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周周摘2024年第4期(总第108期)

发布时间:2024-1-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民调周周摘2024年第4期(总第108期)

2目录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发布.......................9上海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16市民政局出台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管理办法.......................................................24团市委开展上海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调查与政策改善研究................................................302023 年度上海市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结果..........................................................35春节将至上海家政阿姨缺不缺?................................. [收起]
[展开]
民调周周摘2024年第4期(总第108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第2页

2

目录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发布.......................9上海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16市民政局出台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管理办法.......................................................24团市委开展上海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调查与政策改善研究................................................302023 年度上海市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结果..........................................................35春节将至上海家政阿姨缺不缺?....................................................................................38宝山老工业区如何打造全新“15 分钟生活圈”?..........................................................44

第3页

3

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国政府网介绍,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该《意见》内容涉及“医”“食”“住”“行”“文娱”“购物”“老年用品”“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一起来看。“医”

●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

●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障碍评估训练、失禁康复训练、用药和护理提醒、睡

第4页

4

眠障碍干预等设备产品供给。

●深化皮肤衰老机理、人体老化模型、人体毛发健康等研究,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

“食”

●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

●支持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按规定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补贴或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

“住”

●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拓展陪护场景。

●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

第5页

5

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引导地方对养老机构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

●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资源共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之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充分利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当地养老机构、餐饮场所等增加助餐功能。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等农村特色养老产业。“行”

●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

●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

●引导车辆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适应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车型。

●完善老少同乐、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鼓励开发家庭同游旅游产品。

●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

第6页

6

●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

●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展旅居养老推介活动。

“文娱”

●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治理电视操作复杂问题,方便老年人看电视。●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交流展示。●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球类、棋牌等活动场地建设,支持体育场所错峰使用。“购物”

●聚焦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设施,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

●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物流配送、智能快递柜、蔬菜直通车等进社区。

●结合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敬老月”等活动,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设计老年版专用界面,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鼓励子女线上下单、老人线下体验服务,培育一批特

第7页

7

色活动品牌。

●打造一批让老年人放心消费、便利购物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商超。

“老年用品”●加强服装面料、款式结构、辅助装置等适老化研发设计,开发功能性老年服饰、鞋帽产品。

●实施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开发应用适老化日用产品和老年休闲陪护产品。

●完善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适时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

●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服务。

“财务管理”●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

●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

第8页

8

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

第9页

9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发布

第10页

10

第11页

11

第12页

12

第13页

13

第14页

14

第15页

15

第16页

16

上海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第17页

17

第18页

18

第19页

19

第20页

20

第21页

21

第22页

22

第23页

23

第24页

24

市民政局出台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管理办法

第25页

25

第26页

26

第27页

27

第28页

28

第29页

29

第30页

30

团市委开展上海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调查与政策改善研究2022 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拥抱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对青年群体来说,居住条件是一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 11 月,上海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华东政法大学组成课题组,开展上海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调查与政策改善研究。研究调研对象为生活在上海的 20-35 周岁青年群体(非在校生),共回收有效问卷 2536 份,调查样本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各居住类型平均分布,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昨天(11 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上,课题组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童潇教授发布了调研成果。青年代表、本市部分长租公寓负责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让青年在上海更宜居安居进行了交流。

如何进一步扩大租房供给?从调研结果看,青年群体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求较为强烈,而这与租房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付悦来到上海 4 年了,她用“租房难、租金贵、服务差”来概括这几年的租房经历。她碰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中介提供的房源信息与实际不符、房租太贵接近收入的一半、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差、房东

第31页

31

不愿意配合解决一些事情等等。

付悦的经历是青年群体的真实写照。童潇介绍,根据调研,上海青年在租住房屋方面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46.6%青年表示“有一些经济压力,但仍可以承受”,34.4%的青年表示“经济压力较大,仍能勉力维持生计”,有 7.1%的青年则认为“经济压力非常大”。上海青年租房平均换房周期为 16.25 个月,房东频繁调整房租以及工作变动,成为他们四处迁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市场上租住房房源信息不透明,许多中介以低价,虚构房源为诱饵揽客,一屋多租、层层转租现象频发。青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上班时间紧、工作强度大,容易成为虚假房源信息中的受害者。

但如果能住进保租房,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付悦说,她搬进静安区中建幸福公寓后,不仅租金大幅度降低,公寓还有健身房、共享厨房、图书室等配套设施,让她的生活便利性大大提升。“年轻的租客们一起制定租房公约、不定期组织各种活动,让我在上海有了‘家’的感觉。”

上海也看到了保租房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至2023 年11 月,上海已累计供应保障性租赁住宅数量 26.7 万套。不过,课题组指出,相比于青年的需求,当前上海保租房在供给上仍存不小缺口,排队时间长、一房难求现象仍然较为明显,应进一步拓宽保租房房源渠道,增加市场供给。

具体而言,课题组建议政府部门优化政策激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青年刚需住房市场,优化商品住房配建政策,在土地出

第32页

32

让时通过“限地价、竞配建比例”的方式保障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同时,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改造存量住房,全面梳理现有空置存量住房或类住房,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原拆原建”、“只修不拆”、“不修不拆”的方式使它们纳入保租房范畴。

如何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去年,上海交通大学模拟政协协会成员寇育晰和同学一起走访了学校附近的 4 个青年公寓,发现住户对社区服务有更高的期望。比如,希望能有更便捷的出行条件,解决到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有的住户希望公寓可以和创业园区联动,组织开展一些创业培训等。这与课题组的发现相一致。对现在的青年,尤其是青年人才来说,能不能拥有好的生活品质,是他们选择是否留在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保租房不仅仅只是一个住所,他们还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部分保租房小区或周边配套不足,还有一些因不够了解青年实际需求,导致供需出现“错位”。

交流现场,多家长租公寓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公寓为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做出的努力。但有一些问题仅靠长租公寓自身无法解决,比如交通不便。调研中,不少反映,青年居住社区或保租房距离城中心较远,交通通勤是目前重要“痛点”。

对此,课题组建议,未来在城市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前瞻规划和交通站点布局研究,适当提高青年居住密集地区地铁密度。在公交方面,增加公共交通系统面向青年社区的覆盖范围,投放更多共享单车。

第33页

33

规划新社区建设,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时,应考虑投放更多停车位,并同步建设沿街商铺小店面,留足早餐点、洗衣房、24小时便利店、咖啡厅等空间以作为商业配套。此外,青年的多样化需求还体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住房有着不同需求。调研报告指出,青年在初入职场、稳定收入和成立家庭等不同阶段住房需求并不相同,但是目前的政策对于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更倾向于“毕其功于一役”,对青年在人生转段“过渡性”的换房需求缺乏设计和考虑,不够精细。报告建议,针对青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一张床、一间房、多间房、买套房”的阶梯式青年住房支持体系,以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青年人的住房租房需求。如何走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注意到,目前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运营的多是国企和央企,看起来更多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想想,保租房的建设和运营能不能实现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入?这样才能更长久。”在交流时,市政协委员、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洪亮说。这是一些保租房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前所述,青年群体对居住品质期望较高,这就导致保租房建设、维护、运营成本都较高,资金回笼慢,所收租金仅能覆盖运营成本,在提供社会效益的同时缺乏正向的收益循环。研究显示,目前,住房租赁市场租金回报率或租售比普遍在 1%-2%左右,回报周期约 10-15 年,远低于5%的正常投资收益水平,且整体趋势还在不断下移。

保租房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又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第34页

34

比如,中心城区青年工作人口总量多,保租房供不应求。城郊的一些项目远离地铁站,甚至远离五个新城核心区域,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消化,出现了一定的空置率。高昂的经营成本、保租房的限价要求、空置的房间,都让一些企业感觉到经营压力很大,在持续发展上有困难。课题组认为,有必要推动保租房形成商业闭环,平衡建设经营成本,反过来又可以调动更多主体参与保租房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经过调研,课题组建议,企业可以从满足青年住房群体的需求出发,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多式多样的增值服务来吸引青年人入住和消费,拓展运营环节盈利渠道。政府部门要用好金融工具,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创新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保租房运营和服务体系中。

第35页

35

2023 年度上海市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为推进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建设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切实满足老年人从吃饱到吃好的实际需求,上海2023 年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社区长者食堂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工作自2023 年 10 月启动,至 12 月全面完成对所有社区长者食堂的实地监测、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汇总和复核。监测工作通过对社区长者食堂设置要求、就餐环境、菜品管理、供餐服务等多方面的实地检查,反映出该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实地监测结果为优秀的食堂进一步开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监测结果能更全面地体现食堂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监测机构数量在市民政部门指导下,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且经区级民政部门认定的社区长者食堂。未实际开展服务或开展服务不足三个月的社区长者食堂不在本次监测范围。经民政部门统计,参与本轮服务质量监测的社区长者食堂共计 305 家。

总体监测结果本轮监测的社区长者食堂中,全市平均得分83.1 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实地监测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均高于90 分的共38 家。

第36页

36

2023 年度社区长者食堂质量监测、群众满意度测评“双优”名单

第37页

37

第38页

38

春节将至上海家政阿姨缺不缺?2024 年春节将迎来 8 天的超长假期,家政服务市场备受社会关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绪,让忙碌一整年的家政员归心似箭。而从节前火爆的全屋深度保洁,到节中不可或缺的“一老一小”照护,也亟需有经验的家政阿姨来帮忙。

今年过年,沪上家政阿姨会出现用工荒吗?家政行业又将如何做好“春保”工作?一起来看记者调研。

01 家有“一老一小”,照护出现缺口“家里一共用了 7 名家政员,如果春节假期都走了,全家肯定都没法过年。”卢女士苦笑着说,自家有两位高龄老人,因此对家政服务依赖很大。

“我们家 93 岁的太婆瘫痪在床,日常由一个24 小时住家保姆照顾,另安排有一位替工。高龄老人可以申请长护险,我们选了助浴服务,会有一名护工定期上门。还有我的奶奶今年87 岁了,因为不放心她一人独居,请了个保姆陪夜,白天还有长护险护工上门一小时。”她说,仅两位高龄老人就有 5 名家政员提供服务,再加上自家和公婆家的钟点工,总数就是 7 人。

春节将至,老人身边的家政员也要早作安排。卢女士和父母立马分头打电话,问那几名阿姨春节期间是否留沪。“如果阿姨愿意过年加班,我们肯定会封一个红包。如果要回家过年,就得赶紧找替工。”和卢女士一样忧心的市民可不少,他们大多家中有“一老一小”,日常照护服务是刚需。

第39页

39

“家政员和我们一样,是忙碌了一年的‘打工人’,想要回家过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确实家里缺少了她,就有些忙不过来了。”家住虹口区的盛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 6 岁一个1 岁,平时有一个住家保姆和老人一起带娃、做家务。“去年因为宝宝刚生下来不久,阿姨就没有回家过年,今年再不让人家回去,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只能让中介找个替工阿姨,价格不菲啊!”

单多人少,也是很多家政公司的为难之处。“今年家政员返乡过年的意愿很强烈,特别是前几年因为疫情没能回去的。”家政企业家事佳总经理吕敬辉告诉记者,去年 10 月,公司就对旗下约400名家政员摸底调研,结果 100 多人说要回家过年,着实让他心中一紧。平凉路上的一家家政公司,从元旦后就不断有人来问春节家政服务事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老一小”的需求等不起,客户都要求在春节前无缝衔接,而以做家务、做饭为主的家政单子,相对不那么急迫。

02 约七成家政员留岗,与往年基本持平2024 年春节超长假期,上海家政行业的供需现状究竟如何?人员缺不缺?价格高不高?

上海市商务委 1 月 16 日透露,结合2023 年五一、国庆等假期情况综合研判,2024 年上海春节家政服务市场呈现供需双降趋势,家政服务市场总体平稳,但依然存在结构性、区域性不平衡和市场供需信息匹配不够畅通等问题。

从需求端看,根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因大批本地上海

第40页

40

人外出旅游、新上海人离沪过年,预计净流出人口达到800 万人。春节假日期间,家政服务需求将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临近春节假期阶段,深度保洁等居家保洁服务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需求高峰亦较往年有所提前;“一老一小”(养老服务和月嫂母婴护理)服务不可或缺,仍为假期期间家政服务市场刚需。从供给端看,受疫情影响,部分多年未回乡过年的家政服务员回乡过年意愿较强,预计春节期间将有一批家政服务员返乡过年。春节期间大部分家政服务机构意愿留岗人员约在70%,与往年基本持平。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介绍,七成是个平均值,上海市区还没到七成,上海郊区目前已经到了七成。

“今年我留在上海过年,不回家了。”老家在安徽的李金绒是宛心家政的“资深阿姨”,已经做了 16 年。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服务对象以老人为主,其中有 2 位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也做小家庭的钟点工。

春节不回家,会想家吗?早有打算的李金绒说还好。“前几个月我把老妈接到上海来住了几个月,这次过年就让老公和儿子回去尽孝。等年后天气暖和,再把老人接出来。这就两全其美了。”爱君家政的“金牌阿姨”朱春南同样会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我的雇主是外籍人士,他们在圣诞节、春节都会放假,这时我就做‘共享阿姨’。”她说,春节前两三个月,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不同客户家做全屋清洁、收纳等工作,节日期间则会接上门做家宴的单子,几乎没有休息。

第41页

41

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副处长邓金兵表示,家政服务的门类很多,顾客需求也各不相同。节前一般集中在深度保洁,节中主要是延续“一老一小”照护。同时,家政服务供需矛盾在中心城区更加凸显,因为老小区多,老年人集中居住,而郊区需求量相对较少。针对这些现象,市商务委会同市家协,广泛动员本市家政企业多措并举做好“春保”。

03 错峰返乡、跨区调配,留人也留心“服务跨前,力保刚需”是确保春节家政服务市场平稳有序的重中之重。本市龙头骨干家政企业将发挥市场保障主力军作用。1 月 16 日,上海市商务委公布了 131 家保供企业。这些企业均已在“上海家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备案,市民可在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官网上找到名单和联系方式。协会还发出“稳岗保供”行业倡议,提升春节市场保障能力,全力保障春节家政服务供应。面对节前的深度保洁类需求,各家企业积极错峰提供服务,家事佳元旦前即和街道居委联合,针对老客户组织4 场擦玻璃、油烟机清洗、家电清洗等集中服务,计划 1 月再组织4 场,预计春节前可服务1500 户家庭。也有家政企业根据前期需求调研,在元旦前开通了家电清洗、全屋换新等深度清洁类预约服务。为维持春节期间从业人员规模的基本稳定,各家企业也已加强对从业人员就地过年、错峰返乡的引导。如在节日期间工资上浮70%,且对留沪从业人员给予专项补贴;也有企业在去年国庆假期后安排部分人员先行放假回乡探亲,并提供留沪红包奖励,确保春节期间这部

第42页

42

分人员能留沪提供居家养老和母婴护理服务。姆爱公司创始人杨小明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就加大了月嫂的招聘力度,做好人员储备。“春节期间正常在岗的月嫂,除了按照合同发放 3 倍工资,公司还会记录在案,最后发放整年的全勤奖,大概五六千元。”他说,公司安排了一部分月嫂春节期间在沪待岗,应对突发情况。“最近流感高发,如有月嫂患流感就不能入户照顾婴儿,必须有人顶上。对这部分后备人员,我们也鼓励她们让孩子、家人来上海过年,公司会提供宿舍、租用公寓。”“前期摸底时,确实有 100 多名家政员表达了返乡过年的想法,但我们通过错峰回家、人性关怀等举措,目前春节假期回家的约有30 人。”从“心慌”到“心定”,吕敬辉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 30 人的缺口怎么补?吕敬辉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与安徽合肥基地达成协议,可随时调配人员来沪服务。与之类似,多个家政企业也将灵活调配家政服务人员,如提前做好人员储备,可随时从长三角借调人员;也有企业推出共享保姆,鼓励保姆利用休息时间接单。

记者了解到,近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展稳岗留工送温暖活动暨2024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市稳岗留工送温暖活动也已于1月 11 日启动。

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岚介绍,今年的稳岗留工送温暖和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突出“早发力、优服务、稳预期、暖人心”,

第43页

43

具体举措包括,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留沪过年等来沪务工劳动者,组织开展集体过年、送“新春礼包”等多种形式“送温暖”活动。

第44页

44

宝山老工业区如何打造全新“15 分钟生活圈”?吴淞街道位于宝山区境东部,地处长江、黄浦江和蕰藻浜三江交汇之处,有着“五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吴淞曾是上海东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开发建设早、居住配套建造早,又有着靠近港口、交通便利的区位特点,逐步建设形成北起双城路、南至淞浦路、东到黄浦江口、西邻同济路的吴淞传统生活区。然而,由于地区城市建设早,配套设施较为陈旧,加之随着辖区居住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难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如何发挥吴淞地处海江交汇、蕴含古今文化的优势,将吴淞打造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幸福社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的重要课题。“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存在哪些短板?在调研中,我发现街道虽然已在社区建设、民生保障、人文环境、业态调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因为底子较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距离“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社区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现有街道管理的56 个住宅小区中,有 44 个小区建造于 2000 年以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旧、配套功能缺、绿化布局不合理、停车位短缺等问题。

二是产业品质商业能级不高。吴淞地块产权分散,老式厂房多、过路集卡多等问题限制了空间转型和再开发,区域内商业体规模不

第45页

45

大,设施较为陈旧,经营业态传统,导致消费群体流失。三是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大缺口。公共服务空间体量不大,区域辐射程度不够,且辖区内老龄化水平高,但为老服务设施存在不足,家门口的为老服务空间小、散、功能单一。“一城”“一带”“双轴”“四片”的生活圈建设总蓝图为有的放矢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充分调研、全面摸清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酝酿提出“一城”引领、“一带”贯通、“双轴”驱动、“四片”发力的生活圈建设总蓝图。“一城”引领,即发挥吴淞创新城统领作用,“一带”贯通,即发挥吴淞滨江带先导作用。紧抓吴淞创新城发展契机,持之以恒盘活低效用地,为新兴产业导入腾出空间,通过各大园区提档升级,辐射带动宝山“母亲河”蕰藻浜两岸企业主动融入“科创之河”。在巩固“美丽街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红色资源的“增景、串点、育新”,打造吴淞大桥滨水桥下空间,充分挖掘滨水旅游资源,打造亲水、岸美、景靓的滨江步道,优化滨水岸线公共功能与空间品质,将吴淞滨江带打造成为蕴含诗情画意、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地标。在“一城”“一带”的基础上,我思考如何布局街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即实现“双轴”驱动,推动“四片”发力。“双轴”驱动,即以同济路为轴线,布局科创·产业发展轴,辐射带动东西两翼,推进半岛 1919 中东区转型,打造“时尚+科技”产业高地。以牡丹江路为轴线,布局宜居·乐业活力轴,突出中部居民集聚优势,优化吴淞商务商业服务载体,打造兼具品质温度的生活街区。

第46页

46

“四片”发力,即针对淞滨、海滨、牡丹江及海江四大片区,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定制差异化的解题路径。比如,针对牡丹江片区“五八”通道环境问题,街道统筹各方力量,盘活区域资源,统一规划布局,打造“三江驿”品牌,实现党务、政务、便民、文体、为老服务项目下沉,为满足周边人群的多元需求提供阵地支撑,并充分依托干休所、部队营房区域等资源,打造“双拥共建服务”牡丹江片区。在充分调研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切实保障“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这需要以党建为引领,锻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有计划地组织针对相关项目负责人的专业培训及楼组长、能人达人等支撑力量的小班化实训;依托各类活动载体,挖掘核心骨干力量,引导年轻后备人才成长为街道“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核心力量。结合“四百”大走访,办好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民生实事西朱新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龄化程度偏高,公共服务空间缺乏,能有一个老年活动室是老人们的最大心愿。为此,我们深入挖潜、外部引援,将紧邻小区南侧的原海滨菜场租赁下来,改造成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在“四百”大走访中,我多次到西朱新村现场调研,了解站点打造情况和推进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关注党群服务站的建设进展,指导链接相关资源。通过与居委会的共同努力,西朱新村党群服务站成功落地,目前实有面积 350 平方米,设置暖心驿站、综合活动室、自治屋等功能空间,成为党员充电学习的“加油站”、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社区

第47页

47

自治共治的议事点。

现在的西朱新村不仅有了老年活动室,还有了将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散点力量集于一处的公共空间,理发、修鞋、磨刀剪、修小家电等日常需求都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满足,还能在这里测血压、测血糖,咨询用药、法律、物业知识……西朱新村党群服务站成为实用、惠民、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大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群众从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到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全力提升党建温度、治理精度和群众体验度,打造更加幸福的吴淞“生活圈”。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