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

发布时间:2022-6-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宋朝军事

感谢观看 [收起]
[展开]
宋朝军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宋朝军事

第2页

1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2 以文制武

3 熙宁变法对军事领导体制的影响

4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

第3页

宋朝军事

历朝历代重文轻武是常有的现象,但只有两

宋时期受此毒害最深。历史没有哪一个朝代

武将的地位比两宋更低,归根结底还是与宋

代的军事体制有关

自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开始,中原地区兵连

祸结的状况持续了200余年,靠兵变登上皇

位的宋太祖深知赵宋政权要想不重蹈覆辙,

必须改革兵制,加强集权,否则断无长治久

安的可能性。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以实行

高度中央集权为宗旨的军事改革,建立了枢

密院——三衙统兵体制,实行以文制武制度

第4页

1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

第5页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宋太祖夺取政权后,立即执行了“罢功臣,

释兵权,制将帅,立兵制”之策,解除功臣

宿将兵祸,同时解除节度使的行政权和兵权

,将中央和地方的兵权收归到他本人手中。

为了从体制上限制将领权限,使兵权完全集

中到皇帝手中,宋朝确立了枢密院——三衙统

兵体制

枢密院是宋代主管军机事务的最高机构,与

中书省“对持文武二柄”,并称东西二府。其

长官有枢密使和副使,有时设签书枢密院事

和同签书枢密院事,或以知枢密院事、同知

枢密院事代替枢密使和副使

第6页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枢密使得职责,据《宋史·职官志》记载

,主要是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

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及侍卫诸班

直、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试、赏罚等事

宋朝尚书省尽管也设有兵部,名义上掌

管兵卫、仪仗、武举、器械等,但实际

上它的职权却被枢密院侵夺而形同虚设

。宋神宗改革时,曾有大臣上书恢复兵

部的职权,遭到神宗的反对,他的理由

是:“祖宗不以兵权归有司,故专命官统

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

第7页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三衙”具体指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

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

的统兵体制的建立,巧妙地把兵权一分为三。“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

,而不得专其制”,有调兵权的枢密院不直接掌

管军队,掌管军队的三衙却调不动兵,遇有战

事,由皇帝任命将领领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

兵之权”与“握兵之权”的分离

这一体制的确立,客观上消除了中唐以来绵延

2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说

宋代“历数百年而无兵患”,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8页

2

以文制武

第9页

以文制武

唐末五代兵变频繁,致使宋

代皇帝和士大夫们养成了一

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武

将位尊权重,必然会尾大不

掉,形成藩镇割据之患。因

此对将领无端猜测和百般防

范,实行以文制武,通过文

臣主兵,用宦官督察,以阵

图钳制等手段来削弱将领的

指挥权。皇帝认为,似乎只

有这样做,才可保国家承平

和长治久安

第10页

以文制武

至于南宋初年任命韩世忠

、张俊、岳飞为枢密使和

枢密副使,则是宋高宗剥

夺他们兵权的阴谋。很快

他们就被免职,对岳飞甚

至以莫须有的罪名予以杀

害。这样做的结果,使晚

唐五代时期武夫横行、文

官低眉拱手的情形完全被

颠倒过来

第11页

以文制武

以文制武的现象不仅在中央存在

,地方亦然。真宗以后,以文臣

任统兵官,督率武将渐成惯例。

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等官职,往

往都有文臣担任。诚然,中国历

史上文人儒将主兵而立下赫赫战

功者不乏其人,问题的关键是在

重文轻武风气的影响下,文人大

多不懂军事,未经战阵,缺乏统

兵作战的实际能力,让他们领兵

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12页

3

熙宁变法对军事领导体

制的影响

第13页

熙宁变法对军事领导体制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任命王安石为相,推行旨在富国

强兵,改变积弱积贫局面的全面变法运动。其

中所实行的将兵法彻底颠覆了宋朝的统兵制度

将兵法是为了改变宋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

弊端而实行的。将兵法推行后,总计当时各

地所设的将有140多个,它已非是官职而变

成军队的一级编制。各将的兵力,从3000

人至1万人不等,每将设正将和副将各一人

作统兵官。正将、副将之下,又以各部兵力

多寡而置部将、队将、押队、使臣等职。这

些人的职责是管理、训练和指挥所部军队

第14页

熙宁变法对军事领导体制的影响

将兵法的实行,使将和副将有了对所部军队

进行统驭、训练和指挥的权力,将得专其兵

,初步改变了以文制武的旧制,武将的地位

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司马光曾比较过改革前

后州县文官的职权变化时说:“国朝置总管

、钤辖、都监、监押为将帅之官。凡州县兵

马,其长吏未尝不同管辖,盖知州则一州之

将,知县则一县之将也。”

将兵法改革的结果,无疑有利于宋朝军队战

斗力的提高,但遗憾的是这个革新的办法并

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第15页

4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

制的恢复

第16页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

南宋初年,由于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宋朝政

权风雨飘摇,原已被削弱的以文制武体制受到

了更大的冲击,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尽管南

宋朝廷也设置了督府之类机构来节制各路大军

,但实际上已不可能对武将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位高震主,南宋朝廷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以文制武的体制。岳

飞等三大将兵权被罢后,宋朝廷设置了淮东、

淮西、湖广和四川4个总领,同时加强总领的

监督职能,规定总领除管理各路大军的钱粮供

应外,还节制诸军

第17页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

但实际上总领并未实现对各屯驻大军的有力监督,

自孝宗至宁宗前期,也委派过一些文臣任制置使、

宣抚使等,然而各都统制依旧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吴曦降金,宋朝朝野

震惊。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宋朝逐步加强

制置使、安抚置制使、宣抚使、督视军马、都督

军马之类官员的统兵权力。这些官员基本上由文

臣担任,尽管他们的品级高低不一,却逐渐削弱

和取代了各都统制的事权,成为大军区统兵官,

直接指挥前线军务

第18页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

宋理宗绍定末年,也就是宋蒙战争正式爆发之前

,宋已经形成制置司和都统司两级指挥体制,三

衙和十都统领导体制发生了变化。宋蒙战争开始

后,各都统司的地位继续下降,兵力日益削弱,

制置使等官员的地位却在提高

随着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北宋时固有的各种弊

病亦死灰复燃。宋末宰相文天祥曾清楚地指出它

弊病所在:“既有宣阃,又有制司;既有制置副使

,又有安抚副使。事权俱重,体统未明。”但只要

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宗旨没有丝毫改变,这种机构

重叠、十羊九牧的状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19页

南宋中后期以文制武体制的恢复

宋朝军队的编制分为:军(大军)、厢、军(小军)、指挥、都等等。一个都有100名官

兵组成,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官职就是都头,其实就是连长。5个都组成一个指挥(营)

,兵力为500人。5个指挥组成一个小军(团),兵力为2500人。10个小军组成一个厢(

师),兵力为25000人。两个厢组成一个大军,一个大军的总兵力为5万人。宋朝的禁军

分为了上中下三个等级,中级军和下级军基本上沿用了这个编制,但上级军没有沿用

第20页

感谢观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