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2023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福建建筑》2023年第11期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本期 圆园23 年 11 月 1 日出版穴月刊雪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谢益人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王 耀 宁茂权 李 川肖 伟 苏友佺 张 蔚张天宇 陈 群 陈仲光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黄 琰 黄汉民 黄尚敏黄春风 黄清和 黄冀卓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戴益华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 编院 张建勋副主编院 蔡雪峰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 [收起]
[展开]
《福建建筑》2023年第1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8页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

本期 圆园23 年 11 月 1 日出版

穴月刊雪

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

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

谢益人

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

王 耀 宁茂权 李 川

肖 伟 苏友佺 张 蔚

张天宇 陈 群 陈仲光

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

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

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

黄 琰 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 黄清和 黄冀卓

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

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

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 编院 张建勋

副主编院 蔡雪峰

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

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

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

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

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

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

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

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员员圆园 辕 栽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院 陨杂杂晕员园园源-远员猿缘

国外总发行院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渊北京 苑愿圆 信箱冤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

猿缘园园园园源园园源猿园

本期定价院 10援园园 元

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探析

要要以福建省为例 周旭东(1)

基于GIS的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特征分析 胡赛强 蒋雨欣(5)

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老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的探索与策略

要要以福州市台江区为例 沈 洁(9)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旅游研究

要要以宁德市屏南县为例 林慈任(14)

投建营一体化的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要要以福州市江心公园为例 杨 葳(19)

城市公园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研究

要要以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为例

段 玥 刘 彬 程佳敏(23)

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要要基于场所精神的福州麦浦中学建筑方案设计研究

林晓嵩(27)

历史文化名城中住宅示范区的现代演绎

要要以赣州保利窑天汇示范区为例 吴柏华(34)

圆园23窑11

总第 305 期

中 国 期 刊 网 窑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中 国 叶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曳 入 编 刊 物

福 建 省 第 一尧 二 届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首 届 全 国 建 设 行 业 优 秀 期 刊 一 等 奖

福建省科协连续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

一尧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

第9页

变曲率摩擦摆隔震LNG储罐的地震响应分析 林树潮(40)

叠合柱在某超高层办公楼的应用探析 陈国林(47)

高层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研究

要要以某疾控中心应急大楼为例 陈 科(52)

厦门某嘉庚风格大空间篮排球馆结构设计探析 洪 哲(58)

厦门某临海超高层项目四层地下室逆作设计与施工

何 波(64)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重塑花岗岩残积土剪切特性研究

林生凉(71)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楔形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黄行健 钱玉林 李晨楠 颜 晨(76)

高承压水软土地层深基坑降水试验分析 沈守鸿(80)

某邻近既有建筑的异形软土基坑变形控制 黄礼明(84)

某渊含冤深厚强透水砂层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方法

研究与实践 陈旭丹(89)

基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空心楼盖中应用的监理质量控制

殷 芝(95)

屋面不规则弧形梁施工控制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苏亚森(100)

UHPC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戴长明 王 琨 丁永琪 吴 浪 陈海鹏(105)

法规对生土材料使用及建筑与室内设计影响研究

李鎨翰(109)

回弹仪率定值对回弹法检测C25~C50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郭德辉(114)

地聚合物耐高温性能研究进展探析

杨金栋 张栋梁 张必胜 陈金盛 王坛华 黄金局 吴文达(120)

既有桥梁桩基抬桩加固技术研究 伍秉顺(125)

低高度预应力UHPC-RC组合箱梁桥设计研究 林志滔(129)

某多跨连续坦拱桥梁设计探析

熊 诚 危玉蓉 谢 杨(134)

基于OGFC-5超薄沥青罩面的乡村振兴公路改造设计研究

柳昌华(139)

福州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给水设计研究 朱飞建(144)

细水雾灭火系统实践探究 陈超生(149)

装配式双柱大悬臂预应力盖梁结构设计分析 李智灵(154)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目 次 圆园23 年 11 月 1 日 圆园23窑11

五尧公路桥隧

三尧 岩土与基础工程

六尧给排水与市政工程

四尧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

二尧建筑结构

第10页

圆园23郾11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unit delineation of detail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or the whole area and all elements

要要Take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Xudong(1)

Analysis of Fujian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 typ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Gis HU Saiqiang JIANG Yuxin(5)

The Exploration and Strategy of Whole Area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Old City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ganic Urban Renewal

要要Taking Taijiang District,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SHEN Jie(9)

Research on Glob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要要Taking Pingnan County,Ningde City as an Example LIN Ciren(14)

Research on Park Design Strategy of Investment,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tegration

要要An example of Fuzhou Jiangxin Park YANG Wei(19)

Study on Landscap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 leisure Service facilities

要要Take Hohhot Grassland Silk Road Cultural Park as an example DUAN Yue LIU Bin CHENG Jiamin(23)

Space and Order Integration and Regeneration

要要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aipu Middle School in Fuzhou Based on the Spirit of Place LIN Xiaosong(27)

Th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Residential Demonstration Area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要要Taking Ganzhou Poly Tianhui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WU Baihua(34)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LNG storage tank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 LIN Shuchao(40)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verlap Column In A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HEN Guolin(4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 High rise Buildings

要要Taking an Emergency Building of a CDC as an Example CHEN Ke(52)

Analysis on Structural Design of a Jiageng Style Large Space Stadium in Xiamen HONG Zhe(58)

第11页

Rever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four-story basement of a sea-front super high-rise project in Xiamen HE Bo(64)

Shear Characteristics ofRemolded Granite Residual Soil Based on Large Scale Direct Shear test LIN Shengliang(71)

Research on Horizontal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edge Pil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HUANG Xingjian QIAN Yulin LI Chennan YAN Chen(76)

Analysisof dewatering test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in high confined water soft ground SHEN Shouhong(80)

Deformation control of irregular soft soil foundation pits adjacent to buildings HUANG Liming(8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Engineering and Groundwater Control Method for a Deep and Strong Permeable Sand

Layer Soft Soil Foundation(Including) CHEN Xudan(89)

The supervision quality control of the application of slow-bonding prestressing technique in large-span hollow floor YIN Zhi(9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Irregular Curved Roof Beams SU Yasen(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UHPC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s

DAI Changmin WANG Kun DING Yongqi WU Lang CHEN Haipeng(105)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earth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al and interior design LI Sunhan(109)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of rebound instrument on the rebou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strength of C25~C50 concrete

GUO Dehui(114)

Researchprogress on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geopolymers

YANG Jindong ZHANG Dongliang ZHANG Bisheng CHEN Jinsheng WANG Tanhua HUANG Jinju WU Wenda(120)

Study on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of Pile Foundation of Existing Bridge by Lifting Pile WU Bingshun(125)

Design and research of low-height prestressed UHPC-RC composite box girder pedestrian bridge LIN Zhitao(129)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a multi-span continuous Tan-arch bridge XIONG Cheng WEI Yurong XIE Yang(134)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way Renovation Based on OGFC-5 Ultra Thin Asphalt Cover LIU Changhua(139)

Research on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Design of Existing Building Renovation Project in Fuzhou ZHU Feijian(144)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of Fine Water Mist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CHEN Chaosheng(149)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cover beam with prefabricated double-column and long cantilever LI Zhiling(154)

第12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探析

———以福建省为例

周旭东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指明了新

方向。 在深入分析各地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探索和解读《通知》的基础上,从单元类型框架、单元划定路径、单元编管方

法三方面探讨了福建省面向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面临的挑战。 立足福建特点、聚焦省市事权、紧扣

编管协同,提出构建“4 + 11”单元类型架构、明确“3 步骤”单元划定路径、健全“单元 + ”单元编管体系三方面的详细规

划单元划定思路,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提供地方样本。

关键词: 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01 - 05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unit delineation of detail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or the whole area and all elements

———Take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Xudong

(Fujian Urban & 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Fuzhou 350007)

Abstract:The Notice on Strengthening the Detailed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linea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units of land and space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an in - depth analysis of the explo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tice\" on the delinea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units in various region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linea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units for the entire region and all elements of land space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ree aspects:

unit type framework,unit delineation path,and unit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focusing on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owers,and closely adhering to the coordination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 detailed planning unit deline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4 + 11\" unit type architecture,clarify the \"3 - step\" unit delineation path,and improve the \" unit + \" unit management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local samples for the detailed planning unit delineation of land and spac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Detailed planning; Unit delineatio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Whole area and all elements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项目(2021R0107)。

作者简介:周旭东(1981. 11—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40158526@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06

0 引言

2010 年 12 月,住建部印发的《城市、镇控制性

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提出,“编制大城市和特大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建

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

划” 。 国内各省市纷纷开展相关研究,我省福州、厦

门、莆田等地也相继开展面向全域的单元划分和编

制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规划传导,解决了控规之

间重叠、“打架” 问题,在规划实施管理方面发挥了

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城乡混杂地

区、自然人文地区、非建设地区等地的控规编制依据

不足、审批管控不清等。

自然资源部近期提出的“因地制宜划分不同单

元类型,探索不同单元类型、不同层级深度详细规划

的编制和管控方法” 。 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详细规

划单元划分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 本文通过分

析各地探索经验、解读《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

划工作的通知》 要求,结合福建实践基础和实际情

况识别出面临的挑战,继而提出面向全域全要素的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的地方思考。

1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部分省市实践

分析

2019 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全国部分

省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如表

1 ~ 表 2 所示。

第13页

· 2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表 1 部分省市详细规划单元划分方法

各省市 城镇开发边界内 城镇开发边界外

江苏 城镇生活单元

乡村地区单元、生态空间单元、陆海统

筹地区单元

广东 城镇单元 农业农村单元、生态景观单元

山东 城镇单元 农业型单元、生态型单元

北京 控规管控范围 乡镇规划管控范围

上海 城市单元 郊野单元

重庆 城市单元

郊野单元、生态型单元、城乡融合型单

元、小城镇单元

深圳 城镇单元 农业单元、生态单元、湾区单元

武汉 城镇单元

田园功能单元(郊野公园单元、田园综

合体单元、农业生产单元)

厦门 城镇单元 乡村单元、海域单元

表 2 部分省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单元分类

各省市 城镇开发边界内

广东

特殊单元(重点开发、城市更新、历史保护、战略留白)、

一般单元

山东 扩张型、存量型、更新型、保护型

安徽 城市更新、综合开发、历史保护、生态保护、战略留白

北京

建设主导(统筹治理、存量更新、优化完善、动态引导)、

生态复合、战略留白

从表 1 ~ 表 2 的各地实践探索情况来看,国土空间

详细规划单元分类方面,面向全域主体划分为城镇单

元、乡村单元、生态单元,部分省市结合自身特点,提出

海域、农业、郊野、城乡融合等单元类型;个别省市进一

步细分城镇单元小类;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外自然保护

地、风景名胜区等特定政策区域的细分则鲜有提及。

单元划分方面,以原则性指引内容为主,如划分依据、

单元规模等,且侧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开发边界

外浅尝辄止。 单元编管方面,部分省市如江苏、北京、

深圳关注不同类型详细规划单元与编制的对应关系。

2 福建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面临的

挑战

对照《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

要求,结合福建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现状和独特的国土

空间地理格局,我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面临

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2. 1 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单元类型框架亟待建构

《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提出

“各地可根据新城建设、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自然和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需求,以及产城融合、城乡

融合、区域一体、绿色发展等要求,因地制宜划分不同

单元类型”。 福建呈“依山傍海”之势、“八山一水一

分田”之基,形成城镇开发边界空间有限、城市更新需

求迫切;乡村地区山水林田交错、城乡交织分布;自然

生态、风景名胜、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海域

辽阔、海岛密布的四大地理空间特征。 这些,均亟待

全面梳理、归整、分类各种空间及要素,结合福建特点

搭建详细规划单元类型架构。

2. 2 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单元划定路径尚未明晰

《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

“按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理念,结合行政事权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功能需求划定详细规划

编制单元”。 目前,福建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单

元,主要是结合重要自然人工地物边界划分的“理想

单元”,缺乏与街镇、村居等行政边界、产业园区等管

理边界和用地权属的校核。 同时,因受指标和规则约

束形成的城乡夹杂、“天窗” 频开的“狗啃式” 城镇开

发边界,类型众多各异、尺度大小不一的自然保护地、

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等也成为单元划分新

的难题。 因此,详细规划的单元划分,需要考虑不同

类型的空间特征与管控需求、各类空间交错地带的划

定原则、方法、步骤。

2. 3 探索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单元编管新方法

《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鼓励

“结合实际依法在既有规划类型未覆盖地区探索其他

类型详细规划” “探索不同单元类型、不同层级深度

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控方法”。 福建省既有控制性详

细规划、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已不能适用

于面向全域覆盖的各种场景管控要求,如国有农场、

城乡融合地区、自然保护地、海域海岛等具有福建地

域特征地区。 为此,单元划分既要继承既有详细规划

好的编制方法,还要探索适应新空间类型的详细规划

编制和管控方法,与后续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管控、

评估、监测、维护等相结合。

3 新时期福建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

思路

通过对各地探索分析和《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

细规划工作的通知》 解读,逐步明晰了新时期福建

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方向。 立足福建特

点,构建“4 + 11” 单元类型架构,分区分类不重叠;

聚焦省市事权,明确“3 步骤”单元划定路径,省上把

握方向、地方试点探索,逐级递进完善;紧扣编管协

同,健全“单元 + ” 单元编管体系,提高单元详细规

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3. 1 构建“4 +11”单元类型架构

立足福建省国土空间地理特征和规划实施管理

差异,通过全域全要素的梳理、归整、分类,详细规划

单元总体形成“4 + 11”的架构。 各地结合实际探索,

提出其它单元类型、递进细化分类,逐步完善详细规

划单元类型架构,如图 1 所示。

第14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周旭东·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探析 · 3 ·

图 1 福建省详细规划单元类型架构及编管方法示意

3. 1. 1 城镇区域“1 + 2”

结合规划编制管理实际,将城镇区域界定为城镇

开发边界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中心城区、镇区

范围,与特定区域重叠的(纳入特定区域)除外,零星分

布且规模小的城镇开发边界则纳入所在区域单元。 并

将其划分为集中建设单元和城乡融合单元,前者即城

镇开发边界内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的地区;后者指介于

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功能融合、空间交错、联系紧密的城

乡地区。

3. 1. 2 特定区域“1 + 4”

鉴于福建省分布众多由特定空间治理主体属特

定政策管理的地区,且规划审批管理事权不在地方,

将此类地区界定为特定区域。 主要划分为风景名胜

单元、自然生态单元、历史保护单元和其他特定单元。

其中,风景名胜单元即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单

元即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历史保护单元即各级各类

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包括历史地段和各级历史文化街

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其他特定单元即除前

述单元以外的其他特定政策管控区域,包括历史遗留

围填海区域、大型军事地区、机场等[1]

3. 1. 3 乡村区域“1 + 3”

乡村区域,指城镇区域和特定区域以外的陆域。

主要划分为国有农场单元、一般村庄单元和其他待定

单元。 其中,国有农场单元指具有国有土地权属、以

农业生产为主的各类农场,包括国家相关部门设立和

管理的国有农场、林场、果场、茶场等,这类地区在我

省广泛分布;一般村庄单元即国有农场单元以外的乡

村区域,包括广大的村庄和乡集镇地区;其他待定单

元作为全域单元划分的兜底单元,由各地结合实际划

定工作提出其它单元类型[2]

3. 1. 4 海洋区域“1 + 2”

海洋是福建省重要的资源,分布众多海湾、海岛

等。 故将海岸线修测成果向海一侧的海域和海岛界

定为海洋区域,与特定区域重叠的海域海岛(纳入特

定区域)和有居民海岛除外,重要划分为海域单元和

无居民海岛单元。 其中,海域单元,即海岛以外的海

洋区域;无居民海岛单元,指以多年平均高潮线的痕

迹线为界向岛陆一侧的无居民海岛[3]

3. 2 明确“3 步骤”单元划定路径

按照“分区分类、逐级细化、动态完善” 的方法,

“先特定、后城乡” 的步骤,区分省市事权不同,逐步

划定全域详细规划单元。 各单元边界不交叉不重叠,

形成全省统一赋码的单元划定成果。

3. 2. 1 统一工作底图

采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基础,以及地籍

调查、不动产登记等法定数据和用地审批、规划许可

等管理数据,统筹衔接各类行政管辖边界、部门管理

边界、特定管控边界和已编详细规划单元边界等,形

成格式统一的详细规划单元划分工作底图。

3. 2. 2 分级分类划定

(1)优先划分特定区域及其单元类型

衔接各类特定管控政策区域优先划入特定区

域,继而划定各单元类型和子单元,原则上每个子单

元规模不做限定。 特定区域单元类型具体划分方

法,如表 3 所示。

表 3 特定区域单元类型划分方法

单元类型 划分方法

风景名

胜单元

①衔接各级风景名胜区范围,统一划入风景名胜单元。

②结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功能区进一步细分若干子

单元。

自然生

态单元

①衔接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统一划入自然生态

单元。

②结合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总体规划分区

进一步细分若干子单元。

历史保

护单元

①衔接历史地段和各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

条件地区可进一步将环境协调区纳入。 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村落为行政村的衔接村界),统一划入历史保护

单元。

②结合以上各类分布相应成为若干子单元。

其他特

定单元

①衔接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大型军事地区、机场等特

定政策管控区域分布情况,统一划入其他特定单元。

②结合以上各类分布相应成为若干子单元。

③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特定单元,完善单元类

型架构。

(2)划分城镇区域及其单元类型

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镇区范围和特

定区域,划分城镇区域及其单元类型和子单元,与特

定区域重叠的除外。 城镇区域单元类型具体划分方

法如表 4 所示。

第15页

· 4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表 4 城镇区域单元类型划分方法

单元类型 划分方法

集中建

设单元

①衔接城镇开发边界,将规模连片、集中建设的地区划

入集中建设单元。

②统筹镇(街)、村(社区) 行政管辖边界、部门管理边

界、规划分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等内容,按照每个子单

元规模 2 km

2 ~ 4 km

2 进行细分。

③可结合单元用地实施率进一步细分为存量更新、增量

开发、生态复合等类型。

城乡融

合单元

①将集中建设单元以外的城乡地区统一划入城乡融合

单元。

②结合镇(街)、村(社区)行政管辖边界和功能融合、联

系紧密情况进一步细化若干子单元,原则上每个子单元

规模与临近的集中建设子单元的差距不宜过大。

(3)划分乡村区域及其单元类型

在划分特定区域、城镇区域的基础上,将其他陆

域划入乡村区域,进而划定单元类型及其子单元,原

则上每个子单元规模不做限定。 乡村区域单元类型

具体划分方法如表 5 所示。

表 5 乡村区域单元类型划分方法

单元类型 划分方法

国有农

场单元

①衔接三调权属性质数据和土地登记数据等,将国家相

关部门设立和管理的国有农场、林场、果场、茶场等,统

一划入国有农场单元

②结合以上各类分布相应成为若干子单元,同类且相邻

的多个场区可并为同一子单元。

一般村

庄单元

①衔接国有农场单元以外的乡村区域,统一划入一般村

庄单元。

②可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出细化类型、细分若干子单元。

可根据规划管理需要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整合形成一

个单元,也可以一个乡镇作为一个单元。

其他待

定单元

可将归属暂不明确的地区划入其他待定单元,也可结合

实际情况增设新的单元类型。

(4)综合划分海洋区域及其单元类型

涉海市县衔接海岸线修测成果、行政区划界线和

特定区域,划分海洋区域及其单元类型和子单元,原

则上每个单元规模不做限定,与特定区域重叠的除

外。 临海的城镇区域、乡村区域单元类型划分,应加

强与海洋区域及其单元类型划分进行统筹。 海洋区

域单元类型具体划分方法如表 6 所示。

表 6 海洋区域单元类型划分方法

单元类型 划分方法

海域单元

①在划分海洋区域基础上衔接各海岛分布,将除特定区

域、海岛外的海洋统一划入海域单元。

②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海岸带专项规划进一步细

化若干子单元。

无居民海

岛单元

①衔接多年平均高潮线的痕迹线为界向岛陆一侧的无

居民海岛,统一划入无居民海岛单元。

②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关于

无居民海岛的分类进一步细分若干子单元。 可将单个

无居民海岛或多个集中分布的同类无居民海岛作为一

个单元。

3. 2. 3 统一单元赋码

为构建详细规划单元一张图,确保单元编码的唯

一性,将各单元编码与行政管理层级相对应设置。 如

某县市集中建设单元为“350000 - CZ1 - 0000”,其中

“350000”为某县市行政区划代码,“CZ1”为城镇区域

集中建设单元类型代码,“0000”四位数字代码为各地

结合专项规划和实践探索进一步细化分类赋码,单元

类型代码如图 1 所示。

3. 3 健全“单元 + ”单元编管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详细规

划,是福建省现行的详细规划类型,其中,控制性详

细规划、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阶段的产

物。 面对全新构建起来的“4 + 11 “ 单元类型,需要

紧扣编管协同,按照“单元 + 详细规划编制、审批、

管控”思路,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详细规划编制、

审批、管控体系,指导和规范各类型单元详细规划编

管工作。

集中建设单元,应在继承控制性详细规划经验基

础上,结合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需求进一步完善,形

成“城镇开发边界内单元详细规划 + 地块详细规划

“的编制和管控方法。 城乡融合单元兼具城与村的空

间特点,探索采取“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 实用性

村庄规划 + 地块图则”编管方法,统筹单元内城乡同

步融合编制,规划管控则延续城与村的规划许可方

式。 风景名胜单元、自然保护单元、历史保护单元落

实单元全域覆盖,增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历

史文化保护单元详细规划/ 管制通则 + 地块图则”编

制环节,以弥补目前依靠相应专项规划(总体规划)

管理而缺乏对内部各功能区总体把控、具体建设行为

精细管控的不足。 其中,“管制通则” 是针对以保护

为主、开发建设量少的单元提出的“简易版单元详细

规划”(下同)。 国有农场单元因其国有用地属性特

点,既有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入库要

求无法适用而设立,采用“国有农场详细规划/ 管制通

则 + 地块图则”的编管方法;一般村庄单元则延续福

建省探索形成的”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采用

“实用性村庄/ 管制通则 + 地块图则”的编管方法;海

域单元、无居民海岛单元总体继承既有海域海岛编管

方法,分别采用“海域使用详细规划/ 管制通则 + 海域

使用论证报告” 和“海岛保护利用规划/ 管制通则 +

用岛论证报告与具体方案”;其他特定单元、其他待定

单元则采用“管制通则”的编管方法。

(下转第 8 页)

第16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基于 GIS 的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特征分析

胡赛强 蒋雨欣

(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8)

摘 要:以福建省 1159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GIS 空间分析、空间图示分析法,归纳和总结福建传

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及特征。 结果表明:依自然山水环境特征,可以将福建传统村落分为山地型和滨海型两大类;依用

地形态,可以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大类;受自然地理、人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具有明显的差

异性和多样化特征。

关键词: 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特征;GIS 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2.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05 - 04

Analysis of Fujian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 typ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Gis

HU Saiqiang JIANG Yuxi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ums up and summarizes the morphological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Taking 1159 traditional villa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the methods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spatial graphic analys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jia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ountainous type and

coastal typ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i. e. aggregate type

and dispersed type from the aspect of land use morphology.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s in Fujian provinc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and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natural geography,humanities and other factors.

Keywords: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IS spatial analysi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77814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2J01936)、福建省财政厅省级教育和科研专项项目(GY - Z220233)。

作者简介:胡赛强(1983—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79245293@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12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我国重要的一项历史文化遗产,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根脉。 近年来,传统村落的研究逐渐升

温,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既有关于传统村落形态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宏观层面分析

某个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空间格局、驱动机

制[1 - 3]

;二是从微观层面,以某个区域多个或单个传

统村落作为案例,从聚落选址、建筑、街巷形态、社会

结构方面分析聚落形态布局特征、形成机制[4 - 6]

。 福

建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遗产保存完整、文化多元丰

富。 目前,关于福建传统村落类型特征相关的研究包

括闽西客家传统村落[7]

、福建山区型传统村落[8]

、宁

德海防传统村落等[9]

,从福建省某个区域、某种类型

传统村落进行研究。 但是,整体对福建传统村落形态

类型特征研究尚不多见。 福建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

量大面广,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和收集

全部传统村落资料数据工作难度大。 如何通过科学

方法,将全省庞大的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形态数据

收集后,通过数据分析,对形态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特

征,是传统村落类型研究的关键问题,对福建传统村

落保护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福建省 1159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传统村

落地理坐标、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卫星影像等空间数

据,再使用 GIS 空间分析、空间图示分析法,定量与定

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多尺度探究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

型与特征,以期对福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

峡与台湾相望,陆地总面积 12. 4 万 km

2

,辖 9 个设区

市和一个平潭综合实验区、85 个县级、1103 个乡级行

政单位、1. 44 万个行政村。 福建省背山面海,境内多

丘陵山地,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2. 39% ,

素有“东南山国” 之称。 福建省历史悠久,传统村落

保存数量众多,量大面广。 自 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至 2022

年 11 月,全国共有 6 批 8171 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中

福建省拥有中国传统村落 552 个,约占全国总量的

6. 8% ,此外还有省级传统村落 607 个。

2 数据的来源及研究方法

2.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传统村落名录信息,主要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福建省 12. 5 m

DEM 数据主要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官网

第17页

· 6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查询获取;福建省 10 m 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来自 Esri 官网;村落概况来源于福建省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利用信息系统、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

福建省水系数据来源《福建省自然地图集》。 样本传

统村落影像图来源于奥维卫星地图。 将相关图纸进

行矢量化,将矢量图和 excel 属性表导入 ArcGIS10. 8,

并进行坐标配准,将坐标统一为 CGCS2000 国家大地

坐标系。 对样本村落影像图提取村庄建成区边界、道

路、建筑、水系等要素进行矢量化处理。

2. 2 研究方法

(1)GIS 空间分析

将福建省 12. 5 m DEM、水系、10 m 分辨率的土

地覆盖数据导入 ArcGIS10. 8,生成地形高程、坡度分

析图、水系缓冲区分析图,与土地利用类型图、行政区

划图等专题地图叠加,生成新的图层后,按照传统村

落所处地形高程、水系穿越等不同属性特征进行分

类、统计分析,进而根据传统村落所处自然山水环境

特征,进行综合分类。

(2)空间图示分析

在对样本村落进行田野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

上,提取传统村落的山形水系、用地形态、建筑街巷肌

理等要素,根据样本传统村落平面布局归纳总结传统

村落形态类型、特征,并构建图谱。

3 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类型及特征

乡村地域系统理论认为,乡村聚落形态是自然、

环境与人文、经济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域差异显

著[10]

。 对于聚落类型划分,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分

类。 乡村地理学研究者根据乡村住宅等建设的凝聚

状态,将乡村聚落形态分为散村和集村两种类型(金

其铭,1982 年)

[11]

;建筑规划学者根据聚落平面展开

方式将聚落形态分为团块、条带、环状、点状等不同类

型(Ronald G. Knapp,1992 年)

[12]

。 受地域自然地理

和人文因素影响,各地聚落形态差异性明显,不同的

地理环境条件,决定着聚落形态的多元性。 从聚落外

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水系、山水格局和用地形态,分

析福建传统村落类型及特征。

3. 1 福建自然环境与传统村落类型及特征

(1)按地形地貌分类

将福建省 12. 5 m DEM 数据导入 ArcGIS10. 8 中,

将地形按照高程划分为滨海平原、丘陵、山地、高山 4

种类型,形成福建省地形高程图,与福建传统村落空

间分布图叠加,形成福建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关系

图(图 1)。 由图 1 分析可知,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

布与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根据传统村落所处地

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山地型和滨海型,其

中山地型是指海拔高程大于 200 m 的村落,滨海型是

指沿海地区海拔高程在 200 m 以内的村落。 由表 1

可知,山地型数量占比 75. 1% ,滨海型传统村落占比

24. 9% ,山地型数量远超滨海型,这与福建背山面海、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2)按水系位置分类

将福建省河流水系数据数据导入 ArcGIS10. 8

中,对海岸线进行 10 km 缓冲区分析,将村庄建成区

图斑与河流水系、海岸线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形成

福建传统村落与河流水系分布图(图 1)。 由图 1 分

析可知,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水系分布紧密联

系,大部分传统村落选址依山傍水。 根据传统村落与

水系类型及位置关系,将福建传统村落分为临河溪

型、水面型、水网型、临海型四种类型,具体特征、数量

统计如表 2 所示。

图 1 福建传统村落所处地形、河流水系图

表 1 福建传统村落按所处地形地貌分类情况

传统村

落类型

所处地

貌类型

所处高程

(m)

村落数量

(个)

占比

(% )

滨海型 滨海平原 < 200 289 24. 9

山地型

丘陵 200 ~ 500 393 33. 9

山地 500 ~ 1000 450 38. 8

高山 > 1000 27 2. 4

合计 1159 100

表 2 福建传统村落按所处水系位置分类情况

传统村

落类型

村庄与河流水系的位置关系

村落数量

(个)

占比

(% )

临河溪型 1 条及以上水系穿越 993 85. 6

水面型 距湖泊或水库 500m 以内 15 1. 3

水网型

村庄内外有两条以上河流纵横

交错环绕

5 0. 4

临海型 距离海岸线 10km 以内 121 10. 5

合计 1134 97. 8

第18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胡赛强,蒋雨欣·基于 GIS 的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特征分析 · 7 ·

(3)按山水环境综合分类及形态特征

聚落选址自然环境既包括地形地貌、水系,还有

山水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山水格局。 基于 ArcGIS 强

大的地形地貌分析功能,结合福建省地形水系数据,

对山地型、滨海型传统村落按照山水环境组合形态

进行细分。 将山地型细分为山地河谷型、山坡型、山

间盆地型、库区型、高山型 5 小类;滨海型细分为滨

海平原型、滨海水网型、滨海丘陵型、孤岛型 4 小类,

综合分为两大类九小类,各种类型村落具有不同选

址自然环境特征,如表 3 所示。

山地型传统村落选址具有背山面水、山水环绕、

“山水田林村” 相融的格局模式,这种布局模式有利

于传统山地农耕生产、生活。 滨海型传统村落选址大

多具有临水面海、村海相依的特征,反映聚落形态适

应海边气候、渔业生产生活、防御特征。

3. 2 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类型及特征

选取山地型、滨海型典型传统村落样本,提取样

本传统村落地形等高线、水系、村落边界、建筑、道路

要素,形成平面布局分析图,从村落聚集特征、布局

形式,归纳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类型及特征( 表

4) 。 研究发现:(1)福建传统村落按照空间聚集性,

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村落两大类,按照用地形态

可细分为散点状、枝状、带状、团块状、团簇状 5 小

类。 (2)分散型村落和聚集型村落用地形态具有各

自不同特征。 分散型村落大都分布于山地丘陵地

区,受地形影响,聚落布局相对灵活、松散,沿地形或

水系呈带状、散点状、枝状分布。 聚集型村落大多分

布在用地开阔、用地集中的河谷盆地或滨海平原,用

地布局较为集中,空间形态规整,呈带状、团块状或

多个团块形成团簇。

表 3 福建传统村落按所处自然山水环境综合分类及特征

大类 小类 选址自然环境特征 典型案例

位于沿海平原海拔 < 200 m,1 条

及以上水系穿越村庄

泉州诚峰村

位于沿海平原,海拔 < 200 m 村

庄内河环绕形成网状

莆田东阳村

距离海岸线 10 km 以内,海拔在

200 m ~ 500 m 之间

平潭山门村

村落四面临海

霞浦县竹江村

位于海拔 > 200 m 以上丘陵或山

地河谷地带,有 1 条及以上水系

穿越村庄建成区,地形起伏度

永定区南江村

位于海拔 > 200 m 以上丘陵或山

地,地形起伏度在 10 m ~ 50 m

(建成区所处最高与最低海拔差

值) 古田县桃溪村

位于海拔 500 m ~ 1000 m 山间

盆地

长汀县汤屋村

位于海拔 > 200 m 以上丘陵、山

地,村 庄 距 湖 泊 或 水 库 500 m

以内

罗源县洋坪村

位于海拔 > 1000 m 高山

闽清县上丰村

表 4 福建传统村落按用地形态分类及特征

用地形态

分散型村落 聚集型村落

散点状 枝状 带状 团块状 团簇状

特征

位于山区,受地形影响,

布局较为分散

位于山区,受地形、水系

分隔,呈树枝或指状分

散分布

位于山区或海岛,沿水

系、地形呈条带状集中

分布

位于河谷盆地或滨海平

原,地形 平 坦、 布 局 集

中,呈块状分布

用地相对开阔,布局集

中,多个团块形成团簇

典型案例

闽清县陈厝垅村 南靖县河坑村 罗源县百丈村 漳州市龙海区埭尾村 平潭东美村

第19页

· 8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4 结论

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外部自然山

水环境到用地形态,探讨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与特

征,主要结论如下:

(1)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按所处地形地貌,

可分为山地型和滨海型两大类;按所处山水环境组

合,山地型细分为山地河谷型、山坡型、山间盆地型、

库区型、高山型 5 小类;滨海型细分为滨海平原型、滨

海水网型、滨海丘陵型、孤岛型 4 小类,综合为两大类

九小类。

(2)按福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按空间聚集程度,

可分为分散型和聚集型两大类,按照用地平面形态,

分散型可细分为散点状、枝状;聚集型可细分为带状、

团块状、团簇状,综合为两大类五小类。

(3)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多因素

综合影响,福建传统村落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

有多样化特征,其形成体现与当地环境的适用性、地

方独特性。 山地型传统村落地处山区,大多具有山环

水绕的环境。 受地形环境影响,山区聚落用地局促,

大多布局分散、形状不规则、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

滨海型传统村落大部分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用

地开阔,聚落规模普遍较大,用地较集中,布局紧凑,

新旧建筑风貌冲突严重。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勤,金建华. 江西省传统村落流域分布及区域特征

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

(06):566 - 574.

[2]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 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

域类型[J]. 地理学报,2012,67(4):516 - 525.

[3]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

局及其驱动机制 [ J]. 地 理 科 学, 2014, 34 ( 04 ): 438

- 446.

[4] 龙彬,熊梦琦,张菁.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分析———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J]. 华中建筑,2022,40

(12):137 - 141.

[5] 周政旭,王训迪,刘加维,等. 山地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特

征研究———以贵州中部白水河谷地区为例[ J]. 城市发

展研究,2018,25(07):97 - 105.

[6] 柴雪瑞,陶伟,卢俊. 基于康泽恩形态学的传统村落物质

形态的生成与演变———以傣族弄么村为例[ J]. 人文地

理,2022,37(01):90 - 99.

[7] 阙晨曦,邓双,金云峰,等. 区域视角下的福建客家传统

村落空间特征[J]. 风景园林,2023,30(03):130 - 137.

[8] 刘晓芳,涂哲智. 福建山区型传统村落特征及保护发展

策略研究[J]. 中外建筑,2017(10):96 - 99.

[9] 唐翔,王琼. 宁德海防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与保护[J]. 福

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5):73 - 77.

[10] 刘彦随,周扬,李玉恒.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

略[J]. 地理学报,2019,74(12):2511 - 2528.

[11] 金其铭. 中国农村聚落地理[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9:183.

[12] KNAPPR G. Chinese Landscape: the Village as Place[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Honolulu,1992:14 - 18.

(上接第 4 页)

4 结语

福建省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编制、管控研究工作,

从城乡规划阶段到国土空间规划阶段,始终紧跟国家

政策和学术动态,在探索中进取。 本文是基于福建省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体系研究框架部分内容———

《福建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的阶段性思考

与总结。 目前还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下一步将通过地

方试点、意见反馈,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技术要点,指

导全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工作科学、有序

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晓芳,韦希,于琪,等. 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

划探索———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 J]. 规划师,2023,

39(03):109 - 116.

[2] 刘维超,王合文,蔡健,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郊野单元

详细规划编制实践[J]. 规划师,2022,38(07):109 - 114.

[3] 王磊,潘越,梁韵思,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海岸带

单元划定与管控要素研究[ J]. 规划师,2022,38 (05):

121 - 127.

第20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老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的探索与策略

———以福州市台江区为例

沈 洁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城市有机更新是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重新匹配的过程。 老城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城市设施亟待更

新,因此,以文旅产业为带动,梳理区域资源,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主客共融,提

升城市整体利益,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以福州市台江区为例,以闽都文化为发展基础,构建全域旅游空间结构,探讨

产业融合方面的思路与策略,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宜居宜游环境。

关键词: 城市有机更新;全域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09 - 05

The Exploration and Strategy of Whole Area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Old City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ganic Urban Renewal

———Taking Taijiang District,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SHEN Jie

(Fuzhou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uzhou 350108)

Abstract:Urban organic renewal is a process of rematching urban functions and spatial layout. Under limited land resource conditions, urban facilities in old urban areas urgently need to be updated. To promote organic urban renewal,maintain harmony between host and guest,

enhance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ity, and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required to boost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organize regional resources, attach importance 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and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tourism plan. This

article, takes Taijiang District, 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within the Mindu Culture context,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elaborates on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creates a livable and tourist environment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Urban organic renewal; Global tourism; Industry convergence

作者简介:沈洁(1993— ),女,工程师。

E-mail:329433152@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06

0 引言

城市有机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老城区往往

存在很多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

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 城市有机更新的核心

目的是激发老城活力,而发展全域旅游,是具有丰富

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类型的老城区城市有机更

新中最好的办法。 同时,在城市有机更新进程中,要

避免千城一面毫无特色,通过文旅融合的手段,打造

老城文化品牌(以福州台江区为例塑造闽都文化品

牌),强化地方特色,做到富有区域特质的城市有机

更新。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是顺应大众旅游的时代要求[1]

。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

定的区域范围内,以旅游业为优质产业,融合考虑了

区域社会经济、各产业发展情况等全方位要素,进行

系统性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融合,是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一种新模式、新理念。

在老城区更新进程中,更需要考量业态、文化、政

策、技术等维度。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对区域文化

旅游资源的再梳理、再整合,在空间上形成特色各异

的旅游产品或业态集群。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以下

简称台江区)拥有两千两百年历史,区内商贾云集,文

旅资源丰富,闽地民俗浓厚,完全符合以旅游业为优

第21页

·1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势产业,通过统一布局规划,统筹管理发展,实现老城

区有机更新。 面对城市的发展需求,老城区在通过何

种改造措施保留原有的文化、历史和特色[2] 的同时,

满足城市发展进程,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有

机整合区域资源与城市基础设施,串联引领规划全域

旅游空间布局,以开放的“旅游 + ”模式,可融合发展

多产业要素,来实现老城区新活力的城市更新理念。

1 身份认同:闽越遗韵,闽商足迹

1. 1 发展概述

台江区,旧称南台,位于福州市主城区中部,闽江

下游北岸。 台江区是传统商贸聚集区,拥有相对完整

的金融产业链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服务

福州发展大局。 目前台江区发展面临不少困难,经济

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较为缺乏,重点

领域改革仍需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旧屋区改造及老

旧小区整治等任务依然繁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与

中心城区地位不相匹配;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养老

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

在旅游供给方面,目前台江区 A 级旅游景区仅有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一家,数

量和质量上在福州排名靠后。 全区拥有三星级以上

酒店 13 家,五星级酒店一家,旅游接待水平总体较

高,高品质饭店的数量多。 之前,旅行社经营业务受

“新冠”疫情影响,总体较低迷,如今随着全球疫情防

控要求的降低,经济加速复苏,旅行社经营迅速回暖。

桑柘茶社、闽剧大观园、福州茉莉花美学馆等“大众茶

馆”开门迎客,“两江四岸”核心区的“闽江之星”持续

提升,青年广场成为福州又一网红打卡点,大众服务

设施品质不断提升。

总体而言,台江区作为福州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文化资源丰富,景观环境优越,但在城市活力展

示、地方品牌影响、旅游供给体系等方面,还有较大的

提升空间。

1. 2 历史文脉展现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两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

两千两百年前的秦汉“福州”就在台江区。 作为历史

的见证者,它见证了福州早期的历史发展,见证了大

庙山上的闽越王赐封,见证了古老的闽越国逐渐发展

壮大,再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历史。 台江区因闽地汇入

了多民族,而有了汉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从而让台江区的历史内涵更加丰富。

台江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商业气息浓厚,海洋、

海丝文化与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既具

有传统仁义礼智信,又有着西方近代商业重利冒险精

神的独特闽商文化,同时,也具有带着浓厚时代特点、

敢于反抗和牺牲的红色文化精神。 台江文化丰富多

元(图 1),特别是台江商贸文化,带有强烈的海洋特

性。 它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和狭隘,突破内地的短视和

安逸,突破发展的理念和瓶颈,因海洋的险阻而具有

闯荡性、冒险性;因海洋的广阔而具有扩张性、全球

性;因海洋的流动而具有发展性、创新性。 综上所述,

台江文化主要呈现六大特点,如图 2 所示。

图 1 台江区文化类型概貌图

图 2 台江文化主要特点示意图

1. 3 对本地特色资源的新认识[3]

台江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大集中、小

分散”的特点;核心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区一线”,即

大庙山 - 上下杭区域、南公河口区域和闽江沿线。 笔

者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 T 18972—

2017)对台江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梳理分类分级,得出

台江区优良级旅游资源不多,以闽越历史遗存、明清

商号建筑群和海丝朝贡遗存、现代商贸设施为主要

亮点。

文旅资源独特性总结:

(1)全闽第一江山———大庙山:闽都文化起源;

(2) 南公河口、 柔远驿: 影响世界的海丝朝贡

文化;

(3)闽商文化:八闽第一商埠;

第22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沈 洁·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老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的探索与策略 ·11·

(4)闽江之心核心区:福州地理中心;

(5)闽地气息的民俗文化和市井烟火。

2 空间转化:文化脉络划分城市空间

2. 1 全域发展定位

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历史文化作为重要旅游资源

与文化核心,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

核心竞争力[4]

。 闽都文化是台江全域旅游发展的基

础;水陆枢纽是台江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撑;活力商都

是台江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 为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的目标,将台江区定位为都市活力与历史文化交融的

全国著名文化旅游休闲区和国际文旅消费聚集区。

2. 2 布局引导

“一带、两心、三轴、四区”:以闽江沿线串联全区

形成闽江休闲旅游带;闽都文化、海丝文化两个核心

为引领,八一七路历史文化轴、白马河休闲旅游轴、晋

安河 - 光明港亲水休闲轴三轴贯通;强化闽水枢纽

区、都市活力区、市井漫游区、城市休闲区四大旅游功

能区及十组团,以点带面,构建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如

图 3 所示。

图 3 台江区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图

一带:围绕闽江沿线形成“水 - 岸 - 城” 融合的

闽江休闲旅游带。 发展重点:依托闽江黄金水道,发

展辐射“两江四岸” 的闽江水上旅游;依托闽江公园

绿地和绿道,发展滨水休闲旅游;依托沿线都市天际

线、建筑立面和景观形成的夜景,作为旅游吸引物。

两心:围绕大庙山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

闽都文化核心,围绕南公河口历史街区、柔远驿等形

成的海丝文化核心。 发展重点:放大大庙山“全闽第

一江山”价值,进一步挖掘以“大庙山”为主题的闽都

汉文化,全面展示具有两千两百年历史的闽都文化;

深挖闽商文化内涵,打造上下杭闽商文化体验产品,

重拾城市烟火气,焕发百年商埠夜繁,以闽商文化为

抓手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以南公园及其周边海丝

文化遗址遗迹为依托,深挖海丝文化内涵、加强孵化

文化 IP,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文化

地标。

三轴:依托白马河水系,形成白马河休闲旅游轴;

依托历史文化中轴线,形成八一七路历史文化轴;依

托晋安河、光明港水系,形成晋安河 - 光明港滨水休

闲轴。 发展重点:依托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水系

等,发展水上旅游和滨水休闲娱乐;依托八一七路沿

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

产,发展闽都古城中轴线文化旅游。

四区:依托“两江四岸”核心区(闽江之心),特别

是台江旅游码头、青年会广场等,打造以旅游集散服

务为主要功能的闽水枢纽区;依托台江区内丰富的特

色街巷旅游资源,打造以街巷漫游、市井休闲为主要

功能的市井漫游区;依托苏万宝商圈、闽江北岸 CBD

等都市商旅资源,打造以文化旅游消费、公共文化旅

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都市活力区;依托金融街 CBD

商圈以及区域内城市滨水休闲公园等资源,打造以城

市休闲、商旅消费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休闲区。

区域十组团分类引导(图 4),十点带动全域发展

引导,如图 5 所示。

图 4 台江区全域旅游组团分类引导方向示意图

图 5 台江区全域旅游组团分类引导示意图

第23页

·1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2. 3 全域旅游用地规划引导

台江区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供地以服务城市品

质提升为主。 应植入更多文化旅游功能,打造成文化

旅游精品街区;改善慢行体验,打造漫游空间,把更多

道路空间还给行人游客;加强公共空间旅游功能提

升、建好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增加文化旅游氛围营

造,增加旅游休闲和休憩空间;做足水文章,加强水生

态保护和环境提升,营造滨水旅游空间;城市更新中

注重旅游功能的融入,打造老城复兴的典范。 要注重

商业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配套用地的补充,为“文、

旅、商”融合提供空间。

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的需求,激活文旅商贸,提升

人气与活力。 围绕重点区域完善各项商业配套、文化

娱乐、休闲绿地、公共停车等服务设施,在上下杭历史

街区规划增设配套停车用地,以满足景区停车需求。

在闽江北 CBD 规划增设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以增加

旅游娱乐活动空间载体等,如图 6 所示。

图 6 商业配套分布图

结合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在“十四五”期间规

划建设公园项目 24 个,规划用地面积约为 5. 13 hm

2

重点提升祖庙后地块公园地块(结合闽越王祖庙文化

展示)、浦西村地块( 白马河文化展示) 等,如图 7

所示。

图 7 绿地空间分布图

3 全域:产业融合体系构建助力老城有机更新

3. 1 问题

商业中心功能单一,旅游与商业复合度低,商贸

中心,旅游服务功能弱。 服务对象以本地居民为主,

较少外地游客,但拥有多个高品质酒店饭店,旅游接

待能力强;与之相反的是上下杭和苍霞片区集中了大

量的游客,旅游服务设施较齐全,但旅游住宿接待较

弱,商业不够活跃。

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全区文旅融合产

业链条不完善,产业延伸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

+ ”体系,如“旅游 + 古厝”的融合发展仅限于把古厝

作为文化展示的空间,相关延伸产品不足,古厝本身

建筑和故事的开发力度不够。

“文、商、旅” 龙头不强,带动能力弱。 随着上下

杭获得多个国家级荣誉,旅游品牌逐渐打响,形成了

较为明显的龙头效应。 但就台江区而言,旅游景区仅

有一个上下杭,区域旅游景点的数量少,严重影响龙

头效应的发挥。

3. 2 策略

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手

段,融合效应可满足老城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旅游 + ”多产业融合发展,

也可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

文为台江区产业融合提出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发展

思路。

(1)纵向延伸

从单一旅游产业要素延伸上、中、下游产业供给,

纵向带动文化、零售、健康、服务等产业。 围绕龙头企

业上下游延伸,引导现有集群、景区向旅游供给转型,

大力发展创业型个体私营旅游经济,形成品牌和规模

效应,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2)横向拓展

顺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旅游产品供给需更加

丰富,产生了旅游业向其他产业横向延伸的发展趋

势。 跨越行业寻找吸引,可以在生产过程寻找旅游体

验内容,在生产要素中提炼旅游主题元素,生产环境

转变旅游空间等拓展方式。

3. 3 引导

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律和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发

展趋势,对台江相关产业进行分析,提炼与旅游业可

融合的产业,如文化产业、商业产业、体育产业、交通

运输业、 数字产业、 金融业、 温泉产业等七大产业

要素。

第24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沈 洁·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老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的探索与策略 ·13·

(1)“旅游 + 文化”产业集群

台江区是福州闽都文化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闽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对外联系、贸易密切。

全区分布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

历史。 文化产业延伸从文化遗址观光到文旅拓展,推

出一场文旅大戏(闽越风云);从文化创意设计到文

创设计空间体验;从戏剧演艺到打造一出沉浸式体验

戏剧(上下杭奇妙夜) ……等一系列文化变现手段,

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与旅游紧密结合,塑造文旅融

合产业集群。

(2)“旅游 + 商业”产业集群

作为闽商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台江拥有发达的商

贸历史和基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现代服务业支撑台

江经济基础,形成传统商号建筑群和多个现代购物中

心、特色市场、老字号等,商业基础设施雄厚。 针对商

场购物中心,提升重点在品质,积极引进新业态,促进

商业品位提升;发展“首店经济”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新增商场儿童互动体验业态,留住亲子家庭市场。 针

对特色市场,包括特艺城、光明桥珠宝城、象园古玩城

等,其引导措施为加大宣传,引入数字互联网技术,提

升市场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硬件设施,特别是

停车场、货物卸载及传输动线,提升市场外立面及周

边景观。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历史街区、南

宫河口历史街区、中亭街、榕城古街、达道路等街区引

导重点放在突出特点,深入挖掘街区文化内涵和故事

传说,主题化打造特色街区;运用数字物联网技术、声

光电技术、裸眼 3D 投影技术等,改造提升街区整体氛

围,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

(3)“旅游 + 体育”产业集群

利用江滨大道,对接国际自行车赛事组,打造影

响力强的城市自行车赛。 依托台江智慧体育公园,丰

富休闲活动类型,建设主客共享的休闲体育空间。 以

市体育馆为基础,对场馆空间灵活利用,拓展体育场

馆新功能。 拓展滨江活动空间,策划各类体育运动活

动,打造滨江户外运动空间。

(4)“旅游 + 温泉”产业集群

台江温泉资源虽不丰富,但有较长的温泉开发利

用历史,可延续历史上作为温泉汤屋的区域,打造复

古型温泉澡堂,以“少而精”的发展思路,带动温泉产

业发展。

(5)“旅游 + 交通”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台江码头,提升闽江游船船上服务;建

设苍霞码头和白马河水街,通过游船,饱览白马河和

闽江等的水上空间;依托地铁线路主要站点,设置主

题展区等文化展示空间,丰富交通设施的内涵;提升

滨江道路两侧绿化景观,打造省内最靓的滨江景观

大道。

(6)“旅游 + 科技、金融”产业集群

科技可为传统非遗展示、休闲互动活动、教育研

学、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旅游产品和管理上提

供数字化支撑。 台江发达的金融业,可为文旅产业发

展提供金融支撑。

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驱

动力,提升了城市有机更新的开放性与复杂性[5]

。 在

城市更新过程中,“文、旅、商”有了更多的交集,产品

需要重构,文化与旅游也不再是割裂的独立经营模

式,充分发挥各领域资源优势,既加强设施改造又注

重产业更新。 以台江区产业特质为例,提出了旅游与

七大产业融合思路,其中文旅产业融合是发展的核

心,以文带旅,融进商业繁荣。

4 结语

老城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但并非所有的老

城区都具有如台江区一般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和文

化特质。 尊重历史和地方特色,秉承“人、城、产” 的

空间发展逻辑,唤醒老城活力,实现老城区更新目的。

台江区通过全域旅游规划促多产业融合,突破原有产

业边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下的城市有机更新

导向下,有重点地探究各领域内涵,以文旅产业为带

动,提出构建具有文化特质的新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

融合发展引导,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使旅游与

多产业碰撞的火花,为城市注入新能量,是城市有机

更新很好的实践证明。

参 考 文 献

[1] 周宝莲. 全域旅游多元化经济效益分析[ J]. 中国储运,

2023(07):186.

[2] 翟斌庆,伍美琴.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J]. 城

市规划学刊,2009(2):75 - 82.

[3] 胡智行,翟华鸣,赵彬. 边疆地区旅游度假区与镇区融合

发展思路探讨———以伊犁那拉提景镇国土空间规划为

例[J]. 规划师,2023(2):101 - 108.

[4] 吴艳丽,马晓敏,包冬善,等. 旅游开发对城市更新的作用

机制及其影响[J]. 城市住宅,2021,28(02):121 - 122.

[5] 王莉琴,石培华,张一楠.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旅游融合

路径与对策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22(04):7 - 12.

第25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旅游研究

———以宁德市屏南县为例

林慈任

(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1)

摘 要: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内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从观光游向全域游、深度体验游转变。 随

着旅游发展思路的转变,旅游的发展方向、用地空间、业态产品、主题形象和配套设施等也应作出相应改变。 为此,以屏南县

为例,基于现状旅游资源、景区票务、住宿餐饮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基础数据,通过区域竞合、邻近、用地和定量分析,提

出屏南旅游面临的四大现实困境,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下全域旅游的规划思路,供同类型旅游城市参考借鉴。

关键词: 全域旅游;国土空间规划;屏南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14 - 05

Research on Glob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aking Pingnan County,Ningde City as an Example

LIN Ciren

(Fujian Gongd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uzhou 350011)

Abstract:With the adjustme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the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a strong recover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shifting from sightseeing to comprehensive and deep experience tourism.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s, corresponding changes should be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land space, business

products, theme image,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ourism. Therefore, taking Pingn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basic data such as

current tourism resources, scenic spot ticketing,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an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through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proximity, land us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four major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Pingnan tourism are

proposed, and the planning ideas for global tourism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are explor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tourism

cities.

Keywords:Global tourism;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Pingnan county

作者简介:林慈任(1990— ),男,工程师。

E-mail:874469917@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14

0 引言

自屏南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

位以来,屏南以白水洋·鸳鸯溪国家 5A 级景区为龙

头支撑,遵循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

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2016 ~

2022 年,全县全年接待游客量由 333 万人次增长至

490 万人次,旅游收入由 24. 38 亿元增长至 40. 5 亿

元,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屏南的支柱产业。 随着游客旅

游需求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的转变,对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仅停留在观光型需求的屏南

旅游,容易成为地区旅游资源的“飞地”。 本文立足

现阶段国土空间体系构建的背景,聚焦以县为基本单

元下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用地空间管理,对新

时期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基本释义

1. 1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 相较传统规划,国土空

间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

等融合统一,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

指导约束作用,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1. 2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

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等进行全

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

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 屏南县全域旅游发展

2. 1 屏南县概述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西部,属内陆

第26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林慈任·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旅游研究 ·15·

山区县。 全县 2021 年生产总值达 105. 5 亿元,常住

人口 13. 9 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7. 6 万元,经济

总量在福建省 84 个县市区排名倒数第 6,经济发展基

础较为薄弱。

屏南现拥有 200 余个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山、水

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古村落文化、古建筑及民俗风情

为主的人文景观。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 53 个,涉

及亚类 9 种,以白水洋·鸳鸯溪国家 5A 级景区为最

具特色。 人文旅游资源单体 153 个,涉及亚类 12 种,

以廊桥最具特色,其中,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全县拥有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

统村落共 51 个。 总体而言,屏南旅游资源丰富且优

质,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较大的开发潜力。

2. 2 屏南县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

2. 2. 1 周边同质化竞争激烈,区域旅游协调待提升

规划选取重要景区、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对宁德 9 个县(市、区) 进行区域旅游竞合分析。

从生态角度来看,屏南所属区域旅游主要以生态游为

主,外部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 尤其是周边发

展态势良好的太姥山 5A 级风景名胜区、鲤鱼溪·九

龙漈 4A 级景区和霞浦滩涂,对屏南生态游市场分流

明显(图 1)。 从文化角度来看,屏南所属区域文化多

元。 宁德东部(福安、蕉城、霞浦)的畲族文化具有排

他性;福鼎的白茶文化具有垄断性;寿宁下党、福鼎赤

溪围绕“习主席在宁德” 打造的当代红色文化,很大

程度上削弱了屏南红色文化的独占性;屏南红曲黄酒

酿造技艺和古田红曲黄酒酿造技艺几近相似,屏南的

四平戏和寿宁北路戏、福安平讲戏、福鼎提线木偶戏

文化类型亦相近。 若屏南仅单打独斗,难以从周边生

态、文化旅游大潮中突围。

图 1 宁德市 A 级景区分布图

2. 2. 2 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聚,但开发利用不充分

规划运用 ARCGIS 软件,对屏南全域旅游资源分

布进行邻近分析,可得出屏南县旅游资源平均最近邻

距离为 1. 881 km,R 值为 0. 857(图 2),呈现整体分

散,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R > 1 时,一般认为样

本呈均匀分布;当 R = 1 时,样本呈随机分布;当 R < 1

时,样本呈聚集分布)

[1]

图 2 屏南旅游资源最邻近指数

图 3 屏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评价

规划选取旅游资源知名度和影响力(30 分)、配

套条件(40 分)、交通条件(20 分)和环境保护与环境

安全(10 分)四个要素,对屏南 168 个旅游资源单体

(不含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 进行开发程度评价

(图 3)。 按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划分为三

类,分别为:开发程度高,得分值域大于 85 分(图 3 红

色区域);开发程度中,得分值域为 60 ~ 85 分(图 3 黄

色区域);开发程度低,得分值域为低于 60 分(图 3 蓝

色区域)。 通过归类,全县开发程度高的旅游资源共

6 个,分别为白水洋·鸳鸯溪国家 5A 级景区、双溪文

旅小镇、漈下古村落旅游景区、小梨洋旅游景区、龙潭

村和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中的旅游资源

共 18 个,分别为仙山牧场、甘国宝故居、千乘桥、祥峰

第27页

·1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寺、文庙、城隍庙、长桥村、芳院村、柏源村、厦地村、熙

岭村、恩洋村、四平村、忠洋村、康里村、棠口村、降龙

村和谢坑村。 开发程度高、中旅游资源合计 24 个,仅

占全县旅游资源的 11. 65% 。 屏南绝大部分旅游资源

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

为现状的 A 级景区与传统村落。 考虑到屏南拥有国

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群,未来古村旅游应成为屏

南旅游的核心优势。

2. 2. 3 季节差异显著,旅游淡旺季明显

通过互联网出行软件,分析其中 2018 ~ 2022 年

屏南旅游景点门票 1987 条销售数据,按月分类可得

数据如图 4 所示。 在样本数据中,屏南景点门票销售

主要集中在 7 ~ 10 月,合计销售 1421 张,占全年销售

数量的 71. 5% ;在淡季 1 ~ 4 月和 12 月,合计销售门

票 221 张,占全年销售数量的 11. 1% 。 屏南县的主要

旅游产品以涉水类自然观光游为主,产品类型单一且

受气候影响,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还在初步发展阶

段,短期内无法作为旅游淡季时的补充,呈现出旅游

季节差异显著、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特征。

图4 屏南2018 ~ 2022 年各月景点门票销售量分析表(单位:张)

2. 2. 4 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游乐设施较为缺乏

按旅游六要素归类分析,可得结果如下:

(1)食

屏南作为“全国民间药膳示范县” “福建药膳名

县”,屏南药膳是屏南的特色菜肴,久负盛名。 全县拥

有特色餐饮店铺 160 多家,在中心城区建设有药膳美

食城,形成特色餐饮一条街。 除山海大酒店等 8 家省

级餐饮名店外,其他餐饮配套均以小型饭馆居多,总

体档次较低、卫生欠佳。

(2)住

从数量上来看,屏南县现有酒店宾馆 100 多家,

其中四星级酒店仅一家,其余住宿设施规模小、等级

低,缺乏具有屏南特色的主题酒店及民宿。 全县可提

供接待床位约 6000 个,因过夜游客较少,当前床位数

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仅在旅游旺季较为紧张。

从空间分布来看,绝大部分住宿设施建设于中心

城区及白水洋景区,占全县住宿设施的比例分别为

59% 和 26% 。 除白水洋外,其他特色景区缺乏住宿设

施配套,住宿设施区域空间布局不合理。

(3)行

屏南已通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福州车程仅 1. 5 h,

对外交通较为便捷。 但县域内代溪、长桥、路下和寿

山 4 个乡镇距高速路口时长均超过 30 min,高速公路

覆盖率不足,高速公路网络有待加密。 除白水洋景区

外,其余重要旅游资源缺乏较为便捷的旅游专线。

(4)游

除上述24 个开发程度中、高的旅游资源外,绝大部

分优质旅游资源待开发,相关游览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

步推进建设。 中心城区现建有一处旅游集散中心,占地

面积3. 5 hm

2

,基本能够满足旅游服务综合功能。 全县建

有旅游厕所35 座,均按 A 级标准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已

开发景区服务需求。 全县范围内停车泊位数共建有 553

个,绝大部分沿道路布设,停车供给不足。

(5)购、娱

全县配套购物和娱乐设施较少,缺乏休闲娱乐场

所,“夜生活”较为匮乏,缺乏有组织的娱乐活动和有

影响力的展览活动。

3 屏南县全域旅游规划研究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前期访谈、部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

研,完成前期技术准备。 结合已收集资料,对现状数

据进行基础评价,找准现状问题。 依据上位规划和现

状分析结论,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针对现状问

题,从空间结构、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和产品体系等方

面提出解决思路。 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产品内容和

旅游线路,针对落地项目,明确地类用途管制要求和

国土空间管控措施,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蓝

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规划研究技术路线

4 屏南县全域旅游规划研究思路

4. 1 构建生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协作

针对屏南所在区域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问

第28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林慈任·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旅游研究 ·17·

题,考虑到同一市域行政资源统筹协调的可操作性,

屏南应从宁德市域层面进行部署,增强区域发展的协

同性、联动性和整体性,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转向开

放的区域协作模式。

自然资源方面,通过完善“闽东北亲水游” (全国

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之一)内涵,加强太姥山·九

鲤溪·牛郎岗·嵛山岛(福鼎市)、霞浦滩涂、鸳鸯草

场(柘荣县)、白云山(福安市)、九龙漈·鲤鱼溪(周

宁县)、白水洋·鸳鸯溪(屏南县)和翠屏湖(古田县)

相互联动,突出山海特色,涵盖“山、海、川、岛、湖、林、

洞”等自然风光,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媒体资源、展会

平台共建共享,以此支撑全域旅游,打造区域知名的

山海生态旅游精品线,如图 6 所示。

文化方面,发挥仙山牧场、棠口和双溪新四军驻

地旧址、上楼战役遗址等诸多红色文化优势,围绕“习

主席在宁德”的红色文化主题,强化与寿宁下党、福安

柏柱洋之间协作,打造闽东红色文化传承区;充分利

用自身丰富的古廊桥、古建筑和古村落资源,推动与

廉村、霍童古镇、洋中古镇文化生态建设,构建闽东传

统文化传承区。

图 6 宁德山海生态旅游布局规划

4. 2 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形成拳头效应

基于屏南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品牌除鸳鸯

溪·白水洋景区、龙潭和漈下古村等旅游景区外,其

余均发展态势欠佳。 未来,屏南应从单一景点景区建

设向综合目的地发展转变。 为此,应推动白水洋·鸳

鸯溪景区和龙潭、漈下古村发展成为区域旅游增长

极。 通过增长极的带动,提升区域知名度,强化市场

认知,以核心景区带动县域其他资源和景点的深入开

发,形成龙头引领,辐射带动[2]

基于以上因素,规划在全县构建“三核两区” 的

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图 7)。 其中县域中部以中心城

区为核心,依托完善的配套资源,在体制机制、政策保

障、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产品升级、文化活化、品牌培

育、节庆营销、智慧平台、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和

提升,推进棠口旅游集散、夜游项目及旅游度假区的

建设,打造全区域化旅游服务区;北部以双溪古镇和

白水洋·鸳鸯溪景区为核心,联合宜洋、太堡楼、刘公

岩、鸳鸯湖四大景区形成屏南生态游览核心,着重发

挥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形成包括双溪、寿山和岭下的

生态康养区;南部以龙潭和漈下古村为核心,串联 14

个传统村落,借鉴龙潭经验,打造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形成包括熙岭、 甘棠、 代溪、 长桥和路下的文创休

闲区。

图 7 屏南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图

4. 3 破解旅游节令短板,丰富旅游产品

为破解屏南旅游季节性难题,破除屏南旅游“忙

半年,歇半年”的困局,规划通过挖掘屏南生态资源、

古村落资源、红色文化、廊桥文化、黄酒文化、戏曲文

化和民俗文化等旅游潜力,以季节为出发点,丰富旅

游产品,构建全时全季旅游产品体系。

(1)全季旅游产品

做优春季踏青游,以鸳鸯溪、天湖湿地、仙山牧场

等生态型景点为主,发展赏花、踏青、蜜月度假、山地

运动等旅游产品;提升夏季亲水游,利用屏南海拔高

的特点,以纳凉避暑为主题,丰富亲水、赏荷、漂流等

旅游产品;发展秋季古镇游,主推屏南传统村落,推动

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体验、红色文化、休

闲运动类旅游产品;培育冬季养生游,挖掘屏南美食

药膳和民俗节庆资源,发展食疗养生、风俗体验类产

品。 以此打造四季屏南———“春生秋华,夏凉冬养”

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

第29页

·1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2)全时旅游产品

围绕“夜韵屏南” “遇见屏南” “民宿民谣趴” 和

“斑斓集市”四大主题,延伸夜间休闲游,发展多元化

的夜间消费业态。 通过新增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

的核心吸引物,提高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

富度和空间覆盖度,优化旅游产品的时空组合,打造

“不夜屏南”,提高过夜游客数量。

4. 4 完善基建配套服务,提升旅游品质

以资源节约和精品高端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补齐

旅游六要素短板,提升县域旅游服务配套质量,打造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体系。

(1)旅游交通网络

在国土空间背景下,基于现状基础,深化完善区

域交通网络,提升内部疏散能力,形成以“高速 + 国道

+ 景区连接线 + 旅游风景道”的“快进慢游” 交通体

系。 以旅游巴士、自驾车租赁为主体,构建旅游交通

接驳网络,形成屏南区域快速通达、区内慢行体验的

旅游交通模式。 具体为对外交通方面,新增县域东西

向的宁德至屏南高速公路,高速互通口位于代溪和熙

岭交界处,以此提高屏南南部文创休闲区对外交通条

件;县域公路网方面,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旅游节点

联系;旅游风景道方面,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本底,串联

重要的旅游节点,结合旅游线路和交通网络,规划 5

条旅游风景道,构建旅游风景环线;旅游公共交通方

面,以国道主线和重要景区环线为重点,新增 5 条旅

游公交线路,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

(2)旅游基础设施

依据《福建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等级划分细则

(暂行)》, 规划在屏南全域构建二级旅游集散中

心———三级旅游集散中心(8 个)———旅游集散咨询

点的“3 + 8 + N”三级旅游集散网络,如图 8 所示。

图 8 屏南旅游集散网络布局示意图

按《旅游 餐 馆 设 施 与 服 务 等 级 划 分》 ( GB / T

26361—2010) 、 《 农 家 乐 设 施 与 服 务 规 范》 ( NYT

2858—2015)相关要求,在中心城区和重要景区配建

“星级饭店餐饮、精品美食街区 - 旅游餐馆 - 农家

乐”三级餐点结构。

通过旅游接待人次的测算,结合过夜比例、停留

天数等因子,推算全县旅游所需床位数,并按《旅游饭

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 T 14308—2010)、《精品

旅游饭店》 ( LB / T 066—2017)、《旅游民宿基本要求

与评价》(LB / T 065—2019)和《汽车露营营地开放条

件和要求》 ( TY/ T 4001—2013) 等相关要求,提出县

域范围内旅游酒店、民宿、营地、青年旅舍等住宿设施

旅游服务标准指引。

围绕屏南传统戏曲文化及民俗文化,积极推进建

设茶馆、电影院、舞台表演等大众主流娱乐场所设施

的建设。 结合特色高山农副产品、黄酒等土特产品,

打造线上电商及线下购物平台。

4. 5 统筹旅游用地空间,落地旅游项目

科学统筹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空间,纳入国土空

间规划“一张图”管理。 对于重要规模化景点配套

建设,积极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如仙山牧场景区、

双溪古镇景区建设;对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布

局且选址确定的,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建

设清单,通过村庄规划落位,开展用地性质和土地

用途灵活点状供应,开发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的

项目用地;不属于新建永久性建筑的文旅项目,探

索先租后用的土地供应模式,与原土地使用人协

商一致后,可直接建设项目,不需办理建设用地

手续。

5 结语

本文以屏南县为例,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

屏南旅游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当前屏南旅游

存在的现实问题。 规划从区域协作出发,提出通过资

源整合、产品体系构建、配套设施完善等多方面解决

矛盾问题,对屏南旅游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

指导意义,对具有同类型的旅游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 但受限于旅游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未来

其他城市全域旅游编制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探索符

合自身需求的规划体系和规划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谷雨. 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J]. 中国集

体经济,2023(06):105 - 108.

[2] 王保淳. 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与服务设施规模规划研究

[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第30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杨 葳·投建营一体化的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19·

投建营一体化的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江心公园为例

杨 葳

(福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新经济形式下,投建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被各级政府所尝试,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绿地及城市公共空

间的建设和提升改造中,逐渐被采用和推广,通过运营前置、客群导向、体验创新,实现利益共享,实现城市公园绿地的

高质量生态和公共服务水平。 为此,福州江心公园实践案例尝试这一新的公共项目建设模式,将公园的提升改造与运

营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可以成为类似项目建设运营的参考。

关键词: 投建营一体化;公园绿地;运营前置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19 - 04

Research on Park Design Strategy of Investment,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tegration

———An example of Fuzhou Jiangxin Park

YANG Wei

(Fu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Fuzhou 350001)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form,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vestment,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has been tried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especially in the improvement and renovation of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Through pre -

operation,customer orientation,experience innovation,benefit sharing and high - quality ecological and public service level is realized. This

paper attempts this new public project construction model through the case of Fuzhou Jiangxin Park practice,realizes the combination of

park upgrading and operation demand,and obtains better comprehensive effect,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Keywords:Integration of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reen space; Pre - operation

作者简介:杨葳(1976. 08— ),女,高级工程师。

E-mail:44130349@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08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 在

城市建设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

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1]

。 在实现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目标之后,国家进一

步提出了“公园城市” 的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

式,拥有“天府绿道”的成都、拥有“一道绿隔、二道绿

隔”的北京、拥有“千园之城”的深圳等城市走在了前

列。 很多城市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

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但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城市环

境空间有了新的期待,希望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公

共空间和活动场地,满足亲近自然、游憩运动等新的

需求。 2023 年 1 月 31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

知,鼓励各地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

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踏入绿地,共享自然之美。 通

知要求,各地可以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

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

地满足市民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

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公园的建设也逐渐发生变

化,不再只单纯追求面积大、形象美、数量多,而是将

重点从“覆盖率”转向“魅力度”,增加可进入、可体验

的户外活动场地,体现公园绿地的综合效益。 尤其是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公园的认知和使用方式都产生

了极大的改变,绿色开放空间的打造,较之从前需要

更加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以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不仅如此,在全球面临的新经济形势下,国内外还开

始积极探索开放公园新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服

务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多样、高品质的生态服务产品。

1 投建营一体化的公园设计探索

1. 1 目标探索

与传统公园重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区别,

面向运营需求的公园,更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结

合的综合效益。 即在格局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

城市生态体系,提升环境品质,突出绿地与城市功能

第31页

·2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的协同互补发展[2]

,如园博园、植物园以及大型的绿

道项目;在功能上满足公共空间使用的公平性、可达

性和参与性,主动提供各类生态服务产品,发挥绿地

的综合潜能;在业态上打造公园绿色经济体,通过增

加公园的经营收入,实现对公园管理经费上的补充,

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服务,促进高水平的可持续

发展。

1. 2 策略探索

1. 2. 1 运营前置

针对运营需求的公园设计,往往采用“EPC + O”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 + Operation) 的模式,即

将“O(运营)”的需求,提出到工程总承包中,成为与

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一体化执行的必要环节,并融

入项目全周期管理。 运营前置,则是在工程设计之

前,先确定运营主体或部门,针对公园的地理区位以

及未来的客群,划定项目气质、调性。 通过前期的市

场分析、客群分析、运营目标来规划业态配置与盈利

模式,系统化整合资本投入、商业策划、建设施工、品

牌宣推、销售运营等资源,编制投融资计划、项目空间

落地方案、招商方案。 在项目基础建设过程中,同时

进行招商活动,运营主体通过对成本、质量、招商、运

营等各个节点的管控,建立规范化、精细化的高标准

运营体系,最终形成投建营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并

且在品牌故事、产品开发、经营特色上保持项目的有

效落地、通畅运作和长效运营,实现公园经济体的经

济平衡。

1. 2. 2 客群导向

客群导向,是指商业的营销目标,是围绕着市场

中消费者的现实需要而展开。 公园的游客可以看作

公园经济体的客群,当下游客的需求,除了满足基本

的散步健身等休闲活动外,年轻的游客对于传统公园

的审美以及业态,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根据市场调

查,市场目前主要消费人群主要为“ Z 世代”,也称为

“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 “数媒土著”,

通常是指 1995 年 ~ 2009 年出生的一代人。 他们一出

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

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3]

。 “ Z 世

代”人群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为体验付费。 根据

调研数据显示,62% 的“ Z 世代”,每个季度至少进行

一次观影、旅游等体验式消费,具有体验感的消费乐

趣成为“Z 世代”最重视的因素,占比达 73% 。 因此,

如何针对年轻游客的需求导向,打造新的魅力公园,

成为了新的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的目标。

1. 2. 3 体验创新

在电子商务如此便捷的当下,线下商业越来越注

重交互式的体验,全国各地文旅项目最吸引人流的,

也不外乎情景式商业的打造。 比如文和友,打造“中

国美食界的迪斯尼”,重庆光环购物公园直接在室内

建了植物园,深圳超级总部的规划中更是将商业、交

通、公园无缝衔接,满足顾客精神消费需要的同时,也

让商业空间更具有文化和生态价值。

城市公园的极大客流以及绿色基底,本身就构成

了绝佳的消费配套的场景,对于建设公园经济体来

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优势。 我们可以针对公园的地理

位置、公园主题等量身定做场景化的创新业态,打造

具备文化特征的 IP 形象,优化营销内容和营销手段,

从而激发消费欲望和购买力。

1. 2. 4 利益共享

新经济形势下的公园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

府授权的企业自有资金以及政府专项债等,企业方的

主要诉求在于建设可用于租赁的建筑物理空间,并开

发多种经营的户外场地,作为外摆或其他的活动空

间。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区别于商业区域,企业方对

新增的建筑占地面积,必须按照公园设计规范的相关

要求进行设计;商业引入要以公众共享为导向,不得

挪作会所使用,营业时间也要经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

许可,不做过于喧闹的扰民活动。 公园运营的营收部

分,政府可对企业方进行利润率限制,盈余部分纳入

政府财政,真正做到人民公园人民用的目标。

2 江心公园的设计实践

2022 年,福州市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闽江之心作为“1 + 9”重点片区之一,承担着业态提升

以及特色消费品牌培育的责任分工。 江心公园占地

57 723 m

2

,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三县洲大桥,毗邻烟

台山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作为闽江之心双岛之一,设

计定位为以爱情为主题的浪漫小岛———爱情岛。 项

目由福州城投集团承建,从项目投资、设计施工、运营

维护全链条都由集团权属企业完成。 虽然规模不大,

建设时间短,但是基于 “投建营一体化” 的项目平台

(图 1),确保了项目快速、顺利建设,成为“投建营一

体化”模式的公园范本,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

综合效益。

图 1 江心岛项目管理流程表

2. 1 基于多目标的定位

江心岛作为闽江之心的中间岛屿、核心景点和浪

漫故事之地,之前却设施简陋,人气不旺,虽居江中之

心,但是却是一个活力“洼地”。 基于投建营一体化

的视角,需主动思考重拾目标:一方面,需要强化格

局,通过提高公园服务功能,强化主题特色,提升在一

第32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杨 葳·投建营一体化的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21·

江两岸核心段中的地位和人气,补强闽江之心中的江

心洼地,打造“心中之心”;另一方面,以“公园生态 +

公园商业 + 文化场景”的多维度融合作为设计策略,

通过梳理公园原有的林下场地和其它消极空间,重新

串联全龄层市民的公共活动与交往,重点针对年轻适

婚青年人群,营造更吸引游客的景观与文化场所,增

加爱情主题文化场景,提升公园的魅力度与体验性;

其次,是围绕爱情主题,植入大众化、品牌化、特色化、

主题化的公共服务产品,打造公园服务经济体,实现

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

2. 2 策划引领活动保障———打造“中国第一爱情岛”

通过对上位规划的分析,场地和市场调研,结合

江心岛独有的老福州浪漫爱情话题,综合考虑运营

模式,将江心公园的品牌定位为打造“中国第一爱

情岛” 。 运营主体为国企福州城投集团,联合团市

委、工会、妇联、文旅局、民政局、仓山区以及婚庆协

会、喜娘协会等单位,以宣传展示福州市传统婚俗文

化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婚恋文化活动为辅,策划江

心岛全年活动,围绕婚恋交友涉及的各个领域,结合

区域产业发展,以“ 不负春光、爱满江心” “ 浪漫夏

日,甜蜜相约” “爱岛秋韵,江心比心” “冬季恋歌,相

伴一生” 四季为主题,在江心岛上常态化举办两岸

婚博会、婚恋赛事、青年交友活动、集体婚礼等四大

类活动。

营销上,通过设计一个江心公园 IP 形象,打造江

心公园自营品牌系列产品,内容涵盖:文创摄影、轻餐

甜品、主题活动、江心公园特色文创等,并且围绕爱的

承诺 - 求婚,爱的见证 - 领证,爱的归宿 - 结婚 3 条

故事线展开体验式动线,根据动线的不同串联不同的

商业点位,并对不同消费层级的客户形成不同的消费

套餐包。

2. 3 景观提升和场景营造合二为一

对应“中国第一爱情岛”,公园按照“三环五区”

的规划结构,通过相遇、相知、相守三条环路,串联一

系列具有叙事性的景观节点。 将场地茂密拥堵的林

下地被空间梳理为舒朗开阔的景观,绿地从郁闭疏远

的“拒人”状态,转变为舒适宜人的“迎人”氛围。 东

西两端观日出与日落以及江景最佳的节点,采用大段

退台式观景台阶代替原有封闭的树池树池,最大限度

打开观景面。

岛内采用传达爱情主题的一系列物化元素,对景

观场景进行构建,并通过视、听、嗅、触等多重感官体

验引发市民游客的情感共鸣与联想。 紧紧围绕“爱情

文化”主题,将每个景观空间赋予情景式、体验式、交

互式的功能属性,强化爱情岛的形象 IP,为后期运营

动线设计提供多元的商业空间。

岛上新建省内第一座位于城市公园内的婚姻登

记处,用红白色系的主题色彩强调爱情岛热烈的情感

氛围,红砖饰面的建筑以及桥塔改造统一爱情岛与烟

台山商圈的建筑色彩风格,成为爱情岛的独特建筑

IP。 穿戴礼服与头纱的新人到岛上办理结婚登记及

领证跟拍,亦成为公园内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如图 2

所示。

图 2 江心公园的桥塔和婚姻登记处成为了公园的建筑 IP

岛屿东面保留最大的榕树,并命名月老树,周边

绿地清疏为草坪,在打开观江视野的同时,延纳周边

城市商圈及文化景观。 开敞的绿茵草坪可休闲野餐、

沐阳静享,榕荫与绿地为爱侣们提供可与自然对话的

交往空间,成为开展各式婚庆主题活动的绿色基底,

如图 3 所示。

图 3 月老树(榕树)以及各种融入爱情元素的筑物小品

秘密花园将原来陈旧破损的长条座椅重新塑造

为错落的白色造型座椅,蓝绿色调的浪漫花镜间杂心

型的造型植物,林间点缀白色艺术小品,雾森开启时,

营造出繁花似锦的奇趣浪漫,似爱情般甜蜜、神秘,成

为年轻人喜欢的拍照打卡地,如图 4 所示。

图 4 秘密花园林深见鹿处的奇趣浪漫

三县洲桥下作为岛上最大的广场空间,设置大尺

度的 LED 屏幕舞台,使其成为岛上年轻人举办音乐

会以及主题市集的最佳场地,周末的交友活动也大多

在此举办,新增的户外餐车成为了这一空间的亮点,

如图 5 所示。

岛屿西面清除了封闭的树池,将观江面打造为退

台式观景台阶,林下空间铺上砾石,打造最美日落露

第33页

·2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营地,观完日落美景。 人们在营地欢聚小酌,露天音

乐会就是年轻人的交往活动,如图 6 所示。

图 5 桥底的活化空间成为演出集市的最佳场地

图 6 日落营地是年轻人最爱的交往空间

另外还有求婚熊、爱情博物馆、莫离茶坊、玫瑰

园、爱的箴言等叙事式场景景观,为整个岛屿的爱情

动线运营打下基础条件,如图 7 ~ 图 8 所示。

图 7 公园里随处可见爱的元素

图 8 江心公园平面图及活动点位示意

2. 4 运营保障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产品

媒体宣传方面,进行全媒体矩阵宣传推广提升江

心公园的爱情岛形象:在户外广告主视觉或线上广

告、游戏、视频、软文等进行 IP 的推广以及事件的营

销;在官方媒体如福建日报、FM987,网红媒体如抖

音、小红书上进行活动推广;与大众点评、美团等多平

台合作,设立自营店抖音号及服务号,以新品拍摄、模

特站台等方式进行自流量的运营工作。

2023 年 5 月 20 日,江心公园婚姻登记处试开放,

以爱情岛形象浪漫归来,当天累计入岛客流约25 000

人次,福州日报、福建电视台等省市主流媒体同步推

送,MCN 方面共有 3 个热搜词条进入热搜同城榜前

六,曝光量约为 1218 万;42 家官方媒体联动宣推,阅

读量超 30 万;自媒体渠道 26 位博主共发布 29 条活

动宣推,达成了引流的目的,如图 9 所示。

2023 年8 月22 日爱情岛正式开岛运营,以“城市

艺术岛集”为活动主轴,全线展示了爱情岛的浪漫场

景,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与点赞。 运营单位统计平

时日均客流约 1. 75 万人,周末单日客流约 3. 1 万人。

“福州爱情岛开岛” 话题登陆抖音同城热搜榜首位,

超 2100 万人次线上关注。 这一方面说明了高品质的

公园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通过一

部分有偿的大众化服务产品,也为公园的可持续运营

带来了机遇,共享性与生态性兼具的公园经济体,满

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图 9 公众参与

3 结语

公园经济体的出现,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以及大

众对公园绿地新的需求端产生的新事物,投建营一体

化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其特点是高效建设

以及长效运营,其目标不在于通过公园实现极端的商

业价值,而是在打造具有创新业态的魅力公园,让公

园成为更具有共享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拉动消费,

增加公园经营收入,达到公园管理经费自我平衡的目

标。 公园经济体的打造不能脱离公园自身公共绿地

的属性,需要政府各主管部门思考以及建立新的管理

机制,企业与政府搭建稳定合作体系,开发更多提升

城市生活质量的产品,共同探讨公园运营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 窦寅,张尚武. 公园城市理念下对城市公园公共价值的

再思考[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 面向

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

文集(08 城市生态规划) [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

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1:62 - 7.

[2] 李雄,张云路. 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命题———公园城

市建设的战略与响应[J]. 中国园林,2018,34(05):38 -43.

[3] 九州激荡四海升腾[N]. 人民日报,2022 -06 -02(008).

第34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城市公园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研究

———以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为例

段 玥 刘 彬 程佳敏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4)

摘 要:公园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市容,更是一个提供大众户外休憩、观光、交往和运动等多功能的场所。

现今公园绿地无障碍方面研究更侧重于无障碍道路、卫生间、福利设施、公共设施等。 良好的休憩服务设施,是全龄化所

有人在公园绿地进行活动的基础保证。 为此,以呼和浩特市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为研究载体,通过对园内休憩座

椅数量、形态及其造景要素进行调查统计,选取在座椅形态及造景要素方面具有代表性的 50 处座椅作为研究对象,从易

用性、美观性、舒适性、安全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对单体休憩座椅、组合休憩座椅、亭

廊休憩座椅以及休憩服务设施周围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其更好地实施城市更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公园;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23 - 04

Study on Landscap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 leisure Service facilities

———Take Hohhot Grassland Silk Road Cultural Park as an example

DUAN Yue LIU Bin CHENG Jiami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

Abstract:The park green spac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beautify the cityscape, but also provide a multi - functional place for outdoor rest, sightseeing, communication and sports for the public. Nowadays, research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focuses more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roads, toilets, welfare facilities, public facilities, etc. Good rest service facilities are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all age owner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in the park green space. To this end, taking the Grassland Silk Road Cultural theme Park in

Hohhot as the research carri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form and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rest seats in the

park, 50 seats that are representative in terms of seat form and landscape elements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ease of use, aesthetics, comfort and safe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in park green space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single rest seats, combined rest seats, pavilion rest seats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rest service facil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Park; Open service facilities; Landscape accessibility; Grassland silk road cultural park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 2022 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2022lsljdwzzkt - 009 ); 2023 年 大 连 工 业 大 学 社 联 联 课 题

(GDSKLYB2023329)。

作者简介:段玥(1995— ),女。

通讯作者:刘彬(1980— ),女,讲师。

E-mail:425825745@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13

0 引言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类型之一,它不仅

为人们提供休憩和娱乐空间,也为大众提供增进健

康、交流、接触大自然等多功能的服务基础设施。 根

据相关文献可知[1 - 2]

,老年人在户外公共空间中使用

频率最高为公园。 2021 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呼

和浩特市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1. 96% ,意味着呼和浩特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

化工作的意见》 的总体要求,要“促进老年人养老服

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

发展”。 由于身体原因,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

活动为运动保健及社交[2]

,公园的无障碍设计给老年

人营造了舒适、方便的安全空间,创造了一个平等参

与的环境。 但公园无障碍建设的质量还需提升品

质[3 - 5]

,更好地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服务。 目前,关

于公园绿地无障碍研究更侧重道路、卫生间、福利设

施、公共设施等[6 - 9]

,休憩服务设施方面的研究相对不

足。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中的

显性休憩服务设施为例,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对

休憩服务设施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存的休憩服务设施设计提出改善

建议,使公园绿地中的休憩服务设施可以满足老年人

使用需求,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第35页

·2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1 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绿地休憩设施

的评价

1. 1 评价指标选取

该公园是呼和浩特市游客数量最多的综合性

公园之一。 园内休憩服务设施类型丰富,对其分

析具有一定代表性,故选取该公园为研究对象。

结合《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系统建设指南》 和

相关文献[10 - 12 ] ,本研究将公园内的休憩服务

设施分为单体休憩座椅、组合休憩座椅、亭廊休憩

座椅 3 个部分,并从美观性、易用性、舒适性及安

全性对公园休憩服务设施进行调研与分析。 易用

性从功能实用、起坐方便来探讨;美观性从造型、

风格、颜色来讨论;舒适性从材质适宜性、人体合

理性来分析,安全性从材料天然环保、结构牢固稳

定、圆润柔和来考虑。

1. 2 公园区域位置

该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以草

原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选址沿城市东二环内侧。 其北

起新华大街、南至滨河北路、西临丁香路,东临东二环,占

地面积 146 hm

2

,南北跨度约 5. 5 km,东西平均宽度约

340 m;北起最窄处为 95 m,南端最宽处为740 m;从北到

南分别为盛世青城、库库和屯胜景等五大景观区段。

1. 3 调研结果及评价

通过对园内休憩座椅数量、形态及其造景的要素

进行调查统计,选取在座椅形态及造景要素方面具有

代表性的 50 处座椅作为研究对象,调研位置及部分

图片如图 1 所示。

图 1 调研范围及部分对象

1. 3. 1 易用性层面评价

从图 1 及现场调研可知,在易用性层面,分别对

功能实用、起坐方便进行探讨。 单体休憩座椅有 4 种

形式,长条形座椅只设置在开阔的广场中,占座椅总

数的 0. 44% ,对划分广场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很好的

效果,具有符号、指示与分割空间的作用。 S 型座椅

位于儿童活动区,座椅数量较少只占总数的 0. 44% ,

经常有看管儿童玩耍的家长乘坐。 条形座椅设置在

湖边,可以远观湖对面开敞空间中活动的人们,占总

数的 1. 53% 。 双人座椅在公园中数量最多,部分座椅

前端 为 倾 斜 设 计, 椅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弧 度, 占 总 数

的 74. 45% 。

组合休憩座椅有 10 种形式,环绕下沉草坪的弧

形阶梯式座椅高度较矮,只占总数的 0. 44% 。 U 型座

椅位于人流量较大的小草驿站旁, 占座椅总数的

0. 22% 。 树池座椅类型较多,占总数的 10. 70% ,主要

为方形和圆形两种。 正方形树池座椅中间有凸起的

花坛可以充当座椅靠背,但无扶手,占座椅总数的

5. 02% 。 围绕柳树的长方形及环形树池座椅,位于人

流量较大的广场处,占座椅总数的 3. 06% 、5. 68% 。

方桌形四人座椅位于健身活动区, 占座椅总数的

3. 93% 。 圆桌形四人座椅有顶盖,夏天有遮阴效果,

占座椅总数的 0. 66% 。 野餐座椅是可移动式座椅,在

乘坐 时 可 能 需 要 调 整 座 椅 位 置, 占 座 椅 总 数 的

1. 31% 。 镶嵌式座椅因处于儿童活动区,座椅数量较

少,占总数的 0. 44% 。 三人座椅设置于湖边,座椅数

量较多,占总数 3. 28% ,对环境有点缀、烘托氛围的作

用,更像装饰性休憩座椅。

亭廊休憩座椅有 5 种形式,主要是中式亭廊形式

较多,占总数的 1. 09% ,其中带有美人靠的联排座椅占

总数的 0. 44% 。 另外,从坐姿的舒适性来分,该公园

内,有椅背、无扶手的座椅占比为 41% ,无椅背、无扶手

的座椅占比为 34. 3% 。 这两种座椅造型好看,但对身

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其更适合使用有椅背、有扶

手的座椅,这样的座椅占比为 24. 7% ,数量较少。

1. 3. 2 美观性层面评价

美观性层面分别从造型、风格、颜色进行分析。 从

实际调研和图 1 可知,单体休憩座椅造型多为条形、S

型,组合休憩座椅造型多为弧形、方形、圆形,风格多为

现代简约和中式,颜色多为浅黄、暗红、原木色等。

第36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段 玥,刘 彬,程佳敏·城市公园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研究 ·25·

单体休憩座椅中,长条形座椅使用条形木材拼接

而成,且表面为深棕色,使座椅在视觉上变得丰富,造

型简约又不失灵动。 S 型座椅利用暗红色的塑料材

质塑造成弧形,将两个弧形座椅正反靠拢在一起,营

造出活泼轻盈的个性化特质。 条形座椅是浅黄色原

生态树干经过修剪设置而成,风格简约,没有过度加

工与修饰。 双人座椅较为普通且造型简约,为现代

风格。

组合休憩座椅中,环绕下沉草坪的弧形阶梯式座

椅,将下沉草坪展现出的平面构成与阶梯式座椅呈现

出的立体构成交织一起,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浅黄

的原木色也为公园增添了含蓄、沉稳之美。 U 型座椅

使用灰色金属条纹装饰,将周围建筑和浅黄色原木座

椅连接在一起,既给人和谐统一之感,又不失单调。

树池座椅中,正方形树池座椅采用暗红色线性木条拼

接而成,展现出质朴敦厚之感。 镶嵌式座椅造型圆

润,树木镶嵌在座椅中心,既保护了树木,又成为一道

美化环境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野餐桌椅使用未加

装饰的树干,桌面有小花坛和树枝装饰物,木材有自

然生态、健康等特性,给人舒适的感觉。 长方形树池

座椅造型简约,椅腿为灰色石材,典雅且质感强,能与

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环形树池座椅椅面由砖红色条

形塑料拼接而成,律动感较强并富有活力。 方形四人

桌椅,将有宁静感的蓝色桌子和有活泼感的黄色椅子

相融合,明暗、冷暖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景观效果,

桌面刻有棋盘且上方有顶盖。 圆形四人桌椅为白色,

具有沉静感,线条圆润柔和,具有亲和性。 三人座椅

造型简约,原木色古朴自然且座椅穿插散置在湖边,

增加了公园趣味性与自然环保的氛围。

亭廊休憩座椅中,有的亭廊椅腿镶嵌近似中国古

典竖条式半窗纹样,有的带有美人靠,其中两个亭廊

为线条感较强的现代简约风格,暗红与深绿色搭配原

木色,为充满现代感的公园平添了独特韵味。 亭廊不

仅有遮阳挡雨、小憩等功能,也为公园绿地增添了景

深层次,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是园林趣味与组合景

物的重要设置。 其造型和长度也产生了具有韵律感

的连续性景观效果,亭廊与景致、游人相融合,使人也

成了“观赏的对象”。

1. 3. 3 舒适性层面评价

舒适性分别从材质适宜性、人体合理性来分析。

材质适宜性角度,调研的座椅共有 5 种材质。 木材具

有易为人接受的良好触觉特性,温暖亲肤且椅面有漏

空部分,不会积水,一部分木质座椅表面油漆脱落,产

生裂缝,略显斑驳,影响使用体验。 塑料材质由于不

易碎裂、加工较方便,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耐

性差与易老化褪色的风险。 金属和石材坚固耐用,但

冬夏时节温度难以适应使用需求。

就人体合理性角度而言,根据我国中等人体平均

水平,以人体小腿的平均长度 407 mm,加鞋厚 20 mm,

确定座椅前高高度为 427 mm。 400 mm 以下的休憩

座椅较矮有 11 种,400 mm ~ 450 mm 的休憩座椅适中

有 19 种,460 mm ~ 500 mm 的休憩座椅较高有 2 种,

500 mm 以上的休憩座椅较高有一种,大部分休憩座

椅乘坐时较为舒适。

1. 3. 4 安全性层面评价

安全性分别从材料天然环保、结构牢固稳定、圆

润柔和来考虑。 从环保角度来说,木材属于天然环保

的材料,易于加工及雕刻,即使有破损部分也易维修。

石材、混凝土、塑料及金属属于人工合成材料,石材是

人造花岗岩和人造大理石的统称,现代技术的发展,

使产品类别进一步扩大,让人造石的概念得以延伸,

且安全环保。 混凝土材料的座椅是较为传统的座椅

类型,一旦损坏,将成为建筑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

塑料具有耐腐等特性,且质轻、制作快捷,被广泛应

用,但其在日光、经常应力或某些媒介作用下,可能会

发生老化现象,逐渐出现氧化与褪色等迹象,并且不

会自然降解,不利于环境保护。 金属材料是可以回收

的材料,即使作废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益于环保。

从稳定性角度来说,一部分座椅材料并不是孤立

使用,而是相互搭配混合制作而成。 椅面是木材,自

然细腻,椅腿是混凝土、金属或石材,质地坚硬、抗冲

击使其结构牢固稳定。一部分座椅底部是木材,易开

裂,防腐性能较差,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造型角度来说,大部分座椅边角线条较圆润柔

和,长方形树池座椅椅腿是石材,棱角坚硬且较为尖

锐,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两种双人座椅椅腿有弧形或

斜切面的防撞处理,避免了尖锐的棱角。

1. 4 休憩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在公园休憩的时间比年轻人多,因此,座

椅的舒适度对他们更加重要。 针对老年人对休憩座

椅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1)单体休憩座椅中部分未考虑老年人实际使

用需求。 老年人起坐时需要扶手支撑,草坪旁一部分

单体休憩座椅没有预留轮椅席位,设置靠背扶手的座

椅数量较少、座椅上方树冠较小,没有很好地发挥遮

阴功效。

(2)组合休憩座椅中,部分休憩座椅材质为石材

与金属,冬季会感到冰冷,使用率低。 树池休憩座椅

虽有靠背,但植物种植不合理,倚靠椅背时,树枝会触

碰到身体,影响使用体验。 组合座椅多是老年人长时

间群聚聊天、唱歌下棋时使用,但大部分座椅上方没

有覆盖物,造成夏季暴晒。

第37页

·2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3)亭廊休憩座椅中,老年人坐在无靠背、扶手的座

椅时,靠近石柱旁的老年人会选择倚靠石柱帮忙,大部分

座椅没有扶手,老年人起身与就坐有一定的困难。

(4)休憩服务设施的周围环境中,部分服务设施

周围的园路没有将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分离。 凉亭休

憩座椅周围的台阶没有设置防滑处理,且有一处凉亭

周围地面铺装为白沙,没有设置台阶、轮椅坡道和坚

硬平坦的小路,步履蹒跚和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需要凭

借别人的帮助,才能进入凉亭。

2 对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的讨论

座椅是公园绿地中最常用、最广泛的休憩服务设

施,其设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大部分设

置在园路两侧及广场边缘等半开敞活动空间,满足了

老年人的舒适感、安全感及领域感。 但园内的座椅除

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外,也需要考虑物理实用

性。 大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起身或入坐

比较吃力,需要更舒适的座椅支撑不太灵活的身体;

有些老年人使用轮椅,为方便其进行社交活动,座椅

高度、扶手、椅背及轮椅席位等方面需进行适当调整,

以满足使用需求。 针对这类特殊人群,可以在其经常

活动的范围内,至少为一半的座椅设置椅背和扶手,

如园路两侧和活动空间边缘的座椅升级为有椅背及

扶手。 从图 2 可知,有一个扶手,便能起到帮助作用。

如果将扶手设置在座椅中央,可同时满足乘坐座椅的

老年人与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在座椅扶手设计上,扶

手高度 680 mm 较为适合。 轮椅席位设置,在座椅一

侧留 出 轮 椅 空 间, 在 每 个 轮 椅 座 位 空 间 应 设 置

760 mm × 1220 mm 的清晰地板或地面空间,轮椅座位

空间到桌面的距离为 685 mm,使轮椅使用者能方便

地移动到座椅上,也使乘坐在座椅上的人与轮椅使用

者可以肩膀对齐,谈话更加舒适。

图 2 无障碍席位

3 结语

公园是人们户外活动主要空间。 老年人在户外

活动多以群集聊天或休憩娱乐为主,而休憩座椅成为

群集聊天或娱乐时互动程度频繁的公共家具。 因此,

从老年人使用视角,本研究以公园中的单体、组合及

廊亭三种不同类型的休憩座椅为研究对象,从易用

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安全性等层面,对呼和浩特草原

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的休憩服务设施进行分析。 结果

得出,公园休憩座椅的易用性基本满足,但有些座椅无

扶手,老年人起坐相对不便利。 美观性中多为弧形、方

形、圆形等现代简约或中式的造型,色彩多为木质的暖

色,基本实现了人们在户外活动中的美感体验。 座椅

材质丰富,多以木质、石材和金属,老年人就坐时倾向

选择温暖亲肤具有良好触觉的舒适性木质座椅,但部

分木材表面油漆脱落影响使用体验。 座椅整体稳定性

较强、造型圆润柔和,但小部分椅腿为木质有易损毁及

不耐雨、边角较为尖锐且不易于降解等缺点。 同时对

公园中的 3 种不同类型休憩座椅及休憩服务设施周围

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从座椅高度、扶手、椅

背和轮椅席位等方面,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设计

策略。 这为今后公园的休憩服务设施发展提供更多的

参考,也为其他公园包容性设计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吴岩. 重庆城市社区适老公共空间环境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2015.

[2] 王欢. 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建设研究[D]. 南京:南京

林业大学,2007.

[3] 刘彬,杨翠霞,田涛. 老龄化无障碍研究进展及其对适老

化环境建设的启示[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0):

4569 - 4574.

[4] 魏楚天,杨翠霞,田涛,等. 基于 POI 提取的大连市中心

城区无障碍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绿色科技,

2021,23(12):202 - 206.

[5] 田涛,杨翠霞,刘晖. 近 20 年国内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

热点及趋势分析[J]. 建设科技,2021(08):12 - 16.

[6] 李兆宇. 城市公园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讨[D].

重庆:西南大学,2013.

[7] 杨崇瑞,杨翠霞,田涛,等.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公共卫生

间规划与设计[J]. 现代园艺,2021,44(21):125 - 126.

[8] 程佳敏,杨翠霞,石韫嘉. 长三角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政

策研究[J]. 福建建筑,2022(06):1 - 4.

[9] 胡立辉,李树华,吴菲,等. 基于有效使用频率的公共空

间无障碍设施定量化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

心区为例[J]. 中国园林,2018,34(09):63 - 68.

[10] 杨叶红. “城市家具”—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 成

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1] 刘彬,杨翠霞,田涛. 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法规及

完善对策[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 ( 09 ):2300

- 2303.

[12] 王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实践与研究[D]. 杭州:中

国美术学院,2014.

第38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基于场所精神的福州麦浦中学建筑方案设计研究

林晓嵩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场所空间营造有利于塑造校园场所认同和场所依恋感,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基于诺伯格·舒尔

茨“场所精神”理念,以福州麦浦中学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化认同感、场地方向感、精神归属感三个方面展开宏观

总体规划设计、中观建筑设计和微观空间设计研究,注重文化空间与礼制秩序的认同、建成校园建筑与遗存传统建筑

的认同、场所环境与师生精神情感的认同,从而达到新旧建筑、人与环境的融合再生。

关键词: 场所精神;生态校园;中学建筑;空间秩序;融合再生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27 - 07

Space and Order Integration and Regeneration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aipu Middle School in Fuzhou Based on the Spirit of Place

LIN Xiaosong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uzhou 350001)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place space is conducive to shaping campus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attachment,and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Norberg - Schulz's concept of \" spirit of place\" ,this paper takes the Maipu Middle

School building in F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ries out macro -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meso - architectural design,and micro

- spatial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sense of place direction,and sense of spiritual belonging,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dentity of cultural space and ritual order,the identity of built campus buildings and traditional buildings,and the identity of place environment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spiritual feelings,so a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old and new buildings,people,and

environment.

Keywords:Spirit of place; Ecological campus; Middle school building; Spatial order; Fusion regeneration

基金项目: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2

年度项目(FJ2022XZB069)。

作者简介:林晓嵩(1982—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lxs@ fjadi. com. cn

收稿日期:2023 - 03 - 23

0 引言

学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培养的

重要基地。 校园建筑不仅仅是设计房子,更关键的是

营造师生精神认同、寓教于乐的场所空间。 美国教育

家布莱森曾言:“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

孩子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并在不知

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因而,校园设计要充分尊重

师生需求和权益,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的环境观与场所

观,缔造校园依恋感、场所认同感和归属感。 福州麦

浦中学建筑方案设计以人为本,借鉴诺伯格·舒尔茨

“场所精神” 理念,注重校园建筑的教育空间属性和

场所精神;处理场址、建筑、环境及功能空间关系;从

宏观总体规划、中观建筑设计和微观空间设计等三个

层面出发,创造独特的书香人文意境空间、多元互动

学习休憩空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空间,让师生们获得

场地方向感、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

1 场所精神概念

“场所精神”,由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

茨(Christian Norberg - Schulz) 首次提出。 他在著作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解析了“场所精神”

同时具备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1]

。 “场所” 狭义为

“基地”,广义为“土地”或“脉络”。 “场所是由各种具

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质地和颜色构成的”

[2]

,具有

第39页

·2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空间”和“特性”互补观念[3]

。 “场所精神”具有精神

上的功能:“方向感”和“认同感”。 当一个人的记忆

物体化和空间化时,即将“空间” 和“特性” 直接落实

到具体建筑或场地上时,就产生了对一个地方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4]

,承载着人们各种愉快或伤心的往事或

情愫,此地就拥有了“场所精神”

[5]

1. 1 场所精神的认同感

场所精神是人与建筑及环境频繁作用和繁杂联

结后,产生了某种情感记忆,形成了认同感[5]

。 因此,

校园建筑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认同感应当恰当处理

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生态、富于情

趣的校园场所空间。 校园场所认同感,需要同时关注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设计。 自然环境设计,就是尊重

基地原生态,创建有意境的校园景观,培养学生对自

然的热爱与敬重。 人文环境设计,就是塑造情与境、

文化与场所有机统一的校园建筑空间,营建优质的学

习、休憩氛围。

1. 2 场所精神的发展观

场所是自然元素和人为元素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体,人与自然关系由地理区位决定。 因此,场所精神

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具有典型的科学

发展观。 诺伯格·舒尔茨明确提出:“发展中的场所

精神”是尊重场所精神,并不是一味延续旧式样,而是

肯定与认同情境、归属和文化三要素组成的场所精神

内核,并以创新方式加以诠释与传承[1]

。 只有如此场

所,才能以良性的方式呼应传统,才能符合生命的发

展[6]

。 塑造校园场所精神不是一味忽视外部因素,盲

目跟从;而是用发展观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

系,创造符合当下群体思想、行为需求的校园场所空

间,真正构建生态的和谐校园。

2 校园建筑中“场所精神”营造———以福州麦

浦中学建筑方案设计为例

麦浦中学项目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 心 城

市———福州市仓山区建兴镇麦浦综合用地周边。 基

地处在城市更新地区,北侧毗邻金塘路,北望群山,西

靠金山橘园洲工业园,东临尚未拆迁的麦浦村( 图

1)。 用地范围内有 5 个典型福州传统建筑组团,其主

体结构较为完善,具有保护利用价值。 项目周边多为

住宅、工业、教育、医疗用地,公共交通设施完善、路网

密集、交通便利。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45 000 m

2

,拟

建可提供 2100 个学位的 42 班规模中学。 其中,地上

建筑面积为 41 000 m

2

,规划设计教学楼、图书馆、体

艺馆、实验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地下面积 4000 m

2

,

规划设计临时停放的机动车停车位 84 个。 建成后的

福州麦浦中学(图 2),尊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

关系、自然与场地关系、场所环境与师生情感认同关

系,打造成有场所精神的自然、生态、和谐校园环境,

成为空间与礼仪秩序共融、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再

生、环境与情感共享的校园。

图 1 福州麦浦中学区位图

图 2 福州麦浦中学鸟瞰图

2. 1 方案思考:空间与秩序、融合与再生的场所精神

营造策略

面对福州麦浦中学方案设计重点与难点,设计师

用“空间与秩序”“融合与再生”策略营造学校独有的

“场所精神”。 处理好文化、归属和情境三要素组成

的场所精神内核,营造文化共融、自然共生、情感共享

的生态校园。

2. 1. 1 以“空间与秩序”策略塑造场所精神,构建新

旧相融、生长有序的校园建筑

项目所处的城市更新地块,周边既有延续传统村

落形态的城中村,也有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甚至基

地内还遗存 5 栋形制完好、具有典型闽东大厝特征的

第40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林晓嵩·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29·

古建筑。 如何庚续传统文化基因,适应当代中学生需

求,成了福州麦浦中学建筑设计的要点。 设计师用

“空间与秩序”策略响应传统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关

系,形成校园场所精神的文化认同。 尊重原有场地的

自然环境,采用严谨有序的中国古代都城布局方式,

总体规划教学区、图书馆、运动区、生活区等,塑造礼

仪秩序感。 用场所精神发展观完成新旧建筑的对话,

用规整而秩序的形态网络,融合 5 栋古建筑散落的空

间形态布局,构建新旧相融、生长有序的校园建筑。

2. 1. 2 以“融合与再生”策略塑造场所精神,营造自

然与人文环境共融的校园园林景观

项目周边交通体系发达;北望群山,山地生态景

观佳;东北两侧均有城市景观河道和景观带。 设计师

用“融合与再生” 策略响应自然与场地关系、场所环

境与师生情感认同关系,形成场地方向感和精神归属

感,完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塑造。 为了塑造场

所精神的场地方向感,结合便捷城市路网系统规划校

园总体流线,实行校内人车分流,组织设计竖向流线、

水平流线、消防流线和景观流线等。 为了塑造场所精

神中的场所环境与师生情感认同关系,结合校园流线

设置情境式楼梯、中国园林式庭院、空中花园、屋顶花

园等,打破建筑界限,模糊新旧建筑边界,丰富校园空

间,打造师生学习工作、休闲栖憩的场所空间。 为了

塑造场所精神的场地方向感和精神归属感,结合主入

口,设计串联新老建筑的东西向景观主轴,形成易辨

识、有活力的空间序列。 设计师利用景观主轴线划分

不同功能区块,营建场所方向感;新老建筑和谐对话,

各区块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 5 栋古建

筑布置校史陈列馆、素质扩展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等,

通过功能整合,锻造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给人以

归属感。 规划设计的建筑功能分区合理明确,较大体

量的教学区置于基地南侧,生活区置于东北侧,体艺馆

置于西北侧,与教学区互不干扰。 其中,图书馆、保留

建筑与景观中轴共同形成校园核心共享交流空间。

因此,福州麦浦中学方案设计秉持“ 空间与秩

序”“融合与再生”的场所精神塑造策略,用场所精神

发展观延续城市空间网络形态,传承地域传统建筑基

因,构建生长有序的校园建筑、中国园林式的校园景

观、消解边界的共情空间和生动有趣的场所空间等,

完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场所空间营造。

2. 2 宏观总体规划设计:“空间与秩序”内涵相融的

规划空间骨架

《周礼·考工记》 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

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点明了中国古代都城

规划模式:空间秩序严整规则,整体布局中轴对称、整

齐划一,呈现出秩序井然的方块棋盘格结构,唐长安

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图 3 所示,唐长安城以严

谨而有序的规划布局,容纳着随机而无序的生产活

动。 其具有明确中轴线,街道形态为横纵交叉的十字

网格,街区为方形、模数化、整齐的块状网格。 如图 4

所示,校园借鉴匠人营国的古代都城规划思路,搭建

“空间与秩序” 内涵相融的规划空间骨架,营造校园

场所精神的方向感和认同感。 设计师结合教室尺度

模数创建模数化空间,通过规整网格,创立校园自身

内在的逻辑和秩序,构建校园景观轴线,将无序零散

的 5 栋保留古建筑包容在内,从而构建出秩序分明的

校园场所方向感。 同时,网格化的规划布局,能更好

地对校园功能板块分区,形成不同实体空间和灰空

间,丰富校园场所空间的层次性,构建起多元层级的

校园场所认同感。 模数化的布局,也使校园建筑自身

更具模数化,优化了结构,降低造价。

图 3 唐长安都城规划示意图

图 4 福州麦浦中学“空间与秩序相融”的总体规划

第41页

·3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1)轴线生成

校园尊重城市空间网络格局,于东侧 20 m 宽规划

道路处设计校园主入口及入口广场,于西侧设计视线

通透的体育场,将城市内河景观纳入校园,用借景方式

塑造校园场所的自然景观,形成认同感。 学校还设置

一条东西向景观主轴线(图 5),串联校园主入口、入口

广场和体育场,同时将 5 栋遗存古建筑分成南北两个

片区,以便在所保留的古建筑之间布置新的校园功能

空间。 遵循严谨有序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模式,

除了东西向景观主轴外,福州麦浦中学设计再置入 3

条东西向功能次轴和两条南北向连廊次轴,形成类

“井”字型的棋盘格空间骨架格局。 这些十字交叉的主

次轴线形成方格网络,形成易识别、可定位的场所方向

感;同时把新老建筑串联为一个有活力的、丰富的空间

序列,形成师生认同的校园场所空间。

图 5 东西向景观主轴

(2)功能置入

校园呈“井” 字型的棋盘格空间骨架,自然而然

地划分出校园功能体块,形成方格网状功能区块(图

6),便于在一个完整的校园场所空间里,置入若干小

的不同功能、不同属性、不同氛围的次级校园场所空

间。 教学楼和实验楼组成的教学区因体量较大,被置

于南侧;由宿舍楼和食堂组成的生活区,被置于东北

侧;体艺馆则与体育场联系紧密,置于西北侧;图书馆

则被置于景观主轴上,与 2 栋遗存建筑一起形成校园

核心共享交流场所;其他的遗存古建筑也安排在棋盘

格空间骨架里,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校园

共享区和遗存古建筑区等 5 个次级校园场所空间,可

根据其场所功能特质,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 与中国古代都城方块功能街区一样,福州麦浦中

学也非常注重场所空间认同感。 虽然这些功能区块

互不干扰,但通过南北向连廊次轴紧密联系,连廊宛

若生长的树干,延伸至校园功能各个部分,衍生成整

体统一的教学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出连续优渥的校

园空间,形成场所认同感。

图 6 方格网状的功能分区

(3)景观融合

福州麦浦中学“井”字型的棋盘格空间骨架,由 4

条东西向轴线和 2 条南北向轴线十字交叉搭建而来。

网格里或填充校园功能空间,或填充景观空间,自然

融入校园的人文空间序列中,构建充满生机的场所新

秩序。 福州麦浦中学景观设计引“百年树人” 之意,

融入“生长”理念,景观空间宛若生长的树枝(图 7),

渗透进新旧建筑之中,形成生态融合的校园景观。 福

州麦浦中学景观设计既有线性生长的中轴景观,也有

围合和半围合的庭院景观及组团景观、步移景异的空

中花园和屋顶绿化;既有点状景观,也有块状景观和

多维度的立体绿化景观。 这种多维度的立体绿化景

观,以中央景观轴为核心,由庭院景观结合组团景观

依次展开,融合空中花园和屋顶绿化而形成,营造了

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场所空间中人

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交流关系,增强了师生场

所归属感,创造了良好学习、生活的人居环境和便利

的通勤需求。

图 7 “生长”的景观系统

第42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林晓嵩·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31·

2. 3 中观建筑设计:“融合与再生”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建筑设计讲究人与环境融合、建筑与整体规

划布局融合、建筑与古建筑互动融合、建筑与教学空

间形态融合;用场所精神发展观处理新旧建筑关系,

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基因;在建筑单体功能设计、建筑

立面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融入创新思维,再

现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中学建筑新形态。

(1)建筑单体设计

为了融合项目基地类三角形的形态特征,同时整

合场地内中东部的 5 栋古建筑,建筑功能组团尊重城

市自然景观规划,与基地较好地融合。 如图 8 所示,

由南向北依次布置教学区、图书馆、行政等公共区,于

北面临城市绿地布置生活区。 建筑单体与绿化、道

路、广场之间形成场所空间里递进对话方式,整体效

果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各个建筑单体为形态

不同的“一”字型,沿着南北向平行布置,通过 2 条由

南至北的 9 m 课间活动长廊,串联组成类“井”字型棋

盘格空间骨架格局。 网格空间里的“一”字型建筑单

体或与外部庭院景观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或与古建

筑形成看与被看关系。 各个建筑功能区在保留古建

中生长开,形成场所空间认同感。

图 8 总平面图

教学功能区由 5 层教学楼、实验楼及 9 m 宽课间

活动长廊组成,呈“h”型的平面形态特征。一层主要

功能为教室、体息室及德育展廊;二层至四层功能为

9 m 宽课间活动长廊;五层功能为普通教室及教研办

公室。 教学功能区注重场所空间对话,形成人文环境

认同。 校园场所空间的人文环境塑造,通过开放式外

廊、半开放半闭合三合院落、L 型开放院落、竖向交通

等空间要素完成。 首先教学区用 9 m 宽课间活动长

廊联系普通教室、教室体息室及其他功能区;为避免

长廊的单一性,同时设置德育展廊、交通走廊、观景长

廊等场所空间。 其次,教学功能区“ h”型的平面形态

形成一个三合院落,与西面体育场呼应,一个大的

“L”型开放景观,与东南面 2 栋古建筑对话。 前者为

半开放半闭和的三合院落,开放空间面向体育场,将

开阔的景观纳入教学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

调节快节奏的校园学习生活。 后者形成开放“ L” 型

院落,与东面 2 栋古建筑互动强,形成高低相间的场

所空间。 最后,场所空间设计还体现在竖向交通布置

上。 教学功能区的垂直交通布置,除了满足消防疏散

要求外,还考虑与场地景观及功能节点的关联。 因此,

教学楼区竖向交通为开放式楼梯,主要布置在“h”型平

面的两侧及空间交接处,可览体育场大场景和古建风

采;当布置在空间交接处时,可与长廊空间一同考虑,

营建师生休憩场所空间。

位于校园景观主轴线的图书馆,被夹在东西两条

课间活动长廊之间,形成北面“L”型庭院景观和“一”

字型中轴景观。 图书馆区一层为设有书库、报告厅、

年段合班教室;二层为主要为借阅服务区及电子阅览

室;三层为学生阅览室及教室阅览室,在二至三层直

接融合竖向楼梯,设有台阶式阅读区;四层为行政办

公区。 这些区域都注重了校园人文环境场所的空间

营建。 竖向交通上,除了封闭楼梯间及电梯组织外,

在一至二层时设计有室外景观直跑梯,二至三设有台

阶式情景阅读区以丰富空间,完成内部人文环境空间

与外部校园景观的融合互动。

校园生活区由体艺馆、食堂及宿舍组成。 其中,

西面体艺馆和食堂构成“一” 字型平面形态,与南北

两栋古建互动融合;东面 2 栋宿舍楼与交通长廊构成

“U”字型平面形态,与南面古建互动融合。 该区域场

所空间营造注重动静分区。 体艺馆区由游泳馆、综合

运动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功能构成,食堂区由厨

房、备餐区与就餐区等功能构成。 这两个区域是人流

集中点,需要重点打造。 因此,2 栋古建筑与体艺馆、

食堂平行布置,正面交流,古建筑就成为体艺馆和食

堂建筑里人群的亮丽风景线。 宿舍区相对安静,一层

为门厅、管理用房、洗衣房及架空活动区及活动室组

成。 二至六层主要为宿舍及阅览室。 因此,宿舍区与

古建筑间接互动,场所空间通过“U”字型三合院落,

营建了幽静的生活氛围。

(2)建筑立面设计

校园充分考虑基地环境、现代校园建筑风格以及

与保留建筑的关系,如图 9 所示,立面造型以水平向

线条为主,注重虚实对比。 水平向白色线条,让建筑

更为整体统一。 通过局部错动水平线条,形成丰富的

第43页

·3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室外交流平台和空中花园,宛若生长出来的树枝,模

糊建筑与自然边界,构建场所精神的认同感。 建筑外

墙以白色为基调,通过水平变化,形成建筑表皮,将楼

与楼间的趣味活动空间直接反映于表皮上,同时结合

空调外机隐蔽处理。 建筑组群造型注重韵律与形体

变化,追求简洁、明快、通透的设计风格。 建筑材质以

白色铝板为主,局部点缀木色材质、金属铝条及深灰

色真石漆墙基。 这种冷色调建筑材质配上明亮玻璃

大窗,整体造型清晰淡雅,富有韵律感、立体感和时代

气息,彰显出学校的文化气质和典雅风格。

图 9 建筑立面效果图

(3)节能设计

校园建筑单体设计遵循场所精神发展观,充分考

虑自然采光,最大化利用通风潜力,减少空调使用,使

室内外更加舒适。 在结构上,采用板式结构,结合福

州气候特征最优布置建筑朝向,形成采光通风良好、

高效节能、干扰少的校园建筑。 其中,教学楼、实验

楼、宿舍采用单廊式布置;利用室外风压作用和室内

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

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 所有功能房间尽量使

用日光感应调节、人员传感器等装置,控制室内灯光、

空调,从而改善舒适性和节能。 福州麦浦中学节能设

计还体现在类“井”字棋盘格空间骨架和南北向布局

的功能体块上,这种网格式空间布局,形成了大大小

小、尺度不一、开合各异的景观庭院空间,创建了通风

良好、内外景色交融的景观气候小环境,有利于改善

校园微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2. 4 微观场所空间设计:“融合与再生”的精神内涵

空间载体

校园微观场所空间设计尊重自然场所特征,秉持

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融合原有地形特征和遗存古建

文化基因特色,注重环境与情感共享的精神内涵空间

塑造。 设计师在类“井” 字棋盘格空间骨架里,强调

场所空间之间的自由交往;利用广场、庭院、台阶、绿

化休闲平台等设计连续的动线空间、消解的边界空

间、有趣的场所空间等;引入不同尺度、多维立体的交

流空间和活动场所,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文化蕴涵、精

神内涵和个性鲜明的校园空间。

(1)连续的动线空间

校园微观场所空间设计,借鉴了中国园林的动线

设计模式(图 10)。 如图 10( a) 所示,中国园林讲究

移步异景,通常以“园” 为视觉中心,通过建筑和连

廊,构建起连续而多维、和谐而丰富的观景动线。 如

图 10(b)所示,福州麦浦中学类“井”字棋盘格空间骨

架,将校园景观分成 9 个微观场所空间。 抽取中国园

林场所精神内涵,以场地内遗存古建筑为视线中心,

通过两条南北向连廊,联系渗透于场地的各栋建筑,

形成移步异景的校园动线,使遗存建筑成为“校园的

别样景致”。 这种连续的动线设计不仅沿水平方向展

开,更随着层高的垂直方向延伸,多维度强调新旧建

筑之间空间过渡关系、看与被看关系,使空间具有更

强的可进入性、可交流性及可对话性。

(a)步移景异的中国园林 (b)移步异景的校园动线

图 10 连续的动线空间设计

第44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林晓嵩·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33·

(2)消解的边界空间

校园将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统一,塑

造自下而上的多维度立体景观。 如图 11(a)所示,建

筑底层通过景观坡情景式大台阶、下沉庭院等手法,

结合屋面绿化,模糊建筑和景观的边界,形成内外连

续的景观空间和活动范围。 空间网格里的各个建筑

功能区,结合 2 条校园活动长廊,设置情境式楼梯、园

林式庭院、屋顶花园等,创建人与环境融合、建筑与规

划布局融合的自然景观空间,学习行为与课间活动、

游憩行为融合的人文环境空间。 消解的边界空间设

计,使建成校园建筑与遗存古建通过绿化景观对话,

网格状的绿化景观将遗存建筑空间分化整合,配合建

成校园建筑的多维度立体开放景观活动平台(图 11

(b));从空间到形态,从集散到课间活动,从遗存建

筑到建成建筑,共同形成一个消解的边界空间的校园

场所空间体系。 其打破空间隔阂,营造出内外景色相

互渗透、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和谐校园环境氛围。

(a)消解的边界 (b)多维度的立体景观

图 11 消解的边界空间设计

(3)有趣的场所空间

校园微观场所空间设计不是单一、扁平,如图 12

所示,设计师通过设计错动的休息平台和空中花园、

上下穿透的连廊直跑梯、串联通高的休息空间等来创

造有趣场所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在最好

环境中度过最美丽、难忘的青春年华。

(a)有趣的场所 (b)多维度立体交流空间

图 12 有趣的场所空间设计

3 结语

综上所述,福州麦浦中学采用“ 空间与秩序”

“融合与再生” 设计策略,从宏观总体规划设计、中

观建筑设计和微观空间设计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校

园建筑场所精神塑造,塑造多元层级性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 注重文化、归属和情境三要素场所精神

内核,营建文化共融、自然共生、情感共享的优质校

园。 设计师用“空间与秩序” 策略响应传统文化和

现代校园文化关系,促建文化认同;用“ 融合与再

生”策略响应自然与场地关系、场所环境与师生情

感认同关系,促建场地方向感和精神归属感。 延续

城市空间网络形态,传承地域传统建筑基因,构建生

长有序的校园建筑、传统园林式的校园景观、消解边

界的共情空间和生动的场所空间,较好地完成了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场所空间创建,为生态和谐校

园规划提供借鉴参考。

图 片 来 源

除图 3、图 10( a)外,文中其他图片皆来自福建省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考 文 献

[1] 诺伯格·舒尔茨.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 武

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2 - 20.

[2] 田银生,陶伟. 场所精神的失落———10 ~ 20 世纪西方城

市空间的一点讨论[J]. 新建筑,1999(04):65 - 66.

[3] 杨玮玮,王克飞,赵慧洁,等. 基于场所精神的医药高职

院校校园景观设计———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浦口

校区为例[J]. 现代园艺,2023,46(06):88 - 90.

[4] 卢鑫.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01):67 - 69.

[5] 周璐玢. 基于场所营造的校园建筑及其环境整体性设计

探讨———以某大学校史馆设计为例[ J]. 中外建筑,2016

(12):131 - 134.

[6] 胡轶,阮冀. 城市公园中场所精神的营造实践———以南

通张謇公园设计为例[ J] . 湖南包装,2023,38 ( 02 ) :

171 - 174.

第45页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05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1·2023

Vol·305

历史文化名城中住宅示范区的现代演绎

———以赣州保利·天汇示范区为例

吴柏华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随着政策的驱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住宅示范区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近几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发而来。 在住宅区竣工前期,示范区扮演着展陈、宣传与销售等重要角色,并逐

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 随着近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文化传承成为建筑创作中的重要议题。 赣州保利·

天汇示范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与老城区隔江相望。 该项目传承历史,立足当下,将赣江水、围屋及赣州八景等元

素巧妙地融入空间设计中,在满足示范区基本需求的同时,延续了城市文脉。 该项目实践可为历史文化名城语境中的

城市建设提供启示,探索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示范区设计;文化转译;现代风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1 - 0034 - 06

Th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Residential Demonstration Area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aking Ganzhou Poly Tianhui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WU Baihua

(Zhubo Design Co. ,Ltd. Wuhan Branch,Wuhan 430062)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driven by polic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Chinese real estate market

has flourish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demonstration area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recent decades.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the comple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demonstration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hibition,publicity and sales,

and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 unique architectural ty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cultural inheritanc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me i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he Ganzhou Poly Tianhui demons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Ganzhou,facing the old city area across the river. The project inherits the history while embracing the present,incorporating

elements such as the Gan River,enclosed houses,and the Eight Scenic Spots of Ganzhou into the space design. It not only meet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but also extends the urban context. The practices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exploring a balance between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Residential demonstration area design; Cultural transla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简介:吴柏华(1990. 03— ),男,工程师。

E-mail:363485946@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6 - 13

0 引言

赣州是我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及文化

有着鲜明的特征,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三水

绕三山”,阴阳调和的城市空间格局[1]

。 近年来,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影响下,老城区通过划定历史保护

街区,采取分区保护的办法,使得老城区的城市形态,

街巷肌理,建筑风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2 - 3]

。 与此同

时,在城市更新,地产兴盛的背景下,老城区中大量普

通的历史地段破坏相对严重,新旧建筑不相协调,历

史空间逐步消逝[4]

。 而与老城区相毗连的新城区,多

是一番推陈出新的建设模式,城市记忆被抹灭。

赣州保利·天汇位于老城区西面的经济开发区,

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而又与老城区紧密相连的

大型居住区,其开发模式值得深思。 住宅示范区作为

相对独立于住宅区,又注重空间体验的开放空间,其

在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的角色及价值值得挖掘。 赣州

保利·天汇示范区的项目实践,提取了赣州名城的文

化特征,应用抽象隐喻、符号转译等手法,打造了一处

既可服务于大型居住区的门户空间,又能唤起人们城

市记忆的公共空间。 本文对该项目的分析探索,可抛

砖引玉,为目前重效率而轻活力与文化的城市更新,

尤其是文化保护语境下的现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

第46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吴柏华 ·历史文化名城中住宅示范区的现代演绎 ·35·

1 项目概况

“一水楼台绕,半空图画开”,这是爱国诗人文天

祥对宋代赣州八景之一———皂盖楼的描绘。 时过境

迁,王朝更迭,宋王朝的皂盖楼已踪迹难觅,但诗句中

刻画的美景可被传承下来,在新时代中得以呈现。

赣州保利·天汇示范区融合地域文化,立足时代

特征,沿迎宾大道打造独特的城市画卷。 超长的建筑

界面及巧妙的台地处理,重构了当代楼台的气势。 精

致的立面肌理与城市文化相互融合,彰显示范区的独

特气质,如图 1 所示。

图 1 保利·天汇示范区航拍实景

赣州保利·天汇项目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地处迎

宾大道与华坚南路交叉口东南角。 整个项目北面迎

宾大道,南至金坪东路,西靠华坚南路,东临东江源大

道,以中部大坪路为界分为一期(K - 08 - 02 地块)和

二期(K - 08 - 06 地块)。 其中一期 K - 08 - 02 地块

占地 8. 5 万㎡,总建筑面积 29. 8 万㎡,容积率为 2. 6,

整体限高 80 m,如图 2 所示。

图 2 保利·天汇总平面图

项目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创建公共空间,加强公众

的参与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的开放性。 为了实

现设计目标,设计师应用空间织补理论,有效地缝合

了 K - 08 - 02 地块北侧商业界面,并与 K - 08 - 06 地

块的商业区域形成了有机的衔接,形成了一条长达

800 多米的商业“活力 C 环” (图 3)。 这一设计既让

商业与居住形成明确的动静分区,又给北侧商业的打

造提供了极大的弹性空间。 同时,北侧商业空间的积

极退让避免了高层住宅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迫感,也

为标志性主塔退让出了良好的观赏视线。 K - 08 - 02

地块北侧商业前期作为示范区,不仅引领着首开区的

发展,也将是整个项目的展示引擎,它将以点带面辐

射整个片区。

图 3 保利·天汇“活力 C 环”示意图

2 激发活力的规划布局

保利·天汇示范区位于 K - 08 - 02 地块,北临迎

宾大道,是整个项目的重要节点。 作为首开区,它将对

整个片区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整个示范区占地面积

8000 m

2

,区域内建有 1300 m

2 的展示中心及 700 m

2 的

独栋商业及配套综合体等,通过建筑群的有机组合,形

成了连续丰富的城市界面(图 4)。 本设计致力于打造

一个共享型城市客厅,形成区域活力核心,以此来释放

更多的公共场所,激发城市活力。

图 4 保利·天汇示范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47页

·3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项目紧扣城市文化及空间品质,创造城市文化交

流平台,打造城市生态绿岛。 该方案既沿袭了古制,又

富于时代气息,北侧与东侧建筑退红线近 20 m,退让出

开敞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城市活力,西北角布置停车

场,方便客户来访;橙色的带状铺装与景观小品将整个

区域串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 5 所示。

图 5 保利·天汇示范区总平面图

3 致敬传统的设计理念

保利·天汇示范区设计汲取地域文化,独具匠

心,将名扬天下的“赣州八景” 置入空间设计中。 赣

州八景是中国八景景观文化风气之始,其文化在赣州

延续至今。 它由北宋苏东坡作《虔州八境图》传承而

来,虽在不同的时代有所演进,但其强大的精神内涵

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得以延续(图 6)。 项目在设计时

将“八景” 在室内外空间多次演绎,唤醒人们的城市

记忆,向传统文化致敬。

图 6 清—赣州八景示意

4 整体设计

4. 1 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一轴一带,八景串连

卡米洛·西特认为,连续的界面是街道和广场取

得艺术效果的基本条件[5]

。 保利·天汇示范区整体

布局设计以开放式街区及景观中轴为亮点,来营造活

跃的城市氛围,创造连续的城市界面与公共空间。 同

时,以名扬千里的赣南脐橙的橙色为主色调,结合一

轴一带的外部空间动线,串接起了当代的赣州八景

(图 7)。一轴贯穿南北,展现归家礼序。 沿着峰山石

径逐级攀登,途经“玉岩夜月”的入口景观及“观星洞

天”的中庭,最后抵达家的港湾。一带连接东西,此起

彼伏,串接主题活动区与商业空间。 高低错落、色彩

鲜明的橙色锦带,将场地与道路的高差消解,形成延

续感强的场地铺装。 锦带旁伴随着互动景墙和休憩

座椅,为多样的活动提供可能性。一横一纵的格局,

生动地反映了赣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示范区精妙的

设计构思,在当代空间中勾勒起体现赣州地域文化的

场所记忆。

图 7 保利·天汇示范区主题流线示意图

4. 2 立面设计———赣江水文化的演绎

建筑设计不能脱离整体的语境。 建筑语汇与地

域文化的结合,是此示范区的一大特色。 示范区内建

第48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吴柏华 ·历史文化名城中住宅示范区的现代演绎 ·37·

筑界面整齐有序,由展示中心与东北角独栋商业构

成,两栋主要建筑织补了间隔破碎的街道肌理,提升

了城市形象。 展示中心采用长方形体量,体现传统建

筑的礼序与对称,突显端庄大气。 区域内建筑形象传

承历史,立足当代,展现了赣州独特的水文化,既有

“一水楼台绕” 的中心庭院,又有“半空图画开” 的水

纹表皮,如图 8 ~ 图 9 所示;既有传统建筑门堂分立的

礼序,又有现代建筑自由明快的外观。

图 8 保利·天汇展示中心“水帘”中庭实景

图 9 保利·天汇展示中心立面实景

展示中心首层中部架空,四面围合,形成“四水归

堂”的格局。 其立面肌理取意于蜿蜒曲折的赣江水,

通过抽象提取与转译,应用金属铝板的转折处理,形

成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是对赣州水文化的传承与演

绎。 金属折板上下侧均用铝板收边,内嵌线性灯槽,

体现了设计的精致感。

金属折板肌理的设计,巧妙地展现了时光的流

动,光与影的变化在立面上逐一呈现。 虚实交错、光

影交融,使建筑与光之间形成了巧妙独特的关系。 这

样的设计,在近人尺度上,有足够的吸引力,它能够引

导目光聚焦于此,激发人们探索背后的文化渊源。

展示中心共分为两层,一层为主题展示区,采用

高透玻璃幕墙,使室内外相互交融,明亮通透,便于展

示。 二层为样板展示区,用明暗有致的折板进行围

合,打造闹市中的桃花源。 从迎宾大道从北往南,踏

着峰山石径般的大台阶而上,穿过“水帘洞”,顾客将

进入一个别有洞天的展示中心,如图 10 所示。

图 10 保利·天汇展示中心实景

4. 3 流线与空间设计———步移景异,八景再现

初闻不知画中意,再看已是画中人。 展示中心取

客家围屋之元素,再现了巧夺天工的赣州八景。 首先

将围屋中的水、木、石、境提取,再把这些元素化繁为

简,抽象化地植入到空间设计之中,然后把传统八景

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展现出“外坚内柔、兼容并包”

的空间特质。 巧妙的流线设计,串接起了起承转合的

内部空间,带给了顾客步移景异、一线串珠的如画式

体验(图 11)。 空间主题的切换,伴随着参观者脚步

的变化。

图 11 保利·天汇展示中心平面与流线示意图

当顾客游走于展示中心时,将对赣州的传统文化

有新的认知。 让人意想不到的石元素艺术创作,描绘

了飘忽不定的山水云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

时,那些气势恢弘而又充满意境的群鸟雕饰,又给空

间增添了一份色彩。 利落的线条在里面自然律动,将

动与静完美结合,为空间注入了灵魂。 这里充满了宁

静和生机,给人以恬淡闲适之感。 巧妙的空间设计,

给人心灵一片祥和,宛若置身虔州八境之中。

顺着参观流线,穿过城堞浮桥———前厅过道,进

入的是三台鼎峙般大气的前厅。 前厅设计取“围屋”

第49页

·3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之意,造“鼎峙” 之景,高低起伏的灯饰耸立在松柏、

岩石之上,留一片宁静与惬意。 绕过三台,横穿过道,

参观者可驻足于此观星洞天,亦可长驱直入,感受空

间的晦明变化,于影音厅品动影流光。 复行数十步,

即入洞天深处———沙盘展示区(图 12),在此仰望宝

盖朝云,俯瞰楼阁山色,细听二水环流,趣味良多。 当

鞍马劳顿之时,可于玉岩夜月(洽谈区)小憩对谈,议

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细品玉液琼浆,如图 13 所示。

图 12 展示中心沙盘区实景

图 13 展示中心洽谈区实景

赏完当代赣州八景的二重奏后,移步换景的样板

区在二层接踵而来。 透过水纹表皮的婆娑光影,顾客

将穿梭于厅堂卧室与花鸟鱼虫之间,现代版的亭台廊

榭在此演绎,如图 14 所示。

图 14 展示中心二层局部实景

顺着参观流线从楼梯或电梯至二楼,一种豁然开

朗的感觉涌上心头。 精致的花草山石、景观小品,被

巧妙布置在空间的各个节点之中,给久居闹市的人们

一片静谧。 参观者可于休憩平台之上“闲庭独坐对闲

花,轻煮时光慢煮茶”,透过波光粼粼的建筑表皮,既

可北瞰城市的车水马龙,亦可南望闹中取静的天汇

住区。

二层简洁明快的空中游廊,串接起了 3 套保利

“天字系” 尊居样板间,顾客可驻足于此体验未来家

的感觉,也可游走于游廊与汀步之间,感受花境的芬

芳。 园林般的游走体验,让让人心旷神怡。

4. 4 角部商业设计———实与虚的碰撞

在品完展示中心的柔美后,宛如赣州古城墙般雄

浑的角部商业接踵而来。 商业盒子面积约 700 m

2

,与

展示中心相得益彰(图 15)。 该建筑分为上下两层,

整体形象稳重大方,下虚上实,沿东南西北四面展开,

取意阴阳交泰,刚柔相济,天圆地方。一层通透的玻

璃体向现代简约的美学致敬,晶莹剔透;二层厚重的

石材立面沿着四个方向斜切出风车状的露台空间,雕

琢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两个建筑虚实相生,共筑着迎

宾大道上的城市主界面。

图 15 保利·天汇角部商业实景

角部商业盒子的设计顺畅地衔接了保利·天汇东

西两个地块的商业界面,是整个商业“活力 C 环”的粘

合剂。 在示范区展陈期间,这栋建筑扮演着文化馆的

功能,VR、裸眼 3D 等装置能给大众更细致地展示项目

自身的特色及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项目整体交付后,

它将被分作四个复式铺使用,一层强调展陈功能,二层

注重空间体验,打造成面向四方的商业活力核。

4. 5 泛光与亮化设计———光与影的游戏

正如路易斯·康所述,“当光线尚未触及建筑物的

翼侧之前,并不晓得自己有多么伟大[6]

”。 每当晚霞初

现,晦明更迭时,示范区将呈现出一番别样的画卷。

第50页

2023 年 11 期 总第 305 期 吴柏华 ·历史文化名城中住宅示范区的现代演绎 ·39·

展示中心的立面肌理取意于波光鳞寻的赣江水,

立面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虚实相生。 此

建筑的亮化设计尊重建筑的主题立意,利用光线强化

铝板的转折关系,在折板的上下两端进行打光。 在光

的烘托下,立面如水纹般闪耀的效果愈发明显。 在折

板上下部的凹槽处,线性灯的设计更加明确了建筑的

轮廓线;展示中心首层剔透晶莹的光晕,与顶部波光

鳞鳞的光影相映成趣。 加之在展示中心前场与檐下

的地埋灯设计,建筑整体的灯光效果,宛若繁星点缀

下飘浮的玉带银河,如图 16 所示。

角部商业的灯光设计与建筑的立面肌理巧妙结

合,如流星般的线性灯嵌入石材拼缝之中,在刚劲浑

厚的石材上闪耀着一道道光束(图 17),为城市街角

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美景线。 该建筑的檐下采用格栅

吊顶,暖黄色的泛光灯衬于格栅上,从格栅之间透出

来,既表现了建筑的细节,也丰富了建筑的虚实关系。

两栋建筑一虚一实,灯影交织,点亮了夜色下的

迎宾大道,为赣州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此番景象

如文天祥所云———“晚烟看不尽,待月却归来”!

图 16 保利·天汇展示中心夜景实景

图 17 保利·天汇角部商业夜景实景

5 结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下的文化保护,大多限定于

保护紫线内,以及区域周边拓展的风貌协调区。 区域

外的城市建设鲜受文保的约束,大多追求经济效益及

高效率,以至于与城市文化相脱节。 在历史文化名城

中的建筑创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名城的状况不

同,其建筑创作也应该是多元的[7]

。 新时代的城市建

设应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符合时代特征。 保利·

天汇示范区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以赣州这座历史名

城的地域文化为契机,运用情景再现,抽象隐喻等手

法,构建了“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的空间意境。 该项

目为赣州老城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向传统

致敬,在宣传展示项目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向公众宣

扬了城市文化。

在我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更新是时代

发展的趋势。 文章通过分析赣州保利·天汇示范区

的项目实践,提出了在历史文化名城语境下进行设计

实践的一些思考。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

更应把握特定的地域特征,立足当下,致力于用先进

的技艺与手法传承历史文化,使设计更具文化内涵与

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 许五军. 山水文化对赣州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结构的影响

[J]. 规划师,2014(10):74.

[2] 朱燕芳.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再生研究

[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32.

[3] 邹延杰. 赣州旧城中心区保护与更新方式研究[D]. 北

京:清华大学,2007:54.

[4] 汪洋. 赣州古城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D]. 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23 - 24.

[5] 卡米洛·西特. 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

市建设[M]. 仲德崑,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20,56.

[6] 路易斯·康. 建筑师中的哲学家[M]. 施植明,刘芳嘉,

译.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85.

[7] 张锦秋. 历史文化名城视角下的建筑创作[ J]. 中国名

城,2011(01):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