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仙天生出好茶文化手册

发布时间:2022-3-1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一品仙天生出好茶文化手册

14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虽然在清末民初我国茶业组织有一定振兴,也采取了派遣专业人员出国学习等措施,使得茶树栽培和管理技术、机器制茶逐步推广,但由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始终无法完成茶业复兴。元代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代中华民国呈上升趋势。茶业和茶文化继续茶易马。其徭役,专令蒸乌天全六番司民,免期。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我国古代传统茶学展步履维艰。战火不断,茶业发(1271 年-1368 年)(1368 年-1644 年)(1636 年-1911 年)(1912 年-1949 年)元代不缺马匹,边茶主要以银两或土特产交易。据王祯《农书》记载,元代用机械制茶,有些地区利用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这显然较宋朝的碾茶又前进了一步。洪武元年朱元璋诏曰:“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重开茶马互市。朱元璋一纸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改饼茶为散茶,改煮茶为泡茶,影响深远。明也是制茶发展最快的朝代,明以前杀青大多沿用蒸而少用炒,明制茶基本上都采用炒青。茶书数量有明显下降,明代茶书有 55 种,清代仅有 11 种。茶的技术没有显著提升,以继承为主。道... [收起]
[展开]
一品仙天生出好茶文化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T I A N

S H E N G

C H U

H A O

CHA

茶文化宣传手册

贵定一品仙实业有限公司 编

第3页

2/5 页 半透明牛油纸

第5页

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

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茶船古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

——2017

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5 月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

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致贺信

—茶的故乡

China Tea

第6页

1. 茶叶溯源

2. 茶业发展

3. 茶书经典

4. 茶叶家族

5. 茶叶成分

壹 6. 饮茶益处 贰

目录

Contents

04

茶史钩沉

18

国饮养生

第7页

7. 茶仪茶道

8. 茶趣茶典

9. 茶诗茶韵

10. 贵州茶业

11. 黔茶明星

叁 12. 黔南茶事 肆伍

38

茶道茶韵

58

黔茶风采

82

一品仙茶

第8页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第9页

1. 茶叶溯源

2. 茶业发展

3. 茶书经典

壹 茶史钩沉

T I A N

S H E N G

C H U

H A O

CHA

第10页

6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茶叶溯源

China Tea

文化均由中国输出。世界各国茶叶栽培、制作技术、饮茶习俗和茶界上最早饮茶、种茶的国家。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原始分布中心,也是世

第11页

7

地球上的茶树植物约有 100 万年的历史。

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一带,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 3 省交界的山区,在战

国时期的巴蜀国所辖境内。

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自秦人取

蜀而后,始有饮茗之事。”

植物学家考证茶的起源

茶史钩沉茶叶溯源

第12页

8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在传说的上古神农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茶树,

并用茶作为解毒药物。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荼而解之。”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

鲁周公。”

传说中茶的起源

文献中表示“茶”的文字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唐代陆

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

蔎,四曰茗,五曰荈。”

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槚,苦荼也。”

西汉司马相如撰写的汉代童蒙识字教材《凡将篇》记载:

“乌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

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

芒消,莞椒,茱萸。”“荈诧” 就是茶。

第13页

9

茶史钩沉茶叶溯源

第14页

10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茶叶成为贡品,出现人工植茶。

《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以后,巴为封国,四川的“丹、漆、茶、

蜜……皆纳贡之”,可见当时巴蜀就有茶叶为贡品。

《华阳国志》记载:“园有芳蒻、香茗”,证明当时的茶树已经栽培至园

中,人工植茶至少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

《华阳国志》认为在商末就出现了最早的茶业文献。

商朝时期

(约公元前 1600 年—约公元前 1046 年)

茶业发展

China Tea

第15页

11

《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

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在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

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蜀国以后,促进了巴

蜀和其他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巴蜀的茶树栽培、

茶叶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外传播,中原开始有

茶事记载。

汉宣帝神爵三年 ( 公元前 59 年 ) 蜀人王褒所著《僮约》

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等记载,武阳即今四川

省彭山县,说明在汉代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

也有改进,所以才能投放市场成为重要的商品,像武阳

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场已经形成。

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用作祭品和蔬菜。茶叶生产有了发展,茶叶已茶叶生产继续发展。

( 公元前770 年- 公元前476 年) ( 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2 年-公元8年)

茶叶成为主要商品。

西汉时期

茶史钩沉茶叶发展

第16页

12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产茶渐多,关于饮茶的记载也多见史册,晋后期茶叶逐

渐商品化。

西晋左思《娇女诗》描述:“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䥶。”

说明中原 ( 洛阳 ) 官宦人家已经开始饮茶。

(265 年-420 年)

有些采制为贡茶。寺庙栽培的茶树

两晋时期

陆羽作《茶经》,方有茶学。

建立贡茶制度,设立贡茶院。

对茶开始收税,建立了茶政。

茶开始外销,带来了茶的边境贸易。

(618 年-907 年)

唐代时代

史称“茶兴于唐”,茶区

喜爱的饮料。风靡全国,茶成为人们扩大到全国,饮茶之风

《南齐书》武帝本纪中提到,萧赜临死前诏曰:“我灵

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可以明显看出,当时在江南饮茶已经和喝酒、吃饭并列,

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内容。

(420 年-589 年)

各寺庙都出产名茶。林立,无寺不种茶,佛教盛行,山中寺庙

南北朝

第17页

13

(960 年-1279 年)

宋代茶风更盛,有

宋代时期

“茶

兴于唐,盛于宋”的说

法。

适应社会大众饮茶需要的散茶出现。

斗茶盛行,建安斗茶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的

最高水平,并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产生深

远影响。

边茶的茶马互市制度形成,南宋吴曾在《能改

斋漫录》中形容:“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

从万里来。”

宋代茶业的发展以“建茶”的崛起为标志,宋

代建茶的制法逐渐成为制作饼茶、团茶的主要

技术。

蔡襄著《茶录》。

茶史钩沉茶叶发展

13

第18页

14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虽然在清末民初我国茶业组织有一定振兴,也采取了派

遣专业人员出国学习等措施,使得茶树栽培和管理技术、

机器制茶逐步推广,但由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

始终无法完成茶业复兴。

元代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代中华民国

呈上升趋势。茶业和茶文化继续

茶易马。其徭役,专令蒸乌天全六番司民,免

期。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我国古代传统茶学

展步履维艰。战火不断,茶业发

(1271 年-1368 年)(1368 年-1644 年)(1636 年-1911 年)(1912 年-1949 年)

元代不缺马匹,边茶主要以银两或土特产交易。

据王祯《农书》记载,元代用机械制茶,有些地区利用

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这显然较宋朝的碾茶又前进

了一步。

洪武元年朱元璋诏曰:“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

令蒸乌茶易马”,重开茶马互市。

朱元璋一纸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改饼

茶为散茶,改煮茶为泡茶,影响深远。

明也是制茶发展最快的朝代,明以前杀青大多沿用蒸而

少用炒,明制茶基本上都采用炒青。

茶书数量有明显下降,明代茶书有 55 种,清代仅有 11 种。

茶的技术没有显著提升,以继承为主。

道光末年红茶崛起,《平江县志》记载:“道光末,红

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

鸦片战争后,我国茶叶出口激增,1886 年出口达 11.086

万吨,这一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茶业发展的最后一个巅峰。

第19页

15

建设中国茶业强国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华茶文化、

新中国

(1949 年- 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茶业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于建国当年就

召开全国茶叶会议,为茶业发展指明了出路。当今中国茶叶名扬天下,茶叶产

量、茶区面积、出口总量均处于世界前列,实现了茶业的复兴并创造了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巅峰。

2013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是复

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机遇,将进一

步推动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茶和茶文化已成为连接“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茶史钩沉茶叶发展

第20页

16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唐代陆羽所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

“茶叶百科全书”。

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

《茶经》

陆羽(733 ~ 804 年),唐朝复州竟陵 ( 今湖北天门 ) 人。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被尊

为“茶仙”“茶圣” 。

陆羽 21 岁时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

考察,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陆羽最后

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历

时五年写成《茶经》初稿。以后五年又增补修订,这

才正式定稿。此时陆羽已 47 岁,前后总共历时二十六

年,最终完成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经》。

茶圣陆羽

茶书经典

China Tea

第21页

17

《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宋代蔡襄所著,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茶录》

蔡襄(1012 ~ 1067 年),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

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

年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

闻名于当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

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

蔡襄不仅是茶学家,又是宋代大书法家。《茶录》的

书法既是蔡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楷书法

艺术的优秀范本。

蔡襄

茶史钩沉茶书经典

17

第22页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第23页

T I A N

S H E N G

C H U

H A O

CHA

国饮养生

4. 茶叶家族

5. 茶叶成分

6. 饮茶益处

第24页

20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茶叶家族

China Tea

全国名茶分布

贵州省

河南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四川省

江西省

湖南省

云南省

都匀毛尖

信阳毛尖

毛峰茶 \\ 祁门红茶 \\ 安徽六安瓜片

白毫银针 \\ 武夷岩茶 \\ 安溪铁观音

西湖龙井

碧螺春

蒙顶甘露

庐山云雾茶

君山银针

普洱茶

第25页

21

国饮养生茶叶家族

第26页

22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产区:安徽省

产地:黄山(徽州)和毗邻的汤口、

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

一带

介绍:黄山毛峰茶属于绿茶。因产

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

又称徽茶。1999 年,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访美,国家主席江泽民委托

朱镕基带去黄山毛峰馈送他在美国

费城的恩师。2002 年《香港文汇

报》将安徽毛峰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之一。

毛峰茶

产区:贵州省

产地:黔南州都匀团山、哨脚、大

槽一带

介绍:1956 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

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

钩茶”、“雀舌茶”,属绿茶类,

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2002 年《香

港文汇报》将都匀毛尖列为中国十

大名茶之一。

都匀毛尖

茶叶家族

China Tea

全国名茶种类

第27页

23

产区:安徽省

产地:祁门县、东至县、贵池(今

池州市)、石台县、黟县、江西的

浮梁一带

介绍: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

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祁门红

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被

人赋予“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

香不二门”的评价,是英国女王和

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

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2002 年《香港文汇报》将安徽祁门

红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安徽省

产地: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

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

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介绍: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

茶,为绿茶特种茶类,简称瓜片、

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

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

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

品茶;清为朝廷贡茶。2002 年《香

港文汇报》将安徽六安瓜片列为中

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福建省

产地: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

建阳市等地

介绍:白毫银针,创制于 1796 年,

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素

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

如银似雪。1999 年《解放日报》将

福建银针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祁门红茶 安徽六安瓜片 白毫银针

国饮养生茶叶家族

第28页

24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产区:福建省

产地:武夷山一带

介绍: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

(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

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

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

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最著

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2002 年

《香港文汇报》将武夷岩茶列为中

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福建省

产地:内安溪(北线)产地有长坑、

祥华、感德、剑斗等地,外安溪(南

线)有西坪、大坪等地。

介绍:属于乌龙茶类,乌龙茶类的

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2010

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

博会。2002 年《香港文汇报》将福

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浙江省

产地:杭州西湖狮峰、翁家山、虎跑、

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

介绍:西湖龙井,属绿茶,因产于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

而得名。具有 1200 多年历史。清

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

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

棵茶树封为“御茶”。2002 年《香

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列为中国十

大名茶之一。

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 西湖龙井

第29页

25

国饮养生茶叶家族

25

第30页

26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产区:江苏省

产地: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

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

介绍: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

已有 1000 多年历史。因产于江苏

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

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2002 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

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2002 年《香港文汇报》将江苏碧螺

春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四川省

产地:蒙顶山

介绍: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

两地的蒙顶山(也称蒙山)。蒙顶

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中国顶

级名优绿茶的代表,被尊为茶中故

旧,名茶先驱。2001 年美联社和《纽

约日报》将蒙顶甘露列为中国十大

名茶之一。

产区:江西省

产地:九江市庐山

介绍: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

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

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

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

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

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

得 名。2001 年 美 联 社 和《 纽 约 日

报》将庐山云雾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之一。

碧螺春 蒙顶甘露 庐山云雾茶

第31页

27

产区:湖南省

产地: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

介绍: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

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

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

出名。2002 年《香港文汇报》将湖

南君山银针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区:云南省

产地: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介绍:云南省特产,属于黑茶中的

一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一词最早被写成“普耳”,没

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

“普茶”,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

普洱茶。1999 年《解放日报》将云

南普洱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君山银针 普洱茶

国饮养生茶叶家族

产区:河南省

产地: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

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

介绍: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

茶类。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由汉

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

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

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2017 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

比中,信阳毛尖以 59.91 亿元位居

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2002 年《香

港文汇报》将信阳毛尖列为中国十

大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

第32页

28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序号 基本茶类 发酵程度 产品举例

1 绿 茶 0%

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龙井、碧

螺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

云雾茶等

2 黄 茶 5%—10% 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3 白 茶 10%—20% 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4

青 茶

(乌龙茶)

25%—75%

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大红袍等)、漳平

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

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

5 红 茶 80% 以上 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遵义红、坦洋工夫、

祁门工夫、宁红等

6 黑 茶 100% 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

六大基本茶类

茶叶家族

China Tea

全国名茶种类

第33页

29

国饮养生茶叶家族

第34页

30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分  类 名 称 占鲜叶重 % 占干物重 %

水分  75 ~ 78

干物质

(占鲜叶重

22% ~ 25%)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 2~4

水不溶部分  1.5 ~ 3.0

有机化合物

蛋 白 质 20 ~ 30

氨 基 酸 1~4

生 物 碱 3~5

茶 多 酚 20 ~ 35

糖 类 20 ~ 25

有 机 酸 3 左右

类 脂 类 8 左右

色 素 1 左右

芳 香 物 质 0.005 ~ 0.03

维 生 素 0.6 ~ 1.0

酶 类

茶叶成分

China Tea

第35页

31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

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

成份之一。茶多酚的功效:

(1)防治心血管类疾病,降三高(高

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防脑中风,抗血栓;

(3)提 高 人 体 的 综 合 免 疫 力 , 抗

病毒;

(4)抗过敏反应,舒缓肠胃紧张、防

炎止泻利尿;

(5)防癌抗癌及抗衰老(抗氧化清除

自由基);

(6)增强Vc吸收预防坏血病;

(7)抗重金属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

(8)防辐射及辐射损伤;

(9)防龋齿及清除口臭;

(10)助消化。

茶叶中茶多酚的功效

国饮养生茶叶成分

咖啡碱是茶叶中生物碱的一种,茶叶

中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

茶碱等八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

碱。咖啡碱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

物,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

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茶叶中咖啡碱

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所以茶叶中的

咖啡碱含量总体受工艺影响很小。咖

啡碱的功效:

(1)解热镇痛,提神醒脑,抗忧郁;

(2)利尿,改善便秘;

(3)降低得胆结石的机会;

(4)有助于预防脱发。

茶叶中咖啡碱的功效

氨基酸(以茶氨酸为主)有鲜甜味,

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茶氨

酸的独特功效:

(1)增强记忆力,增进智力;

(2)镇静作用,抗焦虑,除抑郁,

可预防神经失调症、失眠症、经期综

合症等;

(3)保护神经细胞,预防脑血栓

塞、脑出血、脑中风以及老年痴呆等

疾病;

(4)有效增强肝脏排毒功能,抵抗

病毒侵袭,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

茶叶中氨基酸的功效

第36页

32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生津、止渴、清

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油腻、下气、

利水、通便、治痢、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疼、

疗痔治瘘、疗肌、益气力、化痰、延年益寿。

『茶为万病之药。』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

中医古籍将饮茶功效

归纳为“二十四效”:

(1)饮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2) 饮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3) 饮茶能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的正常机能。

(4) 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

(5) 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6) 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7) 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

(8) 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

(9) 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10) 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

饮茶十益

饮茶益处

China Tea

第37页

33

注:刘贞亮(? - 公元 813 年),唐朝宦官,曾任宣武监军。德宗

贞元末期,他成了宦官首领,一些握有兵权的宦官都依附于他。唐

顺宗即位,翰林学士王叔文等倡行革新,因触及宦官势力被刘贞亮

反对,王叔文被罢免,革新派又任命范希朝为京西北禁军都将。刘

贞亮却密令禁军诸将不得向他报到,使革新派夺取兵权的行动失败。

刘贞亮还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皇帝“内禅”于

太子李纯,是为宪宗。然后使宪宗把革新派全部放逐。宪宗时,刘

贞亮官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国饮养生饮茶益处

《茶十德》

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以茶养身体;以茶尝滋味;以茶表敬意;以茶利礼仁;以茶除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睡气;以茶散郁气;

唐·刘贞亮

第38页

34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体质类型 特征描述 适宜饮茶

平和质 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正常体质。 各类茶

气虚质 肌肉不健壮,易感疲劳,声音

低弱,易出虚汗,易感冒。 红茶、青茶、黑茶

阳虚质 阳气不足,畏寒,手脚发凉,

易大便溏稀。 红茶、青茶、黑茶

阴虚质 内热,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

眼睛干涩,大便干结。 绿茶、白茶、黄茶

血瘀质 面色偏暗,牙龈出血、易现瘀斑,

眼睛红丝多。 红茶、黑茶、青茶

痰湿质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易

出汗、面油,嗓子有痰,舌苔

较厚。

绿茶、红茶、黑茶

湿热质

脸鼻油光发亮,易生粉刺和暗

疮,皮肤易瘙痒,常感口臭、

口苦。

绿茶、白茶、黑茶

气郁质 体形偏瘦,情绪低落,多愁善感,

常感到乳房和两肋部胀痛。 绿茶、红茶、青茶

特禀质 易过敏,常鼻塞、打喷嚏,易

患哮喘,易起红团瘙痒、荨麻疹。 绿茶、青茶、黑茶

注:2009 年 4 月 9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

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

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饮茶益处

第39页

35

1. 头泡茶的泡沫有害

真相:假的

解释:冲头泡茶的时候,表面常会浮着一层“泡沫”,有人

误以为是农残或者杂质的残余。其实,那层泡沫不但无害,

反而对人体有益,产生于茶叶中的茶皂素。经科学家证实,

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

2. 浓茶解酒

真相:假的

解释: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作用,这是一种误解。

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

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

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

3. 洗茶只是为了洗茶尘

真相:假的

解释:很多人认为洗茶只是为了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

如茶灰、尘埃等,其实不然。多数情况下,“洗茶”的主要

目的是浸润茶叶,帮助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

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有部分爱茶者更愿意称之为“醒茶”、

“润茶”或“温茶”。

茶知识的真相,你知道多少

喝茶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喝了多年茶,你感觉自己算是资深茶友了,但你能保

证你所知晓的茶知识都是正确的吗?

4. 剩茶留在壶里有助于养壶

真相:假的

解释:剩茶不能留在壶里,隔夜的茶汤会有陈味,陈味渗进

壶体,不但不能帮助养壶更是对紫砂壶的一种破坏,用这样

方式养出的壶喝茶,对身体有害。

5. 有茶毛毛都是好茶

真相:假的

解释:俗称的茶毛毛是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

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

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

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茶叶的好坏并非

由茶毛毛的多少来衡量。如龙井,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

序叫辉锅,辉锅的目的主要是干燥茶叶,促使茶叶香气物质

的进一步形成,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

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所以龙井的嫩度并不能看茶叶茶毫

的多少来决定。

国饮养生饮茶益处

第40页

36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6. 茶越新鲜越好

真相:假的

解释: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这种茶形、色、味上乘,

品饮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

醇类、醛类含量较多,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易诱发胃病。如果长时间饮新茶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

同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过量饮新茶

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可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

等“茶醉”现象。所以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应少喝。

7. 茶和牛奶同喝会造成骨质疏松

真相:假的

解释:有说法是茶叶中的鞣酸,能与牛奶中的钙结合,降低

肠道对钙的吸收,长久造成骨质疏松,其实不然。与蔬菜相

比,茶并不是鞣酸的主要来源,一泡茶中所含鞣酸是 4-6 毫克,

半杯牛奶中含有 120 毫克左右的钙,相溶钙的损失不到十分

之一,不可能造成骨质疏松。

8. 喝茶不可以代替喝水

真相:真的

解释:茶叶中的氟在适宜摄入量范围内对人体是有益的微量

元素,有利于钙和磷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成长,具有

维护骨骼健康、防龋齿等保健作用,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氟

中毒。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取氟的范围为 1.5 毫

克 -3 毫克。因此,不能以茶代水,每天要适量喝水。

9. 饮茶会使血压升高

真相:假的

解释:茶叶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

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等

作用,可防止胆固醇等脂类团块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防冠

状动脉变窄。特别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它可使人体中的胆

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随之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因此,

饮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10. 红茶冷后变浑浊,说明是好茶

真相:真的

解释:很多人在喝红茶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茶汤冷后

会变浑浊。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而红茶在发酵时部分

茶多酚会转化为茶黄素、茶褐素,在高温状态下它们与咖啡

碱都成游离态,但随温度的下降,它们会缔合成缔合物,并

表现出胶体的特性,使茶汤由清转浑而出现“冷后浑”的现象。

“冷后浑”越明显,说明茶汤中茶黄素含量越高,也就证明

这款红茶品质越佳。

第41页

37

国饮养生饮茶益处

37

第42页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第43页

T I A N

S H E N G

C H U

H A O

CHA

叁 茶道茶韵

7. 茶仪茶道

8. 茶趣茶典

9. 茶诗茶韵

第44页

40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茶仪茶道

China Tea

第45页

41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

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唐朝《封氏闻见记》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

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

一种修身养性的和美仪式。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

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

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中国茶道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和、敬、清、

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茶道之美

在中国也只有茶这种植物,与高深莫测的“道”连在了一起,周身弥漫着平和

虚静的道气。在修行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中,茶道进一步提纯为一门禅门艺

术,茶禅一味,道在茶中行。

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上

品茶叶味醇韵雅,然必生于艰难之境。《茶经》载录:“上者生烂石,中者生

砾壤,下者生黄土。”

一片茶叶采摘下来,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处理后,方能成为可

供人们冲泡的茶叶。茶的生命无异于经历了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获

新生。

茶如人生。不经风雨磨砺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只是一味地悬浮在生活表

面,永远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苦乐年华中翻滚沉浮,

却始终努力绽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散发出生

命的脉脉清香。

茶禅一味

茶道茶韵茶仪茶道

第46页

42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第47页

43

1. 主人要主动介绍茶

主人要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

问客人喝什么茶。然后向客人简要地

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

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

2. 倒茶前要温茶壶、茶杯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 90℃以上的

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

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

温茶壶,还要温杯。

3. 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因

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是非常不礼貌的。

4. 忌徒手抓茶叶

取茶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若没

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

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

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

味混入。

茶桌十大礼仪,千万别失礼了!

8. 左手持杯,右手托杯

喝茶人应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

手奉出才是对主人的尊敬。

9. 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喝茶要缓缓地喝、慢慢地品,十分忌

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喝茶

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

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10. 严禁随意抽烟、递烟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

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

最好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旁人的

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另外,

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

失礼。

茶道茶韵茶仪茶道

5. 送茶杯时忌碰杯沿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

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

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

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

说“请”。

6.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中国人讲究“七茶八酒”,倒酒时可

以倒满,但斟茶时只斟七分,一方面

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

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

手,合情合理。

7. 论资排辈敬茶,泡茶者最后饮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先

敬客人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

过茶之后,泡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

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

人不恭”。

第48页

44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茶趣茶典

China Tea

第49页

45

《世说新语》记载:晋代人王濛官至司徒长史,他特别

喜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便

一定要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大多数人不习惯饮茶。

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

戏称“今日有水厄”。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官至丞

相。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一日,皮光业的表兄

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当日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

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碗

茶,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此后,茶就

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茶道茶韵茶趣茶典

苦口师

茶的典故

水厄

茶的典故

以茶代酒

茶的典故 《三国志》记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

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

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

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当酒” 。这是“以茶代酒” 的

最早记载。

第50页

46

T I A N

SHENG

C H U

H A O

CHA

陆羽煎茶

名人茶趣

苏轼『饮茶三绝』

名人茶趣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

次,高僧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

和尚品尝。积公和尚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

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

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找到陆羽带到宫中,当

即命他煎茶。

陆羽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

醇清汤绿叶,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和尚

品尝,积公和尚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

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字鸿渐)何在?”皇帝忙问:“你怎知陆羽

来了?”积公和尚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他到

宫中来了。”

苏轼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

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据说他还曾设计了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

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

提梁壶称做“东坡壶”。

苏轼烹茶,唯独钟爱金沙寺的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

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被苏轼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

符,分别交给僮仆和金沙寺的寺僧,僮仆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

僮仆就没有办法偷懒了。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