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桂林牌灯传承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3-8-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探索桂林牌灯传承发展策略

1<br>探讨桂林牌灯传承发展策略<br>何丽莹,黄竹新<br>(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1) <br> 摘要:在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桂林<br>牌灯是一种自成一派有着鲜明的地域、民间文化特色,凝聚了桂林人民七百多年<br>的群体文化及生活智慧的民间活动项目。本文通过对桂林牌灯的元因素,以及演<br>变传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桂林牌灯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协会<br>+、高校+、旅游+”三个传承发展平台的建议,旨在为桂林牌灯的传承发展探索<br>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br>关键词:桂林牌灯;民间活动;传承;发展;非遗 ;平台<br>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花灯的民族,在传统的元宵节、中元节、中秋<br>节等圆月日夜里“闹花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唐、宋代,更出现了专门的灯<br>市。花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有舞蹈动作技巧最为复杂的安徽省鼓灯,仪式感、&... [收起]
[展开]
探索桂林牌灯传承发展策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1<br>探讨桂林牌灯传承发展策略<br>何丽莹,黄竹新<br>(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1) <br> 摘要:在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桂林<br>牌灯是一种自成一派有着鲜明的地域、民间文化特色,凝聚了桂林人民七百多年<br>的群体文化及生活智慧的民间活动项目。本文通过对桂林牌灯的元因素,以及演<br>变传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桂林牌灯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协会<br>+、高校+、旅游+”三个传承发展平台的建议,旨在为桂林牌灯的传承发展探索<br>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br>关键词:桂林牌灯;民间活动;传承;发展;非遗 ;平台<br>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花灯的民族,在传统的元宵节、中元节、中秋<br>节等圆月日夜里“闹花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唐、宋代,更出现了专门的灯<br>市。花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有舞蹈动作技巧最为复杂的安徽省鼓灯,仪式感、<br>习俗感较强的广东东江客家的忠信花灯,最具童心的重庆大足的鲤鱼灯等等。桂<br>林牌灯自成一派,分布广西北部,主要集中在桂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较高艺<br>术文化价值,能反映桂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民间活动项目。<br>一、桂林牌灯的起源<br>桂林牌灯道具形状由上下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上方为长方形箱体形酷似麻将<br>骨牌形状,下方中央位置为一米左右的木棒手柄,箱体为木制框架,体面用透明<br>纸糊着,上配有各种精美图样装饰、字贴或流行标语,内部点一盏渲染效果的灯<br>[3]。表演时队员们每人持举一灯灯,在独具民族特色的激情欢快的鼓、锣、钗<br>钹等音乐背景声中,迈着轻盈步伐,走型跑阵,营造出其乐融融吉祥喜庆的气氛。<br>桂林牌灯起源于距 700 多年的元朝末期,流行于桂林地区。主要有两种传说,<br>其一传说原称为英雄灯,是由民间练武木棒衍变而来,元朝时期统治政府,为压<br>制百姓反抗,禁止民间习武,百姓偷偷习武,桂林一带民众用练武木棍连接牌灯,<br>排兵布阵,以舞练武,排出各种牌灯阵型,纪念反元英雄,慢慢形成逢年过节的<br>牌灯民间风俗;其二是在元朝时期,举行东海龙王游巡表演程式,由为龙王出巡

第3页

2<br>开明指路的木制双蝶和双武士道具衍变而来,道具形状渐变,数量增多,成长龙<br>形状,依附着龙灯一起表演,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表演形式[2]。<br> 二、演变与传承 <br>桂林牌灯形成于民间,自成一派,呈现于街头巷尾,蕴藏浓郁的生活气息,<br>赋予吉庆欢乐,集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独具民间特色的表演艺术活<br>动[3]。近 700 年的演变传承中经历了几个演变活跃点。 <br>(一) 辛亥革命后期 <br>辛亥革命以后,牌灯表演灯具,由明朝中期 16 只增加到 21 只,灯具上的<br>图画也由花鸟草虫变成了三国人物的肖像,表演形式加入扭秧歌、新武术套路等<br>动作,从简单的排兵布阵,到有一定规模的阵型,从依附在龙灯表演队伍中分离<br>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br>(二) 解放初期 <br>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庆祝活动频繁,促进了桂<br>林牌灯的传承发展,增加了与时代相符合的标语阵型,通过“叠牌、叠花、洗牌、<br>竖牌”等变幻交错的表演形式,组合出各种图案和标语口号,例如牌灯上写有“中、<br>国、人、民、站、起、来、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br>“中国共产党万岁 ”等标语口号,牌灯灯具数量增加到 32 只,表现形式出现了<br>男性舞龙,女性舞牌灯的现象。<br>(三) 上世纪 80、90 年代<br>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文革”时期桂林牌灯停滞了近十<br>几年的表演活动,开启改革开放,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桂林牌灯轰轰烈<br>烈的恢复,桂林地区各市县区纷纷组成牌灯队,并且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当时<br>荔浦县就有缝纫社、搬运社两支优秀牌灯队。每逢春节、庆典活动时,人们举着<br>牌灯走上街头,摆出的造型,排积极向上标语口号,“跟党走有奔头”“鼓干劲<br>争上游”“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 ,神采奕奕庆祝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信心百倍<br>搞建设。<br>上世纪 90 年代桂林牌灯的传承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表现最突出的是桂林<br>临桂塘北村牌灯队,牌灯数量已经增加到 108 只,牌灯上的图案也换成了相对应<br>的水浒 108 将。动作巧妙地融入了秧歌舞步和武术套路,增加了“洗牌、叠牌、

第4页

3<br>竖牌、叠花、提花”等交错的表演形式。此时他们屡屡现身重大庆典活动,先后<br>参加了桂林市组织的“首届龙年民间艺术节”、自治区的“三月三”歌节活动、<br>“两江国际机场通航庆典”活动、杭州西湖国际狂欢节等大型活动,还走进了中<br>央电视台“激情文艺广场”的节目。精彩的表演,创新的形式,使临桂塘北村成<br>为了牌灯名村,桂林牌灯成为临桂地方文化的招牌[1]。<br>(四)申遗期<br>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国<br>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 年审批了第一批国家<br>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br>这期间桂林牌灯也积极的加入申遗行列。<br>2012 年处于黄金时代的临桂塘北村牌灯被列入第二批广西自治区级非物<br>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临桂四塘镇塘北村村民 1944 年 9 月生人骆双付、<br>1957 年 1 月生人骆吹养入选第三批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br>录传承人。<br>2021 年桂林灵川县灵田镇灵田村的“走牌灯”列入第七批桂林市级非物质<br>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镇灵田村的走牌灯队一共 37 人,其中队长刘素英为<br>“花蝴蝶”负责指挥,36 名队员负责走动牌灯,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时而单独<br>表演,时而以月份、节气为单位进行叠牌。他们改良了牌灯的箱体,体面用透明<br>玻璃做,透亮耐用。<br>桂林牌灯是“两江龙灯”的组成部分,桂林市临桂区两江琅琥村每次闹龙灯<br>时,上百盏传统牌灯和小鱼灯前后簇拥着大龙灯,使人赏心悦目。2021 年“两<br>江龙灯”入选第七批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两江镇琅琥村梁<br>家庆入选代表性传承人[2]。<br>2012 年桂林灌阳县洞井古民居被列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洞<br>井瑶族灯牌舞》是广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内容,是瑶乡独特的文化名<br>片,每逢春节,身穿瑶族盛装,洞井古民居牌灯队,上街表演和游行,沿街向市<br>民拜年,送去祝福,跳起《洞井瑶族灯牌舞》寄寓风调雨顺。<br>三、 现状分析 <br>(一)近期活动

第5页

4<br>近些年来桂林各地牌灯队伍积极开展、参与各种文化展现活动,丰富了桂<br>林地区的文化生活,展现了自身魅力,为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做出了努力。比较活<br>跃牌灯队伍有:桂林灵川县灵田镇走牌灯队、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琅琥村龙灯队、<br>灌阳县洞井古民居牌灯队、平乐沙子镇和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排牌灯队。<br>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灵川县灵田镇的“走牌灯”队每逢新春<br>佳节,开展表演、巡游祈福 ,走街串巷给人们拜年,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迎接牌<br>灯队伍的到来,迎接新春的到来。2022 年春节期间,灵川县灵田镇在镇文化广<br>场等地段举行了一场迎新春牌灯会,花团锦簇,锣鼓喧天,牌灯闪烁闹新春。<br>2021 年国庆节,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琅琥村四百闺女回娘家参加村里闹龙<br>灯活动。2022 年元宵节,镇琅琥村里万炮齐鸣、热闹非凡,牌灯走阵、舞龙翻<br>飞,全村老少齐上阵,舞动五条舞龙和上百盏牌灯、鱼灯,以传统舞龙等方式欢<br>乐闹元宵。<br>桂林灌阳县洞井古民居排牌灯队,2014 年参加了桂林灌阳千家洞瑶族文<br>化旅游节暨灌阳“二月八”农具文化节,表演了《洞井瑶族灯牌舞》选段,寄寓<br>风调雨顺。2020 年 07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党员干部 30 多人深入灌阳县洞<br>井瑶族乡洞井村开展调研联谊活动期间,与该村瑶族群众共同开展 “洞井牌灯”<br>舞联谊活动。2021 年 10 月洞井古民居排灯舞市民为全国首次街道与山路融合型<br>方程式赛事鼓劲助威。<br>桂林平乐自沙子镇排牌灯队,每年参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br>目“妈祖节平乐会期”活动,参加助阵 2019 年入选第八批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br>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平乐十八酿饮食习俗”美食节活动, 2018 年首届广<br>西桂林平乐妈祖文化旅游节。<br>(二)存在的问题<br>从桂林牌灯近期活动可见,目前桂林牌灯的保护传承发展存在不少问题。首<br>先是牌灯队伍萎缩,参与人员减少,有些地方的牌灯队已经消失了好些年,荔浦<br>市就没有一只牌灯队,临桂不少村子的牌灯早已束之高阁;其二传承人年岁较高<br>(骆双付 72 岁、骆吹养 65 岁),灵川县灵田镇走牌灯队的队员也基本是退休<br>人员;其三缺乏资金支持,用于表演的服装、道具需要修缮、更新,塘北村牌灯<br>文化室年久失修严重破损;其四技术动作发展停滞,缺乏高水平研究,因年轻一

第6页

5<br>辈的传承人大多都需要到外地务工,练习时间没法保证;其五没有有效的交流平<br>台和活动基地,各流派各地方的牌灯队伍少有交流探讨;其六展示表演活动少,<br>近些年几乎没有专门组织举办过桂林牌灯的活动,各牌灯队伍只能作为配角参与<br>活动,由于疫情影响参与机会就更少,最令人堪忧的是 桂林牌灯逐渐不被人们<br>知晓,传承保护发展迫在眉睫。<br> 四、策略建议 <br>面对桂林牌灯的传承保护发展出现的问题,针对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提出<br>提出搭建“协会+、高校+、旅游+”三个传承发展平台策略的建议,探索解决问<br>题方法,打造更强桂林牌灯非遗项目。 <br>(一)搭建“协会+”融合性平台<br>为化解各牌灯队伍独自发展,呈现分散状态传承发展的状态,以及只为参与<br>活动“配角”的现象。成立以政府为主导,各地牌灯队伍为主体的桂林牌灯协会<br>组织,集合各方保护传承资源,促进整体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协会制度,加强<br>组织管理,制定规则,规范行为作风,建立交流联动平台,定期开展活动,共同<br>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探讨传承发展良策。定期开展比武竞技,形成良好的竞争<br>氛围,将“武”“走”“排”三大流派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做强非遗项目,重回<br>黄金时代。<br>(二)搭建“高校+”高层次发展平台<br>利用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教育、人力资源,搭建“高校+桂林牌灯”平台,<br>促进桂林牌灯向高层次发展。利用高校考研资源,鼓励相关教师对桂林牌灯的发<br>展历史、传承状况、道具、音乐、表演内容、演出习俗,以及传承发展策略等<br>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找到桂林牌灯传承发展规律,制定可行的发展方案,提升<br>桂林牌灯深度发展层次;利用高校有专业体育人事,有较强的运动训练水平,有<br>运动场馆活动场地的教育资源,可以解决训练场地、时间、指导缺乏问题,推进<br>桂林牌灯稳步可持续发展;利用高校的力资源,高校学生人数可以稳定基本参与<br>人员,学生青春活力,具有一定知识层次和运动能力,可以遏制参与人员减少、<br>年龄偏大现象,促进桂林牌灯向年轻化和广度发展。<br>挖掘发挥桂林牌灯的教育元素,促进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桂林<br>牌灯是非遗传承项目,属于壮族、苗族、侗族等各民族共同参与的集体项目,从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品画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