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

发布时间:2022-3-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幼儿文学

{{`发布时间:2022-3-29`}} | 云展网期刊杂志制作 宣传册 其他 幼儿文学
001前 言“幼儿文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学追求,提高对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进行儿歌、童话等常见文体的创编训练及技能训练,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幼儿文学”课程具有文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本书编写力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明确。幼儿文学既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又相对独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对幼儿文学的清晰定位,不套用儿童文学的一般理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教学要求,借鉴当代幼儿文学专业的研究成果,突出适合0~6岁幼儿文学的特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特色。(2)理论精练。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架构起课程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的理性认识。本书汲取当前幼儿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职业特点,精选服务于学前教育一线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直白生动,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幼儿文学观。(3)内容丰富。阅读作品可以帮助学... [收起]
[展开]
幼儿文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李英华 武善忠 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

幼 儿 文 学

第2页

001

前 言

“幼儿文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

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

用;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学追求,提高

对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进行儿歌、童话等常见文体的创编训练及技

能训练,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幼儿文学”课程具有文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此,本书编写力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明确。幼儿文学既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又相对独立。本书在编写

过程中注重对幼儿文学的清晰定位,不套用儿童文学的一般理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教学要求,借鉴当代幼儿文学专业

的研究成果,突出适合0~6岁幼儿文学的特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特色。

(2)理论精练。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架构起课程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幼

儿文学的理性认识。本书汲取当前幼儿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职业特点,精

选服务于学前教育一线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直白生动,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现代幼儿文学观。

(3)内容丰富。阅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对幼儿文

学的感性认识。本书选择中外经典幼儿文学作品,增加最新文学体裁图画书的教学内

容,增添新时期幼儿文学的优秀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其感受、鉴赏、

表现、创作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

(4)注重实践。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本书

以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各个章节的设计均注重基本理论、作品阅读

及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第3页

002

全书共分为七个项目:项目一为幼儿文学基本理论,介绍幼儿文学的概念发展、

特征功能等,具有总论的性质;项目二至项目七为幼儿文学的文体论,系统介绍幼

儿文学的六类文学体裁: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图画书、幼儿戏剧,

包括幼儿文学各种文体的基本理论、作品阅读及实践应用。每个项目设有项目导学和

学习目标,概括介绍本项目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每个任务设有任务要求和知识准

备,具体提示任务中的学习要点。项目结束之后设有思考研讨、学练结合,让学生通

过研讨答题、互动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项目的最后附有相关资料、作品选读,选取

与本项目相关的资料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扩大教材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而且方便教师教学。

本书建议授课时间不少于72课时,其中知识准备48课时,实践应用24课时。

本书由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负责编写。由李英华教授、武善忠副教授担

任主编。编写具体分工为:李英华教授、武善忠副教授编写项目一,范煜璟讲师编写

项目二,成丽副教授编写项目三,李静讲师编写项目四,甄珍讲师编写项目五,耿会

贤讲师编写项目六,池素辉副教授编写项目七。李英华教授、武善忠副教授负责编写

提纲及统稿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同人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参考、借鉴、引

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述等,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有些资料无法找到原文作者,

故未能一一注明,谨向原著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感谢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本书旨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幼儿文学》教材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但由于

时间及编者学识水平所限,教材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7年5月

第4页

001

目 录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001

任务一 幼儿文学概说 001

任务二 幼儿文学的读者特征 005

任务三 幼儿文学的艺术特征 008

任务四 幼儿文学的功能 013

任务五 实践应用:幼儿文学的教学应用 019

项目二 儿歌 028

任务一 儿歌概说 028

任务二 儿歌的分类 030

任务三 儿歌的艺术特征 042

任务四 实践应用:儿歌的创作 046

任务五 实践应用:儿歌的教学活动 051

项目三 幼儿诗 067

任务一 幼儿诗概说 067

任务二 幼儿诗的分类 076

任务三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081

任务四 实践应用:幼儿诗的鉴赏指导 088

任务五 实践应用:幼儿诗的教学活动 091

项目四 幼儿童话 104

任务一 童话概说 104

第5页

002

任务二 幼儿童话的艺术特征 109

任务三 幼儿童话的表现手法 113

任务四 幼儿童话和寓言 116

任务五 实践应用:童话的创编 120

项目五 幼儿故事 139

任务一 幼儿故事概说 139

任务二 幼儿故事的分类 140

任务三 幼儿故事的艺术特征 142

任务四 实践应用:幼儿故事的创编 146

项目六 图画书 162

任务一 图画书概说 162

任务二 图画书的构成 166

任务三 图画书的分类 170

任务四 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171

任务五 实践应用:图画书的讲读 178

项目七 幼儿戏剧 191

任务一 幼儿戏剧概说 191

任务二 幼儿戏剧的分类 194

任务三 幼儿戏剧的艺术特征 196

任务四 实践应用:幼儿戏剧的改编 201

参考文献 225

第6页

001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学 习 目 标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幼儿文学是学前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幼儿在生命

初期有了文学的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便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知识目标:本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儿

童文学的背景下,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分类,认识幼儿文学的独特性,重点掌握

幼儿文学的特征与功能。

能力目标:恰当地运用本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文学的经典作品,尝

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任务一 幼儿文学概说

1. 理解幼儿文学的内涵。

2. 了解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一、幼儿文学的内涵

幼儿文学是以 0~6 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创作或改编的,

适合他们独特审美需要的文学。幼儿文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7页

002

幼 儿 文 学

(一)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

幼儿文学亦称学前儿童文学。目前国内一般将 0~6 岁幼儿称为学前期,由此得名。还

有一种提法,由于接受对象包括 0~3 岁的婴儿,因此,幼儿文学实际上是婴幼儿文学的总

称。因为学龄初期的儿童与学前儿童在心理特征、审美要求、接受能力等方面差别不太大,

所以幼儿文学也兼顾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幼儿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幼儿。由于幼儿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阅读能

力,幼儿文学主要是通过家长、教师等成人讲读给幼儿听。成人先阅读幼儿文学读物,经

过挑选、理解、过滤之后,再转述给幼儿。因此,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还包括幼儿家长、

幼儿教师、图书管理员等成人。

(二)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

近年来,随着儿童图书市场的日益繁荣,各式各样的幼儿图书相继出现,许多人也

因此混淆了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之间的关系。其实,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幼儿读物的范围大于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幼儿读物中的一种。所谓幼儿读物,即各

类适合幼儿阅读的出版物,既包括文学读物(幼儿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读物,如看图

识字读物、智力迷宫读物、科普读物、卡通读物等。幼儿读物是成人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它涵盖的范围要比幼儿文学广泛。

幼儿文学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其文学性。幼儿文学常常包含一些知识信息,但它不以介

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一般故事色彩浓厚,生动形象,趣味性强,针对幼儿读者的审美心

理世界,有明显的文学性。

(三)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从接受对象的角度,可以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成人文

学和儿童文学两大类。成人文学是为具有一般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成人服务和消费

的文学,如《红楼梦》(曹雪芹)、《围城》(钱锺书)、《边城》(沈从文)、《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等。与成人文学相对应的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出现与发展晚

于成人文学。世界文明史一般都以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儿童文学出现的开端。当人类

发现人、解放人,进而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时,这才开始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人,儿童与

成人一样有其独立的人格与权利,但儿童同时又有与成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思维特征、年龄

特征和社会化特征,有自己特殊的对文学作品的精神需求与接受心理。

幼儿文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主要创作者是成人,而主要接受群体是幼儿。创作者在创

作时,需要充分把握幼儿的一切特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与时

代特征,真正熟悉理解“幼儿世界”,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莫不如此。如《拇指姑娘》([丹

麦]安徒生)、《小熊温尼·菩》([英]米尔恩)、《猪八戒吃西瓜》(包蕾)、《舒克和贝塔》

(郑渊洁)等。有些幼儿文学作品虽然描写的是幼儿生活,但作者是以成人的眼光在欣赏幼

儿,这样的作品往往缺乏趣味性,得不到幼儿的喜爱,只能是“幼儿题材”作品,而不是

幼儿文学作品。

第8页

003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二、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

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是怎样的关系呢?那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含义。1989 年 11

月 20 日,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 18 岁以下的

任何人。”1991 年 9 月 4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儿童是指社会中 18 岁以下

的未成年人。由于从出生到十七八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变化较为迅速,生理、心理、审美

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人们习惯上根据年龄把儿童分为婴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

儿童文学也相应地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一)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主要是为 0~6 岁的幼儿服务的文学。幼儿期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口头语言能

力发展很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明显的具

体形象性,不容易掌握抽象概念,生活以游戏为主。因此,幼儿文学特别注重娱乐性与趣味

性,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比较简单。幼儿文学是一种“浅语艺术”,语言表达应形象易懂,深

入浅出,可诵易记。图书制作上应特别注意图文并茂。主要体裁有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

幼儿生活故事、图画书、幼儿戏剧等。作品如《小老鼠上灯台》(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童话)、《逃家小兔》(图画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幼儿生活故事)等。

(二)童年文学

童年文学是为 7~12 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童年期的儿童处于小学阶段,他们对于外界事

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在提高,抽象思维在发展,富于幻想,爱探索,喜新奇。学

校教育使他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他们往往更加喜欢故事性、趣味性强,充满幻想色

彩的作品。因此,童年文学特别突出想象和认知,情节结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主要体裁有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等。作品如《海的女儿》([丹麦]安徒生)、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卡洛·科洛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瑞典]塞尔玛·拉格洛

芙)、《皮皮鲁和鲁西西》(郑渊洁)、《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系列故事等。

(三)少年文学

少年文学是为 13~18 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少年期是一个人从幼稚期走向青年期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心理上半幼稚、半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抽象思维和语言能

力迅速发展,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因此,少年文学在强调正面教育的同时,应注

重全景式的生活描写,引导少年正确把握和评价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其创作方法以现实

主义为主,适当引入成人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人物形象以塑造具有当代意识的典型形象

为主,着重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主要体裁有少年小说、少年诗、寓言、散文、戏剧

等。作品如《青铜葵花》(曹文轩)、《男生贾里》(秦文君)、《狼王梦》(沈石溪)、《夏至未

至》(郭敬明)等。事实上,到了少年期的后期,随着少年个体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他们

的阅读范围已突破少年文学,进入成人文学领域,阅读中外名著也是正常现象。

儿童文学的分层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因为学前

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幼儿文学的儿童特征最为浓厚,童年文学次之,少年文学再次之,

第9页

004

幼 儿 文 学

并逐步淡化,向成人文学靠拢。第二,从阅读现实来看,“必须指出,幼年文学、童年文

学、少年文学这三者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各成一体、互相割裂的封闭块结。”a

第三,儿童阅读要遵循年龄规律。幼年、童年、少年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特征、思维

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各有差异,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有明显的

差异,因此,“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b 儿童选择自

己喜爱的书阅读,首先应该是兴趣阅读。

三、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文体是指文学体裁,即文学作品存在的具体形式。成人文学最具共识性的文学体裁分

类法是“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幼儿文学由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因此也

理所当然地拥有成人文学所没有的独特的文学形式。幼儿文学文体的特殊性在于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幼儿文学文体丰富多样。幼儿文学除了具有成人文学“四分法”中的三种文

体——诗歌、散文、戏剧之外,还有儿歌、童话、故事、寓言、图画书等文体。幼儿文学

的文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儿歌和童话是其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样式,在印刷业落

后的古代,儿歌和童话是人类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时至今日,儿歌和童话这

两种文学体裁依旧受到幼儿的喜爱,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寓言和故事虽然在成人文学中

也有,但是从读者对象来看,还是以少年儿童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和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发达,幼儿文学的文体也在不断增加。例如,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

展,图画书的种类逐渐丰富,儿童影视剧及卡通片成为当代科技综合运用的创作形式。

第二,幼儿文学的某些文体交叉、重叠。幼儿诗中包含童话诗、散文诗,童话诗既可

以看作童话也可以看作诗歌,散文诗既可以看作散文也可以看作诗歌。童话剧则具备了童

话和幼儿戏剧的特征。图画书的内容更是包括童话、生活故事、儿歌、幼儿诗等多种文体。

由此来看,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是相对的,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综上所述,本教材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近几年我国幼儿文学理论与实际的研究状

况为参考,把幼儿文学的体裁分为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戏剧、图画

书六种类别。

(1)儿歌。儿歌是适合幼儿念唱、欣赏的歌谣,又称为“童谣”。

(2)幼儿诗。幼儿诗是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3)幼儿童话。幼儿童话是适合幼儿听赏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是一

种古老的文学样式。

(4)幼儿故事。幼儿故事是指适合幼儿听赏的篇幅短小的各类叙事性作品。其中,幼

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的主体。

(5)幼儿戏剧。幼儿戏剧是指以幼儿为对象,适合幼儿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6)图画书。图画书是指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它是绘

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a 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b 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4.

第10页

005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任务二 幼儿文学的读者特征

1. 了解幼儿文学的“双重读者”现象。

2. 结合作品,理解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3. 掌握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一、幼儿文学的“双重读者”现象

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不但包括幼儿,还包括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图书管理员等成人,

这就是幼儿文学特殊的“双重读者”现象。浙江师范大学黄云生教授在《人之初文学解析》

一文中说:“幼儿文学虽然是为幼儿创作,为幼儿存在……但它和幼儿之间仍然隔着一条

‘河’,即幼儿尚无直接欣赏和接受幼儿文学的能力,所以人们采取‘传达’的方式,在这

条‘河’上架起一座‘桥’,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入幼儿文学的欣赏和接受过程。”这

段话形象地阐述了幼儿文学“双重读者”现象出现的原因。幼儿期的幼儿凭借自己的能力

还不能胜任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幼儿需要成人帮助把书本上的文字或图画“转译”成他

们可以理解的声音语言,以此完成对作品的阅读欣赏。由此看来,幼儿在接受幼儿文学的

过程中,除了幼儿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人——成人读者。因此,成人读者就成为

一座沟通幼儿与幼儿文学的桥梁。

包括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图书管理员等在内的成人读者承担着幼儿文学传递者的角

色,他们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文学观;积累一定数量的中外

幼儿文学作品;具备较好的幼儿文学作品表现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等。以图画书阅读为例,

幼儿在阅读中往往对画面直观的呈现反应较快,也会感兴趣,对画面间接的暗示层面的意

思幼儿则不容易把握,可是这部分内容往往又是图画书艺术的奥妙之处,因此需要成人讲

读和指导。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认为,成人传递图画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阅读的

质量,因为成人有了把图画书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东西转达给孩子的权利,“读者(成人)对绘

本的理解和共鸣越深刻,听者(孩子)就越能深入于绘本中,那么这种阅读体验也将会更为

丰富”。a 在成人读者中,幼儿教师的责任更为重要,因为他们还承担着引领家长的作用。

二、幼儿审美心理的特殊性

方卫平教授认为:“幼儿文学不是一种仅仅用来帮助儿童打发幼儿时光的文学样式,它

a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雯霞,徐小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83.

第11页

006

幼 儿 文 学

与那些印刻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始艺术精神有着内在的关联。”a 王泉根教授在《儿童文学

教程》中认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学说与儿童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皮亚

杰认为,幼儿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同原始人

类一样,幼儿阶段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往往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想象世界和现实世

界混为一谈。幼儿自我中心思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幼儿意识中的泛灵论

这种观念使得幼儿认为万物有灵、鸟兽有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生命,这与人

类原始意识中的“万物有灵论”是对应的。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无法理解种种自然现象,

只好求助于幻想和虚构,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图腾崇拜、神话及巫术。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生命黎明期,幼儿思维与原始人一样处于模糊的混沌状态,因此也就出

现了“泛灵观念”。幼儿在生活中喜欢跟玩具说话,把竹竿当马骑,给纸上的太阳、云朵、

大树等画个笑脸等,这都是“泛灵观念”的具体表现。儿歌《小老鼠上灯台》中那只偷油

吃的小老鼠,“叫妈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憨态可掬,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娃娃。

神话、童话中更是有很多幼儿喜爱的拟人化形象,如青蛙王子、花仙子、木偶匹诺曹、人

鱼公主等。理解幼儿的“泛灵观念”对我们把握幼儿的阅读审美心理及幼儿文学创作有着

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意识中的人造论

幼儿的这种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也是为人类服务的。在幼儿看

来,太阳发光是为他提供温暖,小鸟鸣叫是为他唱歌,小花绽放是对他微笑。当然,这种

观念在由成人主宰的现实世界中是不容易实现的,因而,幼儿喜欢在自己的领域中去实现。

例如:在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编织情节满足自己,这种观念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就有生动的体现。例如:童话故事中有许多神奇的宝贝,《神笔马良》(洪

汛涛)中的那支神笔画什么有什么,《七色花》([苏联]卡达耶夫)中的七色花可以满足小

主人公珍妮的七个愿望,《西游记》(吴承恩)中的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等,这些故事中的

宝物都是随着主人的意愿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或出现各种神奇的变化,幼儿意识中的

“人造论”在这些宝物中得到了充分的宣泄,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优秀的作品正是很好地利

用了幼儿人造论的意识,借助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了这些奇妙的、无所不能的文

学形象,吸引着幼儿欣赏阅读。

(三)“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

皮亚杰认为,幼儿自我中心思维必然会产生“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所谓“任意结

合”是指幼儿按照主观意愿,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任意联系在一起。幼儿的

“任意结合”同样可以在人类的原始意识中找到对应关系,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就是人们根

据主观意愿把人面与狮身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物。“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为沉浸于幻想世界

中的幼儿又增添了一份荒诞离奇的想象。例如:图画书《子儿,吐吐》(李瑾伦)叙述了一

个有趣的事件,小胖脸猪吃木瓜的时候,把木瓜籽一块吃进了肚子里。把籽吞进肚子会怎

么样呢?小猪们一致认为,籽埋到土里会发芽长大,那么进了胖脸猪的肚子里,胖脸猪的

a 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第12页

007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头上一定会长出一棵木瓜树。“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使得小猪们做出了成人看似荒诞、幼

儿认为合理的推理,故事充满了幽默感。幼儿天性中本来就有几分“荒诞”基因,幼儿意

识结构的“任意结合”正是他们实践荒诞心理的内驱力。懂得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幼儿为

什么迷恋那些带有神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为什么非常喜爱作品中有着“特异功能”的童话

形象了。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在传递过程中契合了幼儿的某种思维特征。

三、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

(一)“听赏”——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与成人文学不同,幼儿文学是诉诸听觉的文学。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欣赏儿歌、

童话、图画书时,需要有大人的朗读或讲述。幼儿期的孩子对声音保持高度的敏感,他们

处于语言学习阶段,对于儿歌、童话中的那些富有音乐性的节奏、韵律会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因此,幼儿文学作品无论是哪种文体,在语言上往往会保持相对整齐的节奏和声韵组

合,语言口语化,让孩子们很容易记住和喜欢这些内容。讲述者艺术化的语音、语调的刺

激对所有的幼儿听众来说都是非常神奇和重要的。随着图画书、电视、计算机等媒介的出

现,幼儿文学的接受方式开始向听看结合的方式发展。

(二)“图画”——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因此,图画书在幼儿的

阅读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地位。图画书通过图画与文字配合或者完全用图画表述故事情

节,而且图画通过构图、色彩、线条、视角等多种艺术元素为幼儿生动形象地呈现故事情

节,很好地契合了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需要认真观察画面,比较、分析、猜想,理

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例如,图画书《彼得兔的故事》([英]比特克斯·波特),图画与

文字结合讲述了小兔子彼得的冒险故事。故事书的第 9 页,文字写的是兔妈妈对孩子们的叮

嘱:“现在你们可以到田野上去玩了,不过要记得走小路,千万别跑到麦克格来高先生的菜

园里去了,你们的爸爸就是在那儿出的事,他被做成了馅饼。”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看到小兔

子们的反应,三只披着红色披风的小兔子在认真听妈妈讲话,他们会乖乖听话;而穿着蓝色

小衫的彼得兔,只要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妈妈不让去,我偏要去。幼

儿在图画阅读中,揣摩着人物形象的性格,推测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感受”——幼儿欣赏文学的重要过程

幼儿文学的欣赏主体是幼儿,他们对于作品的欣赏过程始终应该是一个感受的过程。

由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于感兴趣的形象、色彩和声音上。对于幼儿

而言,作品欣赏最有价值的也就是他们感受体验作品的过程。成人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为

幼儿提供感受作品的过程。除了文本阅读,还可以通过戏剧活动、音乐活动及美术活动等

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作品,幼儿在表演中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进一步加深

对作品的理解。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幼儿对于文学作品主题内涵的理解往往存在较大差

异,他们还不能像成人那样较快地进入理性鉴赏阶段。图画书研究者陈晖说:“对于孩子来

说更有价值的,并非确认某一本的主题是什么,而是感受和欣赏那本图画书怎样表达了它

第13页

008

幼 儿 文 学

的主题。”a 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不要直接给幼儿灌输作品的主题思想,我们要耐心

地引导幼儿体验作品情境,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不断积累阅读经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任务三 幼儿文学的艺术特征

1. 理解并掌握幼儿文学的艺术特征。

2. 能够运用理论进行作品分析。

一、韵文性

幼儿文学是“听赏文学”。成人娓娓动情地讲,幼儿聚精会神地听,幼儿通过这种独特

的欣赏和接受方式,进行情感语言的交流。为了便于幼儿欣赏,幼儿文学在语言上具有韵

文性的特点。

韵文性含有两层意思:

(1)韵文体作品,如儿歌、幼儿诗等。这些作品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

口,易记易诵,很受幼儿的喜爱。

例如金波的《牵牛花》:

野牵牛,爬高楼;

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这首儿歌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描述了牵牛花四处攀爬的可爱样子。儿歌两句一转韵,

结尾还使用了拟声词,诵读时自然形成抑扬顿挫的音调,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音

韵美。

(2)非韵文体作品,这些作品讲究口语化,语言浅显明白。在表现手法上,经常使用

反复、拟人、对比、夸张、拟音等,力求在短时间内给幼儿留下深刻永久的印象。

例如根据俄国阿·托尔斯泰的《大萝卜》改编的《拔萝卜》:

老公公种了一棵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长得又大又甜!”

萝卜越长越大,大得不得了。老公公去拔萝卜。他拉住萝卜的叶子:“嗨哟,嗨哟,拔

a 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66.

第14页

009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萝卜,嗨哟,嗨哟,拔不动。”

老公公喊:“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哎,来了,来了。”老婆婆拉着老公

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萝卜,嗨哟,嗨哟,拔不动。”

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来帮忙拔萝卜!”“哎,来了,来了。”小姑娘拉着老

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萝卜,

嗨哟,嗨哟,拔不动。”

小姑娘喊:“小花狗,小花狗,快来帮忙拔萝卜!”“汪汪汪!来了,来了。”小花狗拉

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

……

这则童话故事语句简短、口语化。全文结构上运用反复的手法,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

展,老公公叫来老婆婆,老婆婆叫来小姑娘,小姑娘叫来小花狗……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拔

出了萝卜。反复手法、重复句式以及重叠词、拟声词的使用,不但奠定了故事欢快的基调,

还营造了富有音乐美的节奏。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能感受到优美的乐感与旋律。

二、故事性

故事性是幼儿文学艺术样式的总体特征。心理学家认为,幼儿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

故事(叙事)性思维,幼儿常常把他们探索的外部世界当作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

世界。他们的思维、记忆、想象,甚至爱和恨都是有故事情节导向的。因此,幼儿在生活

中经常会说“给我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真好玩!”

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说:“如果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抽去故事,儿童的眼前将是一片

黑暗。”a 他还指出:“作家用故事思维进行创作,而儿童读者则凭借故事思维进行文学欣赏。

在儿童文学世界里,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读者共同的思维方式。”b 为了使故事更加

吸引小读者,作家往往要构思完整连贯、曲折生动的情节。如《青蛙王子》中的小公主一

开始就遇到了一只会讲话的青蛙,情节变得奇妙起来,引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作家往

往会运用巧合、夸张、变形等多种手法强化故事的神秘和传奇色彩,使故事情节起伏跌宕,

扣人心弦,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幼儿文学各种文体的作品都有明显的故事性。即使是儿歌、幼儿诗这种长于抒情的文

体,也往往会有一个情节在其中。

例如传统儿歌《装风》:

风婆婆,送风来!

打麻线,扎口袋;

扎不紧,刮倒井;

扎不住,刮倒树;

扎不牢,刮倒桥。

幼儿在念唱中可以感受到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形象,一场大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a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

b 同上。

第15页

010

幼 儿 文 学

在儿歌中被讲成了一个由于粗心而造成的小事故,诵读起来诙谐戏谑。寓情于事是幼儿诗

经常采用的手法,叙事诗中更加突出。例如,柯岩的《小弟和小猫》、蒋应武的《小熊过

桥》等作品都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幻想性

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尤其是在幼儿期,尽管有意想象已经产生,但是无意

想象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幼儿的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幻想,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纵横驰骋,

感受着精神的愉悦。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是自我中心思维。对于幼儿而言,现实世界

和幻想世界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他们能够自由出入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幼儿的这种

思维特征被作家们敏锐地捕捉到并表达出来,从而构成幼儿文学奇妙的、难以言传的幻想

色彩和美感。幼儿文学是理想主义的文学,幻想通常指向光明、指向未来,充满丰富奇妙

的幻想色彩成为幼儿文学的重要艺术特征。

基于幼儿心理特征的需求,幼儿文学作家不仅为幼儿创作充满幻想色彩的文学内容,

而且在创作过程中让自身也充满幻想,从而完成文学创作。

例如传统儿歌《羊》:

羊羊羊,跳花墙。

花墙破,驴推磨。

猪挑柴,狗弄火,

小猫儿上炕捏饽饽。

在这首儿歌中,跳花墙、驴推磨、猪挑柴、狗弄火、小猫上炕捏饽饽,突出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这其中的泛灵观念也流露出来,奇特的想象经过这个突破口宣泄而出,组合成

一幅生动有趣的生活图景。

例如李其美的《鸟树》片段:

冬冬和扬扬心里很难过。他们对小鸟那么好,小鸟为什么死了呢?大班哥哥把花生埋

在泥里,就能长出好多花生,我们把小鸟埋在泥里,一定也会长出好多小鸟来的。他们挖

了一个坑,把小鸟轻轻地放在里面,盖上一层土。

春天,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小草从泥里悄悄地伸出绿色的脑袋。冬冬和扬扬插的那

根树枝也长出了嫩芽。冬冬和扬扬告诉小朋友:“这就是鸟树呀!鸟树长大了,会开出很多

很多鸟花。鸟花谢了,会结出很多很多鸟果。鸟果熟了,裂开,就会飞出很多很多小鸟。

到那时候,小鸟就会从树上飞下来和我们玩啦。”

这是一则幼儿生活的小故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冬冬和扬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

捉住了一只小鸟。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地爱护小鸟,给它喂食,帮它找妈妈,可小鸟最终还

是死了。冬冬和扬扬把小鸟埋在土里,希望能像种花生一样种出一棵鸟树来。“任意结合”

的逻辑思维使幼儿把花生结果和小鸟复生联系起来,解决了鸟儿死而复生的难题。这看似

荒诞的想法,幼儿却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这其中传达了幼儿童心世界的天真、善良,使整

篇作品都洋溢着诗意的美,感人至深。除了上面提到的儿歌、生活故事类作品外,幼儿文

学的幻想更集中地体现在童话这种特色文体中,后面的项目中将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第16页

011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四、趣味性

幼儿文学的趣味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幼儿情趣。它是作家依据对幼儿生

活、心理的了解,对现实生活中童趣的提炼,加入作家思想感情、认识和评价以后的艺术

真实。“趣味性是儿童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是否有趣是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

要标准,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有趣’几乎是唯一的标准,尽管‘有趣’一词的含义因人

而异。”a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游戏精神是幼儿本能的、永恒的精神。幼儿文学

浸透着纯真有趣的游戏精神,不仅带给幼儿精神上的愉悦,还能够使幼儿转移烦恼、宣泄

不快、稳定情绪。这种心理体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极其珍贵的。作家要为幼儿写出有

情趣、有意思的作品,只有深入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状态、兴趣要求才能完

成。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认为:“一般来说:新奇,活动,变异,勇敢,惊险,美丽

的色彩,亲密的友谊,热闹的场面,有节奏的声调,有趣味的重复,成功而又快乐的结局,

等等,都是幼童文学中酝酿兴趣的酵母。”

例如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童话《冰激凌宫》:

从前,在波伦亚,就在市中心的大广场上,人们建造了一座冰激凌宫,孩子们从老远

的地方赶来,谁都能舔一口吃。

宫顶是奶皮贴成的,烟囱是果脯做成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是棉花糖。剩下的都是冰

激凌做的:冰激凌的门、冰激凌的墙、冰激凌的家具。

一个很小的孩子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一口一口地舔着桌腿,直到桌子塌下来,桌上的

盘子都扣到他身上。那些盘子是巧克力冰激凌做的,是最好吃的。

没过多久,市政警卫发现一扇窗户开始融化了。草莓冰激凌做的玻璃眼看就要化成粉

红色的黏糊糊了。

“快点吃啊!”警卫喊了起来,“还得再快点!”

下面所有的人都使劲地舔着,好让整个杰作一滴都不糟蹋。

“来一把椅子!”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奶奶被夹在人群里挤不动,“给我这可怜的老太婆

一把椅子吧!谁给我拿一把?最好是带扶手的!”

一位热心的消防队员拿来一把开心果奶油冰激凌椅子。老奶奶美滋滋的,开始一口一

口地从扶手舔了起来。

那天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由于大夫们照顾得好,没有一个人闹肚子。

直到现在,每当孩子们吃完一支冰激凌还要一支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感叹地说:“唉,

为了你,得买一座冰激凌宫——就像波伦亚当年那座一样大的冰激凌宫。”

作品通过幽默夸张的故事情节制造了游戏效应,营造了孩子们心驰神往的艺术境界,

一座大大的冰激凌宫满足了幼儿们对美味冰激凌的无限渴望。在这个奇异的宫殿里,盘子

是巧克力冰激凌,玻璃是草莓冰激凌,椅子是奶油冰激凌……更吸引小朋友的是,这是个

好客的冰激凌宫,所有到这里来的小朋友都可以舔一口。儿童的心理特征跃然纸上,读起

a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第17页

012

幼 儿 文 学

来饶有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文学的趣味性不只是在构思、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形式等方面

追求“惹人发笑”,更应该了解游戏精神的全部内涵,创作出情感的、心灵的高层次愉悦,

在精神上引领幼儿走向更高的自我。

五、朴素性

幼儿文学是一种“朴素”的文学。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认为:“这个‘朴素’包含了

儿童文学的‘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等艺术风格。”a

幼儿文学的朴素性首先可以表现为主题内容、思想情感的深浅结合。为幼儿创作的作

品不宜深奥复杂,应该浅显易懂,但是幼儿文学也不能只是拘泥于幼儿狭小的生活世界,

而应该指向幼儿无限广阔的未来人生。方卫平教授在《流浪与寻梦: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

中指出:“童年不只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它还联系、融合着历史的古老、现代的年轻和未

来的无限可能。”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往往能用简洁的文学形式表达幼儿最本真的生命意趣

和状态,自然天成,毫不造作。浅显而又意蕴深厚,反复品味,回味无穷。

例如图画书《小黑鱼》([美]李欧·李奥尼),读者可以阅读到迷离梦幻的海底世界,

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小黑鱼的了不起——它把海底无数像它一样弱小的小红鱼组织起来,

浩浩荡荡聚集成一条庞大的鱼形,吓跑了那些欺负小鱼的大鱼。但是,这本图画书作者要

传递的信息还不止这些。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绘小黑鱼孤单地在大海里徘徊,它的身边有

五彩的水母、舞动的海草、摇曳的粉色海葵、游动的龙虾鳗鱼等,这些场景不只是展示海

底世界的美轮美奂,同时还暗示了小黑鱼对生存世界的思考,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自己

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小黑鱼正是学会了“想”,它成长起来了,它对那些只知道躲起来的

小红鱼说:“你们不能老待在这里啊,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它们最终想出办法吓走了凶猛

的大鱼。如果幼儿在成长道路上知道遇事要多“想”,那该有多重要!

对于幼儿读者而言,理解作品浅处的趣味情节就可以。关于作品的深度理解,或许随

着幼儿的成长,在他们长大之后的某一个时刻,他们会感悟到某种生活智慧或生活哲理。

幼儿文学的朴素性还可以表现为作品形式及语言表达的朴素。幼儿文学被称为“浅语

的艺术”,形式简洁朴素,语言单纯明快。语言口语化,用词形象、浅显、本色、自然,少

用抽象、多用具象,少用虚词、多用实词,少用复合句、多用简单句,少用被动句、多用

主动句。童话故事《小兔乖乖》开篇写道:“在一个树洞里,住着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一

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故事讲述清楚流畅,毫不拖沓。三只兔子的

名字就给幼儿讲明了每只小兔子的特点,幼儿不仅好理解,而且容易记忆。词语描述具体

形象。

例如我国台湾作家洪志明的幼儿诗《笑了》:

哥哥饿了,

弟弟尿了,

妹妹哭了,

a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第18页

013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爸爸急了,

妈妈说,

我来了,

我来了,

大家都笑了。

这首小诗用词浅显,句式短小、整齐,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场景。朴素而简洁,

但是精辟地揭示了出生活的本质,妈妈的爱是多么重要,多么温暖啊!

总之,幼儿文学的朴素性在于它单纯而不简单,率真而不幼稚,本色而不苍白,它能

够更加准确、更加鲜明地揭示事物和生活的本质。正如我国台湾诗人林良所说:“在‘文学

的世界里’,‘浅语’往往竟是‘动人’的条件之一。”(《陌生的引力》)一语道出了幼儿文

学深入浅出的艺术魅力。

任务四 幼儿文学的功能

1. 理解幼儿文学的功能。

2. 能够结合幼儿文学作品分析其功能。

幼儿文学是“人之初”的启蒙文学,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对于幼儿的精神

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诗人惠特曼写了一首《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的诗,诗中说: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

分。如果是美丽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

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可见,幼儿文学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启蒙和奠基的作用。郭沫若

曾动情地回忆幼年时唱儿歌的情景:“儿时和兄弟姐妹们在峨眉山下望月,有时会顺口唱出

这些儿歌来,那时的快乐,真是天国了!”这种美好的回忆终生难忘。优秀作品就像一颗

颗神奇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发芽、成长、开花,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美好

的童话世界。孩子的心灵因此而丰富多彩起来,孩子的人生也因此优雅高贵起来。

一般来说,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由于幼儿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

性,其功能与成人文学有所不同,具体来讲,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引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成长,其实质是幼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幼儿通过学习社会中的生活技能与

行为规范,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生活,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幼儿的发

展变化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文学在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幼儿文学对于幼儿的教育引导,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教,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通

第19页

014

幼 儿 文 学

过生动有趣的文学形式引导幼儿。因此,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力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避免把教育引导简单直接地显示为某种道德观念的灌输。

首先,幼儿文学能帮助幼儿认识生活,学习日常生活知识。幼儿在家中或幼儿园里要

跟随家长、教师学习诸多生活本领,诸如穿衣、吃饭、劳动等日常生活知识。童话《没有

牙齿的大老虎》(冰子)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吃糖后要及时刷牙的重要性;图画书《我

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英]罗伦·乔尔德)通过一对小兄妹的风趣对话,巧妙地引导幼儿

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其次,幼儿文学还向幼儿传授了广泛的社会道德规范。幼儿文学生动、自然地培养幼

儿热爱祖国、热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培养幼儿勇敢无私、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培养

幼儿活泼乐观、积极开朗的好性格等。童话《萝卜回来了》(方轶群)中,小动物们互相关

心、互相爱护,大雪天相互送食物,传递了小伙伴们友好关爱的好品质。童话《小猫钓鱼》

(金近)中采用形象化对比的方法告诉孩子们做事要用心专注。

例如俄罗斯作家奥谢叶娃的儿童故事《三个伙伴》:

魏佳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早点了,只有魏佳站在一旁。

郭良问她:“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点心丢了……”

“真糟糕!”郭良一边吃一大块白面包一边说:“到吃午饭还有好长时间呢!”

米沙问:“你把点心丢在哪儿了?”

“我不知道。”魏佳小声地说,把脸转了过去。

米沙说:“你大概放在口袋里,不小心丢的。往后得放在书包里。”

可是沃罗佳什么也没有问,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块抹着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拉着

这个伙伴说:“你拿着吃吧。”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对待魏佳丢点心这件事,三个小伙伴的言行明了地呈现在小读者

面前。作家没有一句点评议论的语句,孩子们却能够在鲜明的对比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

友爱。这种教育引导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某种认知之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在

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

二、增长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幼儿时期生性好奇,喜欢探索,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为什么天是蓝

的?”“为什么有的树叶是绿色的,有的树叶是红色的?”“为什么馒头里会有小洞洞?”

等。由于幼儿生活范围有限,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少,因而文学作品就成为他们间接生活

经验的重要来源。文学作品涵盖了大千世界中的各种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

增长知识的窗口。在幼儿接触最早、最多的儿歌中几乎全是描绘事物特征和各种知识经验

的,而且各类儿歌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功能。

例如传统儿歌《谁会跑》:

第20页

015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着地身不摇。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划。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翅膀扑扑去又回。

谁会游?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调调头。

儿歌借助问答的形式,启发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答案。儿歌描述了马、鸟、虫、鱼四种

动物奔跑、飞翔、爬行、游弋的姿态,增加了孩子对这几种动物的了解。

幼儿文学作品以适应幼儿接受水平的题材、情节、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反映周围事

物和自然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图画书《蚯蚓的日记》([美]朵琳·克罗宁 )通过诙谐的文

字、幽默的画面让孩子了解蚯蚓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及它们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童话《圆圆和方方》(叶永烈)利用两个小主人公圆圆和方方比本领的方式,让小朋友知道

不同形状物体的用途,并懂得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

识,开阔了眼界,同时幼儿又以这些知识为起点,循序渐进,生发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发展语言,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3 岁的幼儿可掌握 1000 个词左右,5~6 岁的幼儿可

以掌握 3000~4000 个词。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模仿学习的。幼儿文学作

品使用的是优美规范的文学语言,是幼儿模仿语言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

词汇、语法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应注意两点:一是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

平;二是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实践证明,幼儿对于形象生动且夸张的语言,即使似懂非懂,也会主动学习,而且学得很快。

例如美国的图画书《风到哪里去了》([美]夏洛特·佐罗托夫 / 文、[美]斯蒂芬

诺·维塔 / 图、陈丹燕 译)的文字片段:

第21页

016

幼 儿 文 学

明晃晃的大太阳照了一整天,现在,天渐渐晚了。天光从蓝色慢慢变成粉红色,然后,

又变成奇特的紫灰色,太阳渐渐西沉,掉进四合的晚霞中。

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白天在他眼前消失。

他和他的朋友一直在园子里玩儿。

不想玩了,就躺在草地上,感到太阳覆盖在他们身上,就像一只瞌睡的猫趴在他们身

上一样,那么温暖,那么柔软。

下午,他们还在梨树下喝了一杯冰镇的柠檬汁。

晚上上床前,小男孩的爸爸在门廊里给他读了一个故事。

现在,妈妈来向他说晚安了。

“为什么白天会不见呢?”他问妈妈。

“这样,夜晚才能到这里呀。”妈妈说:“你看。”她指着窗外,在夜空下,梨树梢后,他

看到一弯银白色的月亮。

“晚上就是这样开始的,”妈妈将手放在他肩膀上告诉他,“有月亮和星星的晚上能让你

入梦。”

……

作品中不但有描写太阳、天空、晚霞、月亮等特征的形容词、动词等,还通过形象化

的语言使幼儿感受到作品富有诗意美的语言风格。整体而言,语言比较浅显,但是也有

一些需要幼儿学习的新词汇,如“明晃晃”“奇特”“西沉”“四合”“覆盖”“柔软”“树

梢”“紫灰色”“银白色”等,幼儿在听赏后,可以在原有的词语水平上有所提高。

现代语言学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思

维是语言的表达内容。文学作品在丰富幼儿语言的同时,可以明显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

展;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伏、猜想谜语及科学文学的过程中,形成分析、判断、综合、

推理等能力,帮助其发展了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阶段是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幼儿文学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最佳载体。要提高

幼儿的想象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丰富幼儿记忆表象中各种事物的形象。幼儿

文学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天上有小飞侠彼得潘,海底有美人鱼,大森林里有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树洞里住着彼得兔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遨游。优秀作品为

孩子们提供了丰富、新颖、怪诞的意象群,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为幼儿日后加工、

改造、形成新形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丰富情感,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

幼儿文学是丰富情感、培养美感的一片沃土。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审美情操

是一个人在接触美好事物时感觉精神愉悦,并由此具备鉴别美好与丑恶、纯真与虚假、文

明与粗野、高尚与卑下的能力。优秀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或画面)的表述,以丰富的美感、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幼儿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陶冶幼

儿的心灵和审美情操,培养他们欣赏美、领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22页

017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例如金波的童话故事《小青虫的梦》:

夏天的夜晚,草丛里,音乐响起来了,它和月光一样,仿佛会流淌似的。

吉铃铃……

那是蟋蟀在开音乐会。他的琴弹得特别好,油亮亮的样子特别神气。

“噢,伟大的音乐家!”

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都这么说。

躲在一片草底下的小青虫,动也不敢动,她在偷偷地听着。小青虫虽然长得难看,但

她爱音乐,爱得那么厉害。

“唉……”每当蟋蟀弹完一曲,小青虫都会发出一声轻轻地叹气声,“太美了……”

音乐,总会把小青虫带进一个遥远的梦境里。

可是,蟋蟀不喜欢小青虫,常常把她赶走。他挥着触须,不耐烦地说:“我的音乐这么

美,你这么丑,去去去!”

小青虫只好伤心地爬开去,躲在远远的地方流眼泪。眼泪里,映着满天冷冷的小星星。

吉铃铃……

音乐声又传来了。小青虫抬起头来,听得出神了,望着那远远的草丛,朦朦胧胧,那

里显得更加迷人了。

她轻轻地向前爬去,后脚小心地踩着前脚的脚印。

她爬到一棵小树上。谁也没有发现她。

月亮是那么圆,星星是那么亮,蟋蟀就在这棵树下弹琴。

“这里就像是那个梦境。”小青虫心里说。

小青虫躲在一片树叶底下,悄悄地做了一个茧。她想:藏在茧里面听,蟋蟀就看不见

我了。

一个淡灰色的茧,在风里轻轻摇晃着。

细丝织成的茧,把别的声音全挡在外面,只有音乐能传进来,在茧里面轻轻回荡。

听着优美的音乐,小青虫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一对可以跳舞的翅膀。音乐一直陪伴着这个好长好长

的梦。

……当小青虫醒来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美丽得让她自己都吃惊。

蝴蝶从茧里面飞出来。

蟋蟀仰起头来,看着她。

“啊,像个仙女!仙女……”蟋蟀说。

蟋蟀大概还不知道,这美丽的蝴蝶就是那丑陋的小青虫变的;蝴蝶大概也不知道,如果

没有音乐,她会是什么样子。

琴声又响了,在月光里、草丛里流淌。蝴蝶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昆虫们都在想:是蟋蟀的音乐使蝴蝶变得更美呢,还是蝴蝶的舞蹈让音乐变得更美?

作品讲述了小青虫追逐梦想的故事。这是一只丑陋的、自卑的、热爱音乐的小青虫,

不管别人如何嘲笑,她都没有放弃对音乐和美的追求,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化茧

成蝶”的结尾意蕴深远,作者将丑与美的哲理观念寓于童话故事中,给初涉人世的幼儿带

第23页

018

幼 儿 文 学

来了最初的审美快感。

图画书在审美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图画书是适合幼儿直接阅读的

“视觉化的幼儿文学”,它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画面,给幼儿直观的体验,给予幼儿最初的审

美教育。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英]佩特·哈金丝),作品通过文字与画面共同为孩子

讲述了一个热闹、诙谐的喜剧故事。图画语言不但为小读者塑造了两个对比性较强的主人

公——抬头挺胸、气定神闲的母鸡萝丝和张牙舞爪、丑态百出的狐狸,而且通过巧妙的色

彩运用,带给幼儿美感的心理体验。整本书采用了暖如夕阳的色调,橘黄、橄榄绿以及朱

红,都被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吻合着故事的喜剧色彩。萝丝和狐狸

的形象图案、农家、树、风车等背景都像装饰画一样美。每个阅读故事的孩子都会被作品

中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图画书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色彩,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显而

易见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认识到什么是美,那么他将终生追求它。

幼儿文学作品在运用优美的语言塑造各种美好形象的同时,还会伴随着简单、明晰的

审美评判语句“多美呀”“真好看”“看起来真是美丽极了”等,向幼儿自然渗透评判美的

标准和示范。

五、愉悦性情,塑造幼儿的良好性格

幼儿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是快乐原则,快乐是幼儿文学的重要品性。快乐原则充分顾

及幼儿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幼儿心理调查表明,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偏重于暖色调,对

高兴等情绪体验表现积极。别林斯基也呼唤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

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快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人格健全都有着积极的

作用。

首先,幼儿文学通过趣味性幽默感俱强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塑造他们开朗乐

观的良好性格。生动活泼的形象,曲折多变的情节,圆满如意的结局,夸张、荒诞、拟人

的表现手法等都可以为幼儿营造轻松快乐的情境。例如,格林童话《不莱梅镇的音乐家》,

故事讲述四只年老的动物——驴子、看门狗、猫和公鸡是如何逃出被人宰杀的命运,去寻

找新生活的故事。这四个聪明的年老的动物不能为人类服务以后,不愿意坐以待毙,它们

结伴到不莱梅镇上去当音乐家。走到半路上,天黑了,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座强盗聚集

的屋子,于是它们团结一心,狗爬到驴背上,猫爬到狗肩上,公鸡站到猫的头顶上,它们

装扮成一个谁也没有见过的大怪物,赶跑了强盗,获得了财富,从此不再替人类当牛做马,

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故事表明:年老体衰并不代表生命的终结,反而是自由的开始;生

命的奇迹不是由魔法创造的,而是由智慧创造的。故事中洋溢着浓厚的乐观精神,诙谐生

动的细节会让孩子们哈哈大笑。

有些幼儿文学作品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主题和意义,但是它们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例如下面的两首儿歌:

《大头》(传统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第24页

019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稀奇歌》(寒枫):

罗罗嘿,嘿罗罗,听我唱支稀奇歌。公鸡下蛋呱嗒叫,黄狗会把老鼠捉,母猪嘴里长

象牙,鸭子有双大耳朵,两只白兔飞起来,石榴树上摘菠萝。太阳听了哈哈笑,不往西落

往东落。

类似的幼儿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例如,《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丹麦]安徒生),《鳄

鱼怕怕 牙医怕怕》([日]五味太郎),《好脏的哈利》([美]吉恩·蔡恩 / 文、玛格丽特·布

罗伊·格雷厄姆 / 图)等。实践证明:不必生硬地归纳这些作品的主题与意义,它们带给了

幼儿欢笑,有助于其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作品创作绝非只是逗乐凑趣,既然吻合了幼儿

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必然包含着幼儿人生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思想内涵,也许这种思

想内涵有待于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逐渐理解、逐步领悟。

其次,幼儿文学作品富于幼儿游戏精神,有利于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

不良情绪也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愤怒、伤心、恐惧、痛恨、无助等情绪是每一位孩子都

能感受到的。在文学作品的世界中,幼儿往往借助幻想跟随主人公“经历”各种冒险与探

险,体验作品中角色的自由与快乐,消解现实中内心不安的情绪。例如,英国画家比特克

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该作品创造了“彼得兔”的童话形象。这只穿着蓝色外套、

两条腿走路的小兔子是个地地道道的淘气包。妈妈不让做什么他偏要试试,其他小兔子们

乖乖去采黑莓子,他却偏要去菜园子里偷菜吃,结果被菜园主人一路追赶,险些丧命。可

就是这样一个淘气包形象却受到了全世界儿童的喜爱。有评论家说,这个童话故事实际上

反映的是‘孩子的天性’与‘大人的习惯’冲突所产生的窘境,正是这种窘境才唤起孩子

的共鸣。孩子们在淘气包身上看到了自己想做又无法做成的事,在这种惊险、刺激、有趣

的情节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转移烦恼,宣泄不快,取而代之的是开心的大笑。这种心理体验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极其珍贵的。《野兽出没的地方》([美]莫里斯·桑达克),《彼得的

椅子》([美]艾兹拉·杰克·季兹),《一园青菜成了精》(周翔)等都是这类优秀作品。

幼儿文学作家在创作中也不能绝对回避带有悲剧色彩的题材。优秀的作家一般会采用

“淡化处理”的技巧。如《雪孩子》(嵇鸿)结尾写雪孩子化为雪水死去时,作者告诉小读

者雪孩子化作了一朵洁白的云;图画书《獾的礼物》([英]苏珊·芭蕾)在描写老獾的死亡

时,说它做了一个美梦,梦到自己在一个长长的隧道里奔跑,越跑越轻,越跑越自由,它

感觉不再需要身体了。柔情的叙述和淡淡的水彩色,把死亡这个灰色的主题表现得哀而不

伤,怀念中带着一丝温暖。

任务五 实践应用:幼儿文学的教学应用

1. 了解幼儿文学在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

2. 掌握亲子共读及幼儿园阅读指导的主要方法和实践应用。

第25页

020

幼 儿 文 学

一、幼儿文学与家庭教育

(一)亲子共读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受到幼儿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幼儿文学一般拥

有两类读者:成人读者(父母、教师)和幼儿读者。成人读者把幼儿文学作品讲读给幼儿听,

这就形成了幼儿文学独一无二的特性,即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国际阅读界一直提倡的一种阅读方式。成人陪着幼儿一起读书,把书中的

文字讲读出来,诉诸幼儿的听觉。幼儿一边睁大眼睛听故事,一边想象故事的情境,这对

幼儿来讲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亲子共读不仅为幼儿展示了文学作品的斑斓世界,而且为亲

子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乐园,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来自长辈的爱。

在亲子共读中,成人与幼儿一起参与,互动阅读。共读的过程使幼儿能够逐步学会读

书,如何翻页,如何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一般阅读顺序等。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

帮助幼儿形成早期阅读的习惯,建立阅读的基础素养。幼儿文学作品经过两层读者的传递、

互动与吸收,作品内涵变得更为丰富。成人在阅读作品时,往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判断

和补充。成人在为幼儿讲读作品时,总会努力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音色、态势语等传

递作品内容。由此来看,幼儿文学的价值是通过两代人“共读”实现的。

以幼儿图画书为例,儿童文学研究者彭懿在《握着孩子的手读图画书》一文中强调:

“图画书,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来读的书。当你的孩子还是一个襁褓婴儿时,请你把他或她抱

在怀里。当你的孩子长大了,请你坐在孩子的身边,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一边握着孩子的

手,一边来读图画书。……妈妈和爸爸带着感情朗读的声音,在孩子的记忆里是永远不会消

失的。”

此外,幼儿文学适合亲子共读还体现在:幼儿文学,特别是为低龄幼儿创作的作品,大

都带有明显的游戏性质。例如,儿歌中的游戏歌、对答歌、绕口令、谜语歌等,幼儿一般

会直接参与到作品诵读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边玩边诵,会在精神上获得

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亲子共读的方法

亲子共读比起幼儿园的阅读活动,更为灵活自主。亲子共读过程中有一些方式方法可

以供家长参考。

1. 朗读式阅读

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指出,视线跟随朗读者不断翻动书页的

幼儿,能在词汇的声音和纸上的字词之间建立起一种自然的联系。这种学习因为不是强加

给幼儿的,所以更为有效,对幼儿学习语言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父母选择生动有趣的材

料绘声绘色地读给幼儿听,幼儿不但会沉浸在材料所叙述的内容中,他们还会记住父母美

妙的声音,给幼儿心理增加安全感和满足感。

2. 讨论式阅读

父母和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一起讨论。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幼

第26页

021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儿思考的兴趣,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对内容的理解情况。这其中可以是父母提问,也可以是

幼儿提问,共同讨论,营造一种温馨、亲密、民主的阅读氛围。家长的提问应注意把握尺

度,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到幼儿的阅读兴趣。讨论的问题要巧妙,应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

能力。例如,在阅读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时,可以问:“萝卜大王和莲藕的队伍都有

谁啊?第一个回合谁打赢了,蔬菜们都有什么本领呢?最后一页的菜园子里青菜们有什么

变化吗?”三四个问题就贯穿了整个故事。

3. 想象式阅读

家长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启发幼儿观察、想象,猜测故事或者续编故事。图画书是幼

儿的主要阅读材料之一,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封面及画页中的

细节,想象后面的故事,这种猜想既有趣味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读到《疯狂星

期二》的结尾时,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猜测:下个星期二会发生什么疯狂的事情呢?

4. 表演式阅读

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用游戏表演的形式和幼儿一起阅读。如果幼儿非常喜欢一部幼儿

戏剧,或者反复阅读并熟悉某本书中的人物情节和对话,家长就可以和幼儿分别扮演作品

里的不同角色来演绎故事。表演的过程,可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幼儿戏剧《小熊请客》、童话故事《小红帽》、图画书《猜猜我有

多爱你》等作品都比较适合表演式阅读。

5. 重复式阅读

幼儿在阅读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幼儿往往会对某一本书、某一个故事感兴趣,

反复要求阅读或聆听,甚至阅读十几遍都不厌倦。亲子共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这

种特殊要求。幼儿通过重复式阅读,可以熟记故事内容。图画书作品中往往藏有丰富的细

节内容,适合家长带领幼儿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发现,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对幼儿教师而言,了解亲子共读开展的意义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家园共

育教育理念的推广,幼儿教师除了指导幼儿阅读之外,还需要担负起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

读的责任。

二、幼儿文学与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文学教育回归“文学性”

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简称“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简称《纲要》)中规定: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

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强调“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

读和前书写技能”。

《纲要》中对于文学教育强调了以下几点:

(1)幼儿接受文学的态度。《纲要》重视对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态度的培养,“喜欢看图

书、听故事”“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文学的欣赏动机,而

欣赏动机恰恰是实现文学教育预期效应的根本前提。

(2)文学艺术性更加突出。让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

第27页

022

幼 儿 文 学

和优美”,强调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相对削弱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

作用。

(3)幼儿接受过程注重感受和体验。《纲要》坚持幼儿文学教育是通过接触、感受、体

验、理解等途径,并借助多种活动方式进行的。

(4)幼儿为欣赏主体。《纲要》强调幼儿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作用体

现在引导、引发方面。

因此,幼儿文学教育是教师根据《纲要》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设计教学活动,有计

划、有组织地以班级形式开展活动进行文学教育。

(二)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

什么样的幼儿文学作品算是优秀的呢?一言以蔽之,能够吸引幼儿、帮助幼儿发展各

种能力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具体而言,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诠释标准。在幼儿教育实践

中,家长在选书问题上也常常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建议,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了解一

些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常识。下面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1)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文学作品。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对于幼

儿而言,图书阅读首先是一种娱乐,一个游戏,一件快乐的事情。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往

往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可以解放幼儿的心,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喜悦。例如《好饿的毛

毛虫》([美]艾瑞克·卡尔),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们感觉又好看又好玩。他用剪贴

和挖孔的方式给小读者展示毛毛虫以及毛毛虫吃过的水果,幼儿们可以边阅读边用手指钻

洞洞,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2)故事生动、富于幻想的文学作品。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故事,

如果能够用优美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再配上精美的画面,都是孩子们喜爱的

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往往向幼儿传递着人类高贵的品德与情感,促进孩子的成长,让他们

的内心绽放真善美的花朵。尤其是那些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可以带给幼儿一次次幻想的

乐趣,让他们享受想象世界的幸福。除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作品外,众多

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值得关注。例如,意大利贾尼·罗大里的童话、日本安房直子的童

话、美国克拉格特·约翰逊的“阿罗”幼儿绘本系列、金波的儿歌等。

(3)图文并茂、具有丰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学前阶段幼儿思维的特征决定了幼儿在

图书选择上青睐于图画书。图画书可以把幼儿带进一个文学与美术共同创造的故事情境中,

提升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选择图画书的标准是书中的文字要有文学性,图画要有艺术性。

国外李欧·李奥尼的抽象风格作品《小蓝与小黄》、宫西达也的野兽派风格作品《我是霸王

龙》以及国内周翔水粉画风格的《荷花镇的早市》等都是成功的作品。

(4)具有人文科学精神的幼儿科普读物。幼儿希望通过读书认识外面的广阔世界,他

们有很多的“为什么”需要找到答案。好的科普类读物能让幼儿对奥妙的科学世界有初步

的认识,尊重生命,尊重科学。例如,《小威向前冲》([英]尼古拉斯·艾伦)、《你不知道

的三个朋友》([德]赫姆·海恩)、国内萧袤的幼儿科学童话系列等,都是把科学内涵和文

学形式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启迪。

除此之外,成人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时,不要忽略幼儿的意见,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

想法。儿童图书市场上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新书出版,及时关注书店、网站上的图书信息,

第28页

023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参考国内外儿童读物的专业大奖,有助于我们做好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工作。

(三)幼儿文学的阅读指导

尽管幼儿文学的根基是文学的文本,但是幼儿文学融合了游戏、美术、音乐等多类教

学内容,指向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游戏、美术、音乐、表演等就是幼儿文学文本形态或

隐或显的一个部分。方卫平教授指出:“幼儿文学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文学,同时也是一

种操作的文学;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同时也是用来实践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幼

儿文学作品可以朗读、讲述、吟唱、舞蹈、表演、游戏,适当地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加深

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充分激发幼儿对文学的情感体验,这才是幼儿文学活动的目的

所在。

重视幼儿文学文本的阅读指导。教师指导幼儿朗读、讲述、讨论幼儿文学文本是幼儿

接受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朗读或讲述要生动形象,并适

当配合态势语。根据作品内容,可以适当删减书中太长的描述性句子或段落,以适应幼儿

的理解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提过多的问题,不要破坏文本阅读的美好和

流畅性。

当然,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不能仅局限于文本的单一阅读方式,还可以结合多元

阅读方式进行,下面试举几种。

1. 拓展阅读法

结合文本阅读,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拓展阅读活动,加深幼儿对作品的情感及主题的

感受和理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阅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仿编、续编

等语言类活动,例如模仿儿歌《走路歌》的框架结构进行仿编;可以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

活动,例如结合图画书《小蓝和小黄》开展颜色“变变变”美术活动;也可以是科学启蒙、

社会交往等自然或社会科学类活动。

2. 表演阅读法

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喜欢且熟悉的儿歌、故事等内容,带领他们在教室里进行表演。教

师一般提供角色头饰或简单的场景、道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运用对话、动作、

表情等表演故事内容。还可以进行戏剧表演阅读,教师选择情节生动、对话较多、动作性

强的故事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彩虹色的花》等,指导幼儿通过表演,

参与到作品欣赏中来,使之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快感。

3. 游戏阅读法

游戏阅读教育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把阅读当作游戏,以幼儿对于游戏的热

爱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产生阅读的动机和愿望,并获得阅读

的快乐;另一方面是指导幼儿在游戏中阅读,用文学语言组织游戏活动。《早期阅读发展与

教育研究》(周兢)一书中提出,在幼儿园开展游戏阅读,可以将一般的游戏活动变成富有

阅读意义的过程。其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将指导性行为转变为支持性行为,为幼儿提供与

游戏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提供与阅读相关的娱乐教具,引导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回应阅读

内容。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儿歌的欣赏时可以结合游戏动作,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诵

读。如教师带领幼儿诵读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之后,教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各种蔬

菜玩具,让孩子们重温故事情境,以进一步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

第29页

024

幼 儿 文 学

思考 研讨

除了以上阅读方法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幼儿园普遍运用了多媒体辅助

阅读教学。多媒体运用的优势体现在:它可以形象直观地传达作品,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充

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以取得更好的接受效果。例如,多媒体可以辅助幼儿诗的欣赏

呈现画面和声音,形象传达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画书的 PPT,便于开展图

画书的集体阅读活动。但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文本才是阅读的核

心内容,教师的阅读指导是很重要的。

1. 幼儿文学的内涵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 儿童文学分为几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

3. 回顾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部幼儿文学作品,从幼儿文学特征的角度说说它的

成功之处。

学练结合

1. 为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各设计一份幼儿文学作品推荐书单,文体不限,

并陈述你设计的理由。

2. 试以一部幼儿文学作品为例,在幼儿园指导幼儿阅读,说说你的阅读指导设想。

相关资料

资料 1:

儿童文学的四大艺术母题

一、成长的母题

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儿童文学的目的与意义全在于人之初——儿童生命的

成长。成长在儿童文学中,密集地汇聚在“少年人”这一年龄阶段,即小学高年级以上、

成年人以下这一段(大致在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因而,儿童文学的成长总是与少男少

女在这一年龄阶段巨大的身心变异所带来的困惑、烦恼、憧憬、期待和青春年少的生命之

间的朦胧情感吸引乃至“来往过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亲

子关系隔阂”即所谓“代沟”的出现,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性、自主性、自尊

性、自信心的尊重和理解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长的艺术母题,大量地出现在儿童文学

的小说创作中,主要是那些以少年为主体艺术形象的少年小说、成长小说、校园小说。当

代外国儿童文学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绿衣亨利》《在轮下》《世外顽童》《阿拉斯加的

挑战》《纽约少年》《古莉的选择》《安琪拉的灰烬》《追风筝的人》等,当代中国儿童文学

中的《草房子》《青铜葵花》《非法智慧》《男生贾里全传》等,都是探索成长主题的富于创

造性的艺术作品,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第30页

025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二、幻想的母题

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因而儿童文学的审美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与幻想世

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就文体而言,幻想性儿童文学比较多地集中于童话、寓言、科幻、

动物小说等。儿童文学幻想世界中的艺术形象,最常见也最易激起小读者无穷想象与阅读

快感的是动植物形象,尤其是动物形象。此外,还有神魔形象、超人形象、英雄形象、特

异人物(如巨人、小精灵、小矮人)等形象。如果将幻想艺术形象与人类关系做一比较

的话,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拟人体形象,即赋予非人类的形象以人类的性质和本

能,大量的动植物形象即属于此,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第二类是超人体形象,大量的神

魔形象、变形形象、特异人物形象即属于此。这些形象具有超越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本领,

如能在空中飞行《哈里·波特》([英]J. K. 罗琳)、会变形的《海的女儿》([丹麦]安徒

生)、形体特异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即《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永不长大《彼

得·潘》([英]巴里)。在西方童话中,经常出现的小精灵、小仙女、小矮人,还有巫婆、

巨人、魔法师、幽灵等一些独特的个体和群体,也都属于超人体形象范畴。第三类是智人

体形象,这类形象既不存在于人类之中,也不存在于动植物之中,甚至在神魔世界中也难

觅踪影,而是存在于科学幻想的四维空间,主要是科幻文学中的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

隐形人形象等。第四类是常人体形象,虽然这类形象就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通人,但经过艺

术夸张和加工以后,同样成了幻想世界中才能出现的角色,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豌

豆上的公主》及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等作品中的皇帝、公主、大林、小林等。

三、爱的母题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爱。爱的母题总是弥漫在儿童文学的艺术空间,尤其是在

散文类作品以及为年龄偏小的孩子所欣赏的幼儿文学作品中。人类之“爱”大致可以分为

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爱,首先是欲望,如对物质、生存、性的基本要求;其

次是审美,如对某种艺术品的欣赏;最后是友谊,如以利益为重的友谊、以兴趣为重的友谊

和以道义为重的友谊等。第二大类的爱是超越之爱即博爱,是以他人为中心的爱,是抛弃

自我欲望,无所求、无功利目的的爱。浸透在儿童文学中的爱主要是后一种爱,即超越之

爱,博爱。这种爱对于儿童人文精神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安徒生说过:“爱和同情——这

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正是以这种最温暖人心的

感情深化、亮化和美化着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这也是儿童文学“以善为美”价值意义的

真切体现。

爱的母题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期许,可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两种。现代母爱型儿

童文学作品是“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做爱的传达的。它采用适合儿童口味的表现

形式,在审美上侧重于“审美情感的升华”,在情绪基调上是“亲切温馨”的。父爱型儿童

文学作品的最大特征是“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眼光看待人生中的难题。父爱型的儿童

文学作品让儿童从渗透着现实感的艺术形象中自然地理解事物的意义,主动地去发现现实。

所谓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正是在这一审美过程中实现的。母爱型儿童文学传达的是

“亲切温馨”的艺术氛围;父爱型儿童文学传达的是“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

四、自然的母题

儿童文学是最亲近大自然的文学。一方面,由于儿童与生俱来的生命基因和自由天性

充分地保存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本真状态的亲近及与之融为一体的感情,年龄越小,表现得

第31页

026

幼 儿 文 学

越彻底,越本真;另一方面,儿童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随着心理时空的逐渐扩展,需要对未知

领域不断地进行探索与认知,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积累更多的感情与理性经验。

而这一未知领域除了社会人生,主要就是外部的自然万物、宇宙天体。同时,人类社会快

速的现代化进程和永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已造成全球性的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全球

性气候变暖等重大生态问题。这一严酷现实告诫人类:人类若想永存地球,必须善待地球,

善待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善待地球的生态。世界是成人的,也是儿童的,但归根结底是儿

童的。因而有关生态环境与灾害防范、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拯救,

这些人类的共同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文学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

艺术母题。在儿童文学中,有关自然的母题,主要集中在动物小说、科幻小说以及以大自

然为题材的散文、报告文学、山水诗中。中外儿童文学这方面的代表作不胜枚举,如《昆

虫记》([法]法布尔)、《森林报》([苏联]比安基)、《西顿动物故事》([加拿大]西顿)、

《掠鸿十动物故事》([日本]掠鸿十)、《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沈石溪)、《大熊猫传奇》

《千鸟谷追踪》(刘先平)等。

——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资料 2:

行走与阅读——幼儿阅读指导新方式

行走与阅读是人生活的两种状态,也是人的精神构建中的两大积极要素。阅读与行走

能够相得益彰,共同带给人不同于一般的心灵体验,开启全新的精神世界。在幼儿的早期

阅读阶段,成年人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这样的意识融入幼儿的观念世界,使他们在

行走和阅读的良性互动中获得独特而丰富的生命体验。

行走和阅读有着各自的功能和意义。行走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在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正是通过行走认识世界并与世界建立联系的。由于行走的状

态是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幼儿了解世界的途径需要通

过阅读来拓展。在文学的世界,幼儿可以借由想象的翅膀纵横驰骋于广袤的宇宙,并且抵

达心灵的更深处。

幼儿可以在阅读中行走,从认知、情感、精神等多个层面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一本

《让路给小鸭子》的美国经典图画书告诉孩子,在波士顿有个叫麦可的警察曾为一群鸭子指

挥交通;在《田鼠阿佛》这个童话故事里,一只叫阿佛的小田鼠在寒冷、阴暗的冬天采集

阳光、颜色和词语;跟随苏联作家安德烈·乌萨丘夫的文字,孩子们会像故事中的蚂蚁和大

象一样思考“大海的尽头在哪里……”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轻浅的语言传达美好、

诗意和快活,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一种不同于现实的奇妙感受。

幼儿在行走中阅读,这既包括在行走的过程中阅读文学作品,也包括将行走的过程看

作阅读对象进而对此展开书写,前者的行走是种阅读方式,后者的行走则是一种阅读媒介。

带着书行走在路上,将阅读空间从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延伸至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帮助幼

儿进一步强化阅读的常规意识。以行走为对象的阅读和书写,则是为了提升行走的价值空

间,就像被称为行走中的旅行文学,尽管没有适合幼儿阅读的旅行文学,但我们仍可以找

到类似题材的一些作品。比如图画书《麦先生的旅行》,它通过讲述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在

旅行途中治愈伤痛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行走的意义。再比如图画书《阿罗有支彩色笔》,

第32页

027

项目一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讲述了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阿罗用彩色笔描画自己在月光下散步的有趣故事,这本书

所指向的其实就是行走中的阅读和书写。

总之,幼儿一旦经由生命体验在阅读和行走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便有可能为自

己创建人生的精彩和高度。也正因为如此,成人在指导幼儿进行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应该

将行走和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给孩子阅读安东尼·布朗的《动物园》这本图画

书时,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引领他们认识更多的动物,并且要求他们细致观察、

体会动物的表情和心情,从而理解安东尼在这本书里所表现的爱护动物的主题。通过《动

物园》所展开的死亡阅读和行走互为交织的活动,幼儿不仅会因对动物的喜爱感受到行走

的乐趣,还会进一步生发出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现实经验和想

象经验产生了相互作用,这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

——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本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