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实验幼儿园
巴
学
园
2
0
2
2.0
6
第
六
期
台州市椒江实验幼儿园
巴
学
园
2
0
2
2.0
6
第
六
期
目录
卷首语 描绘我们的“巴学园”······徐滢颖(01)
电车的故事
1. 学习故事:我会爬杆了·······丁奕希(02)
2. 学习故事:呼啦圈新玩法······李爱虹(04)
3. 学习故事:探索区域——谁落得快···丁茜(05)
4. 学习故事:数学区域——玩转扑克···丁茜(06)
5. 学习故事:你好,冬至········胡静静(07)
6. 学习故事:叠被子·········徐滢颖(08)
7. 学习故事:冬至心愿单投票·····张燕萍(09)
8. 学习故事:难记的二十四节气歌···张燕萍(11)
面包的味道
1.《活出生命的意义》导读··············(13)
2.活着················蔡昱宣(14)
3.触动·················程静(16)
4.活出精彩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丁茜(18)
5.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丁奕希(20)
小林的文集
1.浅谈基于评价促进幼儿园课程的优化——以“公主王
子诞生记”班本课程为例·········徐滢颖(23)
2.“ 时 光 中 的 甜 味 ” 小 班 班 本 主 题 课 程 的 实 施 策
略···················冯艺(28)
3.“探寻、享玩、趣玩”三重奏——以基于地域文化的班本
主题课程“我的家乡”为例··········程静(33)
4.体验酒作之趣 弘扬非遗文化——以中班主题活动
“酒·趣”为例················丁茜(39)
大朋友的站台
1“. 慢吞吞先生”成长记·2020 级 2 班 张原畅家长(44)
2.家书········2020 级 2 班 丁嘉萱家长(45)
3.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做你的妈妈·········
············2020 级 2 班 杨沐晨家长(46)
4.小雨点的思考·····2020 级 2 班 阮湘茗家长(49)
巴学园
2022.06
第六期
主办:台州市椒江实验幼儿园
编辑委员会
主任:潘晓亚
委员:程静
主编:徐滢颖
第 1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卷首语
描绘我们的“巴学园”
徐滢颖
想编一本关于我们幼儿园的书刊是实属不易的,光是想期刊的名称,就已经
让人想“秃”了头。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老师们集思广益想出的“蜗
牛之旅”、“爱悦书刊”,还有孩子们心中想的“花儿书刊”“光之书刊”“三
百书刊”等等,寓意都非常好。如倪雅老师说的“蜗牛之旅”,希望能成为“牵
着蜗牛去散步”的那一个引领者,又如大班张梓墨小朋友说的“光之书刊”是因
为他认为幼儿园到处都充满了光……
伴随着老师们的理想和孩子们的期待,我们把大家的想法汇聚起来凝结成了
“巴学园”。它来源于《窗边的小豆豆》,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学校,如作
者所说的“巴学园是孩子们的天堂”。我想它承载了无数儿童、教师、家长的梦
想:在充满自由、尊重、平等和鼓励的环境中,成为最特别的自己。因为这才是
教育的真谛啊。“巴学园”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即便它是教育的乌托邦,即便当
下我们面临许许多多的困惑与遇见许多困难,但是虔诚之态和感悟之心,让我们
坚定信念、鼓起勇气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巴学园”。
《巴学园》书刊中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电车的故事”是教师通过观
察与指导记录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学习事件并通过思考与
解读提供具体、合理的支持策略。“电车”对应巴学园一书里特别的“电车教室”;
第二个板块“面包的味道”记录的是教师的阅读随笔、手记等;第三个板块“小
林的文集”汇聚教师的课题、论文等教学教研成果,希望实幼的每一位老师在成
长的路上都有“小林校长”的指引,成为孩子心中既有爱心又有耐心的师长;此
外第四个板块“大朋友的站台”还编入了家长对于教育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
情真意切,又不得不令人深思。
编此书刊的目的,便是为了记录我们的“巴学园”的成长之路。以长远的眼
光对待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学习进程,以“传承中创新、亲历中学习、体验
中生长”之理念去追随、照亮每位幼儿的前行之路。
谨以此书致敬所有幼教工作者!
卷
首
语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 页
学习故事《我会爬杆了》
姓名:丁奕希
观察时间: 2020 年 9 月 25
观察地点:户外操场
观察对象:馨馨、王子月
发生了什么
大型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地方之一,爬上爬下的可有意
思了。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大
型玩具滑到旁边的一个长杆子。
这个杆子是用来支撑大型玩具的滑到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
也是一个可以玩的器械。
场景一:
只见长长的杆子旁边围了一大群小朋友,他们正在看着几个
挑战者们在爬杆子呢。只见杨子铭第一个开始爬,他气势十足的
开是抓住栏杆网上爬,可以怎么爬也爬不上,不一会就掉下来了。
王子月也不甘示弱:“让我来试试。”只见她轻轻一跳,
双手紧紧的抓住栏杆,开始双脚在杆子上用力蹬,开始往上爬。
只见气势很足的她,不管怎么想往上爬,结果还是在原地一动不
动。最后手臂的力量也用完了,只能放
弃了慢慢的重杆子上溜了下来。
下一个上的是馨馨,她也学者月
月的方法轻轻一跳抓住栏杆,双脚踩住
栏杆开始往上等,只见馨馨开始爬高了
一点点。怕边的小朋友可开心了,开始为馨馨加油鼓劲。但是由
于孩子的手臂力量不够,馨馨爬了一点就坚持不住往下滑了下来。
馨馨不放放弃,又接着玩了起来。场景二:
又到了玩大型玩具时间,馨馨跑过来跟我说:“丁老
师,你快来看,我可以爬上去了。”于是我们又到了栏杆旁边,馨馨开始爬栏杆
了把她想到的方法展示给我看。只见她双手抓住栏杆,然后脚踩在大型玩具的一
边,用力往上一登,借助脚的力量,馨馨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了杆子顶部,
只见她双手挂在栏杆上,很是得意。旁边的果果都看呆了呢。 ‘
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3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学习了什么
1.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子月、馨馨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累积经验。当两人发
现自己的力量不能让自己爬上栏杆时,他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借助外力来帮自己攀爬。
2.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馨馨和月月的规则意识逐渐提升,她们有意识的迁让你来
我往,给别的小朋友做了榜样,活动在秩序中进行。整个活动中没有出现幼儿争抢的现
象,都是有序进行的。
机会和可能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不选挑战的能力,他们的游戏过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他们
敢于尝试、探索新的玩法,不断的挑战自我。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大胆的
探索,体会游戏真正的快乐!
‘
电
车
’
的
故
事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 页
学习故事《呼啦圈新玩法》
姓名:李爱虹
观察时间:2021.9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毕欣怡、江欣霖、杨子铭等
发生了什么
今天在玩呼啦圈的时候,有许多小朋友还不会转呼啦圈,但是他们想了一个新的玩
法,在手臂转呼啦圈,手指转呼啦圈。
玩法一:手臂转呼啦圈
周芷涵拿到呼啦圈说:“我不会转呼啦圈怎么办?”这时候陶昱如过来
了,说:“我可以在手臂转呼啦圈。”周芷涵被陶昱如的新玩法吸引住了,
也开始学着她的方法转呼啦圈。周芷涵刚开始在手臂上转的时候,转不起来,
但是她没有放弃,慢慢的也学会啦手臂上转呼啦圈。其他的小朋友看到了他
们的玩法,也纷纷的去学习。这时候陶昱如开心的跑过来说:“老师,你看
我还会双手转呼啦圈啦!”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她的玩法,都觉得她很厉害,
纷纷的去请教她啦。
玩法二:手指呼啦圈
在学会手臂呼啦圈的玩法上,小茉莉也创造了自己的玩法:手指呼啦圈。
小茉莉高兴的说:“那我有新的玩呼啦圈的方式。”说完,她立马的开始表演,江欣霖
说:“我也会,这不是很简单嘛!”馨馨看到了,也开始学了起来,很快就学会啦。
学习了什么
在游戏中发现了小朋友们还不会玩呼啦圈,但是他们创设了新的玩法,通过增加新
的案发,开阔了思路,一个玩具玩出了新的花样。小朋友们在同一个玩法中又增加了一
个更加难度,对于其他小朋友不会玩,陶昱如也会热情的去教他们,分享自己的技巧。
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
机会和可能
大班的小朋友们已经会创设游戏的新玩法,不断的提高游戏的难度,挑战自己。对
于小朋友提出的新玩法,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新玩法的
快乐!
‘
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5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学习故事《探索区域——谁落得快》
姓名:丁茜
观察时间: 2021 年 9 月 14 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徐昕玥、陆思翰、谢宥泽、杜函格
发生了什么?
在探索区域里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观察
并记录不同的物体中下落的速度快慢。经过讨论研究我们
准备了:1.纸巾 2.弹珠 3.积木 4.沙包
小朋友们先经过设想,思考哪种物品的下落速度最
快,哪种物品的下落速度最慢,并把设想结果按照 1234
的排名记录在调查表中。
第一次实验过程:
1.在同一高度,哪个物品下落速度快?
2.记录实验结果。
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每个小
朋友都拿着不同的物品,在同一高度进行下落实验,陆思
翰说:“除了纸巾下落的最慢,其它物品都是一样快的。”
说完,他们把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准备进行第二次的实
验。
发现问题:
1.越重的物体掉落的就越快。
2.它们掉下来的轨迹都是不一样的。
3.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掉得更快一点吗?
第二次实验:
投放纸巾,小朋友们想办法让纸巾的下落速度变快。
进行了多种材料尝试。 1.用嘴吹 2.在纸巾上绑积木 3.纸巾团成团
杜函格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说把纸巾团成团,纸巾的下落速度就变快了,徐昕玥说:
“可以把积木和纸巾绑在一起,纸巾变重了,它就落得快了。”最后小朋友们发现这三
种方法都能成功让纸巾的下落速度变快。
学习了什么?
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我准备的实验材料很简单,只提供了四种材料和一张调查表,但
是徐昕玥、陆思翰、谢宥泽、杜函格在活动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
都能参与进来,在“如何让纸巾下落得更快”中,通过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巾
变形,或是加上辅助材料等,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和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在
此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也能积极思考并认真解决问题。
机会和可能
在之前的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大部分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
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设想,然后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
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
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
电
车
’
的
故
事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6 页
学习故事《数学区域——玩转扑克》
姓名:丁茜
观察时间: 2021 年 10 月 20 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徐昕玥、周家安、陆思翰
发生了什么?
今天在数学区里我投放了扑克牌,徐昕玥一看到
扑克牌就说:“丁老师,我的妈妈在家里很喜欢玩扑
克牌,她有教过我小猫钓鱼。”“小猫钓鱼?这个要
怎么玩啊?”“我爸爸在家就很喜欢玩扑克牌,小朋
友不能玩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对扑克牌产
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候我决定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扑
克牌可以有哪些玩法,接着安安注意到了扑克牌上的
数字,告诉大家可以用扑克牌比大小,也可以把数字
一样的扑克牌分类好。有了安安打头阵,星星也注意到了扑克牌上的形状,分别有菱形、
三叶草、桃心和爱心,决定用形状分类的玩法。玥玥这时候开始介绍妈妈教给她的“小
猫钓鱼”,决定邀请安安和她一起玩。通过小朋友们的聪明才智,一共想出了四种扑克
牌的不同玩法。
1. 花色分类
2. 形状分类
3. 比大小
4. 小猫钓鱼(找相同)
孩子们决定分组来进行不同的玩法,但是在活动
的过程中三人发现有一张“A”扑克不知道怎么分类,
这时候我告诉他们“A”扑克是扑克牌是最小的,可
以把它当成数字 1,了解了“A”扑克后,孩子们的玩
转扑克之旅更加顺利了,在班级里也掀起了一阵扑克风潮。
学习了什么?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徐昕玥、周家安、陆思翰三人
同时利用了如此简单的一副扑克牌都能想出四种不
同的玩法,同时“小猫钓鱼”这个玩法比较适合数学
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根据他们不同的数学能力发展就
可以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扑克牌玩法。
机会和可能
在之前的区域中,数学区一直是小朋友不怎么喜
欢玩的区域,有些投放的数学材料也经常玩了几次就不愿意玩了,我们老师也经常在思
考如何投放适宜的数学区材料。这次投放的扑克牌不仅让孩子在玩中认数、数数、辩色、
比大小等,还可以按某种特征分类和有规律的排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游戏化,让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
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7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学习故事《你好,冬至》
姓名:胡静静
观察时间: 2021 年 12 月 13 日
观察地点:中一班教室
观察对象:张馨忆、王尧
发生了什么?
关于“冬至”的由来和习俗,现在的孩子们知之甚少,但他们对“冬至”充满好奇。
讨论一:冬至?
尧尧:冬至就是冬天的日子。
小鱼:冬至要堆雪人的。
恬米:冬至是要吃很多好吃的,很丰富菜。
心恬:冬至是什么啊?
那冬至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
了起来,为了让孩子了解,我们请家长帮助孩子对冬至
是什么进行调查,并在语言区提供了丰富的绘本资源。
孩子们通过网上查阅、绘本阅读、询问爸爸妈妈等方式,
了解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讨论二:冬至的由来
尧尧:今年的冬至在 12 月 21 日,
凝凝:妈妈说冬至那天是白天最短,晚上最长的一
天。
小意:冬至要吃汤圆的。
月亮:不是不是,我们这里不吃汤圆,是吃硬来圆。
安安:还有吃饺子。
小米:冬至那天奶奶都要拜拜的,还要做汤
圆的。
经过一番交流中,孩子们知道冬至,也称冬
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我们与孩子一起在日
历上查看,今年的冬至在 12 月 21 日。那天是白
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
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
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学习了什么?
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王尧、张馨忆他们通过自主调查,让王尧和
张馨忆他们认识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交接了冬至节的习俗和由来!在活动中让王尧去
自主的去探索了解直观感知到了“冬至”,体验到了“寻找冬至”的乐趣。
‘
电
车
’
的
故
事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8 页
学习故事《叠被子——欢欢喜喜自理能力大学习》
姓名:徐滢颖
观察时间: 2021 年 9 月 16 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欢欢、喜喜
发生了什么?
午睡睡醒后,老师提醒孩子们叠被子,会叠的孩
子都叠好了,但是欢欢喜喜的被子依然乱七八糟的躺
在原处等待主人的到来,但是迟迟没有等到,老师注
意到后问欢欢喜喜:“你们怎么不叠被子呀?”两个
孩子眼睛躲闪,喜喜低头不看我,欢欢挠着头说:“我
不会叠。”我蹲下来说:“我来帮你们一起叠好吗?”
两个孩子点点头在边上看我叠,我一边念着儿歌,一
遍缓缓地叠着说:“小被子,有长边,有短边……我
的被子叠好了。”叠好了我问欢欢喜喜:“你们要不
要自己试试看呢,不会的我再帮你们。”欢欢喜喜点
了点头,虽然依然有些畏畏缩缩的,但是在我的提示
下叠好了。
学习了什么?
开学前,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开学温馨提
醒——家长教孩子学习自己叠被子。开学后有
一批孩子已经学会了被子的叠法,但是大约 3/4
的孩子还是不会叠,在开展一次关于叠被子的
集体活动后,全班接近 1/2 的孩子能够自己叠
被子了,这 1/2 的孩子家长们大概是教过,通
过集体活动的强化和日常练习,帮助他们学会
了叠被子的技巧,还有一部分的孩子知道怎么
叠但是由于动作发展限制,需要在老师的帮助
下才可以叠好被子,剩下少部分的孩子说:“老师,我不会。”
对于欢欢喜喜来说,在家里老人的包办代替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自理能力在班级里
比较弱,但是对于自己不会的他们总是缺少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不断地去鼓励她们和单
独示范,在示范下他们能够自己尝试叠被子了。
机会和可能
对于欢欢喜喜兄妹两叠被子这一技能,可以尝试更多的鼓励,帮助和逐渐放手,他
们知道儿歌但是在某个步骤上被动作发展限制了,可以询问他们在哪个地方遇到了困
难,并进行关键性的指导与帮助,为他们建构自理的信心。 ‘
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9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学习故事:冬至心愿单投票
姓名:张燕萍
时间: 2021 年 12 月 12 日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人物:雯雯
记录者:张燕萍
发生了什么?
今天举行冬至心愿单投票活动,
雯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每人发到三张
贴贴纸。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
票到黑板上来,雯雯笑眯眯地排在妍妍的后面,可后面有小朋友挤上来,差点把她挤摔
倒了,雯雯说:“请大家排队,一个一个来。”后面的小意也马上附和:“一个一个来,
不要着急!要互相谦让。”队伍一下子又有秩序了。
雯雯把自己的第一个心愿单贴在看冬至电影上,第二张贴在吃硬来圆上,第三张
贴在看冬至的绘本上,雯雯的动作不紧不慢,这时后面的王鼎之和丁源俊又开始蠢蠢欲
动地挤了上来。雯雯看他们挤过来马上撤了出来。
等大家都选好自己的心愿后,老师和大家一起数票,只见雯雯特别认真地坐在第一
排,合着老师一起数。下课后,雯雯跟我说:“张老师,冬至我还想堆雪人、打雪仗。
你怎么不写上去呢?”我笑了笑说:“堆雪人、打雪仗确实很有意思,可是我们南方不
下雪,老师就不写上去了。”雯雯说:“小班的时候下过雪的,我们还一起玩过的,你
忘了吗?”哦哦!我还真记不清了。
学习了什么?
1. 孩子们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有关冬至的由来,了解冬至的习俗后,每人又画
了画冬至心愿单,老师在了解孩子冬至心愿的基础上,制作了一张冬至心愿单投票,对
孩子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
2.雯雯在投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非常守秩序,当别的小朋友在拥挤时,她能主
动出来跟后面的小朋友说,让他们不要拥挤,互相谦让,一个一个来,表现出了良好的
‘
电
车
’
的
故
事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10 页
素质,这跟她爸爸妈妈平时的教育也分不开的。
3.在整个活动中,雯雯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注意力一直跟着老师,在老师对她的
心愿没有罗列时,能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还说在小班时玩过雪,反问老师“我们在小
班时玩过雪的,你忘了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质疑老师的权威,
机会和可能
1. 根据孩子们对冬至心愿单的投票,冬至看电影 12 票、吃硬来圆 11 票、做手工
6 票、看绘本 3 票等等,摸清他们真正的兴趣和需求,接下来可以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真
正喜欢的活动。
2. 活动中雯雯表现出的谦让、专注行为,可以作为大家的榜样,号召大家互相学
习,做一名有修养、爱学习的小公民。 ‘
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11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学习故事:难记的二十四节气歌
姓名:张燕萍
观察时间: 2021 年 12 月 16 日
观察地点:中一班教室
观察对象:雯雯、小意
记录者:张燕萍
发生了什么?
区角活动时间,雯雯和小意、瑶瑶来到语言区,大家拿起有关冬至的书看起来,雯
雯看了一会儿说:“张老师,你给我讲讲吧!我看不来。”我拿了冬至节的书,合着图
片跟他们讲了一遍,雯雯听得可认真了,听我讲完一遍后,又重新看了一遍。
看完《冬至节》绘本后,小意和雯雯一起走过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墙饰,一遍尝试着
讲一讲,小意认识挺多汉字,碰到不会的就过来问我,慢慢地和雯雯一起竟然把二十四
节气歌给讲下来了。
两个人又拿出春夏秋多的条子和二十四节气的卡片摆在桌子上摆起来,只见雯雯首
先拿了一张春的条子,她一边看墙饰一边摆,嘴里还念念有词:“春雨惊春清谷天”看
一下墙饰摆一张,摆好后用手指着又说了一遍。接下去又拿了一张夏的条子,也向刚才
‘
电
车
’
的
故
事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12 页
一样一边看一边摆。按样子摆好后,却说不来夏的这句词,用求助的眼光看着我,我和
她一起指着卡片慢慢地说了起来,“夏满芒夏暑相连”,
对面的小意也摆好了秋和冬,两个人说说停停看看,验证着自己的成果。旁边的孟
歌也被她们吸引过来了,她们还考起来了他,可孟歌说自己不会,一下子就走开了。
学习了什么?
1. 社会活动《冬至节》中,老师提到了二十四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节气,孩子们纷纷问我,除了冬至还有哪些节气?由于内容太多,我当时没有正面回答,
只朗诵了一首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给他们听,课后我在网上下载了图片,并彩印了两套二
十四节气,投放在语言区,让他们排一排、说一说,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 雯雯在玩这套节气歌时碰到了困难,在好朋友小意的帮助下勉强说说二十四节
气,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坚持把它学习完。
3. 雯雯和小意在玩卡片中,碰到了困难,能及时借助墙饰,自主学习,极大地发
挥了墙饰的作用,也很好地诠释了墙壁会说话的道理。
机会和可能
在孩子的活动中,我们要体现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原则,老师不要一味进行说
‘
教,而是默默提供图片等,让孩子自主去学习,适时的引导,往往能事半功倍。电
车
’
的
故
事
第 13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共读书目:《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品简介: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 20 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
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
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
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
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
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 岁仍
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 80 岁还登上
了阿尔卑斯山。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 119104 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
者。作品鉴赏: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首先申明,这并不是对某些事实的陈述,而是有关我个人经历的记录,同时也是对数以
百万的囚徒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录。这是由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亲口讲述的故事。故事的焦点
不是大家常听到的有关集中营的恐怖遭遇,而是一些小的磨难。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回答一
个问题: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反映在普通囚徒的思想中的?
文中所描述的多数事件并不发生在诸如奥斯维辛这样著名的大集中营,而是一些小的集
中营,事实上死亡大多发生在这些小集中营。本书的主人公不是平日里受人景仰的大英雄、
烈士,也不是那些有名的囚头-就是狱中充当临时财产托管人并享有特权的囚犯——或者一
些有名的囚徒。本书不是名人的受难记,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为人所知、没有记录在
案的遇难者所遭受的磨难和死亡。书中讲述的正是这些普通的囚徒,他们没有戴着表明身份
和特权的袖箍,却时常遭到囚头的轻视。当普通囚徒饥寒交迫时,囚头们却衣食无忧。不夸
张地说,许多囚头在集中营的日子甚至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与看守相比,这些人更为凶
狠,在鞭打囚徒时更为残忍。当然,集中营挑选这一类人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性格要适
合这份工作,而且,一旦这些人没有遵照指令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职位也会不保。不久,
他们就会变得与纳粹的看守一样。人们可以以纳粹看守的心理来判断这些人的心理状态。
对于没有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人来说,很容易对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抱有一种错误的同情
心态。外人对于囚徒之间为了生存的残酷斗争一无所知。这是一场为了每天的面包、为了生
活、为了朋友的斗争。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14 页
活 着
蔡昱宣
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这本书,专门去看了关于二战的各种题材电影:《辛
德勒的名单》、《钢琴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这些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
都“走向”了彩色,眼睛和心仿佛松了口气。
无论是观影的过程还是看书的过程,其中的心情简直让我痛恨起自己的适应力,这大概
是灾难和悲情电影带来的通病,从一开始听见呐喊和枪声的惊异与恐惧,到之后只能无声的感
叹能活着就好。也许人类天生的“移情”作用作祟,每当看到每个或四处躲避或苦苦哀求最
后却惨遭杀害的犹太人,我总是忍不住带入自己,想着,要是我也在那里,我会怎么办:我定要用
尽毕生的智慧与幸运,去换一次成功逃脱的机会。我想总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地窖,钢琴架,下水
道,甚至厕所。可是随着故事的进行,我能清晰的感觉到所有可能性都一一地被抹杀,逃生者是
怎样的人啊,生命面前还有什么不能放弃,还有什么微乎其微的希望没被发掘的?
可是我确实太天真了,因为他们面临的,哪里只是死神,还有一群变异的走尸和恶魔,他们
无所不用其极,扼杀一切美好地可能性。对于那些自认为能逃脱的人,这样的认知似乎异常的
残忍,黑暗中那束微弱的光亮被误以为是太阳,没成想那只是恶魔瞳孔中闪烁的凶光。那场战
争真的应了那句,命比纸薄。
无论是《钢琴家》中的席皮尔曼、《辛德勒的名单中》被救助的犹太人还是书中的弗兰
克尔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褪去了所有光环后的普通人,在刀剑无眼、命悬一线的年代里飘摇着,在各种机缘巧合的支援和帮助下劫后余生。人们常说,人死了便什么都没了,而人就是说没就
没了的;幸存者似乎是历史的宠儿,但劫后余生或许比死亡更沉重几乎所有他身边的人,无论
是救助他、陷害他利用他的人,都遭罹难。在目击了一切罪恶之后,作为一个无法死亡的见证
者,以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孤独地活着,沧桑看着战后并未真正到来的曙光,这样的漫长人生是
否真的幸运,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换句话说,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
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作出判断,决定下一课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
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
极大的热情,67 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 80 岁还登上了阿尔
‘
面
包
’
的
味
道
第 15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卑斯山。他不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 119104 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
圣者。
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接受和承担所有挑战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感
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身体会瞬间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精神也很容易崩溃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生命的意义都意味着要接受和承担所有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接受在艰苦的
环境里也要活下去的挑战,完成忍受折磨、一直保持希望的任务等等。
面对困难,除了选择主动去跨越它,有时候也可以顺其自然,静观其变。面对困难和不好的
事情,我们不用完全绝望。因为它们有可能只是暂时的,命运也许通过它们给我们安排了新的
机会。面对困难,无论是选择主动完成它,还是选择顺其自然,最重要的都是要调整好心态,不要
放弃,不要认输。即使是什么都不做,也要知道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或者认
命。
就如作者说的,生命的意义对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但不变的是,无论在
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心里都要充满爱和希望。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一
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16 页
触 动
程静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触动了我
很多方面的思绪。
一、回顾
弗兰克尔的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在集中营——这个人间炼狱里,他怀着强烈
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能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
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他 67 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
一直到 80 岁还登上阿尔卑斯山,活到了 92 岁。我明白了作者在书中多次分享的金句:“知
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兰克尔对生命的诠释值得我们学习,看来想要长寿首先
要悟透自己为什么而活,然后不停地去实现。
二、拓展
看完这本书触动了我很想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冲动,随即在网上进行了查阅,了解了相
关的历史背景,今天向大家分享几个关键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犹太人
我先来简单的说道说道什么是法西斯,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
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了法西斯联盟。他们的目的
是瓜分世界,德国霸占西方,日本霸占东方。德国确实也曾占领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
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东面受阻于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
外吃了大败仗。最后,在反法西斯盟国东(苏联)西(美英法)两条战线夹攻下,彻底失败
而灭亡。日本也曾横行一时,蹂躏大半个中国,横扫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最后被美中
苏三国联合打败。这次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再来说说希特勒,他是纳粹德国元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历史的罪人。就
是在这样的国家领导人领导下,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犹太人大屠杀。
那么德军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国
际国内形势息息相关。二战前期德国的犹太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是成功的企业家
和银行家。希特勒通过消灭犹太人行动,简单粗暴的占有他们的财富。为进行的经济改革计
划和军工发展计划提供财政保障。这在书中也有描述,作者说:“奥斯维辛一定算得上一个
奇特的地方,不论在大仓库里还是党卫军手中,金、银、钻石等罕见珠宝随处可见”。
最后来说说犹太人,犹太人的智商特别高,犹太人在科学领域或者在脑力劳动者中确实
比较突出,27%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比如爱因斯坦、达尔文、弗兰克,赫兹(他们俩
人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海森堡等等,那犹太人的智慧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是迫害出来的。比如中世纪他们没办法从基督地主那里租到土地,
这样成为农民的希望没有了。犹太人只能从事一些基督徒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放贷、理财
以及做生意。这些东西都是充分竞争的,你要在这行业里赢,就需要比别人聪明。别人有退
路,犹太人没有退路,如果在这些行业也捞不到饭吃,那他们基本上就要挨饿。所以犹太人
对教育极为重视,而且从小就重视计算以及理解,极为重视智力的开发。犹太人的经典书籍
《塔木德》里就说:“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
能缺什么呢?”可见,重视教育是祖传的家训。
犹太人这个民族从两千多年前被灭国,一直在世界各地飘荡,历史上多次发生严重的排
犹事件,犹太人最大的灾难来自于二战期间的法西斯纳粹德国及意大利。希特勒这个杀人魔
王的一纸命令,几乎摧毁了近 2000 年犹太人在欧洲建立的文化历史,也送欧洲的犹太人走
上了灭族灭种之路。大批的犹太人集中营遍布欧洲,600 多万犹太人被屠杀,这个几千年的
‘
面
包
’
的
味
道
第 17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古老民族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在的犹太人怎么样了呢?二战后犹太人意识到他们必须拥有独立的经济军事能力,才
能维护这个民族,防止悲哀重生!随后建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可以说,犹太人这个民族是
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在苦难中坚强而伟大!比我们国家的侵略史还惨。看到这里我深
深的领会到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我们要牢记有国才有家,要发展经济、军事,只有
强大了才不会挨打。
三、感悟
看完这本书,我全身的细胞都被触动了,义愤填膺,坏人真是没有下限。那么,作为一
名和平年代的启蒙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呢?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
信仰、脚下有方向,牢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使命,致力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爱
国、爱家的下一代。
我还觉得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我们要指导家长、携手家长科学育儿,开发幼儿的潜
能,让他们长大成才,效力国家,保卫国家,以后我们安定的晚年生活就要靠他们了。所以,
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18 页
活出精彩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
丁茜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常常对生命的意义感到非常迷惘,这个问题似乎也更
倾向于哲学问题,在维克多·E·弗兰克尔的这本书里,他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历令人唏嘘,他曾在二战期间因其犹太人的身份遭纳粹逮捕,
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令人难以想象的三年生活,在重获自由后,他把在集中营的
经历提炼成这部小说,并创立了“意义疗法”,一生都在专注于意义治疗的研究和完善。
一、能支撑我们活下去的“这种东西”就是生命的意义。
4 月份时,我过了 26 岁的生日,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无情,以前关系要好的同学也渐渐
变得无话可说,大家都为了工作生活,忙于赚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交。也经常会有朋
友来和我吐槽每天工作很辛苦,可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辛苦。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到头来
一切都没有意义,都是虚空。其实不光他们这样想,每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忍不住
这样唾弃自己,觉得思考生命的意义,未免太矫情。
可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住的,“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在看了《活出生
命的意义》后我才发现,原来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人生命中的原始力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书中提到一位法国人做过的民意测验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
去,另外有 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却有某种东西或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
能支撑我们活下去的“这种东西”就是生命的意义。
二、凡事皆有意义,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提倡我们要相信,凡事皆有意义,不论是贫穷、困苦、
受辱、背叛、失败或困难,让人们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但我觉得这种能直面困难,
找到意义的地方也是极少数人的天赋,很难让普通人习得。可我也从中学到了一点非常重要
且积极的人生观——凡事皆有意义,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能激发自己蓬勃生命力的意义。
每个人生命的意义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意义也未必一样,每个人都要有自
己独特的使命,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需要自己去寻找。
三、去做事,去见人,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们大部分人更多的是苦恼于日常的颓丧和生命的茫然。面对这种状态,我们仍然有选
择积极态度的自由,去行动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自己去找到生命的意义。
去积极的做事,尝试接触认识一些不同的人,体验其中的奥秘。从中就能觉察出不同的
‘
面
包
’
的
味
道
第 19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收获,也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重来一次,何不好好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追求的事情呢?
愿你我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0 页
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
丁奕希
《活出生命的意义》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并将自己
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书中的一字一句中。
一、苦难注定是用来被超越的
《唐伯虎点秋香》剧中有句台词,“谁敢跟我比惨”。这么说好像有些轻浮戏虐,可人
类的苦难好像无底洞一般,没有最苦,只有更苦。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苦难的存在自有
它的价值。人只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踏着它不断前行。2002 年 SARS 病毒来袭;2008 年汶
川地震;2019 年新冠疫情……这些灾难和疾病最终都被被人类一一征服。但正因为这些苦
难的来临,才赋予人类承受痛苦的无限可能,苦难注定是用来被超越的。新冠病毒的到来,
我们看到了“死神”的降临,是什么把这些人从生死一线拉回现实;是什么让许多医生、护
士、志愿者不顾生死前去支援武汉;是什么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是对他人的爱和奉献的勇气,筑起了安全,隔绝了危险;是对生命的爱和坚强的
勇气,编织了希望,挡下死神刀;是对自己的爱和坚持的勇气,描绘了末来,击碎了所有的
“不可能。正如诗人尼彩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二、生命很短暂我们要活在当下
在疫情爆发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在
玩儿手机、追剧上面。生命无常,而且短暂,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如
书中所说“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
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
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生命是有限而短暂的,它不允许我们无限次的尝试,如果因为害怕失败总是
等待最正确的事情,那么我们永远会裹足不前,生命也会苍白而缺乏热情。试想一下,
如果有一天一个恶魔闯入你的生活告诉你:“从今往后的每一天,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过着
同样重复的生活,直到永远。”你会恐惧,还是会庆幸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尝试出一个“最正
确的生活”?
1.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把时间用在对我们有意义的重要事情上,努力地
将每一天过得更充实。规避无意义的人生,唯有充实自己,实现潜能,充分地、完全地
活着,只要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死而无憾。
2.生命有限,人生苦短,我们无需重复过同样的生活直至永远,同样意味
着我们很难在有限的生命中去验证生命的正确性。所以呀,去用尽全力的生活,尝试一
切,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吧。尼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爱你的命运”,换句话说也就是创造
你所热爱的人生。
‘
面
包
’
的
味
道
第 21 页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三、扮演好生命中的每个角色
作者通过文字告诉我们:“人不应该问他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通过对自
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在生活
中担任着许多的角色:为人子、为人师、为朋友和知己……我们既是自己生命的导演,也是
演员,生活就是我们的表演,我们无法复制无法替代
也无法剪辑。扮演好生命中不同的角色,才能谱写出不朽的人生乐章。
1.对父母,做个好孩子
在父母的眼中,不管你有多大你永远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是你永远的避风港。当我们逐
渐长大,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就逐渐的减少,你的事业、家庭、朋友逐渐占据了你大半的时间。
但要适时的放慢脚步,记得回家看看吃一顿家常饭;带父母一起去旅游;和父母一起散步聊
聊现状……你要记得无论你是多大的年龄,都要做一个父母身边永远的好孩子。
2.对孩子,做个好父母
在本书中,弗兰克尔为两位母亲做意义心理疗法,让 30 岁的她们想象 80 岁的场景。其
中一位说,“我现在 80 岁了,没有孩子,我想不出自己都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说
自己的生活失败了。”还有一位母亲,她的大儿子 11 岁时不幸夭折,她想带着残疾的小儿
子去自杀。结果,她说,“我想要孩子,这个愿望我是满足了。虽然他残疾了,我也尽我所
能让他生活得快乐。我的生活没有失败。”是的,因为孩子,我们的生活变得丰盈,陪伴孩
子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尽心尽责的。
所以,做父母的,要懂得珍惜,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
我们都会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
3.对工作,做个好员工
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确实这
样,工作可以让你获得财富,用来完成你承担的角色,同时,工作还能让你明白自我的价值。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学期计划、教室的环创、区域环境和材料的投放这些都
是我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符合现阶段幼儿年龄的特点。虽然事情繁琐,但我们甘之若饴。
我时常告诉自己,教师应该有一颗冰糖心,应该有我“莫道是他人子弟,都当做自家儿
女”的情怀,这既不是教育策略,也不是教育技巧,甚至也不是教育艺术,而是从心底里自
然散发的一种芳香。我希望我的课堂师生关系是自然的,教学策略是悄然的,学生成长是欣
然的。我,为做一个好老师,继续在努力。
4.对同伴,做一个好朋友
朋友,就如夜空中的星星,即使你看不见,但你知道他就在那里。在我们流水般的光阴
里,有多很多同伴,他们来来去去,在我们彼此的岁月里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也许只因一
句话、一种味道、一片阳光或者一个微笑,他就会成为那个温暖你心的人。
人与人之间,聚聚散散,有缘同一段时光,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好朋友。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2 页
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事实上,我不仅读到了责任、爱和勇气,还有美。 ‘
面
包
’
的
味
道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3 页
浅谈基于评价促进幼儿园课程的优化
——以“公主王子诞生记”班本课程为例
徐滢颖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的心理发展迅速、个体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关键时期。课程中
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面对儿童社会交往中的
个体差异、突发情况与组织紧密相扣的一日活动环节时,教师对每个个体的社会交往水平往
往是难以充分了解的,同时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会随着任务的积累和时间的流
逝而延迟思考甚至转头即忘。本文创新的选取“生活化、个性化、多元化、适宜性的评价”
作为研究视角,研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观察、分析、评价、聚焦、反
思”的方式促进幼儿社交能力,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和幼儿一起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字】评价 幼儿园课程 优化
“人际交往”是《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社会领域的主
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1]然而,面对儿童社会交往
中的个体差异、突发情况与组织紧密相扣的一日活动环节时,教师对每个个体的社会交往水
平往往是难以充分了解的,同时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会随着任务的积累和时间
的流逝而延迟思考甚至转头即忘。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评价、聚焦、反思”
——以此来了解与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尤为重要。其中,不断地
“重新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能将课程实施的中心调整在培养幼儿与人、自然和学习过程
的关系上不偏移”[2],能促进课程不断的优化。以下的案例“公主王子诞生记”的故事记
录了中班幼儿在学习同伴交往中认识自我与他人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评价对促进幼儿
社交能力发展及幼儿园课程优化的价值。
一、我喜欢温柔的人——让评价生活化引发儿童思辨意识
观察分析一:
【片段一】沐沐有许多条漂亮的裙子,她上幼儿园经常穿妈妈给她买的各式各样的裙子,
有轻便的连衣裙,也有精致的公主裙,还有裙撑很大的洛丽塔裙,同伴们总是夸:“沐沐,
你的裙子好漂亮呀。”老师们也夸赞沐沐的裙子,沐沐听了总是很开心的笑着说:“这是我
妈妈给我买的裙子。”她经常在同伴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裙子。
一天,好多女孩都穿了裙子,同伴们在讨论谁的裙子好看,沐沐说:“我觉得悦悦的裙
子好看,彤彤的裙子也好看。”不常穿裙子的 yamy 也穿了裙子,她走到沐沐面前问:“沐
沐,你觉得我的裙子好看吗?”沐沐看了看说:“不好看。”yamy 皱起眉嘴巴向下咧着:
“哼,你的裙子也不好看。”沐沐听了气急了回答:“你的一点也不好看。”“你的不好看。”
“你的才不好看!”“你的超级难看!”“你的!”“你的!”……见着两个女孩争吵不休,
老师上前劝和,yamy 哭着说到:“我不喜欢沐沐,她一点也不温柔。”我听到 yamy 的感受,
便问:“yamy,温柔是什么意思呢?”yamy 说:“我妈妈告诉我的,对别人说话要温柔,
这样别人才会感到舒服。”于是我接着单独找了沐沐以及组织了集体谈话,发现孩子们对“温
柔”都有着一定的认识,欢欢说:“我喜欢温柔的人,我感觉老师温柔的样子最美。”小沛
说:“温柔就是说话轻轻的不能很大声。”小悦悦说:“城堡里的公主都很温柔的。”
案例中,yamy 和沐沐因为意见不合产生了争执,yamy 希望同伴能够认可她的裙子而却
幼教类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4 页
遭到了沐沐的“差评”,一气之下聊天变成了争吵,是因为她们不懂得交往的道理吗?当然
不是,从集体谈话中,许多幼儿都能够浅谈交朋友的一套技巧和道理,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技
巧道理却往往“不管用”了,幼儿在交往中会遭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从而产生负面的
情绪。教师发现许多幼儿的愿望是希望能够愉快的交朋友,但是结果总是与自己的愿想背道
而驰。
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真实需求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与发展的第一步,根据
孩子们对“温柔”的理解,教师倾听后整理出一部分幼儿对温柔的行为的定义,并和幼儿一
起交流班级里像“王子”和“公主”一样温柔的人有谁,并提议选出最温柔的公主和王子,
一场幼儿参与评价的契机油然而生。
Yamy:我觉得温柔就是他相
框掉了,小朋友能帮助他挂
回去。
彤彤:我觉得温柔就是风筝
放完以后不乱扔,然后轻轻
地收拾好。
欢欢:我觉得温柔就是脚步
要轻,说话声音不能太响,
不和妹妹打架。
二、我想当公主/王子——让评价个性化激发儿童认识他人
观察分析二:
【片段一】一天教师组织幼儿下楼拿水
壶,在走楼梯时大家的脚步声比较响,大玥
玥说:“轻一点,脚步轻一点,阿寻老师说
过,温柔公主温柔王子脚步不能太响!”
【片段二】关于“温柔公主&温柔王子”
的评选,孩子都已有自己的心目人选,他们
互相讨论要把自己的票投给谁,在每周的温
柔公主和温柔王子评选中,悦悦和安安好几
次票数最高,但是小嘉、小孚、彤彤票数总
是最低。茶茶扁着嘴说:“我不喜欢彤彤,
我不要投给她。”彤彤皱着眉头说:“我也
不喜欢茶茶,哼!”她们两个互相都没有投
票给对方。多次评选结果下来发现,票数最
低的小嘉不愿意为其他同伴投票,只愿意为
他最好的两个朋友投票,平时人缘不错的小
沛却在一次票选中获得了“0”票,而彤彤
的票数也总是得不到最高,她难过的说:“可
是,我也想成为温柔公主啊。” “温柔公主&温柔王子”票选
“公主&王子”展示墙
“温柔公主&温柔王子”的选举让部分幼儿能够关注到平时生活中不容易注意的细节,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5 页
爱
心
墙
—
—
支
持
多
种
爱
的
表
达
方
式
从而产生了改变自己行为的意识,但是幼儿能力水平具有差异性,选举的结果也带来了同伴
评价的两极化,教师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方方面面都需要“温柔”的要求太高。幼
儿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固有印象给同伴投票,而“温柔的行为”仿佛也成为了幼儿眼中的标尺
去衡量和评判同伴,如“我不喜欢她因为她总是说话很响”、“他总是把玩具弄得乱七八糟”
此类的话语在生活中处处发生,结果只是放大了儿童的缺点却忽视了个体在过程的努力和进
步。其二,含义抽象,忽略整体的发展。幼儿只是理解“温柔”一词的表面含义,却还不能
内化,单纯机械的运用“选举”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可能“立竿见影”,但
这样为了达成目的强行约束自己的行为,到最后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教师反思后认为,儿童由一百种组成,而“温柔”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方面面都以温柔
为标准的评价显然行不通的,幼儿园评价需要尊重的是“差异性”而非“标准化”,需要关
注的是“整体性”而非“片面性”,需要支持的是“渗透性”而不是“单一性”。评价不止
在形式上,而是应该渗透在课程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意识到课程的现状需要改变,孩子的
关注儿童的脚步需要放慢,孩子对“公主/王子”的学习的兴趣与渴望、发现与探索的热情
需要重新唤起,而教师对自己设定的目标以及将课程实施的重心也需重新调整。
茶茶:我喜欢所有小朋友,
我想和神奇的老师说‘你好
呀!’,我也想和小朋友们
说‘你需要帮助吗?’。
小誉:我喜欢积极乐观的
人,我的交朋友办法是和每
个人分享玩具。
畅畅:我的交朋友办法是和
他们分享旺旺雪饼、小馒
头,分享我的玩具飞机和小
汽车,还有分享我的笑容。
为了让幼儿去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去移情——不惧怕、不攻击,更没有偏见,比起鸡
飞狗跳的“选举”,幼儿迄需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和符合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的文化环境。
因此在幼儿使用“温柔”的标尺定义同伴行为时,教师便组织了多次的谈话活动,在谈话中
与幼儿探讨公主和王子/或者自己的“偶像”除了温柔之外的更多的本领和宝贵的品质;当
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时,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图画书,如《交朋友的办法》、《跑的太快的
斑马》、《鳄鱼爱上长颈鹿》等,通过图画书建立初步对同伴的认识,构思自己独特的交朋
友办法;当幼儿不善表达,人际交往困难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环境——设立“爱心墙”
去正面评价自己或他人;当孩子不能沉浸下来专注游戏和学习,出现“捣乱”或“游离”时,
教师在区域内提供“设计与评价表”、“学习提示墙”、“活动精彩轨迹”等有利幼儿学习
的材料和环境支持,以此拓展幼儿的经验,增进他们的理解……在正面且展现幼儿个性化的
评价中,教师除了发现幼儿被激发出了言语之外的更多表达和评价的形式,更是发现“问题
儿童”的变化,如平时缄默不语的孩子也非常愿意将自己对同伴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贴在
墙上,而平时在区域游戏中多数表现为观望的孩子也变得积极主动。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6 页
三、我是公主/王子——让评价多元化提升儿童社交能力
观察分析三:
【片段一】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生攻击性行为,在平时的处理方式中,我总是会询问“是
不是故意的”,如果发现是故意便会对做出攻击的孩子严厉批评。这一天,在点心之后的过
渡环节中,突然发出孩子的哭声,接着团子哭着跑来找我说:“老师,小誉扭我脸。”我问
小誉:“你为什么扭团子脸?”小誉说:“我不是故意的。”团子反驳道:“他就是故意的,
他扭我扭的很重,我都痛死了。”我了解到,团子想要关门,但是小誉说还有小朋友没进教
室不能关,但是团子坚持要关,于是发生了摩擦,但是小誉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而团子却坚
持说小誉是故意伤害他的。我皱起眉头生气地问:“怎么会有人不小心重重捏别人的脸呢?
小誉你是不是故意的呀。”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听了也都皱起眉指着小誉说:“小誉你肯定是
故意的。”“对!小誉肯定是故意的。”“小誉我不跟你做好朋友了!”小誉很难过,他无
措的看着我,我意识到我的动怒又一次让孩子对同伴产生负面的态度。
【片段二】这一天的入园时间,同伴们都进入了游戏状态,然而小嘉独自在一个角落作
者,许久都没有参与游戏,也没有和同伴交流,我上前想要了解情况,发现小嘉的眼眶上闪
着泪花,于是一阵询问,“小嘉你怎么了,谁让你不高兴了?”我的询问引起了茶茶的注意,
她上前问:“小嘉怎么了,小嘉生气了吗?”然而小嘉依然一声不响,于是我再一次的尝试
询问,努力试图问出些什么,这时茶茶却一边有节奏的敲打着鼓一边开心的唱着歌道:“小
嘉别生气,小嘉别生气,每个人都会生气,每个人都会生气……”我又一次不理解茶茶的做
法,内心感觉像是在别人生气的时候说风凉话,这样的行为好吗?但是我意识到这时如果批
评茶茶会让小嘉更加不愿意加入游戏,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看见小嘉的嘴角不经意的露
出了笑容,我说:“咦,茶茶,你把小嘉逗开心了。”茶茶也开心的笑了。
谈到循环效应,丽莲·凯兹(1986)指出,对于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成
人和其他幼儿都对此表现出负面的态度,这会进一步激起幼儿更多的不良行为,而幼儿更多
的不良行为又会使成人和其他幼儿基于更多的消极回应。这一循环如此往复,就会造成幼儿
的自我否定,也强化了其不良行为。[3]在片段一中,小誉顾及其他同伴而阻止团子关门,
片段二中因为教师没有批评茶茶而意外发现了茶茶安慰他人的超强能力,教师意识到幼儿本
身就具备互帮互助的天性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他们本身就可以从自身与他人建立的
友谊中获得认可和发展,老师根本不用将预防幼儿出现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更不用
把在幼儿犯错时把“修理”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是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评价幼儿
的交往,并对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表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7 页
教师再一次思考课程的中心是否偏离儿童,课程中的评价需要更加多元,不能只有教师
对幼儿的评价、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和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在幼儿园中,教师迄需不断的评价
自己。于是在中二班教师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张新的评价表,那便是“教师的自评表”与
更新后的“幼儿行为观察评价表”,其中还囊括了幼儿典型的令教师容易动怒的行为、不良
行为的积极处理观点,以便教师努力调整其应对幼儿不良行为的方式。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
评价中,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儿童观,在工作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去观察儿
童的行为,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要,开始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在思考自己的
教育方式时顾及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而“公主和王子”也情境性的走进了课程中,教师创设
迪士尼公主要评选公主和王子一起举行舞会的情境,和幼儿一起创想迪士尼公主评选出的公
主和王子会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以此再一次迭代评选机制,促进幼儿的自我评价与驱动幼儿
的自我成长。
四、“小人国”的反思与展望——让评价适宜性促进师幼教学相长
(一)以儿童为中心,是放手,不是撒手
课程的开始,教师以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评价,是放任孩子以发生“评价”行为,
只作为一名记录者,而导致课程方向的南辕北辙。然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切身体
会到“以儿童为中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公主王子”的评选从主体单一的幼幼互评,
优化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幼儿自评、幼幼互评、教师自评、师幼共评和在必要时来自虚拟人
物的他评;从一周固定时间一次的评选,优化为形式多元的“生活化”和“游戏化”评价;
从功能薄弱的“总结性评价”,优化为包含“诊断性——发现问题、形成性——破冰行动、
总结性——解决问题”的一站式全面的评价群;从只有“温柔”的单一内容评选,优化为具
有“勤劳、勇气、智慧、爱心、坚持”的多元化内容的评价……
以儿童为中心,是放手,不是撒手,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在“观察、分析、评价、聚
焦、反思”中才能发现每一位儿童的特质、理解每一位儿童的行为和觉察到每一位儿童的真
实需求。
(二)有滋有味,静待花开
基于评价促进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有利于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然的生活体验过程中,去
发现和鼓励每一位幼儿成长的契机,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成长速度和节奏,坚定教师
自己的教育信念,实现教师新的觉醒、新的成长和新的自我超越,更有利于让每一位孩子都
能在自己的成长轨迹中,善意与坦然的给予与接受适宜的评价,自觉自我调节和改善个人行
为、激发其自主发展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幼儿成为一位具备“勤劳、勇气、智慧、爱心、坚
持”的公主或王子。
【参考文献】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2012
[2]《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第 2 版)》[M].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5.4
[3]丽莲·凯茨. 儿童发展中的最优效应和循环圈问题[J]. 幼儿教育, 1986.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8 页
“时光中的甜味”小班班本主题课程的实施策略
冯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
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宣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而幼儿时期是人类个体接
受各种文化启蒙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所积累的文化经验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
孩子们对糖的兴趣点出发,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主题活动和课程内容将非遗文化融
入进来。我们结合本地的非遗资源,提供多方支持,将“传统手工麦芽糖”融入到幼儿园的
课程中,孩子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本土非遗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小班幼儿 麦芽糖制作 课程
麦芽糖在我们国家有着极为悠长的历史,即便是在近代,人们也有着“叮叮当,叮叮当,
捡破烂,换白糖”的回忆。就是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看到小贩骑着三轮车卖白糖的
景象。随着国家不断大力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各类民间工艺逐渐步入幼儿园的课堂。虞
永平教授指出:传统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不是纯粹地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主要
是对原有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实现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把部分课程内容同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
艺术结合起来,使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使幼儿
园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性的和综合性的过程。
基于我园开展的“海门非遗小匠”园本课程,根据孩子们爱吃糖的天性,我们选择将“麦
芽糖制作”引入幼儿园,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去。引导幼儿感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
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让幼儿在参与非遗文化活动中感受
祖辈对麦芽糖的“记忆”,了解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彰显“非遗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的精神
导向。
一、结合兴趣方向,把本土资源“理”出来
1.关注孩子感兴趣的问题
在《甜蜜蜜》主题活动伊始,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糖果,每个孩子都对自己
带来的糖果如数家珍。而在众多形式各样的棒棒糖中,有一种糖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老
师展示出一种褐色的像猫咪爪子的棒棒糖时,许多小朋友都表现出了疑惑……
桐桐:老师,这个糖我吃过的!很甜的。
老师:那你知道这是什么糖吗?
桐桐:我……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糖啊?
老师:这个叫麦芽糖。
派派:为什么叫麦芽糖?什么是麦芽?
兜兜:我没有吃过这个,我想吃!
将麦芽糖分给小朋友们品尝过后,大家含着糖果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妞妞:呀!牙齿被粘住了!
汐汐:这个糖是怎么做的啊?
一一:我们是小孩子,肯定做不了,我妈妈就会做。
六六:那老师是大人,老师可以做吗?
孩子们对这种特殊的糖果产生了好奇,并对如何制作麦芽糖产生了极大的热情,那么我
们可不可以以此为起点开展课程呢?
2.分析麦芽糖制作的课程价值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29 页
(1)在麦芽糖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2)了解麦芽糖、制作麦芽糖,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本土非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了解,
增强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梳理麦芽糖的本土资源
确定孩子的兴趣点后,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加对麦芽糖的了解。我们从自然、社
会和人力资源三方面把资源进行梳理和罗列,从中筛选出可行的资源。我园地处椒江老城区,
在大街小巷经常能够看到推着三轮车卖白糖的小贩,孩子们经常能看到、尝到白糖。白糖就
是一种南方常见的白色麦芽糖,用荷叶包裹。初入口时有点硬,多咬咬后面就会变的柔软直
至黏牙。带点荷叶的香味,入口还有点清凉。曾经的人们童年中都有捡破烂换白糖的回忆,
麦芽糖是许多人童年难忘的回忆。
为了了解麦芽糖的制作材料和流程,我们通过网络寻找各种制作的方法和视频教学,并
向老人和街头卖白糖的小贩进行对比验证,总结出最符合我们本地麦芽糖的制作方法,也保
证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我们还向卖麦芽糖的小贩了解如何将“糖稀”拉扯成坚硬
的“白糖”,通过询问交流了解制作白糖的细节和困难之处,也幸运地得到了“制作白糖”
背后的悠长历史和小故事。为了丰富麦芽糖的文化知识,我们寻访了许多老人,向他们了解
曾经的人们与麦芽糖的故事和回忆,也走访了椒江非遗文化馆,了解属于椒江本地对于麦芽
糖的“记忆”,这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奠定基础。
二、预设课程活动,把非遗文化“融”进来
如何将“麦芽糖”的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与幼儿的活动产生链接呢?前期的预设活
动和有效的课程审议在资源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根据收集到的资源信息以及小班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我们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预设和审议。
1.框架的梳理
《甜蜜蜜》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对糖果、对甜蜜的食物进行探索和了解,在这个主题活
动中我们将引领着孩子探索甜蜜蜜的糖果。而在对麦芽糖这一非遗的制作和文化背景进行了
解后,我们认为“麦芽糖”这项非遗非常适合加入到该主题活动中去。我们以幼儿经验为切
入点,从资源梳理、经验能力、链接《指南》及活动规划四个方面进行审议,认真甄别、梳
理整合,合理利用“麦芽糖”资源的可利用空间,实现预设的教育价值。我们将“麦芽糖”
这一非遗项目整合到主题式多领域活动中,从课程、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等方面入手,结合
家长资源,注重开发以探索和体验为主的活动课程,幼儿围绕主题自主挖掘,并通过观察、
探讨、试验等探索性活动,使知识、技能、探索精神得到发展。
2.活动的预设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0 页
在课程的预设上我们从五大领域出发,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小班幼儿
在各个领域中的目标预设了一周的主题课程活动。首先认识麦芽糖,进一步了解历史和故事,
知道麦芽糖是我们椒江的一种传统美食。再在幼儿的兴趣基础上安排动手操作和情景游戏,
在玩与吃的同时,增加对麦芽糖的了解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的预设上我们根据幼儿“在玩中学”的原则,在区域中投放麦芽糖、竹签、
杯子等相关材料,预估幼儿可能出现的玩法,确立观察要点,尽可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
奇心,鼓励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自主创立情境自发探索更多的玩法,在游戏中接近非遗。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提供三轮车、箩筐等材料,为孩子创设游戏氛围,引导孩子用现有的
材料进行“换白糖”等游戏,同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新,能够用替代物填补材料种类上的
不足进行游戏,感受过去的人文情怀。
3.环境的布置
环境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进一步感受非
遗的魅力。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一处“麦芽糖小铺”,投放了不同形态的麦芽糖供孩子们品尝
观察,后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方向逐步增加草垛、小扁担等,为孩子开展“换白糖”、“卖
糖葫芦”等角色游戏提供材料。墙面上也布置了一些与麦芽糖有关的小知识和传说故事,同
样在图书角投放了相关的绘本故事,营造充满甜蜜趣味又不缺失文化底蕴的环境氛围。
班级环境布置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孩子们制作的粘土糖葫芦等美术作品布置在作品墙上,用照片记录
孩子们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形成活动轨迹,这不仅是对孩子成果的一种呈现,也记录下了我们
整个活动的精彩瞬间。
三、寻求各方支持,让课程活动“甜”起来
1.文化支持,让幼儿乐于了解麦芽糖
通过谈话、猜想、品尝的形式开启与“麦芽糖”的初见,了解孩子的已有认知水平。然
后通过视频图片初步了解麦芽糖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知道麦芽糖是椒江的非遗传
统美食以及麦芽糖背后的传说故事和人文情怀,让幼儿用游戏的形式重现过去“换白糖”的
热闹景象。
此外,我们考虑到本地人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白糖”,而靠我们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很
难完成,于是联系了制作麦芽白糖的手工艺人,入园为孩子们介绍了白糖的制作方法,让孩
子们更加直观地接触到其中的工艺。
2.材料支持,让幼儿勇于探索解决方法
麦芽糖制作的原材料是麦芽和糯米,而麦芽通常都是由人们培育小麦发芽而得到的。由
此,我们提供了培育盘和小麦,并且在植物角专门开设了一块区域,为方便孩子们观察小麦
发芽的生长过程,鼓励孩子们用涂鸦的方式对发芽的过程进行记录。
但发芽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在观察中发现麦芽很容易生“黑点点”,还会出现
难闻的味道,这该怎么办呢?经过观察发现,那些有“黑点点”的小麦都长出了长长的“毛
毛”,而且会发出难闻的味道。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小心地把那些长“毛毛”的种子拿出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1 页
来丢掉,让其他的种子可以好好发芽。但光是这样还没有结束,放假回来,大家发现麦芽变
绿长高了,已经不能做成麦芽糖了,只能从头再来。
在麦芽生长到适合制作麦芽糖的程度后,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制作麦芽糖所需要的工具,
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来。根据对安全问题的考虑,照顾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我们选择了处理麦芽、混合麦芽与糯米、挤糖水、舀糖这几个步骤让孩子们参与进来。
而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出现
的问题进行引导,提供适合的材料供孩子们探究,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精神。
问题一:
用塑料小刀切麦芽,可是麦芽好难切,怎么办呢?
六六:我们可以把麦芽扯碎。
汐汐:这样太慢了,我觉得可以让老师帮忙切好。
朵朵:我觉得可以用那种机器,一下子就把这个给切好了。
派派:这个我知道,是榨汁机。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让孩子们根据他们的提议进行操作。发现用手扯碎麦芽和用塑
料刀切麦芽一样麻烦;用菜刀切麦芽很快,但是不够碎,而且小朋友也不能参与进来;用榨
汁机很快就把麦芽达成糊糊,很碎也很快。经过对比,孩子们一致认同榨汁机是最好的选择。
在处理麦芽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工具上的不足,于是开始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这个
过程中,孩子们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提出想法,而我们老师的各种则是在孩子们提出想法
后给予材料上的支持,让孩子们能够印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比一味的说教要有用的多。
问题二:
孩子们发现地上变得粘粘的
在挤完糖水之后,孩子们又发现“手上和地上都变得粘粘的”,这是为什么呢?
桐桐:地板怎么踩上去黏黏的?
老师:因为刚才挤的汁里面有糖哦。
一一:老师偷偷加了糖进去吗?
老师:没有哦,我只放了麦芽、糯米和一点点的水。
一一:没有加糖,那为什么水里会有糖呢?
朵朵:那这个水现在是甜的吗?闻起来一点都不甜。
大家的脑袋上都冒出了问号:明明从头到尾都没有放糖,为什么水会变甜呢?
孩子们在老师的解释下知道了麦芽糖制作的原理,虽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孩子
还是听得懵懵懂懂,但是他们知道了一件事:麦芽和糯米可以变出糖。原理的不理解不妨碍
孩子们想要继续探索的热情,让孩子意识到,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都可以问一个“为什么”,
也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3.家长支持,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将制作好的麦芽糖带回家,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一步了解麦芽糖,制作美味的麦芽糖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2 页
食物在“麦芽糖分享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孩子感受到同伴之间分享食物的快乐。
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对麦芽糖的食用方法进行了解和延伸,发现同为非遗食物的糖画和
糖葫芦都与麦芽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积极准备各种适合制作糖葫芦的水果、竹签和
制作糖画的糖画笔,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甜蜜盛宴”。
4.活动支持,让幼儿感受传统的魅力
我园将新年迎新春活动和非遗特色园本课程相结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寻味节”。将
我们本土的非遗特色融入过年的“年味”,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新春的氛
围。在以往的春节庙会中,糖画和糖葫芦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摊位,我们这次也将糖画和糖
葫芦加入“寻味节”的体验活动中,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到制作的过程,每个孩
子都能感受到过年的快乐,融入到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中。也在生生互动,师友互动中表达
着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如此生动、接地气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们从一无所知,一知半解,
到津津乐道,对麦芽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美好回忆。
孩子们参加“寻味节”
非遗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的文化底蕴,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丰
富课程活动和形式,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孩子们营造
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引导幼儿认识、感受非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徐莉.冬天里的一把“火”——蒲城县非遗文化资源“社火”在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C].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2020. [2]李莹.幼儿园非遗陶艺教学模式探究——以“太平泥叫叫”为例[J].新课程,2021
(42).
[3]虞永平 . 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4,(1)
[4]宋继军.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J].中国教师,2020(7):85-87.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3 页
“探寻、享玩、趣玩”三重奏
——以基于地域文化的班本主题课程“我的家乡”为例
程静
【摘 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班本化课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越来越受
到教育者的提倡和关注。本文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开展以幼儿为本的“我的家乡”班本主
题活动。凭借“探”寻我的家乡、“享”玩家乡文化、“趣”玩家乡秀,增加幼儿对家乡文
化的了解和归属感,实现文化传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班本主题课程 我的家乡
班本主题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幼、家长三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
1基
于地域文化和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指南》进行链接,以满足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筛
选幼儿园周边独特的地域资源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文化,有利于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文化
体验,结合了我园“海门非遗小匠”的理念,深挖幼儿的关键经验,支持幼儿大胆地探索和
表达,形成独具特色的班本主题课程活动。本文以中班主题课程“我的家乡”为例,进行阐
述。
第一重:前奏——“探”寻我的家乡
课程的生发需要孩子的参与,张网式的课程建构是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
导者最好的互助探究方式。这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以多领域学习为原则,旨在促进幼儿全
面发展的课程前奏曲。
(一)张网式——捕捉主题课程发展的可能性
班本主题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幼儿,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
念,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着《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我的家乡”主题的即将到
来,师幼展开了一场关于“我的家乡”的谈话活动。我们提出支架性问题:“关于家乡,你
知道哪些家乡美食、家乡景点、家乡民间艺术?关于家乡,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可以用什么
办法知道?”既帮
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又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与此同
时,我们对幼儿第一次调查的问题清单进行了归纳梳理,寻找课程深入探究的价值点和生发
点。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家乡的感知是初浅的,对好吃好玩的项目感知较丰富,但对于
家乡民间艺术文化还是不了解的。
(二)体验式——捕捉主题课程发展的走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三大原则:既要符合幼儿的
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
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2在第一次
师生谈话的时候,幼儿讨论了如何去了解未知世界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去寻找、去体验。
因此,我鼓励幼儿走进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周末,幼儿和家长走进了
老海门的大街小巷,去感受、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老海门传统文化和问题。有的探访了大街小
1
[5] https://wenda.so.com/q/1537382373219197 360 搜索
2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4 页
巷里的传统美食,对美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有的走进了一江山岛纪念馆对一江山岛战役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走进了台州市非遗馆对下陈滚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还有一些小朋
友了解了老海门的同康黄酒,知道家里平时烧菜的同康老酒也是传统文化,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了;还有的小朋友走进了台绣博物馆、编织馆等地方进行了体验式的探秘,为课程的推进
奠定了经验基础。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结合问题清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见图 2)老
师对孩子的问题清单再一次进行了梳理。发现幼儿通过体验、探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的
家乡,知道家乡原来有这么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走进社会,幼儿对家乡文化有了较深入的感
知。(见图 3)
(图 2) (图 3)
两次调查,确定幼儿的兴趣焦点与发展需求,第一次调查确定幼儿关于“我的家乡”主
题的经验和兴趣点,第二次调查通过亲子体验聚焦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多次对话后,我们站
在幼儿发展需求的视角,以《纲要》、《指南》为依托,秉持让幼儿站在课程中心的理念,
基于生活深挖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获得深度学习。于是,整理了教材资
源和园区个性化资源,教师们开展了课程前审议。(见图 4)
(图 4)
我们探讨如何搭建合理的鹰架、支持幼儿大胆的探索和表达?基于幼儿立场的视角,让
幼儿对“我的家乡”的探究从较浅显的层面走向深度的发展,希望他们关注的视角不断扩大,
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于是我们链接《指南》,资
源及幼儿的需求,搭建了课程框架。(见图 5)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5 页
课程框架:
(图 5)
第二重:协奏——“享”玩家乡文化
班本主题课程所要探究的问题在前期已经被收集了,幼儿已经准备好了通过实地调查、
亲子体验、团讨、游戏体验等形式来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
从而更深入的探索班本主题课程。班本主题课程的实践不仅要先做好顶层设计,还要在主题
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的自身经验建构和主动学习,要关注幼儿的需求与需求的
转变,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新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环境材料供其探究。
(一)追随式——增强课程游戏材料的交互性
环境支持,营造本土文化软环境,让幼儿置身在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在物质和心理方面
都充分给予幼儿感受与欣赏的机会。教师还需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因为材料是课程的框架,
也是学习的基础。材料的提供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教师需要敏锐地追随幼
儿的兴趣,及时捕捉幼儿的需求,及时提供和调整材料,促使幼儿探索和成长。
教室中每一方小天地都体现着课程的痕迹:结合幼儿的需求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废旧的
瓶子、纸箱、广告布、光碟、毛根、扑克等废旧材料供幼儿制作龙;投放了各种彩色的绳子、
编织器、珠子、皮筋、纸藤、毛线等材料供幼儿编织;投放了各色黏土、白胶、纸盘等材料
供幼儿制作美食;在科学区投放“酿制黄酒” 相关的科普图书、各种水果、瓶子等材料供
幼儿酿制果酒;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对制作酒酿产生了兴趣,又在家长的协助下蒸了糯米、
带了酒曲、小脸盆、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材料供幼儿探索、观察、记录;在表演区由家长、
幼儿和教师一起搜集了表演服装、表演道具等材料支持幼儿表演家乡方言版童谣的需求;在
数学区投放了家乡棋、美食大比拼棋,后又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一起设计了一江山岛战
役棋等棋类游戏;在语言区投放了你说我猜(方言版)的游戏材料、主题相关绘本等。我们
活动室每一个墙面和柜面都是孩子展示学习过程的平台。幼儿享受与材料、环境的有效互动,
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6 页
编织材料 编织和美食作品 数学棋类材料
(二)开花式——增加课程形式的体验性
家乡文化存在于每家每户的日常起居中,这些文化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形式多样,需
要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应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最
终形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班本主题活动。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班级空间设计工坊,大家用塑料箱、桌椅、柜子等进行围
合和延长,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小点心师们手工自制家乡传统美食:黏土做的糖心糕放在
精美的小礼盒里;黏土做的炊圆、蛋饼、食饼筒等摆在盘子里让人垂涎欲滴。小编织工们利
用各种材料如毛线、皮筋、草绳、竹条等材料,感知用线沿着各个点来回绕出各种各样奇妙
而有趣的图形,感知线缠绕、编织的趣味性。珠编作品如手链、项链;线编作品如蜘蛛网、
捕梦网、围巾、钱包、花瓶等通过悬挂、展台、张贴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在教室里,感受成功
和成就感。制作舞龙的小师傅们则利用塑料油瓶、扑克牌、各种材料的纸、毛根、光盘、广
告布等自制舞龙,并体验舞龙游戏的乐趣。酿酒小师傅们将自酿的果酒装在玻璃瓶里,带回
家供家人品尝,并寻找酿制酒酿的方法和材料,自制甜酒酿。
在户外自主游戏时,幼儿围绕一江山岛登陆战开展野战游戏,大家了解了历史上的一江
山岛战役的战略作用,激发了爱党、爱国主义思想。解放军和国民党两军对垒、斗智斗勇,
在海陆空三军的进攻下消灭敌军,赢得胜利。大家及时做好战后记录,积极谈论战术,编成
名为“一江山战役日记”连环画,累积了一册册的军事记录。对舞龙感兴趣的幼儿则三五成
群的合作玩舞龙游戏,跑、钻、过障碍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指南》指出:“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民
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3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带着孩子参观非遗传承人
的编织工坊,让幼儿感受编织文化并和非遗传承人近距离互动等。借助春游之际一起走进非
遗馆参观;品尝大街小巷中的传统美食、亲子自制、品尝传统美食;让幼儿走进家乡,感受
家乡文化的魅力,感受家乡文化的生动美好。
亲子编织活动 参观非遗馆 亲子制作姜汤面
3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1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7 页
第三重:合奏——“趣”玩家乡秀
在课程活动步入高潮的时候,孩子们萌生了新的巧思——家乡秀展演,孩子们自主策划
的这场名为“家乡秀展演”的活动,合奏了一曲酣畅淋漓的交响曲。
(一)辐射式——感悟课程经验的衍生性
幼儿在探索和创造中积累了许多的作品,看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作品,很想把自己的作
品展示给全园小朋友看,有的幼儿萌发了要舞龙表演的愿望,有的小朋友想把自己的美工作
品展示给全园师生看。由于前期积累了较强的课程经验,于是我们把这些展示活动的策划权
全权交给了幼儿。他们自主分工、竞聘岗位、明确主题、商定时间、地点、设计邀请卡、准
备服装道具展示台等,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尽全力为幼儿拓展课
程的空间、时间和可能。这场活动从策划到举办,所有事项均由幼儿共同参与,幼儿投入的
积极性、付诸的期待、收获的快乐、回味的感动,将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参与编织坊和美食坊展出的幼儿推选出总指挥,在总指挥
的协调下大家先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了职务认领,有的认领策划、有的认领讲解员、有的认
领画宣传单、有的认领寻找场地和定时间、有的认领布置展台,当认领工作出现矛盾时他们
会通过石头剪子布解决,如果石头剪子布不能解决的话他们会采用竞聘的方式进行。参与滚
龙表演的幼儿也推选出总指挥,并将舞龙表演分成舞龙队表演者、配乐表演者、后勤服务组。
规划实施,开展前期策划和筹备工作。负责编织坊和美食坊的幼儿认领了任务后,就分
头行动了起来。编织坊和美食坊的孩子准备将展台布置在操场上,按照毛线编、纸绳编、珠
编、美食等类别进行展出。他们利用桌子、纸箱和 PVC 管、布来布置展台。四个讲解员每人
负责一个展位,根据线编、纸绳编、珠编、本土传统美食的作品设计讲解词并用前书写的形
式记录下来。负责宣传的小朋友则画好宣传画,画上时间、地点,到每个班级进行宣讲,向
全园小朋友和老师传达我们班的家乡秀展演。滚龙的幼儿根据自己的任务也各司其职,舞龙
队表演者为演出设计舞龙队形和动作,配乐表演者寻找大鼓、钹、锣等配乐乐器,设计节奏
型开展练习,后勤服务组设计宣传单、商定演出时间、地点、邀请观众等一切后勤服务工作。
在总指挥的协调和老师的协调下,排练忙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的,为正式展演做各方面的
准备。
举办展览和表演活动,体验成就与喜悦。展演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负责展台和舞龙的孩
子们早早的来园准备,布置展台、摆放展品,一切准备就绪。首先开演的是下陈滚龙,全园
孩子在热闹的锣鼓声中欣赏了我班孩子自编自演的滚龙表演,什么“头尾呼应”、“龙珠穿
身”、“翻江倒海”等动作手到擒来。表演结束后的家乡文化展台前的每位幼儿也都尽心尽
力地向大家介绍作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幼儿投入的积极性、付诸的期待、
收获的快乐、回味的感动,将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陈滚龙表演 幼儿在介绍珠编作品 幼儿在欣赏线编的作品
(二)剖析式——感悟课程评价的效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8 页
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4优质有效的评价能为活动实施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诊断,更能激发幼
儿对已有经验的再建构,达到师幼共同发展的目的。
我们采用跟进式评价的方式,全面分析幼儿的活动表现,尊重幼儿在班本主题课程发展
中的个体差异。我们会收集信息,根据设定的目标和内容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有针对性地观察
记录形成教育随笔,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改进措施,进而为科学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依据。
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其在课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兴趣爱好,提出适合其
发展的有效性策略,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采用档案式评价的方式,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幼儿的成长足迹,并能预见幼儿未
来发展的可能。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让课程的评价贯穿于幼儿发展的全过程。如以观察记录、
照片、视频二维码、学习故事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性成长档案,观察幼儿是否达到课程目标。
我们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实现多方联动评价。因为家长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和收集各类信息
的协助者和参与者,也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注重家长的评价反馈,让家长在
成长档案中对幼儿的探究活动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对接。
综上所述,在实施基于地域文化的班本主题课程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本位的
理念,把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诗,具有匠人之心、创新之志的儿童”作为发展目标,在
课程推进过程中基于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和深化主题脉络,深挖家乡的传统文化资源,
让幼儿寻找到班本主题课程中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增强文化自信,以此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2 年版
[2]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
版社,2012.11
[3]王宇英.幼儿园班本课程审议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8)25-27.
[4]朱静晶.班本化主题活动线索创生的思与行[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8[6]13-15.
[5]https://wenda.so.com/q/1537382373219197 360 搜索
4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39 页
体验酒作之趣 弘扬非遗文化
——以中班主题活动“酒·趣”为例
丁茜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有
效增强幼儿对本土非遗文化的深度了解,对提高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在幼
儿园中班开展的酒·趣主题活动的过程,从问题探究、实践操作、丰富活动、拓展活动四个
方面尝试了非遗文化在幼儿园的具体实践,以便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关键词:本土非遗文化 传承 同康酒 酿酒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
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
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
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孩子接触
了解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要启蒙场所。但是学前儿童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有所不同,在接触体验
非遗相关活动中会有特殊性。那么如何让幼儿对我们本土非遗文化产生兴趣?如何开展非遗
文化主题活动?都是现阶段我们老师需要探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中班主题活动“酒·趣”
为例展开探讨。
一、 尊重儿童兴趣,在问题中主动探究
十一月份我们进入了“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
不同种类的水果,有苹果、蓝莓、石榴、葡萄、桂圆、香蕉……一时间,教室里都被清甜的
水果香气包围着。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没办法马上把它们吃完怎么办呢?
小宇:可以做罐头,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电视里的叔叔就把水果做成罐头保存起来。
久久:把水果放冰箱里冰起来可以保存久一点。
田田:我家里吃的都是放冰箱里的,这样东西就不容易坏。
凡凡:还可以做成果酱呀!
安安:我爸爸喜欢喝杨梅酒,他会把水果做成酒。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如何保存水果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都觉得可以试试
看酿酒。
这次因如何保存水果而产生的意外讨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开展非遗酒
文化主题活动的好契机。俗话说,“有佳泉之地必有佳酿,产好粮之地必有好酒”,同康正
是如此,其发源地浙江台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0 页
水和谐的生态福地,有“温黄熟、台州足”的说法。同时我园地处椒江老城区,而浙江同康
酒业刚好位于椒江东海大道。以“同康酒”为依托,让幼儿能近距离接触,亲身实践,初步
感受酿酒过程和黄酒的历史。选定了主题后,我开始搜集一些有关同康酒的资料,学习酒的
酿造方法,思考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制定一个适合孩子们探索酒的活动内容,使幼儿更
热爱我们家乡,进一步了解我们家乡的传统非遗文化,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我们台州本地非遗
文化的熏陶,这个是我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事。于是“酒·趣”主题活动就这么开启了。
二、 基于儿童视角,在实践中促其成长
如何能让幼儿感受到“酒·趣”主题活动的好玩有趣,激发他们对酒的兴趣?《指南》
中告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基于孩子们想用酿酒的方式来保存水果,于是我加入了酿果酒的制作体验活动。
(一)家园共育,探讨如何酿制果酒
酿果酒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果酒要怎么酿?需要什么材料?带着这些思考,孩子们先
是自己探索,寻找答案。
顾徽廷:我外公有时候会喝酒的。
小沛:我爷爷也可喜欢喝酒了。
老师:那你们看过他们是怎么酿酒的吗?
梓妍:要放在罐子里,罐子上要盖着盖子。
丫米:把水果放到玻璃罐子里,加上白酒。
Happy:小朋友不能喝酒的,大人才可以喝。
所以,正确的酿酒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决定要让家长们也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来,于是我们发动家长们的力量,让孩
子们带着这些思考,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关于酿果酒的相关知识,还去询问了老一辈会
制作果酒的人,了解了一下制酒过程。他们了解到,原来酿果酒需要用到密封的玻璃罐、冰
糖、水果、白酒等材料。
(二)实践操作,亲身体验酿酒乐趣
确定好了酿果酒所需的材料后,孩子们开始分组酿制果酒(见
图 1)。大家各自选好了自己想要使用的水果拿去清洗,并用塑料
小刀把水果切成小块,再把切好的水果放入玻璃罐中,加入冰糖
和白酒。孩子们一边回忆着酿酒步骤一边有条不紊的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丫米闻到了白酒的味道,不禁捂着鼻子大声说:“啊!好臭的味道!”
听了丫米的这句话孩子们争着闻了闻其他小朋友酿好的果酒,不 约而同的说:“真的好臭
呀!为什么我爸爸会喜欢喝酒呀?”。在一旁的沐沐马上接着说:“这是酒的香味,我们小
朋友只能闻不能喝的哦!”丫米:“我知道,爸爸和我说小孩子不能喝酒,如果喝了酒就会
变傻的。”孩子们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酿好的果酒放在展示架上,让果酒慢慢发酵。
图 1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1 页
“活教育”理论提出了教学原则:“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儿
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
的世界。酿果酒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参与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酒的酿制方法,
激发幼儿对于酒的兴趣。
(三)寻味“同康”,开展亲子研学活动
同康酒是我们台州的特色,它的“酱酒酿造技艺”作为传承 100 余年的传统技艺,被列
入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名列为优秀传统技艺。在椒江海门老街坊间至今仍流传着这
样一句话,“不喝同康酒,枉到台州走。”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我们本土的非遗项目——
同康酱酒酿造技艺,我们开展了亲子研学活动,一起实地参观了同康酒文化博物馆,了解同
康酒的酿造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们了解到了同康酒的历史以及黄酒的酿制方法(见图 2、3)。
黄酒的酿制比起果酒来说要更为复杂,需要经过数道工序:浸米→蒸饭→落罐发酵→开耙→
后发酵→压榨→煎酒→封坛陈酿。但是孩子们对酿酒的兴趣在参观完酒厂后变得前所未有的
高涨,在成功酿出果酒后,孩子们就想继续挑战酿黄酒。于是问题来了:酿造黄酒的每道工
序都非常繁琐复杂,所需的环境条件也比较严格,怎么才能找到和黄酒酿造工序差不多但是
又适合现阶段孩子们能酿制的酒呢?
图 2 图 3
三、关注儿童需要,在细节中丰富活动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
和感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最大限度的支
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经验、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的经验需要。对于这个问题,孩子
们经过讨论后马上给出了答案。
梓妍:我妈妈在家都会做酒酿,我们做酒酿呗
萱萱:幼儿园的点心里也有酒酿!
老师:这个想法不错!
亦亦:我们可以让会做酒酿的师傅来教我们呀!
(一)巧用资源,了解酿制酒酿方法
酒酿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经常会在幼儿园的点心中看到酒酿的身影。但是平
常都是自己在品尝别人做好的酒酿,现在要轮到自己来做了,孩子们还是觉得有点无从下手。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2 页
于是我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梓妍妈妈来园指导孩子们如何制作酒酿(见图 4)。孩子们在梓
妍妈妈的帮助下了解到了制作酒酿需要用到糯米,并且要把糯米清洗干净,泡水 6—8 小时,
糯米泡软后需要上锅蒸熟,取出后倒入凉白开降温,放入酒曲,充分搅拌后把糯米压实,再
在中间挖洞,覆上保鲜膜。在梓妍妈妈的帮助指导下,孩子们成功制作出了两大罐的酒酿,
接下来就是等待酒酿发酵成功了。
(二)合作探究,进行酒酿实验验证
在等待酒酿发酵的时间里,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看酒酿发酵好了没有。
小誉:酒酿发酵好了没有?可以打开保鲜膜了吗?
嘟嘟:不可以!老师说如果打开保鲜膜酒酿就会坏掉的!
小沛:会变成什么样啊?
嘟嘟:我也不知道……
老师:刚好我们做了两罐酒酿,你们可以做个小实验,看
看最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们听完后就把其中一罐酒酿的保鲜膜打开了,接着
我在这个区域投放了纸和笔,让幼儿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罐
酒酿产生的变化。
(见图 5、6)
酒酿发酵的第五天
小誉:啊!没有保鲜膜的酒酿变黄了!
孩子们:我看看我看看!真的变黄了呀!
元熙:这个有保鲜膜的酒酿有酒了!
小沛:对!中间的洞洞里出现酒了!
孩子们:但是为什么呀?这个酒酿怎么会变黄了呢?
梓妍:我妈妈在家里做酒酿从来都不会打开保鲜膜的,她说会有细菌。
孩子们:那是不是细菌把酒酿给污染了。
问题是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动力,教师要做好支持和引导。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发现和
疑惑,我鼓励他们自己去进行操作实验,去了解查证更多关于“酒酿”的秘密。带着这个疑
问,孩子们去询问了幼儿园的食堂阿姨、家里的爸爸妈妈。他们了解到原来酒酿变黄就是因
为在发酵期间打开了保鲜膜,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接触
到了酒酿,造成了酒酿变黄。
(三)分享成果,共同品尝酒酿美味
在成功制作了酒酿后,孩子们决定把这份喜悦分享给
其他小朋友,于是孩子们把制作成功的酒酿请食堂阿姨帮
忙制作成点心——酒酿圆子。这份亲手制作的酒酿圆子广
图 5
图 6
图 7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3 页
受好评,孩子们也在此次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见图 7)。与此同时,孩子们在了解
了同康酒之后,发现幼儿
园平时吃的点心——核桃调蛋中出现了黄酒的身影……
四、根据儿童经验,在生活中拓展活动
对于非遗传承来说,将非遗文化融入生
活是非常重要的事。那么同康酒——也就是
黄酒,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妙用呢?孩子们带
着这个问题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发现:黄酒可以用来炒菜;可以
用来泡药酒;可以用来泡阿胶……原来我们
的生活根本离不开酒,酒的作用可以这么大
(图 8、9)。张雪门先生主张幼稚教育必须是根据三
条原则: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三是儿童的心理发展。这三条原则始
终贯穿着我们整个酒·趣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幼儿在酒·趣的主题活动中,动脑动手感受
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幼儿的心中埋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幼儿园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幼儿对
本土非遗文化的深度了解,对提高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9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图 8 图 9
‘
小
林
’
的
文
集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4 页
“慢吞吞先生”成长记
2020 级 2 班 张原畅妈妈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
爬……”。
我们家有一位“慢吞吞先生”,今年 7 岁,个头刚刚好,笑起来两颗大门牙没了
半边,“慢吞吞先生”总是戏谑着:“牙仙子把他的牙齿偷走了!幸好那是乳牙!”
于是,他每天期盼着快快长出恒牙!最近他的三颗小牙有点松动,“慢吞吞先生”便兴奋地
喊来大家:“我的恒牙快要破土而出了!我要长大了!”于是乎,他喜欢每天靠着墙壁,量
量身高,看看自己的个头是否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高!
“慢吞吞先生”人小,嗓门大,又爱笑,走到哪儿,笑声就传到哪儿,他是我们家的小
开心果。为啥大家叫他“慢吞吞先生”,因为他总是很慢很慢的吃饭,最后妈妈被磨掉了耐
心,成了一位“急匆匆妈妈”,每天不停地催促,恰好那天,母子俩读了《奇先生和妙小姐》
的故事,“慢吞吞先生”就正式诞生!
“慢吞吞先生”喜欢慢悠悠的吃饭,餐桌上他有讲不完的话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
“妈妈,我好难过,好不容易轮到周二做一回值日生,可是我又被同学们抢去了。我的勤劳
之星又没了!”“妈妈,今天我好开心,我和朋友们……”只见“慢吞吞先生”手舞足蹈的
演绎着一天的故事,“妈妈,幼儿园的饭菜太好吃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摇摇头,“实
验幼儿园,做实验的,必须好吃!”我惊讶地点点头,惊叹于儿童世界的天真。可是再看看
我们的餐桌,全家人早就吃好了饭,“慢吞吞先生”碗里依然还是“堆积如山”满满的一碗
饭,蔬菜都快溢出来了。再看看,他脱掉小鞋子,翘起两只脚丫,慢慢悠悠的边说边吃。“快
吃吧,再不吃,月亮都快回家吃饭了!”哎,等到“慢吞吞先生”吃完饭,月亮已经升得老
高!
“慢吞吞先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总是不断地问着,“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呼吸氧气
呢?潜水员在水下工作为什么要穿鞋子?……”看到孩子一连串的问题,我遗憾着,自己只
是个浅薄的妈妈,无法解答问题,“这些答案,只有阅读才能告诉你哦!”
“妈妈,我的笔笔要喝水,他渴的嗓子冒烟!”“爸爸,你的红袜子,就像一盏红灯……”
“慢吞吞先生”总是用他滑稽的语言温暖着我们,带给我们生活的笑语。
“快点起床,不要磨磨唧唧,否则要迟到了!”妈妈又在焦急地催促着,“妈妈,我还
想再睡一会儿,我还没睡饱!”没办法,我抓起小小的儿人,催着他赶紧穿衣服,“慢吞吞
先生”揉揉眼睛,萌萌地开启新的一天。“妈妈,我太喜欢这个玩具,你看我搭的多好!”
“妈妈,我好喜欢黄色,我喜欢这件衣服!”……每天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可是我却总在
“急匆匆的路上”!忙着工作,忙着中考,却不曾发现陪伴我的小人儿一天天的成熟长大,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现在健步如飞,拍皮球、跳舞、爱画画,学着做美食……慢慢地,
他在智慧之路越走越远,时而背几首诗,时而说自己认识的字,时而金句频频,逗得哈哈大
笑……正因为有了“慢吞吞先生”,我才渐渐明白“母亲”这个词有千斤重。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
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
大
朋
友
’
的
站
台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5 页
家书
2020 级 2 班 丁嘉萱家长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天使降临,带给身为人父人母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一份责
任。嘉萱宝宝欢迎你来到我身边,从第一天起,你就填满了我的心,我享受着每一刻陪伴,
陪伴着你健康快乐的成长。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你就是我的小伙伴我的知心朋友。
陪伴萱萱童年成长的过程是快乐的,但也曾伴随
困惑,在孩子性格初步形成的二至四周岁时期,我们发
现萱萱胆怯、怕生人、爱发脾气,别人多看她两眼就会
哭,遇到陌生人就害羞的往后退缩并黏着我,拒绝回应
别人的友好问候。焦虑过后我尽快平复心情,决定付出
行动帮助她克服困难作出改变,利用空闲的时间我们走
向户外,感受大自然,加入亲子早教的社交平台,创造
一切条件接触外界事物,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小主持人、
街舞的课外培训课等,训练胆量和表现欲,提高自信,
全过程我也在享受着孩子每天的进步,喜悦着她的活泼
可爱。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我争取做到
每天睡前给她讲一个故事,看一本儿童绘本,周末抽出时间陪她去新华书店或图书馆,培养
她爱看书爱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她自已对识字的需求,从而主动自觉去学习识字,目前同龄
段的绘本已经基本能独立阅读啦。在近期的家园沟通时间,幼儿园丁老师告诉我萱萱俨然变
成了一个温柔版社交小达人,很受小朋友喜欢。孩子的被认可是我最期待的甜蜜。当初她胆
怯怕生、不打招呼、脾气暴躁,面对所有她造成的不合适宜的尴尬场面,我都保持耐心从不
当场责怪训斥,事后再平静严肃地沟通,针对性地批评指证,
并给予她充分的尊重和包容,让孩子放下防备放松的自我改
善。在和老师交谈中还了解到丁老师阿寻老师在陪伴孩子时,
小朋友之间如何交往,遇到矛盾如何解决,身为老师的她们
会在一旁细心观察但不会过早干预,只有小朋友之间遇到解
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会介入加以引导。在自由自主的氛围里萱
萱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社会锻炼了社交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
很开心这次能提起笔为嘉萱写些东西,以上所谈其实
根本算不上育儿方面的心得,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那
部分中的点滴。关于孩子,我们对她的希望是健康快乐,对
自已的要求是帮助她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养成对学习的兴趣,
并且我们都在努力中。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尤
其是进入实验幼儿园后萱萱的进步是惊喜的,感谢园里老师在萱萱人生起步阶段帮助到她。
家是港湾学校是沃土,在家和学校的双重保驾护航下,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祝愿园里所
有孩子童年美好。 ‘
大
朋
友
’
的
站
台
巴学园/BUS STUDY GARDEN
第 46 页
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做你的妈妈
2020 级 2 班 杨沐晨家长
我最爱的小团子:
在没有你之前,我自认生性浪漫自由,哪怕顶着传统的压力,婚姻和生育的排序在
我的人生规划里并不靠前,更未细想过某天要做一个妈妈。在我 34 岁那年,你挑着时
间来了,在妈妈足够成熟的时候。
你的表现简单是棒极了,我不忌口正常吃喝,也正常上班,整个孕期只重了 22 斤,
不水肿不长斑,肚子尖尖小小没留下一丝纹,到 4 个半月,还能穿短裤打扮得很辣,而
你生下来足 7 斤。对了,因为你的优秀表现,让妈妈勇敢地尝试了自然生产,经历了一
场最神奇的魔术过程,虽然过程有点搞笑。我也并没有像连续剧里一样第一眼看到你激
动地哭泣,一切都是那么温暖自然,第一环节我们配合得简直天一无缝,什么孕期抑郁,
不存在的。
感觉天生就会做你的妈妈,抱你、喂你、换包,好像操作过无数遍一样,丝毫没
有新手妈妈的手足无措。
阳光和热情是你的标签。你从小是“公园小孩”,奶奶每天推你到公园 2-3 次,就
像上班一样,碰到每个陌生人,愉快而热情地打招呼,对于小时候害羞的妈妈来说,你
的自来熟令我惊讶极了,我想你是自带快乐来到这个地球的。
你是从小嘴甜到大的,尤其是对陌生阿姨,有一度让我怀疑你长大后大概率会是个
渣男,楼下的阿姨碰到我竟然说:“太喜欢你家小团子了,他说话让我有谈恋爱的感觉。”
今年我们搬家了,我问你,你开心住新家吗?“很开心很幸福,就是少了外公外婆,妈
妈”!类似这样的陈述和表达,他从不吝啬,我想因为心里有满满的爱,所以你的表达
才会这么甜。
‘
大
朋
友
’
的
站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