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4-6-13 | 杂志分类:校园教育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

2“三唯”建大,专业领军树标杆▎“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 ;▎国内唯一一所在城市设计领域设有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高校 ;▎国内唯一具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 3 特色建大,优势专业显实力▎ 17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 5 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2 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15 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 7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 2018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 1%。5 创新建大,多元培养强素质▎学校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增设实验班,开展大类招生、实施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4实力建大,强筑平台攀高峰▎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土建类... [收起]
[展开]
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4页

About BUCEA

学校概况

目 录

CONTENTS

历史沿革

知名校友

师资队伍

优势特色领域

本科生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生工作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

学生就业

国际交流

07

09

11

13

16

17

18

19

20

23

24

25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

第5页

Enrollment Information

招生信息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理学院

29

35

45

55

65

75

85

93

101

Departments and Majors

院系及专业介绍

2024 年考生问答

2024 年招生政策

2024 年全国招生计划表

2024 年双培计划(含高精尖项目)

2024 年北京地区外培计划

2023 年京内中学录取人数统计

2023 年全国各省市录取分数统计

2023 年在京普通批录取分数及排名

北京地区 2024 年本科招生专业组划分

招生咨询电话一览表

107

109

111

113

114

123

125

126

127

128

2 目录

第8页

2

“三唯”建大,专业领军树标杆

▎“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

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

▎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 ;

▎国内唯一一所在城市设计领域设有高精尖创

新中心的高校 ;

▎国内唯一具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本科、硕

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 3 特色建大,优势专业显实力

▎ 17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

▎ 5 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 2 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 15 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 7 个北

京市特色专业 ;

▎ 2018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筑学、

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学校“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5 创新建大,多元培养强素质

▎学校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增设实验班,

开展大类招生、实施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致

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

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

人才。

4

实力建大,强筑平台攀高峰

▎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

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

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 8 个国

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同时,学校与住建部

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

较为齐全的高校。

十大特色优势

Top 10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1 百年建大,实业报国育英才

▎在 117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国家

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爱国奉献、坚

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和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先后为国家

培养了 9 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

干中约 70% 为我校毕业生,其中已有 12 位校

友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我校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培养总量最多

的高校之一,成才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5

第9页

7

书香建大,名家云集结硕果

▎学校现有教职工 1176 人,其中专任教师 778 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602 人,教授 193 人,

博士生导师 89 人。拥有国家杰青 1 人,国家级教学

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3 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领军人

才 2 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4 人,全国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1 人,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入选

者 1 人,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 2 人,教育部人

才项目青年学者 1 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拔尖 2 人,

国家项目青年项目入选者 1 人,北京学者 4 人,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4 人,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

2 人,青年北京学者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1 人。获得梁思成

建筑奖 1 项、世界人居奖 1 项。拥有国家级及北京

市级团队 32 个,其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

队 4 个,北京市教委高层次创新团队 4 个,北京高

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4 个,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

队 8 个,北京市教委优秀教学团队 3 个,北京市委

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 1 个,中央支持地方科技创新

团队 2 个,北京市教委管理创新团队 1 个。

▎学校《注重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现国内建筑学领域一等奖零的突破。在近 3 届北

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 34 项,其中一等奖 15 项。

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及首都“挑战杯”顶级综合

类竞赛中获奖 135 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21 项。

8 开放建大,日月同天抒豪情

▎学校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5 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

合作交流关系 ;

▎每年主干专业毕业生被国内外名校录取的

比例逐年提升 ;

▎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

联盟, 目前已有来自 28 个国家的 84 所院校

和企业加入联盟,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搭

建了广阔平台。

10 筑梦建大,成就未来展鹏程

▎教育部授予的 50 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

经验高校”之一 ;

▎学校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每年毕业生

供需比均在 1:10 以上 ;

▎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 96% 以上,

主干专业达到 100%。

9

最美建大,六心以秉同前行

▎学校将“爱生”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细

心”“信心”“贴心”“爱心”“热心”“暖心”的六

心服务全面构建“最爱学生”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

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技、爱创新、

爱建筑、爱建大”的“六爱”学生,把学校打造为“最

爱学生”的大学和“学生最爱”的大学。

6 科技建大,科教融合共奋进

▎学校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

摇篮,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

和科技服务基地,是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

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城乡建设和北京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支撑,为复

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

▎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

果奖励 350 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 18 项,

科研经费累计达 24 亿元,科研实力位居北京

市高校前列。

6 学校概况

第10页

历史沿革

History of BUCEA

1907 1912 1933 1949 1958京师初等工业学堂 京师公立第一艺徒学校 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 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办本科教育

1952

北京市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木建筑工程学校 十二月,中级技术部迁出,组建北京市土 成立中级技术部; 七月,土木工程科并入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7

第11页

1977 198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8恢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招收本科生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 获批北京市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8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第12页

知名校友

Famous Alumni of BUCEA

我校为国家特别是北京城乡建设培养了 9 万余名

毕业生。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

干中 70% 左右均为我校毕业生。校友中有老一代建

设者,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知名大师,有从事

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年轻一代管理骨干,有城乡建设领

域知名企业家,他们活跃在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领

域的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上。从北京老十大建筑到新

十大建筑 ;从北京亚运工程到北京奥运工程 ;从北京

地区总体规划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从城市建设、

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到新农村建设都凝结着我校校友

的智慧和汗水,我校校友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城乡建设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大明

机械科

1944 级校友

北京市政协原主席

吴 浩

道路工程专业

1990 级校友

现任第二十届中央

候补委员

中央组织部领导

赵 宏

土木工程科

1948 级校友

核工业部原副部长

核工业基地建设

奠基人

李瑞环

工民建专业

1958 级校友

全国政协原主席

杨 斌

给排水专业

1979 级校友

北京市政协

原副主席

金 晖

工民建专业

1988 级校友

现任河北省副省长

党组成员

郑建邦

1982-1985 年

在我校任教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

民革中央主席

张 忠

给排水专业

1988 级校友

现任江苏省委常委

省纪委书记

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闫晨曦

城市燃气专业

1983 级校友

现任山西省政协

副主席

孙镇平

1992 年 -2006 年

在校任教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

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杰出校友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9

第13页

我校为国家特别是北京城乡建设培养了

90000 余名

毕业生

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中

70% 左右

均为我校毕业生

杨伯钢

工程测量专业

1979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张在明

工民建专业

1960 级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张宇

建筑学专业

1983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刘桂生

道路与桥梁专业

1980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袁炳麟

土木工程科

1950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马海志

工程测量专业

1985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赵冬日

我校原副校长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马岩松

建筑学专业

1994 级校友

首位在国外赢得重

大标志性建筑项目

的中国建筑师

沈小克

工民建专业

1977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高士国

给排水工程专业

1954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李雅兰

城市燃气专业

1981 级校友

国际燃气联盟

(IGU)主席

胡 越

建筑学专业

1982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包琦玮

道路与桥梁专业

1977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罗 玲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1959 级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优秀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10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第14页

师资队伍

Teaching Staff of BUCEA

教职工

专任教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学者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青年北京学者

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项目”青年项目入选者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市教委学

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

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等各类省部级

团队

1176 人

778 人

602 人

193 人

89 人

5 人

1 人

1 人

4 人

1 人

4 人

4 人

14 人

10 人

3 人

1 人

2 人

3 人

1 人

3 人

6 人

2 人

10 人

1 人

9 人

11 人

12 人

14 人

32 个

Mark van Loosdrecht

中国工程院外籍

院士

北京市“长城友谊

奖”获得者

学校外籍特聘教授

李爱群

国家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国家级教学名师

北京学者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

教师团队负责人

北京市团队负责人

张大玉

北京市团队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高水平

创新团队负责人

周惠兴

国家级人才项目

入选者

季 节

国家级人才项目

入选者

科技部中青年

科技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戚承志

国家级人才项目

入选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徐世法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

人才

北京学者

蒋 捷

国家级人才项目

入选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北京学者

胡 越

全国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有突出贡

献的科学技术管

理专家

“梁思成奖”

获得者

李海燕

国家级人才项目

入选者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青年北京学者

曾德民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王随林

北京市团队

负责人

北京学者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1

第15页

秦红岭

全国优秀教师

解琳琳

国家级青年人才

项目入选者

刘祥磊

国家级青年人才

项目入选者

凌 濛

国家级青年人才

项目入选者

欧阳文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

育人团队负责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

王崇臣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高等学校

青年教学名师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高大文

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

省级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

侯妙乐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教委长城学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青年北京学者

杜明义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

育人团队负责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

王衍学

省级杰出青年

基金获得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青年北京学者

王红春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王瑞祥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齐吉琳

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

穆 钧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王 坚

国家级青年人才

项目入选者

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

肖建杰

全国优秀教师

陈静勇

北京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

刘永峰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北京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

高 岩

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

郭茂祖

北京市教委高水平

创新团队负责人

省级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

焦朋朋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委组织部

青年拔尖个人

杨建伟

北京市教委高水平

创新团队负责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

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

北京市教委

长城学者

周若华

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

李俊奇

北京市教委高水平

创新团队负责人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

育人团队负责人

12 学校概况

第16页

优势特色领域

Advantages and distinctive areas

▎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3

第17页

▎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

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与应用

建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城市雨水量质协同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可持续市政污水处理关键技术

14 学校概况

第18页

▎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

▎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

智慧空间操作系统

城市大数据应用技术

城市大数据应用技术 工程法律制度研究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5

第19页

本科生教育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12461 人

在校生

8329 人

全日制本科生

3506 人

硕士研究生

228 人

博士研究生

318 人

成人教育学生

80 人

国际学历生

其中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

校生 12461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8329 人,硕士研究

生 3506 人,博士研究生 228 人,继续教育学生 318 人,

国际学历生 80 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

从全日制到国际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多层次

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 35 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

业建设点 17 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

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

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环

境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

交通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程造价 ;国家级特

色专业 3 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

应用工程;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 个——建筑学、

土木工程 ;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5 个——车辆工

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交通工程、能源与

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环境科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环境设计 ;北京市

特色专业 7 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

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

程、自动化。2011 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实施高校,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4 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

管理 6 个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和

车辆工程 6 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

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注重中国

传统文化传承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近三届北京市教学成

果奖评选中获得教学成果奖 34 项,其中一等奖 15 项。

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

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基地等 8 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 4 个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

内创新实践基地,156 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近三年来,

53 项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果获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

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 论文 )”,52 位指导教师获评北京市

“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指导教师”。近五年来, 学生

在全国及首都“挑战杯”顶级综合类竞赛中获奖 135 项,

其中国家级奖项 21 项。

16 学校概况

第20页

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

New Measures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北京建筑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本科人才质量提升的核心理念,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必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教学实际,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深入强化内涵建设,积

极探索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为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校提出“一人一

教改”的要求,力图形成教师“人人树立教改意识、人人构思教改方案、人人承担教改课题”的新局面。2023

年度我校获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8 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4 项;北京高等教育“本

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4 项 ;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 3 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为将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深

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交流

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数,提高课内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

出足够时间和空间。

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立了北京建筑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精品

线下课程、精品社会实践课程和精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五类校级“金课”建设与认证体系,建有 4 门国家级线

下一流本科课程,3 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 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 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

课程重点项目,16 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一般项目,9 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 门校级精品线上线下混

合课程,22 门校级精品线下课程。

同时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有亮点”,形成思政课程与各专业

课程一体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有社会责任感、

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7

第21页

科研平台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18 学校概况

学校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摇篮,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

是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城乡建设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支

撑,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学校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

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

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32 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和省部

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建有全球总承载力最大和总面积最大的多功

能振动台阵系统,形成了若干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

序号 类型 平台名称

1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古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5 住房城乡建设部智库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研究院

6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7 国家文物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 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席

9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10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1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2 机器人仿生与功能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4 建筑大数据智能处理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5 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6 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7 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8 北京实验室 通用航空技术北京市实验室

19

北京市 ( 高等学校 )

工程 ( 技术 ) 研究中心

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20 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1 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3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构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4 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

26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7 电子废物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8 北京市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29 北京市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30 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31 北京市“一带一路”国际创新中心 北京市“一带一路”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创新中心

32 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减隔震装置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一览表

第22页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19

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350 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 18 项,2010、2011、

2012 连续三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0 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三五”以来,新增各类科技项目近 3500 项,其中国家科

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

及以上科研项目 600 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 24 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 2 所高校之一。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人

或主要完成人 奖励名称 年度

1 特大异型工程精密测量与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 王晏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2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技术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徐世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3 地下工程开挖诱发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张怀静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4 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 王随林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4

5 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李爱群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0

6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王家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

7 发电机参数及运行方式、计算方法、程序及应用 李惠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

8 矿井(隧道)复杂地质构造探测装备与方法研究 王怀秀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

9 冲击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标毁伤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 戚承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10 我国北方几种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宋国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11 深地下 ××× 关键技术研究 戚承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

12 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郑文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13 混凝土结构耐火关键技术及应用 刘栋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4

14 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与集成示范 杜晓丽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4

15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 韩淼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5

16 预应力整体张拉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张爱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

17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陈家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

18 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周文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

国家科技奖励一览表

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5 项

第23页

学生工作

Student Work

20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我校学工系统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

工作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密结合,围绕构

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

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 持续打造卓越、

创新、智慧、温暖、活力学工,教育引导青年学子

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让青春之光闪耀奋

斗道路,把昂扬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我校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

首都未来城乡建设的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广

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

城市”大思政课主题实践,构建“党性实践 + 专业

实践 + 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

推进思想培育、制度保障、管理塑造、环境涵养、

榜样引领、学业提升、科技实践助力、队伍引导、

骨干带动、奖惩结合调动十大学风建设计划,营造“严

于律己,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构建“物质帮助、

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四位一体资助育

人长效机制,完善多元资助育人机制,优化由助学金、

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

构成的资助体系和德智体美劳学生全面发展的评奖

评优体系,荣获“首都学生资助典型经验单位”称号。

近年来,学校相继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精品项目”、教育部“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

育部“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3 个本科生党支部

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 个研究生党支

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首批入选北

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工作室、北京高校“一站式”

学生社区示范项目 ;学生党支部连续 8 次获评北京

高校红色 1+1 示范活动一等奖 ;2023 年连续四年荣

获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2 名学生党员

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学生荣获“中国

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退役大学生士兵连续

六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

荣获西城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成果先后

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创

新成果奖各 2 项,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

奖 1 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 4 项,北京

市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 2 项,获

评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 ;四

支团队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秉持立德树人理念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连续四年

2020-2023 年

荣获北京高校

荣誉称号

“十佳班集体”

学生党支部连续

8 次

获评

北京高校红色

1+1 示范活动

一等奖

第24页

我校举办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暨 2023 年迎新晚会

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优胜杯”

我校志愿者亮相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国杂技团来我校举办专场展演

承办共青团中央 2023 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总结

暨“实践青春”主题分享活动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21

学校注重打造“两季六节”特色品牌活动,搭建“迎新季、毕业季”和“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心理健康节、

宿舍文化节、体育运动节”等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连续十年荣获“挑

战杯”国赛奖项,奖项等级与数量在市属高校名列前茅,是北京市全赛道获奖的唯一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北京

市属高校仅 2 所全赛道获奖),2 项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进行展示与交流。连续 10 年举办大学生科

技节,承办多项市级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中,学校获评

优秀单位、1 个项目获评优秀品牌项目、1 人获评优秀个人,学校成功承办共青团中央 2023 年全国大学生“三

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总结暨“实践青春”主题分享活动。50 名志愿者服务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备受好评。大学生艺术团在文艺比赛中摘金夺银,连续 10 年举办大学生艺术节,中国杂技团等高水

平艺术团体走进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注重特色品牌 搭建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平台

第25页

第十六次蝉联“首都高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 乙组 ) ”男女总分团体冠军

第三次蝉联“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男团总冠军

2023年第二届首都高等学校3对3

篮球联赛暨粉色风暴女子3对3篮

球联赛冠军

2023 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北京站)

暨首都高等学校第九届排舞大赛特等奖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理念,充分

将思政教育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课上教会、课下多练及多参加校内外比赛,校内

群体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及全国竞赛成果丰硕,多次获得北京市教委颁发的阳光杯、朝阳杯。

2023 年第 16 次蝉联首都高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 普通组 ) 团体总分冠军, 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

男团冠军,2023 年获首都高校女子 3 对 3 篮球联赛冠军,2023 年首都高等学校第九届排舞大赛特等奖,足球、

网球、高尔夫球、武术、游泳、健身气功、跳绳、健身健美等项目在北京高校比赛中成绩斐然。学生文化体

育活动水平显著提高。

注重特色品牌 搭建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平台

22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第26页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

Disciplin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我校已有 40 余年研究生培养历史, 为

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大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

理的高级人才。学校为博士授予单位,具有

建筑学、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

现有博士生导师 89 人,硕士生导师 487 人。

目前在校研究生 3734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28 人,硕士研究生 3506 人。截至 2023 年

底,我校累计授予博士学位 33 人,硕士学

位 8400 余人。我校与美国、法国、英国、

德国等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5 所院校和机

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内高水

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近百人,研究生培养

质量不断提升。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服

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1 个,博

士后科研流动站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 14 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

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拥有

3 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筑学、土木

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程学”、“环境 /

生态学”先后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终秉承“立德树人、

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

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

类和谐宜居福祉”的办学定位,面向行业需求,

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实现学科建

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社会

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

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我校已有

40 余年

研究生培养历史

3734 人

在校研究生

228 人 3506 人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89 人 487 人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与北京建筑大学签署学科共建协议 京津冀高校建筑科技研究生创新发展论坛

学术型学位授权学科点现状 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点现状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23

第27页

学校成功举办 2024 届毕业生首场秋季线下双选会 学校召开重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长座谈咨询会

学生就业

Student Employment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 9 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他们参与了北京 75 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

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

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

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

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

杨伯钢、马海志、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

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人才

培养基地,我校毕业生主要去向有北京市住建委、规

划委等各级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 ;中国建筑设

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政设计研究

院等设计部门 ;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

住总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燃气集团、北京热

力集团、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等大型国企。

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

一致认可。每年我校毕业生供需比均在 1:10 以上,近

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 96% 以上,主干专业达到

100%,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高

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教育部 100 个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

经验高校,并作为唯一市属高校被市教委推荐参选全

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获评“北京市

就业先进集体、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首批

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首批市级就业指导名

师工作室、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等称号。涌现出“全

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

新大赛三等奖、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北京市基层就业卓越奖、北京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大赛二等奖”等市级以上奖项获得者;就业工作先后被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及新华网、中

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

96% 以上

主干专业达到

100%

学校与中国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校企合作

我校在 2024 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24 学校概况

第28页

Austria 奥地利

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echnikum Wien

Bosna i Hercegovina

波黑

莫斯塔尔大学

University of Mostar

Bulgaria 保加利亚

土木建筑及大地测量大学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desy

Belarus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

Belarus State Economic University

Czech Republic 捷克

南波西米亚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Bohemia

Finland 芬兰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rance 法国

奥尔良大学

University Of Orleans

昂热大学

University of Angers

拉浩石勒大学

University of La Rochelle

马克西米利尔·佩雷学院

E.P.L.E.MAXIMILIEN PERRET

巴黎东部马恩·拉瓦雷大学

Université de Paris-Est Marne-LaVallée )

Yncréa 工大联盟

Yncréa (The former Group HEI-ISAISEN)

Germany 德国

比勒菲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

Fachhochschule des Mittelstands

(FHM)

柏林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欧洲 欧洲

Russia 俄罗斯

俄罗斯土木建筑科学学院

Russian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Sciences

圣彼得堡建筑工程大学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圣彼得堡技术大学

Saint Petersburg State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莫斯科国立建筑学院

Moscow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tate Academy)

莫斯科建筑学院

Moscow Architectural Institut

国立莫斯科建筑大学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数学

力学学院

Faculty of Mechanics &

Mathematics,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莫尔多瓦国立大学

Ogarev Mordovia State Universit

秋明工业大学

Industrial University of Tyumen

莫斯科国立汽车公路技术大学

Moscow Automobile and Road

Construction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俄罗斯国家公路公司

Russian Highways State Company

United Kingdom

英国

雷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萨尔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alford

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

诺丁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南岸大学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西苏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

威斯敏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伦敦艺术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

亚伯大学

Aberystwyth University

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

欧洲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

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

国、德国等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5 所院校和

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7 年 10 月,学

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

为国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

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

47 个

国家和地区

115 所

院校和机构建立了

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

国际联盟由我校发起

成立于

2017年

28 个

联盟成员国

84 所

联盟成员高校及企业

80 名

国际学历生

Greece 希腊

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色萨利大学

Thessaly University

Ireland 爱尔兰

高威理工学院

Galway-Ma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荷兰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国际社会

科学研究院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Italy 意大利

意大利罗马·拓·委瑞伽塔大学

Tor Vergata University of Rome

马尔凯工业大学

Marc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蒙塞拉特基金会

Monserrate Foundation

乌迪内大学

University of Udine

那不勒斯帕斯诺普大学

Parthenope University of Naples

欧洲设计学院

Istituto Europeo di Design

米兰理工大学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

佛罗伦萨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ence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and 波兰

西里西亚理工大学

Siles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琴斯特霍夫理工大学

Czestochow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rbia 塞尔维亚

诺维萨德大学

University of Novi Sad

Sweden 瑞典

鲁鲁阿科技大学

Luleå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Switzerland 瑞士

伯恩应用科学大学

Ber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与 ISPRS 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暑期国际学校 “筑梦·远航”寒暑期学术交流项目学生在海外学习

国际交流

International Exchange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25

第29页

Armenia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国立建筑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Armenia

Cambodia 柬埔寨

建筑光明大学

Build Bright University

China Hongkong

中国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hina Taiwan

中国台湾

台湾首府大学

Taiwan Shoufu University

宜兰大学

Ilan University

大叶大学

Da-Yeh University

云林科技大学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泗水理工学院

Institut Teknologi Sepuluh Nopember

乌达雅纳大学

Udayana University

Japan 日本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广岛大学

Hiroshima University

名城大学

Meijo University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建筑土木工程学院

Kazakh Leading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G-Global 国际秘书处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of G-Global

亚洲

Korea 韩国

京畿大学

Kyonggi University

湖西大学

HOSEO University

光州科学技术院

Gwangj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大田大学

Daejeon Universit)

Kyrgyzstan

吉尔吉斯斯坦

奥什工业大学

Osh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alaysia 马来西亚

智达教育集团

Legenda Education Group

吉隆坡建筑大学

Infrastructure University Kuala

Lumpur

拉曼大学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Mongolia 蒙古

蒙古科技大学建工学院

Mongo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蒙古地理空间协会

Mongolia Geospatial Association

蒙古工程技术学院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akistan 巴基斯坦

巴利亚大学

Bahria University

Sri Lanka 斯里兰卡

国家测绘局

Sri Lanka Survey Department

Vietnam 越南

河内建筑大学

Hanoi Architectural University

亚洲

Canada 加拿大

劳伦森大学

Laurentian University

瑞尔森大学

Ryerson University

卡尔加里大学舒立克工学院

Schulich School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gar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

奥本大学

Auburn University

新泽西州立大学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西南明尼苏达州立大学

Southwest Minnesoda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

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美国海外学习基金会

Study Abroad Foundation

夏威夷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i

瓦尔帕莱索大学

Valparaiso University

南美洲

Australia 澳大利亚

南澳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迪肯大学工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Deakin

University

New Zealand 新西兰

UNITEC 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UNITE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大洋洲

Libya 利比亚

利比亚国家文物局

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Libya

Tunisia 突尼斯

突尼斯工程学院

ESPITA Ecole d'ingenieurs a Tunis

突尼斯马纳尔大学

University of Tunis El Manar

苏塞私立高等教育研究院

Institut Privee des Haute Etudes a

Sousse

斯法克斯私立高等教育研究院

Institut Privee des Haute Etudes a

Sfax

突尼斯私立高等教育研究院

Institut Privee des Haute Etudes a

Tunis

莫纳斯提尔大学

University of Monastir

突尼斯虚拟大学 

Tunis Virtual University

非洲

技协同创新及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来自 28 个国家的 84 所院校和企业加入联盟。学校与英国伦

敦艺术大学、斯旺西大学、雷丁大学、拉夫堡大学、赫尔大学、东伦敦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

学博尔德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奥本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意大利米

兰理工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同时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华盛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多所国际顶尖名校开展“筑梦 - 远航”世界一流大学寒暑假学术交流项目。学校也

注重提升自身国际化氛围,招收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国际学生 ( 来华留学生 ) 就读,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

的 80 名长期国际学历生在校学习。

学校联合印度尼西亚泗水理工学院举办“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 我校国际学生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北京市“外培计划”英国伦敦艺术大

学项目、奥本大学中美联合培养项目

学生在海外学习

26 学校概况

第32页

29

40+

博士生导师

17 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个

班级

▎建筑学(建筑菁英班)

▎土木工程(工科英才班)

2 个

一级博士点

7 个

北京市特色专业

15 个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School of Future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学院领导慰问军训新生并亲切合影

北京建筑大学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

010-61209434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29

第33页

院长寄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

所未有的机遇、使命和责任。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

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22 年 11 月 12 日,学校成

立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科特色优势,围绕未来

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结合建筑领域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革新教学组织形式,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国际合作,贯通本 - 博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新模式,依托建设领域重大重点项目,将最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支持

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及重点科研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与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学生在

科研探索中明确和坚定学术志趣,勇攀科学高峰,着力培育建设领域拔尖领军人才。

这里汇聚了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及教师团队,你可以在喜爱的科研领域深耕

细作 ;这里会邀请德才兼备、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为你搭建面对面交流的高端讲

座平台 ;这里采用小班研讨式、案例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

你的学习兴趣 ;这里配备了完善的班主任 - 辅导员团队,多措并举做好学生思想教

育和管理服务。

在这里,我们全力为“未来建筑学子”创造宜学宜居的成才环境,无论在西

城校区还是大兴校区,你可以去图书馆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你可以漫步校园感受

文化氛围,你可以在操场和健身房运动健身挥汗如雨,你可以去学生活动中心参与

各类文体活动。

希望青年学子们在未来建筑技术学院这个全新的起点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胸怀祖国、立鸿鹄志,做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的北建大人,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

代新人!

欢迎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同学加入未来建筑技术学院,与我一起共创

未来、引领未来!

学院简介

2022 年 11 月,北京建筑大学成立建设领域拔尖领军人才培养的实体学院——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未来建筑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相关建设要求,按照“厚基础、

宽口径、重交叉、强协同、塑能力”的建设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人

才培养和学生管理,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国际合作

等创新举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备科技创新精神、引领未来建筑科技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筑领域拔尖领军人才。

培养模式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设有建筑菁英班、工科英才班两个班级。其中,建筑菁英

班实施九年一贯制、本博连读的“4+5”培养模式,前四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

五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工科英才班实施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的“3+5”培养模式,

前三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五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

本科阶段,采取“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协同”的通识培养,每位学

生配备校内外学业导师各 1 名,在双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课程设置坚

持兴趣激励、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原则,第一至四学期 ( 前两年 ) 重点进行通识教

育课程与技术方向领域基础与特色课程学习,厚植数理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

综合素养与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确定最终学习专业与技术方向 ;第五至八学期 ( 或

十学期 ),重点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以及专业综合设计、毕业

设计、科研和竞赛项目等实践环节工作。

建筑菁英班第五年 ( 工科英才班第四年 ) 获得本校直博资格,开始博士生阶段课

程的学习同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学生修够要求学分即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建筑菁英班第六年起 ( 工科英才班第五年起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始博士阶

段研究,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聚焦学术

和行业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各

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完成博士

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30

院 长 | 张大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第34页

书院制

校院两级管理,从横向(班级与年级)与纵向(专业与学科)两个维度配备

多层次高水平育人力量。强化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

供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深化三全育人,培养未来建筑行业领军人才。

双导师制

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外学业双导师,共同指导并

制定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理论导师(博士生导师)由我校以院士、大师、二级教

授和特聘教授等为带头人的教师团队担任,实践导师由专业领域中有实践经验的企

事业相关专家担任。

学分制

课程学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均采用学分认定方法。学生在规定

学制内获得所有培养环节的学分,总学分满足要求可申请毕业。对于培养方案提供的

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兴趣和研究方向自主选择不同课程研修。

科教一体化

做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发挥学校行业优势,与

相关领域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及兄弟院校密切合作,结合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校政、

校企、校院、校校合作,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科研创新和企业市场需求有机融

合,并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与共享机制,形成产学协同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学院将通过“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 +”等大学生创新竞赛,全面激

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

本博贯通化

构建贯穿本博培养体系,浓缩培养时间,高效直博育人。学院采用“4+5”(或

“3+5”)培养模式将本科至博士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本科毕业时符合我校免试攻

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直博就读本校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此模式有效缩短

了学生培养周期,节约学生在校求学时间。

个性化

一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愿,支持学生个性化选择。第一学年末,根据意愿

在大类中报选专业 ;二是培养过程实施“一生一方案”,个性化指导每位学生,使

导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目标,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

建议。三是学院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为每个班级设计了荣誉课程。这些课

程旨在满足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国际化

推行全方位立体式国际化学习。学院注重国际化交流与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一

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等国际平台优势,通过开展联合培养、海外实验室研

修、暑期国际夏令营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国(境)外大学学习经历,开拓学生国际

化视野,增强学术自信。

小班化

学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模式,在于提供更个性化、互动性更强的

教育体验。针对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通常限制在 10 至 20 名,

学院实施小班化一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专注于每位学生的学术需求和学业进展,能

够让学生更容易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问题和参与讨论,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学

习和知识交流 ;二是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验、项目和实地

考察,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小班授课模式旨在培养更有深度和广度

的建筑技术专业人才,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31

“三制五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35页

学制︱四 + 五年 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或工学学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Class of Architecture

培养目标

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结合,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强

化学科交叉融合,塑造前瞻性、创新性、批判性和视野开阔的建筑师、规划师、设

计师,培育能在国家建筑行业领域突破创新,引领尖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

代接班人。

主要课程

建筑菁英班学生可以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本科专业中任选专业,课程安

排上注重平衡学生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占比,教学上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

育并重,达到培养全面综合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就业去向

建设系统中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公共空间、城市生态修复、

绿色节能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方向的设计、科研、开发、管理工作。另外,学院

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人才有很大的机会进入各地高校建筑学行业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32 院系及专业介绍

建筑学(建筑菁英班、九年一贯制本博贯通培养)

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民居建筑功能提升

本土设计理论与实践

城乡遗产保护与更新

设计方法论

人居环境再建构科研

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与营建技术

城市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

建筑数字化创新

城市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实践

绿色建筑与文化建筑

人工智能辅助健康城市设计

医疗建筑规划设计质效提升

老年人健康宜居环境研究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与历史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史研究

城乡有机更新与设计

城市空间分析与模拟优化

城市更新与城乡社区治理

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与历史名园保护技术

自然遗产保护与景观治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建筑菁英班师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inD 广州艺术书展 2024”参展作品

“inD 广州艺术书展 2024”师生合影

师生与观展游客共同为参展模型上色 建筑菁英班《荣誉课程 - 设计初步 1》课程教学成果“百塔万象”在“inD 广州艺术书展 2024”中参展

第36页

学制︱三 + 五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Class of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工科英才班、八年一贯制本博贯通培养)

培养目标

面对工业新时代和未来“中

国智造”伟大目标,学院在原有的

土木、环能、电信、测绘、机电等

学院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最优师资

与生源打造一流教育品牌。学院实

行“一生一策”培养方案,培养具

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组织

沟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

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科英才班学生可以在土木学院、环能学院、电信学院、测绘学院、机电学

院的本科专业中任选专业,学院在教学上通过教授带领团队,团队带领学生的教学

模式,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专业研究中去。

就业去向

在当今智能建设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拥有高学历、高研究水平的人才仍

有巨大的缺口,工科英才班的毕业生有很大机会进入到全国一流的工程研究机构,

也有机会到国内外知名企业任职。

33

工科英才班师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方向

固体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利用

交通基础设施低碳低影响建造技术

地下工程建设与安全

特殊土力学与工程

工程抗震与防灾

工程结构隔震减震与韧性防灾

城市智能交通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

环境水质安全

建筑低碳能源技术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与计算建筑学

智能感知控制与信号处理

智慧城市导航与位置服务

高端装备智能运维与控制

先进机器人与建筑工业化智能装备

城轨车辆与机电装备服役性能保障

超低排放智能建筑装备优化

高端装备关键结构的先进制造与智能运维技术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程管理协同创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工科英才班班主任化凤芳指导学生

备赛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

工科英才班同学参加中国大学生工

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工科英才班同学参加篮球赛 工科英才班在中国测绘科技馆参观交流时的合影

第37页

SCHOOL OF FUTURE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34

行业前沿专家大师为学院《荣誉课程 - 未来建筑技术概论》授课

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观交流

数学名师杨义川教授为学院《荣誉课程 - 工

科数学分析》授课、答疑

国际知名建筑学者顾大庆教授为学院《荣誉

课程 - 设计初步一》授课、评图

通过学校国发院报名参加

新青年海外社会调研项目

在中国测绘科技馆参观交流

第38页

北建大建院空间

微信号 :

buceajianzhu1980

学院招生

咨询电话 :

010 - 68322444

4 个

硕士培养点

4 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个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

40+

1098 人

本科生

241 人

2023 年本科毕业

695 人

硕博研究生

5 个

本科专业

▎建筑学 ( 实验班 )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环境设计

各 1 个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3 个

院长和大师工作站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就业 135 人

深造 97 人

其他 9 人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35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第39页

院长寄语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建筑类高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

学 ( 含实验班 )、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设计 5 个专业,

建立了“本 - 硕 - 博 - 博士后”全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获全国首个建

筑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第七届 )。学院设有建筑学博士点。建筑学、城乡

规划、风景园林等多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

流专业,建筑等学科北京市属高精尖学科。学院拥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

中心、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遗产研究院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

教学与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地处西城校区,区域优势突出。附近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

规划研究院等高水平专业实践资源,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文物局、清华大

学建筑学院等平台共建,形成人才培养优势。四十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专业发展取

得丰硕成果。学院拥有浓郁的治学氛围、高素养的教师团队、丰富的办学资源与国

内外合作平台等,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围绕“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

服务城市化”的办学目标,我们志在培养服务国家城乡建设领域需求的高层次应用

型专门人才。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专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众多的毕业生得到国际知名高校认可,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

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 AA 建筑联盟学院、伦敦艺术大学、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等高校进行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也有大批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

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领先的

设计类单位工作,从事众多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工程项目设计。

欢迎广大学子来到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建大同行,共筑建

筑之梦!

学科专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 1980 年成立,是北京最早创建建筑学专业的学院之一。

学院有建筑学 ( 含实验班 )、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设计 5

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4 个专业

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建筑学被评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城乡规划、环境设计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学院有 4 个硕士学位点、1 个博士学位点、

1 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学科建设也位

居国内建筑类高校前列,建筑学与清华大学共建,被评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师生发展

学院有教师 132 名 ,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 66%,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

85%。师资团队实力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 ( 崔愷 ),全国勘察工程设计大

师 2 人 ( 张杰、胡越 ),中国民居大师 2 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教席 1 人,

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 1 人,市委优秀青年人才 2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

师 2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1 人,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2 人,

长城学者 1 人,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 1 人,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 4 人,海外高层

次人才 6 人。有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文保工程师等执业证书的教师 29 人,

“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教师 13 人,省部级教学团队 5 个,国内高水平教研

团队 1 支,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1 个,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 1 个。学院

有本科生 1098 人,硕博研究生 695 人。学生素质高能力强,近 5 年有几百名学生

参加北京老城、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的重要规划设计项目 ;近百余人次获得国

内外重要设计竞赛奖,如国际建协 UIA 设计竞赛 ( 世界建筑学专业学生最高等级

设计竞赛 ) 银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建筑学

院毕业生备受赞誉,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胡越、张宇,国际著名建筑师马

岩松等众多优秀校友。

36

特聘院长 | 张 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

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

会委员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科学委员会历史文化

名城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

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

委员会副理事长

第40页

办学特色

教学成果在全国起到示范和品牌效应。学院响应国家文化兴国战略,围绕“立

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目标,制定“中国优秀文化

与建筑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2014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注重

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这是全国建筑类专业

高校中首次获一等奖 )。学院各专业教学成果显著,中国建设协会教研项目 21 项,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 7 项,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 6 项,全国高等院校专指委组

织的竞赛奖等百余项。学院与美、英、德、意等国际名校,以及清华、同济、东南、

天大等国内名校合作,还与美国奥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

业大学建立外培与双培计划项目,国际化教育视野广阔。

产学研用

借助地缘优势形成科研创新团队,近 5 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40 余项,形成“长城学”、“城市更新”等

最新理论,相关实践成果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WHA、世界建筑节佳作奖等重要

科研奖 30 余项。结合“国家级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绿色建筑与

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 20 余个国家

级省部级科研平台、3 个院士和大师工作站和 30 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与重要规划

与设计企事业单位的近百位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参与“营造大集”、“小空间与大

生活”微空间改造等实践教学项目,形成科研助力教学的特色。

考研就业

毕业生考研率达 40%-60%,很多毕业生前往美国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康

奈尔、英国 AA 建筑联盟、清华、同济、天津、东南、哈工大等知名高校读研深造。

也有毕业生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重要企事业单位和

政府部门工作,学生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徐宗武作品: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37

第41页

培养目标

2015 年,开设“建筑学 ( 创新实验 )”和“建筑学 ( 城市设计实验 )”两个特

色班。旨在充分发挥最具优势的教学资源,探索不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适

应国家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对城市设计专门人才的重大

需求。建筑学 ( 创新实验 ) 是以“中国优秀文化与综合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目标,培养具备优秀设计创作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多元跨界潜能的“建筑学

创新型、多元化领军人才”。建筑学 ( 城市设计实验 ),作为国内首批依托建筑学

专业开设的试点,培养更具坚实建筑学基础,系统的城市设计思维、理论、技术

和方法的“高层次建筑学 - 城市设计领军人才”。

培养方式

一年级选择年级通识平台做基础,培养建筑学基本素养,结合学生志愿、高

考成绩、设计课成绩组织学生分流。第二年开始分特色方向学习。教学上重视研究

与实践并重的理念,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参与教学环节,采用高度国际化的

授课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实地教学与国际联合课程设计比重等方式,使学生紧跟

行业发展动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在中国未来城市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年级学生结构实习作品

建筑学(创新实验)班崔恺院士参加设计课评展交流

加拿大玛丽莲·梦露大厦

我校校友建筑师马岩松经典作品

38

本专业学制︱五年 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

平台:未来建筑颠覆性技术创新育

人平台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

北京市本科优秀育人团队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优秀)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 筑 学(实验班)

Architecture

第42页

培养目标

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建筑学人才

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特色发展,将文化传承自觉意识与

技术创新主动精神融入建筑师职业素质培养全过程,培养专业技能坚实、实践能力

优秀、具备高度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就业去向

过去三年,建筑学平均就业率达到 95.83%。毕业生主要在城乡建设系统从事

建筑与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绿色节能技术和虚拟仿真数字化技术等方向的设

计、科研、开发与管理工作。另外,学生还可报考国内外建筑学、城乡规划、景

观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23 年,建筑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50.54%。

主要课程

理论与设计环节有建筑学概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美术、设计初步、

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设备系统、建筑师业务基础、

环境心理学、数字化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课程 ;专业

实践环节有美术实习、建筑力学实习、模型与工艺、建筑构造实习、建筑师业务实

教授、校友谈专业 习、厅堂音质设计实习、设计创新科技活动等系列实习类课程。

建筑学是需要热爱的人不断奉献自

己的一种信仰。母校通过扎实的基础课

程的培养以及多元化的建筑活动组织,

构建了系统的建筑教育体系,由浅入深,

一步步引导着初识建筑学的学子们走上

更为专业的道路。

张靖瑶

2012 级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资深建筑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是重视建

筑学基础的同时给予学生建筑美学和建

筑设计宗旨教育的综合性专业。从大一

至大五的建筑学教育由扎实的理论基础

到深刻的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对于建筑

学这门庞大复杂的建筑学的理解。

赵宇轩

2012 级

扎哈 · 哈迪德建筑事务

所资深建筑师

▎欧阳文 丨 教授

建筑学是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相

融,理性与感性交织的专业。要求同学

们不仅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造素养,更

要储备丰厚的严谨扎实的工程技术知

识,两者相得益彰。期望你们在北京建

筑大学尽展设计才华,尽显艺术创造力。

▎郝晓赛 丨 教授

北京是建筑宝库,是可以游走其间、

历久弥新的建筑教科书,建筑学专业使

用这本书带领学生穿梭于理论、现实之

间,领略古今建筑杰作的精妙,分析中

外建筑的异同……然后肩负建筑师的社

会责任,建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金秋野 丨 教授

没有哪一门专业比建筑学更能唤起

人们对环境中秩序和美的渴求,并化为

实践的力量。建筑是思想、实践和美的

综合,建筑师是匠人、工程师和艺术家

的综合。这也是一门很难的学问,适合

做好准备、不断迎接下一次挑战的你。

郝晓赛作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程艳春作品:西城校区教学五号楼改造项目

39

建筑学

Architecture

本专业学制︱五年 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未来建筑颠覆性技术创新育人平台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本科优秀育人团队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优秀)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43页

主要课程

设计初步 ( 系列 )、建筑设计 ( 系列 )、城乡规划设计 ( 系列 )、数字化设计 ( 系列 )、

美术 ( 系列 )、城乡规划原理 ( 系列 )、城乡规划概论、规划师业务基础、中外城市

建设史、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工程与城

市市政工程等专业课程。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城乡建设系统中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

战略、城乡规划与设计、村镇规划与设计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方面的规划设

计、科研、开发与管理。本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近 5 年升学率超过 50%(15% 出国深造),毕业

生就业率达 90% 以上,其中 3/4 留京就业,就业单位包括中规院、清华同衡等行

业顶尖规划设计机构和北京市规自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社会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

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国际视

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

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

划复合型高级人才。

教授、校友谈专业

▎荣玥芳 丨 教授

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强、交叉

性强、空间性强、成长性强、延续性强

的学科,是关于未来的学科,与其他许

多实证科学不同,城乡规划学基于过去

和现在,运用科学、艺术、技术的结合

来描绘城乡人居环境的未来,为统筹安

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

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

会公正与公平提供重要依据。

▎高晓路 丨 教授

我们亟需能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人才。这要求新时代的规划师

有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度的专业素养和

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城乡规划是学校

的三大龙头学科之一,“爱国奉献 坚毅

笃行 诚信朴实 敢为人先”是北京建筑大

学的精神,我们希望培养更多有这样精

神品格的优秀城乡规划师。

本专业学制︱五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与清华大学开展“双培”项目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住房城乡建设智库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

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 优秀 )

城乡规划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北京密云古北水镇规划设计 ( 张大玉教授主持项目 ) 北京市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丁奇教授主持项目)

规 18 级 卢映知 郝孟琦 <“空中乐岛”——社区共同绘造的 AR 涂鸦家园>

2022 年 WUPENiCity 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一等奖

40

城乡规划专业是整合空间、环境、

经济与社会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

学科。作为北建大该专业的研究生,我

们致力于运用规划理论与技术,解决城

市面临的各种挑战。以优化资源利用、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推动城乡环

境改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崔净雅

2018 级

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

我校在读研究生

城乡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是城

乡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专业注重的是对

整体把控能力、交流协调能力、逻辑梳

理能力的提升,是对城市的洞察、对烟

火的寻觅、对人文的关怀,更是为美好

公平人居环境的创造。

陈 歌

2018 级 同济大学在读研究生

第44页

主要课程

以风景园林学课程为主体, 兼修建筑学、城乡规划等相关学科课程。核心

课程包括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 系列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历史

理论 ( 系列 )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 系列 ) ;景观生态技术与实践 ;风景园林工程

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城乡规划、市政交通、遗产保护、教

育科研、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城市绿地公园、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生态环境修复、

自然保护地建设等具体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前,多名毕业生取得国内外名校 ( 如哈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生资格或进

入知名设计公司工作。

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

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根本使命是通过保护、规划、设

计、建设、管理等方式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

国家战略,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硬,

综合能力强,政治信念坚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决策等领域的

创新型人才。

教授、校友谈专业

▎傅 凡 丨 教授

风景园林是理性与浪漫交织的学

科。学生既要掌握相关的科学与工程技

术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通

过系统学习社会、经济、文化、艺术、

生态和工程技术等知识,掌握人与自然

关系的规律,更好地建设理想人居环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与米兰理工大学开展“外培”项

目,与北京林业大学开展“双培”

项目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

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

养基地

住房城乡建设智库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市 \" 一带一路 \" 建筑遗产保

护与发展国际创新中心

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本专业学制 | 五年 授予 | 工学学士学位

中关村嘉禾四季汇商业街广场景观设计 - 张振威老师作品

风景园林系部分师生合影

41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

不仅需要理性的基于自然、文化、社会

条件进行规划设计,还需要具有感性审

美能力,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植物选

择和地形设计等,塑造宜人的景观,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刘丹帅

园林17级

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

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风景园

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用系统性思维

方式,教会我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利

用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性手段,协调人地

关系,助力人与生态的高质量、可持续

发展。

韩希元

园林17级

伦敦艺术大学

硕士研究生

第45页

主要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系经过 10 余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保护理论、保护技术、保

护设计 ( 包括再利用和文化传播 ) 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保护理论

类课群包括原理概论类课程、城市与建筑历史类课程、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类课程、

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保护技术类课群主要包括 :建筑技术类课程、

勘察测绘技术类课程、保护利用技术课程、数字化保护技术课程。设计类课程是

该专业主线课程,我校从低年级开始就采用以历史性建筑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即

以历史性建筑为载体,同步学习建筑学和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在低年级中

以建筑学的基本知识为主,同时加入建筑遗产保护的内容 ;高年级则以建筑遗产

保护的内容为主,同时体现建筑学的专业素质,并兼顾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

观等学科知识。在研究好、保护好建筑遗产的同时,展现其当代的文化价值,让

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城市环境相融合。

就业去向

本专业全方位和创新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开阔国际视野, 为就业、

留学、硕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主要去向有文物部门的文化遗产研

究和设计机构、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部门、国内外各类规划、建筑、景观等设计机

构等。毕业生也可报考意大利米兰理工、同济、天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建筑遗产

保护、建筑学等专业研究生,考研深造率达 30-50%。

培养目标

2012 年,我校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系,并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

工程专业,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建筑遗产保护专门人才,推进我国的文

化强国之路。为此我校提出了以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侧重文化传承的建筑遗

产保护理论为基础、以侧重技术创新的保护利用技术为保障的建筑遗产专业复合型人

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为实现人民未来美好生活,创造性地制定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

色的建筑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目标,搭建了以遗产保护职业基本素质训练为主轴,

以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培养为支撑的“一轴两翼宽口径”的建筑遗产人才培养体系。

教授、校友谈专业

▎李春青 丨 教授

我国拥有悠久历史和众多建筑遗产

资源, 使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倍受瞩目。

遗产保护是我们文化传承与复兴的重要

任务,建筑遗产保护工程专业是要培养

具有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研究的

人才,承担文化强国、民族复兴重任。

本硕课程作业联合评图

42

本专业学制︱五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

中心

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

养基地

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

人平台:未来建筑颠覆性技术创

新育人平台

古建筑安全与节能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

建筑遗产研究院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Preservation Engineering of Historic Buildings

我于 2019—2023 年就读于北京建

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北建

大带给我的不仅是丰富务实的专业知

识和扎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更是沉淀

千百年的古建筑文化内涵。在之后的

工作过程中, 我愈发认识到母校对于

古建筑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 :拥有

北建大教育经历的优秀校友活跃在古

建筑行业内的各个领域, 从勘察测绘

到设计施工再到理论研究, 我作为其

中的一份子很荣幸能够参与到古建筑

保护行业中, 为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和

传承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海桐

历建19级

就职于北京故宫文化遗

产保护有限公司

建筑大学研究生从入学时横竖的直

线与色彩的甄选, 到对古建筑的调研、

测绘,深知专业所赋予的重大责任和所

涵盖的深远意义。熬过的夜、查过的书、

踏过的地也将成为我人生的历史。而北

京建筑大学则是承载这一切的地方。

王子瑜 就职于西安市住房和城

历建16级 乡建设局

第46页

主要课程

构建以室内设计为主干,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设

计历史与理论、环境技术类、环境设计及原理(系列)、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室

内设计、文博展示、视觉传达设计、家具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环境设计课程体系。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就业于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

创新设计等方向的单位。可报考像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

米兰理工、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设计学、建筑学、风景

园林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7 年以来,平均升学率达到

36%,就业率达到 94%,2023 年就业率达 100%。

培养目标

掌握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展示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家具

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

力以及环境设计领域的实践与科学研究、设计、规划与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

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环境设计工程及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教授、校友谈专业

在北京建筑大学的学习给我增加了

非常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使得

我能在现在的岗位,作为会展咨询顾问

参与了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深圳前海国

际会议中心、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

国际金融论坛 (IFF) 永久会址等项目。

林俊程

2016 级

北京北辰时代会展有限

公司项目经理

环境设计是一门以建筑知识为基

础,融合室内、产品、平面设计的学科。

多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令我站在学科交叉

点上,具备多角度思辨事情的能力。老

师们引导性的思维培养方式,让我具备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捕捉事物的敏锐度。

同时,四年的学习,让我对人和设计之

间的关系有不同维度的理解。这些都成

为我硕士阶段进行学科探索以及自我探

索,至关重要且不可缺失的基石。

李俏然

2009 级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赵希岗 丨 教授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设计

赋予新时代生活以真正美好的内涵精

神。环境设计等设计学专业融合现代

科技、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和现

代设计, 设计学团队特色鲜明, 愿协

力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并且不断

营造出世界盛景!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与伦敦艺术大学开展“外培”项目

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

建筑遗产研究院

环境设计

Environmental Design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唐闸 1895 工业遗存推广及展示中心设计,环设 2014 级,罗棚

永定门 IP 形象设计,环设 2018 级,王湛宇 室内陈设设计,环设 2018 级,何羽珩

43

第47页

课题以北京第一热电厂区为研究设计对象,引入数字化转型策略与技术,探索物质 - 社会 - 数字空间的设计对策与方法。

通过城市设计,深度思考与研究工业用地转型思路与方法。提出支撑北京城市更新的 ESG 工作步骤,基于 ESG 战略框架进行

场地调研 ;其次通过场地调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接着制定治理运营策略与资产化框架,设立 ESG 导则,进行城市更新 ;最

后建立评估体系框架,分析得出下一步工作计划,返回到场地 ESG 调查研究之中,进行 ESG 工作步骤全流程,完成从城市尺

度到街区尺度与建筑尺度的设计,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北京城市更新行动。

作业“清朝末期淯阳寨空间布局和场景复原研究”,选址河南南阳,关注城市地标式的重要建筑遗产,对古城肌理格局等

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考据,充分体现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强调“研究”的专业特色。且研究对不同时期的地图和卫星图提供

的信息进行对比,整合得出街巷、坑塘以及节点的位置尺度。最后基于中国传统画卷绘制城市风貌图,重现了清末淯阳寨生活

图景。这一课题对其他发生了巨大变化、古城风貌无存的历史城市的考据研究也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ESG 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城市更新——北京一热城市更新与设计

清朝末期淯阳寨空间布局和场景复原研究

▎学生 丨 2023 届王子睿

▎学生 丨 2023 届吴锦怡

▎指导教师 丨 欧阳文、钱睿

▎指导教师 丨 王兵、齐莹

支撑北京城市更新的 ESG 战略及工作步骤

不同信息源要素比较分析过程

北京第一热电厂更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方案

以坑塘为中心的生活场景复原示意

山陕会馆及议事、宴会场景复原示意

44

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第48页

45

学院招生

咨询电话 :

010-6120 9150

电子邮箱 :

liaoweizhang@bucea. edu.cn

学院官网 :

https://tumu.bucea.edu.cn/

szdw/xwjs/index.htm

2 个

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1 个

教育部“新工科专业建设”专业

90%

毕业生入职大型知名企业

7 人

国家级人才称号

60+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3 项 50+

近 5 年,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50 余项

2 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各 1 个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B+

土木工程学科评估

4 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连续 17 年

本科毕业生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

优秀毕业生称号 ( 全国每年约 30 人 )

2.7 亿元

实验设备总值

3 个

本科专业

▎土木工程(实验班)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 智能交通 )

▎智能建造

1 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逐梦未来 筑梦建大 45

第49页

46

院长寄语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积淀深厚,杰出人才辈出。从新中

国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到 2008 年奥运工程、T3 航站楼、国家大剧院、中国尊、

大兴国际机场、2022 年冬奥工程、三元桥、“中国天眼”、长安街及北京各环路、

京张高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都凝结着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几代毕业生的聪明才智

和辛勤汗水。建国后,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建筑及交通行业培养了一万多名本科生、

2000 多名研究生。毕业生包括国家杰出领导人“青年鲁班”李瑞环,中国工程院

院士张在明,刘桂生、包琦玮、沈小克等 7 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众多高级

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在建筑及交通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关键岗

位,都活跃着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生的身影。

在当今“新基建”大背景下,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建筑及交通行业都面临着

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从传统型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随着首都北京

新总规及城市有机更新的不断推进,要大力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工地、

智慧城市等智能智慧建设项目,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将以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智

能建造专业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

技术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兴梦与祖国齐飞,筑梦与建大共放!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敞开胸怀欢迎您的到

来,助您插上梦想的翅膀,携您铸就明天的辉煌!

历史传承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前身是 1907 年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木工科,是北

京最早创建土木工程学科的高等学府之一,已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建筑及交通行业

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招生与就业

学院招收四年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与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主要为建筑及

交通行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

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机构及各级管

理部门培养创新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毕业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近 3

年,90% 以上毕业生入职中建、中交、中铁、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等大

型知名企业,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基础扎实、踏实肯干,满意度达 96% 以上。本

科生考研升学率为 30% 左右。近 3 年,共有 39 名优秀毕业生推免保送至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近 3 年,共有 257 名本科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读研,81 名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入英国伦敦

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九州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深造。本科毕业生连续 17 年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

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 全国每年 30 人 )。

师资与在校生情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10 人, 其中教授 32 人, 副教授 45 人。教师队伍中博

士比例占 91.8%, 其中海外留学经历比例占 50%。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 7 人、

北京学者 2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 1 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 3 人,北京市百千万人

才 3 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1 人、北京市高层

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 人、北京市长城学者 2 人,北京市科技新星 2 人、北京市

教学名师 2 人、北京市海聚工程 3 人等。拥有“大土木工程与地下建筑工程创新”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土木工程防灾”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

队等 2 个国家级团队,“未来城市韧性交通基础设施”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科研

创新团队、创新实践型土木工程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 6 个省部级教研团队。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489 人,硕士研究生 626 人,博士研究生 48 人。

院 长 | 李俊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北京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住建部科技委城镇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学会专家委员等

第50页

47

专业平台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智能建造三个本科专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 2002 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2005 年获批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

2006 年、2011 年和 2016 年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与复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

计划”试点专业 ;先后荣获“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 年土木工

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2 年通过工程教

育认证。交通工程专业 2021 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2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智能建造专业为新工科专业,也是继同济大学之后,全国第二批获批设立的专业。

学科平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土木水

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研考上线率超过 100%,录

取平均分超国家线 30 分以上。2008 年土木工程学科评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

2011 年建筑与土木工程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专业领域”荣誉称号,成

为与同济大学等一同获此荣誉的 12 所高校之一。2012 年土木工程学科评为北京市一

级重点学科,获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2017 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资格 ;2018 年获批土

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9 年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设立土木工程学科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科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等完备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工

程学科自 200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获批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予点,2011 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8 年学校获批北

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开始招收“一

带一路”建筑土木工程师国际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亚、欧、非等 10 个国家和地区。

科学研究

学院既面向科技前沿,又突出服务国家和首都北京建设需求,依托行业,注重

实践,密切展开政 - 产 - 学 - 研 - 用合作,在现代工程结构新体系、高性能减隔震

结构关键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城乡建筑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

术、固体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的循环利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

鲜明特色,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建筑及交通行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 5 年,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50 余项。承担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60 余项,省部级

课题 100 余项,以及大量其他纵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逾亿元。拥有住房城乡建

设部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包括 4×60 吨大

型多功能振动台阵、8m×5m×4m 地下工程开挖模拟设备、12m×10m 大型球形

自平衡加载装置等总值 2.7 亿元的实验设备。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

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毕

业生经学院推荐,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 香槟分

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

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名

校奖学金,赴美国、英国、新加坡、澳

大利亚等国学习深造。2013 年获国家留

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同时,依托我校的北京市“未来城市设

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院每年派出学

生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

相关科研机构或高校进行暑期夏令营研

修活动。近 5 年,学院积极参与“一带

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和教育活动,

主办“土木建筑热点问题”、“建筑垃圾

与城市发展”、“第六届交通基础设施和

材料国际会议”等系列国际会议。

实践教学

学院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传统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综合融入 BIM

技术、VR 技术、“互联网 +”等新技术,建立虚实结合实践平台,提升实践平台建

设水平。注重校企协同,拓展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开展实际工程现场实践提

供保障。共建 1 个国家级、2 个省部级实践教学基地,20 个校院级实践基地。同时,

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立学生海外实践基地,创新学生海外毕业设计模

式,依托企业海外国际工程,选派学生到工程项目毕业实践,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全覆盖阶梯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科技

创新覆盖所有的专业方向。2017 年学生团队“未来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团队”

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连续 13 年举办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并斩获国赛一等奖。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 +”、“挑战杯”、创新大赛获得佳绩,曾获“挑

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级作品竞赛三等奖、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 北京赛区 ) 一等奖等。每年 300 余学生参与 30 项各级各类比赛,获

奖累计达 90 余项。

土木学院连续13年承办北京市大学生

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我校监理项目-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张爱林、张艳霞教授承担北京大兴国际

机场模型试验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宣传册设计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