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7

发布时间:2022-5-1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东金融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7

1前言.............................................................................................................................. I学校概况 ..................................................................................................................... II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收起]
[展开]
广东金融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7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广东金融学院 编

广东金融学院

第2页

1

前言.............................................................................................................................. I

学校概况 ..................................................................................................................... II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

(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1

(二)生源地结构............................................................................................... 1

(三)学院结构................................................................................................... 3

二、毕业去向落实率................................................................................................... 3

(一)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4

(二)各学院(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5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7

三、就业流向............................................................................................................... 8

(一)就业地区分布........................................................................................... 8

(二)就业行业分布......................................................................................... 11

(三)就业职业类别分布................................................................................. 12

(四)就业单位分布......................................................................................... 13

(五)主要流向单位及金融行业单位分布..................................................... 14

四、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15

五、国内升学............................................................................................................. 16

六、出国(境)......................................................................................................... 18

七、自主创业............................................................................................................. 21

八、未落实群体分析................................................................................................. 23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25

第3页

2

一、领导重视、协作联动,全力落实稳就业、保就业......................................... 25

二、稳校园就业市场,助力毕业生能就业、早就业............................................. 25

三、拓校外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广就业、好就业............................................. 26

四、践行就业育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6

五、积极开展就业促进周及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助推我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

高质量就业......................................................................................................................... 27

六、抓重点、破难点,重点群体帮扶措施有“精度”.............................................. 27

七、坚持常态化培训,全面提升学工队伍就业创业业务水平和育人能力......... 27

八、修订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 28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29

一、求职过程分析..................................................................................................... 30

(一)就业形势分析......................................................................................... 30

(二)择业渠道................................................................................................. 32

(三)求职投入与收获..................................................................................... 32

(四)毕业生求职就业影响因素..................................................................... 33

二、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 34

(一)专业相关度............................................................................................. 34

(二)工作适应度............................................................................................. 35

(三)工作胜任度............................................................................................. 35

(四)职业能力满足度..................................................................................... 36

三、工作满意度......................................................................................................... 37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8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0

一、聚力增效促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于高位稳定..................................... 40

二、签约就业为毕业生发展主旋律,升学深造增幅显著..................................... 41

三、巩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42

四、保持金融领域就业优势,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42

第4页

3

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4

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45

(一)毕业生综合评价..................................................................................... 45

(二)教育教学评价......................................................................................... 46

(三)就业创业工作评价................................................................................. 49

(四)管理服务评价......................................................................................... 50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51

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 53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53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53

(三)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反馈......................................................................... 54

附录:数据统计说明................................................................................................. 57

第5页

I

前言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极发挥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

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

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 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

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 号)精神,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

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文件要求,

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内容

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

势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部分;所涵盖的指标包括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流向、

求职过程、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

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广东金融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1 年 12 月 15

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流向等。

(二)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北京睿新中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调研面向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 1791 份,使用数据涉及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

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学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

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第6页

II

学校概况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

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 1950 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2004 年,经教

育部批准,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2 年,招收第一

批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 年,招收第一批港澳台生;2014 年,招收第一批留学

生;2016 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校缘金融而生、为金融而办、偕金融同行、与金融共荣,始终坚守应用型、高

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使命,秉承“明德、敏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弘扬

“励学乐教、求实拓新”的精神,坚持“金融为根、育人为本、应用为先、创新为范”

的办学理念,走出一条依托金融发展、扎根金融办学、服务金融需求的办学之路,逐

渐铸就了鲜明的金融教育文化、金融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文化、金融制度文化,成为

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学科建设、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应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

建校 71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 20 多万名各类人才,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

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新建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 2300 亩。广州

校本部位于广州天河龙洞,肇庆校区位于肇庆七星湖畔,清远校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2.1 万多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170 多人,外国

留学生 100 多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近 2.4 万人。教职工 1600 多人,其中专任

教师 1300 多人。还在学界、业界和政界聘请了一批兼职(名誉)教授。

学校设有 19 个学院(校区、部),现有本科专业 48 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

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 7 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体、以金融学

为内核的应用型学科体系。金融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信用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

第7页

III

管理 9 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经济法

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 3 个学科入选成为广东省高等教

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开办了全国首批、广东首个

互联网金融专业和广东首个精算学专业,拥有同类高校中最为齐全的金融学类专业体

系。

学校建成以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00 多个,金融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学科虚拟仿

真实验中心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是少数拥有 2 个国家级示范中心的高校。学

校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规范研究单位之一。同时拥有一大批省级精

品课程、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型人才示范基地、省级协同育人平

台和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际、校政和校企协同合作。学校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

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女王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莫纳什大

学等 40 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诺丁汉大

学合作成立“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开展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高端金融研

究、高端智库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广东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州

分行等机构合作,共同举办高端论坛,合作编制发布金融创新白皮书,组建金融智库

联盟。与梅州、揭阳、汕尾、肇庆、汕头、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南海等地方政府在

政策咨询、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晟集团、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日报集团等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实

施全面合作。

学校着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先后建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

省科技金融实验室),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创新金融研究院)、广东省普通高校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政策与管

理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行为金融与区域重点实验室),和

广东省政策咨询决策基地(广东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

东省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发展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形成了“中国

第8页

IV

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中国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华南信用管理

论坛”、“中国·南方金融法治论坛”等四大论坛体系;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内多个地

市“十二五”和“十三五”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编制,研究报告得到上级领

导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多地政府采纳;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是 CSSCI、北大中

文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等三大权威索引来源期刊。

学校入选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

“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学校以党和国家对金融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

要求为引领,向应用型深化、向高端化提升、向特色化发展、向国际化迈进,努力建

成中国第一所“金融大学”,做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支撑者、区域金融事业发展的引

领者和国家金融高等教育的示范者。

第9页

1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共 5674 人。其中,男生 225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

的 39.65%;女生 3424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0.35%,男女性别比为 0.66:1,女生比

例偏高。

图 1- 1 2021 届毕业生规模及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二)生源地结构

2021 届毕业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内生源 529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93.32%;

省外生源 379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68%,主要来自湖南省、江西省等地区。

2250人, 39.65%

5674人 3424人, 60.35%

0.66:1

第10页

2

图 1- 2 2021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2021 届毕业生省内生源主要来自粤东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占比分别为 33.80%、

33.10%。具体来看,省内生源覆盖 21 个地级市,集中于汕头市、揭阳市,占广东省

生源总人数的 14.24%、11.77%;其次是茂名市、广州市、湛江市,占比分别为 9.58%、

9.50%、9.01%。广东省生源具体地级市分布详见下图。

图 1- 3 2021 届毕业生广东省生源分布

注:各市占比=各市生源人数/本省生源人数。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省内, 93.32%

湖南省, 0.49%

江西省, 0.48%

河南省, 0.41%

广西壮族自治区, 0.41%

福建省, 0.37%

其他地区, 4.52%

省外, 6.68%

珠三角地区 33.10%

粤西地区 23.16%

粤东地区 33.80%

粤北地区 9.96%

第11页

3

(三)学院结构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共分布在 13 个学院。其中,金融与投资学院、互联网金融与

信息工程学院和会计学院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三,人数占比分别为 13.76%、12.25%

和 10.65%。

图 1- 4 2021 届毕业生学院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二、毕业去向落实率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

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19 号),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和合

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率。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

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国家基层项目和地方

基层项目;灵活就业包括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自由职业;升学包括升学和出国、出境;

未就业包括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和待就业。

1.64%

4.18%

4.83%

4.86%

6.47%

7.19%

7.30%

8.49%

8.69%

9.69%

10.65%

12.25%

13.76%

第12页

4

(一)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5 日,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2.07%。

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率为 63.98%,灵活就业率为 16.83%,升学率为 10.61%,创业率

为 0.65%。此外,学校积极强化就业引导与帮扶、分层分类拓宽政策性就业岗位,服

务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的有 43 人,应征义务兵的有 8 人。

图 1- 5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表 1- 1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毕业生人数 占比

协议和合同就业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265 39.92%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1242 21.89%

科研助理、管理助理 72 1.27%

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 43 0.76%

应征义务兵 8 0.14%

小计 3630 63.98%

灵活就业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884 15.58%

自由职业 71 1.25%

小计 955 16.83%

升学

境内升学 441 7.77%

出国出境 161 2.84%

小计 602 10.61%

自主创业 37 0.65%

未就业 450 7.93%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协议和合同就业

灵活就业率 升学率 创业率 未就业率

人数 3630 955 602 37 450

比例 63.98% 16.83% 10.61% 0.65% 7.93%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92.07%

第13页

5

(二)各学院(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分学院来看,有 11 个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处于 90.00%以上;其中保险学院

和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分别为 97.00%、96.35%。分专

业来看,2021 届毕业生分布在 49 个专业,有 34 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处于 90.00%

以上;其中电子商务及法律、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了 100.00%,实

现了完全就业,可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实现了供需有效畅通对接。

不同学院(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表 1- 2 2021 届分学院(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

学院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保险学院

保险学 189 187 98.94%

精算学 178 169 94.94%

小计 367 356 97.00%

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学院) 104 102 98.08%

物流管理 98 95 96.94%

酒店管理 84 81 96.43%

人力资源管理 106 102 96.23%

工商管理 101 95 94.06%

小计 493 475 96.35%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商务英语 119 117 98.32%

英语 60 57 95.00%

翻译 58 54 93.10%

小计 237 228 96.20%

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

金融数学 66 65 98.48%

数学与应用数学 94 91 96.81%

信息与计算科学 85 82 96.47%

经济统计学 74 68 91.89%

应用统计学 89 80 89.89%

小计 408 386 94.61%

财经与新媒体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 96 93 96.88%

汉语言文学 90 85 94.44%

文化产业管理 90 78 86.67%

小计 276 256 92.75%

第14页

6

学院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

程学院

互联网金融 138 130 94.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4 201 93.93%

电子商务 75 70 93.33%

软件工程 192 174 90.6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6 68 89.47%

小计 695 643 92.52%

国际教育学院

市场营销(国际教育学院) 3 3 100.00%

会计学(国际教育学院) 34 32 94.12%

金融学(国际教育学院) 56 51 91.07%

小计 93 86 92.47%

经济贸易学院

经济与金融 98 96 97.96%

国际经济与贸易 194 180 92.78%

经济学 104 92 88.46%

国际商务 86 76 88.37%

小计 482 444 92.12%

会计学院

ACCA 111 110 99.10%

审计学 108 106 98.15%

会计学(会计学院) 190 176 92.63%

财务管理 195 163 83.59%

小计 604 555 91.89%

法学院

电子商务及法律 43 43 100.00%

法学 371 336 90.57%

小计 414 379 91.55%

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关系 68 65 95.59%

劳动与社会保障 64 60 93.75%

社会工作 164 148 90.24%

应用心理学 85 76 89.41%

行政管理 103 91 88.35%

公共事业管理 66 57 86.36%

小计 550 497 90.36%

信用管理学院

信用管理 179 158 88.27%

资产评估 95 81 85.26%

小计 274 239 87.23%

金融与投资学院 金融工程 103 93 90.29%

第15页

7

学院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财政学 99 88 88.89%

金融学(金融与投资学院) 378 330 87.30%

投资学 96 82 85.42%

CFA 105 87 82.86%

小计 781 680 87.07%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不同性别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2021 届毕业生中,女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

(92.14%)与男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91.96%)基本持平。其中,男生协议和合同就

业率、创业率高于女生,而灵活就业率、升学率均低于女生。

图 1- 6 2021 届不同性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省内、省外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2021 届毕业生中,省内生源的毕业去向

落实率(92.26%)与省外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89.45%)高 2.81 个百分点。其中,

省内生源协议和合同就业率、灵活就业率高于省外生源,而升学率、创业率低于省外

生源。

协议和合同就业

灵活就业率 升学率 自主创业率 未就业

男生91.96% 65.64% 14.67% 10.27% 1.38% 8.04%

女生92.14% 62.94% 18.20% 10.84% 0.18% 7.86%

第16页

8

图 1- 7 2021 届省内、省外生源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三、就业流向

针对毕业去向为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毕业生(共 4397 人)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

就业行业、就业单位和职业类别分布,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随着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

的快速发展,人才蓄积能力凸显。学校 2021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广东省内就业

(95.74%),其中广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88.13%)。省外就

业主要流向了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等地区。

协议和合同就业

灵活就业率 升学率 自主创业率 未就业

省内92.26% 64.61% 16.83% 10.24% 0.59% 7.74%

省外89.45% 55.67% 16.36% 15.83% 1.58% 10.55%

第17页

9

图 1- 8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注:图中省内各个区域占比:分子为流向各区域就业的人数,分母为省内就业总人数。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在广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流向的城市人数占比位居前五的分别为广州市

(50.20%)、深圳市(16.03%)、佛山市(8.75%)、东莞市(4.88%)和汕头市(2.05%),

合计占比达 81.91%。

表 1- 3 2021 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省内就业城市 占比 省内就业城市 占比

广州市 50.20% 珠海市 1.47%

深圳市 16.03% 肇庆市 1.36%

佛山市 8.75% 揭阳市 0.93%

东莞市 4.88% 梅州市 0.88%

汕头市 2.05% 阳江市 0.86%

中山市 1.97% 清远市 0.81%

惠州市 1.90% 河源市 0.55%

江门市 1.57% 云浮市 0.52%

湛江市 1.52% 韶关市 0.40%

茂名市 1.52% 汕尾市 0.36%

潮州市 1.47% - -

注:表中省内各个城市占比:分子为流向各城市就业的人数,分母为省内就业总人数。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珠海

汕尾

湛江

茂名

潮州

韶关

梅州

深圳

肇庆

清远

云浮

阳江

江门

惠州

揭阳 汕头

中山

东莞

河源

广州

佛山

珠三角地区

88.13%(3706 人)

粤北地区

2.64%(111 人)

粤东地区

4.80%(202 人)

粤西地区

4.42%(186 人)

95.74%

4.26% 省外

省内

第18页

10

不同地区就业吸引力分析: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毕业生主要是回到生源所在地就业,

占比为 95.78%;来自粤东地区(83.09%)、粤西地区(78.56%)、粤北地区(73.23%)

和省外(71.98%)生源均主要流向了珠三角地区,可见经济和产业改革发展较快的珠

三角地区对本校生源而言具有较强的就业吸引力。具体流向如下图所示。

图 1- 9 不同生源主要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表 1- 4 2021 届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地区具体流向

就业地区

生源地区 珠三角就业 粤东就业 粤西就业 粤北就业 省外就业

珠三角生源 95.78% 0.23% 0.54% 0.54% 2.92%

粤东生源 83.09% 13.37% 0.07% 0.69% 2.77%

粤西生源 78.56% 0.20% 17.84% 0.20% 3.21%

粤北生源 73.23% 0.51% 0.00% 22.98% 3.28%

省外生源 71.98% 0.78% 0.00% 0.39% 26.85%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粤北

就业

粤东

就业

粤西

就业

珠三角

就业

省外

就业

粤北

生源

粤东

生源

粤西

生源

珠三角

生源

省外

生源

95.78%

22.98%

26.85%

17.84%

83.09%

78.56%

73.23%

71.98%

13.37%

第19页

11

(二)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多元,主要集中在“金融业”领域(35.27%),

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53%)、“制造业”(7.60%)、

“批发和零售业”(7.40%)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3%)。

图 1- 10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毕业生行业流向与学校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其中信用管理学院、经

济贸易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金融

与投资学院和保险学院行业均集中于金融业;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财经与新

媒体学院行业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学院具体行业流向如下表

所示。

表 1- 5 各院系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分布

学院 主要就业行业

信用管理学院 金融业(70.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28%)

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

程学院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9.29%)、金融业(22.68%)、制造业(5.54%)、科学研究和

技术服务业(5.36%)、批发和零售业(4.11%)

0.02%

0.07%

0.27%

0.52%

0.64%

0.71%

1.34%

1.66%

1.78%

1.82%

2.21%

2.46%

3.30%

3.51%

6.76%

7.13%

7.40%

7.60%

15.53%

35.27%

第20页

12

学院 主要就业行业

经济贸易学院 金融业(45.72%)、批发和零售业(13.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62%)、教育

(7.67%)、制造业(6.49%)

公共管理学院 金融业(21.39%)、教育(15.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93%)、批发和零售业

(9.70%)、制造业(8.71%)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教育(25.44%)、批发和零售业(18.93%)、制造业(15.9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83%)

会计学院 金融业(31.99%)、制造业(14.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67%)、批发和零售业(8.45%)、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83%)

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业(24.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02%)、批发和零售业(10.32%)、制造

业(8.60%)、教育(7.86%)

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 金融业(34.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0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0.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96%)、批发和零售业(9.86%)

法学院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7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2.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11.2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09%)、制造业(8.36%)

国际教育学院 制造业(28.57%)、金融业(23.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29%)、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14.29%)、卫生和社会工作(9.52%)

财经与新媒体学院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9.11%)、教育(17.8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15%)、

批发和零售业(8.45%)、金融业(7.04%)

金融与投资学院 金融业(66.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40%)、制

造业(5.30%)、教育(3.47%)

保险学院 金融业(76.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9%)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三)就业职业类别分布

2021 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主要为金融业务人员(占比达 34.97%),其次

为“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0.47%)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76%)。

第21页

13

金融业务人员

34.97%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10.47%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76%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4.87%

经济业务人员

4.42%

教学人员

4.42%

法律专业人员

4.14%

工程技术人员

3.92%

公务员

2.60%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0.84%

图 1- 11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四)就业单位分布

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稳压器”,其中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主

要为民营企业),占比达到 56.74%;其次为国有企业(32.83%)。就业单位规模主要

集中在 1000 人以上(占比为 43.36%),其次是 51-200 人(18.09%)。可见大型企业

单位在稳住毕业生就业“基本盘”方面发挥主效用。

图 1- 12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及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就业单位性质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就业单位规模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50人及以下,

13.36%

51-200人,

18.09%

201-500人,

501-1000人, 15.13%

10.06%

1000人以上,

43.36%

第22页

14

(五)主要流向单位及金融行业单位分布

主要流向单位分布: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就业质量

较高,签约单位集中于广州市、深圳市等珠三角城市群,就业领域集中于金融服务业,

就业岗位较为优质,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 1- 6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

单位名称 人数 单位名称 人数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114 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 17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8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1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7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1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45 广州荣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7

广州市卓越里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3 广州美保科技有限公司 1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32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14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30 深圳市简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4

广州市鸿龙新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分行 1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28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3

多益网络有限公司 24 中数通信息有限公司 1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行 2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行 1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23 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11

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3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1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 20 广州拓客商贸有限公司 10

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 佛山市承林家具有限公司 10

广州盖得排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8 - -

注:主要就业单位是指就业毕业生人数≥10 人的单位;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2021 届毕业生金融行业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学校 2021 届金融行业毕业生目前就

职于银行 1235 人,占比为 79.73%,就职于证券类公司 189 人,占比为 12.20%,就职

于保险类公司 125 人,占比为 8.07%。

第23页

15

图 1- 13 2021 届金融行业毕业生单位类型流向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四、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学校立足区域优势,巩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人才高地,为区域创新驱动

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 2021 届毕业生中,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人数为 3706 人,

占就业人数1的 84.28%。就业布局以服务湾区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重点

领域企事业单位为主流。

图 1- 14 2021 届毕业生服务湾区主要行业领域和单位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1 包含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银行,1235人,

79.73%

证券,189人,

12.20%

保险,125人,

8.07%

1.70%

2.19%

2.64%

3.59%

7.20%

7.42%

7.58%

7.61%

17.05%

35.08%

0.03%

0.05%

0.08%

0.19%

0.35%

1.30%

1.38%

2.21%

2.51%

32.19%

59.71%

毕业生流向粤

港澳大湾区的

占比达 84.28%

第24页

16

五、国内升学

2021届毕业生中,有441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7.77%。

其中 97 名毕业生升入“双一流”高校,占升学毕业生总数的 22.00%,升学质量较高。

毕业生主要升学院校流向和“双一流”高校流向分布如表 1-7、表 1-8 所示。

表 1- 7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升学院校流向

院校名称 人数 院校名称 人数

广东金融学院 160 华南农业大学 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6 北京师范大学 4

华南师范大学 27 华东师范大学 4

暨南大学 27 中山大学 3

广州大学 18 广西科技大学 3

广东工业大学 15 西南财经大学 3

广东财经大学 13 江西师范大学 3

深圳大学 12 福建师范大学 3

西南政法大学 9 汕头大学 3

江西财经大学 5 辽宁大学 3

华南理工大学 5 - -

注:1.主要流向院校指流向该校人数≥3 的院校;2.主要流向院校根据升学人数降序排列。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表 1- 8 2021 届毕业生“双一流”高校流向

院校名称 人数 院校名称 人数

暨南大学 27 苏州大学 1

华南师范大学 27 北京外国语大学 1

华南理工大学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4 中国传媒大学 1

华东师范大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西南财经大学 3 东南大学 1

中山大学 3 华中师范大学 1

辽宁大学 3 青海大学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中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武汉理工大学 1 中央民族大学 1

陕西师范大学 1 南开大学 1

第25页

17

院校名称 人数 院校名称 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 宁波大学 1

华东理工大学 1 - -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毕业生深造情况作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统计分析毕业生升学原因、升学学科分布、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升

学录取结果满意度,具体内容如下。

升学原因:首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点”(75.51%),

其次是“提升综合素质/能力”(71.94%);可见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及自身

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为毕业生的升学动力。

图 1- 15 2021 届毕业生升学原因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 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目前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国内升学毕业生目前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主要分

布在“经济学”(30.10%),其次为“法学”(16.84%)、“工学”(13.78%)和“管

理学”(13.27%)。

25.00%

47.45%

54.08%

71.94%

75.51%

受周围环境(如父母、同学等)的影响

缓解就业压力

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

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点

第26页

18

图 1- 16 2021 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录取结果满意度:74.49%的毕业生升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包

含“很相关”和“比较相关”),大部分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选

择国内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对其录取结果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比为 32.65%,

“比较满意”占比为 47.96%。

图 1- 17 2021 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左图)及录取结果满意度(右图)

注:“不相关”包括“比较不相关”和“很不相关”;“不满意”包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六、出国(境)

2021 届毕业生中,有 161 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境),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84%。

进一步统计分析毕业生出国(境)国家(地区)、留学院校、留学原因、获取国(境)

外院校 offer 的核心竞争力、留学专业一致性、留学录取结果满意度,具体内容如下。

30.10%

16.84%

13.78% 13.27%

9.18% 9.18%

4.59%

1.02% 1.02% 1.02%

经济学 法学 工学 管理学 教育学 文学 理学 历史学 哲学 艺术学

很相关,

51.02%

比较相

关,

23.47%

一般, 9.18%

不相关, 16.33%

32.65%

47.96%

15.82%

3.57%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很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第27页

19

出国(境)国家(地区)分布:出国(境)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和澳大利亚,占

比分别为 40.37%,26.71%;其次为中国香港(12.42%)、美国(6.21%)等。

图 1- 18 2021 届毕业生出国(境)国家(地区)分布

出国(境)留学院校分布:出国(境)留学院校主要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5 人)、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10 人)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8 人),毕业生主要留学院

校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 1- 9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出国(境)留学院校流向

留学院校 人数 留学院校 人数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15 英国利兹大学 3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10 华盛顿大学 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8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3

约克大学 7 英国爱丁堡大学 3

卡迪夫大学 7 香港城市大学 3

香港浸会大学 6 诺丁汉大学 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6 利物浦大学 2

香港理工大学 5 英国华威大学 2

澳门科技大学 5 香港中文大学 2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5 莫纳什大学 2

澳洲西澳大学 5 埃克塞特大学 2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5 千驮谷语言学校 2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4 澳门城市大学 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4 香港教育大学 2

注:1.主要流向院校指流向该校人数≥2 的院校;2.留学院校根据留学人数降序排列。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英国 澳大

利亚

中国

香港 美国 中国

澳门 日本 新加

荷兰 韩国 加拿

西班

意大

境外

其他

地区

人数 65 43 20 10 9 4 3 2 1 1 1 1 1

比例 40.37% 26.71% 12.42% 6.21% 5.59% 2.48% 1.86% 1.24% 0.62% 0.62% 0.62% 0.62% 0.62%

0%

10%

20%

30%

40%

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28页

20

留学原因:“希望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50.00%)是毕业生选

择留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增加择业资本、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展视野,体验

国外风俗文化”。

图 1- 19 2021 届毕业生留学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获取国(境)外院校 Offer 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认为获取国(境)外院校 Offer

的核心竞争力为“外语能力”、“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毕业生希望学校为有

意国(境)外升学的学生提供的帮助主要有“提供更多的境外院校交换学习机会”、

“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和“加强外语能力提升训练”。

图 1- 20 2021 届毕业生认为获取国(境)外院校 Offer 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留学专业一致性及录取结果满意度:73.81%的毕业生留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包

含“很相关”和“比较相关”),大部分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选

2.38%

7.14%

9.52%

30.95%

50.00%

21.43%

21.43%

21.43%

26.19%

35.71%

78.57%

88.10%

第29页

21

择留学深造的毕业生对其录取结果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比为 35.71%,“比

较满意”占比为 61.90%。

图 1- 21 2021 届毕业生流向专业一致性(左图)及录取结果满意度(右图)

注:“不相关”包括“比较不相关”和“很不相关”;“不满意”包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七、自主创业2

为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学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将创新创业教育深

植于整体人才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合课程授课、平台建设、实训实

践等多种形式并举推进,为学生创新创业铺平道路。学校 2021 届毕业生中,有 37 人

选择自主创业,创办微企单位领域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

和领域。

2 除创业行业外,其他指标数据来源于: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5.24%

28.57%

11.90%

14.29%

很相关 比较相关 一般 不相关

很满意,

35.71%

比较满意,

61.90%

一般, 2.38%

第30页

22

图 1- 22 2021 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金融学院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 2021 年 12 月 15 日)。

针对自主创业毕业生进一步调查其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一致性、创业原因等内容,

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的改善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资料。具体如下所示。

创业行业及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

55.55%,依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创业是较为合理选择,同时也有助于创办微企

单位更快进入创业稳定期。

图 1- 23 毕业生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分布

创业动机:创业过程伴随风险与不确定因素,梦想驱动创业方能奠定成功基因。

毕业生反馈其创业原因主要为“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66.67%),其次为“希望

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44.44%)和“预期可能有更高收入”(44.44%)。可见毕

业生在追求创业收益的同时将创业过程作为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途径,具有较为清

晰合理的认知。

相关,

33.33%

一般,

22.22%

不相关,

44.45%

第31页

23

图 1- 24 毕业生创业动机分布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 100.00%。

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学校融合课堂授课、创业讲座、企业实习、技能竞赛等形

式,深入挖掘学生创业潜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如下图所示,毕业生认为对创业帮

助最大的在校活动为“创新创业大赛”(55.56%)和“社会实践活动”(44.44%),

其次为“顶岗实习/假期实习/课外兼职”(22.22%)。

图 1- 25 有效促进毕业生创业的活动分布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 100.00%。

八、未落实群体分析3

为实现毕业生稳就业、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目标,针对毕业后仍然处于未

就业的群体,进一步调查分析其目前去向及需提供的支持分布,为学校未就业群体精

准指导扶持机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3 未落实群体去向、希望提供的支持数据来源于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66.67%

44.44%

44.44%

22.22%

22.22%

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

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

有好的创业项目 预期可能有更高收入

受他人邀请进行创业

第32页

24

未落实群体目前去向分析:学校 2021 届未就业毕业生共 450 人,占比 7.93%。

进一步统计分析其目前去向,主要为“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

(40.42%),其次为“准备升学考试”(38.02%)。

图 1- 26 2021 届毕业生未落实群体目前去向分布

希望提供的支持分布:未落实就业毕业生反馈希望得到学校提供的支持主要为

“提供更多的求职信息获取渠道”、“专业相关就业信息的定向推送”,可见各类线

上线下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为毕业生目前最希望得到的支持,针对未就业群体不同情

况,实施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 1- 27 学校 2021 届未落实就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100.00%。

17.02%

17.02%

17.02%

19.15%

25.53%

27.66%

48.94%

61.70%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与讲解

就业咨询与心理辅导

其他

提供更多求职技巧方面的线上课程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

提供简历制作、线上求职(面试)技巧辅导

专业相关就业信息的定向推送

提供更多的求职信息获取渠道

第33页

25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领导重视、协作联动,全力落实稳就业、保就业

就业工作仍然是今年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六稳”之首,也是“六保”之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

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今年以来共召开 7 次各个层面的就业专项会议,

对全校 2021 届和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稳步推进。

从 2021 年 6 月 1 日起,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去向落实通报实行“每日一报”制

度,即对各二级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每日进行倒序排名公布,进一步压实二级学院

责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就业部

门和各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早在今年 7 月 15 日,我校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就

已经达到了 80.02%,超额、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各二级学院的就业工

作可圈可点、成绩斐然。11 月 17 日,我校 2021 届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突破 90%大

关,顺利圆满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就业工作目标。

二、稳校园就业市场,助力毕业生能就业、早就业

今年以来,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处积极开展线下校园招聘,通过稳

校园就业市场,为我校 2021 届和 2022 届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毕

业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1 年春招和秋招期间,我处组织在青年文化广场共举办 14 场大型双选会,参

加企业数为 966 家,还有 258 家用人单位单独来校开展宣讲招聘,总共有 1224 家企

业来校开展校园招聘和宣讲活动,上述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20347 个,供需比达

3.6:1。

第34页

26

同时,我们搭建线上招聘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组织举办 7 场线上招聘

会,共有 3083 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数 101428 个,供需比达 8.2:1。

三、拓校外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广就业、好就业

今年春招和秋招期间,李建军书记、雍和明校长、王醒男副校长等学校领导主动

亲自率有关职能部门到广州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交通银行广东省分

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平安银行珠海分行、中国建设

银行珠海分行、广州美保科技有限公司和百丽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

和企业推荐毕业生,搭建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学生就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就

业渠道,挖掘新的就业源,为毕业生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全校各部门充分利用合作

金融机构、校外实习基地、校友企业等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

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向各自的社会关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校友联络工作办公室积

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师妹查找就业信息,并积极响应配合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为毕

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我校毕业生广就业、就好业。

四、践行就业育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合理进行科学的职业生

涯规划。我校把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我处联合中德安联人寿保

险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广东融通天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开展 6 场

就业交流会。学校就业部门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认知博览会、职业道德演讲比赛、大学

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华融证券分享会、中德安联交流会等实践活动,邀请知名企业

HR、优秀校友如广东融通天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林文乐先生来校开展职业

生涯讲座——“职规导航”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

观”,早规划、早行动、早实践,科学合理地定位职业方向,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

力。

第35页

27

五、积极开展就业促进周及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助推我校毕业生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就业促进周和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的通知要求,招就处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校层面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举办线上线下

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全力推动校企对接活动,广泛

发动毕业生积极参与求职应聘活动,助推我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效果显

著。

六、抓重点、破难点,重点群体帮扶措施有“精度”

招就处于 5 月 9 日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信息摸查工作,要求二级学院建立经济

困难、学业困难与心理困难学生的档案(卡片),做到“一人一档(卡)”和“一对

一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经济困难毕业生,从思想帮扶、就业情况实时动

态追踪、政策帮扶等方面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通过有力举措,在我校 2021 届的 666 名家庭困难本科毕业生中,已就业 642 人,占

比 96.4%;建档立卡学生有 74 人,已就业 72 人,占比 97.3%。2021 届未有残疾毕业

生。

七、坚持常态化培训,全面提升学工队伍就业创业业务水平和育人

能力

近年来就业政策及业务的不断调整,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把握最新的毕业生就业

政策和形势的能力,掌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流程和广东省新就业管理系统操作,招

就处于 11 月 19 日在实验教学中心组织举办就业政策和业务培训班,邀请广东工业大

学就业指导中心凌辉剑老师作了专题培训讲座,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队

伍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能力。

第36页

28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工队伍就业创业业务能力和水平,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完善

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学生,12 月 23 日至 24 日,招就处

组织举办 2021 年就业创业育人专题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了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

副行长、1997 级校友皮唐、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卫东、珠海科技学院招生就

业处处长刘冰、我校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丘志君、会计学院辅导

员黄燕宇老师等银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同行及校内资深就业工作人员作讲座,对我校

学工队伍就业创业育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

八、修订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

今年,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在总结 2020 届就业工作评比的经验上,根据上级

对就业工作的要求和我校就业工作开展的实际,招就处对我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奖励

办法进行修订,拟定《广东金融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励办法(2021 年修订)》,对奖励

办法中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就业先进个人等奖项的毕业去向落

实率、签约率、特殊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工作具体业务实施自评材料得分、毕

业去向落实总人数等考核指标的权重占比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本次奖励办法的

修订已广泛征求了二级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先后 2 次向二级学院征集意见,并进行了

征集意见汇总,通过严格规范评比,发挥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

第37页

29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4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

实现。为全面了解本校毕业生的岗位适配性与就业质量情况,引入“学生”和“用人

单位”作为评估主体,构建包括毕业生求职过程、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工作满意

度及用人单位评价等多维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内容详见下图),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

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图 3- 1 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指标体系

4 “求职过程分析”“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模块数据均来源于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就业

与培养质量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模块数据来源于第三方机构-2021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第38页

30

一、求职过程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疫情对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毕业生顺利求职就业造成了一

定的影响,其中影响程度较高的方面主要为 “求职就业难度较之前有所加大”和“自

身对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减弱”。

图 3- 2 2021 届毕业生认为疫情对自身求职就业的影响

注:符合为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不符合为选择“比较不符合”和“很

不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2021 年,伴随经济增速放缓与毕业生体量持续增加的叠加影响,大学生稳就业

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积极整合有效资源,提供靶向

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专业就业机会:了解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对所学专业就业机会的评价,其中 40.52%

的毕业生均认为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优势及竞争力(较去年提升

8.79%),认为所学专业就业机会一般的占比为 47.10%,而仅有 12.37%的毕业生认为

所学专业就业机会少。

27.86%

35.14%

35.22%

37.27%

49.15%

43.78%

45.40%

48.02%

42.64%

41.02%

28.36%

19.46%

16.76%

20.09%

9.83%

自身求职就业意愿降低

自身择业期待(薪资或岗位发展)降低

专业相关领域就业岗位减少

自身对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减弱

求职就业难度(如信息获取、求职/实习/

面试进程等)较之前有所加大

符合 一般 不符合

第39页

31

图 3- 3 2021 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就业机会评价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趋势:调研结果显示,22.12%的受访用人单位均反馈今年的招

聘需求量相较往年有所增加,反馈基本持平的占比为 69.91%,反馈有所减少的占比

为 2.65%。针对录用过本校毕业生且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调查了解其未来三年对应

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及能力素养需求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受访用人单位表示未来三年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有所增加的占比

为 15.04%,招聘需求量基本持平的占比为 68.14%;招聘需求量有所降低的占比仅为

0.88%。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养关注程度位居前五位的

依次为专业知识、沟通与表达能力、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可见毕业生专

业技能和“软技能”对于目前工作岗位而言重要性相对较高。

图 3- 4 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及能力需求分布

注:能力需求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100%。

非常好,就业

选择非常多,

6.93%

比较好,有较

大挑选余地,

33.59%

就业机会一般,

47.10%

就业机会比较少,

9.12% 就业机会非常少,

3.25%

增加,

15.04%

持平,

68.14%

减少,

0.88%

不清楚,

15.93%

5.31%

12.39%

14.16%

16.81%

36.28%

40.71%

42.48%

48.67%

64.60%

64.60%

84.07%

政治素养

职业道德

通识性知识与技能

自我管理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

执行能力

学习能力

专业技能

沟通与表达能力

专业知识

第40页

32

(二)择业渠道

毕业生反馈其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

(75.88%),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就业信息网、微信、QQ 群等)(61.46%)和“校

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57.78%)次之。可见学校创新方式方法,分层分类推进就业

市场建设彰显成效,搭建的各类就业“云”平台、空中双选会和招聘会等渠道稳定了

毕业生择业预期,拓宽了择业渠道。

图 3- 5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分布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占比之和≠100.00%。

(三)求职投入与收获

求职投入:26.63%的毕业生求职时间在 1 个月及以内,其次为 1-2 个月(占比为

24.01%)。从简历投递数量来看,毕业生投递 1-5 份简历的占比相对较高,为 25.81%;

其次为 6-10 份(占比为 24.12%)和 11-20 份(占比为 22.35%)。

图 3- 6 毕业生求职所用时间分布 图 3- 7 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分布

8.20%

16.12%

18.39%

19.24%

23.90%

24.75%

57.78%

61.46%

75.88%

其他

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推荐

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

校外招聘会

就业实习/见习

学校老师推荐

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就业信息网、微信、QQ群等)

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

1个月及以内,

26.63%

1-2(含)个月,

24.01%

2-3(含)个月,

21.30%

3-6(含)个

月, 15.22%

6个月以

上, 12.85% 1-5份,

25.81%

6-10份,

24.12%

11-20份,

22.35%

21-30分,

11.10%

31-50份,

6.86%

50份以上,

9.76%

第41页

33

求职收获:学校 2021 届毕业生收到 4-6 家单位(34.79%)面试邀请的比例最高,

其次是收到 3 家及以内(22.28%)。从接收的录用通知数量来看,学校毕业生收到 2-

3 家单位(47.31%)录用通知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收到 1 家(21.57%)。此外,有 7.21%

的毕业生收到了 6 家及以上录用通知。

图 3- 8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面试/笔试邀请数量及接收录用通知数量分布

(四)毕业生求职就业影响因素

针对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求职技能有所欠缺、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学

校通过优化服务、加强帮扶力度、深拓就业市场等举措全面推动就创业工作提质增效,

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 3- 9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阻碍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100.00%。

22.28%

34.79%

19.38%

13.72%

9.83%

3家及以内 4-6家 7-9家 10-15家 15家以上

6.29%

7.35%

19.65%

25.16%

28.34%

32.86%

36.11%

41.48%

41.70%

42.97%

45.16%

性别歧视

其他

缺乏社会关系

对就业政策不了解

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少

知识、技能/成绩达不到要求

线上求职经验不足

实习/实践经验缺乏

因疫情影响,求职进度有所延期

职业规划不清晰

求职方法技巧缺乏

1家, 21.57%

2-3家,

47.31%

4-5家,

18.67%

6家及以上,

7.21%

未接到录用通知,

5.23%

第42页

34

二、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

(一)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

较不相关、很不相关,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

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 1-5 分(“很不相关”=1 分,

“很相关”=5 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

总体专业相关度: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大部分毕业生均可以学以致

用。2021 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达 78.33%,均值为 3.48 分(5

分制),处于“一般”和“比较相关”水平之间。

图 3- 10 2021 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毕业生选择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

为“相关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相关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图 3- 11 2021 届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很相关, 22.58%

比较相关, 33.66%

一般, 22.08%

比较不相关, 12.99%

很不相关, 8.68%

2.29%

11.07%

14.89%

17.56%

22.14%

32.06%

相关工作环境不好

相关工作的要求过高

相关工作就业机会太少

相关工作收入待遇较低

相关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相关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43页

35

(二)工作适应度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性评价维度包括很适应、比较适应、一般、比较不适应、

很不适应,工作适应度为选择“很适应”、“比较适应”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

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 1-5 分(“很不适应”=1 分,“很适应”

=5 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1 届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的适应度为 96.86%,其中“很适应”所占比例为

15.55%,“比较适应”所占比例为 58.89%;均值为 3.87 分(5 分制),偏向“比较

适应”水平。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图 3- 12 2021 届毕业生工作适应度分布

(三)工作胜任度

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胜任程度评价维度包括完全胜任、比较胜任、一

般、较不胜任、不能胜任,工作胜任度为选择“完全胜任”、“比较胜任”和“一般”

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 1-5 分(“不能胜任”

=1 分,“完全胜任”=5 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胜任度为 98.10%,其中“完全胜任”所

占比例为 13.81%,“比较胜任”所占比例为 60.79%。均值为 3.86 分(5 分制),偏

向“比较胜任”水平。

15.55%

58.89%

22.42%

2.98% 0.17%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第44页

36

图 3- 13 2021 届毕业生工作胜任度分布

(四)职业能力满足度

毕业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

满足、比较满足、一般、比较不满足、很不满足,职业能力满足度为选择“很满足”、

“比较满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

予 1-5 分(“很不满足”=1 分,“很满足”=5 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

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96.86%

的毕业生均认为自身的能力素质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

值为 3.73 分(5 分制),偏向“比较满足”水平。

图 3- 14 2021 届毕业生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分布

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评

价如下图所示:除专业能力外,毕业生各项“软技能”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度也均

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团队协作(3.74 分)、实干与执行能力(3.73 分)、自学能力(3.72

分)、人际沟通能力(3.67 分)、情绪管理能力(3.67 分)和组织与协调能力(3.67

分)的满足度相对较高,偏向“比较满足”水平。

完全胜任,

13.81%

比较胜任,

60.79%

一般, 23.49%

较不胜任, 1.82% 不能胜任, 0.08%

10.50% 55.50% 30.85% 2.81% 0.33%

很满足 比较满足 一般 比较不满足 很不满足

第45页

37

图 3- 15 2021 届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足度分布(5 分制)

三、工作满意度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对于现实就业状况

的评价,包括对目前工作薪酬和福利保障、工作环境和氛围、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的

满意度;二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评价,包括对培训或晋升机会、单位(岗位)发展

前景的满意度;三是对于就业状况的总体评价,即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

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工作满意度为选择

“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

反馈分别赋予 1-5 分(“很不满意”=1 分,“很满意”=5 分),计算其均值。具体

内容如下所示。

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与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实现了满意就业。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 94.13%,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环

境和氛围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为 95.12%。

3.74 3.73

3.72

3.67

3.67

3.67

3.65

3.65

3.64 3.64 3.6

3.6

3.56

3.56

3.55

3.44

3.4

3.36

团队协作

实干与执行能力

自学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

组织与协调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

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专业知识与技能

时间管理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

外语能力

第46页

38

图 3- 16 2021 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为实现供需畅通对接,针对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调

查了解其对我校毕业生工作表现的评价,如下图所示:99.12%的受访用人单位均对我

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

及职业技能与目前工作需求相匹配,其中“很满足”占比 38.05%,“比较满足”占比

61.06%;均值为 4.37 分(5 分制),处于“比较满足”水平。可见学校毕业生在择业

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就业口碑与竞争力。

图 3- 1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总体满意

工作环境

和氛围 工作内容 单位/岗位

发展前景

培训或晋

升机会

工作薪酬

和福利保

工作强度

满意度 94.13% 95.12% 91.07% 91.07% 90.65% 90.57% 84.20%

均值 3.67 3.81 3.57 3.52 3.46 3.49 3.43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很满意,

58.41%

比较满意,

40.71%

一般,

0.88%

很满足,

38.05%

比较满足,

61.06%

一般,

0.88%

工作表现满意度 工作能力满足度

第47页

3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素养满足度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用人单位

对本校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评价均在 4.35 分以上(5 分制),处于“比较

满足”及以上水平。位居前五位的能力素养依次为专业知识、政治素养、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和执行能力。

图 3- 18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满足度评价(5 分制)

注:针对用人单位的评价分别赋予 1-5 分(1=“很不满足”,5=“很满足”),计算其均值。

4.65

4.65

4.61

4.58

4.53

4.51 4.52

4.46

4.44

4.42

4.39

专业知识

政治素养

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

执行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沟通与表达能力

学习能力

通识性知识与技能

创新能力

第48页

40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聚力增效促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于高位稳定

2021 年,受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恢

复仍不稳固、不均衡。加之就业总量压力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影响,毕业生就业工

作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学校以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引

领,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全员化格局,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

创新方式,多措并举、聚力增效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如下图所示,在毕业生规

模稳中有增的情形下,学校多渠道促就业工作力促毕业生就业数量实现高位稳定,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2.07%)较去年提升 1.35%;其中有 35 个专业的毕

业去向落实率均处于 90.00%以上,电子商务及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 ACCA

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了 100.00%。此外,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目标,学

校针对离校仍未落实去向群体将构建精准就业指导扶持机制,实施分类指导、就业信

息对接、就业岗位推荐等全面的帮扶措施,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 4- 1 2016-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

注:2016-2020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

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5 日)。

2016届 2017届 2018届 2019届 2020届 2021届

毕业生规模 4091 5017 5381 5529 5430 5674

毕业去向落实率 97.25% 96.39% 95.15% 95.19% 90.72% 92.07%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第49页

41

二、签约就业为毕业生发展主旋律,升学深造增幅显著

签约就业为毕业生发展主旋律,大型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稳压器”:

学校持续深化校企(地)合作力度,加强机制平台建设、分层分类深拓市场,为毕业

生优质就业开拓了就业渠道,近两届毕业生协议和合同就业占比均在 63%以上。毕业

生依托各类企业单位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 1000 人以上,可见毕业生签约单位

质量高,就业岗位较为优质。伴随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

面实施,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会进一步释放,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稳

住毕业生就业“基本盘”方面仍将发挥主效用。与此同时,学校强化就业引导、深挖

政策性岗位、多渠道促就业,有 43 人从事国家/地方基层项目,有 8 人参加应征义务

兵,为基层教育、农业、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毕业生升学深造增幅显著:2021 届毕业生境内外升学深造率达 10.61%,其中国

内升学深造率(7.77%)较去年上浮 3.76%;而拟升学深造也为离校未落实去向群体

第二大去向选择。同时,研究生扩招带来更多学习机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

过专业领域的继续学习来满足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表 4- 1 2020-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2020 届 2021 届

协议和合同就业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41.77% 39.92%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29.32% 21.89%

科研助理、管理助理 - 1.27%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0.79% 0.76%

应征义务兵 0.17% 0.14%

小计 72.04% 63.98%

灵活就业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7.90% 15.58%

自由职业 2.12% 1.25%

小计 10.02% 16.83%

升学

境内升学 4.01% 7.77%

出国出境 3.85% 2.84%

小计 7.86% 10.61%

自主创业 0.79% 0.65%

注:2020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

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第50页

42

三、巩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两廊

两点”体系建设中,努力培养造就服务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主力军”。如下图所示,

近六届毕业生广东省内就业比例均处于 92%以上,其中广州、深圳作为湾区核心城市,

对毕业生的就业吸纳力居于高位。这一地区流向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契合,同时“双区”

驱动和“双区”叠加效应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经济体量与

人才蓄积能力将逐渐增强,学校也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建机制、拓渠道、增供给,为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图 4- 2 2016-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对比分析

注:2016-2020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 届数据来源于广东金融

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四、保持金融领域就业优势,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学校作为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依托经管法为主体、以金融

学为内核的应用型学科体系,持续不断地为区域金融事业发展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毕业生行业流向覆盖了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等多个领域,这与学

省内 广州市 深圳市

2016届 94.88% 36.52% 14.85%

2017届 92.37% 44.42% 15.10%

2018届 95.88% 47.14% 15.61%

2019届 96.87% 51.93% 12.79%

2020届 96.64% 46.56% 14.81%

2021届 95.74% 50.20% 16.03%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