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教用)

发布时间:2024-1-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5年级(教用)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主题阅读测评视频讲题童年的缸吴新星建议用时: 15 分钟 本题满分: 18 分 实际得分: 分我们家有只空空的缸, 即便空空的, 也是一件特别的玩具。 我们踮起脚尖, 俯身向缸内喊上一声, 缸内嗡嗡作响, 恍若空谷回音。 就这么个简单的 “游戏”, 能让我们玩起来乐此不疲。这个缸放在天井, 因此是 “旱少涝多”。 雨水自檐间下来, 经过一个锡皮管, 落在缸中。 下暴雨时, 雨水奔腾, 如一股小小的瀑布, 哗哗而泻。 我更喜欢雨水涓涓细流叮叮咚咚地落下来, 水缸就成了一个别致的乐器。雨停了, 水缸满满地汪着水, 像清澈的眼睛。 我喜欢把头投到缸面上, 和缸水“大眼瞪小眼”, 痴痴地看个半天。 其实缸里没什么东西, 只是清水。 可也有趣呀,可以看到微凸的缸底、 褐色的缸壁、 水里的折光。一缸满贮的清水很容易激起人养点儿什么的心思。 养点儿什么呢? 小鱼! 童年的时候, 我和妹妹常去抓一种极小的鱼———这种鱼只有一个指甲盖这么长, 身子细细的, 像铅笔画下的短短的一横; 头倒是稍微大点儿, 整个儿像铅笔, 我们便叫它 “铅笔鱼”。 抓来的... [收起]
[展开]
5年级(教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训练要素: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

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主题阅读测评

● 童年的缸 ………………………… 02

● 看皮影戏的童年 ………………… 04

●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 06

● 鱼鳞瓦 …………………………… 0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水墨丹青润童心 ………………… 10

名著阅读测评

●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 12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训练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抓住

人物的特点, 学习写读后感。

主题阅读测评

● 真假美猴王 ……………………… 14

● 赤壁之战 ………………………… 16

● 红楼梦(节选) …………………… 18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2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图画故事 ………………………… 22

名著阅读测评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节选) ……… 23

01

第3页

第三单元 游文字之海

训练要素: 感受汉字的趣味, 了解汉字文化; 学

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主题阅读测评

● 汉字的美学价值 ………………… 26

● 汉字的魅力(节选) ……………… 28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 30

● 关于汉语谐音的研究报告 ……… 3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探汉字奥秘, 享文化妙趣 ……… 34

文言文阅读测评

● 推敲 ……………………………… 36

第四单元 品一言一行

训练要素: 通过文章中动作、 语言、 神态的描写

体会人物的内心, 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表现人物的

内心。

主题阅读测评

● 笛声 ……………………………… 38

● 给美丽做道加法 ………………… 40

● 泥人张 …………………………… 42

● 小橘灯 …………………………… 4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爱护公物 ………………………… 47

文言文阅读测评

● 管宁割席 ………………………… 48

02

第4页

第五单元 读众生万象

训练要素: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运用这种

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主题阅读测评

● 超重 ……………………………… 50

● 他让我们开心 …………………… 51

● 回忆李叔同先生 ………………… 53

● 有你的冬天很温暖 ……………… 5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安全骑行, 头盔保驾 …………… 57

名著阅读测评

● “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节选)

…………………………………… 58

第六单元 探思维过程

训练要素: 试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根据情境

编故事, 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主题阅读测评

● 围魏救赵 ………………………… 60

● 晏子使楚 ………………………… 62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64

● 最佳路径 ………………………… 6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学生寒暑假学习生活情况 ……… 68

文言文阅读测评

● 荔枝图序 ………………………… 70

03

第5页

第七单元 览异域风情

训练要素: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搜集资料, 介绍一个地方。

主题阅读测评

● 塞上的一颗珍珠 ………………… 72

● 威尼斯之夜 ……………………… 74

● 音乐之都维也纳 ………………… 75

● 周庄水韵(节选) ………………… 7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承启楼 …………………………… 79

文言文阅读测评

● 游黄山记(节选) ………………… 80

第八单元 悟幽默言语

训练要素: 感受文章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并用风趣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想法。

主题阅读测评

● 写字 ……………………………… 82

● 雨伞(节选) ……………………… 84

● 胡同中的路 ……………………… 86

● 二马(节选) ……………………… 8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 科技与生活 ……………………… 93

文言文阅读测评

● 诸葛恪得驴 ……………………… 95

阅读力全真模拟评价(一) …………… 1

阅读力全真模拟评价(三) …………… 5

阅读力全真模拟评价(二) …………… 3

阅读力全真模拟评价(四) …………… 7

另册: 阅读示范课

04

第6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忆童年往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阅读要素: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作要素: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

%&#() %&#!'

!

\"

#

$

()*+

%

&

#

$

单元语文要素概览

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多样的, 有的比较直接, 有

的比较含蓄, 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我们家有只空空的缸,

即便空空的, 也是一件特别的玩具……能让我们玩起来乐此

不疲。” 这些句子通过写作者童年时玩缸的乐趣, 抒发了对

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偶尔我会想起看皮影戏的童年, 毕

竟是皮影戏,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 让我度过了人生

最初也是最难忘的岁月……” 这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皮

影戏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 可风筝这

根若有若无的线, 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

的童年” 阅读这句话, 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放风筝承载着作

者童年的快乐, 作者对童年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7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主题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童年的缸

吴新星

建议用时: 15 分钟 本题满分: 18 分 实际得分: 分

我们家有只空空的缸, 即便空空的, 也是一件特别的玩具。 我们踮起脚尖, 俯身

向缸内喊上一声, 缸内嗡嗡作响, 恍若空谷回音。 就这么个简单的 “游戏”, 能让我

们玩起来乐此不疲。

这个缸放在天井, 因此是 “旱少涝多”。 雨水自檐间下来, 经过一个锡皮管, 落

在缸中。 下暴雨时, 雨水奔腾, 如一股小小的瀑布, 哗哗而泻。 我更喜欢雨水涓涓细

流叮叮咚咚地落下来, 水缸就成了一个别致的乐器。

雨停了, 水缸满满地汪着水, 像清澈的眼睛。 我喜欢把头投到缸面上, 和缸水

“大眼瞪小眼”, 痴痴地看个半天。 其实缸里没什么东西, 只是清水。 可也有趣呀,

可以看到微凸的缸底、 褐色的缸壁、 水里的折光。

一缸满贮的清水很容易激起人养点儿什么的心思。 养点儿什么呢? 小鱼! 童年的

时候, 我和妹妹常去抓一种极小的鱼———这种鱼只有一个指甲盖这么长, 身子细细

的, 像铅笔画下的短短的一横; 头倒是稍微大点儿, 整个儿像铅笔, 我们便叫它 “铅

笔鱼”。 抓来的小鱼倒入缸里后好像 “销声匿迹” 了, 不过贴着水面仔细找, 还是能

找到的。

水缸里就只有小鱼, 不免有些单调, 该替小鱼邀请些 “客人”。 我和妹妹陆陆续

续地把小蟹、 青蛳养在缸里。 小蟹晃晃悠悠, 沉入水底后, 先愣了愣, 好像有点儿不

适应, 窸窸窣窣地在缸底不安分地爬来爬去, 像个淘气的小男孩。 青蛳呢, 像个文气

的女孩子, 好半天才慢慢探出头, 沿着缸壁一点点地爬。 有了这些 “男孩” “女孩”,

缸里好热闹呀!

养了一段时间, 再去看时, 咦, 小鱼们呢? 怎么不见了? 连小蟹和青蛳都不见

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是在一个雨天, 趁着缸水浸过缸沿, 和我们不辞而别了吗?

它们一定是想念小河了, 就和我们在外婆家住上一个暑假, 非常想念自己家一样。 这

么一想, 难过的心情不知不觉释然了。

养过了小鱼, 妈妈要 “刮” 水缸了。 用瓜瓢把水舀干净。 要是妈妈刚巧有事要

走开会儿, 我们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像模像样地 “刮” 水缸。 只是 “刮” 了一会儿便

又玩开了, 把瓜瓢轻轻地放在水上, 用手指一拨, 它便如一艘小船, 在水面荡开了。

遗憾的是这片水域太狭小, 葫芦小船没荡出多远就 “碰壁” 了。 “刮” 过后的水缸,

02

第8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怀里空空如也。 它一个人站在天井的角落, 会不会显得有些落寞? 多少会有点儿吧?

不过不要紧, 它怀里很快就要满满当当起来了, 在江南, 雨水从来是不缺的。

(选文有改动)

1 童年的缸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作者围绕 “童年的缸” 写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

括。 (3 分)

!\" #\"

“%” \"

2 作者对水缸这一特别玩具的情感态度, 可用( B )一词来概括。 (2 分)

A. 空空如也 B. 乐此不疲 C. 旱少涝多 D. 销声匿迹

3 作者对在缸里养小生物一事写得特别详细, 阅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体会 “我” 的心情变

化。 下列最符合 “我” 心情变化的一项是( C )。 (2 分)

A B C D

4 下列对句子进行批注, 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2 分)

A. “雨停了, 水缸满满地汪着水, 像清澈的眼睛。” 这句话将水缸当作人来写, 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水缸的委屈, 与下文 “我” 喜欢与水缸 “大眼瞪小眼” 的说法相呼应

B. “小蟹晃晃悠悠, 沉入水底后, 先愣了愣, 好像有点儿不适应, 窸窸窣窣地在缸底不安分地

爬来爬去, 像个淘气的小男孩。” 此句细致写出了小蟹的动作, 表达出 “我” 的喜爱之情

C. “咦, 小鱼们呢? 怎么不见了? 连小蟹和青蛳都不见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是在一

个雨天, 趁着缸水浸过缸沿, 和我们不辞而别了吗?”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 “我” 的

疑问, 说明 “我” 是个性急的孩子

D. “它一个人站在天井的角落, 会不会显得有些落寞? 多少会有点儿吧?” 写了 “我”

和缸的对话, 表达出 “我” 对缸的担心

5 缸是普通的水缸, 但作者在童年时把水缸当玩具、 在水缸中养小生物等赋予了水缸独特

的意义, 让水缸充满生命的活力, 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

什么感受?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示例: 这篇文章充满了童年的乐趣和童真,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6 第五自然段中, 作者将在水缸里养小生物的乐趣写得非常具体。 请你仿照这种写法, 写

一写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玩具, 把你喜欢它的原因写具体。 (5 分)

示例: 我最喜欢的玩具是贝壳。 这些贝壳不是买的, 而是我从海边捡回来的, 或是一些亲

戚朋友送的, 我格外珍惜。 这些贝壳, 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贝壳在我的手里,

可以变成一个小风铃, 可以变成一座宝塔, 也可以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或者什么

也不做, 只是按照大小和品种分类摆在柜子里欣赏, 也让我快乐无比。

03

第9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视频讲题

看皮影戏的童年

贺清华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19 分 实际得分: 分

说起来, 看皮影戏已经是记忆里很久远的事情了。

那时候, 在湘南老家, 谁家老人过生日, 谁家孩子满周岁, 谁家儿子娶媳妇, 都

要请乡亲们看一场价格便宜的皮影戏。

看皮影戏的时候, 我们这些孩子比过年还快活。 吃过晚饭, 兜里揣几块红薯干,

早早来到台子前, 东跑西窜, 吵吵闹闹, 常常遭到大人们的呵斥。

记忆里, 皮影戏班不大, 只有四五个人。 演戏的行头和道具不像大剧团那么烦

琐, 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 俗话说 “ ① ”, 说的就是皮影戏。一般每只

箱子里都有五六百个不同的影人头和百八十个影人身, 皇帝太监、 文臣武将、 神仙妖

怪,一应俱全; 山石草木、 楼台亭宇、 龙车凤辇、 飞禽走兽、 花草鱼虫, 应有尽有。

一只小箱装下了一个大世界。

皮影戏班每人随身带一两件乐器, 如板胡、 二胡、 笛、 钹、 鼓、 锣等, 每到一

处, 就用两根棍子把一块白纱布(也叫银幕)一撑, 挂一只汽灯, 再放一两张桌子、

几条长凳, 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

演戏的节目是事先约定好的, 都是乡亲们非常熟悉的戏, 像 《封神榜》 《岳飞

传》 《杨家将》 《西游记》 等。 几个人在幕后操纵着, 皮影的轮廓被投影到白纱布上,

表演者在幕后为戏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白纱布上的影人便千变万化, 演绎出一个又

一个惟妙惟肖的故事。 文官的斯文、 旦行的稳健、 丑行的幽默、 武将的刚烈、 帅将的

威风就靠皮影人千锤百炼磨打出来的功夫了。

我非常感谢童年故乡的皮影戏, 是它无偿地做了我的历史启蒙老师, 早早地使我

认识到祖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 我认识了 C 的岳飞、

D 的孙悟空、 A 的杨七郎, 还有渭水钓鱼的姜太公。 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绝

不是我那目不识丁的爷爷和奶奶能够讲得出来的, 是皮影戏, 是那些 “一口叙说千古

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的皮影人, 把它们深深地嵌

入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如今故乡已经很少再有皮影戏看了。 现在日子好了, 谁家老人过生日, 谁家孩子

满月, 谁家儿子娶媳妇, 不再请那小小的皮影戏, 而是请一场大戏或者电影, 热热闹

闹、 风风光光。 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吧!

偶尔我会想起看皮影戏的童年, 毕竟是皮影戏,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 让

我度过了人生最初也是最难忘的岁月, 使我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

(选自 《中国经济时报》)

04

第10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1 联系上下文, 你认为文中①处应该填( A )。 (2 分)

A. 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 B. 三尺舞台唱大戏, 千军万马真称奇

C. 三尺生绡作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D.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2 根据阅读经验, 选择合适的四字词填在第七自然段的横线上, 使之与人物的形象相符。

(填序号) (3 分)

A. 勇猛过人 B. 精明能干 C. 精忠报国 D. 神通广大

3 读了本文, 你觉得皮影戏有哪些特点? 摘录文中关键词句概括, 完成图示, 并写写你的

感受。 (5 分)

我的感受: 皮影戏道具简单、 舞台简陋, 但表演精彩, 让作者印象深刻, 对作者来说意义

重大。

4 阅读本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 分)

A. 本文采用了顺叙的叙事方法, 写了作者童年时看皮影戏的经历

B. 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皮影戏中展现了出来

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对表演者绝妙高超的技艺的赞叹

D. 皮影戏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让童年的 “我” 感受到了许多欢乐

5 下面句子中, 加点的 “嵌” 是什么意思? 联系标题和文章内容, 说说这个 “嵌” 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

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绝不是我那目不识丁的爷爷和奶奶能够讲得出来的, 是皮影戏,

是那些 “一口叙说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的皮影人, 把它们深深地嵌

入了我童年的

记忆里。

“嵌” 原意是把东西填在空隙里。 这里指皮影戏演的故事在 “我” 童年记忆中印象之深

刻, 表达了 “我” 对皮影戏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6 随着电脑、 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 如今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有着悠久历

史的皮影戏正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了保护这门传统艺术, 社区开展了 “传承皮

影戏, 让文化活起来” 宣传活动。 请你围绕社区的宣传标语具体谈谈为什么要保护这门

传统艺术。 (4 分)

示例: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

皮影戏不仅可以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还可以让皮影戏这一文化宝藏活起来, 为人

们带来欢乐和艺术享受。

05

第11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视频讲题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周岩壁

建议用时: 16 分钟 本题满分: 21 分 实际得分: 分

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 竟丝丝

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 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孩子, 因为常把嬉笑系在

风筝线上, 即便有些寒意, 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 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 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 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

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 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 拼在一起, 悉心系

好, 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 叽叽喳喳商量一

阵, 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 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

可不易呢, 是我们这些 “男子汉” 低三下四、 求爷告奶才弄到手的。

好了! 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 开始放吧。 ①嘿! 风筝! 风筝! 全是风

筝! 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 从辽阔的麦田里, 迤逦的大道旁, 潋滟的堤塘边

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 腾腾热气捧着, 悠悠飞向空中, 去亲吻白

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 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 大地一片静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

咕, 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 还要想法把一段蜡

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 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

极难放, 因野外有风, 蜡烛又不顶风, 所以总是熄灭。 ②但偶有做成功的, 那风筝放

起来就别有情趣, “信号灯” 明灭闪烁, 随风筝飘飘洒洒, 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

的高空, 如醉如痴。

③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 任你如何摆布, 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

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 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 找出毛病, 对症下

药。 随着欢呼声, 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④当放到得意处, 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 摇头

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 不胜惋惜……

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 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 却每每牵着我的童

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啊, 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06

第12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1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 主要围绕 “风筝” 写了哪些事? 请将文章内容梳理清楚。 (5 分)

!\"#$⑤ &'(

)*+

,-.

&/0

②2+,

①4+,

5678 ③:;<= >?@A ④)C2-

D.2+,

2 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 )。 (多选

题) (3 分)

A. 句子①通过 “嘿” 这个语气词及连用几个感叹句, 突出了风筝漫天飞舞的壮观之景,

也突出了 “我们” 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飞上天空时的喜悦与激动之情

B. 句子②通过 “明灭闪烁” “神秘” 等词, 写出了 “我们” 在晚上放风筝时害怕的心

理, 又写出了 “我们” 对神秘夜空的向往之情

C. 句子③把风筝当作人来写, 无论 “我们” 怎么努力, 它总是和 “我们” 赌气, 往地

上栽, 这些描写体现了 “我们” 对风筝已经很不耐烦了

D. 句子④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 又能让我们感受到小伙伴

们在风筝飘走时由得意到惋惜的心理变化

3 “啊, 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2 分)

A. 与开头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使全文结构紧凑、 完整

B. “鹅黄色” 体现了 “我” 的童年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C. 抒发了 “我” 对童年放风筝生活的怀念与眷恋之情

D. “鹅黄色” 代表不成熟, 暗喻 “我” 放风筝失败之事

4 读句子, 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3 分)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 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 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示例: 已经逝去的童年, 在 “我” 的记忆中有时清晰, 有时模糊, 却永难忘怀。 放风筝承

载着童年的快乐, 常常引起 “我”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句子表达了 “我” 对童年生活的

深深眷恋之情。

5 本文第四、 五自然段已经描写了放风筝时的欢乐情景, 为什么第六自然段还要写放风筝

失败的体验? 请简要说一说。 (3 分)

示例: 因为放风筝失败的体验, 与放风筝成功的快乐, 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 这样写

能使所描写的童年生活更真实有趣,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6 文中, 看着风筝一会儿悠悠飞向空中,一会儿往地上栽, 小伙伴的心情是一会儿喜,一

会儿忧,一会儿急,一会儿悲。 请你从 “喜” “忧” “急” “悲” 中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

象, 照下面的例子进行具体描写。 (5 分)

07

第13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例: (静) 夜晚, 山多静。 鸟静得不敢大声歌唱, 树静得不敢随风舞动, 就连月亮也放

轻了脚步。

( 喜 )大家看着风筝悠悠飞向空中, 去亲吻白云, 心里别提多乐了。 灵儿乐得跳起了舞,

明明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我乐得大声叫着 “好高啊! 好高啊!”

视频讲题

鱼鳞瓦

肖复兴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20 分 实际得分: 分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 灰色, 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 形成色彩鲜明的对

比。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 那般高高在上, 但满城沉沉的灰色, 低矮着, 沉默着,

无语沧桑, 力量沉稳, 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 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 难怪

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 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想想, 真的很有意思。 那时候, 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 鱼鳞状

的灰瓦顶, 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 晒的萝卜干、 茄子干或白薯干, 都会扔在那上

面; 五月端午节, 艾蒿和蒲剑要插在门上, 也要扔到房顶, 图个吉利; 谁家刚生小孩

子, 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 取葱的谐音, 说是打打聪明, 打完之后, 还要

把葱扔到房顶, 这到底是什么讲究, 我就弄不明白了。

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 鱼鳞瓦的房顶, 就是我们的乐园。 老北京有句俗话, 叫

作 “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 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 淘得要命, 动不动就

爬到房顶上揭瓦玩, 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我相信, 老北京的小孩子, 没有

一个没干过上房揭瓦这样调皮的事。

那时, 我刚上小学, 开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房揭瓦。 我们住的四合院的

东跨院, 有一个公共厕所, 厕所的后山墙不高, 我们就从那里爬上房顶, 弓着腰, 猫

似的在房顶上四处乱窜, 故意踩得瓦噼啪直响, 常常会有邻居大妈大婶从屋里跑出

来, 指着房顶大骂: “哪个小兔崽子, 把房踩漏了, 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 她们骂

我们的时候, 我们早都踩着鱼鳞瓦跑远, 跳到另一座房顶上了。

鱼鳞瓦, 真的很结实, 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 就是一点儿也不坏。 单个

儿看, 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 甚至碎, 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 铺成了一面坡房

顶, 就那么结实。 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 中间并没有泥粘连, 像一只小手

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了一起, 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 也真是怪事, 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

百思不解。 漫长的日子过去之后, 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 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

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坡顶。 少了鱼鳞瓦的房顶, 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

般, 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新式帽子, 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08

第14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前些天, 路过童年住过的那条老街, 正赶上那里拆迁, 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

装满了一汽车的挎斗,一层层, 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 也呈鱼鳞状。 那可都是前清时

候就有的鱼鳞瓦呀,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 还是那样结实, 那样好看。 又有谁

知道, 在那些鱼鳞瓦上, 曾经上演过那么多童年的游戏呢!

1 鱼鳞瓦的特点有( ACD )。 (多选题)(3 分)

A. 灰色 B. 单片不易碎 C. 低矮沉稳 D. 铺在一起很结实

2 分析下列比喻句, 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并把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中。 (4 分)

(1)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 那般高高在上, 但满城沉沉的灰色, 低矮着, 沉默着, 无语

沧桑, 力量沉稳, 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 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 ( B )

(2) 少了鱼鳞瓦的房顶, 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 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新式帽子, 也

不是那么回事了。 ( A )

A. 把少了鱼鳞瓦的房顶比作人的头顶斑秃。

B. 把满城灰色的鱼鳞瓦比作秤砣、 翻涌的海浪。

C. 把少了鱼鳞瓦的房顶比作人头顶上的帽子。

D. 用满城灰色的鱼鳞瓦比作秤砣、 云雾。

3 本文第一自然段把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和鱼鳞瓦作对比, 用意是( B )。 (2 分)

A. 表现出鱼鳞瓦不如故宫里的碧瓦琉璃那般色彩炫目, 那般高高在上

B. 通过对比, 表现出鱼鳞瓦记录着老北京的沧桑, 突出其沉稳的特点

C. 说明琉璃瓦比鱼鳞瓦漂亮

D. 表现鱼鳞瓦的黯然

4 本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第三、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B )。 (4 分)

A. 鱼鳞状的灰瓦顶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

B. “我们” 爬到房顶上揭瓦玩, 惹得邻居大妈大婶大骂

C. 人们在屋顶上晒东西

D. “我们” 在房顶上玩耍

5 本文以 “鱼鳞瓦” 为题, 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老北京的众多习俗和儿童游戏? 请结

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 分)

作者写老北京的众多习俗, 是为了表现鱼鳞状的灰瓦顶与老北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写上房揭

瓦的儿童游戏, 则表现了鱼鳞瓦的房顶是孩子们的乐园, 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6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说说你对这一自

然段的理解。 (4 分)

抒发了作者对鱼鳞瓦虽历经百年雨雪风霜的洗礼仍结实好看的赞叹之情, 以及对这样经

久耐用的鱼鳞瓦因拆迁而被废弃的遗憾之情, 同时又有对与鱼鳞瓦息息相关的美好童年

的怀念之情。

理解示例: 城市建设是应该的, 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的保护, 希望代表

老北京特色的部分鱼鳞瓦可以受到保护。

09

第15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水墨丹青润童心

建议用时: 15 分钟 本题满分: 13 分 实际得分: 分

材料 一 儿童水墨画展海报

材料 二

①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 由水和墨经过调配后描绘在宣纸上, 水墨画被视为

中国的传统绘画, 是国画的代表, 在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甲)

②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 盛于宋元, 明朝及近代以来不断发展。 通常来讲,

水墨画的特点仅有黑白两色, 画上颜色的层次是由墨的浓淡变化体现的。 后来,

也有工笔花鸟画, 色彩缤纷。

③中国的水墨画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有人物、 景物、 动物、 植物, 其主要

特点是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水墨画通过对物象的描绘, 来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

界和真情实感, 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乙)

④如今, 水墨画元素已经浸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在服装、 家居、 产品包装

等方面广为应用。 例如, 在家居设计中经常融入中国水墨画元素, 将传统与现代

艺术完美结合, 使家居更富有东方风韵。 不仅如此, 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名片, 还推动着国际文化的交流。 (丙)

⑤水墨画浸润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 成

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丁)

10

第16页

第一单元 忆童年往事

材料 三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它强调自

然、 生动、 不拘泥于形的特征, 正符合儿童绘画的身心发展特点。 儿童学习水墨

画可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审美能力, 还可以从中了解和继承中华民

族的文化遗产, 体验水墨画的乐趣, 萌发孩子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的情感。 儿童

水墨画造型稚拙, 充满童趣。 它们或许没有气韵生动、 留白借势的内涵, 也没有

“十景十色” 的掌控度, 甚至有时是那么的不合常理, 但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属于

儿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天地, 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

1 材料一画展海报的主题为 “童·趣·墨·韵”, 其中的每个字都饱含深意, 下列对 “韵”

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D )。 (2 分)

A. 儿童视角 B. 妙趣横生 C. 水墨交融 D. 意蕴深远

2 将下面的资料插入材料二中, 最合适的位置是( C )。 (2 分)

去年,一幅名为 《海魂有你》 的水墨画作品赠予俄罗斯青年联盟收藏。 这不仅表达

了中国人民的友谊, 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A. (甲) 处 B. (乙) 处 C. (丙) 处 D. (丁) 处

3 林菲想绘制一个关于水墨画发展历史及应用的思维导图, 你会建议她仔细阅读( C )。

王志想了解儿童水墨画的特点及学习水墨画的好处, 你会建议他阅读( D )。 (4 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第⑤段 B. 材料二中的第②段和第③段

C. 材料二中的第②段和第④段 D. 材料一和材料三

4 根据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2 分)

A. 海报中的儿童水墨画展由青少年宫举办, 展出时间为一个月

B. 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 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只有黑白两色

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打比方的方法, 说明了水墨画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

D. 儿童学习水墨画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其作品往往造型稚拙, 充满童趣

5 根据你对儿童水墨画的了解, 请你为儿童水墨画展写几句宣传语。 (3 分)

示例一: 传承经典, 水墨飘香, 新奇独特, 妙趣横生。

示例二:一笔浓墨,一纸挥毫, 童心与水墨的相遇, 无处不显孩子们本性的率真与质朴,

一双双小手挥着墨浪,一颗颗童心埋下美的种子。

11

第17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名著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 心

建议用时: 10 分钟 本题满分: 9 分 实际得分: 分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 母亲总是笑骂着说: “ 看你的脸都晒

‘熟’ 了! 一个女孩子这么 ‘野’, 大了怎么办?” 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

“你的孩子, 大了还会野吗?” 这时, 母亲脸上的笑, 是无可奈何的笑, 而父亲脸上

的笑, 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 我的 “野”, 是父亲一手 “惯” 出来的。 我从小穿男装, 连穿耳都没有穿

过。 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 伯母、 叔母都说: “四妹该扎耳朵眼, 戴耳环了。” 父

亲还是不同意, 借口说: “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 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

孩子就笨了。” 自此我始终没扎耳朵眼!

不但如此, 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 有时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 我就故意在父亲面

前一瘸一瘸地走, 父亲就埋怨母亲说: “你又给她小鞋穿了!” 母亲也气了, 把剪刀

和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 “你会做就给她做, 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 我也不管!” 父

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 母亲反而笑了, 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 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 他一下班, 我一放学, 他就带我

出去骑马。 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 是轮流下山, 上市去

取文件或书信的。 我们总在黄昏, 把这两匹马牵来, 骑着在海边山上玩。 父亲总让我

骑那匹老实的白马, 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 跟在后面。

(选自 《童年杂忆》, 有删改)

1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单引号的作用是( B )。 (2 分)

A. 表示着重强调 B. 表示特殊含义 C. 表示特定称谓 D. 表示解释说明

2 文中说: 的确, 我的 “野”, 是父亲一手 “惯” 出来的。 文中父亲把 “我” 的 “野”

“惯” 出来的事情主要有( AD )。 (多选题)(3 分)

A. 从小穿男装 B. 扎耳朵眼 C. 穿紧鞋 D. 带 “我” 去骑马

3 你认为 “我” 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他对 “我” 的 “惯” 中体会到了他对子女怎

样的感情? (4 分)

示例: “我” 的父亲是一个开明、 自由、 充满父爱的人。 我从他不约束孩子、 让孩子自由

快乐地成长中, 体会到了他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之情。

12

第18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赏名著人物

花果山福地,

水帘洞洞天。

阅读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写作要素: 抓住人物的特点, 学习写读后感。

!\"#$

%&#() %&#!'

!

\"

#

$

()*+

%

&

#

$

单元语文要素概览

古典名著承载着无数文化的精华, 不论是在艺术手法上

还是在思维深度上, 它们都是悠悠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瑰

宝。 古典名著的语言风格跟现代的不大一样, 内容理解上有

一定的难度, 如果掌握一定的方法, 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

多。 阅读 《真假美猴王》 时, 我们可以找来完整版的 《西

游记》 阅读, 或者搜集电影、 电视剧等资料, 便可以更加清

晰地了解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

来; 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只叫 ‘嗳哟!’ 宝玉滚到贾母

怀里” 这几句话, 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通过对各具情态的笑

的细致描写, 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19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主题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真假美猴王

建议用时: 15 分钟 本题满分: 16 分 实际得分: 分

二人洞外细看, 果见一个行者, 高坐石台之上, 与群猴饮酒作乐。 模样与大圣

无异。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 撇了沙和尚, 掣铁棒上前骂道: “你是何等妖邪, 敢变我

的相貌, 敢占我的儿孙, 擅居吾仙洞, 擅作这威福?” 那行者见了, 公然不答, 也使

铁棒来迎。 二行者在一处, 果是不分真假。

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 直嚷到南海, 径至落伽山, 打打骂骂, 喊声不绝。 早惊动

护法诸天, 即报入潮音洞里道: “菩萨, 果然两个孙悟空打将来也。” 这两个递相揪住

道: “菩萨, 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 才自水帘洞打起, 战斗多时, 不分胜负。 沙悟净

肉眼愚蒙, 不能分识, 有力难助。 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复师父, 我与这厮打到宝

山, 借菩萨慧眼, 与弟子认个真假, 辨明邪正。” 道罢, 那行者也如此说一遍。 众诸

天与菩萨都看良久, 莫想能认。

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 悄悄吩咐: “你一个帮住一个, 等我暗念紧箍儿咒, 看

那个害疼的便是真, 不疼的便是假。” 他二人果各帮一个。 菩萨暗念真言, 两个一齐

喊疼, 都抱着头, 地下打滚, 只叫: “莫念, 莫念!” 菩萨不念, 他两个又一齐揪住,

照旧嚷斗。

二人扯扯拉拉, 径至南天门外, 众天神看够多时, 也不能辨。 玉帝即传旨宣托塔

李天王, 教: “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 教他假灭真存。” 天王即取镜照住, 请

玉帝同众神观看。 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 金箍、 衣服, 毫发不差。

那两个行者又打嚷到阴山背后, 打至森罗殿下。 阴君闻言, 即唤管簿判官一一从

头查勘, 更无个假行者之名。 再看毛虫文簿, 那猴子一百三十条已是孙大圣幼年得道

之时, 大闹阴司, 消死名一笔勾之, 自后来凡是猴属, 尽无名号。

……

如来佛祖合掌道: “观音尊者, 你看那两个行者, 谁是真假?” 菩萨道: “前日在

弟子荒境, 委不能辨。 他又至天宫、 地府, 亦俱难认。” 如来笑道: “汝等法力广大,

只能普阅周天之事, 不能遍识周天之物, 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 菩萨又请示周

天种类, 如来才道: “周天之内有五仙, 乃天、 地、 神、 人、 鬼; 有五虫, 乃蠃、 鳞、

毛、 羽、 昆。 这厮非天、 非地、 非神、 非人、 非鬼, 亦非蠃、 非鳞、 非毛、 非羽、 非

昆。 又有四猴混世, 不入十类之种。” 菩萨道: “敢问是那四猴?” 如来道: “第一是

14

第20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灵明石猴, 通变化, 识天时, 知地利, 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 晓阴阳, 会人

事, 善出入, 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 拿日月, 缩千山, 辨休咎, 乾坤摩弄。 第

四是六耳猕猴, 善聆音, 能察理, 知前后, 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 不入十类之种, 不

达两间之名。 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此猴若立一处, 能知千里外之事; 凡人说

话, 亦能知之。 故此善聆音, 能察理, 知前后, 万物皆明, 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 六

耳猕猴也。”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 胆战心惊, 急纵身, 跳起来就走。 后又摇身一

变, 变作个蜜蜂儿, 往上便飞。 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 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大众一

发上前, 把钵盂揭起, 果然见了本相, 是一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 抡起铁棒,

劈头一下打死, 至今绝此一种。

(选文有删改)

1 梳理故事内容, 请照样子概括众人辨识真假美猴王的经过。 (4 分)

!\"#$%&'()*+,

-./0123)45

2 读古典名著遇到不懂的词语时, 可以猜一猜意思。 下列对文中词语大致意思的猜测, 不

恰当的一项是( C )。 (2 分)

A. “四猴” 指的是灵明石猴、 赤尻马猴、 通臂猿猴、 六耳猕猴

B. “照妖镜”, 我猜它是一种能照出妖魔原形的宝镜

C. “毛虫文簿” 应该是记录虫子生死的本子, 所以查不到假悟空

D.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我猜 “蠃、 鳞、 毛、 羽、 昆” 是五类动物

3 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 中,

还有哪个故事也反映了孙悟空的这些特点? (4 分)

孙大圣忍不住, 抡起铁棒, 劈头一下打死, 至今绝此一种。

运用了动作描写, 表现了孙悟空疾恶如仇、 除恶务尽 (武功高强、 爱憎分明、 雷厉风行)

的特点。 “三打白骨精” 的故事也体现了孙悟空的这些特点。

4 两个孙悟空真假难辨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至少写出三点。 尽管假悟空嚣张狡猾, 但最终

还是被识破打死。 联系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4 分)

示例: ①样貌声音相同, 金箍、 衣服, 毫发不差; ②自水帘洞打起, 战斗多时, 不分胜负,

武力、 法力相当; ③菩萨暗念紧箍儿咒时有相同的痛苦表现。

感悟示例: “假的真不了, 邪不压正”。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以假乱真的现象, 如市场上卖假

货, 但是只要我们擦亮眼睛, 仔细辨别, 假的就无处容身, 凡是造假者都不会有好下场。

15

第21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5 嘉华想通过阅读 《西游记》 及其他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下列阅读建议不恰

当的一项是( B )。 (2 分)

A. 阅读 《西游记》 时, 可以浏览目录, 找到和孙悟空有关的章节展开阅读

B. 阅读有关孙悟空的章节时, 所有难理解的语句都需要反复琢磨, 弄懂为止

C. 寻找有关孙悟空的电影、 电视剧, 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D. 阅读 《西游记》 时, 可以搜集有关孙悟空的资料及他人的评论, 加深对他的了解

视频讲题

赤壁之战

建议用时: 18 分钟 本题满分: 25 分 实际得分: 分

东汉末年,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 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

驻扎在赤壁, 同曹操的兵马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马在北岸, 周瑜的兵马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 坐不惯船, 可是要渡过大江, 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

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 铺上木板, 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

的本领, 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 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 “曹军号称八十万, 我军才三万,

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 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 船头接

船尾, 只要用火攻, 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可是这一仗怎么打, 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

了, 于是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 叫他就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说东吴兵少, 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 周瑜自不量力, 硬

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哪有不失败的。 他愿脱离东吴, 带兵士和粮草, 投降曹操。 曹操

接到黄盖的信, 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 东南风很急, 江面上波浪滔天。 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 忽然有个兵士

报告说: “江的南岸方向隐隐约约有些帆船, 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 曹操定睛一

看, 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 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 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

“黄” 字。 曹操笑着说: “黄盖没有失信, 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 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 都用幔子遮着, 里面不是兵

士, 也不是粮食, 而是芦苇, 上面铺着火硝、 硫黄, 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 快得像离弦的箭。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曹操只道是黄盖

来投降了, 高兴还来不及, 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 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 大家上

16

第22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了小船, 解了缆绳, 让这二十条火船

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

战船被铁索连着, 没法散开,一下子

都着了火。 火又窜上岸去, 岸上的兵

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 浓烟封住了

江面, 分不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岸。

哭声喊声混成一片, 曹操的人马烧死

的, 淹死的, 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 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 周瑜的兵追来了。 曹操见手下的兵

将丢盔弃甲, 无心应战, 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 本文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 《 三国演义 》, 作者是 元末明初 (朝代)的 罗贯中 ,

主要讲述 魏 、 蜀 、 吴 三国之间的故事。 (6 分)

2 文中 “就像平地一样” 与成语 “ 如履平地 ” 意思一样, 成语 “ 自不量力 ” 与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 (2 分)

3 阅读全文, 梳理本文的故事脉络。 (3 分)

起因: 曹军南下 ——— 发展: 黄盖诈降 ——— 高潮: 火烧赤壁 ——— 结局: 曹军大败

4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原因有( ABCD )。 (多选题) (3 分)

A. 双方兵力悬殊 B. 刮的是东南风

C. 曹军不习惯水战 D. 曹军船只连在一起

5 读句子, 完成练习。 (4 分)

①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 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 “曹军号称八十万, 我军才三万,

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 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 船头接船

尾, 只要用火攻, 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②火光照得满天通红, 浓烟封住了江面, 分不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岸。 哭声喊声混

成一片。

句子①属于 语言 描写, 写出了黄盖 分析到位、 计策巧妙、 聪明机智 的特点。

句子②属于 环境 描写, 写出了 曹军战败时混乱的场面 。

6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 联系上下文, 说说这 “计策” 具体是指什么。 (3 分)

计策具体是指: 先是黄盖诈降, 取得曹操信任, 接着黄盖带着铺了火硝、 硫黄的船借东南

风冲向曹操的船队, 引发大火, 最后是周瑜带兵追赶。 (意思接近即可)

17

第23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7 曹操带领手下从华容道逃跑时, 内心一定是后悔不已的, 他会想些什么呢? 展开合理想

象, 把曹操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4 分)

示例: 曹操一边逃跑,一边回想事情的发生、 经过和结果, 不禁在心中感叹: “这次失败,

乃是我一时轻信了别人才酿成的大错! 黄盖啊黄盖, 周瑜啊周瑜, 你们可真是想出了好计

策! 不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我一定会报仇雪恨的。”

视频讲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17 分 实际得分: 分

片段一

那刘姥姥入了坐, 拿起箸来, 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

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 说道: “这个叉巴子,

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 那里拿的动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

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 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

桌上, 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 “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高声说道: “老刘, 老刘, 食量大如

牛: 吃个老母猪, 不抬头!” 说完, 却鼓着腮帮子, 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

发怔, 后来一想,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黛

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只叫 “嗳哟!”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的搂着叫 “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却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掌不住,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

裙子。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 叫 “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 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

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 还只管让刘姥姥。

片段二

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 说: “我们姑奶奶在那里?” 平儿引

到炕边, 刘姥姥便说: “请姑奶奶安。” 凤姐睁眼一看, 不觉一阵伤心, 说: “姥姥你

好? 怎么这时候才来? 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 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

神情恍惚, 心里也就悲惨起来, 说: “我的奶奶, 怎么这几个月不见, 就病到这个分

儿。 我糊涂的要死, 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 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 青儿只是

笑, 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 便叫小红招呼着。 刘姥姥道: “我想姑奶奶的病不要撞

着什么了罢?” 平儿听着那话不在理, 便在背地里扯他。 刘姥姥会意, 便不言语。 那

18

第24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里知道这句话倒合了凤姐的意, 扎挣着说: “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 说的不错。 你见

过的赵姨娘也死了, 你知道么?” 刘姥姥诧异道: “阿弥陀佛! 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

死了? 我记得他也有一个小哥儿, 这便怎么样呢?” 平儿道: “这怕什么, 他还有老

爷太太呢。” 刘姥姥道: “姑娘, 你那里知道, 不好死了是亲生的, 隔了肚皮子是不

中用的。” 这句话又招起凤姐的愁肠, 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 众人都来劝解。 巧姐儿

听见他母亲悲哭, 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 也哭起来。 凤姐一面哭着道: “你

见过了姥姥了没有?” 巧姐儿道: “没有。” 凤姐道: “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 就和

干娘一样, 你给他请个安。” 巧姐儿便走到跟前, 刘姥姥忙拉着道: “阿弥陀佛, 不

要折杀我了! 巧姑娘, 我一年多不来, 你还认得我么?” 巧姐儿道: “怎么不认得。

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 前年你来, 我还和你要隔年的蝈蝈儿, 你也没有给我,

必是忘了。” 刘姥姥道: “好姑娘, 我是老糊涂了。 若说蝈蝈儿, 我们屯里多的很,

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 若去了, 要一车也容易。”

(选文有删改)

1 下列是对选段内容的概括, 将正确的选项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2 分)

(1) 片段一: ( B ) (2) 片段二: ( A )

A.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 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B. 刘姥姥进大观园, 遭众人取笑。

C.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 遭众人取笑。

D. 刘姥姥进大观园, 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2 片段一对各具情态的笑描写可谓细致入微, 下列这些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

将正确的选项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3 分)

A. 含蓄、 有教养又小心谨慎 B. 天真和孩子气浓 C. 率真、 爽朗、 不受拘束

(1)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写出了湘云( C )的性格。

(2) “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只叫 ‘嗳哟!’” 想笑又极力控制, 反映了黛玉( A )的

性格。

(3)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的搂着叫 ‘心肝’。”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反映出他

( B )的性格特点, 也表明了他在贾家尊宠的地位。

3 下列句子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选一选。 (3 分)

A. 语言描写 B. 神态、 动作描写 C. 动作描写

(1) 老刘, 老刘, 食量大如牛: 吃个老母猪, 不抬头! ( A )

(2) 那刘姥姥入了坐, 拿起箸来, 沉甸甸的不伏手。 ( C )

(3) 众人先是发怔, 后来一想,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 B )

19

第25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4 片段二中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真诚、 和气、 略带尊敬。 下列不能表现这一点的句子是哪

一项? ( C ) (2 分)

A. “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 说的不错。”

B. 凤姐道: “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 就和干娘一样, 你给他请个安。”

C. 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 便叫小红招呼着。

D. “姥姥你好? 怎么这时候才来?”

5 片段一中凤姐和鸳鸯让刘姥姥出尽洋相, 而片段二中凤姐跟刘姥姥平和地说话。 为什么

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 (3 分)

片段一: 那时贾母还在, 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戏弄刘姥姥。 片段二: 贾府家境败

落, 贾母已去世, 凤姐也病危, 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6 结合两个片段描写的情况, 你认为刘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 (限 50 字内) (4 分)

刘姥姥是一位开朗、 喜言笑、 朴实又比较世故, 更懂得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

视频讲题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吴承恩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15 分 实际得分: 分

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 只见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 走了一天的

路, 唐僧感觉饥饿, 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悟空跳上云端, 四处观看, 见南山有熟

透的山桃, 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 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 自言自语道: “造化!

造化! 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 它正要上前, 见唐僧身边有

猪八戒和沙僧保护, 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 拎了一罐斋饭, 径直走到唐僧面前, 说

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唐僧一再推辞, 八戒嘴馋, 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 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 睁开火眼金睛一看, 认出村姑是个妖精, 举起

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 “它是个妖精, 是来骗你的。” 说着,

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 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悟空打开罐子, 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 癞蛤蟆,

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手拄着弯头竹

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 也不说话, 当头就是一棒。 白骨

20

第26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精见棍棒落下, 又用法术脱了身, 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 惊得从马上摔下来, 坐在地上, 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

咒。 悟空头痛难忍, 连忙哀告。 唐僧喝道: “你为何不听劝说, 把人打死一个, 又打

死一个?” “它是妖精!” 唐僧非常生气: “胡说! 哪有那么多妖精! 你无心向善, 有

意作恶, 你去吧!” 悟空说: “师父若真不要我, 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大

惊: “我只学过紧箍咒, 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说: “若无松箍咒, 你还带我走

吧。” 唐僧无奈: “我再饶你这一次, 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 扶着唐僧

上了马, 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 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 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

女儿。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 走上前迎着妖精, 笑道: “你瞒得了别人, 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悟空抽出金箍棒, 怕师父念咒语, 没有立刻动手, 暗中叫来众

神, 吩咐道: “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 这一次定要打死它。 你们在半空中作

证。” 众神都在云端看着。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妖精化作一堆骷髅,

脊梁上有一行字, 写着 “白骨夫人”。

1 本文中白骨精分别幻化成( A )。 (2 分)

A. 送斋的村姑、 寻找亲人的老婆婆及老公公

B. 送斋老婆婆、 寻找亲人的村姑及老公公

C. 送斋老公公、 寻找亲人的村姑及老婆婆

D. 寻找亲人的村姑、 送斋的老婆婆及老公公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中 “笑” 字写出了悟空( B )的特点和心理。 (2 分)

A. 勇敢 B. 成竹在胸, 识破白骨精的诡计

C. 对妖怪的轻视 D. 见到妖怪就兴奋

3 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 孙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的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表现在

( B )。 (2 分)

A. 机智、 勇敢 B. 孙悟空让众神为他作证后才动手打死白骨精

C. 善于吸取教训 D.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白骨精

4 读句子, 体会加点词语的妙处。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2 分)

A. “唐僧一再推辞, 八戒嘴馋, 夺

过罐子就要动口。” “夺” 表现了八戒好吃懒做的特点

B. “山坡上闪

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闪” 代表了一个敏捷、 很突然的动作。一个

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 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C. “唐僧一见, 惊得从马上摔

下来。” “摔” 体现了唐僧受到的惊吓之大

D. “悟空把金箍棒藏

在身边, 走上前迎着妖精。” “藏” 表现了悟空的聪明机智

21

第27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5 阅读文章, 展开想象, 将人物和对话连一连。 (3 分)

白骨精 “太好了, 我正好肚子饿了, 师父你不饿我可要先吃了。”

唐僧 “不用了, 我们不饿, 不敢劳烦女施主, 多谢了!”

八戒 “各位长老,一路走来也累了, 我特地准备了斋饭, 请用吧!”

6 请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辞。 (4 分)

示例: 你的火眼金睛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 你不畏艰险一心除妖保护师父, 你意志坚定为

取经大业无怨无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图画故事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10 分 实际得分: 分

阅读下列名著中的图画故事。

(一) (二)

《水浒传》 《红楼梦》

(三) (四)

《西游记》 《三国演义》

22

第28页

第二单元 赏名著人物

1 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上面四幅图拟标题。 要求: 按照 “人物+事件” 的格式, 如 “鲁智

深倒拔垂杨柳”。 (4 分)

(一) 武松打虎 (二) 黛玉葬花

(三) 石猴出世 (四) 关羽刮骨疗毒

2 选取你熟悉的一个故事简要写出大概内容。 (3 分)

示例: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 途中路过景阳冈。 武松进店喝了很多酒, 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武松上冈后, 见了官府的榜文, 才知此地真有虎, 想要回去住店, 又怕店家笑话, 便继续

向前走去。 见到老虎后, 武松与猛虎展开激烈的搏斗, 终于打死了猛虎, 从此武松威名

大震。

3 这些图画是否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请你选一幅进行点评。 (3 分)

示例: 我选择第一幅。 《武松打虎》 这个故事的图画突出了武松勇敢的英雄形象。 画面上

武松一手摁着老虎,一手正挥拳朝老虎砸去, 那气势真是虎虎生风!

名著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节选)

施耐庵

建议用时: 10 分钟 本题满分: 12 分 实际得分: 分

智深自来廨(xiè)宇里房内, 收拾整顿歇卧。

次日, 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 买了十瓶酒, 牵了一个猪, 来请智深。 都在廨宇安

排了, 请鲁智深居中坐了, 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 智深道: “甚么道理,

叫你众人们坏钞?” 众人道: “我们有福, 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 智深

大喜。 吃到半酣里, 也有唱的, 也有说的, 也有拍手的, 也有笑的。 正在那里喧哄,

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众人有扣齿的, 齐道: “赤口上天, 白舌入地。” 智深道:

“你们做甚么鸟乱?” 众人道: “老鸦叫, 怕有口舌。” 智深道: “那里取这话?” 那种

地道人笑道: “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 每日只聒到晚。” 众人道: “把梯

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 有几个道: “我们便去。”

智深也乘着酒兴, 都到外面看时, 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 “把梯子

上去拆了, 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 “我与你盘上去, 不要梯子。” 智深相了一

23

第29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相, 走到树前, 把直裰脱了, 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 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

一趁, 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 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

正是真罗汉! 身体无千万斤气力, 如何拔得起!” 智深道: “打甚鸟紧! 明日都看洒

家演武, 使器械。” 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选自 《水浒传》)

1 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2 分)

A. 智深自来廨宇

∙∙

里房内, 收拾整顿歇卧。 (官舍)

B. 每日只聒

到晚。 (吵叫)

C. 明日都看洒家

∙∙

演武, 使器械。 (指说话或听话者以外的一方)

D. 把直裰

∙∙

脱了。 (衣服)

2 根据古代章回小说回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 下列与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配对的一句是

( B )。 (2 分)

A. 高衙内父子施毒计 B.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3 联系 《水浒传》 整本书的内容, 鲁智深拔垂杨柳的原因是( B )。 (2 分)

A. 他认为老鸦叫, 是有口舌之争的预兆

B. 以此树立起威信, 让众泼皮心服口服

C. 在众人面前逞能, 表现自己勇猛过人

D. 他喝醉了酒, 被乌鸦的聒噪声激怒了

4 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也是鲁智深的有( BD )。 (多选题) (3 分)

A. 智取生辰纲 B. 拳打镇关西

C. 千里走单骑 D. 大闹五台山

5 读句子, 作者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前, 先 “相了一相”; 拔垂杨柳时, 又连用了好几

个动词, 这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3 分)

智深相了一相, 走到树前, 把直裰脱了, 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 却把左手拔住

上截, 把腰只一趁, 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这些属于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表现了鲁智深粗中有细、 有勇有谋、 力大无穷的特点。

24

第30页

第三单元 游文字之海

游文字之海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阅读要素: 感受汉字的趣味, 了解汉字文化。

写作要素: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

%&#() %&#!'

!

\"

#

$

()*+

%

&

#

$

单元语文要素概览

我们阅读文章时总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只要多

读几遍并细细体会, 就会多一份发现。 “正楷, 如正襟危坐

的君子; 行书, 如健步行走的军人; 草书, 如步履匆匆的商

贾; 狂草, 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这几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汉字书法的动感神韵之美。 “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

店招, 三个汉字, 立刻就会像一团火, 像一盏灯, 像一声乡

音, 将你带到父母面前, 使你抛却一切疲惫、 孤独以至恐

惧” 阅读这句话, 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汉字能引起人们的遐

想, 孕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能体会到汉字文化是每

个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

第31页

木头马阅读力测评 福建专版 小学语文 5 年级 B 版

主题阅读测评

视频讲题

汉字的美学价值

骆冬青

建议用时: 12 分钟 本题满分: 15 分 实际得分: 分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

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像建

筑物一样, 有间架结构。 不管是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包围结构, 汉字的第一要求就

是稳定, 不能摇晃倒地。 于是, 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 有许多字, 实际上是一种

对称的结构。 汉字的这一特点, 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 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因此, 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

美。 比如, 我们平常见到的 “哭” 与 “笑” 两个字, 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 看上

去都会觉得 “哭” 就是在哭, “笑” 就是在笑。一些书法家把一个繁体的 “龙” 字写

得像一条龙在飞舞, 活脱脱是一幅写意的国画; 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 “舞” 字

招牌, 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 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 汉字一字一音, 发音抑扬顿挫, 极富美感。 中国的诗歌历来是

讲究平仄, 讲究押韵, 讲究节奏的。 为什么? 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

来。 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 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 诗歌散文化, 硬性断句,

随意换行, 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 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不但要有

意境美, 而且要有音律美。 这样, 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 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 汉字书体纷繁, 姿态万千。 它不为形体所拘, 即使狂草, 我们

也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 领略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

法神韵。 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 正楷, 如正襟危坐的君子; 行书, 如健步行走的军

人; 草书, 如步履匆匆的商贾; 狂草, 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写得好的汉字, 便成了书

法, 成了艺术精品。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 音、 义为一体的文字, 其为人诟病处在 “象形”。 可是, 正

因为 “象形”, 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 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

式, 即书法。 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 把不同模式、 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

为一; 图画、 象形、 表意、 表音, 这四种 “文字发展阶段”, 都智慧地凝结在 “汉

字” 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 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 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

汉字美学之提出, 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 在一些人看来的 “落后”, 却恰恰是

26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