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咨询之窗-2022年07月

发布时间:2022-7-0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国信咨询之窗-2022年07月

目 录国信要闻 ............................................................................................. 1抢占市场先手棋多措并举稳发展——国信集团成功召开2022年集团工作视频会..........................................................................1宁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举办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题集中培训班 ............................................8助学圆梦,传递希望——国信集团携手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助学再升级...................................................................................................10项目展示 ................................................................ [收起]
[展开]
国信咨询之窗-2022年07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目 录

国信要闻 ............................................................................................. 1

抢占市场先手棋多措并举稳发展——国信集团成功召开2022

年集团工作视频会..........................................................................1

宁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举办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工程建设领

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题集中培训班 ............................................8

助学圆梦,传递希望——国信集团携手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助学再

升级...................................................................................................10

项目展示 ..................................................................................................13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项目 ..........................................13

西安市地铁临潼线(9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 ......................15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 ......................................18

国信观点 ..................................................................................................20

供水项目案例分析之—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

用配套管网工程PPP项目..............................................................20

海外声音 ..................................................................................................27

Understanding the True Cost of Construction in Today’s Market....27

建设市场发生的真实成本 ..............................................................33

政策摘要 ..................................................................................................3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

第3页

意见(国办发〔2022〕20号) .....................................................37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

...........................................................................................................5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

(2022—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22号)................55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

号)...................................................................................................60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有关办法的

通知(财建〔2022〕183号) .......................................................65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

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22〕5号).......66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

整县推进项目的通知》(农办牧〔2022〕13号).....................72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信息质量

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财办金〔2022〕45号).........................77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减污

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综合〔2022〕42号).....79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调整

第4页

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环办气候函〔2022〕229号) ...................................................84

参加编制人员..........................................................................................86

第5页

国信要闻

抢占市场先手棋多措并举稳发展——国信集团成功

召开 2022年集团工作视频会

进入2022年,全国各地疫情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响

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6月1日国信集团以视频会议形式在京召开了

2022年集团工作会。国信集团总裁、国信招标及国信咨询董事长袁炳

玉,国信集团执行总裁柳泽伟,国信集团常务副总裁、国信招标、国信

咨询总裁贾宇昆等领导出席了会议,集团其他相关领导、职能部门及业

务部门总经理、各分子公司领导等140余人以钉钉视频形式参加了会

议。集团同时也要求各业务单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组织员工参加(收看)了视频会议。

第6页

会议由集团执行总裁柳泽伟主持。按照会议议程集团常务副总裁、

国信招标及国信咨询总裁贾宇昆在线上做了《2022年集团工作会报告》,

回顾总结了集团2021年度的总体工作情况,分析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对2022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部署。

贾总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是集团推行“分业经营、分立协同、双

业并行、双品并进”发展战略的第三年,集团上下齐心协力,业务稳中

求进,继续落实大力开拓全过程咨询业务、持续发展区域事业合伙人以

及招标代理业务稳定发展等战略部署。通过全国各地业务单位全体员工

第7页

的不懈努力,国信集团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抓业务发展机

遇,寻求业务突破点,集团总体经营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1.04%,净利润

同比增长17.21%,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三年,对社会经济影响逐渐积累,2022年

又多地集中爆发,很多地区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流动管控措施。集团业务

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受管控措施影响,部分业务单位的业务进入停顿状

态。在此困难时期,集团勇于担当,密切关注各业务单位运营情况,2022

年将拿出资金1000万对各业务单位进行帮扶和支持,共同应对疫情,

第8页

多措并举拓展市场渠道,保持人员稳定和业务稳定,优化内部协同机制,

加强业务单位向心力和凝聚力,做增量求增长,与大家一起携手并肩,

共渡难关。

国信集团、国信招标及国信咨询副总裁贺岩做2021年集团财务工

作报告。国信集团副总裁、国信咨询常务副总裁王胜做了“以客户需求

为导向,做好市场协同开发”的主题发言。王总分析了近期咨询业务市

场需求热点及特点,强调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外部环境的压力和不确

定性,使集团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可能成为集团市场扩张的机遇。

第9页

加强市场开发是集团稳定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应立足长远,着眼当下,

各业务单位根据所在区域的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充分利用集团

现有的资源和相对优势,加强集团内外协同,灵活运用各种营销工具,

全力以赴做好市场开发工作。国信集团副总裁、国信招标常务副总裁李

继红做了“抓住机会主动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全过程招标采购咨询服务

新优势”的主题发言。李总指出国信作为行业标杆,已经具备相应的资

质资信和部分实践经验,应该加快主动创新步伐,抢占行业先机,构建

属于国信特色的招标采购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的新业务模式,通过几年

培育和积累,待技术条件成熟最终发展为全过程数字化招标采购咨询服

务。国信咨询副总裁于道德做了“把握政策机遇、创新项目实施”的主

题发言,对疫情下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做了解读和分析,为应对外

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迎接的新发展机遇,从强化企业内功,突出国

信资源整合能力、创新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第10页

在分公司线上交流环节,各分公司积极发言,辽宁、江苏、重庆、

内蒙、广西、安徽等分公司畅谈了各自的经营状况及业务拓展情况,分

享了开拓市场的宝贵经验。内蒙古分公司表示依托国信这一强大平台,

疫情防治和业务开展两不误,招标业务、咨询业务、电子招标各项业务

在疫情影响下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招标业务在疫情中不停摆,积极

引导客户全流程使用电子招投标系统,不仅业务没有受到影响,还开拓

了近十个新业主。江苏分公司也表示,集团和分公司应尽快整合资源,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多多学习研究双碳业务,努力抢占市场先机。

根据会议议程,国信集团执行总裁柳泽伟在会上宣布集团分公司年

度先进单位、优秀经理及先进个人名单,对2021年综合考评前三名、

先进财务、最佳招标业绩、最佳咨询业绩、最佳质量、最佳市场开拓等

分公司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会议最后,国信集团总裁、国信招标及国信咨询董事长袁炳玉对会

议做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集团重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袁总指出,集

第11页

团始终坚持“国信一家人”的理念,越是面对困难越是要体现企业的责

任与担当。2022年是疫情伴随大家的第三年,从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

来,国信集团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每年仍略有增长,这是我们每

一位国信人不懈努力、勇于奋斗取得的可喜成绩。过去两年集团与大家

携手并肩,共渡难关。如今,我们仍然希望大家能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全力保持队伍稳定,继续走在市场前沿,把握好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

大力拓展业务市场,始终把集团作为坚实的后盾,集团将以更加务实的

举措,抢占市场先手棋,继续推进各项业务稳定发展,与全体员工一起

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赢未来!

第12页

宁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举办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工

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题集中培训班

2022年6月10日,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第三巡视组关于专项

巡视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党委的反馈意见》,国信集团子公司宁

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受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组织

举办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

治理专题集中培训班。

上午,宁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柳晓丽讲解国有企

业招标管理政策法规,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

勇阐释了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咨询操作实务与EOD模式要点。

第13页

根据会议议程,下午国信集团总裁助理吴明启围绕企业采购常见

风险与防范和工程总承包及招标采购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宁

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专项治理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分子企

业招标采购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招标采购管理岗位工作人员100余

人参加培训并组织了专业考试。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基础知识讲解,强化了培训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

基础,增强了合法合规意识,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14页

助学圆梦,传递希望——国信集团携手凉山州教育基

金会助学再升级

日前,国信集团携手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助学再升级,在凉山州教

育基金会建议下,根据凉山教育发展战略和思路,结合凉山州教育基

金会发展情况和捐赠方自身优势,集团三年出资100万元,在继续实

施“我要上大学生”奖学计划的同时,关注大学生高中阶段的培养,

在凉山州冕宁中学开办“国信励志班”,为凉山州冕宁县品学兼优、

家庭较困难的彝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国信集团“我要上大学”公益项目是从2015年开始的,每年每生

资助6000元,资助人数50人,帮助低收入少数民族家庭学子完成四

第15页

年的大学生涯。2019年集团又对该公益项目的资助方式进行了调整,

从“传统资助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成才为主”的新型资助模

式,为大学生提供学业提升、专业技能提升、组建学校社团、社会实

践、组织公益活动等公益平台,助力更多凉山籍贫困大学生实现“合

格-优秀-卓越-成功-回馈”的成才之道。此次集团根据凉山教育发展战

略和思路,结合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发展情况和捐赠方自身优势,对助

学公益项目进行再升级。一是实施2022至2025学年度“国信励志

班”助学项目,以基础资助切入,重点开展班级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

活动,在凉山州冕宁中学开办一个由60名品学兼优、家庭较困难学生

组成的“国信励志班”,预算为每年20万元,项目周期为三年,开展

冬夏利营游学、研学、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素质教育。

二是继续实施2022至2025学年度国信大学生奖学计划项目,每年对

凉山冕宁县考上本科品学兼优的彝族学生,预设5000元/20人/年的奖

项,帮助其完成学业,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向社会。

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国信集团作为行业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

以实际行动实践着“源于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在重视发展的同

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累计捐资助学上千万,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

金会一起,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捐资千万元受益一万人”的山村教

师公益计划;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实施“我要上大学工程”公益

项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江苏捐资兴建希望小

第16页

学;在辽宁实施“牵手龙城学子,托起明天朝阳”的贫困生助学计划

等,彰显了一个企业的温度和担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国信集团将一如既

往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

高标准回馈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创造更加和谐

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17页

项目展示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项目

委托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

业务属性:评估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项目建议书评估。

项目概况:

本次评估需对待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需求、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节能环保、项目组织与实

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合规性分析

第18页

论证,涉及医疗、工程建筑、公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

价等多个专业,且项目建设背景复杂,对评估单位的资质及专业技术能

力有着严格要求。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项目是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的重大项目,也是广州市天河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及区域医疗体系

建设工作的核心环节。

项目进展情况:

国信咨询评估工作组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工作中始终本着“独

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克服疫情反复所造成的诸多困难,凭

借多年来在相关行业深耕所积累的强大技术力量,顺利开展并完成了广

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项目建议书的评估工作,受到了业主方的

一致好评。

第19页

西安市地铁临潼线(9号线)一期工程 PPP项目

委托单位: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业务属性:PPP项目绩效评价

咨询服务范围:PPP项目绩效考核咨询服务

项目概况:

西安市地铁临潼线(9号线)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

划中连接西安主城区与临潼副中心的市域线,是一条以疏解交通为主,

规划引导作用为辅,兼顾旅游交通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9号线一期工

程自纺织城站引出,止于秦陵西站,线路全长25.296公里,设车站15

第20页

座,设香王车辆段一座,设半坡主变电所和芷阳主变电所各一座,控制

中心与西安地铁4、5、6号线合设于4号线航天城车辆段内,配属设计

时速为80公里/小时的B型车(6辆编组)共29列。

项目背景:

9号线一期工程是西安市首条采用PPP 模式建设、运营的轨道交

通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并通过签

订《西安市地铁临潼线(9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约定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9号线

一期工程于2017年1月9日开工建设,2020年12月28日开通初期运

营。

为进一步规范9号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掌

握9号线PPP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履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当前合同

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支出挂钩的付费机

制,促使项目公司提升地铁运营管理和客运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和规

范项目的经营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项目实施机构启动了9 号线PPP项目绩效评价咨询工作,经过公开招

标,国信咨询凭借综合实力中标,作为第三方咨询机构组织实施该项目

绩效评价咨询工作。

项目进展:

国信咨询陕西分公司接受委托后,随即组建了咨询团队,积极与实

第21页

施机构对接,部署安排工作计划。首先完成《绩效考核方案》和《绩效

评价工作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公司意见,

随后项目公司依据《绩效考核方案》提交了自评报告及相关印证材料,

实施机构及国信咨询团队组织部分专家对项目公司提交的自评报告及

相关印证资料进行了审核,同时国信咨询团队根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顺

利完成了政府满意度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调研等工作,组建绩效评价专家

组进行了预评价,专家组依据相关印证材料、实地踏勘、现场问询及预

评价情况,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咨询团队根据评价意见出具了绩效评

价报告。

本次政府方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的PPP绩效评价咨询机构为其提

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政府方对此类特许经营项目的监管水平,

促进社会资本方(项目公司)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对于推动西安市轨

道交通PPP模式、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陕西

分公司工程咨询团队在此次评价工作中,充分展现了国信国际工程咨询

集团的专业性、创新性,各项工作均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项目单位、

评价专家的高度赞扬。

第22页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

委托单位:贵港市覃塘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业务属性:全过程工程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贵港市石卡园进港一路与沿江三路交汇处西北角,总投

资约3.74亿元,占地面积约64.1亩,总建筑面积为54774.60㎡。项目

规划设置病床450张,主要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住院医技综合楼、营

养食堂、辅助用房、连廊;配套建设大门、围墙、污水处理、制氧机房、

停车场、道路、铺装、标识标志、景观绿化、智能化、给排水、变配电

第23页

等工程。

项目进展: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室开挖,预计2022年底,项目主体结构封

顶,2024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

项目意义:

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

进一步发挥卫生资源综合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24页

国信观点

供水项目案例分析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

工程 PPP项目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工程 PPP项

项目示范级别/

批次

第三批次国家级示范项目

项目类型新建

合作内容

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和三期工程。

其中:一期工程拟在红山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新建 DN500—

DN1000再生水配套管网37.95公里;三期工程拟自红山再生水

厂出发,沿英金河、规划外环北路、东环西侧绿化带、赤元

公路建设再生水输水干管 2×12.9公里,管径为 DN1200。

合作期限特许经营期为 12年(建设期 2年,运营期 10年)

运作方式 BOT

资产权属

项目公司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和项目设施的维修养护,合

作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制定机构

回报机制政府付费

实施机构赤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政府出资方赤峰德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第25页

中选社会资本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公司设立

概况

公司名称:赤峰华创德润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设立时间:2016-10-21

股权结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 21500万元。赤峰市德润排水有

限责任公司出资 500万元,占股比例 10%,沈阳市政集团有限

公司出资 4500万元,占股比例 90%。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赤峰市是我国重要的缺水城市,城区也没有客水来源,城市再生水

的利用成为了城市生产和发展的水源支撑。但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日产

15万吨再生水水厂,配套再生水管网仅建成83.2公里,急需使用再生

水的红山经济开发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不足25公里。为加快城市再

生水的利用,保障城市生产发展用水,以及达到《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

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 17号)要求的"到2020年,缺

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4】99号)要求的"全区城市

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40%",急需实施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

管网工程。同时,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可节省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先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加快工程建设。

(二)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包含了赤峰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和三

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拟在红山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新建DN500—

第26页

DN1000再生水配套管网37.95公里;三期工程拟自红山再生水厂出发,

沿英金河、规划外环北路、东环西侧绿化带、赤元公路建设再生水输水

干管2×12.9公里,管径为DN1200。线路规划如图所示∶

第27页

三、运作模式

(一)项目运作方式

根据《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

的通知》(财建【2015】29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

南》(财金〔2014〕113 号)等文件精神,综合考虑本项目收费定价

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投融资需求等因素,

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作为新建市政公用项目,拟采取BOT

(建设-运营-移交)的运作方式,此方式适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也是国内运用较多、比较成熟的投融资建设模式。

(二)交易结构

(1)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招标人,通过招标方式,选

定社会资本。市政府指定的出资机构赤峰德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与社

会资本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再生水利用管网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通

常政府对关系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事项(如股权变更时,受让方不

满足合同约定的技术能力、财务信用、运营经验等基本条件;缩减运营

维护经费等)享有一票否决权。政府方出资代表以出资比例持有项目

公司股权权益,获取收益分成。

(2)项目公司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和项目设施的维修养护。

(3)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合作期限内,根据建设投资和运营

维护成本,政府分期向项目公司付费,合作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移交

给政府指定机构。

(三)投融资结构

第28页

政府方指定出资代表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其中政

府方股权出资10%,社会资本方股权出资90%,各股东方风险共担、

收益共享。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有

关通知》(国发〔2015〕51号)等文件规定,市政管网投资项目资本

金比例最低为20%。建议本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设置为总投资的20%,

即6336.23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方货币出资633.62万元,占股10%;

社会资本方货币出资5702.61万元,占股90%。资本金在项目公司注

册时全部实缴到位。

表1 投融资构成表

(四)回报机制

本项目为再生水管网建设,属再生水的配套设施。负责管网建设

和运营维养的项目公司不向最终的再生水用户收取费用,项目公司的

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应采用"政府付费"的回报机制,即政府购买服

务。具体到本项目,政府所购买的服务包括两部分,一是支付给项目

公司的管网建设服务费,二是支付给项目公司的管网维养管理服务

费。

(四)项目绩效考核

第29页

1、考核机制

(1)政府方绩效考核。赤峰市住建委为绩效考核主体,采取定期

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会同财政、审计、环保等相关部门,对

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重点考查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

(2)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事中评估。政府方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发

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对项目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进行评价。

(3)绩效考核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建设期考核、运营期考核以及移交考核。

(4)政府方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执行项目合同约定的奖励条款、惩

处条款或救济措施。

2、绩效考核指标

(1)建设期

建设期绩效考核指标类别包括安全、质量、工期、环保及造价五大

类,具体指标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应标准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要

求。

(2)运营期

运营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是项目公司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

操作台账及维养记录等内业资料完备性进行考核(内业);二是对管网漏

损率、线路巡检、管网维护、漏水处理时间等方面进行实地考核(外业)。

(3)移交考核

第30页

项目公司在移交前12个月内,应对项目设施进行全面的维护,移

交时应保证再生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均处于良好的技术和安全状态,达到

项目移交标准。

项目公司有义务接受赤峰市住建委的监督管理,接受并配合其组织

的检查及考核。政府方有权依PPP合同约定给予一定的处罚,并从政府

付费金额中予以扣除。

第31页

海外声音

Understanding the True Cost of Construction in

Today’s Market

In recent years, companies have begun to raise concerns about the

increase in costs for their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looking for clarity as

to why costs have doubled from what they were 20 years ago. Industry

analysis confirms that project costs have grown about 200 percent in the last

2 decades, but only approximately 60 percent of that growth can be accounted

for with inflation. This leaves 140 percent of project cost growth unaccounted

for—adding up across a combination of owner costs, indirect construction

expenses, bulk material, equipment, home office and engineering and direct

construction—leaving many project owners scratching their heads as to why

they are paying twice as much today as they did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1990s.

While overall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costs have remained consistent

with standard market inflation, and there has been some alleviation of cost

pressures with the open global marketplace, overall project budgets are still

increas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impacting this escal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owners and project lead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for the

第32页

dramatic rise in construction cos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following will

evaluate the real cost of projects today, providing key considerations to plan

and measure projects going forward.

Often, companies approach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EPC) contractors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a new project will cost the same

or near the cost of a similar past project or budgets pulled from historical

market data, and ask for comparable bids. These expectations of cost are

based on similar projects from 10 to 20 years ago, and don’t take increases

beyond inflation into account. In the game to win bids, EPCs may try to meet

these expectations for budget at the outset, only to find that costs cannot be

contained to it later in the process. A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rojects exceed

initial budgets, it is time for the industry to reset expectations around the true

costs of construction. To do this, owners and contractors need a clear view of

what factors are driving escalation.

Evaluating the key areas impacting current construction costs makes it

possible to frame the overall budget from the outset and enable planning.

Below is an overview of these key areas, which provide the basis for why

today’s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ve become so expensive.

Projects have grown in size, production and complexity—This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owner costs, which account for a large portion of overall

第33页

escalation,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Westney Consulting Group.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ront-end engineering design (FEED) overhead has grown,

alongside an across-the-boar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ours spent on homeoffice work and engineering. Industry experts have estimated that the hourly

rate for this work has risen approximately 40 percent in the last 20 years,

balanced only by the increased use of high-value engineering centers

Concrete and steel use has increased—Larger projects and the use of

heavier equipment have led to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concrete and steel

used for projects. Because many companies benchmark concrete and steel

costs by equipment count,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hat while equipment

counts have remained consistent over the last 20 years, equipment is now

larger, and therefore has addition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it. Another example

is larger module footprints in liquefied natural gas plants, which now use

more concrete than in similar projects 20 years ago. The standard thickness

and size for foundations have increased as well, further adding to the quantity

of concrete and steel needed.

Globalization has complicated materials markets—The emergence of

competitive global supplier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also impacts

understood costs. While in some cases this has helped balance escalation,

other areas, such as welding and painting, have scaled significantly. Use of

第34页

competitive global markets also brings the risk of entering into business with

less experienced suppliers, which may lead to challenges.

Construction site and labor demands have changed—Contractor

management teams have grown, with an emphasis on more headcount to

support quality assurance and project controls. This has also led to higher

blended rates –with a higher ratio of senior staff and foreman to journeymen

and helpers on sites today compared to the 1990s. Labor burdens are also

more expensive and impact the total end cost of a project.

Health and safety are greatly improved—Health and safety practices and

standards have evolved substant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these

improvements have naturally come an increase in costs to enable them.

Overhead related to ensuring safety, along with better controls around

overtime and incentive pay are intangible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escalation.

Requirements in high labor markets—Due to new and increased labor

laws in high labor markets such as Australia and Canada, labor costs are rising

for many projects. These markets require a higher percentage of local labor

to expat labor (for example, Canada allows a ratio of 70 percent local to 30

percent expat workers). When comparing current to historical figures for

labor, we must remember that often a higher number of inexpensive expat

第35页

workers were allowed in the past, and that is no longer the case. Projects in

regions where the local labor rates are much lower or more expats are allowed

at a cheaper rate will generally see lower overall direct construction costs.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between

2009 and 2012, the cost of labor in Australia “increased by over 40 percent,

rising at a rat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U.S.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We’re seeing the same effect with Saudization, and in 2011, the Saudi

Ministry of Labour introduced a program to requi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er-paid Saudi national workers to replace expat worker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become a factor—Requirements

around the globe have become more stringent around how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ll impac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of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Obtaining licenses and conducting early technical, legal and

field studies are increasingly expensive, but did not historically impact

project costs. The costs of the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legal

work necessary under today’s regulations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realigning budget expectations.

Many projects fail to gain initial traction due to unrealistic cost

expectations, or are completed significantly over budget. As discussed,

projects are often assumed to cost a certain amount without the factors above

第36页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Contractors may bid at higher than these assumed

costs, but in many cases, estimates still fall short of actual costs, which will

escalate as a project progresses. Projects may face delays, labor challenges

and other obstacles that cause costs to increase throughout the life-cycle. At

the end of construction, some projects end up at more than 100-percent over

budget. However, this is extreme, and we more commonly see excess in the

40- to 50-percent range.

By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driving cost escalation, and taking those

into consideration, owners can align their expectations with the realities of

today’s construction market. These factors will vary in impact depending on

project type and location, but generally clear up some of the confusion in the

industry to date. This clarity is important when exploring financing and new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lso supports contractors and EPCs as they

communicate budget increases to corporations and bid projects based on the

current true costs of construction.

第37页

建设市场发生的真实成本

近年来,建设项目成本的正在逐年增加,与20年前相比,建设项

目的成本几乎翻倍。行业分析证实,项目成本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大

约200%,其中只有大约60%的增长可以用通货膨胀来解释,剩下的140%

的项目成本增长无法解释,其中包括业主成本、间接建设费用、散装材

料、设备、办公、工程和直接建设费用。这让许多业主摸不着头脑,不

明白为什么他们今天支付的费用是90年代类似项目的两倍。

尽管设备和材料成本与市场通胀保持一致,全球市场的开放也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但是总体项目预算仍在增加。影响增加的因素有

很多,对于业主和项目负责人来说,了解过去20年建筑成本急剧上升

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下面将评估现在项目的实际成本,并且为计划和度

量未来项目预算提供可考虑的关键因素。

通常,公司与工程EPC承包商接洽时都期望新项目的成本与以往

类似项目的成本相同或接近,或与历史数据中提取的预算相同或接近,

并要求可比投标。这些成本预期仅基于10-20年前的相似项目,没有考

虑通胀以外的增长因素。中标后,EPC承包商会在一开始就试图满足这

些预算,但却发现成本在随后的过程中无法控制。首先,业主和承包商

需要了解推动价格升级的因素有什么。

评估影响当前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可以从项目开始时制定总体预

第38页

算并进行规划。以下是这些关键领域的概述,它们是现在的建设项目成

本高昂的原因。

根据Westney咨询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项目规模、产量以及项目

的复杂性的增加,都导致了业主成本的增加。而业主成本在整体项目成

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项目管理和工程设计开销增加,同时居家办公和

工程时间也在全面增加。行业专家估计,在过去20年里,工作时薪上

升了约40%,该部分仅由增加使用高价值工程中心平衡。

增加使用混凝土和钢材——大型项目与重型设备的使用导致项目

混凝土及钢材的使用数量增加。许多公司以设备数量作为混凝土和钢材

成本的基准,虽然设备数量在过去20年中保持一致,但现在设备体积

的增大导致与之相关的成本也更高。另一个例子是与20年前的同类项

目相比,液化天然气工厂占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使用的混凝土增加。同时,

地基的标准厚度和尺寸也增加了,进一步增加了所需的混凝土和钢材的

数量。

全球化增加材料市场复杂性——有竞争力的全球供应商和分销系

统的出现也影响了成本。虽然在某些方面,这有助于平衡成本的增加,

但在某些方面如焊接和喷漆等,则会导致成本显著增加。此外,激烈竞

争的全球市场会为经验不足的供应商带来风险与挑战。

建筑工地和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承包商的管理团队人数与

员工数量均有增加,这是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控制。这与上世纪90

第39页

年代相比含有更高的混合税率,如今的高级员工(领班)与临时工(助

手)的比例比原来更高。劳动力负担也更昂贵,因此影响项目的最终成

本。

健康和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过去二十年中,健康与安全的

标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这些改进,成本自然会增加。确保安全相关

的管理费用、加班和激励工资,都是促成成本增加的无形因素。

高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由于高劳动力市场(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等)出台的劳动法不断增加,许多项目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这些市

场要求外籍劳工在劳工市场占有更高的比例(例如,加拿大允许本地劳

工占70%,外籍劳工占30%)。与历史数据相比,外籍工人如今拥有更

可观的薪资。在当地劳动力成本低得多的地区,或者允许更多外派人员

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入的地区,通常会降低总体直接建设成本。牛津能源

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至

2012年,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了40%以上,增幅远远高于美

国和东亚国家。”“在沙特方面也看到了同样的效果。2011年,沙特劳

动部推出了一项计划,要求收入更高的沙特本国工人来取代外籍工人。”

环境法规已经成为全球范围要求的要素,围绕建设项目将影响环境

和社区经济等各方面,环境法规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严格。获得许可证

并进行早期的技术、法律和现场研究的成本越来越高,但这在历史数据

上并不影响项目成本。在调整预算预期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今条例规定

第40页

的技术、环境以及法律工作的费用。

许多项目由于成本预期不切实际或者完成时间超过预期而丧失了

原有的吸引力。如前所述,在没有考虑上述因素的情况下,项目通常被

假定为一定的成本。承包商可能会以高于这些假定成本的价格投标。但

在许多情况下,估算仍低于实际成本,实际成本将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上

升。项目可能会面临延迟、劳工问题和其他障碍,导致整个生命周期的

成本增加。在建设结束时,一些项目的预算超出了100%。当然,这是

极端的例子,更常见的过量在40- 50%的范围内。

通过了解成本上升的因素,业主可以使成本估算与当今建筑市场相

匹配。这些因素会因项目类型与位置而有所变化,但可解释目前行业中

的一些困惑。这种清晰性在探索融资和新项目开发时非常重要,同时也

为EPC承包商提供支持,因为他们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建设成本向企

业增报预算,并对项目进行投标。

第41页

政策摘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

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20号)

2022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

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及其意义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健全

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

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健全省以下财政体

制提出明确要求。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则,省以下财政体制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近些年,各地区结合自身发展实

际,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各级

财政职能作用,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落实基

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任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

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断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进一步理顺,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

地方财政关系逐步形成。但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延伸,一些地区

第42页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存在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建设公平统一市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划分和省以下转移

支付不够规范、部分地区基层财力保障较为薄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程度有待提升等,亟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动解决。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框架,合理优

化基本制度安排,更好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统筹调控等方

面的作用,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各级财政运行

稳健、保障有力、长期可持续,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

大局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深化财

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

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

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

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坚持的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统一领导、全面规范。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

则,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

第43页

改革,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在改革

中体现党的意志、贯彻党的方针。要强化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树立全

国一盘棋思想,在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制度设计上遵守统一的基本规范,

与中央和地方分税制体制框架相衔接、与其他地区财政体制相协调。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激励相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地

理、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悬殊。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

关系,既要坚持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也要因地制宜,积极

发挥各地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各地情况来谋划具体改革举措。要坚持省

负总责、分级负责,尊重地方尤其是基层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鼓励各

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省以下各级政府积极

性,制定实施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制度,增强财政体制的适应性和有

效性。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财政体制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稳

字当头、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握好改革的节

奏与力度,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保持财政体制连贯性和政策

连续性。要鼓励解放思想、探索实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创新管

理模式,发挥财政体制在改革发展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四、《指导意见》提出了五方面改革举措

一是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财

政事权,明晰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支出责任。二是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

第44页

入关系。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规范收入分享方式,适度增强省级调

控能力。三是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科学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四是建立健全省以下

财政体制调整机制。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稳步

推进收入划分调整,加强各类转移支付动态管理。五是规范省以下财政

管理。规范各类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做实县

级“三保”保障机制,推动乡财县管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

管理。

五、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的改革举措

为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有效解决当前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等问题,推动加

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改革

举措。

一是根据事权属性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推动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

加快推进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划分改革。以事权属性为基本依据,遵循

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信息管理复杂程度等原则,根据各级政府行政

管理特点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避免事权错配造成职能和管理的越

位或缺位。

二是适度强化省级财政事权。对需要跨区域统筹协调或外部性较强

的事务,适度强化省级责任,更好发挥省级在全域统筹、跨区协调、综

合调控、统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政府提供更

第45页

为便捷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为市县级财政事权,充分发挥市县政

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三是根据财政事权划分明确支出责任。按照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

合理确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除共同财政事权实行上下级

共同负担外,其他财政事权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省级财政事权由省

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市县级财政支出责任根据其履行的财政事权确定。

四是差异化确定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共同财政事权要明确划分

省、市、县各级支出责任,坚持量能负担、差异化分担,根据经济发展

水平、财力状况、支出成本等,差别化确定不同区域的市县级财政支出

责任。既要通过上下级共同负担的机制,减轻基层支出压力,也要通过

差异化的分担办法,更好发挥共同财政事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作用。上级财政要根据承担的支出责任足额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

避免让下级财政被动承担“兜底”责任。

五是落实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上级财政事权确需委托下级履行的,

上级财政要足额安排转移支付资金,确保下级履行相关事权的支出得到

充分保障,不能让下级因履行委托事权而额外增加负担。要求不得以考

核评比、下达任务、要求配套资金等任何形式,变相增加下级支出责任

或向下级转嫁支出责任,避免加重基层负担。

六、就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方面的改革举措

为贯彻分税制原则,完善省以下收入划分,合理调动各级政府积极

性,保证基层财政有稳定收入来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基

第46页

础,《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改革举措:

一是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第一,坚持以税种属性作为收入划分

的基本依据。要在不扭曲市场的前提下,让各级政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

入,并利于加强收入管理和促进区域收入均衡。同时,考虑到省级抵御

风险冲击能力较强,且担负着调控和均衡区域间财力的职能,税基流动

性强、分布不均、波动较大的收入更适宜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

高比例。市县收入盘子相对较小,消纳收入波动的能力较弱,将税基稳

定、地域属性明显的收入作为市县收入或由市县分享较高比例,更利于

发挥市县的管理优势。《指导意见》提出,将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

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

高比例;将税基较为稳定、地域属性明显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县级收入或

由市县级分享较高比例。第二,对部分行业企业收入作均衡化处理。考

虑到金融、电力、石油、铁路、高速公路等跨区域经营,但收入缴纳较

为集中的行业,如将其收入全部留给企业注册地,会加剧区域间收入差

距,同时也容易因收入波动对县区财政平稳运行产生冲击。《指导意见》

提出,对金融、电力、石油、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税费收入,可作为

省级收入,也可在相关市县间合理分配。第三,逐步取消按企业隶属关

系划分收入。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按照

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但有个别地方仍延续了这种做法。这种

做法,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为保护税源而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不利

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此,《指导意见》提出,除按规定上缴

第47页

财政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外,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政

府间收入的做法。

二是规范收入分享方式。第一,主体税种实行按比例分享。《指导

意见》提出,税收收入应在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进行明确划分,对主体税

种实行按比例分享,结合各税种税基分布、收入规模、区域间均衡度等

因素,合理确定各税种分享比例;对非税收入可采取总额分成、分类分

成、增量分成等分享方式,逐步加以规范。这是贯彻分税制原则的重要

举措。不同税种分享比例的确定,要有利于调动市县政府的积极性,也

要考虑税种属性以及不同税种收入规模,还要兼顾省级均衡区域间财力

差异的需要。非税收入可暂时采取多种分享方式,但应逐步规范,向按

比例分享的方式过渡。第二,推动同一税费收入分享比例逐步统一。公

平、统一、规范是保证收入划分稳定的基础,同时,统一分享比例也有

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合理制定政策,避免超越自身承受能力

出台政策。为此,《指导意见》提出,省内同一税费收入在省与市、省

与省直管县、市与所辖区、市与所辖县之间的归属和分享比例原则上应

逐步统一。第三,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是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

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落实好退税减

税降费政策,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格落实退税减税

降费政策,严禁虚收空转、收“过头税费”、乱收费,不得违规对税费

第48页

收入指标进行考核排名。第四,促进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指导意见》

提出,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

上述要求,与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

市场的意见》提出的“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

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

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的

要求一脉相承,是从财政体制角度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有利于抑制地

方出台不当干预市场的政策,避免产生招商引资政策恶性竞争,破坏公

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第一,合理确定省级收入分享比例。

省级财政合理分享收入是省级实施统筹调控,发挥促进省域内财力均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的基础。为此,《指导意见》提出,结合

省级财政支出责任、区域间均衡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因素,合理

确定省级收入分享比例;基层“三保”压力较大的地区以及区域间人均

支出差距较大的地区,应逐步提高省级收入分享比例,增强省级统筹调

控能力。第二,省级适度分享资源税收入。国有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其

税收收益应在更广范围内实现共享,不宜全部留给资源产地。省级适度

参与资源税收入分享,一方面,可避免资源产地对资源开采产生过度依

赖,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税收入在省域内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区域间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省

级可参与资源税收入分享,结合资源集中度、资源税收入规模、区域间

第49页

均衡度等因素确定省级分享比例。第三,合理分配省级集中的收入增量。

以规范省以下收入划分、增强省级调控能力等为目的,对财政体制进行

调整,省级财政会获得部分收入增量。对这部分增量,省级财政部门应

认真研究,合理规划其分配、使用,原则上应主要用于对下级的一般性

转移支付,以财力形式加大对基层县区,以及困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

倾斜支持等。为此,《指导意见》提出,省级因规范财政体制集中的收

入增量,原则上主要用于对下级特别是县级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七、在提升转移支付的科学性、有效性方面的举措

为进一步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明晰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

更加精准发挥不同转移支付的政策作用,推动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

效率和使用效益,《指导意见》明确了以下改革举措:

一是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为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明

晰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省以下转移支

付体系,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

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关于一般性转移支付,《指导意见》提出,一般

性转移支付用于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担负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生产等职责的重要功能区域倾斜,不指定具体支出用途,由下级政府

统筹安排使用。关于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指导意见》明确,共同

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用于履行本

级政府应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下级政府要确保上级拨付的共

第50页

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安排用于履行相应财政事权。编制预算时,

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暂列一般性转移支付。关于专项转移支付,《指

导意见》要求,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引导下级干事创业等,

下级政府要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

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移支付结构优化的

目标和重点。《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兜底线、促均衡、保重点”目

标,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横向、纵向财力格局,推动财力下

沉,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时,

结合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指导意见》对不同转移支付的安

排结构提出了要求。对一般性转移支出,《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一般

性转移支付合理增长机制,结合均衡区域间财力需要,逐步提高一般性

转移支付规模。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基

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常住人口规模等,结合政策

需要和财力可能等,足额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落实各级支出责

任,确保共同财政事权履行到位。对专项转移支付,《指导意见》提出,

合理控制专项转移支付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逐步退出市场机制能够有

效调节的相关领域,整合政策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

方式相近的项目。

三是科学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为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效率

和效益,《指导意见》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作了明确要求。一方面,

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指导意见》提出,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