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金融简报(11月)

发布时间:2022-12-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明珠金融简报(11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政策要闻赵英民: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15日在出席相关活动时表示,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赵英民当天在COP27中国角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上致辞表示,碳市场是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2021年7月,中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11月11日,中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7亿吨,累计成交额86.74亿元人民币。“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和国际成熟的碳市场相比,中国的碳市场仍需要完善。”赵英民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 [收起]
[展开]
明珠金融简报(11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明珠金融简报

〔2022〕11月 第1期

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创新协会 2022年11月30日

政策要闻

2022绿金委年会发布27项成果

赵英民: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广期所:工业硅期货上市条件已具备

全球“四大”之一会计师事务所落地南沙

南沙融资租赁企业融资获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广州南沙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金额破百亿

美元

协会动态

南沙期货产业扶持政策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广州南沙“星辰计划”首发仪式暨南沙区企业

资本市场学院特训营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会员动态

越秀产业基金投资企业粤海永顺泰成功登陆A股市场

南网产业基金成功参与广汽埃安A轮引战赋能产业发

展迈出新步伐

广州资产与银河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领导批示<<

第2页

名家论坛 >>领导批示<<

黄益平:金融如何助力新发展格局

林伯强:采取多元化激励机制,发展“个人碳账

户”

企业风采

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第3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2022绿金委年会发布27项成果

2022年11月13日,2022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

(以下简称“绿金委”年会)在线上举行。这是绿金委自2015年成

立以来举办的第八届年会。本次年会上共发布了27项成果,这是绿

金委成立以来年会发布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主要

金融机构的领导以及来自近70家机构的专家在年会上发言,与会代

表就转型金融、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热

烈讨论。

(来源于:绿色金融)

第1页 共20页

第4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赵英民: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

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

境部副部长赵英民15日在出席相关活动时表示,中国将逐步扩大碳

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赵英民当天在COP27中国角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

会”上致辞表示,碳市场是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

工具,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2021年

7月,中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

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成为

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11月11日,中国碳

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7亿吨,累计成交额86.74亿元人民币。

“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和国际成熟的碳市场相比,中国的碳市

场仍需要完善。”赵英民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

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

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代理司长克拉拉·德拉托尔说,欧盟

与中国在碳交易方面的合作已有十余年,欧盟支持中国建立高效的

碳市场体系,建立必要的定价机制,削减碳排放。她表示,欧盟认

为中国的碳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以达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

标。

碳市场机制和合作是《巴黎协定》第六条的主要内容,相关内

容的落实有助于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持续参与气候变化减缓行动。

赵英民在会上表示,COP27大会正为《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

尽快全面实施而开展谈判。

(来源于:新华网)

第2页 共20页

第5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广期所:工业硅期货上市条件已具备

11月16日,广期所副总经理冷冰参加上海第十三届期货机构投

资者年会并致辞表示,工业硅是广期所准备上市的第一个品种,也

是光伏产业和硅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期所具备支持首

批品种上市的条件。

冷冰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广期所作为新成立的交易所,紧扣服

务绿色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聚焦服务绿色发展的硅、锂、铂、钯、

稀土等“新能源金属”,为相关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

和风险管理工具,助力提高相关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冷冰介绍说,工业硅是广期所准备上市的第一个品种,也是光

伏产业和硅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硅期货将体现广期所服

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和建设绿色、创新型交易所的初衷,有

助于缓解当前硅能源行业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稳定和改善工业硅

供给,完善国际贸易定价模式,增强产业链韧性,助力形成与我国

光伏产业体量相匹配的“中国”价格。

11月11日,广期所发布了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的合约及

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的公告,标志着向产品上市的目标迈进了坚实一

步。

除此之外,广期所自成立以来,在业内会员、产业客户、银行

等多家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下,各项准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交易

系统等核心技术指标均已满足业务需求,具备支持首批品种上市的

条件。同时,创新市场培育方式,积极开拓产业客户。

冷冰表示,下一步,广期所仍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

努力研发更多满足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为市场参与

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来源于:南沙金融)

第3页 共20页

第6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全球“四大”之一会计师事务所落地南沙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广州南沙深化面

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战

略机遇,11月9日,广州南沙与全球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签

署战略合作协议,普华永道中国科创服务中心、普华永道中国现代

服务业研究院同步揭牌,正式落地南沙。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南沙区副区长马洁红,普华

永道相关负责人等出席签约揭牌活动,双方就下一步全面合作进行

深入交流。

未来,随着南沙各项重磅政策陆续落地,更多好项目、强企业

和优秀人才将选择南沙、扎根南沙,携手共赴高质量发展的“芯晨

大海”。

(来源于:广州南沙发布)

第4页 共20页

第7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南沙融资租赁企业融资获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来源于:南沙金融)

近期,南沙融资租赁企业在融资市场上“捷报频传”,广州

小鹏汽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南航

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州万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天合国际

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累计获得约32亿元融资,上述资金相继投入新

能源汽车、光伏、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材等实体经

济行业中,为实体经济向高质量转型贡献金融力量。

接下来南沙区将继续围绕省、市监管要求,做好融资租赁企

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并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企融资租赁企业及人才

扶持政策,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在南沙发展壮大,促进南沙融资租

赁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5页 共20页

第8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要闻

广州南沙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金额破百亿美元

今年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在南沙率先开展的跨境贸

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至今业务笔数达4241笔、交易金额达

104亿美元,业务种类、交易金额均取得新的突破。

试点政策礼包中的四大经常项目外汇便利化措施更是南沙涉外

经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了

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

使命,南沙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愈显重要。为顺应改革开

放潮流,试点推出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

合伙人(QDLP)试点政策,进一步畅通私募基金跨境投资渠道,有

效促进资金“引进来”和“走出去”。截至10月末,南沙已有6家

企业取得QFLP试点资格,试点额度148亿元人民币。

在跨境融资方面,更是多渠道提升跨境融资便利性,降低企

业跨境融资成本,包括扩大对外资产转让的主体范围和业务种类,

允许金融机构按规定对外转让不良资产、银行贸易融资资产等信贷

资产业务;开展非金融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

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等。中国建设银

行南沙自贸区分行成功将一笔金额为115万美元的出口商业发票融

资业务转让给中国建设银行澳门分行,进一步满足金融机构配置境

内优质资产的需求,企业年化融资成本降低10%。

(来源于:南沙金融)

第6页 共20页

第9页

南沙期货产业扶持政策研讨会成功举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协会动态

近日,南沙期货产业扶持政策研讨会顺利召开。华泰期货、广

州期货、摩根大通期货、海通期货、五矿期货等近十家头部期货公

司参加会议。

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局长廖晓生表示,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

持下,南沙将以打造国际一流期货交易所为目标,支持广州期货交

易所建设发展,推动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吸引期货上下游产业链聚

集,联动发展相关现货、交割、仓储、物流市场。

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沈博介绍,南沙期货产业发展情况和

扶持政策制定方向,南沙将从支持机构落户、生产经营、实地办公、

创新发展、人才培育、氛围营造等方面出台大力度的期货产业扶持

政策。

会上,各机构代表,从活跃市场、落户机构、集聚人才、创新

发展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并表示将积极参与南沙期货市场的高质

量发展,推动期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于:南沙金融)

第7页 共20页

第10页

2022广州南沙“星辰计划”首发仪式暨南沙区企业资

本市场学院特训营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协会动态

近日,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

理局、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指导的2022广州南沙

“星辰计划”首发仪式暨南沙区企业资本市场学院特训营启动仪式

云端启幕,超千人线上参加。

南沙区企业资本市场学院特训营,按企业发展进程分为“初

阶”“中阶”“高阶”三个阶段开展拟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知识培训,

分阶段、分梯队开展资本市场知识培训,打通企业上市“理论+实

战”融合的各个环节,内容涵盖资本市场基础知识、财税、法律、

投融资、公司治理、品牌建设、资本运作等课程模块,助力南沙区

企业早日登陆资本市场。

(来源于:南沙金融)

第8页 共20页

第11页

会员动态

越秀产业基金投资企业粤海永顺泰成功登陆A股市场

11月16日,越秀产业基金投资企业粤海永顺泰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下称永顺泰)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股票代码:001338)。

越秀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总裁卢荣,合伙人、总经理助理赖嘉俊

出席上市仪式。永顺泰是越秀产业基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布

局新制造及优质国企混改领域的重要投资项目,也是践行产融结合、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案例。该项目也是公司2022年以来,继益

客食品(301116)、经纬恒润(688326)、云从科技(688327)、

国博电子(688375)、中信科移动(688387)、屹唐半导体、九州

一轨之后收获的第8单IPO/过会。

(来源于:越秀产业基金)

南网产业基金成功参与广汽埃安A轮引战

赋能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近期,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基金公

司”)旗下管理的南网能创基金、广湾创科基金成功参与广汽埃安

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埃安”)A轮引战,这

是继南网双碳动能基金投资广汽埃安混改轮后,南网产业基金继续

领投该项目。本次广汽埃安A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包括

人保资本、国调基金、国网英大产业基金、深创投、中信金石、广

州产投集团等,融资总额182.94亿元。

(来源于: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第9页 共20页

第12页

会员动态

广州资产与银河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资产”)与中

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资产”)在北京签

署战略合作协议。

银河资产是广州资产以“总对总”形式达成战略合作的第三家

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双方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和专业优势,

在不良资产业务、综合金融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这将有力提升广

州资产在京影响力,提升区域业务拓展能力,更好深耕环京战略市

场。双方将本着平等自愿,互利互惠、诚实守信、长期合作的原则,

在不良资产业务等多领域开展多形式、多方面、深层次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创发展新局

(来源于: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第10页 共20页

第13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1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下又处在一

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与改革开放早期的四十年相比,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还将有

三大变化:

第一,成本优势不再。中国经济发展曾经长时间得益于低成本

优势,但成本如今已明显上升。经济增长模式将不得不从过去的粗

放式、要素投入型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第二,人口红利消失。过去,中国得益于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但如今已是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

最终会影响经济增长格局。

第三,“逆全球化”趋势出现。全球化浪潮对中国过去的经济

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得以参与全球劳动分工,出口大幅度

增长,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提升了国内经济的活跃度。如今全球化正

遭遇波动,中国经济自身的体量也明显增加,增长动力不得不更多

聚焦于国内。因此,中央提出以“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金融要给予实体经济更多支持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如何作为?

过去四十年,金融对于经济增长功不可没,有效支持了年均

GDP增速超过9%,金融体系也相对稳定。虽然很多学者认为改革可

以再深入一些,体制中的扭曲可以再多消除一些,但总体而言,中

国这套金融体系的确有效地支持了经济高速且相对稳定的发展。

最近几年,针对金融行业的抱怨增多,尤其是“金融支持实体

经济的力度在不断减弱”。对此,最直观的反映是“边际资本产出

率”下降。所谓边际资本产出率,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时,需要增

加的资本量。全球金融危机以前的2007年,我国边际资本产出率约

黄益平:金融如何助力新发展格局

第14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2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3.5,但目前几乎翻倍,这说明我们的金融效率已经打折。如果金

融效率持续下降,即便经济建设中投入的金融资源不断提升,但带

来的经济产出却不高,甚至下降,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过去的金融体系相对稳定,但近几年有多个金融领域的风

险相继出现。我们维持金融稳定有两大“法宝”,一是通过持续高

增长化解风险;二是政府兜底,以保证投资者、消费者等市场多方

的信心。但这两大“法宝”的效力明显在下降,下一步必须花大力

气构建金融安全网络,这一网络既要具备市场化监管框架,又要央

行和财政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金融要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可做的工作很多,尤其是基于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金融应该努力推动国内大循环,在做法

上可以从“供”与“求”两方面联动。

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受益于“两头在外”——原材料、技术、

资本从国外引进,产品在国内生产加工,然后又卖回国外。但这一

模式未来日益困难。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正如一些市

场人士所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

什么便宜”。另一方面,体量大也有明显的好处,国内市场未来就

有可能不断减轻“两头在外”的压力,“供”与“求”都在国内市

场解决。所以关键问题是,金融如何把“供”与“求”联动起来支

持经济创新增长。

供给侧:金融要有力支持经济创新

从供给侧来看,核心问题在于转变增长模式,让创新成为增长

的主要动力,创新对于提升经济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

重要。虽然未来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但我们对国际市场仍然要保持

开放,产业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才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金融体系过去有效地支持粗放式、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

这种增长模式下的经济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相对少,产品在国外

可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我们在技术、市场、管理、

营销渠道等众多环节面临的不确定性都很低,金融服务做起来也相

第15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3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对容易,尤其是风险管理压力不大。

金融未来要想有力地支持经济创新,管理风险的难度就会激增。

因为创新必定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必定会增加对金融服

务的要求。

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变,金融发展模式也必然要跟着转变。金融

要支持经济创新,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金融创新,二是市场化

改革。

金融创新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金融体系的显

著特征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中最大的市场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商

业银行之前为大规模的制造业扩张提供资金,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快

速增长。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时具有先天优势,比如在

识别风险、耐心陪伴创业者成长等方面更擅长。因此,金融创新的

首要任务是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国际经验来看,

美国、英国等国领先的金融体系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我们目前也

已经在做此类工作,将来还需要持续且加大力度。

第二,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商业银行

仍是我们最主要的金融渠道,因此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

以便承担支持经济创新的任务。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创新在国际上

也不乏成功先例,德国、日本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有效地

帮助企业掌握了国际前沿的经济技术。当前,中国的银行业务模式

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第三,发展数字金融。借力数字技术,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

这些企业,传统金融机构通常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但现在大数据

可以帮助解决部分问题。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一些新型互联网银

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这些机构做风控主要看

数据,而非抵押品,能成功地把平均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

把这套方法普及到传统银行,帮助他们对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做风险

第16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4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分析,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实际上,我国

利用大数据做信用风险管理已经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除了金融创新,金融支持经济创新还离不开市场化改革,其中

之意就是要市场化风险定价。

中国政府已经花很大力气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风险和

成本终究要匹配方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帮助他们获得

贷款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基于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唯有此,商

业银行才能持续开展业务。

从供给侧来看,只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金融才有可能更好地

支持经济创新。

需求侧:金融要有力支持消费

从需求侧来看,所谓“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投

资和出口一直很强劲,消费相对较疲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消费

有所回升,但目前仍在拖后腿,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乏力,

关键消费复苏较慢、不及预期,对于国内大循环构成严重制约。

消费不振,即便投资很多也容易变成产能过剩。同时,消费萎

靡也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违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让老百姓的消费得以增长才

能达标。

目前,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为55%,比世界平均水平大约

低20个百分点,比英国、美国低25-30个百分点。

消费为什么不振或者不及预期?

原因有三:首先,我们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老百姓过

于依赖劳动收入,缺少资产性收入;其次,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度较高,有钱人的消费倾向较低,该买的大多买过;穷人的消费倾

向较高,但没钱消费。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消费总需求构

成压制;最后,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果缺少社会保障,

居民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大家有钱也不敢多消费。

第17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5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未来的消费依然可期。中国目前

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球来看非常可观,今后如果能进一步释

放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同时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有望成

为全世界最令人向往的消费大市场。

当前,消费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仅仅需要政府改善收

入分配和完善社保体系等必要的改革,金融同样也有巨大的空间可

为。比如,金融体系可以提高效率,进而提高社会总收入,让老百

姓获得除劳动工资以外的资产性收入,从而有更多钱可用于消费;

再比如,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

业、低收入家庭和务农务工人员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让整个社会

的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还有,我们可以发展金融业尤其是保险

业,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

综上所述,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金融对于支持实体经济

发展,对于支持创新型增长,对于支持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都大有

可为。只要我们很好地把握金融发力的方向,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

并成功地控制风险,金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就能发挥更大

的作用,从而助力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第18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6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林伯强:采取多元化激励机制,发展“个人碳账户”

近年来,“个人碳账户”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党的二十大报

告提到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碳排放

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个人碳账户”与

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和碳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个人碳账户”

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方式。

然而,“个人碳账户”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如个人信息

安全和平台的公信力、个人碳普惠的激励效果有限、打通数据等要

素的互通性方面问题,对“个人碳账户”的发展和可持续性造成一

定影响。

“个人碳账户”在数据归集中需要防止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与

滥用。尽管银行系统承诺使用国密算法对数据全程加密,电商平台

也曾表示将不断加强信息安全源头治理,但各平台目前并未出台详

细的数据源管理文件,消费者依然面临个人数据隐私被侵犯的风险,

且“个人碳账户”中涉及客户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绿色行为,碳减

排平台的信息采集过程将会提高用户数据泄露风险。

为增强平台公信力,保证用户信息安全,需要对商业平台收集

个人信息时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出台针对性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

政策约束“个人碳账户”平台,保护“个人碳账户”的隐私。

同时,需要保障减排计算方式的合理性,核算减排量的第三方

机构需要具有权威性,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碳账户核算,减排

计算方式需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化。此外,需要坚持“个人碳账户”

的自愿性原则,鼓励市民自主申请建立,杜绝强制性捆绑。

因此,“个人碳账户”的建立还需政府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法,

提高用户覆盖面,建立统一有效的低碳行为计量方法与信息追溯渠

道,明确主权归属,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大数据服务,防范信息

泄露风险。

第19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7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形成数据互通的全国性“个人碳账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

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

美丽的世界”。“个人碳账户”的建立无疑会极大推动绿色低碳生

活方式的形成,从而推动消费侧的绿色低碳转型。

然而,“个人碳账户”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涉及面相对较窄,

现有积分兑换政策对用户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激励效果不够明显。

由于个人碳普惠的激励效果有限,应进一步考虑激励的多样化问题,

搭配国家相关政策共同推动,将目前地域化、单一平台的碳减排数

据打通并联合起来,形成数据互通的全国性“个人碳账户”,逐步

为个人碳减排与全国碳市场构建桥梁。

首先,需要增强用户兴趣度,以自愿为主逐步推广。利用多样

化的奖励形式激励用户改变生活习惯,将减排意识贯穿居民生活的

方方面面。提高政府与市场的激励,鼓励用户自主参与“个人碳账

户”的平台设计。完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参与热情,增强产品特

色,加强低碳减排知识的普及。

此外,应当增大政府支持力度。现有“个人碳账户”平台大多

出于公益性原则为用户提供积分与兑换权益,但场景覆盖面不足、

核算计量方式不统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问题也十分

突出,“个人碳账户”的发展还需要靠政府提供有效支撑。政府可

以通过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加强“个人碳账户”的宣传与推广,

拓宽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流入。

在可持续性方面,推进“个人碳账户”,需要构建政府导向型

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市场参与。政府是“个人碳账户”的推行主体,

可以在政策规章的顶层设计方面发挥作用,而以电商为代表的企业

主体具备广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减碳场景设定经验,对用户偏好

具备更深层面的了解。碳普惠下的“个人碳账户”涉及全民减排问

题,在场景界定、用户数据收集与量化等方面,都需要一个能够被

广泛认可的标准。

第20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8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因此,推动“个人碳账户”的发展,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机

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连接消费与生产,形

成资源运用闭环。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连

接消费与生产,形成资源运用闭环。

多方面着手个人碳减排机制体系化建设

有分析认为,我国的个人碳减排机制尚需要进行体系化建设,

从而更好地引导绿色消费生活。那么,个人碳减排机制体系化建设

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碳减排测算标准。需要针对不同行业、

不同区域的减排特性,综合考量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

以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为目标。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

国家层面标准,同时涵盖商业平台的用户基础和社会认可的碳减排

计算标准。

在标准化方面,要做到尽量翔实、覆盖全面,具体到每个商品、

每种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在碳减排核算中,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

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测量,同时保障客户隐私。

其次,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个人碳账户”

的建立需要互联网等社会平台的参与和支持,为用户参与减碳提供

丰富的场景。在整合不同领域众多企业的碳减排核算、处理绿色积

分消纳的过程中,将面临减排行为涉及面广、碳排放行为分散、数

据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以及是否重复计算、用户信息的保密性等问题,

为实现科学统计与精准测算,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提供高效的

技术支持。

再次,尽快壮大用户规模。未来需要建立统一的“个人碳账户”

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统一数据采集与核算标准,不断促

进“个人碳账户”向全民时代迈进。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平台设

计,将“个人碳账户”组织起来与减排企业进行交易,然后再将交

易获得的收益返还给个人,从而将个人碳减排融入企业间的碳交易

中。

第21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19页 共20页

名家论坛

最后,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条件的限

制,目前“个人碳账户”参与个体较多,产生了更高的市场建设成

本,且个人碳交易设计的核算与监管及交易成本也相对较大。需要

通过新技术降低个人减排成本,例如通过简化减排方法来降低交易

成本,或是将较小的单个个体集合起来,用整体去交易,交易完再

分散进行支付和激励。

(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第22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创新协会 编印

分送:

林少礼总经济师;

区金融局,区民政局,区工商联;

各会员单位,区内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

第20页 共20页

企业风采

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1年,是越秀金控旗下唯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平台,

同时也是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创新协会会长单位。截至2021年12月,

累计基金管理规模超过900亿。

经过多年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形成了“一核(母基金投资)

两翼(股权投资、夹层投资)“的业务布局,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

领先的产业资本运营商。

先后荣获“中国最佳国资市场化母基金TOP30”“中国市场化

母基金最佳回报TOP10”“粤港澳大湾区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TOP10”“中国最具影响力地产基金TOP10”“中国最佳中资私募股

权投资机构TOP20”等奖项。

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南方电网唯一的产业基金平台,

作为联接能源生态圈的资本之桥,公司发挥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

定位,积极把握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机遇,在服务构建新型

电力系统、整合能源产业价值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