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发布时间:2023-7-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倡议成就、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促进中国与合作国家机制与政策协调、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资金融通、产能合作、经济增长以及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层面存在众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考察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探寻解决难题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助力“一带一路”更好发展。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成就;挑战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国内外大局,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中国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一带一路”提供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23 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 周年。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时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受新冠肺炎影响,贸易增速持续放慢,全球产业链受到一定冲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战、技术封锁、舆论战等手段不断干扰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国际形势。在新发展阶段,认真总结“一带一路”建... [收起]
[展开]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

第4页

“一带一路”倡议成就、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促进中国与合作国家机制与政策协调、基础设

施联通、贸易投资、资金融通、产能合作、经济增长以及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

进展。同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层面存在众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考察过去十年“一

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探寻解决难题的路径和

方法,以期助力“一带一路”更好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成就;挑战及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国内外大局,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促进沿线各国共

同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中国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一带一路”

提供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 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 周年。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

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时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受新冠肺炎影响,

贸易增速持续放慢,全球产业链受到一定冲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战、技术封

锁、舆论战等手段不断干扰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国际形势。

在新发展阶段,认真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宝贵实践经验,应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大挑战,

在国际变局中开创中国的新发展格局,对于更好地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把西汉大臣张骞所开辟出来的从中国经西域到中亚以及印度连接起来的丝绸贸易之路命名

为丝绸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

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纵观“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酝酿

萌芽、集中阐述、谋篇布局和深化拓展四个发展阶段[1]。

(一)酝酿萌芽期

201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9 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酝酿萌芽期。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国内方面,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能源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美国政府频频“退群废约”,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频

繁发生,地缘政治环境也日益复杂[2]。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

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

国将加快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

第5页

提高地区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理念呼之欲出。

(二)集中阐述期

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3 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集中阐述期。201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强调

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同年 10 月 4 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要创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一带

一路”倡议的基本框架基本成形。

2014 年 2 月至 9 月之间,习近平总书记又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分别对俄罗斯、欧盟、

阿拉伯国家和南亚国家发出倡议,提议将“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形成优

势互补、共国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 年 3 月举办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外交部、

商务部共同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

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框架思路、合作机制。

(三)谋篇布局期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8 月为“一带一路”建设谋篇布局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拉

伯国家联盟、捷克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演讲时,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2016 年 1

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7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

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要“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一带一路”地理范围突破亚欧非,迈向全世界。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

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全面铺开,陆、海、天、网丝绸之路建

设方案逐步形成。

(四)深化拓展期

2018 年 8 月以后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拓展期。2019 年 4 月,第二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指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

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2021 年 11 月 11 日第十九届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

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

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在酝酿、阐述、布局和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尝试

新的推动机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互利

共赢为宗旨的深刻内涵。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

第6页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与经验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表现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

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的“五通”建设有效推进。在此过程中,中国积

累了大量宝贵实践经验。

(一)政策沟通不断加强,国际共识持续扩大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先导。合作国家

制度和政策差异对共建“一带一路”造成很大约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些国家和

国际组织从疑虑到观望,再到积极响应和参与支持,离不开中国与合作国家进行了大量共建

“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和制度对接。

截至 2023 年 1 月 6 日,中国已经同 151 个国家和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余份共建“一

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合作、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一

带一路”朋友圈由原来的沿线 65 个国家延伸至非洲、南美、北美、西欧等沿线地区(见图

1)。充分体现了 “一带一路”倡议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依据地理空间布局和合作领域,中

国提出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并在这一框架下不断加强与 “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交流沟通和对话协商,推动了各方发展战略对接,建立了双多边以及地区联合工作机制,

形成了区域合作新格局。

图 1 截至 2023 年 1 月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的洲际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数据分类汇总而得。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基础设

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沿线区域交通可达性、资源流动性、信息共享能力显著增强。十年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

第7页

来,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主要内容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取得了重要进展[3]。

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在内的“六路”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见表 1)。其中中欧班列在路通方面贡献突出(见图 2),截至 2022 年 8 月底,中欧班列累

计开行近 6 万列,货值累计近 3000 亿美元,共铺画了 82 条运输路线,通达欧洲 24 个国家

200 个城市。此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带动了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稳步提升(见图 3)。

表 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设施联通重点项目

类型 重点项目

铁路

中泰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吉乌铁路、泛亚铁路、

蒙内铁路、中欧班列等重点铁路项目有序推进;

公路

中哈、中乌、中巴哈吉、中哈俄、中吉乌、曼谷—昆明公路、双西公路、

中俄跨境公路大桥、中巴经济走廊公路等加速落地;

航运

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等合作港口建设运营良好;

中俄 “冰上丝绸之路”、中新 ( 重庆) 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

陆海贸易新通道”等跨国运输线路有序推进;

截至 2022 年 9 月上旬,“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 94 条、通达 31 个国家

的 108 座港口、累计开航超 9000 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 1000 万标

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 250 家;

航空

截至 2022 年,中国已与 120 多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开通国际航线 895 条,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

期航班通航 62 个国家、153 个城市;

管道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天然气管

道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网络信息

与多个沿线国家通过跨境陆缆、国际海缆联通,有效促进了多个跨区域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北斗导航系统已于 2018 年底开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

服务,成为 “一带一路”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2019 年 6 月,《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实施方案 ( 2019—2021 年) 》

发布,对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大力推进 5G 网络建设,积极开展 5G 技术创新及开发建设的国际合作,

如在南非建成非洲首个 5G 商用网络和 5G 实验室;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商务部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5

第8页

图 2 2013-2021 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图

数据来源:《中欧班列发展报告 2021》

图 3 “十三五”时期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工程承包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三)贸易畅通成效显著

贸易畅通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自 2017 年 5 月中国发起《推进“一带

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频繁,贸易潜力陆

续释放,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第一,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提升。2013 年到 2022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

贸易额从 1.04 万亿美元扩大到 2.07 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 8%(见图 4)。2022 年,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6

第9页

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占比达 32.84%,较 2013 年提高了 7.82 个百分点。截至 2021

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 2013 年增长 7.82 个百分点(见

图 5)。

图 4 中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图 5 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第二,自由化便利水平持续提升。“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截至 2022

年,已与 13 个共建国家签署 7 个自贸协定。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安全与通关便利化合作持

续加深,已累计与 32 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协定,目前贸易新业态快速发

2013 年

万亿美元

2022 年

万亿美元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7

第10页

展,“丝路”电商成为新亮点[4]。

第三,国际经贸盛会持续释放活力。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等一系列国际经

贸盛会持续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其中进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累计成交额

达 2722.7 亿美元。

第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互惠共赢。截至 2022 年,中国企业在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

合作园区累计投资 430.8 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 34.6 个就业岗位。如中白工业园、柬埔寨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

(四)多元化资金融通体系不断健全

2013 年以来,“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逐渐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一带一路”新型融资合作平台多元化。亚投行、金砖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多

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基金等成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重要平台。截至 2022 年 7 月初,

亚投行成员达 105 个,累计批准项目 181 个,融资额达 357 亿美元,惠及 33 个亚洲域内与

域外成员。丝路基金与欧洲投资基金设立的中欧共同投资资金已在 20 个国家开展投资,涉

及 80 多家中小企业。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基金成立,10 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

二是人民币国家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 2022 年 7 月底,中国累计与 20 多个共建国家建

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 10 多个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

(五)民心相通持续深入

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在文化、教育、艺术、旅游、智库、科技、环保、抗

疫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多种交流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如:“鲁

班工坊”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当地劳动力提供实用技能;农业、妇女等相关教育项目在

形成品牌效应;“丝路一家亲”行动持续推进;菌草、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

生”的援外项目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

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成员单元达到 539 家。

“一带一路”倡仪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水平逐年增长,其中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韩国、越南位列前五;与亚洲大洋洲、中亚地区合作最为紧密,

在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方面表现突出。与中亚、亚洲大洋洲等周边国家的交通与能源设施联

通水平较高,航空、铁路联通建设发展迅速;与俄罗斯的贸易畅通水平继续蝉联首位,与亚

洲大洋洲、南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较好,与亚洲大洋洲地区的民心相通水平较高,与中亚地区

在人才交流方面表现亮眼[5]。

三、“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

十年的实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成果丰硕,为沿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8

第11页

线各国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政治层面:国际上反对与曲解杂音纷扰。一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

的关系状态不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图理解不同,难免出现曲解、误读中国的情

况。二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一些国家开始对中国持有一定程度的忧虑和警惕。如:美国

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三是一些国家出于地缘利益考量,污蔑“一带一路”倡议为“地

缘扩张”等,加大了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猜忌[6]。如:由于印度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矛

盾和迟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进展缓慢,明显滞后于其他五大经济走廊。

(二)安全层面

1、领海领土争端干扰倡议实施。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众多,突

出地表现为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间的南海划界及岛礁争端、中越

“西沙之争”、中菲“南海之争”等,这些突出的海洋主权争端、海洋通道运输安全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

2.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稳定不安全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

区大多数处于发展中阶段,时常面临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暴发等挑战。如:2020 年亚

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军事冲突、2021 年缅甸政局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给相关项目建设和国际合

作带来很大风险。

3.“环境破坏论”抹黑中企形象。“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都长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国家不顾事实将共建“一带一路”定性为破坏生态环境、输

出污染的国家计划。事实上,中国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

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已明确提出,要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

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三)经济层面

1.国内经济转型面临较大压力。目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是化解过剩

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借“一带一路”的契机,展

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能够扩大短期投资,但并未触及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

整的实质性问题[7]。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搞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短

时间内很难获取收益,甚至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面临亏损。

2.企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足影响项目实施。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运行“一带一路”项

目有时在论证不充分、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上马,造成一些“烂尾”项目,浪费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财才和时间。还有部分企业的法人代表,在把握东道主国家经济政策、经济

发展趋势,熟悉并运用当地经济管理制度法规等方面能力不足,与当地企业相比还存在“信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9

第12页

息不对称”的问题,常常面临较大经营风险而不自知等等。这些都暴露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国际化经验不足、与当地社会交流互动不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3、“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存在收回成本困难情况。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侧重点还是

发展经济,在经济领域中侧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但成本

回收的周期特别长,风险大,而且还会产生“滚雪球”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比

较落后,如果有些国家的政府不给担保,情况将会比较危险。

(四)文化层面

1.语言沟通的障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共拥有 2000 多种语言,其中,使用

英语、阿拉伯语、俄语的人口就超过 3 亿,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语言教学仅涉及 20 多个

语种,且多数语种学习的人数较少,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沟通交流的需要,我国开

展部分国家的语言服务难度很大。

2.文化诠释理念亟须创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充分尊重沿线各国本土文化,照顾到

当地居民的文化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造

成沿线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有意误导和煽动,极易影响中国文化的

形象。因此,“如何采用多种灵活方式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与沿线国家建

立起深厚的联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3.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基础薄弱。“‘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在文明型崛起的大道,

不仅要卖产品,也要卖文化。要用产品和文化‘征服’人心,要用文化品位错位竞争”[2]。

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政策与制度差异巨大,规定的限制条件各不相同,对我国的文

化产业向沿线国家输出产生较大影响。另外,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落后,文化建

设发展缓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缺乏文化产业输入的环境。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转折点,我们要在总结既往成就的基

础上,深入分析实践中的不足,认真汲取经验教训。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努力探索新路径

做出新抉择推动“一带一路”走向高质量持续发展新阶段。

(一)提高规划决策科学水平

“一带一路”是长期性综合性国际合作倡议,提高规划科学性统筹性是保证其合理布局、

稳定协调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7]。“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把经

济与政治分离开来,制订一个统筹不同地区的、有条理的管制结构。

(二)增强国际支持参与动员力

第一,中国政府需要与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及其他组织加强谈判沟通,达成更多的共商

共建共享协定。第二,加强与多边组织及合作国家的战略规划对接。第三,要研究制订讲好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0

第13页

丝路故事的系统性框架和长效机制,发挥政府、媒体、企业等各类主体优势,拓宽文化交流

渠道、创新文化交流方式、活跃交流活动、提高文化交流效果,促进民心相通,提高国际社

会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三)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开展的,必然遭遇各种挑战和风险,如地

缘政治风险、恐怖主义、制度和政策调整、媒体舆论、民众情绪以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自然灾害等。中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公民个人均应牢牢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

投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意识,健全风险和危机预防机制,提升境外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完

善海外投资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减少和消弭各类风险和危机对“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造成的

冲击和危害[8]。

(四)升级国内的经济结构,输出高技术产品和依靠知识产权获益。我们要平衡供给侧

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8]。中国崛起最终要依靠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一开始

我们可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慢慢地要转向输出高技术产品,让人家真的喜欢“中国制造”。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依靠知识产权获益,也就是让中国最终成为知识的提供者,掌握核心竞

争力。

(五)加大力度培养具有跨国投资战略意识的高质量人才。现阶段,人才资源不足是影

响我国“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储

备,更需要足够专业的人才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特别是需要具备战略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义桅,吕楠.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对话[J].当代世界

与社会主义,2015(4):4-12.

[2]甄巍然,刘洪亮,“民心相通”:基于文化交往的共同体图景—“一带一路”中文化认同

的困境与破解[J].出版发行研究,2018(3):5-10.

[3]王建华.一带一路区域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管理研究,2018(1).

[4]马昀.一带一路建设中风险管控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4):189-203.

[5]李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2):115-121.

[6]梅冠群.印度对“一带一路”态度变化及战略应对[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1).

[7]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

贸易问题,2015(12):158-168.

[8]唐彦林,贡杨,韩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研究综述[J].当

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6):139-145.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1

第14页

从中亚新能源投资

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小组成员:易成熹 冯兴远 万宸鸣 李修瑜

胡振熙 龚凡峻 邓诗远 黄骏翔

王铭诺 王萧涵 谢学莹 孙若淇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2

第15页

从中亚新能源投资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摘要: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生物

多样性丧失、能源和粮食安全等多重挑战,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

关切和追求的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的 3/4均与能源有关,工业活动中因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约占 80% ,因此能源领域的减碳和

降碳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繁荣之路,更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丝

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就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能源”;绿色;中亚五国;合作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和多种文化的汇集点,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

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总面积超过 40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7000 万。

同时作为中国的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区域。

中亚地区虽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后发优势强劲。且中亚五国可再

生能源储量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因此倡导与中亚地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立足于当地生态环境和能

源需求的基础上,将中亚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高效配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并造福“一带一

路”沿线中亚各国人民。

一、中亚地区可再生能源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从 2017 年探明的石油和天然

气储量看,三个国家石油资源占全球探明储量的比达 8.1 % ,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比达到 11.3%。除了油气

资源丰富之外,中亚国家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中亚各国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平均每年有 2200-3000 小时日照时间,产生 20 亿左右千瓦热能。

中亚靠近冬季风源地,加上地形阻挡小风能资源丰富,哈萨克斯坦最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是风能,每年

可生产电力 18850 亿千瓦时,土库曼斯坦风能蕴藏量约 50 万兆瓦,乌兹别克斯坦风能资源量可达到 52 万兆

瓦。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虽然在油气资源方面储备较弱,但在水电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吉尔吉斯斯坦

比较突出的是水力资源,大概有 700-800 亿千瓦。 塔吉克斯坦水利资源蕴含 32300 兆瓦,水力发电量大,

仅次于俄罗斯,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哈萨克斯坦水能资源待开发储量为 2500 万千瓦【1】。

整体来看,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人均储量是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水平的。但是其清洁能源的利用存在以下

困境:

1.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利用率较低。

中亚五国的能源储量极为丰富,但由于工业基础较差,技术设备设施较为落后,更多是以化石能源为主

要消耗能源和出口能源,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水平不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低

在新能源发展中,水电是中亚国家新能源领域的主体产业,截至 2017 年,中亚国家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球

的比重不足 1%,其他如风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规模小,发展较缓慢。且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发展速度的

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2.清洁能源分布不均,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还存在引发政治问题的风险。

以水资源为例,中亚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主要水资源在吉、塔两国境内。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少,属于严重缺水区域。水资源问题非常敏感,影

响各国的核心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难题。在 2015 年对全球风险的调查中,

未来十年水资源危机会是五大风险之首。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3

第16页

水资源问题是中亚五国之间的难点问题,也是影响五国关系的重要问题。

生存需求对水的渴望超越了自然能够承受的极限,环境恶化、土壤盐碱、植物枯萎,

原始、粗放自私性的用水模式,导致中亚各国的发展要求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

3.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高,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严重。

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对于资源的

需求与日俱增。尽管塔吉克斯坦的水力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仅仅利用了 4~5%。水电

的缺点是季节性强,夏季电力富余,冬季进入枯水期发电量减少。每年冬天,全国电力缺口达 20 亿~30 亿

千瓦时,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限电,为了满足国内电力需求便进口电力或进口天然气、煤等发电燃料进行发

电,造成大量化石能源燃烧【2】。

从能源结构比例看,中亚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特性,过度开采和消费不

仅会导致能源储量减少,同时因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对环境产生污染,与全球倡议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观不

相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几年来中亚各国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不断制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相关的政策法令,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外,中亚国家与国际新能源机构发布联合公报,承诺加

快该地区新能源部署。中亚国家制定了相关具体扶持政策,为国际新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

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新能源合作现状

2013 年 6 月 13 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发表了联合声明,希望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

合作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2016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更是强调,

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新能源合作空间大,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减少碳排放的需要,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节能

产业成为中国企业投资中亚能源行业的新方向。合作前景广阔(见下表):

表 3 中国和中亚国家新能源合作项目

国家 项目名称 年份 项目主体

哈萨克斯坦

玛伊纳水电站 2008 年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与哈国原子能签署建立合资企业备忘

录,在中国建核电站 2009 年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鲁特尼奇水电站 2010 年 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 samruk kazyna 签署供电领域合作协

2010 年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马伊纳水电站 2012 年 中国电建

吐尔古松水电站 2014 年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Tainty24 兆瓦风电项目 2015 年 中国电建

提供 2 台 GW109-2.5MW 直驱机组 2017 年 新疆金风科技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热电站改造项目 3.86 亿美元 2011 年 新疆特变电工

巴勒科奇风电场勘察设计合同 2017 年 中国能建新疆院

乌兹别克斯坦

为阿汉格朗和安集延水电站供应设备 2008 年 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

为塔什干近郊和安集延市的三座水电站

分水渠溢洪道等改造 2017 年 中电建

布哈拉风力发电站 2019 年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共建

咸海核电站 预计 2030 年 海南核电公司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卢措布村塔热电站项目 2009 年 新疆特变电工

开启核技术领域合作 2017 年 中核集团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4

第17页

资料来源:国际新能源合作网

除了上表中所呈现项目之外,中国华能电力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成了中亚地区最

大的光伏发电站;中国电建集团在 2018 年与哈萨克斯坦但萨公司签署了但萨草原风电一期工程

建设协议;中国北汽集团正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新能源汽车厂等。汽车产业正成

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日益在海

外市场受到欢迎。与此同时,中国同中亚五国的战略合作还遍及能源、农业、基建等多个领域【3】。

2023 年 5 月 19 日,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外企业一系列战略合作相继签订,

为下一阶段“一带一路”更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在绿色能源产业链上的合

作提速,多个重大项目如期推进。

清洁能源的可持续性,可以缓解沿线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减少碳排放,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

要意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可以降低因环境治理而影响经济发展的

风险。中国以开放的理念,致力于在中亚五国发展的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切实为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绿色转

型、民生福祉作出贡献。

三、中国与中亚地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一带一路”提出到建设已十周年,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入,从目前看来双方的新能源合

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能源投资在“一带一路”整体投资份额仍然较少

2013-2019 年,中央企业在能源领域投资累计达到 1894 亿美元。主要投向煤炭、天然气、石油、可再

生能源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项目,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占比较小,不足 10%。中央企业

“走出去”以煤电、水电、输变电为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上处于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期阶段【4】。

(二)双方均面对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中国和中亚各国虽然在能源储量上存在自然禀赋的差异,在

能源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量也有所不同,双方都需要面对不断增长

的能源需求、高居不下的油价,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这种

国际趋势下,致力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转型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

略选择,这种由可再生资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会面对前所

未有的压力,新能源技术上的发展和替代成本都是发展的挑战。

因此,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再次引起各国的重视。

(三)新能源合作方式单一

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合作方式单一,以工程承包为主;

合作内容狭窄,主要涉及生产领域的建设安装等,在技术创新、技术服务领域有待加强。总体上看,双方合作

从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均处于起步水平。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

空间。

(四)缺乏完整系统的新能源投资资金体系

在中亚国家进行新能源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都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新能源项目需要的启动资

金相对较高,而且建设周期长,成本仍然比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高得多,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电力输出也不

是很稳定,投资者承担的政治经济风险较大,即使新能源项目前景可观,但投资者仍然望而却步。

而中方参与中亚国家新能源领域合作主体较为单一,局限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

入新能源领域的较少,企业对外投资缺少金融体系支持,影响新能源投资向更深入发展。

(五)中亚地区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亚国家经济恢复比较缓慢,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很不顺畅,均缺少出海口,对外联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5

第18页

系网络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设备老化陈旧,过境能力有限。各国独立后,

因电力供应短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单独的电网体系,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

四、中国与中亚地区构建“一带一路”新能源共同体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双方合作中的问题,我国在今后的新能源合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加强在绿色技术、科研方面的研发与合作,推动互惠共享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水平较低,中国可以强化沿线国家在绿色技术、科研方面的合作。打造大

学、科研机构等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以合作为起点,大力促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利用技术。同时

通过双边、多边交流与互动,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绿色“一带一路”理念与行动的认知,拓展合作

空间。

(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企业在中亚的能源投资合作主要为国企,不利于整个投资环境良性发展。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淡化

自身在投资中的角色,为更多企业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中国企业投资海

外保险制度,增强保险在投资中的风险转移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机构来化解风险,降低企业损失。

(三)增加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发展合作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倾斜【5】。

中国对中亚进行投资时,政府要加强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当地经济为基础,不断开展绿色投资活动,

在具体项目合作中,绿色“一带一路”要求中资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参与度。鼓励

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企业“走出去”,推动建成一批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

(四)制定完善绿色低碳政策。

绿色“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发展理念,目前还处于倡议阶段,缺乏相关强制性法律法规。所以有关国家

应加强对话交流,加强绿色标准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标

准对接。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绿色标准、规范及指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的

落实,搭建各国对于绿色能源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民间要加强绿色投资的宣传,绿色投资可以为中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向公民宣

传“一带一路”合作愿景,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是实现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我国也曾为了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巨

大的生态代价,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走了弯路。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

转变,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共建国家绿色发展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沿线国家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

努力,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希望大家共同携手,深化交流合作,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新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贸易合作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21, 21(3):5.

[2]于宏源,汪万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挑战与深化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 2021(2):16.

[3] 解 然 . 绿 色 \" 一 带 一 路 \" 建 设 的 机 遇 , 挑 战 与 对 策 [J]. 国 际 经 济 合 作 ,

2017(4):4.DOI:CNKI:SUN:GJJH.0.2017-04-002.

[4]方恺,席继轩,李程琳.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的路径选择[J].治理研究

[2023-06-14].

[5] 孙 钰 , 阿 依 娜 尔 . 中 国 与 中 亚 五 国 的 新 能 源 合 作 前 景 与 方 向 [J]. 中国石化 ,

2018.DOI:CNKI:SUN:ZGSH.0.2018-08-030.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6

第19页

“一带一路”军事子课题小组:

小组成员:邱世琪、张晋嘉、苏嘉乐、黄唯轶

齐凌鹤、张蓝西、卢柳清、高 悦

吴尚礼、余潇涵、熊书翰、钱禹丞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7

第20页

摘要

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给沿岸国家带来了安全难题,也为

该地区的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南海地区仍然面临着海盗与恐怖主

义、资源纠纷、海洋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等热点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此同时,

南海各参与方积极开展合作,已逐步构成了层次丰富、相互交织的非传统安全

合作网络。但林立的机制并未能有效解决现有威胁,非传统安全合作合作仍面

临诸多困境。因此,突破非传统安全合作障碍,对于中国及周边国家破解南海

困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及历史研究法,精准锁定南海地区非传统

安全合作的困境分析。从地区热点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切入,在梳理和整体把握

现有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紧抓合作困境这一中心,通过

比较分析合作的困境领域、困境程度、困境表现等,明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

家、域外大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中国与域外大国在该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需求及

部分相关利益关系。同时对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等现实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

从一般性和宏观性角度探析合作困境背后的因素。经过上述三个逻辑过程,最

终寻求中国突破在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困境的抓手和战略支点,得出中国的政

策选择建议。

关键词:南海、非传统安全、安全合作机制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8

第21页

一、背景分析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

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

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1]。西方势力

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

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

其中南海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给沿岸国家带来了安全难题,也为该地

区的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南海地区仍然面临着海盗与恐怖主义、资

源纠纷、海洋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等热点安全威胁;与此同时,南海各参与方积

极开展合作,已逐步构成了层次丰富、相互交织的安全合作网络。但林立的机制

并未能有效解决现有威胁,安全合作合作仍面临诸多困境。因此,突破安全合作

障碍,对于中国及周边国家破解南海困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呈现出曲折的动态式发展。既存在局部紧

张的局面,也有着趋于缓和的过程。具体而言,南海地区的安全威胁主要涉及海

盗及恐怖主义、海洋灾害、环境污染、海盗及恐怖追忆等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安

全等问题。而油气资源开发、渔业资源冲突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领域威胁也成为南

海地区安全威胁中较为普遍又时而突出的问题[2]。

(一)犯罪安全问题

1.海盗威胁

南海地区与索马里以及亚丁湾同为全世界海盗最为频繁的地区。南海及周边

海域作为繁忙的经济活动枢纽之一,自然会成为海盗活动的温床。印尼、马来西

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长期被海盗所扰。据估计,该海域海盗

每年窃取大约 130-160 亿美元的赃物,还伴随着扣留人质,劫持船只等犯罪行为。

海盗活动日益猖獗,不仅会对相关人员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也将直接影响

全球航运安全,对相关国家的海上贸易造成严重挑战。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每

发生一次额外的海盗袭击,以所涉及的两个贸易伙伴国中的任何一个为代价,都

会导致出口量下降 1%,这可能对该区域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海盗活动导

致海上运输成本增加,海上贸易危险上升,进而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这是国际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19

第22页

社会高度重视海上通道安全的最根本原因。

近年来,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海盗事件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情况并不稳定。

根据国际海事局(IMO)2022 年的全球海盗袭击及武装劫持船舶事件报告显示,

2022 年全球共计发生了 162 起海盗袭击和武装劫持船舶事件。虽相较于 2020 年

的 201 起有所下降,但海盗活动给过往船舶及海员造成的严重安全威胁及经济损

依旧较为严重。从海盗事件区域分布来看,在这 162 起事件中,亚洲海域共发生

62 起,其中,东南亚海域发生 48 起。南海周边海域仍然属于海盗的多发区域。

可见海盗形势不容乐观。

2.陆源性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南海周边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跨国犯罪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

恐怖组织的迅速发展及恐怖主义问题性质的不断变化,南海周边国家与东南亚地

区的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全球恐怖主义及地区问题等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化、

趋同化、扩散化的新趋势。不仅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治理难度,加深了南海周边国

家的国内政治、社会威胁,更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的动荡。

东南亚地区因特其有的历史、地理等因素,成为了各大文明的碰撞之地。自

西方殖民统治结束以来,民族宗教矛盾仍成为地区国家安全的一大消极因素,并

日益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以印尼为例。印尼是中东以外穆斯林人口、伊斯兰信

徒最多的国家,深受伊斯兰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极端宗教思想指导下,

“伊斯兰国家运动”组织就曾轰动一时,后虽然在苏哈托政府时期遭到打压,一

时沉寂。但在苏哈托下台之后,宗教激进组织崛起,恐怖主义日渐活跃。一方面

恐怖主义分子要求在印尼建立宗教国家,试图建立以伊斯兰教法立国之法。不断

通过暴力运动、恐怖袭击事件来反击政府[2]

其次,这种紧密结合还表现在双方势力的互动性、互助性上。一方面,国际

恐怖主义分子在中东接受军事训练,深得伊斯兰国真传,与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

义势力结合,大大提升了当地的恐怖主义组织的恐袭能力,甚至使其能够与政府

军周旋数月。另一方面,本土的恐怖主义人员也极易受到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吸

引和号召,加入新的“圣战”群体。可以说,这些恐怖分子极具弹性和灵活性,

既能够快速分解成新的组织,还能与其他恐怖组织快速融合、结盟。由此可见,

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的发展受国际恐怖主义的强力影响。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0

第23页

最后,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与地区问题相交织,进一步助推了恐怖主义的

复杂事态。东南亚的地区冲突为恐怖主义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如泰国南部问

题。长期的动荡使得泰国南部鱼龙混杂、各种势力交织其中。大量的枪支弹药等

武器装备流入泰南黑市,最终流入马拉西亚境内,成为马来西亚恐怖主义分子的

武器来源之一[3]

(二)资源纠纷问题

南海是全球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首先,南海海区的渔业资源极为丰

富。据悉,南海拥有多达 20278 种生物资源,其中包含上千余种具有捕捞价值的

鱼类。其次,南海地区的油气储量也较为充沛。除此以外,南海海域还蕴藏着大

量的矿产资源。如此种类繁多、含量充足的自然资源必然会引发南海周边国家在

该地区的资源争夺[2].

1.渔业资源纠纷与冲突

一直以来,在主权争议背景下,部分声索国以巩固甚至扩大既得资源利益为

导向,频频发起单边行动,再挑资源纠纷。其中以渔业、油气资源开发冲突最为

频繁和显著。在渔业资源方面,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安全也正面临着双重威胁。

一方面,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等因素造成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产量大幅下降。

伴随渔业资源枯竭的同时,另外,围绕主权争议导致南海周边国家在海洋资

源上的矛盾纷争不断,其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南海周边国家多次非法入侵

我南海专属经济区并进行非法活动,以各种理由扣押、抓捕我国渔民,甚至无故

撞击我国渔船、公开运用军事力量进行驱逐[2]

2.油气资源矛盾与冲突

除了渔业资源纠纷与冲突以外,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纠纷也并未有所缓和,

依旧成为地区资源安全问题凸显的重要因素。2019 年中越“万安滩对峙事件”再

次将中越油气资源纠纷抛向高潮。据悉,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对越南的财政收入

的年均贡献率已达到约 20%—25%。可以说,海洋油气资源已然成为越南的支柱

性产业,越南通过多次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在各大争议海域划定油田并进行

非法开采,以争取巨额的实质性利益。2019 年,越南为阻止中国“海洋地质八

号”科考船到万安滩开展科考活动再次引发对峙,甚至一度有上升为发生军事冲

突的可能。无独有偶,2020 年年初,马来西亚方宣称中马石油勘探船在南海相关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1

第24页

海域的同一海域相遇,并声称中方要求其停止在中国所拥有主权的水域进行石油

勘探的合理合法行是一种示威行动。马来西亚此举受到美国及澳大利亚盟友支持,

并进一步促使美澳在南海地区的海军演习安排。由此可见,资源开发与主权问题

相裹挟,未来,南海地区的资源纠纷或将持续,甚至成为地区安全形势的爆点。

三、分析与对策

安全威胁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是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的,这

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为进一步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秩序,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建

议:

(一)加强相关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突破南海地区现有安全合作困境,

提升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

(二)发挥经济因素的联动效应,联合南海沿岸国家,促进相关各方在科技

研发、技术追踪、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手段提升,形成合力,以推动发展安全合作;

(三)保持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做好持久战准备,通过长久的战略意识攻破

海上安全难题,最终实现以柔克刚。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苏浩:《中国是维护南中国海和平稳定的负责任大国》,载《太平洋学报》,

2016 年第 7 期,第 45 页.

【2】曹云华、鞠海龙:《南海地区形势报告》,北京,时政出版社,2012 年版.

【3】忠林:《南海安全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载《东南亚研究》,2019

年第 5 期,第 53 页.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2

第25页

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一带一路外交子课题

指导教师:崔小洁

中巴外交:廖若辰 刘伊语 何维开 邓咏琳 欧阳源远 罗晓菡

中印外交:韩雨阳 伍泽蒲 钟志昊 刘威科 李俊熙 候沅彤 郭羽昕

一带一路外交子课题

中巴外交:廖若辰 刘伊语 何维开 邓咏琳 欧阳源远 罗晓菡

中印外交:韩雨阳 伍泽蒲 钟志昊 刘威科 李俊熙 侯沅彤 郭羽昕

设 计 / 商务文档 / 商务合同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3

第26页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4

第27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外交与中印外交关系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毫无疑问是我国实现外交、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无论是邻

国还是一带一路的受惠者,毫无疑问都由衷赞叹这项举措的伟大和必然。这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现在无论是大国,还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如果不把发展融入到全球的战略计划中,必然是独木难

支,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单单是单独自我的发展,更多是一

个共同发展、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以维护中巴关系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印关系,并推动印巴和

解,促进一带一路的开展。

关键词:中巴外交 中印外交 三国关系

一.巴基斯坦篇

一. 研究背景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在国与国关系当中堪称独一无二。两国友谊的过往历史体现了双

方坚定且独特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

巴基斯坦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输出主要以服务业和农业为基础,同时巴基斯

坦曾经受到过英国统治者的压迫,后独立又因领土归属问题与印度,阿富汗两国起了冲突,导致

国力和经济受到影响,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相较于东邻,缺少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资金的巴基斯坦几乎没有任何依靠自身

力量维持“战略平衡”的可能性,因此像“一带一路”这般的巨型投资项目无疑是其久候多时、

不可错失的福音。

那么“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对巴基斯坦起到了什么作用,又与中巴外交有什么关系呢?这便

是我们的论题。

二. 研究现状

自“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启动以来,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

要作用。

1. 经济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启动以来,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 254 亿美元投资。根据巴基斯坦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 到 2018 财年期间,巴基斯坦每财年实际 GDP 增速从 4.05%逐年递增至 6.10%,

表现出强劲势头。特别是,一系列发电、输电项目极大程度改善了巴基斯坦电力供应短缺的状况,

巴基斯坦发电总装机容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这些项目改变了能源、交通两大短板对巴基斯坦

经济增长的制约。

2.民生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经为巴基斯坦创造了超过 7 万个工作岗位,未来 5 到 7 年

还将直接或间接创造 50 万个岗位。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瓜达尔海水淡化厂、法曲尔中学、瓜

达尔职业技术学校等一系列民生项目落地,在用水、医疗、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切实为当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5

第28页

地造福。

三. 研究问题

自从巴基斯坦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后,这样的互联互通,给巴基斯坦提供了新市场,带

来了新机遇。 但因巴境内的诸多因素,两国间的外交仍存在部分问题:

1. 经贸联系过少,贸易额低,并且极不平衡:

中巴经贸额从 1979 年的 1.52 亿美元迅猛增加到 2008 年的 69.81 亿美元,增长了 46 倍,但是深

入比较的话,这个数字是很低的。2008 年全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 25616 亿美元。中巴 69.81 亿美元

在总额 25616 亿美元中只占 0.27%。即使在巴基斯坦,这个比例也是很小的。2007— 2008 财年,巴

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591.9 亿美元。当年中巴贸易总额 65.39 亿美元,只占 11%。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

年中国与最大贸易伙伴美国 双边贸易总额为 3337.4 亿美元。巴基斯坦在中国对外贸易伙伴榜上

无名的,而中国却是巴基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这种极不平衡的贸易关系虽然不是人为造成,但是长

此以往会影响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2]。

2.巴国内政局不稳,华人及中国工程安全成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巴贸易极不平衡,为了帮助巴基斯坦扭转贸易逆差,中国对巴加大了援助

援建力度。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公司在巴的投资援建项目增多。截止到目前,拥有 120 个援建项目,

但巴国内的安全问题凸现。2004 年 5 月 3 日在巴境内西部港口瓜达尔港针对中国工人的汽车炸弹

事件中,造成 3 死 9 伤的后果。8 月 3 日巴境内一个中国人俱乐部发生爆炸造成 10 人受伤。马苏

德•汗也承认说:“有时候,在巴的中国工人会成为目标和靶子,大约有 7000 多名中国人在巴基斯坦不

同的项目工作,这是因为恐怖主义在作祟”。

3.民间文化交流过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巴政府层面的社会文化交往初步扩大,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并逐步机制化,

双方民间文化交往却是极度贫乏。学术交流是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很好的平台,但双方学术交流才

刚刚起步,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四. 建议与措施

1.巴基斯坦需改变经济输出方式

巴基斯坦过于依赖通过出口农矿产品所获得的经济,以至于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缓慢。中国的

工业与科技的技术都较先进,可以帮助巴基斯坦更好的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比方说汽车产业:

中国将把先进的技术带到巴基斯坦,这对巴基斯坦汽车工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还会为巴基斯

坦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工业化,

2.两国应加强双边经贸关系,更大程度实现互利互惠

目前中巴两国合作领域广泛,包括航空航天技术、能源、农业、环境、财政银行等各个方面,

甚至在体育上也有合作。目前中巴合作潜力最大的是农业、水电和基建。这些基础领域合作需要

进一步加强。其次双方在信息部门、生物、制药、科技开发的新领域也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利

互惠。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6

第29页

3.加快两国文化交流、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

除了学术交流外其实还有很多手段渠道来加强双边文化联系。比如说博客、网址,这样的话网

友们可以在这上面开展交流……巴基斯坦跟中国文化都很丰富,我们要继承这些丰厚的文明遗产,

就要在博物馆方面、文艺表演方面、合拍电影方面、合拍纪录片方面多进行交流。另外体育方面

的交流,尤其是在板球运动方面双方有很大合作潜力。”

印度篇

一 .研究的背景

中印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与其交流最早时间虽未有定论,但印度对中国的记载

从《摩柯婆罗多》古文中就有对中国的记载如“Cina”“支那”等。自《汉书》记载,在汉武帝时

就已经与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国家建立了联系。在唐朝时也有我们家喻户晓的玄奘西行一事。在

近代,中印两国也是共同抵御殖民主义的盟友。印度与中国同为陆海复合型国家, 从地缘政治上

讲, 双方皆符合“一带”和“一路”战略利益, 因此, 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版图中占据重

要地位。然而, 中印之间的摩擦使印度始终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质疑”态度, 制约中国与

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合作空间, 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甚至印度洋地区的推进。如何有效消

解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 使之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便是我们论文要

探讨的实际问题。

二 .研究现状

合作竞争即使当今中印关系的现状,也是两国关系外来的发展趋势

1. 政治问题:印度在中日十分敏感的时候,联手日本遏制中国,严重阻碍的中印关系发展,印

度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发展的论调。

2. 经济问题:设置对华贸易障碍,加大了对华反倾销的力度,严重影响两国的贸易发展。

3. 边界问题:如今中印边境冲突不断,自 2020 年以来就在边境上时常发生冲突•。最严重时曾发

生过战争,但两国在外交和领土上的争取也不少。目前只可说是喜忧参半,处于缓慢推进的态势。

最近印度人口总量也差不多接近,还是超过了英国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三. 研究问题

我们再回到主题上,既然是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关系,那么印度为何不加入一带一路呢?

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1. 误解太深

印度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并非如我们所想,实际上,印度仍然认为一带一路更多牵涉的是政治而

非经济。譬如说关于印巴分治,一带一路的经济走廊不但穿过印度,穿越印度主张的克什米尔地

区,侵犯了印度的主权,还有巴基斯坦,因为中巴关系融洽,所以印度对一带一路多多少少认为会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7

第30页

损害自己的利益。

同样的,可能我们中国也会对印度有些误解,双方的误解使得一带一路在中印两国交流变得尤为

困难。

2.地理因素

印度虽然与我国是邻国,但一个在高原以东北,一个在西南。青藏高原,澜沧江,哀牢山等等

丘陵与山脉使得在这些地区建设贸易必须的基础设施难以建设,且成本与平原地区对比相对较高。

而且日照长,紫外线多,人口还少。这可谓是雪上加霜[1]

3. 政治混乱,边境独立势力多。

在印度境内有整整 100 多个民族,1652 种语言。其中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境地区,每年因民

族或宗教不同就引发的暴力冲突数不胜数。如 1984 年英吉拉 甘地遇刺后的冲突在德里使 2400

人丧生。国内的政局也不稳定,统治者相对平庸。历届总理还有几名因暴力事件遇刺而亡。党派

纷争严重。

通过我们以上对中印外交关系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印度加入“一带一

路”。

四.建议与措施

1.加强国内交通联通

其实,中国的“一带一路”也并非起源于一个对外倡议。它是建立在国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这一战略致力于统一国内市场,把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内

陆省份连接起来。如果印度不能改善其国内通往边境地区的交通状况,提升边境地区陈旧的基础

设施水平,谈论“一带一路”将无任何实质意义。

2.印度应该使其与邻国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实现现代化。自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忽视与其周边的跨

国交通遗产,这当然怪罪不到中国。北京也没有阻拦印度建设通往边境地区的公路和铁路设施。

第三,印度可以与日本等国以及多边机构合作,在南亚次大陆以及更远的地区发展交通连接。

3.莫迪政府确实已开始在所有这三个领域采取行动。但由于印度国内长久以来的体制弱点以及与

其邻国的政治困难,中国挑战之强与印度应对之弱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印度只有奋发图强、力

争缩小差距,其应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4. 创新“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加强和发挥多边机制作用. 印度担心自己成为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的弱小跟班或随从. 既然如此,我们要理解印度的这种心态,让“一带一路”工程与印度参

与的其他工程在互补的基础上合作。

5.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中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深度合作。比如,组织国内学术机构编写更具

地区针对性通俗读本,面向海外不同社会阶层,对“一带一路”进行说明和解释,让更多的国际友人

了解一带一路。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8

第31页

三国外交关系

通过以上的对中巴外交和中印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对印巴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在中国与印巴两国关系层面,中国是否与印巴平衡发展友好关系,在印巴关系层面,是否希望印巴

友好;在印巴冲突层面,印巴冲突时是否持中立、公正的立场。由此可见,我国树立好在两国关系

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巴外交,还是促进中印加入一带一路都是一个突破

口。

1. 历史上,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传统的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印度和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起一

种互信的关系。所以增加三国互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巴关系已经不是中印关系

发展的障碍;同时,中印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影响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的发展。

2.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国现今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就是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这首先就需要

保持一个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三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靠海上运输,三国中特别是中国和印度都

是大量需要石油的国家。三国进行的军事演习,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海上航道安全与失事船只的

搜救。这种合作不仅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会起到非常重要

的、积极的作用。

3. 着力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将有助于调动印度对中国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的态度,推动

印度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积极性,倒逼印度与中国合作,如实施共同开发合作项目等。

与此同时,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也有助于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给它们树立了

样板。

总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管是在推进中巴关系还是改善中印关系问题上,应当增强担当

意识,发扬奋斗精神,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命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外交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承担起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重任。我们既要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的公民,尊重他们的国

家制度和文化,又要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形象。在对外交往中,

我们不仅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 王义桅:《印度反对“一带一路”,究竟在反对什么?》

2. 曲薪霖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巴软实力外交研究》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29

第32页

“一带一路”--文化子课题

小组成员:周子杰 李墨炫 张中睿

周乐蓓 吴苗睿 卢紫怡

何淇乐 杨天蓝 苏中令

杨 睿 何军言 陈天逸 王梓豪

--以“中菲”文化交流为例浅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意义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0

第33页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以“中菲”文化交流为例浅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意义

《和合共生,通达天下》文化子课题组成员:周子杰 李墨炫 张中睿

周乐蓓 吴苗睿 卢紫怡

何淇乐 杨天蓝 苏中令

杨 睿 何军言 陈天逸 王梓豪

【文章摘要】

“一带一路”的倡议将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目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取长补短,以期达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的。在这一倡议引领下,我

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走

出去的空间范围,加强沿边国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入了解,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对外吸引力,塑造一个与经济强国相匹配的文明国家形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民心

相通是非常重要的, 心相通,行才能相随!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

去,不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合作共赢 文化交流 民心相能 中国梦

【正文】

一、研究背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良好的文化交流就是一种可以有效实现“心

相通”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综合实力迅猛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

力位列世界前茅,与此不协调的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并未同步前行,国家吸引力和影响力与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化软实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以期达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

发展。

“一带一路“的倡议将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目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取长补短,以期达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的。在这一倡议引领下,我

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走

出去的空间范围,加强沿边国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入了解,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对外吸引力,塑造一个与经济强国相匹配的文明国家形象。

二、研究问题:

民心相通是“五通”中重要的一通,民心相通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陌生感

和文化距离。一方面,“一带一路”沿边国家横跨中亚、西亚、非洲,在社会制度、发展水

平、法律环境,甚至文明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疏于在国际上

主动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导致“一带一路”沿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制度和文化由

于缺乏真正的了解而产生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在日常的交流和文化传播中时常出现。在文化

贸易方面,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等形成的文化距离,会产生不同

的文化消费习惯,对文化贸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文化交流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一带一路”文化研究子课题的成员将从中菲文化

交流的现状入手,探究“文化交流”的内涵及方式。

三、研究过程:

中国和菲律宾隔巴士海峡相望,两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伴随着中菲官方和民

间交往的发展,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交流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1

第34页

(一)中菲文化交流的内容

中国和菲律宾文化交流的历史久远。中菲交流的确切记载始于宋代,绵延至今,两国人

民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增进情谊、深化认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国和菲律宾的文化交流

兼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交流成果颇丰。

中国和菲律宾文化交流的历史久远。中菲交流的确切记载始于宋代,绵延至今,两国人

民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增进情谊、深化认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1.商贸交往促进文化交流。通过中菲商贸与人员往来,中国众多物种、商品、工艺品等

传入菲律宾,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甘薯、吕宋烟、黄蜡、槟榔、竹布、珍珠、玳瑁、香料等

物,丰富了中国作物的种类,从原料供应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帮助。

2.技术传播加强文化交流。中国在菲华侨把许多科学技术传授给菲律宾人民,使他们学

会使用水车等生产工具和冶炼、牛耕等工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菲律宾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

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

3.华人华侨推动文化交流。从事建筑行业的华侨将中国建筑技术传入菲律宾,当地修建

了许多具有中式风格的建筑,世界上唯一有看门石狮子的基督教堂———位于马尼拉的圣奥

古斯丁大教堂,就是于 17 世纪初由中国人协助重建的。而 2022 年 4 月 5 日,中国援建的菲

律宾跨海大桥已完工。

4.民风民俗渗透文化交流。在民族文化、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乃至本土语言方面,菲律

宾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5.宗教信仰深化文化交流。菲律宾对中国的文化传播主要表现在宗教交流上,在传教活

动,传教士对中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解和研究,并以

大量的著作、书简、笔记、日记等形式将其介绍给本国乃至西方,在促进中菲(西班牙)文

化交流和深化菲律宾(西班牙)对中国认知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中菲文化交流的现状

1975 年中菲建交后,菲律宾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同中国展开文化交流,各种因

素产生了合力使得中菲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的文化交流格

局。

1.中菲经贸关系发展推动中菲文化交流。1975 年 6 月 9 日中菲建交,当时双方就签订

了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议,之后又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在两国政

府的推动下,中菲经贸合作快速推进,在双边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劳务等领域取得较好

成果。在双边贸易与投资、国际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中菲两国人民不可避免地进行着人文交

流,对彼此的民族文化、礼节习俗等有了更多认知。

2.菲律宾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促进了中菲文化交流。菲律宾华侨华人是中菲文化交流的

桥梁,他们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又是促进菲律宾本土文化与

中华文化交流互鉴、彼此交融的推动者,在加强中菲交流合作、增进中菲友谊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菲律宾华侨华人高度重视华文教育,20 世纪初菲律宾开始拥有第一所华文学校——

—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此后菲律宾各地广泛建立华文学校。而年轻一代的菲律宾华侨华人

在文化上更加融入菲律宾社会,菲律宾华人家庭的现状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菲律宾本土文化的

融合。

3.中菲的教育合作。菲律宾现有四所大学办有孔子学院,此举加快了菲律宾将汉语教学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步伐,增进了中菲语言和文化交流。

4.文化旅游。中菲两国都有意愿加强双边旅游合作,促进中菲文化旅游发展。2016 年

10 月,两国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执行计划(2017—2022),双方在信息交换、人员交

流、联合推广等方面开展旅游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按照入境旅

游人数排序,2018 年菲律宾位列我国主要客源市场的第九位。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2

第35页

5.制度文化。中菲两国在制度文化上相互尊重、包容与理解,对于中国政府提出的“一

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菲律宾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认同,并积极参

与到互惠合作中。

(三)中菲文化交流展望

中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都致力于推动中菲文化交流,落实相关协议,通过文化交流使两

国增信释疑、民心相通。中国人民和菲律宾人民主动参与到文化交流互动中,增进了两国人

民的相互了解,沟通了两国人民的心灵与感情。数往知来,中菲文化交流未来可期、前景可

待。

(1)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坚持文明交流互鉴。

在中菲现有良好的文化交流政策环境下,提高双方文化交流水平、让更多高质量的文化

产品惠及中菲两国人民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与内涵。

(2)善用文化交流载体,开启深层次中菲文化交流。

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推进文化的深层交流。

利用孔子学院为汉语教育的菲律宾本土化教学增添助力。

通过图书出版合作的渠道,将中国的优秀书籍“传出去”,也鼓励中国译者对菲律宾优

质图书进行翻译,将菲律宾优质图书“引进来”。

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议:

根据对中菲文化交流的研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我们提

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新理念

对外文化交流过程就是寻找价值认同点,开展价值观对话的过程,在保持文化价值观中

国本色的基础上,进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以高度文明和包容性文化,在民族与世界、

本土与国际、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

(二)加强文化内涵理解,缩小文化距离

“一带一路”沿边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文形态各异,尤其宗教

信仰在一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具有重要地位,每个国家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条件、

接受习惯也不尽相同,在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产品的生产选择时就不要去触碰各个国家的宗

教禁忌,尊重各国的宗教、风俗习惯,关注各国的文化差异。

(三)有效利用华人华侨的桥梁沟通作用,加强教育合作

华侨华人是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

者,又是促进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互鉴、彼此交融的推动者,在加强各国交流合作、增

进友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中国赴“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留学的

有 35.19 万人,并接受了 17 万人来中国学习语言,“一带一路”沿边国家通过孔子学院、孔

子课堂学习汉语的共有 46 万人,充分利用留学生群体,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实现美人

之美,美美与共。

(四)利用新载体,加强文化交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端化、数字化逐渐成为新时期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新趋势,充

分利用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等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也是一项快捷方

便之路。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3

第36页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民心相通是非常重要的, 心相通,行才能相随!借助“一带

一路”的平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不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陈丙先,杨瑷嘉:《中国—菲律宾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

李培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挑战与路径研究》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4

第37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贸

合作发展研究初探

子课题: “一带一路”经济

小组成员: 王思然 陈小丽 侯怡彤 朴真焕

熊则喜 周煜博 卡丽娜 刘子山

林子程 杜俊成 史雅妍 鹿原滈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5

第38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研究初探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关系在平等互利、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等原则

的指引下,实现从“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变。随着中非关

系的发展,双方合作日益深入,这为中非在“一带一路”侣议下的合作莫定良好基础。自

2013 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非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倍增,非

洲在“一带一路”侣议规划中的地位亦日趋清晰。总体而言,“一带一路”侣议推动中非合

作的升级,不仅有利于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有助于中非领域合作的全方位深入,还为

中非塑造利益、安全与命运共同体及经济全球化的均衡与和谐发展创造机遇。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中非关系 合作现状 中非贸易 投资

正文:

一、中非关系背景研究:

(一)“一带一路”倡议以前中非关系:

虽然非洲与中国相距甚远,但中国和非洲之间友好交往却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非洲在

汉朝(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220 年)时为丝绸之路的目的地之一,当时中国制造的丝绸出口

到了非洲,非洲的香料进口到了中国。在唐朝(618 年至 907 年),瓷器代替丝绸成为了中

国售往非洲的主要商品。据中国史书记载,大量的瓷器销往了东非和北非,收集使用中国制

造的精美瓷器一度成为了当地贵族的潮流。同一时期,非洲的香料和象牙出口到了中国,非

洲人的画像也出现在了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著名的莫高窟壁画上。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

交往不断增加。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

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在明朝初期(1368 年至 1644

年),著名航海家郑和四次出访非洲。郑和的友好访问标志着更加密切的中非交流的开始,

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郑和的舰队给非洲带去了大量的瓷器、漆器、丝绸和茶叶,同时

把非洲的产品和文化带回了中国。据史料记载,明朝从非洲输入了象牙、犀角、琥珀等珍贵

产品和鸵鸟、斑马、长颈鹿等珍禽异兽,中国的特产锦缎、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断

流向非洲。让许多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这些来自非洲的动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形成了患难

与共、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1949 年,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非

关系的新纪元。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中非关系生机勃勃,牢固坚实。半个

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非洲 54

个国家中已有 53 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63 年 12 月至 1965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先后 3 次访非,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

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援外八项原则,在非洲国家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从而将中非关系推向一

个新台阶,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迅速增加,至 1979 年底,我国已与 44 个非洲国家建交,

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和非洲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国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总是率

先承认,并及时给予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20 世纪 70 年代,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来访的非洲

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与此同时,广大非洲国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6

第39页

家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2]。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非关系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1996 年 5 月,中国提出了

构筑中非关系面向 21 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五点建议,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

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非友好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50 年代,中国仅仅同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60

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 13 个,1987 年达到了 46 个,到 1999 年中国己经与 53 个非洲国家中的

50个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06年第三次中非经济合作论坛 53个国家都有代表参与。2009

年,中国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据统计,中非贸易额

1950 年为 0.1214 亿美元,1990 年为 1.6645 亿美元,90 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 1999 年中非

贸易总额为 64.84 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 533 倍。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

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2000 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 106.01 亿美元,2006 年达到

554.64 亿美元,2007 年为 733.11 亿美元,2008 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非洲

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在 2022 年飙升至历史新高,中国政府促进从非洲进口的政策举措以及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 2022 年中非贸易额增长 11%,至 2,820 亿美元。

为进一步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 2012 年 7 月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

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了在投融资、援助、非洲一体化、民间交往、非洲和平与安全等五

大重点领域对非合作新举措,为中非关系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后的中非关系:

2013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提出“真、实、亲、

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

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自 2013 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许多非洲国家的

信任,并可能重塑非洲的经济和政治格局。这一倡议对中非关系以及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诸多益处,双方经济合作的加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以及当地环境可持续性的提升

等就是证明。

2014 年 5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提出中非开展“六大工程”和“三大网络”

合作倡议,为中非合作规划了蓝图。

2015 年,有 17 位非洲国家领导人访华或来华出席活动,为近年来最多。中非高层密集

往来,增进了双方政治互信,加强了在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沟通与协作。在南非举行的

论坛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将再次聚首,共商新形势下的中非合作大计。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

幕式上系统阐述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主张,提出未来 3 年同非方重点实

施的“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关系再上新台阶。

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方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

共同体”主题,谋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绘中非合作宏伟蓝图,唱响了新时代中非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的主旋律,彰显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2021 年 11 月 2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白皮书是

中国政府发布的首部全面介绍中非合作的白皮书,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部介绍中国同某一

地区合作成果的白皮书。11 月 29 日至 30 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

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 2035 年愿景》,是中非双方首次共同制订的中长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7

第40页

期务实合作规划,充分对接新形势下中非各自发展战略,确定了未来十五年中非合作的总体

框架,描绘了 2035 年中非各领域的合作前景[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友好源远流长,

虽相隔万里却合作紧密。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走出了一条

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二、“一带一路”下中非合作现状分析及对双方意义:

(一)合作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在 53 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

有 52 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非洲《2063 年议程》提出的

愿景和目标高度契合。

“一带一路”是一项“灵活的倡议”,它向所有对此感兴趣的非洲国家开放,它能使非

洲更易融入新的全球经济活动体系,更易进入有吸引力的国际市场,更易促进其与中国、亚

洲、欧洲、中东和南美之间的人文交流。中非合作将进一步发展。毫无疑问,非洲越来越意

识到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好处。当前非洲和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合作将获得

新动力,创造出新机遇。那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有哪些机会领域呢?

(1)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对非洲的援助十分广泛,包含公路、铁路、港

口、电力、医院、体育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网络等领域。目前较知名的为坦赞铁路。根据非洲

开发银行的数据,非洲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为 1300 亿至 1700 亿美元,至少在未来十年内,

每年的财政缺口为 700 到 1080 亿美元。

(2)经济特区建设。经济特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创造就业、出口增长和经一

体化等方面是“一带一路”的关键部分,非洲需要建立更多的新经济特区。

(3)制造业。制造业在非洲具有巨大潜力和机会,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包括汽车制造、火

车制造、化妆品制造、药品制造和家具制造等。

(4)水资源开发。非洲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开发、管理、清洁和利用。浙江的水电站建设可

以为非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经验。

(5)农业发展。非洲耕地资源丰富,但多数仍未开发,因此许多非洲国家仍是农产品净进

口国。农业工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等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6)创意文化产业。非洲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中非可在电影、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文

学及 3D 打印等方面加强合作。

(7)能源业。由于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洲对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

增长,中国可以在清洁能源领域帮助非洲。

(8)旅游业。非洲各国都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旅游业。目前,非洲大陆内部的航

空线路连通较差,非洲的航空业急需改革。

(9)海洋经济产业。非洲的渔业、水产养殖、海洋生物学和造船业等都需要发展。

(10)采矿业。非洲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有利于提升矿产资源

的附加值,其中值得关注的包括珠宝业和制表业。

(11)科技创新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国走在世界前列,而非洲则具有巨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中国在非洲提出的“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新模式,推动了非洲清洁能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8

第41页

源开发和电力互联互通,为非洲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

奖学金名额,在非洲多国合作建设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非双方还建立了许多友好城市

关系……中国科技企业在非洲的“存在感”持续上升,传音、网易、腾讯、阿里巴巴、中国

银联、华为等知名品牌大力开拓非洲市场和业务,产品和服务深受非洲人民认可和喜爱[4]。

(二)合作意义:

中非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重要合作领域。

中非合作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助于促进中非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还有助于推动非洲国家

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

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非合作在经济领域的意义非常重大。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非洲国家

的重要投资来源。中非合作有助干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

化进程。同时,中非合作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非合作在文化领域的意义也非常重要。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

统,中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中非合作也有助于推动

非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非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具体项目研究及方案落实情况——以亚吉铁路修建项目为例:

经过多年的“一带一路”合作,为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有什么具体项目研究?方案落实情

况如何?项目研究方面,最显著的为中国在非洲基建设施上的工程。在“一带一路”合作框

架下,中资企业投资非洲力度不断加大,加快了非洲经济要素流动,特别是中国与非洲各国

的基础设施建设、减贫惠民项目建设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机场、港口、电站等中非共建项目

成功实施,中国帮助非洲修建的铁路和公路超过 6000 公里,建设近 20 个港口和 80 多个大

型电力设施。以亚吉铁路修建为例,全称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标准轨距铁路,是非洲大陆一

条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以货运为主的铁路,是东非地区首条标准轨距电气化铁路,是落

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早期收获,是中非

“三网一化”和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

去”的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赵志远表示,亚吉铁路为地区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中非合作

的典范,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缩影,已成为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和繁荣之路。

亚吉铁路潜力巨大,前景光明,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切实推动亚吉铁路安全、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东非之角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 年初,中方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其中提及做大做强蒙内铁路和亚

吉铁路两条主轴,适时向周边国家拓展延伸,同时加快红海沿岸和东非沿岸开发,形成“两

轴+两岸”的发展框架。亚吉铁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轴”,肩负着加快区域振兴、克服发

展挑战的重要使命,有望为当地加速构建产业带经济带,创造更多就业并促进经济增长,提

高当地自主发展能力。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多地接连出现燃油短缺问题,公路运输时效遭遇重大挑战,而亚吉

铁路发挥其电气化优势,克服燃油不足带来的诸多困难,积极组织运输食用油、化肥等重要

物资,有力保障了民生需求。亚吉铁路还先后开通冷链运输专列、朝发夕至客车、沿线便民

列车、小汽车运输专列等,不断拓展运输业务,切实满足当地多样重求,正成为当地国民经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39

第42页

济大动脉、东非高原的生命线。

此外,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亚吉铁路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提供就业岗位 5.5

万个,培养了 3000 多名铁路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仅在 2022 年,亚吉铁路运营团队就累计开

班 54 个,培训当地员工 1163 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亚吉铁路已分三批培养了当地火车司机

107 人,手把手地教会当地学员驾驭“钢铁巨龙”。

中国高度重视亚吉铁路口持续发展,与埃赛俄比亚、吉布提各方精诚合作,实现了亚吉

铁路安全稳定运营,运输收入逐年增长,发展前号持续向好。

经过多年的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硕果累累,经济和基建方面成果显著。在经济上,经贸

合作惠及中非人民,不仅非洲一些国家的农食产品完成输华准入,而且中国商品在非洲备受

喜欢,经济互相往来,实现了互利互赢。

三、加强合作及寻求未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贸合作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双边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有助于实现互惠共赢,构建中非经济共同体。因为中非贸易往来火热,所以提高了非洲在

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加强非洲农业产业出口量,为非洲减贫事

业推进作出积极贡献。正是有了如此多的合作,中国的企业投资才能扎根非洲。这样不仅提

升了非洲基础设施水平,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名企投资非洲,加强经济往来,改善非洲设施

联通状况,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提升非洲基建的同时,也在助力非洲的工业生产。共

建产业园区,提高工业化水平。

2023 年,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将进一步深化。新年伊始,中国外交部长秦刚

应邀访问埃塞俄比亚、加蓬、安哥拉、贝宁、埃及和非盟总部、阿盟总部。此访是中国外长

连续 33 年年初首访非洲,也为 2023 年的中非合作开了新局、谋划了新篇。

“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 议程”设定的目标高度契合,“中国梦”与“非洲梦”

正在实现紧密对接,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非发展基金秉持

开发性金融理念,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促进中非经济实现联动增长、共同发展[5]。

从有约半个世纪历史的坦赞铁路,到今天的疾控大楼,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

级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减贫惠农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增添一笔笔鲜活注脚。在 2023 年,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 10 周年

之际,将继续秉承“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中非人民的“合抱之手”越握越紧。

摘要:

[1] 刘维楚,中国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2] 徐国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关系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3] 杨立华,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 葛顺奇,刘晨,非洲经济增长与中非经贸合作前景. 国际贸易,2018,(8).

[5] 徐泽来,吴哲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共同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7,(10)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0

第43页

“一带一路”政治:

小组成员:张珂翊、胡乐行

范岂闻、陈奕霖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1

第44页

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形象塑造

组员:张珂翊、胡乐行、陈奕霖、范岂闻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在各国的形象越来越凸显,在俄罗斯媒体中的关注度

逐渐增加,媒体的评价态度愈发友好,而且形象带有平衡性,并且报道逐渐真实。七年级学

生通过对中俄关系的剖析,进一步探究如何在世界塑造中国形象:不断加强与完善一带一路

合作,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加强我国自身科研能力。

关键词:中俄关系,中国形象

一、研究背景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乌战争爆发。世界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给乌克兰提供援助,并被迫一些中立国家“站队”。而中国则坚持给予俄罗斯支持,外交部

也不断为俄罗斯发声。这让我们对中俄关系开始关注,加之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推广,

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不断凸显,俄罗斯也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小组想通过对中俄关系的剖

析,进一步探究如何在世界塑造中国形象。

二、研究现状

俄罗斯媒体视角中中国形象的发展变化:

(一) 关注度逐渐增加

俄罗斯民众大多通过其国内报道来了解中国信息,此前由于对中国的报道与介绍较少,

其媒体与民众并不关注中国消息,产生此类现象的根源在于俄罗斯民众的封闭性与保守性。

在 21 世纪的头十年,在俄罗斯具有较高权威 的《共青团报》、《消息报》与《独立报》 对

中国的报道相对偏少,只有发生较大的历史事件时才会进行一定的报 道。比如,在

2000-2010 年 10 年间,《独立报》 共发表了 27922 篇报道,而关于中国的报道有 313 篇,

仅占总数的 1.12%,从该阶段上看,俄罗斯主流媒体未能及时注意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随

着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紧密,再加上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俄罗斯媒体开始逐渐关注中

国的发展与变化,在 2008 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后,该事件不仅正面推动了中国形象,还让世

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从 2011-2019 年,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的数量正急 剧增加,

每年 9 月更是频繁出现“俄中关系”、“中国”等 词汇,在此期间国际文传电讯社、俄新

社与塔斯社更是增 加了大量涉华报告,尤其是《论据与事实》,其为俄罗斯 内部的主流新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2

第45页

闻周刊,不仅增加了对华报道的数量,其整体风格与立场也更加公正客观,从俄罗斯媒体视

角上看, 中国形象已出现了较大改变。

(二) 态度愈发友好

在梅德韦杰夫与普京担任总统期间,从中俄关系上看,其始终报以友好态度,及时肯定

中国的正面形象,也给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态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其经

常提出的国力发展、边界与移民等问题都被俄罗斯领导者的“求同存异”精神逐渐消解,在

此类舆论的影响下,俄罗斯民众也增加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度。在 21 世纪的头十年,尽管

对中国形象的报道较少,但俄罗 斯民众由于其媒体的正向引导,对中国始终保持着友好与

正面的态度;而在 2011-2019 年间,随着两国交流的紧密,了解程度也逐渐加深,多数民

众对中国的态度已愈发友好,其对中国的整体认知呈向好趋势。

(三) 形象带有平衡性

随着中国形象在俄罗斯媒体中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俄罗斯人民也对中国的了解更为深

入,多数俄罗斯人通过对中国的了解,也对中国形象愈发尊重且带有好感。俄罗斯媒体在进

行中国形象的报道时会更加趋向平衡性,其在承认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点评了中

国当前出现的些许问题。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是俄罗斯媒体常报道的方向,其较少受到西方

媒体的影响,对中国的分析偏向理性、客观,即使在报道相关问题时也能进行理性分析,相

较于负面新闻,其正面报道会更多,一般来讲,其负面报道多为中国的社会领域,并指出环

境污染、房价虚高等问题。

(四) 报道逐渐真实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成为难以被世界忽视的力量,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当前

取得的成就赞誉有加, 即使出现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仍每年保持增长状态,其

媒体内部的管理人员高度评价了中国模式。比如,在《论据与事实》中其利用多篇报道来肯

定我国的反腐工作,并提出要向中国学习的管理理念,中国形象在俄罗斯媒体中已变得愈发

真实。在中俄紧密交流的今日,双方在文化、经济等领域有了密切合作,俄罗斯媒体通过日

复一日的报道,已使其国内民众更加了解中国,对中华民族复兴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

持。随着“一带一路” 的逐步发展,中俄两国的交流领域会逐渐增多,民众会愈发清晰地

认识到中国人善良、勤劳的品质。当前俄罗斯媒 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已充分

肯定,对中国社会领域问题的关注度会持续加深,俄罗斯民众也会更为深刻与全面地认识中

国,在发展趋势逐渐呈良性的今日,中国形象在俄罗斯媒体中正处在历史最佳阶段[3]。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3

第46页

对于中俄关系,不仅仅是两国高层之间的联系,更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而这样就必

定受到许多历史因素影响。对中国民众而言,自近代以来,沙皇俄国侵华的历史是一个在心

理上很难抹去的阴影。《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确认了中国清朝政府以往拒绝承认的《瑷

珲条约》效力,同时也承认了沙皇俄国对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领土的彻底占领。正是

以《中俄北京条约》为基础,沙皇俄国在 1864 和 1881 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

俄伊犁条约》等侵占中国西北地区近 5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皇俄国在近代的对华政策,

就是一个侵略的政策,一个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政策。二十世纪 60 年代末,因国家利益的

冲突、意思形态的分歧,导致中苏国家关系恶化,领土问题也持续没有解决。这些种种历史

因素,导致中俄双方民众关系并不是特别友好(至少老一辈是这样的)。而如何正确看待这

些历史,以及化解这些矛盾,或许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一带一路绝对是重中之重。它加强了中国与 150 个多个国家经济

文化交流,促使了贸易的共同进步,这将会让中国在世界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继续

加强并发展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

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就相对薄弱。举一个例子,中医和中国传统武术本是中国

文化的精髓,但在传播时却出现种种夸大,将中医和传统武术夸宛如仙术一般,这很难令人

信服,且一旦调查,就发现是假的。同时,由于中文在全球范围之内不算普及,导致全用中

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没人能听懂。这可谓是得不偿失。所以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传播

方式来输出中国文化,也是中国在世界中塑造形象很重要的一步。[1]

四、建议与策略

基于对中俄关系的研究,我们小组认为在世界中塑造中国形象有以下三点:

第一,不断加强与完善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无疑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非常重要的一

步,这不仅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而且中国对许多国家的投资都会让

中国在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015 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 49 个国家进

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 18.2%,同时,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

同金额 178.3 亿美元,执行金额 121.5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42.6%和 23.45%。在 2018 年

的一次对一带一路沿路重要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调查中,有 64.4%的受访者赞同“中国是世界

和平的建设者”,有 78.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85.2%的受访

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评价本国同中国的关系方面,平

均有 77.3%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民众表示满意。其中,肯尼亚、巴基斯坦和俄罗斯

受访者的这一满意度分别达到 91.9%、90.8%和 89.7%。俄罗斯从上世纪对中国的拔刀相向到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4

第47页

现在有如此数据,也侧面说明了一带一路对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性。

第二,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虽然中国文化唯有中文才能提现出精髓,但不得不承认,

现在更多国家是以英语做为官方用语,中文能看懂的人并不多。固执的只用中文传播,只会

适得其反,毕竟人对于看不懂的东西是没有兴趣了解的。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林语堂先生

便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输出例子。林语堂先生英文非常地道,所以当他用英文写出《苏东坡传》

出版时,在国外引起轩然大波。外国人对于这样一个像莎士比亚一样有才的中国人产生兴趣。

同样,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也对于文化输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许渊冲

先生是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互译的专家,他也翻译不少有名的唐诗,宋词以及一些

古文,这都给外国人带来非常大的震撼,也让他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上两个例

子,想要说明:在中文没有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使用时,用英文来宣传中国文化无疑能

大大提高中国做为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形象,也能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

第三,加强科研,不断研究自身核心技术。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核心技术永

远是最根本的竞争力,也是国际形象塑造的最好方法。俄罗斯现在不怕和乌克兰打仗,靠的

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核心技术都是一个国家的底气,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核心技术,否

则就会再次上演华为被美国所封杀还无法反抗的局面。

五、参考文献

[1] 俄罗斯媒体视角下中国形象的发展变化. 顾鑫.新闻传播,2021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5

第48页

“一带一路”政治:

小组成员:谢国昊、黄泓博、杨晨骁、邱灏荣

一带

一路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6

第49页

一带一路对塞尔维亚的影响

组员:谢国昊、黄泓博、杨晨骁、邱灏荣

摘要:塞尔维亚自加入一带一路以来,其国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想通过探究一

带一路对塞尔维亚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一带一路,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站在学生角度给

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塞尔维亚,影响

一、研究背景

1955 年,中国同前南斯拉夫建立外交关系。南斯拉夫解体后,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

馆先后更名为中国驻塞尔维亚和黑山大使馆(2003 年)、中国驻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使馆(2006

年)。2009 年,中塞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2019 年 4 月 25 日)。

二、研究现状

一带一路为塞尔维亚带来了发展和繁荣,在一带一路的帮助下,塞尔维亚成功走出来了

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帮忙修建了匈塞铁路,两地的通行时间从过去的 90 多分钟缩短

为 30 多分钟,累计运送旅客超过 293 万人次,培训当地技术人员近 300 人次,开启了巴尔

干地区高速铁路新时代。匈塞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两国首都间铁路旅行将由 8 小时缩短到

3 小时左右,必将为提高中东欧国家间互联互通水平、助力中欧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作出重要贡。同时,斯梅代梅洛钢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浪潮推动下,中国河钢集

团收购了这家长期陷入亏损的钢厂,让数千名工厂员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 年 6 月 19

日,到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这家钢厂,他鼓励两国企业携手

合作,开启产能合作新篇章。6 年时间过去了,昔日处于破产边缘的钢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一举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这

也是一个例子。总而言之,中国一带一路对塞尔维亚带来了发展和繁荣,使塞尔维亚经济开

始好转。[1]

三、存在问题

一带一路推进初期困难难点:

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处于不发达阶段,国有银行体系没有与国际接轨,导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7

第50页

致企业对塞尔维亚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资金风险。根据中小微企业官方调查显示,中国企

业在对塞尔维亚投资时,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机制,导致金融机构存在借贷现象,企业

用于投资的贷款申请成功率极低。据统计,我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扩大生产的企业比例仅占

4.2%,有 58.7 的企业选择向银行贷款获取投资资金支持,但最终申请成功的贷款企业仅为

6.6%。同时,根据工程智库数据显示,塞尔维亚财政负债率已经超过 70%,其国内外汇储备

较少,导致我国企业在塞尔维亚投资时,资金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的资

金风险。

塞尔维亚作为我国重要合作战略国,近年来,中国对其投资金额大幅增加。根据搜数据

显示,截止到 2018 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巴尔干地区,完成 7 笔并购交

易,交易金额高达 26.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78%。且在 2013-2017 年间,以中国电力企业

为主的投资企业,在包含塞尔维亚地区在内的巴尔干半岛,投资能源项目总额接近 160 亿美

元。投资项目涉及电网互联互通、核电开发与清洁煤电等,投资金额显著增加。另据搜狐新

闻报道显示,2018 年 9 月 7 日,紫山矿业以每股 4.5 美元的价格,收购塞尔维亚 Nevsun 公

司,收购金额高达约 13.8 亿美元,较股票前一交易日增加 21%。且在这之前,紫金矿业参

与塞尔维亚国有铜业公司 RTB BOR 集团战略投资,计划在未来 6 年,增加 14.6 亿美元,帮

助偿还 RTB BOR 集团外债,并进行冶炼生产与矿山扩建,投资金额巨大。

四、我们的想法与建议:

目前的主要问题任务是金融体系的不完全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所以我们想:应该先建

立一个专属于一带一路的经济链,以用于补充金融系统不够完全的问题,同时可以添加一些

有关一带一路经济的政策和一些降低风险的策略,这样可以使更多企业愿意加入一带一路的

建设。

塞尔维亚地处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与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

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匈牙利接壤。国土面积 8.84 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 塞

尔维亚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夏季炎热,7-8 月气温

最高 35 摄氏度,平均气温为 25-28 摄氏度;春、秋气候宜人,平均气温 15 摄氏度;冬季

1-2 月气温最低零下 10 摄氏度左右,平均气温约 0-5 摄氏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平原

地区为 660-880 毫米,山区为 880-1200 毫米。

塞出口的三分之二是欧盟国家,其经济与欧盟高度融合,位置被北约和欧盟的国家夹在

中间。一带一路在这种位置下难发展文化交流,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塞尔维亚不仅主动

与中国交流经验,同时还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塞尔维亚文化形象。2019 年 5 月 29 日,

和合共生 通达天下 一带一路与少年使命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