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自然(2)

发布时间:2023-12-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物语自然(2)

31 大自然的语言①导入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那大自然是怎样通过物候变化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②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③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④。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⑤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⑦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 6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 [收起]
[展开]
物语自然(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第三小组 教材样章

小组成员:郭丽萍 2022021217

周婷婷 2022021227

刘鑫娜 2022021232

杨麒祺 2022021243

赵菲 2022021248

小组贡献值:均等

第2页

2

物语自然

人有语,物有声。春光融融、绿叶沙沙、秋风瑟瑟,

白雪皑皑,那是大自然对我们深情的诉说,这种语言是那

么的美好,那么的诗意,我们跟随名家的脚步一起去感受

大自然,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第3页

3

1 大自然的语言①

导入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

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那大自然是怎样通过物候变化指

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②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③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

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

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④。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⑤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

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

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

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

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⑦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 6

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

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

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

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

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

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⑧、西府海棠、丁

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

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

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

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① 根据《科学大众》1963 年第 1 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一物候学》一文改写。竺可桢(1890-

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② 次第:依次。

③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④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⑤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⑥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

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⑧ 榆叶梅:一种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花粉红色,核果球形,红色。

第4页

4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

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

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

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

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

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①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

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

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

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

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

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

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

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

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

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②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

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

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

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

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

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

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①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② 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实可以入药。

第5页

5

物候学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

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

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物候既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

(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

的关系,也指自然界的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这

门科学主要关心生物事件之变化在年循环里出现的日期。

古诗词中的物候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

飞。”(秦观《还自广陵》)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

曲》)

一、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 1-3 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 7-10 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

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二、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

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思考探究

第6页

6

一、“燕子低飞要落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蜜蜂归窠迟,来

日好天气。”这些都是属于大自然的独特语言,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呢?

二、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固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

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素,

与同学交流。

第7页

7

2 春①

导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一年四季之开端,万事万物从

沉睡中醒来,一花一物,一草一树,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象征着光明与未

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春》,探寻他笔下春的魅力。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②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③。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

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④”,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

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⑤。

鸟儿将窠巢⑥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

出宛转⑦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

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⑧,像细

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

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⑨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

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

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① 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略有改动。朱自清(1898 一 1948),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② 朗润 :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③ 赶趟儿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语出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吹动杨

柳的风,指春风。

⑤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⑥ 窠(kē)巢 :鸟兽昆虫的窝。

⑦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⑧ 花针:绣花用的细针。

⑨ 黄晕(yùn ):昏黄,不明亮。

第8页

8

思考探究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

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①”,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②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③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

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

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三作者把春

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

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①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② 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

③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第9页

9

积累拓展

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五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

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第10页

10

3 昆明的雨①

导入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

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汪国真

宁坤②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

朵青头菌和牛肝菌③。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

肝菌,味极鲜腴④。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

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

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⑤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

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

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

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

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

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

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

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

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

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⑥,味道鲜浓,无可方比⑦。鸡?是名贵的山珍,

①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略有改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

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② 宁坤:即巫宁坤(1920-2019),翻译家。他是作者在西南联大时的同学。

③ 青头菌和牛肝菌:都是有名的食用菌。

④ 鲜腴(yú):新鲜肥美。

⑤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杜甫《春望》,后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

季的第一个月。

⑥ 鸡枞(zōng):食用菌的一种,菌盖呈圆锥形,成熟时呈微黄色。

⑦ 方比:比较,比得上。

第11页

11

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

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

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

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

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①的火车

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

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

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

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

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

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

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

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

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

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

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

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

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②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

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

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

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

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

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

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

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

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

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

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

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③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

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

① 呈贡:地名,即今昆明市呈贡区。

②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③ 德熙:即朱德熙(1920-1992)。语言学家。当时与作者同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

第12页

12

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①的土磁杯

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

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

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②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

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① 釉( yòu):以石英、硼砂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半成品的表面,经烧制能使成品带有玻

璃光泽,并能增加其强度和绝缘性能。

②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第13页

13

一、作者所写的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事物、景物来呈现

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制作小卡片,并你的同学分享探讨。

二、通过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绘,看看作者眼中“昆明的雨季”,与同学探

讨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体会文章的特色。

文章主要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与人。选择这

些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作者思绪的,写出自己四十年后

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作者虽然写雨,但是并没有直接地去描写雨,而是通过其他事物侧面地去表

现,请你体悟这种写作手法,并尝试自己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

第14页

14

4 古诗词两首

导入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

景物美不胜收。前几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散文中的四季美景。今

天,我们一同踏足诗歌的王国,来一场祖国河山的视觉盛宴。

➢ 余光中曾说过: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

的坟墓。说起乡愁就不得提前一首仅有 28 字的元曲,这部作品极尽抒

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吧!

观沧海①

曹操

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① 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 2012 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

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

《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 临:到达,登上。

③ 碣( 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④ 澹( 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 竦峙( 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⑥ 星汉:银河。

⑦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

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第15页

15

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③人在天涯。

一、 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

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

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① 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 1981 年版)。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马致远(约 1251-1321 以后),号

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②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③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思考探究

第16页

16

一、背诵和默写这两首古诗词。

二、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

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第17页

17

5 济南的冬天①

导入

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可爱明朗,是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梁实

秋的笔下,北平的隆冬安静冷峻,萧瑟里点缀着慵懒的情趣。那么,在老舍笔

下《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写景散文,来欣赏

语言大师笔下的冬日美景。

对于一个在北平②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

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③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

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④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

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

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

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

界?

① 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题目是编

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② 北平:北京的旧称。

③ 伦敦:英国首都。20 世纪初,空气质量较差,多雾,被称为“雾都”。

④ 响晴:晴朗无云。

第18页

18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

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

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

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

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

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

髻①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

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

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

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

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②,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③”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

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

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

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

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① 髻(jì):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②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③ 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第19页

19

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

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二、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

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

写,不少于 200 字。

思考探究

第20页

20

《昆虫记》与自然对话,做自然之友。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

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法)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

——雨果(法)

“昆虫记是一部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

我们认识到昆虫世界的奥秘和复杂性。”

——余华(中)

法布尔(1823 一 1915),1823 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

一户农家。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

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23 年 12 月,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

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 15 岁考入

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

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法布尔靠自修,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

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了一年,31 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

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

等系列作品。1875 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 20 余年资料而写成

的《昆虫记》第一卷于 1879 年问世。

1880 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

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拿

着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

虫记》中。1910 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 86 岁。

第21页

21

方法指导

一、请你阅读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

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学生自行阅读《昆虫记》

前言、附录、简介等内容,对作家作品资料进行分享。

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有趣,寻找昆虫世界中的各种奇特行为和生活习性,深

入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内涵。

三、寻找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在作品中感受人性与虫性的交融,体悟作者对生命

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界的独特视角。回答为什么《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科普书

籍,更是一本探讨生命意义和社会伦理的作品?

专题活动

“昆虫盛会”成果展示

一、活动准备:自主组建小组,每组 6 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我与昆虫合个

影”“昆虫朋友圈”以及小组实践报告。在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

示。

二、活动要求:

1.选取小组最感兴趣的章节,找出章节中出现的昆虫形象,完成“我与昆虫合个

影”环节。

2.根据所选章节,整理批注笔记,设计并发布“我的昆虫朋友圈”(要求添加使

用我与昆虫的合影)。

3.小组讨论后,完成实践报告,确定汇报思路。

4.在全班展示阅读成果。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