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风147期

发布时间:2022-7-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虹桥风147期

{{`发布时间:2022-7-14`}}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虹桥风147期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长宁区有序开展领导干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端午假期期间,区委书记王岚,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伟来到区内文化场馆检查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情况,慰问节日期间值班值守的工作人员。王岚来到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详细了解线下服务恢复准备工作,检查“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使用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王岚指出,针对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线上分享等形式,更好地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同时要求持续压实责任,按照重点场所防控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秩序管理、清洁消杀等工作,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文化服务环境。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长宁抗疫故事,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长宁区总工会、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长宁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守护》——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摄影图片展。7 月 1 日起,线下图片展于上海市同仁医院住院部大厅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长宁区委副书记纪晓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国力,副区长陈颖为摄影图片展揭幕。同... [收起]
[展开]
虹桥风147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第147期

2022

4-6

全国文化馆优秀期刊

文化服务不打烊,线上活动不停摆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宁非遗“云”上见

原创歌曲以“艺”抗疫,如歌“常”宁呼之欲出

赴抗疫战场,显党员担当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长宁工人文化宫的历史经纬

第2页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长宁区有序开展领导

干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

端午假期期间,区委书记王岚,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伟来

到区内文化场馆检查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情

况,慰问节日期间值班值守的工作人员。王岚来到长宁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详细了解线下服务恢复准备工

作,检查“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使用等常态化防控措

施落实情况。王岚指出,针对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

线上分享等形式,更好地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同时要求持

续压实责任,按照重点场所防控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秩序

管理、清洁消杀等工作,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

文化服务环境。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长宁抗疫故事,中共长宁区委宣

传部、长宁区总工会、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卫生

健康委员会、长宁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守

护》——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摄影图片展。

7 月 1 日起,线下图片展于上海市同仁医院住院部大

厅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长宁区委副书记纪晓鹏,区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潘国力,副区长陈颖为摄影图片展揭幕。同时

出席的还有长宁区总工会、区文旅局、区卫健委、区融媒

体中心相关领导。本次展览自今年 3 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

会公开征集,主要围绕反映长宁抗疫主题摄影作品。经影

展专家组评选,遴选 100 件优秀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

出。

5 月 7 日,区文旅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

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大上

海保卫战动员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区住宿行业全力服务打

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工作举措。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伟主

持会议并讲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友生、局党组成员、

执法大队大队长苗全胜、副局长周芳睿及各基层单位党政

主要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图片新闻

本轮疫情以来,除落实隔离宾馆房源筹措、援沪医

疗队房源保障、宾旅馆物资保障等重点任务外,长宁区文

旅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

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

的要求,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文旅局及长宁区委、

区政府各项最新决策部署,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加强

对区内住宿行业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成立了由局主要领

导担任组长的区文旅局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同时配备 30

人的备勤力量。根据市、区文件精神,制定关于疫情防控

工作提示 10 余次,压实主体、属地、行业、个人“四方”

责任。

第3页

4-6/2022

总第 147 期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入梅时节,夏至前后,沪上

街头景象终于回归正常。老马路上,骄阳透过茂密的梧桐叶间隙

洒下斑驳的光影,墙边架上凌霄与蔷薇开得正盛;西餐厅外,年

轻白领和老克勒各自取好外带餐点,或步履匆匆或悠然而去;超

市与菜场外,进出人流络绎不绝又井然有序;绿地与公园中,动

感音乐与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交织汇聚……

回首过往两个多月,恍若大梦一场。然而从眼前点滴到前方

传来的消息,都在时时提点着我们:无形的硝烟尚未散尽,切身

的经历不该遗忘。要记得从哪里来,如何来,才知道该往何处去,

怎样去。

在离去不远的春天,因为新冠奥密克戎病毒的冲击,上海遭

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停摆。长期管控对全体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

各行各业的运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文旅行业首当其冲。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从未动摇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长

宁文化艺术中心积极部署、迅速行动,鼓励全体员工积极主动投

身社区防疫一线。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 18 名党员悉数

前往所属居委报到,亮明身份,共计 23 名职工参与了社区抗疫志

愿者服务。

在那些负重前行的日子里,铭心刻骨的是彼此迎难而上的身

影。有的人日复一日坚守同样的点位,重复同样的话语和动作;

有的人早晚奔忙运送不休,手搬肩扛汗如雨下;有的人防护服、

隔离衣一穿就是大半天,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的人

日日核对清单账目直至深夜,生怕有半点疏漏差错……他们也是

父母、爱人和子女,却为了共克时艰而选择暂时与家人分离,只

为了有朝一日让每个家庭都能毫无阻碍地团聚。

后方居家办公的干部职工同样坚守岗位,以文化工作者的专

业技能参与线上宣传。4 月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将线下演出、

文化活动搬到了线上,让市民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安心度过

宅家时光。

鲜花开遍原野的 5 月,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悄然“重启”。艺

术中心一楼舞蹈排练厅、非遗中心北一楼瞬间变身“小哥驿站”,

让骑手们能吃上热饭、装满水壶、手机充电,休息一会儿补充体

力之后再踏上保供之路,继续为维持城市生活奋战。

怀着对挺身逆行、冲锋在前的抗疫人员的崇敬之情,长宁文

艺工作者以真心抒写真情,完成了许多感人作品,其中有音乐作品、

系列漫画和诗歌集锦,有书法、摄影、非遗等原创作品总计近 500

件。与此同时,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策划推出“以诗言志 共克时艰‘长

宁在一线’——抗疫诗歌创作朗诵专题活动”,陆续收到来自专

业老师、朗诵团队、文艺志愿者们的原创作品,也收获了许多同

心守“沪”的温暖故事,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希望的光芒。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

号角。在我们热爱的这座城市走出困境、重振旗鼓、逐渐恢复的

当下,让我们继续以艺培元、以艺立心、以艺弘业、以艺铸魂,

以真情流转换活力归来。

虹桥风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管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办

(内部刊物 仅供交流)

Consultant

Chief Editor

Chief Subeditor

Editor Committee Member

Editor In Chief

Deputy editor in Chief

Main Editor

Subeditor

Editor

Designer

Publish

Address

Post Code

Telephone

|顾 问|陈 颖

|编委主任|朱剑伟

|副 主 任|王友生 杨怡宁 周芳睿

黄 骅

|编 委|叶笑樱 汤肖锋 顾 海

林 绮 张 激 郭敏芬

陈甦萍 杨 芳 陈礼祥

|总 编|顾 海

|副 总 编|林 绮

|主 编|黄之琳

|副 主 编|黄剑铮(执行) 张晓燕

|编 辑|魏 娜 徐毅成 相天琦

王妮妮

|美 编|姜 琼 周杰亮

|发 行|周 颖

|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650号

|邮 编|200336

|电 话|021-62617554

以真情流转换活力归来

卷首语

文 / 顾 海

第4页

工作研究

封二 图片新闻

01 关于长宁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思考

04

06

09

12

12

13

15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28

29

长宁文旅人: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守卫这座城!

以艺战疫,共同守“沪”!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抗疫进行时

赴抗疫战场,显党员担当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部分党员抗疫感言

文化服务不打烊,线上活动不停摆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

过端午、品非遗,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在线大联播

长宁这些抗疫瞬间,你肯定记得

《守护》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摄影图片展

版画艺术家们的抗“疫”日记

守护有我,“艺”起前行!长宁书法人为战疫英雄加油

艺情同心——虹桥水墨画苑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线上展

一起来守“沪”——新虹桥钢笔画学会线上美术展

长宁原创歌曲《爱如春雨》,献给所有抗疫志愿者

原创歌曲以“艺”抗疫,如歌“常”宁呼之欲出

抗疫诗歌朗诵:这一春的同行,我们永不能忘

馆办团队秋韵艺苑:用温暖的诗句,伴你守望春天

长宁区图书馆:决战!上海!以诗抗疫

长宁区文旅局退休干部,用诗和画记录抗疫生活生动片刻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宁非遗“云”上见

文脉安在

——长宁非遗影像线上展

上海月份牌年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

宅家齐抗疫,书画传温情

——西区书画沙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

长宁工人文化宫的历史经纬

艺起前行

长宁非遗

长宁故事

以艺战疫

目录CONTENT

第5页

2022 虹桥风 |

1

HongQiao Impression 工作研究

关于长宁非遗文化

与旅游融合的思考

以技艺、经验、智慧等为表现形式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

类宝贵的无形财富。自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编纂相

关名录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

知与实践逐渐深入。我国在次年加入该公约后,

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全面保障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参

与非遗保护、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民族记忆,是培育文

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已

经达成了社会共识。非遗不仅需要“留下来”,

通过抢救性保护延续生命;也需要“传出去”,

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大众共同参与、自觉传承的热

情。近年来,非遗扶贫、非遗教育等形式已经充

分证明了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可能性,原

文化部也出台相关意见强调要对非遗进行生产性

保护。而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非

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旅游活动也成为推进非

遗有效传承、深化文旅融合实践的重要突破口。

地处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

支点的长宁区,作为上海联通长江三角洲的“桥

头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风貌突出。2007 年

至今,长宁已有 29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保

护名录(见表一);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 1 项(古

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非遗名录 10 项(沪剧、

江南丝竹、法华牡丹嫁接技艺、木牛流马制作技艺、

石雕技艺、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撕纸、西郊

农民画、面塑、根雕),长宁区非遗名录 18 项,

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另有国家级传承人 2名,

上海市级传承人 6 名,长宁区传承人 10 名。长宁

高度重视非遗相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与非遗相

关的保护方案与发展政策,建立了长宁区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并积极开展非遗普及活

动;如疫情期间通过直播等形式进行非遗文化推

广的“云上非遗活动”,着眼非遗传承人匠心内

涵的线下互动活动“匠宁拾遗”等,对长宁非遗

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普及。

相较而言,长宁旅游的发展则还有较大的上升空

间。当前,长宁 A 级旅游景区资源相对匮乏,主

要包括上海动物园(4A)与上海老外街景区(3A);

但长宁历史建筑分布较为集中,老街区、博物馆

及网红打卡地等正在实现新一轮的人气汇集,为

长宁旅游发展助力。此外,自 2018 年 4 月获得第

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以来,长宁不断优化基层文化供给,关注家门口

的文化需求,探索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完成立体式公共文化服

务设施网络布局。至 2020 年,长宁将建成天山路

商业体剧场群、虹桥路音乐舞蹈艺术群、中山公

园红色文化圈、虹桥海派文化圈、新泾江南文化

圈等“三圈两群”文化功能带,创建“以人为本,

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文

旅融合创造了条件。

冯学钢

第6页

2| 虹桥风 |2022

一、多空间

二、多载体

三、多产品

因此,在长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

范区的背景下,走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道路,

一方面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开发,拓

展其上下游产业链,为其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另

一方面,也将丰富长宁旅游内容,强化文化内核,

更好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非遗 + 旅游”

的发展模式也将进一步服务于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品质提升。但当前长宁区非物

质文化遗产以独立开发为主,主要关注针对非遗

文化内容本身进行的挖掘与传播,与旅游产业的

融合水平还比较低。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

是非遗文化开发与旅游开发在路径上存在割裂,

融合思维尚未正式形成;二是非遗产品及活动的

开发以文化角度为主,旅游服务功能不够明显;

三是非遗宣传侧重公共文化属性,没有从旅游角

度来进行布局;四是旅游市场还未完全将非遗纳

入文旅融合的内容之中。

总体而言,推进长宁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充分挖掘非遗文化中适

合进行市场化的要素,坚持守正创新,构建非遗

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良性双向互动,实现保护传承

与活化开发双重目标,并强化区域印象,打造具

有长宁特色的“多空间,多载体,多产品,多主体,

多目标”非遗文旅格局。

无形的非遗文化要素需要通过有形的承载空

间促成旅游功能的实现,承载空间需要同时搭载

非遗文化传播功能与旅游服务功能。此外还需关

注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中心多点位”的长宁

非遗文旅地图,从核心圈出发,让非遗内容深入

到长宁各个地域,为旅游者提供不同类型、不同

一方面,将非遗文化作为资源载体。非遗是

进行融合开发的前提,既要保障被开发非遗资源

类型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又要重视对于被开发非

遗资源的保护。基于非遗“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指导方针,考虑到非遗资

源的特殊性,促进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首先需

要准确提炼非遗资源中可以进行市场化的要素,

并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开发方式,精准实现保

护性开发。

另一方面,将不同业态作为形式载体。文化

开发需要重视多样性,非遗文化的开发更应注意

体验的层次性。通过开展节庆活动、开发旅游线路、

设计主题文创等方式,充分展现非遗文旅体验的

价值。

长宁现有的非遗资源保护与开发已经形成了

一定的体系,旅游建设也向当下需求热点靠拢,

随着消费趋势的迭代更新,长宁非遗文化与旅游

融合的实践需要更加关注不同消费群体的细分需

求。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几项思路。一是

品牌化发展。强化长宁非遗文旅的独特性需要走

品牌之路。首先是要打造长宁非遗文旅 IP,培育

品牌印象。延续当前非遗文化开发思路,打造非

遗文旅内容,确保文化认知的一致性。同时注重

旅游线路与文创产品开发,将目标群体由居民扩

大到游客,推出精品线路,有效整合非遗文化体

验内容;依据不同类型非遗的不同特质,设计以

长宁非遗文旅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将非遗文

化有形化。二是技术性注入。在上海市在线新文

层次的非遗体验。

就空间“中心”而言,当前,长宁非遗保护

中心作为上海市“非遗进社区”的示范点,拥有

较明显的资源优势,非遗内容聚集度较高,活动

开发系统性较突出,具备良好的“中心”品质,

可借助现有场馆适当实施改建,增加旅游服务功

能区。或另建“长宁非遗街区”,在文化展示的

基础上突出商业要素,专注文旅内容,打造全新

非遗“打卡地”。公共社区及传承人工作室等小

型空间则可作为点位布局的备选。

工作研究 HongQiao Impression

第7页

2022 虹桥风 | 3

HongQiao Impression 工作研究

(冯学钢 中国会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未来旅游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上

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

员 ;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旅游学刊》、

《旅游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商学院院长兼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大上海会展

学院执行院长,上海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旅行动方案的引领下,长宁应更加关注科技要素

在打造长宁非遗文旅品牌当中的运用与推广。把

握双线经济思维,既要通过技术实现线下体验升

级,如利用 VR、AR 等工具丰富体验场景,增强内

容吸引力;又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新路径,

主动打响长宁非遗文旅品牌,通过有效的线上互

动最终实现到线下的引流。三是针对性宣传。非

遗文旅宣传可根据非遗文化特质按年龄层次分类

进行区分性营销,也可通过分解某一非遗资源的

不同吸引点以满足不同需求。此外,非遗开发需

要加入旅游视角的宣传,旅游推广也需要更加突

出非遗要素,实现非遗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共同营

销。四是本土化联动。非遗文化具有突出的地方

性特色,因此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要更加

关注非遗文化中的本土元素,讲好自己的故事,

明确长宁非遗文旅品牌的独特性,提升市场竞争

力。还需关注长宁区域内各项非遗资源间的共性,

挖掘其背后蕴含的长宁文化内核,拔高长宁非遗

文旅的文化高度,实现系统化开发。五是传承人

传播。非遗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键点在

于其生命力的延续依赖于传承人。推进长宁非遗

文旅发展,要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作为肩负

非遗使命的传承人,在旅游情境中既可作为文化

符号推进非遗文化的普及,亲身讲述或演绎非遗

故事,以传承人之口,传非遗文化之魂;也可作

为旅游者的体验引导者,让旅游者真正参与到文

化的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体验非遗魅力,增强

其旅游体验感与文化自信。

就产品类型而言,除旅游线路等集成性产品

外,针对非遗资源进行的旅游化开发主要分为体

验型产品与实物型产品。在分析长宁现有非遗资

源特质的基础上,针对沪剧、皮影戏、江南丝竹

等具有表演性质的非遗内容,可采用剧场模式,

落实常态化演出安排。就古陶瓷修复技艺、法华

牡丹嫁接技艺等技艺类项目,充分考虑其对于过

程展示的需求,可通过建造工坊或传承人工作室,

打造集技艺展示与游客体验一体的互动空间。此

外,还可举办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如

美食节、体育文化节、民俗体验日等,完善长宁

非遗文旅产品架构。实物型产品则以技艺衍生品

为主,包括专业生产产品与游客自制产品等,突

出品牌化与原创性,打造系列文创成果;还可尝

试联名等形式,借与现有优质品牌的合作扩大知

名度。

四、多主体

五、多目标

长宁非遗文旅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多主

体的通力合作。首先,长宁区政府应明确打造长

宁非遗文旅品牌的目标,主动将资源向市场开放,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非遗文

化的旅游开发;同时,保障跨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让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落到实处;此外,

政府还应把控非遗文旅的发展方向,开展相关监

管活动,以尊重非遗文化原真性为前提,避免产

业化开发对非遗文化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引入

文旅企业等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其对市场高敏感

度的优势,打造能够吸引市场、被市场接受并认

可的长宁非遗文旅品牌化产品;同时关注科技企

业动向,引入新技术赋予非遗文化全新的生命力。

第三,积极调动居民热情,提升社区参与度,进

一步拓展非遗的公共文化属性,形成良好的社区

氛围,优化旅游者的体验环境。最后,在保障旅

游者体验的基础上,鼓励旅游者自发开展对长宁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帮助旅游者建立对非遗

的认知,不断延续非遗生命力。

推进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实践应做到“不

止于长宁”。长宁先行先试,率先打造非遗文旅

品牌,主动呼应上海四大品牌建设,进而实现区

域联动,推动整个上海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

旅游产业内容的提质升级。同时要具备国际化眼

光,利用旅游这一开放路径积极推动非遗对外文

化输出;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可尝试开发针对外

国旅游者的虚拟旅游产品,培育潜在客群。

第8页

4| 虹桥风 |2022

本轮疫情以来,长宁区文旅局除落实隔离宾馆房源筹措、援沪医疗队房源保障、宾旅馆物资保障

等重点任务外,还积极落实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艰苦的抗疫攻坚战中,区文旅局成立了由

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同时配备 30 人的备勤力量。疫情以来,区文旅局根据市、

区文件精神,制定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提示 10 余次,筹措各类房源 8000 余间,检查宾旅馆 700 余家次,

运送各类防疫和酒店物资 60 余次,为宾馆酒店搭建各类物资保障平台。从隔离酒店到居民社区,从青

春 95 后到年近六旬老党员……文旅局全系统上下成员主动挺身、勇于担当、全力以赴扛起守卫上海这

座城市的重任。

王友生

任劳任怨忘我奋战

筹措隔离酒店房源、援沪医疗队住房保障、

协调保障隔离酒店物资、投诉处置、住宿行业疫

情防控监管等各项工作是长宁区文旅局在此轮疫

情中的重点任务。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

记、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友生年近六十,抗疫

期间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同志、老党员的模范带头

作用,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和班子领导,他不

惧危险,勇敢逆行,在一线岗位加班加点连续工

作一个多月。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筹措隔离酒

店房源工作,王友生不分昼夜,与局主要领导分

头对全区近 200 家各类宾馆情况逐一走访摸排,

会同卫健委、疾控中心和公安分局相关同志梳理

清楚全区符合条件的酒店名单,摸清底数。他充

分调动各方资源,多次协商沟通,落实具体细节,

促成 20 余家隔离酒店共计 5000 余间房间投入使

用。为协调腾挪酒店,他逐户上门,细致解释,

他在为隔离酒店能迅速投入使用、平稳有序运行

以及后续顺利安排和接收援沪医疗人员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市民投诉处置工作量激增,王友

生针对隔离酒店餐食服务、机票退票和旅行社退

款、文化娱乐场所疫情期间营业等问题逐一分析,

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市民解决困难和问题。

4 月 6 日,已经在外集中办公近 3 周没回家

长宁文旅人:

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守卫这座城!

的王友生正在协调开设隔离点事宜,突然收到单

独居住的爱人和孙儿同时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

王友生坚守工作岗位,直到当天将最后一位酒店

客人转运完毕,才想起询问家里人的情况。王友

生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忘我工作,

充分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的无

私奉献和担当精神。

黄爱忠

披星戴月奔波忙

“请排好队,保持两米距离,提前准备好核

酸码……”脱下戏服,换上全套防护服,长宁沪

剧团副团长、著名沪剧演员黄爱忠成为小区防疫

志愿者以来,每天都在用满满活力和无私奉献的

精神感染着小区的每一位居民。3 月中旬,黄爱

忠所在的小区被封控管理,他第一时间申请成为

以艺战疫 HongQiao Impression

第9页

2022 虹桥风 | 5

HongQiao Impression 以艺战疫

金赟

靠前指挥事必躬亲

金赟是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大队的一名

党员干部。1 月底,他作为区文旅局专员参与区

隔离酒店专班工作;3 月初,他临危受命驻扎某

隔离酒店作为总指挥。金赟从接到命令到逆行出

征仅用了 1 个半小时就上岗到位,甚至没来得及

和家里妻子和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商量。

驻扎当日,酒店处于整体换防状态。金赟在

极短时间内理清工作思路,首日便主持召开了全

体工作人员会议,明确工作人员在隔离点位防范

要求,落实各位上岗人员的职责分工,统筹做好

隔离酒店日常三餐及快递配送、“三区两通道”

清洁和消杀、酒店设施维修、隔离人员每日测温

和定期核酸检测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作为总

指挥,面对复杂的事宜,金赟总是靠前指挥,在

发放解离告知单、与隔离的外籍人士沟通、与中

央厨房对接三餐、住宿管理等重要环节做到事必

躬亲。

入驻第一天,由于新到岗送餐人员对客房布

局不熟悉且有大量快递需配送,导致晚餐发放到

很晚,金赟在酒店前台面对三部座机的不断来电

耐心做好咨询、需求和解释工作,并进行协调会议。

作为区内首位隔离酒店负责人,他的经验还被推

广至区内其他隔离酒店,给大家处理疑难紧急事

件提供了借鉴。

在接收密接人员的过程中,金赟对于特殊的

密接人群,譬如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也特别上心,

充分了解掌握对方情况和需求。金赟每天都会总

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向相关部门上报隔离酒店每

日数据和信息,将抗疫第一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

上级部门,工作到凌晨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防疫志愿者,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沪剧舞台上,

黄爱忠以唱腔高亢有力、富有感染力闻名;成为

小区志愿者后,他成了社区居民心中一道明亮的

光。

作为小区第二支部的支部书记,黄爱忠的妻

子也主动申请成为退休党员志愿者。全域静态管

理首日,由于需要完成大量“健康云”登记工作,

黄爱忠和妻子从早上 6 点忙到晚上 11 点,连续工

作十多个小时无暇进食。强撑到凌晨一点半,妻

子倒下了,被 120 送往医院。劳累了一天的黄爱

忠一直陪在妻子身边,直到她身体有所缓和。第

二天晚上 7 点到家后,安顿好妻子,黄爱忠又克

服自己小家的困难,毅然回到抗疫队伍中。

有风险的事、有困难的事,黄爱忠从不推脱,

总是抢着做。小区有一栋楼出现了阳性患者,医

护人员要上门为该楼栋的居民做核酸采样,还需

要志愿者在旁协助。黄爱忠第一时间站出来,和

其余七名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做好防护上门服务。

配送物资,黄爱忠也挺身而出,累得汗水连连还

不忘打趣:“快 60 岁了,我这个‘快递老哥’,

效率一点都不输‘快递小哥’嘛。”

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之余,黄爱忠没有

放下本职工作,封控期间他收到了新的表演任务。

3 月中下旬,长宁沪剧团所有人员受疫情影响居

家办公,团长陈甦萍心系上海、心系长宁,邀请

剧作家徐正清作词,洪力勇作曲完成了沪剧表演

唱《丹心谱写新篇章》。尽管无法外出演出,黄

爱忠依然早早起床,学唱《丹心谱写新篇章》,

期待在复工后,回到单位参加录音。

第10页

6| 虹桥风 |2022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志愿力量的汇聚终将战胜疫情

疫情可以按下文旅行业“暂停键”,却按不住长宁文旅人披坚执锐、冲锋在前的信念。长宁文化艺

术中心党员和干部职工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社区防疫抗疫工作,中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 18 名党员

悉数前往所属居委报道,亮明身份,共计 23 名职工参与了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

4 月,浦西地区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以来,大家克服困难、冲锋在前,积极担任属地社区志愿者,参

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物资配送、送医送药等多项抗疫工作,成为抗疫战场上一颗颗坚定执着的“螺

丝钉”。在后方居家办公的干部职工们同样坚守岗位,他们有的投入于艺术创作相关工作,有的参与到“艺”

起前行、长艺在线等线上宣传,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涌现出许多同心守“沪”的温暖故事。

线下场馆变小哥“驿站”

快递外卖骑手们有了“加油站”

免费休息、无线上网、免费充电、爱心泡面供应……5 月开始,按下“暂停键”的长宁文化艺术中

心悄然“重启”,位于中心一楼的舞蹈排练厅、非遗中心北一楼变身“小哥驿站”,迎来百位小哥“打卡”,

让快递骑手们有了一个温馨的“歇脚地”、“加油站”。

快递小哥在岗服务,每天奔走大街小巷,是保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宁区整合区内资源,先后

推出了 18 个“小哥驿站”,包括宾旅馆、文化设施、企业园区等,方便快递小哥们集中居住、临时休息、

闭环管理,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歇歇脚、吃口饭、充充电。

工作人员会在驿站入口查验小哥的随申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和电子通行证,小哥还需扫描场所码、

进行测温和手部消毒后方能进入场馆。场馆内贴心地准备了充电器、热水、免费方便面和火腿肠,以及

消毒凝胶、口罩等防疫物资。同时,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对驿站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小哥们能够在这

里安心休息、放心用餐。

“小哥驿站”有效缓解了骑手们的后顾之忧。吃口热乎饭,水壶装满水,手机充满电,休息一会儿

再上路!

以艺战疫,共同守“沪”

自上海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积极部署、迅速行动,鼓励引导全体员工积极

主动投身社区防疫一线,参与协助核酸筛查、发放保供物资、登记配药信息、宣传防疫知识等社区志愿服

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守好阵地,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长宁文化

艺术中心还肩负着为基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职责,通过线上平台,结合多元文艺欣赏、艺术常识普及、

抗疫知识推广等方式,让居民宅家的精神食粮不断供,诠释长宁文旅人的责任与担当。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抗疫进行时

以艺战疫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1页

2022 虹桥风 | 7

HongQiao Impression 以艺战疫

云上文艺,“艺”起前行

线上活动点燃斗志和希望

4 月以来,上海所有文化场馆暂停对外开放,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将线下演出、文化活动搬到了线上,

丰富了宅家市民的精神生活。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策划推出了“艺”起前行、长艺在线等线上活动板块,包含文化节目表演、展览

作品欣赏、艺术常识普及,线上手作教学、人文故事分享、原创作品发布、抗疫时讯推送等内容,在学

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微博、文化云、抖音、B 站等平台共发布信息 263 条(含虹桥当代艺术馆 13 篇),

共计 213.5 万浏览量。“五一”期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特别推出“这个‘五一’我们一起加油”系列

主题线上活动,广受观众好评。

同时,中心积极拓展社会合作资源,推送了“学才艺”“云赏戏”“云课堂”“线上展览”“海派百工”“舞

蹈云课堂”“线上话剧展演”等优质资源。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的 37 条书法、尤克里里、面塑等“学

才艺”视频获得了 152 万播放量。

与猫悦上城合作的“海派百工”纪录片,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群体出发,纪录下上

海手艺人的生活故事和精湛技艺,以他们精美的作品、精湛的绝活和独特的匠心,完成一份传统文化的

传承日志。在云端将这份传统非遗之美展现在群众面前,让大家足不出户看遍非遗百态;与现代人剧社

合作的线上话剧展演推出了《汇贤坊》《等你回来》《一诺千金》《弄堂里的女人》《余音轻吟》《中

国商父》《小城之春》等七部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扶持的话剧,在线上让观众大饱眼福。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还特别邀请了居住、生活在长宁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李军、陈甦萍、赵津羽以

及长宁沪剧团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抗疫期间进行线上授课、名家“云赏戏”,让宅家的戏曲爱好者学到

字正腔圆的京剧、昆曲、沪剧等表演唱段。

与此同时,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虹桥当代艺术馆在线举办“艺情同心”虹桥水墨画苑抗疫主题美术作

品展,虹桥半岛版画中心带来云展览《版·话》,为宅家文艺生活带来更多选择。

原创作品,艺术暖心

原创作品就是文艺工作者的热心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人事干部康茜和爱人共同创作的原创音乐作品《爱如春雨》,表现了那些出现在

医院、方舱、社区、各个检测点、物资发放点等地的每一个抗疫前线人员的身影,“大白”“小蓝”是

对他们可爱的称呼。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无论党派和身份,他们何尝又不是父亲、母亲或儿女?但此刻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作品真挚感人,

让人动容不已。

区文旅局退休领导、原副局长张明远创作了一系列抗疫漫画和诗歌集锦,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奋战

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状态,记录抗疫生活的生动片刻,抒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

长宁文化工作者用原创作品凝聚战疫激情,歌颂逆行奔向战疫一线的普通人的故事,收到来自区书协、

美协、艺术干部、馆办团队、非遗传承人、社区百姓的原创作品 469 件,包含音乐、诗歌、美术、书法、摄影、

非遗创作等,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虹桥当代艺术馆等单位刊载、发布 274

篇相关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长宁文化中心策划推出“以诗言志 共克时艰‘长宁

在一线’——抗疫诗歌创作朗诵专题活动”,陆续收到了来自专业老师、朗诵团队、文艺志愿者们的优

秀原创作品。

第12页

8| 虹桥风 |2022

以艺战疫 HongQiao Impression

8| 虹桥风 |2022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抗疫剪影

第13页

2022 虹桥风 | 9

HongQiao Impression 以艺战疫

自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充分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时,中心党员们就此时此刻的亲身经

历,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

争振奋精神,坚定信心。

顾海:

黄 之 琳:

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的第一天,我就来到

区文旅局集中办公点上岗,主要负责隔离酒店物

资保障工作,包含各类物资协调、组织配送等。

随着上海持续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严格落实“三

区”管控,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超出我的

预想。每个酒店基础设施不同、接待量和防疫能

力各不相同,隔离对象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协

调解决好相关矛盾还不是最复杂的,最大的困难

是物资的筹措和运输,对于原供应酒店洗漱等生

活物资的供货商,需要为其办理仓储启封和人员

保供相关手续;对于肉蛋奶米面油等食品物资,

需要对接专供超市如家得利、农工商、美团、清

美等国有企业,为隔离酒店出面联系,提供采购

渠道和供货信息;对于隔离酒店专用物资面临短

缺的问题,同样需要一一想办法解决,为其排除

后顾之忧。这对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安排能

力以及体力、毅力、耐力都是一场严峻考验。疫

情之后,当我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苦涩中包含

着甘甜,艰辛中充满着力量,危机中孕育着希望。

深夜里,在武夷花园小区门口广场上,已集

结等候 2 个多小时的志愿者们早早地换上了防护

服,个个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缓缓驶入的集装箱

卡车。虽然大家满脸都是疲惫困倦,但看见物资

车辆驶入的那一刹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待卸

货后,30 多位志愿者熟练地按楼栋将物资清点、

分装,如蚂蚁搬家一般送到家家户户门口,打通

了居民生活物资运送的最后 100 米。作为志愿者

中的一员,通过这些天的志愿服务,虽然身体十

分疲惫,但我内心时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

凝聚、召唤着自己,总想为身边人做些什么、为

小区的安全付出些什么、为互不相识的邻居帮助

些什么。虽然我与他们并不熟悉,但我深深被大

家的互助行为所感动、为邻居的积极配合所打动、

为“团长”们的热心组织所折服……

赴抗疫战场,显党员担当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部分党员抗疫感言

第14页

10| 虹桥风 |2022

康茜:

张 晓 燕:

陆 豆 豆:

3 月 12 日,居住在普陀区的我被通知楼栋封控,不得已开启居家

办公生活。3 月 14 日,我向文化中心支部书记提出申请,参与社区志

愿服务,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志愿者群里有 300 多人,

党员的备注名称后面都有一面国旗,以亮身份。每次布置任务时,群

主都会提前预告,临近开始时必须做好准备,紧盯屏幕,拼手速接龙

才能抢到。就是这股劲头,让群里“红旗”飘扬,大家互相鼓励打气,

顺利完成了多次集体核酸采样、分发物资、配送货物、与群众解释沟通、

清理垃圾等任务。我们支部的党员同志、中层干部、部分职工同时积

极响应支部号召,争当抗疫先锋,活跃在各社区的一线,我们在不同

的时空做着相同的事情,我们都相信,再阴暗的日子总会迎来阳光。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人

是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同祖国

共命运,勇做逆行者。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社区是我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在政府管理中算是

最小的一个单元。上海疫情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

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越是任务艰巨、挑战巨大,

越需齐心协力、同心抗疫。封控期间,小区居委

会和志愿者、物业团结一致,不辞辛劳、无私奉献,

组织居民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试

剂发放、派发生活物资及药品、楼道垃圾清理,

做好了各项保障工作。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医护

人员席不暇暖,连夜作战;全国各地为上海市民

送蔬菜、援建方舱医院,让所有上海市民感受到

了祖国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

护者,都需要携起手来、行动起来,用强大的共

识与合力共克时艰。

疫情面前,责无旁贷,人人都可以出一份力

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我们深刻认识“躺平”不是

正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始终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要务。作为党员我

定将全力以赴,虽然只能在自己生活的小区奉献

一点点力量,但是无数个我们一定会穿过迷雾,

驶向希望,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以艺战疫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5页

2022 虹桥风 | 11

HongQiao Impression 以艺战疫

周颖:

张青:

徐洁:

黄 剑 铮:

看似平凡的一件件小事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

巨大影响,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锻炼自身的组

织协调力、耐心沟通力、顽强意志力。看到许多

居民借助邻里互助模式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而不想

麻烦志愿者,倾听他们述说生活上遭遇的小事,

感受他们对于志愿服务的支持与关心。最大的体

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嘴上说说,必须

要体现在一次次行动中。群众的需求可能很琐碎,

但我们要从中汲取服务智慧,反思如何做得更好

更贴心更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未来我们面临的

问题会越来越多且复杂,要不断化解难题打开工

作新局面。

虽然小区也出现了确诊患者,但前线的医护

人员、居委干部、志愿者每天都顶着被感染的风

险奔波在一线,不能回家,吃住在办公室,听说

很多家庭夫妻双双奔赴前线,把孩子和老人留家

里。相比他们我们非常安全,所以我们更应该遵

守防疫要求,加强自身防护,团结一心,早日实

现抗疫的最后胜利!

这次参加防疫工作,认识了不少小区里的同

龄人。平时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大家基本只是

打个照面匆匆而过。通过防疫工作分组,发现身

边平时很少碰面、默默无闻的我们都是“外冷内

热”的一代人。疫情期间,身兼数职,除了工作

离岗不离职,同时每天盘算计划变着法子“投喂”

一家人,做起驻家“买汰烧”,还有随叫随到的

防疫志愿者这个新身份。

疫情开始之初我在浦东机场执勤,主要任务

是负责接待境外人员到沪后隔离酒店的登记接收

工作。浦东机场某天例行核酸时发现了 2020 年以

来第一例工作人员感染,让原本就严格的上岗流

程变得更加严谨,入境人员的登记流程变得更加

仔细。我执勤退岗后在酒店休息时的行动范围也

被压缩到很小,因此精神上承受着非常大的无形

压力。那段时间打电话关心我的除了父母好友就

是单位领导,他们多次关心我执勤期间的生活和

心理状态,叮嘱我要注意防护,让我感受到了背

后有单位的鼓励,有文旅局的支持,有整个长宁

区的支撑。机场执勤结束正好赶上上海宣布全域

静态管理,我再次穿上防护服,以一名核酸检测

志愿者的身份,重新参与到疫情防控中。作为一

名文化工作者,我安时能文,作为一名上海人,

我战时能武。

第16页

12| 虹桥风 |2022

扫码体验

“云”上公共文化服务

扫码观看

百工·璀璨非遗合集

3月,上海疫情形势反复,各类线下公共文化活动纷纷延期。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

推出线上文化为民服务项目——长艺在线,项目集“云课堂”“云赏戏”“云观展”“云经典”为一体,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市民群众包括青少年提供线上的艺术培训课程、戏曲名家导赏、美术及

非遗展览、高清戏剧等精品文化资源,实现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有序开展不打烊,线上活动不停摆”,

让闭门宅家的生活也能多姿多彩。

邀请活跃在长宁的国家级非遗传

承人、著名京昆越沪戏曲艺术名家为

大家带来经典戏曲片段。

在线呈现虹桥当代艺术馆及长宁

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艺术展览、非遗

展览。

5 部莎士比亚经典巨作的高清戏

剧,还原激动人心的演出现场,感受

最前沿的舞台艺术

长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传承人及长宁区资深艺术教师在

线教授精品艺术课程,以艺术人文

为主要内容,立足传统优秀文化,

推出适合青少年及成人初学入门的

精品课程。

文化服务不打烊,线上活动不停摆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

云赏戏 云观展

云课堂 云经典

过端午、品非遗,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在线大联播

在今年这个注定难忘的端午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特别启动复工后的首场在线大联播,非遗传承人、

武术专家、中医专家等嘉宾轮番登场,邀市民以全新视角领略非遗文化之美,体验别致的传统节日仪式感。

6 月 3 日 14:00-16:00,云上端午 • 与“粽”不同——长艺在线大联播通过“长宁文化云”“文化上海云”

等平台进行直播。

直播现场就设在古色古香的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包粽子培训、八段锦防疫操、端午评香

品香、中医养生等非遗、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与大家相聚云端。一系列古今交织的花式民俗,让大家度过

一个安康吉祥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感悟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端午节还是名副其实的“公共卫生防疫节”。早在古时,中国民

间就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的说法,包含着古人的防疫观念。长宁非遗中心的“非遗书房”

作为疫苗接种点开放,并在端午节期间给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赠送特制的避疫香囊,送上美好祝福。

近年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方面积累了众多经验,推出了“如虎添‘艺’·艺

起庆福年”系列活动、“美好时光长桌派”专题直播、长艺在线和“艺”起前行等一系列品牌节目。下

一步还将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多渠道、多入口,不断丰富数字文化相关服务供给。预计今年一期将完成“长

宁文旅”基础数字平台建设,让市民群众更方便、更及时获取丰富文化资源。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7页

2022 虹桥风 | 13

《守护》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摄影图片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

利召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长宁抗疫故事,

由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长宁区总工会、长宁区文

化和旅游局、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长宁区融媒

体中心等单位主办,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市同

仁医院承办的《守护》——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

程摄影图片展于 7 月 1 日开幕。

当天上午 11 点,线下图片展在上海市同仁医

院住院部大厅揭幕。开幕式上,长宁区委副书记纪

晓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国力,副区长陈颖

为图片展揭幕。

本次展览自今年 3 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

公开征集,主要围绕反映长宁抗疫主题的摄影作

品。截至 6 月初,主办方收到来自长宁区宣传系

统、卫健系统、文旅系统、街镇社区等多个单位、

摄影爱好者们的千余件投稿作品。这些作品从多角

度展示了长宁各行各业参与疫情防控的风采风貌,

其中有党员战疫、物资保供、志愿服务、社区筛查、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长宁这些抗疫瞬间,你肯定记得

医护风采、援沪医疗、方舱救治、机场园区等感

人瞬间。

展览吸引了医护人员和来往市民们的目光。

市民赵先生在展区驻足许久,并拿起手机拍摄了

多张令他有所触动的照片。“这些摄影作品里的

大多数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尤其是那幅《酷

暑中的守护》,照片里的医务人员戴着口罩,满

脸是汗。让我想起每次去做核酸时看到的医生,

他们防护面罩下都是汗水,却仍在坚持着,特别

感动。”赵先生说。

据悉,此次图片展经摄影展专家组评选,确

定入围作品,评出获奖作品,遴选了 100 件优秀

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出。线上摄影图片展在

“长宁文旅”“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官方公众号

等平台分板块同步展出。

一等奖

《加油》陈琦

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等奖

《酷暑中的守护》武筱燕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二等奖

《炯炯有神》高国良

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

第18页

14| 虹桥风 |2022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优秀奖

《加油鼓劲》 高国良

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

三等奖

《“疫”往无前,守护国门》 冯程程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优秀奖

《“申”情守“沪”》孙健

海军第九〇五医院

优秀奖

《课后》周玉华

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

优秀奖

《十万火急》郑逸超

长宁摄影沙龙

三等奖

《守》戴维东

长宁摄影沙龙

三等奖

《小区大筛日》 傅敏

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第19页

2022 虹桥风 | 15

2022 年 3 月,是一个特别的春天。长宁人在区委、

区政府的领导下,与疫情做坚决的斗争,在各条战线不懈

的努力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战歌。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在长

宁区文旅局的号召下,在区文化中心领导班子的领导下,

美术干部发布动员:在非常时期,用版画助力奋战一线的

英雄们,义不容辞。群文美术干部们带领馆办团队,协同

上海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积极开始了创作,这些群文工

作者们有的在参加社区志愿者,有的足不出户在家中配合

抗疫工作,他们都心系疫情,每天都在群里讨论各自的创

作视角,相互观摩、打磨作品,希望用最好的作品向医护

工作者、抗疫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致敬,表达对

与病毒战斗的决心。

这些版画作品充满了力量和信心,既具有良好的艺

术视觉冲击力,又起到良好的宣传和激励作用。这就是文

化人的使命和担当。

版画艺术家们的抗“疫”日记

画中是一位穿上防护服的人,这是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人物形象的缩影。在隔离病房,他们是医护

人员;在城市街区,他们是维护上海平安的警察;居家足不出户期间,他们是帮助居民运送抗疫物资、食品、

药品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社区正常运转的血液……所以我给这幅作品起名叫《今天,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致敬。画面我以木刻版画的语言进行创作,由于

版画一贯以来具备的红色基因和宣传特点,画面简约的黑白色调显得更有冲击力,刀刻的痕迹更具张力,

且具有艺术审美的高级感,凸显出画面人物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一条杠系列》邹向群

《今天,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熊友飞、楼慧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第20页

16| 虹桥风 |2022

壬寅初春,疫情肆虐,封控居家,本己心情沮丧,还要隔三差五不停地做抗原测试。每当看着液体

缓缓上升,没过字母,终于在“C”处隐隐显出一条红杠,接着马上跑去看家人的测试,直到全家都一条杠,

才会坐下喝口茶,长舒一口气,似乎命悬一线。当一根细小到不足一毫米的红线和一座拥有二千五百万

人口的大城市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反差,呈现出一种悲壮的呐喊和必胜的

信念。这也是我这组作品所想要表达的艺术力量。

《水培系列》邹向群

《致敬大白》金祥龙

《宅》傅春璐

《共同守沪,静待花开》甘雅婷

《都市气象之三:生灵之歌》卢治平 《静待花开》徐青

《上海·上海 NO.19》黄阿忠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1页

2022 虹桥风 | 17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守护有我,“艺”起前行!

长宁书法人为战疫英雄加油

连日来,长宁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书写了上百幅书法作品,并在线上举办“守

护有我 ‘艺’起前行”长宁区书法家协会书法特展。展出的作品中,不仅有短句、

名人诗词,还有书法家原创的诗歌。内容或是对患病同胞表达鼓励;或是向白衣天

使和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志愿者致敬。他们以书法的形式宣传抗疫知识,展

现出了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 毕敏

■ 陆佳唯 ■ 沈振荣 ■ 梁宏 ( 自作诗) ■ 陈侃

■ 周炜旻 ■ 谢顺

第22页

18| 虹桥风 |2022

艺情同心

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期间,上千辆爱心车装载着全国各

地人民对上海的关爱,许多大医院派出好几万医生前来支

援上海,军人们也以最快的速度保卫上海!长宁文化艺术

中心、虹桥当代艺术馆号召馆办虹桥水墨画苑的画家们积

极行动起来,融入众志成城抗疫的洪流,拿起画笔,传递

这份真诚和勇敢,用美术作品来感谢兄弟省份人力物力的

支持帮助。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上海必胜!中国必胜!

虹桥水墨画苑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线上展

▲《身困心自由,天長地且久》胡宇泰

▲《抗疫速写日记》周卫平

▲《抗疫中的快递小哥》董伟民

▲《黎明》陈可爱 ▲《宅家抗疫是贡献》徐鸿兴 ▲《渴望》张瑞根 ▲《宅家窗台满春色》方曼丽

▲《志愿者的责任》毛兰珍 ▲《春山新韵》舒明浩

▲《为了大众健康》朱贯曾 ▲《你好!大白》夏琛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3页

2022 虹桥风 | 19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钢笔画,兼具速度和力度,

一如我们当下的抗疫生活。疫情

汹涌,防疫任务艰巨,但疫情里

的人们依然坚韧乐观。这个春天

按了“暂停键”,但花依然在开,

鸟依然在叫,生活也在鲜活继续。

不停下内心的感受,不忘记录当

下,在这段艰难时期,钢笔画家

也用各自的笔记录抗疫人员的努

力和抗疫生活的生动片刻,用画

笔带大家观看这个特殊的春天,

描摹可爱的人们和我们永不会停

滞的生活。

一起来守“ 沪 ”

新虹桥钢笔画学会线上美术展

桑麟康《盒饭》

包谷翔《为上海祈祷!》

李荣光《大礼包》

路成亮 路舒涵 (合作)《共克时艰》

郭建国《抗疫战士》

林凡《恢复生产 支援抗疫》

陆锡民《抗疫玫瑰》

第24页

20| 虹桥风 |2022

在全国上下共同协力支援上海、共抗疫情的时刻,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每位志愿者身上。哪里有需要,哪里

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无

私的奉献,驱走眼前的阴霾,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他

们无私的付出正如珍贵的春雨,滋养着大地。长宁原创

歌曲《爱如春雨》以青春洋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

基调讲述志愿者的故事,“每个不同的你,对我都有意

义”。大家都相信,无论病毒多么无情、疫情多少磨难,

终究挡不住春的苏醒和暖意,再阴暗的日子,总会迎来

阳光。

主创团队介绍

作 词: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康茜

作 曲:励符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苏文龙

演 唱:上海星辰合唱团 杨敏

艺术指导: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林绮

上海星辰合唱团 何珣薰

编曲制作:清晨录音棚

录音后期:Linkstudio 聆客音乐工作室

视频制作:励符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出 品: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爱如春雨》

世界某个角落有个你

某些艰难的时候我也是你

其实没有太多大道理

靠近你就是靠近我们自己

每个不同的你 对我都有意义

把爱都给你

沐浴在春雨里

悄悄地洒落 滋养着大地

把爱都给你

带来春的暖意

未来的日子 我们相依在一起

世界更多角落有着你

那些感恩的时候会惦记你

其实没有太远的距离

爱护你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每个爱笑的你 每个爱哭的你

把爱都给你

沉浸在春雨里

珍贵的情谊 围绕我和你

把爱都给你

唤起春的生机

未来的日子 同写爱的真谛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

把爱都给你

唤起春的生机

未来的日子 同写爱的真谛

(尾声)

世界更多角落更多你

长宁原创歌曲《爱如春雨》

献给所有抗疫志愿者 扫码收听歌曲

《爱如春雨》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5页

2022 虹桥风 | 21

3 月以来,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

的疫情突袭申城,上海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

最严峻的考验。这些日子里,大家齐心协力、同

心抗疫,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尽己所能、无

悔付出,有冲在一线的医务疾控人员、基层干部、

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有主动请缨的社区志

愿者以及保障超大城市运行的各条战线同志,还

有守望相助的广大市民朋友,都在努力守护我们

共同的家园。齐心抗疫,共同守“沪”,胜利必

将属于我们。

长宁区原创歌曲《依旧美好》歌唱疫情中的

守望相助,呼唤疫情后的幸福和美好,用音乐自

带的温暖和力量,为这场战“疫”助力加油。

原创歌曲以“艺”抗疫

如歌“常”宁呼之欲出

《依旧美好》

空荡的街角 看树叶无力地舞蹈

我像是巢中的雏鸟 等待你给我拥抱

你披上白战袍 不畏病毒的利爪

挽救生命日夜颠倒 让平安停靠

真希望 所有脸上都映着微笑

你卸下疲劳 能睡个好觉

我们相视一笑 那该会有多好

那之后 相约闲聊自由奔跑

珍惜感恩每分每秒

知道 世界依旧美好

路过那个街角 看花儿阳光里微笑

裙摆的微风刚好 拨动我的心跳

嬉笑耳畔环绕 想念老师的唠叨

希望爬上了树梢 幸福挂嘴角

你看那 所有脸上都映着微笑

你卸下疲劳 能睡个好觉

我们相视一笑 那该会有多好

那之后 相约闲聊自由奔跑

珍惜感恩每分每秒

知道 世界依旧美好

扫码收听歌曲

《依旧美好》

词 / 曲 / 演唱: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高二学生

程一诺

制 作: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鸣 谢:长宁摄影沙龙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第26页

22| 虹桥风 |2022

久居长宁的作家王萌萌来到上海已有十五

年,这里是她走上写作和志愿服务之路的梦想之

地。带着对这个城市无限深切的热爱,想到发生

在抗疫一线和身边、眼前的那些温暖片段,仅用

一天时间她便完成了诗稿的写作。当晚,诗稿发

送给了刘家祯和赵静两位朗诵艺术家。二位老师

读完后便兴奋起来,他们没有片刻犹豫就开始进

行朗诵前的准备工作。

三位文艺工作者,捧着心把这首抗疫诗歌献

给长宁区和全市所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袍兄弟。

这其中包括广大医务工作者、核酸检测人员,广

大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到社区一线的党员、干部,

广大志愿者,物流保障人员等等,还包括每一个

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居民。

王萌萌

山东青岛人,现居上海。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

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次全国作家代表大

会代表。2019 年 3 月 1 日加入上海廿四文化发展

交流中心任签约作家。

赵静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影演员剧团演员。

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

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上海

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视家协会会员,上海语

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曾任上海朗诵协会副会

长。

刘家祯

著名配音演员、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国家

一级演员,曾用声音塑造了几千个栩栩如生的译

制片角色。曾任上海市朗诵协会副会长。

扫码收听诗朗诵

《这一春的同行我们永不能忘》

这一春的同行,我们永不能忘

作者介绍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7页

2022 虹桥风 | 23

HongQiao Impression 艺起前行

为了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早实现社会

面动态清零,根据相关要求,4 月 4 日上海全市

进行一次全范围的核酸检测,意味着拥有 2500 万

人口的上海在无声中迎来一场空前的“决战”。

我们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坚守在岗

位,看到热心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看到全国各

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前来支援,为“沪”而战。

疫情当下,对于每一位市民而言,听从安排、

做好防护、安心宅家就是对“决战”最好的支持。

长宁区图书馆在疫情期间特邀优秀的诗歌创作者、

朗诵爱好者们带来原创抗疫诗歌朗诵以飨读者。

决战!上海!以诗抗疫

扫码收听诗朗诵

《决战!上海!》

郭大昌

澳门诗人。

张松颖

秋韵艺苑成员,上海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上

海市红色故事优秀传讲人、上海朗诵等级考试考

官、资深青少年朗诵教师。

傅亮

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曾任复旦诗社社长、《复

旦风》杂志主编、上海大学生诗社首届社长、《复旦》校

报副主编,并在中文系主讲《当代中国新诗研究》主题选

修课。先后担任上海国际电视节、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等

大型活动电视晚会撰稿人。

程海芗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

专委会委员、故事家、上海朗诵协会会员、上海市演讲与

口语传播研究会会员,长宁区图书馆 “1+N”阅读推广智

囊团专家组成员、华东师大老年大学语言艺术班讲师。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扫码收听诗朗诵

《春风在飞》

秋韵艺苑是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馆办艺术团

队,成立于 2007 年 4 月,是由已退休的文艺爱好

者组成的朗诵沙龙。退休前各自从事不同职业,

有教师、工人、医生、工程师、公务员等。秋韵

艺苑有自己的章程,有自己作词谱曲的《秋韵之

歌》。秋韵艺苑由艺委会集体领导。是上海市教

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演出分团,市艺教

委专家指导团副团长、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员、

一级导演,歌唱家李进任演出团艺术总监。秋韵

艺苑近几年通过努力,招兵买马,有了更年轻的

声音和更有力量新鲜血液。愿秋韵温暖的诗句陪

伴你一起守望春天。

用温暖的诗句 , 伴你守望春天

第28页

24| 虹桥风 |2022

在宅家抗疫的间隙里,长宁区文旅局一位退

休领导干部,创作出一系列抗疫诗作和漫画集锦,

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

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状态,记录抗疫生活的

生动片刻,抒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讴歌全

体市民齐心抗疫、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

长宁区文旅局退休干部

用诗和画记录抗疫生活生动片刻

《抗疫必胜》

张明远

上海封控坚守望,各方驰援力更强。

众志成城铜墙壁,重点区域织密网。

斩断病毒传播链,全民抗疫迎曙光。

风雨终将会过去,山河无恙民安康。

《同心抗疫》

张明远

疫情肆虐掀风浪,鏖战病毒来较量。

封控管理已数日,携手共筑防疫网。

配合政府灭瘟神,同心抗疫力量强。

坚决打赢防疫战,共克时艰凯歌扬。

《期盼》

张明远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人间春色关不住,疫情病毒必将除。

谷雨过后再无寒,人间芳菲已向暖。

风雨终将会过去,山河无恙人安康。

《共抗疫情》

张明远

沪上抗疫近三年,此次教训很明显。

新冠变异掀风浪,疫情肆虐很凶险。

静态封控强措施,划分三区管控严。

共克时艰渡难关,全国驰援力量强。

终将社会面清零,抗疫曙光在眼前。

艺起前行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9页

2022 虹桥风 | 25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朱严君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 90 后戏曲曲艺干部,毕业

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

术家史济华,张国华,袁东等,后考入上海外国语大

学表演系。现在我中心从事戏曲曲艺培训、编导、团

队教学等工作。

尹星

IDA 国际扯铃协会裁判;传统游戏现代化发起人;

上海马戏学校外聘指导老师;上海体育学院外聘老师;

全国空竹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编者;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外聘老师。

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宁非遗“云”上见

扫码观看

戏曲健身操合集

扫码观看

空竹健身操合集

戏曲健身操

空竹健身操

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 6 月 11 日。今年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

迷人光彩”,活动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和“乡村振兴 非

遗同行”。

根据文旅部非遗司要求和防疫形势,结合本年度非遗日的主题,长宁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了系列线上

非遗活动。从 6 月 3 日端午节至 6 月 21 日夏至节气,陆续开展了节气课堂、海派绣球香囊线上手作、非

遗蛋雕线上体验课、非遗防疫健身操(戏曲广播体操、空竹健身操)、西区书画沙龙抗疫“文化和自然遗

产日”特展、上海月份牌年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长宁非遗影像线上展等为期两周的系列活动,

吸引了近两千人线上观展、参与,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凝聚力,共享长宁非遗文化无限精彩。

目前,上海逐步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做到牢记防疫“三件套”、做

好防护“五还要”。外出公共场所不仅注重个人防护,而且要加强日常身体锻炼,

不断提高免疫力。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长宁非遗保护中心推出系列

“戏曲健身操”和“空竹健身课”。让我们一同在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强身健体,

提升免疫力。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非遗

第30页

26| 虹桥风 |2022

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恰逢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了给文化场

馆恢复开馆做好准备,同时让广大市民朋友回顾

长宁非遗团队民间艺术风采 ,长宁区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线上非遗影像展。本次线上展

由长宁摄影沙龙多年拍摄积累沉淀,用影像这种

静态方式记录了十余年以来长宁民俗文化活动的

风采,包括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

以及各种传统舞蹈如大头娃娃、踩高跷、抖空竹、

舞龙舞狮等。

文脉安在

长宁非遗影像线上展

■《节日》唐春峰

■《每逢佳节思先贤》徐卫平 ■《国泰民安》徐卫平

■《灯火里的童话》徐卫平

■《09 年长宁区闹元宵活动》徐卫平

长宁非遗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1页

2022 虹桥风 | 27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非遗

上海月份牌年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

民国时期作品 建国后作品 传承新作

时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跨度百年的月份牌作品展现了月份牌画家所具备的摩登潮流意识和敢

为先的精神,以及他们超高的艺术水准和独到的审美眼光,描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生活愿景。

海派艺术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海派绘画艺

术重要代表的月份牌年画亦如是。月份牌年画中蕴含了各类中国传统题材,其中更不乏生活类创作主题,

如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时尚穿搭等,这些都是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

些跨越百年的月份牌年画作品,一起感受视觉新潮,品味文化趋势,观察历史截面,探索生活话题。

本次展览作品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主要展示和人民生活场景有关的月份牌作品,通过作品感受上海

的百年生活变迁,感受大都会每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晚妆图》(1914 年)郑曼陀 《上课了别迟到》(1954)谢之光

《绣出金鱼映波红》(1979)马乐群

《咯咯鸡》(1962)张大昕

《扇似月圆》(2018)韦献青

《游湖图》(20 世纪 30-40 年代) 《小康悦音》(2019)杨建明

杭稚英

第32页

28| 虹桥风 |2022

宅家齐抗疫,书画传温情

方寸之间显力量,笔墨微处见真情。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力量,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值此“文化和

自然遗产日”之际,又恰逢上海正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由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西

区书画沙龙的成员联手推出的线上书画展览正式启航。

居家期间,书画爱好者们拿起纸笔,以书言志、以画传情,这些书画作品中,有“无私奉献”,有“大

爱无疆”,有“逆风前行”……本次线上展览以实际行动为为夺取大上海保卫战全面胜利贡献文化力量。

西区书画沙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

《大白之美》苏鹭倩

《风雨同舟》李和平 《秋浦歌一首》籍惠良

《雪虎》王伟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马顺华

《蝶戏猫》樊新宇

长宁非遗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3页

2022 虹桥风 | 29

俱乐部的旧址是赌场

愚园路 1258 号的绿地商务大厦的原址是 1240 号的上海市总工会长宁区工人俱乐部。长宁区工人俱

乐部占地面积 1.36 万平方米,现在绿地商务大厦北侧的海信广场两幢高层住宅大楼都在其地块内。长宁

区工人俱乐部建成于 1955 年 5 月,之前这片土地上的设施是什么?笔者查阅史料获悉,民国 26 年(1937)

有一方姓资本家在愚园路 1240 号地块内建造一幢两层楼的洋房,开设了一家名为“好莱坞”的游乐场,

雇佣一个叫法伦的德国人负责经营。楼上是弹子房,楼下是舞厅和酒吧。好景不长,开业没几个月,“8

·13”淞沪会战爆发,游乐场关闭。上海沦陷后,日本浪人佐佐木勾结汉奸杨某,占据了这幢洋房,改名“好

莱坞俱乐部”,由沪西地界上的大流氓朱某任经理,实际是个赌场。1939 年下半年,朱某又将其改为“伊

文泰舞厅”。因为名声不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将“伊文泰”更名为华美联谊社,仍

是通宵营业的舞厅。这幢洋房在 1954 年建造长宁工人俱乐部时被拆除。

长宁工人文化宫的历史经纬

愚园路安西路转角处有一幢 23 层的绿地商务

大厦,在大厦南立面裙楼檐口上一排字号十分醒

目——长宁区工人文化宫。路人乍一看,便以为

这就是一座多用途的综合楼。殊不知,这座大厦

背后的故事竟是如此跌宕起伏——

姚志康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故事

▲ 1983 年元宵节长宁区工人俱乐部大门夜景

陈毅市长关心俱乐部

1951 年上海市地政局、1954 年上海市市政委

两次发文,将愚园路 1238 号的 9 亩土地划拨给上

海市总工会,用于建造长宁区工人俱乐部,从而

形成后来 1240 号长宁区工人俱乐部近 20 亩土地

的场所。1954 年 5 月 6 日,上海市总工会批准成

立长宁区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并由市总工会

和长宁区办事处组成基建管理小组。最初建设的

长宁工人俱乐部的建筑有一座 998 座的影剧院、

一幢两层的活动楼(含小剧场),一排职工宿舍

和运动员休息室。建筑风格是中国古典庭院式。

当年,陈毅市长还专门对上海的工人俱乐部建设

作出了“要建成工人的学校和乐园”之批示。

1955 年 7 月 10 日,长宁区工人俱乐部建成开

放。最初活动设施除大、小剧场外,还有图书馆、

阅览室、教室、乒乓房、棋室、游艺室、美工室、

音乐室,以及露天篮球场、露天舞场。1957 年,

续建了竹屋设施,其中有 300 平方米的茶室、150

平方米的评弹室和 100 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室。

第34页

30| 虹桥风 |2022

▲长宁工人俱乐部大院内的凉亭

▲长宁工人俱乐部大剧场(区地名办提供)

从 1964 年至 1990 年的 26 年中,长宁工人俱

乐部大院内有过 9 次规模不等的基建改造。其中

三项工程规模较大,1976 年篮球场改建为室内体

育馆,1980 年建设地下防空掩体和 1985 年建成

五层活动大楼。露天篮球场改建成体育馆,形成

2500 个座位。配套二层辅楼,底层为锅炉间和浴

室,上层为运动员更衣室。1983 年上海承办第五

届全运会,武术竞赛项目就在这个体育馆内举行。

地下防空掩体为俱乐部平添了千余平方米的多功

能舞厅。5 层活动大楼落成,为培训、排练、聚会

增添了 2480 平方米的活动空间。

俱乐部两段“红火岁月”

长宁区工人俱乐部从 1955 年 7 月投用,到

1994 年土地出让拆除,存世 39 年。这 39 年给长

宁乃至周边城区的市民群众留下美好的回忆。从

史志中窥悉,这 39 年中有两段“红火岁月”。第

一段 1955 年 7 月至 1966 年 6 月。第二段是 1977

年初至 1992 年末。

笔者在现任长宁工人文化宫主任黄业盛的引

荐下,拜访了 1957 年来到长宁工人俱乐部工作,

并于 1977 年担任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任周忠山。

周老今年 89 岁了,他的履职生涯结束在俱乐部拆

除的前夕。周老记忆力很强,说起全盛时期的长

宁区工人业余艺术团,老人家如数家珍。“文革”

之前,工人业余艺术团下辖 23 个团队,总人数超

过 500 人。何以 23 个之多?周老解释道,光是戏

曲,不仅有京、淮、扬、锡、越、沪之剧种区别,

还有沪剧 1 队和 2 队,越剧 1 队和 2 队之分。还

有近百位职工文学爱好者参加的业余文艺创作组,

分成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小组。在 1959 年上

▲ 1958 年长宁工人俱乐部全体工作人员

▲长宁职工艺术 2 在元宵晚会上表演女声小合唱

长宁故事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5页

2022 虹桥风 | 31

海市群众文艺会演中,长宁区工人俱乐部选送的

14 个节目全部获奖,其中优秀创作奖 4 个,优秀

演出奖 5 个,拔了全市各区县之头筹。

笔者调阅档案资料,发现周老回忆 1959 年长

宁区工人俱乐部文艺盛况在 1960 年延续。当年,

上海市总工会在选拔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的节

目中,长宁区有 6 个节目被选中。当年 5 月赴京

参演,其中有第七纺机厂的滑稽戏《两面红旗》、

上棉 21 厂的沪剧《竞赛浪花》、上钢十厂的上海

说唱《追上去》,还有小组唱《歌唱王林鹤》、

话剧《黄浦江畔英雄多》等。第七纺机厂的《两

面红旗》演出后,被全总话剧团选中改为独幕话

剧《借刀》,进行公演。区内永达染织一厂的工

人影剧评论组被评为上海市文教先进集体和全国

群众文艺先进单位,该厂代表还出席 1960 年全国

文教群英会。

▲ 1980 年代长宁职工女子技巧队在训练

周老在回忆中说到俱乐部放映电视,引起笔

者兴趣。上世纪 60 年代电视机是稀罕物,而在

1964 年长宁工人俱乐部每晚电视播放成为周边市

民“看稀奇”的好去处。缘由是 1963 年 12 月,

日本工业展览会来沪展览,撤展时将展品出售给

中方。市总工会将一批三洋牌 18 英寸黑白电视机

买下,分配给各区俱乐部,长宁工人俱乐部分得

两台。每天下午三点在大门口售票处凭工会会员

证可领取两张观摩票。不到一小时 300 张观摩票

总被领取一空。

▲ 1983 年猪年元宵灯会

▲ 1984 年元宵灯会中的米老鼠造型灯彩

说起第二段“红火岁月”中的长宁职工元宵

灯彩展和元宵晚会,周老显得异常兴奋。他说,

江苏路上乌龙池浴室职工舞龙灯的表演,大统被

单厂的踩高跷、荡湖船,上海树脂厂的锣鼓队等

等都是保留节目。元宵晚会在体育馆举行,2500

个席位的体育馆,采取连演三场的办法,可接待

7500 个观众观赏。

1984 年,由俱乐部发掘指导的环卫工人潘淑

霞的演讲报告《清洁工人的价值》,在全市演讲

200 余场,获得轰动效应。1992 年 5 月,俱乐部

诗歌队 10 位队员参加市工人文化宫“92 腾飞的上

海”骏马杯诗歌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为满

足市民职工娱乐多样化需求,1980 年后,俱乐部

增加休闲娱乐比重,先后开出舞厅、录像厅、弹

子房、卡拉 OK、卖品部等项目。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故事

第36页

32| 虹桥风 |2022

老骨干们的青春回忆

今年 88 岁的区机关退休干部陆德明是长宁

区集邮协会的发起人之一。陆老小学四年级起开

始集邮,于今“邮龄”76 年。陆老回忆说,1982 年,

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上海市集邮协会,发来邀请

函。区总工会领导让他去参加在市宫举行的开幕

式,回来后他和俱乐部领导商议成立区集邮协会。

1983 年 2 月 7 日,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60

周年之际,长宁区集邮协会成立,在他和一众集

邮爱好者的热心运作下,长宁集邮协会那些年风

生水起。1986 年市工人文化宫将全市性集邮展放

到长宁工人俱乐部举办,吸引藏家、邮迷纷至沓来。

今年 76 岁的陈丽萍(化名),当年是愚园

路上一家饮食店的出纳。青春岁月里的小陈身材

窈窕,活脱脱舞蹈演员的坯子。她就是上世纪 70

年代长宁工人艺术团舞蹈队骨干。半个世纪后,

她跟笔者聊起当年舞台上的高光时刻,眸子发亮。

她说:“只要到了集训排练的日子,脚底发痒,

不跳难过呃。”

与俱乐部结缘半辈子的陈日旭故事更多,他

退休前是第一纺机厂宣传科干部。他跟笔者说,

他与俱乐部有“三缘”。一是“棋缘”,他 14岁(1957

年)就踏入俱乐部象棋室和大人们对弈。成为长

宁区象棋队骨干后,每周在俱乐部对弈、开讲座。

因为他是国家级裁判,有国内象棋队资源,引入

许多象棋大赛进入长宁工人俱乐部举行。二是“书

缘”,他参加俱乐部的黑板报、硬笔字的比赛,

其硬笔字作品曾获长宁区并列冠军。三是“谜缘”,

他是制谜猜谜的高手,受俱乐部之邀,参与 1980

年代好几次元宵猜灯谜活动的筹备工作。

▲乌龙池浴室职工舞龙队表演 ▲第二届集邮协会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

▲大统被单厂的踩高跷、荡湖船表演

▲长宁集邮协会发起人之一、集邮藏家陆德明近影

摄影 姚志康

▲当年长宁象棋队主力、国家级裁判陈日旭晚年在家研究棋谱

长宁故事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7页

2022 虹桥风 | 33

俱乐部坠入烂尾深渊

1993 年末,长宁区工人俱乐部这块风水宝

地被一家名为“伟兴”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拿下。

1994 年长宁工人俱乐部拆平施工。从地块北面的

海信广场两幢住宅楼先施工,可窥房产商“空口

袋背米”之行径。开发商与长宁区工人俱乐部的

合同注明 1998 年底竣工交付。而到了这一时刻,

资金链断裂,两幢住宅楼竣工,开始销售,其中

一幢已售完,另一幢因债务被法院查封冻结。那

幢贴着愚园路的综合楼只建到 7层停工了。这一停,

就让当年年底履新的区总工会主席高建华陷入长

达三年的诉讼官司。

已故原区总工会主席高建华在他的著作《工

会生涯》中这样记述:烂尾楼任凭风吹雨打,裸

露的钢筋锈迹斑斑。当时的工人俱乐部领导班子

和部分职工(还有部分职工已经下岗,自谋出路了)

在沿着安西路街面的一幢三层临时房子里办公,

底层作为商业门面出租,可以获得一些租金收入

……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宁工人文化宫提供)

▲长宁工人俱乐部地块开发房地产,图为施工现场

▲ 2001 年绿地集团接盘续建绿地商务大厦

▲长宁工人文化宫还是上海台球培训基地之一

▲伟兴房产开发的综合楼出现烂尾

更名文化宫后重开张

略去高建华深入俱乐部调研,化解俱乐部颓

势,出席一场又一场的官司,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寻找接盘企业这一艰辛过程。2001 年终于迎来转

机,绿地集团接盘烂尾楼,接续建设,这才有了“绿

地商务大厦”这一地名。2006 年绿地商务大厦竣

工,2007 年交付,总建筑面积 4.64 万平方米 , 其

中 1 至 7 层 1.9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恢复原长宁区

工人俱乐部的活动场地。经过二次装修,2008 年,

长宁区工人文化宫“新起炉灶新开张”。

现任主任黄业盛告诉笔者,陈毅老市长当年

“建成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的指示并没过时,新

一代“长宫人”将发扬“长俱时代”的优良传统,

探索适应新时代职工文化需求的“办宫”路子。

近年来,长宁区工人文化宫旗下的长宫舞团、长

歌合唱团、心声朗诵会、缦韵戏社、映锋堂书画

社等一批文艺社团,以及上海桌球运动普及点、

长宫教育培训中心、长宫与江苏路街道联办图书

馆等项目正在成熟壮大。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故事

第38页

虹桥风 2022 年 4-6 月刊

扫描二维码

观赏本期电子版

作者:朱涛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虹桥风》编辑部 (62617554)

地址: 上海市仙霞路 650 号 邮编: 200336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吴昌硕艺

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当代硬

笔书法院院长,上海市长宁区文联副主席、长宁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民建

中央文化委委员,上海民建市委书画院副院长,上海觉群书画院画师,上

海书画院特聘画师,小主人报社社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