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BS-004 吡非尼酮Q&A

发布时间:2022-4-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CN-ABS-004 吡非尼酮Q&A

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文献分析背景:IPF的治疗手段有限,吡非尼酮是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中度IPF的药物,其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中表现出可延缓IPF患者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在2015ATS/ERS/JRS/ALAT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指南中,吡非尼酮列入有条件推荐应用于IPF的临床治疗,证据等级为中等。但在应用吡非尼酮治疗IPF会伴随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光敏反应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国内鲜有报道。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出现光敏反应的特点,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依据[1]武丹威,邢颖,甄健存.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6):538-540.01 一般资料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13个病例,10例有一般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8.3岁,男性9例02 用药情况用药情况出现光敏反应时吡非尼酮的剂量为0. 6~2.403g/d,均为口服给药。其 中3例患者出现光敏反应前因肺功能恶化,进行了吡非尼酮用药剂量的调整。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用药后7天~7个月03 不良反应表现多出现在暴露皮肤如手部、颜面部,表现为红斑,伴或不伴瘙痒,严重者... [收起]
[展开]
CN-ABS-004 吡非尼酮Q&A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CN-ABS-004 有效期 2022-4-17至2023-4-17

第3页

• 用法用量

• 使用禁忌

• 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排泄

第4页

吡非尼酮的药物简介

第5页

5

吡非尼酮治疗原理

Respiration 2017;93:379–395;Respir Med 2017; 131: 49-57.;

Int. J. Med. Sci. 2015, 12:840;N Engl J Med 2018;378:1811-23.

抗炎作用:

• Th1 /Th2↓平衡转化

• 降低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2和IFN-γ水平

• 降低生成IL-17a 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

• 吡非尼酮可以影响巨噬细胞M1和M2的转变

抗纤维化:

• 抑制 TGF-β1和TNF α的生成和下游活化信号(Smad3,

p38, 和 Akt)活化

• 减少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1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 减少了羟脯氨酸(胶原的主要成分和纤维化标志物)的积累

• 抑制致纤维化 PDGF和bFGF的表达和活性

抗氧化:

• 抑制iN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LPO)、

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水平

↓炎症细胞聚集和活

↓炎症反应

↓ 细胞外基质沉积

↓ 纤维化生长因子

↓ 成纤维细胞增殖

↓羟基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

第6页

多国指南推荐IPF患者使用吡非尼酮治疗

2018日本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指南

指南推荐慢性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使用吡非尼酮进行治疗

2015ATS/ERS/JRS/ALAT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指南

指南条件推荐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使用吡非尼酮进行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推荐轻到中度肺功能障碍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应用吡非尼酮

仅供内部使用,不得向外发布

第7页

⚫ 本品按剂量递增原则逐渐增加用量,因空腹服用本品时,吡非尼酮在血

液中浓度会明显升高,很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而餐后服用为宜。

⚫ 本品的初始用量为每次 2 0 0m g,每日3次,希望能在两周的时间内,通

过每次增加2 0 0m g剂量,最后将本品用量维持在每次 6 0 0m g (每日

1 8 0 0m g );

⚫ 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耐受情况,若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对日光或紫外

线灯的皮肤反应、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显著改变和体重减轻等现象时,可

根据临床症状减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药,在症状减轻后,可再逐步增加给

药量,最好将维持用量调整在每次 4 0 0m g (每日 1 2 0 0m g )以上。

7

吡非尼酮的用法用量

第8页

吡非尼酮的不良反应总结

根据吡非尼酮国外资料,在参与安全性评价试验的 265 例受试者中,有 233例(87.9%)确认出现不良反应。

51%

14%

23%

12%

光过敏症 胃部不适 食欲不振 恶心

有 120 例受试者出现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

主要异常为 53例受试者的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

升高(20.0%)

第9页

吡非尼酮的严重不良反应

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ALT)等的升高而出现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能

会发生肝功能衰竭,所以要认真进行定期的检查。

确认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的

处理。

肝功能损害/黄疸(0.1%-1%)

日光或紫外灯照射可致严重皮肤光敏反应,如水

疱和/或明显的剥脱。在服药期间需尽量避开日光

或紫外灯的照射。外出时需涂抹防晒乳、穿戴防

晒的服饰,以避免四肢和头面部直接暴露于日光

下。

严重的光敏反应(罕见)

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频率不明):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

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应定期进行血液学

检查,发现异常时,采取停止给药等措施。

粒细胞减少症

严重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如面部

肿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喘憋等。

严重超敏反应

第10页

吡非尼酮的其他不良反应

仅供内部使用,不得向外发布

第11页

11

吡非尼酮的禁忌症

01 0

5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的

患者禁用

需同时服用氟伏沙明者

(一种治疗抑郁症或强

迫性精神障碍的药物)

0

3

0

4

0

2

重度肝病患者禁用 患有严重的肾病或需透析

治疗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

患者禁用

第12页

吡非尼酮使用的重要事项

重度IPF患者使用

吡非尼酮可能无法获益

吸烟可降低吡非尼酮疗效,

故服药前及用药期间需戒

2

动物实验表明吡非尼酮能透过血脑屏

障,故建议发作性脑部疾病患者(局灶

性兴奋或发作性睡眠)应密切观察脑电

图的病理变化,咨询医生后慎用

1

服药期间请勿饮用葡萄柚

汁,葡萄柚汁可干扰吡非

尼酮的疗效

4

吡非尼酮可致体重降低,

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体重

变化

3

第13页

吡非尼酮使用的重要事项

勿驾车/从事危险机器操作

应用吡非尼酮会发生嗜睡、头晕

等相关情况,因此使用吡非尼酮

的患者不要驾车或从事危险的机

器操作。若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得

不参加某些依赖反应力、动作协

调能力而完成的运动,则需特别

注意其影响。

检查肝功

由于肝功能损伤可引起

AST、ALT 等的升高和

黄疸,所以在使用中要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并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

避免光照

吡非尼酮可导致严重的

光敏反应,长期暴露在

光线下,有导致皮肤癌

的可能。使用时要事先

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

• 外出时应穿长袖衣服、戴帽子、使用遮阳

伞、使用防晒效果好的防晒霜,避免直接

暴露接触紫外线。

• 如出现皮疹、瘙痒等,立刻与医生联系

• 尽量避免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如四环素抗

生素类药物(多西环素)等,因其可增加光

敏反应的机率

第14页

吡非尼酮的慎用人群

应用吡非尼酮可能会进一

步损害肝功能或者使之恶

化,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

全患者慎用;重度肝病患

者禁用;肝病患者在使用

吡非尼酮前及使用过程中

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肝功能受损

尚缺少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使用吡非尼酮的数据,患

有严重的肾病或需透析治

疗者禁用。

肾功能受损

高龄者请详见「老年患者的

使用」

高龄

慎用(以下患者慎重使用)

仅供内部使用,不得向外发布

第15页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不推荐孕妇或者可能怀孕的妇女应用吡非尼酮,

因尚不清楚吡非尼酮对未出生婴儿的风险。在很多

动物实验中都发生致畸现象。

2、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吡非尼酮期间要避免母乳

喂养。在大鼠实验中,可在母乳中检测到有药物分

泌。哺乳期使用,会抑制新生儿的体重增加。

儿童用药

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用

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年人用药

一般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下降,且

目前尚无专门在老年人中进行的大规

模临床试验,故建议高龄患者慎用

第16页

16

吡非尼酮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

相互作用

影响

疗效

请注意下列药物可影响吡非尼酮的治疗效果:

(1) 增加吡非尼酮不良反应的药物

- 环丙沙星、胺碘酮、普罗帕酮。

(2) 降低吡非尼酮疗效的药物

奥美拉唑、利福平

*服用上述药物前请听取医生建议。

其他药物

相互租用

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事项

(1) 吡非尼酮与抗酸药 Mylanta II(主要含有氢氧化镁

和氢氧化铝)合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不受影响。

(2) 吡非尼酮与 CYP1A2 强抑制剂氟伏沙明合用时,

可导致明显药物相互作用,其清除率可显著降低。吡

非尼酮不应与 CYP1A2 中效或强效抑制剂联合使用。

(3) 吡非尼酮可被多种 CYP 酶(CYP1A2、2C9、2C19、

2D6、2E1)所代谢,故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较易受其

他药物所引发的 CYP 酶活性抑制或诱导的影响。

第17页

吡非尼酮的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1. 空腹血药浓度

据文献报道,成年健康男性空腹单次口服吡非尼酮 200mg、400mg 和 600mg(各 6 例)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

数如下表所示。 Cmax 、AUC 与给药剂量几乎成比例升高。

第18页

吡非尼酮的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2. 重复给药

• 12例健康成年男性以逐渐增量法分别在早、午、晚三餐餐后重复口服吡非尼酮 200mg、400 mg和 600 mg,1日 3 次,

每个剂量均服用 6日(给药第 1 日和第 6日早、午给药、1日 2 次),共计 18日,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 各剂量在给药第 1日和第 6 日的血浆药物浓度显示出了几乎相同的变化,给药第 1 日的 Cmax 、AUC 均随着给药剂量的

增加而成比例增大。

仅供内部使用,不得向外发布

第19页

19

吡非尼酮的药代动力学

进食的影响

• 6例健康成年男性餐后和空腹单次口服吡非尼酮 400 mg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由于进食的

影响,Cmax 、AUC 明显降低,Tmax 明显延迟。(交叉方差分析)

第20页

吡非尼酮的组织分布 脾脏

肾脏 肝脏

脑组织

大鼠单次口服吡非尼酮(

14C)100mg/kg,

比血浆中药物浓度高的脏器组织依次是,

肝脏、肾脏、脾脏。大部分的脏器组织

中药物浓度在服用后的 5~30 分钟达到

最高,消除半衰期 4-7 小时。

吡非尼酮在脑中亦有较高分

布,脑组织中也可测到原形

及代谢物,说明该药能透过

血脑屏障。

第21页

吡非尼酮的人体代谢

达峰 消除

.

原型药

尿排泄率

吡非尼酮在体内迅速转化为代谢物

• 主要代谢物为:5-羧基-吡非尼酮、5-羟甲基-吡

非尼酮及 5-羧基-吡非尼酮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 药物吸收入血后,血浆药物浓度迅速降低,代谢

物浓度约经 10分钟达峰值。

• 48 个小时消除,原型药尿排泄率小于 1%,主要

经羧酸代谢物形式排出,且此代谢物 5-羧基-吡

非尼酮无活性。

对人肝微粒体进行的体外研究结果表明,

吡非尼酮可被多种细胞色素 P450 同工

酶CYP 酶(CYP1A2 、2C9 、2C19 、

2D6 、 2E1) 代 谢 , 其 主 要 经

CYP1A2(将近 48%)代谢,其他 CYP

酶代谢的比率则相对较低(每种<13%)。

与非吸烟人群比较,吸烟患

者有较高 CYP1A2 酶活性,

吡非尼酮在吸烟人群的清除

率明显增加。故吸烟可使吡

非尼酮和 5-羧基-吡非尼酮的

AUC0-∞降低约 43%和 30

%。

第22页

吡非尼酮的药物代谢

~90%

吡非尼酮-5-羧酸

尿排泄率

<1%

原型药物

尿排泄率 健康成年男性,每组 6例。分别空腹单次

口服 200mg、400mg和 600mg本品时,

各组 48小时内的尿液中原型药物的尿排

泄率小于 1%。吡非尼酮-5-羧酸(主要代

谢物)约90%左右。

第23页

• 影响肝药酶药物 • 老年患者用药循证

• 光敏反应解读 • 儿童用药病例展示

第24页

CYP1A2药物代谢

抑制剂

抗抑郁药 氟伏沙明、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

抗心律失常 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美西律、利多卡因

氟喹诺酮类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法莫替丁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阿扎那韦

其他 咖啡因、氟他胺、他克林

诱导剂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其他 肼屈嗪、多环芳烃(烟草)、利福平、利托那韦、苯巴比

妥、胰岛素、卡马西平

第25页

老年患者使用吡非尼酮循证

• 研究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硫酸羟氯喹对老年RA-ILD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研究人群:18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1:1分组,组间患者无差异

⚫ 研究组(羟氯喹0.2g/次 bid+吡非尼酮 400mg/次 tid):年龄 61~88(71.5±1.6)岁

⚫ 参照组(羟氯喹0.2g/次 bid ):年龄 60~84(70.6±1.5)岁

• 治疗周期:36周

• 有效性终点:治疗有效率、晨僵时间、DAS28评分、动脉血氧分压

• 安全性终点:研究组2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障碍,对照组2例胃肠道反应。统计学无差异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9):114-117.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26页

吡非尼酮联合用药治疗总有效率9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显效+有效)

患者比例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RA-ILD有效性

参照组(n=90) 研究组(n=90)

90%

70 %

10%

30 %

72.22

%

61.12

%

8.88

%

17.78

%

P<0.05

显效

关节肿痛,呼吸困难消失,

能进行正常活动

有效

关节肿痛,呼吸困难基本消失,

生活从不能自理到能够自理

无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任

何明显改变

总有效

(显效+有效)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9):114-117.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27页

联合用药有效降低晨僵时间、DAS28评分、RF

2.9 ±1.4

晨僵时间(h)

±0.8 1.9

1小时

降低

1.3小时

2.8 降低

±1.7

±0.7 1.5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用药(研究组)比单独用药(参照组)

平均时长多降低 0.3小时(p<0.001)

DAS28评分

5.9 ±1.3

±0.9 5.1

5.8 ±1.1

±0.6 4.3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用药(研究组)比单独用药(参照组)

平均分多降低 0.7(p<0.001)

0.8

降低

1.5

降低

RF(U/L)

363.3±33.8

79.3±21.5

53.2±18.6

368.9±32.9

284

降低

315.7

降低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用药(研究组)比单独用药(参照组)

平均RF多降低 26.1(p<0.001)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9):114-117.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28页

研究组联合用药在肺功能改善优于单药治疗

(mm

)Hg

100

82.4±6.3

87.3±4.3

(mm

)Hg

100

82.9±7.8

91.4±4.3

提升4.9mm 提升9.5mm

P<0.001 P<0.00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研究组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9):114-117.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29页

吡非尼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9):114-117.

研究组 参照组 p值

消化道异常症状 2例 2例 —

肝功异常 1例 0例 —

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3/90) 2.22%(2/90) >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

(3/90)

2.22%

(2/90)

>0,05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30页

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文献分析

背景:IPF的治疗手段有限,吡非尼酮是第一个

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中度IPF的药物,其在多

项随机对照试验中表现出可延缓IPF患者病程进

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在

2015ATS/ERS/JRS/ALAT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

指南中,吡非尼酮列入有条件推荐应用于IPF的

临床治疗,证据等级为中等。但在应用吡非尼

酮治疗IPF会伴随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光敏反应

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国内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出现光敏反应的特点,为

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

考依据

[1]武丹威,邢颖,甄健存.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6):538-540.

01 一般资料

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13个病例,10例有一般临床资料,

平均年龄68.3岁,男性9例

02 用药情况

用药情况出现光敏反应时吡非尼酮的剂量为

0. 6~2.403g/d,均为口服给药。其 中3例患者出现光敏

反应前因肺功能恶化,进行了吡非尼酮用药剂量的调整。

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用药后7天~7个月

03 不良反应表现

多出现在暴露皮肤如手部、颜面部,表现为红斑,伴

或不伴瘙痒,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剥脱

04 不良反应处理

12例停药,1例减量处理。采取防紫外线措施,并局部

应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大多数病例在停药后1周左右

好转,严重者在3个月内好转,好转后一般可继续服药

第31页

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文献分析

[1]武丹威,邢颖,甄健存.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6):538-540.

第32页

⚫ 吡非尼酮光敏反应属于

光毒性反应,一般停药

处理后7天左右好转,不

会发展为持久性反应

吡非尼酮光反应处理:

用药过程中避免阳光暴晒、涂抹防晒霜、穿遮光的衣服

避免同时使用容易引起光过敏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

出现光敏反应后,需暂停药物,局部应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待症状缓解继续用药

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文献分析

[1]武丹威,邢颖,甄健存.吡非尼酮致皮肤光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6):538-540.

第33页

环孢素A+吡非尼酮治疗一例3岁SLE相关IL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案例报道

Front Immunol . 2021 Oct 4;12:708463. IF 7.56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多器官系统,并与广泛的临床表现相关。在SLE中肺部受累较

常见,其发生率为 24–70%;间质性肺疾病(ILD)作为狼疮的最初表现,仅在少数成人和青少年病例中有报道,但在3岁以下

的儿童中没有报道。本文报告了环孢素A (CsA)联合吡非尼酮治疗一个3岁SLE相关的IL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患者基本信息

国 籍 : 中 国 ;性 别:男 ;年 龄:3岁; 出生 体重:34 00 g;

• 就诊原因:发热 ,气 短, 面部红 斑

• 既往病史:自3个月 大以 来,3年多 经常 因肺 炎住院 ,夜 间睡眠 需吸 氧。 当时没 有红 斑狼疮 的

典 型 症 状 和 体征 ,如 皮疹 、脱发 、对 光敏 感、关 节疼 痛、贫 血等 。

• 查体:体 温3 9℃, 心率11 6次/分 ,呼 吸3 5次/分 ,血 压92 / 58 m m H g, 氧 饱和 度( Sp O2 )

9 8 % (室 内 空气)。 可见颜 面蝴 蝶红 斑,颈 部淋 巴结肿 大, 手指 杵状。

• 免疫学检测:抗 核抗 体(A N A )阳 性, 包括双 链D NA ( d s )阳 性 , 补体C 3水平 低( 0 . 2 9 g / L,

正常范围0 . 7 9 - 1 . 5 2 g / L ), C 4水平低( 0 . 0 3 g / L, 正 常 范围0 . 1 6 - 0 .3 8 g / L )。 、

• 其他检查:H RC T、全 外显子 测序. .. . . .

确诊:S L E ( S L E DAI s c o re 7 )合并I L D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34页

诊疗过程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 FVC:用力肺活量

• FEF:用力呼气流量

• 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Front Immunol . 2021 Oct 4;12:708463. IF 7.561

第35页

环孢素A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后,患者影像学改善

环孢素A+吡

非尼酮治疗7

个月

环孢素A+吡

非尼酮治疗13

个月

环孢素A+吡非尼

酮治疗26个月

吡非尼酮2 mg/kg/d

后,影像学缓解

1年后进展

激素+CsA+CTX脉

冲治疗6个月后无显

著改善

治疗前

治 疗 前 高 分 辨 率 C T

(HRCT)结果显示:非特异性

间质性肺炎(NSIP)合并组织性肺

炎(OP),沿支气管血管束可见网

状和毛玻璃影;

环孢素A联合吡非尼酮治疗

后随访26个月,患者呼吸系统症

状(咳嗽、呼吸急促)消失,运动

耐受性恢复正常,影像学改善。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Front Immunol . 2021 Oct 4;12:708463. IF 7.561

第36页

环孢素A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改善

• 复发时,肺功能检测结果:FVC降低(61%),50%肺活量用力呼气(FEF 50):0.4;75%肺活量

用力呼气(FEF 75):0.14;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0.26;为中度限制性通气,伴有小气道

功能障碍。

• 接受环孢素A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后,肺功能改善。(吡非尼酮起始剂量: 125 mg/m 2 /d,一个月

内增至:500 mg/m 2 /d)

Front Immunol . 2021 Oct 4;12:708463. IF 7.561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37页

• 吡非尼酮在肺癌围手术期预防AE-IPF的研究

•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病例治疗

第38页

泼尼松龙和吡非尼酮联合治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部疾病

J Cancer Res Ther. Jul-Sep 2016;12(3):1198-1202.

背景:博莱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霍奇金病、精原细胞瘤和绒毛膜癌。博莱霉素给

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细胞因子反应,可能会进展为纤维化。

动物研究证实吡非尼酮具有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抗氧化剂的作用,且动物模型中吡非尼酮的抗纤维

化作用通过使用博来霉素产生肺部炎症来评估,但尚未在博来霉素诱导的人类肺部疾病中进行评估。

目的:我们介绍了两例使用吡非尼酮和泼尼松龙组合成功治疗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部疾病。

该用药领域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39页

泼尼松龙和吡非尼酮联合治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部疾病

case 1:

基本信息:女性,55岁,霍奇金淋巴瘤,使用包括博来霉素在内的化疗方案治疗5个周期

主诉: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和头晕,持续 10 天

临床表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为 86%

胸部CT:大面积的叶间和小叶内间质隔膜增厚以及双侧毛玻璃衰减的斑片状区域

肺功能:非常严重的受压肺活量限制(FVC)为预测值的30%(FVC = 0.9 L)

超声心动图显示轻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 44 mm Hg),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5%

治疗:

泼尼松龙40mg,每日一次,口服,逐渐减量并在8周内停用

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每日三次,口服

吡非尼酮以200mg的剂量开始,每日三次,3周后增加至400mg,每日三次(最佳耐受剂量)

复查胸部CT:间质隔增厚和毛玻璃混浊显著消退

肺功能: FVC 达 74% 的预测 (1.59 L) 显著改善

预后: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应用6个月,停止治疗1年后,患者可全职工作

治疗前

治疗后

J Cancer Res Ther. Jul-Sep 2016;12(3):1198-1202.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40页

泼尼松龙和吡非尼酮联合治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部疾病

case 2:

基本信息:男性,45岁,霍奇金淋巴瘤,使用阿霉素、博来霉素

(10IU/m2)、长春新碱、卡巴嗪化疗,6周期

主诉:6周期后咳嗽、呼吸困难(mMRC2级)

胸部CT:弥漫性双侧毛玻璃混浊和胸膜下纤维化阴影伴小叶间质

间隔增厚

肺功能:FVC 为预测值的 28%

治疗:泼尼松龙1mg/kg,治疗2周,呼吸困难加重(mMRC4级)

胸部CT:毛玻璃混浊和胸膜下纤维化阴影增加,主要在下叶

调整治疗:吸氧、泼尼松龙2mg/kg;吡非尼酮200 mg,每日3

次,逐渐升级至600 mg,1天3次;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1

天3次(胃肠反应停药)

治疗10天症状缓解,激素逐渐减量(每4周减量10mg,直至

5mg/天),此后治疗6月

复查胸部CT:上叶的毛玻璃混浊和网状标记具有显著改善,下叶

几乎无残留的纤维化胸膜下混浊

肺功能: 弥散正常,FVC 达 88% 的预测,显著改善

预后:患者半年后开始全职工作

博来霉素治疗6周期,出现症状

激素治疗10天,症状加重

吡非尼酮治疗半年,症状缓解

J Cancer Res Ther. Jul-Sep 2016;12(3):1198-1202. 儿童用药目前无RCT,真实世界研究参考,病例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41页

吡非尼酮在肺癌术后患者的使用循证

• 研究目的:肺癌合并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吡非尼酮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 研究类型:回顾性研究

• 研究人群:50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

• 有效性指标:AE-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加重)发生率、无进展生存率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42页

研究流程

该研究中心从2006年10月-2014年10月共有1024例进行肺切除术的肺癌病例,自2009年9月开始,所有肺癌手

术患者开始使用吡非尼酮,本次研究选取50例连续病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其中31例肺癌患者使用吡非尼酮

预防术后肺纤维化,其预后结果对比19例未使用吡非尼酮治疗患者的临床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史、

肺活量等没有差异。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43页

吡非尼酮可以减少术后90天患者AE的发生

PPT组,术后30天内未有AE-IPF病例出

现,90天内有1例,整个观察阶段有3例。

其中术后90天及整个观察阶段的AE-IPF

发生病例数与Non-PPT有统计学差异

Non-PPT组,术后30天内有2例,90天

内4例,整个观察阶段8例。

术后吡非尼酮的治疗(PPT)使用与否与术

后30天、90天内AE-IPF的发生是呈现相关

性的(p值<0.05),且PPT可以降低90天

内AE-IPF的发生(OR<1)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第44页

吡非尼酮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术后IPF发生

在IPF无进展生存曲线以及首次术后

AE-IPF的累积发生率曲线中,两组

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

>0.05)

但从数据来看PPT组(虚线组)从

维持术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降

低术后AE-IPF的累积发生率方面均

优于对照组。

IPF无进展生存率 首次术后AE-IPF的累积发生率

研究展示仅作为临床学习使用,禁止商业推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