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发布时间:2022-12-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621-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艾灸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中医治病、调理身体的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等民间谚语流传至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身心常常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不自知,不是腰酸背痛、颈肩酸痛,就是四肢无力、浑身没劲,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病,吃药也疗效甚微。这种亚健康状态最宜采用艾灸疗法来调理。艾灸是以有“长寿草”之称的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成艾绒和艾条,然后在选定的穴位上用不同方法燃烧进行施灸。艾灸通过对人体的穴位施灸,产生温热刺激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疏经通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发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现代科学认为,艾灸能够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从而有利于身体的康复。据统计,艾灸疗法适用于 300 多种疾病。本书共分为 7 章,分别从艾灸基础知识、生活常见病、外科常见病、皮肤科常见病、妇产科和男科疾病、中老年慢性病、儿科常见病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写,便于阅读,易懂、易学,通过图文对照,使读者快速掌握艾灸治... [收起]
[展开]
621-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主编◎臧俊岐

副主编◎王海龙

编者◎臧东方孔令玉何基安

第2页

艾灸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中医治病、调理身体的方法,已

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若要身

体安,三里常不干”等民间谚语流传至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紧

张、工作压力大,身心常常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不自知,不是

腰酸背痛、颈肩酸痛,就是四肢无力、浑身没劲,但是去医

院检查又没有什么病,吃药也疗效甚微。这种亚健康状态最

宜采用艾灸疗法来调理。

艾灸是以有“长寿草”之称的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制

作成艾绒和艾条,然后在选定的穴位上用不同方法燃烧进

行施灸。

艾灸通过对人体的穴位施灸,产生温热刺激作用,可以

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疏经通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发挥

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现代科学认为,艾灸能够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

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同时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从而有利于身体的康复。据统

计,艾灸疗法适用于 300 多种疾病。

本书共分为 7 章,分别从艾灸基础知识、生活常见病、

外科常见病、皮肤科常见病、妇产科和男科疾病、中老年慢

性病、儿科常见病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

式编写,便于阅读,易懂、易学,通过图文对照,使读者快

速掌握艾灸治病、调理的方法。

由于篇幅有限,书中内容与部分疾病所配的二维码中

的艾灸操作视频可互为补充,时间充足且方便观看视频的

读者可进行同步学习。希望本书能成为读者的健康小助手。

言Preface

第3页

Part

Part

1

2

艾灸基础知识

生活常见病

什么是艾灸 002

小小艾灸,功效神奇 003

艾灸手法,简单易学 005

取穴有法,轻松定穴 007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010

艾灸后的可能反应 011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012

艾灸禁忌 013

感冒 016

咳嗽 018

头痛 020

眩晕 022

消化不良 024

腹泻 026

便秘 028

失眠 030

贫血 032

第4页

Contents 目录

Part 3 外科常见病

肩周炎 054

小腿抽筋 056

落枕 058

网球肘 060

颈椎病 062

腰酸背痛 064

腰椎间盘突出 066

空调病 068

痔疮 070

腹胀 034

呕吐 036

胃痛 038

鼻炎 040

鼻出血 042

口腔溃疡 044

急性结膜炎 046

中耳炎 048

急性扁桃体炎 050

第5页

Part

Part

4

5

皮肤科常见病

妇产科、男科常见病

荨麻疹 074

黄褐斑 076

脚气 078

痤疮 080

月经不调 084

闭经 086

痛经 088

阴道炎 090

急性乳腺炎 092

慢性盆腔炎 094

产后尿潴留 096

产后缺乳 098

乳腺增生 100

不孕症 102

不育症 104

前列腺炎 106

早泄 108

阳痿 110

第6页

Contents 目录

Part 7 儿科常见病

小儿哮喘 138

小儿消化不良 140

小儿便秘 142

小儿遗尿 144

小儿厌食 146

小儿湿疹 148

小儿感冒 150

Part 6 中老年慢性病

哮喘 114

高血压 116

低血压 118

风湿性关节炎 120

中风后遗症 122

糖尿病 124

冠心病 126

高脂血症 128

脂肪肝 130

痛风 132

更年期综合征 134

第8页

Part 1

艾灸基础知识

第9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什么是艾灸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之一,对一些常见疾病能起

到很好的疗效。其具体起源已无证可考,但因其用火,所以可追溯到人类掌握和利用

火的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让人们认识到,用火适当熏烤或烧灼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

减轻或治愈某些病痛。于是,远古的先民就采取用火烧灼身体固定部位的方法治疗疾

病,灸法也就由此产生了。后来又经过不断实践,人们最终选用既易点燃又有药理作

用的艾草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并将这种方法称为艾灸。

关于艾灸疗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字形象为一个人躺

在床上,腹部安放着一撮草,示意用艾灸治病。此外,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

方》也记载了许多灸法,其中有“以艾裹,以艾灸癫者中颠,令烂而已”的说法。同

一时期,《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亦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施灸主

要用艾绒,《孟子·离娄上》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已初具形态。

随着中医的发展,艾灸疗法也在不断完善。三国时期出现的灸疗专著《曹氏灸经》,

总结了先秦至三国时期灸法的经验;到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灸法被运用到预防疾病、

强身健体等方面;至唐代,灸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了专业灸师。

明代是针灸发展的高峰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艾卷温热灸、桑枝灸、神针火灸、灯

火灸、阳燧灸等灸法。后人在艾卷温热灸的艾绒中加进药物,发展成为雷火神针、太

乙神针等灸法。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中医热”浪潮,艾灸疗法也因此重新受到人们关注,出

现了电热仪等各种现代灸疗仪器,在防治休克、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骨髓炎、硬皮病、白癜风等疑难病症的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艾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用范

围广泛、疗效奇特、无毒副作用,且经济实惠。随着人们对于艾灸疗法的认识不断

加深,艾灸疗法必将深受大众的喜爱,并造福于人类。

002

第10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小小艾灸,功效神奇

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及无数的临床经验都验证了艾灸有着神奇的功效,那么艾灸究

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

温经散寒

调和气血

回阳固脱

艾,本身属温性,再加上点燃后的温热刺激,可以快速透达肌层,直达

病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符合“寒者热之”的中医治疗基本原则。灸法

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

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较好。

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质,只有气血充足、气机条达,

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如果受到外因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

阻,就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相关穴位可起

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功能的作用。临床上艾灸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

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的治疗,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艾灸具有温通阳气的作用,可回阳救逆,使阳散厥逆之人转危为安。凡

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危重患者,用大艾炷重灸关元、

神阙等穴,往往可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

上艾灸可用于中风脱证、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003

第11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升阳举陷

拔毒泄热

防病保健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

久泻久痢、崩漏、滑胎等症状,均可灸百会穴来升阳举陷。艾灸不仅可以起

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文献中有“热可用灸”的记载,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疮疡、肿胀的一

种重要治法,提示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

艾灸可助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使病邪难犯,

达到防病和强身健体的功效。

004

第12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手法,简单易学

艾灸疗法经过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其种类和灸法有了很大的变化。艾灸的操作

一般都较为简单,与针灸相比,它不需要专业的行针手法,而且灸的范围较大,取穴

也没有针灸严格。常用的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和天灸。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温和灸

雀啄灸

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

在距皮肤 3 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固定熏灸,使

施灸部位温热而不灼痛,一般每处需灸 5 分钟

左右。温和灸时,在距离上要由远及近,以自觉能够承受为度。对小儿施行

温和灸时,则应以小儿不会因疼痛而哭闹为度。若局部知觉减退,可将另一

只手的示、中两指分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手指感觉局部皮肤的受热程度,

以便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此外,进行温和灸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温度,

以免因袒露身体而致感冒。

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施灸穴位皮肤

的上方约3厘米处,如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

的活动熏灸,而不固定于一定的高度,一般每

处熏灸3~5分钟。注意向下活动时,不可使艾条触及皮肤,及时掸除烧完的

灰烬。此外,还应注意艾条移动的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过快达不到目的,

过慢则易造成局部灼伤及刺激不均,影响疗效。雀啄灸多用于昏厥急救及小

儿疾病,作用上偏于泻法。

005

第13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回旋灸

隔姜灸

隔盐灸

隔蒜灸

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施灸部位的上

方约 3 厘米处,根据病变部位的形状做速度适

宜的上下、左右往复移动或反复旋转熏灸,使

局部 3 厘米范围内的皮肤温热而不灼痛。

用一片厚约 0.3 厘米的生姜,在中心处用针

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直到局

部皮肤潮红为止。此法简便,易于掌握,一般

不会引起烫伤,可根据病情反复施灸,对虚寒病症,如腹痛、泄泻、痛经、

关节疼痛等均有疗效。

隔盐灸用于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操作

时用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

若患者脐部凸起,可用水调面粉搓成条状围在

脐周,再将食盐放入面圈内隔姜施灸。隔盐灸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

厥冷、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 0.3 厘米的蒜

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

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灸 4 ~ 5

壮更换蒜片。也可取适量大蒜,捣成泥状,敷于穴上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

旋灸。隔蒜灸适用于痈、疽、疮、疖、蛇咬、蝎蜇等外伤疾患的治疗。

006

第14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取穴有法,轻松定穴

艾灸是集穴位经络、药物渗透、温热效应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因此,要想

获得满意的效果,灸对穴位是关键。只有找准经穴,才能发挥经穴的功效。下面介绍

几种常用的准确找穴方法。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

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

作为取穴标志。如张口取耳屏前凹陷处即

为听宫穴;咀嚼时,咬肌的最高隆起处为

颊车穴。

体表标志参照法

手指同身寸度量法

体表标志主要指分布于全身体表的

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

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手指、

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

肉隆起等明显易辨的部位作为取穴标

志。如神阙穴位于腹部脐中央,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中间。

手指同身寸度量法是以手指为尺寸标准来测量定穴的方法,是临床取穴定位

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人体不同,不同的人用手指测量到的 1 寸也不一样,因此,

测量穴位时要用被测量者的手指作为参照物,才能准确找到穴位。

007

第15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1 寸

1 寸 3 寸

1.5 寸

◎拇指同身寸法:以被测量者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度作为 1 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

寸取穴。

◎中指同身寸法:以被测量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 1

寸,多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和背部的横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又称“一夫法”,是将被测量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

指伸直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横向宽度为 3 寸,示指和中指并拢横宽为 1.5

寸,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横宽为 2 寸。

3寸

8寸

5寸

8寸

9寸

16寸 13寸

19寸

9寸

12寸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始见于《黄帝内

经·灵枢·骨度》篇。它是将人体的各

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

腧穴的标准。由于每个人的骨节长短不

一样,这种测量的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

所有人,只可适当作为参考。

如前后发际间为 12 寸,两乳间

为 8 寸, 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 8 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5 寸,耳后两

乳突之间为 9 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

中线为 3 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

纹为 9 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 12 寸,

股骨大粗隆至膝中为 19 寸, 膝中至

外踝尖为 16 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

内侧踝尖为 13 寸。

008

第16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取穴时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艾灸作用的是一个面,不是一个点。艾灸时,穴位的选取不必和书上所描述的位

置分毫不差,艾灸作用的是一个以穴位为中心的面,不像针灸对穴位的定位那么严格。

◎人体的穴位是通过人体正中央的正中线划分的,右边和左边是相互对称的,因

此,人体除了中央的穴位外,其他穴位都是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

简便取穴法

感知找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

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两手虎口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

骨的上方,其示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

穴;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

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穴;握拳

屈指时中指尖处为劳宫穴;两耳尖连

线的中点处为百会穴等。

身体感到异常,用手指压一压、

捏一捏、摸一摸,如果有痛、硬结、

痒等感觉,或与周围皮肤有温度差,

如发凉、发烫,或皮肤出现黑痣、斑点,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要找的穴位。

感觉疼痛的部位,或者按压时有

酸、麻、胀、痛等感觉的部位,可以

作为阿是穴治疗。阿是穴一般在病变

部位附近,也可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

的地方。

009

第17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艾灸是中医治病保健的一种常见方法,因为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被人所喜爱,但

艾灸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我们在艾灸前需要了解艾灸的注意事

项和禁忌,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达到更好的效果。

◎施灸时保持专注:在施灸的过程中不能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无

法对准穴位,影响施灸的效果;艾灰若落在皮肤上容易灼伤皮肤。

◎找准穴位:根据要求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注意体位的舒适度,

否则会因无法坚持而影响效果。

◎注意施灸环境通风: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烟雾聚

集而导致眼睛不适。

◎注意灸后熄灭:艾条的燃烧会产生灰烬,施灸者在施灸的过程中应及时

将灰弹掉,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到衣物,同时装灰的容器要为不可燃的材质,以

防火星复燃。

◎注意保暖和防暑:冬季施灸部位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夏季则要

防止因高温导致中暑。

◎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进行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或

是饭后立即施灸。

◎注意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掌握好剂量,先从小剂量、短时间开始,

慢慢加大剂量、延长时间,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灸后注意调养: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灸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食油腻、

生冷食物。

010

第18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后的可能反应

◎灸后有水疱,为湿气或其他毒素外排的表现。小的水疱无须处理,大的水疱需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脓液引流减压,注意之后的包扎,以避免感染。

◎灸后局部起红疹,多在灸后 2~3 天出现,多数属湿气外排的好转反应。

◎灸后伤口处发痒、发红、发肿、化脓,属伤口处有湿热(或寒湿)外排现象,

属好转反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属风邪(或湿气)外排现象。

◎灸后不热、没有感觉,多为身体经络瘀阻不通,或身体非常好的表现。

◎灸后腹泻,并无气虚的表现,属于排毒的反应。

◎灸后便秘,多为气血虚或体内有热而致,灸后多喝温水可缓解。

◎灸后腰酸腰痛,属于“气冲病灶”的反应。气血打通郁结点,本来没有感觉,

现在反而有了感觉,多为身体有陈旧性损伤。

◎灸后头晕、失眠,多为气血充足、上冲于头部的反应。

◎灸后月经延迟或月经提前,属经络调整的过程,属好转反应,一般不影响下次

月经周期。

◎乳腺增生灸疗时部分会有疼痛和蚁行感,疼痛属化瘀散结的过程,蚁行感为气

血运行邪毒外排的过程。

◎灸后上火,口干舌燥,表明体内的阴阳调整,阴不胜阳,这时应注意多喝温开水。

011

第19页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由于体质的差异,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失眠、上火、灸疱、灸

疮等,需要进行灸后的处理和调养。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过敏的处理 : 若发生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一般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

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 C 等药物,多饮水,如有发热、奇痒、口干、烦

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灸疱的处理 : 施灸后出现水疱、水汽等现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不

用过于担心。若水疱较小,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若水疱较大,可以用针刺

破,同时涂抹碘附防止感染即可,切忌将疱皮剪除。

◎灸疮的处理 : 灸后起泡,化脓后会形成灸疮,灸疮形成后要避免感染,每天在

灸疮周围用碘附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的脓液,不可以清理脓苔,否则不仅会引起

灸疮疼痛,还会阻碍脓液外渗。

◎晕灸的处理 :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艾灸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头晕、胸闷,恶

心欲呕,肢体发软、发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此时应迅速停止施灸,将

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仍感不

适,可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者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

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此时应马上停灸后平卧,必要时可配合

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穴、涌泉穴等。

◎施灸后的调养 :施灸时身体会消耗元气,灸后要特别注意保护机体正气。从饮食、

起居等多方面加以调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平稳,不可大悲、大喜或者过于忧

伤、焦虑,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清淡为主,不要

饮酒,多吃水果和蔬菜。灸后要保持适量运动,可以散步、打坐,避免做剧烈的运动。

012

第20页

Part1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施灸的过程中

也会消耗一些元气,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施灸是有禁忌的。

禁忌一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

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乳头、阴部、睾丸,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下

腹部等部位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

灸,眼球等部位也不要灸。

禁忌三

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咯

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等,患病期间不宜进行艾灸。

禁忌四

患者过劳、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怒、大惊等精神情绪过于激动的情

况下不宜进行艾灸。

禁忌五

皮肤痈疽疖发作期间,局部红肿热痛者不宜进行艾灸。

禁忌六

患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销骨立等忌灸。

013

第22页

Part 2

生活常见病

第23页

感冒

感冒,常称伤风,是由于感受外邪,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而出现发热恶寒、鼻塞

流涕、咽痒咳嗽、头痛等症状的疾病。感冒初期及时施灸,至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

好,能令头痛、鼻塞等症状很快消失。

取穴方法:风池穴位于项部,枕

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

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风府穴位于项部,后

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

◎回旋灸风池穴

◎回旋灸风府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找到

两侧风池穴,用艾条以回旋灸法各

灸治 10 ~ 15 分钟,以感觉温热、

舒适为宜。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找

到风府穴,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

治10~1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

适为宜。

艾灸方法

016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24页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1、

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

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温和灸合谷穴

◎温和灸列缺穴

◎温和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合谷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列缺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找到一侧足三里穴,用

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017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25页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其他脏腑

功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也可出现咳嗽。艾灸能温和地疏通肺气,祛风寒,除痰湿,一

般连续施灸 3 次就能赶走咳嗽烦恼。

◎温和灸肺俞穴

艾灸方法

取穴方法:天突穴位于颈部,前

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胸骨柄

上窝凹陷处)。

◎温和灸天突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找

到天突穴,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取穴方法:肺俞穴位于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放于肺

俞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

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018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26页

取穴方法: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

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温和灸列缺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列缺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取穴方法: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

侧,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

骨前缘两横指。

◎温和灸丰隆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丰隆穴 10 ~ 15 分钟,以穴位

上皮肤潮红为度。对侧以同样的方

法操作。

取穴方法:神门穴位于腕部,腕

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

桡侧凹陷处。

◎温和灸神门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神门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019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27页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常表现为胀痛、闷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部分伴有血

管搏动感及头部紧箍感。中医认为,导致头痛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主要是风

寒、风热、风湿等病邪侵袭所致,内因则与肝脏、脾脏、肾脏的功能失常、紊乱有关。

取穴方法:太阳穴位于颞部,眉梢

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

陷处。

取穴方法:率谷穴位于头部,耳

尖直上入发际 1.5 寸,角孙穴直

上方。

◎回旋灸太阳穴

◎回旋灸率谷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找到

一侧太阳穴,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

治 10 ~ 15 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

法操作。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找到

一侧率谷穴,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

治 10 ~ 15 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

法操作。

艾灸方法

020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28页

取穴方法:风池穴位于项部,枕

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

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天柱穴位于项部,大

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处,

约后发际正中旁开 1.3 寸。

取穴方法:太冲穴位于足背侧,

第 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回旋灸风池穴

◎回旋灸天柱穴

◎温和灸太冲穴

艾灸方法:找到两侧风池穴,用艾

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找到两侧天柱穴,用艾

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找到一侧太冲穴,用艾

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021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29页

眩晕

眩晕与头晕有所相似,但本质不同。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如不

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痴呆、脑血栓、脑出血、中风偏瘫,甚至猝死等情况。

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头部,头顶

正中心,或两耳角尖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风池穴位于项部,枕

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

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悬灸百会穴

◎回旋灸风池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百

会穴 10 ~ 15 分钟,以出现明显的

循经感传为佳。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两侧风池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

022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30页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即肚脐。

取穴方法:太冲穴位于足背侧,

第 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温和灸神阙穴

◎温和灸太冲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神阙穴 10 ~ 15 分钟,以

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为佳。

艾灸方法:找到一侧太冲穴,用艾

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悬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一

侧足三里穴 10 ~ 15 分钟,以出现

明显的循经感传为佳。对侧以同样

的方法操作。

023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31页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

良两类。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早饱、腹胀、嗳气等不适。长期的消化不良易导致

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出现腹泻、便秘、腹痛、胃痛等症状。

艾灸方法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

◎温和灸中脘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中脘穴 20 ~ 30 分钟。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即肚脐。

◎温和灸神阙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神阙穴 10 ~ 15 分钟。

024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32页

取穴方法:胆俞穴位于背部,第

10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章门穴位于侧腹部,

第 11 肋游离端的下方。

◎温和灸胆俞穴

◎温和灸脾俞穴

◎温和灸章门穴

艾灸方法:用内燃艾条以温和灸法

灸治两侧胆俞穴各 10 ~ 15 分钟,

以胃肠温热舒适、打嗝或排气为好。

艾灸方法:用内燃艾条以温和灸法

灸治两侧脾俞穴各 10 ~ 15 分钟,

以胃肠温热舒适、打嗝或排气为好。

艾灸方法:点燃艾条,用燃着的

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两侧章门穴各

10 ~ 15 分钟。

025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33页

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中医称泄泻,是消化道常见疾病,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

水分增多,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

等症状。主要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炎症、肿瘤都可诱发。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

取穴方法:天枢穴位于腹中部,

平脐中,距脐中 2 寸。

◎温和灸中脘穴

◎温和灸天枢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中脘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以温和灸

法灸治一侧天枢穴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

026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34页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即肚脐。

取穴方法: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1.5 寸。

取穴方法:关元穴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3 寸。

◎温和灸神阙穴

◎温和灸气海穴

◎温和灸关元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气海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关元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神阙穴 10 ~ 15 分钟。

027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35页

便秘

便秘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有时会伴有

腹痛腹胀、食欲缺乏、口干口臭等不适。饮水过少、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过少、压力

过大、精神紧张等原因都会造成便秘。

取穴方法:天枢穴位于腹中部,

平脐中,距脐中 2 寸。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

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温和灸天枢穴

◎温和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天枢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足三里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

028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36页

取穴方法:大肠俞穴位于腰部,

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

侧,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

后方。

◎温和灸大肠俞穴

◎温和灸三阴交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大肠俞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找到两侧三阴交穴,

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各 10 ~ 15

分钟。

取穴方法:胃俞穴位于背部,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温和灸胃俞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以温和灸

法灸治两侧胃俞穴各 10 ~ 15 分钟。

029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37页

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即睡眠失常。失眠轻者入睡困难,或时

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则彻夜不眠。长此以往,会导致健康不佳、生理节

奏被打乱,继之引起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头部,头

顶正中心,或两耳角尖连线的中

点处。

取穴方法:神门穴位于腕部,腕

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

桡侧凹陷处。

◎回旋灸百会穴

◎回旋灸神门穴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回旋灸

法灸治百会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回旋灸

法灸治两侧神门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

030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38页

取穴方法:涌泉穴位于足底部,

约足底第 2、3 跖趾缝纹头端与足

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

取穴方法:肝俞穴位于背部,第 9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温和灸涌泉穴

◎温和灸肝俞穴

◎温和灸脾俞穴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温和灸

法灸治两侧涌泉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肝俞穴10~15分钟。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脾俞穴10~15分钟。

031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39页

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常感乏力、心悸、头昏、眼花、耳

鸣、注意力不集中、恶心等。艾灸治疗可以调理脾胃、补足气血、增强免疫力,使贫

血慢慢好转。

取穴方法: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1.5 寸。

取穴方法:关元穴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3 寸。

◎温和灸气海穴

◎温和灸关元穴

艾灸方法:找到气海穴,用燃着的

艾灸盒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

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为度。

艾灸方法:找到关元穴,用燃着的

艾灸盒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

钟,以穴位上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艾灸方法

032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40页

取穴方法:屈膝,血海穴位于大

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股四

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于胸部,前

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两乳头连

线的中点。

◎悬灸血海穴

◎悬灸足三里穴

◎温和灸膻中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一

侧血海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同

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一

侧足三里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膻中穴 10 ~ 15 分钟。

033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41页

腹胀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当胃内咽入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

导致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又不能将气体从肛门排出体外时,便可造成腹胀。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温和灸中脘穴

◎温和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置于中

脘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20~30 分

钟,至穴位上皮肤潮红、发热为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足三里穴 10 ~ 15 分钟。对侧

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

034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42页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即肚脐。

◎温和灸脾俞穴

◎温和灸神阙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置于两

侧脾俞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分

钟,以感觉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神阙穴 10 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

发热为度。

取穴方法:胃俞穴位于背部,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温和灸胃俞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置于一

侧胃俞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分

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035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43页

呕吐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既可单独为患,亦可见于多种疾病,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

射动作。呕吐常有诱因,如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寒暖失宜,以及闻到不良气味等,

皆可诱发呕吐,或是使呕吐加重。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即肚脐。

◎温和灸中脘穴

◎温和灸神阙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置于中

脘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5 分钟,

至穴位上皮肤潮红、发热为宜。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置于神

阙穴上,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分钟,

至穴位上皮肤潮红、发热为宜。

艾灸方法

036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44页

取穴方法: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

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

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温和灸内关穴

◎温和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两侧内关穴各 10 ~ 15 分钟,至穴

位上皮肤潮红、发热为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足三里穴 10 ~ 15 分钟。对侧

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取穴方法:梁丘穴位于大腿前面,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 2 寸。

◎温和灸梁丘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梁丘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037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45页

胃痛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病症,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受凉、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均可引发。一般施灸 2~3 次疼痛

感就会逐渐消失。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

◎温和灸中脘穴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以温和

灸法灸治中脘穴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

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温和灸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足三里穴各 10 ~ 15

分钟。

038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46页

取穴方法: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

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

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取穴方法:胃俞穴位于背部,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

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温和灸内关穴

◎温和灸胃俞穴

◎温和灸外关穴

艾灸方法:点燃艾条,用艾条以温

和灸法灸治两侧内关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温和

灸法灸治两侧胃俞穴各 10 ~ 15

分钟。

艾灸方法:用燃着的艾条以温和灸

法灸治两侧外关穴各 10 ~ 15 分钟。

039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47页

鼻炎

鼻炎是因鼻腔中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炎症。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鼻塞、流

鼻涕,是因炎症导致鼻腔产生过多的黏液引起的。鼻炎一般可分为急性鼻炎、过敏性

鼻炎等,多为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

取穴方法:上星穴位于头部,前

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取穴方法:印堂穴位于面部,目

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回旋灸上星穴

◎温和灸印堂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上星穴 10 ~ 15 分钟,至穴位上皮

肤有灼热感为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印堂穴 10 分钟,至穴位上皮肤产生

红晕为度。

艾灸方法

040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48页

取穴方法:风府穴位于项部,后

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

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

横纹下 2 寸。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1、

第 2 掌骨间,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回旋灸风府穴

◎回旋灸手三里穴

◎温和灸合谷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风府穴 10 ~ 15 分钟,至穴位上皮

肤潮红、发热为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一侧手三里穴 10 ~ 15 分钟,至穴

位上皮肤潮红、发热为宜。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一侧合谷穴 10 ~ 15 分钟。对侧以

同样的方法操作。

041

Part2 生活常见病

第49页

鼻出血

鼻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分布很密,敏感且脆弱,

容易破裂而致出血。鼻出血可能由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能由全身性疾病诱发。

取穴方法:上星穴位于头部,前

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取穴方法:太溪穴位于足内侧,

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

陷处。

◎悬灸上星穴

◎悬灸太溪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上

星穴 10 ~ 15 分钟,以局部感觉温

热、舒适为度。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悬灸法灸治一

侧太溪穴 5 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

法操作。

艾灸方法

042

居家艾灸应用手册

第50页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1、

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

侧,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

后方。

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头部,前

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

的中点处。

◎温和灸合谷穴

◎温和灸三阴交穴

◎回旋灸百会穴

艾灸方法:找到一侧合谷穴,用艾

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找到一侧三阴交穴,用

艾条以温和灸法灸治 10 ~ 15 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艾灸方法:用艾条以回旋灸法灸治

百会穴 10 分钟,以局部感觉温热、

舒适为宜。

043

Part2 生活常见病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