押以及

股权分红发放的信息化、智能化操

作。四是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

革。完善区、镇两级农合联组织运

行体制和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

公司运作机制,推进镇级农合联实

体化运作,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健全

农合联组织治理体系,实现农合联

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搭建,形成农合

联生产、信用、供销三大基本服务功

能的“南湖样板”。推进农村信用体

系和资金互助会建设,逐步构建以

农村资金互助会为基础的新型农村

合作金融框架。

三、谋好“人才”文章,激发强村

富民内在动能。要以乡村人才振兴

为牵引,培育一支爱农村、懂技术、

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

持续带动村庄经营发展和农民创业

就业。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全面

坚持村党组织对强村富民的领导地

位不动摇,选优配强懂经营、善带

富的“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兴村

名师、“担当作为好支书”作用,提

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

是要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以农业

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统筹推进农民

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引导高层次

人才进园创业。大力实施万名农创

客培育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

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能人到农业农

村领域创业就业。三是要规范提升

新型农业主体。围绕特色主导产

业,通过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的方式,着力培育自主

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加工水平

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覆盖完善、梯度合理、相互配合的经

营体系。四是增强农民就业本领。

开展符合农民实际、契合市场需求

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培训,培育一

批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持

续为低收入农户开发公益性就业岗

位,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

灵活就业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

态清零。

作者单位:嘉兴市南湖区农业

农村和水利局

一是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偏

慢。农业种养结构大多为传统单一

模式,对综合混养、立体栽培、循环

经济等新型高效模式运用还不多,

融合型、科创型、示范型的龙头农业

项目偏少,产业特色不够明显,示范

带动效应不够突出,农业产业链短,

产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较低,美

丽经济还刚起步,新产业新业态发

展不够。

二是村集体和农民收支压力增

大。一方面,受“退散进集”政策和

大规模土地整治放缓影响,村集体

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大幅减少,但村

集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越来越大,刚性支出逐年增长。另

一方面,南湖区农民收入增长主要

依靠工资性收入带动,但在 GDP 增

速放缓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等背景

下,农民增收越来越困难,特别是低

收入农户增收严重依赖财政兜底,

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增收渠道。

三是农村资源要素激活困难。

土地流转率相对偏低,农业经营规

模效益尚未显现。农村集体产权股

份化改革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身

份认定仍存在权属不清、边界不明

等问题。扶持和指导闲置农房流转

的政策还不足,流转利用不畅,市场

价值较低。

四是农业农村发展要素支撑较

弱。南湖区作为嘉兴主城区,基本

农田保有率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占

比大,村集体经济物业发展用地、一

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受到明显制

约。农村创业吸引力不强,年轻人

才投身“三农”事业比例较低,现存

农村人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高端人才缺乏。

南湖区深化强村富民行动的对策建议

乔金亮在《经济日报》上撰文说,

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消息,森林食物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

农产品。数据显示,全国森林食物年

产量超过2亿吨,人均森林食物产量约

130公斤,居世界前列。激发森林食物

的供给潜力,既是林业发展的新增长

点,也是食物安全的重要屏障。

森林食物指森林或者林地生产的

食物,分为经济林、林下经济产品、间

接性食品三大类。近年来,通过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和经济林生产基地建

设,我国森林食物生产能力不断提

高。目前,经济林面积约 7 亿亩,产量

约2亿吨、产值约2.2万亿元,是森林食

物生产的主力军;林下经济利用林地

面积达6亿亩,产值突破1万亿元。

从大食物观来看,森林就是“粮

库”。全国34亿余亩森林、8000多种木

本植物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如

今,人们的膳食结构呈现“主食越来越

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的趋势。从以

前有所忽视的领域着手,用科学生态

的办法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正是大

食物观的内涵。森林食物大多原生

态、无污染,蕴含优质的营养成分,且有食药同源价

值。单位面积森林的生物总产量干重远远超过农田

植物群落,森林食物增产扩产潜力也大于三大主粮。

可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向森林要食物,是多元

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部分。

对比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现实中森林食物产业

发展还不尽如人意。虽然森林面积为耕地面积的1.8

倍,但林业总产值远不及农业总产值,农业与林业生

产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森林的生产功能有待进一步

开发。多数地区森林食物产业小而散,处在“小种植、

小养殖、小采集”阶段,有的缺少龙头拉动、经营方式

单一,有的管理落后、缺乏市场意识。由于品种不良、

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等原因,森林食物单产低的问题

普遍存在。

向森林要食物,要统筹保护和利用。大食物观本

质上是一种大资源观,不是说要片面依赖单一资源,

更不是说要竭泽而渔。广袤国土要宜农则农、宜林则

林,林地和耕地的流入流出应合法合规、科学有序。

森林兼具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天然林保护、生

态林建设、经济林生产要协调。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

线,决不能为了短期发展而无节制地占用林地、破坏

森林生态,防止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经营。要充分考

虑市场需求与产业规模,因地制宜确定重点产业和发

展目标,根据气候地理特点选择适宜品种。鼓励社会

资本有序进入森林食物产业,推动森林食物规模化发

展。

向森林要食物,要走创新之路。我国森林食物的

产学研结合尚存短板,突出表现在育种和加工两方

面。育种方面,应聚焦战略物种,拓展技术路径,选育

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单产水平和商品性能。加工方

面,要瞄准市场需求,鼓励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开展

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动以森林食物为核心的产

业融合发展。

观 向森林要食物应讲科学重生态

南湖区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存在的短板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论 坛

对嘉兴南湖区深化强村富民行动的思考

□张志芳 潘亚韬 夏汉民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强村富民

新的有效实现形式,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乡村建设步伐稳步加快,

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全区45个村

100%实现经常性收入1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农村

居民可支配收入455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45∶1,南湖区成为全省

城乡居民收入比较小的县(市、区)之一,为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和城乡

融合示范地夯实了基础。

但对标新形势新要求,南湖区在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推动乡村振兴

进程中仍有短板需要补齐。

航拍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王祥里自然村

第7页

出淤泥而不染 挖藕是门技术活

左手提着高压水枪,对着淤泥猛冲;右手沿着荷茎往下探,然后用力一提,一根1米多长的

白胖莲藕瞬间从淤泥里被拔了出来。

“荷莲全身是宝,秋冬吃藕,赛过吃肉。”新鲜的莲藕,脆嫩香甜,是人们爱吃的时令菜肴。

挖藕时节,种藕人又开始忙着在淤泥里“淘金”。近日,笔者来到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乌石村,

与种藕大户余林波共享丰收喜悦。

余林波:淤泥里“淘金”的种藕人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创 业

2020底,余林波和另外3位种藕

的老乡一起到绍兴寻找合适地块。

经过乌石村时,看到该村正在进行土

地招投标。“富盛是山区,避风,且交

通网络发达,运输不愁。”4人当即拍

板,顺利拿下 254 亩地,其中余林波

面积最多,有90亩。

刚拍下这些地时,有些还是荒

地,余林波及时翻耕。2021 年,莲藕

种下去,当年就获丰收。如今,余林

波的种植面积达到 118 亩。在他看

来,乌石村是块风水宝地,种藕有着

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天时,当然是很少遭遇恶劣天

气,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地利,除了交

通之便,乌石村毗邻东鉴湖,引水方

便且水质优,还有绍兴人喜欢制作藕

粉,新鲜挖出的莲藕,当天便销售一

空;人和,则是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对

种藕人的大力支持。

乌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全康表示,余林波等种藕大户的到

来,盘活了土地资源,在为村民带来

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

就业机会。种藕过程中,播种、除草、

治虫等环节都需要人手,让村民在家

门口有活干,村民口袋自然鼓了。而

且,夏季荷花盛开,香气扑鼻,游客纷

至沓来。

为了支持种藕大户在当地发展,

乌石村自掏腰包完善藕塘周围基础

设施,原本坑洼的田间小路变成了平

坦的水泥路。如今,乌石村有荷塘面

积300多亩,莲藕成为该村继蔬菜之

后,种植业的又一张“金名片”。

3年下来,余林波已在乌石村站

稳了脚跟,他种出的莲藕,深受农贸

市场和藕粉制作人的青睐。当然,他

自己也学会了制作藕粉的技术。现

在,余林波不但卖鲜藕,还卖藕粉,种

藕的效益越来越好,路子也越走越

宽。

余林波对未来有着更深的考虑,

想在藕田里套养泥鳅和黄鳝等,搞立

体种养,把藕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以前在宁波尝试失败了,现在我四

处请教,想再试试。”余林波满怀信心

地说。 王晓宏 张梦霞 周可阳

天时地利人和 种藕之路越走越宽

秋天的乌石村,田野色彩缤

纷。行走在干净整洁的田间道

路上,随处可见碧绿的蔬菜和满

塘的莲藕。走近余林波的荷塘,

一眼望去,只见塘面上漂浮着些

许残荷。原来,为方便挖藕,余

林波提前把荷叶清除,只留矮矮

一截荷茎露出水面。

穿上连体防水裤,戴上皮手

套,左手拎着一根高压水枪,余

林波走入荷塘。塘水浅,淤泥

深,他却如履平地,健步如飞。

看准一根荷茎,锁定莲藕位置,

余林波提起水枪,对着它四周一

顿猛冲,紧接着右手沿着荷茎往

下探去,再用力往上一拔,一根

洁白的莲藕从淤泥里露出真容。

“你们看看,有 1 米多长,

每节都长得很饱满。”余林波举

起莲藕喜滋滋地说。在他看

来,挖藕考验体力,更是一门技

术活,不仅要快,还不能折断。

“折断了,不但留在淤泥里的莲

藕难以挖出来,淤泥也容易进

入莲藕孔,清洗很麻烦。”余林

波说。

“莲藕刚上市时,新鲜脆爽,

每公斤能卖十五六元。”余林波

说,现在莲藕完全成熟,更适合

加工成藕粉,挖藕也进入高峰

期,每天要挖上万斤,除了销往

农贸市场,更多是卖给制作藕粉

的人。

余林波说,今年他的莲藕长

势跟去年差不多,亩产2000多公

斤,刨去种子、肥料和人工等成

本,每亩净利润约3000元。“我有

近百亩莲藕,收入比打工强。”他

心满意足地说。

今年 46 岁的余林波是江西

潘阳县人,年轻时曾当过兵,皮

肤黝黑、身材偏瘦,但眼神透出

一股执着劲儿。20多年前,他携

妻带子,从江西到宁波打工。起

初,他贩卖莲藕,从嘉兴等地批

发莲藕,到宁波的农贸市场销

售,卖不完时,还得拉到金华、台

州等地销售。

一年中有3个月无新鲜莲藕

上市,且进货价格高,利润薄,余

林波的收入有限。后来,在老乡

建议下,他在宁波市鄞州区承包

了 70 多亩水田,开始自己种藕,

走上了产销一体化之路。

挖藕有技术,种藕门道也不

少。余林波从品种、种子的选择

到如何种植,都力求做到最好。

品种他选用湖北的“鄂莲5 号”,

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淀粉

含量高,吃起来比较糯,特别适

合制作藕粉。种子同样要选精

品,他亲自到莲藕基地,挑选个

头壮实、匀称的做种子。

清明节前后,莲藕种下去。

这时,常常会出现“倒春寒”天

气,余林波便随时观察天气,如

果气温低,荷塘要保持高水位,

为刚种下去的莲藕保暖;如果气

温高,水位就要低,避免泥田温

度走高,莲藕枯死。当然,施肥

得当,对莲藕生长也很重要。莲

藕生长期间,余林波几乎每天去

荷塘边观察鲜荷叶的变化,如果

叶子偏黄,则是营养没跟上,需

要及时抛撒肥料。

摸出种藕门道的余林波发

现,台风对藕田影响很大。遇到

台风,荷茎常常大面积被吹倒,

导致整株枯死,产量不稳定,有

时亩产只有1500公斤左右。

余林波清楚,种藕光有门道

不行,还需天时地利。为此,他

边种藕边寻找适宜的种植基

地。其间,他结识了不少来自绍

兴的藕粉制作高手。“虽然绍兴

挨着宁波,但台风影响不大,你

可以去绍兴试试。”有高手建议。

从贩藕到种藕 当过兵的他有股韧劲

医药学家陶弘景手捧甘蔗,身旁两名孩

子喜笑颜开,飞云江从他们身后流过,为陶山

甘蔗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是瑞安陶山甘蔗

“瑞陶”品牌主打产品外包装盒上的一幅画。

创建“瑞陶”品牌的沈建君,是土生土长

的瑞安人。2012年,他在乌克兰工作时,就对

家乡的甘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注册了陶山

甘蔗商标;2013年,他开始策划设计甘蔗包装

盒;2014 年,他辞去在乌克兰的工作,返回家

乡做蔗农,立志要让家乡的甘蔗走进千家万

户。

改良甘蔗粗加工机器

2016 年,沈建君组建了瑞安市瑞陶甘蔗

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同时注册了“瑞

陶”品牌商标。为了打响品牌,他加入了陶山

镇甘蔗协会并担任理事。也就是这一年,他

设计出新款甘蔗包装礼盒,并注册了专利和

版权。2017 年,他意识到传统的销售方式已

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与团队成员

深入探讨后,将目光投向了电商和直播这两

大热门领域。

随后,沈建君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始推动

陶山甘蔗的电商化发展。他与多家知名电商

平台合作,通过线上店铺,展示陶山甘蔗的品

质和独特魅力。他还与当地物流公司合作,

确保商品能及时送到顾客手中。

随着网上甘蔗销量的增加,沈建君又对

甘蔗粗加工的机器动起了脑筋。“刚开始做甘

蔗电商时,甘蔗全是手洗的,一次只能刷洗两

根。后来我托朋友帮忙设计了甘蔗清洗机,

经过多次改良,现在这机器一次能清洗六七

根甘蔗,且几乎是全自动清洗,效率大幅提

升。”沈建君说。

销售和加工的转变,让陶山甘蔗逐渐走

出瑞安,走出温州,走向全国。

第一次做直播效果好到爆

“刚开始时,我也尝试种了几十亩甘蔗,

后来一边要种甘蔗,一边要做好甘蔗销售,两

边没法兼顾。”为了帮助蔗农卖好甘蔗,沈建

君放弃了甘蔗种植,一心为蔗农做好服务和

销售。

直播平台的出现,为沈建君和他的团队

销售甘蔗提供了有力的渠道。他们精心设计

各种营销活动和直播带货形式,展示陶山甘

蔗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直播是在‘快手’平台上。当时

我压根不知道要怎么直播,加上那时直播带

货还不是很成熟,我就把手机号码和微信二

维码放上去引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效果好

到爆!”说到第一次做直播,沈建君很开心,因

为那次直播后,他微信的好友申请接连不断,

一天就增加了300多位微信好友。而这些当

时加的微信好友,现在有不少已成了他的老

客户,每年甘蔗成熟时,这些老客户都会提早

跟他预约购买甘蔗。

得益于网络广阔的覆盖面和线上销售的

便捷性,短短三个月,沈建君团队的甘蔗销售

额就突破了500万元。这不仅给他和他的团

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解决了当地甘蔗销

售的难题。

“原先一捆甘蔗(10根)价格在40元上下,

现在一般情况能卖55元,品质最好的一捆可

以卖到6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甘蔗每年可增

收五六千元。”如今,沈建君的甘蔗年销售量

达21万箱。

近年来,随着甘蔗销量的稳步上升,甘蔗

的保鲜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从没放弃过甘

蔗保鲜这个难题,一直想摸索出一个低成本

的保鲜办法,也多次造访过相关科研部门,但

还是没有很好的办法。不过,只要我不放弃,

相信一定能找到一个低成本的甘蔗保鲜办

法。”沈建君说。

蔡挺

沈建君:把陶山甘蔗卖向全国

第8页

盘活优质闲置资源 打好生态“旅游牌”

漫步水桶岙村岙里片,只见古木

苍翠,溪水潺潺。半山腰处,一栋栋具

有年代感的石屋民宿沿溪而建,宛若

世外桃源。

近年来,水桶岙村以创建台州市

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为契机,通过

党员干部领办项目,分两期实施整片

沿溪休闲民宿群改造。“这里共有 12

栋闲置民房,我们计划投资4000万元

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流转意向和初

步规划。”孔祥勇说。

在南冲山片,60多间闲置老屋被

重新盘活。依托负氧离子含量高的生

态优势,水桶岙村积极与康养运营公

司联系,对接康养项目,将该片区打造

成为集“康、养、护”于一体的生态康养

全龄社区,形成“生态、生命、生活”融

合的生态康养胜地。

此外,水桶岙村还将古院落、老

发电房等闲置房屋改造成文创基地,

以场地免租三年的方式,吸引优质团

队入驻,孵化优质项目,打好生态“旅

游牌”。

琳琅满目的多肉盆栽和绿植,精

心布置的小院,憨态可掬的毛毡玩

偶……在民宿群的对岸,“忘忧风”工

作室就坐落在此。工作室负责人王油

沣介绍,村里免费提供场地,让他可以

孵化文创项目,日常他也会教村民毛

毡制作手艺,吸纳村里闲散劳动力。

目前,水桶岙村已入驻服装设计、

珠宝设计、音乐工作室等 7 家文创企

业(工坊)。

202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一直以来,出租村级自留地是

水桶岙村唯一的集体经济收入来

源,每年仅 40 万元。现如今,环境好

了,项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怎么鼓起

来?

对此,水桶岙村成立了强村公司

——水桶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两

委”积极探索两次“4951”参股模式,即

引入社会资本全额出资建设并持股

49%,村级持股 51%,再以 51%为基数

让出 49%由村民认购,低保户以虚拟

形式认购1%。

“‘虚拟’是指低收入农户不用实

际出资,他们的股金由村集体经济承

担。如果亏损,他们没有风险;如果有

盈利,他们一起参与分红,尽可能保障

他们的利益。”孔祥勇说。

赶海乐园是水桶岙旅游开发有限

公司主营的项目之一,一年可为村民

带来100万元的分红。村民孔梅素原

先在楚门经营水果店,赶海乐园开张

后,她关了水果店,在赶海乐园边上开

了一家小店,销售挖沙工具和饮料

等。“天热时,来这里玩的游客特别多,

有时候一天就有 1000 多元的收入。”

孔梅素高兴地说。

现如今,水桶岙村走上了一条“引

进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更多

好项目”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曹思思 陈盼希

探索优选参股方式 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美了环境 热了村庄 富了村民

玉环水桶岙村“:三优创富”助推乡村蝶变

日前,在玉环市沙门镇水桶岙村的一处民房前,一个已存在20多年的猪棚轰然倒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小花园。“这几年,我们投入1000多万元,整治脏乱差,仅鸡鸭棚、猪棚就拆了20多个,不仅腾出了空间,更是

换回了好环境。”该村党支部书记孔祥勇说。

水桶岙村毗邻大海,三面环山,风光优美,是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一直以来有着“洞溪福地”的美誉。近

年来,村“两委”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大胆探索“三优创富”模式,即盘活优质闲置资源、统筹优质项目建设、探

索优选参股方式,助推乡村蝶变。

晚上7时许,潮水退去,滩涂上露

出数不尽的色香味美的小海鲜。在水

桶岙村赶海乐园里,来自各地的游客

聚集于此,体验赶海的乐趣。

赶海乐园位于水桶岙村沙头岗区

块,占地约45亩,是一个“沙滩元素+

乡村旅游”的现代生态旅游景点。目

前,园内设置了赶海、娱乐、烧烤等多

个区域,包含抓蛤蜊、蹦蹦床、儿童水

上乐园、露天音乐会等多个游玩项

目。自开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旺季

时每天人流量达2000多人次。

早在2018年,水桶岙村“两委”就

意识到,优质项目是村庄发展的源头

活水,专门抽出一名村干部为“招商

员”,结合村庄特色,因地制宜引进合

适优质项目,建设一条强有力且契合

本村发展的产业链。

这阵子,孔祥勇常出现在水桶岙

村西北面铁路山山脚下。这里不仅有

10 余栋砖石结构的古屋,还拥有悠久

的孔子儒学文化历史。“这里是孔氏始

居地,占地超15亩,腹地10多亩。我

们正在申报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项

目,预计投入1000多万元,将这里打造

成水桶岙村新的旅游点,加快‘两山’

转化速度。”孔祥勇说。

统筹优质项目建设 加快“两山”转化

11月4日,在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里,近千亩橘园硕果累累,游客正在采摘橘子。近年来,当地以柑橘产业、

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

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俞坚 摄

走进金华市婺城区琅

琊镇泉口村,沿着村中那

条青石板路,慢慢移步村

居深处,只见粉墙黛瓦,小

楼庭院,低矮的院墙镶着

瓷片,嵌着一口口瓷坛,瓷

坛里种着各种花木……在

这里,你可以享受乡村的

静谧,更可从古朴而精致

的细微处了解这个村庄的

振兴之路。

“我们村位于婺城南

山脚下,铁店窑遗址就在

我 们 村 ,上 游 是 金 兰 水

库。这么好的环境,能不

能把古老的文化做成特色

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

山银山?”2008 年,刚刚上

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桂祥

和村“两委”干部一合计,

决定乘着“千万工程”的东

风,从改善村里的环境卫

生入手,大力发展铁店窑

特色产业,引进年轻人才,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帮

助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 56 岁的陈连华,

以前是村里的一名木匠,自从铁店窑文化

体验馆在村里落户后,他就主动报名学习

制陶。现在,他已是村里出名的“陶瓷大

师”。每逢节假日,陈连华都会在体验馆

指导前来研学的学生、观光的游客制陶。

“村庄发展能带动村民致富,我们也

想为村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体验馆,

陈连华边说边埋头拉坯,不到三分钟,一

个凹凸有致的花瓶就完成了造型。

现在在泉口村,像陈连华一样的制陶

人还有七八个,他们有的是货车司机,有

的是种粮大户,有的是油漆工。不仅如

此,还有一群年轻创客加入到泉口村。“90

后”的龙威是泉口村特地聘请来的“推荐

官”,传媒专业出身的他把泉口村的陶制

品、美丽景点、农产品拍成短视频,在抖

音、公众号等平台推广,泉口村由此也成

了“网红村”,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铁店窑的薪火点燃了泉口建设村庄

的热情,依托青山绿水,这几年村子发展

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村庄整治到美丽精品

示范村创建,再到未来乡村建设,泉口村

获得了一项项荣誉:省3A级景区村、水乡

婺窑研学村、浙江首批“百村争鸣”十大系

列文化艺术村之“雕塑村”……去年,泉口

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110 万元,美丽

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得益彰,村庄

实现华丽转身、幸福蝶变。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村民陈卫

勇忙得脚不沾地。他看中家乡的发展前

景,2017年回到村里开了农家乐。陈卫勇

说,现在来村里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的

农家乐有时一天营业额可达五六千元,比

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对于泉口村的未来,陈桂祥充满信

心。这段时间,他忙着联系规划单位做设

计。“我们想打造田园共享沙滩乐园,让游

客来到泉口,不仅可以制作陶器,还可以

亲身感受更多的田园乐趣。”他介绍,村里

正在向有关部门申报铁店窑知识产权商

标、申请乳浊釉研发及铁店窑外包装专

利,进一步打响泉口铁店窑知名度,建设

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宜居秀美的未来乡

村。

胡敏霞 孙武斌金华泉口村

:一窑薪火点亮美丽乡村

橘子红了 乡村火了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专业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