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浦江历代高僧
浦江历代高僧
1.千岁和尚
2.降魔祖师
3.慈恩大师
4.左溪大师
5.伏虎禅师
6.祖登和尚
7.僧若空
8.广 槐
9.释清穆
附:仙姑
历代寺庙庵观
(一)寺
(二)庵
(三)殿
(四)庙
附:文昌阁
(五)祠
(六)道院
(七)坛壝
目 录
001
002
002
002
003
003
003
004
004
005
006
037
059
073
107
109
138
150
主 编:张伟文
副 主 编:金月红
编 辑:毛 杰 周凌莉
石有才
主 办:浦江县地方志编纂
委员会办公室
地 址:浦江县人民东路 40 号
电 话:0579-84125531
邮 箱:pjxxzb@163.com
总第二期
001
一、浦江历代高僧
1.千岁和尚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唐千岁和尚,名宝掌,中印土人也。生周
末,当晋、魏时,自西域来居。常不食,惟服铅汞而已。一日示众曰:
“吾欲住世千岁,今六百七十三岁矣。”时号“千岁和尚”。
唐贞观中,周游两浙。至里浦①山下,遇一老人,问欲何之。
师曰:“访地修行,吾将老焉。”老人曰:“此山峰峦奇耸,中有石
窟如方丈,号‘浦岩’,宜有道居之。”值中秋,师抵岩下,见其山
秀泉洁,月白风清,为颂有“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
之句,遂结茅为庵,名岩曰“宝掌”。忽一日,雷奔电掣,乃巨石
突出庵前,因号为“飞来峰”。终夕诵《般若》,倐有五人居岩北
之石上,怪而问焉。乃曰:“弟子是山中五通,特来听经”,因号
为“五通游戏峰”。傍有石晏岩,师晏坐凡一十七年。
一日,屈指一千七十三岁矣。语其徒惠云曰:“吾将谢世”,
授以铅汞之术。惠云既传丹术,筑室东岩之下。九年丹成,能使
顶门开阖,神通自在,龙虎皆伏,号“伏虎禅师”。
① 里浦:宝掌山原名里浦山、浦岩。后以宝掌住锡于此得名。
002浦江历代高僧
2.降魔祖师
事迹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旧志)宝掌弟子惠云,既传丹术,筑室
东岩之下。九年丹成,能使顶门开阖,神通自在,龙虎皆伏。因
号“降魔祖师。”
3.慈恩大师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慈恩大师,讳窥基,尉迟敬德之从子也。
每览书记,过目成诵,义亦顿解。善大小乘,既参译经,从玄奘受
瑜珈惟识①宗旨。著论凡百部,时号“百部论师”,至今谓之“慈
恩教”。结庐于县南一十里,里人为建院,名曰“慈恩”。宋淳熙
初改“觉慈”。
4.左溪大师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左溪大师名玄朗,字惠明。义乌傅氏子
梁居士翕六代孙也。庵于左溪,因以为号。师摄伏鸟兽,使无畏
慑。诵经翔禽下听,食已群猿捧钵盥于池中,故名池曰“洗钵”。
唐李华有《左溪师塔铭并序》。
① 瑜珈惟识: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主张“外无、内有、事皆为识”。
南北朝时传至中国,经唐玄奘翻译传播后,成为有系统的宗派,即“法相
宗”,或称“唯识宗”。
003
① 毗陵:汉置县,今江苏省常州市。
5.伏虎禅师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伏虎禅师,名灵默,毗陵①宣氏子也。贞
元中至浦阳县,闻江山道场久废,访旧址得之。谓人曰:“山形
如鸡足,迦叶所舍。”遂凌危顶,大启迦蓝。常有一虎当道,师驻
锡谕之,虎瞑目而退,故有“伏虎”之称。
6.祖登和尚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祖登和尚,唐僧也,建庵于官岩。岁大旱,
独上绝顶祈请,捐身投岩下。俄顷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其
徒绘像事之,至今尚存。
《光绪浦江县志》:按宋濂《官岩寺记》,唐懿宗咸通初人。
7.僧若空
事迹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空,字无相,吴姓。元时人。初居皇安山
之普利院。遍游浙东西,求善知识,咨决心要。既而充然有得,乃归,
结茅仙华东峰下。元吴莱有《仙华岩麓寻释子若空不遇》诗。
004浦江历代高僧
8.广槐
事迹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槐,字东林,明时人,姓陈氏。少从事戒
行,已而剃落清水庵。慕云栖,发大誓入山修道。既受具,受菩
萨戒,信力坚劲,质直无伪,持《金刚》《般若》甚虔。中夜讽咏,
虽隆寒溽暑不废。语及生死,必厉声切齿,愤然若不胜其惭愧,
闻者为之寒心。居家时,有子三人。仲得羸疾,槐往视,知不可起,
劝令择良偶安置其妻,子忻然从之。舆疾来山中,使皈命三宝,
植当来因,甫毕而卒。又明日,槐卒;又明日,将荼毗,而槐之季
子不期而至,人以为慈孝所感。
先是,槐得疾,日且弥甚。讯之无他语,惟谆谆以及时念佛
为瞩,散衣钵、尽以饭众僧,无遗余。敛容而逝,年六十,僧腊①
十有二。弟子一人,曰大海。据《两浙名贤录》补入。
9.释清穆
事迹见《光绪浦江县志》卷九
《光绪浦江县志》:(宋于房)弟清穆去为浮屠,亦以文鸣。
① 僧腊:僧尼受戒后的年岁。受戒每度一年称“一腊”。
005
附:仙姑
事迹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三皇时仙姑,相传为轩辕黄帝少女。按
郑缉之《东阳志》及县志,仙姑于仙华山修真上升,故山与庙并
以“仙姑”名。有庙旧在山巅,祷祈辄应,民病陟降,改筑营于
山麓。宋嘉泰元年夏旱,吏民相与祷之,雨乃时降,岁以有秋。
事闻于朝,三年敕赐额曰“昭灵”。至今人称之曰“仙姑女圣”云。
《光绪浦江县志稿》: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知县须之彦复于
山上平夷处建观祀之。
006历代寺庙庵观
二、历代寺庙庵观
(一) 寺
1.白佛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旧志)县南附郭,建自唐,旧名慈相院。
(薛志)宋真宗天禧二年重建大殿。廖偁①有记。今每逢万寿及
元旦等节,文武各官朝贺坐班。每月朔望宣讲圣谕,俱于此行礼。
咸丰辛酉,毁于兵火。
附 : 宋廖偁《白佛院宝殿记》 : 宋廖偁《白佛院宝殿记》
昔浮图之市,乃西方圣人,以明万缘警三界循环之化,聿
来东土。阐兰若之殊胜,崇天下之法轮,有□②佛之嗣兴,蒙壹
雨之滂注。辊芥投锋之记,戏沙成塔之因。悉为下生,妙推胜
果。潜开觉路,救诸苦恼。十方敦信,无不皈依。洵众德之本果,
无上之福田者哉。东西英俊之域,牛婺交度之躔。云屋比溢于
万家,纤篚可资乎九贡。人物之所熙盛,赋税之所实繁。山擎
空碧,飕飕仙穴之风;水泛长川,缥缈月泉之派。推众流之会,
曰浦江焉。冈峦回秀,竹箭称美,寒松混生,岁无改操。盘据
① 廖偁:宋衡山人(今属湖南)人。天禧进士。好古能文。有《朱陵编》。
② □:原文空缺。下同。
007
廛①肆,而浚之浦湾;地侧南金,俨人寰之净界。尘游罔杂,宛若
化城伽蓝之盛,曰白佛焉。在昔唐代,居然德镇招提,葐蒀②屐止,
弥崇邑民之所,趋向海众之所。丛倚岁月,云迈陵谷,推迁殿宇,
向欹致金山之像,寖至濡首者也。前住持普清上人厌俗事佛,受
具为僧。识稳智明,早达解空之理;性淳行苦,得诸方便之门。
攻角立之妙场,踵蝉联之法裔。夙怀营构,遽启精衷,将谋革故,
欲取鼎新。慈心既发,固一县以皆闻善语,俄宣越千里之胥应。
会首胡文暠、金超、徐君聚、张欢、高和、陈亨、韩集、高回、夏承
遇、刘逸、吴宠、魏宠、石凌、倪德明等,钦其道化,仰以志勤,喜
舍云趋,赞成竞至,得钱数百万。于天禧二年岁在戊午,月建季
秋,涓日撰时,命工垒土,崇基壁立,坦若平地。召呼良匠,运斤
挥斧,巧取他山之石,妙荐合抱之材。仰规大壮之文,肯构雕甍
之丽,将新佛殿华而有实。绣栭镂槛以互映,丹涂粉壁而相辉。
瓦缥薄而若翔,势倚空而轩敞。施金映碧,敷文彩以軿③罗;画
栋翚④檐,与云霞而共贯。佛舍既备,功德未圆,再兴佥议。遽
有种福者何万、徐誗、倪宠、王佔等,同行劝募,以集众缘,檀施
山积,营缮日广,工徒云众,圣像骤成,庄严绝出,尘垢不生。
① 廛: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② 葐蒀:亦作“芬蒀”。烟霭氤氲或香气郁盛。
③ 軿:古代一种有帷幔的车,多供妇女乘坐。
④ 翚:古书上指有五彩羽毛的雉。
008历代寺庙庵观
孜孜数年,其工云僝。瞻仰可以资民福,焚修可以报国恩。
方云雷之嗣响,俄薪火以告终。上足咸泽,实承法胄;代居祖位,
继掌院事。率尊旧式,金仙之像,龙天绕护,众香之供,至今是
赖。此之胜利,可遽陈哉!偁遇天子罢贡举之明年秋,挈家东归,
假道于斯。属宰君王公负出伦之器业,振字人之化风。邑佐外
弟杨侯,乃三代将家之令嗣,受四朝文武之殊恩,雅契来缘,实
为民长。德惟善,政颇著。弦歌之声,狱无系囚,足务讌游之乐。
赏心不倦,同届梵居,极目清凉,惊在尘外。协群情之蒙利,悦
雅士之裁谋。原始创规,遽承为请。愧非丽藻之辞,聊纪勤修之
实。笔不停缀,勉与书之。时皇宋景佑二年岁次乙亥十月记。
2.白佛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旧志 )在县西南五十里,唐懿宗咸通八
年建。元成宗元贞元年,僧崇义重建。(薛志 )明怀宗崇祯十六
年又葺。后圮。
3.惠香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旧志 )在县北二十五里。东晋时建,名
曰香岩。宋神宗熙宁二年改今额。孝宗隆兴元年重建。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寺毁,后复重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立成丛林。
邑人宋濂有《惠香寺新铸铜钟铭并序》。今废。
009
附:宋濂《惠香寺新铸铜钟铭并序》 濂《惠香寺新铸铜钟铭并序》
浦阳有大兰寺在白麟溪之滨者,曰香岩。创建于东晋时,年
代辽邈,所铸之钟或成或坏,不能尽知。其可知者,宋宝元间,继
隆大师实为之。隆尝走汴京,得中宫锡铜为助,而兵部侍郎胡公,
则力相其事。至庆历甲申,钟始成。越七十有八年,睦寇至,毁
焉。时宣和辛丑之春二月也。普照大师子文即帅其众而继为之,
至甲辰冬十月,钟复成。越二百三十年,寺灾,钟又毁焉。则今至
正癸巳之秋八月六日也,沙门普照与同流六十有二人谋曰:“成坏
之相,势常相因,而钟者所以惊昏昕、朝法度、祛障蔽也,吾等不
可以不亟图。”遂走告里之善士于君城。城乃捐钱一千五百缗①,
俾合余烬而新之。铜以斤计,旧者三千八百有奇,新者二百有奇。
至冬十二月二日,钟复成。昔天台智者大师深弘《法华》之旨,未
十余传,其教几绝。吴越国师德韶,为闻于钱忠懿王,遣使航海,
求其书于高句骊,后卒盛行。当时之人,以为师与智者同族姓,疑
其乘愿轮而再世焉。今照之名与子文之号正同,或后或先,又皆
以音声为佛事,较之国师,其迹固殊。所以昭前人之业,使之贻永
久而弗坠者,则一而已,夫岂偶然哉!虽然大圆、觉海本无异同,
孰能分别后先形相。若区区致泥于名迹之间,亦惑矣。必也自声
而生悟,自悟以入道,庶几无负于斯钟之建也与。濂近迁居寺东
五里青萝山中,与僧崇侃游甚洽。侃一旦来谓濂曰:“子盍铭吾
① 缗:用于成串的铜钱 ,每串一千文。
010历代寺庙庵观
钟乎!”乃为之铭曰:如来法门,千差万别。孰方便故,以一音摄。
有灵者钟,即广长舌。或震或撞,炽然而说。五时所宣,诸修多罗。
无量妙意,中无不包。一历耳根,千劫弗磨。夤缘①入道,莫此为多。
白麟溪滨,有大兰若,是惟香岩,法器所舍。郁攸搆灾,一夕而化。
毕竟有形,终属幻假。寺之比邱,咸作是言:彼成坏相,如风转轮。
往过来续,后先相因。不有废者,吾何以兴?乃谒檀那,乃咨凫氏。
乃简赤金,以归鑪②錘。侈弇中程,薄厚随轨。外圆中虚,与法为体。
若龙象众,暨诸鬼神,胡跪作礼,靡间幽明。台簴③高悬,有声铿鍧,
如狮王吼,如蛟龙鸣。上彻诸天,下入九地。因闻生悟,弗迷邪趣。
声声摄入,曾无留碍。尽转如来,大图镜智。我昔尝闻,此妙音声,
不从钟出,不由耳生,随处充满,非减非增,愿咸谛听,同证真乘。
4.宝严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八里,旧名宝掌,千岁和尚宝掌禅
师道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师自南蛮来,结庐于此。宋英宗治
平二年更名宝严禅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按:今仍
呼宝掌寺。国朝咸丰辛酉圮于粤匪之乱。同治间修,光绪六年
重建。宋方凤有《游宝掌山寺》诗,方樗有《游宝掌寺》诗。
① 夤缘:循依而行。
② 鑪:同炉。
③ 簴: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011
又:宝掌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十里,明穆宗隆庆时建。国朝乾隆三十
年寺僧重葺。按:此即前宝严教寺,兴废具载于前。今仍按(薛志)录此。
5.左溪讲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旧名普安禅院。唐玄
宗时,左溪大师玄朗道场。师系傅氏之子,独处岩穴凡三十年。
开元中,邑人于平始为治室。大师即于天宝十三年就灭。玄朗
塔建于寺侧。至宋太祖开宝中,平之曾孙伯昭,复重新之。请于
钱氏,额名双溪。功未竟而卒。伯昭之子暠始作佛殿,暠之子清
穆受度为僧,建山门、两庑、藏室、钟楼。
高宗绍兴二十二年有舍利降,建塔藏之。寺有圣者陂,久治
不就,一行童捐身其中,始完。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改今额。国
朝康熙年间,重建普安堂。寺有明万历间古钟一口,唐李华《左
溪讲寺记》碑。今皆无存。乾隆三十八年圮。嘉庆六年重葺。
咸丰辛酉毁于兵。光绪初重建。
附:宋释清穆《普安禅院记》 释清穆《普安禅院记》
左溪,浦阳之佳山水也。初,玄朗大师道成行尊,思所以休
息其身者,得左溪而庵焉。唐开元时,吾五世祖平始与大师治屋
室。天宝十三载,大师既就灭。左溪无嗣,居人惟于氏,中间或衰,
故左溪废坏,寖不得复。国朝开宝中,吾祖伯昭伤先人这之所为,
012历代寺庙庵观
念大师之道场也。遂躬负畚筑,斩茅除榛,搜材发石,而渐复其
屋室。上状钱氏,请其名曰“双溪”;又上状请十方说法住持,
愿得杭州大比邱宝初者主之,皆从。事未既,而吾祖亡,实太平
兴国八年也。吾父赠大理寺丞暠,乃竭其力而就其功。始于佛
殿,范如来诸大菩萨像,一切完备矣。粟蔬盐醯独供给者四十余
年。呜呼!古所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咸平二年,宝
初师卒。以处州大比邱绍筠嗣之,且以吾为比邱。乾兴初,绍
筠以疾去,众以吾嗣之。祥符初,诏赐今额。天圣三年,始建三
门、东西庑十五楹。七年,建大藏十六楹。九年,铸大铜钟四千
斤。庆历三年,建方丈六十楹,造檀香瑞像四身,纻漆天竺像一
身,弥陀、势至、观音像三身。至于所谓方丈者,皆吾尽其心,而
吾兄尚书屯田员外郎房相与成焉。噫!由开元到今,三百年矣。
吾院事,始惟吾祖、吾父、吾兄与吾之所经营,不亦艰乎哉!自
今以往,迨吾身之后,当择诸方具德行知识者为吾嗣,凡吾门内
之子弟,其德行、知识有若诸方者,亦听。其或不然,搆朋树党,
徼幸以求,继续欲乱吾规矩者,在檀越大众公之。可也,公进之;
不可也,公退之。自初而下,可知也;自吾而下,虽百世可知也。
金石有敝此无废已。大师之终始,有唐相李公华之碑存,来者足
以观焉。庆历七年丁亥八月望记。
6.石井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里。旧名石井院,唐穆宗长
013
庆三年建。宋真宗咸平二年徙于皇安山。英宗治平二年改名普
利院。明太祖洪武间复改今名。岁久,多圮。光绪十七年重修。
元柳贯有《夜宿石井禅院》诗。
7.江山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五十里。唐伏虎禅师道场。师名
灵默,姓宣氏,毗陵人。唐文宗太和五年,僧仲伟重建。懿宗咸
通八年,名曰“灵鹫”。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北六十里,在兴仁距小蒲阳五里。
民国二十年,四五六保集资修造。
8.崇因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四十里大孤山下。旧名崇福院,
唐文宗开成五年建。宋英宗治平二年改今额。光宗绍熙五年,
僧了新徙建山前三百余步。姜元鼎有记。
附:姜元鼎《新迁崇因院记》 元鼎《新迁崇因院记》
婺之支邑曰浦江。邑治北去三十里,皆倚山缘溪,蓁莽丛杂,
为樵采牧畜之地。横溪侧径又十里,有山刻峭独峙而锐上,名曰
“大孤”。傍峦朝伏,映带清流,苍翠翔舞,姿态万状。盖骚人墨
客屐齿之所不到,夸奇耀美之词莫得,而付托者浮屠崇因院独占
之。院旧坐孤峰之南麓,基址湫隘,规模劣小,佳山秀水逃耳闪
014历代寺庙庵观
目,不足以呈伟观。岁月既久,栋宇摧剥,驻锡者苦之。绍熙甲
寅,院僧了新归从天台,顾而叹曰:“惜哉,天造地设,而人无以
成之也。”于是相阴阳,易面势,去旧院前三百步有奇,斫山陶土,
开基立木,殿堂楼阁,轮奂飞腾。然后山之奇状一眺而得,峙者
如傲,朝者如揖,伏者如拜。鸣泉漱玉,瀯瀯有声。其朝融暮变,
疑与重檐杰栋竞丽争妍。嗟乎!是其真瞿昙①之佳境,而了新目
力之所到也。余游崇因,见其徒而谂之曰:“院之开基何始乎?”
曰:“李唐开成五年,赐额曰崇福。至国朝治平三年改今名。”“前
此未闻者,抑新之下迁,藉众力而为之乎?”“罄囊箧资,其俗家
之乐施者,以补其阙。”“然则新安在乎?肇工于何时,迄何年
而落成乎?”曰:“始于绍熙甲寅之冬,终于嘉泰四年之夏。百役
告毕,志未立而新亡矣!”余闻而有感焉。夫自李唐开成,接于
治平丙午,二百二十二年而寺始改额;绍熙甲寅,又一百二十九
年而寺始议迁;嘉泰甲子,距前十有一年而寺始毕役;迄于今直
二十年而寺未有志,上下几四百载,其难如此意者,兴废有数,
盛衰在人。兴衰起废者新,继新之志而维持者,其徒也。居尔庐
而不以经意者,惰也。经意矣而应故事者,是亦不忠于其师也。
余嘉新之志,而有望于其后之人,于是乎记。新,姓毛氏,童年
祝发,曾主天台方丈,喜读书史,亦刚介自立者。嘉定癸未重阳
日记。
① 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亦称乔达摩。
015
9.大楼禅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里大楼山。昔有江西楼子院
三僧游浙,一人于五泄降龙,一人于江山伏虎,一人庐于此山,
因号大楼灵云院。唐宣宗大中五年建。僧宝懽徙今所。宋真宗
大中祥符八年改名崇宁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改今名。今废。
10.天宫讲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四十里。唐宣宗大中六年僧昙空
建,号空仙。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仁宗庆历六年,僧遇
信重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僧并入左溪寺。今废。
11.惠安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四十五里。唐懿宗咸通六年建,
初名永泰。宋真宗咸平五年,僧坦翁重建。大中祥符元年改名
惠安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今废。
12.广仁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嘉靖浦江志略》卷八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十五里,旧名福仁。唐懿宗咸通
八年,禅山和尚道存建。宋英宗治平二年更今名。哲宗元佑四年
016历代寺庙庵观
改为禅院。在高峰山下有方池数亩,嘉树森列,有轩,曰“古木
寒塘轩”。(薛志)国朝乾隆十九年修。咸丰辛酉燹毁。元马祖
常①有《古木寒塘轩》诗,明陈孔硕有《广仁寺古木寒塘轩》诗。
13.官岩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唐僧祖登初结庵岩
中,会岁旱,舍身祈雨。邑人感之,为建院。唐懿宗咸通中赐今额。
宋理宗景定三年,妙空禅师智印重建。(薛志)无仁宗延佑时建大
士阁。文宗至顺时又作潮音堂。顺帝至正时造华光阁。宋濂为记。
明神宗万历时重建。国朝乾隆元年重葺。咸丰辛酉燹毁。
仅留山门一间。同治七年,寺僧募建。按:寺于大殿祀宋侍郎胡
则②,每年八月进香者络绎于途,几与永康方岩埒。然亦有冥数
焉。且刑生荐熟,牢醴崇侈,男女百千里膜拜聚会,公而有灵亦
非所乐也。顾公之治,行官伐载于韩魏公《宋朝实录》,范文正③
所撰《墓铭》,论次尤悉,若所云奏免衢、婺身丁钱,民受其赐为
① 马祖常(1279— 1338):元文学家,字伯庸,官至御史中丞等职。
后辞官居光州(今河南潢川)。善诗文,有《石田集》等。
② 胡则(963— 1039):北宋永康人,字子正。宋端拱二年进士,累官
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以兵部侍郎致仕。明道元年江淮大旱,民饿死者
众,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二州身丁钱。民感其德,
多立祠祀之。
③ 范文正:即范仲淹(989— 1052),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希
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累官参知政事。谥文正。
017
① 黄文献:即黄溍(1277— 1357):元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晋卿。
累官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谥文献。
之立庙者,则传与墓志俱不登载。黄文献①每疑之,欲俟博洽君
子而质之。然全婺之人传为故事,不可考矣。赤蛇啮藤、白马饮
泉近于语怪。然而前史类有之,不足骇也。后渐圮。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东三十二里,在官岩山麓之西。光
绪戊戌年,邑人洪瑞芝有重建碑记。官岩寺之建于山麓,由来旧
矣。自唐僧祖登禅师始结茒于岩下,逢大旱舍身祈雨。邑人德
之以建其院,唐懿宗咸通敕赐其额。宋景定三年,大师智印募化
重修。元延祐时剙建大士阁,至顺时作朝音堂,至正时造华光阁。
洎明万历清乾隆时,屡有重修。历追数百年来,其间盛衰兴旺之
故皆天所主,非人所可测矣。前光绪庚寅,住持洪兆沾法名普易,
出身募捐修葺观音大殿,再闢基址建东边厢屋七间,塑三大佛金
堂一座,光绪戊戌建大厅三间,西边厢屋七间,塑玉皇大帝金堂
一座,至此天工人代之说不可征乎,然虽一手一足之劳,而非一
朝一夕所能致。幸同侪之善士存慷慨之深心,无不欣然乐助以
成美观,此亦天使然也。倘异日天心默祐福善斯人,定必获报无
穷而功德岂有量哉。
附:宋濂《官岩院碑记》 濂《官岩院碑记》
浦江县东南三十五里,有山穹然拔起于众峰之间者,曰康侯
山,又曰官岩山。俗以其形蹲踞如狮子,又称之曰狮子岩。从岩
趾斜入六百余步,崖木回环,最号幽邃,有古招提在焉。梁大同间,
018历代寺庙庵观
比邱尼元净始建院岩北石洞前,号曰“安和”,后更名兜率。至
唐会昌之季毁于火。其故基至今犹存。咸通初,祖灯大师自越
之上虞飞锡而来,遂缚禅居岩内。会岁旱,独上绝顶,祈请捐身,
投岩下而卒。俄顷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民感之,就岩之西
为建今院。八年丁亥,因山赐额为“官岩”云。灯之事,备载洪
遵《郡志》中。而比邱之经始,则出于县民蒋氏之所私纪,年世
辽邈,莫考其祥。所可考者,宋大中祥符癸丑重建释迦宝殿,天
禧己未刻木为佛菩萨、护法神王诸像。景定庚申,妙空大师智印
尝出主杭之旌德显庆教寺,以衣盂之资,命其徒六人造经钟二楼,
暨圆通堂、方丈、三门、两庑之属,复闻于朝,以奉仁烈皇后杨氏
神御,院益增重。国朝延佑丙辰,院僧宗胜建普贤大士阁。明年
丁巳,宗尚悉易殿之楣楹,新其四檐而加辟焉。复搏土益旧木像,
砻石为床座而妥置之,使与殿称。至顺壬申,景辉作潮音堂于殿
之北墉。至正癸未,华光宝阁成。越三年丙戌,集僧之堂又成。
明年丁亥,香积之室又成。其费一出于众僧。惟阁之役颇殷,赖
邑大姓洪君荣助之而始就。荣之二弟盛、兴,复为创鹫峰、潜碧
两亭。自是,院之规制一如大伽蓝。四谇士来观来游。但见穹
楼杰阁,飞动于苍烟凉翠间,恍若登耆阇崛山,亲逢如来法会之
未散,莫不驩忻赞咏,得未曾有。比邱曾安曾不以是为既完,且
谓自祥符癸丑至今,历三百四十有三年,其中更几世几人,始克
致有于是。苟不图文刻诸贞珉,则后来者,何以知其难哉。乃以
乌伤朱君列所述颠末,走青萝山中而求濂为之记。濂所居,距岩
不十里而近,一出户辄望见之。当天朗气清时,尝同二三子扪萝
019
攀葛而上,俯瞰县北岩坑、仙华诸峰,如万马东行,或驻或跃。而
浦阳江之水,蜿蜿蜒蜒,又如白龙南飞,一泻数十里,绕岩腹而去。
周围原野星罗棋布,诸池沼厕其中直小瓯耳。方呼酒放歌,天风
自东北起,四山鳞甲一时皆动,同游或战掉不能留,诚天地间胜
绝之地也。宜为有道浮屠之所都,而兴仆补坏,代不乏人也。濂
因弗辞而为之记。至正十五年岁次乙未冬十月癸丑朔记。
14.正观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旧名止山。唐懿宗
咸通八年建。宋英宗治平二年改今额。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寺焚。
仁宗延佑六年重建。相传唐荆溪尊者湛然①于此读书,故名。湛
然,左溪弟子也。(薛志)后圮。国朝乾隆三十五年重葺。明释
如晦有《正观寺》诗。
15.觉慈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十里,旧名慈恩。相传唐慈恩法
师尝结庵于此,故名。宋英宗治平二年改今额。徽宗宣和初寺
毁于寇。孝宗淳熙,僧道禧重建。今废。
① 湛然(711—782):唐常州(今属江苏)荆溪人,俗姓戚。玄朗弟子,
为天台宗第九祖。
020历代寺庙庵观
16.华藏禅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里大觉山。旧名宝林,后晋出
帝开运二年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有明妙堂、环峰阁、
来青亭、十法界境亭、涵碧亭,而环峰尤胜。峦林四映,湿翠欲滴。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立成丛林。国朝雍正二年,显亲王有碑记。
后废。光绪二十年,寺僧募建后殿三间,并中庭、钟鼓楼。
附:汪藻《明妙堂记》 藻《明妙堂记》
华藏为婺浦江名刹,主其事者咸见其安佚。旷久转相狃习,
莫不纵弛怠惰。为自固计,绍兴戊寅,主僧以乏事闻不安之州,
以妙觉禅师仲孚来尸焉。从邑人请也。孚公行纯气和,心地稳密,
凡六主名蓝,人归其德,属兹弊余,用力艰,用心益坚。曰:“吾
乃饱食安坐耶?”居无何取,山之室庐颓圮而不修者,增葺之。
平时佛有祠,寝饭有室,上漏下湿,阒如也。兹焉黝亚丹漆,焕
然一新。于是澡有室,钟有架,琅函宝书遍满,法轮虽大,檀施
缔崇因之功,而师之力居多焉。一日,登方丈后山,见峰峦环矗,
云霞错摩,翠微靡靡,接应不暇。谓其徒曰:“此殆灵区奥壤,岂
鬼神靳,惜不以示人邪,何刑榛苍莽乏观览之胜?”其徒遂以此
地旧有环峰阁告,今址存而阁废者有年矣。师即拊髀雀跃,欣然
命工集材,因其址而阁焉。阁成,跂翼翚飞,栏楹四合,比旧为
增美也。排青拱秀,众妙集矣。犹以为未也。又辟其后敞而堂
焉,构一阶三屋,其间窗壁虚明,栋楹宠大,虽鲜斵雕藻饰之华,
而宽闲清旷,超乎景物之表。兹又知师之心地廓如也。有客至,
021
登其堂,师即与之焚香晏坐。久之如在乎青霄白云之外,俯闻钟
鱼梵呗之音,则又如下一方矣。新平汪藻因访师于堂上,乃属之
名“环峰阁”。故不易旧榜如其堂,曷可无名乎?余闻佛书有言
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夫境与性一也。何
向也,蔽而不知所见。而今也,斯堂之蚊不徙常而得大观焉。此
唐柳子厚所谓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开群迷为正觉,舍大
□为光明,是不可以一物而窒碍其心。又安知人访师之堂,不豁
然破大昏之愚,廓灵照之明,而得夫不言之妙哉。是师不惟成其
堂,亦有功于法门也多矣。然则请从子厚之说,目其堂曰“明妙”
可乎?师曰“佳”,或曰“宜书之”,乃书于堂之右。堂成于绍兴
三十年十有六日。乾道壬辰正月望日记。
17.华藏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唐时建。国朝乾隆十
年重葺。宋兰溪范浚有《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
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余诗,作二十韵奉勉》诗。
18.治平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嘉靖浦江志略》卷八
《嘉靖浦江志略》:去县南二十五里。元至元五年建。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江西僧元袭建。后
唐废帝清泰中,更名清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名太平。英宗
022历代寺庙庵观
治平二年改今名。孝宗淳熙十六年僧如谨,元世祖至元五年僧
崇绍,前后重建。国朝咸丰辛酉,毁于兵。同治间重建。
19.保安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八里。后晋出帝天福八年,县人
倪盈舍地建,号曰保安。宋英宗治平二年更名净慧院。元仁宗
延佑六年,僧一云重建。至顺帝至正时工始竣。宋濂有记。(薛志)
国朝康熙六十年重葺。咸丰辛酉毁于兵。今寺废址存。宋方凤
有《宿保安寺》诗,朱君正有《溪行望保安寺有怀倪文卿》诗。
附:宋濂《保安教寺记》 濂《保安教寺记》
濂尝同县大夫访石陵倪朴先生遗迹,还憩静慧院中。院在
浦阳江滨保安岩之下,山环水迥,而嘉树郁葱如新濯者,境邃人
寂,其于释氏之居为最宜。院僧一云迎濂言曰:“先生远祖回图
君,其二子仁招、仁稠,捐地以建是院。当时有遏禅师者,善说
若空无我无量妙义,遂延致而主院事。龙象固尝一盛矣。”言已,
复持锡导濂周览后先,且历指以相告曰:“自禅师以来,院废且
已久。释迦宝殿则延佑己未新之,传法正堂则泰定丙寅作之,饭
僧之堂、行道之庑则创于天历己巳,警时之钟、会众之板则铸于
至顺壬申。院制虽粗完,而三门未及有所树建,佛菩萨洎大阿罗
汉像未及有所庄严,迄今至正丙戌甲午之秋始完,次第就绪,而
并洪轮宝藏重饬焉。然此诸役,皆云与其徒宝胜、祖安集众缘之
所成,而胜尤汲汲不暂舍。初,院之恒产素劣。有方员外者,虽
023
斥田二十余亩,犹不足给朝夕。胜复竭衣盂之资,垦新田如方所
斥之数。永新牧守赵公之讷,时以郡别驾休致里居,嘉胜之勤,
尤深为之外护,凡得以安处而集,繄赵公之力是赖。斯皆不可以
不纪。闻先生研精内典,直契心源,出广长舌,纵无碍辩,倘缘
求文而获,重宣如来无上甚深大法,不亦幸乎?”濂复之曰:“妙
涅盘心号如来藏从本以来,自净无垢,第为无明之所,熏灼业识
之所,转使眩惑,闻见颠倒上下,东奔西骛,而不知自反然而素
月流天,阴翳壅阏于前,而光明之体不亏,玄珠在水。虽游泥秽
衅于外,而昭粲之质不变。是则故习,或随语染而遽化,正性则
历千劫而长存。如来为是之故,慈闵有情,随机接引,以五或十
善闻天人之道,以四向四果建声闻之乘。然后深入觉地,大宣法
音,折小弹偏褒圆,叹大尽皆恒沙,弗思议境。坚穷三际不见其
始,横亘十方不见其终。乘四智以具三身转八难以成四智。法
界众生,悉皆灭度,佛之为道如是微妙,如是溥博,实非凡情之
可测量。昔回图君之捐基创院,今云胜之起废举坠,赵公之悉力
护持,夫岂有他故哉,亦欲布转此大法轮耳。语默动静无非佛事,
云台宝网尽演妙音,毛孔明光皆能说法,一切无内外,亦无余欠,
或滞有无,亦非实际。苟能于此悟入,方与如来教行不相违悖
塔庙。云乎哉,回图君之言善矣。赵公既施石以俟,请以是刻之
如何?濂不敢辞也。”院始建于晋天福九年八月既望,号曰“保
安”。至宋治平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复赐今额。倪先生字文卿,朴
其名也。豪杰而文,不让陈同甫。回图君讳盈,字持之,尝官于
回图务,盖杂职云。至正十八年岁次戊戌三月望日记。
024历代寺庙庵观
20.古城教寺
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去县南二十五里。周显德中建。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旧名古城院。后周显
德中,吴越刘尚书舍宅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名净治院。
高宗绍兴间,慧辨讲师果纯重建。明复今名。国朝咸丰辛酉毁
于兵,仅存经堂三间。同治间重修。
21.白岩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五十里,邑人倪氏住基。宋太祖
乾德六年,倪氏迁居龙池,舍基为寺。英宗治平二年更名宝林院。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复名白岩寺。明倪尚忠有《风尘廿载始
重游》诗。
22.龙德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一里龙峰山下。未详所始,旧
名乾元寺。寺北高阜建堂,供奉观音大士。宋真宗咸平中,会岁
旱,祷雨辄应。宁宗嘉定十四年,帝为书其榜曰“龙德”云。后废。
元成宗大德九年,僧善兴重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僧徒颇众,
遂成丛林。后仍废。神宗万历十七年改建小庵。今庵毁址存。
宋金华郑刚中有《寓龙德寺感秋》诗。
025
附:宋濂《重建龙德大雄宝殿碑记》 濂《重建龙德大雄宝殿碑记》
佛法之入中夏,始于汉明帝永平八年。此说殆非也。中夏知有
佛,盖已入矣。周穆王时,西域有化人来,能出入水火。王为筑中天
之台。列御寇之书所载,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虽不明言其为佛,其事固皆佛也。况乎天竺室利房等,
持经来秦,而始皇谢去之。汉武帝诏霍去病讨匈奴,获休屠王祭天
金人,祠之甘泉。成帝命刘向校书天禄阁,往往多见佛书。哀帝遣
景宪使大月氏,得其王口授浮屠经而还。是则明帝以前,经之与像,
中夏皆有焉。至于永平以后,而其教始恢宏耳。然而中州之人奉佛
者虽多,江南塔庙,则自吴大帝赤乌四年康僧会所造建初寺始。婺
之浦江,从仙华山降势而下,其东支蜿蜒而来,曰龙峰。峰之麓,龙
德寺在焉。乃法壊禅师道场,初名乾元。宋大中祥符元年更今名。
嘉定中,宁宗亲书寺额以赐之。寺无碑碣可征,不知何时建立,相传
为赤乌中。予窃惑之。僧会之化方行建业,而浦江在千余里外,何
缘遽有兴兰若事乎?乾元乃唐肃宗纪年,以年名寺,其殆或肇寺唐
欤?寺废将圮。元大德九年,住持僧善兴及其徒永镇,悉撤其旧而
新之。先是龙峰之上有塔七成,宋天圣三年僧咸若募兵部侍郎胡公
则捐钱五十万所建,至是亦一新之。且造塔院一区,涌殿飞楼,雄丽
华焕,为一郡佛宫之冠。岁时祝厘,县之诸浮屠悉萃焉。元末兵乱,
一夕皆为煨烬。寺之二比邱至德、守约衋然伤心,乃合谋曰:“前人
之功,吾侪不可不继也。而力未能遍及, 宜先其大者以为众倡,乐
善之士岂无从而和之者乎?”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其
广一百一十尺,深比广閷二十尺,崇比深复閷其四十尺。经始于洪
026历代寺庙庵观
武九年之十月,落成于十三年之三月。匠以日计者八千,米以石计
者一千,钱以贯计者五千,而所僦之夫弗与焉。二比邱以成功之孔
艰也,欲使嗣人知所保护。介予学子吴诚来请记。呜呼!久远劫来,
诸佛出世,其化度前后固不可以详知,而先儒则谓穆王之世,中夏已
昉见之。越一千六十余年至明帝,法始盛行;又越一百七十余年至
吴大帝,江南方知有佛。秘藏之莫显,至道之难闻,亦已甚矣。今世
祇园梵林交接乎东西,琅函玉笈充牣于左右,则其证修宜若易易然
者。而阐提之人犹日众多,自非增崇其像变,宏侈其宝坊,何以新其
瞻视,而祛其疑妄者哉?此二比丘所以协力起废而不敢缓也。真如
妙智,舍生本具。当有继轨辙而兴事功者,不数年间一复大德旧观,
予安敢谓无其人哉?故因作记,特稽佛法缘起,而叹其不易遭逢,意
将起斯人之敬信。苟谓泛引而续言之,非知予者也。系之以诗曰:“西
方大圣天人师……尚告继者征斯碑。”洪武十三年夏四月八日记。
23.宝应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五十里。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建。仁
宗至和二年改为禅院。理宗淳佑六年,松溪龙禅师重建。明太祖洪
武二十四年改今名。国朝咸丰辛酉,圮于粤匪之乱。光绪十年重葺。
24.大智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一里,初名净居尼寺。宋英宗治
027
平二年改今名。徽宗崇宁四年更为僧寺。有泉一泓,与月泉相望,
亢旱不涸。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移建小东门外。国朝康熙六
年,寺僧募建正殿及东西两官厅。乾隆年间重修。咸丰辛酉燹毁。
同治癸酉,寺僧募建。
25.明德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十五里广明山下。其缘起岁月无
考,旧名至德。宋英宗治平二年改今额。国朝乾隆四十年重修。
咸丰辛酉燹毁。光绪七年重建。
附:明宋濂《明德教寺记》 宋濂《明德教寺记》
明德寺在婺浦江县西十五里广明山之下。其缘起岁月无碑碣
可考见,不能知其详。或云五代时,有大士曰义琼者,尝结庵山趾,
里大姓若黄、若唐、若吴、若盛,为舍基建寺;或云周显德季,吴越钱
氏有魏王尝食邑浦江,死葬是山,今其墓犹存,寺盖建以祠王者也。
初名至德,宋治平乙巳改今额。宣和庚子,睦州方寇作,寺焚。继而,
金豪、金妹同寺僧构成之。入国朝以来,至元辛巳又焚,惟宋龙华
阁独不坏。寺僧戒于屡灾,乃作室散处东西,曾无以寺为意者。后
二十年丁未,僧本生始铸铜钟。至大辛巳,元圯、元杰、元凯、普平
复建楼居之。至大己酉,法源复作三解脱门。延佑乙卯,法源与净、
觉复作释迦宝殿。元统甲戌,复抟土塑佛菩萨阿罗汉像。至正乙酉,
净俊复作库堂,而如珠、如岳复作小别门于寺南。于是,寺之制所宜
有者略具。其费皆出于寺僧衣盂之资与向之里大姓子孙之助,而集
028历代寺庙庵观
贤大学士吴公直方,及其从子松江府教授贵孙,其力为尤多。后六
年辛卯,法雷、若能乃介永新知州赵公大讷之书,请濂为之记。濂
尝观《五代史》,记钱氏虽外尊中国,而镠所封宝石山制书已自称宝
正。六年辛卯则尝称改元矣。而其建王树藩,造寺设祠,固无所疑
者,第不知琼已建寺,而后奉以祠王耶?抑钱氏将营构而琼适来,遂
以主之耶?《郡志》既不登载,又无他文字可征,今皆不民质言之。
惟念寺遭屡毁以来,历三十九年之久,殚诸僧艰瘁谋为之力而其所
成就,仅仅若是,苟不谋文刻诸金石,其兴造岁月又将无以考见,后
人何自知其详哉?此雷等所欲请记而不敢后者也。若夫毗卢楼阁,
本无成坏;烈火虽然,了不可焚;光明殊妙,遍覆大千;欲觅见之,亦
无有处。尚得以世缔语言藻缋之乎?虽然迦蓝之建,盖欲众生因境
而生悟,不可少也。第以世相之起灭,每相寻于无穷。今欲垂示于
方来者,实望如前人之勤,亦相持于无穷。记之文字,其又可免乎?
濂因勿辞为着,其可知者,使雷等归而刻焉。旧传,寺创于赤乌吴大
帝纪年,距寺未毁时已八百八十三年,设有是,唐、宋图经、舆志“赤
乌所建”颇详,何不及于此耶?
26.圣昌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四里骆山,旧名唐昌尼庵。宋英
宗治平二年改名圣昌。徽宗大观二年更为僧寺。后圮。元顺帝
至正四年,寺僧绍隆重修。(薛志)国朝乾隆二十四年重建观音
堂。今正殿尚存,余圮。
029
附:邑人方樗《重修圣昌教寺碑记》 人方樗《重修圣昌教寺碑记》
佛氏为道,盖未尝以宫室之美、丹青之丽为己奉,故其徒或处
穷岩绝壑,诛茅结构,离人世,屏尘迹,劬身苦志,静坐深潜,求所
以为佛之道。迨其后,徒众日增,遂乃充广室庐,雄门杰阁,耸栋
飞檐,刻木泥金,尊崇像设,梵呗交陈,钟鱼响应,此丛林大刹之所
由兴然非其所尚也。浦阳之南有山,名骆山。山之中有古寺在焉。
按图志,本唐昌尼庵。宋大观二年始易以居僧。治平间,乃名曰
圣昌。历年滋久,废而不治。山之僧曰绍隆、募凡好善者施财出
粟,极力营办,撤而新之。大殿既成,前葺山门,旁修廊庑,乃及钟
楼,朱甍翼振,碧瓦鳞齐,范铜为钟,声动遥迩,焕然可观。于是请
予为文立石记之。余以为圣昌之为寺,雷峰拥其前,江水横其后。
左原右隰,瘦涧深纡,长松曲径,茂密交加,其徒能坚持静处,朝香
夕灯,请祝国厘,以安民社,庶亦不负创作之始意。若徒以宫室之
美、丹青之丽相夸诩,岂吾之所望于其徒也哉?是役也,绍生之功
为大,山之主善云、实纲、维之作。始于至正四年十一月,落成于
八年九月。其施财之姓氏,镌诸碑阴云。
27.密溪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上有崖广,横亘若广厦,
可容数百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重建。英宗治平二年,更名
法源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复名密溪寺。(薛志)国朝乾隆
二十四年重修。
030历代寺庙庵观
28.密溪岩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里,前明建。国朝乾隆三十八
年重葺。
29.仙华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十五里,宋时建。闽人谢翱有《游
仙华寺》诗。
30.护圣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故周氏坟庵。元世祖至
元三十一年,僧文潜居之,号华岩法界。顺帝重纪至元四年,改额
广福护圣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后僧并入左溪寺。今废。
31.吉祥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南五十里。元成宗大德三年,宝
林僧法授建。
32.龙华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031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七里,僧善义建。寺后有千佛阁,
负阁为普贤殿。柳贯有记。今废。
附:元柳贯《龙华寺记》 柳贯《龙华寺记》
吾县所负山曰仙华山。去县尚十五里。行未半道,有浮屠氏
之居,榜“龙华寺”者。经始于柴氏妇胡,而绪成于其孙善义。龙
华废寺额,义请于官,揭而颜之,用旧典也。初,里大僧师远早游
诸方,参礼名师,卓有见解。依虎丘本,而本化去;依净慈伦,而伦
又化去。返栖故山,将以究了己事。胡之母子窃心敬之,为卜其
居之右,作积善庵,迎之以来,且命义从之游处。远庵居六年而寂,
于是义拳拳宏法之念,不懈益勤。间至钱唐,或导之入谒净慈愚
极室中。极启之道要,义愈感服。时及庵信绝学勤继主西峰,义
往来咨扣,二公尤掖进之。秋,江湛方自华顶起单,憩婺城北圆觉
庵。义一见,与语合意,即介勤请住积善。厥既受请,撰日入庵开
法,而四方慕道之侣,知义可以依止,来者如赴。义又益治禅栖,
规恢法会。是岁坐夏者余五十单。县主簿赵君郁见而韪之,始劝
义请故额,以寺易庵。又明年,湛迁住华藏,众亦随散。义愀然曰:
“有寺无僧,犹虚器也。吾可以求之人乎?”乃以传姓承宗之事付
之兄子,自乞祝发受度,焚香设像,遥礼远公为之师焉。盖昔以远
故作庵,而远又尝啖我以禅悦之味者也。远为初祖,则由我以及
世世传次住持,尚吾祖母崇法敬僧之意。有在于兹,义诚和本哉!
自义受服三衣,荷承大法,晨营夕计,惟以堂室未宏、像图未饰为
己策励。凡窘身节口,以有铢缕之赢,不以给诸斵削之伎,则以授
之采绘之工。今殿寝中岩,门闳外敞,经术绳引,斋庑翼张。而演
032历代寺庙庵观
法之堂 , 旃檀之林,香积之厨,参峙胪列,森邃萧爽。钟有簨虡,
经有函庋。有田以给饘粥,有林以备薪槱。圃可以畦,井可以汲。
视诸方大雄氏之宫,亦充美矣。而义之言则曰:“是在吾法,犹为
未具。”复僻地其后,建千佛阁,负阁为普贤殿四楹,藻棁绣栭,上
下映发。位庐舍那佛阁中,而傍置贤劫千佛坐像。其次斵木髤彤,
涂金渥采,相好庄严,若幻而出,香华幢盖,备诸杂饰。时节大会,
有式有度,然皆有以资之,无外求者。吾县虽斗绝,而径涂所出披
缁衣褐之徒,解屦升堂,甘寝美食,如返家舍,有以阴翼其向道之
诚。古人建立丛林,其意正惟有得于此焉耳。义之为是寺役也,
阅三世四十年,若其伯叔兄弟,与其故妻之娣姒,咸有所助。而施
之出于檀信者,亦什得二三。独里士赵君某及其内子张缘契特厚,
既捐资相其造阁之役、度僧之事,又斥腴田若干亩,岁入其租,以
供普贤会凡费,所谓有以资之者也。今立祠阁西,每食必祝,浮屠
人所为修其祉报,盖如是而已。赵君,予友也。间持义之言,请予
曰:“义耄且衰矣,深惟夙植善根,摄是正念,殚志毕虑,开拓精蓝。
虽名有漏之因,实觊无穷之利。然我能奋兴于前,而不能必其绵
引于后。则植者有时而仆,筑者有时而堕,华绚丽密者有时而埃
蔑无余,我为是惧。亦既笔为训辞,以传示我后之人。且誓言于
佛,而以天龙鬼神涖禁而诱迪之矣,意犹以为未也。檀越为我谋文,
显着于石,使有目咸睹,有耳咸闻,岂不益为可恃乎哉?义之所为
必假吾言以致其请者,以君之不我欺也。”予受言已,则辞而识之
曰:“佛法被于天下名山大泽之间,寿国福民之祀,鼓钟相闻,大
抵归于释矣。然其人岂能皆以说铃,化詟流俗,必使之涂塞耳目,
033
以同入于幻□,不可救止而后已也。盖亦有山林特起之士,返流
自照,发真归元,用其善巧,方便焚修。至于积之之久,而丰居广
籍,迄就功绪,则篑进而为山,水至而成渠。若善义之于龙华,始
奋其孤孱之力,以卒成是伟异之观,虽欲不归之缘业,讵可得乎?
然助义之假象以显智,因境以导迷,又岂不欲率此土众生,同登净
觉,而延兹坚根硕叶之荫于方来,而未已也耶?乃若田业之籍于
寺者,或义所自施,或得之众缘,与凡佐其肇兴之费者,细大毕纪,
将托兹石之阴系击而鑱焉,其不私人之惠又如此。呜呼!世出世
间,有二法哉?”
33.崇因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见《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光绪浦江县志》:作崇音。在县北百里,明神宗万历时建。
国朝乾隆二十四年重修。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北九十里,在三门头迤北里许,崇奉
如来释迦。康熙间,僧开山禅师建两进六间。
34.惠云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五十五里,旧名胜峰。相传阿太师
道场,初建山上。火焚钟坠山趾,因改建。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里人陈九经、僧真满重建。咸丰辛酉毁于兵,仅留正殿三间。同
治间重修。邑令须之彦有《秋暮过惠云寺夜宿陈友松书斋》诗。
034历代寺庙庵观
35.弥陀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明熹宗天启年建。国
朝乾隆二十四年重葺。
36.大孤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五十里,前明建。邑人陈果有《大
孤寺题壁》诗。
37.高山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三十里,未详建始。
38.独山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作庵。在县东三十里,未详建始。国朝
乾隆三十八年重建。咸丰辛酉燹毁。光绪十年重建。金华曹开
泰有《游独山寺》诗。
39.幽西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笔架山之右,乾隆年间建。
035
40.福庆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一名章家庵,在三十都。
41.醴香寺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建始年月无考。咸丰
辛酉毁于寇。同治□年重建。
42.黄龙教寺
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
《嘉靖浦江志略》:寺去县北七里。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43.广德寺
见《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东四十里,在新桥头惠济桥之西首。
44.安岩寺
见《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东三十五里,在戚家岭脚之西北里
许,奉祀观音释迦。民国廿五年,新造山门塑四大金刚诸佛。
036历代寺庙庵观
45.三宝寺
见《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南二十七里,在横溪镇附近派塘坞,
由乌蜀山分东一支之山下。寺建前后三进,后立观音大士,中为
大雄宝殿,有如来佛祖三尊,两旁十八罗汉,前进山门上有三宝
寺匾额,两边僧房,前清光绪九年由僧心慧平基兴造。
46.里白佛寺
见《民国浦江县志稿》 《民国浦江县志稿》卷四
《民国浦江县志稿》:县南五十三里,在狮岩下庄附近。邑
人陈志贤有记云,其光分里白佛、外白佛两寺,相距半里许。外
白佛系陈姓所建,里白佛乃陶、项、钱、郑四姓公建。自粤匪一
炬悉成焦土。至民国二十一年,里白佛重新建筑,两旁厢屋各十
间,前厅三间,后厅三间,中为大雄宝殿,势颐雄壮是役也。实
成於王普心一人之手,普心系道家者流,为人廉干,毫无凭借能
以赤手创此山门,亦道教中之佼佼者也。吾不忍冺其人,故特记
其寺云。
037
(二) 庵
1.龙岩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二十里。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僧道存建。
2.登高福聚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三十里。宋理宗景定二年,僧存
礼建。即元世祖中统二年。
3.接待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元成宗大德元年,僧
德道建。今废。
4.宝黍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元仁宗皇庆元年,僧
元圭建。
5.福聚庵
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038历代寺庙庵观
《嘉靖浦江志略》:去县东十五里,元天历元年建。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十五里。元文宗天历二年,僧净因
建。今废。
6.常乐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二十五里。元顺帝元统元年,僧
德芳自义乌伏龙山来,结茅于此。里有黄、陈二氏舍基为庵,并
四围山地及田归之。至正二十二年,其徒明□建佛殿及法堂,三
门两庑规制稍备。(薛志)后圮。国朝康熙四十年重葺。
7.水月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元顺帝至正元年,僧
子辰建。
8.化城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七里。元顺帝至正三年,僧若空
建精舍于仙华山,名曰云巢,寻改为化城院。若空尝受学于方先
生凤,先生没,学者相率祠之院中。今复为庵。按:今俗呼仙姑殿。
附:邑人柳贯《仙华山化城精舍记》 人柳贯《仙华山化城精舍记》
仙华山之南麓,蹊术北引,缭原田,度涧冈,前行可数里,至东峰
039
之下,有谷窈然中藏,有泉滃然仰出,其土田宜树艺。浮屠若空者,受
经于山北之皇安普利院,出参礼名师,游浙东西,倦且休矣,始披荒得
之。翦茅茨室,度可寻丈,将自食其力,以修习禅观,究了大事。久之,
白衣人稍来依止,而室隘莫能容。空之师清衍比请楼氏,主其坟庵。
长者亿闻空苦行而嘉之,为徙其家废佛祠位于其中,以严像法,作斋
寝庖湢,使可继处。天童竺西和南题其榜“化城精舍”,表缘业也。于是,
龙峰主僧永镇首施田若干亩,且劝发长者斥田山园,总若干亩,隶之
衍,曰:“吾则不可以无施也。”亦割私田若干亩归焉。空受施已,知其
道肫悫可信,益务力生勤事,不懈进修,而门庑钟阁咸以序为。始图
观音大士像于北壁,更抟土为之,饰以黄金。范铜为钟,亦若干斤而赢。
有田若干亩,施而入者若干,空所经纪者若干。椔栵之墟,化为宝所;
猩鼯这穴,规成法筵。瞻者生敬,游者忘去,行修而缘稔,虽空亦不自
意其成就如是。佛之为教,尊严广大,可胜赞哉!昔吾乡先生方韶父,
隐山南东,嗜诗好游,采撷奇秀,摅发芳华,是山之胜几无佚厥美矣。
没且葬,距精舍不数十举武。予时方教国子,赴来辑行为铭,其孤樗
梓钻石未树。予解江西之明年,始率里友买田具施,请寓祠植碣精舍。
空曰:“吾师也有施道焉,其曷敢不承!”及予絮酒以往,空作礼迎劳。
固尝问诗法于先生,师之亦宜。间数岁,空摄衣入谒曰:“檀越为我识
精舍本末。”予以先生故,属笔夫奚辞?观自古佛者,苦身窘形,离智
断念,窜伏于空林灌莽之间,尽日力作,食草木实,晨莫稽首合爪,崇
法事师,如承父母而加畏慎。虽践蛇茹蛊交变于前,以为事偶然者,
其心精进,无有退转,故能摄受诸难,返照自性,平等众生,入佛三昧。
其坚苦悴辱若是,异时壁观一婆罗门,身心寂然,非有放光动地之祥,
040历代寺庙庵观
而法印真乘,灯灯不昧,天下丛席,藉以为宗。今世祀益绵祖风丕绍
三衣改饰,伊蒲罢供,将明小果之因,难甚一华之见。于斯时也,使无
识超见卓如空等辈,拔于淟涊,归洁其身,而思灭苦本之士,犹得托焉
以处,则涧盘之上,不名一迹,可不可哉?虽然念拮据之不易,重付累
之有人,又系乎缘业之洪纤,予亦安能知之也?至元改元之明年丙子
春正月记。
附:义乌黄溍《化城院记》
仙华山化城院者,僧若空之所创也。山之东,隐君子方先生居之。
先生没,葬山之南院,距墓一里而近。邑士与先生有雅故者,以空尝
从先生游,相率即院中祠先生。且以门人柳贯所为铭刻置祠下,而院
之构兴,顾未有所登载。潜忝及先生之门,先生之子樗来为空谒记,
谊不得辞。按《图志》,仙华山在浦阳县北,高一百五十丈, 周二十五
里。列岫如屏障,为风穴,古仙人上升处,有宇在其下云。先生《游录》
称:“自岩腹望峰顶,丹光闪闪,如宝莲花。稍进,至仙坛前,耸峭离立。
东一峰,坼立数百丈,俯视如池。又东一峰如削。循其罅而上,踰石峤,
如户限,比下如井。折而东,至第五峰之背,有石屋,可坐数十人。又
东为中峰,下睨乌伤、东白、原隰,聚落如棋布。其北诸山与新定接。
又一峰在其东,峰极峻绝,不可攀缘。而第二峰悬崖,有穴深黑,风薄
两崖上,草木皆动。”凡先生杖履所历,较《图志》所聚尤险怪崛奇,诚
天壤胜概也。受空业于山北皇安山之普利院,而遍浙东西州求善知识,
咨决心要既,而充然自得,浩乎其归丛林虚席屡以名刹让,皆避不就,
恒惴惴焉。恐退藏之不密,对仙华之秀冀,将卓锡其中。乃游北麓,披
蓁荒而入得其地。于邻黄氏直东峰之下,窈然深静,遂翦荆棘结茅以
041
自庇,劣仅容膝,名之曰“云巢”。无登陟之劳,而有宴息之安。以为
若是不啻足矣。里人朱仙,亦先生门人,与空方外交。叹其自处太褊陋,
首捐田为辟基址。而同里楼亿为作佛庐、斋寝、庖福。龙峰主僧永镇
掇田二亩有奇裨之。而空之师清衍暨好事之家。又助以田山园总百亩,
更其故所居“云巢”曰“化城精舍”。空自建钟楼、门庑、益置二十有
八亩。为久远计,易精舍之号曰“化城院”。而国师为降法旨加护焉,
重纪至元元年之夏四月也。至正改元之二年秋九月,空复与其徒道元、
本觉,撤旧屋一新之。自大殿至斋堂、寝室、两庑、三门,悉同巨刹之制。
佛僧之奉备具如式,兹山之面目亦轩豁呈露。先生向所睹怪奇壮伟之
观,可不烦举趾而坐致也盖空之倦游而返故山,志在遗去嚣绊,探幽
择胜,以佚其躬而已。未始即人而人自即之用,能建置成立如此,以
无愧于古之有道者。而空又能以其余力,与先生周旋于文字,其名固
当配先生以传。如庐陵之有勤,眉山之有潜,相为不朽。岂徒区区丹青、
土木之美相夸诩也哉!姑记其作始大略,俾无忘所自云尔。空字无相,
旌吴先生之祠,事自有述,兹不书。至正四年冬十一月甲午记。
9.茂山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十里。元顺帝至正五年,僧普泽建。
10.大觉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元顺帝至正十二年,
042历代寺庙庵观
僧智镇建。(薛志)今废。
11.栖净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十五里。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净住院
僧昌朋叟与其徒聪无闻,因皎月岩之旧址建。宋濂为记。今废。
12.观音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四十里。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僧善义建。
13.灵鹫庵
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去县东四十里。元至正中建。原有清涟
寺、天圣院,今废,不录。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四十里。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僧
道生建。
14.黄檗庵
见《嘉靖浦江志略》卷八、《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嘉靖浦江志略》:去县西二十里无来山。大明洪武十有六年建。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三十里无来山。明太祖洪武十六
年,净住院僧处仁重建。吴士谔为记。
043
附:吴士谔《黄檗庵记》 士谔《黄檗庵记》
浦江县西三十里,有峰曰无来,圜若覆钟,高摩苍穹,众山环
列,低昂上下。近者伏而远者驰,大者倾而小者跂:不啻如来应世
而四众云集也。迨乎云幕垂罩,天籁时鸣,山间日朗,香气袭人,
又其献秀也。顷焉,净住院沙门德山仁公栖净其处,时有二净人
李肯、唐印,来自明德院,怀香礼拜,欲集净业。仁公既即与语,有
若夙契。盘旋山中者数日,遇山人杨观者,指以山泉云:“其流冬
夏不竭。”仁公喜曰:“斯是我修道之所!”于是缚茅坐石,深入禅
昧,令肯出入乞食,蛇虎避之,益敬慕佛法。而里中耆德信向咸来
瞻礼,僧俗受其戒者仅百余人,遂揭以黄檗旧庵之号,乃洪武丁巳
岁也。同里吴公惠卿,率弟兄子侄请割近庵田土,俾为创始之资。
继而,庶姓若周、若金、若石咸乐捐金助力。先建法堂,次及庖廨,
以接游憩之士。明年,佛殿成。而伽蓝祖殿与东西庑楼、法器、像
设先后毕备,又越六七载矣。抑亦杨观劝募之力居多。仁公更于
法堂之东创石塔,前构塔院,后建小塔,为众僧归骨之所。其山皆
石、杨二人所舍,塔名普平。初,千岩禅师长公说法义乌龙寿山
中,仁公往谘叩焉,恳求其道。师未以禅要行甚力。迨乎功成,一
旦无疾辞众,即说偈曰:“七十七年住世,朝日无明竞起,放出收
来在我,撤手便行无二。”端坐而化。时洪武戊寅秋九月十日也。
后七日 , 其徒道坦奉全身焉。异香馥郁,四众悲集,莫不感异云。
夫自达摩西来,五祖弘忍大师住锡黄檗,大扬佛教。今庵符其名,
庸非弘忍后身显化于是乎?而无来之峰灵异献秀,庸非天台方丈
之类乎?凡佛刹之营创,幽冥之际必有尸之者矣,岂曰偶然之故
044历代寺庙庵观
哉!后人继承维谨,思因果之不昧,相与护持,使其永久弗坏尔。
余老且病,习无闻知。坦固请,勿得辞。因述其始末。是为记。
15.水月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里许,即旧迎恩馆。明宪宗成化间为
接诏建。后圮。熹宗天启元年,僧海光重建,改今名。(薛志)今废。
16.白麟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廿三都地。明神宗万
历十年,僧悟空募建。岁久倾圮。今存正殿三间。
17.金浦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六十里太阳岭上。山高途险,行
者苦无憩息之所。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同知周尚礼捐俸募僧建
庵于巅,官民便之。
18.净刹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太阳岭。建置时代无考。今废。明邑
人金信有《太阳岭净刹庵》诗。
045
19.清净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三十里。明神宗万历时建。江西
进贤县木工涂明镜父子三人来浦,买二十六都荒山一段,名杉树
坞,于万历二十七年建庵。父子并薙发为僧,颜其居曰清净庵。
二子名真见、真闻。熹宗天启二年重修大殿。
20.武林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十五里,明神宗万历时建。
21.松雪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十里东岩之下,旧名东岩庵。明
怀宗崇祯十一年,僧镜西就岩洞为精舍,额曰松雪。其徒悟空,
于洞前建高轩,周以廊庑。国朝康熙丁未,于殿南建天虚阁。
三十九年,邑令赵懿源为撰碑记。文载金石。咸丰辛酉乱后,多
圮。光绪初重建。邑人黄震龙有《东岩庵》诗。
22.金星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五十里通州桥南。明怀宗崇祯
十五年建。国朝嘉庆五年被水冲圮。八年重建。光绪十六年修。
046历代寺庙庵观
23.迎禧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十五里,明怀宗崇祯时建。
24.善庆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七十里乔竹岭,前明建。乾隆
三十九年重葺。咸丰辛酉燹毁。同治间重建。国朝邑令秦文超
有《宿善庆庵》诗。
绿云留客住,小阁面层峦。天在山中小,僧居岭上寒。
兰丛萦石骨,竹篠刺蒲团。来与瞿昙宿,清谈夜未阑。
25.青龙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五十里,前明建。
26.古兰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里,前明建。
27.石向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前明建。
047
28.广济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三十五里,前明建。国朝乾隆
三十七年重修。
29.观音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十里。按:在五路岭顶。前明建。
后圮。国朝乾隆二十八年,邑令何子祥重建。
30.天寿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 《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里,前明建。国朝乾隆四年
重葺。
31.麂师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明时建。国朝康熙
四十年重葺。
32.古岩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西十里,顺治三年建。
048历代寺庙庵观
33.莲居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十五里,顺治五年建。康熙
三十四年重修。
34.卧龙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十里,顺治十四年建。
35.万寿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北十里,康熙元年建。乾隆五年增
造门廓三间。同治年间,邑令张兆芝拟改万寿书院,因调任萧山,
不果。今复为庵。光绪初重葺。邑人陈果有《万寿庵》诗。
36.西竺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东南十里,康熙二年建。
37.时庠庵
见《光绪浦江县志》卷十五
《光绪浦江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康熙十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