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2023-12-16

发布时间:2023-12-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农村信息报2023-12-16

星期六癸卯年十一月初四十一月初十冬至第3937期/今日8版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2023年12月 16http://www.ncxxb.com.cn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农村信息报社出版日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本报记者 唐豪11 月底,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水口村的破损窨井、道路等修补工程正火热申报中,160 余家本区工匠团队通过“村级工程智治一件事”应用争相申报。“工程限额120465元,虽然申报时限只有48小时,但申报的工匠团队有很多。”水口村党总支书记张玉林告诉记者,该平台只要发布工程项目,便会自动给符合条件的工匠团队发送短信,吸引他们前来申报。“村级工程智治一件事”应用在南浔受到基层百姓、干部、施工团队的一致好评。一个数字化应用为何会好评如潮?“这个应用让我有了更加公平的机会去争取项目。”水口村朱红星施工队负责人说,该平台自2020年上线运行以来,他已接到7个村级工程,良好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为他赢得了良好口碑,不少老百姓家中有小工程也会主动找上门请他实施,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近年来,随着南浔区... [收起]
[展开]
农村信息报2023-12-16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星期六

癸卯年十一月初四

十一月初十冬至

第3937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2023年12月 16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本报记者 唐豪

11 月底,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水口村

的破损窨井、道路等修补工程正火热申报

中,160 余家本区工匠团队通过“村级工程

智治一件事”应用争相申报。“工程限额

120465元,虽然申报时限只有48小时,但申

报的工匠团队有很多。”水口村党总支书记

张玉林告诉记者,该平台只要发布工程项

目,便会自动给符合条件的工匠团队发送短

信,吸引他们前来申报。

“村级工程智治一件事”应用在南浔受

到基层百姓、干部、施工团队的一致好评。

一个数字化应用为何会好评如潮?“这个应

用让我有了更加公平的机会去争取项目。”

水口村朱红星施工队负责人说,该平台自

2020年上线运行以来,他已接到7个村级工

程,良好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为他赢得

了良好口碑,不少老百姓家中有小工程也会

主动找上门请他实施,收入比之前翻了一

番。

近年来,随着南浔区乡村振兴战略、“千

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当地涉及改善群众生

产生活的小额工程体量越来越大。数据显

示,2019年以来,该区村级小额工程年总量

超过6000个、年工程总额超5亿元。巨大的

体量和金额滋生了工程发包优亲厚友、工程

管理乱、质量监管不严等系列“微腐败”问

题。如何破解“小工程”带来的“微腐败”问

题,成为南浔建设清廉乡村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南浔以清廉乡村建设为主抓手,

以数字化为手段,创新了“制度+数智+民

主”叠加治理模式,上线运行“村级工程智治

一件事”应用,创建了“造价库”“工匠库”和

“质监库”,用“算力”代替“人力”,建立村级

工程监管闭环机制。

“以前全凭经验来估算工程成本,现在

只要输入想建设的工程,系统会自动生成建

设标准、工程最高限价等内容,大大减轻了

我们的工作压力。”千金镇西马干村党支部

副书记、村监会主任谢冰华告诉记者,“造价

库”会根据市场价格实时更新,避免了许多

工程团队乱报价格、临时涨价、借口拖延等

系列问题。目前,该区已制定 34 种常见工

程共404道施工工序面上参考价,基本能满

足所有30万元以下村级小额简易工程的造

价需求。

(下转第2版)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本报讯 12 月 12 日下午,全省实施县

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工程专题研讨班在杭举办。副省长、省

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工程专班召集人李岩益出席开班仪式

并作主题报告。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关于“千万

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绘就“千村引

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的目标,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

好每一年”的要求,全力以赴把“强城”“兴

村”“融合”三篇文章做得更深更透。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

记、厅长,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专班副召集人、专班办

公室主任王通林主持会议。

李岩益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我省实施

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工程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要

在打造“三个城”上下更大功夫,把“强城”文

章做得更深更透。要打造高能级产业之城,

建好大平台、落地大项目、优化大环境,促进

产城互动、集聚发展。要打造高品质生活之

城,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力、公共服务

保障力和城市风貌吸引力,更好满足人民群

众生产、生活、生态需要。要打造高集聚人

气之城,重点抓好“引得进来”“留得下来”

“搬得出来”等方面工作,不断提升县城能级

和对生产、生活、生态的承载能力。

李岩益强调,要聚焦聚力“三条跑道”,

把“兴村”文章做得更深更透。要聚焦农业

高质高效,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两

条底线,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扎实推

动农业领域“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

地”“电商换市”。要聚焦乡村宜居宜业,聚

力优化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乡风环境,实

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

聚焦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

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集体造血

能力、农民创富能力和区域带富能力。

李岩益要求,要把“融合”文章做得更深

更透。要推动设施相连,统一规划、建设、管

护,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推动资源

相通,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

均衡配置和人、钱、地等要素资源双向流动,

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制度相

融,大力破除妨碍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

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为乡村振兴注入

新动能。

本次研讨班由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

厅、省委党校联合主办。各市、涉农县(市、

区)政府分管领导,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等

参加。同步还举办了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培

训班暨省农业农村厅处级干部读书会,邀请

领导和专家围绕农业农村改革、国土空间规

划及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农业强国与乡村

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专题授

课。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12 月 12

日下午,省委农办主

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

书记、厅长王通林在全

省实施县城承载能力

提升和深化“千村示

范、万村整治”工程专

题研讨班上授课。王

通林以《勇当农村改革

探路者》为主题,围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农村改革重要

论述精神、大力推进农

村改革不断取得新成

就、深刻把握新一轮农

村改革的要求和特点、

奋力交出“勇当农村改

革探路者”新的高分答

卷等四方面,为学员们

作了深入浅出、全面系

统的讲解。

王通林指出,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改

革的重要论述,是一个

全面系统、逻辑严密、

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

思想宝库。全面深化

农村改革,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集中体现,是“勇当先

行者、谱写新篇章”的

题中之义,是中国式农

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先

行的必由之路。近年

来,浙江把改革创新作

为推进“三农”事业发

展的根本动力,协调推

进“四化同步”,城乡公

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

基本建立,城乡生产要

素平等交换体制加快

构建,初步形成城乡融

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

王通林强调,要对表对标、深化融入,深刻

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要求和特点。要深入学

习贯彻《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全面理解新

内涵,高举一面旗帜、展现一种担当、紧抓一条

主线、重塑一套体系,不断巩固我省农村改革先

发优势、领跑态势。要深刻把握当前农村改革

新特点,瞄准盯紧深化农村改革新方向,不断强

化改革方向感、改革穿透感、改革整体感和改革

获得感。

王通林指出,要锚定方位、创新争先,奋力

交出“勇当农村改革探路者”新的高分答卷。要

在推动粮食生产安全改革、推动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开展农业支持保护机制改革、深化农村

“三位一体”改革、深化乡村“土特产”发展机制

改革、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推进农业农

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做好乡村数字化改革、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九项改革上

重点突破,交出高分报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

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力量。

全省农业农村局局长培训班暨厅处级干部

读书班学员在省委党校文欣校区主会场或省农

业农村厅会场收听收看。

李岩益在全省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做深做透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南浔创新探索农村小额简易工程管理模式

收权放入“库” 乡村更清廉

王通林在全省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

﹃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

﹄工程专题研讨班上授课

奋力交出

﹃勇当农村改革探路者

﹄新的高分答卷

连日来,武义县王

宅镇马昴村利用冬闲

季节,抓住天晴河道干

涸有利时机,加固河

道,维修拦水坝,清淤

引水渠,为来年春耕生

产提供水源保障。图

为马昴村村民在对村

前河道进行护坡衬砌、

加固。

张建成 李云升 摄

冬修水利

第2页

要 闻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曹丽娟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9 E-mail:dawn306@163.com

据气象预报,12月15日至17日,我

省将出现剧烈降温、大风、降雨和山区

小雪天气。为此,省农业农村厅于 12

月 13 日下发关于做好《切实做好低温

雨雪冰冻天气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切实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

任担当,紧盯可能出现的灾害,分类精

准指导,努力减轻灾害影响,保障农业

生产安全,为农产品稳产保供赢得主

动。

《通知》要求,强化会商预警。加强

与气象、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

注天气变化,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家进

行会商研判,明确防范的重点地区、重

点作物、重点时段,并提出具体防范措

施,及时发布预警提醒信息和防寒防冻

技术举措,确保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和

措施通知到农户。

落细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小麦、蔬

菜、油菜和果园、茶园等田间管理,指

导农民清理沟渠,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平原地区重点做好农作物防涝防渍,

山区重点做好防冻害工作。及时加固

温室大棚、畜禽圈舍、水产养殖大棚和

农机库房等设施,落实棚舍保温及安

全措施,提高畜禽等抗寒能力。加强

技术指导服务,一旦有灾情发生,及时

派出指导组赴实地进行救灾指导,努

力减轻灾害损失。

《通知》明确,抓好农产品供应。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认真做好鲜活农

产品生产、市场动态监测,加强农产品

市场信息预警。指导农户适时采收成

熟农产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特别要

加强蔬菜和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应急

保障,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不断档

不脱销。

哲农

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

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自第二批主题教

育开展以来,桐庐县大

力弘扬“四下基层”优

良作风,持续深化“党

员一件好事”机制,组

织基层党员主动领办

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揪心事,切实将主题教

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

务实效。图为近日该

县百江镇松村村党员

干部帮助村民包装龙

须面,供应市场。

徐军勇 江凌浩 摄

“党员一件好事”

解民忧

□本报记者 沈璐兰

“这个山核桃味道不

错!”“我跟您加个微信,能

不能帮我邮寄?”在 2023 浙

江农博会的乡村营商环境

展区内,农创客何江南带来

的临安特色农产品生意火

爆,深受大众青睐。

“杭州是一片发展电商

经济的沃土,这是吸引我回

到家乡创业的重要原因。

刚开始创业时资金是最大

的困难,政府在这方面给予

我很大帮助。”杭州江南舅

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

理何江南说。就在不久前,

杭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成立,联合会通过政府牵

线,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

等 5 家银行针对农创客,推

出“杭州农创贷”,符合条件

的,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

授信和1亿元的抵押贷款。

眼下,之江大地上,涌

现出越来越多有理想、有能

力、有担当的农创客。“良好

的农业投资营商环境是农

业主体愿意在浙江落地生

根的重要原因。”省农创客

发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

李孝初说。目前,全省已累

计培育农创客 6 万余名,成

为点燃乡村振兴、促进共同

富裕的“星星之火”。

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

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不

仅需要人才支持,也需要全

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以

湖州市南浔区为例,该区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

组织杨港村、许联村两个村

流转土地3200亩,由区强村

富民集团投资 4000 万元对

鱼塘进行改造提升,并配套

跑道鱼养殖设施、自动投饲

系统等养殖机械,招引正大

水产等 5 家企业“拎包入

住”,成功解决渔业经营主

体面临的连片流转难、一次

性投资压力大等问题,带动

渔业养殖亩均经济效益增

长 50%以上,村民人均增收

2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

乡村营商环境,充分发挥

“金融活水”作用,全面深化

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

白纸”集成改革,积极推动

“乡村振兴政策二十条”落

地见效。数据显示,今年前

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投资

55.8 亿元,同比增长 49.2%,

增速居全国第一;涉农贷款

余额7.63万亿元,同比增长

18.9%,涉农贷款余额居全

国 第 一 ……2023 年 ,全 省

477个农业产业项目涵盖果

蔬、茶叶、中药材等领域名

优“土特产”,其中重大项目

占 103 个,总投资 450 亿元,

年度投资计划达100亿元。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

了解到,我省将从推进政务

服务增值化改革入手,深化

农业标准地改革、农业农村

投资集成改革和“四治融

合”,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提

档升级,不断探索村庄人、

财、地、产、景、文等资源统

筹规划、配置、营销,全力打

造高效便捷的乡村政务环

境、公平公正的乡村法治环

境、充满活力的乡村市场环

境、优先发展的乡村要素环

境、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环

境、风清气正的乡村治理环

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浙 农 观 察

我省乡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上接第1版)

南浔区纪委监委党风

监督室干部张波表示,该区

还成立以农村建筑工匠为

主体的“工匠库”,作为村级

小额简易工程的竞包主体,

变层层转包为直接竞包、变

无序开工为细致做工、变单

兵作战为抱团共富。近 3

年,全区8000余个村级工程

由1500余家工匠团队承接,

有效带动 5000 余名农村劳

动力就业,人均增收 3 万余

元。此外,该区建立的“质

监库”,构建了区、镇街、行

政村、群众“四级联动”监管

体系,形成“工程质量问题

清单库”,落实闭环整改,并

与工匠信用评价自动关联,

实现工程质量全程可控。

记者了解到,“村级工

程智治一件事”应用运行三

年多以来,南浔共节约村集

体资金 2 亿余元,每年村均

减少工程开支超30万元,实

现村级工程领域连续 4 年

“零信访”“零违纪”。今年4

月,该应用迭代升级,以子

系统形式迁移至“浙江省基

层公权力全程在线审批应

用”,实现了“一地创新、全

省共享”,还吸引广东、江

苏、湖北等地前来取经,并

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复

制推广。

“这是乡村营商环境优

化提升的一项创新。”南浔

区纪委常委、区委巡察办主

任宋新良表示,收权放入

“库”,并不是简单地把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是把

基层小微权力“晒”在阳光

下,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更

多基层干部公开、透明地行

使权力,让更多群众从中增

强获得感。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本报讯 12 月 14 日,全省农业农

村系统办公室主任座谈会暨宣传工作

部署会在平湖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

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党委和政府秘

书长会议部署要求,总结交流经验做

法,研究部署办公室重点工作和信息宣

传工作。

会议对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办公室

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予以肯定。强调

办公室工作要在对标看齐中把准方

位、致知笃行。要坚定信念,做到忠诚

有魂,强化理论自信、思想引领和行动

自觉,确保上传下达、协调各方、政令

畅通;要深入调研,做到参谋有道,上

接天线谋、下接地气谋、超前创新谋,

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要从严督查,做到督办有效,围绕中心

重点督查,建章立制规范督查,强化刚

性从严督查,推进结果有效督查,推动

形成执行有力、落地见效的良好局面;

要有礼有节,做到协调有方,学会“弹

钢琴”,做到有谱、有节、有度,持续推

进制度建设,实现高效协调;要周到细

致,做到服务有心,坚持全面服务、全

程服务、全优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

量;要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提质

强能、和合共进,以一流的队伍争创一

流的业绩。

会议指出,宣传工作要在深化提升

中放大声音、且行且歌。要抢占媒体高

地,强化“三农”重点亮点内容供给,与

主流媒体合作共建“三农”宣传阵地,持

续提升“三农”报道影响力;要重视主题

策划,在谋精谋实上下功夫,让更多“三

农”亮点受到媒体和社会关注;要优化

新闻内容供给方式,总结好地方典型经

验,报道好基层创新做法,立体式、全方

位呈现“三农”亮点工作;要加强政务信

息宣传,紧扣“要”字,突出“快”字,着力

“深”字,面向“全”字,持续唱响浙江“三

农”好声音,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高质

量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办公室主任座谈会

暨宣传工作部署会在平湖召开

□本报记者 杨怡

本报讯 12月14日至16日,以“种

在瓯越,科技振芯”为主题的第27届中

国南方种业(温州)大会成功举办,共有

67 家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的 931

个花椰菜、西蓝花、甘蓝等特色蔬菜新

优品种参展。

会上,成立了国内首个中国花椰菜

种业共同体,首次发布了中国花椰菜良

种出口白皮书以及温州种业高质量发

展政策,公布了第 27 届中国南方(温

州)种业大会推荐品种,共评选出10个

青花菜品种、10 个花椰菜品种、5 个甘

蓝品种作为专家推荐品种。

本次大会特设了温州种子种苗科

技园主会场及瑞安分会场,以“田间地

展+云端直播”形式,开展全国知名种

企、科研院所自主选育的花椰菜、西蓝

花、甘蓝等特色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评

价推介,以及农业现代化新技术新设备

示范推广。在云端游园环节,观众通过

手机扫码品种标识牌,就可以追溯查看

展示品种的特征特性、田间生长、生产企

业等信息,并穿插绿色防控技术、智能灌

溉设施技术等专业内容。在瑞安分会

场,10万亩花椰菜生产基地、花椰菜新

优品种等示范展示,吸引了来自福建、江

苏等兄弟省份的业内人士前来观展。

本届大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指导,省农业农村厅、温州市人

民政府主办。科研院所、农企代表还现

场签订了成果转化协议。

第27届中国南方种业(温州)大会成功举办

第3页

特别报道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3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清楚地认识到,发展高

效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

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闫茂仓介绍,在

海洋水产养殖领域,他们也在竭力探索构建具

有浙江特色的高效生态渔业新模式。

相较于淡水养殖,海洋水产养殖在养殖条

件和环境,疾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更为复杂。

养殖所针对海洋水产养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经过30余年的持续研发推广,集成创新了海水

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陆基多生态位

高效循环养殖模式、紫菜冷藏网反季节养殖模

式和大黄鱼深远海养殖模式四大生态高效养殖

模式,并创新研发了“贝苗集约化中间培育”“海

水池塘跑道式鱼贝混养”“缢蛏底铺网养殖”“养

殖尾水处理”等16项实用新技术,树立了水产绿

色养殖的“浙江样板”。

在探索高效生态发展模式的同时,养殖所

还积极抢占数字渔业创新高地,依靠数字赋能,

探索数字渔业发展新方向。

“手机一点就能实时掌握养殖池的溶解氧、

PH值、盐度以及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内光照

度,实在是太方便了。”温州市龙湾区永兴渔场

负责人陈琛告诉记者。

该渔场是我省首家海水数字渔场,通过应用

由养殖所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系统,实现了“局部无

人化”养殖,不仅降低了80%以上的人工成本,同

时通过对养殖环境数据采集和对投饵、水处理等

日常管理的远程智能化管控,实现精准化智能养

殖,效益大大提高。

永兴渔场是养殖所庞大的数字渔业工程中

的一个缩影。养殖所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

学等高校“强强联合”,打造了我省首家海水数

字渔场,创建了对虾无人数字化养殖工厂,节省

劳动力80%,亩均效益达30万元;构建了海水鱼

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水质闭环控制、饵

料精准投喂、病害在线预警和水产品品质反馈

管控,养殖饵料系数降低11.2%。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光辉历程。站在

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的新高地,回望过往,展望未

来,我们相信在新一代养殖所人的接力奋斗下,

定能再创辉煌。

引领海水养殖“三次浪潮”

“养殖所的历史就是一部当代浙江海水养殖

产业发展史。70年间,参与并见证了产业发展的

‘三次浪潮’。”养殖所所长闫茂仓如是说。

时钟拨回到20 世纪60 年代末。彼时,国内

海水养殖产业刚刚迈出快速发展的步伐,中科院

海洋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海带人工移植技术,养

殖所也紧跟这一风口,积极参与紫菜人工养殖技

术的研究。

据养殖所的退休老职工回忆,当时,以叶长

源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深入开展采苗密

度、丝状体贝壳苗室缩光促熟、全人工采苗、喷孢

子水采苗等技术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紫菜人

工养殖技术得到突破,紫菜养殖产业快速铺开,

掀起了海水养殖第一次浪潮。“紫菜人工养殖研

究”成果也荣获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为了攻克人工养殖对虾

难题,养殖所组织精干力量投入中国对虾的引种

南移和育苗试验,并于 1973 年成功实现越冬亲

虾育苗,完成了中国对虾“养成—越冬—育苗

—养成”的人工繁殖全过程;随后于1979年启动

工厂化育苗,并创新豆浆代饵用于生产,研制了

适合浙江特点的工厂化全人工育苗设施及工艺

流程,成功实现全人工育苗。

之后,养殖所又连续突破了对虾多次产卵、

海虾淡化等关键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依赖

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推动了浙江对虾产量

从1万吨迅速发展到20万吨以上,由此掀起以对

虾产业为代表的海水养殖第二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的掀起源于我省海涂养殖领域

长期受到贝类苗种不足等问题影响,难以实现规

模化养殖。为改变这一现状,养殖所早在 1968

年就着手开始泥蚶人工育苗试验;1972年,养殖

所首次在实验室内成功育出0.8毫米泥蚶苗3万

颗;1978年,基本掌握了亲贝培育、催产受精、幼

虫饲养、稚贝培育及放养等技术,并通过鉴定。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历经30年的不懈努

力,养殖所在国内率先攻克泥蚶工厂化人工育苗

难题,随后全面突破滩涂贝类系列 10 多个品种

的苗种生产技术瓶颈。

记者了解到,近30年来,浙江贝类养殖产量

已增长了近 10 倍,涌现出乐清“中国牡蛎之乡”

和“中国泥蚶之乡”、龙湾“中国文蛤之乡”等多张

浙江海水养殖产业“金名片”,奠定了浙江贝类苗

种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海水贝类养殖也成为

我省渔业领域的支柱产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新使命、新征程,养

殖所立足“创新水产种业,打造蓝色粮仓”的时

代重任,聚焦种质退化、种业“卡脖子”等难题,

蹄疾步稳,加快推进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泥

蚶新品种“乐清湾1号”、文蛤新品种“科浙1号”

和“科浙2号”、坛紫菜新品种“浙东1号”就是其

中的佼佼者。

养殖所研究员肖国强拥有多重身份,除了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温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和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资源与环境首席专家外,他

还是省级科技特派员。

肖国强担任特派员后,第一时间就把泥蚶

新品种“乐清湾1号”引入到他结对联系的苍南

县龙沙乡安峰村进行养殖试验。

在安峰村,新品种泥蚶养殖示范效果显著,

带动了周边养殖新品种泥蚶的积极性,也助推

了当地泥蚶产业的发展。

“相较于普通品种,‘乐清湾1号’商品贝平

均产量能增加30%以上,从养殖户的反馈来看,

经济效益很好。”肖国强介绍说,除了泥蚶外,他

还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培育出

了文蛤“科浙1号”“科浙2号”良种。

记者从养殖所了解到,除了上述新品种选

育外,养殖所还率先完成泥蚶全基因组连锁图

谱绘制,定向选育低富集重金属泥蚶、抗病文

蛤、高产缢蛏、速生青蛤等新品系,完整构建了

滩涂贝类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和健康养殖产

业技术体系,破解了优良种质创制和良种培育

“卡脖子”难题,并推进形成了以温州为核心,辐

射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滩涂

贝类养殖产业,成为“地瓜经济”的典范。

坛紫菜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藻类。在浙

江,温州是坛紫菜养殖大市,全市紫菜养殖面积

高达7000多公顷,产量近4万吨。

记者从温州市渔业部门了解到,由养殖所

选育的坛紫菜品种“浙东1号”作为省级和市级

的渔业主导品种,在洞头、苍南、平阳等地已广

泛推广养殖,给温州坛紫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

力。

“与当地传统品种相比,在相同栽培条件

下,‘浙东1号’产量和品质更高,也更适宜在浪

大、流急的海区养殖,适于机械化采收。”养殖

所专家王铁杆介绍说,“通过应用推广坛紫菜

潮间带插杆、深水插杆、全浮流翻转式养殖等

模式,坛紫菜产业将逐渐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标。”

此外,养殖所选育的优质 27 椎大黄鱼品种

成功助力温州打造特色大黄鱼产业。当地通过

应用自主研发的栏网清淤技术和超声波隐形网

箱等技术,在洞头鹿西岛建成全球最大、周长

384 米的“超大型软体结构无底智能海洋渔场”

和“智能无网声波海洋牧场”。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17318吨,产值突破15

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育成四大明星品种

探索生态高效数字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通讯员 丁文勇

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以下简称“养殖所”)自

1953年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用乘风破

浪的卓绝精神、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硕果累累的科

研成果,助力浙江现代渔业先行示范。

70 年砥砺奋进,养殖所始终坚守在海洋渔业科

研的前沿,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

特色科研院所,成为浙江“三农”领域产学融合、助渔

增收的典范。

27椎大黄鱼(上)与一般大黄鱼对比。

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开展对虾育种。

泥蚶人工育苗。

创新水产种业 打造蓝色粮仓 ——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七十载助力渔业现代化先行

第4页

“小豆腐”描绘共富新图景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

更做不了好豆腐。选材、泡

豆 、磨 浆 、滤 浆 、煮 浆 、点

浆……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

马虎。金朝介绍,他们在原材

料、水质、柴火加热、全卤水点

浆等方面严格遵守传统手工

制作技艺,生产出来的豆腐口

感地道,豆香浓郁,深受市场

欢迎。

他还制定了一个“白水洋

豆腐未来计划”:产值突破1亿

元,开拓实体门店500多家,将

原先分散的个体店都凝聚起

来,让“白水洋豆腐”自成一

派。

“‘白水洋豆腐’想走得更

长远,品牌意识是关键。”对于

此次王熊在泰国与“台州白水

洋豆腐”的偶遇,临海市白水

洋镇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是

对品牌打造的一个启示。

这两年来,搭乘着台州府

城文化旅游区跻身国家5A景

区行列的快车,“白水洋豆腐”

在全国逐渐火爆出圈,探索开

发“豆腐研学”为主题的旅游

线路,以豆腐“共富工坊”为地

标点位,吸引游客打卡体验,

形成产业整合联动,带动白水

洋镇豆腐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破千万元。

不少豆腐店在招牌上特

别标注“白水洋”字样,但如何

鉴别是不是正宗的白水洋豆

腐,需要规范化的行业标准来

做尺子。

“‘白水洋豆腐’这块招牌

已经被大众接受,并享有不错

的信誉度,那么如何运用好这

块招牌便是当下正在进行的

一场探索。”白水洋镇相关负

责人表示,他们正在联结企

业、村集体和村民,打造以“政

府引导+企业投资+协会参

建”为运营模式的豆腐“共富

工坊”,力争以品牌建设实现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

富,从而将“白水洋豆腐”的美

誉度转化为百姓的富裕度。

陈佳乐

非遗传承人带“白水洋豆腐”转型突围

“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

铛中滚雪花。”在王熊的家乡

临海白水洋镇,这块小小的豆

腐,不仅有着自己的特色,而

且还成为了当地的行业招牌。

今年 47 岁的金朝,是“白

水洋豆腐”制作技艺的非遗传

承人之一,从挑着担子街头叫

卖,到如今的现代化龙头标杆

企业,他一干就是30多年。

“‘白水洋豆腐’的制作技

艺是我外婆传给我的,我们家

几代人只做豆腐这件‘小事’。”

金朝说,“白水洋豆腐”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近几年来,

“白水洋豆腐”声名鹊起,很多

人说起豆腐,下意识就会联想

到“白水洋”“。但市面上大部分

‘白水洋豆腐’并不是白水洋生

产的,好一点的可能学到我们

非遗技艺的六七成,且以小作

坊居多,产量及品质都不能很

好体现‘白水洋豆腐’的特色。”

如何打破豆腐“低、小、散”

经营困局,是白水洋镇及非遗

传承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并积

极探索解决的问题。

2009 年 6 月,“白水洋豆

腐”制作技艺成功进入浙江省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此后,“白水洋豆腐”通过

参加行业内的大小赛事频频

“露脸亮相”,知名度大幅度提

升。今年 1 月,“白水洋豆腐”

在省“百县千碗”挑战赛 24 个

豆腐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

得“十佳豆腐”第一名,瞬间成

为了台州餐饮界的“网红招

牌”。

今年4月,在当地党委、政

府的助力下,为振兴家乡豆腐

事业,金朝在白水洋镇设立了

新工厂——台州天意食品有

限公司。他介绍,工厂每天能

生产 5000 多公斤“白水洋豆

腐”,不仅在苏浙沪销售,还销

往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大

城市,供不应求。

在泰国偶遇家乡美食

近日,在泰国曼谷出差的

王熊,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

的中餐厅宴请外国友人。

从容翻阅菜单点菜的他,

在“蔬菜与豆腐”页面,意外看

到了“台州白水洋豆腐”的菜

名。顿时,伴随“啊”的一声惊

叫,这位事业有成的乡贤,从

座椅上“弹”了起来。

“确实是‘弹’起来的,异

国他乡居然看到家乡美食出

现在当地著名酒店的菜单上,

那种惊喜和兴奋真是溢于言

表。”王熊说。

据了解,在台州,“白水洋

豆腐”的市场零售价为14—16

元/公斤,制作成这样一份菜

品,用量大致也就0.5公斤,而

当它出现在泰国曼谷市中心

的五星级酒店餐桌上,售价为

580泰铢,折合人民币大概120

元。

王熊介绍,当晚的菜单用

中、英、泰三国语言标注,共有

四道关于豆腐的菜肴,“台州

白水洋豆腐”是其中一道。“我

从小吃‘白水洋豆腐’长大,从

没想过这么一块小小豆腐,居

然能在这样的菜单上占有一

席之地,当场就点了这道菜,

并和外国朋友们介绍了它的

特点和故事,还邀请他们有机

会到中国品尝正宗的‘白水洋

豆腐’。”

眼下,嵊泗列岛周边星

罗棋布的 3 万亩贻贝养殖场

迎来了年终大丰收。“哒哒

哒”的马达声中,船行而过,

工人们将一串串“海中黑宝

石”拉出海面运至岸边码头

吊卸、清洗、分拣、装车,将这

份来自东海的鲜美快速发往

全国各地。

夜幕降临,嵊泗县枸杞

乡后头湾码头,养殖户魏海

波还在忙碌。只见他熟练地

刨开一个黑黢黢的厚壳贻

贝,挖出贝肉放进嘴里。“鲜

得很,嚼劲足!”魏海波说,今

年贻贝格外肥美,很畅销。

这几日,他在海上的40亩“贻

贝田”每天都能收获 5000 多

公斤新鲜贻贝,收购价格也

比往年有所提升,每公斤能

卖7元。魏海波笑着说,预计

今年自己养贝的年收入能突

破40万元。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渔

民告别颠沛漂泊的海上生

活,投身海水养殖业。其中,

通过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而

生长的贻贝,能净化水质、保

护生态,逐渐成为嵊泗县发

展海岛特色生态产业的主导

优势品种。春夏,投入米粒

大小的贻贝苗;秋冬,收获个

大饱满的成熟贻贝。如今,

嵊泗县有贻贝养殖户近 700

户,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增

收,年度总产值达7.3亿元。

近年来,嵊泗贻贝产业

正从“零散养殖”迈入规模化

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最近,

嵊泗集全县之力探索构建的

海上养殖“未来牧场”正式投

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

水质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

构建“云上产业地图”,实现

人、船、海、厂的可视化动态

规范管理。在嵊泗县贻贝产

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数字地图

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方框

代表各户养殖点位,点开就

能显示面积、经纬度等。枸

杞乡渔农业渔农村发展办公

室副主任毛禹晟介绍,得益

于产业各环节的精细化提

升,当地的贻贝质量和经济

效益明显提高。

为实现贻贝养殖全程机

械化,嵊泗县联合专家团队

走访调研养殖户需求,聚焦

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攻

关。目前,可实现贻贝自动

包苗、海上原位收获清洗的

成套智能装备已打造完成,

进入最终功能性测试。“该智

能装备包一串贻贝苗种只要

半分钟,效率是人工操作的

六七倍。”枸杞乡碧波养殖服

务有限公司经理王军波展示

了一款最新试用的自动包苗

机。他表示,随着机械化装

备的投用普及,嵊泗贻贝养

殖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质的

提升,大大缓解生产旺季的

“用工荒”,有效降低人工成

本,提高苗种存活率和最终

收成。

超鑫

今年嵊泗贻贝格外肥美

台州“白水洋豆腐”上了泰国高端酒店菜单

小小豆腐打开国际市场

“太惊喜了!咱们的‘白水洋豆腐’居然出现在泰国高端酒

店餐厅的菜单上。”日前,台州乡贤王熊兴奋地把两张照片分享

到临海白水洋镇乡贤群里,一时引起诸多在外乡贤的思乡之情,

也让大家为“白水洋豆腐”名声在外而感到自豪。

产 业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4

第5页

补助资金包括一般补助资金和绩效资

金,其中一般补助资金占补助资金总额的

70%,绩效资金占30%。一般补助资金按因

素法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基本因素、业务因

素和财力因素;绩效资金按绩效考核结果

分配。

对常住人口规模特别小且对基本公共

文化服务成本有一定影响的市、县(市、

区),省财政厅可在按因素法分配资金的基

础上以适当方式进行调整。

绩效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提升公共

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引导促进群众

文化消费。绩效资金以设区市本级和县

(市、区)为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按国家、省规定的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保障标准落实情况,以

基本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人次为核心的公共

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基本公共文化服

务项目完成情况,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省有关部门确定的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补助资金管理情况,工作创新情况等。

设区市本级和县(市、区)实行分类考

核。绩效资金的90%用于县(市、区),10%

用于设区市本级。

省财政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

各县(市、区)的考核结果,对高于县(市、

区)考核得分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

按其考核得分,给予考核绩效资金。其中

对全省前10名增加20%绩效资金。

《办法》强调,补助资金按照财政管理

制度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地方有关部门采

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

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各级财政、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

员在补助资金分配、审核过程中存在违反

《办法》规定,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追究

相应责任。

沈才

补助资金支出范围包括哪些

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文

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及设施

设备维修购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建设、其他公共文化项目等。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具体支出范围包

括读书看报、送地方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以

及开展文化活动等。送地方戏服务补助主要

用于开展优秀地方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景

点,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等公共文化服

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补助,用于搭建公共数

字文化服务平台,加强资源建设、数据传输、

线上活动、宣传培训推广等,提升公共文化服

务数字化水平,推进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

馆、公共文化云建设;开展文化活动补助用于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流动文化服务、文化志

愿服务活动、全民阅读活动等。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及设施设备维修

购置主要用于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综

合文化中心等免费开放及设施设备维修购

置,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设置公共阅

报栏(屏),总分馆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及设备

购置等。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包括配

置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公益文化岗位,组

织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培

训等。

其他公共文化项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财政厅确定实施。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

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编制内在职人员

工资性支出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不得用

于偿还债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用于国家

规定禁止列支的其他支出。

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经费,

按照《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

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管理。

补助资金如何分配管理

延 伸 阅 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

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2023年版)》,这是自2021年国家基

本公共服务标准发布实施以来的首

次调整。

与 2021 年的版本相比,本次调

整新增了1个服务项目(增补叶酸预

防神经管缺陷服务),提高了 3 个服

务项目的服务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免

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

食补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扩

大了 2 个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范围

(农村危房改造、特殊群体集中供

养)。

此外,此次标准还完善规范了孕

产妇健康服务、生育保险等 41 个服

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

责任的表述,并调整了健康教育与健

康素养促进等10个服务项目的牵头

负责单位。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此次

标准的出台,对于政府而言,是对群

众作出新的民生保障承诺,需要做的

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更多,各种资

源投入也更多;对于群众而言,意味

着能享受到的福利水平更高,得到的

实惠更多,得到的权益保障更全面。

政 策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5

用好这项补助资金,浙江出台新政

重点向山区26县和海岛偏远地区倾斜

近日,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新修订的《浙江省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补助资金政策实施期限为5年,具体为2024—2028年。政

策实施期限到期前,将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延续以及延续实施

的期限。

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落实国家及

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群

众基本文化权益。补助资金重点向山区26县和海岛偏远地区倾

斜。

补助资金支出范围有哪些?具体如何分配?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

每天下午四点多,新昌县62岁的退休教师尹老师就来到梅湖中心的“四点半课堂”教室对学生进行辅导。

为提供更高质量、更普惠的多元服务,新昌县构建起了“政府兜底、国企助力、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优养服务

新模式。以市域范围内首家公办公营的老幼融合服务综合体——梅湖中心为例,该社区整合辖区内外退休干部、志

愿者、医疗、学校等各方力量,打造“平时有问候、生活有服务、困难有帮助”的邻里式助老助小服务。除“四点半课

堂”外,还成立了夕阳保育团、爱心托管等以老带小项目,实现“一老一小”服务融合互补。

景宁县东坑镇马坑村文化礼堂“育有爱”婴幼儿养育照护户外

拓展基地。

第6页

杭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市城乡居民

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41840元、17017元提

高到2022年的77043元、45183元。2022年,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1,较2012年缩

小0.66。从区域相对差距来看,十年间,全市

城镇居民内部最高最低收入倍差由1.64缩

小至1.44,农村居民内部最高最低收入倍差

由2.21缩小至1.96,总体呈现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差距缩小程度大于城镇居民的特点。

收入差距是反映城乡发展平衡性最直

观的指标,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指

标。过去十年,在乡村振兴、城乡区域统筹

发展等战略举措的并行发力下,杭州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已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势头,

整体处于合理区间。究其根源,可从居民

收入构成因素差距的演变分析。

一是工资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

距是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第一大构成因

素。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城镇与农

村相比具有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就业机

会多、就业质量高、劳动报酬多。稳定提高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的重中之重。

二是财产净收入差距。财产净收入

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第二大构成

因素。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财产存

在两大劣势:一是农村居民所拥有的房

屋、土地等财产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市场

交易价值不高;二是农村居民拥有的产

权,如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附于宅基地之上的自建住宅所有权以及

按份享有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等,受现

行法律制度限制不能自由交易。

三是转移净收入差距。转移净收入差

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第三大构成因

素。随着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明显加大,

尤其是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的

转移性支出力度加大,叠加一系列的支农

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转移性收

入差距的继续扩大。

四是经营净收入差距。经营净收入差

距是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经营性资产禀赋差

异所导致的结果。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几点建议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共

同富裕,最大的阵地在广阔农村,最大的短

板在山区农民。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

山区 4 县农民收入,是杭州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的难点所在,也是全市构建共同富裕

美好社会的关键。结合城乡居民四项收入

差距发展趋势及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跳出“三农”发展“三农”理念,

进一步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加快提高农民

工资性收入。一要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

略,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坚持“以城带

乡、以工促农”方针,实施城乡区域融合发

展战略,持续加大东部城区对山区 4 县的

帮扶协作力度,推进全域规划建设、产业发

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要素配

置融合化发展,构建全领域、全方位的“大

杭州”公共设施和服务均质化格局,繁荣县

域、镇域二三产业,为城乡和东西部劳动

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创造条件。

二要找准县域功能定位,推进山区 4 县差

异化发展。按照“大城市周边县城、农产品

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专业功

能县城”四种类型,明确山区县域功能定

位,避免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分类支持发展

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

容量大的县域主导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

载能力,推动每个县域形成十亿级、百亿级

以上的县域富民产业,形成县域内生性的

经济发展能力,保证农民就近稳定转移就

业。三要实施农村人口优聚工程,整合提

升乡村发展环境。整合发改、农业农村等

部门资金,深化中心村、中心镇建设,丰富

完善商贸、医疗、教育、物流等公共服务体

系,吸引高山远山的农户入迁集聚;做好农

民异地搬迁后续文章,按照“政府引导、农

民自愿”原则,以低收入农户占比较高的小

规模自然村农户为重点,制定专项扶持政

策,扶持其整体向中心村、中心镇及县城集

聚搬迁就业。

二、坚持将现代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

业人本理念引入农业农村,进一步丰富发

展乡村产业,加快提高农民经营净收入。

一要发展现代种养业。加强政策引导,加

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

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

通、销售等各环节运用,支持冷链物流、生

产服务组织等建设,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农

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要深度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研究出台农产品加工企业专

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由初加工向精

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转变,实现农产品多

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着力

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促进农产品

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三要积极

培育乡土特色产业。依托乡愁小吃、特色

手工艺、特色文化等资源,建设一批“小而

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线一

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农产品品

牌。四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发挥

西湖景区独特的大引流作用,实施城乡旅

游融合化发展计划。针对老年人、中青年、

高净值等不同群体需求,加强乡村休闲旅

游区域布局,开发针对性服务产品,构建功

能互补、特点各异、区域共赢的旅游产业格

局;充分把握新消费趋势,统筹美丽乡村、

数字乡村、未来乡村以及共富乡村等建设,

挖掘乡村多元功能价值,形成主题特色定

位,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品牌乡

村。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进一步赋予农民财产权益,加快提高农

民财产净收入。一要提升农民承包地财产

价值。支持推广委托流转、整畈流转以及

承包地经营权产业化入股等方式,推动农

地集中连片流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带动

农民以土地流转增加租金收入;突破行政

区划限制,按照“小改大、坡改平、弯改直、

零改整”要求,建设一批成片、成块、成线的

农业标准地,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标准

地为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山区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鼓励农业招商引资和传统产业改

造提升,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

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

收益。二要激活农村闲置农房财产功能。

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

点,进一步推动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

用权“三权分置”,协同构建市、县、乡、村四

级统一的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

推动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培育分享经

济、共享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要

探索建立村集体收益分配制度。用好用足

村级留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相关

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建立基于

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分配制度,不断

增加村集体成员的分红、股金、福利等财产

性收入。四要统筹开展乡村经营。发挥市

场机制作用,推广临安乡村运营、职业经理

人等模式,推进村落景区建设,实行公司化

运营,实现品牌化发展,打造千姿百态、千

村百业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支持农民

经营组织建设,支持建立强村公司等小农

户联合经营主体,承接物业服务、农业生产

社会化服务、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等,吸纳农

村劳动力就地就业。调动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商会以及现代流通平台等社会力量

积极性,广泛参与乡村各类共富体建设,打

造一二三产融合、共富共荣乡村产业。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加

大“三农”发展要素支撑,加快提高农民转

移净收入。一要强投入。进一步加大市级

财政对西部山区的统筹发展、生态补偿等

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山区生态经济、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建设,优化农民

创业就业条件;区(县、市)财政要进一步加

大农业农村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出让金收

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支农惠农的政

策含金量。二要强补助。全面落实好粮食

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救济救助等各类惠

农支农政策,确保“应享尽享”;聚焦小农户

内生发展,量身定制一批促进就业创业的

奖补性政策项目,扶持农民稳定就业、持续

增收。三要强托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加快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市域统筹,提高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保

障水平。加强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识别,

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有可能返贫农

户给予及时救济帮扶。深化“联乡结村”

“一户一策一干部”、春风行动等活动机制,

鼓励企业、先富群体参与慈善、捐赠事业,

激活第三次分配作用,增加农民转移性收

入。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为农闲务工直通车叫好

费伟华来稿说,在农村,每到农

闲时,不少青壮年村民常常无所事

事,很想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如何

搭建起季节性务工村民与用工单位

之间的桥梁?一些地方以“点对点”

的方式,开通农闲务工直通车,让村

民生产、务工两不误,这种做法值得

学习借鉴。

农闲务工直通车好就好在,首

先,有效解决了村民外出务工时盲目

寻找工作的现象,既方便了村民,又

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成本;其次,让农

村劳动力随着季节转换变身为“两栖

农人”,不仅可保证农忙时有足够的

劳动力,发展农业生产,又使农闲时

农村富有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增加

村民收入;再次,为企业季节性用工

提供了劳动力来源,也为企业排忧解

难。同时,政府部门和单位积极主动

作为,精准做好村民就业增收服务工

作,还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

得感。

徐曙光来稿说,近年来,各地以

“河长制”为统领,全面实施区域治

水,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区域内水质

明显改善。但至今仍有不少村民没

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一些乡

村,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些村民甚至将家里的生活污水直

接排入水沟,既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

卫生,也使美丽乡村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治水既要治陋习,也

要有恒心。治好水并不是一天两天,

或者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广大干

部群众必须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

松”的治水恒心,除了经常开展一些

集中治水统一行动外,还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做好垃圾分类,改掉乱

丢乱扔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农

药瓶和废弃塑料袋随手丢等陋习。

要从呵护好自家房前屋后和村子里

的每一条小水沟做起,以换来干净整

洁的大水沟,确保一江清水流向下

游。

常言道,久久为功。只有人人行

动起来,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我

们的治水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治水需要久久为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成因素分析

来稿摘登

□戴建飞 王磊 程锦 骆剑剑

进入新时代,杭州经济总体实力实现了较大跨越。2022 年,生产总值达到

1.88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GDP达到15.37万元,比2012年提

升6.79万元,分别是全国、全省水平的1.79倍、1.30倍,达到初级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GDP1.5万至2.5万美元即迈入初级发达国家,杭州为2.3万美元)。在不

断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实现大幅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仍然较大,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征程中的“拦路虎”,亟需破题解决。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论 坛

缩小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稻虾共养”等形式,发展澳洲蓝

龙虾养殖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图为天目山镇“天目粮仓”稻虾共养基地,养殖户展示捕捞

的澳洲蓝龙虾。 胡剑欢 摄

第7页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创 业

种番薯、做豆面,尝甜头

山安村位于汇溪镇山区。2018

年,由山河、安坑、山下岩3个自然村合

并而来,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在册

人口1100余人,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

留守村里的近200人,几乎全是老人。

都说靠山吃山,总要有个能“咽

得下去”的吃法。延绵的山峦似乎阻

断了村民的致富梦,大伙下山打工,

村子成了“空心村”……人口流失严

重的山村,怎么致富?金正法身上的

担子不轻。

“番薯地是金书记‘讨’来的。”山

安村党支部委员金祖亮说,2019 年,

金正法去了趟宁波,联系上了从他们

那里走出去的能人彭道生。两人都

明白,山安这个山村要富起来,还得

靠“土”办法——因地制宜种番薯、种

苗木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9年末,山安村与彭道生的宁

波沧海集团签约。彭道生出资750万

元,开垦 200 亩土地用于苗木和番薯

种植。2020年10月,第一期120亩苗

木基地完成土地平整,并种上苗木。

“种苗木带来了可观的村集体经

济收益。”金正法说,2021 年春天,第

二期120亩番薯种了下去。

“山地适合种番薯,但番薯价格

低啊。”

“有销路也罢,卖不出去,不是白

忙活了。”

“番薯也不能当饭吃!”

……

番薯刚种下,群众的担忧已漫天

飞。

金正法告诉村民:做纯手工的豆

面,绿色无公害,不愁没销路。

实践证明,种番薯、做豆面是对

的。

在没有把豆面做成产业之前,小

山村几乎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如

今,依靠番薯和用番薯加工豆面、番

薯烧等特色农产品,山安村的集体经

济搞上去了,大伙纷纷为金正法竖起

了大拇指。去年,山安村集体经济收

入达30多万元。

“发展豆面加工业,也为村里年

纪大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们

都尝到了甜头。”汇溪镇组织委员陈

亚亚说。

养鸭子、卖鸭蛋,大胆干

“筹集了20余万元,他办养殖场,

卖鸭蛋的收入归村集体,鸭子死掉

了,亏的还是他自己。”陈亚亚说,“一

个60多岁的老书记,做到这份上,怎

能不让人感动。”

“统领”着2000多只鸭子,几乎每

天都要在鸭棚里呆上十几个小时,金

正 法 常 被 乡 亲 们 戏 称 为“ 鸭 蛋 书

记”。对于这个称号,他丝毫不觉得

难堪,反而欣然接受。

金正法说,养鸭缘起看电视。一

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央视农业频道给

吸引住了,尤其是一个讲养殖技术的

栏目,每天讲述一些养殖专业户的故

事,“特别有意思,也深受启发。”金正

法说。

细心的金正法结合电视中的内

容,与村里的环境作了对比。他发

现,尽管山安村地理位置偏僻,水资

源也不丰富,但村民几乎家家养鸡

鸭,经常有人开车到村里买鸭蛋,只

是村民养的鸭子不多,鸭蛋经常供不

应求。

在考察了村里的地形、水质和环

境后,他下山找一些养殖户讨教。金

正法看到养殖场里的鸭子吃的几乎

都是饲料,他想,如果用绿色环保的

概念养鸭,一定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经过反复对比思考,金正法决定养

鸭。

笔者看到金正法的鸭棚建在半

山腰上,两个硕大的音箱放着震天的

音乐。鸭子也时兴听摇滚了?激烈

的音乐能促使鸭子增加产蛋量?

看着一脸疑问的笔者,金正法

说:“山里有老鹰呐,必须把两个大音

箱的音量开到最大,才能起到驱赶猛

禽的作用。”存放鸭蛋的仓库室温要

常年保持在16℃,鸭棚夏天要通风冬

天需保暖,鸭子多吃大蒜身体好……

这些都是他摸索出来的经验。

从第一次进鸭棚喂饲料、捡鸭

蛋,再到 2020 年 7 月的一个上午,眼

看着鸭子成群打蔫,成片死亡,自己

束 手 无 策 ,2000 多 只 鸭 子 损 失 近

半……金正法记忆犹新。

“为什么鸭子会成片死了?”金正

法苦思不得其解,于是上网查、下山

问……后来才明白,当时买来的鸭子

带有病菌。

经此,他对鸭子的引进渠道格外

谨慎。

几年下来,山安村的“高山无公

害鸭蛋”有了些名气,不少企业点名

订货,一些临海市区的客人还专门开

车来购买。“金书记养鸭挣钱了!”消

息不胫而走,不少村民来找他,要求

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是稳定了些,但就养 2000

只左右。”金正法说,一来养多了自己

身体吃不消,二来火候还没到,村民

没必要跟着自己担风险,等他把养鸭

的门道都摸清了,就发动村民参股,

扩大养殖规模。

“农忙干农活、农闲有活干、全年

有钱赚。”这是金正法所希望的理想

状态。在他的设想里,养鸭场越办越

大,村民人人参股,收益越来越好,山

安村的“高山无公害鸭蛋”销往更远

的地方;更多的年轻人返乡置业,小

山村与种禽场、饲料场、蛋制品加工

厂等联合,让村民放心大胆地干,没

有后顾之忧。

李明锦

这两天冷空气降临,绍兴市大禹

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根松

又忙开了,每天一大早,他便早早来到

原蚕种蚕室内,仔细调试蚕室的温度,

查看蚕宝宝的状态。在蚕桑养殖领

域,赵根松称得上是专家中的专家,在

他的带领下,公司不仅研究出了经济

产值更高的原蚕种,还带领多地蚕农

一起致富。前不久,他被评选为省首

届乡村工匠名师。

苦心钻研优质蚕种

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位于

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九里,始创于

1957年。目前,公司拥有蚕种繁育生

产用房 1.2 万平方米,桑园 500 余亩,

可年产原种 4.5 万张,杂交种 5 万多

张。作为省级蚕良种繁育基地,公司

前不久顺利完成了第三期改造升级,

可以更加智能化、规模化生产优质蚕

种。

赵根松说,他在这行已经干了37

年。“我们研究了七八年,终于研究出

最新一代原蚕种,其经济产值是前一

代蚕种的两倍,尤其是‘星丝路一号’,

属于四元杂交种,适宜春秋兼用的中

丝量蚕品种,不仅产茧量高、茧丝质

优,而且茧丝金黄鲜亮,色牢度也不

错,可以缫6A级的生丝。”

这些年来,在赵根松的带领下,

公司加强与省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

究所合作,开展全国“家蚕”“雄蚕”原

种繁育,有效提高了生丝品质。赵根

松还带领公司与“嵊州陌桑高科”合

作,开展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攻

关,承担工厂化养蚕专用品种的种质

资源保护与蚕种生产供应,有力促进

了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这一重

大科技创新,加快了蚕桑产业转型升

级。

目前,公司承担了全省近八成的

原种繁育任务、蚕新品种引进与试繁,

以及蚕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有力地支

援了全省的蚕种生产。

带领农户一起干

赵根松不仅在自己专业领域取得

了卓越成绩,还与街道南门社区共同

设立了大禹蚕种制造农旅共富工坊,

每年吸收周边农户超 200 人,人均月

收入超3000元。

“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家里待着也

没事情,就到这个共富工坊里来干点

活,上半年我做了 30 多天,每天收入

150元左右。”农户王阿姨说。

在武义县,赵根松还建立“公司+

农户”原蚕饲养基地,带动100多户蚕

农增收致富。赵根松还走进云南、贵

州、四川和浙西开化等地,把彩色茧新

品种“水星一号”作为东西部扶贫项

目,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产业致

富。在赵根松的带领下,公司还通过

“一带一路”,把优质蚕种“秋丰·白玉”

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提升国

际形象。

“我们将继续建设先进的种业基

地,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做好蚕种新

品这篇文章,在蚕桑养殖领域作出更

大贡献。”赵根松说。

李颖

自筹资金养鸭,赚来归集体,亏了算自己

“鸭蛋书记”金正法和他的小山村

日前,临海市汇溪镇山安村的150多亩高山番薯迎来了丰收,汇溪镇的30多

名党员干部、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来这里帮着收番薯。看着番薯地里热火

朝天的景象,山安村党支部书记金正法喜上眉梢。他指着一袋袋装好的番薯对笔

者说“:豆面是我们村里销路最好的土特产,豆面加工也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现在

要尽快将它们变成豆面。”

赵根松:养蚕“养”成乡村工匠名师

金正法整理打包鸭蛋。

赵根松在查看蚕宝宝。

第8页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时

期,“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不仕,面对齐高

帝劝其出山,这般答复。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 年)至十年间,

陶弘景先后居永嘉青嶂山、石室山修道,在

大若岩完成道教经典《真诰》,陶公洞由此

得名,大若岩成为“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

洞所在的楠溪江畔村落,取名水云村。

陶弘景笔下的楠溪江:“山川之美,古

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楠溪江是国家级风景区中唯一以山水

田园风光见长的景区。为守护山川之美,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楠溪江中上游就禁

止一切工业项目进入。工业禁止,绿水青

山,如何突围?长期以来,水云村因道路、

环境限制,尽管坐拥陶公洞、十二峰等景

点,也只能守着绝美山水发愁。

水云村党总支书记陈永忠,在村里当

了19年村干部,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

水云村就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发展旅游,

2003年开始着手开发十二峰景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云村用十

年时间,投资4800万元,完成水云溪河道治

理工程,并在岸线1公里范围内打造3条乡

村振兴示范带、3条生态步道,是永嘉县最

早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浙江省3A级景区村”的村庄之一。

当地深挖道医养生文化内涵,布局道

医养生旅游业态,致力打造道医养生产业

集群,打响陶公洞“道医养生”旅游品牌,水

云村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省休闲养生

基地。

陶弘景钟情的“白云”,引得游客纷至

沓来。但如何留客?“2015年,温州老板陈

宪敏在水云村开起了第一家民宿‘楠溪·若

舍’,此后,民宿在水云村遍地开花。不少

客人都是慕名而来,到了旺季常常一房难

求。”陈永忠介绍,探索“支部+旅游+服务”

“集体+干部+农户”发展模式,村内现有9

家民宿,139间客间。

“白云”的呼唤

2023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永嘉是千年古县,也是中国山水诗的

发源地、“诗和远方”奔赴地。水云也成了

当地人的“诗和家园”。

去年,全省唯一的“浙江省宋韵文化实

践研究中心”落户水云村,为水云发展和传

承宋韵文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

8月,“宋韵七夕·缘定福地”大若岩镇首届

宋文化节举办,3天时间吸引了近10万名

游客。

在“诗和家园”的期待中,“90后”青年

陈源源,2019年回到村庄。“家乡山美水美

人和谐,发展得很好,就想回来发展。”陈源

源的“宋韵糕点”,走红网络。

今年4月,青年林乐琼也回到村庄,接

手父母经营的民宿,开发研学课程,为孩子

们提供宋韵糕点制作、掰玉米、抓泥鳅、挖

芋头等特色乡村体验。

“宋韵”姊妹花联手推介“宋韵糕点”,

在村“两委”支持下,陈源源和林乐琼还打

算加盟建设共富工坊,带动村里更多的阿

姨和姐妹就业。

“从村里开出第一家民宿起,我们便慢

慢地植入一些新的业态,鼓励村民在自己

的家门口创业。”陈永忠介绍,近三年来,有

“大若宿集”“九黄音乐慢都”“永嘉宋韵文

化精品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水云村

落地,项目资金超过1.2亿元。如“大若宿

集”一期工程“高徐 1 号院”已进入内部装

修,将让水云村成为大若岩乃至永嘉最核

心的旅游接待区。

“村庄规划图已做好,接下来,我们打

算做与民宿配套的商业街,引入更多业

态。”陈永忠又有了新计划,以“千年清隐·

康养福地”为建设主题,提升文化内涵,创

新打造文创产品,纵深推进文旅融合,致力

于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金朝丹 李彩云

回到“诗和家园”

一条条平整洁

净的水泥路穿村而

过,一幢幢造型美

观 的 楼 房 错 落 有

致……这是日前笔

者在江山市张村乡

琚源村见到的喜人

景象。

张村乡琚源村

地处大山深处,过

去因地处偏僻、交

通不便等原因,村

集体经济年收入不

足5000元。2011年

上半年,创业能人

周日洪当上了琚源

村党支部书记、村

委 会 主 任 。 俗 话

说,新官上任“三把

火”。在江山市交

通运输局等有关部

门的支持帮助下,

周日洪的“第一把

火”就是对村里的 5 条总长 7.2 公里的

道路进行修建,浇筑成平坦的水泥路。

道路通,财路通。紧接着,他又“烧”起

了“第二把火”。在周日洪的不懈努力

下,该村先后流转了300多亩荒山种植

猕猴桃,又通过复垦梯田种植了300多

亩白茶,不久,又新增 300 多亩覆盆子

种植基地,并对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

改造。如今,投资1050万元的琚源古寺

提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据了

解,这些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带来300多

万元的收入。

敢闯敢干的周日洪再接再厉,在

他的牵线下,去年 7 月,由江山市海南

商会会长、张村乡的郑晨风投资300多

万元的爱丽琚源山居又“花落”琚源

村。这家集食宿度假、休闲观光、旅游

探险、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高档民宿,自

今年 8 月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 5000

多人,仅此一项就带动 10 多名村民就

业,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今年,村集

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大关。

改变村容村貌是周日洪“烧”起的

“第三把火”。近几年,在乡政府和江山

农商银行的帮助下,该村的综合办公

楼、文化礼堂拔地而起,又建造了凉亭

廊桥、千米休闲游步道及自来水站等,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琚源村,环

境优美,景色秀丽,昔日“脏乱差”现象

已不见踪影,转身变为“洁绿美”村庄,

且一跃跨入了“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

行列,被评为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村。

琚源村,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它的

改变正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也为

村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陈金阳江山琚源村

三把火

﹄出山村巨变

永嘉水云村:

迎来“诗和家园”的回响

20年前,永嘉县大若岩镇水云村村民在外打拼。水云只是个“景边”村,大

伙想在村里谋生并不容易。外出,是明智的法子。

如今,山水田园,白云悠悠,迎来四方游客,村民们摆起热闹市集,售卖自家

土特产。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水云迎来“诗和家园”的回响。

走进水云村,田园阡陌,一排排小洋房

依山而建,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现在环境好,大家生活也好,有空就

在文化礼堂里喝喝茶、看看书,傍晚游步道

上散步的人可多了,还有不少人在路边唱

歌呢!”75岁的村民陈情送说,村里年终有

分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70岁以上老人

免费提供三餐……

在陈情送的记忆里,以前,碇步是村里

的交通要道,每逢下雨便会影响村民生活起

居和劳作。水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有的只

是木板隔成的教室、黑漆涂成的黑板、黄泥

操场。如今,有了宽敞的柏油路、精心打造

的美丽庭院、村前小溪砌起堤坝、水云学校

搬进新校舍,发展“若水教育”,建成温州市

爱阅读榜样学校、温州市小而优示范学校。

发展红利惠及每个村民。水云村成立

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将村账户总

盈余全部折股量化,按 5∶3∶2 的比例分配

人口股、集体股、农龄股,成立福利基金用

于助老、助学、助困、助医。

村庄富裕了,敬老爱幼自强不息的民

风也蔚然成风。“我们围绕‘一老一少’,重

点做好服务,健身舞台、睦邻食堂和游步

道,儿童阅读吧和老年书吧,文化礼堂都

有。”陈永忠说,每年投入村集体经济收入

的三分之一完善养老配套设施,村民看病

门诊基本实现100%报销。

去年,水云村为村民的民生“福利套

餐”支出金额高达62万元。为进一步完善

村民“终生福利套餐”,2022年推进实施村

集体发展项目1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

833万元。近年来,村“两委”拿出600多万

元,提升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和水云“和文

化”数字文化礼堂。

厚植“福利套餐”

12月上旬,衢州市柯城

区花园街道姜兴村一条长

达数里的村道旁,90多亩灿

烂的红枫营造了一幅美轮

美奂的乡村美景,闻讯而来

的 市 民 忙 着 在 此 拍 照 留

影。姜兴村在实施“一村万

树”工程中,栽种了数以万

计的红枫、樱花、海棠等,秋

冬之际,红红的枫树把村道

装扮得格外靓丽。

吴铁鸣 摄

“一村万树”

打造网红打卡地

水云村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