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期电子刊

发布时间:2023-11-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年第4期电子刊

????????????????????????????????????????????????????????????????????????????????????????????????????????????????????????????????????????????????????????????????????????? ?《旅游论坛》编辑委员会主 任:林春逸副 主 任:杨莎莎 保继刚顾问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波 马 勇 王 宁 田 里 孙九霞 李丰生 邱汉琴 谷慧敏吴必虎 肖洪根 张河清 张凌云 林德荣 罗秋菊 姚延波 徐红罡黄震方 黄松山 谢彦君 戴 斌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凌 马晓龙 王 辉 王 莎 王亚娟 文 彤 左 冰 白 凯厉新建 刘 俊 刘 佳 刘军胜 刘 逸 吕兴洋 李春晓 李咪咪李 山 李师娜 李艳凝 李 渊 陈钢华 陈志钢 宋 瑞 吴晨光吴茂英 金 鑫 杨晶晶 杨兴柱 杨 懿 杨 勇 余意峰 张朝枝张宏磊 张骁鸣 孟 芳 赵书虹 赵 磊 郑丹妮 查建平 高元衡翁时秀 梁增贤 曹芳东 黄琢玮 黄潇婷 章杰宽 曾国军 粟路军谢朝武 谢 霞秘... [收起]
[展开]
2023年第4期电子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来源期刊

双月刊 2008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学术支持: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

协同创新中心

编辑出版:《旅游论坛》编辑部

第3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论坛》编辑委员会

主 任:林春逸

副 主 任:杨莎莎 保继刚

顾问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 波 马 勇 王 宁 田 里 孙九霞 李丰生 邱汉琴 谷慧敏

吴必虎 肖洪根 张河清 张凌云 林德荣 罗秋菊 姚延波 徐红罡

黄震方 黄松山 谢彦君 戴 斌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 凌 马晓龙 王 辉 王 莎 王亚娟 文 彤 左 冰 白 凯

厉新建 刘 俊 刘 佳 刘军胜 刘 逸 吕兴洋 李春晓 李咪咪

李 山 李师娜 李艳凝 李 渊 陈钢华 陈志钢 宋 瑞 吴晨光

吴茂英 金 鑫 杨晶晶 杨兴柱 杨 懿 杨 勇 余意峰 张朝枝

张宏磊 张骁鸣 孟 芳 赵书虹 赵 磊 郑丹妮 查建平 高元衡

翁时秀 梁增贤 曹芳东 黄琢玮 黄潇婷 章杰宽 曾国军 粟路军

谢朝武 谢 霞

秘书长:吕观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论坛》编辑部

主 编:杨莎莎

执 行 主 编:保继刚

常务副主编:吕观盛

执行副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 逸 陈钢华 赵 磊 翁时秀 梁增贤 章杰宽

编辑部主任:吕观盛

编 辑:吕观盛 连云凯 伍燕琼 吴宇玲

地 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良丰路26号桂林旅游学院旅齐楼211室

邮 编:541006 电 话:0773-3691702

编辑部网址:http://gllylt.cbpt.cnki.net

电 子 邮 箱:lylt1998@163.com

第4页

第16卷 第4期(总第92期)双月刊 2023年7月25日出版

目 次

思辨争鸣

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 杨 勇,林明水,王金伟,文 彤,杨兴柱,刘 佳(1)

理论探索

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基于《山海情》的案例分析 ……………… 夏杰长,刘睿仪(19)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 明庆忠,张文娟(30)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 金颖若,向富华(40)

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贵州5个红色旅游馆址为例

……………………………………………………………………… 笪 玲,王金晓,郑子炜,李 贞(51)

居家式康养旅游与民族“三交”:巴马“候鸟人”民族互嵌社区研究 …………………… 郝国强,杨 彪(62)

基于游客感知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量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 金琳琳(72)

中国展览场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李佳肖,蔡卫民(80)

网络文本分析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构建———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 厉建梅,齐 佳,单梦琦(89)

旅游型海岛居民可持续生计与迁居意愿研究———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 王 亮,赵 娜,王 辉,韩增林(98)

非现金支付方式、借贷获得与旅游消费支出———基于 CHFS2017数据的分析

……………………………………………………………………………… 康 悦,郭 为,王 静(110)

研究进展

大数据在中国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 宋潇潇,李云鹏,李 勇(123)

其 他

《旅游论坛》征稿启事 ……………………………………………………………… 《旅游论坛》编辑部(136)

刊名题词:钱其琛(国务院原副总理)

期刊基本参数:CN45-1363/K*2008*b*A4*136*zh*P*$15.00*1000*12*2023-07-25

第5页

Jul.,2023 TOURISM FORUM Vol.16 No.4

CONTENTS

FormsofPractice,MechanismPathsandPotentialResearchBreakthroughs:ADialogueamong

Scholars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 YangYong,LinMingshui,WangJinwei,WenTong,YangXingzhu,LiuJia(1)

DoMoviesandTVSeriesMakeTouristDestinationsMoreAttractive? ———CaseAnalysisBasedon

\"MinningTown\" ……………………………………………………………… XiaJiechang,LiuRuiyi(19)

ResearchontheModelandMechanismofTourism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FrontierEthnicAreas …………… MingQingzhong,ZhangWenjuan(30)

TheImpactofEntrepreneurs'NetworkManagementAbilityonEntrepreneurshipResiliencein

Tourism DestinationsofEthnicVillages ………………………………… JinYingruo,XiangFuhua(40)

StudyontheMechanismofRedTouristSitesCarryingforwardtheInfluenceoftheLongMarchSpirit

ontheNationalIdentityofTourists—TakingFiveRedTouristSitesinGuizhouasanExample

…………………………………………………………… DaLing,WangJinxiao,ZhengZiwei,LiZhen(51)

Home-basedHealthTourismandEthnic\"ThreeCrossings\":AStudyontheInterbedded

CommunitiesofBama's\"MigratoryBirdPeople\"EthnicGroups ……… HaoGuoqiang,YangBiao(62)

MeasuringTouristPerceptionofRuralTourism QualityinMinorityAreas ……………… JinLinlin(72)

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ExhibitionVenuesinChina

…………………………………………………………………………………… LiJiaxiao,CaiWeimin(80)

ConstructionofTourists'PerceivedValueDimensioninCulturalHeritageTourism Destinationsfromthe

PerspectiveofWebTextAnalysis:ACaseStudyofLongmenGrottoesinLuoyang

………………………………………………………………………… LiJianmei,QiJia,ShanMengqi(89)

ResearchonSustainableLivelihoodsandRelocation WillingnessofTourism-orientedSeaIslanders

———TakingChanghaiCountyofLiaoningProvinceasanExample

……………………………………………………… WangLiang,ZhaoNa,WangHui,HanZenglin(98)

Non-cashPaymentMethods,BorrowingAccess,andTourismConsumptionExpenditures

———AnalysisBasedonCHFS2017Data ………………………… KangYue,GuoWei,WangJing(110)

AReviewandProspectoftheApplicationofBigDatainTourism ResearchinChina

…………………………………………………………………… SongXiaoxiao,LiYunpeng,LiYong(123)

第6页

2023年7月

第16卷 第4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4038

http://gllylt.cbpt.cnki.net

【思辨争鸣】

编者按:我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国

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暴露出的诸多问题阻碍了旅游者需求的实现和满意度的提升,为此我国旅游业亟须

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供给体系实现与旅游者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和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旅游业质量提升的基本价值指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

展,体现了特定技术条件下旅游业满足旅游者动态需求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

在。基于这种判断,《旅游论坛》编辑部发起了主题为“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学者

对话活动,邀请了6位长期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结合其自身教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他们关于该问

题的思考。本次对话,聚焦在如下5个方面,即:旅游业发展中技术革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 从技术革新角度来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应该如何界定和分析? 技术革新促进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 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论题,及和创新点

可以包含哪些方面? 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领域中,未来可能的突破可以体现在

哪些方面? 通过对“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涉及概念内涵的界定与厘清、影响机制和路径

等分析,归纳总结未来可能的研究领域和论题,希望能给感兴趣的读者带来些许启示。

关于本次专题对话,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本次对话活动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鸿

沟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机理及对策研究”(22BJY1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闽南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失衡诊断、空间分异与形成机理”(4227125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双循环’

新格局下我国海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响应机制研究”(21BGL021)、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

课题(ZS2022B04)等基金项目的资助;第二,本次对话署名以作者出现先后为序,参与本次活动的6

位学者一致同意,共同对所发表的内容承担第一作者责任;第三,本次对话活动特别委托华东师范

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勇教授为召集人和主持人。

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

———“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杨 勇1,林明水2,王金伟3,文 彤4,杨兴柱5,刘 佳6

(1.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62;2.福建师范大学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科学学院,北京 100024;4.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5.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6.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4-0001-18

1

[收稿日期]2023-06-17;[修回日期]2023-07-15

[对话嘉宾简介]杨勇(1974-),男,山东东平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

游经济,E-mail:yyang@tour.ecnu.edu.cn;林明水(1980-),男,福建漳州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旅游地理,E-mail:linms@fjnu.edu.cn;王金伟(1983-),男,四川绵阳人,博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地理,E-mail:tourismer@aliyun.

com;文彤(1975-),男,四川成都人,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中小旅游企业

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E-mail:wentong@jnu.edu.cn;杨兴柱(1976-),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yxzlv@163.com;刘佳(1981-),女,山东临朐人,博

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政策与组织,E-mail:liujia_lemon@163.com

第7页

话题一:旅游业发展中技术革新的内容

与表现

杨勇:首先,感谢《旅游论坛》编辑部提供的本次

对话交流机会,并感谢在座的 5 位学者接受邀请。

今天讨 论 的 主 题 是 “技 术 革 新 与 旅 游 业 高 质 量 发

展”,我们将基于各位专家的学术研究视角,从技术

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前者对后者的影

响机制以及可能涉及的研究的论题展开讨论。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发挥了非常重

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用户、产品来说,还是从企

业生产和管理技术来说,技术革新已经融入旅游业

发展的各个层面,推动了旅游业的产品创新和效率

提升。今天,我们首先讨论旅游业发展中技术革新

的具体内容和表现。请各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以

及在现实实践中接触到的现象,归纳、凝练和总结旅

游业发展中的技术革新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先请福建师范大学林明水老师发表观点。

林明水:感谢《旅游论坛》编辑部的邀请和杨勇

教授的精心组织。作为一个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

发研究的学者来说,技术革新是一个新颖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技

术革新对于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智慧化、旅游

业态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过去、现

在,还是未来,都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发展中的技术革新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迈入信息文明时代,以信息流为

纽带,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旅游业发展革命性

的影响正日益显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全

方位参与旅游要素市场优化配置,对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

在工业文明时代,旅游业发展高度依赖于制造

业技术的升级与更新换代,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动车

与高铁的开通、机场的通航等都极大地缩短了旅游

目的地与客源地的通勤时间与成本。此外,场景技

术、灯光技术、舞台技术、悬吊技术、音响技术等表演

辅助设备技术的进步,让实景演出、沉浸式体验等各

种旅游资源与观众零距离接触成为可能;夜间灯光

技术的发展,通过智能网络控制技术、综合运用各种

照明手段,将照明工程由静态景观展示,提升到动态

的声、光、电的完美融合的深层次体验,增强了游客

游览过程中的互动性、真实性与趣味性,彻底改变了

原来单一的观光游览模式。

在信息文明时代,旅游业中技术革新的内容主

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旅游环境的数字化。表现

在旅游业所依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被互联网、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全面渗透,特别是数字经济

成为新经济形态,并发展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

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使

得虚拟与现实旅游的界限更加模糊,旅游业的内涵

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二是旅游过程的智慧

化。表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

旅游决策过程的便利化、旅游活动过程的智能化、旅

游体验过程的共享化,世界各地均可实现一部手机

“游”天下。特别是,便利化体现在人们决策过程中

的智慧化,依托移动互联网就能解决比如“选东还是

选西”等所有决策烦恼;智能化体现在旅游活动过程

“无人化”:交通实现无人驾驶、景区实现智能导览

等;共享化体现在旅游体验过程的实时分享,人们不

仅可以分享自己的行程,也可以在他人分享行程过程

中,找到相似的虚拟体验。这就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

技术革新的某些具体现象,与各位专家交流分享。

杨勇:刚才林老师已经总结了旅游业发展中的

一些技术内容,包括数字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无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增强现实、虚拟现

实新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与旅游业发展深

度融合,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产品、新场景,提高

了游客体验品质,也为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提

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

能,有效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旅游业领域中,技术革新肯定会表现为

其他方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年轻学者的视角看

看旅游业中的技术革新包括哪些内容。有请北京第

二外国语学院王金伟老师谈谈他对于技术革新内容

的分析和认识。

王金伟:感谢《旅游论坛》编辑部的邀请和杨勇

教授的精心策划。刚刚林老师分析了技术革新,非

常深入且形象,下面我也谈一些个人体会。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在旅游领域,科

技创新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目前观察到

的现象来看,旅游业发展中的技术革新可以总结为

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传统技术的新运用。所谓的“创新”并

不一定是完全发明一个新东西,在原有基础上的延

伸应用或改进,并将其运用于一些新领域,也算是创

新。也就是说,将传统技术运用到一个新的领域,产

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8页

生经济社会价值,也是一种创新。在旅游领域,一些

景区做规划和开发时,可能原来还没有将 GIS 系

统、遥感技术等传统技术引入。不断引入传统技术

“为我所用”,不断实现传统技术的价值,为旅游行业

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创新。体现了传统

技术在旅游中的新应用和场景挖掘。另外,现在在

夜游项目中大量使用的灯光技术、音响技术、舞美设

计等,也是将传统技术从其他领域引入旅游领域的

一种创新运用。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近年来,数字经

济、区块链、AI、虚拟交互、元宇宙等现代科技在文

旅产业中被大力推广运用。这些前沿技术与当前的

旅游场景相结合,能够不断创设新的虚拟体验场景,

为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这也

是一种创新。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

旅游领域的深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

然人工智能在旅游产业中运用已有一段时间,但最

近 ChatGPT 的兴起,将人工智能推向了一个新的

高度,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难发现,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

术,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旅游行业的发展路径。其一,

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旅游者的出游决策产生重要影

响。以往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会更多地参考和

使用用户生成的数据,但未来 ChatGPT 等人工智

能生成数据,很可能会极大地改变旅游者信息收集、

筛选和甄别的方式,减小旅游者的决策成本,这对旅

游者来说是有益的。其二,对于旅游研究者和管理

者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多数情

况下,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多局限于游客端,而

新技术同样需要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服务,这也是技

术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

工智能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可以改变旅游规划和市

场分析的方式,甚至可以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工具。

在未来,传统技术在旅游领域的新应用、信息技术在

旅游领域的不断迭代以及人工智能的引入,都将推

动旅游业不断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业的高质

量发展。

杨勇:刚才,王老师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即技术越来越重要、我们越来越不能忽略旅游业中

的技术革新及应用。关于这一点,王老师提到了3

个方面:一是传统技术的更新,甚至提到了我们在旅

游地理研究中经常使用到的 GIS技术。二是新技

术应用,包括区块链、元宇宙等最新发展的数字技

术。三是当前正处风口的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

工智能(AI)。“未来已来”,AI已经并且未来会更加

显著地改变旅游业的运作方式,不仅包括消费者的

决策、消费模式,还包括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产品开

发和运行模式。此外,舞台技术(声、光、电)等也是

旅游业技术革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在欣赏

和体验演艺节目时(如“印象丽江”“水舞间”),给他

们带来难忘体验的不仅是演艺节目的内容,也包括

通过有关技术实现的新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迪

士尼、欢乐谷和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中,都存在大量

由技术所营造出的体验场景,比如迪士尼“极速光

轮”“飞越地平线”等。

在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中,经常用到的 PEST 分

析工具中的“T”,即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技

术的内涵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大

量的普适性、基础性技术,还包括与旅游业发展密切

相关的专属技术。那么,这些技术是否能在旅游业

发展过程中获得充分应用,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

要维度。我相信未来,技术革新会越来越多地成为

给游客带来新奇体验的主导性力量。林老师和王老

师已经将技术革新内容进行了推进,接下来请暨南

大学文彤老师分享其对技术革新以及旅游业中技术

革新的感悟和体会。

文彤: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革新是公认

的产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因。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

带来各行各业产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增长,甚至

改变全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回到我们的旅游经

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读书时大家关于索道的讨论:

文献中一直在激烈争论索道的好坏,实际上这是一

个明显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旅游变化。我国有众多名

山,许多游客想去,但由于登山困难,耗费大量体力

以及时间,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质量。通过建立索道,

非常方便地让大家登顶,甚至从不同的视角观赏山

岳景观,但这可能带来了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影

响。这正是技术革新在旅游业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我个人认为,旅游业技术革新与制造业的有所

不同。例如,在管理学中,许多企业研究者的视角可

能不太一样,他们更纯粹地探讨生产工艺流程中技

术能发挥什么作用,以提高绩效。然而,旅游业的生

产和消费是同步的,甚至有时候是共创的。因此,目

前旅游业大部分技术革新实际上是从需求导向出发

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体验质量。

最近,我国最大的一艘邮轮在上海正式下海运营。

3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9页

新闻报道专访节目进行了详细介绍,涉及许多前台

技术,如舞台灯光展示、各种室内功能等都是直接应

用新技术实现的。在相对容量固定,甚至狭小的空

间场所内,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功能体验,从而实现

邮轮旅游的高满意度。此外,节目中还专门介绍了

邮轮的后台技术,与传统的客船、货船有所不同,邮

轮行驶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是平稳,第二个更重要的

特点是静音。新邮轮专门强调采用特定技术,让游

客在船舱活动中,尤其是在睡觉或休息时,受邮轮震

动和噪音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新邮轮的这项技

术在全世界应该是一流的,它借助后台的新技术改

善、提升和保障了消费者的体验质量。

旅游业发展中的技术革新还包括一部分内容,

主要体现在供给和需求之外的管理方面。旅游产业

之间的关联度相当广泛,基本上与旅游者的各个消

费环节都兼容。因此,对旅游行业管理提出了非常

繁杂和高难度的要求,这些是其他行业不一定面临

的问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相对减少公共服务、产

品质量控制等的管理成本,例如 AAAA 以上景区

目前都实现了视频流媒体的实时监控,数据交换和

大数据分析在后台非常迅速地得以完成,技术革新

正在旅游行业发展中表现出一些与其他行业不太一

样的内容。

杨勇:从文老师的发言了解到,在旅游业技术革

新内容上又增加了几个维度。一是从基本原则上来

说,旅游业技术革新价值指向必然是“以人为本”,这

也是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的终极价值导向。只有“以

人为本”,才能获得大量客户,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

远发展。二是文老师刚才提到了一些不太被文科研

究者关注的生产工艺、邮轮技术,涉及非常技术化的

邮轮制造技术、后台技术和其他生产工艺,但旅游研

究者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普遍不够深刻。三是管理过

程中的技术。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如

何管理好旅游业,不仅对旅游企业,而且对旅游公共

服务机构,都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借助新的管理

手段和方法,实现高效的管理。接下来,请安徽师范

大学杨兴柱老师来谈谈他的看法。

杨兴柱:在技术革新方面,旅游业随着市场需求

的不断变化,必然会有新的旅游交互方式,“人地”发

展将进入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人地关系中人的部

分,即人的继续发展。我的感受是,旅游的内涵已经

变化,从过去强调“人地”交互的方式开始转变为“人

机地”的交互模式。

旅游业中传统的技术革新主要表现为以旅游企

业为主导的“人地”交互模式改良。例如,在旅游场

景中对传统技术进行展陈和体验,不仅实现了对相

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同时也给旅

游氛围营造和游客体验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而

旅游业中新兴的技术革新则表现为对旅游行为、旅

游隐私、旅游交流和旅游空间的迭代升级。

首先,与传统技术不同,新兴技术的革新创造了

更加多样化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公共大数据、虚拟账

户等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旅游需求者制定旅游计

划还是在供给者开发旅游服务项目上,都需要借助

新技术进行旅游资源的分析和决策,此时人机交互

成了旅游行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其次,旅游业中的技术革新更好地满足了消费

的多元需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旅游隐私问题。例如,

通过在线预订和支付,我们获得了便捷的旅游服务,

同时也向虚拟空间分享了我们的隐私信息,旅游供

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安全有效的沟通成了新的问题。

如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交易安全性和信息

透明度,构建机制和数据共享资源,并将个人交易隐

私信息保护在算法内。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旅游产

品的溯源和验证,增强消费者对目的地的信任感。

再次,我刚才提到的是,传统技术在旅游业中的

应用仍然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而新兴技术的

革新带来了人与机器的直接交流。例如,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技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

模拟真人与人类交流,提供非常完备的信息化服务,

这是一种很好的交互方式。

最后,“人机地”的关系重塑最丰富的是什么?

是不断创设展开的体验空间。旅游企业对虚拟空间

的技术革新使人类的多元需求得到具象化的体现的

同时,在这种虚拟的空间中,人类的认知和感受又进

一步推动了技术生产,带来更多的研发动力。有人

认为,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的旅游方式,这确实不

错。但在现实情况中,“人机地”两两交互的环节中

都存在亟须解决的各种问题。

杨勇:杨老师提到的这几个问题,非常前沿且很

有趣。一是人机交互,尤其是虚拟交互新空间的拓

展。当前,元宇宙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大量的文

旅行业中重新塑造了新的旅游体验空间。过去,我

们看山、看庙,说山就是这座山,庙就是这座庙,都是

“实体”空间中的游客与旅游资源的交互。现在,借

助元宇宙,可以在“山上”和“庙中”叠加一段虚拟场

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10页

景,在原有的“实体”上,创新打造新的体验空间,为

旅游者生成一段新的体验,甚至可以不依托任何“实

体”的旅游景点和资源,重新塑造一个虚拟体验空

间。2023 年 6 月 份,苹 果 正 式 发 布 AppleVision

Pro设备,搭载超高分辨率显示系统,通过用户与数

字内容互动的模式,将数字内容无缝融入真实世界,

为消费者带来了良好的虚实交互体验。二是数字经

济发展中,信息保护将变得非常重要。在当前旅游

过程中,大家在使用旅游 App时,不太关注个人隐

私信息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会越

来越注重个人隐私。如何做好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必然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接下

来,请中国海洋大学的刘佳老师分享其观点。

刘佳:技术革新对于旅游资源、产品和公共服务

等领域的迭代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旅游资源方面,技术革新表现为数字虚

拟化、异地链接化和资源再生产化。首先,数字虚拟

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提

取和可视化表达,并将虚拟数据、信息、图景与传统

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的改造升级。例如,

2022年青岛海天中心利用投影技术,把特定视觉创

作投影到建筑物表面,让动画特效与声、光、电在建

筑表面有机结合的3D光影技术,打造“浮山湾实体

灯光秀+手机端 AR灯光秀”,为游客提供超越现实

的沉浸式感官体验;其次,VR 技术具有强链接性和

扩展性,它能够突破旅游资源的地理空间限制,通过

对异地旅游资源景观数字化解码、拼接和剪辑形成

全新立体式全景景观,重塑叙事空间元素构建与叙

事体验。例如,宜昌市推出湖北首个 VR 全景旅游

平台,基于宜昌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景点景区、

线路服务为节点,全方位整合、串联当地旅游资源、

龙头品牌和示范景观,提供沉浸式云游空间。最后,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

旅游资源的再生产提供了土壤和环境,目的地、游

客、旅游组织等发布的短视频通过具有宣传力和吸

引力的传播,以内容生产的形式实现了旅游资源的

再生产,大大提升了西安永兴坊“摔酒碗”、茶卡盐湖

“天空之境”、重庆洪崖洞、青岛大学路网红墙等景

区、景点的热度和知名度。

第二,在旅游产品方面,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主

题嵌入化、要素舞台化和体验场景化。首先,主题嵌

入化是从旅游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

势,通过技术研发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体验

和契合化的主题旅游产品。例如,大型主题乐园和

创意主题酒店均是专业高度集成化的产品,创意新

颖、设计复杂且技术先进;其次,要素舞台化是充分

利用灯光、音响、多媒体等各类旅游演艺技术手段,

通过剧场的舞台美术设计、技术操控和多维空间的

立体表演,赋予传统旅游经营业态情景体验性。山

东日照“日出东方·海之秀”项目即是运用全息投

影、特种影片矫正、灯光可视化等技术,结合激光、

4D动画、喷泉、水雾等声、光、电多媒体创新技术手

段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打造多媒体现代化水秀夜

间表演节目;最后,体验场景化是结合数字技术,以

沉浸式体验与个性化互动连接个体体验与集体记

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生产与消费环节等多重因

素,满足游客的在地化体验与精神娱乐需求。例如,

迪士尼主题乐园通过打造经典IP角色形象和场景,

构建跨媒介的故事世界,从而形成电影、漫画、游戏、

剧集、衍生品与主题公园之间的消费联动。2023年

7月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的20个沉浸式

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中,充分体现了5G、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在旅游沉浸式业

态发展中的应用。

第三,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技术革新主要包括

数据运营化、绿色低碳化和人工智能化。现阶段,利

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实现客流量的监测、预警和

调控是景区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的重要技

术手段。新能源观光车的运行、可生物降解的旅游

厕所和低能耗酒店的建设等也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

绿色低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依托 ChatGPT 自

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能力的人工智能工具,

今后可以在旅游产品信息咨询、景区线路导览、酒店

机器人服务等多应用场景为旅游者提供智能对话和

咨询服务,并基于旅游者偏好、情绪和行为等大数据

实现旅游者的个性化推荐。

话题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技术

革新的实践形式

杨勇:各位老师前面的见解、分享都是真知灼

见,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亲身体验,总结了大量关于

旅游发展技术革新的内容与具体表现。接下来,我

们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从旅游业发展历程来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

5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11页

直备受关注。学术界存在大量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文献,相关稿件还处在源源不断的产出过程。

然而,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我认为很

多文章的界定都存在不明确之处,多存在“简单粗

暴”地“拿过来”就用的现象。虽然也有研究者将旅

游高质量发展概念进行了解读,或者从效率角度、或

者从结构角度,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确实不是一个容易说清楚的概

念,有关研究多基于各自特定的研究场景进行界定。

接下来,请各位专家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谈谈,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表现为什么样的具体内涵和具体

形式,以及如何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刘佳: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

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

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进一步阐释。高质量发展成为我

国重要战略任务。在旅游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升级阶段,如何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是学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但当前相关概念界定和内

涵阐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命

题。我国学者在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的基础

上,将旅游发展与整体社会发展变革的阶段性问题

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构成进行了剖析,强调旅游业发展不仅要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旅游需求为目标,还需关

注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作为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学者从不

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

蕴进行了阐释与说明。例如,基于供需关系、发展动

力与利益均衡等视角提出旅游质量说、旅游需求说、

旅游消费说,强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重视质量提

升、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基于

产业发展视角聚焦旅游产业结构、技术效率、发展模

式等问题,指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结构优化、

效率提升、动力和发展模式变革等促进旅游业转型

升级、提质增效;基于产业发展中的社会属性与社会

效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生态效率纳入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中,赋予更多社会责任和生态意义。总

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既涵盖了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效率提升、发展模式与动能转换

等方面,又包含旅游供需系统论及利益均衡等内容,

还囊括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等观点,是一个综合性、

系统性的概念。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动

能转换和发展的新飞跃,是新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

化浪潮正带来旅游业发展的“蝶变”,数字化转向成

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

势。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微观层面上,技

术革新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提升的重要动

力,也是旅游产品丰富、服务水平提升和管理水平提

高的重要保障;在宏观层面上,技术革新为旅游产品

提质增效、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因此,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ChatGPT 等新技术实现旅游业的全方位变革,

将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产品个性化、旅游管理智慧

化和旅游业态多元化中重构产业链条,并兼顾旅游

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是推动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杨勇:刘老师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行

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从发展战略、发展使命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涵,我觉得

非常受启发。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进

一步强调,要运用科技成果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革新将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提供新的理念和原则。技术革新越来越多地成为提

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旅游业效率、创新、结构

优化的重要动力和路径,这将大大提升旅游业的发

展质量。接下来,有请林明水老师进行分享。

林明水:正如刘佳老师刚才所谈到的,当前学术

界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定义尚未达成统一的

认识,如何测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各界关注

的焦点问题。相关案例研究基本上以国家政策和文

件为依据开展指标构建的探索,如长江流域、黄河流

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值得关注的是,党的

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生

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发

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要抓住

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这些重要论述为系统构

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设计提供了政策指向。

高质量发展在旅游领域从理论探讨逐步走向实

践,还需要紧紧把握当前技术革新浪潮的发展方向。

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来看,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深

度融合,推动了旅游产业新发展动能、新旅游业态和

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12页

新商业模式的形成,这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旅游业发

展的新格局、新趋势。在这过程中,技术革新作为核

心要素,可以直接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作

为中介变量,通过全域旅游等发展方式间接影响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我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

提升旅游产业效率,助推旅游业发展产生新动能,如

智慧景区、无人酒店等新产品的层出不穷。二是数

字技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旅游业产

生新业态,如各类沉浸式实景演艺、游戏主题酒店等

活动的风靡;三是数字技术推动旅游商业模式的创

新,如数字博物馆、夜间文旅休闲街区的盛行等。

杨勇: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刚才林老师提到

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问题意识,关于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在文件和相关语境中,都频繁地出现。但

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哪些具体问题,尤其是学

术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如果我们要对其展开研究,

不仅要有现实问题意识,而且要有学术问题意识,从

现实问题总结出学术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

林老师从效率、结构升级和商业模式变革等维度对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及相关场景进行了解构和分析。

从解构分析和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甚至不是某个词所

能完全涵盖的。接下来,请王金伟老师谈谈关于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认知。

王金伟:关于旅游高质量发展,从技术革新角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方面,通过科技

创新,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经济规模

更大、质量更优。另一方面,旅游业对促进区域经济

或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特别

是通过技术革新优化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配置,实

现旅游经济高效增长,从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

面发展。通过技术革新的正向溢出效应,提升旅游

业发展的质量,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高人民生活福祉。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

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技术革新,极大地

提升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地

位,并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因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共享

旅游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但不容忽视的是,技术发展不仅有积极面的影

响,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数据安全和个人隐

私问题,甚至可能会产生数字鸿沟的问题。目前,许

多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识字率不高的群体等,他们

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因此,

未来要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我们应更好地破解数据

安全和数字鸿沟问题,让全体人们更加公平地共享旅

游发展成果。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推动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

史,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除了传统保护

手段,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依借助技

术进步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例如,现在非常火

爆的数字敦煌,利用数字技术生成了许多体验场景,

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了更多人走进

敦煌、了解敦煌,有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

活化利用。此外,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还要

关注文旅融合问题。科技发展能够助力文化和旅游

深度融合,“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通过科技创

新使“旅游”成为更加充分展示和传承优秀文化的绝

佳途径。

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是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

须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首先,要减少人

类旅游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预,促进生态环

境改善,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的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生

态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利用数字科技,建立数字

化资源数据库和线上体验平台,更好地减少人为影

响和破坏。同时,通过在线远程环境监控等方式,做

好环境监测工作,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地生

态环境质量安全。可以说,数字技术是推进旅游领

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可以从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和界

定。在这个过程中,除传统因素外,我们更应该关注

到技术革新对这些方面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杨勇:王老师刚才从4个方面阐述了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相应的价值导向。一是促进旅

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人们的生活福祉;三是

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

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觉得还要关注另外两个方

面的问题。首先,刚才王老师提到数字鸿沟,实际

上,除数字鸿沟之外,还有技术鸿沟。也就是说,不

同地区旅游业之间存在的技术鸿沟问题,这会导致

7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13页

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非均

衡发展的表现之一;其次,关于文旅融合这一概念和

相应的研究内容,我觉得一直没有讲明白。虽然国

家发布了一系列文旅融合课题,今年在“研究阐释党

的二十大精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也

设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题目,但

是文旅融合研究并未实现质的突破。有关研究者对

文旅融合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楚。实际上,技术革新

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力量和契机,为文旅融合提

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出现

了可实现、可操作的实践模式,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内

容。接下来,请文彤老师分享一下其自身关于这个

问题的看法和分析思路。

文彤:确实如几位老师所说的,高质量发展的概

念非常宽泛,从学理和概念界定方面可能还有一个

理论和实践如何进一步接轨的深入探讨空间。需要

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是

以前我们一直追求的高增长率,GDP 越高越好,但

现在的高质量发展强调除了数量增长,还需要提升

质量。因此,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的质”和“高的

量”,我认为高质量发展非常符合中国旅游业如今所

面临的任务目标。中国旅游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四

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供给数量上基本能满足人们

的消费需求,但在产品类型等方面仍然存在增长和

发展的需求与空间,亟须提升消费品质,这是目前旅

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的不平衡问题。在这样的情

景下,技术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产业发展的

需求,甚至直接解决这样的问题。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让更多的人能在旅游中

有获得感,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体验的获

得。从目的地的广大旅游小企业群体来看,他们的

获得感体现在能够参与其中,从中获利、获益、获得

经济发展或文化交流的好处。正如杨勇老师刚才提

到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鸿沟”问题。因为

一些旅游小企业体量小,缺乏经验和实力,而且还位

于相对偏僻的地方,想要接触消费市场本身就面临

着现实难度。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

段,如数字平台或短视频营销渠道,打通市场路径,

这明显体现了技术在获得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另

外,王老师刚才提到的生态方面,新技术对自然类景

区,甚至是历史遗产景区,都具有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作用,如景区内的各种环保设施、环保汽车、电瓶车

等内部交通工具以及各种环境监测手段。

杨勇:文老师的观点比较辩证。党的二十大报

告中也提到,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对“质”和“量”

的辩证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革新无疑发挥着

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供给的“量”已经

实现了“合理增长”,技术革新则有助于推动旅游业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这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重要内涵,也是值得研究的论题。接下来,请杨

兴柱老师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杨兴柱:在技术革新推动人类重新认知并创新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下,我们致力于让需求

侧的游客更好地认知并自主参与创造新的自然和人

文资源价值,并从供给侧的角度来推动多功能旅游

生产构建有序的人地关系。正如刚才王金伟老师提

到的,我们的旅游发展源于自然环境,因此较为基础

的方面是关注如何利用技术革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目前,旅游借用了许多新兴技术,特别是在

乡村旅游目的地,重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合作与

协调机制,构建有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实现人

类与地方的和谐共生,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一,体现在供需匹配的高质量发展。过去的

旅游供需发展总是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矛盾。现在,

通过技术革新,我们对供给侧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技

术运用,包括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以及技

术效率,都是对原有供给生产方式的核心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利用和发现资源价值,让企业获得更多的

收益。同样,从游客的高质量体验出发,根据游客的

偏好,指导新技术的革新方向,旅游由此实现了从过

去传统的观光到如今更突出多元交互体验的换代升

级。本质上,技术革新带来的是生产功能和消费功

能的迭代升级,从而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供需关系。

第二,体现在对旅游资源价值创新生产的高质

量发展。技术并不独立于人类发展,旅游高质量发

展的技术革新来源于人类各自的生活和旅游需求更

新。因此,分析旅游是否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应该是

人类对旅游资源的重新认识。过去我们总说的“游

得好不好、玩得好不好”,现在的高质量发展更体现

了价值判断。

第三,体现在旅游技术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即旅

游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中,人才培

养尤其是技术人才的培育是技术革新能否顺利落地

的关键环节。新兴技术在游客需求侧和企业供应侧

的使用方面都离不开人才。比如,数据评估对残障

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14页

人士等特殊人群的辅助作用,这也是我们技术更新

的重要服务对象,同样亟须更加对口的专业人才。

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供需双方都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

要求,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发力。

总体来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革新最终目

的是实现价值共创。价值共创不仅包括货币价值,

更是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资源的全面认识的基

础上,超越了货币衡量的价值认知,只有将人类福祉

追求与技术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旅游的高

质量发展。

杨勇:杨老师的分享非常全面。一是助力游客

认识资源和产品价值,实现高质量体验。二是构建

有序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关系),实现旅游产品价

值共创。三是技术人才培养。这是实现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受杨老师的启发,我也提一个观点。杨老师刚

才提到发现资源,我认为当前技术革新,尤其是数字

经济,有利于创新旅游资源、发现资源。经济社会体

系中,存在很多游客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技术手段,

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资源的存在。“淄博烧烤”

的火爆背后,数字经济是重要推手。数字经济带动

的流量传播,使“烧烤”成为广大游客感兴趣的资源。

同时,传统发展环境下,一些优质旅游资源一直“养

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旅游

者分享的海量旅游信息中可以提取旅游者感兴趣的

点(pointofinterest,POI),激活了经济社会中的资

源要素。这大大扩展了旅游资源的边界和内涵,也

增加了旅游业发展的可依托资源集合,这也是旅游

业高质量重要的维度之一。

话题三: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机制和路径

杨勇:刚才几位专家已经就技术革新和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其间,已经或多或

少地分析了技术革新如何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以

及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等问题。

在这里,请各位专家对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机制和路径进行归纳、提升和总结,这或许能

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首先请王金伟老师发言。

王金伟: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旅游

业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技术革新能力的培育和发

展。反过来,技术革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旅游

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方面,技术革新可以有效促进旅游生产要素

的重构。旅游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众多上

下游产业链的信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技术

革新有利于打破现有时空区隔、产业界限,加速知识

和技术的高效融合,促进各生产要素在旅游经营管

理各环节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规模增长,进

而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率。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有助于旅游供需能力水平

的提升。通过技术革新,旅游企业可以在市场信息

获取分析、市场细分、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

节提升管控能力和供给水平,并推动整个供给端生

产效率的提高。而作为需求方的旅游者,也可以通

过科技手段获取更多目的地的信息,并通过不断数

字化、智慧化的手段参与旅游产品生产环节,在有效

提升自我旅游体验质量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服务

质量的提升。

杨勇:关于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机制和路径,王老师总结了几个方面。其一,资源要

素的高效流动与整合。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增

多,单体的旅游资源或旅游点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旅

游者的需求。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高铁推动快速

交通、信息技术推动实现信息充分流动),旅游者在

获知大量信息的情况下,迅速实现 A 到 B的位置转

移,享受到更多的旅游资源,获得更好旅游体验,大

大提升了旅游业发展质量。其二,规模化增长。数

字经济或互联网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尤其是

对于数字经济而言,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突破规模化

的临近点,才能产生内生式发展的“梅特卡夫效应”,

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互联网平台作用来

看,互联网平台大大促进了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和

融合,实现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共创。旅游产

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是同时进行的,信息技术使

供需双方实现了更充分的沟通,由此旅游业的发展

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

也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接下来,请文

彤老师发表观点。

文彤:正如王金伟老师刚才所说的,通过成本或

规模经济来解释问题。例如,新技术可以让过去无

法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在消费者面前大规模呈现。

以夜间旅游产品为例,在夜间经济中有一个明显且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即各个城市的灯光工程。早期

由于对能源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只有少量城市才能

9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15页

打造这一城市景观产品。如今,在新的节能技术支

持保障下,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街区或者一条道

路,甚至河的两岸都能实现特有的夜景,并且还可以

拥有各种可调节的音乐、灯光表演系统,体现出低成

本技术的能力与潜力。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存在明显区别,因此技术革

新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可能相对不同于其他产业。

首先,旅游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和问题

非常突出。游客需要在陌生环境或非惯常环境进行

旅游,而目的地的信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受信息

不对称的影响非常大。

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现实中也存在着

普遍的非标准化问题,因为每个产品都在努力建立

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可以说,信息不对称与非标准

化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在生产供给和消费体验方面

的巨大差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在

由于新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交流技术,大

家可以相对方便地获取信息,可以尽可能掌握大多

数信息来解决非标准化的消费决策和消费选择。因

此,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 OTA 平台在提供一些

定制化的服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他们要么购买

这些产品,要么在自己购买这些产品后,将各个要素

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定制化产品,这个作用路径反映

出了新技术的影响机理。

最后,旅游者在异地消费时,如果遇到货不对板

或不满意的情况,旅游者以前只能忍气吞声,因为维

权成本和环节非常麻烦。但现在我们会发现,新技

术尤其是信息传播技术,已经让每个消费者的维权

能力大大提升了。“三亚海鲜”事件、“青岛大虾”事

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消费者的维权能力大

幅提升。这种情况来自技术革新推动下的消费端反

向监督,能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高品质

的发展。

杨勇:文老师的发言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

点,就是反向监督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原

来的旅游消费中,大家维权途径和渠道不通畅,维权

困难较大。当前,数字经济等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

提供了便捷的维权路径和多元的维权方式,这也间

接提升了旅游业发展质量。

此外,数字经济之外的一些技术,也大大改善了游

客的体验,包括刚才文老师提到的灯控系统、灯光设备

和舞台技术。在演艺场景中,这些演出和舞台技术,给

旅游者带来了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大大增强了旅

游者在特定地方对演艺体验的丰富度和精彩度。接下

来,请杨兴柱老师谈论关于这个话题的观点。

杨兴柱:我觉得,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第一条路径是市场力量。旅游技术革新关注游

客需求,如何满足游客的技术诉求,从而有效指导企

业内部生产水平提升,缓解消费端供给矛盾。

第二条路径是政府力量。政府需要考虑如何高

效组织管理,如何保护和利用资源等,政府推动技术

创新。举个例子,旅游纠纷的处理,基于数据分析的

智能应用,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事情全程,从而更好地

管理。还有旅游资源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基于旅

游资源利用和保护动态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监管效

率。并且,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也能帮助政府把握

旅游企业运营动态,推动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在

这些情况下,政府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条路径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培育并推动产业

生态系统提升。我们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全方位、多角度链接,

旅游业由此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

链。这条复杂的产业链网络包含运行端和管理端的

共同参与,形成了传统旅游六大要素信息的串联,产

业深度融合得更广泛,推动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

杨勇:杨老师提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产

生的,而且是一个政治、社会和经济的互动过程。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

宏大背景之下,在发展定位、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

上实现了突破。

在我国,旅游业一直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

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技术

是服务政府、管理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政府通过制订行业发展规章,或者利用新技术手段

规范市场,打造健康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比如,近

年来,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文件、设立一些基金来推动

相关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请刘佳老师分享其自身观点。

刘佳:正如刚才各位老师所提到的,在“数字中

国”战略指引下,技术革新已经深入旅游领域的各个

方面。当前,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倒逼不

同利益主体高度重视供给端的优化,通过数字技术

赋能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协调技术、人力

1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16页

和资本等要素,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

高效化。因此,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机制可能存在以下3条路径。

第一,通过旅游产品、服务与发展模式迭代创新

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技术等智能设备应用,在沉浸式体验、特色化业

态打造等方面形成新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

促进新消费;其次,通过技术革新促进旅游开发与商

业模式迭代更新,进一步推动内容生产、消费场景拓

展和场景再造。当前,旅游业发展在文旅深度融合

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桥梁的搭建让非遗文化的保护

和开发有了更加具体的场景,融合多重沉浸式体验

技术手段、智能交互感知和沉浸互动娱乐等再现非

遗文化,实现在数字层面的资源展示与保护、文化传

承与传播。

第二,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促进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知识、信息、价值的共

创共享以及要素、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匹配与精准对

接,推动资源组合与配置效率的提升。例如,目前各

地重点打造的智慧旅游景区可视化系统,可以通过

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售票系统,创造互动和

个性化体验,促进游客、服务人员、管理者等多元主

体通过智能空间实现价值共创。此外,实时掌握景

区的客流量、热点区域和游客的反馈意见,可以精准

对接供需两端,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三,通过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赋能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

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具有典型

的耗散结构非平衡演化特征。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

的自组织程度不高,受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仍然较强,因而熵减机制作用有限,非线性协同效应

不明显,而数字技术可以降低、消除旅游业发展中的

结构性障碍,促进结构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和层次

演化,是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这是因为数据

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兴生产要素,催生

了云旅游、沉浸式旅游演艺和数字展览等新业态。

技术加速也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智

能化的生产方式、可视化的产业组织模式,推动旅游

产业发展的效率提升,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杨勇:刘老师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提出要从3个

技术革新维度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

分别是产品创新、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这其

实是大量研究者在研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普

遍涉及的维度,如果能和技术革新进行结合,必将产

生系列创新性的角度和成果。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

新呈现交叉融合的重要特征,数字化与智能化为传

统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创造了更多的增值空间,通过

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旅游业拓展了新的

发展边界。例如,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包含“长

安十二时辰”等在内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

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这些试点单位在装备技术

等方面积极创新,是具有显著数字科技特征的智慧

旅游新产品。此外,在技术革新赋能下,数据要素的

替代作用能够进一步拉近供需距离,优化生产要素

的投入结构,在融入旅游产业链条全过程中推动资

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数

字基础设施虽然前期投资和搭建的成本较高,但后

续边际使用成本较低,乃至无限趋向零,而产出效应

呈指数增长趋势,这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

个绿色、集约、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接下来请林明水

老师来分享他的观点。

林明水:除了技术革新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的3个维度外,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视角来审视技术

革新维度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路径。旅游目的地通

过建立智慧旅游情境和氛围,拓展旅游市场的认知

边界,创造全新的旅游场景,在旅游产业内部形成一

条更具优势的技术路径,从而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发

展和技术革新。刚刚几位老师谈到管理的途径是大

家所熟知的常规路径,我认为制定标准也是当下一

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制定标准推动景区智慧化

提升,既能保证景区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能提升游客

体验的时代感。如我们团队最近完成了福建省地方

标准《智慧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DB35/T1716-

2022)》,正是文旅部门通过制定标准来统一细化景

区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的工作任务,这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证。当然,在这个景区智慧化标准体系中,有两

个必备条件实际上与我们目前的技术革新有所差

距,即大部分景区智慧化还停留在是否提供5G 信

号和在线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上。从这个意

义上分析,智慧景区的现实应用是在传统技术基础

上的逐步更新,并非需要即刻完全创新的东西。此

外,政府在推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非常需要

其他利益主体配合推动技术更新工作,如管理和运

11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17页

营智慧化是以企业方为主来投入的,数字化营销工

作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业务

开拓的任务。

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路径。旅游目的地以

企业为主建立旅游消费数字场景,以实现纯技术效

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全面提高,从而推动旅游

服务质量提升。如福建省宁德市的霞浦摄影旅游,

就是国际游客通过高超摄影技术,将拍摄的各种滩

涂美景发布在网络上,无意中促成了摄影技术资源

转化为摄影旅游产品,带动霞浦县摄影旅游业的飞

速发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

将霞浦县列为“福建省1号滨海风景道”的起点,向

全世界进行推广,借以推动福建省滨海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我认为这是典型的由市场推动,通过技术

加持促进资源转化为产品,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延伸

产业链的成功案例。当然,无论何种路径,都需要以

数字技术发展为基石,以市场需求调节为条件,以政

府治理为手段,才能优化数字技术推动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的路径。

话题四: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研究论题

杨勇:感谢几位老师的分享,前面大家探讨了技

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内涵、主体、路

径和机制。接下来,我们从研究的角度来探讨这个

话题。应该如何进行研究? 如何进行更好的研究?

我相信,这也是各位老师不断思考的内容,也是本专

题对话能够对其他研究者可能带来启示的重点内

容。首先,请文彤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文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关注现象或者问题,从

微观的视角切入技术革新,探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问题可能会相对容易。实际上,从最早的工业

革命开始,技术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可能给我们带

来很多好处,但另一方面仍然会存在着一定的技术

负面影响呈现在大家面前,甚至隐藏在背后。因此,

我们从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的角度关注技术革新,

可以关注技术的两面性,或者双刃剑效果。例如,我

一开始提到的早期关于山地型旅游景区和景区索道

的问题,之所以产生争论,是因为索道这个交通工具

在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其修建和运营可能会影

响景区环境,甚至会干扰到其他物种,从而引发了保

护的争议。又如,现在提供的无接触服务或机器人

服务,其他行业似乎没有这个问题,旅游行业的学者

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出来了,“不要为了速度而放弃

温度”,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完全依赖机

器人,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

刚才兴柱老师也提到,每个游客都需要通过人与地

方的交流以及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这两个渠道来了

解陌生的旅游目的地和环境,因此这一类话题可能

会出现一定的创新或亮点。

另外,管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已经从企业的

角度探讨技术问题。我的一位同事一直在关注现代

工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问题,他提到了一个情景:如

果企业内大量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那么在这种工

作环境下,人类会如何感知和反应? 传统上,人们周

围应该都是与他同样的同事,大家共同工作,可以交

流、互相帮助,充满各种人际交往。但现在周围全是

机器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不会对工作场所、企

业组织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旅游行业确实存在这个

问题,他所关注的话题实际上是想揭示技术应用可

能存在的潜在负面性。

杨勇:文彤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设性意

见。其一,微观切入问题,就是在大题目中找个小研

究切口。其二,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需要引起大家

的关注,比如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人机环境下的人力

资源问题、人力资源满意度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问题以及与企业组织变革相关的问题。这多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中的重要研究话题,如果

能深入研究,必将能产生有趣的、有影响力的成果。

接下来,请杨兴柱老师继续讨论。

杨兴柱:我认为,我们的技术核心在高质量发展

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问题。

第一,空间冲突问题。传统的技术创新会因为

身体空间而形成新的空间,而技术革新将结合现实

基础,创造基于实体和虚拟信息的第三空间。在这

个空间里,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利

用丰富的理论,特别是对于新的物理空间和空间占

用? 例如,如何解析空间中的占用? 正如文彤老师

刚才提到的,在实体空间中,过去居民和旅游者的本

质需求有很多,居民本身也能成为一种优质资源,居

民与旅游者之间存在着多角度的冲突与矛盾。在技

术革新背景下,我们进行面对面与非面对面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这将产生怎样

的新矛盾?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块的新问题,即

包含实体与虚拟的空间冲突?

1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18页

第二,空间的价值共创问题。例如,乡村旅游地

的地方政府、企业、外来游客和乡贤等多元主体都在

利用技术、参与技术革新。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对接、

价值共创、价值分享以及网络构建? 这一块的核心

是空间的价值培养,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大量的管

理、协调、重组工作,也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

经之路。

第三,我们正在面临的空间正义问题。技术变

革中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于不同群

体、地方和企业,我们如何实现空间中的高效共存,

减少对立与纷争? 最后一点,其本质也是对空间的

价值优化问题。

过去在旅游地理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人地

关系,存在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这样的

空间。现在出现了新的虚拟空间和第三空间。我们

如何实现空间的重组和优化,可能更值得思考。

杨勇:近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旅游业虚拟聚集的

课题,对杨兴柱老师的讲解非常有共鸣。在虚拟空

间和实体空间中,许多相应的旅游业运作法则或逻

辑都发生了变化。如何参照实体空间的研究,将虚

拟空间里的事情研究清楚,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

价值共创、信息分享、人地关系以及实体空间中的冲

突与矛盾,在虚拟空间中是否会呈现新的形式? 原

有实体空间中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 我觉得都很值

得研究,也可能产生出很好的研究成果。下面请刘

佳老师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刘佳:我认为,可以综合考虑经济学、管理学、公

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形成跨层

次、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议题。

第一,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关注技术革

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效应”和“生产率

效应”等热点议题。首先,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技

术革命基础上主导技术结构变化,进而对宏观和微

观经济结构及运行模式造成变革的过程。技术革新

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对“技术体系结构-经济

产业结构-社会制度结构”三大维度的递进和演化,

已有研究关注了旅游领域的技术应用、产业研究、创

新过程和机制等。其次,根据索洛增长模型,要素投

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品与服务迭代创

新、新业态高品质成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

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索洛模型能够直接反映研

究单元的技术进步状况,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引发的增长效应是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来缩小

与最佳产出差距、创造新技术或学习并采用先进技

术的结果。但技术革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对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

可能导致“戈登效应”与“生产率悖论”。总体而言,

可以通过技术经济范式、索洛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

长理论等分析框架,阐述技术革新对旅游业的结构

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生成逻辑、传导渠道及实践路

径并进行实证检验,深入理解技术革新对旅游业发

展的作用途径和效果,形成理论贡献和经验借鉴。

第二,从管理学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关注多利益

主体间的价值创造、技术扩散和管理创新。首先,在

价值创造方面,数字技术的变革带来旅游利益主体

间连接与交互方式的转变,使得传统旅游企业价值

创造经历了由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再向服

务生态系统逻辑的转变,形成顾客价值创造、旅游企

业与消费者合作创新和服务生态系统等热点议题。

其次,在技术扩散方面,旅游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

相互作用所涌现出的特征、规律及其复杂性决定了

旅游领域的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具有聚集、非线

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视

角、行动者网络视角、学习视角和战略选择视角等,

探索技术革新推动旅游目的地或企业的竞争、创新

与跨部门合作演化、自适应等内在机理过程与互动

机制等也是重要的研究议题。最后,在管理创新方

面,智能服务在对各个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已有研究基于智能服务情境特征,运用技术接受

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等,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

各细分领域中的开发、设计、应用等,形成了消费者

感知视角下虚拟旅游技术的使用和感知评价,以及

虚拟旅游体验、接受意愿、行为影响等热点议题。我

们可以看到数字技术具有显著的自生长性,旅游企业

需要持续更新数字环境以识别新的创新机会,基于技

术管理视角、产业组织视角、战略管理视角研究旅游

数字平台的构建、演化与治理已成为研究新热点。

第三,从公共政策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关注旅游

产业集群与区域协同政策、旅游创新能力培养与支

撑政策设计等方面。首先,新时期我国区域协同发

展要求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

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

展动力,加快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已有研究从不同类型区域协同政策情景出发,探究

其对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其次,基于复杂

适应性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批判性分析理论等,从

事前、事中、事后等不同视角研究旅游创新政策方案

13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19页

制定、执行监管和效果评估,可以重点探索旅游创新

政策扩散时空特征、地区差异路径模式等议题。今

后,通过大数据系统科学与仿真、自然语言处理范畴

下的文本挖掘方法、过程追踪与多案例研究、双重差

分模型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旅游创新政策的中国

本土化研究,揭示其影响因素和机理、扩散机制和模

式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

杨勇:刘佳老师从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3个角度总结了丰富的研究论题,包含诸多当前的

前沿问题。此外,我提一下另一个角度:在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研究中,旅游产业链是学者们反复提及的

概念。但是,究竟技术革新下(尤其是数字经济下)

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却鲜有明确的研究

结论。对技术革新对旅游产业链影响理论和案例的

研究也比较鲜见,对技术革新下(尤其是数字经济

下)的旅游产业链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刻

画也比较少。由此,导致对基础性理论研究得也不

够充分,旅游产业研究的基础性理论依据不足。接

下来,请林明水老师分享其观点。

林明水:我的学科背景是地理学,从地理学的视

角来看,空间在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

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尤

其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

态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典型技术革新

的应用场景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差别显著,这也导致

各地推动技术革新的步伐也有所不同。我们团队在

制定福 建 省 《智 慧 景 区 等 级 划 分 与 评 定 (DB35/T

1716-2022)》时就发现,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

区对智慧景区技术认知和采纳意愿和程度有所不

同,如智慧景区的无人售票系统的应用,内陆地区大

多数旅游景区的游客量不如沿海地区,无论是淡季

还是旺季,景区售票窗口工作人员均可满足游客购

票需求。相反如果无人售票系统技术人员维护和现

场故障处理不及时的话,会增加旅游景区的压力,降

低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此外,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是否存在类似杨勇老

师所研究的“数字鸿沟”那样“技术鸿沟”问题,以及

与“技术鸿沟”这个概念相关的还有“技术扩散”的过

程与机制等问题,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我特别关

注典型技术的区域间扩散,如台湾地区民宿建造典

型技术在福建省的扩散,用创新扩散模型进行拟合,

是可以在宏观、中观方面发现一些有趣的研究问题。

但是,正如前面几位老师所提到的,无论是索道技

术,还是夜间灯光技术等旅游业中典型的技术,都已

经处于全面应用阶段;而小火车或无人酒店这类技

术,在不同区域中是否具有现实扩散特征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此外,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如各地组织去

长三角地区考察和学习等,如何实现技术的溢出,以

及溢出路径、模式是怎样? 这些选题都是值得深入

探讨的。当然,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在创新扩散过

程中,文化扩散与其他技术扩散特征既有相似之处,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非完全一致。

杨勇:林明水老师和刘佳老师的发言,都提到了

创新扩散和技术扩散。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

点,尤其是扩散路径及产生的效应。在当前的旅游

领域,空间研究尤其是空间经济学研究,虽然涉及空

间溢出效应,但对具体扩散机制的研究却较为模糊。

如果能深入解析创新扩散机制及技术扩散机制,这

个领域内关于内在机制支撑的研究会更加扎实。接

下来,请王金伟老师发言。

王金伟:非常同意几位老师的观点。从学术角

度来看,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视

角和议题较多,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进行了较多的

尝试。例如,借鉴经济学、地理学、服务管理理论研

究技术革新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影响

机制,基于政策评估方法测算技术革新和旅游高质

量公共政策效果等。

从具体研究问题来看,未来不仅需要从经济学、

管理学的视角探讨其中的供需关系、资源配置、市场

结构等经济管理问题,同时也需要从社会学、地理学、

环境科学等角度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对社会文化、遗产

保护、自然环境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尤其需要

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对旅游业所引发的社会性变革,以

及旅游业的新业态和新就业机会等相关问题。

总的来看,技术革新视角下的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涉及的多元学科问

题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需要运用多学科理

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以便更深入地厘清

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杨勇:王金伟老师的发言,涉及了几个大学科的

内容,如管理学(服务营销、市场营销)、经济学(信息

经济学)以及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技术革

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本身,还包括对经济社会、旅游

经济社会的影响,甚至是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每个

学科都可以采用自己学科的方法分析旅游相关问

题,对技术革新的影响进行分析。每个学科可能分

析的角度和观点都不尽相同,只有大家能够综合分

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由此,才能避免研

1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20页

究中的“盲人摸象”现象,并对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论题形成综合而全面的认识。

话题五: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研究前景

杨勇:前面各位老师已经讨论得很深入了。最

后,请各位老师畅想一下未来,主要结合自己阅读文

献、研究经历或审稿经验,探讨未来就该论题展开研

究可能会面临的障碍。比如,可能会遇到的理论、方

法和数据障碍,以及应该如何突破? “大胆假设,小

心求证”。大家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或建议,

这些设想或建议可能对感兴趣的研究者或读者有启

发意义。首先,请杨兴柱老师分享自己的经验。

杨兴柱:在未来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推进多

学科的融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文旅研

究需要多元的专业背景支撑,为学科融合提供平台。

对于旅游学研究中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进一步突显

组织科研,在这方面可能需要一个更大的突破。

而在当前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障

碍。当前的技术革新研究特别依赖于数据采集,而

大数据的采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隐私问题。对于

旅游类相关数据,包括运营管理、数据采集和应用,

尚未有提出规范的要求,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关于隐

私的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避免或解决? 这些问题

都值得思考和研究。

杨勇:杨兴柱老师归纳设想了两个方面。一是

关于学科交叉与融合问题。实际上,要把这个问题

讲解清楚,并非一个学科能够完成的。如何实现学

科交叉和融合,是研究者当前和未来需要持续关注

的问题。我们发现,旅游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地

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也是实现研究突破

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数据伦理问题。探讨如何使

用数据以及数据伦理是否符合规范性,是未来研究

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及时跟进并适应新一代技术革

新冲击所带来的旅游业发展变革,合理平衡技术应

用和旅游就业、服务等社会伦理的作用关系,探索行

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弹性积极应对技

术革新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问题等,仍是我

们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

随着对数字经济研究的深入,数字经济中产生的公

平性问题和包容性发展问题,都值得关注。接下来,

请刘佳老师也进行分享。

刘佳:现阶段,由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加快、相关

应用尚未成熟等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加之研究方

法使用的规范性及研究数据的可得性仍需进一步提

升。例如,旅游领域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即机构、

组织、平台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且数据共享性、互动性

弱。地区旅游信息化水平差异、行业壁垒和管理分

治严重等阻碍了数据流通和信息共享。受限于旅游

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大多为省域尺度的数据,在衡量、

识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下沉至市域甚至县域

尺度仍有难度,较难实现技术革新推动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的细微化、精细化制度安排。同时,技术革新

在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社

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未来,在该领域研究中,在理论探索上,微观层

面可将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引入技术革

新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领域,结合技术扩散

理论、技术接受理论等,探索技术革新引发的对低技

能劳动者和中等技术型劳动力的取代,网红旅游城

市过度商业化对旅游地社区居民主体性的侵占,以

及大数据“杀熟”导致游客信任的缺失等经济和社会

问题。在宏观层面应更多关注技术革新对缩小区域

差异、城乡差异和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及技

术革新引发的环境问题。首先,正如杨勇老师研究

经常提到的,“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赋能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使技术革新带来的

旅游发展红利惠及不同区域,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

异? 亟待破解。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存在

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替代或互补? 仍有待分析。

在方法拓展上,第一,重视拓展实验法在技术革

新与旅游体验研究中的应用延伸。实验法的高内部

效度优势可以有效弥补二手数据内部效度不足的劣

势。第二,拓展改进的决策分析模型,构建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识别其影响因素。已有研究

大多基于对现有数据进行简单的因果关系识别,而

较少参与到算法的开发与应用中,对客观评估与把

握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估计偏

差。可拓展运用 DEMATEL-ANP、DEMATELISM-MICMAC等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从决策方法

上对该研究问题进行改进。第三,重视技术革新对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和溢出效应。

一方面,既有研究大多运用线性经济增长模型论证

了服务机器人、AI等技术革新对不同产业领域经济

发展的影响,但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是“梅特卡夫法

则”还是“齐普夫法则”,都认为网络价值和成员之间

15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21页

的关系是非线性增长的,探讨技术革新对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非线性特征,识别现阶段技术水平的适

度强度区间,对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

一方面,利用技术革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规模效

益,是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技术革新带来的

信息畅通和技术共享能够进一步发挥“涓滴效应”,

带动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软性

技术、柔性机制更具影响的长久性,识别技术革新的

空间效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杨勇:的确,正如刘佳老师所说的,当前关于技

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中,存在实验法

使用不足、数据使用壁垒、变量度量尺度难以统一等

挑战。在未来,理论层面的探索可以引入社会学、制

度经济学等视角,关注技术革新对旅游业发展带来

的公平、包容等问题;在方法层面,可以延伸交叉学

科方法的使用范围,注意数据使用的规范性。尤其

是伴随 AI、ChatGPT 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技

术革新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更为复杂,

今后可从理论探索和方法拓展上对该领域研究进行

深化。同时,技术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干预和

调节,在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识别“有为政府”“有

效市场”在该影响过程的动态调节作用,或从不同的

理论和视角出发,探讨技术革新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作用机制及差异对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具有较

强的现实意义。接下来,请林明水老师分享其观点。

林明水:正像刘佳老师所言,在研究过程中,最

头疼的问题不是理论和技术的准备,而是刚才所提

到的数据采集。大家都很清楚,有了第一手或第二

手数据,相关定性、定量研究才能顺利开展,研究结

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才是令人信服的。正如刚才所

提到的,技术革新从3个方面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撑:一是成本方面。技术革

新到底是降低了成本还是提高了成本? 降低了多少

成本? 具体是体现在旅游决策阶段或是旅游活动过

程中,还是旅游评价和体验方面? 二是效率方面。

技术革新提高了多少旅游效率? 从哪几个具体方面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是否有典型路径可以借鉴

等? 三是体验方面。得益于技术革新,现在很多年

轻人成为“低头族”,互联网到底提升了旅游者多少

体验水平等? 等等。

此外,相对于技术革新,社会上也出现了“技术

复古”的反潮流现象,这与我们当前讨论的技术革新

是相左的。提倡“技术复古”是否会影响当前或未来

的技术革新,两者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度

如何、性价比如何? 这些问题都亟须解决,否则就会

出现技术革新只赢得“眼球”,而“技术复古”却占领

了大部分市场这种怪相,这样我们就很难判断技术

革新是否确实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因为现实

中旅游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选择令他们获益最

大的技术支持方式。

杨勇:我认为这里可以考虑一个问题,即技术革

新的必要性。我们之前讨论过,技术革新有利于促

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但在某些时候,技术革新仍

会引发问题。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技术革新之间,

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并非所有技术革新都能促进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不是只要有技术革新,就能实

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之前讨论的一个词是企

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实现数字化

转型,也不是所有旅游企业和景区都可以实现数字

化转型。在技术革新方面,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有

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如果将技术革新视为唯一核心,可能会偏离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初衷。前面几位老师确实提到,

技术革新会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但并非只要技

术革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能实现。有时候,许多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回归本源,关注是否能真

正促进消费者体验和效率提升。这里我想到的一个

例子,比如酒店和餐厅里的预制菜。预制菜实际上

是一项很好的技术革新,它能大规模地实现菜品集

中供应。然而,这种革新并不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

美好的体验,很多人仍然怀念过去菜品中的“镬气

(锅气)”。所以,技术革新并不一定就能促进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方面。

接下来请王金伟老师来谈谈这个话题以及对未

来的内容进行展望。

王金伟:谢谢杨勇老师。从目前趋势来看,技术

革新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这也会对促进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方产生更大的动力。然而,目前仍存在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如何界定旅游高质量发

展、科技创新、沉浸式体验等核心概念,如何解决当

前研究过程中的统计数据缺失的问题,如何建立科

技创新与旅游高质量发展间的耦合机制及路径等。

未来有必要注重参考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成熟

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旅游研究之中,以解决目前的理

论困境问题。尤其需要立足“旅游本土田野”,基于

本土问题生成新的旅游本土理论,以更好地服务于

旅游学科和旅游产业发展,同时产生知识外溢,使旅

游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22页

同时,深入探讨旅游业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瓶

颈,寻求技术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升旅游业的质量

和效率。目前,需要重点关注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

应用场景,探索旅游业在智能化、移动化、虚拟化、安

全化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和优化路径。

此外,扩展和丰富现有研究数据。技术创新、旅

游高质量发展以及旅游经济发展的测算需要不同尺

度(宏观、中观、微观)的统计数据。扩展和丰富这些

数据,对未来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进行

有针对性的突破。

杨勇:王金伟老师提到了“旅游本土田野调查”

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田野调查是民族

学、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基于旅游本

身场景进行田野调查,无疑是结合其他学科,实现旅

游研究创新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我觉得研究者

可以专注于某些具体案例,开展基于旅游场景的田

野调查,对其他学科产生知识溢出。对于这一点,我

认为当前相关旅游研究领域的表现仍然不够出色。

我们希望期刊能开辟相关专栏,推动“旅游本土田野

调查”研究。当前,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

实证研究,虽然采用了一些看似精妙的方法,但已经

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创新性成果。做好“旅游本土田

野调查”研究,才是实现知识溢出、创新研究问题的

路径和突破点。最后,请文彤老师来讨论这个话题。

文彤:实际上,技术革新并非一个新话题,在管

理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长期的“老话题”。技术革新

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尤其是产业经济发展的轨迹,

所以它一直在发展。关于技术革新的话题,目前我

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或许已经不再是障碍,大家需要

重视的是研究概念的边界或研究框架的界定,都应

该力求清晰精准。从我自己阅读文献和审稿来看,

最近的一些研究更多地关注前沿概念,如数字经济、

区块链和元宇宙,我认为这些概念目前仍处于发展

和完善阶段,还不够清晰。我们将这些概念引入旅

游领域,与制造业可能还不完全相同。在旅游业中,

产业链条过长且宽度较大。例如,当谈论数字经济

时,我们需要明确是关于信息方面的问题,还是企业

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中应用的新技术,甚至是后台

管理中的新技术使用的问题? 每种研究情境决定了

研究问题的重合程度,尽管可能存在交叉,但不一定

完全相同。那么在什么样的一致框架下才能进行转

换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个人建议结合具体研究情

境,对技术革新或数字经济进行相对清晰的界定,这

样同行们理解起来不会有偏差。这是一个值得重视

的问题。

我非常认同杨勇老师和王金伟老师的观点。实

际上,管理学现在也在反思,我们的研究可能都是从

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数据到数据,“故事”

讲得相当好,但似乎与企业实践有些脱离。旅游领

域当中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进行

数字化转型时都有一些新的绩效和效果出现,我们

可能没有关注到,因为这方面的数据可能不一定能

及时总结归纳。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前面几位老师

的建议,通过田野调查或案例研究的方式,很有可能

实现从对单一旅游产业、领域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

技术革新或创新领域的知识溢出和理论贡献。

关于方法突破,我个人目前比较关注 QCA(定

性比较分析方法),尤其是在旅游过程中的使用。这

个方法探讨的是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非常

符合旅游的情景。一方面,旅游消费涉及的环节多,

这意味着影响因素也多;另一方面,在整个旅游产业

链条里,各种各样的要素组合和上下游关系中影响

因素也是很多的,通过 QCA 从多因素综合作用解

释相关问题,对我们进行案例研究可能会有更大、更

清晰的帮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知识的新发现

和突破。

杨勇:文彤老师刚才提到的后面一个问题,我们

都非常有共鸣。就是找到具体的方法、开展深入的

研究。当前,关于高质量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概念,不

能直接应用,需要结合旅游情境,转化为具体的旅游

学术问题。

最后,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本次专题学者对话

内容。我们讨论了旅游发展技术革新的内容,从技

术革新角度探讨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技术

革新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以上这些

偏重于现象的分析。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几位老

师对研究论题可能涉及的理论方法、面临的障碍和

未来突破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甚至在一些具体研

究点上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

观点或想法对于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来说,可能会

获得一些启发。当然,本次对话内容也仅是“抛砖引

玉”,目的是让更多学者参与到该论题的研究中,大

家一起探讨技术革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问

题,为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特别说明:本次对话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鑫、邬雪完成对话录音和文字

转换及初步整理工作。)

17

杨 勇等: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思辨争鸣

第23页

FormsofPractice,MechanismPathsandPotentialResearchBreakthroughs:

ADialogueamongScholars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

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YangYong

1,LinMingshui

2,WangJinwei

3,WenTong

4,YangXingzhu

5,LiuJia

6

(1.School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EastChina 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China;2.SchoolofCulturalTourismandPublicAdministration,Fujian NormalUniversity,

Fuzhou350117,China;3.SchoolofTourismScience,BeijingSecondInstituteofForeignLanguages,Beijing 100024,China;4.Schoolof Management,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5.SchoolofGeographyandTour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2,

China;6.SchoolofManagement,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China's“14thFive-YearPlan”forTourism Developmentputsforwardtheneedto“promote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asthetheme,todeepenthestructuralreformofthesupplysideofthe

tourismindustryasthemainline,……torealizethetourismindustryofhigherquality,moreefficient,

moreequitable,moresustainableandsaferdevelopment”.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reflectstheabilityoftheindustrytomeetthedynamicneedsoftouristsunderspecifictechnological

conditions,whichisalsothekeytothedevelopmentofChina'stourismindustry.Underthethemeof

“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sixscholarswereinvitedtoshare

theirthoughtsontheissue.Thisdialoguefocusesonthefollowingfiveaspects:Whatarethemainaspects

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tourism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how

shouldthespecificconnotation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bedefinedandanalyzed? Whatare

themechanismsandpathsfortechnologicalinnovationtopromot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Whataretheresearchthese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andwhataspects

canbeincludedintheinnovationpoints? Whatarethepossiblebreakthroughsintheresearchfieldof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orthe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inthefuture? Throughtheanalysisofthedefinitionandclarificationoftheconcepts,mechanisms,andpathsofinfluenceinvolvedin“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possibleareasoffutureresearchandthesisaresummarized.

Ingeneral,scholars'viewsarereflectedinthefollowingaspects.First,intheprocessoftourismdevelopment,technologicalinnovationhasplayedaveryimportantdrivingforce.Digitaleconomy,stage

technology,andothertechnologicalinnovationshavegreatlypenetratedtheuserandproductlevelsandthe

productionandmanagementlevelsofenterprises,promotingproductinnovationandefficiencyimprovementinthetourismindustryandreshap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andland.Second,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hasmanifesteditselfindiverseconnotationsandforms,not

onlyintherelationshipbetweensupplyanddemand,thebalanceofinterests,andecologicalbenefitsbut

alsointheinnovationoftourism business modelsdrivenbydigitaltechnologyandthebridgingofthe

tourismdigitaldivide.Third,themechanismandpath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notonlyreflectsthefactthattechnologicalinnovationeffectivelypromotes

thereconstructionoftourism productionfactors,butalsocontributestotheupgradingofthelevelof

tourismsupplyanddemandcapacity.Fourth,research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forhigh-qualitytourism

developmentshouldcomprehensivelyconsiderthetheoriesofeconomics,management,publicadministration,andotherdisciplines,andadoptvariousresearchmethodstoformacross-leveland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paradigmandresearchtopics.Fifth,regardingtheresearchprospect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

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researchinnovation,andbreakthroughcanberealizedbyfocusingondataacquisitionandtourismlocalfieldsurvey,researchmethodexpansion,datasecurityanddata

ethics,fairness,andinclusivedevelopment.

Keywords:technologicalinnovation;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practicalforms;mechanism

path;researchbreakthroughs

[责任编辑:吕观盛]

1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24页

2023年7月

第16卷 第4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4039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基于《山海情》的案例分析

夏杰长1,刘睿仪2

(1.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6;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商学院,北京102488)

[摘 要]影视产业与旅游业在产业性质、产业资源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动性,影视作为赋权的工

具,主位诠释地域特色,旅游业与影视业的融合能实现旅游业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协同发展。文章选

取《山海情》这一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为案例,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影视剧能否、

以及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在定量分析上,依托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剧集开播前后拍摄

地旅游流网络整体特征和变化,结果显示,《山海情》的播出能有效提高拍摄地旅游流量,使边缘化

的景区通过影视拥有被“看见”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基于影视旅游的内在推动机制以及传播理论

对《山海情》进行进一步案例分析,从中探究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主旋律色彩鲜明的

影视作品《山海情》为何能打破扶贫局“破圈难”、观众“微老化”的魔咒,并推动拍摄地旅游业的发

展。研究认为,《山海情》以地理景观对地域空间的重塑、以声音景观提高人物个性故事表达和贴合

度、以情节凸显文化与人物特性赋予目的地以故事性,进而使得观众完成从目的地认知、情感共鸣

到旅游意动的转化。

[关键词]影视旅游;旅游流;社会网络;影视剧;影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4-0019-11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文化产物和刺激消费的重要

环节,自出现以来便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观众的

世界观、消费观念和行为。影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

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布景装潢与人物的

服装配饰等细节中引领着商品消费潮流,其对于旅

游业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影视作品在制作和

拍摄过程中,通过影视叙事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地域

空间,与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展现

拍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传统民俗等,成为观

众观察和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窗口;影视作品的宣

传推广和拍摄地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

目的地的内容和形式,推动着影视拍摄地、拍摄场景

和建筑物等转化为旅游项目的主题和景点。由此可

见,影视旅游是融媒体时代影视文化与旅游业态共

同发展的新趋势,尽管影视作品形成的初衷并不是

为旅游业而服务,但其自身的传播功能和文化性质

却能激发取景地潜在的旅游红利。影视作品通过将

地域影视元素植入影视制作全周期,让观众更好地

19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应急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JYYJ002)资助。

[收稿日期]2023-05-18;[修回日期]2023-07-07

[作者简介]夏杰长(1964-),男,湖南新宁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服务经济与旅游管理,E-mail:xiajiechang@126.com;刘睿仪(1997-),女,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旅游管理,E-mail:ruiyiliu2022@126.com.

第25页

了解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域人文特征,相较于“显性

广告营销”来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形式更能有

效地培养潜在旅游消费者,为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新

的生机和活力。而旅游业则依托影视作品的烘托和

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向游客提供更丰富和全面的旅

游体验,进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城市的影

响力。

大数据时代提高了数据来源的广泛性,Girardin提出的“数字足迹[1]”这一概念为衡量影视剧开

播前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

的灵感,“数字足迹”是指用户在互联网或电子设备

的留存的动态个人行为数据。按照“数字足迹”所指

涉的场景不同,可分为虚拟“数字足迹”和物理“数字

足迹”[2]。虚拟“数字足迹”是个人网络空间活动的

数字记录。物理“数字足迹”是指以数据的形式存储

存的个人的现实活动数据,相较于虚拟“数字足迹”,

物理“数字足迹”与现实空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包括

地理位置数据、实地消费数据等。网络社区是观察

社会舆情的“虚拟田野”,游客发布在旅游网站上的

游记数据采集成本相对较低、公开透明,这些物理

“数字足迹”为探究游客的流动轨迹提供了可靠的数

据来源。由于游客在目的地之间的流动是其空间选

择的体系,各目的地之间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

的网络,为分析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演化提供了更广

阔的可视化角度。

影视剧《山海情》将东西协作扶贫下的“闽宁模

式”作为创作命题,拍摄地分布为宁夏与福建两地,

作为具体取景地的福建莆田的古厝、木兰陂、石城,

以及宁夏闽宁镇、北长滩等景点在影视剧播出以前

并非网红景点,自《山海情》2021年1月12日开播

以来,这些取景地跟随着剧情播出走进了更多观众

的视野,成为许多人追求乡愁的“旅游胜地”,游客沿

着这些追寻乡愁的足迹,尤其是主取景地—宁夏闽

宁镇引来诸多旅行社、文旅企业的创业热潮,这体现

了影视引致旅游的连锁热效应,是研究影视作品提

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极佳案例。因此,本文选取

《山海情》这一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为案例,通过定量

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剧集播出前后旅游

目的地的吸引力变化,并基于此案例分析影视作品

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目前,国内关于影视旅游领域研究的文献相对

较少,研究进展较慢。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所涉景区

逐日游客量等数据难以获得,学者对于影视旅游的

研究以定性为主,且大多数是对于影视旅游开发方

式、发展模式等实践层面的研究,基于具体影视案例

引致旅游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定量研究较少且

大多集中于基于百度搜索指数[3,4]衡量开播前后旅

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游客对于目的地的网络关

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影视对于所涉景区的宣传效

应,但并不等同于具有明确的出行计划,因此该领域

的定量研究有待深化。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在定

量研究方面,通过爬取 OTA 网址的网络游记分析

拍摄所在地的宁夏和福建开播前后旅游流结构,探

究影视作品能否引致边缘拍摄景点旅游吸引力提

升;在定性研究方面,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山海情》引

致旅游的机制作进一步案例分析和探讨。本研究以

影视和旅游在实践中碰撞并进行跨学科的反思,突

破单一学科的框架限制,以期为影视行业与旅游行

业双向赋能以及影视旅游领域研究体系的加快完善

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文献综述

1.1 影视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相较于电视剧,电影更早走进大众的生活。电

影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极大地拓宽了文

化沟通的渠道。19世纪末期,电影一经诞生就成为

丰富大众的休闲文化生活的娱乐产物。早期电影作

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虽仅作为取景地和情节需要而

客观存在,却往往随着影片的热映而使得当地成为

热门景点,例如观众会因观看影片《卡萨布兰卡》而

对摩洛哥心生向往、因《罗马假日》而产生想一窥罗

马城市景观与风采的冲动……这种无心插柳的宣传

使得城市或景点名声大噪的现象,成了影视旅游的

萌芽。

20世纪中叶,后现代的电影工业化席卷全球,

电影 公 司 竞 争 激 烈、效 益 低 迷,迪 士 尼 的 创 始 人

WaltDisney于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造了

融入动画影视艺术的迪士尼乐园,这一电影衍生品

开创了影视引致旅游的先锋。1963年,环球影业公

2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26页

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将环球影城作为旅游景点向旅

游者开放,将影视作品中的剧情、文化、主角等元素

植入游玩路线之中,提高了游客体验,并将以此实现

的创收作为资金来源投入制片环节,收效甚佳,成为

世界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

随后,以影视拍摄地、影视城、影视主题公园为

主体的影视旅游商业模式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影

视基地或影视城作为影视剧拍摄制作专业化平台,

依托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生产拍摄需求而产生,

随着影视剧热播和影视基地自身旅游服务功能的不

断完善,成为影视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影视主题公

园虽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但其因主题鲜明、与影

视作品紧密相关,具备沉浸式旅游的特点,同样吸引

着大批游客前往。到了21世纪,世界进入新媒体时

代,影视旅游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影视旅游从以影

视拍摄地、影视城、影视主题公园为主体的阶段扩展

成为影视赋权阶段,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积极主

动地与影片方对接,致力于在影视内容、影视文化、

影视节事等多方面深度挖掘影视行业的旅游联动效

应,运用影视作品或演员本身的影响力来带动地区

发展。影片方也积极响应,为目的地带来不同程度

的协拍支持。影视开始作为赋权的工具,主位诠释

地域特色。这种影视方、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企业

等多方“一见如故”的合作模式标志着影视旅游的发

展走向成熟。

1.2 影视旅游相关研究回溯

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率先开始了影视

旅游领域的研究,提出了“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Tourism)[5-7]、“电影旅游”(Film Tourism)以

及“银幕旅游”(On-ScreenTourism)[8]等概念,并将

其定义为“观众因某地点或某场景在电影、影像或者

电视上出现过,进而引发以此为目的地或景点的旅

游访问行为”。国内学者刘滨谊等认为,影视旅游是

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

吸引物的一项专项旅游活动[9]。结合学者的研究,

本文将影视旅游定义为以影视为驱动,以文化为内

核,以拍摄外景地、故事发生地和情节内容以及影视

节事活动等影视相关事项为旅游吸引物的专项旅游

活动。

在影视业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方面,Tooke &

Baker和 Riley等分别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例,对影视

作品放映前后的游客数量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影视

作品播出后,拍摄外景地旅游客流量大幅增长,认为

影视对于旅游发展有正向影响[10-11]。Kim、Antonia等通过对电影进行案例定性研究,发现电影影响

着故事发生地形象的形成,无形之中改变了人们对

该地的刻板印象,并能有效地吸引游客前往该地旅

游[12-13]。张鸿浩等通过对比影视剧开播前后的百

度指数变化,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剧能够提高红色旅

游景点的吸引力[14]。付冰等、吴普、王红芳等认为

影视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影视旅游在发

展阶段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推动旅游业经济发展

的同时要避免盲目投资、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同

时,要 避 免 景 区 社 会 秩 序 混 乱、环 境 污 染 等 现 象

等[15-17]。在影视引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作用机

制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为影视对旅游者出游动机和

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影响。马晓龙等以新西兰霍比

特村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影视旅游游客可划分为体

验型、探索型、观光型和被动型4种类型,每种类型

游客都有着自身的行为目的与特点,并运用推拉理

论对4类游客旅游动机进行了阐述[18]。Busby将

影视剧驱动观众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这种吸引力认定

为实质上是文学和文化的吸引力[19]。

2 影视剧赋能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的理论

机制分析

在过去的纸媒时代,内容输出大多是建立在线

性发展的逻辑基础之上,给读者提供思考世界的理

性视角。20世纪下半叶,电视媒介的兴起则将更多

的感性特征带进了大众视野,影视作品成为宣传地

域形象、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Gartner将旅

游目 的 地 形 象 划 分 为 感 知、情 感 和 意 动 3 个 部

分[20]。基于此框架,本文对影视剧赋能旅游目的地

吸引力提升的理论机制作进一步阐述:第一,影视作

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银幕化再现,包括以独特

的地理景观实现物质空间的再生产,以地域声场和

人文特性实现文化空间扩容,以故事情节的注入实

现了社会空间再生产。在此系统中,地理景观作为

母体而存在,地域声场与人文特性是文化基因,而故

21

夏杰长等: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理论探索

第27页

事情节则将人物、声音、景观等元素有机结合,使地

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成了情节之下的潜文本,

此过程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的影视驱动环节;

第二,影视的情感联结是影响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

的重要且有影响力的部分。不同的影视场景蕴含不

同的场景价值,影视作品不仅成为提高文化素养与

审美的光影养分,也是现代人群消解精神世界苦闷

与荒芜的精神“田野”,观众结合人生经历、价值观

念、社会关系、闲暇时间等个人因素,深入影视创造

的情感空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升其自

身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形成渴望从影视作品中寻

找旅游目的地的答案的旅游意动,最终实现从对影

视表象的向往到旅游地形象体验的过渡、从观众向

游客的身份转换(图1)。

图1 影视剧赋能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提升的理论机制框架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基于此,本文采用 Python抓取作为数据来源,

爬取了携程网和去哪儿网这两大在线旅游网站中宁

夏和福 建 两 地 时 间 跨 度 为 《山 海 情》播 出 前 1 年

(2020年1月12日—2021年1月11日)、播出期间

至播出后1年(播出期间:2021年1月12日—2021

年1月24日;播出后1年:2021年1月25日—2022

年1月24日)的公开游记5351篇(宁夏游记1321

篇,福建游记4030篇),并对数据进行以下步骤的

预处理:(1)数据清理:剔除未清晰显示游玩线路和

节点的游记,以及营销号推广软文,最终共获得有效

游记1035篇,清洗后的游记数据包括用户名、出发

日期、旅行天数、同伴类型、花费及游记正文。(2)景

点提取:包括对规模小或难区分的景点进行从属上

级归并处理;对别字加以合并替换(将木兰“坡”合并

为“木兰陂”),对不同表述加以归并(如将关键词“鸳

鸯溪”“白水洋”全部归并为“白水洋鸳鸯溪”),最终

提取出现频次前四十五位的旅游节点名称,并以此

构建旅游节点流向关系矩阵。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

析,将景区定义为节点,将游客在各节点间的有效流

动的轨迹进行累加,转换为数字矩阵,分析《山海情》

播出前后1年内拍摄地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福

建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的演变。鉴于影视拍摄地主要

分布在宁夏的北长滩、闽宁镇、沙坡头景区以及福建

莆田的木兰陂、石城、古厝等地,因此,将重点分析具

体拍摄地的节点特征。

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旅游流网络分析:图2是《山海情》播出前后1

年内宁夏旅游流网络结构。其中,节点和文字大小

与样本中游览过该景点的游客数量呈正相关;连线

粗细代表着本样本中景点之间旅游流流量规模。通

过对比前后旅游流可以发现:开播前宁夏的旅游流

网络更为集中,整体上呈现以腾格里沙漠、镇北堡西

部影城、沙坡头景区为核心景点的集中化布局,大部

分节点处于网络中的边缘地位,且剧中拍摄地闽宁

镇景点并未出现在网络之中。《山海情》播出以后,

宁夏旅游流网络结构整体上两极化程度降低,说明

《山海情》的播出提高了宁夏当地旅游流的扩散能

力,网络中除了腾格里沙漠、镇北堡西部影城、沙坡

头景区3个节点仍处于网络核心,取景地闽宁镇景

点不仅新出现在了网络中,且而具有较高的中心地

位。同为取景地的北长滩、66号公路在网络中的中

心地位同样大幅提升,游客规模增加、辐射景点增

多,与其余景区之间的联结也更为紧密。同时,剧中

主演居住过的沙漠星星酒店的核心地位也显著提

高。图3是《山海情》播出前后1年内福建旅游流网

2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28页

络结构。结果表明:《山海情》的播出同样降低了福

建旅游流网络的集中程度,景点流量分布更加分散,

不仅提高了拍摄地古厝的中心地位,也为拍摄地木

兰陂、石城带来了一定的人流量,但是这两地在整体

网络中仍然为边缘景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

由此可见,《山海情》播出后,过去的边缘化的景点因

出现在影视剧情节之中而吸引了不同程度的人流

量,作为剧中重要拍摄地的宁夏闽宁镇、北长滩等随

着剧集的播出而从过去的鲜有人知迅速发展成为样

本中的热门景点,但诸如福建莆田的石城、木兰陂等

景点虽然也从中吸取到了部分流量,但影响力尚需

提高。

图2 《山海情》播出前后宁夏旅游流网络结构

图3 《山海情》播出前后福建旅游流网络结构

网络节点结构演化:网络节点结构特征往往以

中心性来测度。中心性包括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

性和中间中心性3个指标。其中,程度中心度代表

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关联的程度,以与该节点

直接相连的其他点的数量来衡量,数值越高,说明该

节点在网络中所处的中心地位越高;中间中心度通

过计算该节点处在其他任意两个节点的捷径概率之

和,表示一个节点对其他节点的控制程度,中间中心

性越高,越能控制其他节点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接近中心度计算了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捷径长度

之和,代表游客在节点间转移的有效性和通达性,衡

量节点在网络中传递能力的稳健性。

表1和表2分别是以中心性得分为基础计算出

的《山海情》播出前后宁夏和福建两地中心性指标分

值占比,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展示宁夏频次前二十

位的节点和福建频次前十八位的景点以及木兰陂、

23

夏杰长等: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理论探索

第29页

石城两地(福建的木兰陂和石城两地虽不在频次前

二十,但由于在影视剧中出现,且在播出后人流量提

高,故也展示在表格内)。总体上看,以上中心性全

面提升的景点大多集中在宁夏地区。具体上可以看

出,电视剧《山海情》中宁夏地区相关的取景地闽宁

镇、66号公路、沙漠星星酒店、北长滩、木兰陂等旅

游节点中心性全面提升,表明剧集的播出使得这些

景区之间连接度增强的同时,其集聚能力和稳健性

也同样提升,是完全享受到影视剧热播红利的景区,

这也进一步说明《山海情》的播出对于剧中重要拍摄

地旅游业的增效作用明显,使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

增强。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古 厝 出 现 在 剧 中 第 17

集,其中木兰陂景点虽然中心性全面上升,但是其上

升幅度相对其他拍摄地较小,应当注重与核心景点

的联动,借影视播出的余热扩大宣传力度、吸引客

流、古厝的中心性全面下降,这说明该景区在剧集播

出1年后尚未从影视中受益,在旅游流网络中的地

位和功能都在下降,边缘化程度加剧。

表1 《山海情》播出前后宁夏地区各节点中心性变化 (%)

宁夏

程度中心性

后 前

接近中心性

后 前

中间中心性

后 前

腾格里沙漠 12.48 7.63 4.06 3.96 9.71 11.63

沙坡头 11.90 11.64 4.13 4.17 21.31 16.05

镇北堡西部影城 10.08 12.15 4.06 4.10 18.90 11.87

66号公路 9.49 1.34 3.91 2.92 6.53 0.15

沙漠星星酒店 7.54 4.39 3.91 3.47 6.01 3.31

北长滩 6.24 0.57 3.77 2.64 3.78 0.00

贺兰山岩画 6.05 9.99 3.62 3.82 4.62 7.68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4.62 5.92 3.55 3.68 8.33 4.78

沙湖景区 4.29 8.33 3.91 3.89 6.99 7.61

西夏陵 3.71 4.20 3.26 3.26 6.41 0.76

水洞沟旅游区 3.45 10.69 3.26 3.89 1.03 6.83

高庙 2.28 3.88 3.38 3.47 1.23 3.00

闽宁镇 1.95 0.00 3.55 0.00 1.13 0.00

须弥山 1.63 1.97 3.04 3.26 0.60 23.86

银川鼓楼 1.63 0.70 3.48 2.71 0.64 0.00

南关清真寺 1.56 1.02 3.48 2.92 0.64 0.23

寺口子风景旅游区 1.56 1.08 3.04 2.85 0.60 0.55

志辉源石葡萄酒庄 1.50 0.00 3.41 0.00 0.67 0.00

固原古城墙遗址公园 1.37 0.19 3.31 2.04 0.13 0.00

南长滩 1.30 0.19 3.24 2.36 0.00 0.00

2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30页

表2 《山海情》播出前后福建地区各节点中心性变化 (%)

福建

程度中心性

后 前

接近中心性

后 前

中间中心性

后 前

鼓浪屿 9.18 15.67 2.93 3.81 11.47 23.61

厦门大学 6.73 10.69 2.43 3.40 1.42 5.57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6.47 4.85 2.45 3.23 7.78 13.85

海坛古城 5.86 8.63 2.57 3.35 4.87 5.57

清源山景区 4.63 0.60 2.82 2.43 5.70 3.54

崇武古城 4.37 0.73 2.82 2.49 5.70 0.27

天游峰 4.20 2.66 2.01 2.62 0.79 0.05

南普陀寺 4.20 9.03 2.31 3.25 0.52 4.81

永定土楼 3.67 1.13 2.86 2.79 5.62 0.59

玉女峰 3.32 2.52 1.69 2.56 0.00 0.02

胡里山炮台 3.23 6.77 2.35 3.14 0.56 4.76

南靖土楼 2.97 2.06 2.67 3.01 3.65 3.76

湄洲岛 2.97 0.80 2.69 2.50 4.86 2.01

平潭岛 2.97 1.79 2.61 2.73 2.58 0.65

白城沙滩 2.88 5.44 2.27 2.73 0.38 0.54

观音山 2.45 1.93 2.54 2.54 4.01 0.40

古厝 2.27 2.32 2.50 2.97 4.26 4.65

田螺坑土楼群 2.19 1.13 2.65 2.62 2.75 0.08

石城 0.35 0.20 1.80 2.19 0.00 0.04

木兰陂 0.17 0.00 1.24 0.00 0.00 0.0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宁夏地区热门景点的

腾格里沙漠在开播前后的程度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

均居于前列,并且在剧集播出后大幅提高,说明《山

海情》的播出对热门和非热门景区都有一定程度上

的旅游带动效应,腾格里沙漠与剧中漫天飞舞着黄

沙的景象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联动性,同样吸引到了

大部分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但播出后腾格里沙漠的

中间中心性降低,由于中间中心度衡量的是节点的

不可替代性,该变化说明了腾格里沙漠的旅游部分

吸引力分流至其余影视剧拍摄点,使得其在旅游流

中的桥接作用有所下降。综上可得,大部分拍摄地

受益于《山海情》的热播,加上由于该剧集选址大多

非网红景点,因此剧集的播出也并未加剧旅游目的

地相关产业及其节点之间竞争的加剧,反而提高了

旅游流的扩散程度。

4 《山海情》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山海情》的播出

整体上有效提高了拍摄地旅游吸引力,成为影视作

25

夏杰长等: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理论探索

第31页

品构筑和传播地方形象的佐证。基于此,本文将基

于影视旅游的赋能机制,从影视剧《山海情》在地理

景观构造、声场与文化呈现,以及情节设计等方面进

一步分析《山海情》是如何对城市形象进行构筑与传

播的,怎样的创新突破的,以及在未来具有怎样的影

响,进而探究其对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推动作用。

4.1 地理景观深嵌于故事情节,深化或扩展地域印象

城市是承载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影视剧在演

绎剧情的同时,也在诠释着城市。不同城市的地理

景观对于地域文化的创作空间生产也呈现多元化的

风貌。在剧中,地理景观发挥着多重作用:第一,作

为绘画底色,用以烘托和渲染故事背景,例如,运用

单一色彩以粗粝的视觉呈现方式汇集了原生态的乡

土村落、寸草不生的荒原旷野、布满沟壑的山体、一

望无垠的戈壁滩、村民饱受风沙和日照后布满细纹

的脸等众多黄色的元素,不仅展示了西海固地区的

原始生态,也烘托出为地理环境所困的、渺小却富有

顽强生命力的西北人民。过去,宁夏在大多数人脑

海中的印象为干旱、贫困、黄沙漫天等,缺乏活力性

的元素。在剧中,随着剧情的推进,在村民们的努力

之下,戈壁上生长出了麦田、村落、植被、水库等,色

彩也由枯陈单一的土黄色扩展为菌菇的白、植被的

绿、枸杞的红等,这种色彩的过渡不仅为村民对抗苦

难和贫困填上了一层“史诗性”色彩,也诠释了西海

固地区活力的一面。第二,将城市地理景观作为故

事场景影响情节走向,福建支援者们为了让农民不

仅仅守着那几亩庄稼,积极推进闽宁两地劳务输出,

这一举措开启了海吉女工的务工之旅,故事场景由

此转到沿海城市福建莆田,通过电子厂、舞会、涵江

美食一条街等一系列现代化景观,构建出了一个消

费化、现代化、产业化的城市空间,以两地地理景观

的差异性体现着现代与传统、开放与保守、富裕与贫

困之间的这种社会失衡的矛盾,展现时代变革的图

谱。由此,城市景观不仅是情节发生的地点,还作为

剧情本身要素参与叙事,在情节跌宕起伏之中使城市

记忆印入人们的脑海之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2 声音景观与剧情深度交织,推动目的地形象传播

除了地理景观,音乐和方言等声音景观也对于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传播地域特征具有促进作

用。电视剧《山海情》推出了方言版和配音版两个版

本,其中,方言版不仅网络播放量更高,豆瓣评分更

是高达9.2分,方言使剧情和人物形成一个有机体

系。剧中主要存在两种方言,泛西北方言和闽南普

通话。第一,方言在口耳相传之中起到了加深对地

区和人物形象的记忆的作用,诸如剧中“好着哩”“美

的很”“莫得事”等泛西北话台词随着剧情播出逐渐

变成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通过方言的引入

为观众建构起语言环境,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场景、空

间、剧情的印象。第二,不同方言代表着不同的文

化,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不同

语言体系的人必然产生不同的世界观冲突。方言各

异不仅能体现地域隔阂,也能产生独特的戏剧效果,

甚至推动剧情走向。在剧中,泛西北话对应西北贫

苦农民,福建口音普通话则象征着沿海工人和发达

的城市形象。语言的差异必然带来沟通上的困难,

诸如福建扶贫干部陈金山的闽南话混杂在西北地区

的交流语境中,他口中的“治沙”被宁夏干部理解为

“自杀”,表面看来是两地方言引发的差异,实际上是

文化的差异。双方从互不理解对方的方言,到彼此

主动学习对方方言,语言隔阂的打破也暗示着两地

人民的文化隔阂被打破、感情逐渐深厚。

除了方言,音乐建构的空间也将观众缝合至剧

情空间。剧中多次出现的民乐形式“花儿”是西北地

区民众的口头音乐文学形式表达,旋律简单,传唱流

行。该剧不光首尾两首主题曲是“花儿”,剧情中县

里唱歌比赛、水花教小燕,百家宴中的插曲等都出现

了“花儿”。“花儿”的引入不仅使民俗特征浓厚,也

提高了情节表达和贴合度,剧里借“花儿”表达情意、

赞美生活、憧憬未来。诸如校长带着学生们以方言

演绎《春天在哪里》彰显着村民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渴

望,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将观众的情绪深度调

动,对地方民乐的传承与发扬也起到了极佳的推动

作用。

4.3 情节凸显文化与人物情感,赋予目的地以故事性

社会高速发展引发的思维惰性,在影视方面体

现为国内影视日韩化、日韩影视欧美化、海外版权翻

拍潮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存在,影视文化身份认同逐

渐面临失语困境。《山海情》的创作是对于影视初心

和使命的坚守,扎根于历史背景和真实故事,以原创

剧本展现了西北地区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失

2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32页

衡矛盾,赋予旅游目的地以故事性。第一,将乡土文

化这一传统农村社会发展的根基置于脱贫政策背景

中,为观众建构起了乡土记忆和文化的时空坐标,描

绘了对生活充满迷惘的穷苦农民、渴望通过出外打

工来改变现状的新青年,情节真实、接地气,而非在

宏伟叙事、高位说教中自我感动。第二,将深厚的思

乡之情贯穿至情节之中,诸如在莆田打工的海吉女

工麦苗到了电子厂后觉得一切都好,唯独怀念家乡

的面条,来闽宁镇帮扶的福建人聚在一起吃饭时延

续了饭前喝汤的习惯等,即便观众过去对于故事发

生地的民风民俗较为陌生,对摆脱贫困、从无到有的

奋斗时代的背景缺乏共情,也能顺利地将自身经历

投射在这种故土难离的共通情感中,进而引发强烈

的情感共鸣。第三,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

脱贫奋斗史既是大时代下国家回溯自身发展史的艺

术性诠释,也是在向万千逆流向上、谱写历史的小人

物的致敬。村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建棚种菇、海吉

女工争分夺秒苦练技术实现了物质脱贫,并在与外

界环境抗争中获得心灵自由与精神自足,当小有成

就的打工人带着后辈重回西海固这片故土时,他们

眼前的山川换颜与水土重生象征着时代、个人命运

以及精神面貌都在向着美好转变,从物质匮乏到精

神脱贫、从安土重迁到集体迁移,情节之下为观众刻

画出了富有理想、奋斗精神和活力的地域形象。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山海情》这一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为案

例,在定量分析上,依托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剧

集开播前后拍摄地网络整体特征和变化。结果显

示,该剧的播出能有效提高拍摄地旅游流量,使边缘

化的景区通过影视拥有被“看见”的可能;在此基础

上,基于影视旅游的内在推动机制以及传播理论,对

该剧进行进一步分析,从中探究了在城市化进程不

断推进的过程中,这部主旋律色彩鲜明的影视作品

为何能顺利出圈,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摄目的地

的旅游吸引力。本文认为,《山海情》以地理景观深

化或扩展地域印象、以声音景观提高人物个性故事

表达和贴合度,以情节凸显文化与人物特性,赋予目

的地以故事性,进而使得观众完成了从目的地认知、

情感共鸣到旅游意动的转化。由此,本文对于未来

影视赋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如下展望。

5.1 提高旅游要素在影视作品的深度融合性

影视与旅游的融合是推动旅游产业和影视产业

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产业和影视产业转

型升级与双向赋能的重要举措。影视既是一种文化

产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要鼓励创作者创作更

具品质的故事基底、制作反映本土文化与价值观念

的影视作品,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能将旅游

元素作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要使其与情节相伴

相依。目前,影视产业链与旅游目的地要素对接的

形式常见于影视拍摄环节的营销式植入,或仅仅是

单纯作为背景板而存在,但旅游要素不应仅仅被当

作营销植入的对象来处理,而应该将其深度融合至

情节的发展脉络中,成为塑造主人公性格和推动故

事发展的工具。由此,旅游元素要在影视作品的创

作阶段就开始融入,要鼓励创作者将城市文脉、音

乐、产业、方言等多种旅游元素缝合至故事情节的设

计之中,营造完整的故事场景和丰满的故事情节,使

观众不仅为地理景观所吸引,更因地理景观中蕴藏

的人文历史、情怀艺术等而产生出行意动。影视产

业的核心在于内容,高品质的影视内容使观众产生

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动机。在当下的影视市场中,流

量明星和“粉丝经济”成了市场主导力量,在资本追

逐流量的时代,既需要娱乐性的影视作品作为观众

释放压力的渠道,也需要剧本扎实、内容具有深度的

影视作品推动整个行业和文化艺术事业的良性发

展。因此,影视创作者既要紧跟时代步伐,不竭泽而

渔,防止影视创作陷入惰性,又要坚守初心,发挥工

匠精神,以好的作品实现市场影响力的长红。

5.2 加强影视旅游上下游的承接力与合作性

影视旅游的发展需要多方社会机制的承接与合

作,政府要鼓励影视制作方对当地影视内容创作的

投资,将影视作品纳入当地旅游宣传与推广战略中,

通过多部门的协调,以保证影视作品服务于当地影

视旅游与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并以影视节

庆展览、影视旅游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释放影视作

品的潜力。场景资源是影视旅游的关键要素,当前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地域不断开发,差异

化、怀旧性的老旧地标逐渐被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地

27

夏杰长等: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理论探索

第33页

理景观所取代,各地区在开发城市空间时,需要考虑

到城市的长远发展,避免疾风骤雨般的城市空间扩

容而引发的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文化失真等现象产

生,通过建立保护机制和加强资源管理,促进旅游目

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影视作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热

度衰减是其自然规律。近年来,多处影视拍摄地、影

视城都随着影视播出后热度退散而销声匿迹,影视

后产业链的开发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不仅要将当地

的发展需求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输出相结合,将旅游

要素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紧密结合,还要将影视产

业的各个环节与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

合,加强产业链的下游开发,借助影视作品中的情节

和名场面,强化旅游周边产品的设计、影视音乐剧等

艺术作品的改编等,不断完善旅游目的地的配套设

施和服务质量,将影视剧的短暂热效应转化为经典

旅游目的地的长尾效应。《山海情》为闽宁镇带来新

的经济增长点,在未来,不仅要讲好闽宁故事,更需

要讲好宁夏故事,深入推进影视文化、历史文化、红

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内容与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塑

造复合型、多层次的产品开发新格局,逐渐形成当地

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巧借影视作品之势,为“闽宁模

式”扩容提质。

5.3 运用新媒体等渠道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

为使影视作品发挥长效机制,以延续城市文化

命脉,讲好故事与做深内容缺一不可。融媒体时代

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机遇,影视作

品的宣传推广必须正视并顺应移动化、社交化、视频

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目的地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创意

策划与推广营销,积极主动与影视产业利益相关者

开展从影视作品的拍摄前到播映后全过程、全链条、

全方位的合作,双方借力发力,在作品播映的前期、

中期及后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受众特征的传播

互动方式,充分利用移动化、数字化的社交媒体传播

平台,结合影视作品赋予当地的主题性、融合性、互

动性的特征,让现有的产业优势得以放大和延伸,通

过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与游客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

短视频制作展示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

和文化特色等。通过旅游 App宣传、预告、幕后纪

录片、优秀剧影评等内涵丰富的传播形式,实现在更

广泛的媒体平台动态推广宣传,扩大旅游目的地的

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增强观众的

实景娱乐的声画体验,推动文旅产业链和影视工业

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GIRARDINF,BLATJ,CALABRESEF,etal.Digital

footprinting:uncoveringtourists withuser-generated

content[J].IEEEpervasivecomputing,2008(4):36-

43.

[2] 付玉明.数字足迹的规范属性与刑事治理[J].中国刑

事法杂志,2023(01):125-141

[3] 赖继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路径:以网络关注度时

空演变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22(8):44-51.

[4] 陈彤,张旭.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影视基地互联网关注

度时空 格 局 研 究 [J].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23(3):28-36.

[5] ROGERR,VAN DOREN,C S.Moviesastourism

promotion:a push factorin a pulllocation [J].

Tourism management1992(13):267-271.

[6] EVANSM.PluggingintoTVtourism[J].English

touristboard,1997(4):302-332

[7] RUSBYG,KLUGJ.Movieinducedtourism:Thechallengeofmeasurementandotherissue[J].Journalof

vacationmarketing,2001(4):316-332.

[8] JUNG H.Theeffectofconsumer'sperceptionofKorean Waveon Koreanproductpurchaseandcountry

imagein Chinese Market[J].Journalofconsumer's

studies,2006(3):79-102.

[9] 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

游学刊,2004(6):77-81.

[10] NICHOLAT,MICHAELB.Seeingisbelieving:the

effectoffilmonvisitornumberstoscreenedlocations

[J].Tourism management,1996(2):87-94.

[11] RILEYR,BAKER D,VAN DOREN C S.Movie

induced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8

(4):919-935.

[12] KIM H,RICHARDSONSL.Motionpictureimpacts

ondestinationimages[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03(1):216-237.

[13] MESTRER,REYDA,STANISHEVSKI K.The

imageofSpainastouristdestinationbuiltthroughfictionalcinema[J].Journaloftravel& tourism marketing,2008(2-3):10-16.

[14] 张鸿浩,胡静,刘海朦等.革命历史题材剧对相关红色

2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34页

旅游景点网络关注度的影响研究:以《觉醒年代》为例

[J].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22(6):

1052-1063.

[15] 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北

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102-104.

[16]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等.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

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7):52-

57.

[17] 王红芳.影视旅游多维价值及发展研究[J].经济问

题,2008(3):127-129.

[18] 马晓龙,张晓宇,ChrisRyan.影视旅游者动机细分及

其形成机 制:新 西 兰 霍 比 特 村 案 例 [J].旅 游 学 刊,

2013(8):111-117.

[19] BUSBYG,O'NEILL K.Cephalloniaand Captain

Corelli’sMandolin:theinfluenceofliteratureandfilm

onBritishvisitors[J].Actaturistica,2006(1):30-51.

[20] GARTNER W C.Imageformationprocess[J].Journaloftravel& tourism marketing,1993(2-3):191-

215.

DoMoviesandTVSeriesMakeTouristDestinationsMoreAttractive?

———CaseAnalysisBasedon\"MinningTown\"

XiaJiechang

1,LiuRuiyi

2

(1.NationalAcademyofEconomicStrategy,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006,China;

2.SchoolofBusiness,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2488,China)

Abstract:Thefilmandtelevisionindustrycanbeverypowerfulingeneratingthecognitiveandaffectiveimageofa

location,henceinfluencingthetourismindustryofthelocationandregion.TakingTVdrama\"MinningTown\"as

acasestudy,thispaperanalysesthechangesinonlinetourismflowofthefilminglocationbeforeandafterthe

broadcastoftheTVseries.Theresultsshowthatthebroadcastof\"MinningTown\"effectivelyincreasedthetouristflowintheshootingplace,suggestingthattheremotescenicspotscanbemademoresalientthroughfilmand

television.Thispaperindicatesthat\"MinningTown\",ashowwithadistinctivepovertyalleviationtheme,attractedtheattentionoftheaudiencewhoexperiencedaprocessofeconomicdevelopmentandurbanisationandpromoted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intheshootingplacebyestablishingthisemotionalresonance.The

findingsprovideimplications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filmandtelevisiontourism.

Keywords:filmandtelevisiontourism;tourismflow;socialnetworks;filmandtelevisiondrama;filmandtelevisioncommunication

[责任编辑:吕观盛]

29

夏杰长等:影视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了吗? 理论探索

第35页

2023年7月

第16卷 第4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4040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

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明庆忠1,张文娟1,2

(1.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也是实

现国家安全稳定、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已成

为时代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以云南省的临沧、怒

江、红河、西双版纳4个各具特色的边境州(市)作为案例地,探讨了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

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构建了“乡村农业+旅游”的临沧模式、“交通与体育+旅游”的

怒江模式、“遗产与康养+旅游”的红河模式、“生态与文化+旅游”的西双版纳模式,形成了具有一

定普适性的“资源转化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综合效益”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

化高质量发展机制,以期为探索旅游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作出理论贡

献,为我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模式;内在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4-003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

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

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也是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也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边疆民族地区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

个主题,通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各族

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

的需求,这样才能适应发展新形势,解决好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等问题,提升和发展质的需要[1]。因此,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既是

时代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理

论价值的研究课题。相较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

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鉴于其独特的

民族风情、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发展旅游业成为

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首选道路。云南省有辐射南亚

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有“世界花园彩云南”“象往云

南”的生态优势,也有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民族

文化优势,加之云南旅游已在全国成为一面“金字招

牌”,所以可以将云南省作为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

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

3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41961021)资助。

[收稿日期]2023-01-08;[修回日期]2023-04-10

[作者简介]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人,博士,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区域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E-mail:mingqingzhong01@163.com;张文娟(1986-),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

产业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产业政策,E-mail:77169732

@qq.com。

第36页

分析云南省沿边州(市)中具有不同特色的4个案例

地,归纳和总结旅游业赋能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

展的不同模式,以期为探索旅游业促进地区社会经

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作出贡献,为我国其

他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文献综述

据统计,全国边疆九省区旅游总收入占 GPD比

重的平均值从 2009 年的 9.1% 增 长 到 2019 年 的

33%,可见,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社 会 进 步 和 文 化 繁 荣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② 。

旅游业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研究也是学术界

关注的热点,知网已发表了 2000 余篇相关文献。

从内容上看,既有研究主要围绕边疆民族地区旅游

资源开发[2-3]、旅游业发展模式[4-5]、发展战略和路

径[6-7]、竞争力评价[8]、时空演化特征[9]、公共服务

与社会稳定[10-11]等方面开展研究。从研究范围上

看,研究主要关注旅游业对某一区域或特定省市区

县发展的影响,对西南区域的研究胜于对东北和西

北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云南省、广西壮族自

治区。从已有研究可知,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发

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

平台,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共同富裕的重要手

段。随着“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合作、孟中印缅经

济走廊、澜湄合作等系列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发

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地位从边

缘和末梢变为了前沿和辐射中心[12]。综上,大多数

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情

况,鲜有探究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

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内在机制,所以本文探讨的

问题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2 云南省边境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云南省16州(市)中有8个边境州(市),从西北

到东南依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

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国境线长4060km。

在国家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

格局、促进沿边地区繁荣稳定的战略部署下,云南省

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建设面向南亚

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机遇,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

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

实施 意 见 》《云 南 省 沿 边 开 放 经 济 带 发 展 规 划

(2016—2020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

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

案》等系列政策。据统计2019年云南全省旅游收入

为11035.2亿元,旅游总人数为8.07亿人次,8个

边境州市旅游收入为4044.86亿元,旅游总人数为

2.96亿人次,分别占全省比例为36.65%和36.68%。

2015年至2019年,8个州(市)旅游收入占当地 GDP

百分比(p)从2015年的24.93%增长到2019年的

56.49%(图1)。

图1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2015-2019年

旅游总收入占 GDP百分比

3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

高质量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沿边

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40余年的探索,8个边境

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教育文

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开放活边、改革兴

边、发展富边的良好态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云南省曾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

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

脱贫任务艰巨、繁重,而旅游业一直是云南省脱贫攻

坚 的 重 要 抓 手,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战 略 价 值 与 意

义[13]。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云南省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乡

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

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增收致富

奔小康。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区

31

明庆忠等: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37页

域协调发展时期,云南省通过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建设,将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着力打造

一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发挥中老

铁路、滇越铁路、中缅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等跨境

通道作用,聚集物流、人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成

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的链接,实现面向国内、国外的

“立交桥”式发展[12]。因此,文章以云南省为边疆民

族地区的典型代表,选择临沧、怒江、红河、西双版纳

4个边境旅游地,探索旅游业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

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3.1 临沧“乡村农业+旅游”模式

临沧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地区,集边疆、山区、民

族、欠发达等典型特点和显著特征于一体,境内居住

着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23个少数民

族。临沧与缅甸毗邻,国界线长约 300km,有 3 个

国家级对缅开放口岸、19条边贸通道、13个边民互

市点和5 条 通 缅 公 路,是 国 家 重 要 的 沿 边 开 放 地

区[14]。同时,临沧也是中国佤文化荟萃之地、世界

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和全国

著名的“核桃之乡”,就资源优势而言,兼具生态旅

游、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和康养价值。“十三五”期

间,临沧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产品,不断扩大业态供

给,凤庆安石村、双江允俸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

重点村”,“滇西南—恒春茶韵秘境佤山乡村游”线路

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临沧围绕茶旅融合、

民族节庆和乡村健康旅游,正在向国际国内知名的

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目标

迈进(图2)。

图2 临沧“乡村农业+旅游”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3.1.1 坚守生态底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临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

守生态底牌,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

融合。一是做好“茶”文章。临沧进一步挖掘茶品牌

和茶文化的优势,将品茶、观茶、采茶、制茶、购茶融

入旅游线路产品,以茶元素为主题,以茶产业为载

体,以茶文化体验为内容,以茶市场为动力,将茶园

建成旅游景区,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比较有代

表性的茶旅融合产品有“中国滇红第一村”安石村、

双江冰岛古茶庄园和昔归茶文化小镇。临沧近几年

古茶企业生产稳定,产品销售通畅,茶农收入稳定,

茶叶产业实现持续增长,2021年,全市茶园种植综

合产值 258 亿元,140 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 4121

元[15]。二是做好文化生态保护。临沧印发了《临沧

市生态文明建设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工程方案》,以抓

实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截至2022年底,临沧

成功创建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1个

市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红茶制作技艺不仅

已列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其相关习俗也已申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是做好“水”文章。利用好澜沧江水域自然资源,

以及小湾、漫湾、大朝山三座大型水电站,开发水上

精品旅 游 线 路,串 联 凤 庆、云 县、临 翔、双 江 4 县

(区),整合垂钓、研学、露营等旅游新产品,打造“百

里长湖”品牌,据《临沧市澜沧江航道旅游总体规划

(2021—2035年)》,预计到 2025 年,澜沧江流域临

沧段预计接待旅游人数达449.57万人次,旅游综合

收入达 41.36亿元。

3.1.2 借力沪滇协作,发挥资金、项目撬动作用

临沧是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的主战场。在沪

滇协作项目中,2022年上海市崇明区对口帮扶临沧

计划内资金2.65亿元,32个实体项目中有16个涉

及乡村文旅项目,项目资金体量1.41亿元直接用于

支持农文旅项目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

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一是发展农业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发挥好临沧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

以农业景观、农产品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及其支撑设

施、农业文化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建设了一批具有

游憩、观赏、环境保护、健康养老、农耕体验等功能属

性的新型农业旅游园区和农业庄园。例如2022年

沪滇项目支持助力临翔区博尚镇瀛尚生态农业产业

园建设,通过资金支持和上海市崇明区养殖技术输

入已带动当地52户群众增收致富,每年增加村集体

经济收入5万元,直接拉动经济150万元。二是创

新工业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临沧河流数量

众多,水系发达,具有多座大中小型水电站,水上观

3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38页

光旅游项目、水电科普研学等产品业态已经出现,如

博尚水库、德党河水库生态旅游及临沧乡村旅游品

牌“百里长湖”核心区昔宜村;另一方面,临沧茶叶、

坚果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凤庆滇红产业园区、永德

坚果加工产业园,以加工体验、手工创意,有效促进

了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3.1.3 依托节庆文化,创新文旅消费场景

临沧现代节庆、民族节庆和乡村旅游节庆相互

交织,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最著名的节事有亚洲

微电影艺术节、云县澜沧江啤酒狂欢节、沧源佤族司

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对

于培育新消费点、拓展消费空间都有积极作用。一

是创新节庆举办模式。通过打造主题街区、搭建体

验场馆、提升文艺表演水平、引入美食光影元素等措

施扩大节庆规模,吸引游客消费。例如亚洲微电影

艺术节已在临沧举办了9届,2022年举办期间共吸

引游客15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达800万人次。

二是丰富节庆文化内涵。沧源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

居地,“摸你黑”以传统民俗为载体,确保优秀民间艺

术和民俗活动的普及、传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族

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支撑旅游发展的特色效应,丰

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耿马傣族水文化

节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象舞、孔雀舞等的展示,

体现了对傣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三是定期

举办乡村旅游节庆。围绕茶叶、水果、坚果等农作

物,定期举办凤庆红茶节、双江冰岛茶会、永德芒果

节、临沧坚果节等,在营销乡村旅游品牌的同时,也

拓展了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

3.2 怒江“交通与体育+旅游”模式

怒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泸水、贡山、福贡三县

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449.5km。境内居住着傈

僳、普米、怒、独龙等22个民族,独龙族和怒族是怒

江特有的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9%。怒江

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生

物物种基因库”“地质地貌博物馆”“民族文化大观

园”“人类文明处女地”等多个美誉,是云南生态环境

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拥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

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中国最美大峡谷等多项桂冠。“十三五”以来,怒

江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基

础设施,建立了“峡谷怒江·养心天堂”的品牌形象,

获得了“全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同

时,“老姆登中国最美村寨”“云南特色旅游新地标·

雾里村”“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滇藏新通

道”等一系列品牌形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

美誉度(图3)。

图3 怒江“交通与体育+旅游”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3.2.1 多渠道资金保障,攻坚交通之困

怒江地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深处,发展之困源

于交通之困。在脱贫攻坚时期,全国上下都关注怒

江交通问题。为了使天堑变通途,2012 年至 2020

年,怒江多渠道募集交通资金,共投入272.9725亿

元大力促进交通建设,新增公路里程2598km。随

着保泸高速、德贡公路、兰坪丰华机场等一大批交通

基础设施的建成,通达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一是央

企援建。为助力怒江脱贫攻坚,中交集团、三峡集

团、中国大唐等多家央企在怒江投入援建资金,如中

交集团2020年出资2.5亿元援建中交怒江连心桥

和福贡县木尼玛大桥。二是 PPP模式。2020年10

月,怒江易地扶贫搬迁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美丽公路

南延线道路项目是怒江融资落地的投资规模最大的

PPP项目,总投资额22.12亿元,是怒江打赢深度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建设项目。三是发行专

项债。2022年独龙文化生态旅游区、丙中洛景区2

个 专 项 债 券 项 目 快 速 推 进,资 金 支 出 率 均 超 过

90%,景区周边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旅游服务中心、

观景平台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成。

3.2.2 探索“体育+旅游”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怒江是户外探险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是全

世界皮划艇选手向往的黄金水道,被称为“野水胜

地”。怒江连续6 年举办国际、国内皮划艇野水赛

事,被列为“‘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

成功打造了1条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同

时,怒江通过发展山地运动、户外露营、徒步旅行、传

统体育体验等康养休闲产品,推动“传统体育运动、

33

明庆忠等: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39页

健康养生、农业升级、科技发展”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世界级精品赛事。依托山水资源,探索体

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特别是持续申办皮划艇

野水公开赛,已向四十多个国家展示了云南怒江的

独特魅力,通过赛事品牌打开了国际旅游市场。二

是加速旅游化利用。以体育赛事为引流点,通过提

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及服务水平,将运动员、观赛者

和户外运动爱好者转化为游客,并设计系列大众化、

生活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如马拉松、自行车、户外

登山等,将其作为休闲度假的体验型产品之一,以吸

引全龄 段 游 客 参 与。三 是 延 伸 体 育 旅 游 产 业 链。

2021年怒江发布了《怒江州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

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专精

特新”的发展方向,引导各类中小体育企业延伸产业

链,参与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建成一批露营基

地、运动场馆和训练基地。

3.2.3 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好生态致富路

2020年10月,怒江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

明建设示范州”称号。多年来一直践行生态文明理

念,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精品路

线。怒江先行先试,探索新的旅游扶贫模式,以老姆

登、秋那桶、三河村等特色村寨为试点,带动村民在

家门口脱贫致富。一是“政府+企业+农户”模式。

以泸水市三河村为例,因鸟闻名,被誉为“百鸟谷”,

目前已实际拍摄到208种鸟类,通过成立以“观鸟、

拍鸟、护鸟”为主的旅游扶贫“就业车间”,形成“扶贫

车间+科普基地+护鸟协会+农户”的利益连接机

制,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从事导游、运输、背包、餐

饮、民宿等服务,农民变鸟导、农家变民宿、家园变花

园,农户成了“车间”的主人。二是“景区+合作社+

非遗工坊+农户”模式。以贡山县独龙江乡为例,独

龙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保存完整,是中国独龙族民

族文化传承保护区。景区通过成立旅游专业合作

社,建立独龙族手工艺品非遗工坊,让农户既可以传

承优秀民族文化,还可以就地就业生产、增加收入。

3.3 红河“遗产与康养+旅游”模式

红河州地处滇南,其绿春、金平与河口3个边境

县与越南接壤,州域内中越边境线长达848km,拥

有河口铁路口岸、河口公路口岸和金水河公路口岸

3个国家级口岸,8条边民互市通道。红河是全国哈

尼族、彝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云南省回族较为

集中的地区之一。红河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

及“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品牌优势,以及以哈尼

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

文化、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过桥米

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弥勒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康

体庄园文化等几大文化旅游品牌(图4)。“十三五”

期间,红河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山区、美丽”州情新

内涵,弥勒“东风韵”、建水紫陶小镇、屏边大围山国家

公园等13个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获得国家

和省级金融政策优先支持,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均排

全省第一;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旅

游扶贫示范项目;弥勒市已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

域旅游示范区。截至2020年底,全州国家 A 级旅游

景区达到35家,较“十二五”末新增了15家,其中国

家 AAAA级景区达1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图4 红河“遗产与康养+旅游”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3.3.1 构建“遗产+旅游”模式,促进文化遗产活化

利用

截至2022年底,红河全州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

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63项;有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

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6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88处,总量居全省第一。红河的文化遗产,无论是

非遗还是文物,都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一

是古城、古镇、古村和街区旅游。借助国家级和省级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城、传统村落和各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力量,推出一批“非遗+旅

游”的精品线路。例如建水紫陶里将千年紫陶文化、

汉唐文化与旅游街区建设相结合,形成了文化多元、

业态丰富的非遗特色沉浸式旅游街区,并成功入选

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3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40页

二是滇越铁路文化发掘。滇越铁路滇段是中国和世

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铁路工程之一,在红

河铁路由北向南途经弥勒、开远、蒙自、屏边,最后由

河口出境,串联起了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

蒙自海关旧址、开远凤凰生态公园、滇越铁路“人字

桥”、团山民居等景区景点,一系列以铁路文化为轴

线,串联区域旅游资源的精品铁路旅游线路已推向

市场。三是“阿者科”旅游减贫新路径。2018年,中

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受邀为哈尼梯田阿者科村编

制了“阿者科”计划,将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

展、农耕技艺传承以及乡村振兴作为“四位一体”同

步推进,让村民可以最大程度从计划中获益。通过

开展旅游经营,阿者科65户村民已累计分红91.95

万元,平均每户累计分红1.41万元。

3.3.2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康养旅游全产业链

红河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

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理念,大力构建“大健康+

康养+特色小镇”康养产业发展链条,不断丰富旅游

新业态、延伸产业新领域。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红

河把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纳入《红河州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在《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

展规划》中明确三大核心品牌之一是“以优质生态环

境为基础,康养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健康生活目

的地’”。二是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编制了《红河州

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策划规划》,以“一湖

两城”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生态廊道为抓手,打造最

美乡愁乡韵旅居生活带,着力推进异龙湖国际康养

旅游度假区等7个重大项目、双龙桥生态湿地公园

等15个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印发了《红河州关于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滇南中心城市

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方案支持红河康养旅

游产业发展。

3.3.3 重视品牌体系建设,凸显旅游品牌效应

红河凭借世界级旅游资源红河哈尼梯田,创建

“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旅游品牌,经过多年培育,品

牌效应已覆盖交通、工业、城乡发展等领域。目前,

已构建“滇南中心,魅力都市”“水墨古邑,儒礼双城”

等6个品牌形象,品牌体系已初步形成。一是发掘

品牌价值。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

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

和百年过桥米线7张具有代表性的名片,用“三千四

百年”的积淀让“梦想红河”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国

内旅游新热点。二是子品牌支撑。红河文旅品牌体

系真正做到了统一认识、科学策划,在梳理资源产品

后,以魅力都市、水墨古邑、健康福地、风情边地、百

年滇越铁路、红河谷秘境等子品牌为支撑,辅以过桥

米线、蒙自石榴等美食品牌,形成了总品牌统领、子

品牌支撑和微品牌渗透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推动

品牌价值转化。红河整合多种渠道,创新营销方式,

打造文旅IP。将文旅IP 赋能产品业态和服务,提

升旅游产品附加值。

3.4 西双版纳“生态与文化+旅游”模式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东南部、南部和西

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km,拥

有西双版纳机场航空口岸、景洪港、勐腊磨憨、勐海

打洛等国家级口岸,并开通了与缅甸、老挝合作的6

条旅游线路。全州世居少数民族有12个,各自拥有

多彩且独特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

文化及非遗文化。西双版纳具备优美的热带雨林风

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温暖湿润的气候、独具特

色的南传佛教文化、知名的普洱茶及独特的沿边区

位优势,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

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

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誉。“十三五”以来,西双版

纳以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目标,按照“国际、生态、康

养、智慧”的定位,共建成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7个 A 级

旅游景区,完成351.2亿元旅游项目投资。告庄西双

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

带动城市旅游消费等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图5)。

图5 西双版纳“生态与文化+旅游”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35

明庆忠等: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41页

3.4.1 挖掘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构建“生 态 +

康养+旅游”模式

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西双版纳一直

是关注热点,特别是亚洲象北上回归之旅,吸引了不

少游客的眼球。西双版纳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

相融合,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批经典生态

旅游线路。一是打造雨林IP。因拥有热带雨林、热

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

观,形成了勐仑植物园、热带花卉园、原始森林公园、

望天树、独树成林等一批经典的高 A 级生态旅游景

区,雨林徒步、雨林酒店、雨林文创等新业态也在不

断涌入市场。二是打造动物IP。已经形成了以保

护亚洲象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以野象谷景区提

质增效为契机,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开发

科普研学旅游项目,拓展亚洲象、孔雀等明星物种的

旅游产品链。三是生态康养度假产业格局已基本形

成。启动了勐海普洱茶康养旅居目的地、勐腊热带

雨林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建设,引进了中国生态医养

小镇、景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示范区项目,将生态资

源优势转化为康养旅居产品,并获评“中国最美绿色

休闲旅游名城”和“中国最美康养度假旅游名城”荣

誉称号。

3.4.2 倡导多元文化价值理念,推动民族文化保护

与旅游发展融合

西双版纳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积极发展民族旅

游。在保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民族

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积极开发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

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民族文化的注入,促进旅游增

长。一是坚持多元文化政策。西双版纳在旅游规

划、项目策划中注重民族文化、茶马文化等多元文化

的保护与传承,将文化生态保存完好的自然村寨建

设为民族文化博物馆,对传统村落建筑进行整体保

护与开发,进一步活化利用以慢轮制陶、贝叶经制

作、贡茶制作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民

族文化体验。将民族节庆、民族演艺、民族服饰、民

族建筑等融入旅游产品,并创新融合方式,推出了告

庄西双景、勐腊县南腊河星光夜市等夜间旅游产品,

成功举办“东方狂欢节—西双版纳泼水节”国际品牌

节庆,《傣秀》《澜沧江·湄公河篝火晚会》等一批高

水准、高规格的旅游演艺产品年观众超200万人次,

收入达2亿元。

3.4.3 强化边(跨)境旅游合作建设与管理,发挥辐

射窗口作用

西双版纳重点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

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及泛亚铁路,昆曼

大通道等国际交通网线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东南

亚联盟经济圈的窗口与门户的重要作用,推进跨境

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一是持续提升

通关便利程度。推行“三便利一团签”出入境服务,

为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提供旅游签证延期便利。深入

推广边(跨)境旅游办证网上预约服务,落实 24小

时办结取证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进一步降

低跨境旅游成本。不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

广使用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

边民互市系统与“单一窗口”成功对接。创新跨境商

事服务“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互通互认新模式,开

通业务办理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快于全国平均水

平。二是探索区域开放合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了东

南亚文旅品牌,增加了具有东南亚元素和西双版纳

特色的文旅产品供给,打造中老缅泰边境地区“金四

角旅游圈”。同时,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文化旅

游、文博遗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等领域的交流与

合作,积极构建“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交流机制,

扩大“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泼水

节”等国际文化影响力。

4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

高质量发展机制

云南省以临沧、怒江、红河、西双版纳构建了4

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

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虽然在同一个省域,但不

同边境州(市)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

发展基础的差异,旅游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

方式仍有差异。4个地区除了同时具备边境和民族

的特征外,临沧“乡村农业+旅游”模式以生态农业

为特色,坚守生态底线,内部整合生态、乡村、民族节

事等资源,外部发挥东西部协作助力作用,激活民族

文化消费动能,推动临沧市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

展。怒江“交通与体育+旅游”模式通过发挥脱贫攻

坚示范作用,拓展融资渠道,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推动交旅融合;以体育赛事为引流热点,探索体

旅融合之路;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致富模式,促

3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42页

进怒江州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红河“遗产与

康养+旅游”模式则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文化遗

产的活化利用,在政府规划引导、配套政策支持下,

构建康养旅游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品牌赋能,推动

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西双版纳“生态

与文化+旅游”模式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

风情、东南亚辐射窗口等优势,打造“生态+”“文化

+”“口岸+”业态融合模式,做强生态旅游、民族文

化旅游和边(跨)境旅游,促进西双版纳社会经济文

化高质量发展。

由图6可知,4种模式的作用和路径虽然不尽

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作用机制,旅游业促进边疆民

族地区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层次

递进、阶段累进”的动态过程。旅游业通过提高边疆

民族地区资源转化能力,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提

升地区综合效益,最终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

化的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还需要有消费、创新、品

牌的驱动体系和政府、资金、多元主体的支撑体系。

图6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机制

4.1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资源转化能力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文化多元性、生物多样性及

沿边区位优势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

有力保障,如何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资源经

济,为产业体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资源转化的效度主要取决于参与主体

的自主行动,所谓资源转化能力,就是参与主体围绕

内 外 部 资 源 进 行 理 性 决 策、做 出 合 适 行 动 的 能

力[16]。政府、企业、社区首先要具备资源识别能力,

掌握地域范围内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通过资

源联结、拼凑等将资源占用优势转化为资源利用能

力。随着旅游业规模逐步扩大,单纯依靠民族资源、

生态资源的观光游览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

需要开发文化体验、度假休闲等旅游产品,需要参与

主体延伸资源捕获边界,将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

资源纳入识别整合范围,逐步扩大旅游资源体系,初

步形成旅游产业。

4.2 “旅游+”“+旅游”促成边疆民族地区现代产

业体系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

撑,标志着“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

强”,旅游产业本身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壮大,边疆民族地区产业

结构更趋优化,旅游业与一二产业相较有更高的产

业附加值,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增强边疆民族地区一二产业风

险的抵御能力,还可以带动消费、引导资源经济转化

为产业经 济。具 体 作 用 途 径 为 “产 品 - 业 态 - 产

业”,通过丰富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民族旅游、乡村旅游和边(跨)境

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衍生出“生态+文化+旅游”“交

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产品、新

业态。同时,推进旅游与交通、农林、文教、乡村振

兴、体育、商贸、金融等领域的融合,以旅游全产业链

37

明庆忠等: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43页

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4.3 现代产业体系助推边疆民族地区综合效益提升

地区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从资源经济到产业经济,旅游业对边疆民族地

区最大的贡献仍然是经济贡献。边疆民族地区曾作

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是地区发

展的主基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也是旅游

业的主要任务。同时,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产

业综合实力增强,旅游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促进

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等社会效益逐渐凸显。自“双

碳”目标、“两山”理念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开始重视自然、

文化生态保护,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与保护平衡的问

题更为突出,旅游业参与主体也意识到生态经济和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国家公园、整体保

护民族村寨、开发生态旅游线路等一系列解决办法。

所以,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同步放大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助推边疆民族地区综合效益最大化。

4.4 驱动体系和支撑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态

过程中,驱动力和支撑力不可或缺。从驱动体系来

看,产品、业态需要有消费拉动才能产生经济价值,

资源转化、产业融合、组织管理等需要不断创新才能

探索出适合地区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品牌既是资产,

也是增强地区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

体,文旅产业品牌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从支撑体系

看,政府从政策支持、规划引导、市场监管、人才技术

引进等方面提供了发展保障,东西部协作、国企援

建、乡村振兴等多渠道资金提供了投资、融资保障,

政府、企业、社区、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提供了组织

保障。

综上,在驱动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协助下,在完成

资源转化能力进阶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再到综合效益

提升的过程后,生态文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产业

兴旺、协同发展等多重目标基本实现,进而实现边疆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文章聚焦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促进社会经

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研究,以西南边疆

旅游大省———云南为例,构建了4个典型的案例地

旅游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深度剖析了模

式的异同和内在联系,探索出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性

的“资源转化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综合效益”

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机制。研究结论为探索旅游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文

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作出了理论贡献,也为我

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参考。在

下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构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

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旅游业发展相关指标作为中介

变量,通过数据整理、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实证研

究旅游业对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注释

①资料 来 源 于 《党 的 二 十 大 报 告》.https://www.gov.cn/

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②作者依据2009-2019年全国边疆九省区旅游总收入统计

年鉴数据计算。

参考文献

[1] 刘宁.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

大作为[J].当代广西,2023(Z1):10-13.

[2] 陈学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

发:以赫哲族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2(10):54-61.

[3] 刘海洋,许丽萍.基于 RMP的边疆民族地区民俗旅游

产品开发研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黑龙江

民族丛刊,2017(5):38-43.

[4] 周灿.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 州 为 例 [J].经 济 问 题 探 索,2009(7):151-

154.

[5] 王鹏飞,夏杰长,胡典成.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模

式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2021(12):76-82.

[6] 赵书虹,杜靖川.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新战略

[J].旅游学刊,2018(10):13-14.

[7] 明忠庆,张红梅.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稳发展的系统动

力机制与路径探析[J].学术探索,2020(11):75-83.

[8] 黄爱莲.边境县域旅游兴边富民竞争力评价:以广西边

境8县(市、区)为对象[J].社会科学家,2022(7):22-

31.

[9] 穆学青,郭向阳,明庆忠.边境地区旅游强度时空演化

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9(1):233-240.

[10] 赵书虹,杨红英(卓玛).论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

的公共服务[J].贵州民族研究,2014(8):178-181.

[11] 程刚.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稳定之关系探

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4(2):174-177.

[12] 明庆忠.边境旅游发展观[J].社会科学家,2019(11):

11-17.

[13] 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

3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44页

云南省旅游扶贫典型经验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

旅游出版社,2020.

[14] 李小辉.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

析: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临沧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1(5):96-98.

[15]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临沧:千年茶山成为百姓致

富靠山[EB/OL].(2022-05-16)[2023-01-05]https://

sthjt.yn.gov.cn/ywdt/zskx/202205/t20220516_2299

58_wap.html.

[16] 李一格,吴上.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机理阐释与

典型模式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2(5):82-90.

[17]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等.云南省边境地区州市旅

游竞争力差异与整合 研 究[J].世 界 地 理 研 究,2017

(5):147-156.

[18] 李培峰.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

研究:以新疆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20(1):38-45.

[19] 郭景福,蓝广荣.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机制创新及特色

产业富民路径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21(9):41-46.

[20] 黄文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临沧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思考: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前沿论坛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ResearchontheModelandMechanismof

Tourism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FrontierEthnicAreas

MingQingzhong

1,ZhangWenjuan

1,2

(1.TourismandCulturalIndustryResearchInstitute,

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2.YunnanTourism PlanningandResearchInstitute,Kunming650031,China)

Abstract:Tourismisanimportantengineforthedevelopmentoffrontierethnicareas,animportantplatformforpromotingtheexchangeandintegrationofallethnicgroups,andanimportantmeanstoachieve

nationalsecurity,stabilityandcommonprosperity.Tourismasameansto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borderethnicareashasbecomeamajorpoliticaltaskentrustedby

thetimesandaresearchtopicwithpracticalsignificanceandtheoreticalvalue.ThisarticletakesLincang,

Nujiang,Honghe,andXishuangbanna,fourbordercitieswiththeirowncharacteristics,ascasestoexplorethemodelandmechanismoftourism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

cultureinethnicminorityareas.Thepaperidentifiedfourmodels,namelyLincangmodelof\"ruralagriculture+tourism\",Nujiangmodelof\"transportationandsports+tourism\",Honghemodelof\"heritage

andhealthcare+tourism\",andXishuangbannamodelof\"ecologyandculture+tourism\".Allthefour

modelsfollowamechanismof\"resourcetransformationcapacity-modernindustrialsystem-regionalcomprehensiveoutcomes\"in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frontierethnicareas.Thestudy

providescasereferencecontributionsandcontributestotheexplorationofusingtourismtopromote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regional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frontierethnicareasinChina.

Keywords:tourism;frontierethnicareas;highqualitydevelopment;model;internalmechanism

[实习编辑:伍燕琼;责任编辑:连云凯]

39

明庆忠等: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45页

2023年7月

第16卷 第4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4041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

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金颖若1,向富华1,2

(1.贵州大学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疫

情时代。但是目前对于创业韧性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基于网络管理能力视角探

讨了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创业韧性的形成机制。具体而言,文章构建了一个描述网络管理

能力、网络嵌入、关系导向、创业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两个旅游目的地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

明:网络管理能力通过结构性嵌入间接影响创业韧性,关系导向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结构性嵌入的

影响,从而进一步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这些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把创业韧性理

解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作用于其创业网络的结果,揭示了创业韧性的产生过程,从而构建一个新

的解释框架。这些发现的管理启示在于:提高旅游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旅游创业者关系导

向意识,引导旅游创业者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和商业网络,最终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韧性。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关系导向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4-0040-11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根

据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国

内旅游人数为 28.79 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减少

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

元,比2019年同期减少3.5万亿元,下降61.1%;国

内旅游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2019年同

期下降18.8%

①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作为近年来

受到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样也受到了新

冠疫情的影响和波及,游客接待量比新冠疫情之前

有明显的下降。例如,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西江苗寨的游客接待量比2019年下降了

60%。不仅如此,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还出现了大

量旅游创业者终止创业从而逃离创业地的现象,这

给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

了负面影响。

同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

巨大影响,但是仍有部分旅游创业者在民族村寨旅

游目的地坚守,表现出很强的创业韧性。鉴于个体

创业者的巨大数量,其创业韧性为民族村寨旅游产

业能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建构了民族

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韧性。那么,他们的创业韧

性的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个研究议题在当下既具有

40

[收稿日期]2023-03-25;[修回日期]2023-05-20

[作者简介]金颖若(1965-),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

特色文化产业,Email:1379025041@qq.com;向富华(1979-),男,湖北天门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浙江大

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Email:44064972@qq.com,通讯作者。

第46页

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旅游业是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创

业研究在旅游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

的研究者更多关注旅游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绩

效,对旅游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创

业韧性关注严重不足。而在主流的创业领域,创业

韧性最近得到了很大的关注。研究者认为,创业韧

性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影响创业韧

性的个体因素中,已有学者注意到自我效能、乐观和

毅力等个体认知和特质因素对创业韧性的影响[1],

却忽略了个体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2]。基于此,本

研究试图引入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两个变量,

来解释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具

体而言,本文先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来描述网络管

理能力、关系导向、结构性嵌入、关系型嵌入、创业韧

性之间的联系。然后,基于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的两个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西江苗寨和

肇兴侗寨)收集的420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

最后,相应地提出了理论启示和管理建议。

1 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设

1.1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

民族村寨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近年

来,凭借其文化和生态优势,民族村寨迅速发展成为

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民族村寨一般处于经

济落后地区,旅游业对它们的经济社会影响更加显

著。根据笔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

侗寨、西江苗寨的实地调查,旅游创业者对民族村寨

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

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

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学者的关注,主要的研究视角包

括居民社区参与[3-4]、旅游扶贫[5-6]、社区治理[7-9]、

旅游管理[10-11]、组织建设[12-13]、空间演化[14-15]等,

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从个体创业者的创业韧性角度

来探讨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1.2 创业韧性

韧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动词“resilire”。Fletcher

等[16]将韧性的概念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心理学中的

韧性是指个体积极应对灾难和压力的能力。韧性是

一种应对变化、逆境或机遇的方式[17-18]。这是一个

人在逆境或困难之后继续生活的能力[19]。尽管这个

概念以不同的方式运作,但大多数定义都是基于两个

基本概念:逆境和积极适应。韧性的特征包括在创伤

事件后恢复,应对逆境以及成功应对挑战以实现积极

结果。这项研究的作者将韧性定义为个人在逆境后

反弹并应对挑战以获得积极结果的能力。

创业韧性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它使企业家

能够在严峻的市场条件和他们在市场上持续面临的

不稳定事件下继续向前看[17]。创业韧性可以描述

为企业家管理困难的个人和市场条件以及不稳定事

件的能力,并以未来为导向。有韧性的企业家欢迎

而不是抵制变革,并努力实现目标和应对挑战。此

外,有 韧 性 的 企 业 家 对 不 确 定 性 有 很 高 的 容 忍

度[20]。有韧性的企业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困难的

情况,而不是恐惧、冷漠或绝望。韧性有助于企业家

管理不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21]。创业韧性

包括:(1)企业家应对商业环境不稳定和变化的能

力;(2)企业家在持续的商业压力下保持良好健康和

精力的能力;(3)企业家从个人和商业挫折和逆境中

恢复过来的能力;(4)如果以前的方式不合适,则改

用新的业务管理方式[22]。与创业韧性相关的其他

特征包括制定现实计划的能力、自信、积极的自我形

象、沟通技巧以及管理强烈冲动和感受的能力[23]。

在创业韧性的前因变量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

对创业韧性重要的个人因素上。创业研究中经常描

述的一个具体的内部因素是自我效能感,研究认为

创业者 对 自 己 创 业 能 力 的 信 心 能 够 增 强 创 业 韧

性[24]。此外,激情也被认为是创业韧性重要的影响

因素之一[25]。还有研究将创业韧性描述为一系列

行为特征的集合,认为灵活性、动机、毅力和乐观是

增强韧性的因素[26]。除了上述个体认知和情感等

因素,个体人力资本相关因素也被认为与韧性的培

育相关。创业经验是创业者的重要人力资本,创业

经验能够为未来的创业行为提供有用的指导,增强

个体的韧性[27]。尽管研究人员作出了很多努力,但

是哪些人力资本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创业者的

创业韧性仍然不是很明确。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引

入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这两个概念对创业韧性

的形成进行探讨,从而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3 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与创业韧性

Hakansson等将网络管理能力定义为企业改善

其网络位置、处理特定网络关系、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获取竞争优势的综合性能力[28]。Dewald等指出,

网络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和推进

41

金颖若等: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理论探索

第47页

其他网络成员企业的资源交互[27]。Ritter等提出,

较高网络管理能力的企业具有较高网络活动意愿和

较强管理技能,在外部关系构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

效率,在既定关系维护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效能[29]。

Georgiou等的研究表明,网络管理能力为企业审视

外部关系、挖掘外部关系价值提供了保障[30]。

网络嵌入反映了节点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与

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关系[31]。网络嵌入包括结构性

嵌入和关系型嵌入,结构嵌入是指组织在整个网络

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包括结构洞、中心性等,强调企

业的网络关系配置,而关系嵌入是指组织在合作过

程中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及相互理解、信任

和承诺的程度,包括联结强度、信任等[32]。

根据上述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创业者的网络管

理能力有助于创业者获取更好的网络地位,构建更

加丰富的网络关系。李永周等对来华优秀人才的实

证研究表明,个体的网络管理能力对网络嵌入具有

显著正向影响[33]。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网络嵌入。

H1a: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结构性

网络嵌入。

H1b: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关系性

网络嵌入。

创业韧性是帮助创业者克服逆境、不确定性和

消极事件造成的心理障碍,从失败中快速反弹和恢

复,适应不利环境并在从中不断成长的关键心理资

源[34]。在创业韧性的前因变量中,大多数研究集中

在 对 创 业 韧 性 重 要 的 个 人 因 素 上,例 如 创 业 信

心[35]、创业激情[25]、创业经验[27]等。同时,也有学

者[2]指出,社会网络嵌入也是影响创业韧性的重要

因素。

创业者拥有联系广泛、互动频繁的社会网络,既

可以满足创业者社会交往的心理需要,又能为创业

者提供各种外部支持,如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36],

无形中增强了创业者对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心。即使

遇到困难,关系丰富的创业者也能从中获得有效的

帮助和建议,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对发展前

景也会更加乐观[37]。创业者如果能通过社会网络

获得知识、技能等资源,便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创

造性和乐观精神来面对创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支

持性的网络以和社会联系作为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

素,可以激发和促进创业个体的创业韧性,最终使创

业个体成功应对逆境并达到 良 好 的 发 展 状 态[38]。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创业者的网络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韧性。

H2a:创业者的结构性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者

的创业韧性。

H2b:创业者的关系性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者

的创业韧性。

根据假设 H1和 H2,进一步提出以下假设:

H3a:创业者的结构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

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3b:创业者的关系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

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1.4 关系取向的调节作用

关系是中国本土的一个概念,字面上的意思是

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关系[39],

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独有的特征[40]。关系在社会

和商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45]。关系取向

是一个场域概念,它是对个人网络嵌入重要性的一

种认知[46]。对于特定的个体,他们对关系重要性的

认知可能反映出关系导向是否强烈[47]。因此,对于

具有同样网络管理能力的创业个体,关系取向越强,

关系意识就会越强,对网络嵌入的程度也就更加重

视,网络嵌入的程度就会更深。根据以上分析,本文

提出如下假设:

H4: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嵌入之间

发挥调节作用。

H4a: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结构性嵌入

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H4b: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性嵌入

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根据假设 H3,进一步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H5a:关系取向调节结构性嵌入的中介作用。

H5b:关系取向调节关系性嵌入的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假设,可以得出以下概念模型:

图1 概念模型

4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48页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测量

调查工具由5个部分组成:创业者特征(即社会

人口特征)、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网络嵌入、创

业韧性。测量量表改编来自之前的研究,具体的问

项设计详见表1。所有构念测量均采用5分 Likert

型量表评分(1=强烈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

4=同意,5=强烈同意)。

表1 构念测量

2.2 样本地和数据收集

本文之所以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苗寨侗寨自治

州的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作为本文的样本地,第一

是因为这两个村寨都是全球知名的民族村寨旅游目

的地,具有研究的典型性;第二是由于这两个村寨都

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前往创业,可以保证本文研究

的样本量。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

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

南州州府 凯 里 35km,距 离 省 会 贵 阳 市 约 200km。

西江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

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寨

景区自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基础设施

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旅游品位不

断提升,“天下西江”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原生态苗族

文化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19年西江苗寨接待的

游客超过600万人次。西江苗寨的旅游业迅速发

展,吸引了超过1000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东南部,

占地180000m

2,居民1000余户,共有六千多人,是

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2005年肇兴侗寨被中国国

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2007年被美国国

家地理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 33 个旅游目的地。

凭借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旅游资源,肇兴侗寨已经

发展成为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

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前往创业,全国各地到

肇兴侗寨创业的创业者超过500人。

本研究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方法采取的是非概

率抽样中的便利抽样 (ConvenienceSampling),即

研究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寨、贵州省

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按照最方便的方式找到被

调查人 的 抽 样。本 研 究 采 用 问 卷 调 查 的 方 法,于

2022年7月到8月间分别在两个民族村寨旅游创

业地进行了400份问卷发放。调研过程中在村寨采

用逐一拜访的方式发放问卷,在样本规模上,基于学

者的建议同时考虑到本研究在数量上的局限,确定

最终的目标样本量为400份,考虑到以往类似调查

方法的回收率(80%~85%),最终发放问卷500份。

依据两个旅游创业地的创业者规模大小进行分配,

其中西江苗寨分配300份,肇兴侗寨分配200份,回

收452份。对于回收的问卷遵循下列原则进行筛选:

43

金颖若等: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理论探索

第49页

(1)问卷中有关键变量项缺失的给与删除;(2)问卷整

页全部选择一个选项的给与删除。剔除32份无效问

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84%。

2.3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使用 AMOS24.0和SPSS22.0对数据进

行分析。第一,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样本的人口统

计学特征。第二,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第三,进行验

证性因素分析(CFA),以确认所有构念的信度和效

度。第四,采 用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SEM)检 验 直 接 效

应。第五,通过 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第六,

采用配对法检验调节效应。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表2显示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男性创业者占

受访对象的65.0%。大多数受访者是年轻人或者

中年人,30岁到50岁之间的受访者占比接近70%。

接近一半(45.95%)的创业者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

本科及以 上 学 历 的 创 业 者 只 占 13.34%。受 访 者

中,58.33%的创业者的创业时间超过3年;44.05%

的受访者来自本县;37.62%的创业者从事售卖旅游

商品的工作;30.95%的创业者从事餐饮工作。

表2 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项目 类别 频次/次 百分比/%

性别

男 273 65.00

女 147 35.00

30岁以下 70 16.67

30岁~40岁 134 31.90

年龄 40岁~50岁 154 36.67

50岁~60岁 52 12.38

60岁以上 10 2.38

初中及以下 193 45.95

高中或者中专 105 25.00

学历 大专 66 15.71

本科 54 12.86

研究生及以上 2 0.48

表2(续)

调查项目 类别 频次/次 百分比/%

半年及以下 38 9.05

半年到一年 35 8.33

创业时间 一年到两年 40 9.52

两年到三年 62 14.77

三年以上 245 58.33

县内 185 44.05

来源地

州内 67 15.95

省内 94 22.38

省外 74 17.62

客栈 52 12.38

餐饮 130 30.95

经营业态 商品 158 37.62

娱乐 45 10.72

综合 35 8.33

表3显示了调查项目的统计分布情况。偏度值

[-0.714,0.666]和峰度值[0.631,0.205]均在要求的范

围内[偏度∈(-2,2),峰度∈(-7,7)],因此数据的正

态性是可接受的[52]。

表3 调查问卷数据分布

项目 平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SE1 2.59 1.090 0.306 -0.435

SE2 2.31 1.043 0.666 0.070

SE3 3.06 1.072 -0.166 -0.490

RE1 3.55 1.015 -0.714 0.305

RE2 3.51 1.044 -0.537 -0.127

RE3 3.45 1.066 -0.338 -0.362

RE4 3.34 1.106 -0.263 -0.476

GO1 3.99 0.919 -0.574 -0.298

GO2 3.98 0.951 -0.627 0.031

GO3 3.89 0.945 -0.383 -0.546

GO4 3.64 0.941 -0.050 -0.631

ER1 3.86 0.871 -0.577 0.196

ER2 3.94 0.910 -0.671 0.095

4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4期

第50页

表3(续)

项目 平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ER3 3.90 0.906 -0.614 -0.133

ER4 3.94 0.876 -0.483 -0.275

ER5 3.85 0.925 -0.603 0.094

ER6 3.90 0.902 -0.484 -0.343

ER7 3.63 0.929 -0.268 -0.526

ER8 4.08 0.797 -0.596 0.205

ER9 3.88 0.858 -0.446 -0.176

ER10 3.96 0.904 -0.524 -0.448

RM1 3.57 0.910 -0.332 -0.034

RM2 3.37 0.980 -0.225 -0.229

RM3 2.94 1.078 0.321 -0.543

注:RM 为网络管理能力;GO 为关系导向;SE为结构性嵌

入;RE为关系型嵌入;ER为创业韧性。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用于评估测量模型的信

度和效度。CFA 模型显示了可接受的总体适合度

(χ2/df=2.948,p=0.000;RMR=0.056;CFI=

0.920;RMSEA=0.063)。表4显示了信度和收敛

效度的结果。所有测量项目的系数载荷接近或高于

0.7。克朗巴赫的阿尔法评分(α)和复合信度(CR)

值均大于 0.7,表明所有结构的量表信度都很高。

平均方差扩展(AVE)值均大于0.5,表明良好的收

敛有效性。

表4 信度和收敛效度

项目 Loading Cronbach'sα CR AVE

SE1 0.757

SE2 0.767 0.773 0.778 0.539

SE3 0.676

RE1 0.932

RE2 0.932

0.920 0.918 0.740

RE3 0.830

RE4 0.725

GO1 0.810

GO2 0.872

0.889 0.725 0.675

GO3 0.873

GO4 0.721

表4(续)

项目 Loading Cronbach'sα CR AE

ER1 0.743

ER2 0.782

ER3 0.776

ER4 0.708

ER5 0.690

ER6 0.813 0.934 0.934 0.588

ER7 0.737

ER8 0.741

ER9 0.799

ER10 0.838

RM1 0.842

RM2 0.805 0.771 0.789 0.560

RM3 0.580

表5表 明 问 卷 具 有 区 分 效 度,因 为 每 个 构 念

(RM、GO、SE、RE、ER)的 AVE 的平方根超过了它

与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53]。

表5 区分效度检验

构念 RM GO SE RE ER

RM 0.748

GO 0.231 0.822

SE 0.471 0.228 0.734

RE 0.419 0.471 0.514 0.860

ER 0.488 0.090 0.151 0.153 0.767

注:斜体数字代表了每个构念 AVE的平方根。

3.3 结构方程模型

表6展示了结构方差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显著

性。模型 显 示 了 可 接 受 的 总 体 适 合 度 (χ2/df=

2.642,p=0.000;RMR=0.085;CFI=0.941;RMSEA=0.058)。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网络管

理能力显著影响结构性嵌入(β=0.491,p<0.01),

网络管理能力显著影响关系性嵌入(β=0.394,p<

0.001)。因此,H1a、H1b得到了支持。结构性嵌入

显著影响创业韧性(β=0.175,p<0.05),关系性嵌入

对创业韧性的影响不显著(β=0.054,p=0.353),

H2a得到了支持,H2b没有得到支持。

45

金颖若等: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理论探索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