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大学报考指南_Optimizer

发布时间:2023-6-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复旦大学报考指南_Optimizer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 1905 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 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 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 12 个学科门类。2021 年,学校 20 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于 30~60 位之间,位居中国内地第三;学校概况OVERVIEW在全国最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 100。 学校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收起]
[展开]
2023复旦大学报考指南_Optimizer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第4页

目 录

CONTENTS

04 学校概况

09 “2+X”本科培养体系

17 专业自由度

18 双学士学位

20 复旦共识下的新工科建设

22 海外交流

24 奖助学金

26 升学就业

28 校园文化

32 中国语言文学系

34 哲学学院

36 历史学系

38 旅游学系

40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42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44 法学院

46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48 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50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52 新闻学院

54 经济学院

56 管理学院

58 马克思主义学院

60 大数据学院

第5页

62 数学科学学院

64 物理学系

66 核科学与技术系

68 生命科学学院

70 化学系

72 高分子科学系

7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6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78 软件学院

80 微电子学院

82 航空航天系

84 材料科学系

86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88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90 临床医学院

92 口腔医学院

94 基础医学院

96 公共卫生学院

98 药学院

100 护理学院

102 复旦大学 2023 年高考招生

专业(类)目录

第6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

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

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

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

地办大学。”

—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

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

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 1905 年,原名复旦

公学,1917 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

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

1927 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

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

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

术学、交叉学科 12 个学科门类。2021 年,学

校 20 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

声誉位于 30~60 位之间,位居中国内地第三;

学校概况

OVERVIEW

在全国最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

升。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

前 100。

学校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

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校致力于

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

17 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

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 SDG 7(经济

适用的清洁能源)和 SDG 8(体面工作和经济

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

4

第7页

QS 世 界 大 学 排 名 第

34,位列内地高校

前 3

THE 世界大学排名第

51,位列内地高校

前 3

“十三五”期间,复旦大学

在 Nature、Science、Cell

通讯作者发文排名全国第 3

“十三五”期间,国家

级理工科科研平台增量

位居全国第 3

“十三五”期间,斩获 1

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5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基础研究贡献全国第 2

附属中山医院获批全国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上海唯 1

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常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 10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连续多年位列“医学界”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排行榜第 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成为两院院士数量位列全国医学院校第 1

13 个学科纳入上海市高

峰学科建设,位列上海市

高校第 1

3600 余人 60 人 1 人

教学科研人员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程院院士(含双聘) 文科杰出教授

19.55%

文科资深教授

16 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

占学校教学科研人员比例

2019 年起,连续三年均有教师

获得杰出教学奖

上海高校唯 1

院士、名师、教授积极承担本科

生课程,高被引科学家

100% 为本科生授课

1 国内顶尖·世界知名

2 师资雄厚·人才辈出

学校概况

顶尖学科

3 学科一流·质量卓群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哲学 政治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闻传播学 工商管理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5

第8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外国语言文学 世界史 法学 社会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生态学 统计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中西医结合 护理学

一流优势学科

11 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

20 个教育部认定的“双一流”建设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数学 物理学

中国史 应用经济学

化学

哲学

生物学

中国语言文学

生态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中西医结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中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哲学 经济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计算机科学 基础医学 药学

哲学 药学 新闻学 预防医学 经济学 国际政治

物理学 化学 社会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历史学 临床医学

法学 会计学 英语 基础医学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生物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护理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旅游管理 朝鲜语 汉语言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政治学与行政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财务管理 社会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 公共事业管理

传播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环境科学 生态学 法医学

行政管理 理论与应用力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材料物理 通信工程

保险学 法语 日语 德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财政学 心理学 翻译 信息安全 核工程与核技术 大气科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61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

第9页

2+x 本科培养体系

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开始探索本科生住宿书院的育人模式,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

创造师生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在承续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资源的同时,学校借鉴世界一流高校住宿学院教育

理念,以扎根民族与关怀天下、科学精神与理性批判、立足前沿与创新突破、追求卓越与国际视野为核心教

育价值,通过住宿空间环境文化的营造、师生对话交流的互动、学生自我管理与成长等综合措施,构建起全

人教育平台,以进一步弘扬复旦历史文化特色和内涵。同时,学校调动全校资源,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兼

任的兼职导师、专职导师和特聘导师组成的书院导师团,为一、二年级学生构建全方位的学业生活指导体系。

复旦大学目前有 5 个书院,按学校的住宿区域划分,物理空间相对独立,包括一个区域内的公寓和公

共空间。书院内的住宿安排,基本按学科交叉和大类融合的原则。书院的功能,是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是

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各书院院长由学校聘请资

深教授担任。书院内学生组建自我管理委员会,自主设立各职能委员会,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

育的各项职能。书院生活,是复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提高学术兴趣和文化素养,

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领导能力,塑造社会责任和领袖气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书院培养

全链条教育理念,六维度育人空间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合育人体系

书院

网络

新媒体

教室

海外

游学

社会实践

科研与

创新就业

书院

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育人空间

一流品牌:复旦本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流体验:校园一流成长体验获得感

的关键平台

书院发展定位

“五维育德”

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重要平台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

重要帮手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

重要阵地

聚焦学院

“四大功能”

落实一流本科

“六度育人”

重要空间

师生共享

的公共空间

学生自管

的教育平台

全面发展的

第二课堂

文化育人的

生活园区

书院四大功能

7

第10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五大书院介绍

志德书院系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先生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书院以绿色为标志性颜

色,门匾字体为秦篆,书院楹联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志德书院是以人文、社科和理科三大学科构成的内涵丰富的书院,致力于培养书院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学生集中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法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6 个学院。书院楼主要位于邯郸校区东苑学生生活园区。特色书院项目有明

谊学伴、明志讲堂、志德读书计划、志德杯篮球赛、志德公益等。

腾飞书院系纪念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而命名。先生字腾飞,取其意,崛起成功。书院选择红色作为标志

性颜色,汉隶作为门匾字体,书院楹联为“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

无非月满潮平”。腾飞书院是以工程技术大类为主的书院,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学术能力提升建设,

积极营造“科学精神、工程实践”的特色文化。学生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大类(含计算机、信息、材料科学、

软件工程、航空航天、微电子、大数据等)。书院区域位于邯郸校区南区生活园区。特色书院项目有先导课程、

腾飞科创、专业环游、鹿学堂、腾飞大戏等。

克卿书院系纪念上海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先生。先生字克卿,颜福庆校长不仅创办了医学院,更将“不计功利,

为社会,为人群服务”的理念在实践中发扬光大。书院以蓝色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魏碑,书院楹联为“读

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在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同时,传递积极向上的人文观与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医学领军人才。学

生集中于医学大类,包含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书院楼主

要位于枫林校区西苑学生公寓楼、邯郸校区北区学生公寓楼、张江校区学生公寓楼。特色书院项目有正谊论坛、

克卿峰会、明道讲堂、卿影共话、导师午餐会等。

任重书院系纪念解放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陈望道先生。先生字任重,取其意,任重而道远。书院以橙色

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唐楷。书院楹联为“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

任重书院是以文史哲为主的人文类学科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人文经典阅读、学术能力提升建设,积极努力搭建

教室之外的师生交流平台,构建书院师生的学术精神共同体。任重书院的学生集中在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

旅游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哲学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书院楼位于

邯郸校区本部园区。特色书院项目有《陈望道》大师剧、学术训练营、中秋灯会游园会、经典研习班、《任行》

杂志、任重沙龙、传统文化工作坊、导师去哪儿等。

希德书院系纪念复旦老校长谢希德先生,她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书

院以紫色为标识色,门匾取字秦汉简帛古隶,书院楹联为“立言立功立德,此之谓不朽;希贤希圣希文,人皆可

以为”。希德书院是由理科、工科和社科组成的书院,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搭

建专业之外的第二课堂,为通识教育、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提供平台和养料。书院包含经济学院、高分子科学系、

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物理学系、材料科学系(部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核科学与技

术系等。书院楼主要位于邯郸校区南区。特色书院项目有希德人节、启明星科创计划、经典阅读计划、导师论坛、

师生下午茶、瞬·希摄影大赛、希德人物专访等。

8

第11页

“2”是指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两方面帮助

学生夯实个人发展基础。“X”是指学生可以进一步

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个人发展规划,在导师指导下选择

某一多元发展路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志

趣实现个性化成长。

“2+X”本科培养体系

2 +X UNDERGRADUATE

PROGRAMS

复旦大学“2+X”本科培养体系,是根据“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原则构筑

的厚基础、高质量、个性化育人体系,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X”本科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通识专项

教育课程

大类基

础课程

专业必修

含毕业论文

/ 设计

学程 创新创业学程

学程 学程 任选

进阶模块 辅修学士学位项目

跨学科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路径

辅修学士学位项目

专业进阶路径

通识教育 专业培养

1 “2+X”本科生培养体系

“2 + X ”

多元发展

( 模块 / 学程 x 2)

任选

个性化成长路径

进阶模块 进阶模块 任选

“荣誉课程 + 学术实践” 本科荣誉项目

9

第12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逻辑与数学思想

·物理的致知与致用

基本课程单元

科学探究与技术创新

·化学与社会文明

·工程理念与技术创新

2005 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今天的复旦,已经建立起成熟的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七大模块体系,提供 50 个基本课程单元 180 多门课程,300 多位各学科专业的教师参与教学,旨

在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通识核心课程强调“以

学为中心”,实施高频率的小班研讨,打造高水平的助教队伍,重视经典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训练。

通识教育不仅限于课堂。通识教育中心每学期举行包括“给新生的第一堂通识课”“读书 / 会讲 / 写作”

等主题的系列通识讲座,同时开设“复旦通识·中国故事”游学系列课程,打破通识教育课堂的“围墙”,

采取专题讲授、田野考察、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学校,进一步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了解社会和世界,培养完整人格,提升人文素养,传递科学精神。

7 大

模块

50 个

基本课程单元 180 多门

课程

通识教育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基本课程单元

·古希腊罗马文明

·犹太 - 基督教文明

·现代西方文明

·东亚文明

·印度文明

·西亚与伊斯兰文明

·世界文学与文明

·中华文明

·诸子经典

·经学传统

·史学名著

·古典诗文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基本课程单元

·传统白话文学

·现代文史名著

·现当代文学

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基本课程单元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问题

·科学哲学与认知问题

·政治哲学与社会问题

·道德哲学与人生问题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

·宗教哲学与信仰问题

·批判性思维与论证问题

·社会科学经典导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政治与社会

·经济与社会

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基本课程单元

·法律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

·传播与社会

·生命、环境、健康

基本课程单元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中国戏曲

·戏剧经典与表达

·中国书画

·美术实践与鉴赏

·艺术设计与表现

·诗文品读

·写作的技艺

·表演艺术入门

·中国音乐审美

·音乐经典与表达

·影视解读与实践

·器物文明与文化

·艺术史与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基本课程单元

10

第13页

几十年来,复旦大学面向国家和产业需

求,积极发展工科专业。2017 年,“复旦共

识”拉开了全国新工科建设的序幕,复旦大学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推动文、理、

工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牵头建设集成电

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人

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制定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和课程体系。复旦大学此后分别与华为、谷歌、

戴尔等前沿科技创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探索

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

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培养面向未来的科学工

程师。

复旦大学是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始终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置于学

校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号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需求,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夯实学业基础,以“多元发展”适应个性化需求的“2+X”本

科培养体系。强基计划立足基础学科,定位本科招生,着眼本硕博衔接培养。以 11 个教育部“基础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基地为依托,形成了以高开放度和高挑战度为特征的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开放“闯关式”培养模式,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人文学科底蕴深厚,特别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培

养之间的互动融合,积极开展“本科荣誉项目”建设,

强调全面把握、基础夯实、开阔视野以及理论思维能力

的养成。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入选教育

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基地,并实施“强

基计划”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旅

游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哲学、英语、朝鲜语、德语、

法语、日语、翻译、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

告学 16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社会科学各专业特别注重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主

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牢固树立

人才培养“国家队”意识,培养致力于为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案的卓越人才。

包含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

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

社会科学院系,有多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

设学科。

现有两院院士 15 人,医学类学科涵盖除了中医

药之外的 6 个医学类一级学科。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综

合实力强,常年位列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前十,也都是

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4 个专科进入中国

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榜,专科特色鲜明。上海医学院依托

复旦大学的整体资源和学科优势,综合 18 家附属医院

(含筹)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

创新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

理学学科享有世界声誉,先后培养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名。设有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4 个教育部“基础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基地,8 个教育部一流

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软件工程)、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和 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理工医科建有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

聚合物分子工程、上海应用数学中心、新一代

集成电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 10 个国家级基地平

台和一批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

究中心等;围绕地球科学、化学、数理、工程、

生物学、信息以及综合交叉等领域,成立十余

家校级实体运行科研机构。

专业培养

“2+X”本科培养体系

11

第14页

2023 2023 报考指南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Admission Guide

为满足优秀本科生不断挑战自我的发展需求,复旦大学创设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本科荣誉

项目”: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基地为基础,提供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和学术训练。

学生不仅可以修读本科荣誉课程、参加专题研讨、接受国内外专家科研指导,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参加

海内外学术会议、论坛、暑期学校、学术竞赛等短期学术活动。完成“本科荣誉项目”培养方案各项

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本科荣誉证书”。

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课程的

深度、难度或广度。

要求学生需具备强大的原动力,

坚持闯关式修读。

2019—2021 年度,复旦大学先后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基地 11 个,

基地数量位列全国前四。

近 5 年来复旦大学共有本科生 4800 余人次在各项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 2700 余项。2013—

2022 届毕业的“拔尖计划”荣誉学生共 860 多名,其中读研深造比例超过 98%,显示出拔尖计划

毕业生潜心学术探索的良好趋势。

“X”多元发展路径

本科荣誉项目

荣誉课程不设门槛、动态管理,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挑战自我。

配备优质师资,教师团队“请进来走出去”。

由学校完成顶层设计,院系自主制定培养方案。

高开放度 高挑战度

复 旦 大 学 本 科 生 学 术 研 究 资 助 计 划(Fud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FDUROP”)资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展课外学术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

探索精神。FDUROP 发轫于 1998 年李政道先生设立的“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简称“䇹政基金”,亦称“䇹政项目”),目前包括“䇹政”“望道”“卿枫”“曦源”“登辉”“步青”6

类项目。其中,“䇹政”“望道”“曦源”“登辉”“卿枫”项目均为面向本科生的一年期学术研

究项目,“步青”项目则为高中生提供了提前浸润大学学术氛围的机会。

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12

第15页

25 年来,FDUROP 累计资助本科生约 8500 名,近 3 年每年获得资助的本科生近 500 名。仅“䇹

政”“望道”项目资助的学生中就有 60 位取得国内外高校教职。

FDUROP 部分案例

“登辉”项目

科研实践

目标导向

医学特色

一流平台

“䇹政”项目

自主探究

男女均衡

学术训练

不限名额

“步青”项目

学术氛围

提前浸润

“曦源”项目

科研体验

院系管理

师生研讨

化学系赵东元

院士已在FDUROP

平台指导了 19 位本

科生,这些本科生

中有多位后来走上

学术道路,现在分

别在哈佛大学、芝

加哥大学、复旦大

学、同济大学、武

汉理工大学任教

“2+X”本科培养体系

“望道”项目 “卿枫”项目

13

第16页

2006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06—2010 年在西北大学

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 年起回到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2020 年获

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作为“䇹政”“望道”的导师,郑老师

已在 FDUROP 指导了 14 个项目。

化学系 1996 级学生

郑耿锋

“䇹政学者”

金丽华

航空航天系(原力学与工程科学系)2002 级学生 “䇹政学者”

2006 年参加第八次䇹政年会时创作《䇹政之歌》,得到李政道

先生的赞赏。2014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6 年期间

在斯坦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 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

曾在 FDUROP 资助下解决了计算几何领域一个十余年未决的

重要猜想,成为计算几何国际大会 30 年来邀请参会的第二位中国学

者,李政道先生致信祝贺。2017 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

士学位,目前正在以色列海法大学开展计算复杂性博士后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6 级学生

郭泽宇

“䇹政学者”

2014 年本科毕业后赴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逆转

衰老的机制。2020 年博士毕业,并在 Nature 上发表一作论文,登

上杂志封面。目前正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

吕垣澄

生命科学学院 2010 级学生 “䇹政学者”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14

第17页

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复旦大学秉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

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

平创新创业人才。

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号召,引进业界和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实践育

人和协同育人,累计建设了 80 余门“创新创意与行业

发展”专项课程以及 3 个创新创业学程。学校还从行

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聘请创业导师,设立创业

导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设立大学生创业

基金,通过“苗圃计划”培育创业项目;引入复旦科

技园等孵化器服务平台,覆盖形成“思维精神培养”—

“苗圃计划”—“入驻孵化”—“市场加速器”等创

新创业全链条服务,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

创业成长环境。

2022 年学校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 169 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58 项、其他校级双创项目 400 余项;全年面向本科

生和研究生开设 200 余门创新创业转创融合课程;在

“互联网 +”大赛国赛获 1 项金奖、3 项银奖,2 项铜

奖;在各级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共获奖数百项。

创新创业实践

复旦大学学生在第七届“互联网 +”大赛中夺得金牌

“2+X”本科培养体系

15

第18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对知识的追求并无边界,学科交叉融合往往是创新之源。复旦大学“本科学程项目”旨在为学

生提供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趋势、满足国家与社会重大需求的多种学习机会,为培养跨学科

复合型人才提供新路径。

本科学程是围绕特定主题设立的一组课程,包括本科专业学程、本科跨学科学程、本科特色学程、

本科创新创业学程 4 种类型。学生完成修读要求后可申请获得相应本科学程证书。

本科学程项目

由多个院系合作,围绕某

一跨学科领域或行业发展方向,

通过组织现有课程或合作建设新

课程形成的学程

本科跨学科学程

由院系从特定本科专业培

养计划中选取部分专业必修与选

修课程,面向其他专业本科生开

设的学程

本科专业学程

由学校为应对国家和社会

发展重大需求,基于自身办学特

色与优势,组织相关院系建设的

学程

本科特色学程

由学校为强化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

业能力而建设的学程

本科创新创业学程

16

第19页

接收计划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专业自由度

WIDE RANGE

OF CHOICES

录取到自然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数学类、社会科学试验班、历史学类等

专业大类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于第一学年暑假自由报名,参加专

业分流。每年专业分流时,学生获得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比例一般都在 85% 以上。专业大类的学生可

在第一学年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也可在专业分流后于第二学年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

除了大类学生参加专业分流外,本科生在前两学年还有很多专业流动的可能。除个别在招生时有

限制外,所有学生均可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获得进入其他专业学习的机会。

各专业设置的转专业接收计划数按一年级在籍学生数的 15%~20% 比例设定,全校计划总数一般

大于报名学生总数。近年成功转专业学生人数逐年上升。2023年,近70%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功转专业。

1 专业分流

2 转专业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专业自由度

17

第20页

双学士学位

DOUBLE DEGREE

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紧扣一流本科人才

培养定位,为与学校“2+X”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依托专业的特色优势,复旦大学自

2022 年起设置双学士学位项目。

学制

4 年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法学 - 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依托学科专业

“法学 + 理论经济学”

学科门类

“法学 + 经济学”

法学、经济学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术底蕴深厚。

开放部分硕士课程与本科生共享。

新需求 : 新时代法治体系、经济体系不断发展,我国急需“法经兼修”的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进一步推动社会法治及经济秩序发展,精法律、懂经济的人才需求旺盛。

高水平 : 项目依托复旦大学法学与经济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术底蕴深厚,以一流的

教学科研水平支撑一流人才培养。

双学位 :通过 4 年培养,顺利毕业可获“法学”与“经济学”两个高度交融、社会亟需的学士学位,

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扩大就业面。

个性化 : 双学士学位项目设专门培养方案,依托“2+X”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

展空间,真正实现“法学 +”的无限可能。

复合型 : 重融合,法学 - 经济学专业交叉融合建设,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和教学;重涉外,教师

海外教育背景比例高、国际组织合作数量多;重实践,面向实践学科特性推进实务教学,合作实践

基地 37 家,通过“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及模拟仲裁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创新式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放部分本硕共享课程,注重价值引领与学生人格养成,实施全

员导师制,为学生全学程、分阶段配备导师,打造共建共享的师生学术和文化共同体。

18

第21页

两个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特色突出。用双学位的要求强化大数据作为国际经济领域专业分析

工具的掌握和应用,确保高标准和系统性;催发交叉融合方向分析方法的创新。

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识教育、大类基础、专业核心以及专业进阶课程体系层层

递进,并建设有学科专业融合课程,培养既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视野,又具有完备的数据科学

基础和大数据敏感性的毕业生,促进学生从日新月异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大数据结合实践中

掌握新的事实和工具,发展新的思想与创意,在未来的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引领发展潮流。

师资雄厚。汇集经济学院和大数据学院优势资源,既有资深教师和教学名师,又有海外名校

毕业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配备双专业导师,提供优质的科研和实践指导。并设有海外学者授课计

划和企业实践教学项目,形成对学生理论、方法、实践、前沿的融合培养。

深化交叉,优势学科强强联合。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入选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国家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公共事

业管理专业依托学科是领域内唯一国家重点学科。

创新医学与管理学双学科融合合作机制,为学生规划独特的跨学科培养路径。通过通

识教育以及双学科融合课程育人,拓宽学生多学科视野,夯实基础理论,构建包括医学与公共卫

生专业素养、管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在内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跨学科跨行业创新团队科

研育人,鼓励学生在优秀导师全程指导下,开展跨学科科学研究,挖掘科研潜力,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医防融合实践育人,对接国家和地区重大需求与任务,带领学生参与社

会服务与咨政决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学士学位

依托学科专业

“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门类

“经济学 + 工学”

学制

4 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

依托学科专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

学科门类

“医学 + 管理学”

学制

5 年

预防医学 - 公共事业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

19

第22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复旦共识下的新工科建设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PROGRAMS BASED ON FUDAN CONSENSUS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的工科是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以电子、

计算机为主的学科专业,既强调数理基础功底,又突出科研能力培养,形成特色突出和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要求。“复旦共识”作为我国新工科建设的第一个共识,拉开了国家新工科建设“三

部曲”的序幕。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大数据学院在前期“拔尖计划”“博

专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

能专业整合,组建“工科试验班”,开启了新工科本研贯通的培养计划,旨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

以引领未来科学研究、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为目标,推动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探索培养科

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人才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持续改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培养面向未来的科学工程师。

2 比较优势

1 招生专业(类)

工科试验班

新工科本研

贯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拔尖人才试验班,

本研贯通

技术科学试验班

软件工程

多学科交叉融合

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涵盖

“文社理工医”等 12 类,门类齐全、发展均衡,

具有推动新工科相关学科深入交叉的独特优势。

2020 年,学校率先启动建设了全国首个“交

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本研衔接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拔尖班、集成电路领军

人才班、本博贯通“光子计划”项目 )

对“工科试验班”学生按照各自专业的荣誉课程方案和

本研贯通发展路径,进行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理工融合培

养。强有力的基础学科优势,为新工科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录

取到工科试验班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按照学生意愿进行分流。

产学研协同培养

加强与华为、腾讯、谷歌、戴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强调跨学

科、跨领域,联合企业及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度产教研学协同培养。由复旦 -

华为共同打造“没有围墙”的产教融合创新复合体,强化以复杂工程任务、

技术需求带动学生培养,重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重视实践能

力培养,强调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创新能力的融合发展。

国际交流多元

通过与全球顶尖大学的合作交

流机制,畅通学生出国交流和学习渠

道,互学互鉴,共享一流学术和教育

资源,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

交流与合作能力。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含

本博贯通“光子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

本研贯通

20

第23页

复旦共识下的新工科建设

3 课程体系

本研贯通“拔尖”培养 赋能实务(“毕业实践 + 毕业设计”)

“2+X”

培养体系

大类基础 通识教育

“科技创新 + 专业竞赛”

专业方向进阶课程

“理论 + 实验 / 实践”复合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4 实践体系

科教机构 实训基地

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

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新结构”。学校紧抓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申报的重要机遇,建设高层

次人才培养特区。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重大任务为驱动,构建新型工程教育体系。

未来,学校将以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为抓手,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特区。

充分发挥基础学科优势、厚植新工科发展土壤

在许宁生、柴洪峰、邬江兴、刘明等多位两院院士和来自产业界的杰出领袖带领下,学科人才优势显著。

学校在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与新工科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领域,以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

文社基础领域拥有强有力的基础学科优势,为复旦的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

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形成平台基地的发力点

学校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布局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在类脑、微纳电子器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

需求领域打造了 20 余家交叉融合创新的平台。近 10 年来,学校新增了一批新工科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包

括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

不断形成新工科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增发力点。

5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生物医药工程与

技术创新学院

集成电路与微纳

电子创新学院

建设多层次、

复合型人才培

养体系

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

制造创新学院

21

第24页

OVERSEAS COMMUNICATION

海外交流

复旦大学为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提供多种选

择,个人访学、校际交流项目、院系级交流项目,构

成了复旦大学三位一体的学生海外交流体系。

目前,复旦大学已与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 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和 200 多所世界

一流大学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院系层面本科国际合

作双学位项目及交流项目近 60 个,涵盖专业也非常

广泛。

为加快复旦大学国际化办学步伐,推动学校双一

流建设,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学习,培

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募

集捐赠资金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出国出境交

流学习,力争为每一位符合要求且有意愿出国出境交

流的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机会。

近年来,复旦大学每年赴海外交流的本科生人数

已经达到当届本科生招生人数的 60%,半数以上的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首尔国立大学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

欧洲

72 所

合作院校及机构

亚洲

56 所

合作院校及机构

爱丁堡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

22

第25页

海外交流

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可以获得出国出境交流机会。交流

足迹遍布 5 个大洲的国家和地区,交流项目覆盖美国

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德国洪堡大学、澳大利亚悉

尼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

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多所世界顶尖大学。

复旦本科生赴海外学习形式多样:长期交流项目

包括双学位项目、校际学期交换项目、国际组织实习

项目等,短期交流项目包括各类寒暑期短期项目、寒

暑期科研实习、医学实习、国际会议、国际志愿者活

动等。通过参与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复旦大学本科生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复旦学子风采,拓展国际

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不断成长为内知国情、

外知世界、专业扎实、兼修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悉尼大学

……

南美洲

1 所

合作院校及机构

52 所

合作院校及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

康奈尔大学

耶鲁大学

密歇根大学

杜克大学

……

北美洲

多伦多大学

……

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

……

大洋洲

14 所

合作院校及机构

23

第26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奖助学金

SCHOLARSHIPS AND

FINANCIAL AIDS

复旦大学为倡导良好的学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设立各类校级奖学金

约 50 项,此外还设有若干院系奖学金,获奖学生比例超过在校学生的 40%。学校搭建有多层次多

方位的奖优模式,选树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开展“复

旦榜样”系列宣传,展现获奖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回报社会的风采风貌。

2 奖励性资助

1 本科生资助体系

·国家助学金

·复旦大学冠名助学金

·帮困补助

·学费减免

·国家助学贷款

·勤工助学

·成才辅助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台湾学生、港澳及华侨学

生奖学金

·上海市奖学金

·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

·复旦大学冠名奖学金

·复旦大学专业奖学金

·复旦大学民族奖学金

·复旦大学单项奖学金

·复旦大学新生奖学金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

生国家教育资助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

·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其他资助

支持性资助 奖励性资助 政策性资助

24

第27页

奖助学金

3 支持性资助

“不让任何一位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复旦大学对每一位学生的郑重承诺。目前学校

已经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全覆盖,除了设有常规的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之

外,也设有专项应急困难补助应对自然灾害、突发疾病、意外事件,有着完备的资助体系。学校设立

各类校级助学金约 40 项,帮助学生保障生活所需,顺利开展学习,完成大学学业。

4 资助育人

复旦大学实施“本科生助力成长计划”,精准定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成才辅助,

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育人型资助工作体系,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学业促进、心理支持、社会实践、视野拓展和生涯发展五大平台,每年开展

30 余项活动,参与学生近千余人次,帮助学生提升素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服务社会,

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切实帮助每位学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精准资助

助力成长计划

学业促进平台

大神学业辅导

新生训练营(学业)

心理支持平台

解忧工作坊

新生训练营(心理)

社会实践平台

“家园”公益项目

社会实践专项计划

改变家乡创意大赛

视野拓展平台

“家园有艺思”美育项目

出国出境交流

家优工作坊

生涯发展平台

生涯发展院系项目

生涯发展个人项目

25

第28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升学就业

GRADUATE STUDY AND

EMPLOYMENT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党和人民事业

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推动就业创业工作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第

一个复旦”建设,与学生多元成才需求紧密结合。学校依托以全面职业生涯教育为主体、以精准就业指

导服务为保障、以重点领域就业引导为核心的工作体系,鼓励引导支持毕业生在服务国家与奉献社会中

成长成才,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生涯教育 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生涯活动为主体,以评测咨询为起步,以调查研究为拓展,以职涯赛

事为两翼,以生涯工作室建设和朋辈教育为纽带,分层分类广覆盖,院系两级多联动,推动实习实践和

创业教育,构建了通用专业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开设 3 门本科生主干生涯课程和 1 门研究生实

践课程,建成 13 个校级生涯工作室,全年开展一对一咨询逾千人次,开展各类生涯教育活动 200 余项,

参与学生约两万人次。

就业指导 精准提供服务

学校持续打造“1+5”就业信息在线服务平台,以就业信息网为依托,以公众号矩阵为补充,发挥

云招聘和云服务信息汇集站作用,为毕业生提供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远程面试等“云招聘”服务,

全年共发布招聘信息 5300 余条、职位信息 13000 余条,提供岗位近 17 万余个。

价值引领 对接国家战略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拓展人才输送重点渠道,将实践育人与

就业引导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就业。2022 届毕业生中

超过 5100 人次报名参加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调生及党政储备人才项目招录,272 人完成

签约派遣,连续 5 年持续增长。与学校开展实习实践合作的省级、市级组织部门及重点企业增至近 70 个。

全年发放就业奖励、求职补贴及“郭维城就业引导奖学金”近 60 万元。

26

第29页

升学就业

2022 届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统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集中在服

务业,制造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政府机关 / 公共服务 / 部队,医疗

卫生等行业,就业人数占本科生就业总人

数的 78.90%。

2022 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政府机关 / 公共服务 / 部队

高等院校 /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

制造业

金融业

服务业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其他行业

非常相关

50.82%

复旦大学坚持贯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理念。2022 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

所学专业非常相关的比例为 50.82%,81.38%

的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

一般相关

10.29%

不太相关

不相关 3.82%

4.51%

比较相关

30.56%

19.45%

12.41%

18.07%

12.55%

16.41%

7.03%

11.45%

2.62%

27

第30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校园文化

CAMPUCUITURE

复旦大学图书馆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

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组成,馆舍总面积 62137 平方米,阅览座位总数 4293 个,

周开馆时间 105 小时,日均接待读者 7000 多人次,馆藏

纸本文献资源约 575.5 万册……从古籍、民国文献,到外

文著作、前沿新作,这里是岁月的长廊,也是知识的海洋,

随时等你前来徜徉。

在紧张充实的学习之余,也别忘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校四校区共

有综合体育场馆 4 个、场地 207 片、游泳馆 / 池 3 个,涵盖篮球、足球、网

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各类型运动,更有健身房、舞蹈室等你来“大

展拳脚”。有专业的设施设备,更有贴心的服务保障。无论是下课后在球场,

与朋友相约来一场大汗淋漓的比赛;亦或是在游泳馆中劈波斩浪,清凉一夏,

都将成为大家校园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体育馆

图书馆

28

第31页

在复旦生活,一日三餐少不了食堂的陪伴。复旦

大学四校区目前共有 33 个餐厅、12 个咖啡厅,餐饮

经营业态丰富,包括大众餐厅、西餐厅、招待餐厅、

咖啡厅、面包房、水吧、餐车等。不论是想吃一顿实

惠便捷的大众快餐,还是与好友悠闲聚餐,在复旦食

堂都能找到合适的就餐选择。

中餐西点、八大菜系、风味特色,食堂里提供丰

富多样的餐饮品类,从西北风味到广粤佳肴,从传统

中餐到西式美食,相信总有一款能够满足你的味蕾。

清晨热气腾腾的油条和生煎,深夜充满烟火气的自选

烧烤,夏日午后冰凉清新的双皮奶,冬夜暖胃更暖心

的羊肉煲,四季轮转,昼夜变迁,不变的是复旦食堂“调

和春夏秋冬味,服务东西南北人”的温暖陪伴。

校园文化

食堂

在食堂不仅有味蕾的享受,也有自习、讨论、

社交、劳动课堂的新体验。柔和美观的木制桌椅

代替传统的金属桌椅,错落有致的绿植装点每一

个角落,静音仓、讨论室、烹饪区,食堂已经成

为新的校园生活综合体。

在复旦学习生活的每个重要时刻,都有舌尖

美味和精彩活动相伴。从“一分钱年夜饭”到冬至

包饺子,从“新生餐”到“毕业餐”,从“校庆餐”

到“国庆七天乐”,在复旦,同学们与千百种美食相遇,

与千百个人相识。入口的是饭菜,在心间化开的是

来自学校的关怀,更是校园生活中平凡却珍贵的

回忆。

29

第32页

复旦大学学生会是复旦大学党委领导下的主

要学生组织,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其前身是

1905 年成立的复旦大学学生自治会。自成立以来,

复旦大学学生会团结带领复旦青年学子,为国家

富强凝心,为学校发展聚力。从协助复旦草创、

引领上海“五四”大潮、迎接上海解放,到带领

复旦学子投身祖国建设、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复旦大学学生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引领时

代新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校团委、上海市

学联的指导下,在一代代学生会人的接续奋斗中,

复旦大学学生会形成了许多具有复旦风格的品牌

活动和特色工作,成为广大同学校园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复旦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线。国庆、

校庆升旗仪式成为复旦师生抒发爱国荣校情感的

重要活动,“星空”系列学术活动成为同学们“充

电”、解惑的日常平台,“新生杯”“毕业杯”

系列体育赛事成为每年迎新季、毕业季的常规活

动,“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成为复旦学生一年一

度的视听盛会,“后勤体验岗”成为同学们参与

校园建设的渠道之一。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学生会

30

第33页

学生社团是广大青年学生根据共同的志向、兴趣、

特长和愿景自愿结合的群体组织,也是复旦校园文化

的传统特色之一。1919 年,复旦大学第一个学生社

团——复旦剧社成立,开启了复旦学生社团发展的历

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校提倡和教师的协助

支持下,复旦相继成立了一批社团,其中许多都成为

民主革命时期党团结进步青年的重要阵地,现代话剧、

演讲辩论等进步文化传统传承至今。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大学学生社团迅速发展,

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学校第二课堂的

重要载体,学生创办、参与社团的热情空前高涨,各

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目前,复旦大学共有思想

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

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六大类共 242 个学生社团。

2023 年 3 月 28 日,“赴旦”2023 年复旦大学百团

大战社团招新节火热开幕,135 家学生社团齐聚本部

光草、枫林康草,赶赴阔别 3 年的盛宴,充分展现了

复旦大学学生社团的风采。

校园文化

社团

31

第34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中国语言文学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母语与国文,乃吾等人生教养之起点,日

后亦将成为吾等思考及表达之主要载体。若诸君

愿终生致力于斯,则更多人当拥有更好之起点。

希望此为诸君选择加入复旦中文之初衷,亦实为

吾等守望之所在。

——系主任 朱刚教授

chinese.fudan.edu.cn

chinesefd@fudan.edu.cn

复旦中文 021-65642301

培养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

文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入选上海“高峰

高原”计划 I 类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现代

语言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首批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首批中国语言文学博

士后流动站、2011 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国家语言文

字基地。

人才培养

入得原典,出可博通

我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含“强基计划”

古文字学)两个本科专业,特别注重通识教育与专

业培养之间的互动融合,尤为强调对汉语言文学原

典文本的精读与领悟,积极鼓励学生对文史哲知识

的全面了解和充分把握,大力支持学生提高专业技

能及完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初步的学术研究

能力并发展个人的独立审美能力。

重视国际合作,常邀海外名家

我系重视国际合作,是复旦大学开展国际化办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创始于 1917 年。在 100 多

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国内顶尖、世界闻名

的大师学者,包括陈望道、刘大白、朱东润、谢六逸、

陈子展、郭绍虞、王欣夫、吴文祺、赵景深、张世禄、

蒋天枢、刘大杰、贾植芳、胡裕树、蒋孔阳、顾易生、

王运熙、章培恒等先生在内的前辈学人,对中文学科

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科优势

师资雄厚,群星璀璨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裘锡圭、王水照、黄霖、

朱立元、陈尚君、骆玉明、王安忆、陈思和、刘钊、

汪涌豪、郜元宝、张新颖、陈引驰、陈广宏等老中青

三代学者结构合理,成果丰硕。

门类齐全,国内领先

我系专业门类齐全,各专业均处于国内领先地

位,同时也是国内外中文研究领域顶尖人才的培养基

地。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

科专业建设点,同时,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32

第35页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及国际学术交流最早且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一

方面有来自欧美、亚太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

生;另一方面每年也派出近百名本、硕、博学生出国

出境交流。同时,我系与全球数十所一流高校的中

文系、东亚系等机构建立有教学合作及学术交流关

系,常年邀请海内外学者名家前来开设讲座或主讲

课程。

毕业去向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各省市

选调生、中学、各大媒体及出版集团等

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北京京东

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

所、宝洁(中国)营销有限公司、上海世

茂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约翰霍

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早稻田大

学、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巴黎高等

师范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桂晓风 1963 级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梁晓声 1974 级 著名作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李志勇 1977 级 新华社上海分社原社长

潘凯雄 1979 级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

刘红兵 1991 级 广东省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

委会主任

黄昌勇 1992 级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彭玉平 1992 级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冯国栋 2001 级 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

优秀校友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出国

出境

28% 56%

16%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33

第36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哲学学院

SCHOOL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fudan.edu.cn/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

复旦哲院

学生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哲学系,于

1956 年建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设立

的 3 所哲学院系之一,2006 年更名为哲学学院。胡

曲园、全增嘏、严北溟、王蘧常、陈珪如等著名教授

的开创性贡献为我院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

代人的不懈努力,我院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

业设置合理、科研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的哲学研

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汇通中西,扎根学术,

守护思想,引领时代,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我院

具有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全部二级学科,2018 年成

立了国内首家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2021 年成立了

国内首家艺术哲学系,形成了“哲学、宗教学、中国

古典思想与哲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艺术哲学”五

大学科集群发展态势。

学科优势

复旦哲学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

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

学,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

家重点二级学科。在 2021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

复旦哲学位列全球第 31 位。连续两轮入选教育部 “双

一流”学科,是上海市 I 类高峰学科。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学科研专任教师

69 人,其中文科资深特聘教授 2 人。现有国家级人

才计划入选者 22 人次,居全国首位;有省部级人才

计划入选者 45 人次。有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宝钢

优秀教师特等奖 2 人、优秀奖 12 人,上海市教学名

师 2 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 6 人。刘放桐、吴晓明、

邹诗鹏教授先后被聘为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成员、

召集人。

人才培养

我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优秀哲学素养、宽阔国际

学术视野、出色理论思维能力的高水平哲学类学术

人才,以及培养具有优秀哲学素养、良好理论功底

和出色实践能力的综合型文科人才。

本科教育成果斐然

本科生培养是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 60

多年的探索,我院逐渐形成并率先提出了“哲学+”

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分类培养的模式。目前有

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哲学(国学方向)、哲学(科

学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哲学(艺术哲学方向)等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

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哲学就是一门

追求“诚”的学问。

——院长 孙向晨教授

34

第37页

哲学学院

五大专业方向。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2020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培养计划”2.0 基地,同时入选 “强基计划”招生单位,

并先后于 2005 年、2009 年、2014 年和 2018 年 4

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院全体教师均面向本科

生开课,在本科生中实行全员导师制,每 6~7 位学

生 1 位导师。本科生奖学金覆盖比例超过 70%,在

各类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和校级冠名奖学金之外,哲

学学院还设立了“桂海奖助学金”“哲学学院宗教学

奖学金”“学源励志奖助学金”等十余项院系奖助学金。

着力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我院持续推进“2+X”人才培养,近年来在全国

率先设立“哲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哲学(艺

术哲学方向)”等引领性专业方向。2008 年设立“中

国哲学 + 古典学”项目;2018 年设立“数理逻辑 +

数学 + 计算机”(PMC)学程项目;2021 年设立“哲

学 + 政治 + 经济”(PPE)本科专业;2022 年新增

“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下设科技伦理、人工智能 -

大数据伦理、生命 - 医学伦理、企业伦理 4 个方向。

“哲学 + 政治 + 法律”(PPL)博士培养方向也将

于 2023 年正式启动招生。

课程建设屡创佳绩

我院在课程建设上致力于强化基础、注重经典、

拓宽领域、不断创新,已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

明的课程体系,近 5 年来 4 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

本科课程”,8 门课程入选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 / 重

点课程等,在注重基础训练以及专业学术能力的综合

培养上,建立起贯通本 - 硕 - 博的梯次课程体系。

在课程之外,学院有丰富的学术会议活动。例如,

2022 年举办 “复旦佛学系列讲座”“黑格尔与现代

世界系列讲座”“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系列讲座”“生

命伦理前沿系列讲座”等 173 场各类学术讲座,同时

组织 15 场师生读书会。

重视学术国际素养提升

我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建了国内首个哲学本科

“2+2”双学位项目,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比利时

根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 11 所国际一流高校

形成长期师生交换项目。每年邀请国际知名哲学学者

在复旦开设全英文密集课程 4 到 5 门,举办全英文讲

座 60 余场。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与高水

平国际学术交流,多名学生参与联合国、中国 - 东盟

国际组织实习、SAS 海上学府项目、联合国全球青

年大会等国际组织实习交流活动。

毕业去向

王文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胡卫列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

郭广昌 复星国际董事长

虞 锋 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

倪培民 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黄 勇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优秀校友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政府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阿里巴巴、

百度、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咨询、联

合利华、复星国际等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

亚大学、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巴黎第一大学等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出国

出境

34% 47%

19%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35

第38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专业门类齐全,学术成果卓

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周谷城、周予同、

陈守实、耿淡如、顾颉刚、陈仁炳、王造时、谭其骧、

胡厚宣、蔡尚思、杨宽、章巽、田汝康、朱维铮、金

重远等著名历史学家曾长期在此任教。

我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均具

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我们强调“予读者以史

学之专门知识,养成史学之通才”,培养能继承优良

学术传统、理论素养深厚、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国际

视野的专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

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

学科优势

我系是国家人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

究基地之一。1981 年获批 3 个国家首批博士点,

1994 年入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史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

历史学专业 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2020 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

划”2.0 基地。

我系师资队伍强大,70 多名专任教师中一半有

正高职称,其中包括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姜义华、

葛兆光,一级教授李剑鸣,以及黄洋、章清等知名

学者。

人才培养

教授 100% 为本科生授课

我系培养学生以历史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训练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长期以来,

我系坚持所有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近年又依托学

校拔尖人才计划,建设一批“荣誉课程”和深度研

讨型课程。

实践育人,资源丰富

我系每年拨出专项教育经费,支持本科生开展

暑期实践田野考察,在行走中学习。我系拥有 13 万

余册藏书、550 平方米的系资料室,并有大量网络

数据库资源,为学生开展学术活动提供优良条件。

海外交流,开阔视野

我系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加拿大、

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多所知名大学历史系

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 50 名以上学生参

加各种形式的海外交流学习。

历史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问,它的独特之

处在于通过研究人类的过去而关怀现在和将来,

它既关怀个人,也关怀社会和群体。如果你同时

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兴趣,那么历史学

就是你不二的选择。

——系主任 黄洋教授

history.fudan.edu.cn

history@fudan.edu.cn

复旦大学 021-65642717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36

第39页

历史学系

毕业去向

就业单位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各省市

党政机关、人民日报社、建设银行、工商

银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上海东方证券、中国建筑第四

工程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土木工程集

团等

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阿里巴巴、

好未来教育、毕马威、安永华明、安永 ( 中

国 ) 企业咨询、德勤、上海新民社区传媒、

中国民生银行、优酷、上海银行、宁波银

行等

升学深造

国内: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

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

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乔治城大学、罗彻斯

特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

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国王

伦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关西大学、

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

德国:洪堡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金冲及 1951 届,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裘锡圭 1956 届,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著名

古文字学家

张晓敏 1981 届,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赵小建 1981 届,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教授、副教务长

吴心伯 1986 届,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国际

问题研究院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陈靖丰 1989 届,上海中谟资本董事长,江苏大

众医药集团董事长

金 铭 1995 届,上海铭耀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创始合伙人

优秀校友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出国

出境

22%

56%

22%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37

第40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院系概况

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系科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是复旦大学的新兴系科之

一。1989 年复旦大学开设旅游与旅游文化类课程,

1993 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1995 年设立旅游管理

硕士点,2002 年成立旅游学系。2010 年成为国内

首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授权点。我系

本科专业为旅游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旅游

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综合性、

应用型专业。

培养文化与旅游产业管理人才

我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培

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适应我国文化与旅游及相

关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学科优势

中国前三的旅游高等教育系科

我系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本科、硕士、博士

培养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系科,也是上海市高等院校

旅游专业定点单位。建设校级中心 2 个、文旅部重

点实验室 1 个,获评 2021、2022 年软科中国大学

专业排名 A+ 专业,专业排名位居中国大陆地区第二,

2021 年进入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 100,位列中

国前三,是教育部 2021 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

教师队伍专业背景深厚

我系现有专任教师 19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

教授 13 人、青年副研究员 2 人、讲师 1 人,基本

上都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经历,毕业于复旦

旅游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

为生活刚需。作为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正在迎

来复苏、繁荣的春天。复旦旅游学系扎根产业,

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高水平复

合型管理人才。如你有意成为未来的文旅产业领

袖与学术精英,欢迎报考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巴兆祥

tourism.fudan.edu.cn

history@fudan.edu.cn

021-65644045

旅游学系

DEPARTMENT OF TOURISM

38

第41页

旅游学系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党政机关: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中共黔

东南州委组织部、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

国有企业:上海中建东孚资产管理有限公

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

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等

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携程旅游信息技

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

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埃森哲 ( 中国 ) 有限公司、新鸿基企业管

理(上海)有限公司、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恒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

科技有限公司等

国内: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

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

美国:康奈尔大学、宾州州立大学、普渡

大学、纽约大学、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

佛罗里达大学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伦大学

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

日本: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

国宾州州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具有旅游学、

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外语等专业背景。同时,我系聘请了一批国内外

知名教授及行业资深人士作为校外兼职教授或兼职

硕导。

人才培养

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分析能力

我系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的

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

势,熟悉旅游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技能,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

究能力和适应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管理能力,

能够胜任旅游企事业管理、旅游教学与科研、集团总

部、大型主题公园、会展博览、旅游规划开发部门以

及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注重业务实践,鼓励海外交流

我系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组织学生赴各地参加

暑期教学实习、行业调查和业务实践。我系与荷兰旅

游物流应用科学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

国佛罗里达大学、日本东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

港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系际交流关系,每年出

国出境交流、实习学生约 30 人次。

谢丽佳 美国丹佛大学丹尼尔商学院教授

庄宇翔 携程旅行网副总裁

陆伟峰 Booking.com 缤客市场支持部中国区总

经理

乌姗姗 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中国首席代表

朱逸慎 华住酒店集团副总裁

乐文特 匈牙利中央银行行长顾问

优秀校友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60% 40%

毕业去向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39

第42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考古文博专业关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挖掘阐释、保护传承和传播利用,也与

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直接相关。作为全

国高校考古文博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高地,我们

的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考古文博学术研究,又能

从事考古文博事业经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系主任 陆建松教授

www.chm.fudan.edu.cn/

021-65643739

复旦文博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DEPART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

院系概况

国内最早设立文博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

复旦大学文博专业于 1984 年受国家文物局委

托始创,是国内历史悠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博教

学与科研机构。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 3 个层

次的人才学历培养体系。设有“文物与博物馆学”1

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方向全面

课程教学方向包括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

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强调多学科交叉的“新文科”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

我系专任教师 36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7 人,

31% 教师具有海外学位。高级职称教师全部讲授本

科课程。

教学设施完备

以复旦大学博物馆为教学实践基地,在文物保

护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等开展教学,专业图书资

料丰富。

与文博单位协同育人

在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市文物

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

研究院等 20 多家国内重要文博单位建立教学科研实

践基地。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

的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入选“2022 年中国

考古新发现”。

以科研促教学

我系是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获评“上海高校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建设基地 ( 中国博物馆事业建设和管理重

点基地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博

物馆建设与管理创新研究)”。

近年来,成立了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复

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一带

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古陶

瓷研究工作室、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国家文物局高级文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复旦大学

文博数字艺术中心。

人才培养

学术为本,创新为体,倡导实践,注重应用

考古发现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博物

馆展示传播与公共利用相结合。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已与英国剑桥大学、莱斯特大学,美国乔治·华

盛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

都大学、东京艺术大学、法政大学、爱媛大学,韩

40

第43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国高丽大学,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美国史密森博物

学院、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文博机构

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突破口,指导

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开展学生学术社团“博雅学社”

活动,形成本科生“学术下午茶”、经典阅读小组等

师生交流品牌活动。

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特色环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

发挥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复旦大学博物馆完

成毕业特展,涵盖藏品研究、内容策划、展览设计、

教育活动和文创产品等全环节,国内外媒体都对学生

策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专业方向

博物馆学

复旦大学博物馆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科教网评

价)。在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博物馆建设规划、展

览策划与设计、教育活动策划、博物馆数字展示、智

慧博物馆、儿童展教、观众研究、博物馆经营管理等

方面的教学科研均处于全国前列,主持编写教育部教

材《博物馆学概论》。

文物学

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文物学教学和研究的高

校之一,在全国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青铜器、

中国陶瓷史、中国绘画史、中国钱币学、中国漆器史、

中国玉器等课程门类完备,教学科研不仅关注文物本

体,更注重其背后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探索。

考古学

复旦考古致力探索人类历史的演进、追寻古代文

明的历程,重点打造科技考古、“一带一路”考古、

陶瓷研究和考古学理论研究方向,以考古发掘、信息

采集、阐释研究和展示传播四位一体的学科特色向世

界讲述考古学的中国故事。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文化遗产阐释系统及古遗址

保护是三大特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展开深

度合作,开展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关键性技术研

究,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

教席,逐步建立具有亚洲特色的文化遗产阐释系统。

文物保护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始文物保护教学的高校之

一,近年来以纸质文物、石质文物、古陶瓷和玉器等

的保护修复为重心,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拥有上

海市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

毕业去向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文博机构:国家文物局、上海文广管理局、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

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历史

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

文化产业单位:佳士得拍卖、嘉德拍卖、

风语筑展示、宽创文化创意等

教育和出版单位:复旦大学、上海书画出

版社等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

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莱斯特大学、爱

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杜伦大学、

利兹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芝加哥

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克莱蒙

第二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荷兰莱顿大

学,日本东京大学等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出国

出境

31% 65%

4%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41

第44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

外语系科之一。2022 年 2 月,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

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我院目前下设“八系一部”:英语语言文学系、

德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

日语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言文

学系、翻译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同时设有现代英语

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

研究所、北欧文学研究所、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室、莎

士比亚研究室、美国本土文学研究室和创意写作中心

等多个研究机构。

我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三全育人”,

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

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

神、国际视野,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

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与复合型外语人才。

学科优势

汇聚全球名师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每年从世界各地聘请各语

种外籍教师前来任教,更有众多外国语言文学专家

来院进行短期讲学。目前共有在编专任教师 166 人,

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29 人、副高级职称 70 人、中级

职称 67 人;在编外籍教师 7 人(具有正高级职称 1

人、副高级职称 4 人)。此外常年聘用外籍语言教师

10 人左右,主要担任本科基础语言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术成果斐然

我院在跨语际文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词典编纂与词典研究、跨语际翻译研究和国

际传播、多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等领域处于

全国领先地位,历年承担并完成了数十项国家社科

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 世纪 70 年代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享誉中外,

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获得了国家、上

海及分类学科的多项大奖,大学英语教学部董亚

芬教授主编的《大学英语》荣获国家优秀教材特

等奖。

人才培养

我院为各专业学生精心设置了较为合理的培养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在

这里,你们将置身于具有浓厚世界文化氛围的学

习环境,学识深厚、谆谆善教的导师将帮助你们

掌握热爱的外语,引导你们进入各国文化的殿堂。

不管你们将来选择什么职业,在外文学院的学习

将为你们打开通向灿烂前程的大门。

——院长 高永伟教授

dfll.fudan.edu.cn

021-65642701

FDU 外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42

第45页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方案,在强调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修读通

识教育课程和人文大类课程。我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

大学的合作和交流,与海外多所一流大学确立了交流

合作项目,多年来有超过 70% 的学生赴欧美、澳洲

及亚洲等地学习交流。我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多位

学生获得国内外演讲、辩论、表演、文体等比赛的大

奖。我院拥有优质、充足的教育资源,外文图书资料

总藏书量达 12 万册,另有 7 间语音设备齐全的语言实

验室。

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学术、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

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我院以“学好

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院训为引导,充分利用学校

和书院教育资源,传承学院优良传统,创新拓展育人

平台,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科

创项目、文化建设等活动,打造第二课堂育人阵地,

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助力第一课堂教育,形成了良好

的机制和品牌活动。从上海到湖北、从国内到海外、

从西部支教到二十国集团青年峰会,外文学院学生活

跃在中国和国际的各个舞台。

我院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学生也在汗水中屡

屡为学院争光。近年来,学生集体数次斩获全国、上

海市及复旦大学等多个奖项,2015 级小语种团支部曾

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标兵。

毕业去向

我院本科毕业生去向包括政府部门,国内外重要

的教育、金融商务、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2021 年我院承办第九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ICFL-9) 我院傅之君同学荣获 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外交部、海关总署、各省市选调生、人民

日报社、中国银行、海通证券、银联国际、

华为、腾讯、字节跳动、哔哩哔哩、欧莱雅、

一汽大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

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

师范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

唐家璇 外交家、外交部原部长

陆谷孙 词典学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陈 健 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

章晟曼 世界银行原常务副行长

解 冬 上海市副市长

叶 扬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

优秀校友

国内

就业 升学

创业

出国

出境

20% 23%

57%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43

第46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法科教育历史悠久,肇始于 1905 年

复旦公学,见证了中国法学发展的历程。现已建成完

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予资格,设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设除军事法学外

的其他 9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一级学科 2012 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

海市重点学科),2019 年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获批设立“复合型”和“涉外型”两个教

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两个上海市卓越

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在 QS 排名中,复旦大学法学学科排名从 2016

年开始均位列全球第 51~100 位之间并逐步提升,

在中国大陆地区名列前茅。

学科优势

师资力量雄厚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优良。80% 的教

师有海外教育背景,半数以上教师为教授,另聘请高

水平实务导师 180 人。先后有 3 名教授曾分别担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以及上海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

院副院长。多名教授获评长江学者、全国十大杰出中

青年法学家、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基地平台

我院致力于加强人文社科虚体科研机构的布局

建设和规范管理,积极推动我院人文社科虚体科研机

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我院目前共有基地平台 15 个,

其中包含 1 个国家级基地(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

地)、3 个省部级基地和 11 个校级基地。2022 年

新增省部级研究平台“智慧法治实验室”和校级研究

平台“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2023 年初新增

校级研究平台“复旦大学‘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

究基地”。

学科专长及特色

我院以学科交叉、实践导向和国际视野为特色,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法学学科。国际化办学特

色鲜明,在跨国法、比较法、民商法和基础理论研

究领域具有突出影响力,在涉外法律实务人才和学

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学科开放融合度高,

建设问题导向的法学内部学科融合机制以及相应的

协同育人和合作研究路径,并在法律与社会科学、

法律与科技、法律与战略新疆域等领域取得融合创

新的突破性进展。

人才培养

卓越人才教育

我院注重价值引领与人格养成,为每一位本科

生全学程、分阶段配备一位导师,为学生全面发展

提供个性化指导,打造共建共享的师生学术和文化

共同体。以荣誉课程项目、全英文、本硕共享等双

语化、小班化、精英化课程,聚力培养具有前沿学

术视野和持久学术竞争力的卓越法治人才。

作为中国南方最早的法科教育机构,复旦

大学法学院秉承海派的开放传统和国际化特色,

立足复旦的多学科优势,培养了一代代国家和社

会法治建设的有为之士,也期待你成为这里的一

员,明法为学,正道为人,共筑中国的法治前程。

——院长 王志强教授

www.law.fudan.edu.cn

021-32145601(学院综合办)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LAW SCHOOL

44

第47页

法学院

“法学 +”的培养体系

本科阶段实施“2+X”培养模式。可选择学程项

目等发展路径,实现包括“法学 + 经济”“法学 + 物

理”“法学 + 全球卫生”在内的多种复合型培养路径,

真正实现“法学 +”的无限可能。

“本研”贯通

打破“本研”培养壁垒,通过课程开放平台共享

本、硕课程。实施本硕及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模式,达

到要求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涉外联合培养

我院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 60 余所海外院校

及 WTO 等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与耶

鲁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合作的校际项目外,我院稳

定运行的院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 36 项,互派师生开

展交流与学习,本科生国际交流及涉外实践比例超过

50%,并逐步实现本科阶段境外学习比例的全覆盖。

实务型教学模式

根据法学实践学科特性,全面推进实务教学。聘

请高水平实务导师,已开设 34 门实务课程,涉及法

律与金融商务、知识产权、律师诉讼实务等方向。

发挥案例教学优势,通过“诊所式”教育、模拟

法庭及模拟仲裁等形式开展教学,并与法院、仲裁机

构、律师事务所和企业等实务机构合作,精选了包括

上海高院在内的合作实践基地 22 家。

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

我院建成涵盖 9 个二级学科、共 17 门示范课程

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对所有法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全

覆盖。我院同时建立了贯通第一、第二两个课堂、融

合教学科研资源的合力育人机制,不断扎实推进课程

思政与专业思政工作,整合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务

资源,打造了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务性

课程与全英文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

我院在建成并总结一批国家级、市级开放课程及

重点课程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现已启动以中国特色本

土优秀教学案例为特点的研讨型教学系列教材(第一

期 11 种)、实务课程系列教材(第一期 7 种)与全

英文中国商法项目英文系列教材(第一期 6 种已签约,

第二期 4 种已启动)3 套系列教材建设。

就业单位

升学深造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国人大法工委、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纪

委国家监委、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上

海市政法委

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中伦、金杜、方

达、君合、通商、大成、海问、竞天公诚

企业:中国银行、中国烟草、国家电网、

华为、中国国际金融、中信证券、华泰证

券、蚂蚁金服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

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剑桥大学、伦敦

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张 勇 1986 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

主任

刘长春 1988 届 司法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局长

陈旭东 1989 届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吴金水 1990 届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季 诺 1992 届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

师协会会长

俞卫锋 1993 届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仲

裁协会会长

严 嘉 1996 届 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季 翔 1997 届 聚量投资合伙人、首席运营官

郭小舟 1997 届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上海复星高科技 ( 集团 ) 有限公司法律

事务部总经理

童丽萍 2001 届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法

务官、法务部部长

朱大明 2003 届 东京大学教授

吕炳斌 2003 届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季奎明 2004 届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

优秀校友

19%

41%

40%

国内

升学

出国

出境 就业

创业

毕业去向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45

第48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世界一流的中国政治学,自有国家强盛之

担当、人类和平之使命。学院以世界一流的中国

政治学科研育人为目标,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人类政治文明发

展进步上,接续奋进,久久为功,力争在世界政

治知识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院长 苏长和教授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前身为

1923 年建立的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有百年历史。

1964 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际政治系,成为新

中国最早设立的 3 个国际政治系之一。2000 年 10

月,在国际政治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

务学院。

我院下设国际政治系、政治学系、公共行政系

和外交学系。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2 个,国家哲

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1 个,国家网络安全和治理基

地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 个(政

治学、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8

个,硕士点 7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2 个(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和国际事务专业硕士),本科专业 3 个。

2022 年我院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

单位 ( 全国高校总共 100 家 )。我院拥有一支教学和

科研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的教师队

伍。现有教授 41 人、副教授 32 人、讲师 9 人,其

中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项目获得者 6 人。

学科优势

目前我院 3 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拥有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一级学科 1 个,其中

政治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在 QS 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综合实

力连续 10 年 (2012—2022) 位居世界前 50 位。

人才培养

“卓越为公”的培养理念

我院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卓越为公”的办学

理念 , 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视野、国家意识和专业才

能的领军人才。“卓越为公:政治学一流专业育人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

人才培养探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国际、国内二元驱动的培养路径

我院与牛津大学、巴黎政治大学、柏林自由大学、

隆德大学、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新加坡国立

大学、庆应大学、延世大学等 40 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开展广泛的学者、学生、学术交流与合作,首倡建

sirpa.fudan.edu.cn

sirpa_jw@fudan.edu.cn

复旦国务 021-55664294

学院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46

第49页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 (USPIR),拓展和周边

发展中国家交流,每年出国出境交流学生高达 300 余

人次。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政治”博士项目、“中

国政治与外交”与“国际公共政策”硕士项目,率先

建设“国际组织人才 ( 国际发展方向 )”学程,形成

覆盖本硕博全阶段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已建成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 门国家级精品资

源共享课程、1 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6 门上海市

精品课程、5 门上海市重点课程、4 门上海市高校外

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15 门校级精品课程。

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我院首创两大国际赛事:全球

治理创新青年设计大赛 (YICGG) 及澜沧江—湄公河

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 (YICMG),由学

生自主运营在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上探索全球治理方

案,已经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理论、实践、方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我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理念,

注重学生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

国际视野的综合培养。设计灵活选课机制,深化经典

阅读课程,将社会实践内容计入课程考核。通过“春

风化雨”“薪火计划”等项目,保障学生直接参与导

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

方案,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政府机构实习、国际组织

实习以及参与青年民间外交等,提升内政和外政实践

能力。

专业方向

我院包括 3 个本科生专业和一个联合培养专业

(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联合项目,PPE)。

升学深造

就业单位

外交部、中联部、海关、边检、地方党政

机关、基层选调、国际组织、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中国烟草、中国石油、中粮集

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三井住友银行、德

意志银行、东方卫视、澎湃新闻、麦肯锡、

埃森哲、波士顿、德勤、普华永道、安永、

毕马威、宝洁、欧莱雅、强生、腾讯、阿

里巴巴、字节跳动等

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

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

学院、爱丁堡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国内

升学

就业

创业

出国

出境

30%

26%

44%

王沪宁 1981 届 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届全国政

协主席

周明伟 1984 届 国家外文局原局长

林尚立 1985 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东晓 1990 届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郭 芳 2004 届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华 源 2004 届 上海市副市长

优秀校友

联合培养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PPE) 是

与哲学学院、经济学院共同完成对政治学、经济学与

哲学的联合培养,重视不同学科交叉培养,提升人才

培养的水平和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毕业去向

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47

第50页

2023 报考指南 Admission Guide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将迎来首个英

文授课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本科专业。此专

业针对未来金融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前沿科

技在金融各细分行业,包括全新行业中的应用的

课程和实践项目。欢迎报考“最懂中国金融的国

际化商学院”。

——执行院长 钱军教授

泛海国际

金融学院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按照国际一流商学

院管理模式和标准创办,专注于高端金融人才教育和

金融领域智库研究的商学院。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正式开办,肩负着“立足国际金融视野、服务国家金

融战略、塑造顶级金融人才、成就顶级金融智库”的

办学使命,坚守着“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教学

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一流、智库研究和社会影响力一

流”的办学目标。我院将力争在短时间内建设成为占

据全球金融学科制高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能够切实回答并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国家、地方、企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献计献力

的全球顶级金融学院。

坚持顶级师资引进,引领学院卓越至善

顶尖师资团队作为学院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学

院占据全球金融学科制高点,建设世界顶级金融学院

不可或缺的基石。我院从学历与资历、研究与教学、

声誉与操守等多个维度考量师资岗位任职条件。截

至目前,我院已在全球范围成功招募组建了一支 56

人规模的国际顶级师资团队,包含 25 位全职教授、

20 位特聘及实践教授、11 位客座及礼聘教授。其

中资深教授全部获得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并

且在金融经济学科各个领域担任学科带头人。此外,

来自各大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和企业机构高管团队

的实践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也为我院的人

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助力学员知行一体,臻于

至善。

坚持学术智库并进,夯实学院内外声誉

我院教授团队立足金融经济变革的新机遇和新

挑战,对国际金融经济关系趋势、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金融体系创新等重要问题上下求索。

在学术活动方面,我院努力聚合国内外顶尖研

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聚焦国内外金融经济关键议题,

打造全球顶级经济金融开放式学术平台。

在学术成果方面,一流的国际师资团队产生一

流的学术科研成果。截至 2022 年 6 月,我院有 30

位教授的 96 篇论文先后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接受发

表。其中,26 位教授的 70 篇学术论文被国际 A 类

期刊接受发表。

在科研奖项方面,我院有共计 58 项各类科研

及人才项目立项,其中 9 项省部级以上及上海市人

才项目、8 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教育部人文社

科研究项目(青年项目)、1 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课题项目(青年课题)、3 项上海市政府部

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FANH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fisf.fudan.edu.cn

up_fisf@fudan.edu.cn

021-6389 5610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