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格是指能够了解和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学生
需要有自己最喜欢的爱好,学习和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能
够在学习和创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创新方法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系统认识和辨
别事物,并能进行科学研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具有一
定探究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合理地利用身边资源
进行自我探索,得出客观结论。
1.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自主对话者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教育的开放性与活动性,要求
课程的流动性以及生成性,强调学习者对课堂干扰因素的
适应和利用。在这种课程观念下学生有权利要求和自主安
排最好的、最适宜的发展。学生可以参与课程的整个过程,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评价,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创
新思维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
“主动-被动”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
主体关系。
2. 让学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
多尔(Doll)说:“我自己的教育观以罗蒂一孔达拉
的声称为中心:存在一个迷人的想象王国,在那里没有人
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多尔强调教师
和学生的共同权利和平等性。他认为,“教师是内在于情
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这席话充分显示了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下学生地位的特点。
第一,学生和教师是民主的、平等的。学生有着自己
的思想和看法,在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当中,做着“主
人翁”的角色,他们在受课程内容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课
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教师
仍然是“首席”的角色,但这是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建立
起的关系。教师不能无端扼杀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
新意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平等而流畅才能帮助构
建学生的创新人格。
其二,学生能够投身于课程实践活动中去,教师和学
生是两个共同对话的主体。“对话者”意味着学生有说话
的权利,有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不再是课堂上的“听众”。
他们有着和教师一样的话语权,需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对话”即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和开发适宜他
们的课程,在“对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得
以保存并发展。
3. 让学生成为生态的维护者
卡普拉强调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学习,强调学
生身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适宜结合。现代科学理性所
造就的是人类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追
求,造成了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无知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
对学生日后的社会化发展构成不利因素。因此,后现代主
义课程理念对现代科学理想奴役下课程理念的解构,强调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自然
的一份子,感受自然,成为建立人类和生态环境良好关系
的拥护者,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内心充满
对自然的感激和保护之情,能够明了建立良好人类生态环
境的重要性,学生的创新人格得以发展。
4. 让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
后现代主义以其“向一切同一性开战”的反思批判勇
气,把导致“思想霸权”的现代主义的同一性思维视为扼
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过时之物加以抛弃,热衷于寻求
差异性和多样性,倡导和推崇多元论。后现代主义理念中
的人是多元的、复杂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能够发挥自
身特点创造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多尔把课程的精神内涵
描述为:‘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确定的。’”后现代
主义把课程看作是学生和教师主动创立的,是生成的,而
不是预成的。在课程的创生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
自己的创造性,建构“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创造性的
学生生命观是指“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教育是一种创
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
生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了自己。”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
强调了学生对自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的生成
和培育。
5. 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课程的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
在学校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服务,
这些知识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否则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失
去了意义。现代社会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逐渐重
视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自媒体的发展,随之产生的
问题也日益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中,这些新的特点要随时
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强调课程内容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创造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1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