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2024-02-03

发布时间:2024-2-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农村信息报2024-02-03

□本报记者 唐豪龙年春节临近,“一盒故乡”竹制品生意更火了。“这个定制龙头,我们编了近一个月才完成。”龙游县溪口乡“一盒故乡”文创店的竹编师傅徐光明,一边忙着手中篾活,一边跟记者说,还有许多订单正加班加点制作中。竹编文化是“竹子之乡”龙游的传统民俗文化。“‘一盒故乡’的创建,初衷是想重拾当地的竹编文化,把乡愁寄托在一件件竹制品上。”“一盒故乡”创始人姜鹏表示,目前,他们除了生产茶盏、佩饰、传统玩具等日常用品外,还接受客户定制,比如制作龙灯、屋脊龙、节气龙等节庆产品。“今年1月以来,这款产品已卖出了3000多个。”姜鹏拿着一个竹编小铃铛说,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创产品感兴趣,“一盒故乡”去年一年线上销售额达到了1800多万元。传承龙文化的还有缙云县胡源乡胡村村。时隔38年,该村再次组织乡亲们制作板龙。在村文化礼堂,一节节竹篾和竹丝缚扎成的龙身上,画着一片片龙鳞和一朵朵祥云,村民胡日上正将龙角安装至龙头上。胡日上是制作板龙的组织者之一,他说,此次制作板龙,共组织了80多位村民,计划制作150节,总长300多米,整条板龙需要200多人来抬,届时场面会很壮观“‘。 龙年起龙’是村里的传统风俗,寄... [收起]
[展开]
农村信息报2024-02-03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本报记者 唐豪

龙年春节临近,“一盒故乡”竹制品生

意更火了。“这个定制龙头,我们编了近一

个月才完成。”龙游县溪口乡“一盒故乡”文

创店的竹编师傅徐光明,一边忙着手中篾

活,一边跟记者说,还有许多订单正加班加

点制作中。

竹编文化是“竹子之乡”龙游的传统民

俗文化。“‘一盒故乡’的创建,初衷是想重

拾当地的竹编文化,把乡愁寄托在一件件

竹制品上。”“一盒故乡”创始人姜鹏表示,

目前,他们除了生产茶盏、佩饰、传统玩具

等日常用品外,还接受客户定制,比如制作

龙灯、屋脊龙、节气龙等节庆产品。“今年1

月以来,这款产品已卖出了3000多个。”姜

鹏拿着一个竹编小铃铛说,越来越多的人

对传统文创产品感兴趣,“一盒故乡”去年

一年线上销售额达到了1800多万元。

传承龙文化的还有缙云县胡源乡胡村

村。时隔38年,该村再次组织乡亲们制作板

龙。在村文化礼堂,一节节竹篾和竹丝缚扎

成的龙身上,画着一片片龙鳞和一朵朵祥

云,村民胡日上正将龙角安装至龙头上。胡

日上是制作板龙的组织者之一,他说,此次

制作板龙,共组织了80多位村民,计划制作

150节,总长300多米,整条板龙需要200多

人来抬,届时场面会很壮观“‘。 龙年起龙’是

村里的传统风俗,寄托着村民们对来年平平

安安、健健康康的美好愿景。”胡日上说,尽

管费时费力,但很多村民都自发参与,其中

年龄最大的一名篾匠已经80多岁了。

清《处州府志》有载:缙云“明、清……

元宵张灯放花爆,有桥龙灯、采茶灯、竹马

灯、台阁灯之类。”其中的“桥龙灯”即板龙

灯。板龙舞是丽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当地老百姓用迎龙舞灯的方式祈福避

灾娱乐,以求新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

安、五谷丰登。

除了制龙灯、舞龙灯,戏曲也从各乡村

传唱开来。2月1日上午,建德市三都镇马宅

村的文化礼堂内,一场《白蛇下山》木偶戏引

得村民阵阵叫好。作为杭州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马宅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昨天

我们刚从杭州表演回来。”木偶戏传承人谢

林凤告诉记者,年关临近,许多乡村都来邀

请木偶戏表演团前往表演。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在新春佳

节来临之际,各地纷纷拿出“招牌”欢庆仪

式庆贺新春,在一场场表演和忙碌中,我们

不仅感受到了热闹欢乐祥和的气氛,而且

看到了广大农民对传统佳节和民俗文化的

传承和发扬,这是老百姓在忙碌了一年后

的精神抚慰和乡情寄托。

星期六

癸卯年十二月廿四

十二月廿五立春

第3944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新春 走 基 层

长兴“:五化”模式“秸”富果

>>2

2024年2月 3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1月31日至2月1日,省委农

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

林带队赴永嘉县和武义县,深入践行“四下

基层”,深化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

他强调,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认真贯彻省

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践行“四下基层”优良

传统,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

“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扎实推动和美乡

村建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重点工作不

断取得新成效,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

新篇章”贡献更多“三农”力量。

奔着问题去,全力解农忧。调研中,王

通林一行直奔基层、直插一线,开展“千万

工程“立法调研,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倾

听基层干部、农业主体、农民群众的建议和

诉求,及时送上暖心服务。

后九降村位于永嘉县碧莲镇,近年来,

该村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统筹推进村庄

环境整治、蜂产业发展等工作,深挖红色文

化资源,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

村。王通林一行沿着高低起伏的村道,一

路走、一路问,参观村主题展示馆,并与村

干部、村民等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村庄发

展面临的堵点难点。他表示,要加快出台

集成帮扶方案,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力支持

后九降村加快构建共富机制,加速推进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育等工作,加快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

感和幸福感。

走进武义县泉溪镇泉东(上潘新)村,

农房整齐划一,村道宽敞畅通,美丽宜居的

现代化新农村面貌跃然眼前。近年来,该

村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来料加工等,实现村

民在家门口就业,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发

展、村民增收致富。王通林一行考察了村

容村貌、农村垃圾分类等情况,并走进村会

客厅,与村民们拉家常、谋发展,认真倾听

他们的意见建议。王通林指出,要大力支

持泉东(上潘新)村发展,奋力书写下山脱

贫“后半篇文章”,让老百姓生活品质节节

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通林强调,要结合深入践行“四下基

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

题”活动,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聚焦

农业农村发展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摸清

情况、找准症结、解剖麻雀,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走访调研服务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制

度成果。要聚焦聚力缩小“三大差距”,因村

施策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低收入农户持

续增收,加快推动全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工

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出标志性成果。要坚

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和

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新“三大革命”,

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

城乡和美”新画卷。

□本报记者 杨怡

本报讯 日前,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高质量推进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的实施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意

见》提出,到 2024 年

底,全省新建、提升

100个标准化农作物

秸秆收储中心,培育

50 家规模化秸秆综

合利用企业,构建秸

秆露天焚烧“1530”

(1分钟发现、5分钟

响应、30 分钟扑灭)

高 效 闭 环 处 置 机

制。到 2027 年底,

全面建成秸秆收储

运体系,建设一批秸

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全省农作物秸秆综

合利用率达到 96%

以上,其中“五化”

(肥料化、饲料化、基

料化、原料化、能源

化)离田利用率达到

45%。《意见》自3月1

日起施行。

《意见》指出,要

高效实施秸秆综合

利用,提升秸秆科学

还田水平,因地制宜

应用机械低留茬收

割,大力推广肥料化

还田技术,开展秸秆

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全面提高秸秆科学

还田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要健全秸秆收储运

体系,加快制定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

心建设导则,探索建立村企共建、利益共享的运

营机制。要加快培育秸秆利用经营主体,充分

发挥市场优势,加大对秸秆利用技术改造、装备

升级、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推动秸秆利用专业

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加强秸秆利用科技

支撑,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

核心技术攻关。要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创

新,开展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创新高

值利用新技术、新模式。

《意见》强调,要依法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加

强联合执法巡查,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管控,及时

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秸秆露天焚烧行为。要

全面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加快建设完善秸秆露

天焚烧高位瞭望点及设施、监控平台,运用卫星

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构建区域露天焚烧监

控“一张网”。要进一步完善闭环处置机制,建

立省市县乡四级秸秆露天禁烧管控责任体系,

落实网格化管理,有效遏制露天焚烧行为。要

建立通报曝光机制,加大对秸秆露天焚烧火点

情况的通报力度,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

王通林在永嘉武义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时强调

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我省出台实施意见

传统文化寄乡愁

2月1日,东阳

市南马镇花园村的

天香湾农业生态园

里,舞龙舞狮、功夫

熊猫、国潮巡游等

民俗活动,吸引了

许多游客围观。

包康轩 摄

特色民俗

吸引游客

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

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2

第2页

□本报记者 杨怡 张雅萌

“去年整个晚稻收割季,前前

后后共回收了近 200 吨秸秆,每吨

价格在 280 元左右。”日前,记者来

到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采访时,农

户谢万吉正在将去年秋收后余下

的最后一批秸秆打捆,等待企业回

收。“今年秸秆回收为我增收了近6

万元。”老谢笑着说。

而在秸秆回收端——长兴金

耀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厂房

里,年前的最后一次“进料”正热火

朝天地进行着,成吨的秸秆、沼渣

等废弃物,通过自动布料系统有序

“排队”进入发酵槽进行高温耗氧

发酵。

“秸秆具有含水率低、碳氮比

高等特点,而易腐垃圾经沼气工程

处置后产出的沼渣含有较为全面

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物,两者通过

合理配比后,产出的有机肥能够有

效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

适用于园林绿化、农业生产等领

域。”公司副总经理俞鹏告诉记者,

这项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秸秆+易

腐垃圾沼渣有机肥制备技术”获得

了全省易腐垃圾有机肥料登记证

书。目前,金耀公司全年秸秆利用

量在6000吨以上,覆盖农田近1万

亩,产出有机肥5000吨左右。

金耀公司是长兴县秸秆综合

利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长兴县

全面探索拓宽肥料化、饲料化、基

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五化”利

用新渠道,培育壮大能辐射全县的

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新型经营主

体,制定秸秆离田补助政策,全面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目前,长兴县共有 3 家秸秆有

机肥生产企业,2家通过收集秸秆进

行燃料化利用的生物质燃料生产企

业,2家秸秆原料化利用企业,1家秸

秆饲料化利用企业。此外,还有 8

家存栏 1000 头以上的规模湖羊养

殖场,以芦笋茎叶等秸秆作为饲料。

“我们还鼓励村集体与秸秆利

用企业签订协议,通过提供收储场

地、生产设备等形式,增加村集体

经济收入。”长兴县农业农村局法

规与科教科吕方介绍。

此外,长兴县还通过运用无人

机、遥感技术,全年常态化开展“空

中巡查”,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空

中+地面”“人防+技防”立体巡查体

系,做到秸秆焚烧现象早发现、早

控制、早查处,从根本上解决因秸

秆焚烧或乱抛、乱放带来的问题,

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更为农户带

来了一条全新的增收渠道。

从禁烧到回收再到转化利用,

秸秆为长兴县串起了一条“取之农

业 反哺农业”的低碳环保绿色产

业链,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企业增收、农户受益”的多赢局面。

2023年,长兴县秸秆综合利用量为

19.1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7.92%。

秸 秆“ 变 形 记 ”②

要 闻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曹丽娟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9 E-mail:dawn306@163.com

秸秆串起绿色产业链

长兴“:五化”模式“秸”富果

1月31日,在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党群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正在为老人做健康检查。当日,仙居县上张乡卫生

院开展“迎新年 送健康”关爱老人健康义诊活动,该院家庭医生进村入户免费为老年人量血压、血糖,开展中医针

灸等服务,让老年人健康迎新年。 王华斌 摄

迎新春 送健康

“我可以靠自己双手赚钱了,

工厂就在家门口,每天上班方便,

生活越来越好。”近日,在云和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共富工

坊”,20多位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

忙碌。与其他车间不同,该车间

内有20%的工人是周边村的低收

入农户或残疾人。

近年来,云和县聚焦搬迁下

山农民“稳得住”“富得起”目标,

发挥木玩企业、产业人才资源优

势,创新打造木玩“共富工坊”、盆

景“共富工坊”、直播式“共富工

坊”等,通过“党组织+企业+村集

体+农户”共富发展模式,开拓“吸

收就业—整合资源—繁荣村社

—助力共富”新路径,越来越多的

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及

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目前,云和县已建成各类“共

富工坊”74家,实现乡镇(街道)全

覆盖,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 5200

余人,每月人均增收2200元。

为切实解决企业“人难找”、

工坊“活难找”的问题,云和县还

组织企业、乡镇(街道)、村(社

区)党员等 100 余人建立红色管

家队伍,成为连接企业和“共富

工坊”的信息桥梁。同时,创立

全市首个“共富工坊保”,推行木

玩“共富贷”,为工坊建设和从业

人员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服

务。

据统计,2023 年,云和县“共

富工坊”共实现增收 2.8 亿元,一

个个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助山

区农民走上了增收幸福路。

陈雅雯 柳晓燕

“共富工坊”助山区农民

走上增收幸福路

笔者从 2 月 1 日上午举行的

舟山市人代会上获悉,舟山市“一

条鱼”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

元。

早在 2020 年,舟山市就发布

“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三年

行动计划,全面布局传统渔业转

型升级。2023 年,该市再次部署

《一条鱼全产业链三年攻坚行动

方案(2023—2025)》,从做优上

游、做强中游、做大下游三方面发

力。

做优上游,积极发展现代水

产养殖业。成立舟山渔业育种育

苗科创中心,完善海洋生物种质

保护、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良

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种

业工程前沿“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国内首创黄姑鱼分子辅助育种

技术标准模式,成功培育全雌黄

姑鱼新品系“全雌1号”。截至目

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海水养殖

企业 152 家,2023 年养殖产量突

破30万吨。

做强中游,强化水产品精深

加工能力。加速释放水产品加工

产能,落地4个链主型产业项目,

投资规模约 23.8 亿元,实现年产

值 25 亿元以上。创新推动舟山

市水产品预制菜技术创新公共服

务平台、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

新中心等加工产业服务平台,首

创智能鱿鱼切片机并在全市水产

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截至目前,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

109 家,去年前三季度产值达 114

亿元。

做大下游,稳步拓展水产品

销售渠道。举办2023舟山·中国

鱿鱼产业大会、“一条鱼”全产业

链项目推介暨品牌提升活动,组

团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广

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专业性展

会,有效扩大舟山水产品销售市

场,达成意向贸易额 9100 余万

元,合作项目 50 个,涉及金额

2100 万元。深化渔业品牌建设,

“舟山带鱼”获第一届浙江省知识

产权奖地理标志一等奖,并入选

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

型案例。2023 年,全市远洋水产

品码头卸货量达78.25万吨,远洋

渔业综合经济总产值达 443 亿

元,增幅16.72%。 林上军

做优上游 做强中游 做大下游

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

产值破千亿元

□本报记者 周文佳

本报讯 2月1日,以“从心出

发 向村而行”为主题的农创客乡

村运营圆桌会,在宁波市江北区甬

江街道达人村举行。来自全省各

地的农创客代表汇聚一堂,就农创

客乡村运营齐谋良策、共商良方。

近年来,我省广大农创客依托

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资源,将创

意、产业、艺术、数字等融入乡村运

营,形成了一系列工作亮点。如在

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双桥村,农

创客郑巧飞探索出平原型村庄的

“共富实践”,村月均旅游收入达20

多万元;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

村,农创客金靖联合村集体打造创

客空间,吸引220名青年返乡创业,

形成 58 个新兴业态组成的农创客

集群,打造李祖村文创品牌“有礼

的祖儿”,村民年人均收入超5.2万

元;在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农创

客孙晓丽与村集体一起投资打造

“全芋智能化共富产业园”,推出

“一村一品”品牌“芋见大陈”,带动

村集体营收115万元……

记者从圆桌会上了解到,自

2023年3月农创客点亮乡村行动启

动以来,全省百支农创客乡村运营

团队走进乡村,服务千村,运营服

务项目 126 个,有效激发了乡村运

营新活力。

据介绍,我省自 2021 年启动

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以

来,通过政策引领、平台搭建、培

训提升、资源对接,培育了一大批

有知识、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优

秀农创客。2023 年,全省新增农

创客超 2 万名,累计培育农创客超

6.2 万名,为乡村全面振兴和高效

生态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

的人才支撑。

本次圆桌会期间,还启动了

“浙乡过大年 农创有美景”主题

活动。各地农创客精心策划,通过

推介当地年俗文化、节庆活动、美

食特产、年货市集等,“花式”邀请

市民游客回乡过大年。

从心出发 向村而行

农创客乡村运营圆桌会成功举办

公 示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

工作的通知》(国新出发电〔2024〕2号)精神、《新闻记者证管理

办法》要求,我单位对持有新闻记者证人员进行了严格核验,现

予以公示。举报电话:0571-86757155,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电话:

0571-87057155。

拟通过核验持证人员名单(26人):

孙燕勤、俞廷尚、金国栋、吴黄娟、唐文玉、裘智军、杨盼盼、

钱春英、李松、郑慧玲、高晓晓、唐豪、裘云峰、李曜清、叶敏、潘

晴、李军、张雅萌、沈璐兰、曹丽娟、葛勇进、徐碧芳、姚力丹、钟

秀兰、王泉泉、许露琳。

农村信息报社

2024年2月3日

第3页

春节临近,诸暨市安华镇的传统年货——豆腐皮迎来销售旺季。最近村民都在加紧制作,供应节日市场。 徐昱 摄

这几天,青田侨乡国际农产品加

工储运园很繁忙。“最近销量大,再给

我们发25吨冬笋。”青田中智物产贸易

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小庆接到来自西班

牙华侨的订购电话后,立即嘱咐工人

加紧备货。

青田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是一

家食品海外销售公司,目前与国内众

多大型食品企业签订了海外经销业

务,也是首批入驻侨乡国际农产品加

工储运园的企业之一。“去年,我们的

杨梅出口到了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其他

出口的农产品还有庆元香菇、云和黑

木耳、缙云茭白等。”夏小庆说。

近日,在青田侨乡国际农产品加

工储运园内,笔者看到流水线上的工

人们正忙着赶制酱板鸭。这批鸭子将

“直飞”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

园区道路上,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

梭。该公司工作人员张会军说:“最

近,我们正在景宁、龙泉等地采购盘菜

和冬笋,平均每周都会有 50 吨农产品

运往世界各地。”

据了解,占地约330亩的青田侨乡

国际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包含青田县

稻鱼共生全产业链提升综合扶贫项

目、青田县油茶产品研发及检测中心、

青田县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园、

青田县侨乡小微食品产业园,以及年

加工 9200 吨农产品建设项目、年产

6250 吨冰淇淋系列产品建设项目等,

是一个集研发创意、精深加工、检验检

测、物流仓储、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

农业科创园。目前,园区共入驻7家企

业。

作为山区县,青田为何能把农产

品卖到全球?夏小庆说:“青田自带流

量!”遍布世界 1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38.1万名青田华侨,都是丽水农产品的

“铺货商”。特别是青田人在海外开办

的中餐馆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8万

人,农产品需求大,而奔走中国与世界

各国间的青田侨商,则是联接世界与

青田的“采购员”和“推销员”。

比如去年7月,由青田华侨在海外

开办的欧亚公司与建友百果园水果批

发中心,联系了青田北山湖西水果种

植专业合作社、浙江六月红农业开发

有限公司以及青田县叶汉才家庭农

场,将30吨新鲜杨梅出口至西班牙、意

大利。新鲜可口的青田杨梅在经历采

摘、包装、冷藏、报关、登机、运输等程

序后,不到 48 个小时,实现了“从树上

到海外消费者手上”的越洋旅行。除

了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区)的农产

品出口海外,青田还积极向外延伸供

应链条。从四川东西部协作地采购当

地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

规模。

据介绍,青田还建立了异地农产

品在青田集中检验一站式出关模式,

现已实现丽水范围内食品、农产品在

青田报检通关。目前,丽水市在海关

备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超过40家。

此外,为打造便利的出口服务平

台,青田还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接

丽水海关公共检测平台,为农产品出

口提供免费质量检测、“5+2”优先查检

等服务。早在 2022 年,青田就成功入

围全省首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

作示范区联动区,全方位打开农产品

出口通道,为各类农产品创造更多的

销路与商机。

农产品出口行情向好,也让夏小

庆干劲十足。“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

开拓墨西哥、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市

场。”夏小庆说,“我们的出口贸易额每

年以20%的速度增长,去年贸易额已突

破2000万美元。”

舒旭影

产 业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3

日前,常山“柚

香谷”年产值45亿

元灌装生产线正式

竣工,4 条高速生

产线中,已有 3 条

投入运转,每小时

产 能 达 2.4 万 瓶 。

待4条生产线全部

投产后,年产值可

达45亿元。

据统计,浙江

柚香谷投资管理股

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宋柚汁”,近 3 年

销量呈“爆发式”增

长,销售额从 2021

年的 3500 万元攀

升至2023年的6亿

元。“去年,我们销

售了 1130 万箱‘宋

柚汁’,其中有 860

万 箱 流 向 浙 江 市

场,可见‘宋柚汁’

的未来市场潜力还

很大。”董事长宋伟

介绍,为进一步拓

展市场,去年 3 月

公司投资2.8亿元,

正式启动新厂房建

设“。新生产线运用

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可实现自动打浆、灌

装和自动液位检测等,不仅能保证产品品

质,还可以全面提升产能。”宋伟说。

“靠着‘宋柚汁’的出圈,公司打造香

柚三产融合产业园,是为‘双柚’产业新

塑的门面。”宋伟介绍,2017 年,公司第

一个香柚种植基地落户常山县草坪村,

占地 2600 余亩,这也是目前为止,该县

香柚单体种植量最大的基地,每年能带

动就业 160 余人,为村集体增收 180 余万

元。

香柚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

1000亩,一期主要建设柚香谷农业总部大

楼、控温控湿智能玻璃大棚等,同时提升

香柚基地 500 亩、新建香柚基地 300 亩。

二期主要建设研发中试工坊、全国基地监

控设施等,集休闲化、智能化于一体,将成

为常山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样

板。

“去年胡柚国家级地理标志品牌价值

达 103.97 亿元,带动全县农民增收 12 亿

元。常山胡柚成功入选全国‘土特产’推

介目录、中国气候好产品,胡柚鲜果被列

入杭州亚运会指定产品供应名录。”常山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

该县将持续推进香柚新品种选育、新产品

研发,多业态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

链和利益链。

葛锦熙

﹃柚香谷

﹄年产值45亿元灌装生产线竣工

常山

﹃双柚

﹄产业迎来

﹃开门红

打造侨乡国际农产品加工储运园

青田山货卖到全世界

时下正值甘蔗收获的季节,连日

来,在宁海县越溪乡田岙村的甘蔗地

里,农户们忙着收割甘蔗。而在田埂

边,成捆成捆的甘蔗被运往红糖加工

点进行古法红糖制作,村里处处弥漫

着甜甜的蔗糖香味。

田岙村地处海边,地势平缓,在此

种植的甘蔗因光照时间长,糖分含量

高,适合制作红糖。当地村民素有种

甘蔗制糖的传统,采用古法制糖工艺,

做出的红糖小有名气,经常被抢购一

空。目前,该村甘蔗种植面积达 120

亩,2023年红糖总产量约10万公斤。

2022 年,田岙村成立以村集体为

主体的强村公司——沧田农业有限公

司,让全村 696 名村民入股成为公司

股东,并在宁波开设农产品销售门店,

为田岙古法红糖打开了知名度。不

过,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渐渐出现产能

浪费和销售跟不上的矛盾。“有的农户

做起来可能就是自己和亲朋好友吃,

会有余量;有的农户销路拓展得好,会

接到大单子,但没有那么大的产量。”

越溪乡沧田农业有限公司主理人陈强

介绍。

甘蔗种植户陈法杰就碰到了产

能不够的烦恼。“去年甘蔗没成熟的

时候,就已经有十几个朋友向我买红

糖。”陈法杰说,海边种植的甘蔗,用

来制作红糖,味甜且不腻,深受客户

喜爱。特别是强村公司把古法红糖

的牌子打出去后,陆续收到杭州、宁

波等地多个订单,“但因为都是个人自

己做,没有规模化,很难满足那么多订

单的需求。”

“除了供需矛盾,田岙古法红糖走

向市场后生产经营规范化等诸多要求

也倒逼着我们转型升级。”陈强表示,

为推动红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

化,2023年以来,沧田农业有限公司不

断完善产业链条,联合越溪乡“宁海珍

鲜·鲜在越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建设符合要求和规范的沧田红糖加工

点,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

古法红糖产业闭环。

“沧田红糖加工点建好后,日产能

预计可达 1500 公斤,每年能为村集体

经济增收 50 多万元,带动 60 余户群

众受益。”田岙村党支部书记叶其斌

说。

方景霞 惠晓阳

古法红糖正飘香

“甜蜜事业”助农增收

第4页

科 技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4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期发布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

将于2024 年7 月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

是稻渔综合种养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将为

新时期规范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推进稻渔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以稳定

水稻种植、促进渔业生产为目标,在坚持耕

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

的前提下,统筹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生产

和生态,突出稳粮为主、稻渔互促、因地制

宜、绿色安全等重要原则,并充分考虑各地

区各模式的差异性,明确稻渔综合种养总

体要求以及稻渔设施建设、水稻种植、水产

养殖、日常管理等稻渔综合种养生产重点

环节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其中,总体要

求部分是《通用技术要求》的核心内容,其

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三方面:

一是明确了沟坑设置及占比要求。提

出宜不挖沟坑或少挖沟坑。需要设置沟坑

时,沟坑占比不应超过10%。

二是明确了水稻产量下限和水产养殖

目标单产。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的单季

稻产量每667平方米(包括沟坑面积)不低

于500公斤,平原地区双季稻稻渔综合种养

和丘陵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单产不低

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在不降低水稻

产量和不破坏稻田水土环境的前提下,结

合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设定水产

养殖的目标单产。

三是明确了肥料、农药、饲料、水产养

殖用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要求。农药和水产

养殖用兽药使用应分别符合 GB/T8321 和

《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的要求,同时使用

的农药不应含有《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所

列禁用药品的化学成分和停用兽药的化学

成分,使用的水产养殖用兽药不应含有禁

用农药的化学成分和对稻田水土环境、水

稻生长发育有害的限用农药的化学成分。

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单位面积化

肥、农药使用量宜平均减少30%以上。

冯建伟

日前,省农业

农村厅、省农科院

等单位的 10 余名

专家参与的专家

组,来到磐安县山

之舟羊肚菌共富

农 场 ,经 考 察 认

定,该农场基地内

的羊肚菌为全省

出菇最早,且出菇

效果不错。

常规的羊肚菌

栽培一般 11 月种

植,次年 2 月出菇

采收。磐安县山

之舟生态农业有

限公司通过采取多

项技术措施,突破

羊肚菌的栽培时

限,实现“30 天出

菇”,并科学避开

了“倒春寒”。

“我们年前就

出菇,比常规提前

了 2 个月。目前,

新鲜羊肚菌价格 200 元/公斤,比 3、4 月

上市售价高出1倍多,每亩可以增收1万

多元。”磐安县菌林天下生态农场负责人

胡德照开心地表示,农场羊肚菌栽培基

地由“山之舟”公司提供技术、菌种及销

售,面积 70 余亩,春节前价格高而且不

愁卖。

公司负责人包金亮介绍,为实现提

早出菇,他们潜心钻研,在今年种植前期

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羊肚菌生产的情况

下,铺设遮阳网控制高温,加盖保温膜防

止冻害,品种选育、原料调配、菌种制作、

环境调控等复杂又繁琐的环节更是经过

不断试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公司深耕羊肚菌产业多年,因地

制宜总结了多项适用技术,并先后参与

制定林菌循环、林下、大田等3项羊肚菌

栽培的浙江省地方标准,大大提升羊肚

菌标准化栽培技术。公司还牵头成立金

华市羊肚菌共富联盟,成员间“信息互

通、技术互促、销售互助、行业互督”的共

赢模式,有力助推了羊肚菌产业的健康

快速发展。目前,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已

在全国 10 余个省(区、市)推广,惠及农

户1000余人,带动增收2.2亿元。

“下一步,准备在磐安建设羊肚菌工

厂化培育中心和羊肚菌共富示范园,以

集中培养、分散出菇的技术模式,和“公

司+园区+标准+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

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壮大羊肚菌产业,助

力农民增收。”包金亮说。

磐安作为“中国香菇之乡”,食用菌

种植是农民的有效致富途径,羊肚菌产

业则是近年新发展的珍稀品种。磐安县

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陈加多表示,磐安山区秋冬季降温早,利

于羊肚菌适时早栽,能提高经济效益,开

发前景好。他们争取将羊肚菌纳入产业

化奖补范围,还争取将其纳入农业政策

性保险,降低种植户的风险。

杨振华

日前,宁波市海曙区伟良农场种植的

马铃薯喜获丰收。“经过改良的土壤又松又

软,种出来的马铃薯卖相好,产量也高!”种

植户李伟良说。谁能想到,这几十亩地曾

因发展花木产业肥力低下的“孬田”,如今

“摇身一变”,种植粮食作物的亩均效益一

样可达万元。

原来,早在2022年,宁波市启动“科技创

新2025”重大专项——“非粮化耕地和中低产

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通过

为期三年的研究,专家为在“非粮化”整治中

清理出来的地块提供个性化“转产”方案。

因地施技很关键。专家首先测出地块

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再结合整治前

的耕种情形“对症下药”。伟良农场所在地

块土壤层薄,专家团队采用机械深耕、施用

有机肥等措施,数十亩耕地不久就恢复了

“活力”。宁波多山,山岙山脚处的耕地整治

难度大。专家先对这些地块的犁地层进行

表土剥离,再将下层砂石土替换成保水性好

的黏土,相当于动了“手术”。经测产,通过

这种新技术改良的示范地块,稻谷亩产可达

600公斤以上,达到高标准农田的产量目标。

“在土壤保水性不好的地方,我们会推

介种更加适合的玉米、马铃薯等。我们选

育的‘甬马1号’马铃薯就很受农民欢迎。”

宁波薯类专家王芳介绍,作为公益性科研

项目,专家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还亲

自上门指导栽培。

耕地质量好了,加上有良种良法配套,

农民种粮信心也更足了。象山县西周镇数

百亩抛荒地经过酸化改良提升肥力之后,

很适合种马铃薯等旱粮,在城里工作的王

献江第一时间回村承包了30余亩。“通过马

铃薯和玉米轮作,去年一亩地纯收入接近1

万元。我的农场还给村民创造了好几个就

业岗位,收入比他们过去种苗木还要高。”

王献江说。

通过共建示范基地的办法,专家用一

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宁波2900多亩耕地的改

造,每亩地平均增收超1000元。

翁云骞 谢履冰 詹柴

因地施技改造耕地 抛荒地成了万元田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布

系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

羊肚菌在磐安抢

﹄上市

30天出菇突破时限

,每亩可增收万元

日前,在位于

金华市金东区澧

浦镇的薯类品种

选育基地,科技人

员正用无人机和

植物冠层光谱仪

等相关仪器采集

作物长势与生理

数据。

胡肖飞 摄

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

水产学会发布《2024 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

品种和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推介发

布 2024 年 29 个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和

15 项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其中,由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罗氏沼虾

“南太湖 3 号”被列为 2024 年重点推广水

产养殖品种,罗氏沼虾“两虾一稻”综合

种养技术和池塘养殖尾水“三池两坝”生

态处理技术被列为 2024 年重点推广水产

养殖技术。

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新品种具有生

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养殖成本低,适宜

培育大规格商品虾等特点。适合在水温连

续90天达22℃以上的淡水或盐度在3‰以

内的咸淡水地区养殖。

罗氏沼虾“两虾一稻”综合种养技术

是筛选罗氏沼虾作为稻虾综合种养品种,

优化大棚标苗技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

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该技术通过

养殖罗氏沼虾排泄物为水稻提供肥料,可

显著降低化肥等的使用,起到节约成本的

目的。目前,该模式已在浙江、安徽等地

进行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超2万亩。

池塘养殖尾水“三池两坝”生态处理技

术是将物理沉淀、填料过滤、曝气氧化、生

物同化等集成为一体,在实现最低投入的

前提下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

用,具有适用性强、成本低、易维护的特点,

适宜于在内陆养殖池塘推广应用。目前,

该技术已推广至全国,可实现养殖尾水达

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丹水

2024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和技术公布

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一个品种和两项技术入列

第5页

政 策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5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

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农村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

南》),进一步推动各地开展农村黑臭水

体治理工作。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

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指南》的发布背景、

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读。

问:《指南》发布有哪些背景?

答:“十三五”期间,为贯彻落实中

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

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水

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

动各地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加强

工作指导,2019 年,生态环境部印发《指

南(试行)》。

《指南(试行)》实施以来,地方积累

了不少好做法,如结合水体用途或功能

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强化公众参与和监

督等。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必要对《指

南(试行)》进行修订完善,一方面,学习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吸收地方好的经

验做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

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原则

是什么?

答: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

分析黑臭水体的特征与成因,因水体类

型施策,精准治污。二是经济适用,利用

优先。合理选择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

的治理模式。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生

态化等措施进行治理,降低治污成本。

三是典型引路,注重实效。选择典型区

域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进治理。

重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

体,引导村民共商共治共管共享。

问: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有哪些具体

要求?

答:1. 明确水体面积。多大面积水

体应当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范围,原

《指南(试行)》不明确,给地方工作带来

困扰。经反复研究,综合考虑治理必要

性和可行性,《指南》规定:原则上将水体

面积200平方米及以上纳入农村黑臭水

体排查范围,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

体,可不限于上述要求。

2.明确识别步骤。原《指南(试行)》

规定农村黑臭水体依据水体散发浓烈气

味或颜色明显异常感官特征进行识别;

对于感官判断有争议的农村水体,可对

水体周边居住村民等开展调查,进一步

判断水体黑臭状况;当开展公众评议有

困难时,通过水质监测判定是否黑臭。

执行中,地方对是否需要开展水质监

测,仍存在疑惑。《指南》进一步明确,按

照感官判断、公众评议、水质监测三个

步骤,判断是否为黑臭水体。前一步骤

可判定为黑臭水体的,则不进行下一步

骤。

3.规定了不判定为黑臭水体的特殊

情形。包括无污染源、仅透明度单项指

标超标的水体;以及农村污水治理中作

为污水收集、输运和处理系统的水体,如

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并输运至污水处理设

施的加盖的村庄边沟等非管道收集系统

形成的水体;本身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一

部分且运行正常的水体,如人工湿地、氧

化塘等。

问:如何对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清单

管理?

答:《指南》明确,原则上将水域面积

为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黑臭水体(较大

面积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管理,

水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纳

入省监管清单管理。省监管清单中水体

面积较大、治理难度复杂的黑臭水体,视

情调整进入国家监管清单。

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总体要求

有哪些?

答:《指南》明确,一是整县系统治理

黑臭水体。坚持以污染源头管控为根

本,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

通、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以县级

行政区为单位整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

理。二是优先选择资源化利用措施。根

据水体用途或其用地分类和污染成因,

结合村庄发展规划、区域经济水平和村

民需求等确定治理思路,优先采用资源

化、生态化治理措施。三是严控将水体

“一填了之”。实施并完成控源截污措施

后,确因无水源而导致水体消亡的,在水

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同意

变更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征得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方可采取覆土填

埋等措施。

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

制包括哪些?

答:《指南》明确,一是水体巡查和保

洁制度。鼓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

延伸,鼓励建立农村环境网格员制度。

有专人负责,定期巡查和保洁水体(如打

捞水面垃圾、枯枝败叶等)。二是污染治

理设施管护制度。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源

头治理设施管护,特别是厕所粪污、畜禽

粪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管护。

三是村民参与制度。鼓励将农村黑臭水

体排查及治理情况、长效管护机制(包括

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

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公告栏等便于群众

知晓的方式向村民公开。鼓励通过“二

维码”扫一扫等手段,畅通群众问题举报

和信息反馈渠道。四是社会监督制度。

每季度,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将本行政区域内新

增纳入国家、省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完

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通过政府网站

或本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接受

公众监督。

问:治理成效如何进行验收?

答:《指南》明确了水体不黑不臭、完

成水体治理措施、建有长效管护机制、群

众满意、公示无异议等5条验收标准。

达到验收标准后,设区的市级生态

环境主管部门每季度对农村黑臭水体治

理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省级生态环境部

门每季度指导并核实本行政区内农村黑

臭水体治理完成情况。其中,纳入国家

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应组织进行逐

个核实,并报生态环境部销号。对销号

后出现返黑返臭、难以立行立改,特别是

控源截污措施不到位的水体,生态环境

部将取消销号。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组

织制定整改方案,完成整改后重新验收、

组织核实,并上报销号。

沈焕

近日,国家

卫生健康委办公

厅等 8 个部门联

合印发《关于全

面开展健康家庭

建设的通知》,全

面部署健康家庭

建设工作,以健

康家庭构筑健康

中国牢固根基。

健康家庭是

指家庭成员履行

自身健康第一责

任,掌握必备的

健 康 知 识 和 技

能,践行文明健

康绿色环保生活

方式,传承优良

家风家教,家庭

环境卫生健康,

家庭成员身体、

心理和社会生活

处于良好状态的

家庭。

健康家庭建

设的基本条件包

括:家庭主要成

员在本村(社区)

居住满 1 年;家

庭成员与当地村

(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实行责任医师签约制度,接受家

庭签约医生的诊疗和家庭健康指导

员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等;家庭成员

健康状况良好。

《通知》从提升家庭健康素养、营

造健康家庭环境、培育优良家庭文

化、健全健康家庭工作机制等方面,

部署了包括开展健康家庭知识普及、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健

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等11项重点任

务。

其中,提出开展科学育儿理念和

知识宣传,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预防

和早期干预知识普及。对家庭成员

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培训,倡导

家庭制定健康管理规划,培养健康家

庭明白人。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

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强全生

命周期生殖健康服务,开展青春健康

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家

长亲子沟通技巧。

此外,《通知》从提升居民健康素

养、培育优良家庭文化、培养家庭健

康指导员、建成家庭健康服务阵地、

培树健康家庭典型等5个层面,提出

了健康家庭建设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根据《通知》,到2025年,全国居

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5%;到203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

30%。与此同时,每个村(社区)配备

1 至 2 名家庭健康指导员,到 2025 年

末,覆盖 90%以上的村(社区),基本

实现全覆盖;到2030年末,覆盖100%

的村(社区)。

李恒

每个村 我国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

(社区

)要配备

1

2名家庭健康指导员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公布

明确可按照感官判断是否为黑臭水体

近日,德清县

组织开展“送戏下

乡 ”文 化 惠 民 活

动,让村民在家门

口 乐 享 戏 曲“ 大

餐”,丰富基层群

众业余文化生活。

谢尚国 摄

第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丽水市坚持以

“八八战略”为总引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

工程”,构建“五大共同体”,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一是构建农业、农村和农民

“三农”融合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构

建生产高质量、生活高品质、生态高安全

“三生”融合共生的社会共同体。三是构

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产”

融合共兴的经济共同体。四是构建数字

化、智能化、生物化“三化”融合赋能的科

创共同体。五是构建农民主体、政府主导、

市场主推“三方”融合共推事业共同体。

构建“五大共同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三大乡村”,推进乡村环境品质化提升

一是建设花园乡村。深化“五型村

庄”布局,留住“乡愁田园”底蕴,建设“山

水花园”乡村,点面结合,串点成线,建成

立体式、花园型、全景观的新乡村,呈现

丽水版“富春山居图”。

二是建设品质乡村。推进品牌乡村

创建。打造县域特色品牌,形成“一带三

区”“一县一品牌”格局;打造村域主题品

牌,按照“一村一主题”定位,结合山水、

人文、产业、治理等个性特点,展示乡村

的差异性,克服千村一面的弊端。推进

“一带六小七馆”建设。因村制宜实施

“环村绿化带,村内小菜园、小竹园、小池

塘、小树林、小花圃、小广场”“六小”建

设,美化村庄、保持农味;因文制宜设计

嵌入“村史馆、科普馆、民俗馆、农耕馆、

博物馆、非遗馆、收藏馆”等“七馆”建设

内容,强化农文旅融合,提升乡村魅力。

三是建设未来富丽乡村。作为“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示范样板,富

丽乡村将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市民休闲养生的生态乐园,也是留得住

乡愁的文化故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

家园,还是发展美丽经济的产业新园和

数字赋能的智慧 e 园。丽水市按照城乡

公共服务大融合要求,构建城乡普惠高

效服务体系,通过环境整治和经营开发

相结合方式,系统性推进产业兴旺的特

色乡村、美丽宜居的花园乡村、留住乡愁

的人文乡村、睦邻和谐的善治乡村、城乡

融合的开放乡村、智慧赋能的数字乡村、

服务完备的无忧乡村、共创共享的共富

乡村建设。

来稿摘登

王水成来稿说,每到新春佳

节来临之际,一些农村车满为患,

有的停靠在路边,有的停在房前

屋后,有的甚至干脆被“塞”在弄

堂口……乡村出现“停车难”,让

人既喜又忧。喜的是农民生活水

平提高了,忧的是周围百姓正常

出行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村容村

貌。

如何解决节假日农村“停车

难”“难停车”的问题?笔者建议,

首先,对农村停车行为进行综合

治理,让有车一族规范停车。其

次,要划出一块零时“停车场地”,

供有车族有序停车。第三,发动

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

春节来临,

农村“停车难”不能忽视

徐曙光来稿说,最近,多地乡

村上演了文艺晚会,热闹有趣的

“村晚”给当地村民带去欢声笑

语,也成为乡村浓厚年味的生动

注脚。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吃

穿不愁,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也日益增长。然而,在一些农村,

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十分单

调,经常可以看到,每逢节假日,

不是吃吃喝喝,就是打牌搓麻将

等,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过节陋

习与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

笔者以为,乡村“春晚”之所

以受广大村民喜爱,是因为它接

地气,贴近基层群众。乡村“春

晚”虽没有大牌名星或著名演员

加盟,参与演出的都是一些相互

熟悉、本乡本土的农民演员,但演

出的节目通俗易懂,很适合当地

群众的口味。

乡村“春晚”不仅丰富了广大

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通过

演出让村民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改掉以往那种陈旧的过节陋

习,焕发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乡村

振兴助力。愿这样深受农民喜爱

的草根“春晚”在各地乡村多些,

再多些。

乡村“春晚”多多益善

锚定“三大方向”,推进农业产业链迭代升级

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坚持

引进良种与自育良种相结合,为农产品

升级换代提供种源支撑;大力引进和推

广先进技术,着力提升全市种养业、加工

业应用先进技术的水平和普及率;大力

推广规模化设施农业,实现农产品量质

齐升。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主体

联农、服务带农、政策强农,积极把广大

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大力发

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设立农产品加工

园区,组建专班开展专项招商招才,充分

调动投资主体的热情,实现做强二产、联

动三产、带大一产的目标。大力推进农

业规模化经营,通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

统一负责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的方式,实

行村企合作经营,让农民获得流转和经

营分红的“双份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

和村民双增收。

三是探索新时代发展壮大乡村集体

经济的“五化”协同新路子。大力推动

村集体组织“组团化”发展、经济“品牌

化”经营、产业“绿色化”升级、治理“数

字化”赋能和人才“雁阵化”培育。打破

村域界限,探索成立强村公司,深化完

善“联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实现生

产经营多样化和专业化,积极打造区域

特色品牌,增加村集体及村民收入。以

“两进两回”为抓手,吸引人才返乡投身

农业,鼓励强村公司聘请农业职业经理

人,培养一批优秀的村集体经济发展

“领头雁”。

培育“三化五型”人才,推进农民市民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三化五型”人才。按照市

场有效、政府有为、农民有劲的思路,积

极培育不以户籍为依据,而以分工分业

为基础的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化农村

劳动者,推动包括“专业化、职业化从事

现代农业的农创客等“五型”人才扎根

乡村。

二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围绕“大

搬快聚”五年行动规划,进一步加大搬迁

安置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更多山区农民进

城集聚。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保障进

城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享

受同城同待遇,实现进城农民无差别融合

城市社区,消除城乡二元“隔离墙”。

三是推进城乡社区和城乡居民融合

发展。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

农民职业化、农民工技能化和外地人口

本地化,实现城乡居民双向转化和人的

全面发展,构建城乡共创共富共享新路

径。顺势规划建设城乡融合新社区,因

地制宜撤并村落居住地,鼓励发展乡村

旅游、民宿、康养等美丽经济新业态,让

农民集聚的城乡融合新社区成为美好共

富、和谐安定的新家园。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

一是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建立宅

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合理分配宅基地复

垦所得利益。制定农房拆除“货币化”补

偿惠民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推进农

村宅基地复垦,实现政府、村集体、农户

“三增收”。

二是盘活农村闲置房屋资源。用好

用足“大搬快聚”政策,统筹国家传统村落

创建,整合历史文化村落、老屋拯救、古村

复兴等资源,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闲置

农房,实行保护性开发,活化沉睡资源。

三是盘活农村集体所有房地资源。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厘清农

村闲置房地资源产权,加快建立农村集

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地价评估体系,

充分运用现有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闲置房地资源激

活利用。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让“红绿融合”交相辉映

一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点绿成

金”。深化“山”字系品牌影响力。加大

“丽水山耕”精深加工企业覆盖面,优化

“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发展环境,加快

打造“丽水山景”乡村旅游景区村、美丽

休闲乡村,延伸打造“丽水山泉”“丽水山

路”品牌,推动丽水特色小吃产业规范化

发展,打响丽水区域公用品牌,让美丽业

态和美丽生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美好生

活。优化乡村产品销售平台。加大农村

人才的技能培训,不断壮大农产品网销

队伍。紧密对接大型电商平台,建立农

产品直播基地和仓储基地,努力开辟网

销快车道。加快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

设,构建统一的农产品溯源体系、供应链

金融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等,夯实乡村电

商基础。

二是传承红色文化,实现“红绿融

合”。注重培育红色文化软实力。自觉

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

浙西南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引领纳入乡

村振兴,在塑造鲜明的城市精神气质、

积淀深厚的人文内涵上先行示范。在绿

色优势的基础上整合红色资源,实施红

色基地、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村镇

和基础设施五大优化工程,打响“红色

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品牌。深入挖掘

浙西南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以红色

革命精神激活高质量绿色发展潜能,推

动和促进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民

俗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红绿融合”丽

水样板。

作者单位: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项根森 叶理川

近年来,丽水市结合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按照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的新要求,持久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坚定厉行“丽水之干”,全面打造共同富裕美

好社会山区样板,扎实走出了一条符合丽水实际、“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论 坛

丽水推进乡村振兴的六大路径

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

第7页

备上常用药物 及时增添衣物

急诊科医生王彦军表示,出行期

间可以备一些常用的感冒、退热、晕

车、治疗肠胃炎的药物,对于有慢性

病的人群,出行前要把平常需要用的

药带足,避免因无故停药导致疾病急

性发作。“晕车是不少人的噩梦,晕车

人士可以提前服用苯海拉明预防晕

吐。”王彦军说,若旅途中发生肠道感

染,使用蒙脱石散可以改善腹泻症

状。但要注意的是,蒙脱石散和其他

药物需要间隔两个小时使用。冠心

病患者或老年人出行务必备好药

物。王彦军建议,对于冠心病患者,

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应随身携

带,当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含服一

片硝酸甘油片。

此外,医生还提醒,要科学制定出

行计划,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时间。

鼓励错峰出行,避免扎堆。自驾返乡

建议提前关注目的地及沿途的天气预

报,若途经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区

域,务必听从指引,注意行车安全。这

段时间温差大,及时做好衣物的增添

也非常重要。出行的衣物建议保暖、

方便、耐脏,尤其是面对南北温差较大

的情况,要避免未及时增减衣物而引

发疾病。 奚安

自觉戴好口罩 建议清淡饮食

呼吸内科医生李晓利介绍,春节

期间,各类呼吸道疾病仍处在高发阶

段,且混合感染占比增高。“目前我国

仍以甲流、乙流等病毒为主,春运会

增加交叉感染风险。”李晓利建议,大

家在出行期间还是要戴好口罩,做好

个人健康防护,尤其是老人、儿童及

有基础病的人群。

那么,春运期间需要带哪些防护

用品?李晓利说,首先是要自觉戴口

罩,可选取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级别

更高的口罩。除了自身戴好口罩外,

也要随身携带几个备用口罩,长时间

佩戴后,若口罩变形、弄湿、弄脏,需

要及时更换。

消化内科医生韩霜提醒,对于长

途旅行的朋友而言,注重出行过程中

的饮食卫生非常重要,若吃了不干净

的东西导致肠胃炎,得不偿失。因

此,饮食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或使用

免洗消毒凝胶。如果使用公共交通

上的餐桌,可以用酒精湿巾擦拭桌

面,再将食物放在桌上。由于铁路出

行一般禁止携带酒精,可使用消毒湿

巾替代。旅途中,建议清淡饮食,尽

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

等食物。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健 康

如果你的脚后跟容易干

燥、有裂口,且涂保湿霜也没

用,就要留意了:这种情况并

不是单纯的皮肤干燥,可能

是脚气的一种,叫做鳞屑角

化型脚气。因为它没有水疱

也不糜烂,往往瘙痒等症状

也不突出,主要表现为脚后

跟、脚底干燥,脱屑,有些人

的皮肤角质层会增厚,症状

严 重 的 话 ,可 能 会 出 现 干

裂。有些人得了十余年,可

能都不知道是脚气。

鳞屑角化型脚气是由皮

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真

菌性皮肤病。有些人出现脚

后跟干燥脱屑后,自我误诊

为皮肤干燥,便开始在去死

皮和做保湿护肤的路上越走

越远,错过了较佳的治疗时

机,结果出现一系列不适。

一是疼痛,拖到后面发现脚

后跟干裂剐袜子,一走路就

疼,有时候还流血;二是瘙

痒,脚上有红疙瘩,一直瘙痒

难忍;三是传染,脚长了灰指

甲,接触过脚的手也被传染

了,甚至伴侣和孩子的脚也

开始干燥、粗糙、脱屑。

鳞屑角化型脚气看起来

像是一种真菌感染比较轻的

脚气,但其实很顽固,且含有

真菌的皮屑易脱落,流动性

更强,危害较大。冬天是治

疗鳞屑角化型脚气的好时

机,因为冬天真菌繁殖速度

相对慢,还能避免春夏真菌

感染加重时引发的脚臭、脚

痒、糜烂等痛苦。

此病虽比较顽固,但以

抗真菌药物治疗,并配合剥

脱剂、封包疗法等方式,促进

角质软化和药物渗透,还是

能实现不错的治疗效果。另

外,它是一种高度复发的疾

病,一定要记得,在症状消失

后,再继续用药 2 周,整个治

疗周期预计需要1—2个月左

右。

丁香

脚后跟干裂有血口子?

警惕是脚气

天寒地冻,各种取暖设

备粉墨登场,传统的电热毯、

电暖风、热水袋,新兴的电热

宝、暖宝宝贴、UBS取暖设备

等。这些取暖用品应用方

便,取暖效果好,但很多人却

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烫伤,

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低温

烫伤”,也被称为“冷烫伤”。

低温烫伤好发在冬季,

烫伤的部位常在下肢。有实

验证明,44℃持续6个小时作

用于皮肤即可造成烫伤,温

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烫伤

的程度就越严重。热水袋、

暖宝宝等取暖用具往往是低

温烫伤的元凶。

冬天,人的感觉迟钝,老

年人肢体神经末梢功能减

退、循环不好,对热和痛的感

觉比较迟钝,特别是意识不

清醒或患糖尿病、中风等肢

体知觉敏感性下降的人群,

对低温热源不敏感,不当使

用保暖用具更容易受到低温

烫伤。一般轻度烫伤可致受

烫部位皮肤脱水、血管扩张

出现红斑,如果热源持续作

用于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

可致皮肤细胞组织坏死,出

现水泡;随后发展为真皮深

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低温烫伤和开水烫伤、

明火烧伤不同,疼痛感不明

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

泡、脱皮或者发白现象,看

起来并不是很严重,但后果

很严重,比高温烫伤更容易

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一旦伤

口溃破,又不及时治疗,极

易引起感染,长时间都无法

愈合。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可

先用凉水冲洗烫伤处,然后

要及时就医,千万别乱抹药

水,以免处理不当污染创面,

致 皮 肤 溃 烂 ,长 时 间 难 愈

合。低温烫伤多数伤及肌肤

的深部,一般通过局部用药

对创面做保湿和融痂处理,

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后重新

长出肉芽和皮肤,治疗时间

较长。创面深且严重的烫

伤,局部换药很难治愈的,还

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为避免发生低温烫伤,

冬天在使用持续发热的设备

取暖时,应控制好温度和时

长,特别是贴身的产品,更要

有意识地间断性使用。暖宝

宝不要长时间放在同一部

位,更不要紧贴着皮肤,最好

贴在衣服上。喜欢泡脚的老

人,水温以30℃—40℃为宜,

时间在15—30分钟即可。喜

欢用热水袋的中老年人,热

水袋水温不宜大于 50℃,装

水时不要太满,装70%左右热

水即可。不要把热水袋整夜

置于被窝内,最好在睡前将

被窝捂热,睡时取出。意识

不清的患者,在用热水袋时

最好多包一层布,或放于两

层毯子中间,热水袋不要直

接接触患者皮肤。使用电热

毯要注意产品质量,睡前打

开,睡时关闭。在使用各种

新潮取暖设备时一定要严格

按照说明书操作。

王玲梅

春运出行,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春运开始,千千万万在外打拼的游子开始踏上回家的旅途。据人民网发布信息,2024年春运人员流动

量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如何在出行过程中保证自身健康安全?

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多位医生,为大家送上春运出行健康指南。

冬季取暖要防止低温烫伤

支原体、甲流、乙流来了咋办?

保护儿童要从家庭开始

近期,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

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轮番袭

击。为了保护儿童健康,家庭成为首

要防线。这些疾病虽然病原体不同,

但临床表现相似,都以发热、咳嗽、咽

痛等症状为主。由于儿童免疫系统

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

容易受到这些病原体的侵袭。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

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特点为无

细胞壁、可独立存活。它是已知的

可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容易侵

袭感染肺部导致肺炎。儿童肺炎支

原体肺炎多见于 3 岁以上儿童,起病

缓慢,常伴有发热、刺激性咳嗽等症

状。肺部体征与刺激性咳嗽和发热

均 不 一 致 ,胸 部 X 线 影 像 表 现 多

样。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甲流和乙

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感染性疾病。甲流和乙流的临床表

现相似,都以突然发热、咳嗽、咽痛、

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为主。严重者可并发喉炎、急性中耳

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

炎、心肌炎、心肌病、脑病、脑炎、肌炎

等病症。由于流感病毒的感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因此常在人群中引起暴

发流行。

面对这些呼吸道疾病的侵袭,家

庭成为保护儿童健康的首要防线,家

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首

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

间关闭门窗。这样可以降低病毒在

空气中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其

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

教育孩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

扔垃圾等。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

巾捂住口鼻,避免病原体通过飞沫传

播。此外,要加强营养和锻炼。家长

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

衡。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

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最后,要及

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

的有效手段,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对于其

他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也要及时接种,

以降低感染风险。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时,家长不要恐慌,可以用“一笑、二

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这六步

流程来居家观察评估儿童病情变

化。首先要放松心情,微笑着与患儿

沟通交流;其次要观察孩子的表情是

否痛苦、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变化

等;然后要逗逗孩子、陪孩子玩耍,观

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情况;最后如

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当发热咳嗽超过 3 天不好转,即

使没有任何异常,都必须立即就医。

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有效的药

物是作用于细胞质的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

素、克林霉素等。肺炎支原体对作用

于细胞壁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

药物固有耐药。如果阿奇霉素等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8 周岁以上儿

童可使用四环素类药物;8 周岁以下

儿童,如果确定是阿奇霉素等耐药菌

感染,除了四环素类药物,还可以考

虑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例如左氧氟

沙星、莫西沙星等。

徐灵敏 赵青

第8页

提升“颜值”,谱写古村新韵

多年来,殿前村在保护好古村落、古

民居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团队编制村庄

总体规划,改造提升村居环境,全方位推

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

宜居示范村、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台

州市垃圾分类示范村,并列入第四批中

国传统村落名录。

“老村用地局限,我们通过危旧房改

造、老建筑功能置换等方式,打造村内公共

活动空间。”朱善敏说,一方面,在保留特色

建筑制式的基础上,将原来村集体所有的

粮仓改造为居家养老中心,蚕室改造为党

群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在门前屋后为村

民打造“共享菜园”,在古树群之间打造儿

童活动沙池,这也成为村民游憩的好去处。

据了解,该村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

推进村内美化、洁化、绿化等重点工作,投

资1600多万元完成主街道观溪路道路白

改黑及沿街立面整治,投资900多万元完

成镇区绿道建设,同时完成了美丽庭院改

造和鹳谿公园、湿地公园、镇区绿道等民生

实事工程,村居环境焕然一新,湿地公园到

鹳谿公园、十三罗溪两侧沿线串珠成线,实

现“一处美”到“处处美”的高品质提升。

在殿前村的入口处,有一片远近闻

名的古树群,占地约 3500 平方米,以樟

树、柏树和朴树为主,树龄在二三百年之

间,被临海市政府列为古树名木群加以

保护。村里还有朱氏宗祠、罗氏古宅、朱

以德故居、罗彬斋墓等古建筑。

“我们村里有三宝:古树、古村、古文

化。”殿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

善敏说,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

和风貌特征,村里就做了充分的规划,综

合考虑自然、人文特征,划定了核心保护

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明确

了不同的保护和开发程度。同时,还将

传统村落保护等写入村规民约,既保障

项目顺利开展,又维护了村民的长远利

益。从2015年至今,殿前村先后对朱氏

宗祠等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进行保护

修缮和利用;对朱以德故居等具有典型

代表的传统民居进行了维修和加固;还

对火烧遗址、古树公园等区域进行了改

造提升。

修旧如旧,还原古村古韵

2024 年 2 月 3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背倚九龙山、旁畔乌

溪江,“白墙黛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位于浙

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南入口的遂昌县龙洋乡

九龙口村,犹如一颗“明

珠”在风景旖旎的青山绿

水间熠熠生辉。

“十多年前,九龙口村

还存在生产生活条件落

后、村落分散、村级管理涣

散等情况。”九龙口村党总

支书记戴向伟说,九龙口

村曾是遂昌县危旧房集中

改造重点村,大部分村民

生活在交通不便、环境条

件恶劣的偏远自然村,靠

山吃山、致富意识不强。

为改变村贫民穷的旧

面貌,2010年,九龙口村以

“千万工程”为抓手,抓住

村规模调整契机,成功获

批占地5万余平方米、人口

聚集的新村规划项目。经

过3年努力,白墙黛瓦与自

然环境相呼应的62幢风格

统一、规划设计科学的房

屋拔地而起,村民的居住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光有漂亮的房子还不够,还要让村民的口袋

“鼓”起来。九龙口村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在逐户征

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传承乡土文化,发展

乡村旅游为主线的致富路径,把山水资源优势转化

为新经济增长点。

九龙口村将农家乐作为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

要产业来培育,制定了统一接待、统一定制、统一安

排、统一分配的“四统一”机制,以标准化模式带动产

业规模升级,良性发展。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

乐、民宿,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目

前,九龙口村有农家乐、民宿经营户20家,可接待500

余人同时就餐。

走进九龙口村,长粽文化元素在村子里满目皆

是,为做强村级支柱型致富产业,九龙口村围绕“九

龙长粽”做起了大文章。

如何实现长粽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九龙口村

在“九龙长粽”文化基础上提质升级,聚焦产业转型、

农民共富目标,打造产业赋能式的长粽共富体“九龙

口村长粽共富工坊”。

每逢节庆,九龙口村“长粽共富工坊”总是忙碌

不已,如今,在“长粽共富工坊”固定就业的村民已有

30 余人,日产长粽 2000 余根,去年销售额达 300 万

元。

九龙口村还以“文”为魂,持续将红色文化、武术

文化、龙排文化等乡村文化资源融入乡村建设中,打

造别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亮点。

2017 年,九龙口村端午龙排节放排实况通过央

视直播,仅三天时间便吸引游客3万余人;2023年,遂

昌端午长粽节在九龙口村举办,受到广泛关注,传承

的九龙山人防身术荣获国际传统武术金奖。

通过文化引流,近年来,九龙口村每年的农家

乐综合体净收入达50余万元。如今的九龙口村,从

曾经村散民穷的偏远山区村,发展成为集生产生

活、休闲旅游、产业观光于一体的“明星村”,先后荣

获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

江省3A级景区村、丽水市2017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

等称号。

刘烨恒 朱敏 潘雨妍 钟玉华遂昌九龙口村

:在绿水青山中走出共富路

临海殿前村:古村落的焕新之旅

“古”“新”协奏,唱响共富乐章

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田园风

貌改造提升、文化品牌营造等项目接连

进村,殿前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

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如何让村民的获

得感更上一个台阶?殿前村给出的答案

就是“口袋”“脑袋”一起富。

为了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殿前

村依托古韵旅游党建联盟,充分挖掘传

统古村落资源优势,提炼“清风朴树 古

韵殿前”的村居品牌,挖掘培育老村的新

功能、新业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比

如建设游步道、玻璃栈道、景观灯等设

施,还将闲置的四合院修缮改造成精品

民宿,让其重获新生。另外,建立了临海

市首家共富工坊,送就业到户、技能到

人,带动农户增收,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

万元。

同时,该村积极推动村级议事协商

创新试点,通过村民小组、村“两委”、村

民代表三大议事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

建引领示范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

参与度。

殿前村还修建了博学广场、乡村电

影院、邻里中心,举办“车灯戏”、普法知

识进礼堂等群体性文体活动,组织观看

党史、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丰富村民的精

神文化生活。 谢蕾

路在变阔,村在变美。近日,笔者来

到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看到刘文西故

里工程正有条不紊推进中。

水竹村是中国人物画泰斗、黄土画

派创始人刘文西的家乡。刘文西1933年

出生在水竹村,2019年去世,曾任全国文

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五

套人民币上毛泽东画像的作者。主要作

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及巨幅

系列长卷《黄土人》等。刘文西生前十分

关心家乡发展,曾多次回到水竹,还亲笔

写下“美哉水竹安”。

近年来,水竹村以刘文西故里为核

心,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用艺术赋

能乡村振兴,致力打造未来乡村。

刘文西故里工程 2022 年 7 月动工,

包括刘文西美术馆、红色艺术研学基地、

未来乡村共享餐厅、乡村景观体验等项

目,其中刘文西美术馆以名人文化品牌

为核心,开展美术研学、培训、体验等活

动。活动以刘文西黄土画派为基础,延

伸出黄土画派创作、展览、研究等,采取

“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学院”的新模

式,建立省内美术培训基地、绍兴市中小

学自然研学基地等,一年参观人次预计

在3万以上。

本着尊重乡村的文化肌理、地理肌

理和情感肌理的原则,设计团队结合村

民需求开展整村改造,翻新、重建民居和

道路,使之融入整体环境,并改造村内景

观,增强村民生活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刘文西故里工程项目负责人司成杰介

绍,工程设计理念是“艺旅共兴”,把艺术

带入乡村,把城市人群吸引到乡村,丰富

村庄业态,让村民在物质上有收获的同

时,精神生活也更丰富。

近年来,水竹村持续提升完善刘文

西故居、刘蒙天故居、党群服务中心、百

年香樟树广场等项目,打造黄土画派学

者“朝圣地”,擦亮“乡村休闲、名人故居、

红色经典”三张金名片。村党总支书记

刘仲尧满怀信心地说,相信刘文西美术

馆及周边美景的提升,会吸引大量游客

前来参观,拓宽村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水竹村始终把文化作为灵魂,把人

文作为血脉,把环境作为外表,构建起完

整的品牌体系,让传统人文底蕴资源在

乡村发光发热,让艺术赋能乡村,促进文

化传承与创新,持续打造水竹文化之乡

标签,实现共同富裕。”长乐镇党委副书

记许剑峰说。 张峰 费学军

近日,笔者走进临海市河头镇殿前村,白墙黛瓦,绿树成荫,民居民院错落有致,巷道整洁干净……从经济落后、

村庄环境差,到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优存量”,再到如今老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生动实

景图在殿前村徐徐展开。

殿前村始建于宋朝,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村内有不少古树和古建筑。多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村居

环境改造提升和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让这座古村落既保留古朴风韵,又焕发出强村富民的精气神。

嵊州水竹村“:艺旅共融”赋能乡村振兴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