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境2022.1

发布时间:2022-5-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云境2022.1

云境 12022年第 1期总第 25期Editorial Board 编辑委员会Advisor 顾问 肖家保 Xiao Jiabao 徐文龙 Xu Wenlong 陈海滨 Chen Haibin 王敬民 Wang Jingmin Chairman 编委会主任 王 永 Wang YongDirectors 编委 何品晶 He Pinjing 刘建国 Liu Jianguo 彭保华 Peng Baohua 陈继东 Chen Jidong 刘晶昊 Liu Jinghao 刘 涛 Liu Tao 张 涉 Zhang She 范明志 Fan Mingzhi 姚晓东 Yao Xiaodong 曾 光 Zeng Guang 龚伯勋 Gong Boxun 王克虹 Wang Kehong 刘 竟 Liu Jing 翟国红 Zhai Guohong 徐华丰 Xu HuafengPublisher 主办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 Municipal Waste Sorting Committe of China Association o... [收起]
[展开]
云境2022.1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指定刊物

2022年 第1期 总第25期

YUNJING

德国推进碳中和的路径及

对中国的启示

再生资

源回收

垃圾

分类

智慧

环卫

固废

管理

北京门头沟垃圾分类监管平台打造“全闭环”疫情防线

数字化赋能防疫工作

O 二二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五期

境智慧环卫

第2页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

400-0123-366 www.zjlyzhkj.com

联运环境垃圾分类 AI监管解决方案

扫码观看

第3页

云境 1

2022年第 1期总第 25期

Editorial Board 编辑委员会

Advisor 顾问 肖家保 Xiao Jiabao 徐文龙 Xu Wenlong

陈海滨 Chen Haibin 王敬民 Wang Jingmin

Chairman 编委会主任 王 永 Wang Yong

Directors 编委 何品晶 He Pinjing 刘建国 Liu Jianguo

彭保华 Peng Baohua 陈继东 Chen Jidong

刘晶昊 Liu Jinghao 刘 涛 Liu Tao

张 涉 Zhang She 范明志 Fan Mingzhi

姚晓东 Yao Xiaodong 曾 光 Zeng Guang

龚伯勋 Gong Boxun 王克虹 Wang Kehong

刘 竟 Liu Jing 翟国红 Zhai Guohong

徐华丰 Xu Huafeng

Publisher 主办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

Municipal Waste Sorting Committe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roducer 出品 杭州国建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HangZhou GuoJian Engineering

Equipments Co.,Ltd

Chief Editor 主编 姜秀杰 Jiang Xiujie

Editor 编辑 王征一 Wang Zhengyi

魏 晋 Wei Jin

郭彩云 Guo Caiyun

Designer 设计 罗贤军 Luo Xianjun

Printing 印刷 杭州五象印务有限公司

Hangzhou Wuxiang Printing Co.,Ltd

Address 地址 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五洲路 98 号

No. 98, Wuzhou Road,

Yu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el 电话 0571-86162916

Fax 传真 0571-86786060-811

面向全国城管、环卫及固废分类回收处置行业,内部免费交流,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crown2088@sina.com

业内资讯

4 生态环境部:四大类污染物被定义为新污染物

4 七部门:要积极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5 将消费者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5 住建部发文: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6 Clariter回收解决方案实现净负碳足迹

6 伊士曼将通过在法国建立分子塑料回收设施来

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指导意见的通知

录CONTENTS

04

第4页

2 云境

1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行业关注

14 德国推进碳中和的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16 重视资源循环管理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

18 以 AI赋能智能制造!联运环境入选 2022年杭州市第

一批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

20 加强数字智能设施建设 补齐垃圾分类治理短板

23 数字化赋能防疫工作

北京门头沟垃圾分类监管平台打造“全闭环”疫情防线

24 联运“AI无人数字化平台”入选

18

11

05

录CONTENTS

第5页

云境 3

21

24

27

餐厨垃圾

36 从项目视角看两只黑天鹅背后的餐厨垃圾发展史

38 百姓知识:厨余垃圾完整堆肥指南

焚烧填埋

40 何品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与思考

智慧环卫

43 大数据交易渐热,数据“石油”如何挖掘?

44 物联网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45 智慧环卫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读者俱乐部

48 邀请您加入《云境》读者俱乐部

浙江省 2021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

垃圾分类

26 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历史使命

与推行路径

再生资源

30 4千到 8万,动力电池回收生意太抢手!

原料涨价引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34 超 2亿台家电要报废 绿色回收再迎投资热

第6页

生态环境部:四大类污染物被定义为新污染物

七部门:要积极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3 月 30 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

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

司司长任勇介绍,今年乃至“十四五”一

段时间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

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

到四个“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维护健康安全

为目标,重点抓好危险废物全链条环境

监管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

境风险管理两条主线,守住“一废一库一品

一重”生态环境风险底线,突出新污染物治

理和“无废城市”建设两个抓手。

任勇介绍,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

染物有四大类:一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

是内分泌干扰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

在被排放到环境中后,被界定为新污染物。

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

的角度来看,新污染物是指那些具有生物毒

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

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

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危害性风

险,但由于现有的管理措施不足或尚未被纳

入环境管理中的四大类污染物。之所以称为

“新”,任勇司长是这样解释的,“一方面是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另一方面,新污

染物种类繁多,更重要的特点’新’是因为

其种类还可能会持续增加。”

据了解,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

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

断发展,可能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

增加。

目前,对于新污染物的治理存在困难,

任勇司长介绍难点主要源于新污染物的五个

特征。

一是危害比较严重。新污染物对器官、

神经、生殖、发育等方面都可能有危害,其

生产和使用往往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

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

二是风险比较隐蔽。多数新污染物的短

期危害并不明显,一旦发现其危害性时,它

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进入环境中。

三是环境持久性。新污染物大多

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特征,

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在生态系统中易

于富集,可长期蓄积在环境中和生物

体内。

四是来源广泛性。我国是化学物质

生产使用大国,在产在用的化学物质有

数万种,每年还新增上千种新化学物质,其

生产消费都可能存在环境排放。

五是治理复杂。对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

累积性的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

境,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

治理程度要求高。此外,新污染物涉及行业

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

难,需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

周期环境风险管控。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会同13个部门研究

编制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将通过对有毒

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筛”、

“评”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后对重

点新污染物实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对生产使

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任勇

司长说。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为深入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有关要求,根据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

委会同工信部、住建部、商务部、市监

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部门研究

制定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方案中明确,要拓宽闲置资源共

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积极发展家电、消

费电子产品和服装等二手交易,优化交易环

境。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在社区周边空闲土地

或划定的特定空间有序发展旧货市场,鼓励

社区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

辖区内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

规范开展二手商品在线交易,加强信用

和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交易纠纷解决规

则。鼓励二手检测中心、第三方评测实

验室等配套发展。

要积极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

系。将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报废机动车

回收拆解经营场地等纳入相关规划,保

障合理用地需求,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回

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合

理布局、规范建设回收网络体系。放宽废旧

浙江联运知慧科技开发的智慧环保回收小屋

4 云境

业内资讯

第7页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院长白重恩表示,如果能够将消费者纳入碳

排放权交易体系,改变目前碳排放配额的初

始发放方式,不仅会使排放配额分配更加合

理,也会使更多人关注、参与“双碳”目标任

务实现过程。

目前,政府部门每年先将碳排放配额免

费分配给电力企业。若电力企业排放的二氧

化碳超过了排放配额,就需要在市场上额外

购买,反之,可以出售节省下来的排放配额。

白重恩委员认为:“将排放额度免费发放给

电力企业,如果电价不变,减排的压力不会

传导到电力使用端,需求不会减少,而供应

又受到排放配额的约束,就可能出现供不应

求情况,甚至造成损失。但如果提升电价,

消费者将承担电价上升的成本,利益分配不

合理会增加电价改革的阻力。”

白重恩委员建议,可改革碳排放配额的

初始发放方式,从将配额免费发放给电力企

业,改为免费发放给终端消费者,特别是居

民,电力企业则通过在碳排放权市场上收购

配额来满足其需求。

白重恩委员表示,与现有配额发放方式

相比,新的方式不仅保留了供应端的减排积

极性,还提升了需求端的节能减排积极性。

对消费者而言,减排可以带来收益,将给消

费者提供动力减少能源的使用。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

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的通知》,部署各地在开展城市综合管

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城市运管服平台”),推动城

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通知明确,城市运管服平台体系包

括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三

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

2022年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

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

有条件的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

台。2023年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

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

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年底前,城市运行

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

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科

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通知强调,市级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

础,综合利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城市

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等建设成果,对

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纵向联通

国家平台、省级平台以及县(市、区)平台,

横向整合对接市级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汇聚

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资源,聚焦重点

领域和突出问题,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实

现对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协

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监测预警、分析研

判和综合评价,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

网统管”。“一网统管”覆盖范围广、涉

及部门多,现阶段城市运管服平台重点

以支撑城市运行安全、城市综合管理服

务为主,随着“一网统管”体制机制逐

步健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再逐步向

其他业务领域延伸拓展。

为稳妥有序推进城市运管服平台

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步发布《城

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城市

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城市运行管

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作为现阶段指导城

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基本依据。其

中,“建设指南”用以规范三级平台建设、运

维、验收等工作,明确项目管理要求和实施

步骤等。“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城市运管服平

台各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数据标准”用以

指导建立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并

开展数据交换与汇聚。

将消费者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住建部发文: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并规范管

理,保障合理路权。积极推行“互联网+回

收”模式。加强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

消费品回收处理,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

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回收

网络,推动城乡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一体

化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

洁化利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加

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报废船

舶、废铅蓄电池等拆解利用企业规范管理和

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推

进“无废城市”建设。

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建立健全餐

饮企业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机制,逐步实行超

定额累进加价。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

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类计价和计量收费。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云境 5

业内资讯

第8页

Clariter 回收解决方案实现净负碳足迹

伊士曼将通过在法国建立分子塑料回收设施来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国际清洁技术公司Clariter宣布,根据

最新研究成果,其独特的塑料回收解决方案

已经达到净负碳足迹,这意味着它不会增加

而是会减少地球上的碳。

这一成果源于知名研究和咨询公司CE

Delft进行的独立初始生命周期分析(LCA)。

LCA确定Clariter的碳足迹低于零,表明具

有净环境效益,解决方案实际上减少了碳

排放。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

Clariter为其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的

可持续发展服务,并进一步让他们了解其工

程设计活动。

与大多数回收行业致力于以机械方式

回收塑料废物不同,Clariter采用化学方式回

收。因此,这项创新技术将多余的塑料废物

转化为高价值、即用型纯工业产品,从而为塑

料废物的泛滥成灾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Clariter通过对不能机械处理的塑料废

料进行升级回收来弥补机械回收的不足。公

司拥有专利的三步化学处理技术可将塑料废

物升级回收,制成无硫、无臭的纯化学制品:

脂族溶剂、白色矿物油和雪白石蜡。这些物

质还被用作1000多种最终产品和消费产品

的原料。

Clariter的近期计划是建立和运营全规

模工厂,每个工厂每年将回收6万吨塑料废

物,生产5万吨清洁产品。LCA的研究还重

点强调,Clariter处理技术对无法机械回收

的塑料废物的处理具有显著的效益。

近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

龙和伊士曼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Mark Costa将共同宣布,伊士曼计划

在法国投资高达10亿美元,建设一个材

料转换分子级回收设施。该设施将使用

伊士曼的聚酯再生技术,每年回收多达

16万公吨难以回收的塑料废物,而这些

废物目前正在被焚烧。

这项投资每年回收的塑料废物将

足以填补法兰西体育场(法国国家足球

体育场)2.5次,同时还将以显著降低碳足迹

的方式开发具有原始品质的材料。伊士曼是

今年“选择法国”活动的最大投资者,该活

动专注于将外国投资吸引到法国。

这一多阶段项目包括准备混合塑料废

物进行处理的装置、对废物进行解聚的甲醇

分解装置以及为特种、包装和纺织应用创造

各种优质材料的聚合物生产线。伊士曼还计

划建立一个分子回收创新中心,使法国能够

在循环经济领域持续发挥领导作用。该创新

中心将推进替代回收方法和应用,以控制塑

料废物焚烧,并保留地下的化石原料。预计

工厂和创新中心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为

约350人创造就业机会,并在回收、能源和

基础设施方面增加1500个间接工作岗位。

循环经济是解决全球塑料废物危机和

气候危机的关键,这两大危机一直是法国和

整个欧洲关注的中心。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实

现循环经济,法国和伊士曼之间的这一长期

合作关系将为实现欧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

出贡献。通过认可分子回收和支持创新投资

的关键作用,法国展示了巨大的领导地位。

伊士曼的项目还获得了众多全球品牌

的支持,他们都致力于解决世界塑料废物问

题,并将分子级回收视为实现循环经济的关

键手段。LVMH Beauty、雅诗兰黛、娇韵诗

(Clarins)、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欧莱雅(L'Oréal)和达能(Danone)正在

通过签署该设施多年供应协议意向书来引领

这一进程。

伊士曼经过验证的聚酯再生技术

为目前仍存在于线性经济中难以回收

的塑料废物提供了真正的循环。这种材

料通常会被焚化,因为它不能通过机械

回收,或者必须采用现有技术进行降级

回收。这种难以回收的废物被分解为分

子级构件,然后重新集合成质量一流的

材料,性能不受任何影响。伊士曼的聚

酯再生技术通过将材料循环往复用于

生产,实现了材料的潜在无限价值。凭

借该技术固有的效率和法国可资利用的可再

生能源,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量可比传统方法低达80%。

“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是未来几年的主

要挑战之一。伊士曼对法国的重大投资表

明,我国愿意采用创新技术,通过彻底变革

我国的塑料回收能力来帮助我们实现生态和

经济方面的宏大目标,”法国生态转型部长

Barbara Pompili表示,“法国始终站在这一

征程的最前沿,与伊斯曼一道,为实现其为

2025年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塑料回收目标提

供了途径。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一家拥有百

年全球创新历史和30多年分子级回收经验

的公司。”

伊士曼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Mark Costa

6 云境

业内资讯

第9页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函〔202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

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环境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

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为加快

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

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全面提高城镇

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

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

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

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谋划、统筹

推进,适度超前投资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

力,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以城带乡提高环境基础设

施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齐

国务院办公厅

2022 年 1 月 12 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境 7

业内资讯

第10页

短板弱项,有序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转

型升级。

坚持科技赋能。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

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加

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

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提升技术和

管理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

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

正的市场环境,激活各类主体活力。创新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引导社

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

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城镇环

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

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

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

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

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 2030 年,基本

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

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2025 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

目标:

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增污水处

理能力 2000 万立方米 / 日,新增和改造污

水收集管网 8 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

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 1500 万立方米 / 日,

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地级及以

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 25%,

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0%。

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

力达到 70 万吨 / 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

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吨 / 日左右。城市生

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0% 左右,城市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

比重达到 65% 左右。

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

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基本补齐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

水平进一步提升,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

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二、加快补齐能力短板

(四)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

用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

快建设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

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

水收集管网。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

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长江干流沿线地级

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

问题,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建成区大力推进

管网混错接改造,基本消除污水直排。统

筹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大中型

城市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建设,建

制镇适当预留发展空间。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

海南自由贸易港、长江经济带城市和县城、

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能力全覆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

改造。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结合现

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系

统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五)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

能力。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

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合理

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

输系统,加快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能力

短板。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

300 吨地区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8 云境

业内资讯

第11页

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

的地区,鼓励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

设。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的原则,稳妥

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

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可

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六)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

设。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

合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处置及综合利用能

力。加强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资源化利

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质

量,扩大使用范围,规范建筑垃圾收集、贮

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健全区域性再

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钢铁、废有

色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

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

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

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

置。开展 100 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示范。

(七)强化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

置能力。全面摸排各类危险废物产生量、

地域分布及利用处置能力现状,科学布局

建设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的危险废物集

中处置设施。加强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处置

能力,对需要特殊处置及具有地域分布特

征的危险废物,按照全国统筹、相对集中

的原则,以主要产业基地为重点,因地制

宜建设一批处置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区

域性集中处置基地。建设国家和 6 个区域

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 个区

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积极推

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健全县域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

系,推动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质

升级。

三、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

设施

(八)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

划。突出规划先行,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

效、循环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城镇环境

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环境基

础设施选址工作。鼓励建设污水、垃圾、固

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及

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

推广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推进再生资源

加工利用基地(园区)建设,加强基地(园

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各类处理设施工

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环境污染共

治、责任风险共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污

染物有效处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持续

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支持

有条件的地方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

农村延伸。

(九)强化设施协同高效衔接。发挥环

浓盐水综合利用。

四、推动智能绿色升级

(十)推进数字化融合。充分运用大数

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城镇环境

基础设施智能升级,鼓励开展城镇废弃物

收集、贮存、交接、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

化处理体系建设。以数字化助推运营和监

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设集中

统一的监测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收集、共

享、分析、评估及预警,将污水、垃圾、固

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纳

入统一监管,加大要素监测覆盖范围,逐

步建立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体系。

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打破跨领域协

同处置机制障碍,重点推动市政污泥处置

与垃圾焚烧、渗滤液与污水处理、焚烧炉

渣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焚烧飞灰与危险

废物处置、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等有

效衔接,提升协同处置效果。推动生活垃

圾焚烧设施掺烧市政污泥、沼渣、浓缩液

等废弃物,实现焚烧处理能力共用共享。

对于具备纳管排放条件的地区或设施,探

索在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达到环保和纳管标

准的前提下,开展达标渗滤液纳管排放。

在沿海缺水地区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推广

加快建立全国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在线实时监测,加

大设施设备功能定期排查力度,增强环境

风险防控能力。

(十一)提升绿色底色。采用先进节能

低碳环保技术设备和工艺,推动城镇环境

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水平不

高、运行不稳定的环境基础设施,采取优

化处理工艺、加强运行管理等措施推动稳

定达标排放。强化环境基础设施二次污染

防治能力建设。加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

云境 9

业内资讯

第12页

理。规范有序开展库容已满生活垃圾填埋

设施封场治理,加快提高焚烧飞灰、渗滤

液、浓缩液、填埋气、沼渣、沼液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能力。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设施水

平,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集约绿色发展。

五、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

(十二)积极营造规范开放市场环境。

健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

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营造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鼓励技

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度良好、

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公平进入环境基

础设施领域,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建设和运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

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健全市场主体信

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

应用。

(十三)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

理。鼓励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

推动的原则,以园区、产业基地等工业集

聚区为重点,推动第三方治理企业开展专

业化污染治理,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

治理效果。建设 100 家左右深入推行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园区。遴选一批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成熟

有效的治理模式。

(十四)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

服务。鼓励大型环保集团、具有专业能力

的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组建联合体,按照统

筹规划建设、系统协同运营、多领域专业

化治理的原则,对区域污水、垃圾、固体废

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供环

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重点结合 120 个县

城建设示范地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

务试点,积极探索区域整体环境托管服务

长效运营模式和监管机制。继续开展生态

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试点。

六、健全保障体系

(十五)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技术创新

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

位,加大关键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自主创

新力度,围绕厨余垃圾、污泥、焚烧飞灰、

渗滤液、磷石膏、锰渣、富集重金属废物等

固体废物处置和小型垃圾焚烧等领域存在

的技术短板,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

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进行集中

攻关。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首台(套)重大技

术装备示范应用,强化重点技术与装备创

新转化和应用示范,着力提高环保产业技

术与装备水平。

(十六)健全价格收费制度。完善污

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

价格形成和收费机制。对市场化发展比

较成熟、通过市场能够调节价费的细分

领域,按照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和收费

标准。对市场化发展不够充分、依靠市

场暂时难以充分调节价费的细分领域,

兼顾环境基础设施的公益属性,按照覆

盖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完善价格和收

费标准。积极推行差别化排污收费,建

立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环境基础设

施可持续运营。有序推进建制镇生活污

水处理收费。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

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

服务费。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

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

自主协商定价。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

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

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鼓励各地创新生

活垃圾处理收费模式,不断提高收缴率。

统筹考虑区域医疗机构特点、医疗废物

产生情况及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核定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鼓励采取按重

量计费方式,具备竞争条件的,收费标准

可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机构协商

确定。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

物处置费用作为医疗成本,在调整医疗

服务价格时予以合理补偿。

(十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环境治理、环境服务、环保技术与装

备有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

投资等渠道予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项目

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引导

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开

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中长期贷款优

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城镇环境基础设

施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在不新增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

金用于项目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稳

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试点。

(十八)完善统计制度。充分运用现有

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

物统计体系,加强统计管理和数据整合,

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强化统计数据运用和信息共享。对工作量

大、技术要求高、时效性强的有关统计工

作,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

三方机构开展。

七、强化组织实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发展改革

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

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

政策联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城镇环

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细

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

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二十)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城镇环

境基础设施项目谋划与储备,将符合条件

的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坚持

“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安排环境

基础设施用地指标,加大资金多元投入,

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办理

项目前期手续,确保各项工程按时顺利

落地。

(二十一)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城镇环

境基础设施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标准体系,

通过自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适时开展

各地情况评估。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存在

短板弱项的地方,加强指导督促,加快推

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0 云境

业内资讯

第13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22〕109号

科技部、公安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商务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

和城乡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

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

“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十四五”循环

经济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加快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废

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

利用水平,促进二手商品规范流通,全面

提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健全法律

政策标准体系,发挥规划导向作用,夯实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便民利民的基础功

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挖掘废旧物资利用价值,增强废旧物资循

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充分考虑

不同地区的工作基础和城乡资源禀赋、产

业结构差异,统筹推进城乡废旧物资回收

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再生资源加工

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协作和相关设施

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创新驱动、分类指导。推进技术

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创新对

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驱动作

用。加强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分品类探索

创新回收模式,提升再生资源精细化加工

利用水平。

(三)主要目标。到 2025 年,废旧物

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

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网

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 1000

个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散乱污”

状况明显改观,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废钢铁、废铜、废

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

云境 11

业内资讯

第14页

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

到 4.5 亿吨。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

为更加规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60 个左

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体系。

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四)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以

便利居民交售废旧物资为原则,结合城市、

农村不同特点,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和中

转站。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废旧家具等大件

垃圾规范回收处理站点。深入推进生活垃

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

合”。提升站点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

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确保整洁卫生和

消防安全。支持回收企业采用自建、承租、

承包等方式运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提升

全品类回收功能,形成扎根社区、服务居

民的基础网络。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

营、特许加盟、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

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管

理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商务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

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废旧物资分拣中心规范建

设。合理布局分拣中心,因地制宜新建和

改造提升绿色分拣中心,落实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劳动保护等要求。分

类推进综合型分拣中心和专业型分拣中心

建设。综合型分拣中心要强化安全检测、

分拣、打包、存储等处置功能,为生活源、

商业源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

物利用提供保障。专业型分拣中心要强化

分选、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存储等处

置功能。(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

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鼓

励各地区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授权专业

化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实行规模

化、规范化运营。引导回收企业按照下游

再生原料、再生产品相关标准要求,提升

废旧物资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培育多元

化回收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回收企业与

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利用企业等单位建

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形

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鼓励钢

铁、有色金属、造纸、纺织、玻璃、家电等

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

式。(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

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升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

平。推行“互联网 + 回收”模式,支持废旧

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运用手机 APP、

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

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

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

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八)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

化发展。依托现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

地,统筹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

和区域交易中心,做好用地、水电气等要

素保障,推进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共建

共享,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推动

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鼓

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

兰西等重点城市群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加

工利用产业基地。完善再生资源类固体废

物跨地区运输备案机制,提升再生资源跨

区转运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

平。加大再生资源先进加工利用技术装备

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

用项目提质改造,开展技术升级和设备更

新,提高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支

12 云境

业内资讯

第15页

持企业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在精细拆解、

复合材料高效解离、有价金属清洁提取、

再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

大型成套装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

业发展

(十)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励

“互联网 + 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

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提高二手商品

交易效率。支持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

设和运营,鼓励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

场”。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集中规范的车

辆、家电、手机、家具、服装等二手商品

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鼓励社区建设二手

商品寄卖店、寄卖点,定期组织二手商品

交易活动,促进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

流通。鼓励各级学校设置旧书分享角、分

享日,促进广大师生旧书交换使用。(商

务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按

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二手商品交易规则,明确相关市

场主体权利义务。推动二手商品交易诚信

体系建设,加强交易平台、销售者、消费

者、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分品类完善

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体系。完

善二手商品评估鉴定行业人才培养和管理

机制,培育权威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

完善计算机类、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信息清除标准规范。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

限迁政策。研究解决二手商品转售、翻新

等服务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商务部、国

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

负责)

(十二)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办设

备等再制造水平,推动盾构机、航空发动

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

展,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

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结合工业智能 2022 年 1 月 17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  务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  政  部

自 然 资 源 部

生 态 环 境 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工业装备

再制造。支持隧道掘进、煤炭采掘、石油

开采等领域企业广泛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服

务。在售后维修、保险、租赁等领域推广再

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文办设备等。(国

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保

障体系

(十三)加强要素保障。各地区要将

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等废旧物资回

收网络相关建设用地纳入相关规划,并将

其作为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合

理用地需求。加大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

业基地、二手交易市场的用地支持。结合

农村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农村废旧物

资回收利用设施。保障废旧物资回收车

辆合理路权,对车辆配备、通行区域、上

路时段等予以支持和规范。(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农业农村

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

负责)

(十四)加大投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废旧物资循环

利用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鼓励有条

件的地方政府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

利用支持政策。依法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收政策,规范经

营主体纳税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废

旧物资循环利用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融资

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废旧物资循

环利用。落实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专项政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

源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

总局、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

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实施废钢

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

废旧纺织品、废旧手机、废旧动力电池等

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

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行业的环境监

管,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等污染

物源头管控和规范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依法打击非法拆解处理报废汽车、废弃电

器电子产品等行为。严厉打击再生资源回

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非法交易、假冒伪

劣、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计算机类、

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二手交易的信息

安全监管,防范用户信息泄露及恶意恢复。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完善统计体系。健全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方法。

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统计分析,规范发

布统计数据。推进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

部门数据信息对接。建立并完善再生资源

回收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及时掌握行业发

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商

务部、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组织实施

各地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精心

组织安排本行政区域内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工作,结合实际明确重点任务。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抓好各项任务贯彻

落实。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

导和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

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

关部门选择 60 个左右大中型城市开展废

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建设。

云境 13

业内资讯

第16页

德国推进碳中和的路径

及对中国的启示

‡ 文 | 王涵宇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

2

020 年,排名前 15 位的碳排放国

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

印 度 尼 西 亚、德 国、加 拿 大、韩

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其

中,德国早在 1990 年前就实现了碳达峰。

从 2000 年 至 2019 年,德 国 的 碳 排 放 强

度从 8.544 亿吨降到 6.838 亿吨,降幅近

20%。2019 年 5 月,德国宣布成立退出煤

炭委员会,制定了最迟到 2038 年逐步退

出 燃 煤 发 电 的 计 划。2019 年 9 月 20 日,

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

2030》(Climate Action Program), 并

进而于 2019 年 11 月 15 日在德国联邦议院

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Climate

Action Act),通 过 立 法 确 定 了 德 国 到

2030 年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比 1990 年 减 少

55%,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中长期

减排目标。而欧盟范围内的统一政策目标

又进一步刺激德国考虑将到 2030 年的减

排目标提高到 65%。

一个国家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必然要经历复杂的制度、技术、市场和社

会变迁过程。德国已为实现由碳达峰向碳

中和转换的目标逐步确立了相应的政策和

路径,未雨绸缪、顶层设计、前瞻立法是德

国能够享有全球气候行动领导者声誉的重

要原因。德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和

经验,对于中国走向碳中和具有启示和借

鉴作用。

一、德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政策及

路径

德国促进碳中和所构建的法律体系体

现了系统性的方法。德国联邦政府在气候

立法前,已经制定及发布了“德国适应气

候变化战略”(The German Strategy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适应行

动 计 划 ”(The Adaptation Action Plan)、

《气候保护规划2050》一系列国家长期减排

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以此框定目标、取

得共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联邦气候立法》

《可再生能源法》《国家氢能战略》等一系列

法律法规增强约束力,进而再落实具体行

动计划,制定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对

每个产业部门的具体行动措施做了明确的

规定。《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的核心目标

是“到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 年减

少55%,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且目标

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这部法律为确保德

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严格的法律框架。

这部法案明确了各个产业部门在2020年到

2030年间的刚性年度减排目标,具有传导

压力、落实责任、倒逼目标的强约束作用。

作为落实《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的

重要行动措施和实施路径,《气候保护计划

2030》将减排目标在建筑和住房、能源、

工业、建筑、运输、农林等六大部门进行了

目标分解,规定了部门减排措施、减排目

标调整、减排效果定期评估的法律机制。

1. 碳定价。2021 年 1 月 1 日起,德国

全面启动国家碳排放交易系统,每吨二氧

化碳的初始价格定为 25 欧元。此后将逐年

提高碳定价,到 2025 年逐渐上升到 55 欧

元,预期到 2026 年时碳定价将在最低不

少于 55 欧元和最高 65 欧元的价格区间。

根据《燃料排放交易法案》对二氧化碳排放

的规定,供暖和运输部门将为排放温室气

体付出代价。德国联邦政府在推进碳定价

的同时,也考虑将碳定价收益通过资助措

施和平行的财政救助措施返还给公民,从

而减少居民的经济负担。

2.对居民的财政救助。德国联邦政府

将补贴政策与激励机制相融合,将在 2021

年和 2022 年根据《可再生能源法案》降低

可再生能源税。此外,自 2020 年 1 月起,

德国联邦政府为鼓励居民乘坐长途火车出

行而不是乘坐飞机,将长途火车票价的增

值税从 19% 永久性地降低到 7%,相比之

下,却调高了欧洲境内航班的增值税。

3.建筑和住房。德国于 2020 年 11 月

1 日生效的《建筑物能源法》明确了用基于

可再生能源有效运行的新供暖系统代替旧

供暖系统的要求。此外,德国联邦政府非

常注重能效改善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14 云境

行业关注

第17页

这方面,德国联邦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税

收减免措施,如德国的一些政策性银行和

联邦政府通过设立联邦节能建筑基金为节

能建筑和节能改造提供免税与信贷支持。

4.运输。德国联邦政府设计了一系列

的政策降低运输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从

鼓励电动汽车、自行车和铁路出行到发展

替代燃料技术和应用碳定价的激励约束机

制。例如,从 2019 年 11 月起对购买电动

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 6000 欧元的补贴;

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万个充电站;对 2021

年以后新购买的燃油车征收基于公里碳排

放的车辆税;从 2021 年起以每年 10 亿欧

元的投入加快地区公交电动化的更替;以

及到 2030 年投入 860 亿欧元对全国铁路

网电气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

5. 农业和林业。到 2030 年,有机农

业用地的比例将从目前的 9.7% 增加到

20%,从而实现每年减少 40 万至 120 万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此外,德国联邦

政府还注重对森林和木材使用的保护和可

持续管理、农业的能源效率、耕地腐殖质

的保存和形成、永久草原的保护、保护沼

泽土壤 / 减少堆肥中使用泥炭、增加食物的

可持续消费。

6. 能 源。 随 着 2019 年 底 通 过 的

《2050 年能源效率战略》,德国联邦政府

设定了在所有经济领域提高能源效率的目

标,制定了到 2030 年减少一次能源使用

的第一个目标。2020 年通过的《煤炭逐步

淘汰法案》明确了分阶段逐步淘汰燃煤电

站并从总量上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目标。2020 年 9 月 23 日通过的《可再生

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到 2030 年可

再生能源发电占总电力消耗的 65%。

7.工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策主要是

鼓励工业企业开发气候保护的创新技术,

采用气候友好的生产技术降低能源和资源

消耗。例如,德国联邦政府通过出台高技

术气候保护战略、投入 70 亿欧元的国家氢

能源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德国在世界

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在诸如碳捕

集使用与封存技术、移动和固定式储能系

统电池技术、材料节约型和资源节约型的

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德国联邦政府通过

设立数十亿元产业基金的方式,进一步拉

动工业部门投入研发资金。

8. 研发。近年来,为促进气候保护,

德国加大对能源技术领域投资的力度,包

括对新能源电池技术和氢能技术合计投入

100 亿欧元,通过这些能源研究计划,促进

能源技术创新,将对从生产、运输、存储到

各个部门的应用整个能源链的气候保护作

出贡献。未来几年,德国联邦政府将进一

步加大对气候保护研究的研发投入。例如,

推进更环保地使用可再生原料的新流程,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在城镇开展气候中和

试点项目,开发无碳工业流程以及更好地

撬动金融部门对气候保护的重视和投入。

9.针对气候保护的监督管理体系。确

保于 2019 年 12 月 18 日生效的《德国联邦

气候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

的公开透明与监督力度。该法律对所有部

门均规定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限值。如果

不遵守这些规定,德国联邦政府会立即采

取措施进行纠正。每年 3 月 15 日,德国联

邦政府都会分别计算整个德国及各个行业

上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由独立的气

候问题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查数据,并在需

要修正的情况下协助联邦政府迅速采取紧

急方案。该理事会还会审查各种假设,这

些假设构成了对各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

影响进行估算的基础。此外,还会评价新

的气候行动计划,以更新德国的长期战略,

即《气候行动计划 2050》,以及在某些情

况下可能更改的行业年度上限。

10.符合社会公平需求且投入合理的

财政。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到 2030 年前将

投入数千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

转型。此外,从碳定价中获取的收益将另

外用于其他气候保护措施和补贴居民。通

过设立特别的能源和气候基金刺激对气候

友好措施的进一步投资并支持经济发展。

此外,德国联邦政府还非常注重从细小环

节考虑居民对政府大笔气候保护财政政策

的获得感。例如,政策设计中包含了为低

收入者增加通勤津贴以及增加住房福利,

对这部分群体给予财政援助;提供针对性

的资助措施,如针对气候友好型运输和节

能建筑减少可再生能源税等。

二、德国碳中和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2017 年,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例

中,中国占据最大份额,有 27.3%,而德

国只有 1.9%。德国从 1990 年实现碳达峰

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其经历的时间跨

度比中国长,减排总量也比中国总量少得

多。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德国的

一些实践和经验。

1.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设计。政策

性的减排目标必须依靠具有强制约束力的

法律保障。德国的政策首先注重对碳定价

的政策设计,这是基于德国总体经济利益

和确保其长期竞争力的考虑而制定的。通

过碳定价激励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进行

碳减排,并将碳减排纳入与企业经营绩效

直接关联的实际测量,发挥了推动作用。

而对气候保护的产业政策和技术研发给

予积极的财政投入,则发挥了拉动作用,

从整个经济系统、能源系统和科技系统拉

动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响应碳减排的战略

目标。

2.系统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德国在

确保《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落地执行方

面,注重对过程的监督和评估。除了制定

框架性的法律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落实

行动计划和系统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确

保对设定了具体碳减排目标的各个产业部

门持续开展碳排放监测和风险评估分析。

对于我国碳减排工作来说,首先要求从企

业层面到行业层面有统一强制性的数据披

露和计算标准。而在这方面,我们还需努

力,开发基于中国国情的碳排放因子和计

算体系,建立中国的碳排放标准。

3.积极的能源转型。德国的能源转型

战略侧重于加强所有领域的能效提高、可

再生能源的应用、基础设施的开发、能源

供应的安全、智能化的能源系统。我国要

实现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仍是接

云境 15

行业关注

第18页

下来十年非常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为此,

可以借鉴德国推动能源转型的政策实践。但需

要注意的是,对于德国能源转型中较为激进地

减少核电以及关闭所有燃煤发电站的做法,中

国要基于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以及各地区的

资源禀赋差异,从全局上设计能源转型战略,

不可全盘照搬。

4.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2021 年初《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标志

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或将

更好地发挥碳交易的价格和资源配置功能,进

一步推进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完善。此

外,还应关注新试行办法的实际执行情况:相

关部门可鼓励相关学者参与研究评估,尽量缩

小信息差影响,严厉打击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

评估造假等行为;亦可适时引入政策工具辅助

回应当前碳排放配额方案对人民生活带来的

影响。

5.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德国环境保护的

科技研发投入主要在三方面,分别是电池单元

的研发、氢能源的现代利用以及合成燃料的普

及。除了进行投资外,还通过国家政策及与企

业的积极合作,共同促进科技的研发。因此,能

源工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应当受到足够重视。我

国应通过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能源消费

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速率,同时减少对不可再

生资源的使用,加大开发清洁能源,利用新能

源。与此同时,科研技术投入和技术转移需要

政府和企业的实际合作,最终通过产业结构的

调整实现目标。

6.注重乡村振兴碳中和。在中国走向碳中

和的路径方面,要非常注重加强乡村振兴与气

候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筹制度设计,提

升农业现代化的品质和可持续性,注重依托山

水林草田湖沙的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碳中和解

决方案,打造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构建高

质量的现代化乡村能源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对这一雄伟目标,中

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

发挥制度优势,将碳中和融入到经济、政治、社

会、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五

位一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体布局,努力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重视资源循环管理与

碳减排的协同效应

‡ 文 | 孟小燕 邹乐乐 孟凡鑫

2

020 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脆弱的产业链和供

应链,冲击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

疫情后的绿色复苏亟需构建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循环经

济体系。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要实现该目标,

我国需要全方位地、较快地完成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除了

必要的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提升等手段,同样需要重视资源循环管理对

碳减排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这对协同推进我国

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体系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循环经济对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作用。近年来,

欧盟、日本、新加坡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逐

步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增长的重要路径,并

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欧盟 2019 年提出“欧洲绿色新政”,其中明确将

“推动工业向清洁循环经济转型”“可持续产品”政策作为重点内容,并

于次年 3 月颁布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确定在 7 个关键领域落实

可持续产品政策,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

处理全生命周期,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碳足迹”等,该计划被视为支撑

欧洲绿色复苏、实现 2050 年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柱。日本 2018

年提出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将循环经济作为处理应

对气候变化而流行的产品和材料废弃处理的主要路径。2020 年 11 月,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利雅得峰会共同宣言中核可《碳循环经济(CCE)

16 云境

行业关注

第19页

平台》,以及其减少、再利用、循环利用和

消除(4R)框架,通过发展碳循环经济构

建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全球

能源治理的新方向。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循环经济是一种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

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除

了实施必要的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和碳

汇等措施外,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生产

和使用方式。从国际、国内长期的发展实践

来看,通过更好地生产、使用和再利用原材

料和产品,可有效减少原料和产品在提取、

制造、运输、销售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产

生的碳排放。据联合国环境署研究测算,通

过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举

措,到 2050 年可以减少约 28% 的全球资

源开采量,减少63%的CO2排放,全球经

济产出提高1.5%。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基础良好,

未来潜力巨大。我国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

循环利用,是全球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成

效最明显的国家之一。近 20 年来,我国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产生了显

著的资源节约和碳减排的协同效益。据统

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大宗固

废超过 130 亿吨,规模接近全国同期水泥

产量总和。仅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而言,

2019 年我国废钢利用量 2.4 亿吨,相当

于替代精矿粉 4.1 亿吨,再生铜、再生铝、

再生铅的产量分别占铜、铝、铅总产量的

33.7%、20.7% 和 40.9%,与 开 采 新 矿

相比,减少 CO2 排放超过 4.9 亿吨。据中

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我国通过开展循环

经济活动每年减少 CO2 排放超 10 亿吨,

“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

减少 CO2 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 25%。

当前,我国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用

电器和私家车等的报废量尚未达到峰值,

未来 10-20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

着报废量的增长和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的不

断释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带来更大的

碳减排潜力和贡献率。

政策建议

1.将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双碳”目

标的重要路径

实现碳中和、减缓气候变化,除了依

靠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和碳汇等措施

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

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产

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我国应明确将循

环经济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

要途径,纳入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相关

战略、路线图、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研究确

定重点领域,并进一步统筹谋划省级、市

级等地区级循环产业发展及碳减排行动计

划。把发展循环经济提至与能效提升、使

用可再生能源、碳汇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为加速实现国家气候目标的行动计划纳

入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和国际气候变化谈

判中。

2.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循环经

济与碳减排协同管理机制

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以

资源替代与碳减排协同目标构建循环经济

发展新的制度体系,加快修订《循环经济促

进法》及配套法规制度。统筹推进“应对气

候变化法”“资源综合利用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

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的制

修订;统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节能

减排相关标准的修订,完善核算和统计的标

准、方法。打通政策壁垒,完善循环经济与

碳减排协同的相关财税政策和市场激励机

制等。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在“双循环”新发

展格局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中和实

现的关联机制研究,积极构建综合调控资源

利用效率、质量和碳减排效果的数据模型。

建立基于碳减排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循环经济活动行为的减排量核算方法,将资

源循环利用纳入碳减排评价体系中。

3.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

循环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积累了大

量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

经济“中国方案”。当前,中欧已签订了《循

环经济合作备忘录》,在中美共同发表《应

对气候变化中美联合声明》中将发展循环

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工业和电力

领域脱碳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此基础上,

应全面总结、凝练我国近 20 年来在发展循

环经济中积累的“中国经验”,挖掘同欧盟、

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循环经济合作潜力,在产业合作、技

术引进、标准互认、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

广泛合作。努力将碳减排纳入中欧、中美

等国际循环经济对话机制,加强与国际社

会共同完善国际碳管理治理体系。积极宣

传中国推广循环经济的巨大成效和先进经

验,提升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乃至气候变

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 可 持 续 发 展 经 济 导 刊 》

2021-10

云境 17

行业关注

第20页

联运环境入选 2022 年杭州市第一批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

杭州市第一批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

序号 所属领域 场景名称 技术 + 场景单位 建设目标

34 智能制造

基于人工

智能的再

生资源回

收物联网

平台

浙江联运环

境工程股份

有限公司+

杭州市临平

区东湖街道

办事处

1. 基于大数据和智能预测的排班和派单系统,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平台通过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AI 智能调度等方式实现物物相连,极大提高了可回收物的回收效率,对传统回收方式变革、

环境美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应。

2. 采用移动管理端与 web 端平台联动,实现互动式管理,实现资源优化、过程优化,提升再

生资源回收效率,实现对再生资源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

3. 平台自动对数据采集、汇集和分析,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以再生资源全种类、全流程、全闭环

监管服务为核心,统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监管服务业务

协同、高效执法、多跨应用,构建生活源全流程监管、规范化管理、大数据分析集成的数字化平台。

5

月 6 日,杭州市经信局遴选了 36

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作为 2022

年杭州市第一批重点建设的项目。

以场景牵引产业发展,以 AI 赋能智能制

造,临平区东湖街道和联运环境合作申报

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

平台”成功入选清单。

从率先提出“固废产业大脑”,到全面

形成前端“AI+ 垃圾分类数字化监管预警

系统”、后端“AI+ 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平

台”全线贯通的“AI+ 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

解决方案”。联运环境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和

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临平区打造全省智能

制造中心为契机,以人工智能为抓手,从

绿色,低碳,智慧三方面入手,加快推动人

工智能在垃圾分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和转化

落地,努力为对标对表数字治理体系“重

要窗口”,探索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

“临平样板”。

借用优势策源新场景。联运环境借用

“临平区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和智能制造”的

先发优势,依托城市大脑中枢体系,应用

三维实景地图,整合资源建成“AI+ 再生资

源回收物联网平台”,通过智能化软件系

以 AI 赋能智能制造!

18 云境

行业关注 行业关注

第21页

统(一套系统 + 一个平台 + 一个 APP)配

合智能硬件(智能分类回收箱、智能物联

网电子秤)的应用,将再生资源的投、收、

运、处、管实时数据智能运算,构建再生资

源数字化流通高效配置、全过程跟踪记录、

全流程数据监管及全连接闭环等创新应用

场景,有效解决了当下再生资源行业定位

不明确、精细化分拣水平低、回收行业“小

散乱”等难点。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新变革。联运环境

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化”目标,发掘对“数据赋能”的新见解,通

过数据赋能党建引领的数字治理工作,构建

起“系统指挥、合力执行、政企联动”的智

慧化组织管理体系;同时与前端“AI+垃圾

分类高效分类回收设备”产生联动,通过满

溢报警、智能称重、实时监测、AI智能调度、

积分兑换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简单、便捷的

高品质分类回收服务,打通垃圾分类的“最

后一米”,极大提高了可回收物的回收效率,

对传统回收方式变革、环境美好和资源循环

利用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应。

该平台在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落地

运行一年多以来,实时记录并上传每一笔交

易动态,对临平区可回收物的交投时段、交

投人数、交投热点来源、交投入库信息等人

员和物品信息源进行管理和数据分析,以

大数据平台的精准性、可靠性,为决策者提

供强有力的可回收物减量化、资源化数据支

撑。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平台作为东湖街

道可回收物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为再生资源

回收和循环利用提供了可溯、可控、可查的

数字信息,加强了可回收物流向流量管理。

通过大数据对可回收物的来源地和流向地

进行溯源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居民小

区、每条道路沿线社会单位产废情况和下游

企业用废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平台数据

显示,仅2021年东湖街道可回收物总量达

就到15000吨以上,既实现了分类、减量、

资源再利用的目标,也推动了街道垃圾分类

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联运环境将以政策支持为契

机,继续深耕垃圾分类的研发和应用落地,

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垃圾分类行

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做出贡献。

云境 19

行业关注 行业关注

第22页

加强数字智能设施建设 补齐垃圾分类治理短板

近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

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 2 月 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就发布

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函

〔2022〕7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

础设施建设也作出全面部署。《指导意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优布局、提品质,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的

相关要求,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现实短板

自 2017 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后,我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污水、垃圾、固

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收运、处置设施能力和监测监管

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和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各地生活垃

圾分类形势整体向好,为推动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

要作用。

但我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整体上仍然存在设施能力不足、技

术瓶颈凸显、保障体系有待加强等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不充

20 云境

行业关注

第23页

分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要求。

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短

板主要集中体现为分类收处运能力不足、

处理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方面。因此,《指

导意见》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均提出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

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建设。

数字技术迭代革新带来转型契机

疫情之下,一个更严峻的考验出现:

如何保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安全高效?中

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适度

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

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

的度。

当前,在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深入实

施下,绿色化、智能化成为环境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数字

化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日

益凸显的同时也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

了契机。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

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推动智能

绿色升级,强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以数字化助

推运营和监管模式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

环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环

境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因此,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大

力支持产业数智化转型、全面推进数字基

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深化政府“数智化”管

理改革、在数智化建设中打造“新型数字

基础设施”。

1. 以数字化筑牢公共环境智能安

全防线

要用数智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就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困

境,有系统有计划地补短板、强弱项、提升

整体。

以杭州市临平区为例,当地针对传统

垃圾分类设备脏、乱、臭等问题,以“数智”

赋能垃圾分类,打造了新型智能垃圾分类

设施,助推前端投放环境智能安全高效。

新型智能垃圾分类设施通过搭载智能感应

系统,实现垃圾箱自动感应开合、计量称

重、箱内消毒、满溢报警等系统性功能,同

时配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垃圾量、清

运量等数据实时上传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疫情期间,为减少病毒通过垃圾和回

收桶二次传播的风险,新型智能垃圾分类

设施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脸识别开

启设备箱门的无接触操作,让垃圾投放更

安心、更安全。

2. 以数字化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

质增效

面对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差、前端垃圾

混合投放等困境,全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

设施来补齐短板是必然趋势。近年来,人

工智能被列入“新基建”的范畴,AI 应用迈

入新阶段,垃圾分类也不例外。

在高质量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

中,台州市椒江区积极探索构建 AI+ 垃圾

分类监管预警系统,围绕“数治管理”“无

人化”理念,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多跨场景

实效应用。据了解,该系统通过应用 AI、

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深化 24 小时无

云境 21

行业关注

第24页

人值守语音督导、投放行为 AI 识别、投放

用户身份识别、错误投放行为自主抓拍取

证等服务,实现对垃圾乱丢包、垃圾箱满

溢、厨余垃圾未破袋、误时投放等垃圾分

类违规投放行为的实时识别、提醒和监管。

目前,椒江区 192 个垃圾分类投放驿

站通过应用该系统,进一步优化了垃圾分

类监管工作,实现环境整洁率高达 95%,

丢包率降低 83%,混投率降低 65%,推动

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3. 以 数 字 化 延 伸 触 角 规 范 精 细

化管理

在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

下,想要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

实,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是

关键,平台建设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绍兴市,数字化触角已延伸到垃圾

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据工作人员介绍,

绍兴市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打造了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平台。

通过一个显示大屏,即可全方位了解居民

当日垃圾产生量、再生资源回收、垃圾收

运、垃圾处置量等各项

数据,实现从源头分类

到末端处理的全生命周

期追溯管理,构建垃圾

分类精细化管理体系。

依托于该平台的精

细化管理,绍兴市垃圾

分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2021 年全市垃圾

增量为 -4.54%,持续负增长,实现城镇生

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99.44%,回收利用率

59.09%,资源化利用率 100%,无害化处

理率 100%。

4.以数字化探索两网融合协同治理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十四五”

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

单。“无废城市”建设作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

要载体,如何实现固体

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

利用?

南京市雨花台区城

管局想到了一个解决方

案:推进辖区环卫系统

和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

络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即可实现垃圾

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2021 年全区全

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投

放智能投放箱,自动称重计算付费,目前

全区已有 60 多个小区投放这种智能箱;全

区配备分类收运车辆 388 台,全部由专业

公司采取扫码打卡方式收运,集中处理率

达到 100% ;同时终端组织专业化公司收

运,所有可回收物进入街道资源回收站和

区分拣中心。

通过应用这种全流程一体化垃圾分类处

理模式,雨花台2021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达35.82%、集中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处

理率达100%,构建了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

体系,助力南京“无废”城市建设。

22 云境

行业关注

据工作人员介绍,

绍兴市通过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等

技术,打造了垃圾

分类全流程精细

化管理平台。

第25页

北京门头沟垃圾分类监管平台打造“全闭环”疫情防线

5

月 11 日,北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 331 场新闻

发布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

主任徐利通报,按照“从严从紧”的工作要

求,市城市管理委加强统筹、及时响应、精

准调度、强化落实,严格规范生活垃圾收

运处置全流程管理,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工

作整体平稳有序。

自疫情爆发以来,门头沟区贯彻落实

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严格执行各

项防控制度,坚决完成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任务,以“智慧”赋能,将垃圾分类智慧管

理系统平台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全力打造

“一网监测、一站调度、一链追踪”的“全闭

环”疫情防线,实现疫情期间区域垃圾分

类工作精准高效且有效规避疫情风险。

现场“一网监测”

下好部署工作“一盘棋”

疫情期间,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尤为重

要,除了做好城市卫生整治工作以外,全

面消杀、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等各项保障

工作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门头

沟区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平台以“一网

统管”格局为统一规划,应用算法、大数据

等技术实时掌握各个片区人员出勤、车辆

配比、作业规划等情况,实现垃圾分类全

程监控,全场景异常感知,全方位运营数

据台账,在全局管理

上贯穿人员出勤、车

辆配比、作业规划等

业务的科学管理,全

方面发挥调度指挥及

监管考核功能,实现

全链条的管理调度闭

环。通过智慧环卫大

脑管理平台与线下作

业相结合,主动出击,

迅速反应,有效保障疫情期间环卫作业效

率且规避疫情风险,第一时间布控好智慧

化疫情防线。

指挥“一站调度”

及时反馈情况“补短板”

疫情期间门头沟区垃圾分类智慧管理

系统平台有效发挥便捷、高效、精准等优

势,以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减少现场办公

频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科

技支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

实时看到疫情点区域,进一步通过环卫作

业大屏提前警示作业车辆及人员经过疫情

风险区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可以根

据各区域疫情风险级别的

差异来合理调度保洁人员

及车辆进行区域规避,规

划车辆作业路线。一旦有

地区出现疫情突发状况,

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区域紧

急调度功能进行实时紧急

调度 ,增加抗疫环卫人员

的线下机动性。

疫情期间垃圾需要做

到安全收集、规范运输、无害处置,严防二

次污染。通过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平台,

指挥中心人员可以每天对疫情高风险区域

的垃圾投放点、作业人员、作业车辆、收运

收集设施、工具等所有接触到的可能污染

源进行精确合理监管,做到全面消毒杀菌。

平台会对各动态数据实时展示,结合车辆

垃圾称重数据和作业云地图的风险疫情点

提示,了解到车辆的垃圾收运状况,合理

安排环卫垃圾运输调度,确保垃圾日产日

清,以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数据“一链追踪”

垃圾分类溯源“无死角”

疫情期间垃圾需要做到安全收集、规

范运输、无害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垃圾分

类智慧管理系统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绑

定垃圾桶站、设施的各类信息,收运过程中

实现自动称重登记,将垃圾收转运过程进行

精确的溯源管理,同时对垃圾最终处置的去

向、重量及产出物等也进行自动登记,实现

了垃圾从产生到移动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

可溯源、可量化的“全闭环”精细化管理,为

追溯垃圾分类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数字化赋能防疫工作

云境 23

行业关注

并且可以根据各区

域疫情风险级别的

差异来合理调度保

洁人员及车辆进行

区域规避,规划车

辆作业路线。

第26页

浙江省 2021 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在前不久揭晓

的 2021 年浙江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和优

秀解决方案(产品)名单中,应用场景位于临平

区东湖街道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监管服务平台”

获评 2021 年度浙江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据悉,该

项目由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申报。

本次评选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应

用,是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次典型应用

场景案例是对相关技术在实际作用中的肯定。该次评选着

重围绕 AI+ 制造、AI+ 医疗、AI+ 城市、AI+ 教育、AI+ 政

务、AI+ 安全、AI+ 家居、AI+ 物流 8 个领域,旨在加强应

用场景建设和应用推广,构建优化应用适配环境,增强经

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

造业基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打造

联运“AI 无人数字化平台”入选

24 云境

行业关注

第27页

综合性 AI 应用标杆。

2019 年到 2021 年底,杭州市临平区

东湖街道这里的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

上升至 98%,投放正确率维持在 90% 以

上。这组优异的数据,也是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垃圾分类场景上的一份成绩单。

智慧分类、前端减量、回收管理、场

景 信 息、用 户 管 理、设 备 管 理、数 据 分

析……在东湖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

电脑上点开街道垃圾分类监管服务平台,

泉街道的垃圾分类整体情况一览无遗。

“无论是各分类设备的布局点位、分类设

施的满溢、投放点位的实时场景、投放视

频监控、各小区分类、居民投放等情况都

可以实时进行查看。以前我们都得一个个

点位跑过去检查,现在只需要动动鼠标,

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全局动态。”东

湖街道工作人员施鹏飞介绍说,有了该平

台后不仅节省了人力与物力,更极大的提

升了效率。

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是一方面,如何引

导大众积极参与,提升分类质量才是最终

目标。“系统上的大数据可以为街道的下一

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令街道合理制

定工作计划。”系统供应商浙江联运知慧科

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例如垃圾分类

正确率较低的家庭,街道在掌握情况后可

以进行“一对一督导”,通过短信、电话等

推送分类情况,后期还会安排邻居党员进

行入户督导、宣传,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

同时,针对垃圾分类中存在的“疑难杂症”,

通过系统进行数据溯源,由社区党支部牵

头组织居委会、物业、第三方企业召开垃

圾分类联席会议,对社区垃圾分类存在的

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沟通、讨论,并提出

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在东湖街道取

得的应用实绩,“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

监管服务平台”成功获评 2021 年度浙江

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获评该荣誉既

是肯定也是激励,下一步我们会瞄准前端,

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监管服务平台的智能

化程度,引导更多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工

作时已经了解垃圾分类工作。”浙江联运相

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目前浙江联运在全国不同程度

参与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案例已达 536 个,

不仅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垃圾分类场景中

做出了探索,更为各级政府如何垃圾分类

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云境 25

行业关注

第28页

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历史使命

与推行路径

‡ 文 | 刘建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

一、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

(1)垃圾分类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

断发生变化,社会建设与治理的理念也在与时

俱进和不断升华。党的十七大之前一直沿用“管

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使用“治理”,再到

十九大正式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格局”,就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应答,也是

对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引导。垃圾分类是一项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治理工作,离不开政府、居

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参与。

只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才能充分促

进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自

我及相互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形成垃圾分

类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让人民群众

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垃圾分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

求。我国社会消费需求已经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

求质量型,但供给结构仍然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

质的提高:一方面,一部分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不少高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垃

圾是生产和消费的末端产物,粗放式、碎片化、

被动式的垃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量生

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成为主流的经济增长

26 云境

垃圾分类

认识的高度决

定工作的力度,认识

的深度决定工作的

精度。垃圾分类虽是

小事,却关系社会文

明、生态文明的大局。

我们应进一步端正、

提升和深化对垃圾

分类的重大意义、历

史使命的认识,认真

总结过去推进垃圾

分类工作取得的宝贵

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

题,明确新形势下垃

圾分类工作的推行路

径,保证垃圾分类工

作朝着科学、正确的

目标行稳致远。

第29页

教,而是具体的实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需要人

人尽责。对个人而言,不管有多么高远宏大的环保理念,都可以

从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开始践行。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如果连垃

圾分类这点小事都不肯做或做不到,空谈环保理念、抱怨环境污

染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之,如果连垃圾分类这种琐事都能一丝不

苟、坚持不懈地做好,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呢?提升公民素

养和个人文明离不开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分类就是居民履行环境责

任、践行环保理念、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也是公民教育、法

治教育、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部分垃圾分类先行城市

已经基本具备了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但前端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

低、准确性差已经成为制约后端分类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发挥效

益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居民切实履行源头分类投放

责任,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个人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从国际、国内的相关经验来看,一切以脱离居民的源头分类投

放责任来推动垃圾分类的行为,只能是“为分类而分类”“假装在

分类”,都有悖于垃圾分类的“初心”,不可能持续。只有真正将居

模式,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会从

末端对上游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倒逼重整作用,促进相关法律、

法规、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实现产

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垃圾分类是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必然要求。我国生态环

境保护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需要

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过去我

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地强调

某个环节、某类介质、某种形态的污染减排,而忽略了生态环境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污染控制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使污染物

在不同处理环节、不同环境介质、不同存在形态之间循环往复式

地迁移与转化,污染减排变成了污染转移、延伸与扩散。垃圾分

类就是通过政府协调、部门协作、行业协同,对垃圾实行全生命

周期的无缝管理,对处理过程开展全链条的优化设计,构建从清

洁生产、源头减量,到产品循环使用、物质再生利用、产业生态链

接,再到能量回收利用和少量残渣安全处置的“无废”系统,避免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切实有效地节

约原生资源,真正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和生

态环境,对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做实质性贡献。

(4)垃圾分类是化解“邻避效应”的必然要求。我国生活垃圾

处理成就巨大,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保持了高度的同步。2018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 98.2%,卫生填埋和

焚烧发电并举的技术格局基本形成,可为垃圾分类提供基本的硬

件保障,而这样现代化、多元化的基本硬件保障在我国 2000 年

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时是完全不存在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

理水平在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管理中独占鳌头,在发展中国家中一

枝独秀,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卫生和环境质量需求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依然是环保投诉的重点领域和“邻避效应”的

高发领域。究其原因,在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管理”理念的主导

下,长期以来垃圾处理由政府及处理企业“唱独角戏”,被动地满

足不断“高速增长”的末端处理能力需求,而人民群众、社会组织、

生产企业未能充分参与其中,对垃圾问题相对“无感”,认为垃圾

处理与自己无关,干好干坏都是政府的事,缺乏减量和分类的驱

动力,也缺乏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只有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生

产企业充分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化“旁观者”为“建设者”、化

“批评者”为“监督者”,进而提高垃圾处理系统的效率和二次污

染的控制水平,建立政府与民众、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形成

多元化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垃圾处理设施的

“邻避效应”问题。

二、垃圾分类的历史使命

(1)以垃圾分类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目标,提升个人文明

水平。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载体。个人文明不是空洞的说

云境 27

垃圾分类

第30页

民的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落到实处,让更多

居民亲力亲为地参与垃圾分类,将垃圾分

类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真正提

升个人文明水平,才能形成垃圾分类的长

效机制。

(2)以垃圾分类为载体,以精细化管

理为目标,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垃圾分类

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垃圾分类工作汇聚

千家万户,涉及诸多部门,包含诸多环节,

关乎民生公益,考验城乡精细化管理的水

平,也是城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纵

观世界各国,垃圾分类的推进力度和成效

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

会文明程度基本呈正相关

关系,这说明垃圾分类是

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产

物,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

文明的标志。我国已经到

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

胜阶段,推行垃圾分类也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在

新时代的要求。对政府而

言,要做好居民垃圾源头

分类投放工作,本质上就

是做好群众工作,这有助

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有助于营

造亲密和谐的邻里关系。要构建环环相扣

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

类处理的完整链条,形成政府、居民、企业

等利益相关者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就必

须促使法治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设

施建设齐头并进、多管齐下,这离不开法

治保障和科学管理,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基

层创新,也离不开部门协作和社会共治。

推进垃圾分类,实际上就是推进城乡“法

治”“精治”“共治”,就是促进美好环境与

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3)以垃圾分类为载

体,以绿色发展为目标,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垃圾

分类是生态文明的助推

器。生态文明不会从天而

降,也不能仅靠政府谋划、

企业制造,更需要全民的

广泛参与和不懈努力。垃

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

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

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的

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

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

生态文明不会

从 天 而 降,也

不能仅靠政府

谋 划、企 业 制

造,更 需 要 全

民的广泛参与

和不懈努力。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

此。垃圾分类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

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

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厉行清洁生产

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

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

的产生。居民可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

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

施带来的相对的不便利中,不断强化环保

意识和环境责任,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

费的习惯,在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真正

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只有越来越多的

人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将这种“素

养”转化为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生产

的自觉行动,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

“园林”,进而汇成“森林”,从而带来巨大

的生态效益,带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垃圾分类的推行路径

(1)垃圾分类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

法。世界各国推行垃圾分类并无整齐划一

的分类方法,即使是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城

市之间,甚至是在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之

间,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方法因各

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区域的自然社会

经济条件,以及后端处理与利用设施的能

力和结构配置而异。例如,日本地狭人稠,

垃圾处理设施以焚烧发电为主,垃圾分为

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大件垃

圾四类;美国地广人稀,后端处理设施以

填埋为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

垃圾、可填埋垃圾三类;德国的自然条件

和人口密度介于日本与美国之间,焚烧发

电占比较高,同时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应用

也较为普遍,垃圾分为有机垃圾、轻质包

装、废纸、废玻璃、剩余垃圾五类。我国《生

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的基本分

类方法是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类,符合我国国情

与垃圾组分特点。但是,我国各个城市的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后端处理与

利用设施的能力和结构各不相同,资源化

28 云境

垃圾分类

第31页

产物利用的市场空间

有大有小,垃圾分类

的方法自然也应该各

具特色,不宜一刀切、

一般齐。特别是对社

会关注度较高、矛盾

较为集中的易腐垃圾

(湿垃圾)和低价值可

回收物,作为垃圾分

类处理系统整体效能

优化的重要节点,应

积极倡导和要求居民做好源头分类投放,

但各地特别是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超大

型城市,必须充分考虑后端处理与利用设

施条件、资源化产品市场空间与整体成本,

不宜设定“虚高”的分出率目标,以免过犹

不及,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处理能力难以

匹配,同时处理产物缺乏出路,最终还是

“殊途同归”,流入填埋、焚烧等终端处理

设施。

(2)垃圾分类应采取由简到繁的标

准。垃圾分类贵在人人参与,重在习惯的

养成,相应的标准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由粗到细,逐步递进。在垃圾分类推行的

初期,分类标准应尽可能清晰明了、简单

易行,一方面要考虑与后端处理和利用设

施的衔接,另一方面要考虑便于居民理解、

接受与掌握。分类标准过于纷繁复杂,或

过于纠缠某些细枝末节,在现阶段只会人

为地增加分类难度,徒增烦恼,使分类处

理系统效能的提升与污染减排事倍功半。

目前,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应抓住主要矛

盾,优先保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湿垃圾)等目标分出

产物的纯度,以利于其后端处理与利用。

暂时不清楚所属类别的垃圾可以先按其他

垃圾(干垃圾)投放,因为与其他垃圾对接

的处理设施是焚烧发电厂或卫生填埋场,

本来就是容错能力较强的混合垃圾处理设

施。只有让其他垃圾(干垃圾)发挥其应有

的容错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有害垃

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湿垃圾)等目标

分出产物的相对高纯度,否则按照分类投

放错误率等比例原则,易

腐垃圾(湿垃圾)、可回收

物甚至有害垃圾中必然会

混入一定量的其他垃圾

(干垃圾),导致其无法满

足对进料品质要求较高的

易腐垃圾(湿垃圾)、可回

收物和有害垃圾处理与利

用设施的入厂要求。

(3)垃圾分类应采取

选择性分类的策略。我国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在这一背景下推行垃圾分类,必须主

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不能反其

道而行之。垃圾分类本身并不直接消灭和

利用垃圾,只有分出的产物得到“高质量

利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量回收。所谓

“高质量利用”,就是要做到质量高标准、

环保严要求、成本可接受。质量高标准就

是不能生产过剩、落后的产品,更不能生

产残次伪劣产品;环保严要求就是回收利

用过程必须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不

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利润;成本可接

受就是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不计

成本、不惜代价。可以预期,短时间之内

我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准确性不可能很

高,现阶段应立足于居民分类习惯的真正

养成,着眼于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升,

采取选择性分类策略,更加注重目标分出

产物的“质精”而非“量大”。只有有了“质

精”的分类产物,才能有效切断“散、乱、

污”企业的原料供给,促进再生资源回收

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

现阶段追求“量大”,其后果往往是一堆垃

圾勉强分成组分略有差异的几堆垃圾,以

其为原料只能在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或环

境代价的条件下生产大量低端再生产品,

而“高质量发展”恰恰意味着过去量大质

次、薄利多销的低端再生产品将逐步退出

历史舞台。

垃圾分类是我国政治自觉、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标志和要求,是我

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好、履行好的一项历

史责任。我们必须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

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复杂艰巨的系统

工程、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也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两年多来,我国垃圾

分类工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取得了积

极进展和初步成效,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脱

离实际、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简单照搬等

值得警惕的问题。各地推动垃圾分类,应

站在“文明”的高度,深化对垃圾分类的重

大意义、历史使命的认识,不能“就垃圾论

垃圾,为分类而分类”。各级政府不宜抱着

“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

“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垃圾分类,而应该

将其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落

实,着力加快生产者责任延伸、部门联动

协同推进等制度的设计与实行,扎实开展

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分类处理能

力和优化处理设施结构。每个居民都应该

履行公民责任,亲自参与垃圾分类,养成

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

者、绿色生活的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垃

圾分类的方法、标准和策略必须充分考虑

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处理设施能力与

结构配置方面的差异,有的放矢,精准施

策,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社

会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提升社会文明水

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垃圾分类贵在人人

参与,重在习惯的

养成,相应的标准

应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由粗到细,

逐步递进。

云境 29

垃圾分类

第32页

动力电池回收生意太抢手!

原料涨价引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回收价格水涨船高

“价格涨得太快了!现在整个回收市

场的价格体系是错乱的。”湖南顺华锂业有

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卫夺告诉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去年 1 月份,磷酸铁锂正极废

粉才 4000 元 / 吨,今年 1 月份涨到 4 万元 /

吨,更夸张的是,2 月份直接翻番,现在的

价格已达 8 万元 / 吨左右。”

回收端价格上升源自于以镍、钴、锂

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飙涨。近

一年来,电池级碳酸锂从 5 万元 / 吨一路狂

奔,目前报价突破 50 万元 / 吨,达去年同

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产

销量持续创下新高,原材料供

需矛盾日益突出,涨价压力下,“变

废为宝”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价值链获得重估,景气度开始

攀升,引来产业资本竞相入局。

在原材料看涨行情下,废

旧电池回收价格也水涨船高,目

前三元材料回收折扣系数已经

从去年年中的 7 折左右跳涨至

140%,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更是

在一个月内实现翻涨。动力电池

回收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得以

提升,但过高的价格将带来库存

和现金流等一系列风险。

行业长期发展不能仅凭原

材料涨价一时助阵。大潮褪去后,

新一轮行业洗牌必然来袭,拥有

渠道和技术优势的回收企业将

在竞争中胜出。对于整个行业而

言,回收链条上的权责关系有待

理顺,以解决无序竞争及其带来

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此来迎接

更大规模的退役潮到来。

期的 10 倍;国内电解钴、电解镍当前报价

达 57 万元 / 吨、22 万元 / 吨,同比涨幅分

别约 60%、80%。“原材料资源紧缺,叠加

双碳目标,明显感觉到产业链对锂电池回

收端的关注度提升了。” 赵卫夺表示。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废旧电池分为三

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三元锂电

池一般用于再生利用,将废旧电池中有价

值的金属材料提取出来,产成品包括硫酸

镍、硫酸钴、碳酸锂等,磷酸铁锂电池主要

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等

梯次利用场景,而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

4千到 8万,

30 云境

再生资源

第33页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回收来的磷酸铁锂电池

直接用于再生提锂。

据介绍,三元电池的回收定价以上海

有色网的钴、镍价格为参照,并在此基础

上乘以一定的系数,锂元素在回收过程中

虽不参与计价,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

数;磷酸铁锂电池因为主要提炼锂元素,

其回收价格则按锂点计价,以金属锂的价

格为参照,目前的采购系数大概为6-7折。

“去年 8 月份的时候,三元锂电池回收整体

的折扣系数还在 65%~75%,去年年底达

到 100% 以上,出现倒挂,现在平均水平

已经攀升到 120%-130% 了,如果是三元

正极片,因为碳酸锂的含量更高,采购系

数甚至可以达到 140%。”天奇股份相关负

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采购系

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整个市场的供需关

系,以及除了钴、镍之外其他金属市场价

格的变化情况。

回收企业 70% 成本来自于原材料,

目前采购系数严重倒挂显然会增加

运营成本。但即便是这样,

依然难以阻挡行业“抢

电池”的热情。“按照

现在的市场需求和

产能释放情况,我

们预计今年碳酸锂

价格应该不会大幅

下降,还会维持在高

位。”华东地区一位锂电

产业链投资人士表示,电池

回收企业依然有利可图。

天奇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

回收端因为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毛利率

可能会有所下滑,但碳酸锂等产成品价格

也在同步上涨,整体的盈利空间有所提升。

“在碳酸锂价格上行的过程当中,回

收企业普遍都有钱赚,无非就是赚多赚

少。”赵卫夺坦言,但因为市场景气度较

高,目前抢货的氛围比较浓烈,电池回收

价格被哄抬,专业回收企业因为固定成本

较高,反而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发生。

心态浮躁埋下风险慌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高景气度从一

组数据可见一斑。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

目前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3.85

万家,其中 2020 年新增动力

电 池 回 收 相 关 企 业 3321

家,同比增长 142.94% ;

2021 年新增 2.44 万家,

同比增长 635.17%。

据 赵 卫 夺 介 绍,

2021 年新增的 2 万多家

回收企业中,有大批量的

中间贸易商,他们并不做加工

冶炼,只在电池的流通过程中赚取

差价。

天奇股份也曾在接待投资者调研中表

示,根据公司采购情况初步统计,约 70%

的 原 料 来 自 社 会 贸 易 商,30% 来 自 电

池厂。

赵卫夺指出,价格看涨的情况下,有

的中间贸易商会囤积大量的电池或者废

料,甚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价格垄断优势,

还有的电池厂或者材料厂存在捂货不出的

情况,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回收市场

的恐慌情绪,拉升电池回收的市场价格和

预期。

据前述投资人士观察,现在电池回收

行业整体心态比较浮躁。“有些企业在去年

低位的时候买进原材料,短期内价格猛涨,

轻轻松松就能赚一大笔差价,比辛辛苦苦

赚加工费强多了,无形中消磨了从事冶炼

加工实业的斗志;还有之前主营做梯次利

用或者再生利用的企业,看到废旧电池价

格高涨,甚至会单独成立贸易公司,直接

低进高出赚贸易的差价。”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水够大够深,

入局者大多都有钱赚,但一旦材料和电池

价格降下来,一定会有一批不够扎实,企

图赚快钱的企业被清洗出去。” 高点(深

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梁坦言,回

收企业维持稳定的生产经营需要固定资产

和团队,这些都属于固定开支,另外还需

要保持连续生产的最低库存。镍、钴、锂都

属于小金属,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价格

一旦开始掉头向下,回收企业手中的库存

会急速下跌,但产线又不能不开工,生产

越多可能意味着亏得越多,而倘若不生产,

库存贬值的风险会更高。

“一般来说,回收企业在回收电池或废

料时,都要求现款现货,而在出售产成品

时,面对大型材料厂或电池厂,因话语权

“在碳酸锂价格

上行的过程当中,

回收企业普遍都有钱

赚,无非就是赚多

赚少。”

云境 31

再生资源

第34页

不够强通常会有一定的账期,对于规模不

是很大的回收企业来说,回收电池的价格

上涨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占用。”赵卫夺告诉

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而从废料或退役

电池采购,到生成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

等产成品的出货周期是一到两周,一旦碳

酸锂价格出现下滑,这将给回收企业带来

巨大的现金流风险。

“当前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正规回

收企业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快进快出,以销

定产,以在手订单为导向采购上游原材料,

这样虽然未必能赚到库存差价,但可以把

风险降到最低。” 前述投资人士表示。

技术为主

电池回收领域引来各路玩家,几乎贯

通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涉及整车厂、

电池厂、材料厂和第三方回收企业等不同

背景。其中整车厂和电池厂掌握资源,是

材料厂和回收企业争相绑定的对象。

材料厂最有动力做回收业务,因为提

取的金属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而带来

成本优势。一个可供对比的案例是,主营

回收业务的格林美将硫酸镍、硫酸钴等资

源用于生产正极材料,2021 年中报显示,

其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毛利率分别达

到 25.63% 和 20.66%,而同期正极厂商

中伟股份两种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12.45%

和 12.01%。

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保供的紧迫

性更加促使材料厂下场回收。其中一种方

式是自建回收产线,例如三元材料厂华友

钴业旗下有循环科技

和再生资源两家回收

企业,目前具备年处

理 废 旧 电 池 料 6.5 万

吨产能;另一种是以

投资或战略合作等方

式绑定第三方回收企

业的资源,例如容百

科技近期与格林美达

成协议,将投资格林

美旗下电池回收公司

动力再生,并在未来 5 年内向后者采购前

驱体不低于 30 万吨。

电池厂涉足的方式与材料厂类似,头

部企业都在斥重金培育自己的回收板块。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负责电池循

环业务,位于宜昌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

业项目去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达 320 亿

元。国轩高科也将 120 亿元的项目落地合

肥,包括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

收等项目生产基地。此外,孚能科技、蜂巢

能源等电池厂则通过与投资合作等方式切

入回收产业链。

第三方回收企业背景多元,除了上述

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的格林美,还有主

营 PCB 等化学品的光华科技、汽车智能装

备提供商天奇股份、环保企业高能环境和

旺能环境等。

不同行业的公司与

回收链条的联系紧密程

度有所差异。证券时报·

e 公司记者注意到,光华

科技本身有一块三元正

极材料业务,且近期在

与奥动新能源、松下、力

神电池等公司建立合作;

天奇股份依托主业与车

企联系密切,长期覆盖汽

车拆解、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环保企业

多以收购方式切入电池回收,且相对入局

较晚。

“第三方回收企业虽然具备专业能

力,但是缺少回收渠道,需要和电池厂、整

车厂谈合作,还需要为回收出来的资源或

梯次利用的电池寻找出路,要做的工作很

多。”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对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表示,供应渠道和下游销路要靠

着一边,回收业务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电池厂产生的废

料、边角料等回收资源更受市场欢迎,因

为这些材料品质和一致性相对较高,为回

收企业省去了拆解成本,能产生更高的收

益率。

在技术方面,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关

键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回收率。一位锂电

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

目前镍、钴的回收率比较高,难点在锂的

提取。

据赵卫夺介绍,目前主流的湿法冶炼

工艺,三元材料中提锂顺序一般在钴、镍之

后,锂的回收率平均为 70~75%,工艺好

一些的能超 80%,但纯度只有 80~85%,

若产出电池级碳酸锂,还需要经过一道加

工工序;而如果采用湿法优先提锂工艺,

三元材料中锂的回收率能达到 95%,磷酸

第三方回收企业虽然

具备专业能力,但是

缺少回收渠道,需要

和电池厂、整车厂谈

合作,还需要为回收

出来的资源或梯次利

用的电池寻找出路,

要做的工作很多。

32 云境

再生资源

第35页

铁锂材料锂的回收率也能达到 92%,且纯

度更高,产出的碳酸锂和磷酸铁可直接返

回至电池生产系统。”在原材料成本接近的

情况下,回收率越高、产成品附加值越高,

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如何应对市场不同需求进行柔性化生

产也是回收企业重要的技术能力。天奇股

份相关负责人举例称,如在电池行业景气度

高时可生产应用于电池材料的硫酸钴,在电

池行业景气度下降时可以转产应用于磁性

材料行业、陶瓷色釉料行业、橡胶或合金粘

结剂行业等不同行业的产品。此外,电池回

收的原料端都是多种类电池混合的非标品,

如何生产出与新料产品品质一致的标准品,

这也是回收行业重要的技术壁垒。

“工厂能力和渠道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经营的价

值最大化。现阶段来讲,我们觉得工厂能

力是基础,在回收渠道的市场竞争中,只

有工艺水平足够成熟,才有确保在渠道方

面赢得足够的合作伙伴。” 天奇股份相关负

责人表示。

“从投资的角度看,正极材料厂商不会

受到太多关注,因为回收业务只是作为它

们原材料来源的一个补充。第三方回收企

业中,一些公司原本主业利润比较低, 回

收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能够贡献较大的

业绩弹性,就会被资金热炒。但总体来说,

现在回收行业都是当作半个周期股在炒,

对金属价格走势的依赖比较强。 ”上述锂

电行业分析师表示。

渠道为王

尽管金属涨价推火了动力电池回收,

但行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

完善回收网络还是退役电池上量都需要更

多时间。

争抢渠道成为回收企业竞争关键,恰

恰折射出目前的渠道建设尚不完全。证券

时报·e 公司记者曾在去年观察到,大部

分退役电池实际上流入了非正规的小作

坊,而这一乱象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怎么把电池收上来,是一个很大的问

题,”墨柯直言,小作坊一般是将能够再利

用的电池挑出来,加工成农药喷洒机、捕

鱼工具等细分领域的电池,不能梯次利用

的大多都随意弃置了,即使卖出去,正规

回收企业也不敢收渠道不明的电池。

而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说,目前回

收行业对于原材料的支撑力度微乎其微。

前述投资人士表示,以碳酸锂为例,当前

通过回收渠道再生的碳酸锂只占整个市场

的 4~5% 左右。

不确定哪里会有更多废旧电池,回收

企业只能多渠道布局以保万无一失。 在

李梁看来,目前回收企业基本处于各自为

战的状态,尤其是材料价格向好的情况下,

各家都有自己赚钱的“独门暗器”, 但并没

有形成产业合力,无序竞争十分严重,在

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由于最靠近资源并拥有技术,未来电

池厂在链条上的作用将会凸显。李梁表示,

随着换电模式、终身质保等服务的推出和演

化,电池会从分散的各个角落逐步集中到整

车厂和电池厂,而由于整车厂一般会把电池

的售后交给电池厂,电池厂将成为梯次利用

当仁不让的主体。首先电池厂具有技术优

势,可以轻松破解很多拆解难题;其次电池

厂能够精准地对电池进行残值评估,实现价

值最大化。处于回收利用产业链上的企业,

应更多地考虑如何与电池厂抱团。

那么渠道应该由谁来负责搭建?按照

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整车企业应当是责任

主体。虽然目前车企依托 4S 店及维修点,

布设了万余个回收网点, 但根据此前证券

时报·e 公司记者的调查情况,基本处于

形同虚设的状态,整车厂缺乏动力。

问题症结在于回收链条中的权责关系

存在错位。墨柯表示,虽然车企是回收主

体,但卖出去的车所有权在消费者手里,

消费者有权处理电池去向,这就给非正规

企业以可乘之机,因为它们生产合规成本

低,能拿出更高的收购价格。

“车企的特长在于整车制造与系统匹

配,生产供应、二次利用及回收等环节是

电池企业的专长,但却被排除在回收体系

之外;第三方回收再生企业具有很强的技

术特性,但不掌握资源,也无法承担起回

收主体职责。”赵卫夺表示。

实际上,监管方面已经尝试对电池回

收行业进行规范。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

计公布了三批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

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

单,俗称行业 “白名单”,正规军已扩容至

47 家。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比亚迪、北

汽、上汽、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代表性电

池厂及整车厂,以及深圳、扬州、合肥等公

交集团,在退役电池及边角废料回收招标

时明确要求竞买方为“白名单”内企业。

“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文件大多数为

引导性或推荐性指导文件,多为行业自律

调控,对于经营规范的骨干企业有参考指

导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小作坊来说并没有

任何约束作用。”对此,赵卫夺建议升级废

旧动力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方面的条

例标准,加大对行业的规范力度,对无序

竞争行为起到威慑效果。

形成行业规范后,市场还需要静候

更大规模的退役潮到来。根据东吴证券

研报,预计 2022 年锂电池回收利用需求

为 83GWh,至 2035 年 可 达 1318GWh,

若 以 2022 年 2 月 9 日 的 金 属 价 格 测 算,

2035 年 行 业 市 场 空 间 将 达 2946 亿 元,

2020-203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8%。

上述锂电分析师表示,当前回收渠道

里的动力电池质量还比较低,大多用在早

期的电动大巴车、运营车上,金属含量不

高。等到 3-5 年后退役电池数量提升,正

规企业就能依靠规模效应享受到合理利

润,行业格局自然会逐渐清晰。

证券时报·e 公司

云境 33

再生资源

第36页

超 2 亿台家电要报废

绿色回收再迎投资热

‡ 文 | 王 珍

3

月 28 日,美的集团启动废旧家电回

收行动,加入家电生产企业“绿色

回收责任名单”。今年全国两会期

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也透露,海

尔首座废旧家电拆解“灯塔工厂”一期项目

将于今年 7 月投产,海尔正在完善废旧家电

回收体系。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年在全国两

会上呼吁,建立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

准,持续推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

而格力已建了多个资源再利用基地。

显然,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

中国废旧家电回收行业的产业化正在迎来

新一轮投资热潮。

扩内需、减碳排的“双动力”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家电保有量已超 21 亿台,且淘汰率涨幅高

达 20%,2022 年预计报废量超 2 亿台。这

当中绝大部分是 2009~2013 年开展的“家

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消费刺激

活动后集中进入报废期形成的。按照家电

8~10 年左右的使用期,这批家电正在或者

即将进入集中报废更新换代期。

“大多数的废旧家电被小商贩收走,

很难得到正规环保的处理。它们或是通过

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或是被不规范拆解,

不仅会为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也

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表示,家电

中所含有的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更

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

印发了《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这得到家

电龙头企业的积极响应,它们正在探索绿

色回收的新模式。

在“2022 美的绿色回收行动”中,美

的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四类大

家电,不限品牌,提供绿色回收和换新补

贴服务,可拆、送、装同步;利用线上平台、

12 万家线下门店、16 万名服务工程师,将

回收网络覆盖全国 2847 个区县;还与绿

色拆解企业合作,打通回收、处理、再利用

环节,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推进家电消费

“内循环”和节能降碳。

用户可在线上提出旧机回收需求,由

数字中台对旧机评估后,给予相应抵扣以

降低购买新机的成本。用户选购新产品后,

工作人员会上门“送新拉旧”。旧机经过分

拣,被送至绿色拆解企业,实现资源再利

用。每台旧机会生成唯一条码,从工程师

上门、物流运输、仓储,到拆解、报废等环

节,全程可追溯,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实

现用户、产品数据的不可篡改。

海尔的回收网络也整合了 3.2 万家线

家住广州的晓晨,

最近换了台消毒柜,旧

机修不好又太重,直接

让维修师傅拉走,后以

废铁形式被转卖给废

品回收人员。今后,废

旧家电的回收也许将

有更多新的正规处理

渠道。

34 云境

再生资源

第37页

下门店、10 万余名服务兵、100 余个物流

配送中心,覆盖全国 2800 多个县市,形成

了涵盖回收、运输、分拣等环节的完整体

系。海尔还利用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一台

机器对应一个旧机码,保障废旧家电得到

安全、高效、合规的处理。

打造绿色产业链仍需努力

国家 2020 年提出“双碳”目标后,引

发了废旧家电回收、资源再利用的新一轮

发展热潮。周云杰认为,当前家电行业内

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数字化体

系尚未打通,各环节之间存在信息断点,

无法实现全行业的数据共享、综合监管、

可追溯。同时,在回收、拆解、再利用各环

节也存在大量难题。

在回收端,回收企业无法向个人取得

回收进项发票,进项成本仍难以确认,虽

已出台增值税减税政策,但企业所得税还

未出台具体政策;在拆解端,拆解企业经

营压力较大需依靠国家补贴,但国家基金

补贴名录申请难;在再利用端,中国缺少

再生材料的使用标准,再生材料利用率低

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周云杰说,这些难题

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行业的发展。

为此,海尔在青岛莱西投资 5 亿元,

打造中国拆解行业的“灯塔工厂”,2021

年 5 月奠基,预计 2022 年 7 月一期项目投

产,投产后每年可拆解 200 万台废旧家电。

未来,其业务将由废旧家电拆解利用,扩

展到部件再制造、报废汽车、贵金属提炼

等再生资源利用的范围。

接下来,海尔将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

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围绕碳

检测、贵金属的回收和深加工、材料分析

技术等打造再循环材料研究院、再循环材

料国家级实验室。此外,海尔将与生态环

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等共

建一个国家级的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

让回收、拆解、再生料研发企业上平台,打

通产业链数据,推动行业共赢。

美的也在加大绿色产业链的投入。今

年 2 月 16 日,美的集团发行了 4.5 亿美元

5 年期无抵押的绿色债券,募资实施绿色战略相关项目。美

的 2021 年 10 月发布绿色战略,希望“2030 年前实现碳达

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围绕“绿色设计、绿色采购、

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服务”,打造全流程绿

色产业链。绿色回收行动是落地的重要一环。

另一白电龙头企业格力也在发力。据格力电器 2020 年

年报,自 2010 年起,格力在珠海、长沙、郑州、石家庄、芜

湖和天津建立了六个再生资源基地,目前拥有废旧家电拆

解资质能力超 1300 万台、汽车拆解资质能力 9.4 万辆,以

及再生塑料加工能力 18 万吨、废线路板处理资质能力 6 万

吨。2020年回收处理废旧家电700万台套。从数据对比看,

其废旧拆解厂“没吃饱”。

董明珠表示,当前对于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使用年限无

强制性法律规定;对于空调的使用年限,不同协会的团体标

准存在差异;对于其他家电,推荐性国标仅规定通用要求,

具体的安全使用年限标准尚未出台。她呼吁,尽快建立家电

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这对老产品淘汰更新,对消费者、企

业、扩大内需、实现“双碳”目标均有益处。

奥维云网(AVC)总裁郭梅德对记者分析说,中国家电

市场经过 30 多年发展,在 2018 年达到 8458 亿元的峰值,

2019 年以来 8000 亿元大关一直难再突破。2021 年中国家

电市场零售额增长 3.6% 至 7603 亿元,2022 年一季度市

场不达预期。以旧换新是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废旧家电回

收,是家电龙头企业挖掘存量市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实现的战略。“以旧换新,一定要创新驱动,用差异化的创

新产品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如洗碗机、洗地机等。”

第一财经

云境 35

再生资源

第38页

从项目视角看两只黑天鹅背后的餐厨垃圾发展史

从 2008 到 2020,从新加坡到中国,从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黑天鹅从来都是不可预见与不可抗力。

十余年间,两国餐厨垃圾发展起伏跌宕,却又殊途同归。本文从典型项目出发,以更鲜活的方式分析两只黑

天鹅背后,两国餐厨垃圾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餐厨垃圾发展史

一直以来,业界盛传“世界厌氧看欧洲”,但欧洲厌氧派主攻

园林垃圾及能源作物,即使餐厨垃圾,也因餐饮习惯差异大,参考

价值低,因而,中西文化交汇、同时拥有高环境标准的新加坡可能

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但凑近来看,餐厨垃圾却一直是新加坡的短板。即使到 2018

年,新加坡餐厨垃圾产量达到 76.31 万吨(2090t/d), 但绝大多数

仍是焚烧处理,仅有 17%的回收率,这其中还包括食品厂豆渣做

饲料的贡献,真正的餐厨垃圾回收可以说少的可怜,可怜背后的推

手即是 08 年的那只黑天鹅。

项目由新加坡IUT公司(IUTGlobal Pte.Ltd)建设运营,该项

目还获得 2008 年 NationalEnergyGlobeAward。彼时,投资者乐

观地认为,凭借其先进的工艺和现成的客户,工厂将产生稳定的收

入来源。

但该处理厂不但没能够完成二期,2011 年却倒闭了,尽管政

府出台了降低收运费、提供绿色能源、政府绿色认证等鼓励政策,

但其核心的餐厨垃圾收集问题却没能得到解决。

一方面,收集数量少,即使到 2011 年初,每天也仅收集到

120-130t,仅约预期的 40%(国内经验至少得到设计产能的

70%),IUT 由此无法实现其生产目标,尽管彼时新加坡只有不到

10%的餐厨垃圾被回收。

另一方面,收集质量差。新加坡并无法律强制开展分类,IUT

所收集的杂质含量高于预期,超过 40% 的餐厨垃圾含有各类杂

质,这意味着更高的预处理除杂要求,杂质还需进一步送焚烧厂,

从而导致投资及运营成本上升。

坦率讲,项目启动之时,IUT 不可能没考虑到分类问题,但随

着 2008 年 -09 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在餐厨垃圾立法方面

行动缓慢,远低于投资者预期,由此,客户也就失去了分类原动力。

按时任 IUTCEOEdwin 的话就是,“新加坡人习惯于法律和罚款,

没有法律强制分类,客户即认为不重要且没必要,因而难以有效进

行分类。”

随之而来的经营成本翻倍,IUT 面临着要么追加资金,压

缩运营成本,死撑等到政府立法。就这样在连续三年亏损之后,

IUT2011 年进入自愿清算阶段,两个月后,IUT 停止收集餐厨垃

圾,5 月底,IUTTuas 场所及部分设备(占地 2.8ha)以 1580 万美

元出售给回收公司 Enrio-Hub。自此,新加坡第一家大规模餐厨

垃圾能源化设施正式关闭。

此外,IUT 厌氧项目经验较少,或许一定程度也对项目有影

响。2006 年 IUT 启动新加坡厌氧项目,但此时其自身积累项目较

少,而餐厨垃圾项目传统的臭味、预处理、持续稳定运营、沼气发

电波动性等问题均要求项目公司具备丰富经验,尤其是面对与西

方餐饮习惯差别较大的新加坡,其经验要求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 IUT 还曾与宇通重工合作,负责设

计郑州 300t/d 餐厨垃圾项目(即郑州市绿源餐厨垃圾处理公司,

1)出师未捷:金融危机下的黑天鹅

时光退回到 2006 年,彼时的新加坡可谓雄心勃勃,从奥地利

IUT 公司引进厌氧消化工艺,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大型集中处理厂,

项目总规模为 800 吨 / 日,总投资 6000 万新加坡元(约 3 亿人民

币),其中一期 300 吨 / 日,配置 3.5MW 发电机组,2008 年建成

并投入使用。

36 云境

餐厨垃圾

第39页

2016 年启迪桑德 3430 万收购绿源 49% 股权),采用其 ADOS 半

干式发酵处理系统(含固 15%),但截至 2019 年 6 月项目仍未开

始投入使用。2018 年 IUT 被德普新源收购。

受此次黑天鹅事件影响,新加坡餐厨垃圾处理一关就是 5 年。

2)重新起航:挤压协同中试 +立法

2016 年底,由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PUB 与加拿大 Anaergia

公司合作,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污泥 - 餐厨垃圾中试项目,重新开展

了探索。

(注:Anaergia 公司创始人即是大名鼎鼎的环保创业先锋

Benedek,其早先创建的 Zenon低压膜技术在新加坡水厂广泛应

用,并获得 08年首届李光耀水源奖,可谓与新加坡渊源颇深)。

PUB 希望由此重新评估收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的可行性,

以及污泥 - 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增加沼气的潜力。此次试点,新加

坡作了如下调整:

1)考虑餐厨垃圾含杂率较高,改用高压挤压厌氧工艺。选用

Anaergia 公司 BioREX ™有机压榨机系统作为关键预处理技术,

通过液压驱动的高压挤压工艺,将有机物通过压榨挤压室中的孔

眼挤压出来,其余杂质从压榨机排出,实现高效分离杂质,保障后

端厌氧段运行平稳并降低维护成本。(挤压除杂可谓毁誉参半,参

见后续专题文章)

2)餐厨污泥协同处理,提高产沼效果,提升项目规模。挤压

后分离出来的有机物湿部分被泵送至储槽进行部分水解和缓冲储

存,然后被送入两个厌氧消化池,与市政污泥共同消化(污泥协同

处理推测也是避免高压挤压导致的酸抑制问题)。两个消化池可以

使工厂能够在不同比例的餐厨垃圾和污泥共消化下运行,以确定

最佳运行条件。

3)开展 2年中试,积累实战经验。项目从 23 家场所(学校、

批发市场等)收集餐厨垃圾,规模从最初的 3 吨 / 天到当前的 14 吨

/ 天,市政污泥最高约 40t/d,通过 2 年中试,2019 年 1 月新加坡公

共事业局 PUB 及国家环境局 NEA 宣告(注:水环保项目由 PUB

主管,固废项目由 NEA 主管):协同处理可稳定运行,比分别单

独处理沼气产量提高 40%,减小占地面积。

鉴于此,项目将扩大规模至 400t/d,预计 2025 年投运,新的

协同处理厂将建在 TuasNexus(类似国内静脉产业园,在 2019

年 IDA 世界大会上被评为最具创新性的水 - 能源协同项目,论坡

县的营销水平 ~)。

4)立法强制分类提上议程,为项目落地做好铺垫。2019 年 3

月,在中试结果出来 2 个月后,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MEWR)

和 NEA 正式提议,从 2024 年起,将强制大型商业及工业机构开

展餐厨垃圾源头分类。接下来 MEWR 及 NEA 会就该法案的具体

细节与业界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2018 年 MEWR 在 Greenlace 组屋开

始了餐厨垃圾分类试验,但显然新加坡目前尚未考虑针对居民开

展强制分类,尤其是居住了大量人口的高层小区(组屋),其垃圾

管道系统比较成熟,且难以监管。

云境 37

餐厨垃圾

第40页

百姓知识:厨余垃圾完整堆肥指南

为什么要制作厨余堆肥

根据调查,一般家庭垃圾仅有不到

1/3 是真的需要丢弃的垃圾,而另 1/3 是

可回收的资源(如纸张、塑料瓶等),余下

的 1/3 就是厨余。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家

庭中把厨余变有机肥,这不仅能大幅降低

垃圾量,还可以减少垃圾车运用费用,减

少焚化炉运转的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

排放,同时也避免厨余在燃烧不完全时容

易产生致癌物质二噁英的危险。尤其将

制作好的家庭厨余使用于土壤中,更可重

建健康土壤,进而种植出健康蔬果。制作

厨余堆肥不仅可以解决您的困扰,更达到

回收(recycle)、减量(reduce)、再利用

(reuse)。

回收(recycle):将以往会丢弃的厨

余回收

减量(reduce):大幅降低垃圾处理

量、垃圾车运费、焚化炉运转以及二氧化

碳排放量。

再利用(reuse):厨余制成堆肥利用

于园艺栽种,生成的液肥可稀释浇花,亦

可作天然清洁剂使用。

厨余堆肥的种类及原理

在开始作厨余堆肥之前,让我们先简

单介绍厨余的分类及堆肥的原理吧!

何谓厨余?日常生活中食材料理前后

的所有废弃物,食用后产生的剩菜、剩饭、

蔬菜、果皮、茶叶渣等,皆可称为厨余。厨

余容易腐败、产生臭味及吸引蚊蝇,是垃

圾场臭味、沼气及渗出水最大来源,于家

庭中暂存,短时间内即发臭,造成困扰。再

者厨余由于含水率高、热值低,因此不适

于焚化处理,特别是由于国人的餐饮特性,

厨余中的盐份 ( 氯化钠 NaCl) 偏高,更可

能是二噁英之潜在发生源。而若采掩埋方

式将可能造成臭味及渗滤液等二次污染问

题,因此,厨余类废弃物将以分类回收再

利用为最佳处理方式。按加工方式及可分

解难易程度,厨余可区分为生厨余、熟厨

余和骨壳类。

生厨余:指尚未经过烹煮料理之厨余。

熟厨余:指经由烹调后所剩之菜饭、

蔬菜肉类等。

骨壳类:指鱼刺、骨头、贝壳类等。

那么,堆肥又分为哪几种呢?若按照

原理区分,堆肥可分为“好氧式堆肥“及

“厌氧式堆肥“。“好氧式堆肥“是将厨余充

分接触空气的开放式堆肥方式,“厌氧式堆

肥“则是将厨余放置密闭容器内发酵,阻

绝空气流通的堆肥方式。虽然原理不同,

只要操作得宜,两种方式皆可制作出质量

良好的堆肥。

影响厨余堆肥的因素

接触面积:在制作厨余的过程中,建

议将厨余切碎,增加厨余与厨余粉接触的

面积,可以帮助厨余完整发酵及加速发酵

时间。

水分:厨余发酵时,水分必须适中,

过少的水分无法生成液肥,过多的水分会

导致腐烂发臭。基本上,厨余本身的水分

已足够厨余发酵,因此,建议将厨余放置

桶内前先行沥干。

温度:温度高发酵快,温度低发酵慢,

因此,春夏季发酵完成时间约 1~2 周,秋

冬季发酵完成时间约 2~3 周,建议将厨余

堆肥放置恒温处,切勿置于阳光直射处,

因变动的温度会影响发酵情形。

厨余体积:厨余体积愈大,熟成所需

时间愈长,因此,建议将体积较大的厨余

切碎,使其体积变小,加速其完熟的时间。

微生物含量:微生物菌含量多与少影

响发酵速度及及熟成程度。微生物菌含量

少,则会产生臭味,发酵速度较慢,厨余无

法完全熟成,用半熟的厨余堆肥栽种,不

仅栽种时会引起臭味,更有可能招来蚊虫,

因此,购买菌粉时要特别注意成份标示,

尽量选择微生物菌含量多的菌粉制作佳。

制作厨余5口诀:厨余要切碎、水分

要沥干、粉量要足够、液肥每天取、两周变

有机肥。

如何判断堆肥是否熟成

外观:厨余变色,如叶菜类会变黄变

老,此外,顶部如有白色霉菌生成为正常

现象,请勿担心。

味道:如酱菜味道及腌渍物味道(注:

经过发酵熟成后的厨余,我们称之为完熟

厨余,才可作堆肥使用)

制作完熟厨余的液肥及有机肥该如

何利用

液肥

制作厨余堆肥时,约 3~7 天即可生成

液肥,颜色及味道接受所放置厨余影响,

38 云境

餐厨垃圾

第41页

大部份颜色为金黄色,气味道偏酸。液肥

可作为园艺盆栽的营养液,也可作为天

然居家清洁剂。作为植物营养液:天然有

机液肥,稀释五百倍喷洒,帮助植物健康

生长。

有机肥

静置 2 周后,桶内厨余变成完熟厨余,

此时的完熟厨余可直接作为固肥使用,或

是再制成天然营养的腐质土喔!作为固

肥 使 用 离 植 栽 5~10cm 处 挖 穴,深 度 约

5~10cm,将固肥埋于植栽附近,可提供植

物养分,帮助植物健康生长。

制作腐质土

用完熟厨余制成的腐质土非常营养,

能提供植物充足的养分,不论是培苗、栽

种或是换土都非常适合。

1. 将厨余和培养土混合,比例约 1:2

2. 充分搅拌后放入深色塑料袋绑紧

3. 静置 1 个月后,即制成腐质土,此

时厨余已完分解于土壤内,看不到厨余

样貌。

厨余制作常见问题

什么厨余都可以作成堆肥吗?

基本上,只要是有机类、可分解的厨

余皆可作成堆肥。由于骨头、贝壳类需分

解时间较长,我们通常不建议放入厨余桶

内制作堆肥。

厨余堆肥会不会发臭呢?

不会。若按照我们上述步骤操作,并

注意细节,如:厨余切碎沥干,厨余粉量要

充足,盖紧桶盖,维持密封状态,定时取出

液肥,这样就不会有臭味产生,成功的完

熟厨余应为腌渍味,有的甚至还有果香味

呢!(完熟厨余味道受使用的厨余影响)

为什么厨余必须切碎沥干?

厨余切碎主要是增加厨余接触菌粉面

积,加速厨余发酵时间;制作厨余时,过多

的水分会影响厨余发酵,因此建议将水份沥

干(用滤网过滤水分即可,不须将厨余晒干)。

一定要加厨余粉吗?

若未加入厨余粉,厨余发酵速度变慢,

且会产生异味,因此,我们建议加入厨余

粉,帮助厨余发酵,更可以降低厨余异味。

每倒一次厨余该洒多少厨余粉呢?

厨余粉用量需视厨余多寡而定,约平

均覆盖厨余表面薄薄一层即可,一般来说,

每 1kg 厨余约使用 100g 厨余粉,若厨余肉

类较多,请增加厨余粉用量,以帮助肉类

发酵,并降低臭味。

报纸的油墨有毒,使用于底部没有关

系吗?

厨余粉内的有效微生物菌可以帮助

分解报纸油墨,不会影响厨余堆肥,敬请

放心。

该如何选择厨余桶呢?一般塑料桶可

以吗?

目前政府发放的厨余桶底部没有水龙

头,无法取出液肥,导致臭味四起、蚊虫孳

生。当您在选购厨余桶时,请选择底部附

有水龙头之厨余桶,以及注意厨余桶上盖

材质:硬式 PP 材质除了不易开关,更无

法充分密合,制作时空气易进入导致失败,

软式 PE 材质上盖可杜绝空气进入,较能

制作出成功完熟厨余。另外,厨余桶本身

材质也需注意,目前已有业者开发出将微

生物磁石粉融于厨余桶身,厨余桶本身即

抗菌、防臭,更可以帮助厨余发酵。(贴心

叮咛:该如何辨别厨余桶是否含有微生物

磁石粉?消费者购买时可试闻厨余桶内部

味道,含有微生物磁石粉的厨余桶不会有

塑料味道,可以此轻易判别。)

一般家庭需要多少厨余桶才够用呢?

以一个 4 人小家庭为主,约需要 2 个

厨余桶。因为 1 个厨余桶约可装 2 周厨余

量,装满后需静置 2 周予以发酵,这期间

就需要使用另外一个厨余桶,所以建议一

般家庭使用 2 个厨余桶恰恰好!

为什么两周后打开厨余桶,桶内的堆

肥还是跟原本长得一样呢?

两周后,厨余桶内堆肥即发酵完成,

此时称为完熟厨余。厨余会因发酵而略微

下降 ( 下降程度不一定 ),厨余仅会变色,

如绿色叶菜变成黄色叶菜,此时判断是否

成功的依据为味道,如酱菜般味道即表示

成功。若厨余上方出现白色霉菌为正常现

象,请安心使用 ! 将完熟厨余放入土壤中,

约一个月左右,即会发现厨余已分解于土

壤,此时才会完全看不到厨余 !

一定要搭配厨余桶才可以制作堆

肥吗?

若家中已有类似塑料桶,请注意以

下事项

(1)滤网 :塑料桶内必须有滤网将厨余

及液肥分离,以免发酵时产生的液肥与厨

余混合,发酵失败 !

(2) 水龙头 : 塑 料 桶 必 须 有 水 龙 头,

将液肥取出,否则液肥与厨余混合,发酵

失败 !

(3)盖子 :确认塑料桶盖密合度,许多

塑料桶因盖子不密合,造成空气进入,发

酵失败 !

EM 菌是什么

EM 菌 是 有 效 微 生 物 群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的缩写,由乳酸菌、酵

母菌、放线菌、光合成菌等 10 属 80 种以

上的有益微生物组成,1982 年琉球的园艺

教授比嘉照夫博士意外发现,目前全世界

180 多个国家广为使用,如今已成功的运

用在自然农耕、土壤中和、水质净化、污水

处理、厨余堆肥、花卉园艺、居家环境及宠

物生活等方面。

云境 39

餐厨垃圾

第42页

何品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与思考

2021年 9月13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品晶教授,在 2021(第九届 )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以“固

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与思考”为题,介绍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

研究成果,并对固废领域未来碳排放研究发展进行前瞻。

在9 月 13 日的 2021( 第

九届)上海固废热点

论 坛 上,何 品 晶 以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

方法研究与思考”为题,与参会

嘉宾一起探讨当下最“时髦”的

话题之一—碳排放,重点讨论

了碳排放核算方法相关内容。

背景讨论

何品晶认为,讨论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是需要知道到底有多

少碳排放了,如何核算,这些问题是目前科研人员最关注的。关于

碳排放,学术界目前已经达成一些共识,认为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

化碳是导致气候变化、极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类活动排放

的二氧化碳也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国际层面就此开展了一些标志性

的工作,比如《京都议定书》、《巴黎气候协定》等。在1997年,《京

都议定书》就提出“碳减排是各国普遍但有区分的责任,发达国家应

承担主要责任”,并提出了碳排放的额度可以进行买卖的碳交易机制

雏形。但是,到目前为止,《京都议定书》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

此,2015年开始有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是“保证

全球升温小于2度,争取达到1.5度。使全球碳排放尽快达峰”。

从国内来看,众所周知,2020 年 9 月 22 号,习近平主席在

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提出“3060”的目标。同年 12 月 12 号,在联

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又进一步提出 2030 年不单要碳达峰,碳排放

强度要较 2005 年下降 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

达到 25% 左右。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单

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今年 3 月 15 号,中央财经委员

会第九次会议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

会系统性变革。今年 5 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投资专项管理办

法》,7 月 30 号,中央政治局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尊

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地采取相关措施。这些构

成了我国这一阶段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背景。

碳排放核算方法

何品晶介绍,目前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IPCC)指南

首先,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 2006 年提出

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根据不同层次的数据来源,核算、评估

某一个具体过程的碳排放。比如,针对垃圾填埋过程、垃圾焚烧过

程,都提出了核算评估的层次选择决策树,核算程序相对清晰。

以填埋场的碳排放核算为例,有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主

要的碳排放来源为甲烷 ( 二氧化碳当量 25),通过一阶动力学模型

‡ 文 | 李少甫整理

何品晶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

源化研究所所长

40 云境

焚烧填埋

第43页

计算可以核算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形成的碳排放量。上述是具体

的计算公式。何品晶强调,核算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是非常个性化

的,包括可降解有机碳含量、厌氧条件下可降解的有机碳含量等。

若直接采用发达国家 ( 如美国、欧盟等 ) 的数据并不能准确说明我

国的实际情况。

另外,以垃圾焚烧碳排放核算为例,目前学术界的共识认为,化

石碳的燃烧氧化过程是垃圾焚烧厂碳排放的直接途径。与垃圾填埋

过程碳排放核算类似的是,核算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个性化数据的使

用,包括垃圾组分、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中的碳含量、总碳中的化石

碳含量等。这些高度个性化的数据,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

不同地区都是不一样的,相应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也会有较大差异。

同样,在有机质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中也存在个性化数据

的需要。

清洁发展机制 (CDM)

生命周期评价

第二种核算方法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方法中的核心公式是:

碳排量 = 基准排放 - 项目排放 - 泄露排放

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可参见图中公式。它实际上可以认为

是 IPCC 指南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平衡法 (BM)

第三种常见核算方法是平衡法,该方法是由奥地利 Fellner 团

队开发建立的适合焚烧厂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的

焚烧厂中有广泛的应用。平衡法中,将化石源组分对应的碳排放

视为直接的碳排放,主要通过联立元素、质量、能量等平衡方程组

求解的方式进行核算。具体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参见上图中的公式。

第四种碳排放核算方法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该方法

基于生命周期思考 (Life Cycle Thinking, LCT),过程包括“从摇

篮到坟墓”,内容涵盖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 目的

是减少资源消耗、削减污染排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核算固废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情

况,还能定量评价多种环境影响类别。以首个综合性的生命周期

影响评价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 模型 ReCiPe

为例,其中的影响类别不仅包含全球变暖潜势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与碳排放直接相关的指标 ),还包含颗粒物排放、

对流层臭氧生成、平流层臭氧层破坏和化石燃料耗竭等。

将上述四种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这些核算方法分

别可以适应不同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些方法对于固体废物处理

的典型工艺过程都是比较适用的。但是,核算的工作量是有所区

别的:有一些方法是比较简单的,相应的,它的过程、结果可能也

有疑问,争议比较多 ; 有一些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很多数据,需要

模型,结果也更加符合实际。总体来看,全生命周期的方法需要所

有环节的参数和可靠的数据库支持。

固废处理碳排放研究

何品晶介绍,近十年来何品晶带领的团队在碳排放研究方面

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些研究针对不同的主题。比如,针对填埋

场覆盖土,研究了填埋场覆盖土是否可对甲烷有氧化作用,并尝

试计算这一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律 ; 再比如,针对垃圾焚烧过

程,研究了垃圾组分对垃圾焚烧碳排放的影响等。

云境 41

焚烧填埋

第44页

其中,2012 年何品晶团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依据所收集的

当时中国 6 个城市垃圾焚烧厂的运行数据,通过生命周期的方法

核算了各厂的碳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当时我国的垃圾焚烧厂是

碳源 ; 而同一时期,欧洲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垃圾焚烧厂是碳汇,

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研究发现,垃圾的组分和发电的效率是

造成当时我国垃圾焚烧的碳排放和欧洲国家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关

键因素。另外,根据情景分析结果,如果当时入厂垃圾中的厨余垃

圾减半,即含水率下降,可以明显减少碳的排放。

放影响较大,所以,团队也对全国各地 ( 西北、北方和南方 ) 填埋场

的渗滤液产量建立了预测模型。

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垃圾分类

对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或者城市到底有没有影响?这是一个很有趣也

很重要的问题。因此,何品晶团队以上海市的垃圾分类为对象,设定

不同的场景进行碳排放分析。此次研究中用到的数据都是最新收集

的,包括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现在获得这些实际的运行数据应该说

比十年前容易很多)。同时,我们也做了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分析。

研究发现,垃圾分类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结果呢?在上海,现在要求原生垃圾零填埋,前文研究中发现了填

埋过程的碳排放非常强烈,因此,原生垃圾的零填埋是碳减排最大

的驱动力。另外,针对垃圾分类后的焚烧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干垃圾

中的塑料织物类成分比例提升,提高了垃圾热值量,但同时化石碳

含量也提升了,这两个因素对碳排放起着相反的作用。然而,由于上

海电力背景排放值较低,塑料织物类组分的比例提高对焚烧发电厂

而言反而使得碳排放增加了。但是,对比前面的案例,焚烧发电的

碳排放较2009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值仍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另外,研究发现,现在的计算场景设定沼渣未进一步利用,若沼渣能

够土地利用,那么整个垃圾分类过程的碳排放将有望进一步降低。

碳排放研究发展前瞻

这些研究结果给我们很多启示,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以生命周期评价为例,该方法在研究论文中广泛使用,但这些方法

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说,追溯上游可以是无限的、设定的系统

边界带有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不同的废物处理工艺或者废物处

理系统需要本土的数据,即前文中多次提到的个性化的数据,而这

些数据实际上是缺失的或者不成体系的。

另外还有很多问题,相对来说,生活垃圾研究比较多,但是除

了生活垃圾之外,其他固体废物碳排放的研究基础很不足,这也是

我们以后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统一向上追溯边界,边界需要统一。

第二,需要数据上严谨、客观的系统边界,需要建立客观、严

谨、科学的系统边界设定方法。

第三,需要数据,需要系统化的固废处理过程本土数据,需要

形成能够支撑碳排放核算评估的中国特色的地方数据。

第四,需要扩大研究对象至危险废物、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

需要提升这些对象的方法适应性。

第五,丰富应用场景,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撑。

从我们上述初步的研究探索发现,实际上减量化和资源化是实

现碳减排的根本途径。固废管理有“三化”,是一个倒置的三角形,

这个顺序和强调逻辑与碳减排实际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低碳不等

于低污染,污染控制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应该同样引起重视。

中国固废网

2013 年的一篇文章中,何品晶团队研究了填埋过程中的碳排

放。文中设定了 4 个填埋场景,包括简易填埋、卫生填埋无填埋气

收集系统、卫生填埋配备填埋气收集系统且气体用火炬焚烧处理、

卫生填埋配备填埋气收集系统且气体发电利用。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中国来说,填埋气主要源于易腐垃圾 ; 且填埋气如何处理、是

否利用,对于碳排放的影响非常大。

次年,何品晶团队针对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过程的碳排放做

了单独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填埋场场地的准备、填埋主体

的建设过程,其他设施的建设以及运行过程 ( 不含渗滤液和填埋气

体处理 )。结果发现,主体建设、其他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当中主

要是碳源,主要贡献来源是柴油和水泥的消耗。

上述几篇研究论文证实垃圾成分对碳排放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2018 年何品晶团队和丹麦技术大学团队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比较了我们国

家的垃圾成分和欧洲国家的垃圾成分差异,初步建立了我国生活

垃圾性质数据集。

对于填埋过程来说,吨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对填埋过程的碳排

42 云境

焚烧填埋

第45页

大数据交易渐热,数据“石油”如何挖掘?

大数据交易迎来一波热潮。今年 1

月,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在长沙试

运营。这是继贵州、陕西、北京、

上海之后,国内最新设立的新型大数据交

易所。与此同时,多地政府和企业也在积

极筹建数据交易场所。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被称为数字

经济时代的“石油”,价值巨大不容忽视。

大数据交易升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挖掘这一宝贵资源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

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4 年以来,我国

先后有 40 多个城市宣布筹建或正在筹建

数据交易场所。此外,还存在大量以某个

企业为主开展数据交易的场所。

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下,每天、

每分钟都在不断产生的数据,与土地、劳

动、资本等一样被列为生产要素,对经济

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数据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

专家表示,如同石油驱动了工业化时代的

发展,大数据将驱动信息与智能化时代的

发展。正因如此,数据的商品属性也日益

凸显。

不过,据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

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教授

黄丽华观察,每年全社会数据量增长率约

40%,但真正被利用的数据量增长率只有

5.4%。

“我们需要让数据流动起来,真正让数

据发挥价值。而要流动起来,就意味着需

要有中间环节。”黄丽华说。

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

场。各地纷纷出台与数据有关的条例和办

法。近期,多地迎来大数据交易市场建设

热潮。

2021 年年底,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浦东

新区揭牌成立,首批签约“数商”为100家,

登记挂牌的数据产品为 20 个。

2021 年 3 月成立的北京国际大数据

交易所,被业界称为开启全国数据交易所

2.0 时代的标志性机构。这家机构采用“数

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

易范式,目前已入驻 100 多家单位。

新的生产要素具有“乘数效应”

据了解,目前数据交易所的供给方,

主要包括中国电信、中国银联、国家电网

等数据密集型企业,万得、聚合数据等“采

销一体”的数据供方,以及其他获得授权

参与交易的企业。

需求方则主要包括金融类企业、在线

服务类企业(电商平台等)、在线广告类企

业、科创类公司、科研机构等,其获取数据

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市场预测,进行智能化

运营和科学决策。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具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与传统的资源不一样,数据不

是孤立的资源。”黄丽华说,数据要素能提

高其他四个传统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具

有“乘数效应”,在交易中也有一些特殊

考量。

数据交易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据介绍,“数商”先要找律师事务所进

行合规审查,确认数据来源是否合法、加

工是否得当,同时由质量评估机构进行质

量评级,确认无误后,数据产品可在交易

所挂牌。

那么,数据的价值如何评估?

黄丽华提出,数据产品可分为公共数

据和非公共数据(商业数据),从具体定价

方法来讲,公共数据定价一般采用加工成

本加适当利润的方法,形成政府指导价格;

商业数据产品定价常用的有成本加成定价

法、需方收益定价法和市场定价法。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数据都可交

易。“只有可被计算机计算、具有一定通用

性、可描述清楚、重复交易、符合国家法律

规定的数据产品才能交易。”黄丽华说。

系上数据交易“安全带”

业内人士提醒,按下“快行键”的同时

不能忘记系上“安全带”。目前,我国数据

流通交易市场的建设仍处于探索期,很多

人担心个人数据被交易,产生法律风险。

目前,全球多国已意识到数据资产的

价值,纷纷出台相关法规。我国已形成个

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

的合规“三驾马车”,也有多部涉及数据合

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国家标准。但

专家坦言,数据合规审查在制度上仍存

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到,建立

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

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在

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分级分类、分步有序推动部分领域数据流

通应用。

“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建设是复杂的系

统工程,需从制度体系、市场体系、基础设

施和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通盘考虑。在坚

持边创新发展边优化体系的同时,还要加

强理论与方法研究,指导我国数据交易市

场有序健康快速发展。”黄丽华说。

科技日报

云境 43

智慧环卫

第46页

物联网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 文 | 尼尔·塞奎拉

废物管理中的物联网应用正在使

市民和城市都参与“使我们的废

物处理方式更具可持续性”的项

目。基于收集容器的实际收集量来优化垃

圾收集路线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应用。最

终,真正改变废物管理方式将需要公共和

私人利益相关者之间更深入的合作。

我们日益关注“每天管理、减少、回

收和再利用城市产生的大量废物”的需求。

尽管这绝非易事,但技术的介入可以帮助

我们使城市管理的日常运营更具可持续

性。随着物联网技术对废物管理行业的影

响越来越大,回收的未来似乎充满希望。

物联网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正在有效改善

市政运营。预先设置的路线和废物收集的

过时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具有传感器功能

的垃圾箱和复杂的废物管理应用所取代。

使用物联网数据回收产品

任何支持 IoT 的应用程序的成功都在

于经常实时收集大量数据,以及将这些数

据提炼成用户可以采取行动的依据。随着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日常物品

都被连接到互联网 ( 并相互连接 ) 以交互地

交换信息。

当前,废物管理操作中比较常见的物

联网应用是垃圾车的自动路线优化。这些

卡车通常每天都遵循特定的路线来收集垃

圾。对于尚未利用物联网连接的环卫部门,

司机通常在遇到垃圾箱之前并不知道它

们有多满。这导致浪费大量时间、燃料和

金钱。

物联网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使环

卫工人深入了解各种收集容器的实际收集

量来改善这种浪费情况,这些容器的实际

收集量可能会随着天、周和季节的变化而

变化。

启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的垃圾箱可

以收集关于容量水平、温度、位置的信息,

或传感器收集和环卫部门发现有用的任何

数据类型。通过

用户界面显示所

有垃圾箱的位置

和容量水平,垃

圾收集车可以获得为其自动规划的路线,

该路线优先安排了急需清理的区域,并避

免了仍有空间的收集容器。

这些垃圾箱不仅优化了车队的物流运

作,降低了油耗,而且还记录了它们被清

空的次数和装满的速度。这些数据与其他

智能城市系统的统计数据相结合,可以促

进更深入、多管齐下的行动,例如规划更

好的垃圾箱分布、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 例

如不正确的处置做法)或减少垃圾直接进

入垃圾填埋场。

环卫部门正开始通过在废物管理中利

用物联网应用来释放新的价值。例如,ISB

Global正在使用物联网驱动的应用程序来

更有效地管理废物。利用安装在每个垃圾箱

上的传感器、基于云的数据收集和统计以及

用户界面/智能应用程序,ISB创建了一个

连接设备的网络,用于有效的废物管理。他

们的系统还收集诸如重量、体积、成本、卡

车数量等数据,并将所有信息反馈回去,从

而进一步自动化计费和开票操作。这仅仅

是一家公司在废物管理中推行物联网应用

的一个例子,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标准化。

科技可以帮助人类

数字垃圾箱的下一步是实现垃圾内容

分类的自动化,这是一项大多数人都会犯

错的任务。波兰 Bin-e 公司发明了一种智

能垃圾箱,能够识别和分类多达四类的垃

圾:玻璃、纸张、塑料和金属。

然后,垃圾箱压缩废物并通知环卫工

作者每种废物类别的收集量。智能分类和

隔离是一种即将到来的趋势,它仍在针对

大规模部署进行完善。

把市民带到最前沿

像上述这些智能垃圾箱有可能通过

提供对其日常垃圾足迹的可视性,提高利

益相关者对物联网应用在垃圾管理中的重

要作用的认识。通过将硬件单元 ( 传感器 )

的输入集成到软件应用程序中,我们可以

让环卫部门更好地分析废物模式和优化路

线,同时也让居民能够更可持续地管理他

们的消费和投放废物习惯。

甚至带有数字标签 (QR 代码,条形

码,Datamatrix 代 码,RFID 和 NFC 标

签)的智能包装也可以在确保人们回收和

负责任地处理废物方面发挥作用。那些困

惑的人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对数字标签

进行简单扫描,迅速获取有关如何以交互

格式处理特定物品的说明。

但大型电池或电子产品等电子废弃物

呢 ? 电子产品中含有铂、金、银、锂、钯以

及其他原材料,如铁、铜、铝,这些都是可

以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

随着电子技术渗透到我们世界的各个

角落,我们产生的电子废物数量只会飞速

地增加。这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使

他们可以使用环卫系统的数字化来回收电

子垃圾,以获取珍贵而有限的资源。

物联网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应用在废物管理中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更精简的运营并为市民提供更高质

量的服务。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的智慧系

统正在管理日常的城市运营,并改善市民

的体验和我们的碳足迹。但是,最终,我们

需要通过监管和激励措施的结合,在公共

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进行更深入的协调,

通过与各级机构合作,在废物管理中使用

物联网应用程序,以建设一个更美好和更

可持续的未来。

44 云境

智慧环卫

第47页

智慧环卫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 文 | 葛俊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迭代

推进,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信息技术赋能之下,城市环卫管理工

作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式管理向智慧

化管理迈进。针对城市环卫管理面临

的诸多难题,余杭区借力城市管理服

务平台建设,以数据信息为生产力打

破信息孤岛、以科技 + 管理手段构建

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以信息化精准服

务助推基层社区自治,有效提高了城

市环境精细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智慧环卫 数据 精细化

长效机制

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变革。人类

社会经历了从工业革命 1.0

到 4.0 的升级。这一次,数字

技术成为技术革命的核心新动能。数字

技术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万物互中国在数

字化领域迅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

分领域领跑的转变。在经济领域,截至

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

二,共享经济、信息消费蓬勃发展,新业

态、新产品大量涌现。在社会领域,数

字化趋势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泛

在互联逐步显现。 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在

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智慧环卫的实质

也是这场技术革命的一部分,全新的数

字化能力被赋予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课

题之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环卫对于建设健康环境意义重大,

政府对城市环卫服务精细化和专业化要

求全面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成了后疫情

时代的最大挑战。

1 当前智慧环卫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城市管理

标准,要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

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

能化管理水平。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新

技术的应用,我国政务信息化正朝着智慧

政务的方向推进, 最多跑一次、智慧安防、

智慧停车 ...... 这些新技术作为赋能政府的

重要手段正在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

力,而对于环卫这一工作领域,智能化的

数字技术则有利于城市环卫工作从传统的

人为管理向智能化、大数据管理转变。破

解环卫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精细

化水平,可以看到,各地政府正不断通过

数字经济赋能产生“智”变,成为引领绿色

发展的新路径。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我国智慧环

保产业 2010 年即突破百亿。2010-2018

云境 45

智慧环卫

第48页

年,行业复合增速达 19.31%,至 2018 年智慧环保产业规模已达

521 亿元,同比增长 10.9%,2019 年市场规模近 585 亿元。虽然

智慧环保行业已保持数年较高速增长态势,但其市场规模对比整

体万亿级的环保市场,智慧环保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仍有较大的

发展空间。 据专业环卫媒体平台 E20 统计,目前大概有 12000-

13000 余家企业参与到环卫市场化的竞争中, 2020 年上半年服务

金额在 500 万及以下的环卫项目数量占整体的 80%,而这 80%

的环卫项目却只占据环卫市场份额的 20%。数量多,金额大,体

量告别小打小闹,相关配套体系建设都对企业资本、生产、研发、

运营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相关运营企业需具备全生

命周期管理的能力,“重技术、轻运营”的互联网化环卫公司逐渐

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主流。

尽管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信息化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环

境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环境信息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信息共享

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畅,人才队伍中高素质

人才队伍缺乏,且发展不平衡,环境信息产业还无法适应环保事业

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

2 智慧环卫信息化趋势特点

2.1以数据信息为生产力打破信息孤岛

当前,智慧环卫是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理念,构建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联运环境研发的智慧环卫

综合监管管理平台为例,它结合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技术”,对分

类投递、收运调度、车辆管理、人员管理、预约回收和积分兑换等

内容做出实时判断监控,实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处理、河道卫

生整治、清扫洒水、人员考勤管理、垃圾中转站管理等智能监控,

帮助余杭区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和环境保洁标准不断提高。

平台系统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IS 地理

信息技术、GPS 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管理信

息系统,实现对环卫作业效果、环卫作业车辆、环卫设施、废弃物

终端处置的监管,以及对卫生环境的全程监控。可实时掌握一线

管理、作业部门的绩效情况,及时处理问题,环卫作业质量管理由

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并逐步走向专业、科学、量化的管

理体系。特点如下:

2.1.1 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对业务流程可进行节点定

义、流向设置以及流向规则的描叙,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依照规则可

灵活配置,如流程回退,流程的跳跃,流程流向的增加等;

2.1.2 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和维护;

2.1.3 为未来集成各专业应用软件提供标准接口;

2.1.4 能够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可伸缩性,支持异构

环境;

2.1.5 能够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

2.1.6 能够满足其他应用需求

通过智慧环卫物联网云管理平台,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实时掌

握一线管理、设备操作、人员作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反应各部

门的响应灵敏度和处理问题的效果,形成长效管理考核机制,使环

卫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2.2以科技 +管理手段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的一次革命,是城市治

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大力探

索“科技 + 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

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通过科技手段作用

于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

余杭城管智慧环卫监管平台的垃圾分类模块将社区垃圾房、

垃圾亭、垃圾桶和小

区信息进行绑定,形

成社区专属垃圾分类

档案,所有设备所在

的小区内,每家每户

都会有一张带二维码

的 智 能 垃 圾 分 类 卡,

实 行 实 名 制 积 分 制,

不但可以激励居民参

与垃圾分类投放,还

可以对投放错误的居

民进行追溯。通过这

46 云境

智慧环卫

第49页

参考文献

[1]王文、刘玉书:《数字中国:区块链、智

能革命与国 JIA治理的未来》

[2]乐晴智库:《智慧环保:万亿环保市场的

强劲细分赛道》

种智能+人工的运

营方式,规范投放

行为,确认责任主

体,对不合理的投

放行为能做到有违

必 查,追 踪 个 人,

并且基于数据挖掘

对 用 户 行 为 画 像,

为垃圾分类源头登

记制度提供数据支

撑,打造垃圾分类的“征信”体系,最终实

现一区一档一码管理,可以实时采集汇总

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分类效果准确

率等信息,实现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情况、投

放情况、分类情况、运输情况、设施设置达

标情况等运营监管。在杭州市余杭区,当

地创建了“社区统管、物业负责、企业联动、

党员示范、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跨界合作

治理体系,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

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数据自动实时上传,

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全方位监管、全流程

监控,确保居民准确投放、源头可溯;实现

了垃圾无接触投放,在疫情防控中有效保

护了居民的卫生安全;实现了垃圾全天候

分类投放和精准收集,不再受定时投放、定

时收集的限制。

截止目前,当地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

已 达 到 100%,参 与 率 从

45% 提高到 90% 以上,分

类正确率从 77.5% 提高到

98.6%,户日均可回收垃圾

从 0.14 公斤提高到 0.22 公

斤,即便在疫情期间资源回

收率仍达到 30% 以上。该

平台通过数据管理、分析、

决策,使垃圾分类实现可视

化,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

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时的数据,量

化分类成果,追溯问题根源,为管理决策

提供依据,实现了城镇垃圾分类回收服务

高效化,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效能,打造

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样板。

2.3以信息化精准服务实现基层社

区自治

社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的环卫

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像绣

花针一样进行管理。很多相关政策和制度

落到社区执行层面,涉及到的就是对每户家

庭、每个人进行宣传、引导、监督,加上很

多社区住户混杂,人员教育水平不同、年龄

不同,都会增加公共卫生治理的难度,只有

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才

能从根本上提高社区的自治化能力水平。

环卫信息化可建设在线一键考评体

系,形成智慧化的管理体系,促进社区基

层管理实现自治。管理人员只需要一台手

机,通过 app 扫码,就会出现对应的居民

分类信息,然后依据分类情况给予其“好”、

“中”、“差”的评价,以此来增强居民垃圾

分类积极性,巩固居民分类投放习惯。这

种用智慧化技术通过绩效考核的考评手

段,可以确保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建立长

效机制、落实绩效考核。

联运环境帮助余杭区通过信息化平

台建立了完整的一键评分考核体系,管

理人员可通过手机 APP 对社区垃圾分类

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主要包括 :检查考

核、保洁评价、第三方测评和小区评价,

后台根据上传的考核信息进行打分并自

动排名,每个覆盖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和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一目了然,

排名高的社区给予表彰奖励,排名靠后

的社区则会被通知整改,改变了过去靠

管理人员手动报数考评的工作机制,减

轻了基层管理的负担,从管理上实现了

居民垃圾分类自治,从意识上提高了居

民分类的自觉性。

云境 47

智慧环卫

环卫信息化可建

设在线一键考评

体系,形成智慧化

的管理体系,促进

社区基层管理实

现自治。

第50页

48 云境

智慧环卫

邀请您加入

《云境》读者俱乐部

我们期待您的投稿,投稿信箱为:crown2088@sina.com

□ 新订阅(如果您已经是免费订阅读者,请不必重复填写)

如需申请免费订阅《云境》,请用中文清楚地填写如下个人资料。填写后,请关注本页中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将所填写资料拍照后发送至此公众号即可,您将会在下一期收到本刊。

□ 更改读者资料

免费读者如果需更改个人资料,请填写如下表格,以前述方式通知我们。

姓名: 先生 /女士 /小姐 职位 /职务:

单位 /公司名称:

单位 /公司地址:

邮寄地址:

城市: 省份: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个人): 电子邮箱(公司):

我希望收到免费《云境》(请务必签名及填写日期)

签名: 日期:

为免邮误,请关注本页中微信公众号,并将以上资料拍照发送至公众号即可。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