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有关部门发布的《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仅 2022
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就减少了 5610 所,是继 2008 年之后,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下
降,同时,学前教育在园的幼儿数量也比上年减少 177.66 万人。
”
近日,在有关部门发布的《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仅 2022
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就减少了 5610 所,是继 2008 年之后,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下
降,同时,学前教育在园的幼儿数量也比上年减少 177.66 万人。
”
不难发现,相关数据的下降,与近年来出生人口数量减少有关,“少子化”所带来
的冲击已经发生了一些影响。出生率下降的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也在日益加
重,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2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约 14.9%,依照
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时,就进入
老龄化;达到 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 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少子化”叠加“老龄化”
会给我们的养老造成什么影响?
01
劳动人口数量下降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的模式,即工作人口
缴纳的养老金支付退休人口的退休金,“少子化”遇上“老龄化”,也就意味着劳动
人口数量下降,而退休人口数量增多,导致养老金缺口变大,给基本养老带来压
力。
02
老年抚养比系数上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2》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即社会每 100 名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老年人口)从 2005 年的 10.7%上升到近年的 20.8%,一直
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也就意味着“赡养”单个退休人员的劳动年龄人口比减少了,
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03
养老金替代率降低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的工资收入之比,是衡
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
于 70%,如果养老金替代率低于 55%,就属于“警戒线”以下,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将显著下降。
近年,我国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持续降低,目前不足 50%。
效应之下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养老压力呢?
主动提高第三支柱补充养老金
确保更幸福的退休生活
养老体系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仅仅能满足养老期间内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对于第二支柱,大多数人都是“可遇不可求”,而在抵抗养老经济风险方面,第三
支柱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操作性。
“老”的确定性,一方面是时间的馈赠,另一方面则是长寿风险。所以,养老周期
的拉长,必然会拉高养老成本,经济储备是否可以支撑足够长的养老期,是我们
将面临的一大挑战。
而“老”的不确定性,既体现在自身寿命、身体健康情况的不确定,也体现在社会
政策、家庭成员情况的个性化差异。对此,我们既要了解当下的外部环境,也要
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命阶段和中长期需求,从而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未来
的生活目标,择优而行。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养老更好?
在中信保诚人寿携手南开大学 2021 年推出的《708090 养老态度白皮书》中显示,
无论 70 后、80 后、还是 90 后,各年龄段人群对养老所需时间的预期值十分相
似,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分别在59岁和82岁上下小幅度波动,也就是说,“708090”
各年龄段人群预期的养老三阶段总周期均为 23 年。
《708090 养老态度白皮书》中
将一个完整的养老周期分为三阶段:
自理老人阶段➨介助老人阶段➨介护老人阶段
第一阶段:自理老人阶段。指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阶
段。
第二阶段:介助老人阶段。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
帮助的养老阶段。
第三阶段:介护老人阶段。指日常生活行为需要他人护理的老年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病及重大疾病的发生率都将逐步提升,在面对预期长达 23
年的养老阶段,健康风险会不可避免的增加。也就是说,准备养老的过程中,除
了考虑退休生活的日常开销,还要考虑因健康问题产生的费用,介护阶段生活
难以自理产生的护理费用等,根据白皮书中预估的数据显示,养老阶段平均经济
需求 210 万。
这些费用,如果不提早规划,到老了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对于养老规划,不但要在年轻时做好健康保障的规划,更要为有质量晚年
生活规划出与生命等长,安全稳定的现金流,对冲老年可能存在的财政危机,这
样才能让老年生活更有底气和品质。提早规划,时间上越早越好,找到适合自己
的资产配置方式和产品类型,为不确定的未来做确定性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