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
“七艺”全称为“七种自由艺术”,它是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古希腊、古罗马学
校中所设立的一般文化课程的称呼。它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
天文、音乐。其中,文法、修辞、逻辑学三科谓之“三艺”,属文科课程。其余四
科谓之“四艺”,主要是理科课程。“三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在公众面前进行
雄辩的技术,也是提高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四艺”中尤其注重算术、几何。
数学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是启迪智力的有效科学。天文是当时代表自然
科学的唯一学科。①
然而,随着教育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学科课程的不足:(1)课
程分科过细过杂,为了各个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而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
科课程的知识内容脱离日常生活及学生的经验,同时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增加了难度。
(2)这种课程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
科目,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以及学科知识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忽视了
学生的兴趣、需要等相关的情感、个性的培养,进一步影响了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发
展。近代课程改革运动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种课程观。
2.计划维度中课程即计划或者目标
从计划维度界定,课程被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预先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或教育
活动的预期结果。奥利瓦认为,课程即“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
和方案”②。这一界定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即把所
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了一起。与其他界定不同的是,它反映的是一种综合的
倾向。美国课程专家塔巴认为:“所有的课程,不管是什么样的特殊设计,都是由一定
的元素组成的,课程通常包括对目的和特定目标的阐述;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或者
是暗含着或者是显示一定的学和教的类型,不管是因为目标的需要还是内容组织的需
要;最后还包括对结果的评价方案。”③约翰逊认为,课程关心的是结果,与学习过程保
持着预期的关系,是通过所发生的事情及学习者的所为而达成的预期的学习结果。④
这类界定强调目的性和计划性,将课程看作提前精密设计的培养人的计划及预期
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分离开来,片面
强调前者,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育情境。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界定与现实的教育情境
①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7.
②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③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④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