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处处皆春秋 百年师大正芳华

发布时间:2022-4-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校园处处皆春秋 百年师大正芳华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目录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 1建筑背后的师大故事 ................................................... 1校图书馆 ......................................................... 1邱季端体育馆 ..................................................... 1京师学堂 ......................................................... 3曾宪梓教学楼 ..................................................... 5田家炳艺术楼 ..................................................... 6敬文讲堂 ............................................... [收起]
[展开]
校园处处皆春秋 百年师大正芳华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目录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 1

建筑背后的师大故事 ................................................... 1

校图书馆 ......................................................... 1

邱季端体育馆 ..................................................... 1

京师学堂 ......................................................... 3

曾宪梓教学楼 ..................................................... 5

田家炳艺术楼 ..................................................... 6

敬文讲堂 ......................................................... 8

英东楼 ........................................................... 9

元白楼 .......................................................... 10

雕像显示着的精彩人生 ................................................ 11

汪堃仁院士雕像(1912-1993) ..................................... 11

袁敦礼先生雕像(1895-1968) ..................................... 12

周廷儒先生雕像(1909-1989) ..................................... 13

鲁迅先生像(1881-1936) ......................................... 14

启功先生像(1912 -2005) ........................................ 15

黄祖洽院士雕像(1924—2014) .................................... 16

陈垣校长雕像(1880—1971) ...................................... 17

刘和珍浮雕(1904—1926) ........................................ 18

孔子圣像 ........................................................ 19

石碑凝聚着的峥嵘岁月 ................................................ 21

五四纪念碑 ...................................................... 21

三一八纪念碑 .................................................... 22

独属于师大的文化标志 ................................................ 25

北师大星 ........................................................ 25

木铎金声 ........................................................ 26

校训碑 .......................................................... 27

第2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

建筑背后的师大故事

校图书馆

1937 年至 1946 年,由于日军的侵略,图书馆随学校西迁陕西;1946 年,图书馆

复员回到北京恢复运作。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学校复用“北京师范大学”原名,图

书馆随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 1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 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徽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古籍文献、抗日文献、学术期刊资料、

文学作品、专业著述等资料,许多资料都提供电子版本,线上就可以查看,2000 年,图

书馆作为首家亚太地区用户率先引进 ExLibris(以色列艾利贝斯公司)的图书馆集成管

理系统 Aleph500。图书馆应用 Aleph500,并对其进行了本地化和拓展功能开发,已形

成一套针对纸质资源的稳定的工作、管理和开发流程。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形象标识是“京师”字体的变形设计,既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

图书馆发端于京师大学堂的历史背景,又似印章的效果,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百多年来,北师大图书馆秉持着“存古开新,修己惠人”的办馆精神和“秉承传统,

强化特色,拓展服务,臻于至善”的办馆理念,存书护籍,育人袭魂,不仅保存了很多

珍贵的文化典籍,还为北师大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供参考和学习,让传统文化和新

生文化都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邱季端体育馆

第3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

图 3 邱季端体育馆

邱季端体育馆位于北师大校园西部,由知名校友邱季端先生捐资建立而成。

邱季端,香港实业家,1942 年 8 月出生于福建石狮,1962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

文系,现为中华海外联谊会顾问,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华星投资集团有限公

司董事长。多年来,邱季端先生一直致力于奉献社会,尤其对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奉

献更是不遗余力;他更在国内出任多个教育基金、体育基金的名誉会长。作为一名北京

师范大学的学子,邱先生也为母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从 2002 年起,他担

任校友总会副会长,一直关心、关注着母校的建设与发展,至今已为母校捐款达 3000

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母校科研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创立奖项、举办学术论坛、创

建期刊等,邱季端体育馆是邱先生为母校体育教育和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图 4 邱季端

体育馆建筑面积 15987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8994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6993

平方米,地面建筑高度为 24 米。体育馆由大馆和附属训练馆两部分组成。其中大馆分

第4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3

为地上一层(综合馆),地下一层(主要为游泳馆)。综合馆提供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比赛用地,满足中小型国内比赛的标准。同时也满足文艺演出、大型会议、展览和洽谈

等功能。综合馆提供了 3434 个观众席位,包括了 1684 个活动座位和 1750 个固定座

位。附属训练馆为地面两层建筑,包括了篮球训练馆、羽毛球训练馆及一个设在屋顶的

露天网络训练场。而游泳馆包括一个 50 米长×8 泳道的标准游泳池,及两个面积约为

400 ㎡的健身房,可用于健身和体操用。

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注重了体育教学与体育赛事的使用,是一座综合性多功

能、拥有专业设施的体育场馆,它设计精良,端正大方,体育设施完善齐备,有高质量

的照明、网络信息、媒体转播及运动护理环境,可以提供专业的体育赛事。体育馆在奥

运期间作为美国体育代表团的训练场所。

京师学堂

图 5 京师学堂

京师学堂 2014 年 1 月竣工,位于晨曦路拐角处,主要职能是召开学术会议、举办

讲座。三月,春风藏在京师学堂前,连翘、迎春、玉兰……京师有芳华,春意撩春人。

京师学堂这个名字的由来应该与北师大的前世今生有关。

第5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4

图 6 京师学堂春景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 1902 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2 年即是北师大的

生日。19 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

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1898 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

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

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 年,清政府

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

12 月 17 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 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

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第6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5

曾宪梓教学楼

图 7 曾宪梓教学楼

图 8 曾宪梓先生

第7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6

曾宪梓先生为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1986 年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 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

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

2001 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

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 1400 项次,累计金额

超过 12 亿港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香

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华慈善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曾宪梓先生爱国崇教,深刻认识到科教兴国、教育为立国之本的重要,仅在教育领

域的捐赠近 5.9 亿元。1998 年 6 月,曾宪梓先生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2002

年 8 月,由曾宪梓先生捐资 500 万建设的教学楼在北京师范大学落成。

先生曾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成为北师大的名誉教授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

学校给予我的这一崇高荣誉”。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要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

好好学习,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注意

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到全面发展;人活着不能只追求金钱和个人的享乐,要考虑

别人的利益和国家的需要。最后他祝愿同学们将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田家炳艺术楼

图 9 田家炳艺术楼落成

第8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7

图 10 田家炳艺术楼实拍

图 11 田家炳先生雕像

艺术楼做为我校在新世纪创建的标志建筑之一,由香港著名企业家田家炳先生捐助

500 万元、国家拨款 1042 万、学校自筹 2000 余万兴建的。1998 年 8 月 27 日奠基,2001

年 9 月 24 日举行落成典礼。

第9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8

1980 年代初,北师大重新恢复艺术学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1992 年,已年

近花甲任教于中文系的黄会林受命到艺术系开辟新专业,和她一起转系的只有尹鸿、周

星、绍武、李稚田等五位教师和六名硕士生。他们被安排到原辅仁大学主楼后面的化学

药品仓库里,条件及其简陋。黄会林教授为此多次向校领导争取返回本校,最后经多方

协调,在英东教育楼得到两间办公室作为过渡;一筹莫展之际,黄会林教授得知香港慈

善教育家田家炳,他坚信“教育乃强国之本”,要赞助内地盖教育楼,发展教育学科,

而北师大彼时并不在被赞助之列。于是时任北师大副校长的郑君礼教授与黄会林等一行

决定主动到香港拜望田家炳先生,为北师大艺术教育学科争取机会。过程中,北师大的

教师们通过真心感化田家炳先生,一波三折后,终于与先生达成了合作。田家炳艺术教

育书院建设项目诞生了。

至此北师百廿之际,出自于田家炳艺术书院的千万学子都在祖国各地为美育事业发

光发热,艺术学院下的“艺术与影视学”也保持国家 A 类学科的行列。北师大人没有辜

负老先生的殷切希望,同时,在艺术楼的一层设立了老先生的铜像,以时刻铭记并感恩。

敬文讲堂

图 12 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 图 13 敬文讲堂内部

敬文讲堂前身是我校 80 年代初期建成的 500 座教室,位于校园的中部,教七楼西

侧,1999 年冬季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装修和改造,建成学校目前条件最好的、能容纳

400 人的信息化教室,成为学校开设本科生、研究生大型课程、开展各类人文与科学素

质教育活动、举行小型庆典的公共教室。启功教授亲笔书写了"敬文讲堂"的牌匾。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曾任中

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名誉理

事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1949 年应北京师范大学校

委会主席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之聘,钟敬文先生就任师大中文系教授,并兼任北京

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 年教育部任命钟敬文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1954 年

第10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9

又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部主任。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两大学问的

创建人,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播者,是从事民族主体性文化建设事业卓越的教育家。

将此教室以与北师大同龄的深受全校师生爱戴的钟敬文教授名字命名,旨在记载北

师大百年的荣耀,激励一代代学子弘扬北师大的文化和精神,勇于创新、立志成才。

英东楼

图 14 英东楼实拍

英东教育楼是由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出资 500 万美元兴建,1988 年奠基,1991

年竣工,共 9746 平方米。还留有《英东教育楼兴建缘起》碑文,由北师大校长方福康

撰写,启功先生书丹。

霍英东对很多香港人来说,就是华人世界的一个传奇,他不仅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还是首位跻身国家领导人级别的香港人——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纵横内地和香港政商

界。霍英东一生热衷慈善和公益事业,过去数十年来,他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 150 亿港

元,是全港捐款数额最多的慈善家,在推动内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基础建设等方

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东楼是北师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教育学部的所在地,其内部还有图书馆分馆及

自习区。英东教育楼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南大门主楼前广场的西侧,北邻物理楼,西邻研

究生宿舍,南临学院南路,位置十分重要。从小南门进入学校,右转即是英东楼的所在

地。在地图上看这栋建筑,大致呈“X”型,独具特色。为迎接一百二十周年校庆,英

第11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0

东楼正在进行装修,相信会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

元白楼

元白楼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未来设计学院的教学楼,原名设计楼,为纪念曾在

我校任教的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先生,故依据启功先生的字——元白,改

名为元白楼,以承扬明志、寄托哀思。

元白楼的布局构造极具设计感,灰白又略带斑驳的外墙赋予这座建筑复古的美感,

贯穿内外部的铁红阶梯与素雅的墙面交相辉映,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浑然天成。

图 15 元白楼外观 图 16 元白楼外观

元白楼内部的楼层重重叠上,红白交替,甫一抬头看,恍如电影中的某个惊艳镜头

一样的场景便会出现在你眼前,重重楼层的交叠之下,剪出一方小小的天空,天空的颜

色与楼体的颜色相搭配,文艺复古之气扑面而来,楼中人一秒就能穿越到电影中。

充满魅力的设计使得这栋教学楼成为网红拍照打卡地点,许多慕名而来的网络红人

将元白楼独一无二的美分享到网络平台上,于是元白楼同时兼具了最深刻的含义和最年

轻的气蕴,庄重的同时又不失活力。

图 17 元白楼内观

元白楼是设计学院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地点,这里的每个角落和时刻,都有北师大

学子思考、设计、创新、超越的身影,无数的新点子在这里产生,未来的伟大设计师们

正在此俯身奋战。七十年前的元白先生有着个人的渊博学识、卓越的专业能力及过人的

第12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1

人格魅力,今天的元白楼仿佛在告诉我们元白先生风范永存,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雕像显示着的精彩人生

汪堃仁院士雕像(1912-1993)

图 18 汪堃仁院士雕像 图 19 汪堃仁院士

汪堃仁先生是中国组织化学的开拓者。在消化生理、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

均有深入研究。他从事教育工作近 60 年,对促进中国大学和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在 1976 年调到北京肿瘤研究所,任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室

主任、副所长,决心为防癌、治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先生 193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在校期间,汪先生刻苦努力,以优异

的成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外,还选学了化学系,英语系的一些课程;同时他也经常到图

书馆搜集中英文资料,刻苦钻研。因为品学兼优,他毕业后留系任助教,负责生理学和

比较解剖学实验课。

除了刻苦学习,他怀揣爱国之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堃仁筹借川资,离开协和

医学院携家人行程万余里近四个月到已迁往陕西城固的北京师范大学(此时被称为西北

师范学院)。1946 年北京师范大学复校,汪堃仁随校迁回北平。在 1949 年,他仅用 10

个月就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也成为了北京师范

大学生物系教授。当他准备继续攻读博士时,面对国家号召,又义不容辞放弃了导师的

挽留,回到北平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第13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2

回国后,他继续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52 年任生物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项建设事业欣欣向荣,汪堃仁深受鼓舞。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一方面认真搞好教

学和科学研究,同时又挑起了行政工作的重担,满腔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受到师生

的爱戴。

同年 3 月,汪堃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 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

袁敦礼先生雕像(1895-1968)

图 20 袁敦礼先生雕像 图 21 袁敦礼

袁敦礼先生著名体育教育家,北师大体育学科的缔造者、是中国体育科教事业的领

航人。曾经提出“不懂体育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同样不懂教育也很难成为一个

优秀的体育家”。

他 1917 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科,留校任体育教师兼翻译。1919 年被聘为

体育专修科主任,1923 年赴美国留学,曾获得芝加哥大学生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

学院体育系教育学硕士,还获得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证书。1927 年学成归国后历任北

京师大体育系主任、教务长。1946 年,师大复员北平称北平师范学院,他出任回迁后的首

任校长。

袁敦礼先生把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体育教师看作是富国强民的途径之一。体育专修科

将培养目标定为“养成完全体育教员”,袁敦礼在教育教学中也十分注重文化学习、技能训

练、品德塑造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他的体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北师大体育学科建设发展,百廿

以来,北师体育人才辈出,这些优秀的人,无不都是受袁先生的思想教育而来。

第14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3

当然,袁先生的爱国之心同样值得铭记。1948 年,袁敦礼拒绝国民党让他撤退到台湾

的指令,听从周恩来同志的劝告,坚持留在大陆迎接解放。袁先生还兼任过中华全国体育协

进会理事,中华体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国民体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参与起草了《国

民体育实施方案》和对《国民体育法》的修改。曾多次主办华北运动会,参与筹办全国运动

会,以及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的组织工作。

周廷儒先生雕像(1909-1989)

周廷儒像坐落于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教学楼前的草坪里,建成于 2006 年 9 月,由

原地理系 81 届校友所捐赠。

图 22 周廷儒院士雕像 图 23 周廷儒院士

周廷儒先生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古地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也是

著名的地理教育家,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对地理学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

献。周廷儒先生出生于小商人家庭,9 岁丧父,由母亲及兄长抚养成人。清贫的家境更

促使周廷儒从小养成刻苦学习、自食其力的品格。他曾在嘉兴秀州中学、广州中山大学

学习,后任教于浙江杭州高级中学、西南联大史地系、复旦大学史地系,然后赴美国加

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 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加上当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的好友黄国璋教授的聘请,周廷儒回国,

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理系教授。

周廷儒先生在地理学上专业建树颇丰,他曾多次冒险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对许多

重要的地理问题都曾作过研究,还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等多部著作。周廷儒先生毕

生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同时在地理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别重

视加强理论基础和野外工作能力的训练。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期讲授基础课程和

第15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4

开设研究生课程,所培养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遍布全国,已有许多成为我国地理教

育、地理科学界的骨干。

在 2009 年周廷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经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等七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周廷儒奖学金”,用以纪念、继承和发扬周廷儒先生

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并勉励北师大地理学子热爱地理科研、勤勉学习,全

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并举的优秀人才。

鲁迅先生像(1881-1936)

图 24 鲁迅雕像 图 25 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之一。“鲁迅”是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

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一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 1920 年秋季开始,直到 1926 年

8 月 26 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为止,整整的 6 年时间,鲁迅分别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16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5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这几所大学都是今天

北师大的前身。这 6 年内,因为当时激烈的斗争生活,使他充满了战斗的豪情,是他前

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阿 Q 正传》、《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两地书》、《彷

徨》、《野草》、《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的创作,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

启功先生像(1912 -2005)

图 26 启功先生雕像 图 27 启功先生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

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

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

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

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

长。

书法方面,启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

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

书。”

绘画方面,启功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他多

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国际交流绘制作品。

学术成就方面,启功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

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

第17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6

启功在“上大学”一文中特别强调,“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恩惠之‘恩’,

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为感谢陈垣先生对自己的培养并作永久纪念,

启功筹集基金为北师大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当学校建议奖学金以他的名字命名

时,启功推辞,他说:“以先师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命名,目的在于学习陈垣先生爱

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奖掖和培养后学,推动

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黄祖洽院士雕像(1924—2014)

图 28 黄祖洽院士雕像 图 29 黄祖洽院士

2019 年 6 月,黄祖洽院士塑像在北师大物理楼前落成,塑像右后侧的大教室就是

先生多年讲课的地方。

黄祖洽先生,1924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与

彭桓一起奠定了我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他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探路先

锋,又是我国核武器物理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后人称他是“两弹功臣”。在完成国防

任务后,他毅然转入教育战线。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 2014 年逝世,他始终坚持指导研究

生和为本科生上基础课。黄祖洽在 2000 年写的《抒怀》一诗中的诗句“殚思求火种,

深情寄木铎”,概括了他一生在国防事业和教学科研两大阶段的成就。

先生对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有着自己的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般理解

为我的学问要当别人的老师,我的行为要做社会的模范。但是我的理解是前面‘学’字

是个动词,要学着去做一个老师,‘行为世范’是说行为被社会、被‘世’所规范。”

先生的品德、学识和敬业精神在学校传为佳话,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爱戴和尊敬,

是学生口口相传的“黄爷爷”,多次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本科教学十

佳教师”、“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党员、北京市师德先进

第18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7

个人等。

陈垣校长雕像(1880—1971)

图 30 陈垣校长雕像 图 31 陈垣校长

陈垣校长像建成于 2002 年 9 月,位于教九小花园内。陈垣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

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也是建国后北师大的第二任校长。北师大东门附近励耘学

苑的“励耘”,就取自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

陈垣先生,字援庵,又字圆庵,1880 年生于广东新会棠下镇石头乡(棠下现已划归

江门市蓬江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0 年毕业于光华医学专

门学校。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在宗教史、元史、历史

文献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

从 1926 年出任辅仁大学校长开始,陈垣陪伴着辅仁走过了 27 年,成为近代著名的

大学校长。1952 年后又继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在他 91 年的漫长人生中,大学校长一

当就是 46 年。

担任校长几十年,陈垣从未间断过给学生上课,且从不缺席、迟到。唯一一次缺席是

母亲辞世,回乡奔丧。学生回忆起他多称“援庵先生”,而非陈校长,大概是敬重他的学

问,而不是他的官职。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而不严厉,有顽皮的学生在背后称他为“老虎”,

但在课堂上,没有人不自发地挺胸直坐、两手分置双腿之上,听得入迷。好些受业者都

说过:从来没见过这样会讲授的先生。他讲课,不像当时的一些知名学者那样天马行空,

而是循序渐进、踏踏实实、面面俱到。一般老师不太喜欢批改作业,陈垣不仅认真批改,

还和学生一起写作业,并贴到教室墙上作比较。

第19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8

刘和珍浮雕(1904—1926)

图 32 刘和珍浮雕 图 33 刘和珍

2011 年 5 月 4 日,在北师大五四纪念广场,刘和珍浮雕落成。刘和珍浮雕由青年

雕塑家、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喻建辉潜心设计,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刘和珍壮烈

牺牲的场面,充分表达了全校师生深情纪念革命烈士、学生运动领袖刘和珍君的文化内

涵。

1926 年,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3 月 18 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始人李大钊领导下,北京各界群众参与了反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游行示威活动。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走在队伍的前头。但当游行群众刚到执政府门

前,反动军警竟当场枪杀游行群众,造成死 47 人,伤 200 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

“三一八”惨案,两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范士融在惨案中壮烈牺牲。鲁迅先生把这一

天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1926 年 3 月 25 日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猛烈地抨

击反动派。傅国涌先生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

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

刘和珍,当时就读于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如今北师大的前身,遇害时年仅 22 岁。在

校期间她被推举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学习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吸收新思想,

认识到新女性同样肩负着改造旧社会、旧制度的责任,是女师大女权运动的领袖。

任职期间,她曾联合进步学生驱逐思想迂腐的老校长杨荫瑜,即使因此险被开除,甚至

学校被停办另立为国立女子大学,却未曾屈服让步,自始至终坚守于女师大,终于冲破种种

阻挠,帮助女师大得以复校。林语堂先生在《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一文中讲到,“刘女士

第20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19

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能干有为,足称为巾帼新女子而无愧…”。

孔子圣像

图 34 孔子圣像 图 35 孔子

在北师大的教二和教四之间,有一座孔子圣象,它是由香港商业大亨、有着“香港

染料大王”称号的汤恩佳先生于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所捐赠的。

图 36 汤恩佳

汤恩佳,1935 年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

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美国爱奥华威斯理安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世界著名儒

学文化名人。汤先生从小学习儒家文化,对孔孟之道极为推崇,也是孔教的忠诚信徒。

第21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0

几十年来,他一直恪守儒家的君子之道,待人至诚,重义守信,以儒治商,获得了事业

上的成功,同时,他又将从事业中取得的物质财富用以反哺和发扬培育、滋养了他的儒

家文化。至目前为止,汤先生对中国数十个省市的孔庙、孔子医院、孔子公园和学校医

院儒学研究及各团体捐赠逾三亿元捐款,并捐赠世界各地孔子铜像近四百尊。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更是所有中国人精神深处的文化先师和灵魂导

师,中华民族的根有一条就是从儒家文化发出的,随着历史变迁,烙刻在了中国人的

血液和骨髓之中,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生态。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运

动都曾对这种文化生态带来了一定伤害,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

想让这种文化生态再度焕发蓬勃生机。

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汤恩佳先生向我校捐赠了这尊孔子圣象。校

园里人潮流动,经过这尊孔子圣象的人除了有本校的大学生,还有本校、各校乃至各

国、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等,屹立的圣象有益于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对于培养

和传扬传统儒家文化拥有巨大的作用。

第22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1

石碑凝聚着的峥嵘岁月

五四纪念碑

图 37 北师大五四纪念碑

图 38 五四运动中的北师大师生

1984 年 5 月,为纪念五四运动 65 周年,北师大师生在图书馆前修建五四纪念亭。

第23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2

1992 年,在亭内建立五四纪念碑。后因建设新主楼,纪念亭被拆除。在师生的倡议下,

2004 年为纪念五四运动 85 周年,学校对纪念碑进行复建。纪念碑是北师大的标志性景

观,为师大学子所敬仰。

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北京高师学生最早到达天安门国民大会会场,由史地部学

生张润芝撰写的丈余长巨幅:“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

余孽死有头”,署款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遗臭千古,北京学界同挽”,竖立在金水

河边,格外引人注目。

游行队伍路过中华门,绕经前门楼,向东交民巷挺进。遭到拒绝和阻拦后,转向赵

家楼。“火烧赵家楼”点燃了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把火,也引燃了全国民众的怒火。

从“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熊熊烈焰,到“一二九”运动中冲破反动军警重围

的呐喊奔突……每逢攸关国运兴衰的历史关头,师大学子总是挺身而出,屹立于时代大

潮的风口浪尖。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师大学子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

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兼济天下的胸怀,正全面投身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发时代先声,为生民立命!

三一八纪念碑

三一八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北师大学六楼、学七楼的中央。1985 年 3 月建成,为

汉白玉方锥形,碑座正面镌刻着启功先生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着三位烈士的

生平。

纪念碑记文:为纪念烈士,爱国学友曾于和平门外师大院内建范士融纪念碑,在石

驸马大街女师大院内建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现重建此碑,冀我新中国青年,继承烈

士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贡献青春。

第24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3

图 39 三一八纪念碑 图 40 三一八纪念碑旧图

这座纪念碑想让我们铭记的是那段不可忘却,心潮澎湃的岁月,是那些铮铮铁骨,

赤胆忠心的师大人。

天津大沽口事件后,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 3 月 16 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

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所谓最后通碟,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

1926 年 3 月 18 日,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 60 多个团体和

80 多所学校共约 5000 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

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大会决定:

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

请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

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埋

伏的军警排枪射击和大刀砍杀,当场打死 47 人,伤 200 多人。北师大学生学生范士融、

刘和珍、杨德群牺牲,13 人受伤。他们的鲜血,既是对国家主权不容践踏的宣示,也是

对不畏强权奴役的拼死力争,他们被称为“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正的勇士”。90

多年来,大家以各种形式来纪念他们。北师大也在校园内不同地方为他们树立了纪念标

识。

图 41 三位北师大学生

第25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4

刘和珍,女,江西南昌人。一九零五年生,一九二三年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预科,

旋升入英语系。急公好义,学业优良,为师友所赞许,被推为学生自治会会长。

范士融,字子任,男,云南昆明人。一九零一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二二年

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学业优良,勇于伸张正义。曾任中国国民党北京市第七

区党部书记。

杨德群,女,字先哲,湖南湘阴人。一九零四年生,中国国民党党员。曾在向警予

主办的溆浦小学任教五年至一九二五考入师范大学国文系。为全系优秀高材生。

三位烈士的事迹早已载入北师大的史册。在北师大校史馆里,有启功先生写下的“三

•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的手书展览,展板上有三位烈士的生前

照片。

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徜徉在校园小径,埋首于各类典籍。满腔的爱国热情,燃尽

了他们的生命,闪耀了中国的历史。“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正是他们,用生命支撑起苟活者的希望,用信念引领了猛

士的前行。

第26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5

独属于师大的文化标志

北师大星

图 42 北师大星

2001 年 10 月 7 日,“北师大星”命名典礼暨纪念雕塑揭幕仪式举行。“北师大星”

是朱进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期间所在的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经中国

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这颗国际永久编号为 8050 号的小

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北师大星”,以庆祝当时北师大百年校庆。

朱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北

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1981 级本科、1985 级硕士,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国际天文馆学会理事。从 1994 年开始,朱进主持北京施密

特 CCD 小行星搜寻项目,其中国际永久编号为 8050 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北师大星”。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仅有 14 颗以“大学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北师大星”第

二颗以学校名称命名的小行星。因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能够获得小

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北师大星”雕塑高 6.8 米,其基座为天然花岗岩,

基座上部旋转体由不锈钢制成,象征着百年师大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重要贡献。

第27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6

木铎金声

图 43 木铎实拍 图 44 木铎图样

《论语·八佾第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据文献,“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

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孔子以木

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

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师大便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同样,每个北师学子在毕业时,留存一张与京

师广场上“木铎金声”的合影已是常态,这也足以体现北师学子对木铎怀以崇高的敬意

和无比的亲切之感。木铎是“教师”的别名,而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

更是可以从木铎的精神意义中体现。回顾北师大百廿来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先河,为

中国教育作出的不朽功绩,以“木铎金声”为校徽,恰如其分。

京师广场上的木铎金声,是在 2002 年 9 月 6 日师大百年校庆时隆重揭幕的。这座

高 12 米、用紫铜精心打造的纪念碑,由校友捐赠,著名雕塑设计大师陈箫汀艺术加工,

正面的“师大”两字传为钱玄同先生所书,背面“木铎金声一百年”则出自师大教授,著

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之手。

第28页

校园处处皆春秋,百年师大正芳华

第 | 页 27

校训碑

图 45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碑 图 46 启功在北师大 95 周年校庆的题字

1996 年,北师大启动校训征集活动,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共提方案。早在 1993 年,

启功先生为北师大出版社有个题词——“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在校训征集活动中,“师

垂典则,范示群伦”受到关注。考虑到其“稍嫌艰深”“稍感平板”“过于静态诠释”,启功

先生也不同意以此为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提出后,大家高度认同。1996 年 11 月 4 日,学校校务会议

明确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定为校训,并请启功先生赐墨勒碑,先生欣然从命,这就

是今天我们走进北师大南门看到的校训碑的来源。

启功先生专门对校训有所解释: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还不够,须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师表

的标准,我们都能理解,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行,是指每位师、生

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动、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

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延续了北师大的精神和传

统;二是简约而义达,言语通俗而意旨高远,能够行于日常,用作箴言,是可终生追求

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理想;三是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师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鲜

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图文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