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教育2024-1期

发布时间:2024-4-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银川教育2024-1期

■ 高小军银川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真抓实干 攻坚提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中履行使命担当——在 2024 年全市教育工作暨教育督导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党组、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作工作报告。一、攻坚克难,全市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教育厅部署要求,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区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为牵引,奋力打造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坐标。一年来,我们聚焦“培根铸魂”,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坚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打造党的创新理论读物专区 60 个,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实施“两抓两增”工程,深化“四比三优两满意”党建品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率达95%,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力。深入开展“四强”能力作... [收起]
[展开]
银川教育2024-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2024年第

(复总第051期)

主 银川市教育局

办 银川市教育学会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

敬请关注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准印证号:宁银新出管(兴)字 [2024] 第 309 号

主 任

编委会成员

主 编

副主编

执行编辑

栏目编辑

编辑发行

投稿问询邮箱

印刷单位

发送对象

印刷数量

编委会

高小军

吴晓玲 李金鹏 马亚宁 袁 辉   

曹二磊 付星海 张维科 

张维科

丁玉军 曹天祥 

高东恩 王 波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 珺 仇千记 朱 维 张维科 

胡 明 郭红霞 尉 忠

《银川教育》编辑部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北安街 189 号

邮政编码:750000

电话:0951-6180539

jks_ycjy105@163.com

宁夏青年印务有限公司

银川市教育系统

1000

教育 银川

第4页

目录CONTENTS

◆热点·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04 真抓实干 攻坚提质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中履行使命担当

  ——在 2024 年全市教育工作暨教育督导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高小军

◆寻真·教改探航

09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创新素养提升路径 / 李妍红

13 以集团化办园模式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

  ——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为例 / 吴 超 孔 洁

◆智见·教研一线

16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探索 / 王芳通

21 探究梯子倾斜程度的作业设计 / 崔江彦

25 对一线教师新课标研修的几点思考 / 郭佳佳

27 “双减”背景下初中作业类型设计初探

  ——以理化生作业设计为例 / 李桂琴 李学志

30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王 杰

◆视窗·特色课堂

32 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历史课时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以《“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为例 / 史文静

37 信息技术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路径 / 李建省 代亚凤

第5页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051 期

◆明德·德育星空

39 擎书香灯盏,守阅读寸土

  ——兴庆区第五小学深入推进“学生读书行动”实施策略 / 李 萍 梁小莉

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以宁夏大中小学为例  / 吴海涛 王 维

◆探索·互联网 + 教育

46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体质健康数据挖掘与分析

  ——以银川市 XX 小学天天跳绳活动为例 / 杨 波 安红军 马 明

◆弦歌·叙事随笔

51 “现场改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 王丽华

53 播下一粒能发光的种子 / 康 杰

55 教师的境界——从《庖丁解牛》得到的启示 / 黄彬艳

56 追榜样之光,燃奋斗之焰  / 王甜甜

58 探索中的一年级  / 张 湉

59 俘虏“山大王” / 张海衍

◆律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62 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新学校启航,新课程引领,新理念筑梦,高发展前行 / 潘长江

◆附录

封 2 启航: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与“三新”改革同行,共启新程

封 3 探究: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封 4 求索: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科创建设工作

第6页

■ 高小军

银川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真抓实干 攻坚提质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中履行使命担当

——在 2024 年全市教育工作暨教育督导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党组、

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作工作报告。

一、攻坚克难,全市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

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

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

实区市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教育厅部署要求,以全国基

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区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为牵引,

奋力打造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坐标。

一年来,我们聚焦“培根铸魂”,党的领导更加坚

强有力。坚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打

造党的创新理论读物专区 60 个,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

人心。实施“两抓两增”工程,深化“四比三优两满意”

党建品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率达

95%,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力。深入开展“四强”能

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两治理一整治”工作,全面从严

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年来,我们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结出丰硕

成果。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个一行动”,

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加强和改进学校思

想政治工作,新建思政教育基地 2 个,立项全区大中小学

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24 个,46 万余名中小

学生同上《闪亮的名字》开学第一课。落实“双减”政策,

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达 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

构压减率达 93.4%,10 余条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教育

厅典型案例。坚持“五育并举”,创建自治区体育传统特

色学校 13 所、劳动教育示范校 33 所,常态化开展高雅艺

术进校园活动,建成银川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评选 17 所心理健康示范校。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

作,银川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承办宁

夏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

一年来,我们聚焦“学有优教”,基础教育实现扩

本栏目邮箱:jks-ycjy105@163.com

1 热点·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04

第7页

优提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组建幼

小衔接共同体 15 个,评定市级示范园 112 所,全市学前

教育普惠率达 88.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8.3%,

金凤区、贺兰县成功通过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县

(市、区)评估验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

乡一体化,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28 个,命名授牌义

务教育学科基地校 116 所,获评自治区优质教育集团 12

个。强化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挂牌成立银川市特殊教育

资源中心,推动增设职教班;残疾儿童入学率 96.5%,

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

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成果展

示活动 7 次,命名授牌 5 所普通高中“三新”示范校和

18 所学科基地校,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城乡教育一

体化经验做法得到教育部肯定。

一年来,我们聚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活力有

效释放。出台《银川市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银川市职业教育联席会

议制度,成立银川工匠学院,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举办银川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着

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双

优”计划,申报宁夏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1 个,创建

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 1 个,新增重点产业匹配专业 8 个,

建成实训基地(实训室)83 个,培养技能型人才 8000

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 97.3%。

一年来,我们聚焦“创新突破”,教育综合改革蹄

疾步稳。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国字号”

实验区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展国家智慧

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升级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教育

专网,创建智慧校园 56 所,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

+ 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

量发展峰会。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公民同招”

政策,压茬推进中考录取,统一组织普通高中特长生专

业测试,对农村初中学校考生实行降段录取。深化新时

代教育评价改革,启动基础教育全学段质量评价,在国

家义务教育质量抽样检测的基础上,面向全市 74 所初中

学校七八年级学生开展部分学科全覆盖监测,形成 4 大

类 352 份报告。加强教科研工作,实施银川市中小学区

域教研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立项课题 68 项,形成教科

研成果奖 64 项,“一师一优课”和“基础教育精品课”

获奖率连续 7 年位居全区前列。

一年来,我们聚焦“提能砺为”,教师人才队伍素

质过硬。加快补充师资力量,招聘教师 1141 人,引进公

费师范生 163 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13 人。加强人才

队伍建设,开展 50 个新一批“三名”工作室中期成果展

示活动,50 人入选国家、自治区级名师。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完善师德失范管理制度,开展师德师风巡回宣讲

21 场。完成“市(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区域内教师

资源均衡配置。召开银川市庆祝第 39 个教师节暨加快建

设教育强市部署推进会,对表现突出的 28 个集体和 378

名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一年来,我们聚焦“要素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底

气更足。坚持高位推动,市委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出台《关

于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

见》,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形成了大格局抓

教育的生动局面。加大经费投入,2023 年银川市一般公

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 70.59 亿元,同口径增长 15.05%,

“两个只增不减”全面落实;全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 11.8 万人次 9147.13 万元,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全

学段覆盖。加快项目建设,23 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

建项目投入使用,年度新增学位 2 万个,群众就近就便入

学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抓实校园安全,深入开展校园安全

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动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校

舍消防遗留问题,努力把校园建成安全稳定的模范之地。

一年来,我们聚焦“护航发展”,教育督导效能稳

步提升。新选聘 11 名责任督学,聘任 50 名兼职督学,

有效补充督导力量。开展专题观摩学习研讨和创新能力

提升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 11 所集

团化分校办学水平成熟度达成评估,提升集团化办学效

益,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开展 32 所民办教育(机构)

年度检查暨办学能力评估,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持续

强化“双减”督导,跟进督导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05

热 点 RE DIAN

第8页

展县(市、区)创建等工作,探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

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以高水平督导护航

教育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挥洒了汗水,付出了辛劳,

收获了硕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区、市党委政府

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自治区教育厅的悉心指导,离不开

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

单位的鼎力配合,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

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万众一心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

实”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党组、

教育局和政府教育督导室,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

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

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强化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

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教育的政治、战

略、民生 3 个属性,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

提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的总要求。

2024 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持续

推进教育数字化领跑领先,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

面。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教育提优工程,擦亮“教

育在银川”品牌。对标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我们

在建设教育强市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随着银川市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激增,教育资源增量赶不上人口增量,特别是市

辖三区学校整体布局不优,优质学位总量不足,资源供需

矛盾突出,人口集中区域学校配建速度相对缓慢,部分学

校已严重超出规模办学,在以需定供、以供导需、适度超

前方面做得还不够。义务教育学位缺口较大,普通高中学

位资源不足,中考升学率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

二是学业质量水平差异较大。一方面,区域差异大,

市直属学校学业质量远高于各县(市)区及大市均值,

但学生学业负担也最重,呈高质高负态势。一方面,校

间差异大,同一区域内各学校的学业成绩相差较大,区

域内教育质量均衡状况较差。另一方面,城乡差异大,

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大校额和乡村小规模学

校都在增多,“城市挤”“乡村弱”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干部梯队不优,能上能下

的格局还未完全打开;一些校长教育思想不够活跃,规

划学校发展的能力有所欠缺。教师总量不足,学科教师

配置比例不均衡,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师

资结构与新高考不相适应。教研员研究能力、评价素养、

引领作用整体偏低,“四个服务”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

教育督导机构职能弱化,专兼职队伍总量不足、专业素

养不高,尤其是不能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督政督学。

四是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缺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

行性中长期规划,各学校在数字设备配置、资源共享、

管理水平、应用程度、实际效果等方面差异明显,发展

不均衡,部分学校教育数字化基础条件陈旧、薄弱,与

教学融合程度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无论是

数字教育的意识、技能、应用,还是培训、管理等能力

都仍有不足。

五是集团化办学效能还需提升。集团化办学缺乏系

统的顶层设计,前期规划和定位分析不充分,集团组织

架构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稀释弥补机制不健全。总校开

枝散叶效果不佳,分校“贴牌”“冠名”后复制总校模式,

“造血”功能不强,学校定位不准确,发展规划不清晰,

办学理念不适应,缺少结合实际的特色实践。

六是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不足。职业学校开设

的专业重复率较高,与我区九大产业及“六新六特六优”

产业契合度不高,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

个别职业学校实训场地不能有效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与

企业实际生产有较大差距。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以教

学和实习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发展等方面还未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

以上所谈到的问题,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有些是新

情况新矛盾。正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适

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

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上下一心、精准发力,

不断提升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06

热 点 RE DIAN

第9页

三、实干担当,奋力开创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新

局面

2024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

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实施“强首府”

战略的发力之年,也是推动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

效的关键之年。关于今年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我们

已经印发工作要点,一会艳菊市长还要提要求,在这里

我重点强调 9 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更高站位引领事业发展。坚

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巩固

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

推进“两抓两增”工程,深化“四比三优两满意”品

牌,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率达到

100%,推行支部建在年级(教研)组,年级(教研)组

长与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率达到 60%,打造 20 个样

板党支部、10 个市级党建示范点、15 个“党建带头人工

作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教育领域侵

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成果,常态化开展廉洁从

教警示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进廉洁

文化进校园。

二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更宽视野提升育人质量。健

全“大思政课”体系,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争创“一校一品”示范项目。

深入开展以“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为主题的

“三十个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列活动,

持续实施夯基育苗“七个一”工程。构建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评选 20 所德育示范

校,举办中小学德育工作论坛,深入实施青少年读书行动。

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

儿园)30 所,在 7 所中小学开展游泳课试点,常态化开

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建百所

劳动教育示范校、10 所健康学校。推进协同育人,创建

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2 个、自治区家庭教

育指导服务示范校 10 所、优秀家长学校 15 所。抓实“双

减”工程,探索引入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开展“安全守护”“平安消费”“监管护苗”等专项行动,

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

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1 个、实验校 13 个。做

好实验教学规划,更新完善中考实验测试题库。

三要坚持统筹协调,以更优资源回应群众关切。推

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 15 所,市

级以上示范园创建比例达到 60%,普惠率达到 90%;支

持金凤区、贺兰县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级评

估验收,灵武市通过自治区验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

开展托育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集团

化办学效能,打造 2 个区域集团化办学合作联盟,遴选

认定 20 所新优质学校;支持灵武市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

体合作办学运行机制,落实闽宁教育协作工作措施。推

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加

大学科基地校示范建设力度,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培养

百名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创建 2 所自治区普通高中

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试点学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

引力,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国学

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新增产

教融合型专业 10 个,创建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 2 所,建

成高水平优质专业群 5 个,评估认定新兴专业 15 个。推

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争创自治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

范校,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 96% 以上。

指导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职教班做好专业筹设工作,保

障秋季招生。

四要坚持育德培能,以更实举措加强队伍建设。推

进强师计划,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将师德师

风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第一课;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人

才梯级培养计划,培育教师培训师 50 名,选拔乡村首席

教师 60 名,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着力减轻中小学教

师负担,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优化干部梯队,落实“两

榜四机制”和年轻干部培养储备“双百计划”,建立优

秀校长库和年轻干部培养库,强化岗位历练,通过专项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07

热 点 RE DIAN

第10页

业务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发现识别一批优秀干部。

加强“教培”队伍建设,推动银川市教科所与银川市师

资培训中心职能并行,实现研训一体;实行教研员“旋

转门”制度,建成全学段学科教研智库。

五要坚持先立后破,以更强改革激活发展动能。深

化教学教研改革,实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三年

行动,持续开展“四课”和“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

打造“三横三纵”校本教研网状模式,形成“1+6+N”

一体化教研体系,评选 10 个优质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小

学、初中、高中创新素养教育一体化培养试点。深化教

育质量评价改革,成立银川市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中心,

修订完善全学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国考区检,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市级统测,

构建梯度分析和运用督导报告、反馈、整改等闭环运行

机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组建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

数字化校园达标率达 90% 以上,组织申报 1 个虚拟仿真

实践基地、2 个教育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3 所中小学智

慧教育创新校,实施 11 个自治区教育数字化“揭榜挂帅”

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公民同招”和自主招生一类面

向市辖区招生,设立农村初中学校考生专项招生计划,

三区普通高中升学率提高到 68%;探索实施全学段阳光

分班,有效遏制择班、择师现象。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和

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办学,助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

终身学习型等现代城市建设。

六要坚持优先发展,以更大作为强化服务保障。持

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积极争

取中央、自治区项目资金,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

育基础项目建设,谋划实施银川市阅海湾高级中学、银

川市第二十四中学迁建、兴庆区第三十五小学、金凤区

第二十五小学、银川市第四十五中学、贺兰县第八中学、

永宁县望远新银学校、灵武市第七中学等续建、新改扩

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 35 个,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

14 个,新增学位 1.8 万个。

七要坚持高位推动,以更大力度加强教育督导。深

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学队伍,组

建评估监测工作专班和专家库,创新试点“督学助理”

成长项目,定期开展“督学大讲堂(大家谈)”,提高

督导队伍履职能力。聚焦重点任务,研制一批评估监测

工具,开展“双减”、“两县”创建、政府履职、校(园)

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等督导工作,使教育督导

“有方有度有效”。搭建“互联网 + 督导”平台,集成“教

育数字化督导”数库,建立“一提醒二警示三通报”制度,

优化“晒比学促”机制,遴选推荐“1+5+10”个督导案

例,使教育督导“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

八要坚持底线思维,以更严要求筑牢安全屏障。全

力维护政治安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招生入

学等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涉校涉生舆情

研判与应急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常态化

开展教材教辅排查整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实施校园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

动,创建 10 所自治区级安全示范校和 30 所市级安全示

范校,持续加强“三防建设”,巩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

防范“四个 100%”成果;全面推广“1530”安全教育

模式,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动

校舍消防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清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加强教育考试安全保障,强化试卷安全保密、考试综合

治理和应急处置机制。

九要坚持砥砺奋进,以更足干劲推动工作落实。认

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和前沿思想理论,敏锐捕捉时代气

息,突出做好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让我们从事的事

业更好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

造福人民。认真研判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熟悉自身

的优势和短板,科学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增强推动改革

发展的内功。深入开展“四强”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提高干部履职担当能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

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耕耘,希望全市教育系统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

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责任和担当为教育强市建设添砖

加瓦,奋力谱写新时代银川教育更加绚丽的华章!

(责任编辑:王 波)

08

热 点 RE DIAN

第11页

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创新

型人才是当前教育者的历史使命。2015 年,时任宁夏回

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崔波率先提出实施创新素养教育的

改革命题。自此,自治区教育厅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开

展试点;2017 年,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到自治区所有的中

小学校和幼儿园中。宁夏不断进行创新素养培育的改革,

完善全区的创新素养教育。

在教育领域,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课程中

创新素养的挖掘、整合和重构能够深深影响学生的创新人

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而学生的发展亦强有力地影响

课程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课程观念会影响整个社会对学生

的观点和看法,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念为如何提升学生的创

新素养打开了新的视野。

一、传统学生观

1. 过去人的“克隆体”

20 世纪初,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 课程开发

的科学化运动 ”,他们认为教育与工厂的加工过程较为

类似,教育要为之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他们的课程内容

是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解剖而来,从成人所具备的经验出

发,进一步细化后作为教导儿童的内容,明显有着“克隆”

和“拷贝”意味。学习的惟一目的是为将来成人的社会生

活打下基础,扮演着“克隆成人”的角色,地位被动而缺

乏生命力。

2.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外国教育史上出现了很多论述课程和学生地位的理

论。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课程

有着自己的论述,他主张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把

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

到他的身上。”这种扩大教育范围以及重视教育的主张

促进了当时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在课程理论思想上,

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提出的“泰勒

原理”四个方面即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经验、评

价目标是是对课程开发科学化研究的经典论述,同时也

是当代课程观的基础。

这些课程理论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结果,是顺应

■ 李妍红  

银川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批驳了传统的课程理念,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课程理

念下的学生观,明确后现代主义教育对于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积极意义,探讨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新路径。

关键字:学生观;后现代主义;创新素养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创新素养提升路径

2 寻真·教改探航

本栏目邮箱:ycedu_jyyx@163.com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09

第12页

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影响着人们对学生的看法和观

点。这些理论强调了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强调了教

育内容的变更和丰富,却独独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没有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看法,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

教育者可以任意在“白板”上“描摹”,忽略了学生对于

课程的意义,以及课程对于学生的意义。赫尔巴特也认为

“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种想法忽略了

学生对课程的主动性和影响,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

展。这也是“学科结构运动”最终无法开展下去的原因,

因为这个运动中丢掉了最重要的因素:学生。

3. 行为表现的模式化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好

孩子”的荣誉只属于那些将课程内容掌握得很好的学生,

而这些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给予后进者或者低年级一个固

定的“学好知识即为好学生”的模式,再加上教师和家长

的耳提面命,使得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层次感,行为表现

模式化、定型化。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跟成批生产出来的

机器有何区别?

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批驳了传统的课程理念,具有自

己独特的特征。

1. 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相对而言的,它反对线性、

序列性。教育的过程是开放的形成过程,处于不断的平

衡——不平衡——平衡之间的关系调节中,主张将课程视

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流动、变化、干扰、错误很难回避,

它们是系统进行自组织的契机和源泉,课程建设要随时考

虑到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种强调教育的开放性与活

动性的特征要求课程的流动性以及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

性,同时强调学习者对于课堂干扰因素的适应和利用,强

调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权利和主动地位,重申了实时的课程

内容会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格。学生应该参与

到所有条理和方法的分析中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变

成自然和社会的参与者和关心者。

2. 动态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的参

与和改革,认为教育活动是这两者不断交往和调整课程

内容的过程。“在奥氏看来,基于怀特海的‘过程 ' 哲

学的课程与教学应当是,无论教师、学生、课程和教材,

全都面向新事件而动。”这种强调课程生成性和学生主

动参与的特性无疑是注重强调课程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

人格的提升。

3. 复杂性和延展性

后现代知识观不再把知识局限于科学知识之内,它认

为除了科学知识之外,课程还应包括叙事性知识、本土化

知识和缄默知识。与此相对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也强调

课程内容的延展性,不仅要随时渗入现代气息的知识,而

且要增加与本地区相关的地区知识,培养学生对本土信息

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 生态性

卡普拉的整体性生态课程论认为唯科学至上的思想导

致了人类和自然关系之间的危机,他在 1982 年出版的《转

折点:科学、社会和新文化》一书中呼吁人们对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的共同关注,他“提倡用生态的世界观看待世

界和设计课程”。这表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强调课程与

社会的紧密联系;强调学生与大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强调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反馈和思考;强调学生对自然的理解,

强调学生需要时刻思考问题,给予解答;重申对自然环境

的重视;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重申了构建学生祥和的

心理环境。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创新素养提升

路径

后现代主义指出对现代理念的反驳和重构,它扭转了

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故而,它代表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下的学生观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有着一定

的启示意义。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

者,它的内核是具有创新素养的完整人。在 2015 年宁夏

教育厅正式发布的《关于在初中以下学段推进创新素养教

育试点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中明晰了创新素养的内

涵,主要包含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三个方面。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从相异的视角和

层面分析和研究问题,进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思

维过程。

10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3页

创新人格是指能够了解和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学生

需要有自己最喜欢的爱好,学习和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能

够在学习和创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创新方法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系统认识和辨

别事物,并能进行科学研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具有一

定探究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合理地利用身边资源

进行自我探索,得出客观结论。

1.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自主对话者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教育的开放性与活动性,要求

课程的流动性以及生成性,强调学习者对课堂干扰因素的

适应和利用。在这种课程观念下学生有权利要求和自主安

排最好的、最适宜的发展。学生可以参与课程的整个过程,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评价,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创

新思维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

“主动-被动”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

主体关系。

2. 让学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

多尔(Doll)说:“我自己的教育观以罗蒂一孔达拉

的声称为中心:存在一个迷人的想象王国,在那里没有人

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多尔强调教师

和学生的共同权利和平等性。他认为,“教师是内在于情

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这席话充分显示了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下学生地位的特点。

第一,学生和教师是民主的、平等的。学生有着自己

的思想和看法,在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当中,做着“主

人翁”的角色,他们在受课程内容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课

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教师

仍然是“首席”的角色,但这是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建立

起的关系。教师不能无端扼杀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

新意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平等而流畅才能帮助构

建学生的创新人格。

其二,学生能够投身于课程实践活动中去,教师和学

生是两个共同对话的主体。“对话者”意味着学生有说话

的权利,有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不再是课堂上的“听众”。

他们有着和教师一样的话语权,需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对话”即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和开发适宜他

们的课程,在“对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得

以保存并发展。

3. 让学生成为生态的维护者

卡普拉强调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学习,强调学

生身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适宜结合。现代科学理性所

造就的是人类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追

求,造成了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无知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

对学生日后的社会化发展构成不利因素。因此,后现代主

义课程理念对现代科学理想奴役下课程理念的解构,强调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自然

的一份子,感受自然,成为建立人类和生态环境良好关系

的拥护者,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内心充满

对自然的感激和保护之情,能够明了建立良好人类生态环

境的重要性,学生的创新人格得以发展。

4. 让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

后现代主义以其“向一切同一性开战”的反思批判勇

气,把导致“思想霸权”的现代主义的同一性思维视为扼

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过时之物加以抛弃,热衷于寻求

差异性和多样性,倡导和推崇多元论。后现代主义理念中

的人是多元的、复杂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能够发挥自

身特点创造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多尔把课程的精神内涵

描述为:‘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确定的。’”后现代

主义把课程看作是学生和教师主动创立的,是生成的,而

不是预成的。在课程的创生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

自己的创造性,建构“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创造性的

学生生命观是指“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教育是一种创

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

生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了自己。”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

强调了学生对自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的生成

和培育。

5. 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课程的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

在学校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服务,

这些知识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否则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失

去了意义。现代社会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逐渐重

视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自媒体的发展,随之产生的

问题也日益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中,这些新的特点要随时

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强调课程内容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创造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1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4页

性,学生才能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才能在课程内容中探

索和挖掘信息,反复进行探索和实践,为社会发展服务,

而不是追逐“高大上”的空洞理论。

6. 重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开发和创造

以往的课程都讲求“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课

程内容追求整齐划一,目的性很强,缺乏灵活性,忽视学

生的地位。后现代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地位,强调建立平

等、和谐的师生观,强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介入和构建。

强调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和实践课程

的开发,加强师生联系和沟通。

7.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权利

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后现代

主义教育观抵制课程的“普遍性”“整体性”,宣扬课程

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反对将人培养成犹如“机器”

似的同一物,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强调差异性。首先,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儿童

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独特个性是与生俱来的,随着

生命的生长而生长。”再次,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理念强调

多元的评价方式,反对将学生失去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

“整齐划一”。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提倡“多元”,不强

调最终走向的“唯一”,从人的开放性意义出发重申对学

生评价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提倡学业评价不光要关心学生

的学习过程,而且要关注个人发展身处的生活环境、政治

环境、宗教环境、历史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这种课程

理念强调把学生从单一学习科学知识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能够不再为单纯的学业成绩和“一纸分数单”而竞

争,将学生看作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为如何提升学生的创

新素养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实现了教学和课程的合理构

建,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打造了新型的课堂交流平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形成活力的、动态的课

程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凤霞,杨胜来 . 课程论主要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和

现实意义 [J]. 山西体育科技 .2006,26(1):11-15.

[2] 张洪彬 .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

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D].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学位

评定委员会,2002:18-24.

[3] 戴本博 . 外国教育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68 页 .

[4] 王利平 . 后现代教育观 [J],江西教育 .2008(Z2):81.

[5] 李臣之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J],教育科学 .1999

(1):58-62.

[6] 蔡绿妍 .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思想及其启示 [J]. 现代教育

论丛 .2005,4:11-13.

[7] 谢登斌 .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 [J].2001(5):

111-113.

[8] 顾明远 . 国际教育新理念 [M]. 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4 页 .

[9] 李方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浅识 [J]. 现代教育论丛 .2003

(4):1-5.

[10] 郭启华 .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 [D]. 吉林:东北

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6:11-24.

[11] 穆建亚,王婷 . 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师生观 [J],和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26(3):

81-82.

[12] 于泽元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 [D]. 重庆:西南师

范大学教科所,2002:1-5.

[13] 蒋己兰 .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J],当代教育论 . 2005,(16): 82-83.

[14] 李苏丽 .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学活动课程的

建设与实施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5-10.

[15] 郑敏 .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和提

升路径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8(19):

13-16.

[16] 张显云,李德平,巩军伟 . 论后现代主义与创新教育

[J],教育文化 .2008(12):312-313.

[17] 亢燕 . 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的实践 - 宁夏大学附属

中学创新素养教育的探索 [J],宁夏教育 .2022,5:

4-6.

(责任编辑:马 珺)

12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5页

■ 吴 超 孔 洁

银川市第一幼儿园

以集团化办园模式促进

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

——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为例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

年 7 月 28 日印发的《银川市关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提到,为推进银川市“一高三化”进程,提

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基础教

育水平,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着力提升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

教育一体化发展。2023 年 12 月 29 日,银川市金凤区教

育局印发《金凤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旨

在通过集团化办园方式,形成资源共享互融、共建互创

的更高品质学前教育生态,推动金凤区城乡学前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

一、银川市金凤区城乡幼儿园发展差异现状

笔者向银川市金凤区的 100 多名城市和农村幼儿园

的园领导、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调查了解到,90%

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所在县区的城市园和农村园差距较

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办园条件差异

对于城市幼儿园来说,无论是民办园还是公办园,

办园经费都较为充足,能够满足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比较健全完善。但农村幼儿园普遍

办园规模较小,有一半的农村幼儿园幼儿人数不足

100 人。由于幼儿人数少,即使是公办幼儿园,每年财

政拨付的公用经费也只有几万元。经费不足成为了制约

农村幼儿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金凤区学前教育

普及普惠数据统计,金凤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幼儿户外玩

具数量平均每所园不足 5 套,功能室几乎没有,很多幼

儿园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办园条件相比于城市园要

落后许多。

(二)师资水平差异

随着近两年宁夏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的大力推进,

目前银川市金凤区城市幼儿园幼师的持证率 100%,大

多数幼儿教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像银川

一幼、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幼儿园等龙头幼儿园本科及以

上学历教师占比达 50% 以上,具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

的教师比例也较高。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要远远低于

城市幼儿园: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

不高,很多幼儿园难以招到老师,不得不降低教师入职

的门槛;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缺乏师资培养的平台,

教师入职后获得专业培训及提升的机会较少,教师的专

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幼儿园的

摘要:本文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为例,分析了城乡幼儿园发展差异现状和集团化办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基础。结合金凤区 7 个既有城市园又有农村园的幼教集团现状,提出了集团办园的具体

策略,以期促进区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字:集团化;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3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6页

师资水平与城市幼儿园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家长教育理念差异

城市幼儿园的家长群体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

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在家园共育方面,绝大多数家长都

比较支持和配合。城市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家长培训活

动开展的频次也比较高,有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

念。农村幼儿园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长

期在外地务工,留守儿童多半由年长的老人照看,家长

的教育观念落后,孩子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

有些贫困家庭的适龄幼儿不能正常入园。这种情况下,

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家长的教育

理念难以转变。

二、集团化办园模式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以集团化办园模式推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

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取向

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和起始的环

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普惠”,更要“优质”。

以宁夏为例,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

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如增加公办园数量、提高教

师待遇等,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由

于新建园数量较多,政府财政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精

力有限,城乡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整体发展不均

衡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

高质量发展。如果将农村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纳入集团

园统一管理,通过以点带面,有效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

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可以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整体发

展,缓解“入园难”,满足“上好园”的期盼。因此,

集团化办园模式不失为当前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集团总园具有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基础和

条件

集团总园一般为城市幼儿园,其中以自治区(省)

级示范园居多。这些园所经过多年的办园实践和经验总

结,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办园模式,办园行为科学

规范,不仅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在业内和社会层

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它们在办园理念、园

所文化、制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环境建

设等方面经验丰富。这些办园优势正是普通乡镇农村幼

儿园所不具备的。因此,集团总园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

式,在支持薄弱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发挥示范

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

和条件。

三、以集团化模式促进金凤区城乡幼儿园优质均

衡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目前,银川市金凤区立足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按照区域整体推进、相对就近组合、办园模式多样化的

原则成立了 18 个幼教集团,将区域内所有幼儿园全部纳

入到 18 个幼教集团。形成集团内既有示范园也有新建园,

既有公办园又有民办园,既有城市园又有农村园的一体

化发展格局。其中,同时包含城市园及农村园的幼教集

团共有 7 个。如何借助集团化管理的运转模式,提升集

团整体办园水平,特别是农村园的办园水平,缩小城乡

学前教育差距,是这 7 所集团园面临一个难题和挑战。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策略及建议:

(一)完善机制保障

各教育集团成立理事会,共同研究制定集团办园章

程,明确集团发展的宗旨、内部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

为集团各分园内部规范发展提供集团层面的总指引。各

分园可根据集团办园章程和发展需要,形成“章程 + 基

本制度 + 分园行为指南”的集团制度体系,并建立健全

集团章程指导和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集团章程制定、

修订和履行情况的督促、指导和监督。落实集团章程在

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职能,完

善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各分园内涵发展。集团总园要加

强对各分园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分园

规范办园,如教师、保育员、保健医、保安等教职工持

证率必须达到 100%,设施设备的种类、数量必须符合

相关标准。

(二)加强队伍建设

1. 实行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管理

由集团总园牵头负责,调研集团内教师发展情况,

14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7页

构建以集团总园为引领,分园跟进的协同培养机制。组

建集团教师培训团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

式,实行新入职教师统一培训。组织集团总园与各分园

不同部门教师跟岗学习、轮岗锻炼,从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综治安全等多方面进行学习交流,促进办园水平

共同提升。

2. 完善教师研训体系

实施集团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计划,通过青蓝工程、

组建名师工作坊等形式,畅通园际间教师学习、教研、

培训途径。教育集团园际之间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业务

培训、集体教研、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交流先进的教

育理念、教学方式;集团名师下沉到各分园,采用专题

讲座、示范课、跟班指导等形式,帮助农村及薄弱园所

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样化的研

训方式,让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获得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

会,让城市园的教师了解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常态,丰

富自身教育经验。

(三)挖掘园所特色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团化办园虽

然是“一盘棋”,但绝不是全部同质化和复制。幼儿园

的办园理念、园所文化、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要因园

而宜、因本园幼儿发展情况而宜,呈现出个性发展的样态。

因此,无论是农村园还是城市园,都要找准自己的发展

定位和特色优势,扬长发展,树立专业自信,打造园本

特色,促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农村幼儿园可以基于园

情挖掘乡村特有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

开展特色田园文化活动、田园游戏活动等,开发园本劳

动教育课程、自然教育课程等。

(四)增强园际交流

城乡幼儿园教育资源各有优势及不足,集团应充分

挖掘各园的办园优势,加强城市园和农村园教育资源的

互补,多开展城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交流及共建活动。

如组织农村园的幼儿到城市园所观摩、体验数字化信息

化的现代教学设施,与城市园幼儿共同参加集体表演等,

弥补农村园在科技、艺术、数字化能力方面的短板;组

织城市园的幼儿到农村园种植、采摘、参观乡村环境,

拓展城市园的劳动教育、自然教育资源,开拓幼儿眼界。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丰富集团的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如通过集团微信

公众号、视频号发布总园及各分园的各类活动,通过集

团总园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薄

弱园所、农村园所的发展。同时,让更多的家长,特别

是让农村园的家长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教育资源和园所资

讯,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更积极

地参与到家园共育工作中。

综上,集团化办园模式是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对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教师专业素养及社会知名度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

作用,但具体有效的实施路径还需要各教育集团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提炼。相信在金凤学前人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会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共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 . 以集团化模式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共建

共享研究——以江苏徐州幼专幼教集团为例 [J],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2] 颜佳;刘刚兵;袁红;李赟鹏 .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

发展的新思路 [J],教育科学论坛,2019(10).

[3] 丁玉;崔宝秋 . 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现状及

改善策略探析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4] 范徽丽 . 以集团化办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

展——以创建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为例 [J],广西教育,

2019(6).

本文是银川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重点

课题“银川市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以金凤区

城乡幼儿园特色共建为例”(课题编号:YJKG22-009)

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马 珺)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5

教改探航 JIAO GAI TAN HANG

第18页

3 智见·教研一线

本栏目邮箱:ycedu_jyyx@163.com

■ 王芳通

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

摘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修订)》指出化学教

学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和素养。深度学习教

学模式是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践中摸索出的新教学视角,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与知识建构,推动

师生与任务情境有效互动,提升学生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公民素

养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探索,并

提出了在课程设计、开展和评价方面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关键字:深度学习;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

教学策略探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将发展学生

的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

合素质,主要指学生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

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诠释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修订)》(下

称《课标》)指出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4 大维度来培育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

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 5 项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 [1]。而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核心素养

落地实践中摸索出的新教学视角,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探究与知识建构,推动师生与任务情境有效互动,

提升学生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

精神、创新意识及公民素养,落实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具有

重要的意义。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

与经验及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关

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深层

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有效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课标》

给出了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

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

题中提高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建议。因此,化学教学中,

16

第19页

要深入挖掘化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契合点,将教学

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牢牢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

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熟知的生

活情境中,实现知识迁移,加深自身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落实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

教学实践,进行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

教学策略的探索,并提出在课程设计、开展及评价方面

的实践策略,以供交流参考。

一、绪论

(一)关于“深度学习”

1.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文献中对深度学习的定义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

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

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

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并建构学科知识结构,

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并达到能够综合运用知识

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

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

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具备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基于此,深度学习有联想与结构、

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和价值与评价五

大特征 [2]。

2. 解读“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笔者从下述四个方面

对其进行了解读。①解读“深度”。这里的“深”并非

深浅的“深”,而是指一种对核心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模式,

聚焦于鲜明主题的富有逻辑思维的教学方式,融合了化

学观念和科学思维并能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②“深度”指向。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等,

能引领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获得知识和

全面成长。③“深度”目的。深度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组

织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学习实践,使得我们的教与学富

有情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得到落实,真正实

现育人的价值目标。④“深度”关键。深度学习是一种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键在于明确教

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各项教学活动任务中落实凸显

学生的主体地位 [3]。

(二)关于“化学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胡久华教授等人提出了“化学深度

学习”。其内涵为:学生在化学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

领下,聚焦引领性化学学习主题,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

习任务,展开以实验为主的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在活

动中,学生全身心投入,能从宏微相结合、变化和守恒

的视角,并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思维方式,

习得系统的结构化的化学核心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思

路方法,解决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化学问题,逐步建立

运用化学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建构化学观念,

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内化科学态度和

社会责任,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成为会学习、善

合作、有责任、能担当的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 [4]。这也

是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

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以实际生

活场景为背景,通过情境创设、实验设计、问题引导、

综合应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

探究和思考,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核心理念是把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化学

在学生心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感知性。在教学中,教师可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7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0页

从教学目标出发,甄选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化素材,并

合理地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活动。

基于生活化情境教学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

性,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气息,也能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

识和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

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有趣、实用的情境活动

来感知、体会、探索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

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和灵活迁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5]。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

意义

(一)有“情”可“源”,增强学习内驱力

深度学习的首要特征是“联想与结构”,即引导学

生联想已有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进行新知的建构。生活

中本就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学可充分利

用“生活”这一丰富的百科全书而做到有“情”可“源”。

在确定教学主题、具体目标后,我们可从生活中挖掘出

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素材,提取设置出具有化学学科价

值、能凸显化学学科思维的有意义的情境问题来帮助学

生展开化学深度学习。有“情”可“源”的生活化情境

教学不仅能强化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学生

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性,

还能引领学生顺利掌握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

获得成就感,提高对化学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同时,生

活化情境教学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能帮

助学生提高迁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并

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最终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并实现

“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6]。

(二)由“浅”入“深”,提升能力和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发展的过

程,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是开展“素

养为本”的教学的重要载体。围绕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情

境任务能引领学生从显而易见、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切

入,从已储备的知识经验着手而展开学习。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

对化学知识的渴望,降低化学教学难度,帮助学生克服

畏难心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化

学思维与化学实践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实现由“浅”入“深”的深度学习。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

策略

综上,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在

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开展指向深度

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课程设计方面,指向深度学习

1. 整合生活情境资源,保障深度学习

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及掌握化学教学中的重

难点,化学教师需深层次地挖掘积累生活化情境素材,

并善用信息技术对其加工整合、编辑优化,在教学中合

理地进行呈现,全面发挥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了

解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反应深化概念原理。

例如,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国担

当之金属,以合为贵铸大器——金属材料》中,笔者设

计了 3 课时的内容,分别是:“以合为贵”之钢铁雄心,“以

合为贵”之飞天之铝,“以合为贵”之星辰大海。首先

展示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的一段报告、材料的发展

历史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金属制品引出单元主题。然后,

在进行课时设计时,笔者精心挑选编辑了视频《中国铁

路一百年》《神奇的记忆合金》《中国星辰——北斗为

梦想导航》等及生活生产中的复兴号钢轨、不锈钢医疗

器械、航母超级钢、中国人的飞天梦、铝制门窗、宇宙

飞船的返回舱、国产飞机 C919、“奋斗者”号潜水艇、

“祝融号”火星车的图片等,用多样的生活化情境素材

和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引出合金的定义、铁合金的分类、

形成合金的条件、影响合金性能的因素及合金结构的微

观分析、铝合金和新型合金的相关知识等。引领学生既

关注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和化学知识,也了解我国铁路、

航天、航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

也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深度学习,

18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1页

落实学生的能力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化学课堂顺

利开展及教学质量的阻碍性因素之一。而生活情境化教

学中可通过创设启发性问题、促进合作学习、激发自主

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培

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节的教学中,为达成教

学目标促进深度学习,笔者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优化课堂

教学。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自编自导的生活情境小

视频《苏打洗油污》,设疑激趣引出课题:Na2CO3 明

明是盐,为什么叫“纯碱”呢? Na2CO3 为何能清洗

油污呢?为何使用热水效果更好?接着,以两个学习

任务为驱动,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演绎、模型建构

和类比推理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任务一:探究盐的

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从宏观

上感知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并辨析讨论、归

纳总结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任务二:

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在引领学生复习决定溶液

酸碱性的原因的基础上,笔者以 NH4Cl 为例演绎推理

其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引导学生参照模型类比推理

CH3COONa 溶液显中性、NaCl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并

用符号(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表征。在分析

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盐类的水解的概念、

特点、条件及模型等。课程设计中也注重化学核心素养

与学习思想方法(从宏微符三重表征的视角认识盐类的

水解)的渗透。因此,整节课教学策略设计合理教学效

果良好。

(二)课程开展方面,落实深度学习

1. 课前导入生活情境化,激疑激趣促参与,驱动深

度学习

课前导入是开展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对后

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场景和经验出发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

趣。新课伊始,教师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

题,设疑设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学生的合

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及学习内驱力,

引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化学知识的深度学

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真

实价值与意义 [7]。

例如,在课例《化学反应与热能》中,为顺利引出

课题,引领学生感受化学反应中存在热量的变化,笔者

从生产生活与热能、中华古诗与热能、中华“飞天梦”

与热能等多个与我国古今生活情境相关的维度引入,以

优美的饱含激情的文字和精选的图片引领学生体会传承

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能”的兴趣,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了解古往今来“热”在生活

中方方面面的应用和传承,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认识领先世界的中国技术。良好的导入设计使得整节课

的气氛良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 课中知识讲解生活化,攻克教学重难点,推进深

度学习

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是对抽象化学概念

的理解深化及对各概念间关系的梳理构建,这也是高中

学生厌学化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

的热情,引领学生产生持续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化学教

师需要在攻克学习重难点的方法途径上下功夫。联系

生活情境的学习方法具有化抽象为具象、化生硬刻板

为生动形象等优点,是一种可供借鉴推广的方法。在课

中知识讲解衔接过程中可合理引入生活情境,不仅能具

化深化相关概念内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

能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并落实学生的化

学核心素养 [7]。

例如在高三专题复习课例《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中,

笔者以学生制作的异彩纷呈的分子模型作品为导入讲解

呈现各种分子的结构特点,并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表示肯

定。学生看到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被展示时好奇又激动,

课堂气氛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围绕核心知识点“共

价键”“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精

心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切合知识点的问题。

学生在各类问题的解决中,体会各个知识点的应用方式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19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2页

及考查方式。然后引领学生全面梳理总结每个知识点并

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攻克教学重难点。基于问题情境

解决的单元复习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了学生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课堂活动生活情境化,促升能力和素养,深化深

度学习

高中化学神奇有趣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是化学学科的

魅力所在,也是学生动手操作接触生活的重要途径,是

促进化学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载体。课

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生活情境化实践探究活动来调

动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落实小组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中感受化学

实验的乐趣,不断锻炼提高学生观察记录、动手操作、

科学探究和归纳总结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

养良好的实验素养,形成个人成长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

和素养,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以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以模型建构育核

心素养——趣味原电池实验》的实验教学中,笔者设计

生活化情境导入“突然停电了,电脑罢工了,空调不吹

了,洗衣机不转了,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聪明的你有

哪些带来光明的办法呢”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引出火力发电原理,精讲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

的工作原理及构成,笔者收集了生活中的多种材料设计

了系列趣味分组实验活动:让小赛车跑起来、让小风扇

转起来、让小钟表走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在生

活化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热情高涨,各组实践活动

有趣开展,成果展示和讲解精彩到位。这种多彩的探究

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良好载体。

4. 课外拓展延伸生活化,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内化

深度学习

我们的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这也是化学

深度学习的体现与意义。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生活化教

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生活素材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和长

远目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迁移应用课堂所学化学知

识的重要载体,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笔者组

织举办过“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知多少”化学知识竞赛、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手抄报竞赛、“我为生活中的化

学知识打 call”演讲比赛、“妙手巧制分子模型,小组

合作齐展风采”化学教具制作比赛、“化学人的浪漫”

书签制作比赛及“我是化学宣讲员”(比如给亲朋讲解

饮酒的危害)等多项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联系生活实际、查阅收集资料、加

工整合信息、构建思维模型、动手操作等,不仅能让学

生了解所学习研究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生活中的化

学知识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程评价方面,内化深度学习

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内化深度学习是评价课程有

效性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对学习策略和思考方式的改变程度,对学习态度

和情感观念的转变程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

度,对生活化情境任务的解决程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

主动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在指向深度学习的高

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之后,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

的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对化学内容深度

探索的积极性,全面发挥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可

持续发展。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课教学完成之后,笔者

设计了四个生活化的情境任务。其一,食用纯碱大量用

于面条、面包等食品制作,主要成分 Na2CO3,它明明

是盐为何要称为碱?其二,我们知道酸可溶解铁锈,那

么 NH4CI 是盐为何可用作除锈剂?其三,已知明矾 KAI

(SO4)2·12H20 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晶体,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酸性),溶于水可产生 AI(OH)3 胶体,是

传统的净水剂,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你能解释明矾净

水的原理吗?其四,泡沫灭火器的外壳是铁皮制成的,

内装 NaHCO3 与发沫剂的混合溶液,另有一玻璃瓶内

胆,装有 AI2(SO4)3 水溶液。使用时将瓶身颠倒过来,

20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3页

NaHCO3 和 AI2(SO4)3 两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作用,产

生 CO2 泡沫,体积膨胀 7-10 倍,一般能喷射 10m 左右。

泡沫灭火器对于灭油类火灾效果最好。CO2 是如何产生

的呢 ? 四个难度依次递增的生活化情境任务,让学生联

系所学知识去分析解释。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来检测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

学不仅能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感知化学的生活属性并找到化

学与生活的契合点,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全面发展所需的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我们化学教师

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如何将生活化情境

融入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如

何利用多元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更新教

学模式,如何将化学学习推向深度、将深度学习持续深

化,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并最终实现“立德树

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版 2020 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2] 刘月霞 .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M]. 教育科学出

版社,2019(26):186.

[3] 郭 华 . 深 度 学 习 及 其 意 义 [J]. 课 程 . 教 材 . 教 法,

2016,36(11):25-32.DOI:10.19877/j.cnki.

kcjcjf.2016.11.005.

[4] 胡久华,罗滨,陈颖 . 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

实践改进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2017,37(03):

90-96.DOI:10.19877/j.cnki.kcjcjf.2017.03.015.

[5] 黄华文 .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J]. 教学

与管理,2018(16):50-52.

[6] 吴伟丰 . 借助生活化教学促进化学深度学习 [J]. 数理

化解题研究,2020,(33):88-89.

[7] 王芳通 .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J]. 银川

教育,2023(1):18-20.

(责任编辑:胡 明)

■ 崔江彦

银川市唐徕中学

摘要:“双减”背景下对作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探究梯子的

倾斜程度为例,设计出更加理想的作业。

关键字:梯子;倾斜程度;作业设计

探究梯子倾斜程度的作业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现实世界中应用最广泛的

关系之一,七年级和八年级就已经学习过关于直角三角

形的知识,比如勾股定理等等。而锐角三角函数又建立

了一种直角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所以锐角三角

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且三角函数

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部分,也为后续学习正切、正弦、余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21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4页

弦等三角函数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作业设计背景与意图

作业设计背景:“双减”虽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需要老师更加合理

地设计作业,既要达到“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的要求,

又要保证作业的真正价值和作用。“五项管理”明确指

出要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建立同班各学科作业

布置协商机制,每天由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书面作业量,

确保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书面作业

完成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

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等。

作业设计的意图: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作业,

除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外,还要做到分类、

分层次作业,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

并且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同时将综合实践类和动手

操作类以及生活体验类等作业融合到一起,增强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理论依据

作业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所掌握的知识

和方法的一次检验,是将理论知识向实用性的转换。具

有价值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教育的跨学科教学。尊

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布置,以满足不同

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近两年来,宁夏中考最后一题都是以探究性的综合

实践为素材来考察,让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

服务于生活。

三、作业设计内容

梯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也是我们经常使用

的工具,当我们够不到高处的物体时,可以借助梯子爬

到更高的位置。

(一)生活情景

有一天,小明在户外放风筝的时候,不小心把风筝

掉落在如图所示的墙上,墙边刚好有 2 架梯子,小明想

踩着梯子把自己的风筝拿下来,如果你是小明,为了自

己的安全,你会选择哪架梯子呢?为什么?

(二)提出问题

(1)如图 1,当梯子的水平距离 BC 与 DF 相等时,

梯子 AB 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有几种判

断方法?

(2)如图 2,当梯子的垂直高度 AC 与 DE 相等时,

梯子 AB 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有几种判

断方法?

(3)如图 3,此时梯子 AB 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

怎么判断的?

22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5页

(4)如图 4,此时梯子 AB 和 EF 哪个更陡?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方法一:生活经验

∵ 梯子的水平距离 BC 与 DF 相等

∴ 垂直高度越高,梯子越陡,由图 1 可知,垂直高

度 AC < DE,

∴ 梯子 EF 更陡。

方法二: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垂直高度

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大,梯子越陡。

(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正切)

∵ 梯子 AB 的这个比值是 2.25,而梯子 EF 的这个

比值是 2.5,

∴ 梯子 EF 更陡。

方法三: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垂直高度

和梯子本身的长度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大,梯

子越陡。(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正弦)

∵ 梯子 AB 的这个比值是 4.5 ∶√24.25,而梯子 EF

的这个比值是 5∶√ 29 ,且 4.5 ∶√24.25 < 5 ∶√ 29 ,

(这里通过估算或者两边平方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 梯子 EF 更陡。

方法四: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水平距离

和梯子本身的长度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小,梯

子越陡。(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余弦)

∵ 梯子 AB 的这个比值是 2 ∶√24.25,而梯子 EF 的

这个比值是 2 ∶√ 29 ,显然 2 ∶√24.25 > 2 ∶√ 29 ,

∴ 梯子 EF 更陡。

方法五:也可以把前面的分子和分母的比值颠倒过

来,也就是取他们的倒数(其实就是高中要学习的正割,

余割,余切)。具体过程非常的类似,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方法六:使用梯子倾斜角的大小来判断,但是此时

与高中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所以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

(2)方法一:生活经验

∵ 梯子的垂直高度 AC 与 DE 相等,

∴ 水平距离越短,梯子越陡,由图 2 可知,水平距

离 BC < DF,

∴ 梯子 AB 更陡。

方法二: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垂直高度

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大,梯子越陡。

(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正切)

∵ 梯子 AB 的这个比值是 2.5,而梯子 EF 的这个比

值是 2,

∴ 梯子 AB 更陡。

方法三: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垂直高度

和梯子本身的长度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大,梯

子越陡。(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正弦)

∵ 梯子 AB 的这个比值是 5 ∶√ 29 ,而梯子 EF 的这

个比值是 5 ∶√31.25,显然 5 ∶√ 29 > 5 ∶√31.25,

∴ 梯子 AB 更陡。

方法四: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用梯子的水平距离

和梯子本身的长度的比值来刻画,当这个比值越小,梯

子越陡。(其实就是后续要学习的余弦)

∵ 梯 子 AB 的 这 个 比 值 是 2 ∶ √ 29 ,而梯子

EF 的 这 个 比 值 是 2.5 ∶ √31.25,且2∶ √ 29 <

2.5 ∶√31.25(这里通过估算或者两边平方可以比较它

们的大小)

∴ 梯子 AB 更陡。

方法五:也可以把前面的分子和分母的比值颠倒过

来,也就是取他们的倒数(其实就是高中要学习的正割,

余割,余切)。具体过程非常的类似,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方法六:使用梯子倾斜角的大小来判断,但是此时

与高中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所以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

(3)此时,梯子 AB 和 EF 的倾斜程度差不多,不

能使用方法一,所以基于(1)和(2)中的所有方法的讨论,

这里选择一般普遍的通用方法二,也是最优的方法。

对于梯子 AB,垂直高度 AC 和水平距离 BC 的比值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23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6页

是 4∶1.5= 8

3 ≈ 2.67,对于梯子 EF,垂直高度 DE 和水

平距离 DF 的比值是 3.5 ∶1.3= 35

13≈ 2.69,

∴ 梯子 EF 更陡。

(4)这里还是选择方法二,对于梯子 AB,垂直高

度 AC 和水平距离 BC 的比值是 3.6 ∶ 1.5=2.4,对于梯

子 EF,垂直高度 DE 和水平距离 DF 的比值是 4.8∶2=2.4,

∴ 这两个梯子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

(四)体验生活

有机会的话寻找梯子,调整梯子的倾斜程度,体验

这个具体过程。感知当梯子的对边和邻边的比值是多少

时,梯子会下滑,找到梯子下滑的临界值,并联想到梯

子顶端下滑的高度是否等于梯子底端下滑的距离,达到

知识的衔接与融会贯通。

当然梯子下滑的临界值,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与

梯子重量,与爬梯子的人的体重,与梯子和地面之间摩

擦系数等等,其实这属于复杂的物理问题,但是通过这

个具体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生活中

处处存在着数学,并且体现出学科融合的价值。

(五)概括结论

总结出比较梯子倾斜程度的方法。

(1)梯子的倾斜程度与梯子的对边和邻边的比值有

关系,比值越大,梯子越陡,比值越小,梯子越平。

(2)应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正切值越大,梯子越陡;

正弦值越大,梯子越陡;余弦值越小,梯子越陡。

(六)应用练习

1. 如图,下面四个梯子最陡的是( )

答案:B

解析: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分别是 4∶3,

B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分别是 4∶2=2,

C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分别是 3∶4,

D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分别是 5∶3,

所以 B 最陡。

2.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的是

________

甲 乙

答案:甲

解析:自动扶梯甲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 1∶2,自动

扶梯乙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 5∶12,显然 5∶10 > 5∶12,

所以甲比较陡。

3. 观察自己所在学校的楼梯,自己家或者家附近的

楼梯,哪个楼梯更陡?然后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法,验

证你观察所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并给出正确的结论。(选

做题)

解析:此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问题,需要动手操作和

实践,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

四、作业评价

此次作业设计精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导向,针

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也达到了

减负和提质的要求。对于内容的设计,全部是基于课程

标准,紧扣教材内容,作业难度适中而且很有梯度,能

很好地反馈学生学习的程度,促使知识的融会贯通,还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问题的意志,让学生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责任编辑:胡 明)

24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7页

■ 郭佳佳

银川市师资培训中心

摘要: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颁布,笔者在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过

程中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新”理念的精神、要义内涵等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把“素

养导向”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字:新课标;研修;思考

对一线教师新课标研修的几点思考

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标

准(2022 年版)》颁布以来,引发了广大中小学教师

的高度关注。笔者在组织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的过程中,

发现老师们有许多困惑,更有甚者认为《标准(2022

年版)》概念太新、新词太多,阅读理解起来很难,有

一种根本读不懂的“感觉”。那么《标准(2022 年版)》“新”

在什么地方,一线老师又如何运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呢?

相关专家和实践团队都做了很好的解读,但全面实施后

在实践层面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

标准的研读,特别是对《标准(2022 年版)》中“新”

理念的精神、要义内涵等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

有利于增强课标对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引领性、制定教

学方案的指导性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可行性,切实把

“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一、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素养导向”

《标准(2022 年版)》修订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聚

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 21 世纪人的现代素质的集中体

现,它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坚持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前

沿接轨,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结果导向,每门课程都要为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做出本学科的贡献。素养是通过一段时间的

学习以后,学生沉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

价值观。老师们在研读课标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是:《中

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涉及到 18 个核心素养,每门学

科又涉及多个学科核心素养。可谓点多面广,实践层面

很难落实。尤其是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是根据不同学

科的教育功能、特点,站在不同的角度凝炼出来的,需

要不同的教育实践行为才能够去落实。就某一学科而言,

它需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是多向性的,每一个核心素养又

是一个中心,形成多个中心,这增加了教师教学实践的

难度。如何从多中心到一焦点,这就需要将其统一为素

养导向。那究竟如何界定素养呢,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在

解读新课标时形成的共识是:所谓素养就是在复杂情境

下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凡

是培养学生能在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就是

《标准(2022 年版)》所倡导和追求的素养导向教育。

综上所述,不同的核心素养需要不同的实践行为去

落实。必须从核心素养转向素养即学生在复杂问题情境

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只需要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不然素养太多,就像我们在交点

过多的时候,其实是不好找出路的。所以说用素养导向

就聚集到一个焦点,不管你 A 核心素养,B 核心素养,

最后都是素养,只要抓住素养,老师们就可以很好地去

实践了。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25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8页

二、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标准(2022 年版)》强调课程综合,其一是学

科内整合,要通过主题、大单元、学习任务群、项目式

学习等等,这些方式就是为了使内容在学科内整合起来,

而不是获取零碎的知识,因为学习零碎的知识意义不大,

只有把他们整合起来才有价值。内容为什么要综合化?

首先是创设情境的需要。因为任何一个情境相对都是复

杂的,这个复杂情境往往都包含着非常多的要素,如果

内容不综合化,就无法匹配情境的复杂性。内容综合化

之后,把它植入情境中,就形成了情境的复杂性。所以

要想设置复杂的情景,必须要使课程内容综合化。其次

是学生参与的需要。2001 年的课改方案特别强调学习

方式的改变,专门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

但在实践操作中其实是不特别理想的,其中有一个原因,

就在于我们知识空间不足。学生自主参与的知识空间狭

小,我们很多老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很小,要求学生马上

回答,其实在这个时候他的自主性是无法发挥的。还有

很多合作探究,需要有知识空间、有复杂的问题。比如

教学生学习游泳,把学生领到池塘边:同学们,大家下

到游泳池里面,放开手脚畅游吧。结果学生兴冲冲下到

水里边一看,这个水刚刚漫过脚踝,他怎么能放开手脚

去畅游?手脚是放不开的。只有在一定深度的池水当中,

他才能放开。相关知识综合了以后,才会变得更加深刻,

学生才能够自主起来。学生自主了,才有合作探究的可

能。过去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之所以不尽人意,就

是因为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个道理。另外就是与生活、社

会进行综合。不管是哪种综合,其实都是放大学生学习

的空间。如果我们一直通过这样的综合与现实有更好的

对应,把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更广阔的自然空间融入到

学生知识学习当中去,就更方便学生走出书本之外,走

出教室之外去参与,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可能。

三、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结构化在这次课程方案当中专门有几点规定,在课

程原则当中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

关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学生经验、社会活动的联

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

主题学习。首先,课程结构化必须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零碎的东西变成有结构的东西,变成

一个有结构的体系,没有结构化就无所谓整合。另外课

程标准还强调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

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的内容结构方式,这里又一次强

调内容结构化。其次内容结构化和综合化是有内在关联

的。要实现内容综合化必然要结构化,如果没有结构化,

所谓综合化就是空话,所谓综合充其量就是一个“拼盘”

而已。另外结构化它可以是学科类的结构化,就是在学

科内的整合,还有就是跨学科内容结构化。如何实施跨

学科教学,李佩宁教授在《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

一文中的一个案例或许对大家有所启示:真正的跨学科

主题学习需要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出更多的跨学科课程研

究的视角,进而整合生成全新的课程。比如,围绕水这

个主题,可以研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产生活;水

与生命的关系(动物、植物、微生物);水与地球的各

个系统(大气、生态、地质、气候、土壤、热力);水

资源研究(淡水、污水处理、灌溉、净化、污染、再利

用);水资源管理(水坝、节水、发电、引水、现代农业、

雨水收集);水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价值观、城市、

运动、信仰、治水、航行、运输、运河、起源、一带一路、

国家边界、迁徙、战争);水与文化的共生(艺术、语言、

风俗、音乐、茶艺、庆祝活动、诗歌、摄影等)。

为什么要强调内容结构化。一是课程综合的需要,

只有结构化综合才能真正实现,没有结构化的综合都是

空谈。二是自主参与的需要,结构化的内容能让学生的

参与有路可循。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要组织学生

去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往往像

无头苍蝇找不到点。其实,能不能找到点,那就要看我

们给他提供的情景里面有没有结构化的内容,如果有结

构化内容,就有路可循了。这就好像是一个迷宫,学生

要穿过这个迷宫,它会有很多岔路,其中一定是有一条

路可以达到终点的。要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它一定蕴含

着一条走得通的路,这个走得通的路是什么?就是结构

化的内容。三是心智运作的需要。只有结构化的内容,

才能让学生进入高阶思维。我们过去把知识分得很零碎,

26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29页

非常零碎的内容学生只能做应急反应,不利于培养学生

的思考能力,也难以内化为素养。现在要通过结构化的

内容,让学生去经历结构化的东西,在他头脑当中也建

立起一个结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思路、眼界、

能力就会持续发展,进而内化为素养。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相关专家学者对《标准(2022

年版)》解读基础上的一些思考,挂一漏万,不尽完善,

权当抛砖引玉,期冀为老师们进一步研修新课标有所

启示。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S]:2022 年版 / 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4.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2022 年版 / 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4.

[3] 李莉 “互联网 + 微课”模式下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

习探索 [J].《贵州教育》2022-05-15.

[4] 崔允漷,郭华、于泽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2022 年版)解读 [J]. 现代教育管理,(2022).

(责任编辑:胡 明)

■ 李桂琴 李学志

灵武三中

“双减”背景下初中作业类型设计初探

——以理化生作业设计为例

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1]。

灵武三中是寄宿制初中,大多数家长无法监督孩子

作业,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49% 学生在完成理化作

业时“比较困难”,59% 的学生认为理化生作业应该降

低难度,只有 15% 的学生表示作业是自己完全独立完成

的,有 7% 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及学习态度差异比较大。

传统的作业模式注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作业量对

于大多数学生较大,作业设计缺乏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减”背景下对理化生的作

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双减”要求探索理

化生作业分类设计。

一、理化生作业设计的类型和作用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都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它们都致力于揭示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

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相似的教学目标下,

理化生的作业设计也有相似之处。作业设计依据练习的形

摘要:“双减”背景下对理化生的作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依据练习形式将理化生作业分类,并

通过案例阐述每种类型,提出理化生作业设计减负策略。

关键字:双减;理化生;作业类型;设计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27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30页

式可以分为:操作型、合作型、质疑型、反思型、实践型。

(一)以操作型作业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理化生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

中都包涵科学探究,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

节,操作型作业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完成,

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实践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操作型作业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

百变仪器(必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必备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你以家

庭厨房里的杯子、瓶子、水盆、镊子、纸槽、油漏、瓶刷、

纱布、盐、水等为材料完成以下实验操作技能的练习。

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

1. 固体药品(包括粉状和块状)的取用,液体药品

的取用。

2.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3. 以洗净玻璃仪器的标准来洗涤玻璃杯。

4. 用油漏代替漏斗,筷子代替玻璃棒将一瓶水倒入

到另一瓶中。

5. 用纱布代替滤纸,油漏代替漏斗,筷子代替玻璃

棒将洗菜水进行简单过滤。

理化生实验操作是中考内容之一,教师通过类比生

活中的常见的一些仪器和物品来设计基本实验操作训练:

固体、液体的取用,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等操作

型作业,既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 [2],也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通过操作型作业,学生在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的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以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型作业是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进行合作,共

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者项目。这种作业方式强调学生

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倡导学生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共

同实施,并最终分享成果。

【案例】

一位七年级生物老师在教学《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后设计作业:结合教材及视频资料,小组合作制作人体

血液循环的模型,并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体循环和肺

循环中的转换过程。作业展示:分组向大家展示介绍体

循环与肺循环,并讲解血液流经的途径和转换过程。小

组互相评价标准:内容是否正确 (1 分);介绍是否

流畅 (1 分);是否全员参与 (1 分);小组内是

否合作流畅 (1 分)。

学生结合新媒体技术和手段,小组分工合作设计、

制作并展示的一系列环节,带动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

能参与其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再针对该组作业进行点评,

使本节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有趣地被学生掌握。通过

合作型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和辅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质疑型作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型作业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并探索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

质疑型作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效

果更加显著。

【案例】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 ______。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需要 ______。

(3)反思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灭火的原

理是去除或隔绝氧气,在热水中 ______(填“有”或“没

有”)氧气,那么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 ______,

据此完善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28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31页

(4)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与同

学分享。

本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总结,其次对实验

进一步思考,质疑热水中也含有少量的氧气,再次总结

纠正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最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

活运用,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以反思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

合分析能力

反思型作业的教学原理和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认知心

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负荷

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等。反思型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作

业布置和课后辅导等环节中,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

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作业形式。

【案例】

某次测验后某化学老师设计作业:A. 基础类:将自

己的错题改正,说出题目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分析

并写出错误的原因。B. 提高类:根据自己错题中没有掌

握的知识点,出相关的练习题。

此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归纳总结的能力,

举一反三,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培养他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需求。

(五)以实践型作业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理解能力

实践型作业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探究或实地调

研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或

特定领域中去。它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业,强调学生动

手实践、动脑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

力。其特点是贴近实际、灵活机动、注重创新和综合运

用知识。

【案例】

某物理老师在教学《平面镜成像》后设计如下作业。

小制作:请你根据潜望镜的原理利用废物(例如:

废牙膏盒、剪刀、旧光盘、透明胶、双面胶、包装纸等)

分小组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在课上交流展示。

(1)简述制作过程和制作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和解

决的方法;

(2)利用制作的简易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像有什么

特点?

学生通过制作简易潜望镜,进一步理解看到的物体

的像的特点,加深对潜望镜原理的理解。展示交流,体

验成功的喜悦。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会”,在做中学会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既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理化生作业创新设计中的“减负”策略

(一)作业分层是“减负”的根本保证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包括思维发展水平、学习风格、

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对学

生的作业进行多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

“双减”政策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层设计包括:

作业难度的合理分层;作业的数量要分层;作业的完成

时间分层。如某七年级生物教师给住宿生设计作业:请

同学们观察所购买的食物,完成下列作业:1. 思考食物

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再观察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将成

分表剪贴在白纸上,看看你调查的食品中有什么成分?

和你思考的成分一样吗? 2. 分析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

有什么关系? 3. 根据你的一日三餐,你还应该选择什么

样的食物?要求:学习困难的同学完成 1;基础较好的

同学完成 1 和 2,尝试完成 3;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1-3。

学习困难的同学可以次日交作业,其他的同学当日上交。

分层作业保证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学习吃力

的学生能将基础“吃得了”。

(二)作业科学性、趣味性为“减负”提供动力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

部动力,即内驱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去尝试。[3] 如某八年级物理老师设

计作业:请利用惯性知识判断 1.(基础题)一个鸡蛋是

生的还是熟的? 2.(提高题)走路过程中被石头绊倒和

踩到西瓜皮滑倒的方向怎样,利用惯性来解释。此类结

合生活情景的作业生动有趣,让学生从“愿做”到“爱做”,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29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32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

负担

理化生作业创新设计会更加强调科学与工程、科学

与艺术、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学生将被鼓励从多学科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

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也能促

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1. 学

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收集有关食物营养

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2. 家

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 家里

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4. 有脂肪肝的

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作业“减负”智能化

理化生智能作业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学科知识相

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手段,为理化生科目的学习和作业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

路和方法。这种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形式,而是

通过智能化的作业平台、数据分析工具、在线模拟实验

等多种方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了

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学生的作业效率大大提

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为教师教学“有

的放矢”提供依据。

总之,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预见教育改革的步伐

将更加快速,学生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作业设计将更

加注重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科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

面提升,积极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和机遇,为学生的未

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佳璇;单钰强 .“‘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设计的

时空变革”.《教育观察》. 2022-12-10.

[2] 李心怡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研

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23-05-01.

[3] 刘德文 .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思茅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012-06-28.

[4] 袁东波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 天津人

民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20 年 8 月 .

文章系银川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课

题“‘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理科作业创新设计研究”(课

题编号:YJKG22-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胡 明)

■ 王 杰

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之一。通过

大单元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的脉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单元

为整体进行教学,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来学习相关化学知识,梳理每个单元的结构,引导学生围绕核心

素养开展学习。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30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33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修订)》

提出,高中化学授课时要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能够贴

合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特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不应

只注重课程任务和指标,更需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基

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

学设计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把握

单元提示中的化学要素和人文要素,培养学生观察、提问、

假设、实验和推理等化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的本质是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

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化学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化学的客观

性、合作性和创新性。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贯彻这一理念

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

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将学会对化学观点进行评估和审

视,主动探索并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落实化学素

养的培养。

一、以大单元为基础,细化教学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高中化学课堂大单元教学,

教师需要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细化教学目标,奠定

整个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础。例如:教学《化学

反应与能量》时,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发挥最大

的价值,首先需要根据本章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设置单元教

学主题。根据最新版课程标准,本次教学不仅要达到知识

技能的基本目标,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能、电能、热能、

化学反应速率和极限等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

为分阶段的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实际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考虑到该学龄期学生的思

维方式、认知发展模式、理解和接受能力,遵循渐进式教

育的原则,设置概念、理解、应用等分段式教学主题,采

用阶段性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

导学生构建理性逻辑思维模式以及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

态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提升学生的学

科综合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促使化学教学成效不断提升。

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要求,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

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学情转变固

有教学模式。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进行系统性学习与探究,促使化学实践与生活化作用的

有效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学《金属材料》

时,在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各模块知识

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高中化学教师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单元主题出发,引导学

生发散到各个模块的知识探索过程中。例如,教师在引

导学生学习“铁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时,可以将其作

为“金属材料”概念的一个分支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

引导学生掌握许多“平行”的化学概念和知识,以建立

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全面理解。在此基

础上,高中化学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整合单元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单

元教学主题内容,深挖单元教学内涵,高效整合单元知

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让学

生从整体的角度探索和理解化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

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整个高中化学课堂中,“大

单元教学作为教师梳理零散知识的重点之一,成为连接

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这对学生整合碎片化的知

识很有帮助”。因此,在核心素养标准下的化学课堂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其概念进行挖掘和提炼,引导学生围

绕单元教学内容形成更清晰的概念体系,完善整个教学

活动的结构。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化学反应与

能量》时,从本单元的主题出发,设计几个课时的教学

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与本单

元相关的课程知识,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

整理,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层次化结构。在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之后,学生最终会回到本单元的“化

学反应与能量”这一主题上来,从而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之一。大单元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

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与常规的教学方法

相比,大单元的整体式教学法更有效、更系统化,有助于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大单元教学方式依靠自身独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31

教研一线 JIAO YAN YI XIAN

第34页

特的教学魅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

极性,为构建高效化学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孝艳 . 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与设

计思路 [J]. 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0):61-63.

[2] 张跃 .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

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7):134-136.

[3] 钱婷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D]. 吉林:北华大学,2022.

[4] 徐仁鹏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探

究 [C]//[ 出版者不详 ],2022:287-289.

[5] 艾星辰 .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理

解图式研究 [C]//2021 教育化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三).[ 出版者不详 ],2021:2-4.DOI:10.26914/

c.cnkihy.2021.031177.

本文为银川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一

般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

计与实践的探索》(课题批准 YJKG2313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胡 明)

4 视窗·特色课堂

本栏目邮箱:ycedu_tskt@163.com

■ 史文静

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

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历史课时

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以《“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为例

摘要:近年来,基于大概念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国内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了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构建课时教学设计,需要深度研

读课标、教材,把握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进而构建知识体系。笔者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教学实践为例,以培育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基于大概念的课时教学设计。

关键字:初中历史;核心概念;课时教学设计

32

第35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民教育出

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内容,这一单元的大概

念是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贞观之治”

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教材以时间为序,主要围绕着唐朝走

向兴盛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

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使

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们可以将本课的核心概念界定

为这样一个关键词,即“兴盛”。逻辑关系为:谁创造

了唐朝的“兴盛”局面?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政策导致“兴

盛”局面的出现?“兴盛”局面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

的盛世局面给后世有何启示?

依据课标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对本课进行

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设计。通过图片展示和师生

分享导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导课结束后

带领学生解读课题,破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

个整体感知。基于此,笔者将本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为三

个模块:唐之“起”,唐之“盛”,唐之“评”。唐之

“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贞观之治——怎么“治”,

开元盛世——怎么“盛”,治国措施——怎么“看”,

历史人物——怎么“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几组图片,唐朝疆域图、唐装、唐人街、唐徕

渠等。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这几组图片,结合课外知识,

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唐朝。

教师:唐朝,中国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之一。当时的

唐王朝,气势恢宏,万国衣冠拜冕旒。后世历代复兴,

言必称汉唐。在唐之前,外国人称呼我们叫汉人,自唐

之后,外国人称呼我们都叫“唐人”,有些流寓海外的

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 ,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

被称为“唐人街”。在我们的身边的唐徕渠,千百年过

去了,唐代人整修的这条渠道依然在造福着宁夏人民。

唐朝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

朝?让我们走进唐朝,学习第二课的内容: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设计意图】

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历史,学生根据

教师所提供的图片,结合自身了解的课外知识,说一说

自己了解的唐朝,教师再加以补充。通过师生的分享,

让学生对唐朝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唐朝的兴趣。

二、解读课题,理清思路

(一)解题:从课题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之治”“盛世”描绘的是唐朝的繁盛的景象。

(二)质疑:关于本节课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

学生发言(预设):谁创造了盛世局面?统治者采

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了国家的兴盛?这种兴盛体现在哪些

方面?对当今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破题,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了解三位历史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破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

课有一个整体感知。本节课围绕着一个“盛”字来展开。

逻辑关系为:谁创造了唐朝的“盛”?统治者采取了哪

些政策导致“盛”?“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当今有

何启示?

三、合作探究,释放潜能

(一)唐之“起”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唐朝建立的基

本史实。

【学法指导】 明确王朝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都城)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并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创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

握历史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配合学生出示思维导图)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33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36页

教师:了解了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大唐兴盛的局

面是在哪几位帝王的治理下开创的?为使国家兴盛,他

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进入第二篇的学习。

(二)唐之“盛”

学习任务一:唐朝“兴盛”局面是由谁开创的?几

位帝王之间的人物关系是什么?

【问题设计】

1.“谁”创造了唐朝“兴盛”的局面?

2. 请同学们梳理几位帝王的人物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武则

天是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玄宗是武则天的

孙子。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利用课

本资料梳理人物关系。

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三位帝王是如何治理国家

的?

【问题设计】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

如何治理国家的。

【学法指导】

1. 告诉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让学生从政治、

经济、用人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2. 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如

何治理国家的,并完成表格内容。(表 1)

【设计意图】

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本

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教师设计两

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清楚是“谁”创造了这种盛世局面,

并理清人物关系。二是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三位

帝王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国家富强。此环节的设计不仅

为后边问题的解答做好了铺垫,还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提供了方法。

2. 在归纳史实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课本资料来

论证自己的观点。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活动】

注:学生谈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教师设问,通过

唐太宗的治理,国家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引出来“贞

观之治”。教师出示史料,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来描

述贞观之治局面。

1. 解读史料,描述贞观之治景象。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统治者

内容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增加科

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

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开元盛世”

表 1

34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37页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粮食丰收)。是岁(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

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所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带着)粮焉,取给于路。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改也着

重强调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史料能力的培养。教师选取

恰当的文字史料,一方面重在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

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史料有助

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贞观之治”。

2. 品读唐诗,感受开元盛世景象。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 欣赏绘画,感受开元盛世景象。

丰富的史料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

气息。教师选取唐诗、绘画等素材把历史感渲染得浓浓的,

给学生呈现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合理的史料运用不仅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盛景象,还让学生明白唐

诗、绘画等诸多素材都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历史,并且

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

教师小结: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

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唐朝的国力达

到鼎盛。

学习任务三:以史为鉴

【问题设计】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三位皇帝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相

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用人上:三位皇帝大都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

考核。

经济上:三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

经济。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使民富足。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三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和关注现

实密不可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看到历史事物之间

的联系,这种跨时空的比较关联,通过比较相似的历史

现象,形成个别到一般的认识。

(三)唐之“评”

学习任务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问题设计】

本节课三位帝王人物性格鲜明,请同学们选取其中

一人,先讲述一则有关的历史小故事,然后再做评价。

学生:学生选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中一人,

讲述一则有关三位人物的历史小故事。

教师: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追问学生,从历史发展

角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思考、评价人物。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2.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35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38页

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3.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

观、人生观。

小结: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本课三部分内容

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

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

元”,唐玄宗前期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的国力前所未

有的强大。几位帝王的励精图治,缔造了一个疆域辽阔、

国富民强、文教昌盛、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大唐王朝。

大唐已离我们远去,大唐留给后人太多的启示。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大概念教学是针对教学中的知识碎片化现象提出的,

基于大概念的课时教学设计有利于从零散的碎片化学习

走向结构化的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笔者依据课标,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

了整合,使其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相互关联性。(1)提炼

核心概念,作为课时立意。运用大概念教学,首先就是

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提炼核心概念作为课时立意,也

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在核心概念统领下的,这

有助于明晰教学方向,制定教学任务。(2)整合教学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在确定了本课的核心概念之后,笔者依

据课标、教材、学生认知规律将本课历史知识进行整合,

教师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归纳三位帝王采取了哪些措

施使得国家富强。把分散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

出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三位帝王在治理国家方

面所采取的措施。此表格也为思维拓展环节中进行比较、

提炼认知打下了基础。此外,笔者对板书也进行了结构

化的设计,很好地呈现了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使学生

对本课的知识再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基于大概念的教

学思维,建构起“纵成线,横成片”的历史知识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

(3)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真谛。通过展示历史文献、

历史影像等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开展学

习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

境况。(4)明确学习任务,提出探究问题。为使学生开

展自主的探究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以

问题引领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结合教学内容

的逻辑层次,本课设计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 4 个学习

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设计了若干小问题,这些问题之

间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

知识,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徽 .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M]. 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 韦飞宁,冯炜堂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课时教学设

计探索——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为例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旬·综合),202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丁继华,杨竞,刘晓兵 . 论大概念教学的实施路径 [J].

历史教学,2021.

本文系 2023 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十四五”

一般课题“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

究”(课题批准号:YJKG23-11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郭红霞)

36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39页

■ 李建省 代亚凤

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

信息技术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路径

信息时代,“互联网 + 教育”的融合创新,实现了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这样的教育变革浪

潮中,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

的学生,更应默契配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将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义

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要在教学中,

“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慕课、

翻转课堂等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打破学习的时空堡垒,拓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视野”。

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与学科融合,笔

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案例:教学《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因我

校五年级学生对排球了解较少,几乎是零基础,所以先

要求学生在网上查询相关知识,教师精心制作自学任务

单和微课,制作成二维码提前一天在宁夏教育云平台班

级群进行推送。任务单重点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我们

要学习的内容及如何去学,有策略与建议;微课重点讲

解排球垫球的准备姿势、垫球的触球部位以及垫球的不

同方法、练习的次数及要求。学生借助自学任务单和微

课提前自学,为开课做好准备。教学首先让学生充分展

示自学的效果,给学生 3-5 分钟,让学生自由的、尽情

地去垫球。此时学生处于极度投入的自我表现状态,教

师及时抓住导学的契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谈怎样

让球不落地、怎样垫球才最稳。此刻学生思维活跃,纷

纷进行探讨,有的自己进行示范,让同伴模仿,有的甚

至把垫球的方法复述了下来。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在愉

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方法。

课前学习成果展示之后,切入新课,利用课件中的视频,

开展“保卫阵地”的 5v5 模拟比赛。降低难度以抛球开

始,可以用手抱住排球也可尝试垫球,同伴间最多传递

三次后必须将球到达对方场地。输的一方开合跳 5 次继

续进行比赛。此环节预设真实的比赛场景,在激趣的同

时,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学生

比赛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讲解排球比赛规则,

指出与真正排球比赛的差距,进入到下一节教学环节。

“乐学本领”环节,制作三个微课视频,分别是垫固定

球和解决触球部位、准备姿势的问题。自抛自垫,多次

尝试练习,解决排球的击球点。一抛一垫,解决不同方

向的来球,如何垫球。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造

性地在线互动学习,通过教学助手中的“学生点评”功能,

对学生智慧评价。同时将学生的表现拍成视频展示出来,

让学生观摩、学习。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

合作、交流,互相指导、互相评价、互相比拼。笔者感

觉自己成了课堂中的旁观者。最后进行“实战演练”,

小组进行 5vs5 的排球对抗赛,检验学习成效。学生全身

心的投入比赛,有的学生为了救球摔倒,爬起来继续进

行比赛,整节课探讨声、加油呐喊声、自发的掌声不绝

于耳,孩子们充满了自信,笑得是那么灿烂。

案例分析与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以真实、生动

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

化、清晰化,使体育知识变为文字或者声像并茂的动态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教学要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本研究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探索信息技术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路径。

关键字: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37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40页

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

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便于以教为主变成以

学为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

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

的实施路径。

一、信息技术与体育的学科融合,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后,教师更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

展示的平台。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要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开阔视野;同时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任务制作微课,通过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学习的时空堡垒,将课内外知

识有机结合,带领学生做到主动高效进行深度学习。

1.课前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个性

化学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要求

体育课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

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运动技能,逐渐养成“校内锻炼

1 小时,校外锻炼 1 小时的习惯”。教师要根据课程目

标设计任务单及微课,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工具进

行自学。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到了提升,

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切实让学生学会、

会学。先学后教,让学生从“要你学”变“我要学”。

2. 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等教学软件,分

享资源,智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

地选择微课、视频等,适时创设情境导学、促学,录制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反思。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的学科融合,能够有效解决

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的多种教学功能,能提供丰富教学资

源和沟通机制,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

合。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积极。

1. 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

学难点

通过有趣、直观的视频演示,变抽象的动作示范为

浅显易懂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扫清了模仿、理解上的

障碍,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增强学生学

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 适时切入,人机协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

教学

教学,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形象直观的交互环境、图文并茂

的感官刺激,把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方式变得

丰富多彩。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使得教学手段更

丰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我们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

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等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对

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笔者将继续在体育教

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更

好路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郭红霞)

38

特色课堂 TE SE KE TANG

第41页

5 明德·德育星空

本栏目邮箱:ycedu-dyxk@163.com

■ 李 萍 梁小莉

兴庆区第五小学

擎书香灯盏,守阅读寸土

——兴庆区第五小学深入推进“学生读书行动”实施策略

在人生的阅读中,儿童时期的阅读起着关键性和基

础性的作用。季羡林先生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

2022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寄语

青少年“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

长”;2023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

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3 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实施方案》,启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义务教育

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兴庆区第五小学

从 2012 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开展“学生读书行动”策略

研究,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课堂实施,让校园阅读有保障

(一)培养有阅读能力的教师

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经验不足、选书能力有限、价

值观不够成熟等问题,需要专业的阅读指导。兴庆区第

五小学自 2012 年至今,实施师生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加

强学校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将阅读指导能力纳入教师培

训计划。开展教师“四读”活动:读经典名著,增文化

底蕴;读理论专著,学优秀经验;读儿童文学,悟童心

童真;读报纸杂志,解时事风情。每天午默时间,全校

教师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每周一的例会前 5 分钟,开展

教师读书交流,以教师的优良学风示范引领学生同频共

振。学校邀请宁夏大学张玲教授、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

驻宁志愿者到校讲座,组织语文教师分批赴河南洛阳栾

川参加儿童阅读教学培训,参加“亲近母语”研究院网

络在线培训,培养了一批能专业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师。

(二)阅读实施有保障

1. 让阅读有方向。读什么书很重要,学校提出学生

阅读书目的三个倡导:一是融合性,书目的选择要和课

标教材学段目标、教学目标融合,开辟教材加课外读物

的新路径;二是开放性,倡导多学科阅读;三是适切性,

从儿童的角度去选择书目,多方研讨制定校级、年级、

班级精读书目。学校系统规划《兴庆区第五小学荐读书

目》,年级和班级荐读书目动态更新,荐读书目与校本

图书资源、导读课、好书推荐、书评论坛有机融合。

2. 让阅读有时间。首先校内必须安排读书时间,语

文学科每周至少一课时学生自由阅读,其他学科整合教

学内容,挤出一定量的阅读课时,用于本学科书籍的阅

读。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设置读书课程,开设读书社

团,留出读书时间。其次,合理利用课外时间,每天坚

银川教育 2024 年第 1 期 39

第42页

持阅读至少半小时,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大批量集中阅读、

整本书阅读。“双减”以来学校每周三无作业日安排阅

读任务,每周一次“我是朗读者”家长进校园活动,为

学生阅读提供了时间保障,学生平均每天在校阅读时间

达 50 分钟。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让孩子树立了阅

读的规矩意识。

3. 让阅读有方法。教给学生读“某一类书的方法”,

怎样读长篇小说、社科著作、传记、历史,都在基本方

法上有指导,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书是有不一样的读法的。

比如读小说,主要是借某一角度来审视生活,激发想象,

而不能像读历史那样去“坐实”;读社科著作,要关注

核心概念和要解决的问题,要梳理逻辑思路,不能像读

小说那样放开想象;读红色经典、古典诗词等的时候,

引导学生联系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增强对中华民

族身份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续写,提升文化自信力。

4. 让阅读有个性。指导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读

懂某一类书的方法,从慢阅读开始,放手让学生自由地

读,不在阅读时间与内容、阅读量与成效等方面有太多

约束。倡导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避免太明显的课程化。

把阅读与研学结合,倡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鼓励用脚步跟着古诗词游中国,跟着课本去旅行。

二、课外共读,让阅读真实地发生

(一)打造校园读书场

充分利用教室、走廊、连廊、功能室等区域布置阅

读空间,设立主题图书架,建设班组群“家庭小书房”,

设置读书分享展示栏,每周每班预约一次电子阅读,构

建处处有好读之书、随时随地可读书分享的环境,放大

阅读和环境的双育人功能。学校简化借阅管理,让图书“走

出”图书室。建设流动书箱,学校新购置的图书都会先

在班级轮流几个轮回才放回图书室。

学校将阅读书目分为三类:必读书、推荐书与自选

书。学校将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籍作为必读书,

必读书目由学校统一配备,以月为周期,班级轮流阅读;

推荐书在学期伊始,由教师根据学科教材、学情、时事

等甄选;自选书摆放在班级图书柜,来源于学生自带与

班级集体采购,充分体现学生年级特点。

(二)发挥家长阅读助推力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将阅读有效融入到家庭教育和社区。通过家校共读,传

播家庭阅读理念,涵养家庭阅读风尚。每年秋季开学对

新生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专题培训,学期中召开亲子阅读

专题分享会,每学期一次家委会成员读书分享会。每学

期开展好书漂流与荐读,建设“家庭书柜”,开展“晒

晒我的书柜”活动;每学期开展“书香家庭”评选表彰

活动,近年来表彰了 300 多个书香家庭。带学生走进美

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丰富阅读形式,开

展名家讲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巩固“双减”成果,

设置阅读课后服务,增强阅读行动力,提高课内外同步

阅读实效性。以学习合作小组促家庭同伴结成阅读共同

体,形成携手共进的阅读成长共同体。

(三)确立读书仪式感

“读天下好书,想中国大事”。评书是督促按时读

书的有效策略。我们在暑假中组织线上阶段性评书会,

暑假结束返校后在读书分享会上进行总评,开学初组织

暑假读书分享会,展示学生读后写书的成果,可以是读

后感,也可以是摘写优美文字的书法作品,还可以是绘

画作品等,不拘于形式,只要是自己读书所得。如果写

的作品数量可观,可以进一步延伸编辑暑假师生读书成

果集,师生共同拟定书名,设计封面,校稿、打印、装订,

是师生累并快乐的一个过程。

学校制定了“五评”实施方案和评价细则,即:“悦

读之星”“悦读达人”“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

香家庭”评选。每学期末都进行表彰,目前已经评选表

彰了 4 次。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和家长阅读的积极性。

每年 3 月 31 日 -6 月 30 日是学校的“读书节”。

在“读书节”活动中,为每一位受到表彰的学生、班级、

教师、家长颁发精心挑选购置的图书,做好书推荐、读

书交流会、图书漂流、书签制作、阅读小存折等规定动

作,还有学生家长自发组织的创新内容,如亲子阅读展

示、演讲比赛、古诗诵读、阅读海报展等。以好环境促

成好习惯,以好活动培育阅读种子,以好榜样带动更多

人爱读书。

40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第43页

三、教学指导,让校园阅读有质效

强化载体建设,将阅读课程化,学校围绕“爱尚阅

读”主题,开展“晨诵”“午默”“课阅”“读写绘”“童

诗欣赏与创编”“整本书导读”“述讲故事”“课本剧”

等活动。

“晨诵”以《日有所诵》为教材,每日晨诵 20 分钟

时间,用诵读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默”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 20 分钟,老师陪同学

生默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课阅”: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主要以语文教材

“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籍为主,大多是全班共读一本书。

无数经典的好书就这样从课堂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一二年级开展“读写绘”“童

诗欣赏与创编”“亲子阅读”;中高年级开展“述讲故事”“课

本剧”“红色阅读”,促进读写融合。

整本书导读课:首先确立导读目标,围绕一个语文

要素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以六年级

“快乐读书吧”推荐《童年》阅读为例:确立导读目标“围

绕人物描写这个要素”,先指导学生锁定主人公,再分

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书中找到相关依据,我们

的阅读观点“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弱水三千,只

取一瓢”。其次,梳理归纳导读方法:情景导入、谈话

导入、图片导入、谜语导入、作者介绍导入、影视导入、

导读主体翻转化等,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为

例,通过观看电影《骆驼祥子》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思

考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与阅读时所感受到的形象是否一

致,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课外阅读和整本书

阅读的课程化。在导读实践中,我们常常践行导读主体

翻转化,即导读课的授课人进行迁移互换,老师与学生

角色转换。最后规范导读流程:一是要了解大致内容,

形成初步印象;二是选择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如

分角色朗读,评选“小小朗读者”,或者演一演等;三

是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四是制定读书方案,

激发阅读兴趣。四个流程环环相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学科融合主题式阅读:以阅读引领项目式学习,以

项目化方式推进全学科阅读。在“跟着诗词去旅行”项

目化学习中,设计了“追寻诗人足迹”“这边风景独美”

等学习单元,以诗人足迹为线索,绘制路线图进行解说;

以观景为主题撰写导游词,师生一起身临其境,感知诗

词经典的文化魅力。有效整合了文学、历史、地理等多

个学科元素,融入了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英

语趣配音,伴鱼绘本等 APP 多管齐下,让孩子们的英语

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原本是数学教师进行的思维训练,

也可以由美术教师通过七巧板创意化呈现,既有思维训

练的价值,也体现了几何学轴对称之美,构成了全学校

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能量场。在阅读项目化主题实践中

设计“我与书中人物面对面”表演秀、戏剧节“我是讲

书人”论坛、“书香我传递”淘书会,带学生走进大自然、

科技馆、博物馆,在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图书中探索图书。

真正让他们都能在这些最明亮的富有文学价值的语言里,

实现儿童人文气韵的教化和对童年生命的诗意安顿。

一朵花会叫醒另一朵花,一本书会连接起另一本书,

在推进“学生读书行动”的这条路上,我们坚信种下看

不见的种子,能听得到回响,因为童年读的书会对人生

产生深刻的影响。期待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之后,依然

能够亲近好书,成为真正的终身读者,这正是教育人不

懈的追求。

(责任编辑:朱 维)

银川教育 41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2024 年第 1 期

第44页

■ 吴海涛 王 维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以宁夏大中小学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①,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小学关于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下简称“三

进”工作)有效衔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三进”工作

有效衔接就是要实现“三进”工作一体化。

加强“三进”工作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是落实“三

进”工作一体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三进”工作改革创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制机制研究是“三进”工作一体化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制机制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协同、长效

体制机制一体化研究。

一、协同机制一体化研究

协同机制是使系统从无序转向有序运行的制度体系,

可以有效平衡多种力量,使其共同作用于同一目标。“三

进”工作一体化建设涉及多元主体、多方资源,需要构

建良好的协同机制来推进,即通过协同机制使一体化格

局中的有关主体和资源互联互通、协同合作,凝聚育人

合力,打造协同效应。

(一)面临的困境

协同机制一体化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只有

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够找到不断突破、发展的方向

和关键点。一是运行制度协作不畅。二是教学内容衔接

不当。三是协同备课机制欠缺。四是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五是协同共建存在难度。

(二)协同机制一体化建设路径

实施科学可行的“三进”工作一体化协同机制,直

接关系到“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不仅有利于

一体化的发展完善,而且有助于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实效性和影响力。针

对“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一体化的育人效能,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

方面发力:

一是树立协同意识,提升一体化建设自觉。树立协

作意识是“三进”工作一体化的思想前提。构建一体化

协同机制,需要树立起牢固的协作意识,加强“三进”

工作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宣传教育,强化一体化的理念认

同。首先,要强化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推进“三进”

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意识,把一体化建设摆上重要议程,

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其次,要着重提高教师

的一体化协同意识。依据不同学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小学关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有效衔接的研究主要是要实现一体化。本文阐述体制机制

研究是“三进”工作一体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制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协同、长效体制机制一体化,分

析协同机制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协同机制一体化建设路径,提出长效机制一体化建设的

原则和路径。

关键字:“三进”工作;有效衔接;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

42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第45页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的特点和学生成长的

规律,定期开展大中小学的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大

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及时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政

策要求,有机会开展足够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队伍建

设与发展一体化。此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

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特征也是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

的重要依据。在构建一体化协同机制的过程中,要着重

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并为学生所

喜爱的课,使学生在接受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

知识的联通和迁移,搭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加强制度协作,完善一体化制度体系。依据当

前“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推进的实际需求,改进完善

制度体系,增进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制度对推进一体化

建设的助推和保障作用。在横向上,把推进一体化的要

求和价值内涵融入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制定、组织领导、

课程安排、教材编写、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

的制度设计中,加强制度之间的配合协作,使整个制度

体系更加完善,打造协同效应。在纵向上,要将“三进”

工作一体化切实融入各个学段,依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制

定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制度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调整,力求贴合教学实际,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

长的需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

须要确保其教学的影响力和长效性。为充分发挥各学段

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完善一体化制度体系,一方面要不

断推动协同机制的规范化、责任化和制度化,做到有规

可依、有制可循,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

协同育人的监督评价制度,突破形式化、表面化,真正

推动一体化的落实。

三是实现统筹兼顾,衔接一体化教学内容。宁夏大

中小学“三进”工作的制度改革和方法创新最终都需要

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出来,具体的教学内容是推动“三进”

工作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关键所在。因此,一体化协

同机制建设应该重点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贯通与

衔接。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需要统筹兼顾大中

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的整体内容,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和部分安排都要按照学

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

程育人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

教学内容和方法,用全局视野,通过渐进性的拓展构建

起有层次、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现一体化教学内容的

层次性、递进性、全面性、广泛性和协同性,达到一体

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设置各学段《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内容时,要考

虑不同学段知识的侧重点和教学的独立性,也要认识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

的连贯性和一体性,通过系统规划、整体安排、过程关照、

学段交流、达成共识等建立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知识

结构,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教学既统一又各具特色。

四是打破孤岛效应,推动一体化协同备课。“三进”

工作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全局性工程,需要实现大

中小学各个学段的交流沟通、有效衔接和协作教学。只

有各个学段的教师充分了解整体的教学情况,熟悉彼此

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准确定位自己所在学段《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目标,抓

住教学的重点和核心,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推行

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协同备课机制的

创设,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大中小学教师的统一备

课,为协同备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组织前提。在一

体化备课的组织过程中,要有相关组织机构专门负责,

制定常态化的管理制度,明确备课前、备课中和备课后

的具体工作要求,保障一体化备课活动有序开展。同时,

还应该建立大中小学教师协同备课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评

价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促使教师端正态度,

充分参与到协同备课中来,实现优化教学工作的目标。

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的动力,提

高教师参与协同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思政课教

师依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推

动教学工作持续性的创新和改革。

五是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一体化资源共享。“三进”

工作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

银川教育 43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2024 年第 1 期

第46页

制,搭建平台,构筑思政课教师的通力育人共同体,推

动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师之间的供给和流动。打造教学资

源共享平台,不断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学生读本》课教学案例库、素材库和示范课程库,

有助于提升“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要利用好网络

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网络云课堂,开展“同

上一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课”,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持续创新发展。

六是拓宽协作范围,凝聚一体化发展合力。推进“三

进”工作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动员学校和社会的力量,

利用好学校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学校和社会双向

互动的一体化协同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

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和论证其他课程的育人价值,助力

课程思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

读本》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利用不同课程的特点,构建

全面、深入、独具特色的“大思政”体系,将立德树人

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在实现课程思

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课程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核心,依据主次关系,

在其他科目和“三进”工作之间建立起相互促进、互为

补充的协同机制,把“三进”工作的内容渗透到其他课

程之中,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

实现各课程的联通互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校、家

庭、政府和社会的协同配合,促进各主体在“三进”工

作中互融互通,协同育人,打造出涵盖课堂、校内、家庭、

社会、网络等方方面面的育人体系。拓宽“三进”工作

的协作范围,将多元主体融入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课堂”和社会“大

课堂”的结合,拓展育人空间,形成更加广阔的一体化

格局。

二、长效机制一体化研究

“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成为宁夏大中小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

的长效机制逐渐成为了落实“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的

重要一环。一体化长效机制的建设能够在制度层面维护

“三进”工作一体化的教学成果,保障一体化建设的持

久性和影响力,为一体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提供动力,推

动实现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一)长效机制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一是坚持有序原则。一体化教学经常会出现同一主

题需要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接力式”授课,面对不

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围绕同

一个课题,协同授课,逐渐深入、循序渐进地完成好教

学接力。建立“三进”工作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需要将

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前后四个相连的学段统一起来,

依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符合其接受程度和学

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依次递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教学活动,

逐步塑造好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确保一体

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二是提升实效原则。一体化建设需要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着手,提升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成效,丰富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育教学常态化、长

效化的实现形式。

(二)长效机制一体化建设路径

建设“三进”工作一体化长效机制的路径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支持保障机制。“三进”工作一体化是涉

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在具体的教材、教学、

方法、资源各个方面加强一体化设计,还要构建系统完

备的制度和经费支持保障机制,以保证“三进”工作一

体化的顺利推进,提高教育实效,充分发挥一体化铸魂

育人的作用。要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支持保障机制,首先,

需要加强对“三进”工作一体化的组织领导。加强对一

体化建设的支持保障,不仅要依托教育部成立的大中小

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还要研究和制定适用

于宁夏“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使各学段之间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共同推进一体化建设。

其次,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育

44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第47页

人价值,将“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为

宁夏“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保驾护航。最后,要加强

对“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的经费支持。一体化的建设

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议设立专项资金,

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管理监督,实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

利用的效率,为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思政课教师是开展教学活

动的关键主体,也是推动“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的重

要抓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在教学活动

中的创造性是保障一体化教学效果,推动一体化教学持

续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

师培养机制,强化教师的发展定力。教师在形成高度职

业认同感的前提下,培养一种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内在

定力。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定力,

关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落实。要重视培育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定

力,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激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以及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

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要通过系统的教师培养机制来提升

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从家国情怀、品德修养和科学

精神等自身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下功夫,使思政课教师

坚定政治立场,拓宽育人视野,提升人格魅力。另一方

面,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机制,建设专业的一体化

教师队伍。开展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训,应该打破思维

局限,立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扩大教师培

训的学段范围,对不同学段的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有针

对性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和德育能力,促

进教学衔接,逐步建立国家示范培训、自治区级分批轮

训、学校全员培训等培训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有效衔

接、互为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完备的一体化培训

机制,从根源上提高思政课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能力

和动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协同能力突出的思

政课教师队伍。

三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三进”工作一体化的评

价与反馈是对“三进”工作一体化实施状况成效的客观

评估,它不仅反映了一体化建设的实际进展,还能在此

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问题,为“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

的后续发展指明方向,是推进“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

的重要构成。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对“三进”工作一

体化进行评价与反馈的有效保障,要建立完善的一体化

评价反馈机制需要从以下做起:

首先,要做好对一体化建设的统筹评价。打破局限

于某一学段之内的固化评价藩篱,构建相互贯通的评价

导向。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应分别应用在“教育要素”“教

育过程”“教育效果”三个方面。针对“教育要素”,

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三重基本维度设置围绕目标要素、

内容要素、方法要素等的评价指标,以期在“三进”工

作一体化实施以前,就对各教育要素的合理性、科学性

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教育过程”,需要打破单一的结果评价,强调发

挥过程评价的优势,激发评价所蕴含的调节和反馈功能,

促使评价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变为“为了学习的评价”;

立足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情况,客观回应思政课

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起到的作用。

其次,要坚持一体化评价的多元性。改变传统的教

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面,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

新局面。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绝对话语权,扩大参与评价

的主体范围,兼顾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

使一体化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

的“三进”工作一体化评价机制时,一方面要将思政课

教师作为评价的引导者,使评价从单纯的结果判断转变

为促进发展的手段,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评

价中来,开展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

我激励的习惯。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同学互评,彼此监督

鼓励,树立优秀的榜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

评价制度,凝聚宁夏大中小学“三进”工作一体化建设

的协同合力,推动“三进”工作一体化评价全面化、系统化、

银川教育 45

德育星空 DE YU XING KONG

2024 年第 1 期

第48页

生活化。

最后,要彰显出一体化评价的综合性。解构“唯成绩

论”的评价壁垒,建设多向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一是要坚

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把握好量变和质变的辩证

统一关系,既要对“三进”工作一体化情况的外在表征进

行量化评估,又要对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价值导向、

发展趋势等不能直接用数量表示的方面进行质性评估。二

是要坚持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要重点对大

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教学效果进行静态评价,强调对教学时

效性的稳定把握;另一方面要及时关注一体化教学的持续

发展过程,强调对各个学段教学生成性的动态追踪。三是

要坚持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 10 月 16 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本文是第二批宁夏新型智库课题(“三进”工作及

思政研究专项),《宁夏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有效衔接研究(课题编号

ZKJY20231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 维)

探索·互联网 + 教育

■ 杨 波 安红军 马 明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银川阅海小学 银川实验小学

6

本栏目邮箱:jks-ycjy105@163.com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体质健康数据挖掘与分析

——以银川市 XX 小学天天跳绳活动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银川市 XX 小学的体质健康数据和天天跳绳活动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探索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并采用数据可视化方法展示数据分布;

同时开展相关性分析,探讨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特征筛选、

分类与聚类,挖掘体质健康的模式与规律,最后将数据分析成果可视化展示,并进行解读与讨论,提出体育

教学应用建议和管理决策支持。本研究结果为体育教师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优化和

提升小学体质健康管理质量。

关键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体质健康;人工智能

46

第49页

小学阶段儿童全面发展中,体质健康至关重要,对

其身心健康及学业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我们借助 AI 技

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对动作的自动识别,即通过计算机

视觉进行捕捉、跟踪、测量,利用 AI 技术在运动过程

中实现对动作的自动识别,并对锻炼数据进行整合、分

析、评价。本文所采用的“天天跳绳”App 为智能综合

体育运动平台,其功能不限于跳绳运动。

本研究以银川市 XX 小学的天天跳绳活动为案例,

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探寻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特征

与规律,旨在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

据与决策支持。

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与分析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修复和转换,以确保数

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异常值处理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

进行识别和处理。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

误差或者个体的特殊情况造成的。通过清洗与预处理,

可以为后续的数据探索与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本研究以银川市 XX 小学 2022 年的日常跳绳活动

以及 2021-2022 学年的体质健康数据为数据收集的主

要依据,所涉及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

一分钟跳绳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作为评估小学生体质

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能够客观反映学生身体发育状况

和身体素质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收集到 1201 份有效问

卷,主要涵盖学生使用天天跳绳 App 参与的各类活动、

参与频率、运动时长等方面的信息。旨在了解家长和学

生对天天跳绳活动参与的程度。

在数据搜集阶段,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必须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数据清洗的核心是处理异

常值,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实际状况的数

据。遵循此原则,我们对 XX 小学 2022 年参与天天跳

绳软件活动的数据表进行清洗,剔除非实名及软件判

定假跳的学生数据,最终得到 1692 个有效学生样本。

2022 年 XX 小学共有 33 个教学班完成天天跳绳软件任

务 698822 次,涵盖一分钟跳绳、开合跳、顺序摸球等

多种运动项目,其中跳绳类项目占比 34%,成为学生

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在本研究中为了方便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使用电子

表格软件来记录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跳绳次数等数据。

由于天天跳绳活动是每天进行的,天天跳绳 App 运用

AI 技术以“D、C、B、 A、S”五种等级“优秀程度依

次递增”对作业动作质量进行评定,运动中 AI 能根据

学生完成情况即刻给出指导以及鼓励,实时提醒学生完

成进度,因此可以每天收集学生的跳绳数据。天天跳绳

软件对学生的跳绳数据进行等级评分,因此需要将等级

评分转换为相应的数值才能进行后期的数据分析。

表 1:跳绳等级与分数转换表

二、数据检验

1. 数据正态性检验

利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将参与天

天跳绳活动中的数据表格与 2021-2022 年学生体质健

康数据表格进行关联分析,利用学生姓名作为数据透视

表筛选的主键归集跳绳数据,归集后得到 34 个教学班

的学生数据。通过数据透视表功能可以将归集的数据做

标准化偏差处理,处理后的数据更能反映数据集的离散

程度。

针对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进行正态性检验,从

上表可以看出:研究数据的样本量全部小于等于 50,

因而使用 S-W 检验。具体来看,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

准化全部均没有呈现显著性(p>0.05),意味着接受原

假设(原假设:数据正态分布),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

准化处理后全部均具备正态性特质。

表 2: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正态检验分析表

4

利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将参与天天跳绳

活动中的数据表格与 2021-2022 年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表格进行

关联分析,利用学生姓名作为数据透视表筛选的主键归集跳绳

数据,归集后得到 34 个教学班的学生数据。通过数据透视表

功能可以将归集的数据做标准化偏差处理,处理后的数据更能

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针对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进行正态性检验,从上表可

以看出:研究数据的样本量全部小于等于 50,因而使用 S-W

检验。具体来看,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全部均没有呈现显

著性(p>0.05),意味着接受原假设(原假设:数据正态分布),

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处理后全部均具备正态性特质。

表 2: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正态检验分析表

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

名称 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 偏度 峰度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Shapiro-Wilk

检验

统计量 D 值 p 统计量 W 值 p

天天跳绳软件得分

标准化 34 0.000 7.155 0.1860.481 0.088 0.697 0.979 0.728

* p<0.05 ** p<0.01

2. 数据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

银川教育 47

互联网 + 教育 HU LIAN WANG + JIAO YU

2024 年第 1 期

第50页

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

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在 2022 年末,课题组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高、

体重、肺活量、跳绳等项目进行了测量,旨在获取更为

全面的体质健康数据,并对这些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班级

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储存,构建了相应的体质健康数据表

格,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结合 2021 学

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这些指标作为评估小学生体质

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身体发育

状况和身体素质水平。在进行数据分析前,笔者针对

2021-2022 年收集到的各班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首

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然后进行信度分析,通过分析以确

定收集到的数据具备分析的可行性。

表 3:学生体质健康信度分析表

对 2021-2022 年收集到的各班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首先进行

标准化处理后然后进行信度分析,通过分析以确定收集到的数

据具备分析的可行性。

Cronbach 信度分析

名称 校正项总计相关性(CITC) 项已删除的α系数 Cronbach α系数

21 体重标准化 0.985 0.986

0.990

21 身高标准化 0.994 0.987

21 肺活量标准化 0.951 0.990

22 体重标准化 0.982 0.987

22 身高标准化 0.996 0.987

22 肺活量标准化 0.954 0.990

标准化 Cronbach α系数:0.993

表 3:学生体质健康信度分析表

从上表可知:信度系数值为 0.990,大于 0.9,因而说明

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针对“CITC 值”,分析项的 CITC 值

均大于 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

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 0.9,

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四、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强度和方向。在本研究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中,相关性分析可

以帮助了解不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更好地理

解参加活动的各个班级的整体体质状况。

从上表可知:信度系数值为 0.990,大于 0.9,因

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针对“CITC 值”,分

析项的 CITC 值均大于 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

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

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 0.9,综合说明数

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四、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两个

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在本

研究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中,相关性分析可

以帮助了解不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

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参加活动的各个班

级的整体体质状况。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首先需要计算

不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常用

的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

曼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

关性分析,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有序变量之间的

相关性分析。

表 4: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性分析表

7

表 4: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性分析表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首先需要计算不同体质健康指标之

间的相关系数。常用的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

曼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

析,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有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上表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体重、身高、肺活量分

别和一分钟跳绳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去表

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体重、身高、肺活量

分别和一分钟跳绳之间的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

别是 0.694、0.712、0.737,均有着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 XX 小学天天跳绳活动数据、体质健康数据、调查

问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

和模式,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通过参与天天跳绳活动可以有效

促进身高、体重、肺活量增长,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聚类分析

Pearson 相关

体重标准化 身高标准化 肺活量标准化

一分钟跳绳标准化

相关系数 0.694** 0.712** 0.737**

p 值 0.000 0.000 0.000

样本量 34 34 34

* p<0.05 ** p<0.01

从上表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体重、身高、肺

活量分别和一分钟跳绳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

体重、身高、肺活量分别和一分钟跳绳之间的全部均呈

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 0.694、0.712、0.737,

均有着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 XX 小学天天跳绳活动数据、体质健康数据、

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隐藏在数据

背后的规律和模式,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通过参与天天

跳绳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身高、体重、肺活量增长,有效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聚类分析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对小学体质健康数据进行挖

掘与分析,聚类成为关键环节。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可

以对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进行分类与聚类,以便辨别各类别体质健康特征。

图 1:天天跳绳软件得分标准化正态直方图

48

互联网 + 教育 HU LIAN WANG + JIAO YU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