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自诊自疗居家必备:“拿”走小病痛 对症推拿

发布时间:2022-12-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584-自诊自疗居家必备:“拿”走小病痛 对症推拿

PREFACE前言在远古时代,没有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恶劣环境下,人们常常需要通过其它方式来解决自身病痛。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若在病痛的局部按一按、揉一揉,或者用小石头刺刺、小木棍扎扎,就能减轻或者消除病痛。因此,推拿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们自由运用的治病方法。推拿疗法又称为按摩疗法,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是我国传统的非药物自然疗法之瑰宝。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其中《素问》中有9篇、《灵枢》中有5篇对按摩进行了论述。《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指出了如果经络不通、气血不通,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疾病,在治疗上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按摩疗法深受现代人的青睐,它绿色健康、简单易学、无毒副作用,所以也受到养生家的重视。现代人大多数将其用于保健和休闲,患病时较少用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然而,按摩用于治疗疾病效果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类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头痛、中风偏瘫等疗效显著,对儿科、心脑血管科、男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均有良效。本书详细讲述了经络推拿基础知识以... [收起]
[展开]
584-自诊自疗居家必备:“拿”走小病痛  对症推拿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PREFACE

前言

在远古时代,没有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恶劣环境下,人

们常常需要通过其它方式来解决自身病痛。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

现,若在病痛的局部按一按、揉一揉,或者用小石头刺刺、小木棍扎扎,

就能减轻或者消除病痛。因此,推拿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

们自由运用的治病方法。

推拿疗法又称为按摩疗法,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是我国传统的非药物

自然疗法之瑰宝。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其中《素问》中有9

篇、《灵枢》中有5篇对按摩进行了论述。《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

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指出了如果经络

不通、气血不通,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疾病,在治疗上可以用按摩的

方法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按摩疗法深受现代人的青睐,它绿色健康、简单易学、无毒副作用,所

以也受到养生家的重视。现代人大多数将其用于保健和休闲,患病时较少用

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然而,按摩用于治疗疾病效果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治

疗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类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头痛、中风偏瘫等疗

效显著,对儿科、心脑血管科、男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均有良效。

本书详细讲述了经络推拿基础知识以及近百种常见病的推拿疗法。每

个疾病,选取疗效最佳的5大特效穴进行推拿,教您10分钟轻松祛病。本

书图文并茂,配有真人取穴图和操作图,让读者轻松找穴,自如操作,快

速祛病。

第3页

CONTENTS

目录

第1章

认识推拿—最简单的自然疗法

推拿穴位能够有效祛病保健康......................002

简便取穴,让您轻松找准穴位......................004

图解基础推拿(按摩)手法.........................007

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012

第2章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风池、迎香、合谷、风府、大椎)...............014

咳嗽(肺俞、云门、膻中、尺泽、太渊)...............016

肺炎(天突、中府、膻中、肺俞、经渠)...............018

哮喘(天突、列缺、曲池、孔最、丰隆)...............020

支气管炎(中府、膻中、尺泽、列缺、肺俞).........022

胸闷(膻中、胸乡、俞府、中府、云门)...............024

肺气肿(定喘、肺俞、合谷、尺泽、涌泉)............026

发热(上星、风池).......................................028

第4页

第3章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头痛(头维、印堂、百会、太阳、列缺)........................030

偏头痛(太阳、上星、百会、风池、头维)..................... 032

高血压(百会、曲池、神门、肾俞、足三里).................. 034

冠心病(大椎、心俞、膻中、巨阙、内关).....................036

低血压(气海、百会、足三里、太溪、心俞)..................03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三里、阳陵泉、中都、解溪、太溪).040

贫血(膻中、中脘、神阙、血海、足三里)...................... 042

脑卒中后遗症(百会、印堂、风府、风池、委中)...........044

心律失常(后溪、内关).........................................046

第4章

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肺俞、白环俞、神阙、足三里、涌泉).............048

失眠(印堂、太阳、百会、心俞、少海)........................050

眩晕(百会、印堂、翳风、头窍阴、涌泉)...................... 052

抑郁症(四神聪、百会、印堂、太冲、心俞).................. 054

三叉神经痛(太阳、风池、合谷、内关、外关)............... 056

面神经麻痹(风池、阳白、四白、迎香、下关)...............058

面肌痉挛(风池、阳白、四白、下关、地仓)..................060

肋间神经痛(章门、膻中、中脘、外关、阳陵泉)............062

第5页

癫痫(风池、涌泉).......................................064

疲劳综合征(气海、足三里)...........................065

阿尔茨海默病(风池、委中)..........................066

第5章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中脘、内关、手三里、足三里、梁丘)..........068

胃痉挛(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内关).......070

消化不良(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脾俞)......072

腹胀(建里、合谷、足三里、太冲、涌泉).............074

腹泻(中脘、天枢、大巨、水分、公孙)...............076

痢疾(天枢、中脘、脾俞、命门、八髎)...............078

便秘(气海、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080

脂肪肝(外关、足三里、肝炎、大椎、涌泉).........082

消化性溃疡(内关、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084

脱肛(百会、天枢).......................................086

胆结石(期门、阳陵泉).................................087

痔疮(中极、二白、足三里、大肠俞、八髎)..........088

肝硬化(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090

呕吐(中脘、内关).......................................092

急性肠炎(建里、神阙)................................093

肠易激综合征(鸠尾、中脘)..........................094

第6页

第6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道炎(肾俞、命门、关元、中极、阴陵泉)..................096

慢性肾炎(命门、神门、合谷、涌泉、公孙)..................098

膀胱炎(曲骨、三阴交、三焦俞、八髎、命门)................100

早泄(心俞、肝俞、肾俞、昆仑、涌泉)........................ 102

阳痿(神阙、关元、肾俞、命门、腰阳关)......................104

遗精(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106

不育症(关元、蠡沟、志室、肾俞、命门).....................108

前列腺炎(中脘、水道).........................................110

阴囊潮湿(秩边、命门).........................................111

泌尿系统结石(三阴交、三焦俞、关元俞、膀胱俞、夹脊) 112

肾结石(中极、大横、腹结、上巨虚、肾俞)..................114

性冷淡(会阳、肾俞).............................................116

第7章

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疾病

糖尿病(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涌泉)..................118

高脂血症(心俞、风池、中脘、曲池、内关).................. 120

痛风(膻中、内关、复溜、昆仑、太冲)........................ 122

甲亢(天突、内关、神门、阳陵泉、足三里)................... 124

水肿(水分、阴陵泉、三焦俞、复溜、阴谷)................... 126

疝气(天枢、气海、关元、归来、八髎)........................128

第7页

中暑(百会、曲池).......................................130

肥胖症(中脘、丰隆)....................................131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天突、膻中、合谷、风池、中脘).....132

醉酒(肝俞、风池、完骨、中脘、筑宾)...............134

休克(水沟、中冲).......................................136

第8章

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八髎、气海、阴包、血海、阴陵泉)......138

痛经(关元、肾俞、八髎、气海、三阴交).............140

闭经(关元、血海、三阴交、肾俞、命门).............142

崩漏(关元、曲池、三阴交、太冲、命门).............144

带下病(白环俞、天枢、阴陵泉、八髎、肾俞).......146

慢性盆腔炎(肾俞、中脘、关元、外关、三阴交)...148

子宫脱垂(中极、提托、子宫、肾俞、八髎).........150

不孕症(神阙、关元、子宫、肾俞、八髎)............152

妊娠呕吐(缺盆、中脘、足三里、公孙、太冲)......154

产后腹痛(命门、肾俞、膈俞、关元、三阴交)......156

产后缺乳(乳根、膻中、中脘、少泽、足三里)......158

更年期综合征(中脘、建里、肝俞、脾俞、肾俞)..160

阴道炎(中极、冲门、三阴交、太溪、下髎).........162

外阴炎(水道、曲骨、曲泉、蠡沟、行间)............164

子宫内膜炎(命门、白环俞、气海、关元、三阴交)166

乳房肿块(屋翳、膺窗、乳根、太冲、天宗).........168

产后尿潴留(气海、关元).............................170

第8页

第9章

骨伤科疾病

颈椎病(肩井、大椎、陶道、天宗、列缺)..................... 172

肩周炎(缺盆、云门、手五里、肩髃、肩井).................. 174

落枕(风池、哑门、大椎、后溪 、落枕).......................176

膝关节炎(犊鼻、委中).........................................178

脚踝疼痛(阳陵泉、解溪).......................................179

腰酸背痛(肾俞、腰阳关).......................................180

急性腰扭伤(肾俞、大肠俞)....................................181

腰椎间盘突出(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 182

坐骨神经痛(肾俞、志室、命门、承扶、委中)...............184

强直性脊柱炎(夹脊、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186

风湿性关节炎(合谷、曲池、足三里、委中、昆仑).........188

小腿抽筋(阳陵泉、委中).......................................190

网球肘(曲池、手三里)..........................................191

肌肉萎缩(秉风、颊车、温溜、太白、承山).................. 192

鼠标手(手三里、肘髎)..........................................194

第10章

五官科疾病

黑眼圈、眼袋(太阳、四白、期门、京门、关元)...........196

麦粒肿(攒竹、丝竹空、太阳、合谷、内庭)..................198

第9页

急性结膜炎(肝俞、风池).............................200

鼻出血(迎香、巨髎)....................................201

鼻炎(中府、迎香、印堂、合谷、肺俞)...............202

牙痛(下关、颊车、合谷、牙痛、行间)...............204

耳鸣耳聋(听宫、百会、翳明、风池、肾俞).........206

急性扁桃体炎(风池、风府、肩井、人迎、天突)..208

口腔溃疡(曲池、尺泽、合谷、内庭、涌泉).........210

梅尼埃病(内关、三阴交、百会、风池、肝俞)...... 212

咽喉肿痛(天突、列缺)................................214

中耳炎(听宫、听会)....................................215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翳风、上关).......216

第11章

皮肤科疾病

痤疮(曲池、血海).......................................218

荨麻疹(曲池、膈俞)....................................219

黄褐斑(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涌泉).........220

脱发(上星、百会、率谷、玉枕、三阴交)............. 222

疔疮(二白、郄门、身柱、灵台、委中)...............224

脚气(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公孙、太白)....... 226

带状疱疹(合谷、风池、风府、足三里、涌泉)......228

褥疮(足三里、丰隆)....................................230

第10页

第 章 1 认识推拿—最简单的自然疗法

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跷,其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

方法之一。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

解剖和病理诊断知识,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

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推拿是一种物理

的自然治疗方法。入门简单,易掌握,人人都可以是推拿师。

推拿穴位能够有效祛病保健康·简便取穴,让您轻松找准穴位

图解基础推拿(按摩)手法·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11页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推拿是一种特有的

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并用

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与穴位结合祛病,效果常事半功倍。

推拿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推拿疗法是中医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运用手的技巧,在人体皮肤上连续施

力、“由外治内”的治病方法。《史记》就曾记载先秦时名医扁鹊用推拿疗法治病的事

例。而秦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可见推拿这种理疗法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若在病痛的局部按按揉揉,或者用小石头刺刺、小

木棍扎扎,就能减轻或者消除病痛,由此逐渐发现了经络穴位的神奇之处。其实这种“以

痛为腧”的取穴方式,就是推拿腧穴的原形。

后来先古医家不断总结经验,对腧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摸清了按压什么位置能起

到什么样的治疗作用。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已有具体名称的穴位大概有160个。之

后,古代的医学家们对穴位的主治功能方面的认识也不断地丰富、完善起来。到了清代,

有名称的穴位一共有361个。这361个穴位分别位于十二经和任督二脉之上,有固定的名称

和固定的位置,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经穴”,或者“十四经穴”。另外有一些穴

位,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固定的位置,但是却不属于十四经,而是属于另外一个系统,那

就是“经外奇穴”,比如说四缝、定喘等。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穴位之外,其实还有一类穴

位,它们既没有固定的名字,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这就是“阿是穴”。“阿是穴”其实就

是病痛局部的压痛点或者敏感点。

人体穴位的主要功效

中医认为,人体穴位主要有四种大的作用:首先它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其

次它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当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时候,穴位局部可能会有一些变

化;再次,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些变化来推断到底是身体的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从而来协

助诊断;最后,当人体出现疾病的时候,这些穴位还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刺激部位。

推拿穴位能够有效祛病保健康

002

第12页

013

推拿的主要功效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邪气

所客之处。在防治疾病时,穴位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

点,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

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而推拿穴位可以增强机体免疫

力,防病治病。临床实践证明:推拿一般有以下五大功效。

平衡阴阳,调整脏腑

阴阳失调便会引发脏腑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

生。推拿能够调整脏腑的功能,使之达到阴阳平衡。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作为运行气血的通路,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它将人体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当经络不通时,机

体便会发生疾病,通过推拿,可以使经络疏通,气血流通,

进而消除疾病。

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自我推拿是患者通过自我刺激穴位,增强其扶正、祛邪

的功能,从而促进自身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保持软组织

的弹性,提高肺活量等的一种手段。

强壮筋骨,通利关节

骨伤疾患会直接影响到运动系统功能,自我推拿能够强

健筋骨,令患者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令由于肌肉等软组织

痉挛、粘连而导致关节失利的患者解痉松粘、滑利关节。实

践证明,在病变的关节部位进行推拿,可以促进关节滑液的

代谢,增强关节囊和关节的韧性。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

肢体软组织损伤之后,这个部位的毛细血管便会破裂出

血,形成局部瘀血而又肿胀疼痛的现象。外伤或者出血这种

局部的刺激可引起血管的痉挛。推拿能够加速局部供血、消

散瘀血、松解粘连、消除痉挛、恢复关节功能。推拿不仅能

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还可以防治许多疾病。

003

第13页

1.5寸

在养生知识日益普及的今天,穴位推拿早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经络

穴位是一项技术活,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找对了穴位,再加上适当的手法,便可

以益寿延年,如果在一窍不通或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胡乱摆弄,往往会弄巧成拙。

手指同身寸度量法

手指同身寸度量取穴法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标准度量取穴,是临床取穴定位常用

的方法之一。这里所说的“寸”,与一般尺制度量单位的“寸”是有区别的,是用被取穴

者的手指作尺子测量的。由于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不同的人用手指测量到的一寸也不等

长。因此,测量穴位时要用被测量者的手指作为参照物,才能准确地找到穴位。

(1)拇指同身寸: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向宽度为1寸。

(2)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指的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

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为准,四指横向宽度为3寸。

另外,食指和中指二指指腹横宽(又称“二横指”)为1.5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三指指腹横宽(又称“三横指”) 为2寸。

简便取穴,让您轻松找准穴位

1寸 1寸 3寸

004

第14页

感知找穴法

感觉疼痛的部位,或

者按压时有酸、麻、胀、

痛等感觉的部位,可以作

为阿是穴进行治疗。阿是

穴一般在病变部位附近,

也可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

的地方。

标志参照法

固定标志:常见判别穴位的标志有眉毛、

乳头、指甲、趾甲、脚踝等。如:神阙位于腹

部脐中央;膻中位于两乳头中间。动作标志:

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显现的标志。如

张口取耳屏前凹陷处即为听宫穴。

简易取穴法

简易取穴法主要用于某些特定穴位

的取穴,其特点为简便易行,通常仅作

为取穴法的参考,应用时多以体表标志

法和骨度分寸法为准。如两耳尖连线的

中点取百会(如下图所示);两手伸

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

人体直立双手下垂取风市;握拳,屈指

时中指尖处为劳宫等。

膻中穴

承山穴

百会穴

005

第15页

骨度分寸法

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脐孔至耻骨联合上

缘为5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

纹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胫骨内侧髁下缘

至内踝尖为13寸。

部位 起止点 骨度分寸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耳后两乳突之间 9寸

胸腹部

岐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3寸

侧胸部 腋下至第11肋端下方 12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 18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16寸

外踝高点至足底 3寸

骨度分寸度量法

9寸

12寸

006

第16页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中国百姓日常保健的常用手法,推拿的方法不同,

其效果也不一样。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推拿的各种手法,让您一目了然,手到病除!

图解基础推拿(按摩)手法

压法

以肢体在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的方法称为压法。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镇静安

神、祛风散寒和舒筋展肌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进行胸背、腰臀以及四肢等部位的推拿。

0 1 指压法

以手指用力按压穴位,还可

以一边用力,一边顺着一定

的方向滑动。

0 2 掌压法

以掌面为着力点对体表的治

疗部位进行按压,可以一边

用力一边进行滑动。

0 3 肘压法

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为着

力点,对体表治疗部位进行

按压。

捏法

捏法就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相对用力,提捏身体某

一部位皮肤肌肉的推拿手法。捏法的动作和拿法相似,只

是用力较轻微,动作较小。捏法如果施用于脊柱两侧部

位,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捏脊”。捏法适用于头部、颈

部、四肢和脊背,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安神益智的

作用,能够治疗消化道疾病、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多种

慢性疾病。

0 1 捏法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相对

用力,提捏某一部位的皮

肤肌肉。

007

第17页

点法

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的推拿手法称为点法,

也称点穴。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

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的推拿。

0 1 拇指指端点法

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

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压

一定的部位。

0 2 屈拇指点法

拇指屈曲,用拇指指间关节

桡侧点压一定部位。操作时

可用拇指端抵在食指中节外

缘以助力。

0 3 屈食指点法

食指屈曲,其他手指相握;

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

分点压一定部位。

拿法

以单手或者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住施术部位,相对用力,并做持续、有节

律的提捏方法,称为拿法。主要用于颈部、肩背部及四肢部位。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拿后

需配合揉摩动作,以缓解刺激引起的不适。注意拿捏时间不要过长,次数不宜过多。

0 1 二指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提拿推拿部

位。一般适用于颈项部、骨

关节处,动作宜轻柔,切忌

用力过猛。

0 2 三指拿法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拿推

拿部位。逐渐用力内收,提

起肌肤,做轻重交替而连续

的提捏或揉捏。

0 3 掌拿法

让拇指与四指分开,用掌部

力量提拿推拿部位。操作

时,手法要稳而柔和,力度

适中。

008

第18页

按法

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推拿手法,称为按法。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

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根按

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位穴位;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位穴位。

0 1 掌按法

用掌根或全掌着力于体表某

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

下压,称为掌按法。

0 2 指按法

用手指着力于体表某一部位或

穴位上,做一掀一压的动作,

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指按法。

0 3 肘按法

用手肘的力量着力于体表某

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

下压,称为肘按法。

揉法

揉法指的是用指、掌、肘部吸附于肌体表面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在反射区上做柔和缓

慢的回旋转动或摆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一类推拿手法。揉法具有宽胸理气、消

积导滞、祛风散寒、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0 1 单指揉法

用拇指指腹吸附于肌体的某

些部位、穴位或反射区上做

回旋的揉动,力度适中,适

用于狭小部位。

0 2 多指揉法

将食指、中指或多指并拢,

指腹着力,吸附于肌肤的某

些部位或穴位上,做腕关节

连同前臂小幅度回旋转动。

0 3 大鱼际揉法

用大鱼际着力于肌肤的一定部

位上,腕部放松,以前臂为支

点,前臂做主动转动,带动腕

部做柔和缓慢的旋转动作。

009

第19页

0 1 掐法

以拇指指甲

在一定的部

位或穴位上

用力掐压的

一种推拿手

法。在掐压

的过程中,以受术者能承受为度。

提拿法

提拿法指的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或用双手分置于患部肌肉或肌腱上,用力向上提起并进行节

律性拿提的推拿手法。提拿法能够通经活络、解除疲劳,多适用于颈肩部、腰背部等部位。

0 1 单手提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患部肌肉或肌腱

两侧,用力向上提起并进行节律性拿提。

0 2 双手提拿法

双手分置于患部肌肉或肌腱上,用力向上

提起并进行节律性拿提。

0 4 掌根揉法

以掌根部吸附于肌体的某些部

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

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做回旋转动。

0 5 掌揉法

全掌紧贴于肌肤的某些部位

上,腕部自然放松,以肘为支

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手

腕做柔和缓慢的回旋转动。

0 6 肘揉法

用肘的尺桡交界处肌肉丰满的

部位着力于肌体的某些部位

上,以肩为支点,上臂做主动

摆动,带动前臂做回旋转动。

掐法

掐法指的是以拇指指甲在一定的部位

或穴位上用力按压的一种推拿手法。掐法

适用于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穴位,是一种强

刺激的手法,具有开窍解痉的功效。如掐

人中穴可以解救中暑及晕厥者。

010

第20页

按揉法

按揉法指的是用指腹和掌根置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短时间的按压,再做旋转揉动或边

按边揉的推拿方法。按揉法能够开窍提神、调和气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

推拿。

0 1 拇指按揉法

以拇指指腹置于施术部位进行短时间的按

压,再旋转揉动或边按边揉。

0 3 鱼际按揉法

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置于身体上进行短时间

的按压,再旋转揉动或边按边揉。

0 2 多指按揉法

以多指指腹置于施术部位进行短时间的按

压,再旋转揉动或边按边揉。

0 4 掌根按揉法

用手掌根部置于施术部位进行短时间按

压,再旋转揉动或边按边揉。

0 1 拍法

以虚掌拍

之,常用于

肩背部、

腰骶部及臀

部。在操作

过程中忌用

实心掌拍

打,作用力度应保持一致。

拍法

用虚掌或适用的拍子拍打体表部位的

一种推拿手法,称为拍法,又称拍打法。

拍打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多作为治疗的

辅助手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但是胸腹部

极少运用,常用于肩背、腰骶部及大腿

部,具有舒经活络、消除疲劳等作用。

011

第21页

推拿治疗的范围很广,在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适

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但是它也不能够包治百病,有些疾病便

不适合通过按摩来进行治疗。

推拿的适应证

(1)外科:如上肢部伤筋(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腱鞘炎

等)、脊柱部伤筋(落枕、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下肢部伤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等。

(2)内科:治疗范围包括心脑系病症(不寐、中风后遗症等)、脾胃肠系病症(胃

痛、泄泻、便秘等)、肝胆系病症(胁痛)等。

(3)妇科:包括月经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产后病(产后缺乳、乳腺炎

等)、妇科杂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

(4)儿科:包括感冒、发热、咳嗽、厌食、疳积、呕吐、腹泻、便秘等。

另外,其他方面的疾病也适合用推拿方法进行治疗,如男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等。

推拿的禁忌证

(1)脑部出现栓塞和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脑出血患者,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

(2)出现了皮肤破溃或者是患有妨碍推拿施术的皮肤病者。

(3)患伤寒、乙脑、流脑、霍乱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4)皮肤常有瘀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容易出血者。

(5)患有诊断不明的急性颈部脊椎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

(6)癌症、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又极度消瘦的患者要禁用头部推拿按摩。

(7)处于特殊生理期,如月经期和怀孕期的妇女,均不宜推拿按摩。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

总之,在使用推拿疗法之前,一定要了解哪些症状和疾病是不宜用推拿来治疗的,以

免保健不成,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012

第22页

第 章 2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

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

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空气污染和全球老龄化,呼吸系统疾

病已在我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日常生活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和治

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感冒·咳嗽·肺炎·哮喘·支气管炎

胸闷·肺气肿·发热

第23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风池 「疏风祛邪解表」

定位: 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

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成钳形拿

捏风池穴。

定位: 位 于 鼻 翼 外 缘 中 点 旁 , 当 鼻 唇

沟中。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指腹点按迎香穴,以重刺激

手法操作。

②迎香 「宣通鼻窍」

感冒

临床症状: 感冒,中医称“伤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

病。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起病急、发热轻、恶寒

重、头痛、周身酸痛、无汗、流清涕、咳嗽吐清痰等。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

寒轻、流黄涕、咳吐黄痰、口渴、咽痛、大便干、小便黄、扁桃体肿大等。

基础治疗: 风池、迎香、合谷、风府、大椎。

随症加穴: 若风热感冒,加按曲池;若鼻塞,加按上迎香;若头痛,加按印堂。

014

第24页

定位: 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

陷中。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按在风府穴上,

环形揉按。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

用力按揉。

定位: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中。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和食指两指相对置于合谷穴

上,用掐法掐按合谷穴。

定位: 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5~7次

④风府 「泻热安神、祛风解表」 ⑤大椎 「疏风祛邪解表」

③合谷 「祛风解表清热」

推 拿 方 法

015

第25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肺俞 「宣肺化痰理气」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紧并于中指,手指前端放于

肺俞穴上,环形按揉。

定位: 位于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

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食指、中指、无名指紧并,放于云

门穴上揉按。

②云门 「宣肺化痰」

咳嗽

临床症状: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咳嗽的病因有上呼吸道感

染、支气管炎、肺炎、喉炎等。咳嗽的主要症状为喉间有痰声,似水笛哮鸣声,痰多色稀

白或痰色黄稠、量少、易咳出,喉痒欲咳等。在治疗的同时,通过刺激穴位也可以缓解或

治疗咳嗽。

基础治疗: 肺俞、云门、膻中、尺泽、太渊。

随症加穴:若咽喉干痒,加按太溪;若汗多,加按三阴交。

016

第26页

定位: 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陷处。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在尺泽穴上,适当用

力揉按,以有酸胀感为佳。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尖垂直轻轻掐按太渊穴,

以有酸胀感为佳。

定位: 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

处。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

指腹放于膻中穴上按揉。

定位: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次数

100次

④尺泽 「清宣肺气」 ⑤太渊 「调理肺气、通调血脉」

③膻中 「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017

第27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天突 「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定位: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

窝中央。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环形按

揉天突穴,力度轻柔。

定位: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平第一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点按中府穴100

次,然后向外揉按。

②中府 「调理肺脏气机」

肺炎

临床症状: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组织病变所发生的炎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咳嗽、咳痰,深呼吸和咳嗽时,有少量或大量的痰。部分患

者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肺水肿、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支气管扩张等

疾病。本病起病急,自然病程是7~10天。

基础治疗: 天突、中府、膻中、肺俞、经渠。

随症加穴: 若咳嗽声重,加按风池;若胸闷气短,加按曲池;若痰多黏稠,加按丰隆。

018

第28页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着力于肺俞穴按压,以

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经渠穴,以有轻微

的酸胀感为宜。

定位: 位于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

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大鱼际或掌根贴于膻中穴上,逆

时针揉按。

定位: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次数

100次

④肺俞 「宣肺化痰」 ⑤经渠 「宣肺利咽、降逆平喘」

③膻中 「清肺止喘、宽胸理气」

019

第29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天突 「降逆顺气、祛痰利肺」

定位: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

窝中央。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食指与中指并拢,用两指指尖放于

天突穴,环形按揉。

定位: 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于列缺穴上揉按,以局部

有酸痛感为宜。

②列缺 「宣肺散邪、止咳平喘」

哮喘

临床症状: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变

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常常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

状突然发生。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

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

基础治疗: 天突、列缺、曲池、孔最、丰隆。

随症加穴: 恶寒发热,加按风府;喘急胸闷,加按大椎;咳喘气短,加按脾俞。

020

第30页

定位: 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

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于孔最穴上揉按,力

度适中。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于丰隆穴上揉按,力

度适中。

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于曲池穴上揉按,以局部

有酸痛感为宜。

定位: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次数

100次

④孔最 「宣肺解表、肃降肺气」 ⑤丰隆 「健脾化痰祛湿」

③曲池 「清热和营、降逆活络」

021

第31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中府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定位: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平第一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适当用力按揉中府穴,以有

酸胀感为佳。

定位: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将右手掌根放在膻中穴上,适当用

力按揉。

②膻中 「活血通络、清肺止喘」

支气管炎

临床症状: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喘息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为特征。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

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因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

管管腔狭窄,故产生气喘。

基础治疗: 中府、膻中、尺泽、列缺、肺俞。

随症加穴: 若咳嗽声重,加按风池;若胸满气胀,加按太冲;若痰多黏稠,加按丰隆。

022

第32页

定位: 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列缺穴,以潮红

发热为佳。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在肺俞穴上,适当点

揉,以有酸胀感为佳。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在尺泽穴上,适当用力揉

按,以有酸胀感为佳。

定位: 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陷处。

推拿次数

30次

④列缺 「宣肺理气、利咽宽胸」 ⑤肺俞 「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③尺泽 「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023

第33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膻中 「活血通络、宽胸理气」

定位: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双掌重叠,以膻中穴为中心,顺时

针方向旋转推拿。

定位: 位于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

前正中线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提擦胸乡穴,同

时深吸气。

②胸乡 「清宣肺气」

胸闷

临床症状: 胸闷,可轻可重,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自主感

觉。轻者可能是功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经西医诊断无明显的器质

性病变。严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经西医诊断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基础治疗: 膻中、胸乡、俞府、中府、云门。

随症加穴: 若身倦乏力,加按百会;若头晕头痛,加按印堂。

024

第34页

定位: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

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指腹推按中府穴,以酸胀发

热为度。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指腹推按云门穴,以酸胀发

热为度。

定位: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

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

线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两掌交错对推,从俞府穴推摩至对

侧腋窝。

定位: 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

旁开2寸。

推拿次数

100次

④中府 「清泻肺热、宽胸理气」 ⑤云门 「清肺理气」

③俞府 「宣肺理气」

025

第35页

推拿 呼吸科 方法

①定喘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

开0.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食指、中指并拢,在定喘穴上做环

形有规律的按揉。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四指合拢做支撑点,用拇指指腹揉

按肺俞穴,以有酸胀感为度。

②肺俞 「补肺气、补虚清热」

肺气肿

临床症状: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的气道过度膨胀、充气,肺容量

增大,破坏气道壁的病理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胸闷、呼吸急促、体重下降、食欲

减退、上腹胀满等。吸烟、细菌感染、粉尘、刺激性因素等均可引起终末细支气管的阻

塞,引发炎症导致肺气肿。

基础治疗: 定喘、肺俞、合谷、尺泽、涌泉。

随症加穴: 若头晕,加按百会;若心悸,加按内关;若食欲不振,加按中脘。

026

第36页

定位: 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陷处。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尺泽穴,有酸痛感

为宜。

推 拿 方 法

四指并拢按在涌泉穴上,反复搓

擦,以足心发热为佳。

定位: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

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以有

酸胀痛感为佳。

定位: 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100次

④尺泽 「清热宣肺」 ⑤涌泉 「滋阴益肾、降逆理气」

③合谷 「清泄肺热、通经活络」

027

第37页

推拿 发热 呼吸科 方法

临床症状:发热是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中医认为,发热分外感发热和内

伤发热。外感发热见于感冒、伤寒、瘟疫等病症。内伤发热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

发热、气虚发热等。西医认为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

真菌、疟原虫等。因此感冒、炎症、癌症等均可引起发热。

基础治疗: 上星、风池。

随症加穴: 若内伤发热,加按肺俞;若外感发热,加按大椎;若头晕头痛,加按百会。

①上星 「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揉按上星穴。

定位: 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

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

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30次

推 拿 方 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揉按风池穴。

②风池 「疏风祛邪、清热解表」

028

第38页

第 章 3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

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

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几率较高。

头痛·偏头痛·高血压·冠心病·低血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贫血·脑卒中后遗症·心律失常

第39页

①头维 「疏经活络、通行气血」

定位: 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4.5寸。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尖放于头维穴上,力度由

轻渐重地揉按。

定位: 位于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于印堂穴上揉按。

②印堂 「疏通经络、宁心安神」

头痛

临床症状: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痛感有轻有重,疼痛时间有长有短,

形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胀痛、闷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动感

及头部紧箍感,以及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纳呆、肢体困重等症状。头痛的发病原因

繁多,如神经痛、颅内病变、脑血管疾病、五官疾病等均可导致头痛。

基础治疗: 头维、印堂、百会、太阳、列缺。

随症加穴: 若前额痛,加按合谷;若偏头痛,加按外关;若后枕痛,加按风池。

推拿 内科 方法

030

第40页

定位: 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2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中指指腹放于太阳穴上,

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太阳穴。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于列缺穴上揉按,力度适中。

定位: 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中指指腹由轻渐重地按揉

百会穴。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100次

④太阳 「改善大脑气血运行」 ⑤列缺 「可治疗头痛、落枕」

③百会 「疏经活络、行气止痛」

031

第41页

①太阳 「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定位: 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双目自然闭合,将手掌根贴于太阳

穴上,轻缓平和地揉按。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手指指腹按揉上星穴。

②上星 「熄风清热、宁神止痛」

偏头痛

临床症状: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

经血管性疾患。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可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常有遗传背景。另外,

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睡眠过度)也均可导致偏头痛。

基础治疗: 太阳、上星、百会、风池、头维。

随症加穴: 若恶心呕吐,加按中脘;若头痛剧烈,加按内关。

推拿 内科 方法

032

第42页

定位: 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

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按风池穴,有

酸胀感为佳。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尖放于头维穴上,力度由

轻渐重地揉按。

定位: 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4.5寸。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由轻渐重地按揉百会

穴,有酸胀感为佳。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100次

④风池 「疏经活络、通行气血」 ⑤头维 「疏经活络、止痛安神」

③百会 「疏经活血止痛」

033

第43页

①百会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由轻渐重地按揉百会穴。

定位: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尖放于曲池穴上,由轻渐

重地揉按。

②曲池 「扑灭火气、平缓降压」

高血压

临床症状: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血管

性疾病,血压高于19/12千帕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

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乏力、颜面潮红或肢体麻木等不适表现。中医认为本病

多因精神过度紧张、饮酒过度、嗜食肥甘厚味等所致。

基础治疗: 百会、曲池、神门、肾俞、足三里。

随症加穴: 若烦躁不安,加按风池;若头晕头重,加按印堂。

推拿 内科 方法

034

第44页

定位: 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肾俞穴。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

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于神门穴上按揉,其

余四指附于腕关节处。

定位: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推拿次数

100次

④肾俞 「培补肾元」 ⑤足三里 「健脾化痰降压」

③神门 「宁心安神、清心调气」

035

第45页

①大椎 「调和阴阳、补虚治劳」

定位: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中。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指腹放

于大椎穴上,用力按揉。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于心

俞穴上点揉。

②心俞 「益气养血、养心安神」

冠心病

临床症状: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是中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临床上冠心病主要分为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肌梗

死及心力衰竭等,主要症状有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样、烧灼样疼痛。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

因气滞血瘀所致,与心、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

基础治疗:大椎、心俞、膻中、巨阙、内关。

随症加穴:若手足不温,加按关元;若心悸而痛,加按肾俞。

推拿 内科 方法

036

第46页

定位: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上6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两指指腹放于

巨阙穴上点揉。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指腹放于内关穴上揉按,以

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定位: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

指腹放于膻中穴上按揉。

定位: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次数

50次

④巨阙 「活血化瘀、镇静安神」 ⑤内关 「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③膻中 「行气通阳、化瘀镇痛」

037

第47页

①气海 「补气升压」

定位: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下1.5寸。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气海穴,以

局部潮红、发热为度。

定位: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食指、中指指端按在百会穴上,

以顺时针方向揉按。

②百会 「调诸阳经、提升阳气」

低血压

临床症状:低血压指血压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部分人群无明显症状,

病情轻微者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等,严重者会出现直立性眩晕、

四肢冰凉、心律失常等症状。西医诊断低血压的标准为血压值小于12/8千帕。

基础治疗: 气海、百会、足三里、太溪、心俞。

随症加穴: 若自汗,加按中脘;若失眠健忘,加按四神聪;若四肢不温,加按关元。

推拿 内科 方法

038

第48页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

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30~5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按在太溪穴上,以顺时针的

方向揉按。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点按心俞穴,以有酸胀

感为度。

定位: 位于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50次,以

局部潮红、发热为度。

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推拿次数

50次

④太溪 「滋阴益肾、益气升压」 ⑤心俞 「补心养血升压」

③足三里 「补脾养血升压」

039

第49页

①足三里 「化瘀止痛、益气养血」

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将拇指放于足三里穴上,由轻渐

重、顺时针方向轻摩。

定位: 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

陷处。

推拿次数

50次

推 拿 方 法

搓热双手手心后,迅速覆盖在阳陵

泉穴上,顺时针方向轻摩。

②阳陵泉 「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症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节段性炎

症,是指血管炎症病变处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闭塞的病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

中、小动脉、静脉,以下肢病变最为常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皮肤点片状、足趾麻木、有

灼热及针刺样疼痛、小腿肌肉疼痛,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基础治疗: 足三里、阳陵泉、中都、解溪、太溪。

随症加穴: 若痛有定处,加按阿是穴;若肌肉疼痛,加按三阴交。

推拿 内科 方法

040

第50页

定位: 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

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

腱之间。

推拿次数

60~100次

推 拿 方 法

双手拇指放于解溪穴上,由轻渐重

点按。

推 拿 方 法

拇指放于太溪穴上压揉,其余四指

附于患者小腿外侧。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

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次数

100次

推 拿 方 法

用拇指放于中都穴上由轻渐重地揉

按。

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

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推拿次数

150次

④解溪 「舒筋活络、通行气血」 ⑤太溪 「滋阴益肾」

③中都 「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04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络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