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试题 第13页(共28页)
因塞用,即用补益、固涩药物或具有补益、固涩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治法。标本兼治指在
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治标与治本兼顾,如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此时脾虚是本,水湿为标,治可补脾
祛湿同用。以通为用,即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
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攻补兼施指扶正与祛邪同时使用,适用于虚实夹杂的病证。
10.【标准答案】A
大便先硬后溏者,是脾胃气虚证。脾气虚弱,导致运化无力,故便溏;大肠传导不畅,故便结。脾肾阳虚证多
见久泻久痢,或完谷不化,或浮肿尿少等。肝脾不调证可见泄泻。大肠湿热证常见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
11.【标准答案】B
根据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简表可知,舌苔黄腻临床意义为里有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热,或湿热内蕴,痰
热互结。
12.【标准答案】B
风淫证常见恶风,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突起风团、
皮肤瘙痒、瘾疹;或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肌肉僵直、痉挛、抽搐;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
体浮肿等。湿淫证常见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倦怠,或伴恶寒发热;或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或为
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瘙痒;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小便浑浊等。故两证
共同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
13.【标准答案】C
痰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间痰
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舌苔腻、脉滑。
“肋间饱满、支撑胀痛”不属于痰证常见的表现。
14.【标准答案】A
血瘀证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或心、肝、脑等主要脏器瘀血阻络,功能障碍;
或腹内肿块、刺痛不移、拒按;或出血紫暗成块,舌紫暗,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月经淋漓,经色紫暗,因
由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循经。小腹刺痛,因由瘀血阻滞,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夜间阳气内藏,阴气占主导
地位,血行较缓,瘀阻更甚,故夜间痛甚。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则凝结成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
者,触之坚硬,推之不移。
15.【标准答案】C
心悸怔忡,病位在心,心主血脉神明,心阳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则腰膝怕冷;肾阳
亏虚,蒸腾气化失司,三焦决渎不利,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故肢体浮肿,小便不利;阳气不振,推动无力,机能
衰退,故朦胧欲睡;心肾阳虚,气血运行无力,血脉瘀阻,则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亦为水湿内停之
象,故应诊断为心肾阳虚证。单纯的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一般无另一脏的临床表
现。脾肾阳虚证辨证要点为腰腹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与虚寒症状共见。肾虚水泛证辨证要点为浮肿以
腰以下为甚、小便不利与肾阳虚症状共见。
16.【标准答案】B
疾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太阳病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又出现少阳病),两经病证合并出现,称为并病。合
病指凡疾病发病之初,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越经传指
不按循经传次序,隔一经甚或隔两经以上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阳明,而直传少阳或直传太阴。直中指外
感病邪不从阳经传入,而直接侵袭阴经。
17.【标准答案】C
大肠虚寒证,又称肠虚滑泄证,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泻,久痢所致。久泻久痢伤
阳,阳气虚衰,大肠失其固摄,故下利无度,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见腹部隐
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弱均为阳虚之象。肾气不固证临床常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
尽,或遗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等。脾阳虚证临床常见纳少、腹胀、腹痛、便溏及
阳虚症状。肾阳虚证临床常见腰膝冷痛、夜尿频多与虚寒症状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