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中国》第103期

发布时间:2023-12-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钢构中国》第103期

2023.11103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N A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关于核准 2023 年度第四批钢结构桥梁制造企业综合能力评价名单的公告2023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住建部:自 2024 年开始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工业建筑金属屋面工程防水做法的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课题立项《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测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课题立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钢结构桥梁分会组织专家赴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建筑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 年工作会议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支持民营经济发... [收起]
[展开]
《钢构中国》第103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11

103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N A

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关于核准 2023 年度第四批钢结构桥梁制造企业综合能力评价名单的公告

2023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

住建部:自 2024 年开始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工业建筑金属屋面工程防水做法的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课题立项

《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测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课题立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钢结构桥梁分会组织专家赴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建筑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 年工作会议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 条具体举措来了

推广智能建造 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业转型升级展新姿

绿色基建 走向世界

加强城市标准化建设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第2页

总 顾 问 :郝际平

编委会主任 :宋为民

编委会副主任:孙晓彦

专家顾问委员

罗永峰 郭彦林 陈晓明

陈振明 陈志华 顾 军

韩林海 贺明玄 李存良

李国强 刘洪亮 申 林

石永久 杨德洪 张爱林

张晋勋 张 伟 周观根

朱 丹 方鸿强

编委会委员

夏林印 王晓波 裘建华

单银木 徐春祥 曹 靖

曹 晗 曾 勇 陈 铎

陈洪全 陈兴大 丁 枫

杜献平 多跃刚 樊涛生

范玉峰 冯树国 盖 力

高 政 贾红军 蒋金生

蒋 谦 李旭禄 李亚东

刘保忠 刘 杰 骆银昌

苗树文 庞 忠 齐延宝

商晓波 苏洪华 唐兵传

唐世举 王安华 王保强

目录 CONTENTS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N A

04

06

08

1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分会动态】

【时政聚焦】

02

【头条】

30

11

25

21

22

27

28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权威访谈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

展——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

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关于核准 2023 年度第四批钢结构桥梁制造企业综合能力评

价名单的公告

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 推动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2023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

14

15

住建部:自 2024 年开始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

体检工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 年工作

会议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

《工业建筑金属屋面工程防水做法的研究》顺利通过协会

科研课题立项

《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测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课

题立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钢结构桥梁分会组织专家赴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 条具体举措来了

18 推广智能建造 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业转型升级展新姿

31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召开“不规则大跨度钢连廊非对称

支承条件下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

32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组织召开“米字型交叉桁架及其支

承异型截面柱钢结构体系制作及安装关键技术”科技成果

评价会

第3页

【工程月报】

钢构专家委员会专家—马张永

03

【专家风采】

46

47 【会员档案】

【企业动态】

45

33

36

【钢桥之声】

王 欣 王宇伟 魏龙柱

吴小弟 武士炯 夏 新

许金勇 于东云 俞建国

袁圣明 张海峰 张 军

张立新 张艳明 张在勇

张 昭 周永麟 常海君

贾 莉 李海旺 马东升

叶佳人 舒赣平 邵建伟

朱 华 刘祥民 郑茂荣

周学军 刘尚蔚 佟海鸥

彭 吉 黄 洁 万敏芳

茹海华 陈 炜 蒙昌嘉

黎 红 吴春亮 潘世平

胡育科 董 春 邢春玲

编辑部

总 编:孙晓彦

副总编:杨 帆

主 编:周 瑜

电话:010-589337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

西路 8 号 219 室

邮箱:gangwyh@163.com

网址:www.ccmsa.org.cn

微信公众号:ganggouzhongguo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N A

传播行业资讯 展示会员风采

37

【深度探讨】

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汉巴南项目巴中东站主体结构

封顶

G213 乐都至化隆高速公路东沟特大桥双幅贯通

34 重庆东站新进展!交通换乘中心屋盖钢结构滑移完工

最新进展!丹江口市水都二桥项目成功首吊

35 上海临港在建最高标志性建筑钢结构锥体末次提升圆满完

拉萨贡嘎机场 T1 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建筑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

15.3 亿!北京建工中标海南省艺术中心 ( 演艺中心 ) 项目

东南网架新中标杭州中能汽轮动力公司一体化产业基地项

目总承包工程

10 亿元,北京市政集团西南市场连传中标捷报

中建科工中标杭州联东云谷生物医药制造基地项目

39 绿色基建 走向世界

42 加强城市标准化建设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43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第4页

04

头条 /Headlines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来源:《求是》、新华社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

《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

重大关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

几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

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

化。总结新时代 10 年的实践

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

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

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

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

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

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

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

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

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

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

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

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

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

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

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

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

2023 年 7 月 17 日至 18 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 摄

第5页

05

头条 /Headlines

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

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

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

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

和后劲。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

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

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

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

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

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

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

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

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

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

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

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

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

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

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

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

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

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

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

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

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

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

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

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

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

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

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

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

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

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

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

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

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

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

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

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

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

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

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

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

生态建设。对于严重透支的草

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

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

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

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

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

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

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

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

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

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

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

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

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

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

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

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

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

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

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

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

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

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

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

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

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

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

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

流。

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

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

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

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

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

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

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

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

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

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

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

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

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

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

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

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

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

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

活方式成风化俗。

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

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

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

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

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

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

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

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

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

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

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

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

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

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

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

“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

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

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

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

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

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

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

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

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

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

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3

年 7 月 17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

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

第6页

06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

的重大突破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

领示范作用

李强蔡奇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30

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

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

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

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

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

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

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

义重大。要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

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树立

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

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

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

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

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在推进共

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建设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

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

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

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

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

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

出席座谈会。

习近平在上海调研期间专

门召开这次座谈会。座谈会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江苏省

委书记信长星、浙江省委书记

易炼红、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先

后发言,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

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

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

施 5 年来,规划政策体系形成

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

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现代化

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

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

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共保联

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

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

国前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我

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

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为构建新

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

放赢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也要

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

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

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

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

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产业

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

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

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

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和发展

还有不少短板。推进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坚

持稳中求进,一任接着一任干,

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

篇章。

习近平强调,长三角区域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

11 月 30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

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时政聚焦 /Focus

第7页

07

时政聚焦 /Focus

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

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

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

带、辐射全国。要跨区域、跨

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

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

技创新策源地。要以更加开放

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

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

新生态。

习近平指出,长三角区域

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

制。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

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

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增强一

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

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

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

更大突破,加强各项改革举措

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

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

展。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

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

服务便利共享。要加强各类交

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

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

平。要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

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示

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

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

域协同和有机衔接,加快从区

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

度创新。要推进跨区域共建共

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

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

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长三角区域

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

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

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经验

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

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

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战略枢纽。要加快上海“五个

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新

区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

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

战略,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区临港新片区更高水平对外开

放。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

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

标准“走出去”。要带头落实

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

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

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长三角区域

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

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

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

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

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

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

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

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要全

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

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

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

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建

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

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

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协同

推进省市间电力互济。要持续

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

联合执法。要健全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习近平强调,长三角区域

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要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

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

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

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

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

基础。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产业

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

势,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

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强链补链行

动,并与中西部地区加强产业

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

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稳步扩大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

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全过程

风险防控,更好维护国家金融

安全。要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安

全,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

布局。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加

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健全城

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城市基

本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

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指出,深入推进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

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职能,坚持规划纲要

的战略引领功能。三省一市要

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

强组织领导和调查研究,加强

协调共商和督促检查,推动解

决重大问题,推动重大改革落

地,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要加

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

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干部大

胆开拓、担当作为。要抓实第

二批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各级党

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

操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李强在讲话中表示,要认

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到国家发

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放到引

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去布

局谋划,发挥好经济增长极、

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

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

代化。要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

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

设,引导产业和经济合理布局。

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

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高

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增强对国

际商品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要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深化合作、相互赋能,把各地

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共拉

长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李干杰、何立峰、吴政隆、

穆虹、姜信治出席座谈会,中

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

地方、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

座谈会。

第8页

08

时政聚焦 /Focus

权威访谈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

展——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来源:新华社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备

受关注。从部门到地方,“认

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

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一系列

房地产调整优化措施接连出

台。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怎

样研判房地产市场?如何重构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城乡

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回

答了记者提问。

因城施策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

康发展

问: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

如何研判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形

势?

答:研判市场,重要的是

尊重规律、看大势。7 月 24 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适应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

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这是立

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房

地产自身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

判断。要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形

势,首先要把握住这个重大变

化。

从供给看,整体上,“有

没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结构性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从需求看,人民群众对住房的

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住

上更好的房子、获得更好的服

务。

分析市场,主要看供需关

系,也就是交易量、价格和结

构。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需

要用信息化手段研究分析市场

的变化。这几年,住房城乡建

设部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的数

字住房信息系统,它与全国所

有城市联网,能够实时显示房

屋网签备案的数据,可以了解

每个城市、每天的交易情况。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总的

看是前高、中低、后稳。从数

据看,“认房不认贷”“降低

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 到 10 月

份,一手房交易量虽然下降,

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

房合起来实现同比正增长。另

外,保交楼工作的扎实推进,

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

增长近 20%,也反映出各地政

府帮助企业纾困是有效果的。

“十家锅灶九家不同”。

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市场

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城市为单

元的市场,区域特征很明显,

各个城市的交易量和价格有很

新华社权威访谈视频截图

第9页

09

时政聚焦 /Focus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差异。关于房地产调控,我

们强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

一城一策,就是这个道理。我

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

认认真真落实好中央作出的一

系列重大部署,努力满足人民

群众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

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发展

新模式

问: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

新模式,具体有哪些考虑?

答:党中央提出,构建房

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是破解房

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

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

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

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

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在理念上,要始终坚

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

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

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

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好房

子好在哪儿?就是要绿色、低

碳、智能、安全,让群众住得

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

又放心安心。

——在体制机制上,一个

是,建立“人、房、地、钱”

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

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

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

场大起大落;再一个是,建立

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

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

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

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

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在抓落实上,要实施

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

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同时,

还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

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

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

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要

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

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

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

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

场、谁就会有发展。

房地产市场未来持续发展仍有

坚实支撑

问:“三大工程”建设是

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大工程”的基本要求是什

么?

答: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

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

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这是

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

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

重要举措。目前,有关工作已

经启动。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

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

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拓展了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

最终是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

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

求是,城市党委、政府担负起

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

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

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

为美好生活去奋斗。青年人有

希望,城市才能有未来。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

工程,重点是,消除安全风险

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

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

发展。

——“平急两用”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与安

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

关键是,平时用得着、急时用

得上。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

处在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

困难,但未来的持续发展仍然

有坚实的支撑。随着中央各项

决策部署的持续落实,随着房

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

一定能够推动房地产转型升

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

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第10页

10

时政聚焦 /Focus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

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

局: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

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

见》(建市〔2020〕60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

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建

市函〔2022〕82 号)等文件要

求,各地以试点示范为抓手,

加快完善发展智能建造的政策

体系、产业体系和技术路径,

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取得

积极成效。现将有关经验做法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学习

借鉴。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3 年 11 月 16 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文件部分内容截图

第11页

11

时政聚焦 /Focus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是

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对促进

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

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历史

性成就,但在统筹规划、协同

发展、精细治理、服务质量等

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与新发

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还不适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基础

设施规划建设的有关部署,全

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指

导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建设。

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

筹发展和安全,按照适度超前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整

体谋划、协同实施,精准补短

板、强弱项,加快构建系统健

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

能绿色、安全韧性的城市综合

交通体系,为打造宜居、韧性、

智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

水平。坚决守住城市交通基础

设施安全可靠的底线要求,加

快补齐设施短板。持续扩大高

品质设施供给,提高设施便捷

性和包容性,提升设施运行效

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

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精准

施策。充分考虑城市现状实际

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类城

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

建设任务,不搞“一刀切”。

住建部官网截图

第12页

12

时政聚焦 /Focus

科学把握建设规模、速度、标

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

应,与财政能力相协调,杜绝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

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要着力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

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增强城市发展活力。针对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注重

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坚持规

划建设与运营服务并重,促进

设施供需精准匹配。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

驱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构建

绿色交通网络,推动城市低碳

循环发展。加强物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

理中的应用,提升设施信息化、

智能化水平。

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各地城市综合

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设施网

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

整体效益和集约化、智能化、

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到 2035

年,各地基本建成人民满意、

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

色、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综

合交通体系。

科学编制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

体系规划

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

系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是统筹城市各类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各地

要在摸清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底

数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统筹

存量和增量、地上和地下、传

统和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

展,合理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

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着力优

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布

局、规模标准和安全设计,完

善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系统、生

活性集散交通系统、绿色慢行

交通系统。将公共交通优先发

展放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的首要位置,倡导公共交通支

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

式,不同层级城市要因地制宜

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推动

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提升

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加强

与市政管网、公共服务、防洪

排涝、防灾减灾设施的融合,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

性、完整性、协同性。

有序推进城市快速干线交

通系统建设。快速干线交通系

统主要由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组成,是支撑城市高效

运行的骨干系统。人口较多、

交通压力较大的大中城市,应

聚焦促进城市及周边高快速路

一体化、提升城市通勤走廊出

行效率、完善城市货运物流通

道网络、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及

提升客流效益等重点任务,因

地制宜有序开展城市快速干线

交通系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要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积

极发挥轨道交通优化城市功能

布局的作用,开展城市轨道交

通建成项目效益评估,加强项

目实施监督检查。做好快速干

线交通系统与生活性集散交通

系统的衔接,提升整体运行效

率。

积极实施城市生活性集散

交通系统建设。生活性集散交

通系统由城市主次干路、支路

和公交站点、物流配送设施等

组成,是生活出行和交通集散

的基础系统。优化道路网的级

配结构,提高道路网连通性和

可达性,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

道路网密度达到 8 公里 / 平方

公里以上。加强道路建设前期

设计及研究论证,按照城市道

路沿线功能布局,合理设置道

路宽度,优化分配道路空间,

发挥道路承载交往、休闲等多

元功能作用,增进沿线活力,

提升空间魅力。加强城市物流

配送设施建设,调整完善线路

网络,提高配送效率。

加快开展城市绿色慢行交

通系统建设。绿色慢行交通系

统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

网络组成,满足居民日常购物、

休闲、健身等需要,是提升城

市品质的重要系统。结合实施

城市更新行动,科学规划建设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一区一

策”、“一路一策”,保障慢

行交通出行空间,积极开展人

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

设,提升慢行交通设施的连续

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严格落

实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便利残

疾人、老年人安全通行。

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化

协同化发展

强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

生命周期管理。探索覆盖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

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

节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

式。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前

期研究论证,严格工程建设全

过程质量安全监管,落实质量

终身责任。控制建设成本,减

少浪费,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使用行

为特征分析,提升精细化管理

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完善维修

养护管理体制和老旧设施更新

机制。

加强充换电站等配套能源

设施统筹建设。按适度超前、

集约高效、弹性兼容的原则,

推动配套能源设施与城市交通

基础设施协同化建设,加强对

城市加油加气站、充换电站、

综合能源站等设施布局优化和

规模管控,做好与电力设施、

油气管网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

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

强存量设施的混合利用,鼓励

建设“多站合一”的配套能源

供应站点。结合城镇老旧小区

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推进

城市居住区共建共享充电基础

设施,合理利用周边道路建设

路侧充电基础设施。

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

车设施短板。组织开展城市停

车设施普查和监测评估,摸清

供需底数,及时更新各类停车

设施数据信息。加强城市停车

第13页

13

时政聚焦 /Focus

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

联互通、共享共用,积极发展

信息查询、停车引导等智慧服

务。结合空间资源和财政承受

能力,科学制定并实施城市停

车设施建设计划。聚焦老旧小

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外部新建、

周边共享和内部挖潜等项目,

增加停车设施有效供给。合理

规划专用卸货场地和临时停车

泊位,满足城市配送车辆作业

需求。鼓励大中城市轨道交通

外围站点建设换乘停车设施,

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

行方式。根据城市不同特点,

研究制定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指

标,指导城市推动解决停车难

问题。

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

测平台。探索建设集合城市道

路、轨道交通、充电桩、停车

等设施以及城市通勤和以公共

交通为导向开发模式(TOD)

等数据的监测平台,促进各类

数据资源联通共享,提升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数

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

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深度融合。完善城市交通基础

设施监测平台评估功能,积极

发挥监测评估结果在城市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工作中

的辅助决策作用。

促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绿

色智能发展

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安

全韧性。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

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对自

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抵

御、应急反应、快速修复能力。

建设城市道路桥隧等设施监测

系统,完善预警应急疏散联动

体系,确保事故报告及时、处

置快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关键节点风险防控管理,建

立结构安全评估制度,及时消

除设施安全隐患。推动城市道

路桥隧隐患探测检测市场化运

行机制建设,鼓励研发及使用

先进探测检测设备。

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绿

色发展。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减

少生态空间占用。推广绿色施

工,重视施工后期生态修复,

推进废旧建材、项目渣土等再

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使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己

建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绿

色化改造。鼓励开展城市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的碳排放

核算工作。

实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

能化改造。推动“多杆合一、

多箱合一”,建设集成多种设

备及功能的智慧杆柱,感知收

集动态、静态交通数据。推进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

汽车协同发展,改造升级路侧

设施,建设支持多元化应用的

智能道路,在重点区域探索建

设“全息路网”。支持智能道

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

订相关标准规范,满足城市道

路智能化建设和车路协同项目

需要。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建

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协调

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

作规则、责任清单,建立分年

度实施项目库,统筹推动工作。

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

市、县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的规划编制、平台建设、项目

推进等督促指导。

强化实施评估。各地要研

究制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

指标,因地制宜建立专项评估

制度,全面梳理和分析研判城

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主

要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针对性地明确阶段性重点任

务。要及时跟踪本地区城市综

合交通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

况,定期进行调度,协助解决

遇到的难点问题。

做好宣传引导。各地要加

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作

经验总结,积极开展工作及成

效宣传,及时解读重要政策措

施,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争取

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的理解支持,营造良好氛

围。

11 月 30 日,在江跳线圣泉寺站,首趟贯通运营的列车进站。当日,重庆市

域铁路江跳线与重庆轨道交通 5 号线正式贯通载客运营。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第14页

14

时政聚焦 /Focus

住建部:自 2024 年开始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

市体检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 27 日召开

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社

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有关情

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

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在会上表

示,自 2024 年开始,住建部

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

城市体检工作,把城市体检延

伸到群众身边。

会上,有记者问,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城市社区嵌入式

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要求加强组织实施,将住建部

作为统筹协调和评估督导的主

要部门之一,住建部将采取哪

些措施来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

设施建设?

对此,张雁介绍,近年来,

住房城乡建设部聚焦为民、便

民、安民服务,大力开展城镇

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

设、“国球进社区”等工作,

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普惠社

区服务,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

的“好社区”。比如,2019 年

以来,住建部指导各地在城镇

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养老、

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 5.6

万个,惠及居民 3800 多万户。

2020 年以来,住建部积极推进

完整社区建设,配建群众急需

的“一老一小”服务设施,新

建居住区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

施比例从 2020 年的 46.1% 提

高到 2022 年的 83.2%。通过

这些工作实践,各地住房城乡

建设部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

验做法,探索出较为成熟的路

径模式,具备了很好的工作基

础。

张雁强调,接下来,住建

部将进一步发挥好在城市更新

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多措并举、

持续推进,配合国家发展改革

委做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

设工程实施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

摸清社区设施底数短板。2018

年以来,住建部指导样本城市、

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主要目的是查找和解决群众反

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

题。自 2024 年开始,住建部

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

城市体检工作,把城市体检延

伸到群众身边,将小区、社区、

街区列为城市体检的基本单

元,查找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公共活

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

配建不达标、功能不完善、服

务不到位的问题短板,列出问

题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施

动态更新,为社区服务设施的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准嵌

入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因地制宜建设社区设施。住建

部正在牵头推进的城市更新工

作,包括既有建筑更新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

建设、活力街区打造等任务,

这些都是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

设施建设工程的重要载体。住

建部将指导各地在城市更新工

作中,统筹利用存量资源,合

理确定建设工程,把社区设施

落实落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

造中,将开展“楼道革命”“环

境革命”“管理革命”,通过

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

造等方式,完善配套设施,改

善生活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在完整社区建设中,将聚焦“一

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实施

老年服务站、托儿所、幼儿园

等一批建设项目,衔接 15 分

钟生活圈,推进相邻社区及周

边地区统筹建设、联动改造,

加强设施共建共享,拓展群众

身边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日常

生活提供便利。在活力街区打

造中,将实施老旧商业区、步

行街、老旧厂区等老旧街区更

新改造,推动街区功能转换、

活力提升,把腾退出的空间资

源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

施,让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

舒心、更美好。

三是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

管理,助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住建部将持续加强和改进住宅

物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物业

服务企业贴近居民的优势,发

展社区养老、托幼、家政、助

餐等生活服务业务,探索“物

业服务 + 生活服务”模式。鼓

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社区

养老服务,运用智能化的手段,

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等定制

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

养老服务需求。推动物业服务

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

务,提高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水

平,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推动

物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更好

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

求,让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的幸

福家园。

第15页

15

时政聚焦 /Focus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 条具体举措来了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全国

工商联

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

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

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

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

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现就有

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

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明确金融服务民营

企业目标和重点。银行业金融

机构要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

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

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 加

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

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

比。健全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

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

务,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

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

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

的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技

术改造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

满足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合理金

融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合理

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

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

职免责机制,充分保护基层展

业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大首贷、信用贷

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

积极开展首贷客户培育拓展行

动 , 加强与发展改革和行业管

理部门、工商联、商会协会对

接合作,挖掘有市场、有效益、

信用好、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

营企业,制定针对性综合培育

方案,提升民营企业的金融获

得率。强化科技赋能,开发适

合民营企业的信用类融资产

品,推广“信易贷”模式,发

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持

续扩大信用贷款规模。

  (三)积极开展产业链供

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

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

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

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

贷款等业务。进一步完善中征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

加强服务平台应用。促进供应

链票据规范发展。深入实施“一

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

促进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和

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

色产业集群内民营中小微企业

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第16页

16

时政聚焦 /Focus

  (四)主动做好资金接续

服务。鼓励主办银行和银团贷

款牵头银行积极发挥牵头协调

作用,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

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

术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按市场化原则提前对接接续融

资需求,不盲目停贷、压贷、

抽贷、断贷。抓好《关于做好

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银发

〔2022〕254 号文)等政策落

实落地,保持信贷、债券等重

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

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

  (五)切实抓好促发展和

防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

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

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健全信用

风险管控机制,加强享受优惠

政策低成本资金使用管理,严

格监控资金流向。加强关联交

易管理,提高对关联交易的穿

透识别、监测预警能力。

 二、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

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

  (六)扩大民营企业债券

融资规模。支持民营企业注册

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

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

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

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

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支持

民营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推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民营

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

注册全流程采用“快速通道”,

支持储架式注册发行,提高融

资服务便利度。

  (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

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鼓励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

司以及市场机构按照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

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直接

投资等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债

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稳

定存量。

  (八)加大对民营企业债

券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

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养老金、

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科

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支持民

营企业在符合信息披露、公允

定价、公平交易等规范基础上,

以市场化方式购回本企业发行

的债务融资工具。

  (九)探索发展高收益债

券市场。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

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

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

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

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

业投资者培育,提高市场流动

性。

  三、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

市场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

股权融资规模

  (十)支持民营企业上市

融资和并购重组。推动注册制

改革走深走实,大力支持民营

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支持

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

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

改革,研究优化并购重组“小

额快速”审核机制,支持民营

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

  (十一)强化区域性股权

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

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突出私募

股权市场定位,稳步拓展私募

基金份额转让、认股权综合服

务等创新业务试点,提升私募

基金、证券服务机构等参与区

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性。支持保

险、信托等机构以及资管产品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

自愿的前提下,投资民营企业

重点建设项目和未上市企业股

权。

  (十二)发挥股权投资基

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

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

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

关键领域民营企业。积极培育

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

资力量,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

小微企业的投入。完善投资退

出机制,优化创投基金所投企

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

挂钩制度安排。切实落实国有

创投机构尽职免责机制。

  四、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

和服务供给,支持民营企业“走

出去”“引进来”

  (十三)提升经常项目收

支便利化水平。鼓励银行业金

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

户”拓展行动。支持银行业金

融机构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提

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

提升资金跨境结算效率。支持

银行业金融机构统筹运用好本

外币结算政策,为跨境电商等

贸易新业态提供优质的贸易便

利化服务。

  (十四)完善跨境投融资

便利化政策。优化外汇账户和

资本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完善

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结汇便利化

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

金融机构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

服务。扩大高新技术和“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

化试点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

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

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

民营企业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

和使用。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境

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提

升外资企业境内开展股权投资

便利化水平和民营企业利用外

资效率。支持跨境股权投资基

金投向优质民营企业。

  (十五)优化跨境金融外

汇特色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

机构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体

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政银企担

保多方联动合作,减轻民营中

小微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成本。

持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

用场景、拓展覆盖范围,为民

营企业提供线上化、便利化的

融资结算服务。

  五、强化正向激励,提升

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

  (十六)加大货币政策工

第17页

17

时政聚焦 /Focus

具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好多种

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

融机构增加对重点领域民营企

业的信贷投放。用好支农支小

再贷款额度,将再贷款优惠利

率传导到民营小微企业,降低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十七)强化财政奖补和

保险保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

政策,简化办理流程,推广线

上化业务模式。发挥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

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作用。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扩大

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十八)拓宽银行业金融

机构资金来源渠道。支持银行

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募

集资金用于发放民营企业贷

款。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力度较

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符合

发债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支持

发行各类资本工具补充资本。

  六、优化融资配套政策,

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十九)完善信用激励约

束机制。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信

息共享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

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

体系。推动水电、工商、税务、

政府补贴等涉企信用信息在依

法合规前提下向银行业金融机

构开放查询,缓解信息不对称。

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

机制。

  (二十)健全风险分担和

补偿机制。发挥国家融资担保

基金体系引领作用,稳定再担

保业务规模,引导各级政府性

融资担保机构合理厘定担保费

率,积极培育民营企业“首保

户”,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

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建立国家

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善政府性

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

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

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分险作

用。

  (二十一)完善票据市场

信用约束机制。支持民营企业

更便利地使用票据进行融资,

强化对民营企业使用票据的保

护,对票据持续逾期的失信企

业,限制其开展票据业务,更

好防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引

导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优化系统

功能,便利企业查询票据信息

披露结果,更有效地识别评估

相关信用风险。

  (二十二)强化应收账款

确权。鼓励机关、事业单位、

大型企业等应收账款付款方在

中小企业提出确权请求后,及

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鼓励地

方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

大辖区内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确

权力度,提高应收账款融资效

率。推动核心企业、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加强与中征应收账款

融资服务平台对接,通过服务

平台及时确认账款,缓解核心

企业、政府部门确权难和金融

机构风控难问题。

  (二十三)加大税收政策

支持力度。落实以物抵债资产

税收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处

置以物抵债资产时无法取得进

项发票的,允许按现行规定适

用差额征收增值税政策,按现

行规定减免接收、处置环节的

契税、印花税等。推动落实金

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制度,进

一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

不良资产处置。

  七、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四)加强宣传解读。

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宣传解

读,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

频率、扩大宣传范围,主动将

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

务信息推送至民营企业。发展

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联

通过培训等方式,引导民营企

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珍惜商

业信誉和信用记录,防范化解

风险。

  (二十五)强化工作落实。

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

信、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加强

沟通协调,推动解决政策落实

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政

策督导,梳理总结典型经验,

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政策实效。

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加强政

策效果评估。工商联要发挥好

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建立优

质民营企业名录,及时向金融

机构精准推送,加强银企沟通。

各金融机构要履行好主体责

任,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加快政策落实落细。

甘肃泾川:招商引资盘活资源,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11 月 26 日,在泾川

县一家棉纱生产企业,工人在棉纱生产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第18页

18

时政聚焦 /Focus

推广智能建造 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业转型升级展新姿

来源:人民日报

从住宅、学校、公园等“小

而美”项目,到桥梁、铁路、

机场等大型基建工程,近年来,

我国建筑业建造能力不断增

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

年,行业总产值超 31 万亿元,

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 6.9%,

吸纳就业超过 5200 万人。

  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建

筑业也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

题,面临着提质增效、节能降

耗等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建

筑业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转型升

级?记者进行了采访。

  应用新产品新技术

  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新

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

  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慕

士塔格峰附近,坐落着一排集

装箱式的屋子,这是今年刚交

付的全国首座“零海拔”天文

观测站。尽管海拔高达 4500

多米、室外氧气浓度仅为平原

地区的 55% 左右,但人在室

内却没有头疼、失眠等高原反

应。

  奥秘在哪里?“‘零海拔’

建筑采用了增压气密技术,即

提高建筑密闭性并向内部注入

空气,使得气压和氧含量达到

平原地区水平。”中国建筑先

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开强介

绍,为做到这一点,项目首先

要攻克高承压力难题,“普通

建筑每平方米承压只需几百公

斤,‘零海拔’建筑要达到 4

吨以上。”增压后,还得保障

内部设施正常运转,密闭空间

中建三局研发的住宅造楼机正在作业。夏仲斌摄 来源:人民日报

第19页

19

时政聚焦 /Focus

空气新鲜、环境舒适,这就需

要借助传感、监测与控制等技

术。

  “‘零海拔’建筑可以为

长期在高原居住的人们提供健

康保障,目前已应用在酒店、

民居等场景,累计应用面积

2000 多平方米,未来通过定制

化、一站式设计服务,市场将

更加广阔。”王开强说。

  坚持创新驱动,建筑企业

不断拓宽市场,提高质量和效

益。

  辽宁沈阳市,300 多米高

的写字楼正加紧施工,在顶层

进行定位精测工作的技术人

员,手中拿着一个文具盒大小

的“神器”——超高层北斗高

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它可以

实现“600 米高度、2 毫米误差”

的精准定位。

  工程施工中,定位测量是

否准确,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

量安全。建筑业过去通常采用

激光铅直仪、钢尺等测量仪器,

300 米以上建筑受强风、湍流

等影响更大,容易出现更剧烈

的楼体摆动,导致累积误差。

  “前几年我们通过自主研

发,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

测量‘卡脖子’难题。今年更

新迭代的第三代设备,提升了

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测量高

度已达千米级。”中建一局测

绘专家张胜良介绍,这一设备

已走出国门,应用到全球超 50

个超高层项目中。

  近年来,建筑业加快与先

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

度融合发展。新设备相继涌现:

中国建筑研发的 X—MEN 机器

人,可给建筑做“B 超”,将

模型、图纸原位置投影到工地,

辅助检查施工质量、校准机电

管线位置;云端建造工厂,集

成起重机、料场、智能机器人

等,实现核心筒最快 4 天一层

的施工进度。

  新技术不断突破:中国建

科研发的 BIM(建筑信息模型)

数智设计软件马良 XCUBE,能

提供几何造型、二三维协同、

渲染模拟、数据智能等服务,

实现 BIM 图形核心引擎和 BIM 基

础软件国产化、产业化。

  “我们也要看到行业‘大

而不强、小而不专’、企业盈

利能力不高、同质化竞争等问

题。”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

景万认为,智能建造是推动建

筑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

集型的必经之路,要以推动智

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

发展为动力,加强新技术、新

产品的应用,构建行业核心竞

争力。

 推广新材料新工艺

  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

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

积超 100 亿平方米

  建筑业是实施节能降碳的

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据测算,

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

费总量的比重超过 45%。不少

受访者认为,在实现“双碳”

目标背景下,加快绿色建筑建

设,转变建造方式,实现全生

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行

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广东深圳市,中建科技组

合模块建筑(CMC)全球研发

总部的施工现场,不见“支模

板、绑钢筋”的场景。原来,

机电、管线、幕墙等在工厂提

前预制生产,一个个模块单元

像“搭积木”一样吊装。“现

场施工量减少至原来的 20%,

工期可减少一半,建筑垃圾排

放降了 70%,整体造价却不增

加。”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

森介绍。

  施工更绿色,后期运行同

样节能。樊则森说,项目一方

面采用被动式技术,通过全遮

阳、空气间层隔热等手段降低

建筑冷热需求,减少用能负荷;

另一方面应用高性能能源系

统,将屋顶光伏发电储存并柔

性使用,1200 平方米光伏板全

年发电 22 万千瓦时,可再生

能源利用率达 50%。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累

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100

亿平方米,2022 年当年城镇新

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达到 90% 左右。北方地区完

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超过 18 亿平方米,惠及超过

2400 万户居民。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

展,离不开上游绿色建材的推

广应用。安徽蚌埠市,我国最

大的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产线有

序运转,玻璃基板上均匀涂

布 3 微米厚的铜铟镓硒薄膜,

在弱光条件下也有较好的发电

性能。“这条产线每年能生产

300 兆瓦的发电玻璃,可以安

装在 200 万平方米幕墙屋顶上,

发出的电可供 10 万户家庭使

用一年。”凯盛光伏常务副总

经理王昌华介绍。

  推广高强钢筋、高性能混

凝土、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等

产品,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

制构件和部品部件……绿色建

材正在各类建筑中得到更广泛

应用。据测算,2022 年绿色建

材产品营业收入近 1700 亿元,

同比增长 20% 以上。

  打造新场景新模式

  开拓工业厂房、能源工程

等新领域,提高产业链协作水

平和管理效能

  随着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

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

量结构调整并重,建筑业增势

有所放缓。这一背景下,不少

建筑业企业积极打造新场景、

新模式,寻求新突破。

  ——开拓新场景,注入市

场活力。

  铝模拼装、钢筋绑扎、混

凝土浇筑……在深圳南山智造

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工

地,几十台大型施工机械忙碌

作业,不久前,一栋近百米高

的大型厂房完成首栋封顶,实

现“工业上楼”。

  “厂房采用‘环形坡道 +

高架道路’设计,结构进行了

高承重优化,装卸货可直通各

楼层,将有效解决‘设备不易

上楼’‘高层厂房货运效率低’

第20页

20

时政聚焦 /Focus

等问题,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

力。”中建二局项目负责人王

刚介绍,今年以来,“工业上楼”

等创新类项目成为新的业务增

长点。

  针对城市更新需求,中建

一局构建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

模式,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等项目;抓住能源转型机遇,

中建五局承建光伏发电、锂电

池正极材料等项目……今年以

来,中国建筑在高科技工业厂

房、教育设施等公共建筑领域,

以及铁路、水利、能源工程等

领域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前

三季度,工业厂房领域新签合

同额同比增长 57.3%,能源

工程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

144.8%。

  ——开发新模式,提升管

理效能。

  点开“精采云”平台,水泥、

粉煤灰、建筑钢材等建材一应

俱全。输入型号、数量、进场

时间等信息,便能快速匹配供

应商。“以支撑架料为例,建

造一栋建筑少则几百吨、多则

上万吨,对于有几百个项目的

建筑单位来说,要在短时间统

筹很困难。”中建四局物流发

展公司模架事业部总经理祝育

川介绍,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

后,架料周转效率提升近 3 倍。

不仅如此,该企业还配建了智

慧仓储基地,实现机械设施、

物资数据等的智慧化管理,月

均吞吐量从 2021 年的 0.5 万

吨增长至现在的 1.5 万吨。

  “建筑行业产业链长、涉

及面广、关联度高。当前,业主、

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

分包单位、运维各方协同性较

差,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导

致产业链数据割裂,没有形成

良性的协同机制。”景万认为,

建筑业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应共

同构建行业生态系统,共享信

息、深化合作、提升效率。

  ——拓展新区域,布局全

球市场。

  总占地面积约 50.5 万平

方米,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

务区项目有序推进;全线长

约 170 公 里, 孟 加 拉 国 帕 德

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先通段通

车,预计将直接惠及 8000 万

人口……这些年,我国建筑业

企业加快“走出去”,2022 年

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549.9 亿美元,较 2012 年增

长 32.9%。

  一些企业表示,近年来,

国际工程行业竞争态势加剧,

项目施工成本增加。要主动开

展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合

作,持续优化专业服务,强化

供应链韧性,提升竞争力。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

一项系统工程。《“十四五”

建 筑 业 发 展 规 划》 提 出,

“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国民

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建筑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工程

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建筑业迫切需要提升工

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

提升,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

展新路。”景万表示。(记者:

丁怡婷)

钢桥梁智能制造 5G 设备群 来源:中铁宝桥

第21页

21

分会动态 /Branch

第22页

22

分会动态 /Branch

科 技 引 领 创 新 驱 动 | 推 动 钢 结 构 建 筑 绿 色 低 碳 发

展 -2023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隆重

召开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11 月 3 日 -5 日,2023 年

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

在济南隆重召开。大会以“科

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钢结

构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的引领作用,传递政策信息,

交流创新成果,表彰一批在建

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

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这是钢结构行业以实际行动,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科教兴

国战略,扎实推进建筑钢结构

领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领

建筑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一

次科技创新交流的盛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金属

结构协会主办,中建八局第一

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

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山

东省钢结构行业协会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

学教授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

结构科技委员会名誉主任、国

机集团首席科学家徐建,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

管司副司长、住建部标准定额

研究所所长陈波,住建部质安

司综合处干部于君涵,山东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工程监

察专员闫兴利,山东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标准造价中心主任

徐海东,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

府副区长王玉洁,济南市章丘

区住建局局长李经国,济南市

章丘区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于

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

长郝际平,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协会副秘书长梁岳峰、孙晓彦,

原科技部驻外参赞、中国技术

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秘书长

许爱东,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协会副秘书长张弛,中建八局

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齐朋,全国工程勘察设

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

师丁洁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

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董

事长娄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

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总

工程师冯远,协会钢结构科技

委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郭彦林,

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

同济大学教授罗永峰,山东省

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周学军,

以及协会钢结构科技委专家、

2023 年中建金协科技奖、科技

创新企业和人才的获奖单位代

表、会员企业、设计、科研单

位的代表、地方协会领导和中

国建设报等相关媒体代表等共

200 余人参加了大会,图片直

播 15.8 万余人线上观看。会

议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

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

孙晓彦主持,会议通过线上直

播和现场会议及成果展示等形

式,将大会实况实时传播。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朋为大

会致欢迎词;山东省钢结构行

业协会会长周学军,中国工程

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

弛,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

元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会长郝际平,章丘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王玉洁为大会致辞。山

东省住建厅建筑工程监察专员

闫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

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住

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所长陈波

在大会上做重要讲话。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朋在致

辞中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

的祝贺,对与会专家、领导以

及各参与代表表示诚挚的欢

迎。齐朋表示,中建八局一公

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打

会议现场

第23页

23

分会动态 /Branch

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

发平台,获评“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组建了工程研究院

等研发实体,企业专利总量

超 4000 项;公司始终重视高

精尖人才团队培养,不断完善

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 , 聚力打

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推动钢

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

“八一”力量。

山东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会

长周学军在致辞中指出,山东

省是钢结构产业大省,钢铁产

能位居全国第三,形成有“两

廊三圈七区”的钢结构产业布

局。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

就目前钢结构的前沿技术、新

材料新工艺、未来钢结构建筑

应用等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

验等方面加强交流学习,进一

步凝聚行业共识和产业力量,

共同促进建筑钢结构科技创

新,谱写建筑钢结构行业高质

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副秘书长张弛在致辞中指出,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始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

纲要,积极组织参与行业间学

术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工程建

设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本次大

会聚集了国内数百名行业知名

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术成果,

探讨我国建筑钢结构绿色低碳

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中国工

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将与各界同

仁一起,推动钢结构技术行业

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我国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

元兴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

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建筑钢结构领域日益完善,产

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技术自

主监督质量不断提升,工业化、

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

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广泛

共识。希望能以本次大会为契

机,加强合作和交流,推动产

业一体化发展和大中小企业协

同创新,大力推进跨界融合、

基层创新,积极带动全产业链

企业转型升级,为行业高质量

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

长郝际平在致辞中指出,习近

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明确部署,

到 2035 年我国将实现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

家前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

会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为主

线,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本次

大会邀请政府部门、院士专家、

科技创新企业以及主流媒体共

同解读十四五建筑钢构发展的

新机遇,剖析钢结构领域科技

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建筑钢结

构行业科技进步与转型升级发

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章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

玉洁在致辞中指出,章丘区是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工

业百强区,近年来着力突出创

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齐鲁科

创大走廊,紧握绿色低碳高质

量发展主线,始终重视建筑钢

结构产业发展。本次大会汇聚

了建筑钢结构行业的著名专家

学者,将是一次思想交流、观

点碰撞的“盛宴”,对于提升

钢结构产业能级,实现产业集

群和发展规模的“双提升”,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住建厅建筑工程监

察专员闫兴利在对本次大会的

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

出,钢结构建筑是推动建筑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

措,是促进钢铁产业和建筑钢

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山东省以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战略为统领,全面推进建筑业

和钢结构高质量发展,全力推

动钢结构住宅建设,促进建筑

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科

技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本

次大会整合凝聚优势资源,搭

建起了一个钢结构建筑创新交

流的共享平台,对于赋能钢结

构建筑体系的创新,助力钢结

颁奖仪式

第24页

24

分会动态 /Branch

构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

高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综合效

益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

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住建部

标准定额研究所所长陈波高度

肯定了此次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科技进

步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和建

筑品质的根本,人民群众对建

筑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有没有”

转向“好不好”,建筑业的发

展也站到了新的方位和起点,

钢结构行业作为建筑业转型发

展重要阵地,也处于重要的战

略的转型发展期。本次大会以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钢结

构建筑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邀请各位院士、大师、

专家、钢结构科技创新企业负

责人等齐聚于此,共同探讨行

业科技发展新机遇,探讨行业

科技发展新方向,交流行业科

技发展新成果,不仅对提升钢

结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

极作用,而且对推动钢结构产

业链的融合,探索中国式现代

化的行业发展道路,促进全国

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高质量发

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作《预应

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风电支撑

结构》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建金协钢结构科技委

名誉主任、国机集团首席科学

家徐建作《工程振动控制标准

体系与核心标准》主题报告。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

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同

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

总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

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

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

海宝冶钢结构工程公司设计研

究院、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

公司等十家单位围绕钢结构建

筑领域新技术、新成果,交流

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索

膜结构、钢结构住宅钢结构设

计施工、智能建造等前沿技术

做专题技术报告。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大会对

2023 年钢结构领域科技创新优

秀企业和杰出人才进行表彰;

对 2023 年钢结构建造技术论

文征集活动获奖论文、2023 年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

术奖予以表彰,通过表彰,鼓

舞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干

劲,扎实推进建筑钢结构领域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

我国建筑钢结构绿色低碳科技

创新体系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在与会领导、来宾

的见证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协会会长郝际平从中建八局第

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聂丽手中接过象征着

科技创新大会承办权的会旗,

郑重地交到 2024 年全国建筑

钢结构行业大会承办单位陕西

建工钢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弓国涛手中,2024 年全国建

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挥师西

安!

期间,与会人员前往中国

建筑绿色产业园进行参观调

研,走进 BIM+ 机电一体化智造

基地、建筑产业化工厂、新型

模架智造基地、观摩工厂第四

代 PC 构件生产线、铝合金模板

翻新生产线、机电工程安装建

造机器人,察看自主研发的智

慧工厂管理平台,了解 UHPC 高

性能混凝土、透光混凝土挂板、

MIC 光伏一体箱产品情况和项

目年产能、生产规模、产业工

人队伍建设情况。

与会人员参观由中建八局

一公司承建的黄河体育中心专

业足球场项目,对项目采用的

世界首个平面单层膜的轮幅式

索膜结构体系和世界上最大单

层 PTFE 网格覆膜结构相关技术

要点进行深入交流,就大悬挑

屋盖刚性体系、异型索膜柔性

体系、内外环桁架结构施工工

艺进行现场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 周

绪红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金协钢结构科

技委名誉主任、国机集团首席科学家

徐建做报告

第25页

25

分会动态 /Branch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 年

工作会议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建筑金

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委

员会的技术支撑、行业引领与

服务作用,推进钢结构行业科

技进步和创新发展,2023 年

11 月 3 日下午,协会钢结构科

学技术委员会 2023 年工作会

议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近 30

位钢结构科技委员会委员和地

方协会代表出席会议。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

司首席专家秦家顺代表承办单

位首先致辞,对与会的各位专

家、领导莅临济南表示热烈的

欢迎。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

长郝际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对

各位科技委专家们长期对协会

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

对新一年要开展工作提出了具

体要求,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

往地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科

技委的工作。希望以钢结构科

学技术委员会为载体,充分发

挥专家的技术优势,开展多种

形式的专家科技服务与技术推

广活动,共同推进行业的科技

事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 2023

年协会钢结构科技工作,研究

部署 2024 年钢结构科技委重

点任务。围绕新时期钢结构建

筑前沿技术和工程应用新进

展,如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钢结构行业技术进步,进

一步发挥行业专家团队作用,

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钢结构科学技术委

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郭彦

林首先做了协会钢结构科学技

与会专家及地方协会参与讨论

第26页

26

分会动态 /Branch

术委员会 2023 年工作汇报,

回顾科技委在科技项目攻关、

技术交流、标准编制、评选树

优、成果评价、科技人才队伍

建设以及成果普及和宣传等方

面做了大量实效性的工作,有

利地推动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创

新。

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孙晓

彦对协会钢结构科技委 2024

年工作计划及工作要点进行说

明,针对协会开展建筑钢结构

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建设工作

等进行重点讨论。

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

任、清华大学教授郭彦林主持

专家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代表

积极参与讨论,在会上提出了

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表示愿

意积极配合钢结构科技委开展

各项工作,反馈的意见将为下

一步钢结构科学技术委员会的

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扩

大专家队伍建设,会议期间,

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胡

育科宣读《关于增聘中国建筑

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科学技术

委员会委员的决定》,希望各

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

推进钢结构行业科技进步和创

新发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

会会长郝际平、钢结构科技委

员会主任郭彦林、钢结构专家

委员会主任罗永峰为钢结构科

技委增补委员颁发聘书。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金属

结构协会一直致力于贯彻落实

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行业科技

进步,协会钢结构科技委员会

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充分反映出

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企业和

工程技术人员在迈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特别是

在“双碳”目标和建筑业高质

量发展的背景下,对新的科技

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新的历史阶段,将以科

技创新促进转型,以高质量发

展,来提升钢结构技术创新的

水平,要抓住当前国家“双碳”

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理念,

为钢结构行业赢得更大的市场

空间,协会也将进一步增强专

家责任担当,弘扬科学精神,

把行业内各方面专业水平高、

经验丰富的专家团结起来、组

织起来,围绕企业需求,开展

多种形式的专家科技服务与技

术推广活动,为推动钢结构行

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颁发聘书

会议现场

第27页

27

分会动态 /Branch

《工业建筑金属屋面工程防水做法的研究》顺利通过协

会科研课题立项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2023 年 11 月 11 日,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北京组织

召开由清华大学、山东万事达

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多维

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

的“工业建筑金属屋面工程防

水做法研究”课题立项的专家

论证会。

论证会邀请了全国工程勘

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

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宇担任

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罗永峰担任副主任委员,哈尔

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查晓

雄、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

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勇

军,福建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

司总工曾志攀担任委员组成的

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

会长兼秘书长宋为民、协会副

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

孙晓彦,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

长董春、周瑜,主编单位清华

大学教授石永久,山东万事达

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

总杨志勇,多维联合集团有限

公司围护系统设计部经理王晓

华,课题组成员美联钢结构建

筑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高大奎,巴特勒(上海)

有限公司总工韩小红,美建建

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工

吴梓玮,北京宝都钢结构工程

有限公司总工王志伟,杭萧钢

构(江西)有限公司陈友泉等

20 余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还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标准定额司实施指导监督处聂

明学处长、江冰一级调研员,

以及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

公司卢海陆、北京东方雨虹防

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丁红梅、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吴剑秋、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张

勇、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胡骏、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

限公司朱志远等专家参会指

导。会议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

会长董春主持。

会上,宋为民秘书长首先

致辞,对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和

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协会的

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

肯定本课题研究的对推动金属

屋面防水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聂明学处长介绍了住建部

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工作

有关情况,以及当前加强基础

技术研究、更好支撑标准编制

工作的一些工作安排,充分肯

定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积

极开展基础课题研究的做法,

指出扎实的课题研究成果是完

善工程技术标准的理论基础和

技术支撑。江冰一级调研员介

绍了当前防水行业标准工作有

关具体情况,并从研究方向、

重点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国建

筑金属结构协会开展防水相关

课题研究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课题负责人山东万事达建

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杨志勇代表课题组汇报了该课

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清华大学石永久教授强调指出

本课题的研究的重要工作就是

系统梳理现有金属屋面防水的

相关规定,力求在满足通用规

范新的防水设防原则的基础

上,给出科学有效的金属屋面

防水做法,形成研究总结报告,

以提供防水通用规范的修订以

参考。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

会建筑钢结构科研项目立项与

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

规定,审查组专家听取了项目

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

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是

适应工业建筑金属围护系统设

计和施工的紧迫需求,研究背

景和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合理,

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可行,可

以取得预期成果,具有重要的

工程实用价值,同意该项目立

项。

孙晓彦会长在总结讲话中

感谢各位专家为课题组立项给

予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得

课题立项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协会也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发

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为金属

为屋面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

量!

会议现场

第28页

28

分会动态 /Branch

《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测研究》顺利通过协会科研

课题立项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精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

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

心技术科研攻关,进一步提升

行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建

筑金属结构协会科研项目管理

办法(试行)》,中国建筑金

属结构协会决定在建筑钢结构

行业开展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立

项工作。

2023 年 11 月 7 日,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江苏南京

组织了由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

限公司、同济大学、常州市综

合交通运输学会共同承担的

“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测

研究”课题立项专家评审会。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

会建筑钢结构科研项目立项与

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

规定,评审组专家听取了项目

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

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是

钢结构桥梁市场亟需,研究背

景清晰,内容科学合理、研究

手段可行,可操作性强,预期

成果具体,对钢桥面板焊接残

余应力的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同

意该项目立项。

近年来,钢桥在我国交通

工程建设中得到迅速发展。随

着桥上交通不断向高速、重载、

大流量发展,再加上广泛存在

于焊接结构内部的焊接残余应

力,使得运营中的正交异性钢

桥面板的疲劳开裂问题日趋严

重 , 呈现出了普遍性、早发性、

多发性、重复性的特征,已经

严重影响到该结构的使用和发

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焊接残

余应力是导致钢桥面板疲劳开

裂的重要因素之一。钢桥面板

在外荷载作用下其焊接接头处

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应力集中,

加之钢桥面板内广泛存在的焊

接残余应力,会导致其使用寿

命降低,影响结构使用安全。

《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

检测研究》课题通过实验研究

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不同焊接工艺下钢桥面板

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

为钢桥面板焊接参数的优化设

计与残余应力调控提供参考。

开展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检

测方法研究,设计制作钢桥面

板专用的残余应力检测工装,

提高检测的效率与精度。

该课题聚焦钢桥热点领域,

针对焊接残余应力开展实验及

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1、

该课题针对钢桥面板焊接残余

应力分布进行多种方法的检测

研究。所得残余应力数据对钢

桥面板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2、该课题通过实验

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给的

方式,研究不同焊接工艺下钢

桥面板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规

律。研究结果对钢桥面板工艺

优化及残余应力调控具有指导

和借鉴意义;3、该课题旨在

提出一种适合钢桥面板焊接残

余应力检测的方法,并开发相

应工装。研究结果对钢桥领域

残余应力检测具有推动作用。

立项会现场

第29页

29

分会动态 /Branch

第30页

30

分会动态 /Branch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钢结构桥梁分会组织专家赴中铁山

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2023 年 11 月 9 日,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桥梁

分会副会长杨帆、中铁宝桥集

团桥梁结构研究院院长朱新

华、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副主任朱红亮、中铁大桥局第

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程

建华、金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张强、中交世通(重

庆)重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

柯赴一行赴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走访交流,公司总工

程师王建国、工程技术部部长

马浩鹏、质量管理部部长王李

威、生产部部长 杨超、财务

部部长张学军、安监环保部部

长亢恺、人力资源部部长任小

霞、资产管理部部长赵丽、工

程管理部部长王鹏程等出席会

议。

会上,公司总工程师王建

国代表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

公司对协会一行的到访表示热

烈的欢迎,工程技术部部长马

浩鹏介绍了企业生产管理、科

研与技术创新、各板块业绩等

情况。

专家组与公司领导班子围

绕钢结构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导

向、行业现状、南通基地建设

情况、智能化发展等方面进行

积极探讨,并完成了“钢结构

桥梁制造企业综合能力评价”

的审核工作。

本次评价是按照《钢结构

桥梁制造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标

准》评定,根据规模与装备、

管理水平、工程业绩、科研与

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水平五个

方面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评分。

专家组对公司重庆基地的规划

和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杨帆副会长介绍了协会在

服务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

所做的主要工作,表示协会将

始终坚持服务于广大会员企

业。同时,感谢公司给予协会

工作的支持和贡献,愿意与包

括中铁山桥 ( 南通 ) 有限公司

在内的各方加强交流与合作,

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需求

对接平台,为市场提供更优质

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真

正发挥行业桥梁纽带作用,为

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

献。

第31页

31

分会动态 /Branch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召开“不规则大跨度钢连廊非对

称支承条件下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术”科技成果评价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2023 年 10 月 31 日,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取视频会

议形式组织召开了由中交建筑

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锦城钢结

构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不规

则大跨度钢连廊非对称支承条

件下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

术”科技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严格按照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

行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及

程序进行。

评价会邀请了同济大学教

授、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

任罗永峰担任主任委员,上海

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

晓明担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建

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

筑结构分会会长孙晓彦,中国

宝武钢铁集团首席专家贺明

玄,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

司副总工程师、协会钢结构焊

接技术委员会主任顾军担任委

员。会议由钢结构分会副会长

周瑜主持。

项目完成单位中交建筑集

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克胜、

分公司总工郭振志、分公司部

门经理周照飞、项目总工孙志

国、项目部门经理高睿,山东

锦城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总工

程师曹世阳、项目总工张明栋

等参加了会议。

评价会上中交建筑集团有

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克胜首先致

辞,对本成果的背景及意义做

了简要介绍,项目总工孙志国

代表技术组汇报了该成果关键

技术创新点、取得成果和推广

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内容。

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完

成单位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

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

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研

究梯形平面不规则大跨度钢连

廊的受力特点,提出了非对称

钢连廊转换梁及支承点分布的

方法,解决了提升工况和永久

承载工况不一致的技术难题,

满足了设计要求;2、根据梯

形平面不规则大跨度钢连廊的

结构特点,提出了多吊点原位

吊装方法,发明了“一种高空

钢连廊的整体提升装置及安装

方法”,解决了不规则大跨度

钢连廊安装难题;3、研发了

一种钢连廊主桁架弦杆多口无

嵌补精确对口安装调节技术,

通过优化嵌补焊接、卸载顺序、

支座微调,解决了大型空间桁

架多支座均匀承载技术难题。

该成果已受理发明专利 3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 项,

发表论文 1 篇,QC 成果 6 项,

装配式技术大赛奖 1 项,全国

BIM 成果奖 1 项。成果已在中

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项目成功

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第32页

32

分会动态 /Branch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组织召开“米字型交叉桁架及其

支承异型截面柱钢结构体系制作及安装关键技术”科技

成果评价会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2023 年 11 月 10 日,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上海组织

召开了由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

司、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

成的“米字型交叉桁架及其支

承异型截面柱钢结构体系制作

及安装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

价会。

评价委员会严格按照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

行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及

程序进行。

评价会邀请了全国工程勘

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

工程师丁洁民担任主任委员,

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

大学教授罗永峰担任副主任委

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

秘书长、建筑结构分会会长孙

晓彦、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陈晓明、上海宝冶集团有

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总工肖瑾担

任委员。会议由建筑钢结构分

会副会长周瑜主持。

项目完成单位中建钢构股

份有限公司(华东)总工程师

周军红、科技部经理高如国、

技术总工殷明泽、科研专员靳

留雨、技术员王守兴等参加了

会议。

评价会上,中建钢构股份

有限公司(华东)总工程师周

军红首先致辞,对本成果的背

景及意义做了简要介绍,技术

总工殷明泽代表技术组汇报了

该成果关键技术创新点、取得

成果和推广及应用情况等方面

内容。

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完

成单位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

关技术资料,专家组认为该成

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

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研发

了一种内圆管外八边(下部四

边)形异型截面钢柱以及该异

型柱制作的 K 型 + 对接的组合

接头,满足了设计对异型柱的

构造要求;2、研发了一种采

用标准部件组合拼装的内圆管

外八边(下部四边)形异型截

面钢柱的制造方法,有效控制

了焊接变形,提高了制作精度;

3、采用了先安装承重主结构、

同步组装其它结构和分块同步

提升的总体施工技术路线,解

决了立体交叉施工的技术难

题。

该成果获得授权专利 4 项,

其中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3 篇,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并在同类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第33页

33 近日,由中建三局钢构科

技有限公司承建的汉中至巴中

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站房

工程迎来主体结构封顶。

该工程建筑面积 23293.19

平方米,层高五层,钢结构总

重 11500 吨。钢结构屋盖左右

近乎对称,由 24 朵伞状结构

组成,相互之间错落形成三角

形采光天窗,钢结构杆件轴

线顶标高 35.7m,平面尺寸为

192m×120.2m,最大跨度 42米。

设计团队将红色作为建筑的主

色调,东站正立面的 6 根结构

单元柱,象征着红四方面军建

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苏区内所

辖 600 万人民,寓意人民是革

命胜利的基石,也是红色革命

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伞状

结构采用 8 榀三角平面桁架结

构形式,伞周边设置一圈封边

梁,高低错落处设有竖向连接

杆件,主桁架之间另设有次桁

架连接。单元结构柱为“八棱

柱”,取自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的将士英名纪念碑雄浑伫立的

形体。

本工程悬挑三角平面桁架

最大长度 25.6 米,为控制整

体变形,通过施工模拟分析,

在两侧首榀伞单元吊装前,利

用屋面下方框架结构,将框架

柱进行延伸,支撑首榀伞单元

封边桁架及铸钢件。从首榀伞

单元开始进行对称屋面安装,

使得整个屋面体系稳定性得以

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汉巴南项目巴中东站主体结构封顶

保证。目前,站房钢结构已全

部完成,金属屋面结构完成

30%。

巴中东站投入使用后,将

贯通广元巴中铁路和汉中巴中

南充铁路,同时连通襄渝铁路、

达万铁路、宝成铁路和兰渝铁

路,融入全国铁路网。

(来源: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

11 月 14 日,由世通重工

参建的 G213 乐都至化隆高速

公路东沟特大桥双幅贯通,为

乐化高速按时通车奠定了坚实

基础。

乐化高速东沟特大桥位于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化隆回

族自治县境内,全桥 1268 米,

分左右幅布置,主梁采用双工

字型钢板组合梁,最大跨度 60

米,是青海省在建的最大跨径

的钢板组合梁结构!

该工程地处海拔 3500 米的

高原,年存雪期长达 8 个月。

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党员廉书宝牵头挂帅立

项,带领青年技术人员成立了

“东沟特大桥大纵坡大跨径架

桥机架桥工艺”课题研究小

组。课题组经过对标国内先进

工程,从施工工艺、创新高效、

质量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超

前谋划。经过反复论证、多次

演示、认真总结,最终敲定创

新采用全国首例 320 吨 +132

米自平衡架桥机,利用自平衡

过跨和整机变频系统架设钢

梁,实现启停平稳,解决了 10

厘米厚钢板焊接一次成型、

230 多吨 60 米跨径钢梁高精度

安全快速架设、大跨径大纵坡

施工等难题;同时确保安装精

度严格控制在 3 毫米以内,高

效率、高质量的实现乐化高速

东沟特大桥双幅贯通。

(来源:中交世通重庆重工有限公司)

G213 乐都至化隆高速公路东沟特大桥双幅贯通

工程月报 /Project

第34页

34

重庆东站新进展!交通换乘中心屋盖钢结构滑移完工

11 月 28 日,随着中铁建工

集团承建的新建渝黔铁路重庆

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

工程第五单元空间管桁架结构

的滑移到位,这标志着屋盖钢

结构滑移施工全部结束,为站

房和综合交通中心屋面全面施

工奠定基础。

重庆东站屋盖钢结构体系

采用“管桁架钢结构 + 椭圆形

天窗 + 树形支撑柱”形式,充

分提取重庆市地域性元素和文

化特点。

作为国内超高滑移案例,

重庆东站屋盖滑移区钢结构南

北长 236 米,东西宽 116 米,

距楼面最大高度为 57 米,由

于项目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结构

复杂、楼层多、进深大,1 至

3层楼面设有大面积异形洞口,

4 至 6 层楼层结构分两侧,独

立布置且不规则向两侧缩进。

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内

超高滑移分项工程,项目团队

将滑移区共划分 5个滑移单

元,单个滑移单元管桁架结构

采用 320t、150t、135t 履带吊

吊运至高空拼装平台,将其组

装成一个滑移单元后通过 5 条

长 110 米的长滑轨和 4 条轨长

48米的短滑轨向前滑移 18米,

继续拼装第二个滑移单元,与

第一个滑移单元一起向前滑

移,直至五个滑移单元全部滑

移至设计位置滑移结束。

下一步,重庆东站屋盖钢

结构将进入原位吊装阶段,此

阶段将分段吊装树型柱和天窗

桁架,吊装完成标志着重庆东

站屋盖钢结构全部施工完成。

据悉,重庆东站作为全国

在建最大综合交通枢纽,总建

筑面积 122.28 万平方米,总

规模 15 台 29 线。

(来源:南岸发布)

11 月 16 日,丹江口市水

都二桥项目迎来最新进展,随

着 SD-A9Z 钢梁精准就位,主

桥钢梁成功吊装,为全桥贯通

按下“加速键”。

丹江口市水都二桥主桥为

(2.5+3×225+2.5)m 跨 提 篮 式

钢箱系杆拱桥,全长 1256 米,

宽 34.3m。主梁采用钢格子梁

结构体系,由纵梁、横梁、桥

面板组成,整体钢梁近 1.5 万

吨。大桥总投资约 7 亿元,工

期 24 个月。建成后,将与水

都大桥配合协调使用,对改善

丹江口市交通环境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自开工以来,公司项目团

队明确施工关键线路,科学调

配施工力量。据介绍,目前大

桥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工作

面转入更加复杂的上部钢梁施

工。其中主桥上部钢梁施工采

用“原位拼装 + 顶推”施工方

案,设计 6 轮拼装,5 轮顶推

模式,顶推距离和顶推线性控

制难度居国内前列。

本次成功首吊,标志着主

桥钢箱梁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为全桥贯通奠定良好的开端。

最新进展!丹江口市水都二桥项目成功首吊

下一步,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将

围绕通车总目标,压实责任、

精心组织、倒排工期,保质保

量完成施工任务。

(来源:辉创重工 )

工程月报 /Project

第35页

35 上海临港西岛金融中心由

两栋高 195 米的双子塔楼组成,

是临港目前在建最高的标志性

建筑。双子塔楼上部锥形形体

彼此相连,呈“1”的造型相

向而立,寓意在“两个一百年”

交汇的重要时刻,不忘初心铸

就“时代之门,璀璨之珠”。

本次钢结构锥体提升是西

岛金融中心项目的末次提升,

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异形钢结

构分级提升、分段卸载的典型

案例。提升工作于 11 月 20 日

启动,历时 5 天,11 月 24 日

两个“1”的造型在 155 米高

空初步交汇。

本次提升的钢结构椎体项

总重达 2200 吨,椎体之间的

最大安装高度 189.4 米、最大

提升高度 155 米、最大悬挑长

度 27 米,包含了 1500 余个构

件。为保证提升作业精准、安

全、稳定,中建二局技术团队

反复模拟计算,全面应用多项

智慧建造技术,多部门协同保

上海临港在建最高标志性建筑钢结构锥体末次提升圆满完成

障本次提升工作圆满完成。

(来源:中建二局)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拉萨贡嘎机场 T1 和 T2 航站楼

整体改扩建工程一标段取得新

进展——项目 T1 航站楼主体

结构顺利封顶。

该项目是国家“十三五”、

“十四五”规划及西藏自治区

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

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建设的有力举措。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一标段

工程主要包括 T1 和 T2 航站楼

的整体改造工程、多点定位系

统站点搬迁工程、动力能源配

套工程和总图工程等,整体改

造完成后将形成约 2.7 万平米

的 T1 和 T2 航站楼综合体。此

外,还将改造 T1 和 T2 航站楼

综合体前交通设施布局,建设

约 2.87 万平方米的停车场,

440 平方米的制氧机房以及各

类配套设施。

作为典型的高高原机场,

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同时具有

大体量拆改、不停航施工等特

点。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坚

持,以“高高原精神”为指引,

高目标牵引、高品质管理,科

学组织,不停航施工有保障,

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行了专

项攻关,充分整合 T3 航站楼

建设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

管理优势、技术优势,高效推

动项目建设。

目前,T2 航站楼正处于机

电安装、室内装修施工阶段,

随着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接下

来,T1 航站楼也将进入二次结

构施工阶段。

(来源:中建八局)

拉萨贡嘎机场 T1 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工程月报 /Project

第36页

36

钢桥之声 /Bridge

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来源:中铁宝桥

11 月 28 日,深中通道主

线正式贯通,标志着这一国家

重大工程项目距 2024 年通车

更近一步。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

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 24

公里,是一项集“桥、岛、隧、

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

工程。

贯通仪式在深中通道通道

隧道和海上桥梁转换的关键枢

纽点——西人工岛举行。

深中通道桥梁部分长约 17

公里,中铁宝桥扬州公司承建

的 深 中 通 道 G04 标 段 长 3753

米,钢结构总工程量约 9.2 万

吨,相当于 13 座埃菲尔铁塔

的总重量,包含伶仃洋大桥

(1/2 工程量)和伶仃西泄洪

区非通航孔桥两部分。其中,

伶仃洋大桥主跨 1666 米,主

塔高度 270 米,是世界上最大

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

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

梁。

为进一步推进自动化、信

息化在钢箱梁制造中的应用,

中铁宝桥不断升级设备并优化

工艺,在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初

期,就提出了“标准化、工厂

化、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

建设理念。

中铁宝桥依托中铁工业智

能制造信息化建设项目暨“一

中心、三示范”规划项目,建

成国内首个桥梁 5G 智能工厂,

解决了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损

伤等钢箱梁通病,使单元件制

造智能设备使用率达 100%,

板单元制造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以上,智能喷砂效率相比

于传统手工喷砂效率提升 5 倍,

将钢箱梁的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到了新的高度。

自 2020 年 4 月 28 日开工

以来,历时三载,中铁宝桥扬

州公司共召开通过制造、涂装、

验收、施工评审会数十次。充

分发挥宝桥人优良作风和无私

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

生产制造任务。

近年来,中铁宝桥扛起央

企政治责任、使命担当,在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

作用,跑出了百年深中“新速

度”,树立了品质宝桥“新形

象”。

第37页

37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

行,来自 140 多个国家、30 多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习近

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

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

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

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表示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

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

发展,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

化作出不懈努力。

建筑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

来源:中国建设报

山海连丝路,砖瓦筑心桥。

中国建筑业是“一带一路”建

设的排头兵、主力军。十年来,

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

走向国际实践,从谋篇布局的

“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

笔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

甸的成就。“一带一路”建设

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促进基础设

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自倡议提

出以来,我国建筑业企业聚焦

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

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

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深度参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

规划和建设,着力推动陆上、

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

设施联通建设,“走出去”的

层次、水平和效益明显提升。

2022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

务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分

别 达 到 1550、2531 亿 美 元,

较 2013 年分别增长 32.9% 和

84.6%,其中均有一半以上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

走出国门的建筑业扬帆远航,

助“一带一路”建设结出累累

硕果,让“一带一路”美好画

卷绽放璀璨光彩。

由中企承建的安哥拉安东尼奥·阿戈什蒂纽·内图博士国际机场 11 月 10 日在安首都罗安达举行开航庆典,标志着该

机场货运功能正式启用。新华社记者 吕诚成 摄

第38页

38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绘一方锦绣,展万里宏图。

“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建筑

业“走出去”创造了重要机遇。

十年来,我国建筑业以全球市

场为舞台,深度参与“一带一

路”建设,业务领域由单一劳

务输出转向工程总承包、投资

建设运营一体化等多元化发展

模式,在亚、非、欧、拉美等

各大洲主要国家留下足迹,“中

国建造”品牌不断擦亮。一批

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脱颖而

出,2023 年度“全球最大 250

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有 81

家中国企业,入榜数量再创新

高,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

球建筑业的领军地位;一批采

用中国标准的项目建成落地,

在牵头制定国际标准、承担国

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

等方面取得突破,工程建设标

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一批

先进技术和产品赋能全球,如

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

项目中将全自动、智能化技术

融入施工细节,创下多个施工

记录,用建筑业的中国方案为

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东方风既来,引发展之路。

中国建筑业“走出去”激发“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磅礴活力。

十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

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中

国建筑业走出去、促合作、献

真心,搭建一系列促发展平台,

形成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打造

一个个惠民生项目,在“一带

一路”上奏响“硬联通”“软

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

建筑业“走出去”为全球经济

注入新动能,世界银行报告显

示,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

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

球贸易成本降低 1.8%,全球

贸易和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建

筑业“走进去”托举起共建国

家的“繁荣梦”,中老铁路让

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

国”,间接为老增加 10 万余

个就业岗位;孟加拉国帕德玛

大桥铁路连接线先通段正式通

车将直接惠及 8000 万人口,

拉动孟经济增长 1.5个百分点;

马尔代夫社会住房项目为首都

及周边 3 万人改善了居住环境,

极大缓解了当地住房压力……

实践充分证明,建筑业“走出

去”顺潮流、得民心、利天下,

铺就了繁荣之路,架起了合作

之桥。

同道而相益,同舟而共济。

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好,

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

更好。”共建“一带一路”源

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十年栉风沐雨,作为“一带一

路”建设排头兵的中国建筑业,

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

传递的是希望,收获的是信任

和期许。十年春华秋实,“一

带一路”正日益成为各国建筑

业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

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增

进民生福祉的普惠之路。第一

个十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

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

将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

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

的机遇之窗。中国建筑业也将

始终稳扎稳打,勇毅前行,以

“中国建造”响亮品牌让“一

带一路”真正成为造福世界的

“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

福路”。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光伏项目 9 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库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 11 月 9 日在印度尼西

亚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库拍摄的芝拉塔漂浮光伏项目升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第39页

39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从国内加快构建现代化基

础设施体系到共建“一带一路”

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是,“绿

色”正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越

来越鲜明的颜色。

从小项目到大工程,从中

国到世界,绿色基建正在受到

越来越多的青睐。而中国多年

来的建设经验,也在共建“一

带一路”过程中得以“走出去”,

造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绿色创新经验“走出去”

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

处处可见绿色创新的影子。

10 月 11 日,黄河流域在

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水电

站——玛尔挡水电站进水塔主

绿色基建 走向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体结构全部成功封顶。在青海

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高

山峡谷深处,坝高 211 米、总

装机容量 232 万千瓦、总库容

16.22 亿立方米的玛尔挡水电

站日渐崛起。

相关负责人陈玉林介绍,

电站年平均发电量 73.04 亿千

瓦时,全部投运后,每年可节

约标准煤 256 万吨,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 816 万吨。

在专家们看来,中国的绿

色创新优势,可以在共建“一

带一路”中发挥很大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说,

中国内地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走

向绿色、减碳、韧性建设,尤

其是绿色和近零碳排放能源利

用方面,正引领世界能源利用

发展模式的转变,在“一带一

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

造福于所在国,为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他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要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

转型、高质量发展、生物多样

性保护理念,沿着碳达峰、碳

中和的路径发展。

在喜马拉雅山另一侧,中

国经验不但走出去,而且得到

了认可。9 月 3 日,中铁二局

二公司尼泊尔 KK 公路项目被

尼泊尔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

授予“最佳环境保护监控团队”

荣誉称号。

据了解,尼泊尔 KK 公路项

图为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新华社发(尼库 摄)

第40页

40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目为既有道路改造项目,由于

国别不同,相关环保要求也存

在差异,因此中方项目部做了

大量工作,比如,组织力量研

究、策划之后,与当地政府、

监理共同出台了施工环境评估

报告;再如,结合施工现场实

际情况,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

计划、环境保护制度、水土防

治及文物保护制度等多个制度

文件;又如,成立专门的环保

管理小组,聘请了 5 名尼泊尔

当地环保工程师进行环保管

理,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细致

准备,项目自开工以来,多次

接受了尼泊尔各级政府和 ADB

环保部门环保检查,均获得了

好评。

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

保兴看来,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低收入群体居住项目改造

与中国绿色基建能力之间,是

一种互补双赢的关系。他认为,

这一类的基建工程在中国已经

进行有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

践,我们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到

目前为止都采取了国际上比较

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建

筑的建造办法,使碳排放极大

地下降。因此,完全可以用中

国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和绿色基

础设施建造的标准去帮助第三

世界国家,特别是共建“一带

一路”国家解决长期存在的低

收入群体居住以及缺乏干净饮

用水、稳定电力保障等问题。

“有专家认为,把这么多

的人群,从其现有状态提升到

现代城市的居住水平的话,碳

排放会急剧上升。”仇保兴表

示,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绿色

建设、生态城区和绿色基础设

施的思路,做到既满足低收入

群体居住项目改造的需求,同

时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绿色基建项目遍布全球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

中方参与的绿色基建项目正遍

地开花。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

长房秋晨说,中国承包商为各

国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转型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过去十年间

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完成了 3000 多个基础

设施项目,其中很多都是绿色

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类

的项目。

在老挝,2021 年 12 月开

通运营的中老铁路打造了绿色

可持续基建项目的标杆,传播

了绿色贸易与合作理念。老挝

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安帕

宋·孟玛尼说,“这是正确的

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卡塔尔,2022 年世界杯

决赛场所卢塞尔体育场,不仅

能让全球观众陶醉于足球魅力

中,也展示了在沙漠地区建造

一座高质量环保建筑的奇迹。

这座现代体育场,采用多项环

保节能创新技术、使用可回收

材料、比传统施工体育场节约

了 40% 的淡水。

在塞内加尔,中方参与的

达喀尔汉恩湾污水处理项目,

将极大改善达喀尔海湾沿岸地

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

减少该地区与污水有关的传染

疾病,惠及数十万民众。

在加纳,随着中国在加纳

投资建设的深能安所固电厂机

组相继投产,绿色清洁的能源

开始缓解当地民众用电紧缺的

局面。

在哈萨克斯坦,中企参与

建设的札纳塔斯风电场、图尔

古孙水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助力

当地向低碳转型。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建五

局参与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锡

尔河 1500MW 燃气联合循环电

站项目正进入关键节点。该电

站采用目前世界上燃烧温度最

高、单体功率最大、效率最高

的燃气轮机和“废水零排放”

设计方案,也是全球领先的绿

色节能环保工程。据介绍,这

一项目建成后每天可提供 3600

余万度电,可大大缓解乌兹别

克斯坦电力不足的问题,促进

绿色发展。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中

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得

到印证,既能帮助改善当地自

然环境,也为降低环境污染提

供解决方案,为推动世界环境

治理作出扎实贡献。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绿

色发展项目,实现了共建“一

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

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当地可持

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推动

全球向更加低碳的未来迈进。

房秋晨认为,“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承包商

积极贯彻中国政府倡导的绿色

“一带一路”原则,通过在全

球范围内建设绿色、低碳、环

保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应对气

候变化、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目标,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

力和贡献。

为项目所在国解决真问题

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在肯尼亚,连接肯尼

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

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专门设置

了供野生动物迁徙通过的大

桥,7 米以上的桥洞高度就连

长颈鹿也能从容地通过。

二是在位于沙特西部塔布

克省的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

目,作为沙特“2030 愿景”中

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全球最大

离网储能项目。在海岛间的输

电网络建设中,来自中国的海

底自动机器人下水作业,采取

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

度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而

几座由人工湿地组成的“污水

处理厂”,则实现了新城生活

污水的可循环使用。

从让长颈鹿从容地通过,

到用海底自动机器人下水作

业,只为在建设过程中解决真

正的问题。务实,成为中国绿

色基建在“一带一路”上鲜明

的特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巴

基斯坦兴建的卡洛特水电站。

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卡

洛特水电站每年可提供约 32

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

第41页

41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约 500 万人口用电需求,据估

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量 350 万吨。

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为

保护该国特色鱼类,中方工作

人员进行专门调查,并严格制

定了鱼类保护措施,在为当地

人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有力

维护了当地动植物多样性。

在解决就业方面,项目大

力倡导属地化经营,据统计,

卡洛特项目建设团队中一半以

上为巴基斯坦当地员工,在项

目施工高峰时段,能够为当地

提供近 2300 个就业岗位。中

方公司还专门实施了“生计恢

复计划”,免费为 16 岁以上

的受影响移民提供理财知识培

训以及电工、水管工、汽车驾

驶等技能培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由中工国际援建的

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项目,为

达卡市约 300 万居民提供清洁

的地表饮用水,同时有效遏制

了当地地下水过度开采所导致

的地质危害问题。

再如,2022 年竣工的安哥

拉的卡宾达供水项目大大改善

该地区用水难的状况,日供水

能力 5 万立方米,覆盖卡宾达

省 92% 的人口,受益人口超

过 60 万。卡宾达省省长尼温

加表示,该项目可每周 7 天、

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供应自来

水,将极大缓解居民生活用水

紧张,还将对当地工业、教育、

文化、港口运输等行业产生积

极作用,意义重大。

又如,在吉尔吉斯斯坦,

通过定制研发“成套膜技术净

化集中供水站”,为当地人提

供了洁净的饮用水,降低了肝

炎、伤寒和痢疾等疾病的发生

率,如今 11 座净水站遍布在

吉尔吉斯斯坦全国 7 个州,为

约 2 万人提供清洁饮用水。

在共同发展中分享中国智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

始终坚守的底色。多年来,中

国始终不断推进“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共

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显示,中国先后发布《关于推

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

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

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

提出 2030 年共建“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宏伟

目标。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

中,中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

则,从而不断推动完善全球环

境治理体系。

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

进展的基础上,中国承诺不再

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构建

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和国际合作

机制,与共建国家开展生物多

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共同维护

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安全,建设

“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

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环境

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实施绿

色丝路使者计划。

仅以人才培养为例,中国

积极支持共建国家加强绿色人

才培养,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

计划,截至 2023 年年初,已

为 120 多个共建国家培训 3000

人次。

理念,是在一次次实践中

得到检验的。

前不久,由中国建筑承建

的马尔代夫马累岛和维利马累

岛垃圾转运站项目完成竣工验

收。

据了解,受限于地理条件,

马尔代夫首都大马累地区的生

活垃圾必须先通过垃圾转运站

进行收集,再船运至垃圾岛进

行焚烧和填埋处理,但原有的

垃圾转运站场地狭小、功能单

一,不具备集装箱运输等现代

化转运能力。

该项目投入生产后,将有

效解决马累岛和维利马累岛的

垃圾分类与转运难题,为日后

马尔代夫使用垃圾发电提供坚

实保障,预计日综合垃圾处理

能力达 150 吨,每年可减少海

洋垃圾的排放约 260 吨,对保

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

义。

在房秋晨看来,中国承包

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标准,

为东道国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从 2022 年世界

杯提供清洁电力的卡塔尔阿尔

卡萨光伏电站到老挝的低碳示

范园区,中国承包商始终践行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

严格执行国际通行的或者更高

的环境标准,提供降碳减污节

能的绿色解决方案,还为当地

培养了大量熟悉国际标准的拥

有丰富绿色管理经验的技能人

才,为东道国探索绿色转型、

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

中国智慧。

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场风机。新华社发

第42页

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

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

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

才有高质量。城市标准化建设

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

础。近日,国家六部门联合印

发了《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

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

城市标准化行动的总体要求,

提出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

体系任务要求以及推进城市标

准化的主要措施等,为城市科

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提

供有力支撑,助力提升城市韧

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更新,标准助力。当前,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

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

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

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

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

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期待更加迫

切。在城市规模扩张时期形成

的一些城市标准,与城市更新

的形势和任务已不相适应,需

按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人民群众新需求进行完善和提

升,为城市更新提供标准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7 年,

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

建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

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公

加强城市标准化建设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共服务、城市治理、应急管理、

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文化服

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制修订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 150 项以上,

实现城市标准化全领域覆盖,

发挥标准化作用,助力城市可

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标准赋能。城

市标准是科学化、精细化、智

能化治理的技术集成,是城市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

撑,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宜

业美好生活新期望的重要举

措。新形势下打造宜居、韧性、

智慧城市,走集约化、内涵式

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提高

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载

体,需要系统推进城市标准化,

将标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

治理各环节。要深入开展城市

标准化试点建设、打造城市标

准化经验交流合作平台,加快

制定城市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标

准和应用标准,完善住房保障、

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智能化等

方面标准,把标准用好、用准、

用到位,使城市更安全、更宜

居、更智慧。

国际联通,标准架桥。标

准是城市间融通对接的“通行

证”,也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

贸合作的重要技术基础。谁掌

握了标准,谁往往就赢得了发

展的主动权。党的二十大报告

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

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

准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

容,为我国深入拓展标准化国

际合作提供了指引方向。城市

标准化建设将为全球城市发展

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

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制定一批

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领

域国际标准,充分发挥世界城

市日、中国—东盟建设部长交

流机制、“一带一路”国家合

作等平台作用,广泛开展标准

化多边、双边合作,为全球城

市可持续发展、全球人居事业

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标准兴则质量兴,质量强

则城市强。《行动方案》为城

市标准化明确了时间表、路线

图,需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

在配套政策上做文章。要深入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

发展理念,发挥标准化协调推

进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作用,

强化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宣

传推广城市标准化经验,讲好

标准化实践故事,以高标准引

领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效能治

理、保障高品质生活,让城市

标准化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坚实支撑,不断推进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第43页

43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来源:人民日报

读懂经济大势,国内生产

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

的“显示屏”。

  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看增量,这是体量更大、

实力更强的增长。纵向看,我

国经济 1 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

增量,相当于 10 年前的约 2.1

个百分点。随着经济规模持续

增大,目前我国每年 GDP 增量,

已远超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全

年国内生产总值。

  看分量,这是占比更高、

贡献更大的增长。即使增速回

落,去年我国 GDP 增量仍与一

个中等国家经济总量相当。

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

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约为

18%,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

长贡献率超过 30%。

  看质量,这是能耗更少、

创新更强的增长。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26.4%,单位 GDP 水耗

下降 45%,单位 GDP 二氧化碳

排 放 下 降 34.4%……2012 年

至 2021 年, 我 国 以 年 均 3%

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

6.6% 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

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创新指

数中排名升至第十一位,成功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

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

进,前三季度 5.2% 的经济增

速,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名列

前茅。但部分经济指标的短期

波动,却引发了一些人对我国

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其中不

乏“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

  读懂我国经济大势,经济

指标的增减固然重要,但不能

被短期指标的波动牵着鼻子

走,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保持信心和平常心,用全面、

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

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

期之“势”,既要看增长之“量”,

更要看发展之“质”,透过一

个百分点的 GDP 增长,看清我

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含金量更高的发展。

青岛:积极打造东北亚国际邮轮枢纽港。地中海号邮轮在启航青岛一济州一长崎一青岛 6 天 5 晚航次前,靠泊在青岛

邮轮母港码头(11 月 21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第44页

44

深度探讨 /Discussion

  观察经济发展,知其然更

要知其所以然。当前我国经济

正处于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

期,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

是发展质量的提升、新旧动能

的转换。今年以来,我国经

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

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1

至 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 6.9%,服务零售额增

长 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增长 4.1%,服务业生产指

数增长 7.9%……动力更强、

结构更优、效益更高的经济增

长,持续提升着经济发展的含

金量。随着近期国家发展改革

委等部门的促消费举措密集落

地,消费“主引擎”动力还将

持续增强。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驱动力更强的发展。

  纵观世界经济史,成功转

型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

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持续创新带

来发展质量提升,完成从要素

驱动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

发展模式的成功转换。近年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让我国经济每一个百分点增长

的科技含量更高。以新产业、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

容的“三新”经济快速增长,

2022年增加值首超 20万亿元,

占 GDP 的比重达 17.36%。今

年 1 至 10 月,高技术产业投

资同比增长 11.1%,创新“第

一动力”愈发强劲,推动经济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

远。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获得感更足的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

本目的。国际经验表明,第三

产业的就业带动效率高出第二

产业 20% 左右。随着服务业

占 GDP 的比重稳步提升,目前

我国 1 个百分点的 GDP 增幅,

能够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约 200

万个。

  今年以来,服务业特别是

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

复,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 至 9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022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的 85%。当前,新兴产业蓬勃

发展,催生出物联网工程技术

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

新型职业需求,将有效扩大就

业空间。稳定的就业基本盘,

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

裕筑牢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

件,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5.9%,

增速快于 GDP 增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今天,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

段,中国式现代化的航程更加

壮阔,时间也更加紧迫。我们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体量

越大、质量越高、能耗越少,

发展的要求和难度也就越高。

这也意味着,1 个百分点的 GDP

增长,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

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

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

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的

铿锵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任重

道远,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

醒,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敢闯敢干加实干,用新的伟大

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11 月 20 日,在 2023 中国 5G+ 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展品。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第45页

45

15.3 亿!北京建工中标海南省艺术

中心 ( 演艺中心 ) 项目

近日,北京建工以 15.3 亿

元中标海南省艺术中心 ( 演艺

中心 ) 项目。

海南省艺术中心(演艺中

心)项目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文

明东路越江通道南侧。该项目

占地 7.6万平方米(114.48亩),

总建筑面积 10.1 万平方米,

地下 1 层,地上 4 层,建筑高

度 69.93 米。 主 要 包 含 1800

座席歌剧厅、1500 座席音乐厅

、500 座席小剧场及配套创排、

文化交流、公共服务等管理用

房。

海南省艺术中心(演艺中

心)旨在成为集艺术表演,艺

术培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

际一流表演中心和公共文化设

施,致力成为世界级表演及观

演目的地,成为文化和旅游爱

好者的集聚地。建成后,海南

省艺术中心将成为海南省又一

新的世界级的城市文化地标,

以及举办国际庆祝活动的城市

殿堂。

(来源:北京建工) 近日,市政集团西南区域

市场开拓捷报频传,在四川相

继中标峨眉山市医康养综合服

务体建设项目和泸县供排水一

体化项目 - 泸县农村供排水一

体化改扩建工程一标段,中标

总金额超 10 亿元。

峨眉山市医康养综合服务

体建设项目,合同额 7.42 亿:

项目位于四川峨眉山市峨山街

道,占地面积约 10.4万平方米,

主要建设门急诊医技大楼、第

一住院大楼及第二住院大楼、

体检中心及教学培训楼、行政

科研综合楼、后勤楼、感染科

楼、其他配套用房建设等,总

10 亿元,北京市政集团西南市场连

传中标捷报

东南网架新中标杭州中能汽轮动力公

司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总承包工程

中建科工中标杭州联东云谷生物医

药制造基地项目

近日,中建科工中标杭州

联东云谷生物医药制造基地项

目。

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墩

余璐与云中路交叉路口,由中

建科工以 EPC 总承包模式承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

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制造

业厂房、创新交往空间、共享

食堂等。本项目作为西湖大学

的产学研配套区,主要依托区

位科研优势,围绕生物医药领

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打

造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项目建成后,将围绕前沿

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推进高

校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增

加新型制造业产业空间,是“新

制造业计划”中战略性新兴产

业培育的摇篮,是对党中央和

国务院关于加快制造强国、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杭州新

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回应。

(来源:中建科工华东大区)

建筑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配

套建设停车场、设施设备、绿

化、道路等基础设施。

泸县供排水一体化项目 -

泸县农村供排水一体化改扩建

工程一标段,合同额 2.59 亿:

项目位于四川泸州市泸县,设

计日供水规模为 6.2 万立方米,

总占地 108.18 亩,包含扩建

神仙桥集中供水工程 ( 含取水

口工程、净水厂工程、加压泵

站工程、高位清水池工程 )、

神仙桥集中供水站管道延伸工

程建设等。

(来源:北京市政集团)

近日,东南网架成功中标

杭钱塘工出【2023】7 号杭州

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节能降

碳高效透平机械智造服务一体

化产业基地项目总承包工程,

该项目是东南网架继钱塘宽体

客机“大飞机”项目后钱塘区

又一产业基地总承包工程。

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 200

亩,本次中标工程为第一期,

用地面积约为 66000 平方米,

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厂房,用于

生产高效汽轮机、压缩机等产

品。项目生产规模年产高效汽

轮机、压缩机等 500 台(套),

行车起重量达到 100 吨,本项

目为装配率 70% 以上的装配

式钢结构建筑工程。

11 月 9 日下午,东南网架

举行了《杭钱塘工出【2023】

7 号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

司节能降碳高效透平机械制造

服务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 EPC

总承包》签约仪式。会上,双

方正式签约该项目,以高质量

高标准建设为重点,通过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共赢未来。

(来源: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动态 /Company

第46页

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专家风采 46

姓 名:马张永

专 业:结构工程

出生年月:1985.11

职 称:正高

就职单位:甘肃省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兰州新区昆仑山大道中段 660 号

邮 编:730300

学习工作经历:

2003 年 9 月至 2007 年 7 月,在山东科技大学就读,获本科学位;

2007 年 9 月至 2010 年 7 月,在山东科技大学就读,获硕士学位;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0.06-2013.08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甲级)任结构设计师、技术中心(国

家级技术中心)副主任;

2013.09-2016.03 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部部长;

2016.03-2018.07 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科技研发部部长;

2018.08-2020.04 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20.05-2021.03 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2021.04- 至今 甘肃省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技术业绩:

马张永,男,1985 年 11 月出生,汉族,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

册结构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西

部之光”访问学者,荣获“省属企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高层次人才”,“中国中西部杰出土

木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在思想政治方面:该同志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具备

较好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立场坚定,始终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章办事、

谨慎认真、廉洁自律;能够坚持党性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高,

党性修养好;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尽职尽责,勤奋敬业,工作成绩优异。

主要工作成就及贡献方面:2013 年在浙江东南网架任职期间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兰州新

区中川机场二期项目建设,同年 8 月份加入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打造了西北地区规模

最大、设备一流的钢结构生产基地;2014 至 2018 年度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在兰州新

区建设的甘肃省第一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以及兰州新区 10 万 m2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示范小区

项目的研究及建造,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

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已通过验收,引领西北地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2019 年度作为设

计及钢结构施工技术负责人,仅用 100 天完成的甘南“一节一会”场馆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刷

新了“甘肃速度”;2019 至 2020 年度在兰州新区瑞岭锦绣、瑞岭嘉苑等三个项目上积极推

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该项目于 2020 年获批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推进甘肃省在装配式

建筑领域的发展;同时带领其团队申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兰州市

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主持或参与了包括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住建科技示

范项目在内的一些列科研课题 10 余项,取得专利 24 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中国

钢结构金奖 3 项、地方标准 5 项、行业标准 2 项、专著 2 本、SCI 论文 1 篇、中文核心 3 篇等

成果,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家风采 /Expert

第47页

47

会员档案 /Members

2023 年 11 月份新入会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会员证号

1 浙江交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M1833202300547

2 湖北工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C0542202300536

3 浙江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C1833202300537

浙江交工装备工程有限公

司(简称“交工装备”)作为

世界 500 强企业浙江交通集团

下属浙江交工的全资子公司,

于 2021 年 1 月 20 日正式挂牌

成立,注册资本金 3 亿元。

公司坐落于“千岛之城”

舟山,比邻世界上最长的连岛

高速公路舟岱跨海大桥,总占

地面积 305 亩;主营桥梁重型

永久钢结构生产制造安装,特

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装配化

钢栈桥、钢模板及安防产品等

临时钢构设计制造施工,周转

材料及设备租赁等综合业务,

具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

和特种设备制造 A级许可资质;

拥有现代化单体钢结构制作厂

房 6.6 万 m2,引进了唐山开

元 U 肋内外自动化焊接、日本

神钢板单元自动化焊接、钢板

梁自动化焊接等多条专业生产

线,拥有各种钢桥梁和特种设

备制造专业设备 200 余台套,

年钢结构加工能力达 8-10 万

吨。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良

好的服务口碑,公司先后参与

了全国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

速、亚运配套工程沪杭甬改建

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不断赢得市场和行业的肯定。

面向未来,交工装备公司

将构建以重型永久钢结构为

骨,轻型钢结构与特种设备制

造为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

局,持续践行“创新 绿色 和

谐 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抢

抓市场机遇,凝聚铁军力量,

锚定进军中国钢结构建筑行业

第一方阵目标,致力成为客户

最满意的优质钢结构综合服务

商。

湖北工建集团第三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成立于 1952 年,

隶属于联投湖北工建集团。公

司注册资本金 12 亿元,注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

二路 12 号。

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三十三兵团第 37 军工程师,

1952 年按照党中央要求集体转

业参加国家经济建设,隶属国

家建工部华北工程局(驻地天

津);1996 年更名为湖北省工

业建筑总承包集团第三建筑工

程公司;2017 年 12 月更名为

湖北工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公司 2022 年 7 月取得建筑

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现

拥有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

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

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

壹级等 17 项施工资质。公司

资信等级为 AAA 级,并于 1998

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

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认证。2019 年认定为湖北省

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五十多项工程获得国

优、省优、市优奖励,并荣膺

“鲁班奖”、“全国优秀施工

企业”、“全国工程建设管理

先进企业”、“全国工程建设

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湖北

省先进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

作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负责基础设

施投资建设的龙头企业,浙江

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成立于 1958 年,拥有公

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路

基、路面、桥梁工程、地基基

础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

资质,拥有成熟精干的企业管

理团队和专业高效的技术研发

骨干,具备承接大型城市轨道

交通、地下空间建设工程等施

工能力,生产经营业务范围遍

第48页

48

联系人:邢春玲

联系电话:010-58933731

分会邮箱 :gangwyh@163.com

《钢构中国》微信公众号:ganggouzhongguo

欢迎加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我们将为入会单位颁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员证

书,并提供每月一份《钢构中国》电子期刊。分会网站为

各会员单位提供宣传服务会员公示,黄页展示等综合性服

务。

了解入会详情请登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

构分会官网 wwww.ccmsa.org.cn 查询。

会员档案 /Members

布全国,并积极投身柬埔寨、

斯里兰卡、东帝汶等“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先后被授予中柬建设友

好勋章、柬埔寨国际合作荣誉

勋章,具有较高的品牌形象力

和行业口碑。

浙江交建荣获全国工人先

锋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

国建筑业 AAA 级信用企业、浙

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五一劳

动奖状、浙江省“守合同重信

用”AAA 企业、浙江省建筑业

先进企业、浙江省思想政治工

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号,成

功入选中国建筑业成长性 200

强企业,并形成了 1 项国际领

先、4 项国际先进、13 项国内

领先技术、24 项国内先进技术。

获评 5 项鲁班奖、6 项国家级

优质工程奖、2 项公路交通工

程优质奖、10 项国家发明专利

以及省市级优质工程等各级各

类荣誉百余项。自主研发首创

的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与关

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经鉴定达

国际领先水平。首创的高寒地

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圆形拱塔

施工技术、高海拔地区矮塔斜

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 2

项施工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成

为业内唯一一个应用该技术完

成高原施工的建筑企业。

近日,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临港西岛中银金融中心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这是 11 月 29 日

从西岛中银金融中心项目南塔楼 34 层处拍摄的连接两座塔楼的钢结构锥体。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