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2023)安徽省安全生产协会危化专委会编2024 年1 月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2023)安徽省安全生产协会危化专委会编2024 年1 月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2023年8月
目 录一、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1(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1(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41.思想理念 .........................................42.组织与职责 .......................................53.法律法规 .........................................64.风险评估 .........................................75.预案管理 .........................................86.监测与预警 ......................................117.教育培训与演练 ..................................128.值班值守 ........................................149.信息管理 ........................................1510.装备设施 .......................................1511.救援队伍建设 ...................................1612.应急处置与救援 .................................1713.应急准备恢复 ...................................1914.经费保障 .......................................19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20(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20(二)《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201.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基本原则......................20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22(1)接警 .........................................22
(2)出警 .........................................22(3)侦检和辨识危险源 .............................23(4)警戒 .........................................25(5)遇险人员救护 .................................26(6)事故现场处置 .................................27(7)现场人员个体防护 .............................28(8)灾情评估 .....................................28(9)全面洗消 .....................................29(10)现场清理 ....................................29(11)移交现场 ....................................30(12)信息管理 ....................................30附件 ..............................................31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 ............................31一、硝化棉 ........................................31二、氢氧化钠 ......................................38三、氰化钠 ........................................43四、浓硫酸 ........................................49五、甲苯 ..........................................56六、汽油 ..........................................72七、液氨 ..........................................87八、氢气 .........................................100九、氯气 .........................................115十、硫化氢 .......................................123十一、液化天然气 .................................134
1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一、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储存单位应遵循安全生产应急工作规律,依法依规,结合实际,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危害,应依法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在现有要素及其项目下丰富应急准备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增加应急准备要素并明确具体项目、内容。
企业应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不同要素的应急准备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企业奖惩考核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应急准备工作水平。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第六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救援程序和措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及时修订相关预案:
(一)制定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发生
2
重大变化;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三)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五)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
(六)其他应当修订的情形。第七条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将其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十条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
3
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小型企业或者微型企业等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且可以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联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灭火、排水、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第十四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三)应急救援队伍。
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
4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 24 小时应急值班。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掌握风险防范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办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手续,报送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情况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但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第三条 依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应急准备应贯穿于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各环节、全过程。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遵循安全生产应急工作规律,依法依规,结合实际,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危害,持续开展应急准备工作。1.思想理念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理念,树立安全发展的红线意识和风险防控的底线思维,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准备工作。重点包括: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
5
思想,倡导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的应急救援理念,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2)摆正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充分发挥预防、减少和消除事故等多种功能;
(3)坚持“救早救小”原则,提高第一时间响应效率;(4)明确“救人”为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救援过程中,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迅速撤出救援人员;(5)坚持底线思维,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6)科学设定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指标;(7)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制度;(8)强化事故现场处置,赋予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使其在遇到险情或事故征兆时能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涉险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9)在行动前要了解有关危险因素,明确防范措施,科学组织救援,积极搜救遇险人员。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救援队伍指挥员有权作出处置决定,迅速带领救援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指挥部。2.组织与职责
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应急响
6
应、指挥、处置、救援、恢复等各环节的职责分工,细化落实到岗位。
重点包括:
(1)设置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专职安全生产人员;(2)中央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本企业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和各类突发事件分管部门的职责;
(3)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 24 小时应急值班;(4)建立包括工艺、设备、电气、消(气)防、安全、环保等专业的应急专家库,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5)建立健全各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6)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7)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8)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9)在应急制度、预案中对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进行明确规定。
3.法律法规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及时识别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7
标准规范和有关文件,将其要求转化为企业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测规范和管理工具等,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准备工作。
重点包括:
(1)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2)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3)建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4)将识别出的应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企业应急管理制度、工作措施或工作任务等;(5)应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应急投入、物资保障、人员培训及预案管理(定期评估、修订、备案、公布)等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应明确并公示本企业应急领导小组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6)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的有关制度和记录:物资清单、物资使用管理制度、物资测试检修制度、物资租用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物资调用和使用记录、物资检查维护、报废及更新记录。
4.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运用底线思维,全面辨识各类安全风险,选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做到风险辨识全面,风险分析深入,风险评估科学,风险分级准确,预防和应对
8
措施有效。运用情景构建技术,准确揭示本企业小概率、高后果的“巨灾事故”,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准备工作。重点包括:
(1)运用标准比对、检查表、风险矩阵等方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风险源、可能的事故及原因、后果等;(2)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为风险评价和应对提供支持;
(3)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可接受风险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4)通过定量风险分析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5)运用情景构建技术,准确揭示本企业小概率、高后果的“巨灾事故”。
5.预案管理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组成应急预案编制组,开展风险评估、应急资源普查、救援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要加强预案管理,严格预案评审、签署、公布与备案;及时评估和修订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包括:
(1)企业应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
9
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专家参加;(2)确定应急预案编制原则与要点: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3)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③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④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⑤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⑥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⑦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⑧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4)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①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
10
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并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5)预案附件。
①应急预案附件内容至少包括通讯录、应急物资装备清单、规范化格式文本、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有关协议或备忘录等信息;
②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6)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7)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8)应急预案签署、公布与发放。①应急预案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②向本单位人员公布;
③应急预案发放至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④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9)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
11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应急预案修订后,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10)应急预案应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束后,评估组成员沟通交流各自评估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一致、公正客观的评估组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评估报告;(11)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6.监测与预警
监测是及时做好事故预警,有效预防、减少事故,减轻、消除事故危害的基础。预警是根据事故预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预警等级,制定预警措施,及时发布实施。重点包括:
(1)结合生产工艺和事故风险,建立健全基于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灾害报警系统的监测预报系统,科学设置监测预报参数,并结合系统数据异常情况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预报;
(2)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信息要接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警示信息及时处置,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
12
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4)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要立即向事故区域发出预警,迅速疏散危险区域有关人员,调动应急力量快速处置,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范、提前处置。7.教育培训与演练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包含承包商、救援协议方)开展针对性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和预案演练,使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与岗位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要建立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师资和考核的结果。
重点包括:
(1)企业应制定应急教育培训计划与目标,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掌握风险防范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2)教育培训内容。
①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②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必要的应急知识、风险防范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
③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3)培训考核与建档。
13
①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和再培训考核;②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4)应急演练。
①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②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④基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一张图”,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应急演练。(5)演练评估。
①演练设置评估组,由应急管理方面专家和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方代表组成;②评估组编写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③评估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④演练现场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组针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依据评估标准和相关文件资料对演练活动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并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向所有参演人员公示。
14
(6)持续改进。
①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根据演练评估报告中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②根据演练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8.值班值守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设立应急值班值守机构,建立健全值班值守制度,设置固定办公场所、配齐工作设备设施,配足专门人员、全天候值班值守,确保应急信息畅通、指挥调度高效。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24 小时值班。重点包括:
(1)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 24 小时应急值班;(3)明确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4)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
15
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5)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③事故的简要经过;
④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⑤已经采取的措施。
(6)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9.信息管理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收集整理法律法规、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风险、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事故案例、辅助决策等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应急信息系统。
重点包括:
(1)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确保事故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2)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应对的原则,保证与救援各方实时传输语音、视频、文字、数据等信息,与外部救援力量顺畅协同应对。
10.装备设施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要求,配足配齐应急装备、设施,加强维护管理,保证装备、设施
16
处于完好可靠状态。经常开展装备使用训练,熟练掌握装备性能和使用方法。
重点包括:
(1)根据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配置,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配备相应应急物资;(2)生产、储存和使用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还应当配备至少2 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
(3)建立应急设施和物资装备的管理制度和台账清单,按要求经常性维护、保养,确保完好。11.救援队伍建设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按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者指定兼职救援人员、签订救援服务协议),配齐必需的人员、装备、物资,加强教育培训和业务训练,确保救援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救援技能、防护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重点包括: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2)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中小型企业或者微型企业等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且可以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17
(3)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4)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应制定应急救援人员教育培训计划,使其熟练掌握本企业应急处置程序和自救互救常识,避免盲目指挥、盲目施救;
(6)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定期组织训练,并经常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7)应加强战训管理(含演练、技战术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掌握处置要点,优化处置方案;(8)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10)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救援命令或者签有应急救援协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救援请求后,应当立即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12.应急处置与救援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统一领导的指挥协调机制,精心组织,严格程序,措施正确,科学施救,做到迅速、有力、有序、有效。要坚持救早救小,关口前移,着力抓好岗位紧急处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故扩大升级。要加强教育培训,
18
杜绝盲目施救、冒险处置等蛮干行为。重点包括:
(1)坚持救人第一、防止灾害扩大的原则。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救人抢险;(2)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具体处置,重大决策由总指挥部决定;(3)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应对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与外部救援力量协同应对;
(4)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5)在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考虑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
(6)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救援队伍指挥员应当作为指挥部成员,充分运用应急指挥“一张图”等信息化手段参与制订救援方案等重大决策;(7)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8)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从警戒隔离、人员救护与防护、遇险人员救护、公众安全防护、装备物资正确选用、工艺操作配合、现场监测、
19
洗消、现场清理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9)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救援队伍指挥员有权作出处置决定,迅速带领救援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指挥部。
13.应急准备恢复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在事故救援结束后,开展应急资源消耗评估,及时进行维修、更新、补充,恢复到应急准备常态。重点包括:
(1)排查、消除现场次生、衍生事故风险;(2)维护、补充、更新装备、物资,休整队伍,恢复到正常应急准备状态;
(3)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应当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评估,并在事故调查报告中作出评估结论。在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当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总结。14.经费保障
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重视并加强事前投入,保障并落实监测预警、教育培训、物资装备、预案管理、应急演练等各环节所需的资金预算。
重点包括:
(1)企业年度预算中应包含应急教育、培训、演练,应急装备与设施检测、维护、更新,应急物资、器材采购等有关应急资金预算;
(2)企业应急资金使用计划应包括应急准备项目资金详细计划;
20
(3)企业应制定应急资金使用的进度安排;(4)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十七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一)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二)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三)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四)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五)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
(六)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二)《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1.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基本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应以“救人第一、科学施救”为指导思想,按照“先评估、后施救”的处置方法,牢固树立科
21
学、安全、专业、环保的处置理念,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施救的原则。事故处置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危害。在救援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救援、安全救援”的理念,坚决避免因救援不当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
(2)坚持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原则。事故现场要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总指挥部,处置力量以应急救援力量为主的现场作战指挥部。坚持科学决策统一领导,做到号令统一,协同应对。总指挥负责重大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现场作战指挥部负责作战方案和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
(3)坚持工艺先行、专业处置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作战指挥部、各联动部门、事故单位与应急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信息互通、要牢固树立“工艺控制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理念”,在事故单位组织工艺技术、工程抢险处置的同时,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灾情类别、事故处置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要求展开行动,做好协同配合工作,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4)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极易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降低对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严防发生环境污染的
22
次生灾害事故。
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接警
接警是救援工作的第一步,对成功救援起到重要作用。要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范围,遇险人员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数量等信息。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接警员应向报警人了解危化品的种类(固体、液体、气体)、发生事故的类型(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发生事故的环节(生产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事故单位前期处置情况,并与事故单位联系及时了解事故发展情况。(2)出警
接到报警后,依据事故情况进行研判并迅速调集救援力量,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携带相应救援器材装备,赶赴事故现场。
①设立指挥部
应急救援队到达现场后,不盲目进入事故区,应将力量部署在外围,在事故区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集结,尽可能在远离但可见危险源的位置设立现场指挥部,将事故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待上级部门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若作为增援力量到达现场,则应向指挥部报到接受指令。②事故现场部署
依据现场询情和事故情况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所需救援力量、装备、物资,保障救援需要,分配救援任务,下达救援指令。
23
救援车辆停靠应注意:不应驻停在窨井上方、工艺管线或高压线下方,不靠近危险建筑,车头应朝向撤退位置,同时占据消防水源。
救援队伍到达后向事故现场驾驶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询问或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危化品名称、理化性质、数量等信息后,派出侦检组开始侦察。同时,根据泄漏、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范围划定初始警戒距离和人员疏散距离。
根据需要配备侦检器材,配齐呼吸保护器具,配备适当的防护服装,调集必要的特种工具,消防车辆的调集应由危险化学品的火灾性质决定。
搭建简易洗消点,用于对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进行紧急洗消。简易洗消点应设置在初始警戒区域外的上风方向,力争到场后 15min 内搭建完成。(3)侦检和辨识危险源
侦检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在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时,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出现事故的物质、气体浓度和扩散范围,并做好动态监测。根据不同灾情,派出若干侦检小组,侦检小组一般由2~3 人组成,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检测仪器。
①侦检的目的
确定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定性)。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分布和主要扩散蔓延方向(定
24
量)。
实时监测不同污染区域边界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变化。②侦检的方法及主要内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侦检应贯穿救援行动的始终,时刻把握灾害发展变化的形势,为指挥员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可采取“先识别后检测、先定性后定量”的方法,在情况不明又十分紧迫时,一般以定性查明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为主。主要侦检方法及内容如下:及时向事故单位知情人了解现场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和危险程度,特别是有无易燃可燃物品、爆炸品、毒害品、放射物、忌水物品和可能爆炸的物质。通过识别备类标签标识(事故车体、箱体、罐体、瓶体等的形状、标签、颜色等),查阅对照相关规范获取危险化学品信息。
调取事故装置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生产单元设备布局立体图、消防水源分布图、事故部位及关键设备结构图、公用工程管网图等相关资料。
利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侦察无人机、侦检机器人、望远镜等技术手段和装备,在外围了解事故区域范围、蔓延方向、事故规模,以及对毗邻设施的威胁程度,核查事故发生部位情况,辨识事故类型。利用侦检仪器对现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动态检测,结合地形地貌和现场气象情况,了解、掌握现场事故发展态势。
25
通过侦察检测,掌握现场及其周边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等情况,进一步确认遇险、遇难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确定施救和疏散路线。(4)警戒
①设立警戒区
以事故源为中心,按照危险程度可设立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由于警戒区可能是一个动态的区域,因此需要侦检人员不断检测,并报告指挥员,以便于及时调整警戒区域的设定。
警戒范围的确定方法:理论计算法、仪器测定法和经验法。
警戒区设立要求:确定事故的中心地带;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向危险区域进行测定;在危险区和安全区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设置安全区域与事故中心地带的固定通道。
②警戒区的管理
迅速熄灭警戒区内所有明火,关闭电气设备,并注意摩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对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要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做好详细登记,在警戒区边界实施不间断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警戒区边界要设置醒目的警戒标志,夜间、雾天要用可发光的标志。切实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人员、车辆误入险区;警戒区域要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应视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沿警
26
戒边界进行巡逻。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通道,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要设专门进出通道,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外部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一般遵循“只出不进”的原则,只允许有防护装备的处置人员进入。(5)遇险人员救护
①评估现场情况,分析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救援行动方案,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
②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置无关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疏散应向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并护送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路线上设立路标,指明疏散方向。③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和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现场救护包含以下内容:立即撤离污染现场,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的地区;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毒气;立即服用或注射相应的解毒药或针剂;应立即脱去染毒的服装,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洗消剂彻底冲洗中毒者的身体;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并用高锰酸钾或硫代硫酸钠或过氧化氢彻底洗胃。特效药物治疗包含以下内容:严重中毒者,立即由医疗部门采取药物或针剂抢救。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根据病情及早应用激素、支持疗法和抗感染等措施。对中毒症状未缓解者送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④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现场急救。
27
⑤根据遇险人员伤势,进行初期处理并及时运送至医疗救护机构。
(6)事故现场处置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结合现场着火、爆炸、泄漏等不同情况,采用相应处置方式,科学运用紧急停车、稀释防爆、关阀堵漏、冷却控制、堵截蔓延、倒料转输、切断外排、化学中和、泡沫覆盖、浸泡水解、放空点燃、洗消监护等方法进行处置。
①着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联系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专家;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分析评估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明确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②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联系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专家;分析评估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明确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③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联系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专家;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检测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的情况;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分析评估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泄漏处置。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是否疏散和隔离,视泄漏物毒性和泄漏量的大小而定);切断火源(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点火源);做好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消除静电;避免泄漏物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根据物质的物
28
态(固、液、气)及其危险性(燃爆特性、毒性)采取合适的处置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堵漏方法对容器、管道实施堵漏,应积极配合事故单位切断物料输送,关闭电源、水源、气源。泄漏物为液态且在向附近蔓延时,应立即筑堤或挖坑收容。
(7)现场人员个体防护
根据现场收集的信息和灾害事故的危险程度查阅资料预判危险品物质,并下达各车辆、作战人员的安全防护等级着装和所有行动的安全防护工作。进入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危险等级落实防护措施;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在可能发生爆炸、毒物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应当尽量减少一线作业人员,并加强安全防护;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置时,应当配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严禁盲目行动;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险情征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消除、可能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立即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清点人数,待条件具备时,再组织实施灭火救援战斗。(8)灾情评估
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进行动态监测,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根据现场实时动态监测信息,全面分析灾情、环境和伤员的信息,结合处置案例,对事故发展势态、潜在风险评估和行动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同时,适时
29
调整救援行动方案与内容。
(9)全面洗消
根据化学品性质正确选用相应的洗消方法和洗消药剂,对事故区域人员、车辆、器材进行全面洗消。洗消的方法:①化学消毒法
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洗消方法:将消毒剂水溶液装入水罐车内,用雾状水冲洗。②燃烧消毒法
用燃烧来破坏有毒物及其毒性。不良后果:毒物挥发,造成邻近或下风方向空气污染。③物理消毒法
吸附、溶洗、机械转移。(10)现场清理
①固体清理
对火场残物进行清扫收集,做好标注后集中处理。用合适的中和剂或洗涤剂清洗污染地面,确保不留残物。②液体清理
少量残液用干沙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收集后集中处理。在污染地面喷洒中和剂或洗涤剂清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将废水进行引流并集中收集,确保不留残液。
③气体清理
30
用雾状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11)移交现场
灾害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完毕、遇险人员全部救出、可能导致次生和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彻底消除或控制后,应当全面、细致检查并清理现场,并视情留有必要力量实时监护和配合后续处置。经现场指挥部批准,与事故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现场移交。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装备。归队后,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恢复战备状态,并向上级报告。
(12)信息管理
①信息管控
现场指挥部应强化信息管控,及时收发和更新内、外部各类信息(灾情动态、作战指令、社会舆情等),及时跟进救援进度,协调社会联动力量,不受外界媒体、群众等因素干扰。
②信息报告
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向总指挥部及上级消防部门报告事故信息。
31
附件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一、硝化棉
硝化棉又名硝酸纤维素,属硝酸酯类炸药,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火炸药原材料。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则会发生爆燃或爆轰(当物质处于被压实的状态下)。主要用在塑料工业中,制造文教用品如乒乓球、三角板、笔杆、眼镜框架、玩具,日常用品中的伞柄、工具柄等,也可作为纤维、胶黏剂、涂料和片基原料。
(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微黄色固体,呈棉絮状或纤维状,无臭、无味闪点 12.78℃
引燃温度 170℃
自燃温度 40℃分解放热至 170℃燃烧
溶解性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丙酮和醋酸乙酯等熔点 160~170℃
沸点 83℃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66
(二)危害信息
1.危险性类别
硝化棉属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1类第 1.1 项爆炸物,火灾种类为甲类。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硝化棉具有高度可燃烧性和爆炸性,其危险程度根据含氮量而定。含氮量小于 12.5%时相对稳定,含氮量在12.5%以上的硝化棉危险性极大,遇火就燃烧。硝化棉化学稳定性很差,如果储存和使用不当,会发生快速放热分解反应,使温度急剧升高,当温度升到 170℃左右就会发生自燃,由此
32
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3.健康危害
本身无毒性,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润湿剂(醇)能刺激眼睛和皮肤,产生的蒸气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三)事故类型特点
1.火灾事故
硝化棉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烟雾较小,火势凶猛,几乎无法扑救,且由于其分解可燃充分,火焰形态不同于一般固体可燃物,呈现类似可燃气体“喷射式”燃烧。2.爆炸事故
爆炸威力大,爆速 6300 m/s(含氮13%),爆轰气体体积 841L/kg(含氮 13.3%),对周围人员构成极大威胁。(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储存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着火事故
①第一时间了解火场信息a.第一出动的火场指挥员,应在行车途中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不断了解火场情况,并及时听取上级指示,做好到场前的战斗准备。
b.上级指挥员在向火场行驶的途中,应通过指挥中心及时与已经到达火场的辖区火场指挥员取得联系,或通过无线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了解火场信息。
33
c.重点了解火场发展趋势,同时要了解指挥中心调动力量情况,掌握已经到场的力量以及赶赴现场的力量,综合分析各种渠道获得的火场信息,预测火灾发展趋势和着火建(构)筑物情况,及时确定扑救措施。②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
③现场侦检
a.环境信息:风力、风向、周边环境、道路情况、电源、火源、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b.事故基础信息:事故地点、危害气体浓度、火灾严重程度、邻近建(构)筑物受火势威胁、故单位已买取的处罚排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c.人员伤亡信息:事故区域遇险人数、位置、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d.其他有关信息。
④火场警戒的实施
a.设置警戒工作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到场后,由火场指挥员确定是否需要实施火场警戒。通常在事故现场的上风方向停放警戒车,警戒人员做好个体防护后,按确定好的整戒范围实施警戒,在警戒区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建立各相关工作区域,主要有着装区、器材放算区、洗消区、警戒区出入口等。
34
b.迅速控制火场秩序。火场指挥员必须尽快控制火场秩序,管制交通,疏导车辆和围观人员,将他们疏散到警戒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维持好现场秩序。⑤应急处置
a.外围预先部署。到达硝化棉火灾现场,指挥员在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控制火灾蔓延、防止爆炸的同时,必须组织到场力量在外围作强攻近战的部署,包括消防车占领水源铺设水带线路、确定进攻路线、调集增援力量等。b.火灾扑救。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采取安全转运、隔离、抑爆、冷却保护等战术战法;建立隔离带,分割火灾区域和相邻区域;使用开花、直流射水冷却和泡沫覆盖,对硝化棉进行润湿保护,降低其活性,达到灭火条件,防止爆炸;用水、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药剂进行灭火处置,严禁用干沙覆盖。
⑥洗消处理
a.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
b.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⑦清理移交
a.用雾状水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b.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c.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爆炸事故
35
①现场询情,制定处置方案a.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要问清事故单位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当事人,全面了解事故区域还存在哪些爆炸物品及其数量。事故点存放的是单一品种,还是多种爆炸物品。b.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应立即成立技术组,研究行动处置方案。技术组应由发生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专家及公安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组成。②实施现场警戒与疏散
a.事故发生后,首先应维护现场秩序,划定警戒保护范围,安排专人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b.清除着火源,关闭非防爆通信工具。c.警戒范围内只允许极少数懂排爆技术的处置人员进入,无关人员不得滞留。
d.为减少爆炸事故危害,应适度调整警戒范围、疏散相关职工群众、但范围不宜过大,应科学判断,否则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导致社会恐慌。③转移
a.对发生事故现场及附近未着火爆炸的物品在安全条件下应及时转移,防止火灾蔓延或爆炸物品的二次爆炸。b.转移前要充分了解有关物品的位置、外包装、能否转移和触动、周围环境和可能影响范围等情况,在现场安全等条件允许下、制定转移方案,明确相关人员分工、器材准备、转移程序方法等。
36
2.运输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现场询情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询问知情人介质总量、着火时间、部位、形式等;事故周边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应急措施、工艺措施、现场人员处理意见等。(2)个体防护
参加处置人员应充分了解硝化棉的理化性质,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要用雾状水掩护。要根据硝化棉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处置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3)侦察检测
确定被困、受伤人员情况;硝化棉数量、位置、方式、燃烧情况、周边危化品储存情况;周边单位、居民、地形、水源等情况;先期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处置效果等情况。(4)疏散警戒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火灾现场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5)禁绝火源和热源
为避免泄漏区发生爆炸等次生危害,应切断火源,停止一切非防爆的电气作业,包括手机、车辆和铁质金属器具。(6)应急处置
消防车供水或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利用雾状水润湿硝化棉,降低其活性防止燃烧爆炸。尽
37
量采用智能化救援设备进行冷却保护,防止爆炸;利用通风设备对事故车辆进行吹扫,防止亚硝气体聚集;持续侦测气体扩散蔓延方向,确保人员安全;达到灭火条件时,可使用抗溶性泡沫覆盖等方式灭火,灭火后防止复燃。(7)洗消处理
①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
②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8)清理移交
用雾状水清扫现场内低洼、沟渠等处;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归建。3.急救措施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2)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3)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4) 人员误食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五)注意事项
38
1.加强侦检,确认硝化棉是否发生火灾,侦检情况不明时,不得进入现场。
2.根据事态发展,扩大警戒隔离区,疏散无关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3.严禁使用干沙覆盖灭火,转运硝化棉应避免震动、摩擦、撞击等行为,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救援、转运。4.交通事故处置时,如车辆、轮胎着火,立即用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处置,消除威胁。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也称苛性钠、烧碱、火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 NaOH。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极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并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暴露在空气中,最后会完全溶解成溶液。可作酸中和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主要用于生产纸张、人造丝、冶炼金属、石油精制、木材加工及机械工业等方面,用途广泛。
(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固体,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熔点 318.4 ℃
密度 相对密度(水=1):2.13
饱和蒸气压 0.13 kPa(739 ℃)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闪点 176~178 ℃
(二)危害信息
1.危险性类别
氢氧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8类腐蚀性物质。
39
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遇水、水蒸气和酸类物质反应并放出大量热,可引燃周边可燃物。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铵盐反应生成氨,遇火源可引起爆炸。
3.活性反应
与酸类等禁配物发生反应;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固态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4.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5.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和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6.环境危害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有害。大量泄漏的氢氧化钠流散到土壤,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酸碱性,严重影响耕种。
(三)事故类型特点
1.流散性、渗漏性
氢氧化钠溶液具备流动性、强刺激性、腐蚀性,在发生泄漏时危害性较高。氢氧化钠液体发生泄漏易四处流散、渗
40
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吸收或筑堤不当,后期处置程序将难度大增。
2.腐蚀性
氢氧化钠与水或水蒸气反应形成强腐蚀性溶液,对承载容器腐蚀性较强,可能导致设备破损,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如防护不当,可通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腐蚀皮肤。3.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产生的危害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水蒸气和酸类物质放热,可引燃周围介质,造成火灾;与铵盐反应生成氨,遇火源可引起爆炸,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产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侦查检测
①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泄漏量和扩散方向。②查明泄漏储罐容量、泄漏部位、泄漏速度等情况。③查明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前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④查明事故范围内重点单位、人员数量、地理位置及道路交通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⑤分析评估泄漏扩散范围和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及产生的后果。
41
(2)疏散警戒
①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设立警戒标志。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②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③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态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3)禁绝火源
联系相关部门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4)安全防护
现场救援人员着防化服或抗腐蚀性的防化服。深入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侦检、救人等作业的救援人员,防护等级不低于二级,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并使用雾状水进行掩护。
(5)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配合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6)应急处置
42
①防护。救援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呼吸器,着耐酸碱防护服进入现场。
②堵漏。检查内置截止阀是否关闭,同时针对泄漏容器、管道、槽车等情况,使用耐碱的堵漏器具实施堵漏。③围堵。用塑料薄膜或沙袋阻断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水沟;大面积泄漏时,采取挖坑、挖沟、构筑围堤或者引流等方式将泄漏物汇聚收容,坑内应覆塑料薄膜,防止溶液渗漏。
④吸附中和。用干沙将漏的氢氧化钠进行混合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进行中和处理。⑤筑堤围堵。氢氧化钠溶液泄漏后会向低洼处、沟渠、河流等四处流散。救援人员到场后,应最大限度地控制扩散范围,减少灾害损失;及时组织推土、挖掘等机械设备,利用现场的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挖坑,围堵、导流或聚集流散的氢氧化钠。
(7)洗消处理
①对现场的残留物或难以收集的泄漏物,可用磷酸或稀硫酸等中和,以减少危害。
②对处理过程中使用过的应急设施进行洗消和维护。(8)清理移交
①收集泄漏物,置于千净、干燥的容器中,移离泄漏区。②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③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急救措施
43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上。
(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眼睛接触
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10min,就医。
(4)人员误食
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五)注意事项
1.注意个体防护器具的选型,应根据不同事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器具。
2.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3.使用的器具器材必须具有防爆性,以免发生新的危险。三、氰化钠氰化钠化学式为 NaCN,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作络合剂、掩蔽剂,是一种重要的基本
44
化工原料。
(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饱和蒸气压 0.13kPa( 817℃ )
引燃温度 不燃(氰化氢:538℃)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1): 1.6( 比空气重)
禁忌物 酸类、强氧化剂、水
(二)危害信息
1.危险性类别
氰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6 类第6.1 项毒性物质,火灾种类为丁类。
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3.健康危害
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氢氰酸0.06g 或者氰化钠0.1~0.3g 即可死亡,中毒初期的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抽筋和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最终导致死亡,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三)事故类型特点
1.易造成人员中毒
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在发生泄漏后,能够通过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