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2020)

发布时间:2022-12-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05-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2020)

犻犻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二)银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机构 /131.持牌非银行机构的贷款规模占比仍然较小/132.P2P平台的融资规模大幅下降/143.银行仍然是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机构/15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整顿 /161.P2P平台清退或转型/162.互联网小贷公司监管趋于统一/163.持牌消金公司不断增资和提高科技含量/174.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趋势/17  四、互联网保险蓄势待发/17     (一)保险机构跃跃欲试 /17     (二)互联网保险公司崭露头角 /18     (三)保险启蒙产品 /19  五、统一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正在推进/20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1  一、需要满足的需求/21     (一)需求有大多?/21     (二)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23     (三)哪些人还没有得到金融服务?/25  二、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原因/26  三、复杂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满足的/28  四、仍然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31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2  一、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32     (一)多元化的支付市场格局... [收起]
[展开]
05-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2020)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C

M

Y

CM

MY

CY

CMY

K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y.pdf 1 2020/11/16 8:57:33

第2页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020年6月

第3页

引用信息

资源类别:报告

报告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CAFI)

文献标题:《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发布地区:北京

发布时间:2020年6月

发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第4页

课题组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列)

课题负责人

贝多广 莫秀根

课题组成员

贝多广 刘 琰 莫秀根

王 硕 张晓峰 张亦辰

编 辑

黄媚媚

第5页

摘 要

本报告回顾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一年来的主要政策事件和十几年来的发展趋势,

认为2019年可能是数字普惠金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点。经过起步、缓慢发展、爆发式

增长、转型整顿等几个发展阶段以后,数字普惠将进入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经济

下行压力下,国家在严监管的同时采用了结构性放松的政策,数字普惠金融将以新的

模式逐步进入下一个快速增长周期。为了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转型背后的动因,

报告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等几个维度,以

国际视野对十几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下一个发展周期提供

参考。

第6页

前 言 /01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03

  一、网络支付势头迅猛,数字货币呼之欲出/03

     (一)非银行机构 /04

1.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数量保持领先/04

2.银行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居于主导地位/05

3.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差距缩小/06

4.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06

     (二)农村地区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各有优势 /07

     (三)网络清算平台和数字货币试点并举 /08

1.网联成立将使得支付服务更加透明/08

2.数字货币试点将产生重大影响/08

  二、数字理财经历快速增长后回归平缓/09

     (一)用户数迅速增长,固定收益产品受青睐 /09

1.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持续增长/09

2.投向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10

     (二)互联网货币基金理财增速回归平缓 /10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导致互联网理财的结构变化 /11

  三、互联网融资进入规范整顿期/12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 /12

第7页

犻犻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二)银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机构 /13

1.持牌非银行机构的贷款规模占比仍然较小/13

2.P2P平台的融资规模大幅下降/14

3.银行仍然是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机构/15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整顿 /16

1.P2P平台清退或转型/16

2.互联网小贷公司监管趋于统一/16

3.持牌消金公司不断增资和提高科技含量/17

4.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趋势/17

  四、互联网保险蓄势待发/17

     (一)保险机构跃跃欲试 /17

     (二)互联网保险公司崭露头角 /18

     (三)保险启蒙产品 /19

  五、统一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正在推进/20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1

  一、需要满足的需求/21

     (一)需求有大多?/21

     (二)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23

     (三)哪些人还没有得到金融服务?/25

  二、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原因/26

  三、复杂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满足的/28

  四、仍然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31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2

  一、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32

     (一)多元化的支付市场格局 /33

1.银行业金融机构/33

2.非银行支付机构/34

3.基础设施运营机构/35

4.收单外包服务机构/36

5.金融科技公司/36

第8页

目录 犻犻犻

     (二)零售支付业务类型和模式不断创新 /36

     (三)打通农村地区支付 “最后一公里”/38

     (四)清算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39

  二、数字信用体系/40

     (一)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41

     (二)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43

1.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44

2.数据库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44

3.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培育/44

4.合理利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44

     (三)农村信用体系 /45

第四章 稳定的监管环境 /47

  一、中国金融监管经历了什么/47

     (一)统一监管和服务时期 /47

     (二)监管和服务剥离时期 /48

     (三)分业监管时期 /48

  二、监管与普惠金融发展/50

     (一)解决中低收入人群金融问题的政策尝试 /50

1.农村信用合作/50

2. “三农”金融服务/52

     (二)小微金融 /53

     (三)扶贫贷款 /54

  三、数字普惠金融监管/55

     (一)鼓励数字金融创新 /55

     (二)风险专项整治 /56

     (三)监管的结构性放松 /58

  四、金融监管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60

第五章 金融科技的应用 /61

  一、基础技术的发展/61

     (一)云计算与大数据 /61

第9页

犻狏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二)人工智能 /62

     (三)区块链技术 /63

  二、技术方案的业务应用/64

     (一)数字支付服务 /64

     (二)大数据征信服务 /65

     (三)互联网理财服务 /66

     (四)融资服务 /66

     (五)互联网保险服务 /67

  三、金融科技的作用/68

     (一)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68

     (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68

     (三)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69

第六章 商业模式创新 /70

  一、生活场景化模式/70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73

  三、助贷业务模式/79

第七章 主要经验与展望 /81

  一、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81

  二、数字普惠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82

  三、数字普惠金融展望/84

第10页

前 言

近十几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似乎印证了中国传统阴阳轮回的哲学思想。开

始是从无到有,经过一个缓慢增长期,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时期,接着进入一个增长

停顿期。对数字普惠金融涨落周期进行经验总结,特别是在国家已经明确以 “乡村振

兴”作为下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方针的情况下,我们在全面总结数字普惠金融经验

时,重点分析上一个周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分析结果将对下一

个发展周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试图通过回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

条件例如需求、基础设施、监管环境、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等,深入分析数字

普惠金融快速增长和停顿背后的真正原因,从其背后的动因来总结中国普惠金融发展

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一是与中国小微企业和个

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长期受到压抑,因此蕴藏了大规模的潜在的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

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那部分能够支付相对比较高利率的用户,因为政策监管对利率

限制的原因,没有找到相应的产品,转而和那些利息支付能力弱的客户争夺低利息产

品。由此压制了市场的发育,阻碍了金融供给方的商业可持续性,造成局部供给短缺。

二是中国长期重视基础设施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交通、水电、通讯等基

础设施网络的覆盖率比较高,有利于金融基础设施例如金融基础服务网点的覆盖率的

提高,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是中国政府监管部门长期追求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为重大经济活动提供支持的双

重绩效目标。虽然在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金融服务对象主要以大型经济活动为主,但是

仍有很多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

第11页

02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四是为了解决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金融服务问题,监管部门在开始一段时间内,

对数字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采取鼓励的态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数字普惠金融因

此获得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监管环境。2016年以后,部分经营不善的数字金融平台出现

了风险暴露,监管部门觉察此部分风险可能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了严

格的整顿措施。

五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数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

验,释放了本来被压抑的需求。

六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

可持续性。

分析也发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社会目标和商业目

标的矛盾、风险的有效监管、不恰当的商业模式、数据安全和数字鸿沟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发展所持理

念密切相关。在风险可控的时候,监管部门往往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政策,在风险爆发

的时候,会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中国政府监管部门一贯重视 “三农”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路看,监管

部门在风险释放后会回归到鼓励的政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鼓励政策

已经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鼓励传统大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释放出结构性放松

的信号。未来很可能出现传统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驾齐驱的局面。

希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验的总结,能对中国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特别是

对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毕

竟农村和农业依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环境和依靠。

第12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拓展,正使得数字经济不断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新动能。在金融业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支付的出现并不断

延伸至数字融资、数字理财、数字保险、数字信用评分等增值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

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市场格局,促进了金融业务创新与普惠金融

体系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不断快速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的

行为,随着政策与监管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在进入深化与规范治

理阶段。

!\"#$%&'()*+,-./0123

在中国数字支付终端有电脑、智能手机、电视、电话、POS机、ATM 机等,其

中,电脑和智能手机渐渐成为主流支付终端。为了比较分析,通常将通过电脑和银行

的 APP进行支付的方式称为网上支付,而将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 (第三方)的手机

APP支付称为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合称网络支付。

数字支付尤其是网络支付使得市场交易活动更为便捷、高效、安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消费者的支付成本,从而使得数字支付覆盖率持续提高,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

展。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10月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已经达到45207

万户,移动手机用户总数159900万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INIC)的数据表

明,如图1.1① 所示,中国网民中的网络支付使用率在2019年6月已达到74.1%,

① 数据来源:CNNIC,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在网民中的覆盖率。

第13页

04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比去年末增长2个百分点;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3.4%,比去年末增长1.6个百

分点。

图11 中国网络支付的使用率

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活动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中

国的支付体系也随着电子支付尤其是网络支付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各类支付方式都得

到迅速发展。由于其他类型的电子支付方式①无论是业务笔数还是交易金额都比较小,

可以说,网络支付代表了中国数字支付的发展方向。

(一)非银行机构②的交易数量仍然占主导地位

1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数量保持领先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③业务笔数情况如图1.2④ 所示。

由图1.2可看到,从网络支付交易笔数来看,非银行支付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

银行和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分别从2013年底的253亿笔和153亿笔增加到2018年的

1175亿笔和5306亿笔,年均增速分别为36%和103%。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

在2014年超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二者交易笔数的比值由

2013年的0.6左右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4.5。

如数字电视支付、电话支付、ATM 支付等。

指的是取得了央行支付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此处的网络支付笔数指的是网上支付与移动支付之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第14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05

图12 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的网络支付笔数情况

左轴:交易笔数 单位:亿笔   右轴:交易笔数的比值

2银行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居于主导地位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金额①情况如图1.3所示。

图13 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金额情况

左轴:交易金额 单位:万亿元   右轴:交易金额的比值

①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第15页

06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由图1.3中可看到,从网络支付交易金额来看,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支

付机构和银行的交易金额分别从2013年的9万亿元和1070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

208万亿元和2404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87%和17.5%。二者交易金额的比率由

2013年的0.009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0.087,支付机构的占比在不断增加①。

3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差距缩小

如果进一步将网络支付细分为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两方面对银行和支付机构进行

比较,可以有更为具体的发现。如下表1.1所示,银行的网上支付交易金额要远大于

非银行支付机构,这可能与单位结算账户也就是对公账户多数采用网上支付有关。

表11 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②金额情况

年份 银行 (万亿元) 支付机构 (万亿元) 支付机构/银行

2017 2075 28 0.013

2018 2126 29 0.014

移动支付的金额情况如下表1.2所示,可以发现,虽然在金额上银行仍然占有优

势,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这说明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机构正在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移动支付用户多集中于个人零售客户,可以推断在该细分市场

上支付机构具有更大的潜力。

表12 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③金额情况

年份 银行 (万亿元) 支付机构 (万亿元) 支付机构/银行

2017 203 120 0.59

2018 277 190 0.68

4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内部结构来看,就交易的市场份额而言,在互联网支付 (也

即网上支付)方面④,如图1.4 A所示,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占据了前三位,市场

集中度约为63%;而在移动支付⑤方面,如图1.4 B所示,支付宝和财付通处于垄断

地位,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

这种主导地位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对公结算账户多数都在银行。

数据来源:银行网上支付数值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机构来源于艾瑞咨询。

数据来源:银行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机构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艾瑞咨

询的数据,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加移动支付金额不等于上述人民银行口径的网络支付金额,但差距不大,因此可

以用来推断这两类业务中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8年底互联网支付的交易金额为29.1万亿元。这里的互联网支付是通过电脑

进行支付。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8年底移动支付的交易金额为180万亿元。

第16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07

图14 犃 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市场结构 图14 犅 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市场结构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客户在进行大额支付时,倾向于选用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付工具,而小额支付倾向于使用支付机构的支付工具,这就造成

了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虽然多但交易金额少的情况。银行业机构以单位结算和较大额

零售结算为主,尤其是当支付账户有日交易限额之后,诸如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

交易有逐步向银行业回流的迹象;第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远大于银行,这

是由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工具提供了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客户

粘度更大。第三,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

业务笔数大于银行,金额上也正在逐步接近银行。

(二)农村地区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各有优势

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下表1.3所示,农村支付市场

中,无论是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在交易笔数方面,非银行支付机构均已领先。

银行网银支付以及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的年均增速分别为7.8%和21.6%;而在移动

支付方面,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笔数增速约为3%,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增

速为112%,差距非常大。

表13 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笔数 单位:亿笔

年份 网银 手机银行 支付机构

互联网支付

支付机构

移动支付

银行

总笔数

支付机构

总笔数

2017 94.7 91.1 122.7 1295.1 185.8 1417.8

2018 102.1 93.9 149.2 2748.8 196.0 2898.0

如表1.4所示,在总的交易金额上,银行领先。这主要是由于网银支付的单笔交

易金额较大,约为14447元,而支付机构的互联网支付单笔金额约为174元;但在移

动支付总金额上,在2017年支付机构已经领先;单笔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上,银行约为

5559元,支付机构约为271元。

第17页

08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表14 农村地区网络业务金额 单位:万亿元

年份 网银 手机银行 支付机构

互联网支付

支付机构

移动支付

银行

总金额①

支付机构

总金额②

2017 152.7 38.9 2.1 42.9 191.6 45.0

2018 147.5 52.2 2.6 74.4 199.7 77.0

(三)网络清算平台和数字货币试点并举

自2004年以来,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支付体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这给央行对支付体系的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传导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随

着全球跨境支付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国际结算的便利性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两方面需求的促使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NUCC,简称 “网联”)正式成立,中

国的数字货币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

1网联成立将使得支付服务更加透明

网联成立于2017年8月,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

清算平台,其主要股东是央行及主要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联是在央行健全对支付体

系监管的背景下产生的,经历了支付机构的 “断直连”和 “客户备付金上缴央行”等

环节。2019年1月,主要支付机构均断开与银行的直连,接入了网联,同时备付金已

经全部上缴央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回归 “支付”本源。网联的成立使得支付体系

更加透明,对于央行反洗钱以及货币政策的更有效传导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主要支付机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基本上已由网联进行转接,2019年

前三季度其支付业务的主要情况如下表1.5所示。

表15 2019年前三季度网联处理的支付业务量

业务笔数 (亿笔) 金额 (万亿元)

2019Q1 758.2 54.7

2019Q2 874.0 57.6

2019Q3 1085.5 69.0

总计 2717.7 181.3

2数字货币试点将产生重大影响

非现金支付尤其是电子支付正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交易手段,无论是单位结算,

还是个人结算,现金交易已经越来越少。中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在局部地区推行数字

网银与手机银行金额之和。

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之和。

第18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09

货币,这可能对现金进一步起到替代作用。相比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存款账户,如存款、余

额等,数字货币具有最高的信用等级,且匿名、可在无网络情况下进行支付,携带更加方便。

从中长期来看,发展数字货币可能会对拓展跨境支付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传统的跨境支付便捷性较低,成本较高,而且依赖于主要外汇储备国家的清算网

络 (如SWIFT)的健康运行,这些都对日益增长的跨境支付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抑制。

数字货币的推出,使得跨境支付有了潜在的更加普惠的解决方案。当然,数字货币的

应用必须依赖于全球央行在金融系统之间开展的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

4\",-56789:;<=>?@A

互联网理财为国民管理小额财富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许是投资者对风险认识的理

性回归,加上监管部门出于对潜在风险的担忧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准备金和流动性管理

等风控政策,互联网理财进入平缓增长期。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成立,

网络理财由此经历行业转型。

(一)用户数迅速增长,固定收益产品受青睐

在过去的6年中,互联网理财的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均经历了快速成长时期。

1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持续增长

根据CNNIC,如图1.5所示,中国的互联网理财用户由2014年的7849万人增加

到2018年的15138万人,年均增长17.9%。互联网理财的网民使用率也由12.1%增

加到18.3%,累计增长6.2个百分点。

图15 互联网理财的用户规模与网民使用率

第19页

10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2投向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低风险理财产品受到互联网理财网民的青睐,投资的方向以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银行理财、保险、P2P理财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居多,占到了70%①左右 (图1.6)。

图16互联网理财的产品结构 单位:%

(二)互联网货币基金理财增速回归平缓

如上图1.6所示,中国的互联网理财的投向中,货币基金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互联网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货币基金的快速增长。图1.7中,公募

货币基金的数量由2012年的61只增加到了2019年10月的335只,净值规模由2013

年底的5717亿元增加到了7万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可能与2013年成立的 “余额宝③”等货币基金的带动有

关。从图1.7中可以看到,货币基金的数量在2013年由61只增加到94只,增速为

54%,而在2014年增加到171只,同比增速为82%;在净值规模上,货币基金净值由

2012年的57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476亿元,增速为30.8%,2014年增加到

20862亿元,同比增长179%。无论数量还是净值规模上,2014年均是货币基金增速

最快的年份,这是 “余额宝”在2014年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示范效应而导致的,由此可

见 “余额宝”起到了一定的国民理财的普及教育作用。

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监管层出于防控风险的考量,出台了若干监管措施,货

数据来源:波士顿咨询/陆金所 《2018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

互联网理财总体规模缺乏权威数据,在此以最具代表性的货币基金为例说明。

由于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理财门槛低、流动性好、购买便捷、收益率相比同期银行活期存款高等优

势,在短期内规模快速增长。

第20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11

图17 货币基金发展情况

币基金增速逐步降低,客户的理财投向也由第三方平台向银行体系部分回流。出现这

种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根据2017年9月推出的 《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

定》,货币基金需要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大幅提升,从而使得互联网货币基金开始控制基

金规模,并对个人理财账户进行限额以求合规。

第二,2018年5月监管层进一步推出 《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

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实时提现金额不得高于1万元,在限额之上的提

现由 “T+0”转为 “T+1”,导致产品的流动性降低,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第三,银行的线上理财产品开始降低门槛和费用 (如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的免

费),并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也对第三方平台的理财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客户的理财投向也由第三方平台局部向银行体系

回流。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导致互联网理财的结构变化

银行理财一直都是中国家庭重要的理财途径之一,截至2018年底,银行理财产品

余额有32万亿元①。自2018年底银保监会发布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后,

2019年上半年已有超过30家银行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且注册资本均较高。随着互联网

理财使用率的不断增长,银行理财线上化程度也大幅提高。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

① 数据来源:Wind

第21页

12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产业金融需求催生了银行理财专业子公司。未来的融资需求会不断向更有效率的新兴产

业转移,但其经营风险较高,且未来直接融资比例可能会加大,因此银行理财的隐形刚

兑亟需打破,这会对以往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的互联网理财观念造成较大冲击。

B\"CD#EFGHIJKLM

互联网融资包括小额贷款、P2P、众筹①等形式,融资主体有小微企业、个人等。

由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主体大多是企业主,因此很多经营性贷款也被记为个人贷款,各

类机构发放的网络贷款在很大比例属于个人金融。个人贷款包括经营性用途和消费用

途,但在统计上很难区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其变化大体上代表了

互联网融资的变化趋势。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②规模不断增长。如下图

1.8③ 所示,2015年以来,其总量高速增长,从2015年底的3317亿元增长到了2017

年的将近44000亿元。这种爆发性的增长体现了强劲的融资需求,说明很多原先未被

覆盖的长尾客户的融资需求在线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下一章将就数字普惠金融

如何满足融资需求做更加详细的分析。

图18 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 单位:亿元

众筹由于受到了严格管制,近年来发展并不快,在此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统计。

这里的消费金融事实上也包含了一定的经营性贷款,虽然具体数据不可统计,但多数都是以小微企业主

个人的名义进行贷款。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这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数据包括了通过银行、持牌消金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

P2P、消费分期平台以及其他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公司。

第22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13

(二)银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机构

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提供方分析,银行仍然是主要的提供机构,非银行机构只是

扮演补充的角色。

1持牌非银行机构的贷款规模占比仍然较小

表1.6列出了2018年底持牌的21家①消费金融公司及92家②互联网小贷公司的

规模③。其中,消金公司的贷款余额为3723亿元,包含了线上与线下的贷款总额。

表16 持牌消金公司与部分网络小贷公司规模

家数 注册资本 (亿元) 贷款余额 (亿元)

消金公司 21 327.31 3723.63

网络小贷 92④ 1003.54 N/A

由于数据披露方面的原因,本文未能掌握网络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数据。根据注

册资本和杠杆倍数估算,2018年底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⑤约为9288亿元 (图1.9⑥)。

图19 全国小贷公司规模

截至2019年,已批准27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4家正式开业。该数据中不含包银消费金融及金美信消

费金融公司的数据。由于该2家的总规模并不大,因此并不影响对持牌消金公司总规模的判断。

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

在贷款余额上,由于数据未曾披露,消金公司其中的几家采用了总资产代替,由于消金公司的资产基本

上来源于其对外贷款,因此不影响总体判断。

2018年底,网络小贷公司牌照总共有270张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第23页

14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虽然各地将小贷公司杠杆倍数限定在1.5-3倍之间,但自有统计数据以来,该行

业总体杠杆倍数一直维持在1.1左右,甚至很多线下小贷公司的杠杆倍数都在1以下

(图1.10)。

图110 小贷公司的杠杆倍数

网络小贷公司由于需求较为旺盛,杠杆倍数可能较高,假设取2,由此测算互联

网小贷公司提供的线上贷款余额为3000亿元①左右。

综上分析,2018年底持牌消金公司与网络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约为6700亿元

左右。

2犘2犘平台的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如图1.11所示,P2P平台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自2017年起其正常运营

平台数量、投资人与借款人数量均出现了大幅下降。截至2019年11月,正常运营

的平台数量由高峰时的2414家下降到456家,下降幅度为81.1%;投资人与借款

人数 量 分 别 由 高 峰 时 的 441 万、476 万 人 下 降 到 129 万、138.5 万 人,降 幅 均

为71%。

平台的待还借款余额也呈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由2017年的10417亿元萎缩到

2019年11月的5400亿元,下降了48%左右 (图1.12)。

① 网络小贷公司总共为270家左右,其中较大规模公司为92家,注册资本为1000亿元,其他假设注册资

本为500亿元,因此总的贷款余额就是 (1000+500)2=3000亿元。由于2017年底以后监管趋严,将小贷公

司的增量信贷 ABS记为表内,因此该假设较为合理。

第24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15

图111 犘2犘平台正常运营数量及投资、借款人数

图112 犘2犘平台待还借款余额 单位:亿元

此外,如图1.13所示,2019年11月,P2P平台的平均借款利率、借款期限与借

款额度分别为9.4%、15.4个月、39.1万元,其中借款平均额度相比2017年的21.9

万元有所提高,但相比于高速发展的2014-2015年间仍然有所下降。

3银行仍然是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机构

根据上述分析,除银行外,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如持牌消金公司、网络

小贷公司、P2P平台在2017年总的贷款余额约为17000① 亿元左右,那么银行的互联

① 3723+3000+10417=17410,这其中包含了持牌消金公司、P2P平台、网络小贷公司的全部贷款,事

实上是多记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因为消金公司、P2P有线下贷款,P2P、网络小贷有非个人贷款等。此处为

了方便对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规模进行保守估算,因此高估了这些机构的相应余额。

第25页

16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图113 犘2犘平台借款的平均利率、借款期限、金额

网消费金融贷款规模保守估计约为26000① 亿元左右,银行仍是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

融服务提供商。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整顿

2017年底以来,随着互联网贷款风险的不断爆发,监管层出于防范风险与社会稳

定的考虑,对互联网贷款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与治理,并在2019年对各类机构的基本

发展方向给出比较清晰的界定。

1犘2犘平台清退或转型

在经过了2017年底开始的 “严监管”之后,P2P网贷监管的主要方向逐渐明晰,

分类处置也在加速推进,核心均是为了行业风险出清。一方面,退出是主基调,一些

省份已明确表示取缔全部P2P网贷业务。另一方面,可以转型为小贷公司,但有一定

的资本要求,门槛较高。

2互联网小贷公司监管趋于统一

相比P2P平台,网络小贷公司由于其杠杆倍数较低,且资产端风险由机构承担,

虽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监管层对其仍然采取在规范中发展的态度。

相比传统线下小贷公司,网络小贷公司虽然突破了经营区域、甚至杠杆倍数的限制,

① 根据图所示,2017年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约为43847亿元,减去17000亿元,银行体系的网络

贷款保守规模约为26000亿元。

第26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17

但资产端风险仍然可控,对 “中小微弱”群体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因此监管层可

能会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则,在提高进入门槛的同时,放开经营区域限制并适当放宽杠

杆倍数限制。

3持牌消金公司不断增资和提高科技含量

由于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前景看好,近年来持牌消金公司不断增资以满足资本管理

要求,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仅有的正式营业的24家消金公司中,2018-2019年间

增资家数/次数有15次左右。另外随着零售客群的不断扩大,各家公司都在积极加大

科技运用的力度。

4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趋势

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持牌消金公司、网络小贷公司、P2P平台、消费分期平

台、信托等机构,在资金、风控能力、科技能力、优质客户、场景等方面都有各自的

优势与不足,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开展联合贷款或助贷已经成为近年来消费金融

业务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此种趋势正在重塑机构之间的市场格局,推动互联网消费

金融的服务形式及产品不断创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机构

利润来源的多样化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

N\"CD#OPQ'RS

互联网保险是随着保险销售渠道的线上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类传统保险公司、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均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销售渠道推广保险产品,

导致互联网保费收入不断增长。但同时,互联网保险并没有像支付、理财、小额贷款

等服务出现爆发性增长,互联网保险也并未对保险服务有颠覆性的改造。专业互联网

保险公司通过对产品设计、获客、理赔等保险全流程的科技改造,不断提高互联网保

费收入占比。

(一)保险机构跃跃欲试

由图1.14① 可以看到,2011年以来,从事互联网保险的保险公司数量持续增长,

由28家增加到2017年的117家,占比由18%增长到2017年的53%,虽然相比2016

年的数量及占比略有下降,但总体而言呈现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①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保监会

第27页

18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图114 互联网保险公司数量

在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方面,如图1.15① 所示,互联网保费收入由2011年的

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89亿元,占总保费比例由0.2%增长到2015年的9.2%,

随后下降到2018年的5%。

图115 互联网保费收入情况

(二)互联网保险公司崭露头角

目前中国总共有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其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的主要优势在

①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保监会

第28页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 19

于产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运用保险科技,信息透明,产品设计与理赔体验较好。虽

然传统的保险业巨头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自2016年以来专业公司保费收入在互联

网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由1.9%增长到12.3%,增速较快 (图1.16)。

图116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

由于保险科技投入较大,加上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4家公司自成立以来,总

的净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 (表1.7)。

表17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情况 单位:亿元

众安在线 易安财险 泰康在线 安心财险 总利润

2016 0.1 0.0 -0.9 -0.7 -1.5

2017 -10.0 0.1 -2.9 -3.0 -15.8

2018 -18.0 -6.5 -3.5 -3.6 -31.6

保险科技的前期投入较大,由于专业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因此一些固定成本摊

销较大,且渠道费用较高,造成了账面上的亏损。随着盈利模式的成熟、科技与政策

的不断催化,专业公司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保险启蒙产品

中国的保费收入绝对值在2017年就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的13500

亿美元),但保险深度与密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均有一定差距。2017

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为6.1%,而中国为4.4%,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国民的保

险意识较为薄弱。2018年,随着一款互助类型产品 “相互宝”的出现,这一现象似乎

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29页

20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相互宝”是由蚂蚁金服在2018年10月推出的,原先和信美相互合作,产品名称

为 “相互保”,但由于涉及到合规问题,产品进行改造后变为 “相互宝”。截至2019年

12月,该产品互助用户已经增加到1.01亿人,共帮助成员14000余人,互助金额累

计21亿元左右。相互宝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被众多人群接受,起到了一定的保险

教育和启蒙的作用。

T\"U!,-VWXYZ[\\]^G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在企业经营活动、个人金融交易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近年来,央行、发改委、地方政府等都分别开展个人、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

设工作。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

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旨在形成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就零售金融业务而言,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着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百

行征信 (信联)、各个大型平台的内部评分系统并行的现象。这些信息系统各有优势,

央行征信体系在正规信贷信息方面有优势,而大型平台在个人的行为信息方面有比较

优势。总体而言,虽然央行征信体系覆盖人群比较广泛及数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我国

有正规机构信贷记录的人数较少,且在现阶段还没有实现信息充分共享,信息孤岛、

多头借贷、过度借贷、信息的实时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第30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巨大的需求。中国数字信贷服务的几何级数式增长背

后,一定蕴含着巨大的原来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本章分析中国信贷需求的满足情况和

没有被满足的原因,解释普惠金融如何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获得迅速发展。

!\"_`abc_d

要分析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在考虑金融服

务的总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分析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所以我们要看的是,每一个人、

每一个家庭的金融需求是否被满足。要判断一个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首先要知道

他是否有需求,然后要知道他是否获得了服务。本节通过构建普惠金融需求曲线并将

其与实际金融服务曲线进行比较,更深入地分析哪些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哪些需求没

有得到满足。

(一)需求有大多?

明晰 “有效需求”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需求。经济学定义的 “有效需

求”由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部分组成。购买意愿表示对于用户来说该服务是具有

使用价值的,强调金融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在投资项目中可以被

理解为利润,即投资回报率等于或超过所支付的利率。在购买服务时,客户会将他心

中的价值和价格对比,如果价格低于价值而且这个价格是他可以支付得起的,客户才

会实际购买服务。

我们常用 “需求曲线”来刻画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

第31页

22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对应的价格和数量,表示客户愿意为购买边际单位数量服务所支付的最高价格。依照

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构建 “普惠金融需求曲线”。

普惠金融的需求曲线和常规的曲线不一样。为了构建 “普惠金融信贷需求曲线”,

我们在问卷中加入了这样的问题:“当利率高到什么程度时,您将不考虑借贷”。我们

分别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浙江省 (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

元)、兰州市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5元)和广西两个困贫县 (2015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300元)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图2.1是调

查的结果,我们分别进行了指数拟合,三条拟合曲线代表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条

件下农户的信贷需求情况,便于我们更清楚地分析收入、利率水平和信贷需求之间的

关系。图中纵轴代表利率水平,横轴代表在100人或家庭当中有多少人或家庭会使用

金融服务。

图21 信贷需求曲线

总体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将有更多的农户愿意借贷,而且需求曲线越来越趋于

平缓,也就说,农户信贷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逐渐增加。同时,需求曲线也清楚

地告诉我们,即使利率为零,也有一定比例的农户没有借贷意愿。一般来说,在高利

率情况下,需求曲线比较直立,也就是需求的弹性系数比较低,农户的反应相对不敏

感;在低利率情况下,农户反应比较敏感。

第32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3

不同地区对利率的反应不一样。从整体曲线来看,广西和兰州的需求曲线相对陡

而直,浙江曲线弯曲度大。或者说,总体上西部地区对信贷的需求比东部地区少,而

且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广西曲线比兰州曲线稍微外移,说明在同等利率水平,广西

具有借贷意愿的农户比例更高。而在低利息条件下,浙江地区农户的借贷意愿很快增

加,对利率的敏感度明显大于西部的甘肃和广西。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也还有5%的受访者在利率为零

时都不愿意借贷。这个比例在广西贫困县为34%,在兰州市为47%。也就是,这部分

农户不愿意承担任何借贷成本。根据我们现有的调查数据还无法得知这部分农户到底

是没有任何意愿还是支付不起任何利息。当然,支付利息的意愿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

有关,也可能与文化和教育水平有关。

(二)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

统计三地调查样本发现,浙江省实际借贷农户比例为 24.7%,年平均利率

6.19%;广西实际借贷农户比例为12.1% (从银行借贷),平均利率为6.09%;兰州

市实际借贷农户比例只有5.75%,年平均利率为4.16%。与图2.1比较发现,实际借

贷农户比例和银行利率与借贷需求曲线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 “平均

利率”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根据需求曲线,在这个利率水平上,借贷户数比例还应更高。在浙江的调研发现,

当利率为6.2%时,愿意借贷的农户比例接近35%。广西的调研数据显示,当利率为

6.09%时,有接近25%的家庭有贷款意愿。根据在兰州的调查数据,当利率水平为

4.16%时,愿意贷款的农户比例接近30%。这种有借贷意愿也有支付能力、但没有实际借

贷的情况,其背后的原因应该不是 “贷款贵”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总体供给不足的问题。

将实际信贷曲线和需求曲线 (图2.2、图2.3、图2.4)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明显

的价格分布扭曲现象:实际支付高利率的用户比例,远低于愿意支付高利息的比例;

实际支付低利率的用户比例,大幅度超过愿意支付低利率户数比例。浙江、甘肃、广

西三个样本都有同样的趋势。也就是说,市场中低利率贷款的供给比较充足,部分原

本可以支付更高利率的客户,能够从市场上以较低利率获得了信贷服务。这表明低利

率市场供给过度。

详细观察图2.2、图2.3和图2.4可以发现,甘肃样本以年利率9%为价格分布扭

曲的分界点,浙江和广西是以利率12%为分界线。特别是浙江和广西,12%似乎是一

个无形的天花板,在它的作用下,分布曲线向右弯曲变形。结合中国现实利率政策考

虑,这很可能就是利率限制政策产生的结果。

第33页

24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图22 浙江贷款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

图23 广西贷款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

中国的利率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率限制。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理念,认为向

贫困群体收取较高利率是不道德的,政府和社会应当通过降低利率来扶持贫困群体。

所以国家想方设法降低利率,包括进行利率限制和利息补贴。通常的做法是,金融机

构向特定群体提供具有扶贫性质的贷款时,只允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

的贷款利息,超过允许的范围是违规的。二是利率补贴。例如,为了2020年的扶贫攻

第34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5

图24 甘肃贷款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

坚目标,中国最近几年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贴息贷款。有些地方将其称为 “‘530’

小额贷款计划”,即每一个贫困户可以借贷5万元、三年期限、零利率的贷款,用于扶

贫开发生产项目。

个人要获得低利息贷款需要获得指标,因为此类贷款发放方式为限定发放范围、

发放时间、发放总额。在特定行政区域范围且在某一段时间内要发放一定额度的低息

贷款,这就是低息贷款供给过度的主要原因。长期人为造成低息贷款供给过度,会对

正常贷款产生挤出效应,降低市场竞争程度,影响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造

成金融市场发育不全,整体供给不足。

(三)哪些人还没有得到金融服务?

从图2.1的需求曲线和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对金融服务是有

需求的,但是由于供给的原因没有得到满足;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任何贷款意愿。前者

是被动排斥,后者是自我排斥。自我排斥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没有使用金融服务

的意愿。这个群体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极小的需求弹性,任凭外部条件如何变化在短

期内都不会成为金融服务的消费者。

受到排斥的群体原本有获取服务的意愿,由于外部原因,例如利率太高、手续繁

琐、没有担保抵押等,无法使用正规金融服务。在没有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时候,他

们只能使用替代服务,比如向亲友借贷或者转向高利贷。普惠金融在短期内的目标就

第35页

26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是将被动排斥的人群包容在金融服务体系内。

解决这两类不同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办法。对于自我排斥的群体,

主要是解决金融能力的问题,包括金融素养、技能、行为和态度的问题。这类人最主

要的是缺乏金融素养。在中国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种保守的金融意识,鼓

励储蓄而抵制借贷。尤其是在比较传统的南方,如果过年没有存款而有欠债,会被视

为不光彩的事情。借贷常常是为了救急而不是一种主动的生产行为,更不是一种提前

消费的行为。尤其是为了生产和消费需求,如果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人们一般不会

借贷。这种比较保守的借贷理念的成因,可能是人们看到一些由于不能偿还借贷造成

生活上和社会声誉等方面的不良后果的案例,使他们觉得金融风险是他们能力范围之

外、不可驾驭的事情。对自动排斥群体,需要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逐步将他们纳入金

融服务的体系中。

4\"_defgabchi

即使是被动排斥的人群,其金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不能单纯从供给方来找原因。

金融服务是供需双方自愿的市场行为,需要将双方放置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才

能了解为什么部分人被排斥在服务体系之外。基于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一部分

人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原因在于:

首先,需求的多样性没有得到满足。从图2.1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个体愿意支

付的利率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市场提供的是单一的固定利率的产品,只有愿意支付

等于或高于这个利率水平的个体才愿意使用贷款。单一的市场利息增强了利息的排斥

作用。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金融市场仍然存在利息光谱单一的问题。

第二,金融需求的时间性和周期性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季节性

非常明显。不违农时要求该播种的时候就应该播种,贷款需求会随着农时的到来而形

成,随着农时的过去而消失。贷款产品如果和农业生产周期相背离,实际上是一种无

效供给。

例如,很多水果在种植多年以后才会开花结果,因此需要连续几年不断的投入,

才进入收获期。这一类生产活动需要周期比较长的贷款产品。而蔬菜等作物的生产周

期很短,几个月内就有收获,所以需要贷款产品周期也比较短。如果金融产品周期和

生产周期不一致,客户就很难使用,或者增加了贷款的成本。

例如,某种水果种植后需要5年连续投入才进入投产期,假设第一年每亩需要投

入4000元,第2-5年各需要2000元抚育管护投入,5年共需借贷12000元。这时

第36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7

候从利息支付来说,最经济的方式是按生产周期需要借贷,即第一年借4000元为期5

年的贷款,第二年借2000为期4年的贷款,第三年借2000元为期3年的贷款,以此

类推。

在为期1年的贷款产品情况下,农户可以根据每年的实际需要来借贷。也就是第

1年借4000元,第2年以后每年递增2000元,第5年要借12000元。假设利率为

6%,5年累计农户需要付的利息总额为2400元。但是,现实情况是市场虽然有大量

为期一年的贷款产品,由于没有得到金融机构长期提供贷款的保证,农户依然不敢用

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农户如果在此期间有一年没有贷款申请到贷款,资金供给中

断,水果种植可能会因为没有后续投资而失败。对于处于弱势的农户来说,他们是不

敢贸然使用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的。

获得投资保证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借到12000元为期5年的贷款。实

际上,金融机构也乐于做出这样的贷款安排。但是这种安排往往也造成了农户实际支

付的利率的增加。假设年利率同样为6%,5年内农户需要支付的利息为3600元。比

上述方案多付了1200元。如果按实际使用贷款来计算,实际利率达到了9%。这可能

就是所谓的 “贷款贵”的原因。

第三、需求方的相关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除了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同以外,需求方

还有其他敏感因素。例如,传统金融机构对各种手续要求繁琐、审批时间太长、长期

对低收入人群的不信任等,都降低了小微企业主和低收入人群的信贷需求。

第四、供需双方都存在信用缺失。在讨论信用的时候,我们往往着重讨论需求方

的信用,较少关注金融机构的信用或责任问题。需求方的信用问题常常通过担保抵押

和征信来解决。目前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很多消费信息和个人信息都可以用来进行

信用评级,从而增加信用。但是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失信问题确实存在。尤其令中小微

企业主担心的一种情况是,在资金青黄不接的时候,金融机构要求他们 “还旧贷新”,

当他们还清了旧贷款之后,金融机构却迟迟不发放新贷款,甚至用某种理由拒绝继续

贷款,导致客户资金断链,企业倒闭。

第五、某些政策对金融市场的抑制作用。图2.2、2.3、2.4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

府政策对调控利率的作用。利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

利息比较低的贷款。而实际情况是,部分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实际支付了较低的利

率。利息控制政策对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双方都产生了影响。在利率限制的政策下,

供给方不能按市场规律提供如图2.1所示的包含一系列利率光谱的金融产品,而必须

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运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商业可持续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有获得政府扶持的少数金融机构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完全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没有办

第37页

28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法在农村继续生存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更加单一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都没

有更多的选择。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双方在服务中能够就利率进行谈判的空间很小,

甚至不需要进行利率谈判。这种情况显然有利于原本愿意出高利率的客户群,他们往

往是一些优质客户,投资回报更高。因此,利率控制政策的实际受益人主要是那些生

产效益比较高的群体,他们大多数都不是低收入群体。利率控制并不能够彻底解决低

收入人群的信贷问题,反而阻碍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发育,导致农村金融供给单一和

短缺,进一步将低收入人群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

B\"jkc_dlmnopabc

数字普惠金融的爆发性增长,与它能够满足上述的几个需求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金融服务光谱。也许有人认为数字普惠金

融可以提供低利率的贷款,实际上在市场上数字普惠金融并不简单等同于低利率贷款

产品,它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不同利率光谱的丰富的金融产品。

例如,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 APP申请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初次申请微粒贷的日

利率为0.05% (年利率为18%),而老客户的日利率最低可达到0.02% (年利率为

7.3%)。相比于金融机构,初始的微粒贷利率还是很高的,只要用户保持良好的还款

习惯,微粒贷会根据个人的还款表现降低利率。

蚂蚁金服信贷产品也有类似的利率规则。一般人刚开通 “借呗”时,获评的额度

并不是太高,日利率都是 0.05%。对经常使用支付宝的客户,借呗利息会降到

0.04%。如果用户的芝麻信用在800分以上并且经常使用支付宝,在初次开通 “借呗”

时,利息可以直接给到0.03%。经常使用支付宝进行缴费、消费、支付也会提高自己

的信用。有的用户进行了房子车子认证,或者是开通了淘宝店铺,只要坚持诚信,日

利率可以降为0.015%。

比较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贷款利率分布,可以发现数字金融为主的小

额贷款对市场的补充作用。图2.5是我们调查的三省区农村家庭实际支付给银行的贷

款利率的分布图。利率主要分布在6-11%范围内。图2.6是我们调查的399家小贷公

司提供的贷款 (包括线上贷款),利率主要分布在5-20%之间。由此可见,小额贷款

具有更广泛的利率光谱,同时弥补了传统金融在高利率市场供给的不足。

第38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29

图25 三省农村贷款利率分布

图26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分布

第二、通过授信提供一种服务合约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基于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对

个人或者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提前授信,信贷服务关系一旦确立,客户可以随

时借款,随时还款,不需要逐笔申请。客户可以预知未来可以使用的资本数量,有利

于规划投资活动。

例如:百度金融审核流程简单,审批速度快,申请门槛较低。百度 “有钱花”的

第39页

30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审核基础是申请人提交的个人信息,在审核申请人资质时会查看用户的征信情况。只

要没有在其他贷款机构有过恶意逾期等不良行为,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申请。

蚂蚁 “借呗”主要依据芝麻信用分进行授信模式。芝麻信用主要根据用户的身份

特质、行为偏好、履约能力、人脉关系、信用历史五个方面打分,并由系统依据这些

分数对支付宝账户进行多维度的自动综合评估判定,确定用户授信额度。

腾讯 “微粒贷”则采用白名单用户邀请制,受邀用户可在 “微信钱包”或 “QQ

钱包”中找到 “微粒贷”,点击即可体验产品。微粒贷不接受用户主动申请,只对符合

白名单条件的客户主动开通 “微粒贷”。而目前来说,要想成为腾讯白名单用户,除了

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保持个人信用良好以外,提高个人活跃度、多使用腾讯的产品

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产品设计比较灵活。用户可以随借随还、提前还款不罚息、利率和信用相

关联。和银行信贷相比,这些政策能够让客户掌握更大的贷款灵活度,可根据自己的

需要来使用贷款。而且,贷得越多利率越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用户实际承担的

利率与银行贷款利息水平差别不大。这对客户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在贷款用途上给予客户很大的灵活度。传统的金融机构对每一笔贷

款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为既定农业生产活动申请到的贷款是不允许挪用到其他项目

上去的。挪用贷款往往被银行视为是一种风险。但是根据我们的调研,小微型企业实

际上具有根深蒂固的家庭经济特征,贷款资金的用途很难限定在某一生产活动。

案例1:某小微企业主,男,陕西省宜君县哭泉镇人,种有50多亩核桃,开有一

个实体小商店,核桃采收季节也收购核桃并在互联网上销售,有时承包小建筑工程。

可以说,他集小农、个体户、微型电商于一身。

案例2:某小微企业主,女,湖南省平江县人,曾在广东打工,几年前出于小孩

教育和照顾老人的需要返乡,经营一家小超市,同时在网上代销某公司产品,也代销

保险产品。

案例3:某小微企业主,女,陕西省宜君县人,种有20亩核桃,在县城开有一家

五金店,通过手机从西安进货,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不记账,不区分经营和生活开支,

经营的目的是维持生活,不打算扩大经营。有借贷需求,但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

儿子娶媳妇。

案例4:目前农村家庭 (或家庭农场主)普遍存在即使用和不用化肥农药或商品

饲料这两种生产模式,前者的产品销往市场,后者的产品自己消费。

从这4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是多种经济混

合经营,只要资源、资本和能力允许,可以以小农、个体户和微型电商的形式进行经

第40页

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 31

营。其次,经济活动和家庭生活混合交叉,兼顾经济活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再次,

各种资源和资本混合使用,不区分哪些是生产支出和哪些是消费支出,例如车辆和资

金的用途很难区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借贷行为共同服务于经济活动和家

庭生活,经济利润的实现同时可以改善家庭福祉。

这些特征决定了面向小微企业和家庭的贷款是很难限定特定用途的,当数字普惠

金融能够提供一种更加灵活的贷款时,往往可以激发许多家庭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N\"qrefopabc_d

普惠金融还没到达到能满足所有需求的程度。在支付领域,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

多数国人已经基本告别了现金支付,只在个别情况下偶尔使用现金。

信贷领域虽然获得很大进步,但仍然还有巨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中国目前的

政策和社会环境主要是鼓励生产性的信贷服务,消费信贷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的

作用尚未得到完全承认。即便是在生产性信贷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多没有得到满足的

需求,市场上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信贷服务产品光谱体系,高利息市场仍然受到

压制。

同时,市场上低利息贷款产品的供应整体上也没有饱和,数字金融服务对某些弱

势群体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低利息贷款常常由政府补贴并通过特殊安排提供,

在政策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低利息贷款往往容易出现目标群体和用途的偏移。尤其

是统一用途的低息贷款产品,常常因为不符合弱势人群的实际需要无法惠及部分目标

群体。即便是普惠金融提供的信用贷款,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且对用户的金融能力有

一定的要求,部分弱势群体仍会因为无法满足相关条件而无法借贷。

普惠金融并不仅限于支付和信贷。数字保险在这几年有所发展,但还处于萌芽阶

段。目前,数字保险主要作为信贷服务和电子商务的一种补充服务。广大农村地区需

要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目前的发展处于滞后状态,还需要做更进一

步的市场开发。

普惠金融如何服务老年群体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

他们并没有被纳入国家正规养老保险体系,只能按月领取数额有限的国家养老补贴,

但是名下也有一些房屋和土地资源。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

活,是摆在普惠金融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未来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41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与金融创新有密切关系,创新依赖于通讯网络、支付清

算、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的有效延伸和扩展。近年来,中国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扩大了全国范围内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建设,使普惠金融服务能够更加安全、

可信、低成本地扩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和群体。在支付系统建设方面,中国已形成以中

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体系,并与银行间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

统、票据支付系统、移动支付清算系统、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共同构成现代化支付清

算网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征信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信用基础信息数据

库接入主体日益增多,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更是有效扩展了征信信息的来源和

多样性,小微企业信用档案相继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逐步构建,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极

大改善。

!\"%&YUst[uZ[

支付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数字普惠金融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

支付体系在覆盖范围、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有助于普惠金融包容性的发展,

使得长期游离于银行之外的弱势群体得以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

中国在推动建立全国支付体系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有

更广泛的支付产品 (如借记卡、数字支付)可以选择,同时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获

取和使用支付产品 (特别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如交通成本)持续

降低。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看,全国支付系统持续向微型企业 (如个体工商户)和农

村地区拓展,促进了服务这些客群的新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发展,如依托于交易支付数

第42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3

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使得这些产品和服务更具商业可持续性。支付、清算领域对

外开放实质性举措的相继落地,也意味着我国支付产业多层次开放竞争与发展进一步

升级,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

(一)多元化的支付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运营机

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持牌机构、协助拓展业务或提供技术支持的外包服务商和支付

工具或硬件设备生产商以及创新型的金融科技公司① (图3.1)。

图31 中国支付市场服务主体

1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面向存款人提供账户、支付工具、清算及结账服务和支付基

础设施等,其支付清算服务具有基础性、盈利性、同质性、社会性等特征。从商业银

行的网点和支付基础设施的覆盖度来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银行机构法人

4500多家,营业网点22万多个,ATM110多万台,全年处理96.31%的非现金支付

业务金额,为4300多万户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全国适龄人群共开立人民币

银行结算账户101.3亿户,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6118.87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

① 《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19》,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编著。

第43页

34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户100.68亿户①。

2018年,我国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强势增长,受理环境持续改善。截至2018年底,

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量75.97亿张,同比增长13.51%。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量

69.11亿张,同比增长13.2%;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共计6.86亿张,同比

增长16.73% (图3.2)。

图32 2010-2018年中国银行卡发卡总量和增速

2非银行支付机构

非银行支付机构主要指获得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

视支付等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支付机构经过近十年发展,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各

类生活场景,受到广大长尾市场客户认可,尤其在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和跨境支付

等细分领域,形成了自身优势项目,为我国支付服务创新和普惠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支付机构共开立支付账户46.16亿户,其中单位支付账户1761.36

万户,个人支付账户45.99亿户。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700.51亿笔 (图3.3),比上

年增长44.95%,业务金额50.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49%,笔均业务金额715.91

元,日均处理业务1.92亿笔,日均处理金额1373.97亿元。处理移动支付业务

4722.83亿笔,金额167.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39%和59.73%② (图3.4)。

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19,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编著。

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第44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5

图33 国内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 (万亿)

图34 国内支付机构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规模

3基础设施运营机构

货币其它金融交易服务的稳定有赖于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安全、高效地运行。目前,

我国共有15家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其中,支付清算系统运营机构6家,证

券登记结算系统运营机构4家,中央对手运营机构7家。支付清算系统主要为银行卡、

银行汇票和电子汇兑、跨境支付、网络支付等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证券登记结算

系统和中央对手运营机构为金融交易后续处理机构,主要为金融市场各类产品和衍生

第45页

36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品交易提供清算结算服务。

4收单外包服务机构

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主要围绕银行卡收单业务,为收单机构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商

户推荐、特约商户巡检和培训、基础维护四类外包服务,为深化支付业务在各行各业

的渗透发挥出积极作用。

5金融科技公司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在支付产业的广泛普及,

金融科技对支付产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支付产业链上下游各类服务商,如支付

工具制造商、硬件设备生产商等,提供了很多安全性能高、使用便捷的支付指令载体

或受理工具,为支付业务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零售支付业务类型和模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不断丰富,零售支付选择日益多元化,有效促进了支付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例如:

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面部识别支付等各种特色支付服务不断涌现,业务结构发生

重大变化,零售支付从银行卡支付向无卡支付迁移,无卡支付中移动支付成为主体业

务类型。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电子支付表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尤其在消费、小额转账等零

售支付领域和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展现出明显优势。2018年支付机构处理的农

村移动支付的笔数、金额分别占其网络支付的94.85%和96.66%,几乎实现全移动

化。近年来,支付机构依托对C端客户的网络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跨境支付方

面的多年服务,借力条码支付在线下的快速普及,获取巨量C端客户,并因其强大的

客户粘性,成为零售业务中最主要的引流入口。而移动端支付不断增加的增值服务,

进一步满足了商家对账、营销、库存管理等需求。

案例31

扫码支付———为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018年6月25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机构联合

印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转向

高质量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

第46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7

的普及创造了码商诞生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蚂蚁金服为海量码商提供了一系列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码商指规模庞大的线下小微商户,依靠移动支付平台的技术支持,凭借一张 “二

维码”,就可以实现日常经营交易和贷款理财活动。 《2018年中国小微商家发展报告》

显示码商立足日常消费,尤其是餐馆、零售、生鲜行业,构成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码商经营店铺多是家庭事业,店铺营业时间长。经营成本高是码商的主要挑

战,其次获取客流难、缺乏经营经验、资金短缺等问题也比较常见。码商以初中、高

中学历背景为主,且大多数异地经营,社会保障较弱。

蚂蚁金服为码商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痛点。首先,线下的小微经营者

不用购置扫码枪等机具,只要一张 “二维码”就可以进行经营过程中的收付款环节。

更重要的是,扫码支付的方式实现了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经营。基于码商移动支付场景、

交易数据挖掘和历史商家风险模型等,蚂蚁金服还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营销、贷款、

理财、保险、赊账进货、经营分析等多维金融科技服务。例如通过分析数据和管理财

务,蚂蚁金服可以助力小微企业化解经营风险,优化客群,帮助小微企业长期成长。

在数字经济时代,扫码支付的创新无疑加大了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有效缓解了小微

企业金融可获得性问题。

支付方式创新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隐患。相对于零售支付

服务的市场化和高效灵活,面向零售支付的清算服务在运营能力、创新能力、业务开

发水平及响应度等方面略显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对接并适应前端多层次、多样化

的业务需求,导致前期支付机构大规模 “直连”银行机构以及银行机构 “反接”支付

机构,支付机构在银行机构多头开户、多头连接,利用其在各银行机构开立的备付金

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变相行使跨行清算职能。这种 “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跨行

清算属于超范围经营,且支付机构向银行机构屏蔽相关交易信息,存在信息不透明、

洗钱等风险隐患。

2016年,人民银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支付机构按照 “共建、共有、共

享”原则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清算系统。网联平台一端接支付机构,一端接

银行,旨在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

清算业务的行为,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链接开展业务的情况,支持支付机构

一点接入平台办理,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

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

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网联平台发挥行业枢纽作用、联动支付行业各方,已经做到

第47页

38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了持续有效地保障了海量高并发支付交易,保持平台业务连续性,保障支付体系平稳

运行。截至2018年底,网联平台累计接入商业银行424家、支付机构122家,全年处

理业务1283.86亿笔,最高并发量9.3万笔/秒,成为全球单日处理业务笔数最多的

金融基础设施。

(三)打通农村地区支付 “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支付产业各方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加大支付服务普惠投入,

切实解决9.68亿农村居民、弱势群体和小微商户的现代化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成为

撬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入口和支点。

在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地区———农村,电子支付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消除了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物理障碍,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促

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银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

盖量、特约商户总量、ATM 数量、POS机具数量、自助服务终端等创新机具数量均

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已接入97.05%的农村金融机构网

点,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对农信社等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全覆盖,农村支付汇路进

一步畅通。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6万个;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为1.31

个,县均银行网点56.41个,乡均银行网点3.95个,村均银行网点0.24个①。银行机

构累计为农村地区居民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3.05亿户 (人均4.44户),手机银行

开通率为15.56%;全年为农村地区提供移动支付2748.83亿笔,金额74.42万亿元。

2011年,人民银行印发 《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 (银发 [2011]

177号),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推广。该服务是指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

农村乡 (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布放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

查询服务。2014年,人民银行印发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

见》(银发 【2014】235号),明确有关机构可以依托服务点进一步办理现金汇款、转

账汇款、代理缴费。这些业务的开办有效解决了农村尤其是农民的养老保险支取、汇

款、水电煤气费缴纳不便等问题,使得村民可以享受便捷的基础支付服务。截至2018

年底,农村地区拥有助农取款服务点86.49万个 (其中,加载电商功能的20.61万

个),覆盖村级行政区52.2万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3%,村均拥有量为1.63

个。2018年,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共办理支付业务 (包括取款、汇款、代理缴

费,下同)合计4.63亿笔、金额3618.6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表3.1)。

①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2/content_5378936.htm

第48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39

表31 2018年农村助农取款服务发展情况①

笔数 (亿笔) 笔数增长率 (%) 金额 (亿元) 笔均金额 (元)

取款 2.49 10.5 1288.18 518.36

汇款 1.29 4.3 2215.08 1716.08

代理缴费 8528.95 -16.29 115.43 135.34

与此同时,随着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广泛普及,农村地区在非现

金支付方面打破专用机具和地域的限制,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和微信或支付宝,就能实

现面对面收款,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村支付环境。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

区提供网络支付业务共计2898.02亿笔、金额76.99万亿元,分别增长104.4%和

71.11%。其中,互联网支付149.18亿笔、金额2.57万亿元,分别增长21.56%、

22.57%;移动 支 付 2748.83 亿 笔、金 额 74.42 万 亿 元,分 别 增 长 112.25%、

73.48%,占网络支付份额分别为94.85%、96.66% (图3.5)。

图35 2017-2018年农村地区网络支付业务笔数及金额增长情况 (单位:亿笔,万亿元)。

(四)清算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2018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相关实质性举措相继落

地,大力支持支付产业服务主体 “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服务全球市场、实现全球

发展。中国本土的银行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和头部支付机构在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市

① http://www.gov.cn/xinwen/2019 04/02/content_5378936.htm

第49页

40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场份额,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通过对内资、外资同等对待的方式,我国支付

产业引入市场竞争、境外资本、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优化市场格局,提升服务效率,

进一步激发我国支付清算市场活力,提升我国支付产业发展水平。

就 “走出去”而言,截至2018年底,银联卡在境外52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发行

超过1亿张银联卡,其中 “一带一路”沿线发卡逾3000万张;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

到境外17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近2637万家商户、170万台 ATM、2200万台POS

终端,2018年银联卡跨境交易笔数达到4.09亿笔,交易金额达1.59万亿元。支付机

构也加大境外市场拓展力度,特约商户几乎覆盖所有金砖国家、G20国家和 “一带一

路”国家。其中,支付宝已覆盖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还支持在全球35个国家和85

个机场退税,在9个国家和地区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 “本地版支付宝”服务当地用户。

微信跨境支付在超过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合规接入,支持16种货币的跨境支付交易。

就 “引进来”而言,2018年11月,美国运通公司在中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

司连通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获得人民银行审查通过。全球跨境支付业

务的重要通信平台SWIFT也正式注册成立中国全资子公司,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和中

国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本地化服务。

4\",-VWXY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普惠金融服务主体 “贷款难”与银行 “难贷款”的主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主体不稳定性高,缺乏充分的信用

记录,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业务的金额比较小,传统的信用

调查和事后追偿等方式带来的收益往往难以覆盖成本。因此,信息不对称使得低收入人

群和小微企业面临过高的信贷服务成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征信服务平台,加强

政、银、企信用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市场缺陷,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根据2013年颁布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定义,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

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

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征信体系

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征信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更低的成

本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征信体系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关于借款主体的信用历史和履约

状况等信息,帮助金融机构筛选优质客户。与传统人工进行尽职调查的措施相比,征

信体系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汇集更多的信用信息,促进金融业务的达成,这对于借贷金

额偏小的普惠金融业务尤为重要。二是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誉机制对借款人

第50页

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41

的行为形成约束。已获得贷款的借款人如果不能妥善管理资金并造成违约,其征信评

分会相应下降,增加其以后获得信贷服务的难度。

(一)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和机构最多的个人和企业

征信系统,形成了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政府方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

征信中心主导运营建立的全国统一的 “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全面接入了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

也包括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而市场方则包括

125家企业征信机构、97家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为满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需

求成立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事业单位和唯一的全国性公共征信运营平台,人民银行

征信中心专门负责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管理、运行,并负责维护全国统一的征

信系统———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

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

次;近一亿小微企业的基本信息已纳入征信系统中,累计为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

3.7亿次,有效化解了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使得民营征信公司能够提供差异化和场景化的征信产

品和服务,有效扩展了征信信息来源,更为准确地刻画征信对象的信用状况,为更好

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 《关于做好个人征

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通知八家民营征信企业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2015

年12月又下发 《征信机构监管指引》,提出了更详细的监管细则。这八家民营征信公

司根据其大股东的背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平台型的公司,其中,腾讯征信依托

腾讯的社交网络平台,芝麻信用依托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和支付平台,前

海征信则是基于平安集团的金融服务平台。这三家征信公司作为平台型机构,有海量

的社交和交易数据可以使用,而且自身均带有丰富的金融应用场景,这是积累信贷数

据和建立征信体系的重要资源。第二类公司 (包括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和中智诚征

信),其母公司都具有长期从事信用评级和信用服务行业经验,在行业客户和征信评分

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最后两家征信公司华道征信和拉卡拉征信,由数家民营企业

联合出资,也可以借助大股东的资源开展业务。

2018年2月22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个

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央行许可,个人征信牌照有效期为3年。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是中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电脑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