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2-7-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名词解释 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形胜气,气胜形:无论胖瘦,凡无气力者,即形胜气,皆为气不充所致,主夭。无论胖瘦,有气力者,即气胜形,主寿。鸡胸:胸廓向前畸形突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亏损,胸骨柔弱而成。龟背:脊骨弯曲隆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气虚,不能充养骨髓。督脉致脊骨痿弱,逐渐交成畸形。箩圈腿:正常入两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和两踝可以靠拢,如直立时两踝可以并拢而两膝关节却远远分离,形似箩圈。又名 0型腿。阳脏、阴脏之人;阳脏之人多阴虚阳盛,体型特点偏于瘦长,身体姿态多前屈。阴脏之人多阳虚阴盛,体形特点偏于矮胖,身体姿态多后仰。肺胀:即肺气胀满。泛指喘咳胸满的病证。是由于肺失肃降所致。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邪气壅肺,肺气不降:虚证多由肺肾两虚,导致肾不纳气,而肺气上逆。角弓反张:是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症状。囟陷:即囟门下陷如坑状。多因胎禀不足或久泻慢惊之后,气血虚弱,脏虚不能上荣所致,多属虚证。囟填:即囟门凸起,可因温病火邪上攻或为... [收起]
[展开]
中医名词解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中医诊断名词解释

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

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

形胜气,气胜形:无论胖瘦,凡无气力者,即形胜气,皆为气不充所致,主夭。无论胖瘦,有

气力者,即气胜形,主寿。

鸡胸:胸廓向前畸形突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亏损,胸骨柔

弱而成。

龟背:脊骨弯曲隆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气虚,不能充养骨髓。

督脉致脊骨痿弱,逐渐交成畸形。

箩圈腿:正常入两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和两踝可以靠拢,如直立时两踝可以并拢而两膝关节却

远远分离,形似箩圈。又名 0型腿。

阳脏、阴脏之人;阳脏之人多阴虚阳盛,体型特点偏于瘦长,身体姿态多前屈。阴脏之人多阳

虚阴盛,体形特点偏于矮胖,身体姿态多后仰。

肺胀:即肺气胀满。泛指喘咳胸满的病证。是由于肺失肃降所致。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邪气

壅肺,肺气不降:虚证多由肺肾两虚,导致肾不纳气,而肺气上逆。

角弓反张:是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症状。

囟陷:即囟门下陷如坑状。多因胎禀不足或久泻慢惊之后,气血虚弱,脏虚不能上荣所致,多

属虚证。

囟填:即囟门凸起,可因温病火邪上攻或为风热、湿热等邪气所侵,多属实热证。

解颅: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属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

头倾视深:头倾,头项低下,不能抬举,视深,目陷无光,是病重精气将竭的表现。

痄腮:腮部突然肿起,伴有胀、疼,属温毒证。

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多为肝郁气结痰凝所致或与

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颈侧颌下,肺块如垒,累累如串珠,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火

时毒,致气血壅滞,结于颈项。

五轮:血轮——眼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肉轮——黑珠,属肝;气轮—白睛,属肺;肉轮-

眼胞,属脾;水轮-瞳人,属肾。

目瞤:胞轮振跳,多因风热外来,贼邪不泻或血衰气弱,经络失养所致。

第2页

戴眼反折:戴眼指目睛上视而不能转动,反折指腰背反折,多见于惊风,痉厥或精脱神衰者。

瞪目直视:两目不移,一直凝视前方,是脏腑精气枯竭,不能上荣于目的危重症状。

目翻上视:目睛上视而不能转动,进一步可引起戴眼,多见于惊风,痉厥或精脱神衰的重证。

睑废:眼睑下垂,展目困难,多为脾虚气弱,或外伤后,气血不和,脉络失于宣通所致。

鼻翼煽动:是指鼻孔两翼因呼吸急促而煽动的症状。

撮口:上下口唇紧聚之形,常见于小儿脐风或成人破伤风。

口噤:口闭而难张,常伴牙关紧闭,如口噤不语兼四肢抽搐,多为痉病或惊风,也可见于疫毒

痢。

口僻:口角或左或右喎斜之状,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啮齿: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

疫喉:又称白喉,胭喉部有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随则复生,属重证。为

肺胃热毒伤阴。

阴缩:阴茎、睾丸和阴囊内缩的症状,多因阳虚阴寒内盛,寒凝经络所致。但也有外感热病,

热入厥阴,阴液大伤,以致宗筋失养所致。

疝:①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故称为“疝气”“小肠气”等;

②指生殖器,睾丸,阴囊的部份病症,如睾丸或阴囊的肿大疼痛等病症。

流火:指发生局部的丹毒(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红、肿、热、痛、多发于小腿,多为肾火内

蕴,湿热下注所致。

黄疸:面目一身尽黄,称为黄疸。如色黄如橘子色为阳黄,多为湿热熏蒸所致,如色晦暗如烟

熏为阴黄,为寒湿困脾所致。

黑疸:皮肤黄中显黑,黑而晦暗。多出现在黄疸病的后期。

肌肤甲错:形容皮肤粗糙、干燥,如鱼之鳞,如披甲状,多为内有瘀血或津血亏虚之证。

筋惕肉朗:即肌肉抽掣跳动。其病理和“身瞤动”基本相同,不过津液受伤的程度比较严重。

肿胀: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者日肿;只腹部臌胀鼓起者日胀,亦称臌胀。

斑疹:斑和疹是全身性疾病,反映在皮肤上的一个症状。斑色红或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

之下,抚之不碍手。由于病机不同而有阴斑与阴斑之名。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不碍

手。由于病因不同,故有麻疹、风疹、隐疹之别。

第3页

白疹:暑湿。湿温过程中于颈、项、胸、腹等处皮肤所出现的一种白色小颗粒,晶莹如粟,叫

做“白疹”,多由湿郁,汗出不彻所致。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掀热疼痛者为痛,属阳证。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

疗:初起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项白而痈者为疔。

疖:疖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

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人外,还包括病人自我感觉在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但体温并不升高

者。

壮热:病人身发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 39℃以上)属里实热证。

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

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常与发热同时并见,可见外感

表证。

畏寒:病人经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属里寒证。

寒栗鼓颔:简称“鼓栗”或“振栗”。寒粟指因恶寒而发抖,也叫“战栗”,鼓颌是形容恶寒

时全身发抖,上下齿不断地叩击的样子。温疫或疟疾患者的恶寒,往往出现这种症状。

自汗: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多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所致。

盗汗:指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一种症状,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见于伤寒病邪正相争剧烈之时,是疾

病发展的转折点。

行痹:外感风寒湿邪,以风邪偏胜,关节游走窜痛者为之。

痛痹:外感风寒湿邪,以寒邪偏胜,肢体关节剧烈疼痛者为之。

痹:外感风寒湿邪,以湿邪偏胜,肢体关节沉重疼痛者为之。

胸痹:症见胸痛憋、痛引肩臂者为之。

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者为之。

第4页

心下:指鸠尾下至中脘部位。

重听:听声音不够清楚,多为风邪所致或属肾经有热,或是下元亏损,肾精不足。

目眩:即视物眩转动荡,如坐在舟车之上。或因肾阴亏虚,肝阳上亢所致,或因痰湿内蕴,清

阳不升所致。

目昏:两目昏花、干涩、视物不清者,可见于久病,虚证及老年人,多由气虚、肝血不足、肾

精亏耗、目失所养而致。

雀目:病人一到黄昏视力减退,如雀之盲,属肝虚为病。

纳呆:即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除中:久病、重病的病人,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冷秘:病人大便秘结,兼见面色苍白,喜热饮食,脉沉迟者谓之。因阴寒因结,导致肠道气机

滞塞所致。

里急后重:即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多见于痢疾。是湿热内阻,肠道气

滞所致。

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多见于脾肾阳虚。

远血:大便下血色黑如油或先排大便,后出血,血色暗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

故名。

近血:指大便出血的部位接近直肠或肛门,血色鲜红,多见于痔疮或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淋:小便不畅,短赤,频数,急迫而涩痛,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恶露:指产后阴道所排出的败血瘀浊等物。

妊娠恶阻:妊娠妇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甚至反复呕吐不能进食者,称为妊娠恶阻。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二者常交替

出现故概称崩漏。

水肿与气肿:肢体肿胀,按之凹陷,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痞满:痞满是病人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感觉。有虚实之分。按之柔软,

无压痛者属虚,按之较硬有抵抗感和压痛者属实。

虚满与实满:腹部胀满,按之软、无压痛,叩之作空声者,为气胀多属虚满,腹部胀满,按之

有充实感,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者为实满。

第5页

水臌、气臌: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以手置腹之左右两侧,一手拍之,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按

之如震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若腹部胀大如鼓,无波动感,叩之如鼓按之腹壁无凹痕者

多为气臌。

积聚: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疾病。积证和聚证症状不同,积证病在血分结块有

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聚证病在气血,结块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阳水:凡外感风邪,水湿浸淫等因素引起水肿者,多为阳水,出现眼睑先见浮肿,继而头面,

四肢皆肿,来势迅速,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苔白润,脉浮或濡等症。

阴水:病久正虚,劳倦内伤,房室不节等以致脾肾亏虚而成水肿者,多为阴水,常见全身浮肿,

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神疲肢冷,尿少便溏,舌淡等症。

金实不鸣:金实指肺气实,不鸣即音哑。金实不鸣是指肺气实而声音嘶哑的病理。多由于感受

外邪而致。

金破不鸣:金破不鸣,指肺阴虚引起声音嘶哑的病变。因肺阴虚,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

蒸,以致声音嘶哑。

吞酸:即胃中泛酸。由于胃中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有若吞酸之状,

多因肝气犯胃所致,亦可见于食滞胃脘及胃热证。

嘈杂:是胃脘部感觉不适的一种常见症状,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忄农 不宁,常与暖

气、吞酸、胃脘痛等症状同时出现,多因肝胃不和,胃热等所致。

善太息:太息,又称“叹息”,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

常见肝胆气郁,肺气失宣等证。

瘛疭:瘛者,筋脉拘急,屈也;疭者,筋脉驰缓,伸也。故瘛疭是指手足一屈一伸的抽动症状,

与一般不规则抽搐不同,但亦属抽搐的一种。

四肢抽搐:抽者,收也:搐者牵动,抽缩也。抽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不随意抽动。

早泄:指行性生活时排精过早的现象,多因肾气不足,精关不固所致。

滑精:指人清醒时,精自滑出,主要是肾气不固所引起。

恍惚:指神思不定,多因心、肝、肾虚、心神失养所致。

消谷善饥:即多食易饥。病人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见消瘦,

多因胃火亢盛,腐熟太过,代谢亢进所致。

梅核气:梅核气是指咽喉部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但并不妨碍饮食进入,

多因气郁生痰搏结于咽所致。

肌肉瞤动:肌肉瞤动身体肌肉不自主地跳动,属虚风内动,因肝脏阴血亏虚,肌肤失养所致。

第6页

肝气横逆:指肝气疏泄太过的病理名词术语,肝气横逆常乘脾犯胃,除出现肝气症状外,常兼

有脾胃症状。

肝风内动: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症状,即称“肝风内动”临

床常见的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种。

遗精:亦名“遗泄”或称“失精”。多指有梦而遗精,主要是肾阴虚,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所致。

阳萎:又称“阳事不举”,指阴茎萎软不举的病证,多由肾阳虚所致。

不孕:通常指女予婚后三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孕者。可因先天性生殖器官或机能缺陷,后天月经

不调、气郁、血瘀、肾虚和痰湿等所致。

不育:通常指男子无生育能力,可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后天病变引起肾精不足而致。

健忘:是记忆力衰退的一种表现,对往事容易忘记,严重者,言谈不知首尾,事过转瞬即忘。

但欲寐:证名。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指神气衰微,想睡而不易睡着的证候,为

少阴病主证之一。由邪入少阴,心肾阳气衰竭所致,与神识昏迷者有别。

消渴:出《素问·奇病论》。又名消瘅。又有称三消者。①病证名。指以多饮、多食、多尿症

状为特点的病证。有上、中、下三消之别。多因饮食、劳倦、七情导致脏腑燥热,阴虚火旺所

致。②指以多饮、多尿、尿甜为特征的病证,即西医之糖尿病。③证名。

胸痞:病证名。指胸中满闷而不痛、或者心下硬、干呕、噫气等症状而言。与胸中硬满疼痛的

结胸证有别。多由痰湿阻遏,气机不利,胸阳闭阻所致。

逆传心包:出自《温热论》。温邪犯肺之后,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

谵语、心烦、舌绛、脉数等。

热结旁流:证名。见《瘟疫论》。外感热病之阳明腑实证,肠内有燥屎内结,而又见下利纯臭

水。

马刀侠瘿:病名。出自《灵枢》。即瘰疬。生于腋下形如马刀的叫“马刀”,生于颈部的名为

“侠瘿”。多为颈、腋部的淋巴结核。

直中: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出现无热、恶寒和其它阴经的证候。

第7页

中医内科病名名词解释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

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

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

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

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

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

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

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

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

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等

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和

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13、噎嗝是由于饮食情志,房劳年老等因素导致食管阻隔不通,以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甚则

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4、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气阻滞不通,临证见心窝部

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

种病证。

15、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七情及脏腑亏虚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下渗,而出现以粪便

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并多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6、痢疾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而导致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损,

肉败血腐,出现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第8页

17、腹痛主要由外感、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引起的气机阻滞不通,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

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的一种病证。

18、便秘是因情志、饮食、劳损等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

时间或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

证。

19、胁痛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临证见一侧或两侧胁肋

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0、黄疸是因感受时邪疫毒、饮食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停留中焦,土壅木郁,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下渗膀胱,而出现以目黄、身黄、

尿黄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1、积聚是指因情志、饮食所伤,感受寒湿。以及他病久延导致气滞、痰阻、血瘀而形成以腹

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2、鼓胀主要因情志、劳欲、酒食不节、水毒感染、他病失治等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

血、水内停而成,临证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脐心突起,面色苍黄或黧黑为特

征。

23、血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后导致火热熏灼、迫血妄

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及瘀血阻络,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

后二阴,或渗于肌肤所形成的非生理性出血性疾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证。

24、淋证主要由于下阴不洁,感受外邪,情志变化,疲劳等因素造成的小便频急、淋漓不尽、

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5、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

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6、癃闭是由于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等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引起以

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27、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引起阴茎痿弱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

的病证。

28、腰痛是由外感、损伤、肾虚等因素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状的

一类病证,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等部位疼痛。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是为雷头风。

洁净腑:净腑指的是膀胱,洁净腑也就是利小便。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 上

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

29、消渴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致使机体阴津亏虚,燥热偏胜出

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第9页

30、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肢体

筋骨、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

状的病证。

31、痿证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或伴有肌肉

萎缩的一类病证。

32、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

颈前,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3、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34、郁证是以情志不舒为基本病因,导致气机郁滞,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满,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5、眩晕是由阴虚风动、痰浊及瘀血的呢过引起的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证以头晕、眼花为

主症的一类病证。

36、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头部经脉绌急及失养,清窍不利,临证以头部自觉

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37、中风是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临证以猝然

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

一类疾病。

38、耳鸣、耳聋是由于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劳倦、风邪外乘等导致耳窍闭塞,而引起的

以听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以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声响或细或

暴,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

39、痫证俗称“羊痫风”,是一种由于七情失调,饮食不节,脑部受损,遗传等因素造成脏腑失

调,气机逆乱,痰浊阻滞,风阳内动,风痰蒙蔽心窍,流窜经络所致的发作性神志一场,

临证见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

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的一种病证。

40、癫狂 癫和狂都是一种阴禀赋不足,或情志所伤,或脑部受损引起,痰气郁结,或痰火上扰,

蒙蔽心神而致精神失常的疾病。

41、痴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精气亏虚,或情志失调、外伤、中毒等导致髓减脑消,神

机失用,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42、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主要由体虚久病,情志过极,饮食劳倦等,导致经脉失养,

肝风内动,而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3、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44、虚劳亦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耗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45、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

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

热内郁之症。

46、虚劳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啦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47、肥胖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

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第10页

48、痉证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破伤风因金疮坡伤,伤口不洁,感受风毒之邪致痉,临床表现为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

号反张等症状。

49、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件有肌肉萎缩的种病证。临怵

以下股接弱较为常见。亦称痿建。

50、颁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顷抖,不能白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

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休颠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51、腰痛因外感、内伤彧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満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

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