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2023年第23期电子期刊

发布时间:2023-12-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当代广西》2023年第23期电子期刊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本刊评论员“诗和远方”,总是在期待中不断刷新。11月20日,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在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经济的当下,大会的召开,是奋进之姿,更是拼搏之态。文旅开足马力冲刺跑,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担当,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殷切寄语的行动回应。一个文旅产业,可以带动 110 个相关行业发展,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乘积效应,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化旅游业“融”见未来,需要不断加大“进”的力度,增加“新”的动能,累积“好”的因素,扎实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文旅支撑。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最重要的是写好融合文章。文旅是广西发展的重要优选项。山水之美,遍布八桂大地,要把山水画卷变成发展的答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最佳路径,“文旅+”是大势所趋。纵观全国各地,哪里的融合文章做得好,哪里的文旅发展就容易绽放光彩。把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广西应立足“山清水秀生态... [收起]
[展开]
《当代广西》2023年第23期电子期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

□本刊评论员

“诗和远方”,总是在期待中不断刷新。11月20日,

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在全力以

赴冲刺四季度经济的当下,大会的召开,是奋进之姿,

更是拼搏之态。文旅开足马力冲刺跑,是我区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担当,

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殷切寄

语的行动回应。

一个文旅产业,可以带动 110 个相关行业发展,

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乘

积效应,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化旅游业“融”见未来,需

要不断加大“进”的力度,增加“新”的动能,累积“好”的

因素,扎实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完

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

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文旅支撑。

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最重要的是

写好融合文章。文旅是广西发展的重要优选项。山水

之美,遍布八桂大地,要把山水画卷变成发展的答卷,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最佳路径,“文旅+”是大势所

趋。纵观全国各地,哪里的融合文章做得好,哪里的文

旅发展就容易绽放光彩。把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广西应立足“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文

旅融合、内外融合、景点景区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游客

和服务者融合、文旅和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融

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努力

打造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相得益彰的旅游胜地。建设

文化旅游强区,必须要有全区“一盘棋”思想,以更广范

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推动全区景点景区“串

珠成链”,打造广西旅游新的增长极,激活旅游市场的

文化内涵和开放张力,让消费者在可看、可赏、可品、

可思中,感知“诗和远方”的魅力。

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关键要讲好

“诗和远方”的故事。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

做成好成品,是文旅融合“破圈”的关键。文化是旅游

的灵魂。讲好秀美山川、古迹名胜的故事,以优秀文

化引领优质旅游,是近年来众多城市推进文旅大跨越

的关键一招。故宫文创、盛唐密盒、长安十二时辰沉浸

式街区等文旅融合项目“出圈”,印证着一个颠扑不

破的道理——文化“爆款”可以催生旅游“爆点”。广西

千山竞秀,山水之美与桂风壮韵交相辉映,要聚力把文

化优势转化成产业胜势,深挖八桂文化底蕴,创新讲好

刘三姐等经典文化故事,打造独一无二的文旅 IP,让

“山水有梦 广西有戏”的形象深入人心。历史活起来,

产业就会兴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

民族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让收藏在

馆库里的文物“走”出来、陈列在八桂大地上的遗产

“动”起来、史书中的人物“活”起来,让“地下的气象万

千”成为“眼前的精彩纷呈”,引导游客从“抵达”风景走

向“体验”文化。有了纵深的体验,就有了把“头回客”

变成“回头客”的可能。

让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必须要拿出

超常规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

工程和长期战略任务,必须持续解放思想,用改革的思

维、创新的举措、市场的办法,破解文旅发展的“中梗

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建设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龙头牵引,以一批标志性引领

性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

用,打造一批现象级文旅项目。广西最近出台了最高

给予现象级文旅项目1000万元的奖励政策,鼓舞人心。

超常规举措必须有超常规的服务支撑。文旅产业是典

型的“眼球经济”,环境好、服务佳、品牌响才会人气旺。

唯有打破行业、地区壁垒,建好用好“一键游广西”等便

民平台,坚决对欺客宰客等旅游市场顽疾“亮剑”,以贯

穿全过程各环节的优质服务,为游客营造安心舒心的

旅游环境,方能赢得游客“用脚投票”,让“旅游满意在

广西”成为共识。

蓄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一场文旅大会,描绘了

“诗和远方”的新画卷,在冲刺全年经济目标的“倒计

时”中吹响了文旅奋进的号角,激活了广西文旅产业发

展的一池春水,也为新一年的开局积蓄新动能。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大会为契机,蓄力变革,

向新而生,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必将乘风破浪!

(执笔/覃雪花)

1

第4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代广西杂志社出版

2023年第23期 总第474期(半月刊)

2023年12月1日出版

社长、总编辑 刘 波

副社长、副总编辑 李庭华 朱金莉

编辑委员会

主 任 刘 波

副主任 李庭华 朱金莉

委 员 阳秀琼 钟 振

高 霞 张国成 陈 菁

美术编辑 卢松见 刘 慧

版面设计 潘爱梅 骆 玲

桂海潮声

1 大有可为的广西文旅“融”见未来/本刊评论员

学习头条

4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习近平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6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任建勋

7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张 斌

8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钟慧容 张 怡

9 强化“三种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玄启

10 从四个维度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陈焕茂

11 以法院文化建设促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潘凌宇

12 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加把力”/秦 昆

当代论坛

14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刘 蓓

15“五个结合”助推边境贸易优化升级/谢柱军

16 提升数字广西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18 以文体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吴金艳

当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相

遇,便成就了壮美广西的独特

魅力。11 月 20 日,2023 年广西

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

中国—东盟国际桨板公开赛、

广西汽车旅游大会、沉浸式夜游

等一系列活动,令游客流连忘

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串珠

成链,让广西文旅未来可期!

26 产业融合续写文旅“新故事”/王海波 容科彪

28 一条运河背后的发展故事/李姣梦

30 一份稳中向好的外贸成绩单/黄雅文

32 有一种幸福叫稳就业/徐云洁

四个故事看发展

关注

封面摄影/刘 峥

文旅强区

P24

第5页

本社地址

邮 编

网 址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

传 真

编辑部电话

记者部电话

征订热线

广告热线

南宁市青秀区朱槿路8号

530029

www.ddgx.cn

ddgx@163.com

0771-2092891

0771-2092870

0771-2092804

0771-5578004

0771-2092834

0771-2092846

本刊法律顾问 广西理问律师事务所 莫 蓉

ISSN 1672-8319

CN 45-1324/D

广告经营许可证 450102165

本社广告总代理 广西和怡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 本社发行部

国内订阅 本社发行部及各市县委

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定 价 7.00元

本社收订刊款账户

户名全称 当代广西杂志社

账 号 176112010100496075

开 户 行 南宁市区农村信用联社云景信用社

行 号 402611000028

印 刷 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刊 号

本刊敬告:1.本刊从来稿或书报刊中选用的作品(含图片),有因作者地址不详未能

及时付酬的,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即邮送样刊并付稿酬。2.本刊已许可中

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发行、汇编、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支付稿酬已包含中国

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

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3.望作者投稿时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汇

编权许可使用及报酬特别说明。未附特别说明的,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

作媒体、机构对作品进行信息网络传播或进行汇编出版,不另付酬。

【特别鸣谢】 (排名不分主次)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

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宣传部

中共宁明县委员会宣传部

南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南宁市青秀区农业农村局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当代广西APP 当代广西网微站 当代广西

当代广西杂志 当代广西视频号 当代广西抖音号

CONTENTS

理论实践

19 创新讲好六堡茶的故事/黄 恩

20 以专业公司引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林良臣

21“五个聚焦”构建广西农业发展新格局/徐 延

圆桌会

22 背街小巷“改”出大民生

背街小巷改造要与城市更新相向而行/朱健宁

23 以“绣花”功夫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曾伟先

念好背街小巷的“产业经”/周思成

时政热点

34 世说新语/微观天下

当代时评

35 让老字号绽放时代华彩/李世泽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36 共赴诗和远方的文旅之约/黄 丹 刘 峥

38 聚“果”盆里的“甜蜜”能量/钟春云

40 青山绿水共为邻/周剑峰 韦启武

41 持清阁“小阵地”发挥廉洁教育“大作用”/农民智 郑 玲

42“五融入”构建高职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体系/麻新桃 郭媛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3 数字技术让种田变成时髦事/周剑峰 汤晓逵

44 一棵“药草”崛起一方富民产业/周剑峰 汤晓逵

46 全州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蒋学军 蒋启斌

当代党建

“五基三化”提升年

47“珠城驿家”——“候鸟”党员的家/莫业宇 吴莉莉

48“党建工作日”解农村基层难题/吴乙芳

板凳会

49“委员领办”实现“一村多品”/何天恒

经验交流

50 党建引领“四项机制”促税收工作提质增效/刘 瑾

51 事业单位“大部制”改革为乡镇发展提速/蓝文钰

党建动态

51 凤山推行清单制守好发展党员审查关等4则/罗彩胜等

经济社会

52 重大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石 钖 覃楚欢

54 你的健康我来管/邱 烜 梁 新 李春杏等

55“鉴河微光”点亮“心灵灯塔”/黎 榕 黄小容

八桂国防

56 边境线上的“亲密接触”/胡振业 袁金锋

专栏专版

资讯综合

57 柳州市抓严抓实网约车管理等9则/傅永新等

桂风壮韵

59 平陆运河(组诗)/李海光

60 那一山隐居的茶/罗永胜

62 生活与文学的联结/李富庭

63 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等5则

64 杂技舞蹈《漓歌情》里的广西情结/覃 冰

目录

第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学习头条 责编/邓千稀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习近平

今天中央财经委员会研究加强耕地保

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问题。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

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

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

实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

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

和修复工程等,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保护红线,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

保护责任制。这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

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

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依然突出,耕地撂荒增多,占补平衡存在量

不足、质不高问题,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

不托底。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一些

地方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农

业面源污染加重。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

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

第二,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

和关键举措

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

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

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

——量质并重,就是耕地保护既要保

数量,也要提质量。永久基本农田必须实

至名归,必须是稳产高产良田。耕地占补

平衡,不能成为简单的数量平衡,必须实现

质量平衡、产能平衡,决不能再搞“狸猫换

太子”的把戏。

——严格执法,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措施保护耕地。

分级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整合监管

执法力量,形成合力。

——系统推进,就是要把耕地保护放

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来考量,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永续利用,就是要处理好近期与

长期的关系,不但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

子孙后代负责,把祖祖辈辈耕种的耕地保

护好提升好,为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

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必须要有几个

关键实招。

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新一轮国土

空间规划已经明确了各地耕地和永久基本

农田保护任务,并落地落图。省级党委和

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 18 亿亩

耕地红线决不突破。有关部门要严格考核

问责,不能含糊。

二是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党的二十大

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

标准农田。要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

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真正把15.46亿亩

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

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加快耕地质量保护

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酸化等退

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资金

保障,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把钱用到耕地上。

三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

补平衡中耕地数量和质量补充不到位,根

子是制度漏洞。要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

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

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把

上年净增加的耕地数量作为下年度批准占

用耕地的前提。不能占 1 亩良田补 1 亩劣

地、占1亩整田补1亩散地。要健全补充耕

地质量验收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完善后续

管护、再评价等机制。

四是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

种粮抓粮积极性。耕地“非农化”、“非粮

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

比较收益偏低。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

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发展

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

效率,增加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调动农民

保护耕地和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抓耕地保护、

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形成粮食主产区、主

销区、产销平衡区耕地保护合力。

还要强调一下撂荒地治理问题。要摸

4

第7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清底数,分类推进撂荒地利用。无人耕种

的,要通过土地托管、代种代耕等措施,保

证地有人种。地不好种的,要通过水利设

施建设、地块归并整理、地力培肥等措施,

改善耕作条件,尽快恢复生产。对确不宜

耕种的,可以根据条件,宜粮则粮、宜经济

作物则经济作物,增加多样化食物供给。

要重视发挥村集体居间服务、统一经营的

功能,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

五是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

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转变。通过一定形式

的技术改造和设施建设,很多原来不能用

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这就可以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

件限制。比如,盐碱地的改造利用;又如,

发展新型设施农业,进行工厂化农业生产,

城市里可以生产蔬菜,荒漠戈壁也可以利

用起来,这方面新疆、甘肃等地已有成功的

案例。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

有效发展模式,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

技”结合起来,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进

行农业生产。

最近一个时期,各方面抓耕地保护的

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急于求

成的倾向。保护耕地要严格执法,严厉打

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但不能不分青

红皂白、来回“拉抽屉”。要实事求是,尊重

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

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

第三,要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

良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盐碱地综合

改造利用方面,我们党带领人民谱写了辉

煌篇章。1949 年冬天,新中国刚刚成立不

久,党中央就决定对黄泛区盐碱地开展综

合治理,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几代人的努

力,黄泛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山

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

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

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土地盐碱化

非常严重。最近两年,我先后去这两个地

方考察,了解到他们都结合实际探索出盐

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

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

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

重大。对现有大面积盐碱耕地进行改造提

升,可以有效挖掘单产潜力。在一些盐碱

地发展饲草和现代畜牧业,可以拓展多元

食物渠道,不一定都种粮食。适度开发盐

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可以补充耕地面积。

不久前,我去内蒙古巴彦淖尔调研,“三北”

地区大量盐碱地上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

差,如不加快治理,将增加荒漠化风险。从

这个角度看,治理盐碱地的生态意义也很大。

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要充分挖

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

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

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要重

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摸清盐碱地资

源状况,把基础工作打牢。二是搞好顶层

设计,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和专项实施方案,根据水资源等方面条件

对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区分轻重缓急,

经过严格认定审批后实施。三是分类施

策,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梯次

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加强耕

地盐碱化防治。四是坚持粮经饲统筹,因

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

食物。五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

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

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六是制定支持

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

金等要素保障,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20日

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讲话的主要部分。转载自 2023年第 23期

《求是》)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这是11日

上午,习近平在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摄

5

第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文/任建勋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编/范立强

2023 年第 22 期《当代广西》转发了同

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署

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

个重大关系》,文章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

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

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

“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为我们

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

供了根本遵循。广西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美丽广西和生

态文明强区建设,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

美”金字招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

量发展。

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考量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

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传承5000多年的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在“天

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和“劝君莫打三春鸟”

等经典诗句中均有体现。作为我们立党立

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

存的自然条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智慧,创造性发展马克思

主义哲学自然观,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了一系列开创

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

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

新时代 10 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

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部署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生态文

明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总书记对广西生

态环境念兹在兹,多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

金不换”,要求广西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

屏障。广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动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

持全国前列,2022 年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

国第二,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生物

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野生动植物种

类数量达 1.8 万多种,建成自然保护地 223

个。今后 5 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

期,我们要树牢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观、长远

观、整体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新时代壮

美广西建设全过程各领域。持续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

法治污,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山

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抓

好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等生态保护,呵

护好漓江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坚决扛好保

护秀美山水、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

大责任。

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辩证关系,着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

发展的亮丽底色。人类发展史上曾发生过

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波

斯、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由于砍伐树木导

致土地荒芜,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一带曾因

毁林开荒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先污染

后治理”、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模式实不可

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环节”。广西拥有较好的绿色产

业发展基础,已形成 10 个千亿级工业产业

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一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

园区8个、绿色工厂67个,新能源汽车产量

约占全国的 1/10,林业产业总产值跃居全

国第二。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

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

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生态产业

化、产业生态化,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

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制糖、机械、

汽车等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

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特色食品、木材加工、现代轻工纺织等特色

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

热切期盼,着力以绿色发展托起最普惠的

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停留在物质

生活层面,更包含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

生态环境成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

治问题、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

二十大报告明确到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

体目标之一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并将“城乡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

著”列入未来 5 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广西

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和生态

绿色产品优势得天独厚,低碳产品认证获

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地理标志农

产品累计达 165 个、排名全国第 6 位,46 个

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创建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 家、自治区级生

态旅游示范区 95 家,36 个县市获“中国长

寿之乡”称号,全国占比最高。我们要牢记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加快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良好生态环境

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要抢抓绿色

发展新机遇,打好“绿色牌”“富硒牌”“长寿

牌”,开发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积极

培育绿色消费新风尚,大力培育绿色文化,

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蓝天中有更多获

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

经济研究处副处长)

6

第9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

□文/张 斌

学习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征文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国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一文中,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纵观当今世界强国的发展

历程,回顾 40 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成

就,都与对外开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

外开放,必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

民族复兴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中国梦实

现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

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

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

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 40 多年

来,从以“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走出去”

并重,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

一路”,我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

折,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78 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 多年来,由于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

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与

我们坚持扩大开放密切相关。实践充分证

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

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过去 40 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

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

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进入

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

变化,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必然要求我

们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作为具有

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面对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以高水平开放统

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必须实施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对外开

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

不断提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

面提升市场活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

济新体制。

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

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本质要求。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

都要强起来,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

各领域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高质

量发展,这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此可

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社会主义高质量发

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战略遵循。对

外开放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举。一方

面,新发展理念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

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

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

展,对外开放本就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

义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就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进而利用

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

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更不是否

定国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不可分割

的统一整体,是在原有的国际循环基础上

做加法,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

放。“开放”发展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空

间问题,旨在拓展发展的全球空间,更好利

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

放,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

靠性,有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

利于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

动效应,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

此,高质量发展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对外

开放必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

对外开放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共建美好世界,主张

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展示了中国

面向世界“开放”的意愿。共建“一带一路”,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

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和经

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共建“一带一路”就是

要以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为主线,在“共商

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范

围,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

通、民心相通”,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

展联动起来,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历史反复证明,加强对外

开放、促进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

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

更频繁、更紧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

利于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共同

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

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高水平

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唯有

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真正将共建共

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落到实处,为推动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系自治区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7

第1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钟慧容 张 怡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

立魂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

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个重大命题,“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放在

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增

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文化思想,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不断巩固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这事关

党的前途命运,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

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坚持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斗争

思想根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

装就要跟进一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

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面对意识形

态领域纷繁复杂斗争的底气之所在,我们

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

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最根本就在于

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

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

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赋

予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的极端重要定位,将国家、民族的强盛与

意识形态工作密切关联,而且深刻揭示了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规律,作出一

系列战略部署,展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伟力

与实践伟力,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

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

南。奋进新征程,集中精力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

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

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媒体格局的深刻变

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创新理论内

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信仰,确保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筑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思想根基。

弘扬伟大精神,提升党的意识形态

凝聚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

强。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关系以

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

标。信仰是国家立心、民族立魂、政党立本

的思想根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

每一个重要阶段都会结合时代特点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结成以伟大

建党精神为源头和内核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

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坚守,彰显了中国

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信仰追寻,是立党兴党

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要建设具有

强大凝聚力、引领力、解释力、统合力的

党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当下,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涉及领域之广阔、社

会变革之深刻、斗争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

愈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

神。要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品

格。敢于斗争是态度和立场,善于斗争是

策略与方法,要把站稳斗争立场和讲究斗

争艺术统一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把握

形势、识别风险、迎难而上。要始终站稳

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宗

旨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

践,只有始终“不负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

支持,增强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

同、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

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坚持破立并举,创新构建意识形态

话语权。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

加速演进,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更

加尖锐复杂,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

峻挑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破立并举。一方

面,坚持破字当头,旗帜鲜明地开展国际舆

论斗争,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言论,敢于向

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亮剑”。特别需要警惕

以“民主”“人权”为代表的西方新型话语

工具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勇于揭

露西方话语霸权背后的资本逻辑和利益实

质,驱散西方谎言的迷雾,筑牢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基。另

一方面,需要立在其中,变被动回应为主动

建构,更好地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

正面宣传。向中国人民阐释好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释力和问题解决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结合新时代实

践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

养分,使其成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话语权的文化根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

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

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坚持积极引

导。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明辨是非,认清历

史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社会现象的问题与

本质、经济发展的危与机。要坚持自主建

构。当下的“中国故事”很精彩,但要形成

一套以理服人、自成体系、广受认同的

“中国话语”,必须摆脱“古本本”“洋本本”

等路径依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新时代

的鲜活实践进行科学表达和有效传播,

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叙事与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传统叙事的双重超越。

(作者分别系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编/覃雪花

8

第11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强化“三种自觉”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刘玄启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

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

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

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

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

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最近对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

再次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这也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需要我们强化理论自觉、思想自觉、

行动自觉。

在理论武装、教育人民中,强化培育核心

价值观的理论自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聚

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

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

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

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

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准确把握这一思想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

持”的精髓要义,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

领学到手,真正做到认识问题站得高、分析

问题看得深、开展工作把得准;深刻把握这

一思想的强大实践伟力,认识到正是在这

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

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

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刻把

握这一思想的为民情怀,认识到人民性是

这一思想的价值底色,着力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不懈

追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学习越深入,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

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更加深刻领

悟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

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从

而不断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理论自觉。

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强化弘扬核心

价值观的思想自觉。改革开放后,我们坚

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

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及网络舆论乱象

仍不时出现,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开

出了精准“良方”,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

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巩固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在全社会大力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重

要论断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2018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提出“九个坚持”,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在宣

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丰富和展开,推进了宣

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的守正创新。因此,要

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强化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就必须始终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力弘

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以先进的思想理论、鲜明的价值

导向涵养正气、培育新人;必须紧密结合新

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课题,更新理念、拓

展载体、创设平台、搭建工作体系,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

日常生活,将之内化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

觉的价值观念,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中,强化践行核心

价值观的行动自觉。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

大的实践,理论的价值又在于指导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

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

求,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

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彰

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构成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

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

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因此,学

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化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的行动自觉。在具体实践中,要

持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

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度融

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

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

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

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要引导

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

德观念,培养造就一代代具有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

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要持续抓好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人民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

实力建设的重点,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

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入挖掘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

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者系百色干部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9

第1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从四个维度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

□文/陈焕茂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历经 20 年

的不断迭代升级,指引浙江乡村发生了精

彩蝶变,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

农民群众,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

践典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千万

工程”经验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从

四个维度深学笃行,用“千万工程”经验引

领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

壮美广西“三农”新篇章。

从转变理念促发展的“高度”上深学

笃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

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千万工程”以

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为切入点,率先攻坚突

破,继而拓展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精神文

明建设等领域,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整

体提升和良性循环。可以说,“千万工程”不

仅是一场“生态革命”,更是乡村振兴领域新

发展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虽然广西与浙

江的农村处在不同的发展起点上,但越是起

点低、欠发达,就越要有紧迫感,积极转变发

展方式,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长。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三农”工作的整体

性、层次性、协调性,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

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好保

护和开发,全域推进清脏、治乱、增绿、控污,

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环境。要持

续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

养、林下经济、田园观光等绿色经济,打通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要

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手抓,推进移风易俗,确保乡村实现由表

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从城乡融合惠民生的“温度”上深学

笃行。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

要内容。“千万工程”立足农村、服务农村,

指向的却是城乡一体化。20 年来,浙江始

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从 2003 年的 5431 元提升到 2022 年的

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步从2.43缩小

到 1.90,是全国城乡发展最协调的省份

之一。当前,广西城乡发展仍然不平衡,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3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28,与东部省份相

比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新征程上,我们要

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强化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完善产业联

农带农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市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

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快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走出一条以城

带乡、以工促农,融合发展、互补发展的新

路子。

从协同发力强治理的“效度”上深学

笃 行。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推进

“千万工程”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农民自

己的事情,社会各界都有参与建设的责任。

“千万工程”能够持续迭代升级,关键就在

于实施过程中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以

“乡村之治”支撑“乡村之兴”。广西乡村治

理富有创新传统,从选举产生我国第一个

村民委员会,到金融改革“田东模式”,从制

定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到推广农田

“小块变大块”模式,都是尊重基层创造的

重要体现。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提高乡村

治理效能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的领导和

人民主体相统一,努力构建党政主导、群众

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要进一步加

强党的领导,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

治责任,深入实施“五基三化”系列行动,更

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广泛

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要重视引入

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

村集体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共

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从久久为功抓落实的“韧度”上深学

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20 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

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千万工程”范

围持续拓展、内涵日益丰富、实践不断创

新,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

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在浙江结

出的累累硕果昭示一个朴素道理:真抓才

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当前,后

发展欠发达仍是广西最大区情,特别是

广大农村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期、攻

坚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新征程上,我

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一之,

我十之”的毅力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以

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要改进

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更多力量集中

到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

要增强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稳中求

进、稳扎稳打,既要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

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管根本、打基础、

利长远的好事。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运

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聚焦农业发展堵点、农村建设难点、农民生

活痛点,多到基层一线“解剖麻雀”,扎实开

展调查研究,在开题作答、排忧解难中不断

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编/范立强

10

第13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以法院文化建设促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文/潘凌宇

今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

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

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总书记的

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

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创造性

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要以习近平文化

思想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忠

诚、为民、公正、廉洁、创优”文化理念,

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为推动

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厚植政治文化,筑牢忠诚之魂。

政治机关是人民法院的第一属性,对党

忠诚是人民法院的政治灵魂。法院文

化建设要把政治文化培育放在首位,让

“事事讲政治,人人讲忠诚”成为思想自

觉、行动自觉。要强化理论武装,通过

中心组定期学、干警大会集中学、“三会

一课”日常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弄懂弄通习近平

法 治 思 想 ,引 领 法 官 干 警 深 刻 领 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

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要强化忠诚教育,开展政治轮训、

专题辅导、集中研讨等活动,引领法官

干警把讲政治和讲法治有机结合起来,

兼顾“三个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把党的

绝对领导贯彻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全

过程。

厚植红色文化,赓续为民之情。

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右江革命根

据地法制建设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司法

为民、公正司法理念,是法院文化建设

的精神富矿,要深入挖掘和传承。要加

强红色司法文化调研,通过参与最高人

民法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

地司法制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自主

开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法制史研

究”等调研,积极挖掘、弘扬人民司法优

良传统,让群众观念、为民情怀扎根法

官心田。要强化司法便民举措,深化一

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让

人民群众在诉讼服务大厅、在线服务平

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巡回审判“四位

一体”的诉讼服务中体会到司法的便民

性。要强化司法为民效果,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以“小案件”

讲清“大道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

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厚植审判文化,笃行公正之道。

文化建设能有效推动审判执行工作。

要积极培育各地独具特色的审判文化,

持续提升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效率,提升

司法公信力。要努力打造“枫桥式人民

法庭”,推动“边境女子巡回法庭”、“金

融+工业”巡回法庭、“登林巡回法庭”、

“文秀巡回法庭”、“农家小院调解室”等

建设,探索“法院+社会治理”新模式,为

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司法力量。要把“两

山理念”融入审判文化,加强生态保护

法治宣传,创新发展“水上巡回法庭”

“旅游巡回法庭”等具有百色特色、全区

影响力的环境司法模式,守护好广西

“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要把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审判文化,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

“厌讼”“和谐”等人文思想,用好双语审

判调解、邀请族老调解等方式,奏响民

族团结乐章。

厚植廉洁文化,坚守立身之本。

廉洁是公正的基石,要持之以恒涵养廉

洁文化,推动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

清明。要加强廉政教育,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

见》,打造好“一把手廉政季课堂”,积极

开展对新提拔任用领导干部“一看一谈

两提醒”“身边案警示身边人”等活动,

使法院干警自觉树立“为民、务实、清

廉”的价值观。用好法院“廉政教育展

厅”“廉政文化教育室”“廉洁文化长廊”

等教育场所,营造看廉、思廉的良好环

境。要巩固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零容

忍的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以常抓不懈的

韧劲抓正风肃纪,推进司法作风持续转

好、司法形象持续转优。要助推清廉家

风建设,开展“家风廉课堂”“结对家访

促清廉”等活动,以清廉家风带动清廉

政风。

厚植创优文化,激发担当之志。

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必须激活法官干

警创先争优热情,让学习先进、崇尚先

进、争当先进的文化蔚然成风。要大力

培养“审学研”一体的高素质法官队伍,

通过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相结合,不断

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裁判文书撰写、案

例分析总结、学术研究的能力。要搭建

创优舞台,以全区法院“诉服标兵”“执

行先锋”“办案能手”“党(政)务行家”

“法院新锐”等评选活动为抓手,切实营

造“行行出状元,事事争优先”的干事氛

围。要大力弘扬英模精神,通过组织先

进事迹宣讲会、举办演讲比赛、观看英

模专题片、组织主题征文等活动,用英

模赤胆忠心、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精

神鼓舞、感召法官干警。

(作者系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

书记、院长)

11

第1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大兴调查研究

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加把力”

□文/秦 昆

上篇 调研·故事·体会

打通“快递进村”的堵点难点

农村物流一头连着农产品出村进城、

一头连着消费品下乡进村。推进农村物流

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价

格,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助

力乡村振兴。

广西山区多,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仍存

在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不高、农

产品“卖难”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产业

增效、农民增收。

2021 年 9 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

十一督查组向自治区反馈“电子商务进农

村示范县存在村级物流配送点运营欠佳、

农村服务站虚设、运营异常等问题”。自治区

政府把自治区供销社列为整改的配合单

位。彼时,我刚到自治区供销社任职不久,

作为分管领导全程参与了整改,其间还陪

同全国供销总社调研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

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与整改,我对利用村级供销

社和村级寄递点“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建

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有了初步的认识。

2022 年 5 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

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统筹推进农村物流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成

立了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厅际联

席会议办公室,我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

带着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我

步履不停,一次次深入全区各地调研走访。

2022 年 6 月,我们召集邮政 、中通 、

顺丰、京东、韵达、菜鸟、圆通、申通等企业

开座谈会,就县—乡(镇)—村三级寄递物

流体系建设进行研讨。7月,围绕农村三级

物流体系建设,由我带队,自治区发展改

革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商务厅、

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自治区

供销社等单位组成了统筹推进农村物流

高质量发展联合调研组,深入玉林、钦州、

贵港、贺州等市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查阅

有关资料,与当地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物

流企业、农民群众进行交流和座谈,调研组

对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有了

比较客观深入的了解。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递在边远

山区很难到村,大多只能到乡镇,而后村民

利用圩日到镇上自取。进村包裹“堵”在乡

镇,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希望通

过调研,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钥匙”。

此外,尽管在一些人员较为集中的村设有

村级网点,但由于包裹量少,服务质量不

高,可持续性堪忧。究其原因,根本仍在于

广西农村物流最大的问题不是缺资源,而

是缺乏体系化建设。

为此,我们对农村物流的体系化建设

给予了重点关注。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

访,我们找到了解决农村物流痛点、难点的

关键——通过智能设备的最大化利用和体

系化建设,进一步解决农产品产销现代化

问题。我们总结了数字化的一些创新模

式,比如建立县域共配中心等,有效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促进县域电商升级和数字农

产品跨越。通过简报和培训班经验分享的

方式,我们还向全区推广了邕宁菜鸟统配

模式、富川产业集聚模式、博白八结合模

式、贵港供销社推动模式等经典案例,“主

渠道、成网络、贴产业、能经营、强要素”的

工作思路得到逐步落实。

边调研、边整改、边思考、边总结。

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陆续出

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打通“快递进

村”的堵点、难点。今年上半年,厅际联席

会议办公室制定《全区统筹推进农村物流

高质量发展 2023 年工作要点》,印发《关于

进一步落实全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相关

工作的通知》,向各市联席办明确工作目标

和任务,并提出了建立上下贯通、督导考核

工作机制,实行通报、约谈制度等工作要

求。同时,制定出台《全区统筹推进农村物

流高质量发展标准县建设标准》,研究确定

《全区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标准

县建设名单》,优选出 20 个县(市、区),作

为2022—2023年度全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

展标准县,予以重点打造。

瞄准目标,自治区供销社积极履行职

责,建立分片联系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各级

供销合作社工作责任,举全系统之力推动

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供销社综合改革工

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共同努力,我区统筹推进农村物

流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县—乡

(镇)—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成效显

著,特别是村一级末端网点建设得到进一

步完善。截至 2023 年 6 月,建设县级物流

配送中心 56 个、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 661

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7843个,以及

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 50 个、农产品产地

保鲜仓(地头冷库)2172个。

按下快递进村“快进键”,跑出乡村振

兴“加速度”。伴随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

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打通,全区农村地

区寄递需求旺盛,平均每天有 170 万件快

递包裹流动。2022年全区水果等特产寄递

量达 2 亿箱,其中,螺蛳粉寄递量超过 1 亿

箱,芒果、沃柑等包裹量超过千万件。顺畅

的物流不仅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多可能,

也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责编/覃雪花

12

第15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广西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下篇 问题·对策·思考

一、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

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物流体系

的现代化。农村物流是实现农村商品流通

方式转型、推进农村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

业,加快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关乎农

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对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

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 年 5 月,我区印发《广西统筹推

进 农 村 物 流 高 质 量 发 展 行 动 方 案

(2022—2025 年)》,设立厅际联席会议办

公室,对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提

出明确要求。自治区供销社切实履行职

责,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动我区农村物流

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逐步建

立完善推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区、市、县

三级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农村物流

四大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提升。农村寄递物

流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冷链物流体系

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发展迅速,

农村物流支撑体系逐步增强,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区 66067 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

快递”,9889 个行政村实现“快递天天送”。

三是寄递物流降本增效作用初显。田东县

通过打造“一点多能、一网通用、一体融合”

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县域寄递物流

业快速发展,目前芒果快递物流价格从每

件 12 元降到最低 4 元;富川瑶族自治县通

过整合资源,统仓共配,实现快递揽收成本

从每5公斤超12元下降至6元。

二、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厅际联席会议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一年多来,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对推进工作

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的厅局对这项工

作重视不够,协同推进工作合力有待提升。

部分地市联席会议制度迟迟没有建立,联

席会议办公室尚未搭建,有的搭建了但运

转不畅。部分市、县联席会议办公室缺乏

专项工作人员、缺乏集中研究和统一部署。

就 20 个全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标准县

创建县来看,部分县领导不够重视,机制不

够完善,对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缺乏具体

可行的措施。

农村物流牵引性工程欠缺。一是农村

物流骨干网络运营主渠道尚未形成。农村

物流运营主体大多实力较弱,农村主导产

业培育不够,缺乏具备一揽子综合服务能

力的全链条运营主体。二是城乡冷链网点

建设资金分散,运营效率低。冷链基础设

施建设未能统筹管理,各类经营主体“小、

散、乱”,产业承载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冷链物流信息共享不畅。一是冷

链信息不对称,共享信息滞后。由于信息

不对称、农产品季节性效应和运营线路的

缺乏,难以形成长期的农产品供应链,各区

域都曾出现过农产品滞销情况。同时,物

流网络无法覆盖到村一级,工业品下乡成

本较高,到村“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

二是缺乏公用型、社会化服务的物流信息

综合平台。农产品产销信息交流共享不

畅,供需不匹配,导致了价格波动频繁。

建设资金有待统筹和整合。尽管已发

文要求各相关部门配套资金用于农村寄递

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支撑四大

体系建设,但由于资金来源、资金如何分

配、具体申报方式与流程、项目如何统筹等

都没有具体明确,导致财政扶持资金使用

和整合问题比较突出。

三、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

对策建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

过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加快推进农村物

流产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农产品上行,工

业品下行”的问题,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

题。调研组通过调研总结,建议按照“主渠

道、成网络、贴产业、能经营、强要素”的思

路推进。

进一步强化厅际联席会议牵引作用。

进一步落实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牵

头单位积极主动履职,针对农村冷链物流

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研究提出系列新

的支持政策。各市县进一步加强联席会议

管理,补充必要的工作人员,形成区、市、县

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督促检

查,强化问效问责,营造强力、合力推动的

工作氛围。

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的主渠道作用。可

参照广东和江西等地做法,把广西供销社

系统作为冷链物流建设主渠道,在广西全

域建设“一个中心+5个产业骨干仓+N个节

点仓+1000 台移动冷库+1 个信息平台”的

农村冷链物流骨干网,融入项目所在地市、

县政府投资平台建设,并入全国骨干网。

加快建设农村物流相关信息平台。由

自治区供销社牵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商务厅配合,广西供销集团联合

广西数广集团、中国东信集团等企业承办,

加快建设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

息平台。整合有关部门现有信息平台,融

合邮政、供销、物流、快递、农资农产品经销

等企业自有信息系统,搭建集物流信息查

询、仓储冷库资源管理、产品溯源、车货适

配、轨迹跟踪、安全监管、在线撮合及供应

链金融于一体的全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协同推进加大农村物流要素保障。农

村物流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

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协同推进,做好用

地保障、财政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实现“1+1>2”的叠加效应。

(作者系自治区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

副主任)

13

第1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文/刘 蓓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

的未来 5 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也

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要内容。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

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

分的保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

惠及全体人民。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关乎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

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兜

牢人民生活安康底线。当前,我国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部

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

等人群仍未能享受社会保障,存在“漏保”

“脱保”“断保”的情况。此外,多层次养老

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发展尚不均衡。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

国公开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并

在22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积极推广个

人养老金账户试点,有效扩大了社会保障

覆盖面。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

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的覆盖面,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

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要健

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针对新业态从

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特点,分类施

策、精准扩面。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

地参保政策,引导和促进更多灵活就业人

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展多层次、

多支柱养老保险和服务体系,持续扩大企

业年金覆盖面,积极稳妥实施个人养老金

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分

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

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健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坚持实事求

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这是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原则。

尽力而为,强调的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

和主动作为;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必须一切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特定发展阶段的现

实条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是要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提高社会保障

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之上。当前,我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

严峻问题,加之退休年龄同人均预期寿命

不匹配,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亟须

提升,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

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一些地

方社保基金存在“穿底”风险;政府主导并

负责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支独大”,而市场

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

够。为此,我们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

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

方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推进多层次医疗保

障有序衔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和基

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更好覆盖基本医疗保障不予支付的费用。

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加大社保基

金调剂力度,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进一步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

体”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

险,维护基金安全。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

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

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

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

慈善款。

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社会保障

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群众幸

福,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精细化程

度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适应群众对社会

保障的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

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增进

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的效能。随着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加之人口发展

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

特征,人民群众对社保经办、医疗服务、照

护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需求随之增加。

但当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同人民群众

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整

合没有完全到位,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

通畅。为此,我们要积极完善从中央到省、

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

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

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提升社会保

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趋

势,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统

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适应就业

快速变动的趋势,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

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保险关系

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

推动更多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

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努力让“数据

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老年人、残疾

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

会保障服务,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与公

共卫生、基本医保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引

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

医疗机构为失能人群提供更多关照,提升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水平。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教授)

当代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责编/范立强

14

第17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五个结合”助推边境贸易优化升级

□文/谢柱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

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

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

国。”广西有上千公里的边境线,发展

边境贸易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

广西大力推动边境口岸开放、建设和

通关便利化,促进沿边开放水平不断

提升,边境贸易日趋活跃。2023 年

1 月 至 10 月,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

口额为 650.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高于全区外贸13.7%的增幅,但仍

未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发挥

“边”的优势,推动边境贸易高质量发

展,广西应积极改变传统通道经济发

展模式,做好“五个结合”,持续推进边

境贸易升级发展。

结合稳边固边兴边富边融边发展

边境贸易。兴边富民与稳边固边具有

密切的联系,广西要积极争取国家各

部委对边境贸易发展的支持,摒弃“一

刀切”或缩紧甚至取消边境贸易的想

法,根据物价指数变化争取再次提高

每个边民的每天免税进口交易上限,

由现行的每人每天8000元调整至合理

水平。鼓励组建边民互助合作社,积

极发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

工,藏富于民、藏富于边,让距边境线

20公里以内的老百姓在祖国边疆扎根

兴业,建成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从而

实现稳边固边、兴边富民。

结合沿边乡村振兴发展边境贸易。

乡村振兴战略在沿边地区的实施需要

抓手,而依托沿边优势大力发展边境

贸易不仅能够增加边民收入,而且能

够提升当地政府的可用财力,从而获

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要大力提升

跨境物流效率,结合跨境电商搞活边

民互市贸易。二是要积极发展沿边产

业。针对沿边村镇常住人口持续下降

的现状,在做好沿边境线 0至 3公里抵

边村屯边民补助工作的同时,重点规

划并实施好边境线 20 至 50 公里范围

内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开展

跨境旅游合作、跨境经济合作、跨境

劳务合作,聚集人气、活跃市场、振兴

产业。三是要提升沿边村镇教育和

医 疗软硬件配置水平,使从事边境

贸易的客商和边民安心扎根边疆谋

发展。

结合壮美广西建设发展边境贸易。

壮美广西建设要紧紧抓住均衡发展和

共同富裕,不能忽略沿边县区市发展。

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讲话中提出的“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

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

口”重要要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口岸查验部门

给予广西边境贸易政策倾斜,在边境

贸易商品进口品类、数量及进口环节

税费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争取更多

周边国家进口商品以边境贸易方式进

口,为增加中央对广西的专项财政转

移支付打好基础。

结合贸易强国建设发展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也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

而且不受WTO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约束,

对贸易强国建设具有特殊作用。因

此,要抓紧启动广西边境贸易地方法

规修订程序,调整优化沿边产业布局,

合理分配能耗指标,整体推进沿边口

岸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积极把沿边

地区建设成为国外进口商品和原材料

的便利地、集聚区、加工区,结合跨境

物流和边境贸易优势吸引外资流向边

境地区,推动边境贸易升级发展。加

快平陆运河建设,形成江、海、边联动

发展大格局。

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边境贸易。

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

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必

须加强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新征程上,广西

应积极整合东兴、凭祥、百色国家沿边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对照制度创新、

平台项目、政策举措“三张清单”不断

改进试验区工作。打通中国(广西)自

由贸易试验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

试验区与上述 3 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

试验区之间的政策共享通道,在“先行

先试”方面走出广西特色,做实“里

子”、扩大“圈子”、拓宽“路子”。持续

推进东兴边境深加工产业园“小组

团”、凭祥高尔夫“小组团”等边境经济

合作区滚动开发。争取从国家层面协

调越方进一步加快中越跨境经济合作

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两国

双园”“两国多园”联动发展。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

副主任、研究馆员)

15

第1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当代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数字广西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

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

数据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新的生

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挖掘大数据背后的

经济价值、创新价值,已成为社会各界共

识。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大数据为核心驱

动,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作用,着力推进数

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提

升数字广西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一、大数据逐渐成为新要素、

新战略、新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

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

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如今,数据已成

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

大生产要素,不但被纳入参与分配的生产

要素,还被积极鼓励发挥其价值,在数字技

术跃迁、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生产要素重

置、治理模式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数据已成为一种新要素。随着大数

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作为关键的

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日益与劳动、资本和技

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当。与传统的生产要

素相比,数据是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

服务型经济升级的赋能要素。在工业生产

中,数据可以用来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业中,数据

可以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在农业生产中,数据可以用来预

测和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可以说,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

在人们生产生活、决策、创新等各个环节中

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数据已成为一种新战略。大数据正

在开启一个全新的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

抢抓新发展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

焦点,已逐渐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正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

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创新要素资

源,重塑经济结构、打造竞争格局的关键力

量,推动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

应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能够

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可以

说,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正日益发

挥其乘数效应,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

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大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竞争力。大数据

的巨大价值已被人们广泛认识。从商业科

技到医疗、政府、教育、人文以及社会的其

他各个领域,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

展的新动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和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可以说,

大数据开启了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成因素和重要资

源,是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

要抓手和核心动能。

二、大数据为加速推进数字广西

建设提供核心动能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

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

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区数字化

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数字化发展水平

整体不高、新旧动能接续不足、数字化治理

能力不强等诸多挑战。因此,以大数据为

核心驱动,推动经济加速向质量变革、技术

赋能、创新驱动方式转型,政府治理加速向

全域整体智治、集成创新、高效协同转型,

社会服务加速向场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

向转型,可以让数字广西建设更加科学和

可持续。

大数据促进政府治理化“数”为“智”。

将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

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可为推进政

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

撑。一方面,以数据为基础,加强治理主体

之间的交流,推动数据资源的流通共享,为

政府多部门协同治理创造了条件,推动政

府和企业相互协作、企业和社会有效共振、

政府和社会和谐共融,有力促进政府治理

创新和效能提升。另一方面,完善政府治

理的运行机制,在新需求、新理念、新应用

的驱动下,打造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池

共享、一事通办、一体安全“五个一”政务数

据治理新模式和“一核驱动,五个管用,多

维创新”数字政府发展新模式,为治理工作

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提

升了政府现代化治理效能。当前,广西政

务数据治理能力从全国第28名跃升到第 9

名,开放数林指数排名全国第 5,超过730

个便民服务可以“掌上办理”,99.9% 的政务

服务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

率超过 99%,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表

16

第19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申请、0.5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实现1个工作日

办结。

大 数 据 点 燃 数 字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新引擎”。数字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的农业

经济和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是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新技术形

成新产业、新产业催生新模式、新技术赋能

传统产业等,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

量发展。总体来说,我区数字经济总量不

大、产业能级不高、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

强、开放合作优势彰显不够等问题依然存

在 。 大 数 据 点 燃 数 字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新引擎”,可以围绕建设西部制造强区、

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向海强区、服务业提质

升级等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数字要素市场和数字治理体系、协同

推进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

数字经济。近 5 年来,我区数字经济均保

持 10% 以上增长,增速居全国前列。2022

年数字经济规模超 9300 亿元,占全区经济

总量的3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

增速排全国第二。

大 数 据 便 民 惠 民 服 务 尽 显“ 数 智 ”

本 色。大数据开辟了人类社会的全新图

景,为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当

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正步入加速创新、代

际跃迁、跨界融合的关键阶段,已全面渗透

到生产生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

域,促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技术和平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

便利化、透明化、普惠化数字服务的同时,

也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开展

更加精细化的数字治理,对技术适应性与

数字能力要求更高,必须创新治理理念和

方式,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以更有效地重塑社会治理流程、提升治理

效率、开辟公共服务新渠道、满足个性化便

利化服务需求。大数据便民惠民要以满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运用数字化手段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推动民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打造智慧便

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

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大数据助力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

基础。新基建是驱动技术革新的“新引擎”。

新基建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

设,本身就是代表科技创新的前沿产业,自

产生之初就伴随着高科技、低耗能的生产

环节和技术服务,是深入推进数字广西建

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要积极用好大数据这一有力武器。一

方面,以“场景+”提前布局,聚焦数字广西

建设过程中政务云网资源统筹利用不够、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数据融合应用不足、数

字化服务供给不优、安全风险管控系统性

不强等突出问题,按照泛在赋能、智能协

同、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要求,加快建设

以“一平台五体系”为核心的一体化数字底

座,有力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

化转型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以技术创新

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构筑新的结构

性力量,为新科技、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的大量涌现提供坚实基础,以更好地实现

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目标,实现高

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基

础设施建设红利。2020—2022 年,广西数

字新基建投资过千亿元,有力提升了云、

网、边、端基础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

了基础。

大数据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以大数

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

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对产业进行全方

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渗透和赋能,而且推

动着人类生产、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数字

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

利用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网络协同效

应,有助于促进各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和扩散,有助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有助于布局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

业集群。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

引擎,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不断摆脱要

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加强数

字技术创新,搭建并依托广西数字基础设

施重点实验室、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

中心、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

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人

类活动大数据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创新

平台,联合数字广西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

广西大数据学会、5G产业联盟,积极创新机

制,多措并举推进大数据领域产学研用一

体化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为加快数字

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广西建设抢占先机、

赢得优势。

三、推进数字广西建设的实践

路径

全面推进我区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数字广西,必须在技术创新、技

术转化和提升科研创新与决策咨询能力等

方面发力。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数字广

西2.0版为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

转型,探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依托现有创新平台和

联合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

孪生、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一批关键技术

研发攻关。推动政务云网集约化发展,强

化电子政务承载能力、政务云保障能力、数

据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创新

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融

合,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和颠覆性技

术源头供给,支撑一批公共应用服务平台

建设,支撑大数据创新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要加强数字

技术转化,积极优化中国—东盟区块链创

新中心、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

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

心等创新平台功能,切实推动多主体协同

转化孵化,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科技园区

牵头+领军企业”模式,集聚协同创新资源,

联合开展集中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

企业需求对接,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最

后一公里”,扩大大数据创新应用生态。

提升科研创新与决策咨询能力。强化

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探索数据可用不可

见的技术应用模式,拓展反映经济运行高

频数据来源,围绕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社

情民意等重点领域,提供大数据分析报告

服务。提升顶层规划编制能力,紧贴各部

门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提供数字化转型

发展顶层规划编制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技术

咨询。

17

第2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当代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文体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

□文/吴金艳

业态融合是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有效途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

是公认的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具有公共

消费产品的属性,具备深度融合发展的基

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

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

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

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扩大文体旅消费

是大势所趋。广西具有丰富的文化、体育

和旅游资源,以文化为基础、体育为纽带、

旅游为载体,积极推进文体旅在更高水平、

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融合,加快构建文化旅

游强区和体育强区,对广西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坚持系统谋划,完善文体旅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打

破当前体育和文旅相互独立的行业格局,

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强化部

门联动,积极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沟通协调、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等协同

工作机制。用好政策工具箱,从我区实际

出发加强融合政策体系研究,打通产业政

策边界,推动体育和文旅主管部门协同制

订和出台相关政策,对文体旅融合发展进

行支持、引导与调控,推动已有政策从单项

叠加转向深层协同,强化政策执行,确保政

策落地见效。组建文体旅融合创新研究院

或实验室,加强文体旅新业态新模式新项

目的研究和策划。以大统筹理念推进“多

规合一”,关注资源、产品和产业在深层次

的链接,在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文体旅融合

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等。

聚焦供需协同,着力丰富文体旅融合

产品和服务供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群众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

强,提升体育旅游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加

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文体旅深度融

合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必然之举。我们要紧跟大众需求,关

注消费升级趋势,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催

生一批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文体旅融合

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鼓

励企业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结合广西地域

和民族特色,注重创新产品供给,打通产品

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打造满足

多元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产品和

服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

鼓励建设各类文体旅产业孵化平台,推动

新业态新模式新项目孵化和落地。实施数

字化融合发展战略,持续应用最新科技创

新成果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用科技改变

产业,用技术更新产品,用数据赋能服务。

注重资源保护开发和创新利用,强化资源

的多场景利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丰

富消费者体验,实现文旅体融合“1+1+1>

3”,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突出品牌特色,打响文体旅融合“民族牌”

和“东盟牌”。文化、体育、旅游都有显著的

品牌带动效应,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

会,再到南宁学青会,今年一系列知名赛事

吸引全民关注,同时“村超”“村 BA”等乡村

体育赛事也频频火爆出圈,体育赛事“流

量”之所以能向可持续的文旅消费“留量”

转变,关键在于品牌和特色。因此,推动文

体旅高质量发展,广西一方面要打响“民族

牌”,擦亮民族体育文化名片,打造优质“体

育+文化”IP。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

色,继续做优特色民族体育赛事,加强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创新,用足资

源禀赋,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节日

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等结

合起来,推陈出新,找到引爆点,促进特色

民族体育项目与文旅资源的共同开发,以

体验民族节庆活动和参与民族体育运动作

为主线打造品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打

响“东盟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体育赛事

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东盟(南宁)国

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

赛等系列赛事,持续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

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赛事,丰富赛事文化

内涵,提升精品赛事影响力。加强与东盟

各国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依托中国—东

盟体育旅游活力月、中国—东盟体育旅游

博览会等重大产业活动,打造一批中国—东

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线路和景区,构建多

层次体育旅游产品,加快创建国家体育旅

游示范区,让“跟着赛事游广西”成为体育

文化旅游新名片。

强化要素保障,不断优化文体旅融合

发展环境。文体旅融合正逢其时,但其涉

及面广,创新要求高,需要整合优势资源要

素,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保障融合发展行

稳致远。要强化大数据要素支撑,打造文

体旅融合大数据平台,通过文体旅数据共

享和联动,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咨询、预约等

服务。健全文体旅融合发展政策要素保

障,完善文体旅产业用地政策、人才培育引

进政策、发展资金支持政策等,鼓励各类待

就业人员以文体旅就业、文体旅创业等形

式参与到文体旅融合开发、业态经营与营

销管理中,使政策红利早日转变为发展红

利。坚持需求导向,提升文体旅消费产品

和服务质量,打造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通

过消费券、积分兑换、联游套票等多种形式

扩大文体旅消费。完善文体旅融合发展评

价宣传推介机制,对文体旅融合项目从消

费者参与度、满意度、体验感等方面开展

综合评价。

(作者系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正高级经济师)

18

第21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创新讲好六堡茶的故事

□文/黄 恩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堡茶传统

制茶技艺作为子项目一并入选。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

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为梧州市传承保护六堡茶文化,讲好六堡

茶故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彰显六堡茶文化价值

茶之文,化于德。六堡茶文化源远流

长,融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学说,历来有

“茶中有禅、茶禅一味”“名山有名寺、名寺

有名茶”之说。梧州市突出西江龙母信俗、

岭南文化优势,阐发六堡茶“和、敬、清、谦”

的文化价值,推动乐善好施、崇仁尚礼、团

结善良的精神传承,延续中华文脉。

茶之性,益于人。六堡茶的药用功效

是讲好六堡茶故事的核心。李时珍《本草

纲目》中记载:“六堡茶有清凉解热、暖胃提

神、健脾助消化之功效,可治中暑感冒屙呕

肚痛,驱除油腻,尤以陈茶为佳。”今中国工

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对六

堡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六堡茶具有祛

湿排毒、调理肠胃、治疗腹泻、降脂减肥、延

缓衰老、预防胃损、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

病、预防动脉硬化和结肠癌八大功效。从

古至今,中华民族崇尚养生,饮用六堡茶,

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补充人体微量

元素、增强体质,与历史悠久的养生文化相

得益彰。

写好茶文旅融合文章

一是增强茶文化市场活力。近年来,

梧州大力保护修复古茶树、古村落、古祠

等,收集整理当地茶文化资料、遗存,编纂

地方茶志,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现

茶技、茶俗、茶祭、茶歌、茶人等茶文化。打

造标志性旗舰型文化产品,推动六堡茶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下一步还可

借鉴《印象·刘三姐》的经验,创新推出

《印象·茶船古道六堡》山水实景演出,在现

代艺术、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全景式展现原

产地的自然风光、风俗文化。通过市场化

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山水、文化、旅游

融合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六堡茶文旅产业。

二是提高茶文化承载力。将广西岭南

文化、红色文化、风俗人情等特色文化,融

入茶礼盒、茶器具、茶摆件、茶服装、茶护肤

品等茶产品中,创新制作茶文化动漫、潮玩

等作品,扩大茶文化覆盖面,增强茶产品附

加值。抢抓老旧街区升级改造的机遇,加

快完善智慧街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设

施,打造更多 5G 示范性文化消费应用场

景,使六堡茶文化可观、可听、可感、可触。

在区内高等院校开展茶文化研究、茶道公

开课或开设手工制茶专业,在中小学开设

茶类体验活动,促进茶文化的普及传承。

三是提升茶文化集聚力。围绕文旅产

业聚集群,引进头部企业或重大项目,在核

心产区推进六堡茶特色小镇、摩天岭六堡

茶海、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深

度开发茶园游、山地游、民俗游、康养游、竞

技游、营地游等茶旅新业态。坚持全域旅

游发展理念,加强与北上广深、云贵川湘等

地区的交流合作,写好文旅市场“共融”的

文章。在城市中心、主要街道、旅游景区等

建立多层次、个性化、体验式的文化设施,

创新街景式、融入式、沉浸式的茶艺表演,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打造六堡茶的文

旅名片。

加强六堡茶文化传播

一是利用大流量传播正能量。发挥融

媒体全覆盖、全时段、全视角的传播优势,

借助融媒中心和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

发布六堡茶资讯和专业知识。利用 VR、AR

等数字技术,打造六堡茶短视频、MV等创意

新、科技炫、传播强的媒体产品,在重要区

域性城市的高铁站、机场、街区等场所播

放,形成量级传播、顶流传播。发动网络名

人创作有趣味、有创意的短视频,吸引网民

就六堡茶展开“屏对屏”对话交流,实现精

准传播和高效转化。结合新生代消费特

点,策划网络促销、视频直播等活动,邀请

网红开展场景式、沉浸式的营销推广,实现

产品和文化的双输出。

二是借助平台展销六堡茶。利用“壮族

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中国—东盟博览会

及峰会、梧州宝石节等平台,举办六堡茶

国际博览会、文化节或活动周,持续开展

六堡茶工艺与茶艺展示、产品品鉴等系列

营销推介活动。支持三鹤、茂圣等知名茶

企及茶行业协会、学术文化机构等,积极参

加各地茶叶界的论坛交流或斗茶赛,提升

六堡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发展数

字经济,鼓励支持茶企、茶商用好电商

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网购热度,提高

六堡茶的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放眼世界助推国际传播。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

响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国际传播效能。六堡茶是中国的,也是世

界的。梧州市加强与新华社等媒体机构的

合作,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

创新报道形式和专题策划,进行全方位、多

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推广,以全球化表达打

造六堡茶文化 IP。乘“云”而上,以数字赋

能传播,创新手机终端传播,丰富受众选

项,实现多域投送、多屏覆盖、多点触及,扩

大六堡茶文化的海外“朋友圈”“文化圈”,

让六堡茶“出镜”“出圈”。

(作者系梧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李佳颖 理论实践 当代论坛

19

第2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当代论坛 理论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

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中,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尤其迫

切,为此,百色市田东县在组建集体经济公

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

的全面实施,田东县农业农村得到较快发

展,培育了一批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适度

规模经营发展壮大,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后发展欠发达仍然

是基本县情:三产远低于全国、全区水平,

城镇集聚人口能力不强;产业数量型增长

模式正面临产能过剩、要素趋紧的挑战,随

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产业缺乏

继续扩张的空间。

基于田东县经济社会现状,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公司,是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农

业产业化的客观需要。一是补齐农业“短

腿”和农村“短板”。发展集体经济公司,可

以摆脱资源分散、经营规模小、资金技术不

足、抗风险能力弱等当前农村发展的现实

困境,有效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障碍。二是调动资源要素流动,实现资源

整合。随着城乡融合步伐的加快,城市与

农村在资源要素方面的互动增强,城乡之

间的人才、资本、信息等流动更为频繁。集

体经济公司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农

村地区对各类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加速城

乡资源的均衡分配与合理流动。三是吸纳

农村劳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田

东城镇化正加速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转

移就业加快,近几年来,城镇化率年均提升

约 1 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自动

化、信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家倡导农

民就地城镇化,支持农民就地就业创业。

集体经济公司是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的重

要平台,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田东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壮大村集体

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把

组建、投资、运营村集体经济公司纳入全县

农村经济发展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撬动全

县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3 年

上半年,村集体经济公司资产整合达 2 亿

多元,集体经济收入700多万元。

发挥组织功能,压紧压实责任。一是

牵头抓总。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

作用,对村集体经济公司组建实行“一周一

调度”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村集体经济公司

组建方案,从公司基本情况、组建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组建原则、组建方式、组织架构、

实施步骤、发展目标、保障政策等方面制定

具体政策,对公司组建进行科学指导。

二是压实责任。明确财政及国资中心、农

业农村、发改、人社、市场监管、集体经济服

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在筹建集体经

济公司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各部门各

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机制。全县上下精准

发力,为公司顺利组建提供强力保障。三

是整合“三资”。除县财政注入一定的资金

外,田东县把闲置在部门和乡镇的项目、资

金整合到集体经济公司,把各村历年结余

的资金以及安排的乡村振兴资金折股量化

投入集体经济公司,利用不同地域资源优

势,通过飞地建园区、做项目,建立起“党建

引领、龙头带动、利益联结”的实业公司,为

集体经济发展集聚资金、资源、资本。

规范运营管理,提升集团质效。田东县

集体经济公司包括 1 个县级集团公司、10

个乡镇村投分公司、172个村(社区)股份经

济联合社,县、乡、村三级形成“1+10+172”

集群化经营管理模式。一是县级公司注重

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县级国有企业组织、

资源、人才的优势,依托地方优势资源禀

赋,积极谋划体量较大的现代特色农业产

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形成大项目

孕育大效益,拓宽增收渠道。二是镇级公

司注重服务推进。镇级公司由各乡镇政府

统筹,与辖区内各村(社区)股份经济联合

社合资成立,由县级集团进行业务指导和

带资入股,重点承接小型项目、金融保险代

理、劳务组织、土地流转等,发挥承上启下、

协调左右的联动作用。三是村级联合社注

重联农益农。联合社承担村集体资产经营

与管理、农业生产发展与社会化服务、财务

管理与分配等职能,通过签订种养协议、帮

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联农

带农,推进富民增收。

夯实产业基础,积聚发展动力。自

2020 年成立以来,田东三级集体经济公司

注重培育产业基础,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

打造“一产”发展新模式。以丰富的农业资

源、产业基础、特色村落、传统文化为依托,

建成香葱产业园、生态肉猪循环养殖场、保

群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等十几个种养项目,

增 加 就 业 收 入 超 350 万 元 。 二 是 建 设

“二产”发展新样板。推动轻工产业延链补

链,因地制宜引进先进设备建成芒果加工

厂,填补了芒果深加工的短板和空白。三是

探索“三产”发展新路径。与广西农村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右江河谷现代智慧

农业加工物流聚集区,以新型农村集体经

济产业项目集群建设为重点,开创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带动农业的新

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田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以专业公司引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文/林良臣

20

第23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五个聚焦”构建广西农业发展新格局

□文/徐 延

强国必先强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年来,广西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国家生

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农业绿色

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建

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 年,全区第一产业

增加值 4270 亿元,同比增长 5%,增速比全

国高 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6位。作为农

业大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广西重任在

肩,必须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

建现代农业体系。

一是聚焦创新发展,推动特色农业转型

升级。目前,广西农业科技仍处于薄弱状

态。从现代种业看,部分优势特色产业缺

乏自主品种,大部分从区外、国外引进;从

设施农业看,大部分生产基地还是简易大

棚;从农机方面看,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水平还比较低,适宜广西丘陵山区的便携

式、轻简化机械研发滞后。要增强农业科

技装备人才支撑力,就必须坚持把创新作

为第一动力。实施优质种业提升工程,开

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水稻、牛羊

等育种创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

适宜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的研发推广,完善

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快智慧农业

和数字农业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开展乡镇农技人

员定向培养,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

雁万群”培育计划,强化农业创新团队、农

业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抓好

农业职业教育培训。

二是聚焦协调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和

发展模式。要保持一产持续高速增长,

广西压力不小。当前种植业受耕地种植用

途管控约束,行业产量已接近增长上限;生

猪生产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一产增加值

增长带来的拉力减弱;农产品加工仍然是

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精深加工产业化程

度仍然较低。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

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粮经饲统

筹、农林牧渔结合,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

求,调整农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结构,

努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方面的需求。

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升级打造一

批千百亿元产值的广西优势产业集群。

启动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五年行

动,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

农产品特优区、田园综合体,引领现代农

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新技术、新业态

和新模式,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推动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产

业体系。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促进农业资源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广西农业绿色发展仍存在

农用地安全利用面积基数大、任务重,秸秆

综合利用工作推进困难,养殖污染防治工

作滞后等问题,必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规

划统筹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广西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创建一批农

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积

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沼肥综合

利用,实现全区化肥农药减量化。持续推

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

利用、农用地安全利用,确保各项绿色生产

指标持续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全域实施农

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绿色高

效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高标准农田

等耕地建设,稳步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

力,打造绿色、长寿、富硒和有机农产品品

牌,多渠道向全国推广。

四是聚焦开放发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

农业市场和资源。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

设,广西作为东盟开放门户,通江达海的区

位优势更加明显。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自

治区“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要求,赴京津冀、

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

争取外来资本为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

动能。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南菜北运”、

“百色一号”专列等平台,推动农业企业“走

出去”“引进来”,通过产业的纽带促进农业

技术、品种、经营理念的交流,加快打造广

西优质农产品供应链,持续打造供大湾区

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是聚焦共享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

产业增值收益。2022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为 17433 元,同比增长 6.5%,增

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2 个百分点。尽管

如此,农村居民收入数额却仍未达到全国

平均水平,必须持续做大“蛋糕”,通过合理

的制度安排,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

成果。探索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推动小农户与现代特

色农业有机衔接。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

升行动,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定持续

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帮扶覆盖率。落实

好以奖代补政策,强化产业项目联农带农

效益,落实各类惠农补贴政策,切实促进脱

贫群众增收。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积极发展县域经

济,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

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

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与农民的利益

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更好地分享产业链增

值收益。

(作者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1

第2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背街小巷“改”出大民生

背街小巷的改造,关乎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进胡同问民生,指出“我们搞现代化

建设,既要把这个文化底蕴保留下来,又要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把二者结合好”。

显然,城市的魅力“转身”,离不开胡同改造等背街小巷整改工作的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的改

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既需要站高望远,与城市更新行动相结

合,更需要问需于民,从源头上解决“抬头电线、低头井盖、马路拉链”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的短板问题,让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11月 16日,2023年全区城市背街小巷改造现场

推进会在北海召开,在总结交流经验的同时,会议还分析存在问题和查找短板差距。当前正

值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我区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行

动,如何让民之所盼变成民之所赞,对背街小巷的新一轮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期

“圆桌会”围绕如何进一步让背街小巷改造有“面”更有“里”进行探讨。

背街小巷改造要与城市更新相向而行

□文/朱健宁

当代论坛 圆桌会 责编/覃 冰雪花

背街小巷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

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

智慧城市”。小街巷承载大民生,背街小巷

治理得好不好,不仅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

也事关城市的文明指数。背街小巷的改

造,绝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城市系统

和功能的全面升级。

一座城市的韵味,既要看高楼大厦撑

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

平线”。近期,广西召开 2023 年全区城市

背街小巷改造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工作经

验。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工改造背街小

巷 6551 条、完工 4502 条,基本实现“路平、

水畅、灯亮”等改造目标,但仍存在综合监

管缺失、未能及时回应群众所思所盼、公共

产品供给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

一步推动背街小巷整治与城市更新相衔接。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小巷虽小,却是

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是市民日常出行的

民生路。背街小巷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

益,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解决的问题

入手,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背街小巷精

细化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调查阶

段问需于民、设计阶段问计于民、施工阶段

问情于民、验收阶段问绩于民,立足长远发

展来规划背街小巷改造,把建设阵痛最小

化与工程质量最优化统筹起来,推动实现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使之成为

城市风景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城市更新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而要

以彰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为

核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就

广西而言,可以深入挖掘城市背街小巷以

及周边建筑红色基因、历史底蕴和壮乡文

化,打造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桂风壮韵

的特色街区,使背街小巷逆袭成为广受欢

迎的网红打卡地。重历史,更要看未来,要

坚持以用促保,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

补”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让文化

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

公众的时代记忆,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

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建设发

展不能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遵循

“改造+治理”的思路,要将背街小巷的改造

纳入城市更新整体行动中通盘考虑、精心

设计。既要让“面子”更靓,修复完善城市

背街小巷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地下管网、道

路路面、空中线网改造;又要让“里子”更

实,创造性融入文明新风、绿色低碳、垃圾

分类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潮流,不断更新

群众生活理念。同时,聚焦小巷治理的难

点、痛点问题“破题”,结合基层治理体制改

革,引导社会单位和企业全周期共同参与,协

商共治,以背街小巷整治的一件件“微实事”

撬动大民生,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22

第25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以“绣花”功夫推进背街小巷改造

□文/曾伟先

念好背街小巷的“产业经”

□文/周思成

寻常阡陌,百姓门前,关乎民心向背。

畅通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补齐背街

小巷这一城市建设短板,实实在在将“民所

盼”变成“民所赞”,才能充分体现出城市管

理的精细化水平。2023年全区城市背街小

巷改造现场推进会在北海召开,本身就是

对北海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的一种肯定

和鼓励——聚焦群众需求,北海将“像绣花

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延伸到背街小巷。

背街小巷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立

足全局抓重点,北海打破过去粗放化、碎片

化的改造模式,从改造市政设施、增设亮化

设施、提升园林绿化、完善公共配套、梳理

架空线缆、拆除违法建设、改善环境卫生、

整治街巷秩序、清理建筑立面、规范广告招

牌等 10 大项内容入手,多部门配合组织编

制工程设计指导图集,统一街巷改造标准,

让背街小巷改造有据可循。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用“绣花功夫”推

进背街小巷改造,不仅体现了城市治理的

力度,也展现出服务民生的温度。坚持人

民城市人民建,北海背街小巷的改造,在项

目初期就充分征集居民意见,把居民最期

盼的燃气安装、线路规整、路灯照明、停车

位等需求统一纳入改造规划,多次召开居

民议事会,将群众诉求结合实际落实到改

造行动中。围绕增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

性,研究制订“一街一策”具体方案,补齐基

础公共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短板,持续完

善小巷功能、提升小巷颜值。恰到好处的

“微更新”,让城市“有温度”地改变着,那些

看得到、摸得着的变化,也让市民有了更多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街巷整治中,该如何避免“千巷一

面”?从精致化着手,在特色上做足文章。

在完善街巷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

街巷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有针对

性地修缮历史街区风貌、复兴历史文化场

所,以一街一文化、一巷一特色的改造理

念,打造一批全区乃至全国品牌街巷。

今年,北海有 6 个街区入选广西城市精品

背街小巷、2个街区入选全区“最美街巷”。

合浦县阜民路是成功改造的生动案例。在

改造中,北海深入挖掘阜民路的历史文化

底蕴,尽可能保留明、清以及近代建筑风

貌,利用不同石材的加工工艺对道路进行

功能划分,选用暖色调的壁灯烘托老街氛

围,将历史小品设施和历史集市交易图片

嵌入陈旧空置围墙,形成独特街道文化景观。

小街巷,大民生。立足居民所诉所盼,

赋予每一条街巷新活力,让每一位市民在

家门口感受城市的繁华和便利,是城市管

理的应有之义。俗话说:“三分建,七分

管。”为了长期保持街巷整治提升成果,

北海通过搭建 40多个党建“微阵地”平台,

推行“街巷长”管理制度,引导群众参与街

巷日常维护管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

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推动街巷治理

向精细化、常态化延伸。

城市背街小巷,述说着城市发展的故

事,是城市化历程的独特见证者。北京的

胡同,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市井

气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苏州的平

江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实现了街巷的活化和产业的升级;成都的

宽窄巷子,以其烟火气和古今交融的成都

风情,打造出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

卡地。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和产业齐头

并进,让这些背街小巷焕发新生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背街小巷的改

造,既需要做好消除卫生死角、整治公厕环

境、修复破损路面和路灯、开展绿化补植等

“面子”工程,也需要深挖历史文化、提升基

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充实街巷发展的“里

子”。更重要的是,小巷的生机,离不开产

业的植入,要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与美丽

街巷建设、历史文化传承、释放城市“烟火

气”等结合起来,切实念好产业经。

繁华与烟火并存,小巷更见活力。背

街小巷的改造须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

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尤其要做好“小而美”

里的生意经。让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同向

发力,鼓励各种形态的年轻态“后街经济”

落户背街小巷,与当地商圈、主街相结合,

实现互补发展,形成共生共息的经济圈,更

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背街小巷是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地

方,“烟火气”是其灵魂所在。社区小店是

商业的“最小单元”,能让街区变得更有活

力,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背街小巷的改造中,要遵循市场规律,积

极出台扶持和鼓励政策,为那些渴望开一

家小店来实现梦想的创新创业者提供舞

台,引导商家挖掘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开

设传统手工艺品店、民俗文化展示店、特色

美食店等多样性的“小而美”店铺,让城市

的后巷不仅“好看”,还变得更“好逛”。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才能带来持续提

升的消费活力。盘活老街巷,不仅要充分

挖掘背街小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

色,更要与时俱进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

态、注入新元素,增添差异化内容,让每一

个小巷都有它独一无二的“好逛”属性。就

我区而言,对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街区,可

以进行民族特色化的改造提升;对于历史

文化悠久的城市街区,可以保留传统风貌,

修旧如旧;对于走在时尚前列的城市街区,

可以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现代化元素。

将后巷经济与城市更新、文旅要素嫁

接,打好“组合拳”,背街小巷就极有可能逆

向新生,成为潮玩集散地。聚焦“年轻经

济”,放大老字号的“年轻化”声量,敞开怀抱

欢迎网红店入驻,打造有调性的特色店铺,

将老城风貌、概念新店、生活百态杂糅成具

有另类“烟火气”的城市气质,背街小巷的改

造就能踩在潮流的风口,吸引创业者扎根,

迎来市民常逛,使产业因背街小巷改造而积

聚,背街小巷因产业植入而充满活力。

23

第2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总 策 划 刘 波 李庭华 朱金莉

□策划统筹 阳秀琼 钟 振 高 霞

□策划执行 王海波 李姣梦 黄雅文 徐云洁

关注

话发展、谋发展,离不开向上的精神、务实的努力。“尽管当下的挑

战依然巨大,但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如何实现发展蝶变?这些故

事给出答案——

南宁之夜人潮涌动,桂林千古情景区游客如织,《印象·刘三姐》保

持高上座率……中秋国庆假期至今,广西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相

比餐饮、购物等传统消费场景,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被“解锁”。

一河贯通,百业兴盛。广西统筹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围绕

桥梁、内河港口码头、文旅产业、农业产业等领域,策划了一批运河配

套项目及经济带重点产业项目,将这条“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运输

通道”转化为“经济通道”。

一份外贸成绩单振奋人心:今年 1—10月,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

5661.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3.7%。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外贸

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8.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六。广西外

贸稳中向好,企业“走出去”步伐迈得更开,广西汽车集团从高端零部

件制造入手,为进军世界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提供“硬核支撑”;以六堡茶、

螺蛳粉为代表的优质特色产品在海外频频“圈粉”,更多“桂字号”被

世界看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西多措并举开出稳就业“配方”,上半年全

区举办招聘活动 3600 多场;南宁、柳州、河池、靖西等地“零工市场”

一派火热;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如火如荼;“数智人社”信息系统“广西

就业”平台等渠道实现岗位信息全区归集、五级发布……稳就业促创业

积极因素不断集聚,托起就业群体“稳稳的幸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文旅、投资、外贸、就业,四种领域、

四个故事,往小了讲,这是一个个平凡人的奋斗故事;往大了说,这里

蕴藏着一个区域、一方热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广西的未来正在书写,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文/高 霞)

四个故事24

第27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看发展

25

第2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关注 责编/覃 冰 邓千稀

产业融合续写文旅“新故事”

□本刊记者/王海波 通讯员/容科彪

首届学青会活力“辐射”全国,南宁之

夜街区人潮涌动,桂林千古情景区游人如

织,《印象·刘三姐》保持高上座率……从中秋

国庆假期至今,广西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

温,相比餐饮、购物等传统消费场景,越来

越多的消费新场景得到“解锁”。

广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培育新

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促进文旅产业与其

他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激发旅游消费新活

力,让壮美广西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

前来打卡。

丰富业态打造文旅“新场景”

进入11月份以来,尽管处于旅游淡季,

但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的桂林千古情景区依旧

人气十足。美食街、奇妙街、秘境综合体等体

验式和沉浸式的场所让游客乐在其中。

桂 林 千 古 情 景 区 最 核 心 的 体 验 项

目——大型歌舞剧《桂林千古情》,以先进

的声、光、电、全息等高科技手段,将掩藏在

八百里漓江山水下的八桂文化引入游客视

野,让游客在一场视觉的盛宴中,感受心灵

的震撼。

“这里在视觉、听觉、味觉上都令人流

连忘返,设置的景点很用心,门票价格也很

实惠。”来自湖北的游客陈珂点赞道。

桂林千古情景区以“主题公园+文化演

艺”为经营模式,实行一票通玩。除了饮

食、购物等自主消费外,景区内不同类型的

游玩主题区都是免费开放的,可供不同年

龄段和不同喜好的游客进行选择。

自 2018 年开业以来,桂林千古情景

区累计接待游客量 1232 万人次,《桂林千

古情》歌舞剧实现票房营收超过 6.9 亿元。

景区还带动了周边酒店、客栈、餐厅等三产

业态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阳朔的旅

游业态。

景区大综合部经理陈昌圣介绍,针对

新兴的消费群体,今年景区新设了风景VR、

鬼屋等场景,引流效果明显。仅 1—10 月,

累计接待游客 363万人次,同比增长 526%;

门票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491%,预计到

年底还会有新的突破。

此外,文化业态的推陈出新助力了文

旅市场的强势复苏。今年以来,阳朔开展

了遇龙河插秧节、端午金龙巡游、福利“五

月八”等文旅节庆系列活动;拓展世外桃

源、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等研学课程;

篝火晚会、文创集市、非遗展演、音乐节等

夜间及文化业态推陈出新,不断丰富旅游

产品供给,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今年

国庆黄金周期间,阳朔实现旅游总消费

17.42亿元,同比增长65.47%。

自治区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将通过

强化统筹布局、深化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

给、优化旅游环境、做强经营主体等措施,

打造文化旅游强区。其中,在深化文旅融

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上,将推进文艺精品

创作,加强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塑造广西

文化和旅游故事 IP、形象 IP、产品 IP,融入

旅游线路和消费链。

“文旅+产业”成为融合新动力

刚刚闭幕的首届学青会带来的综合效

应余温未退,广西不少市县趁热打铁,推出

了一系列户外项目、拓展运动,让文旅与体

育的互动相得益彰。

在阳朔遇龙湾国际营地,热爱户外运动

的浙江游客黄华强站在桨板上悠然穿梭于河

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户外运动带来的乐

趣,还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安

宁。”黄华强在美景中尽情享受身心愉悦。

营地负责人孙海浩介绍,乘着学青会

的东风,营地主打阳朔旅游新业态,现已开

在遇龙河上漂流,游客仿佛穿行在诗画之间。 张友豪/摄

26

第29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设有露营、水上桨板、皮划艇等项目,深受

游客喜爱。

近年来,阳朔在“文旅+体育”领域取得

长足发展,阳朔铁人三项赛、阳朔攀岩节、

漓江越野跑、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

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纷纷落地,成为阳朔

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又一靓丽名片。

在学青会筹办和举办前后,广西加大

文体旅产品供给,增强消费活力,做到周周

有活动、月月有营销、季季有亮点。赛事期

间,通过消费满减优惠拉动文旅、社会消费

近8000万元。

冲浪、帆船比赛的举办地北海,在学

青会比赛结束后,又迎来了“一带一路”国

际帆船赛,持续丰富着北海海上运动的

“打开方式”,丝路古港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局长李才能介绍,

当前北海正重点建设运动体验平台,打造

紫霞湾新营体育旅游基地、南湾海洋运动

公园、涠洲岛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

海洋运动旅游、低空观光旅游,以及沙滩足

球、潜水、游艇、海钓、滑翔伞等优势体育旅

游项目,进一步促进旅游与体育、文化、经

济深度融合发展。

从滨海城市到首府南宁,“文旅+产业”

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走进广西电竞文化

主题公园,电子竞技元素与文化娱乐元素

交相辉映。这个主题公园集景观、文化、娱

乐等功能于一体,是电竞(广西)产业园的

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广西首个以“电竞+文旅”定位的

文旅新业态,电竞(广西)产业园由“一园一

场一馆一中心”组成,其核心产业设施——

电竞运动馆已于 2022 年 12 月正式运营。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产业园接待游客

约 37.2 万人次,销售收入近 1000 万元。据

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

彭星瑜介绍,产业园将举办具有影响力的

电竞比赛和大型动漫巡游等活动,助力形

成广西“电竞+文旅”新消费模式。

此外,在南宁,以“南宁之夜”为代表的

“文旅+夜经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

“文旅+商业”等旅游业态已呈现蓬勃发展

态势;在柳州,“工业+旅游”融合推动产业

提质升级;在百色,文农旅融合激发乡村振

兴活力……文旅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

为广西各地提振消费的新引擎。

重塑与再造消费“新方向”

在阳朔县鸡窝渡村,依托遇龙河国家

级旅游度假区的天然优势,以开展环境综

合整治和风貌提升为契机,曾经脏乱差的

鸡窝渡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民宿村。

在禅意十足的竹窗溪语禅艺度假酒

店,昆达里尼瑜伽团队已经住了一周,带队

老师敏敏除了对周边环境喜爱有加,对酒

店的服务和定位也赞不绝口:“在这里有专

门供我们练习瑜伽的场地,也有锻炼考试

的场所,特别适合团队居住。”

相隔不远的聚龙小镇度假酒店,则以家

庭式的服务和邻里情怀为主要风格。酒店

财务总监曾林林介绍,酒店下设一个大庭

院,客房设有邻里厨房,有利于游客交流互

动,主要吸引以家庭式旅行和白领阶层为主

的客人。此外,酒店还充分挖掘鸡窝渡村的

民俗、饮食文化,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阳朔搞旅游业,曾林林有自己的见

解,她认为除了走差异化路线,还要做好服

务,打造自己的IP,这才是吸引游客的重要

因素。对此,孙海浩与她不谋而合。孙海

浩认为,阳朔未来应该在户外运动和文化

板块上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独特的山水

资源禀赋,推进体旅与文旅融合,做足

“户外经济”文章,逐渐形成独具阳朔特色

的IP,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从阳朔观广西,伴随着旅游产业向纵

深发展,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

明显,以文旅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

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2023年

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明确要以文旅消费

拉动全区消费,加快“文旅+”发展,这意味

着下一步将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

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旅产品和公共服

务,打造更多更活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如何更好地实现文旅与相关产业的融

合?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

为,旅游业具有关联性强、上下产业链多和

产业边界模糊等特点,因此也可以看作是

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和平台。“文旅+”的

核心,是要抓住产业的“产”,才能立住旅游

的“业”,产业是根本,旅游应时而变。“文

旅+”绝不仅仅是文旅与产业的简单叠加,

而是一种产业化程度的提升,是多方面、多

范围的产业重塑与再造。

市民和游客在“南宁之夜”街区体验“中国不夜城 浪漫南宁夜”沉浸式夜游。 刘 峥/摄

27

第3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关注 责编/覃 冰 邓千稀

一条运河背后的发展故事

□本刊记者/李姣梦

两千多年前,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

筑明珠”的灵渠在桂林开凿修建,打通了

中国古代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大动

脉。两千多年后,备受世人瞩目的西部陆

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

全力打通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

最便捷的入海水运新通道。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一年多来,广西把握平陆运河建设重要历

史机遇,抓项目、兴产业,通过出台加快项

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十条措施,一大批重

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速。

线路总长134.2公里的运河,氤氲了怎

样的发展故事?沿着平陆运河向海的方

向,我们一起寻觅——

一条运河沟通“黄金水道”

岁末年终,一条世界级通江达海的大

运河正在八桂大地上奋力生长。

从 2022 年 8 月 28 日实质性开工建设,

到今年3月18日提前完成马道、青年、企石

枢纽一期工程建设任务,5 月 23 日实现

全 线动工建设,再到 11 月 1 日进入船闸

建设新阶段,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不断刷新

“进度条”。

回首走过的 400 多个日夜,程耀飞最

难忘的,还是平陆运河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的前一个夜晚。

那天夜已深,作为平陆运河工程建设

指挥部指挥,程耀飞仍在马道枢纽进行动

员大会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确认。“当时我

想着,熬过今晚,以后大家就可以正常休息

了。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不眠之

夜。”程耀飞回忆。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且

没有范本可参照,对于之前一直从事高速

公路项目建设的程耀飞来说,是前所未有

的挑战。为此,他勇当“开河先锋”,带领

“平陆战队”抢工期、抓进度,攻破了一道道

技术难题,也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时间

界限。

“能参与‘世纪工程’的建设,对我来说

是一生追求的理想。”程耀飞始终把自己定

位为一名坚守在建设一线的工程师。15个

月来,他几乎每天都去施工现场查看建设

进度,亲眼见证一条运河从无到有,再到船

闸基坑雏形初显的非凡变化。

平陆运河是“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战

略工程,建成后,5000吨级的船舶可从西江

经南宁横州市一路畅行至北部湾,不仅能为

南宁“带来一片海”,还将打通广西临海但没

有江河通航入海的发展瓶颈,帮助广西及

西南地区更好地拥抱海洋、走向世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同时也是

广西交通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程耀

飞深感责任重大:“这项‘世纪工程’谋划的

是未来,获益的是百姓。能否打赢这场硬

仗,事关广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

很荣幸能够为家乡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

贡献一份力量。”

截至 11 月底,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

超过 218 亿元,开挖土石方超过 1.25 亿立

方米,一条世界级运河雏形正徐徐展现在

世人面前。

一河贯通,百业兴盛。当前,广西已统

筹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围绕桥梁、内

河港口码头、文旅产业、农业产业等领域,

策划了一批运河配套项目及经济带重点产

业项目,将“运输通道”转化为“经济通道”。

一把茶壶撬动十亿产业

“钦江秋色净无烟,直下东城赴海壖。”

穿越两百多年的时光,在清代名儒冯敏昌

的诗文中,我们依旧能够读到他对家乡

母亲河的眷恋。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现场,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基坑已初见雏形。 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28

第31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钦江,不仅是钦州人的母亲河,也是平

陆运河通达江海的最后一个河段。

千百年来,钦江奔流不息,见证了一座

城市的崛起和繁荣,也孕育出众多的文化

瑰宝。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

陶,便是由取自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泥土

烧制而成的非遗明珠。

“80 后”青年陶艺家廖家森,是钦州坭

兴陶行业1.5万名匠人之一。早在7年前,

他便拿下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广西

陶瓷艺术大师“双料”荣誉。

“坭兴陶对我来说,不仅是传承,也是

雅趣,是人间烟火。”在廖家森的三木堂陶

艺工作室内,摆放的茶壶多刻着各式传神

的动物形象和山水景象。

由于善刻能画精设计,廖家森主要帮

客户定制个性化的坭兴陶人文器皿。今年

最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接 40个订单。“如今

客户找我定制螃蟹题材的茶壶比较多。”

他笑着说,“螃蟹象征八方来财,各行各业

都在祈愿平陆运河修通之后,将会财源

滚滚。”

平陆运河的开建,给了沿线手艺人更

多的畅想和期待,也为廖家森提供了更加

丰富的创作灵感。

以运河为概念,廖家森相继设计出

“祥云”和“海洋”两个系列的茶壶;今年

10 月,他携手国家级大师李人帡合作了两

对花瓶,将小孩在钦江边抓鱼的童趣形象

刻在了瓶身上。

今年 3 月,廖家森使用拿手技艺“浮雕

加彩”创作而成的大象吉祥壶走出国门,远

销泰国;11月,一名俄罗斯友人专程求购廖

家 森 的 作 品 ,如 愿 买 下 了 一 把 熊 猫 汉

铎壶。

当前,钦州正抢抓平陆运河建设机遇,

打造以坭兴陶为引领的百亿元特色陶瓷产

业,使之成为富民兴市的支柱产业。据统

计,截至今年年底,已注册的钦州坭兴陶企

业(工作室)约 700 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

6000余人,年创造产值约16亿元。

“平陆运河的修建,为钦州经济发展带

来了难得的机遇。我相信,平陆运河开通

后,钦州坭兴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未来,廖家森无限憧憬。

一条老街点亮夜间经济

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它镌刻

着城市发展变迁的痕迹,平陆运河畔的钦

州老街也是如此。

漫步在这条与钦江相伴百年的老街,

走过宋城墙遗址、平南古渡、广州会馆,看

到抗日将领苏廷有、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

子材的旧居,与这方文脉撞个满怀。

钦州老街的风华,不仅限于此。这里

的夜市,藏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坐落在小巷深处的文澜积庆美食坊,

是游人必打卡的老街美食店之一。

“老板!来一份中煲牛杂、两碗甜酒、

三碗芝麻糊。”“好嘞!”

牛杂是店里的招牌小吃,入口鲜香,

入选钦州市级非遗名录。这门传承了四

代的古法烹饪技艺,如今交到了店主陈浩

铭的手里。

为保证牛杂的口感,陈浩铭每天都会

早早起来,去牛肉摊把前一天预定好的食

材带回,洗净焯水,加入独家配料翻炒,再

经过 3个小时的慢火炖煮,中午 12点在香

味弥漫中准时开店。

“和去年相比,现在的生意明显好了

很多,外地客人也多了起来。最忙的时候

一天能卖出50多碗牛杂。”陈浩铭说。

家住老街,从小就在钦江边长大的陈

浩铭,是地道的“准运河人家”。闲暇时,他

喜欢站在屋顶看日出日落,看江水流淌。

“以前钦江两岸的居民常常在江边洗

菜、洗衣服,还有很多人到江里游泳。”这是

陈浩铭对钦江的儿时印象,如今再从屋顶

望去,除了能见到在江边散步、拍照的游

人,还能看到不少为平陆运河航道疏浚的

船舶。

对于平陆运河,陈浩铭满怀期待:“运河

建成后,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船只络绎不绝的

繁荣景象,老街的生意肯定会更加红火。”

陈浩铭的故事,是钦州老街市井生活的

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钦州市积极发展夜

食、夜购、夜娱等夜间消费项目,打造“老街

之夜”等特色夜间经济品牌,真正让城市的

夜色亮起来。国庆期间,钦州老街客流量突

破22.1万人次,比2022年提高了325%。

老街日益兴旺的人气,也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商家入驻。“与去年相比,今年老街

新增了 33 间店铺。”钦州市滨投公司总经

理助理唐嘉昕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挖

掘老街夜间经济潜力,增加更多的场景式

游玩体验。”

(扫码观看更多运河故事)

运河边上的钦州老街,藏着

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褚迺钦/摄

“80后”青年陶艺家廖家森善刻能画精设计。 张友豪/摄

29

第3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一份稳中向好的外贸成绩单

□本刊记者/黄雅文

关注 责编/覃 冰 李佳颖

增还是降?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风向

标,今年的外贸数据备受关注。南宁海关

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10 月,广西外贸

进出口总值 5661.4 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

期增长 13.7%;而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外贸

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8.6个百分

点,排名全国第六。

成绩来之不易——

面对国际供应链产业链重构、外需走

弱、汇率波动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多重不

利因素,广西出台了稳经济稳外贸一揽子政

策措施,外贸形势复苏向好,对东盟等主要

贸易伙伴保持较快增速;在稳住外贸基本盘

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结构,锂离子蓄电池、电

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表现亮

眼,六堡茶、螺蛳粉等优质特色产品出口态

势良好,“质”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稳中向好的成绩单,彰显出广西稳外

贸、扩开放的决心和韧性。外贸主要指标

释放哪些信号?广西外贸如何向好而行?

带着问题,记者试图探寻数据背后的故事。

新能源汽车驶向“深蓝”

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

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素有中国外

贸“晴雨表”之称,从中可窥见外贸形势的

新动向。

借助国内经济回升态势,今年 10 月底

至11月初在广州举办的第134届广交会人

气“回潮”。在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展

区,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展出的

一款 G200P插电混动轻卡和一款 G050纯电

厢式物流车颇为吸睛,引来不少境外采购

商的询盘。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6 月,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整

合新能源整车业务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今

年 6月,公司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菱

势汽车”。

虽是初次参加广交会的“新面孔”,其

实力却不容小觑——今年一季度,企业研

发生产的 G050 纯电厢式物流车正式向日

本ASF公司交付。作为RCEP广西首单创新

合作成果,此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广西新能

源汽车产品首次进入日本市场。

五菱新能源汽车为何受到国外客商青

睐?在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庞松林看来,主

要得益于成熟、可靠的产业供应链。“整车

零件实现国产自主化,产品生产周期更短,

成本可控度高,能够迅速补充国外新能源

汽车市场需求。”

这届广交会上,广西新能源汽车、智慧

出行、汽车配件等企业“组团”登场,展现出

“广西制造”的自信和实力。

近年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

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成

为拉动出口的重要引擎。翻开广西外贸成

绩单,“新三样”的表现可圈可点——今年

1—10 月广西出口“新三样”产品 116.9 亿

元,同比增长 203.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

出口同比增长14.5倍。

外贸出口“主力军”的更新迭代,映射

出广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零起步到形

成优势产业集群,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正

逐步壮大。目前,全区拥有 8 家新能源整

车生产企业,“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

配套比例大幅提升。

《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提出,支持汽车成套散件出口,打造

面向东盟的南方新能源汽车出口制造基

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

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车企纷纷“扬

钦州港码头货运繁忙。 芦俊文/摄

30

第33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帆出海”,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多个细分领

域抢占先机。其中,走过 65 年的广西汽车

集团依靠新能源“弯道超车”,成为老牌车

企转型升级的范例。

在新的发展赛道上,如何后发先至?

广西汽车集团“借力打力”,发挥汽车零部

件核心业务优势,从新能源高端零部件制

造入手,重点攻关核心技术,掌握多项关键

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投资近 25 亿元建设

的新能源汽车基地,达到国内商用车现代

化、智能化整车制造的先进水平,为全面进

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提供硬核支撑。

有了这份底气,广西汽车集团加快“走

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相继打造

了印尼、印度海外双基地。今年 6 月,五菱

新能源汽车根据欧洲市场定向需求生产的

新能源轻型商用电动车首批订单正式交

付,意味着产品继美国、日本后再度打开海

外贸易市场,形成三大市场并驾齐驱的出

口模式。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必须看到

的是,虽然眼下新能源汽车出口成绩斐

然,但“出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势必经

历风浪和各种暗礁,唯有紧抓机遇,直面

挑战,不断磨砺自身,方能在“深蓝”中行稳

致远。

茶香飘“海丝”

煮茶、泡茶、喝茶,茶香氤氲,情谊悠长。

泰国曼谷一家六堡茶展销店内,华侨

客商黄志乾正在向访客详细介绍广西六堡

茶的来由、功效。来到店内的多是当地华

人华侨,也有感兴趣的泰国市民,或是其他

东盟国家的游客。

黄志乾祖籍广西苍梧,这里也是六堡

茶的故乡。百年前,一条起始于梧州市苍

梧县六堡镇的“茶船古道”将小茶叶带出深

山,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作为著名

的“侨销茶”,六堡茶一直深受东南亚地区

民众的喜爱。

早年前,黄志乾一直在国外做六堡茶

散货生意。2012 年 11 月,他回到家乡创立

梧州市华侨友谊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开始

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并将“端友谊之茶,迎

东盟好友”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

十年来,黄志乾带着自己的六堡茶品

牌跑遍了大小展会,每年东博会他都如期

赴会,生意越做越旺。下一步,他打算在泰

国投资建立六堡茶仓储基地,同时在梧州

承包1500亩茶山培育茶种、开办茶厂。

曾经,一条连通山海的经贸航线让六

堡茶香飘南洋,构筑起中国与东南亚各国

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如今,乘着“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六堡茶产品延伸至

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今年1—10月,

六 堡 茶 出 口 总 值 945.4 万 元 ,同 比 增 长

51.6%。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外市场

严苛的准入标准,梧州市制定实施了《六堡

茶出口规范》团体标准,针对企业出口过程

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供全流程性、

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为茶企出海保驾护航。

如今,梧州六堡茶出口等待时间与去年同

期相比,压缩了近一半。

近年来,以六堡茶、螺蛳粉为代表的优

质特色产品在海外频频“圈粉”,背后是广

西精心实施品牌强桂战略,推动“桂品出

海”的助力。自治区商务厅积极组织企业

赴境外开展经贸合作,搭建平台让企业交

朋友、拓市场,目前广西已形成以“桂车、桂

茶、桂粉、桂酒、桂果”为代表的核心品牌

矩阵。今年东博会新增设了 500 平方米

的桂品出海展区,让更多“桂字号”吸引世界

的目光。

“纸”争朝夕抢出口

11月,钦州港碧波万顷,港口作业区货

轮穿梭,岸机忙碌装卸,一派繁忙景象。

距离港口码头不远,中国(广西)自由

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外贸企业——广西

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桂浆纸”)

的化机浆、白卡纸生产线各自开足马力,

全力冲刺四季度目标。

金桂浆纸是印尼金光集团在桂投资建

设的大型制浆造纸联合企业,其生产的高

档白卡纸广泛用于药品、日用品、电子产品

等的生产包装,深受国际市场欢迎。2022

年,金桂浆纸成为广西造纸产业 RCEP 项下

首家经核准出口商,可自主出具原产地声

明,享受关税减让政策。

造纸是典型的原材料进口型行业,

RCEP 生效后,企业供货渠道进一步得到拓

宽。“例如纸机靴套从欧洲进口需缴纳 8%

的关税,从日本进口仅需缴纳 6.5% 的关

税。”公司物流部关务主管周菊举例,“如此

一来,以价格和运输成本最低为原则,我们

可以优先开发RCEP成员国的原料新供应商。”

抢抓 RCEP 机遇,金桂浆纸积极调整出

口策略,优化海外产业布局。今年前10月,

产品出口 RCEP 国家 1 亿美元,占出口总值

的31%。

时间就是金钱,通关效率的高低直接

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今年第四季度,钦

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实行“整报分送”模式业

务改革,允许企业将一份报关单申报的货

物在缴纳税款并完成检验检疫后,拆分成

多批次,按企业业务需要灵活办理货物进

出手续。

“以 1 万吨白卡纸计算,采用‘整报分

送’模式后,相对原系统‘一票多车’的出区

方式,装船时间可缩短约 5 天,企业可减少

船舶滞期费和拆单报关出区费约 200 万

元。”周菊说。

稳中向好的外贸成绩单,为广西四季

度外贸增势鼓足了风帆。当前,广西正大

力实施外贸外资提质扩量攻坚行动,着力

提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力争 2023

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以上。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

G050纯电厢式物流车。 广西汽车集团供图

31

第3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有一种幸福叫稳就业

□本刊记者/徐云洁

关注 责编/覃 冰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千

家万户。今年以来,广西深入实施就业优

先战略,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就业

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

仅上半年,全区举办招聘活动 3646 场,实

现城镇新增就业23.07万人,脱贫人口务工

规模达到 284 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

培训 12.81 万人次,为各类企业输送用工

18.56万人次。

奋斗的故事提振信心,民生的答卷写

满幸福。近日,记者走访多地,探究广西稳

就业促发展的相关举措,探寻这场“双向奔

赴”的幸福路径。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今后我也会走村入户,实地了解当地

的耕地情况。”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乡村建

设综合服务中心,曾诘烊正坐在电脑前将

数据逐一汇总分析,再制成每日耕地补充

数据填报表。刚入职 2 个月的她,正在努

力学习如何与耕地“打交道”。

“上大学时我就想着毕业后要去基层

工作,所以一到大四就开始关注相关的招聘

信息和政策。”曾诘烊说。今年 7 月,她从

浙江工商大学毕业后,了解到广西将招募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

帮扶乡村振兴(简称“三支一扶”)工作,当即

就报了名,并最终以“笔试+面试”岗位第一名

的综合成绩被录用。

近年来,“三支一扶”招聘计划受到广大

高校毕业生的关注。这一特殊的招聘计划

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薪资福利待遇,

还能帮助广大青年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个

人成长。2023年,共有 1748名高校毕业生

通过“三支一扶”招聘计划到广西基层工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求职时不能

及时获得有效的就业市场信息,这是过去

妨碍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南宁市

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评荐招聘科副科长

农惠琳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

重。近年来,广西多措并举,实施“毕业生

留桂就业计划”,拓展企业吸纳、创业引领

等渠道,稳定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志愿者”等招募规模,开展“百日冲刺、百日

争先、百日护航、百日助力、百日聚才”五大

专项行动等,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共组织高

校毕业生招聘活动 350 场、提供就业岗位

52 万个,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服务超过100万人次。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的重要平台,

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惠琳

说,今年广西继续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村级

协理员专项计划,计划新增招用 2530 名乡

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安排在国家和自治区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含 4个参照县)未配

备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的 2530 个行政村

工作,继续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注入青春

力量。

“IN.DVSA秘境——一站式潜旅服务平台”项目团队成员亮相2023第九届广西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2023第九届广西创业大赛组委会供图

32

第35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以所学所长创造美好未来

“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

业生李峻宇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滑动

屏幕查看之后,他开心地向众人宣布:“我们

又得奖了!”

在这份新鲜出炉的南宁市 2023 年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优质创业项目评选结果

中,由李峻宇牵头的“IN.DVSA 秘境——一

站式潜旅服务平台”被评为 A 类优质创业

项目,获得南宁市最高20万元的创业启动

资金奖励。

李峻宇说,这个项目的初衷始于兴趣。

起初他只是喜欢潜水,时常与兴趣相投的

朋友四处寻找适合潜水的旅游点,慢慢地,

他发现潜水旅游虽然相对小众,但市场前

景广阔,便萌生了将之策划成项目的想法。

2020 年读大一的时候,李峻宇向老师

提出组建团队的构想,计划探索并开发

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潜点。老师觉得他

很有市场眼光,开始帮助他执行创业项目。

2021 年,李峻宇牵头成立了广西秘境体育

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IN.DVSA 秘境——

一站式潜旅服务平台”,走上了第七届中国

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舞

台,并一举斩获国家级铜奖,成为校内冉冉

升起的一颗创业新星。

今年 11 月,“IN.DVSA 秘境——一站式

潜旅服务平台”项目又夺得了第九届广西

创业大赛文化旅游赛道的一等奖。

“我很乐意参加各类大赛,在比赛中不

断打磨我们的创业项目。”李峻宇说。通过

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他和团队

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导,为他们不断优化

平台、开拓思路提供了极大帮助。

青年从来都是投身时代的急先锋。在

柳州融水,2017 年从河北传媒学院毕业的

黄新选择了返乡创业,依托科学、成熟的语

言教学体系,再链接上优质的播音主持艺

术资源,创立了乐学文化艺术咨询有限公

司并开班教学。

6年来,从3名教师到23名教师,从500

平米的“蜗居”到 2000 平米的大平层,黄新

的梦想一步步孵化,成长为如今的乐学新

生代艺术培训有限责任公司。在黄新的

带领下,无数孩子走出大山,在国家级、

自治区级、市县级舞台中施展才华、获奖

无数。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如

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敢于把握机遇、勇挑大

梁,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广西也持

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

动、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举办广西创业

大赛等各类创业赛事,激励青年以创新创

业之力,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实现梦想。

用稳就业托举民生幸福

“您好,有兴趣了解一下我们的岗位

吗?”华灯初上,南宁市江南区亭子码头的

“招聘夜市”人头攒动,不时有群众走向拿

着一摞企业招聘宣传单的招聘人员,咨询

相关信息,或是在招聘摊点前填报个人求

职信息。

“我对早餐售卖员这个岗位挺感兴趣

的。”前来找工作的张靖从街头逛到巷尾,

看到 30 多家企业到场,带来企业主播、律

师助理、技术员、销售员、车间操作工、家政

保洁员等近千个优质岗位,最终把目光锁

定在南宁天天阳光早餐有限公司的招聘

摊位上。

今年 47 岁的张靖曾从事销售工作,离

职后,她一直辗转于各大招聘会寻求新的

工作机会。这一回,她是通过“南宁人社”

的微信公众号,看到这里有招聘会,就决定

过来试试。一番咨询后,张靖和南宁天天

阳光早餐有限公司相谈甚欢,“我有信心能

应聘上岗。”张靖开心地说。

“在招聘会留下意向求职信息,我们会

在 2 天左右安排面试,双方满意的话就会

安排入职。从招聘到用工只需要不到一周

的时间。”南宁天天阳光早餐有限公司人事

行政经理林琳说。

本 次 招 聘 会 ,林 琳 意 向 招 聘 财 务 、

后 勤、生产技术、学徒 4 个岗位,共 30 人。

短短 2 个小时,就有包括张靖在内的 20 余

人向林琳咨询了相关信息,其中有 10 个人

留下了求职意向。

在烟火气里挑灯纳贤,夜间经济与夜

间招聘的有机结合,让“招聘夜市”洋溢出

南宁市稳就业的政策温度。

“把招聘会开到社区群众的家门口,就

是为了方便群众找工作。”江南区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力说。

截至目前,江南区共举办了包括亭子

码头“招聘夜市”在内的 17 场线下招聘会

和5场线上招聘会,年内还将有7场社区招

聘会持续开展。

打好稳就业组合拳、搭建促就业暖心

桥。今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就业暖

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时间覆盖全

年,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公共就

业服务模式,推动稳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

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南宁、柳州、河池、百色靖西等地“零工

市场”一派火热,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如火如

荼,“数智人社”信息系统“广西就业”平台,

各地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公告栏等线上

线下招聘求职渠道全面便捷,实现岗位信

息全区归集、五级发布……多措并举,让稳

就业稳稳托起民生幸福。

市民在“招聘夜市”咨询工作信息。 徐云洁/摄

回乡创业的黄新与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33

第3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世说新语

微观天下

新职业激发新活力

人事科学研究院最近发布报告称,作为年轻人就业的新赛

道,短视频制作、无人机驾驶等新职业领域正释放出海量就业

机遇。比如在“直播电商”赛道,就包含了网络带货主播、直播

电商设计师、直播选品师等数十个职业。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为

人尽其才提供了新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添加了新动力。

(据光明网)

【评论】

中国电信研究院大数据与认知计算研究中心副总监胡婕:

新职业见证了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

化,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

许志星:对于有较强独立性和挑战欲的年轻一代来说,新职业

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因为热爱是最好的动力。

博士下基层,就是学历浪费?

“实验室管仪器的工程师都是博士”“某物理学博士考上了

街道办”……近年来,随着博士毕业生逐年增多,一些博士开始

到企业、中小学校等处就业,有的选择当基层公务员,人们对于

博士就业“大材小用”的议论也此起彼伏。这一变化提醒我们,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树立多元的博士就业观已十分必要。

(据《半月谈》)

【评论】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越来越多的

博士走进企业、走进基层,证明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正在为国民

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输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博士生培养确实需要更好地平

衡供给与需求,国家及高校应明确“博士生毕业以后干什么?

他应该干什么?他能干什么?”三个问题。

利欲收不住,带货必将成“带祸”

最近,电商领域有两则新闻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一是中消协

发布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点名“疯狂小杨哥”的徒

弟“红绿灯的黄”靠审丑带货引发消费者反感。二是张小泉电商被

行政处罚了 25 万元,原因是为应对“拍蒜断刀”舆情,组织“刷单好

评”。当下,违背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法规的带货不是个案,电商

直播如此“疯狂”,毁掉的不仅是品牌和信任。 (据人民网)

【评论】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周炳:电商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规则和底线不容触碰。

红网:治理直播乱象,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管,更需要大众树

立文明的价值观,各主体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直播行业和互联网生

态正向发展。

黄远回/画

时政热点 责编/杜 宁

榜上无名,不代表脚下无路。

——“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

之栋梁。”最近,一位“学渣”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大格局”发言再次

启示人们什么是教育真正的意义。网友:他治愈了他的孩子,也击

中了我们每一个人

伤口可以愈合,伤害不能。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以未成年

人保护为专题,发布2023年第二批6件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引导

家长“依法带娃”。央视新闻评论:面对名为“爱”实为“害”的家庭

暴力,能给你“撑腰”的还有法律

人生是否大梦一场? 这部“章回体”自己说了算。

——在不久前的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由瓦依那乐队和嘉宾

共同演绎的歌曲《大梦》打动了很多人。《南风窗》评论:这首波澜不

惊的民谣,更像普通人人生的章回体“史诗”,平庸或者精彩,自己

都是唯一的执笔人

不是兴趣班上不起,是夜校更有性价比。

——弹琵琶、缝皮具、打银饰……最近,大呼“文化体力”被耗

尽的北上广年轻上班族,把市民夜校和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精

神远方。一名夜校上课族表示:在学习、工作、结婚、生子的人生标

准外,还要探索新的边界,毕竟有条件去学习,还玩什么手机啊

34

第37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责编/李佳颖 时政热点

让老字号绽放时代华彩

□文∕李世泽

老字号不再一“老”永逸。近日,

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中华老字

号复核结果,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

字号名录,73个品牌被要求限期 6个

月予以整改。天津“稻香村”、上海

“西湖牌”、重庆“冠生园”等消费者熟

知的老字号在被“摘牌”之列。这引

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和关注。

在一片惋惜声中,人们不禁要

问,这些老字号为何被“摘牌”?个中

原因当然错综复杂,主要原因则是被

“摘牌”企业长期经营不善,

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

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

权、使用权等。比如,天津市

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早已不

再生产食品糕点,目前公司

仅靠部分租赁业务维持生

存。又如,上海西湖饭店有

限公司原有门店拆迁改造后

一直未能重新开张,实际已

经不再经营。

有出有进,才能激活老字号“一

池春水”。按照《中华老字号示范创

建管理办法》,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

原则上每 3 年认定并公布新一批次

中华老字号名录。就上海而言,这次

有 17 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

录,位列全国第一,但其将从 104 个

上海老字号中遴选出一批,参与创建

新一批中华老字号,“进”的数量有望

超过“出”的数量。优胜劣汰的竞争

机制将增强老字号的品牌发展意识,

推动其在做优做强中守好“口碑”。

老字号”发新芽““长新枝”,本身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老字号是我

国工商业发展中孕育的“金字招牌”,

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工艺

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

优质、社会广泛认同,具有很高的经

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依托这些“老

本”的基础上,只有创新技艺、加强推

广与更新管理模式,才能紧跟发展脚

步,让老字号绽放新时代华彩。

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必须激发

企业动能。老字号重现活力,重在企

业自身主动作为,在坚守传统文化内

核的同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

求变,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壮大。

老字号企业要守文化之正、品质之正、

诚信之正、经营之正,加强品牌保护,

塑造品牌形象。直面消费新趋势、新

场景、新需求,加快产品服务创新、生

产技艺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完

整的产业链条,打造老字号产业集群。

加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现代学

徒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把好质

量和安全关,为消费者提供全链条、

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规范使用

老字号标识和牌匾,维护老字号信誉。

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必须搭建

推广平台。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

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倚老卖

老”终究会被淘汰出局。既要积极

“引进来”,采取优惠促销、名人代言

等方式,吸引更多目标人群到老字号

实体店面现场体验,丰富消费场景,

促进国潮品牌消费;又要大步“走出

去”,举办老字号专场推介会、老字号

博览会,广泛参加各类知名展会,扩

大老字号影响力,同时推动老字号下

沉至商场、社区、园区,让老字号走进

千家万户。在互联网时代,承载着城

市记忆和情怀的老字号在消费者心

目中仍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半数以

上中华老字号已经入驻电商平台,要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开展限时折

扣、线上抽奖等形式多样的

营销活动,线上线下共起舞。

近日,沉寂数十年的南宁“桂

花”手表通过社交平台、直播

等方式迅速走红,导致“一表

难求”的现象,就是乘“云”而

上的生动例证。其上等的工

艺和匠心的设计固然重要,但

巧妙的网络营销在助力“出

圈”上也是功不可没。

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

必须凝聚更大合力。做好老字号示

范创建工作,不只是商务部门的事,

需要相关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积极

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强化老字号知

识产权、历史网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老字号文化传承、技艺改造、改革

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商务主

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主动

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

传承和创新发展长效机制。文化旅

游、市场监管、文物、知识产权等部门

要加强协调配合,履行好各自职能,

促进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

充分调动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新闻

媒体、高校智库、老字号协会等社会

各界力量,共同为老字号守正创新添

砖加瓦。

当代时评

老字号“发新芽”“长新枝”,本身具有

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依托“老本”的基

础上,只有创新技艺、加强推广与更新

管理模式,才能紧跟发展脚步,让老字

号绽放新时代华彩。

35

第3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时政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责编/杜 宁

共赴诗和远方的文旅之约

□本刊记者/黄 丹 刘 峥

初冬暖阳普照,绿城花海迎客。11 月

18日至20日,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

会在南宁召开。开门迎客、诚意满满,广西

推出减门票、惠住宿、省路费、享文化等“薅

羊毛”福利,诚邀四海宾客共赴盛会。

3 天时间里,专题推介、招商活动接连

不断,精品旅游线路、重大文旅项目串珠成

链,充分展示出广西文旅业态的丰富多彩

和蓬勃朝气。业内大咖相聚于此,议发展

之策、取百家之长、兴文旅之业,共谱广西

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互融共促

踏着青石板,穿行小巷间,位于南宁市

兴宁区的“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里,一碗

热气腾腾的油茶,召唤出游客一天的精气

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着民族盛装,边刺

绣边向游客介绍地道的广西织绣技艺;城隍

庙门口,民族歌舞表演热热闹闹;大剧院的

戏台上,邕剧表演者唱起了传统曲目……

汇聚 20 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

建筑以及明清民居群的“三街两巷”,是感

受老南宁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市井文化、

美食文化、邕剧文化的不二之地。在修旧

如旧的历史街区里“吃、游、购、娱”一番,再

往前走,就到了乘船纵览百里秀美邕江的

起航处——民生码头。

站在码头向远处眺望,河面上,2023

中国—东盟国际桨板公开赛的选手们正挥

桨逐浪,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沿江绿荫步道

上为他们呐喊鼓劲。码头旁的广场上,老

年人跳着扇子舞,孩子们溜着滑板。南宁

的城市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在流动

的江水里,更在这些鲜活的身姿中。

全家一起来邕参加文旅大会的广东游

客王女士感慨:“风景美、活动多,南宁给了

我们很多惊喜!这几天去过的青秀山、亭

子码头都让我印象很深,有机会我还会再

来南宁深度游。”

在南宁,让游客连声称赞的景区不胜

枚举,方特东盟神画、马山攀岩小镇、大明

山风景旅游区,皆是名声在外的文旅胜地。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持、项目支

撑、融合发展、品牌培育、科技赋能等,充分

挖掘全市美景美食、民俗风情、人文故事等

文化禀赋,精心培育流量 IP,连点成线、连

线成面,合力推进文旅项目 128 个,总投资

2274.92亿元。

11 月 19 日,作为 2023 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活动之一,2023 中国—东盟国际

桨板公开赛在南宁民生码头水域开赛。 刘 峥/摄

36

第39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第一天游览美丽的南宁,第二天驱车

不到 3小时就来到崇左市大新县感受亚洲

第一大跨国瀑布的魅力,再往前,还可以

在中国绣球之乡百色靖西市旧州古城亲

手制作一个绣球……”11 月 18 日举行的

中国—东盟南宁出入境便捷性旅游专题推

介会上,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品牌营销部副

总经理谢亦寻向游客推荐了山水桂林、长

寿康养等多条东盟—南宁—全国经典游玩

线路。南宁市通过旅游线路串联起区内其

他 13 个设区市的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出更

高效率的辐射枢纽,让游客畅游八桂风光。

投资兴业迎“春风”

“我们已经在广西投资了融水梦呜苗

寨、罗城棉花天坑等多个 A级景区,取得了

很好的投资效益。”深圳市悦投文化旅游发

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泰昌说,今年文旅

大会上,他们签约了前景看好的河池宜州

区会仙山景区提升项目,计划将其打造成

集文化旅游、研学、夜经济等于一体的“宜

州之夜”。

近年来,广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文旅

产业发展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文旅产业发

展势头强劲,吸引了许多身在外地的广西

籍客商回桂投资兴业。

“我是东兰人,我的家乡山好水好,这

次受河池市文旅局邀请返乡兴业,能为家

乡出把力我非常高兴。”11月 18日,浙江创

英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庆明与东兰县文

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正式签约,他将投资

6000万元打造东兰县坡拉村铜鼓文化休闲

度假项目。

在 2023 年全国企业家投资广西文化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广西围绕区位环境

优势、特色文旅资源等进行了专门推介,并

发布广西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产业项

目、广西酒店康养旅游服务培育项目,向国

内外企业家抛出了“金绣球”。当天,50 个

文旅项目达成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超 307

亿元。

畅通的合作渠道,离不开政策活水的

精准浇灌。今年以来,广西先后出台《关于

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若干政策措

施的通知》《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给了投资者莫大的信

心。“广西不但生态环境好,文旅政策也非

常好,在这里发展民宿露营产业,前景十分

看好。”广西松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杭说。

交通便利、游购便捷,对文旅产业的良

性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南宁旅游收

入、旅游人次和人均消费金额与 2019 年相

比均有增长,南宁入境旅客数量也呈稳定

增长态势,而且过夜游的数据增长明显。”

携程集团副总裁、政府合作部总经理张旭

在中国—东盟南宁出入境便捷性旅游专题

推介会上表示。

无论是东盟国家游客到中国,还是国

内游客去东盟,南宁都是重要的中转城市。

为此,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助

理总裁陈鸿章在考察调研后,为南宁文旅

产业发展“支招”:“想要打好‘文旅牌’,关

键要打好‘特色牌’。南宁可以尝试走差异

化路线,将东盟各国的风情融入旅游线路,

提升产品包装、策划水平,让更多游客留在

南宁、爱上南宁。”

办会兴城促发展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

2021 年,南宁市被确定为 2023 年广西

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城市。经过两年的

建设和筹备,南宁不负众望地向世人呈现

出一台具有南宁特色、广西魅力、全国影响

力的文旅发展盛会。

在这场文与旅深度融合的大会上,南

宁用活用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把优质的

自然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实

施文旅产业链招商、升级文旅基础设施、丰

富文旅业态、提升文旅品质、擦亮首府特色

文旅品牌,开创了首府文化旅游高质量发

展的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广西将加快建设“三地

两带一中心”文旅发展大格局。“下一步,南

宁市将进一步深化‘文旅体商’多业态融

合,深度开展文旅交流合作,推动‘南宁渠

道’越走越通畅,唱响‘中国绿城 老友南

宁’品牌,为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的国际化大都市、广西建设世界旅游目的

地做出新的贡献。”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梅说。

竞争办会,全盘皆活。

11 月 20 日,2023 年广西文化旅游发

展大会宣布,百色市成为 2025 年广西文化

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城市。

“未来 3 年,百色将围绕自治区赋予百

色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国际长寿养生

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世界级

山水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和地质奇观

旅游 4张名片,全面融入自治区‘三地两带

一中心’升级版建设,履行竞演承诺,努力

承办一次高质量的大会。”会后,百色市委

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党组书记陆波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

“2025,壮美红城、千姿百色等你来!”

在“三街两巷”的中华大剧院前,市民穿戴上

邕剧道具,过一把戏瘾。 黄 丹/摄

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在 2023 年广西文化旅游

博览会上带来精彩的文艺展演。 刘 峥/摄

37

第4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时政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聚“果”盆里的“甜蜜”能量

□本刊记者/钟春云

“你一句‘水果自由在广西’,我就真到

了广西。”11月中旬,全国 50多家水果采购

商云集柳州,在 2023 年“桂字号”广西金桔

产销对接活动上签约了 5 个项目,意向金

额达9300万元。一颗小小的金桔成了富民

增收的“黄金果”。

近几年,广西柑橘类水果火出了圈,不

少网友直呼“真想有个广西的朋友啊”。随

着秋冬季水果采摘上市,广西“水果自由”

模式再次开启。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金桔

之乡,看融安如何端好“果盘子”,为乡村振

兴注入“甜蜜”能量——

金色的水果王国

走在融安的乡间公路上,连空气都是

清甜的。

沿着融江河两岸,融安县桔乡恋歌万

亩金桔示范区里白茫茫的薄膜延伸到了山

的尽头。薄膜下,青黄相间的果实压弯了

枝条,令人垂涎欲滴。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种植户的脸

上。这座万亩金桔示范区内,柳州市梁农

艺师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占了 2000 亩。

“我们的品种主要是脆蜜金桔,预计今年

产量有 200 万斤。11 月份采摘上市以来,

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粗略估计产值

有五六千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梁济恒满脸

笑意。

万亩金桔示范区只是水果王国融安的

“零光片羽”。融安县作为全国最大的脆蜜

金桔和滑皮金桔生产基地,2023 年全县种

植面积超过 22 万亩,预计总产量 25 万吨。

“浪溪江、融江河谷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

这种独特的地质条件为金桔生长提供了优

良的天然供给。”融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华强表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金

桔界的天花板”脆蜜金桔甜度高达23度。

“今年果子的个头比去年还大,化渣和

口感比去年的还要好。”手捧着鸡蛋般大小

的金桔,融安县金桔研究所所长廖向明很

高兴,“融安县最优良的脆蜜金桔品种适合

精细化栽培,我们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

省力化栽培。希望政府在项目支持方面能

更多偏向中小果园,提高精细化管理帮扶

力度,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

实现水果自由,同样离不开水果产业

的政策布局、科学规划、精准帮扶。近年

来,融安大力实施“半亩金桔助脱贫,一亩

金桔奔小康,万亩金桔促振兴”的产业发展

策略,将金桔种植覆盖到全县 12 个乡镇,

使金桔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之

一。今年,融安金桔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超

65 亿元,可带动全县 10 万余人参与受益,

平均每户增加1万元的收入。

目前,融安县已创建“百村万亩集体经

济金桔园”和 3 家以金桔为主导的自治区

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研发出金桔膏、金

桔果汁饮料等 20 多个系列深加工产品,持

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网红变长红

又是一年丰收季,满园果香采摘忙。

11 月 8 日,立冬,融安县在广州举行

2023 年粤桂协作融安金桔推介活动,官宣

融安金桔上市。当晚,“小蛮腰”广州塔的

滚屏上亮出了“水果珍品,融安金桔”字幕

及Logo,点亮了珠江夜色。

融安金桔登顶“小蛮腰”,以独特的方

式走进粤港澳大湾区。4 家生产加工企业

与 8 家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签订购销合

同,签约金额达6660万元,实现产销精准对

接。不光如此,上市当天,融安金桔线上销

售订单额超过 1.16 亿元,甜蜜蜜的融安金

桔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果。

融安县种植金桔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经过多年研发,传统的老树金桔已变身为

如今的滑皮金桔和脆蜜金桔,一扫皮厚酸

涩的老口感,成了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清

甜多汁的“小糖炮”。2014年脆蜜金桔问世

至今,融安县通过打造金桔全产业链,大大

提高了脆蜜金桔的市场认可度,电商销售

价每斤可达80至100元,并远销海外市场。

出道即巅峰的背后,是科研团队 8 年

孜孜不倦地攻关和选育改良。2007 年起,

经过不断尝试,科研人员利用滑皮金桔变

异植株培育出个大皮薄无籽、入口清香甜

蜜、以无核化渣闻名的优质新品种,并于

2014年正式命名为“脆蜜金桔”。这是世界

上唯一可规模化生产的多倍体柑橘品种,

融安“中国金桔之乡”的美誉就此形成。

“脆蜜金桔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优良品

种。”融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韦健谋自豪

地说,“变异植株是从上千万株里偶然发现

的,经过技术团队选育改良,我们接住了上

天给的‘饭碗’。”

融安金桔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

部分是依靠电商销售。融安县不大,仅有

32.5 万人口,但这里的电商企业就有 726

家,微商 2 万多家。随着电商等销售渠道

的完善,融安金桔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消费

者欢迎。2022 年,通过电商企业销售的融

安金桔,营收超过20亿元。

38

第41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如今,融安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电商

销售系统,正源源不断吸引年轻人返乡创

业,加速融安金桔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在

围绕电商平台做文章的同时,融安还建成

桂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产品电商

园区,吸引了 162 家企业入驻,并配套建设

了日处理量超过 15 万斤的金桔标准化分

拣包装处理中心。

“今年‘双十一’,载有 2万斤融安金桔

的货柜发往欧洲,价值约100万元。我们将

不断开拓国外市场,让融安金桔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融安。”融安县金桔协会会长覃

良波说。

逐梦国货之光

一到冬季,高端水果店和大型商超的

水果区内,融安金桔往往是和进口水果车

厘子、榴莲并排摆放。而把融安金桔打造

成像车厘子一样的高端水果,是众多融安

金桔人的梦想。

“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国货之光。”在融

安县爱田农业董事长陈名钢眼里,融安金

桔完全可以媲美高端进口水果,“我们 70%

的脆蜜金桔发往华东市场,正好和车厘子

同一时期上市,能和它们同台展出,最重要

的肯定是品质,我们对得起这个价格。”

近年来,水果消费更加趋向于优质、特

色、品牌产品,为了让更多安全、健康、美味

的金桔从原产地走向市场,2022年,爱田农

业在700亩自有基地基础上,又投入600多

万元建起一个 4000 平方米的自动化分拣

工厂,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陈名钢计划

继续深耕标准化种植,把脆蜜金桔的品质

做得更好更稳定,让融安金桔越来越好吃。

作为金桔中的高端系列,脆蜜金桔已

培育出“大桔已定”“桔乡里”“桔至”等一批

知名品牌。好金桔源自好品质,融安通过

从源头抓起,从种植端入手,建起了健康金

桔母本园、标准化苗木培育基地,年育健康

苗木超 360 万株。同时,推动金桔相关标

准建设,制定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融安金

桔》广西地方标准,25家金桔生产企业获得

绿色食品认证证书。

能够成为国产好水果的行业品质标

杆,才是真正的国货之光。融安金桔在县

相关部门的管控下,结合大数据分析,大力

推广可视化、全程化、数据化、数字化种植,

提升整体种植品质。

“没有标准就没办法做品牌,没有品牌

就没有溢价,我们希望融安金桔有尊严地

走向餐桌。”“90后”韦小东是融安县蚂蚁农

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 2017 年从广东

返乡创业,一直致力于金桔品牌建设。

韦小东的团队最初只有 4 个人,现在

已发展到 100 多人,营收超过 1.1 亿元。公

司在种植、分拣、包装等方面搭建了比较完

善的数字化农业体系,特别是建起了蚂蚁

农业电商数字示范基地,利用气象监测、土

壤墒情等数据,实现数字化远程操控,可自

动控水、控肥,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

种植技术,探索出“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

理—电商销售”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产业提档,品牌为根。国家地理标志

产品融安金桔 2023 年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以45.4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区域品牌

(地理标志)百强榜,品牌优势不断凸显。

“融安金桔这个产业很有优势,我们要

把金桔产品带到华北市场,再利用渠道销

往国外。”广西信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

闭玉燕签订了 1100 万元的采购合同,她很

看好融安金桔的发展前景。

国货之光,未来可期。

金灿灿的融安金桔分拣包装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39

第4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时政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夕阳西下,漫步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明

月湖公园,一湾清水潺潺流过,河道两岸植

被葱茏,市民游客三三两两沿着滨水步道

观景拍照,一幅惬意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美丽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明月湖公园一带的河道,是南宁市内

河心圩江的一部分。心圩江天然河道长

29.25 公里,流域面积 132 平方公里,是南

宁市流域最长、支流最多、服务面积最广

的内河。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心圩江也曾水草

丰茂,有鱼虾嬉戏。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

快,化工厂、涂料厂等不断在河畔集聚,工

厂、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和村民生活污水直

排入河,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水质长期处于

劣V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黑臭水体。

“整条河道是浓浓的黑黄色,散发着一

股刺鼻的气味,几乎没法靠近。”说起治理

前的心圩江,家住明月湖公园一带的居民

覃明慧直叹气。因为环境欠佳,她数次动

过搬家的念头。

转折出现在2017年。

2017 年,南宁市以“控源截污、内源治

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治久清”总体治

水思路,启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

项目。

广西北投城市环境治理集团有限公司

充分发挥北投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开创性应

用“全流域综合治理、全产业链联合作战、全

过程高强度投入”水环境治理模式,探索开

展城市内河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工作。

“重构心圩江流域生态修复系统的重

点,在于破解缺乏生态基流注入和污水收

集处置系统问题。”11 月 20 日至 21 日,在

“美丽城市 宜居家园”广西城市环境治理

大会上,广西北投城市环境治理集团有限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志刚以《南宁市心

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PPP 项目的实践与

思考》为题,全面介绍了心圩江治理情况。

毛志刚介绍,项目对心圩江的污染源

进行了全面溯源排查,新建污水管网 72公

里,错混接改造186处,整治排口114处,着

力解决区域内污水收集、排口溢流等问题。

控源截污工程收集到的污水最终汇集

到 2 个水质净化厂,其中较大的是北投中

盟水质净化厂。11月 21日,记者来到心圩

江下游五龙桥段,发现一座地埋式水质净

化厂已投入使用,厂房屋顶上绿草茵茵,处

理后排进河道的水清澈透明。

“这个水质净化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6

万吨/天,设计出水水质达到一级 A 排放标

准,服务面积 13.82 平方公里,2019 年 9 月

25 日实现通水调试,极大地改善了周围的

生态环境。”毛志刚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心圩江,建设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心圩江项目

已 建 成 生 态 景 观 17.93 公 里 ,绿 化 面 积

259.31 万平方米,沿线设置铜鼓陂那田文

化园、北投体育公园、明月湖公园等 5个生

态公园,并对园内铜鼓陂、敕勒圳桥等文物

古迹进行保护。同时,配套球场、驿站、停

车场、亲子活动场地等设施,设置 2 公里、

3 公里等多重组合闭环健身线路,满足群众

多层次健身休闲需求。

“自 2021年 1月进入运营期以来,心圩

江 7 个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质基本达到

地表水Ⅳ类标准。心圩江流域的水生生

物、鸟类数量明显增加,重新发现了黄喉拟

水龟、虎纹蛙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生

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形成了稳定的多元生

态平衡系统。”毛志刚介绍,治理后的心圩

江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有两段河道入选

2022年广西美丽幸福河湖。

从一条臭水沟化身为城市公园,心圩

江的蜕变是全流域治理和城市建设相结合

的范本,是“一条龙”治水机制优势的体现。

近年来,广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保

护修复,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多个亮点

工程展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北海冯家江

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入选中国特色生态

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成为生态

文明建设中国样板;防城港山心沙岛生态

岛礁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利益相

关者建议,综合实现“护岛”与“护鸟”两个目

标;钦州市 2020 年蓝色海湾项目入选广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并依托此项目

建成了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

牢记“生态优势金不换”殷切嘱托,广西

坚决承担起保护山山水水的历史责任,让

青山绿水散发出独特魅力。

经过综合治理,心圩江沿线的明月湖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 广西北投城市环境治理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青山绿水共为邻

□本刊记者/周剑峰 通讯员/韦启武

40

第43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责编/覃 妮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时政热点

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

持清阁“小阵地”发挥廉洁教育“大作用”

□文/农民智 郑 玲

“持清阁为我们大力推进清廉学校建

设,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资

源和平台。”最近,在自治区档案馆持清阁

主题阅览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广西幼

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

记戴世琴说。

守寂持清是广西档案干部精神的重要

内涵之一。聚焦清廉机关建设和党建品牌

创建,自治区档案馆依托馆藏编研成果和

图书资料,创新党员教育方法,升级现有软

硬件设施,在业务技术楼大厅打造廉洁教

育新阵地——持清阁主题阅览区。

“我已经习惯午餐过后就到持清阁坐

坐。”档案馆干部李坚说。持清阁的设立有

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多

干部职工在业余时间走进持清阁,享受阅

读的乐趣,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持清阁

已然成为档案馆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打造

廉洁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

自建成以来,持清阁吸引了不少单位

的基层党组织前来,利用其空间场地、书籍

实物等资源,开展读书分享、集体朗诵、微

讲堂等廉洁教育活动。

“档案馆廉洁文化氛围浓厚,在持清阁

开展的廉政专题党课很成功。”南宁供电局

供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杨学明说。今年

9月,南宁供电局下属的部门单位纷纷到持

清阁开展廉洁教育活动。

利用持清阁的特色资源和空间优势,

自治区档案馆开展“馆长接待日”活动,纠

治窗口工作服务热情不高、查档效率不高

等作风问题。班子成员“换位沉底”,轮流

到持清阁“零距离”接待查档群众,听取意

见建议,回应群众关切。自 6 月设立“馆长

接待日”以来,自治区档案馆已开展活动 4

次,召开档案利用者座谈活动 3 次,为群

众和各单位提供的档案咨询及查阅服务

受到好评。

打造持清阁主题阅览区是自治区档案

馆强化以档促廉,助力清廉广西建设的举

措之一。充分利用馆内红色档案资源,

自治区档案馆积极打造区直机关党员政治

生活活动中心,在馆内建设区直机关党员活

动室,开设廉政读书角,打造“红色影院”

和清廉建设走廊,开展现场教学;承办“奋

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

直属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展,举办“海上长

城”——以广西地名命名军舰展等三大主

题展,为区直机关党员干部接受党风廉政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

新的平台。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在持清阁开展清廉主题党日活动。 潘培丽/摄

编者按: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廉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精神资源。

今年10月召开的清廉广西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涵养清

廉之风,大力打造廉洁教育基地,积极推动化风成俗,持续营造清朗的社会环境。在8个清廉单

元建设中,廉洁文化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本期特别关注清廉机关和清廉学校廉洁文

化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以资借鉴。

41

第4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时政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五融入”构建高职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文/麻新桃 郭媛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新时代

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

强不想腐的自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一样,都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

使命。新时代高职院校要结合行业特色,

将廉洁文化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健

全长效机制,创新教育模式,系统构建廉洁

文化教育体系,推动清廉学校建设提质增

效,让校园成为正气充盈的至善之地。

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管党治校全过程,

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不断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

洁性的必然要求。要将廉洁文化教育纳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布局统一谋

划,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压实各

级党组织政治责任,形成主体责任、第一责

任人责任、一岗双责和监督责任“四责协

同”责任共同体。要通过考核评价、约谈问

责,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主

体责任,班子成员要切实严管所辖,推动分

管领域的廉洁文化教育工作落细落实。要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

续深化作风整治、改进调研作风,发展积极

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立健全运转高效

的工作机制,凝聚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廉洁

文化教育的工作合力。

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文化育人大思政,

夯实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思

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

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

将廉洁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内容,打造学校、教师、学生、党员

干部“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

托国家级、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载体,

搭建学廉践廉平台,把廉洁文化教育与高

职院校的工匠文化建设融合,纳入课程思

政评价和学生评价,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

业务工作相统一;强化德技并修和师德师

风建设,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大力开展

师德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全体教师牢记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廉洁从

教意识,争做“四有”好老师和育人“大先

生”;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把思政

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加强学生社团

管理和学工特色品牌创建,在学生心中种

下廉洁的种子。

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主题活动大集成,

营造浓厚氛围。高职院校各类活动丰富多

彩,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多样化廉洁

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氛围。

开展“廉洁文化+”主题团日活动,开设廉洁

文化微课堂,举办党规党纪、校规校纪的线

上线下知识竞赛,宣传清廉模范人物的先

进事迹。成立大学生青年廉洁社,选派勤

勉敬业、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的老师作为

指导老师,组建由基层党组织专兼职纪检

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廉洁文化宣讲

队伍,结合党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

宣讲。常态化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月”

活动,引导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

与红色足迹廉政寻访、“廉心文语”征文、

“清新妙语”设计等活动,增强思廉倡廉意

识。结合开学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开展

讲廉洁故事比赛和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

动,召开廉洁主题班会,出廉洁主题墙报,

引导学生崇廉践廉。

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环境资源新矩阵,

创新教育模式。廉洁文化教育要充分结合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巧妙将廉洁文化元素

植入学校环境资源,搭建“润物细无声”的

廉洁文化教育平台。以校园场所为主要载

体,以廉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为中心,打造

生活教育区、办公教育区、科普基地教育

区、实训基地教育区和劳动基地教育区,将

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实训、劳动等各环

节,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传播清正廉洁

价值理念,让广大师生长期接受洗礼。同

时,根据不同教育区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分

别赋予不同的廉洁主题,打造廉洁文化主

题鲜明、教育载体形式丰富、文化内涵和价

值引领突出的教育圈,使其发挥浸润心灵、

成风化人的强大育人功能。

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纪律教育风向标,

筑牢思想堤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

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结合职业教育培养高

素质大国工匠的要求,深挖职业教育各类

行业和岗位的廉洁风险点,分级分类开展

纪律教育。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开展廉政谈

话,强化其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对二层党

组织所辖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班子成员

开展全覆盖约谈,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提醒

监督,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聚焦强化

警示震慑,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

告会、廉政警示教育会,通报反面典型案

例,特别是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案例,用身

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收集整理教育系统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高校教

师违反职业行为十大准则典型案例等,开

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常念“紧箍咒”,常打

“预防针”。坚持以严的基调、“零容忍”的

态度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一体推进“三

不腐”,筑牢立德树人廉洁屏障。

(作者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 2023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融合行业特色、

聚焦‘四个着力’,全方位推动新时代高职

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

成果)

42

第45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责编/李佳颖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政热点

数字技术让种田变成时髦事

□本刊记者/周剑峰 通讯员/汤晓逵

广袤的黄色稻田一望无际、香味四溢,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闪耀着金光;伫立在

田间的数据检测仪,正有序循环播放温度、

空气质量、土壤水分等数据……这是柳州

市柳城县古砦稻花飘香现代粮食产业核心

示范区(以下简称“稻花飘香示范区”)的日

常一幕。11月 17日一大早,种粮大户梁寿

军就来到田间,他用手机扫描数据检测仪

的二维码,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后,开始与

农户们抢收晚稻。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

梭,一茬茬稻秆被叶轮有序地卷入机器,脱

粒、除秸、收谷,一气呵成。

“有了检测仪采集数据,我种田更有信

心了,今年的亩产量已经达到500公斤。”看

着稻谷颗颗饱满、粒粒归仓,梁寿军的脸上

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梁寿军的种粮实践是柳城县推动数字

乡村建设的缩影。2021 年,柳城县成为全

区 10 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智慧化农田

是试点成果之一。

古砦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素有“桂

北粮仓”的美誉,当地种植的稻谷品质高、

口感好。为此,柳城县因地制宜,以稻花飘

香示范区为载体打造智慧化农田。

记者注意到,稻花飘香示范区不但安

装了高清摄像头、智能数据采集仪等多种

传感设备,还建设了古砦仫佬族乡富硒稻

产业数字中心。

“我们投入170万元建设数字乡村一期

项目,建起了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中台、大

数据管理驾驶舱等,同时在田间安装多种

传感设备,监测田间水质、土质、空气质量,

为水稻种植提供准确的指导数据。”柳城县

农业农村局局长韦庆颂介绍。

智能数据采集仪等数字化设备的应

用,为水稻种植插上了数字的“翅膀”,让种

田变成一件时髦事。“打开手机客户端,就

可以实时查看稻田的温度、风向、病虫害等

信息。”梁寿军说,他可以根据天气、土壤等

信息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科学种田,

提高粮食产量。

“以前种田主要靠自身经验和积累,缺

乏科学指导,全乡水稻种植平均亩产不到

400 公斤,有了数字化设备采集数据后,去

年已突破了 500 公斤。”古砦仫佬族乡农业

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覃丽伶说,采集到的数

据通过云计算和云平台进行比对和处理

后,建立起农业智能决策模型,可为科学种

植水稻提供决策依据。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古砦水稻产业不

断壮大,不但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还打造了

富硒大米品牌。目前,示范区建立高产优

伫立在柳城县古砦稻花飘香现代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的智能化设备 周剑峰/摄

种粮大户梁寿军在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富硒稻产业数字中心查询天气等相关信息。 周剑峰/摄

43

第4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时政热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棵“药草”崛起一方富民产业

□本刊记者/周剑峰 通讯员/汤晓逵

11 月 18 日,走进柳州市柳城县寨隆镇

中草药种植基地,连片的吴茱萸长势良好,

伴着微风,阵阵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吴茱萸的管护相对简单,只需要注意

上肥、防病虫、剪枝等,在丰产期后管护会

更简单,花费的精力会更少……”种植基地

里,55 岁的种植户陆启才边忙着给吴茱萸

剪枝边介绍。种植吴茱萸7年,他已是村镇

周边小有名气的专家。

柳城县水资源丰富,山谷坡地阴凉肥

沃,适宜种植中草药。当地群众历来有种

植穿心莲、吴茱萸、五指毛桃等中草药的传

统。然而,长期以来,全县的中草药种植缺

乏总体规划,没有形成产业和规模。

2021 年,柳城县以开展中草药产业示

范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巩固和发展主导产

业、加强科技支撑力量、拓宽产品加工销售

渠道,逐步构建起全产业链模式。

陆启才此前陆续种过柑橘、甘蔗等,但

经济效益不高。7年前,他发现吴茱萸的市

场前景不错,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于是开始

试水,并在尝到甜头后不断扩大规模,至今

已种植了7亩。在长期实践中,他探索出自

己的一套吴茱萸种植技术。近两年来,他

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村民

增收致富。

2017 年,他动员寨隆村 6 户村民流转

土地,助力镇政府建成了寨隆镇中草药种

植加工物流综合基地,同时也解决了寨隆

镇中草药产业的销路问题。

这个基地是下尧村、鸡楼村联村共建

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 400 万元,占地

21 亩,其中厂区面积约 8000 平方米。基地

建成后,整体出租给柳城广柳中药材有限

公司经营。这家公司主要从事中草药的种

苗培育、种植、收购、初加工、仓储和物流等

综合业务。

来到柳城广柳中药材有限公司基地,

只见厂区宽敞明亮,被分成了加工区、晾晒

区、储存区,五指毛桃、桑叶等中草药成堆

有序摆放。

“我们每天都能稳定收购吴茱萸、桑

叶、百部、五指毛桃等中草药约 5 吨。”公司

总经理乔爱珍介绍,公司常年收购柳城境

内以及罗城、融水、融安等周边县的中草

药,初加工后销售到广东、广西、贵州各大药

在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工人正在打包复方穿心莲片等药品。 周剑峰/摄

质水稻核心区 0.3 万亩,拓展区 0.62 万

亩、辐射区 1.13 万亩。预计今年示范区

整体水稻亩均增产 10%,综合收益达到

25%以上。

科学种稻,是柳城县围绕“产业数字

化,数字产业化”思路,推动数字乡村建

设的成效之一。

在数字化的影响下,柳城还围绕县

域特色产业发展,整合涉农信息系统,推

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

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智能

化、经营网络化。同时,完善试点乡镇的

农村电商平台、智慧农家乐经营服务系

统、数字乡村网络销售示范点等。

一组数据,展现了柳城数字化的成

效: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 39.32 万,互联

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2.97万,移动互联网

用户数 37.3 万;扩建“平安乡村”社会面

探头 2727 个;快递网点覆盖行政村 121

个,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柳城县的数字乡村建设取

得了不俗成绩,但从全县来看,依然面临

着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数字人才短缺、发

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虽然田间安装了智能数据采集仪

等设备,但这些数据有些我看不懂,不知

道怎么用。希望有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将

这些数据转化为具体建议,指导我们科

学种田。”梁寿军道出困惑。他认为,应

该增派一些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加大

对采集数据的分析,科学指导农民种田。

“基层专业人才的匮乏,是我们面临

的难题。”覃丽伶认为,数字乡村建设离

不开人才的带头及示范,应该加大数字

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人

才队伍,让数字乡村的建设成效更好地

惠及群众。

资金是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一

环。“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中的数字经济、

数字治理、数字政务、数字惠民等各类项

目都需投入较多经费,但因财政经费有

限,我们的很多想法目前仍无法付诸实

践。”韦庆颂建议,应加大财政资金引导

力度,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整合各渠

道资金,支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乡村金融供给,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

44

第47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材市场,以及广药集团、圣特药业、中国中药

等企业,甚至远销香港地区。2019 年至

2022年,中草药销售额均以每年500万元的

速度增长,2022年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

“在经营种植、收购、初加工等业务的

基础上,今年我们投入 300余万元,发展了

一条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健康养生茶车间,

逐步将中草药产业链延伸到制茶领域。”乔

爱珍说,公司已创立“如果青春”品牌,主要

生产五指毛桃茶、玉米须桑叶茶、三清茶、

决明子茶、油切大肚茶等,目前销售额约为

1000 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当地中草药品牌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广柳中药材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寨

隆镇黄垌屯 7名创业青年骨干成立了寨隆

镇黄垌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

分红的模式整合 350 亩土地,建设种苗培

育基地,主要培育吴茱萸、无患子、三叉苦

等多种适合本地土质和气候生长的中草药

种苗。仅 2022年,合作社销售中药材种苗

34.7万株,价值约20.82万元。

如今,寨隆镇逐步形成了以中草药种

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截至去

年,全镇中草药种植面积达 8000 余亩。中

药材综合基地与种苗培育基地可提供就业

岗位 100多个,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月

收入约4000元。

与中草药种植同步发展的,还有制药

产业,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便是当地的

知名药企之一。圣特药业作为广西首家壮

药研发生产基地,是自治区授予的“广西壮

药产业化工程院”“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

新”企业,拥有国药准字号批文40个。

在圣特药业各车间,处处呈现一片热

火朝天的景象:生产车间里一包包成品药

源源不断地从自动生产线上传出来,工

人有序进行分装;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在打

包复方穿心莲片、板蓝根冲剂等药品;成

品车间里一件件药品正通过物流发往全国

各地……

“我们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

验仪器,具备年产各类中成药、壮药制剂59

万件的产能。”圣特药业总经理韩卫东介

绍,公司目前拥有全国独家产品救必应胃

痛胶囊、救必应胃痛片、小儿渗湿止泻散,

以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藏青果喉片”等。

“目前正在大力打造穿心莲相关产

品。”在研发中医药的同时,圣特药业利用

自身优势,在全县 10个乡镇推广种植穿心

莲药材,不断升级产业链条。

谈到推广种植穿心莲药材,韩卫东说,

有一次,公司科研人员在对本地种植的穿

心莲药材进行检验时,发现穿心莲内酯含

量远高于其他地方种植的穿心莲。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发现,2019年,公

司开始在古砦仫佬族乡上富屯药材基地、

公司厂区培育基地等地进行穿心莲药材的

试验性种植。反复试验的结果是,柳城本

地种植的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制药疗效更好。

为此,圣特药业采取“公司+农户+基

地”的种植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500

亩穿心莲种植基地,在满足公司对穿心莲

需求的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助力乡村

振兴。

韩卫东说,这两年来,公司已解决穿心

莲种植过程中的高产、稳产以及增质种植

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未来计划推广种

植 5000 亩穿心莲药材。“发展穿心莲产业,

就是发展民族医药。”韩卫东打算下一步把

穿心莲打造成地理标志品牌。

2021 年以来,依托中草药产业发展优

势,柳城县在寨隆镇规划建设1.2万余亩的

中草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以来,带

动周边1万多户农户种植中草药,做实“一

产”;引进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和柳城

广柳中草药公司,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

中草药产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强

“二产”;以中草药品牌为依托、以农耕文化

和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园区综合体建设

也已经起步,“三产”的潜力有望进一步激

活……从一棵“药草”到一方富民产业,

柳 城县中草药产业的各环节正“串珠成

链”,焕发灼灼光华。

在广柳中药材有限公司基地,工人正在晾晒陈皮。 周剑峰/摄

45

第4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全州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文/蒋学军 蒋启斌

仓廪实,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

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

标准农田。近年来,桂林市全州县充分发

挥“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严格执行粮食

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确保全县粮食绝对安全。

全州县享有“桂北粮仓”之美誉,多次

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区粮食生产先

进县称号,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商品粮基地

县之一、广西三大水稻功能区之一,也是

广西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通

过实施全国粮食绿色高效整县推进项目、

稻渔种养产能提升技术应用与推广冬种绿

肥(红花草、油菜等)项目,粮食种植面积常

年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生产连续

18年增长。

坚持一个“早”字,做好春耕备耕。针对

每年春旱少雨的情形,全州县加大“五小”

水利设施(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

坝、小水渠)的建设和维护力度,着力解决

早稻育秧用水需求。稳面积、稳产量的重

点是种植双季稻,重中之重是抓好早稻生

产。全州县立足一个“早”字,做到早宣传、

早摸底、早落实,抓紧做好农资储备、稻田

翻耕、育秧育苗,确保每年旱粮春播、早稻

种植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一个“严”字,遏制“非农非粮”。

全州县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了“县、乡、

村三级田长+网格员”的耕地保护责任体

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

粮化”。自2021年以来,整治耕地“非农化”

13 起,治理耕地“非粮化”面积 1570 余亩。

制订印发了《全州县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

动方案(2023—2025年)》,全面有序推进撂

荒耕地复耕复种。2023年全县共整治复垦

撂荒田 2800 余亩。积极引导农户淘汰“三

低”(即低产、低质、低效)果园,改造后的土

地遵循宜粮则粮的原则,通过制定优化粮

食奖补措施、开展退果还田高产示范项目

建设,进一步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推动

“退果还粮”进程。今年全县共清理“三低”

果园改种粮食5600余亩。

聚焦一个“高”字,力争高产高质高效。

一是实施水稻玉米高产攻关。围绕主攻单

产提质增效目标,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活动,

带动全县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均衡增产。

创建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相对连片 500 亩以

上的核心示范片5个(水稻4个,玉米1个),

创建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相对连片 100 亩以

上的核心示范片 14 个(水稻 12 个,玉米 2

个),示范片平均亩产高于当地的 10% 以

上。二是培育高质稻种,做到优粮优产优

销。全州县多次组织粮食企业负责人和粮

食种植大户到区内外考察,结合自身条件,

先后筛选出野香尤莉丝、紫金稻、禾硒 2号

等优良品种。目前,全县高质优质稻种植

面积达30万亩,实现产值16亿元。创建了

22 个高质优质稻种种植示范区和“中国好

粮油”示范基地,培养出“湘山好米”“七彩

人生米”“洋田大米”等获得首届“广西十大

好吃米”荣誉的优质粮食品牌。三是推广

多种绿色高效耕作模式,确保稳粮增收。

发展“稻—稻—渔—肥”、“稻—再生稻—渔

—油”、大豆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等带

状复合种植模式,目前全县大豆玉米带状

复合种植面积 2802 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的112.08%。

立足一个“防”字,狠抓灾害防控。针对

今年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频发、草地贪夜蛾

等重大病虫害预测将偏重发生的情形,及

早做好物资、技术、人员准备,狠抓关键防

灾技术、措施落实。一是加强部门协作,

保障农业用水供应,确保春耕用水需求。

二是强化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指导农户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

度减轻灾害损失。三是加强对病虫害的监

测,积极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

术,准备充足的药剂药械,做到有备无患。

着眼一个“改”字,提升服务水平。一是

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实行线上与线下结

合、专家“点对点”走田间进村户等教学模

式,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

业等管理人员和种粮大户的培训,重点培

训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

量安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

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素养。二是加强技

术指导服务。推行农技人员“一线工作

法”,农技人员不定期、常态化深入田间地

头进行现场指导,重点在种植大户中推广

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增产技术,在水稻、

玉米生长关键期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

加强现场指导,提高种粮大户科学种田的

水平。三是加强整改,确保各项粮食补贴

优先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补

贴政策,核定好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稻谷生产补贴、双季稻轮作项目补贴、大豆

玉米复合种植补贴、收籽油菜补贴、稳粮食

补贴等各类激励粮食种植的补贴发放。同

时发挥县级财政补贴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

修改完善《全州县奖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

展产业实施方案》,促进农业企业、水稻种植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作者单位: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桂林市全州县农业农村局)

时政热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6

第49页

2023年第23期 当代广西

“珠城驿家”——“候鸟”党员的家

□文/莫业宇 吴莉莉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不但能

跟大家一起学习、开展活动,还能为北海的

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最近,

到北海旅居过冬的新疆籍党员黄吉海在

“珠城驿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后有感而发。

作为滨海城市,北海正着力打造亚热

带健康养生基地,每年有 10 多万“候鸟”人

群前来旅居,其中有不少流动党员。针对

外来党员摸清底数难、教育管理不到位、缺

乏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等问题,北海以开

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为契机,

积极打造“珠城驿家”流动党员服务平台,

让“候鸟”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漏学、融

入有作为。

服务窗口前移

让“候鸟”党员流动不流失

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首先要让党

员主动“亮身份”。北海在各党群服务中心

和“珠城驿家”服务站张贴海报,号召流动

党员扫码报到,并通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

等人群宣传发动,引导“候鸟”党员主动向

流入地党组织报到。

来自甘肃的“候鸟”党员康登江到北海

后,不但主动向当地党组织报到,还当起了

“珠城驿家”流动党员登记员。遇到来北海

过冬的“候鸟”,他就热情递上外来人员信

息登记表,呼吁大家通过老乡带老乡、朋友

带朋友的方式寻找身边的流动党员。

北海在 54 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建设“珠

城驿家”服务站 130 多个,将流动党员服务

窗口前移,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到各

居民小区、酒店民宿、养老机构等,逐步构

建和完善流动党员服务网络。“‘珠城驿家’

主要为外来流动党员提供报到登记、组织

关系转接、日常学习教育等服务,确保流动

党员的教育管理无缝衔接。”北海市委组织

部副部长陈国伟介绍。

“珠城驿家”对流动党员实行“一人一

档”登记造册、动态更新等管理机制,并将

流动党员就近就便纳入旅居者联合会党组

织或社区党组织管理,今年以来共有 1800

多名外来流动党员前来报到。

线上线下发力

让“候鸟”党员流动不漏学

“‘珠城驿家’服务站里有支部活动室、

党员书屋等,配备党的创新理论相关书籍,

我们平时来这里学习很方便。”来自吉林的

党员张太明每年 10 月会到北海过冬,不仅

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和主题

党日活动,还经常到“珠城驿家”服务站看

书学习。

北海各级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同

落实“双向共管”责任,定期邀请“候鸟”党

员参加线下党课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同

时,旅居者联合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利

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八桂先锋、北海

先锋等线上平台,通过在信息群定期推送

学习资料等方式,抓好流动党员学习教育。

此外,“珠城驿家”服务站由社区党员

干部进驻服务,根据“候鸟”党员原居住地、

年龄、职业等特点做好分类管理,并加强经

常性联系,开展座谈交流和谈心谈话,及时

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

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打造载体平台

让“候鸟”党员融入有作为

“我们舞蹈队队员来自四面八方,能够

在北海相聚,一起到社区演出,丰富群众的

文化生活,我们感到很高兴。”“候鸟”文化

艺术团新疆舞蹈队负责人张淑清说。

“珠城驿家”服务站根据兴趣爱好和特

长对“候鸟”党员进行分类,组建志愿服务

团体,帮助他们融入北海、主动作为。其

中,由退休教师、艺术家等群体组建的“候

鸟”文化艺术团,设有舞蹈队、书法小组、剪

纸艺术小组等,为群众提供免费教学服务。

在流动党员居住比较集中的疍家小

镇、嘉盛名都、候鸟湾小区等地,北海组建

流动党员创城服务队、社区服务队等志愿

服务队,引导“候鸟”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城市

创建、和谐小区共建、海滩清洁等活动。

北海还把“候鸟”群体中的老干部、专

家学者等纳入流动党员人才库,组织他们

通过专家讲座、文学沙龙、工作室等载体传

道授业和建言献策。今年以来,流动党员

为北海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

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50 余条,贡献了“新

北海人”的智慧和力量。

“候鸟”党员在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白虎头社区“珠城驿家”服务站看书学习。 梁晓霞/摄

责编/覃 妮 “五基三化”提升年 当代党建

47

第5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3期

“党建工作日”解农村基层难题

□文/吴乙芳

“听了新艾村的介绍,我看到了我们与

其他优秀村之间的差距,村党组织领办合作

社的发展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最近,在柳州市柳南区流山镇“党建工作日”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逐村观摩、整镇提升”

观摩会上,正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梧芮说。

柳南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基层党建

“五基三化”系列行动要求,坚持抓基层打

基础,将每月第一个周五定为“党建工作

日”,由城区组织部门联合各镇(街道)

党(工)委集中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业

务攻坚,规范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集中攻坚夯实基础

“‘党建工作日’制度让我们后进村挂

上了‘前进挡’。”流山镇流塘村驻村第一

书记唐杰永说。流塘村因为党员教育管理

不到位、后备力量培养不足等问题被列为

软弱涣散(后进)村,城区组织部和镇党委

利用“党建工作日”多次到村里调研指导,

帮助研究解决方案。按照方案,流塘村分

批次全覆盖开展全村党员轮训,党员参与

党组织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开展

村级后备力量“一对一”帮带行动,培养了

一批后备干部。

针对各村党务工作者党建业务跟不

上、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教育管

理缺位等问题,柳南区研究制定“党建工作

日”实施细则,印发农村基层党务工作手

册、农村党支部工作重点清单等,并通过组

织部门业务骨干分片包干指导、各镇(街

道)党(工)委选派党建指导员点对点指导

等方式,帮助各村党组织查找问题、理清思

路、规范提升。

经过近一年的常态化、覆盖性指导,柳

南区逐条解决各村基础性党建业务问题,

逐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有序

晋级。目前,柳南区共建成螺蛳粉特色产

业、“稻海桑田”田园综合体等村级党建示

范带 5 条,创建柳州市红旗村党组织和自

治区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各21个。

比学赶超稳步提升

有对比才知差距,有参照才有发展。

柳南区利用“党建工作日”开展农村基层党

建工作“逐村观摩、整镇提升”活动,引导各

村党组织书记走出来,相互学习借鉴。同

时,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

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设定评价指标,由

到场观摩的人员进行现场点评打分。

针对现场观摩点评提出的问题,镇(街

道)党(工)委驻村党建指导员全程指导梳

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推动销号整

改。今年以来,柳南区通过现场观摩、互评

互比帮助各村查摆问题共200余个。

由于新上任的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经

验不足,洛满镇一些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作用没能很好发挥出来。为此,洛满镇党

委利用“党建工作日”定期组织各村相互观

摩,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也从中找出本村

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提升。“我们镇

的党建工作推进得越来越顺畅了。”镇党委

副书记张华说。

协同联动破解难题

在太阳村镇桐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里,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木耳破袋

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搬

运……柳南区委组织部和太阳村镇党委在

“党建工作日”深入桐村村开展调研,了解

到村里许多农田闲置荒废。为了唤醒“沉

睡的土地”,组织部、镇党委、村党支部三方

深入研究,决定整合村民闲置土地,扩大龙

团屯食用菌种植基地生产规模,同时增加蔬

菜种植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

结合“难点问题集中办”机制和“镇街

派单、部门解单”工作机制,柳南区委组织

部和各镇(街道)党(工)委利用“党建工作

日”常态化到各村开展蹲点调研,指导基层

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并根据农村

基层事项办理的难易程度,按照“大事派

单、小事协商”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理。

小事由调研组现场协调解决,大事由

镇(街道)党(工)委向城区职能部门派单解

决——今年以来,柳南区通过“党建工作

日”制度累计协调解决问题 130 多个,其中

向城区职能部门派单解决问题 50 多个,成

效明显。

柳州市柳南区委组织部干部到流山镇大石村指导党建示范带打造工作。 柳南区委组织部供图

当代党建 “五基三化”提升年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