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人录(2016年)

发布时间:2022-7-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州好人录(2016年)

助人为乐篇3所公立小学建立,解决了社区内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因小区内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每次春节返乡时都要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长途车站坐车,出行非常不便。戎坚群便开着私家车免费送他们去车站。后来越来越多居民受感染加入并成立了“凤馨爱心车队”,以“冬日暖阳,有爱返乡”为口号,在春节期间为小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接送服务。 2013年9月,凤馨苑社区成立了凤馨志愿服务队,并推选戎坚群为首任队长,大家都称呼他为“戎队”。凤馨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不久,在戎坚群的带领下,小区开设了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公益图书馆,书籍由业主自发捐赠。目前共有4000多本书籍,每天都对外开放。图书馆成立后,便成了孩子和长者的“天堂”,几乎天天都人气爆棚。此外,戎坚群还创办了万木公益课堂,号召社区内各行各业的人士为孩子们免费讲课,还吸引了社区内外国友人的加入。同时,每天晚上,戎坚群都会穿起红马甲,戴上“义务巡逻队”的红袖章,在小区内及周边巡逻。为了确保小区的安全,每逢节假日,志愿服务队都会加强巡逻,最多时达到每日5次。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每周戎坚群都会召集各组组长开会,了解队员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在他的感染下,志愿服务... [收起]
[展开]
广州好人录(2016年)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6页

1

目 录 CONTENTS

助人为乐篇 1

戎坚群 2

陈丽君 4

曾碧芳 6

陈伟焯 8

陈秀娟 10

黄光媛 12

李笑梅 14

谭国强 16

王英来 18

翁耀佳 20

吴润华 22

杨建丽 24

张军文 26

陈春花 28

黎兆麟 30

严灿开 梁超文 邹志刚

陈艳兵 32

杨春金 34

杨婉娴 36

黎少平 38

邝银开 40

苏湛潮 42

邝小梅 44

邓常珠 46

周玉群 48

吴兰香 50

冯培洪 52

黎爱滨 54

陈杰汉 56

杨文嬉 58

任永全 60

张文炎 62

马润娟 64

何惠芳 66

马 啸 68

李显耀 70

苏文超 72

黎玉华 74

黄耀平 76

谭惠玲 78

梁北珍 80

陈建兴 82

万寨雨 84

何德言 86

何炯春 88

第7页

2

张洁珠 90

欧宇勤 92

梁文峰 94

程世才 96

王承红 98

黄妙珍 100

杨国斌 102

罗文波 104

王玉娥 106

李葛银 108

郭 容 110

潘耀权 112

王 恒 114

麦杰伟 116

梁汝琼 118

马焕君 120

见义勇为篇 123

张梁豪 124

赖达怡 126

胡振华 128

尹晓龙 130

章 荣 132

韦汉扬 134

蔡奕多 136

陈剑武 138

黎锦洪 140

何锦沛 142

关志鹏 144

吴宏宇 146

卢灿广 148

岳朝阳 150

黄锦波 152

唐伟华 李寿洲 154

杨子川 156

周祥春 宋金林 158

曾玉初 160

宋世伟 162

谭志成 164

杨伟年 166

谢豪博 168

毕灼成 170

邓保枝 172

朱露燕 174

郭金弟 176

张国宏 178

胡庆强 180

任小军 182

陆汉楚 陆柱辉 何杰明

吕汝颜 184

诚实守信篇 187

黄式水 188

周 红 190

付 译 庄思楷 王锦涛

王 宜 192

李美莲 194

林致碧 196

第8页

3

何炳坤 198

胡建平 200

谢桂芳 202

梁群英 204

王坤媛 206

官金仙 208

敬业奉献篇 211陈 瑶 212

张红智 214

叶永权 216

周志堂 218祝 轩 220

黎连意 222

何林清 224

何丹凤 226

姚淦耀 228

范继军 230

高建峰 232韩 熔 234

洪春华 236

欧永辉 238

陶建平 240

王云松 242叶 静 244袁 越 246

郑志坚 248

周光清 250

钟见兴 252

邹年根 254

陈德生 256

王继勇 258

洪秀云 260

戚爱枝 262

马文龙 264

何丽金 266

欧阳伟丰 268

潘慧婷 270

徐座潮 272

孙林娜 274李 敏 276

曾文捷 278李 敏 280

卢耿弟 282

蓝友香 284

朱素兰 286黄 莹 288

陈伟纲 290

莫明聪 292

黎永鸿 294王 峰 296

曾素明 298

李伟乐 300

谢棣英 302

彭素云 304

谭建新 306

李金云 308梁 冰 310

李凌崴 312

第9页

4

刘宏成 314

胡灵莉 316

朱纪安 318

陈作桓 320

何锡洪 322林 雪 324

陈金荣 326

皮新军 328郑 帆 330

刘佩星 332

汪汉华 334

钟柳珍 336

李远清 338

钟进甜 340

陈宗宏 342巢 妍 344张 勇 346

赵桂华 348

刘小兵 350

何道生 352

罗攀峰 354

叶世远 356

曾祥勇 358

莫传莹 360

张洁文 362

孝老爱亲篇 365

廖洁容 366

宁深莹 368

唐建蓉 370

徐桂兰 372

陈建华 374

李建广 376

陈爱宜 378

李榕枝 380

罗水妹 382

周戬阳 384

肖洁玲 386

高笑容 388

林映桂 390

冯志敏 392冯 添 394

戴莉帆 396黎 鸡 398

林浩亮 400

第10页

ZHUREN-WEILE PIAN

助人为乐篇

第11页

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戎坚群

 人物小传:

戎坚群,1976年

生,广东省汕头市人。

建学校、设图书馆、组

车 队 、 开 学 堂 …… 他

是居民口中的“大管

家”。8年前,他“单

枪匹马”闯入公益圈,

用自身行动感染身边人

参加公益活动,筑起了

“最美志愿社区”。

 主要事迹:

“有困难,找戎队!”在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凤馨苑社区,戎坚群是家喻

户晓的“大名人”。2008年,戎坚群来到增城区永宁街定居。当时他所居住的

凤馨苑社区属于新建社区,附近的学校等配套设施还未完善,孩子们的读书问

题成了压在近3万名居民心口的“大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戎坚群和几名

业主主动找到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和社区居民的诉求。2010年,凤馨苑社区第一

第12页

助人为乐篇

3

所公立小学建立,解决了社区内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因小区内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每次春节返乡时都要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到长途车站坐车,出行非常不便。戎坚群便开着私家车免费送他们去车站。后

来越来越多居民受感染加入并成立了“凤馨爱心车队”,以“冬日暖阳,有爱

返乡”为口号,在春节期间为小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接送服务。

2013年9月,凤馨苑社区成立了凤馨志愿服务队,并推选戎坚群为首任队

长,大家都称呼他为“戎队”。凤馨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不久,在戎坚群的带

领下,小区开设了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公益图书馆,书籍由业主自发捐赠。目

前共有4000多本书籍,每天都对外开放。图书馆成立后,便成了孩子和长者的

“天堂”,几乎天天都人气爆棚。

此外,戎坚群还创办了万木公益课堂,号召社区内各行各业的人士为孩子

们免费讲课,还吸引了社区内外国友人的加入。

同时,每天晚上,戎坚群都会穿起红马甲,戴上“义务巡逻队”的红袖

章,在小区内及周边巡逻。为了确保小区的安全,每逢节假日,志愿服务队都

会加强巡逻,最多时达到每日5次。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每周戎坚群都会召集

各组组长开会,了解队员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在他的感染下,志愿服务队

的成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了700余人。

多年付出,戎坚群的义举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被大家亲切地称呼

为“大管家”。

 致敬词:

助人为乐,和谐之光。你用一腔热血播撒大爱,你用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手牵手,乐善好施;心贴心,与人为善:你是无愧于时代的好人。

第13页

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丽君

 人物小传:

陈丽君, 1991年

生,广州市人。陈丽君

毕业于广州大学,于

2015年3月至12月在西

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

沙东乡果麦教学点支

教。她怀着激情和梦

想,给西藏这片纯净的

土地带去知识和爱。

 主要事迹:

“我的朋友,谢谢你为果麦教学点付出的心血,不仅那群孩子会记起你,

而且这里的老百姓也会想念你……”2015年12月,陈丽君在结束近9个月的西

藏支教时收到一条藏区朋友发来的短信,感谢她为藏区孩子的付出。

2012年,陈丽君从广州骑行去北京,在济南遇到从武汉骑行到北京的小

龙,两人志趣相投,从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小龙喜欢写诗,他有一位诗友

在西藏偏远山村当老师。在诗友的诚挚邀请下,小龙有了到西藏支教的想法。

第14页

助人为乐篇

5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陈丽君,两人不谋而合,2014年10月两人结伴前往西

藏实现自己的支教梦。

经过长途跋涉,陈丽君从平原地区来到海拔3700米的藏区村落,来到支教

学校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沙东乡果麦教学点。落后是她对藏区生活条件的

第一印象,从县城到村子要走150公里土路,要经过一片无人区,非常艰险。

村子的房子建在山坡上,一到夏季,就会发生泥石流。藏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摩托车和马。由于草场资源紧缺,每家每户只能养17头牛,收入来源主要是卖

虫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藏民的教育观念落后,十四五岁的孩子才上小学一

年级。医疗条件也很落后,大人孩子生病基本没有条件看病。尽管条件恶劣,

但在9个月的支教过程中,陈丽君还是用情用心收获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

陈丽君无法忘记藏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条件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她认为通

过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摆脱现状,改变人生。但她也深知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

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跟一同前来支教的小龙商量如何才能壮大支教队伍。

2015年4月30日两人共同成立了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

目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学生家的冬虫夏草,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每卖出

一克虫草,就捐出5元钱用于招募藏区支教老师和给有需要的藏区孩子提供医

疗和生活补助。目前,小龙山区儿童公益项目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

陈丽君的号召下参与其中,为藏区儿童奉献绵薄之力。

 致敬词:

“90后”女大学生志愿者赴藏支教并创办公益项目,在青春岁月里接力传

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完美演绎大学生与小学生的共同

成长,用爱心给藏区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用真情描绘青春本色。

第15页

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曾碧芳

 人物小传:

曾碧芳,1956年

生,原广州市天河区石

牌东志愿驿站站长。年

近六旬的曾碧芳受到自

己孩子的激励,从零开

始,搭建志愿驿站。她

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志

愿服务活动不计其数。

 主要事迹:

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曾碧芳曾经一度闲得发慌。她苦苦思索怎么创造生

命“第二春”,自从当了志愿者,她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

当2014年接手广州市石牌东志愿驿站任职站长时,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

法:要把这里打造成千人参与的志愿平台。此前,这里还是一个没有启用过

的服务驿站,零志愿时、零志愿者。可曾碧芳信心满满,她相信自己一定能

成功。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康园工疗站的学员们平时缺乏主题活动,于是,曾碧芳

第16页

助人为乐篇

7

设计出不同的课程与活动主题,并精心准备教具用品,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给学

员们讲课。为丰富课程内容,她与社会企业等广泛联系合作,组织学员们走出

课室,来到户外参加有轨电车试乘、游玩百万葵园、参观珠江啤酒厂等寓教于

乐的主题活动。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东驿站一直坚持关爱城市美容师。志愿者们经常煮凉

茶、煮糖水、煲靓汤、煮姜蛋给可爱可敬的环卫工人们。

实际上,曾碧芳患有糖尿病,身体经常不舒服,但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

冬,她都坚持每天到驿站值班,开展活动。无论是编排驿站值班表、打扫站内

外卫生,还是外出活动,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她借着驿站传递出满满的正

能量。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志愿队伍,为队伍输入新鲜血液,曾碧芳组织驿站与部

分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志愿团队,一同开展火炉山环保清理垃圾志愿服务、

探访老人以及开展贫困山区助学等公益活动,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

大力支持。

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广州市天河区石牌东驿站从一个完全空白的框架,发

展成为志愿者接近1000人的队伍,组织各类活动120多场,投入志愿服务时长

共计7000多小时,且在2015年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连续四期的志愿驿站示

范站评选中,均获得示范站称号。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年近六旬的曾碧芳从零开始,搭建起千人参与的志愿驿站,爱心形象深入

民心。曾碧芳的事业“第二春”,向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第17页

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伟焯

 人物小传:

陈伟焯,1952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长兴

街乐意居社区居民。他

能认全楼上楼下的老街

坊,往往街坊只需一个

电话他就爽快地上门搭

手帮忙。他的助人善

举,把这个社区带回了

纯真年代。

 主要事迹:

63岁的陈伟焯有“活雷锋”称号。在类似“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

树地震等的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总是社区里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人。他把

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不但自己常常第一个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还带动家

人、邻居参加。

陈伟焯周围,老年人比较多。有时哪个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

会帮助老人把菜送到家里。到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他会慰问社区里的困

第18页

助人为乐篇

9

难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说说话、下下棋、打扫卫生,做一顿饭给老人们吃,也

会送上一些慰问品给老人。哪家老人有个不舒服,陈伟焯总是随叫随到帮人按

摩,邻居都称赞他有一套好“指法”。

前几年,邻居家因为突然的一场变故急需用钱,不得已向陈伟焯开口借

钱。陈伟焯一听,二话没说就把钱借给邻居。陈太太抱怨:“你这样,自己

要钱用向谁借?”他说:“人家有困难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有能力就帮一

下。”邻居对此万分感谢,陈伟焯摆摆手,没说什么。

在他的眼中,邻居的情谊比金钱宝贵得多。一天半夜,对门陈老伯家的抽

水马桶突然坏掉了,恶臭的粪便溢出,弄得满地秽物。老人火急火燎地给他打

去求助电话。当时陈伟焯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接了电话,马上清醒过来,找

了工具就出门修理。

陈伟焯还曾帮助迷失儿童找回家人。一次,他发现一个小女孩孤身一人在

路上,神色迷茫,陈伟焯把孩子送到居委会,让孩子先有个安身之处。没想到

在社区巡逻中,他发现了走失孩子的奶奶,于是他带着老奶奶找到了孙女团

聚。对此,孩子的家长非常感激。

陈伟焯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20年多来,他一直主动在社区

挑起义务栽花和种草的重担。不顾年老,将居民楼下花坛中的荒草拔掉,自带

栽花工具,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挖坑、栽花、浇水,十分认真细致,把社区

打扮得格外美丽,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作为一名老党员,陈伟焯乐捐款、帮寻人、照顾孤寡、照料社区花草,温

暖了受助人,感动了社区居民的心。

第19页

1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秀娟

 人物小传:

陈秀娟,1957年生,

现任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

志愿服务大队副大队长,

中信广场志愿驿站站长。

她的志愿服务超过2万个小

时,连续9年大年初一无偿

献血,把志愿服务当作自

己的第二生命。

 主要事迹:

陈秀娟用志愿服务来拓宽自己的生命宽度。2004年东南亚海啸募捐,2008

年四川地震募捐,社区困难家庭探访,为困难老人服务,造血干细胞宣传和采

样入库……在最有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2011年,陈秀娟主动向共青团广州市委提出承接亚运时期留下的西关

小屋,希望利用小屋作为公益平台,服务社会。2012年3月,“传递生命火

种——中信广场站”正式启动,这是广州市唯一的专业服务点,也是中华骨髓

库广东分库的志愿者固定的、常态化的宣传平台。

第20页

助人为乐篇

11

作为站长的她,带领志愿者们,坚守每天开站5个小时的承诺,在向市民

提供帮助的同时,她向年轻人宣传和派发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资

料,讲解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把小小的六平方米小屋打造成为中华骨髓

库广东分库的采样点。

每当陪护捐献者的时候,陈秀娟都会事前了解捐献者的生活习惯和个人需

求,她会为素食者专门准备香喷喷的玉米汁,为熬夜的捐献者准备补品,为在

医院过生日的捐献者带去蛋糕和祝福,端午节也不会忘记给捐献者送上应节的

粽子,还换着花样做甜品给捐献者们品尝。

短短几年,她陪护照顾过的广东分库及外地分库来广东的捐献者,超过

170人。和她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

中,因为捐献者两只手臂都扎了针,不方便活动,这几个小时如果上卫生间的

话就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忙,她都很及时和熟练地端起尿盆为捐献者解决难题。

每到大年初一,陈秀娟会一大早来到献血站,献血后又继续为前来献血的

市民服务。她甚至还带动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亲切的笑容、悉心的照顾、温暖的呵护,她给每一位捐献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娟妈咪”。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致力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宣传,超过两万小时的服务时数,多年来没有休过

一个完整节假日,陈秀娟把志愿服务当作事业,助人为乐,手有余香。

第21页

1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黄光媛

 人物小传:

黄光媛,1970年生,广州

市天河区棠下街加拿大花园社

区消防志愿者。除了能出色完

成消防工作之外,她也在默默

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能帮多

帮,能做勤做”是她的理念。

 主要事迹:

黄光媛是默默守护社区安全的一分子。她的工作远不仅于发现安全隐患,

若看到乱摆卖、沿路脏乱差、卫生死角等不良现象,“好事”的她会向街道工

作人员反映,有时还会和环卫人员一同打扫街道卫生。

加拿大花园内汽车乱停现象严重,整个小区内的道路都成了停车场。尽管

业主多方投诉,当地派出所也就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发出了整改通知,

但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黄光媛便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做有序停车的规劝

工作。

黄光媛还是一名主动助人的志愿者,只要居民生活或工作遭遇困境,她就

会第一时间出现,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前,社区来了一位忧心忡忡的

第22页

助人为乐篇

13

老伯,到居委会反映他家已成年的女儿自中职毕业后就找不到工作的情况。黄

光媛忽然想起前不久有一间少儿培训机构需要增招一名前台文员,又了解到姑

娘学习的是动漫专业,得知该培训机构也需要聘请动漫老师,于是鼓励姑娘前

往报名面试,从助教做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和锻炼,努力成为一名称职的好

老师。得到了黄光媛的细心疏导和热情鼓励,姑娘豁然开朗,高兴地说回家后

马上整理资料,出门应聘。老伯见状,马上笑逐颜开,连声道谢。

黄光媛的婆家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每逢她回去,总会有一群村民笑脸迎

过来,与她聊天、叙旧。在婆家居住时,村里有一位年迈的聋哑老人,行动不

便,无法与人沟通,一人孤苦伶仃。黄光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常常去

给老人家挑水和洗衣服,还把自家种的青菜送给老人享用。

对于社区一些独居老人家,因为孩子及亲人们都不在身边,更需要旁人的

关心、慰问和帮助。于是,黄光媛主动随从社区专干前往探望这些老人,跟老

人谈谈家常,甚至义务帮老人家打扫卫生等等,受到这些老人的交口称赞。

面对大家的褒奖,黄光媛总是淡淡地笑着说:“举手之劳而已,很平常的

事儿。”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身为社区消防志愿者,在创建城区良好环境之余,黄光媛为居民排忧解

难,赢得一片赞誉。举手之劳,留有余香,施比受更有福。

第23页

1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李笑梅

 人物小传:

李笑梅,1954年

生,广州志愿驿站联合

会理事、广州市天河区

花城广场志愿驿站副站

长。2013年,李笑梅发

起“妈妈私房菜”项

目,每周在服务日为独

居困难老人送去爱心私

房菜。志愿者服务工

作,充实了李笑梅的生命,也点亮了广州的志愿之光。

 主要事迹:

李笑梅,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她从2003年开始服务老人,2008年考取了居

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帮助街道特殊困难人群解决困难,并服务8位老人。

当老人患重病入院,哪怕自己没有多少存款,李笑梅还是会塞几十元给他

们。她常常守候在病床边斟茶递水喂老人吃药,经常守候至深夜。不能在他们

身边陪伴的日子,她也会每晚7—8点给老人打电话。

第24页

助人为乐篇

15

2013年3月28日,她发起了一项为孤寡老人服务的“妈妈私房菜”社区志

愿服务项目,带领一支由家庭主妇组成的“妈妈私房菜”爱心志愿服务队,每

周服务日为独居困难老人送去亲手烹饪的饭菜和老火靓汤。

每个服务日清晨7点,李笑梅和丈夫曾健华就在厨房里忙了起来。他们

把饭菜煮好之后,两人尝尝味道确保没问题,再结伴把爱心餐给需要的老人

送去。

实际上,李笑梅的生活并不宽裕,她每个月的全部退休金都用来当了“妈

妈私房菜”的爱心基金,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很简朴。2015年7月,一直支持私

房菜项目的企业停止了对“妈妈私房菜”的捐助,项目的资助来源断了。李笑

梅和丈夫开始用自己的退休金继续做爱心餐,为夫妻俩所在的花城广场志愿者

驿站,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在 2015年4月28日获得了广州市民政局发放的募捐许可证后,义卖丝袜花

募集爱心资金的项目正式落地。她在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志愿驿站摆上了栩

栩如生的百合、牡丹、玫瑰等丝袜花,希望通过义卖募集“妈妈私房菜”资

金,将这份温暖延续下去。

每一天,李笑梅夫妻俩以志愿驿站为家,坚持在花城广场志愿驿站服务5

小时,在夫妻俩的组织发动下,目前花城广场志愿驿站有骨干志愿者数十名,

注册志愿者2000多人。

每天在花城广场志愿驿站服务、风雨无阻每周给孤寡老人张罗爱心私房

菜、到社区养老院探访孤寡老人、深入山区扶贫助学、到工疗站教智障人士做

手工花……李笑梅就是花城广场的“爱心大使”。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她不求名利,除了“妈妈私房菜”外还进行了多项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的

志愿活动充实了李笑梅的生命,也点亮了广州的志愿之光。

第25页

1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谭国强

 人物小传:

谭国强,1960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棠下

街棠德北居委志愿站站

长。他虽身有残疾,但

乐观向上、助人为乐,

成为居委会与街坊之间

沟通的桥梁。谭国强将

乐于助人的梦想置于社

区公益事业当中,值得

身边每个人学习。

主要事迹:

广州市天河区棠德花苑原是广州市面积最大、入住人口最多的解困房住宅

小区,街道常希望招募一些居民志愿者协助居委展开工作。于是,棠德北社区

居委志愿站站长谭国强成为担上这副重担的人。虽然他身患脊髓灰质炎且右眼

失明,但他乐观向上,积极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和残疾人。

2006年起,谭国强扎进了义务工作中,配合为长者建立专属档案的工作,

第26页

助人为乐篇

17

完善老年人的各项信息,以便及时探访照料有需要的老人。

前几年,社区西三街的吴老身体不适,谭国强得知后,立即和社工上门了

解情况,劝导老人就医,并带老人办理住院手续,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给老人,

让老人有事随时联系他。吴老感动得哭了出来,说志愿者比亲人还亲,是真正

的贴心人。

除了帮助孤寡老人,谭国强还经常与居委沟通他了解的精神障碍患者近

况,配合社区工作。有一次,一名患者的母亲病故,谭国强及时前往了解情

况,发现他因为母亲病逝大受刺激,经常饿肚子,不按时吃药,精神状态非常

差。谭国强很担忧,走访了很久得知,这名患者已经无亲无故,实在无人可照

顾他。于是谭国强经常上门,劝说他前往精神病治疗中心接受医治,这名患者

最终得以及时救治。

谭国强及时助人的故事成为美谈,感染了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在社区里的孤寡、独居老人生病或精神病人发病时,社区居委会都会第一时间

采取应急措施,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更是“随叫随到”,有时更是主动代交

住院押金,陪院看护更是家常便饭。

谭国强的志愿工作还包含了很多。有段时间,棠德北社区加大了对垃圾分

类工作的资金投入,在每栋楼的楼道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同时开展以“垃

圾分类从我做起、从家开始”为主题的宣传实践活动。谭国强经常张贴海报、

横幅和派发分类工具,帮助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谭国强在老人身上点亮心灵之灯,照亮自己,也温暖着社会。他身患残

疾,却将乐于助人的梦想置于社区公益事业当中,值得身边每个人学习。

第27页

1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王英来

 人物小传:

王英来,1974年

生,广州中英保实业有

限公司(简称“中英保

公司”)、广东中英保

安全服务有限公司总经

理。他精细创新成为行

业典范,企业管理硕果

累累,奉献社会有口

皆碑。

 主要事迹:

王英来创办中英保公司10多年,公司壮大发展了,他也富裕了。他不忘回

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王英来个人及企业累计为社会回馈爱心款项超过100

万元。

2012年初,王英来在参加两新组织干部领导人培训时得知,广州天河棠下

街道有一对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双胞胎姐妹需要帮助。他立即拿出2000元资

助两姐妹,为其添置学习用品。此后,他坚持每年资助两姐妹学费及书杂费

第28页

助人为乐篇

19

等,还经常了解两人的学习状况,鼓励她们认真学习,并承诺资助她们直到她

们大学毕业。2015年6月,两姐妹双双考入广东省一本大学,并写了万字感谢

信,表达了她们对王英来的感激。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害,灾区人民

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王英来带头参加为支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而举办的

捐款活动,除以个人名义捐赠5万元外,还在中英保公司举行捐款活动,最终

筹得款项合计9万元,用以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015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一名9岁男孩李某因车祸变成“植物人”的消息

经媒体报道后,在广州掀起一股传递正能量的风潮。王英来听说此事后,第一

时间以个人名义为李某捐款1万元, 并发动了一系列爱心捐款活动。同时带领

员工捐助3万多元善款,专程赶赴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善款悉数送达病

人家属手中。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退伍兵哥诚信为本助人为乐,助力广州保平安。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王

英来为企业、行业、社会递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第29页

2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翁耀佳

 人物小传:

翁耀佳,1980年

生,中国红十字会捐献

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

队队长。两次捐献自己

的造血干细胞,为患者

播下“生命的种子”,

持之以恒做捐献的他,

以自己的一分力量,和

整个团队一起在造血干

细胞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主要事迹:

翁耀佳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队长。2011年,他进

行了自己的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当年他收到通知,自己的骨髓与人配对成

功。又因为受捐赠者需要额外的淋巴细胞,翁耀佳又进行了第二次捐赠。

这两次捐献,让翁耀佳成为广州市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

二次成功捐献者。他感谢这个科技发展的时代,感谢冥冥之中的安排,希望对

第30页

助人为乐篇

21

方能够早日康复。

这次经历,让翁耀佳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让大众更了解造血干细胞的

捐献。捐献后,翁耀佳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探望陪护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

捐献者。他经常利用自己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时间,探望住院注射动员剂的捐献

者,和他们分享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经历。

捐献者在采集的时候,翁耀佳也会到场陪护,并协助分库工作人员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分库工作人员的压力。

每逢有新的捐献者住院注射动员剂,翁耀佳都会在队内发布信息,招募探

访队员,为他们排班,让捐献者每天都能感受到分库和服务队对自己的关怀。

他还和国内其他成功捐献者一起组建了一个QQ群,为即将捐献的准捐献者和

希望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网友建立起了一个分享交流捐献经验的网络平台。

2013年至2015年也是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大力开展高校宣传的阶段。翁耀

佳作为服务队队长,一方面和分库负责培训的导师一起深入市内的多所高校,

在导师做完相关的造血干细胞知识培训后和现场的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

自己的捐献经历和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决

心。他在服务队发起相关志愿服务的招募。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许多广东

分库的成功捐献者都逐渐地从幕后走了出来,积极参与到高校宣讲活动中去,

让高校学子们见识到越来越多成功捐献者的风采,也因此发掘出了一批专门参

与宣讲活动的优秀成功捐献者。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翁耀佳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身体力行播下“生命的

种子”,传递了更多生的希望。

第31页

2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吴润华

 人物小传:

吴润华,1956年生,广

州市人。他是一个有名的

“红马甲”。2002年起,他

义务担任广州市天河区沙东

街范屋社区的治安督察员,

每天默默地在街道巡逻,无

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

不间断,如今已走过14个春

秋,却还是乐此不疲。

 主要事迹:

在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范屋社区,每天早上,居民都会看到穿着红马甲的

吴润华在社区搞卫生。14年来,社区居民对于这个面孔再熟悉不过。

早上8点多,在镜子前整理好红袖章,提着小垃圾桶,吴润华就出门巡逻

了。看似身材瘦小的他,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据了解,沙东街道常组织环卫

工清理“牛皮癣”,但贴小广告的人时常见缝插针,张贴速度远远超过清理速

度。于是,吴润华就义务帮街道巡逻,防止有人再随意贴小广告。

第32页

助人为乐篇

23

“既然干就要干好。”后来,他干脆自己提着小铲子和钢丝球,边走边清

理小广告。14年来,吴润华没拿一分钱报酬,“好管闲事”和认真负责的他,

在街道兼职的工作越来越多。“范屋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人员复杂,以前

治安和卫生环境都不太好,由本地人担任志愿者对整个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作

用。”范屋社区居委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社区人手有限,以吴润华为代表的

志愿者为社区管理工作减轻了不少压力。

如今,社区里的大小事吴润华都会操心,居民们遇到麻烦他也会热心帮

忙:发现自行车、电动车没锁,吴润华会马上锁好车并将钥匙送还主人;楼

道、院子脏了,他立即和居民一同打扫;在沙东服装市场做生意的外国友人找

不到路了,不懂英语的吴润华凭借肢体语言热心带路引导;小区里下水井盖坏

了,吴润华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居委会,并组织人员进行看守提醒……这些看起

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吴润华却十分上心,并长年累月地坚持着。

吴润华的志愿服务越干越起劲,回到家中,妻子总会好奇地问他干了什么

如此热情卖力,吴润华则眉飞色舞地把一天里遇到的事情讲得趣味横生,也让

妻子乐在其中。久而久之,他的妻子也觉得志愿服务很有意思,随后主动跟社

区居委表示,自己也愿意一起参与。

从此,范屋社区多了一对志愿者夫妇,从南蛇坑狭窄的小巷到广州大道北

宽阔的大马路,从伍仙桥人流密集的小山坡到天平桥沧桑的百年古树,吴润华

的妻子也提着绿色小垃圾桶陪着吴润华“闲逛”,不放过一点垃圾。

到了晚上,吴润华会认真清洗夫妻俩手提的垃圾桶。对于两位老人的热

心,吴润华的儿女也很支持,每当邻里称赞他们是“模范家庭”时,一家人都

很自豪。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14年来,吴润华的“红马甲”已成了小区的一道风景线。“看到他就会觉

得安全、踏实、温暖。”小区的居民说道。

第33页

2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杨建丽

 人物小传:

杨建丽,1963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车陂

街旭景社区居民。她乐

于助人,关心街坊,不

求回报,甚至帮邻居照

顾小孩长达6年,为构

建文明社区、和谐社

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

力量。

 主要事迹:

从2004年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旭景社区居委会建立开始,杨建丽便参与到

居委会的大小活动中。她乐于助人,关心街坊,不求回报,甚至帮邻居照顾小

孩长达6年,为构建文明社区、和谐社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早到晚,人们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领着志愿者清洁打扫楼道,为不

识路的群众指路、带路……小区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逃不过她那双犀利的

眼睛,她经常深入居民中,并将他们的心声反映到居委。

第34页

助人为乐篇

25

在旭景社区开展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示范小区工作期间,她义不容辞地

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挨家挨户派发宣传资

料,协助举办各种宣传活动。

她还经常组织发动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就上前

提醒人家要讲文明等等。发现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就主动去清理,难以清

理的就上报给社区居委会。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在小区内总会有

她带上红袖章,弯着腰用手捡垃圾的身影。

有一次,有一栋楼的高层住户因为搬家清理了很多垃圾出来,丢在楼道

里,不但滋生了蚊子,还把蟑螂老鼠招来了。有居民便找到了杨建丽,希望她

帮忙解决。杨建丽一口气登上了顶楼,跟高层住户耐心沟通,与该住户一起清

理,最后累得满头大汗。

为了使社区有更好的环境,杨建丽加入社区“红袖章”志愿者队伍,每天

都按时巡逻,发现可疑情况就立即通知居委会或者社区民警。她还利用空余时

间主动去帮助社区有困难的居民。

最令人感动的是,邻居因为上下班不方便,中午没办法照顾孩子。杨建丽

便主动帮忙,6年来,每天中午帮孩子煮一顿饭,照看他写作业。有一次,孩

子的父母很着急想联系孩子,但是孩子吃完饭到同学家去了,杨建丽便牺牲了

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处敲门寻找,终于把孩子找了回来。

“我帮忙照看孩子,和那些托管所不一样。我一分钱都不要,就是想帮帮

邻居。”杨建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邻居的关爱。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好邻居照顾邻家小儿6年,将群众的呼声反映到居委,杨建丽真心付出、

真诚奉献,成为支持社区和谐蓬勃发展的力量。

第35页

2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张军文

 人物小传:

张军文,1979年

生,广州青年志愿者协

会公共资源部部长。从

事公益事业十几年,

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小

时,广州青年志愿服务

飞扬奖几乎每年都有他

的身影……他说,公益

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

生活”。

 主要事迹:

提起“志愿哥”张军文,在广州公益界几乎无人不知。从事公益事业十几

年,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小时,广州青年志愿服务飞扬奖几乎每年都有他的身

影……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张军文接触志愿者,源于一次社区的志愿活动。在那次活动中,他深深地

感受到原来在这个社会上,在我们不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第36页

助人为乐篇

27

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十余年间,张军文如同一个冲锋战士,先后组织了几百

次的公益活动,不论大小事,都亲力亲为。

在不同人的眼里,张军文有着不同的形象,但百变不离其宗。在福利院的

孤儿们眼里,张军文是他们的“好爸爸”,和蔼可亲却不失威严,既能和他们

玩游戏,又能教他们读书。在老人院的公公婆婆们眼里,张军文是他们的“好

儿子”,热情孝顺,肯花时间陪老人们聊天说话,过年过节也会抽时间探望他

们。在医院的病人们眼里,张军文是他们的“好大哥”,耐心稳重,在物资上

大力资助,同时也鼓励着他们自强不息。

8岁的小李是张军文在孤儿院里帮助的孩子,对于小李来说,“志愿哥”

不是大哥哥,而是一个温暖人心的爸爸。小李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他来看

我们的时候,他会带来许多吃的,还会陪我们做游戏,有他的时候我就不会觉

得孤单。张军文爸爸说了,以后会经常来检查我的作业,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

成为像他一样的好人。”

他的好朋友王挺波先生回忆到:“军文工作时就像一头永远都不会累的老

黄牛。记得去年我们做一场公益活动,从早上五六点开始准备,一直持续到晚

上十点多,大家都去歇着的时候,他还要进行现场收尾工作,从来没有听到他

喊过累。”

十几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经验,更是一笔值得挖掘的财

富。为了能培养更多的志愿者,张军文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延伸至教研层面。

经过长期的总结和修改,他编制了20多个精品培训课程。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

又兼着团队的培训讲师,张军文将志愿服务与教学培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服务时长达5000多小时,张军文把志愿服务当作“第二生活”,如同一道

闪亮的光芒,把温暖带进每个人的心里。

第37页

2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春花

 人物小传:

陈春花,1985年

生,广州市人。一直致

力于教育事业,热心公

益活动,以自身的力量

感染带动着身边的人投

身到公益中,用实际行

动回馈社会。

 主要事迹:

陈春花是艺梦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舞蹈中心艺术

总监、太和胜者企业家协会发起人之一、广东狮子会龙珠服务队策划宣传委员

会主席。她爱好广泛,涉及健身、舞蹈、文化艺术等方面,人际交往面广,建

构了较丰富的社会资源网络,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热心于公益活动,用实际

行动回馈社会。

2014年10月,陈春花跟随社工探访社区内的困难人群,当她看到太和还有

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时,她通过自身的人脉号召辖区内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

企业关注这些困难群体。她成立的舞蹈中心也捐赠舞蹈学习名额支助那些有

第38页

助人为乐篇

29

跳舞的梦想但因家庭贫困学不起的小孩子。2014年年底,在陈春花的组织下,

太和胜者企业家协会成功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共筹集2万多元现金和艺术摄

影、美术等价值约1万元的学习资助名额用于帮助太和社区的困难群体,以此

传递社区正能量。

陈春花一直非常关注太和的困难群体,并以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

们,2015年她加入到了广东狮子会龙珠服务队,在她的感召下,龙珠服务队携

手太和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起开展“爱延伸爱传递”社区送温暖联合行动,

共同为太和镇特殊困难群体实现梦想、改善生活出了一份力,给予了一份暖暖

的关怀。陈春花身为活动主要负责人,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各村各户,通过入户

探访,搜集服务对象的切实服务需求,积极链接社区资源,并参与到活动策

划、送温暖过程当中。2015年8月,陈春花发动整个龙珠队乃至身边的朋友力

量来帮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小男孩,短短的一个晚上,筹集了将近两万元的医药

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7岁白血病小男孩辉仔的病情逐渐好转。

陈春花办事认真、细心、有条理、有魄力,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无时无刻

关爱他人的心。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陈春花与生俱来的善心,乐于奉献社会的品格,犹如雪中温暖的炭火,为

弱势群体带来温暖和希望。她用热情凝聚人心,用行动传递美德,用一点一滴

的累积,筑成最大的爱心。

第39页

3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黎兆麟

 人物小传:

黎兆麟,1930年

生,广州市人。他是一

位年过八旬的华侨,也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广

州人,放弃国外优越的

生活条件,心系桑梓,

特地回到家乡捐资修路

兴学,助力于家乡发

展,用最实际的行动表

达着他的拳拳赤子心。

 主要事迹: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西岭社区活动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原为一间砖瓦结

构的平房,空间狭小,条件较为简陋,缺乏必备的文娱设施。由于年久失修,

屋顶瓦片出现了不少缺口,一到下雨天,屋内便滴滴答答下起“小雨”。尽管

设施条件不好,前来该活动中心的老人家依然不少,因为没有其他活动场所可

去,只能将就。

第40页

助人为乐篇

31

看到上述窘境,86岁的当地华侨黎兆麟慷慨捐资,拿出40多万元,帮助西

岭片对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在黎兆麟的帮助下,2015年5月,西岭片启动了活

动中心改造工程,拆除了原有的旧砖房,盖成一栋4层高、面积500多平方米的

新活动中心。施工期间,黎兆麟非常关心工程进度,多次通过村委干部了解建

设情况,嘱咐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

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该活动中心举行了落成仪式,一栋崭新的大楼出现

在村民眼前。该活动中心分为4层,为老人、外来工、儿童等群体设置了不同

的活动区域,并配有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该活动中心还为村中舞狮队提供了

专门的训练、学习场所,进一步丰富该片区村民的精神生活。

黎兆麟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望岗村西岭片出生长大,祖辈父辈均是远近

闻名的经商能手。少年时,黎兆麟离开家乡,到香港打拼谋生,做过牛羊屠宰

生意,也开过建筑材料商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后来,黎兆麟远赴美

国,同样涉足许多产业,并在美国开枝散叶,如今儿孙大多在美国生活。

10多年前,黎兆麟萌生了回乡养老的念头,带上简单细软,从大洋彼岸回

到阔别数十年的家乡。看到家乡不少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许多村民生活条件

依然落后,黎兆麟决心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多次捐款,协助村中修

建道路、公园等设施,也资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问及多年来的捐资总数额,

黎兆麟摆手笑道:“不记得了,捐了很多次,没有完整统计过。”

西岭路是该片区的主干道,也是黎兆麟捐资修筑的道路之一。该路段原本

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甚难行走,村民外出非常不便。2015年4月,黎兆麟

捐出20万元,用于该道路升级改造。目前,道路改造已完工,路段变得平整干

净,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村中商业发展带来生机。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黎兆麟回到家乡捐资兴学修路,出资改造了老人娱乐活动中心和公园等公

用场地,用行动表达了自己割舍不断的悠悠乡情。

第41页

3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人物小传:

严灿开,1968

年出生;梁超文,

1978年出生;邹志

刚,1977年出生;

三人均为广州市

人。陈艳兵,1980

年出生,瑶族,广

西富川县人。四人

均为广州市白云区

金沙街综合治理大

队路面中队队员。严

灿开、梁超文、邹志

刚、陈艳兵四名队员

合力救助昏迷老人,事后不留名,获众人称赞。

 主要事迹:

2016年6月9日(端午节)下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综合治理大队路面中

严灿 开 梁超 文 邹志 刚 陈艳 兵

(图中人物从左往右依次为:陈艳兵、严灿开、

梁超文、邹志刚。)

第42页

助人为乐篇

33

队严灿开、梁超文、邹志刚、陈艳兵4名队员在巡查至横沙地铁站A出口附近

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马上上前了解情况。当时发现一名老伯昏迷躺

在一辆私家车里,脸色苍白,其妻子及儿媳妇(孕妇)万分焦急,当即帮忙拨

打了120急救电话。队员们考虑到当时缓慢的交通状况,若原地等待救护车到

来需要一定时间,为免贻误抢救时机,便当机立断提出护送病人到最近的广州

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抢救。经病人家属同意,由陈艳兵负责驾驶当事人的私

家车,另外3人驾驶巡逻摩托车并开启警用闪灯开路,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抢

救。队员们将病人护送到医院后马上回到岗位继续开展巡查工作。

病人及其家属对队员们的热心救助深怀感激,在病人康复出院后,家属向

街道办事处送来“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的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街道办及队

员们的感激之情。

感谢信署名为病人的妻子。信中扼要陈述了当日情况及全家人的衷心感激

和祝福,内容如下:“我丈夫于端午节下午5点在横沙地铁站出口心脏病发晕

倒不省人事,被金沙街四名治安联防队员巡逻发现,四名队员不顾个人得失,

敢于在陌生人陷入危难之际,毅然出手相助,即刻把我夫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

金沙洲医院,正因为有四名这样的好队员,不怕担责任、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方

使病人转危为安。正因为存在无数像这四名队员的好同志,这个世界才充满

爱。在此,我们全家衷心地感谢这四名队员,愿天下所有的好心人家庭幸福、

一生平安!”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古道热肠,一身工作服赋予他们不一样的使命。四人用平凡的举动,救人

于危难之间,在平凡的岗位,谱写不凡乐章,正是对正能量最朴素的诠释。

第43页

3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杨春金

 人物小传:

杨春金,1978年生,福

建省仙游县人,广州好运不

孕不育医院党支部书记、总

经理。一个实至名归的白衣

天使,送子观音,创立百万

公益基金,只为帮助不孕不

育家庭圆孕育梦。

 主要事迹:

2014年以来,杨春金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

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积极组织捐款、帮助残疾家庭、

特困家庭就医求孕;市血液中心血荒,号召全院党员职工,带头献血,捐赠

百万善款成立助孕公益基金,助力国家二胎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

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来自贵州的残疾退伍军人张永志为广州好运不孕不育医院总经理杨春金送

来锦旗,感谢他设立的好运公益基金以及医院高超医术,在好运公益助孕基金

的资助下,他残疾的妻子顺利怀上了孩子。好运百万基金是广州好运不孕不育

第44页

助人为乐篇

35

医院总经理杨春金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设立的,目的在于推行“公益助孕圆

梦”活动,助力弱势群体孕育计划,让他们重塑生活信心,重燃家庭的希望。

据了解,凡是合法夫妻,1年以上未孕或者被拐家庭、失独家庭、国家政策二

胎中年家庭均可申请。“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家

族的传承,更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和支柱,有的家庭没有小孩或失去小孩,他

们或许是被拐家庭、或许是失独家庭、或许是四处求医未果家庭、或许是二胎

计划高龄家庭、或许是不孕不育多年家庭、或许是残疾弱势群体,都需要援

助。”杨春金介绍说,百万好运基金的设立,旨在助力国家二胎政策的推行,

助力四处求医未果孕育计划、被拐家庭再孕计划、失独家庭再孕计划、国家二

胎政策高龄群体再孕计划、高龄不孕不育家庭、残障等弱势群体孕育计划中的

不孕不育患者。

此外,杨春金更是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一名医护工作者的公益能力。2015

年至2016年期间,他捐赠了2000份价值500元的体检免费券和500份外来人口体

检券,参与了公益义诊活动近百场,发动朋友圈帮助残疾家庭、特困家庭,带

头响应市血液中心献血号召,在爱心路上一直默默前行。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那神圣的白大褂里,蕴藏的是温情、是爱心、是责任。杨春金在孕育生命

摇篮的爱心路上一直默默前行,用双手为无数家庭捧出希望的光,让大爱在无

私奉献中延续。

第45页

3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杨婉娴

 人物小传:

杨婉娴,1974年

生,广州市人,一名普

通的后勤人员,持着一

颗助人自助的心,积极

投入义工服务,在爱

与付出中收获自己的

快乐。

 主要事迹:

2014年3月加入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义工队伍,本着

“人和人帮人和人”的想法投入到人和镇的义工服务中去。在过去的两年时

间,她积极参与人和家综的活动,响应人和家综的宣传,并引导家人、朋友、

同事等加入义工队伍。曾参与多次义工服务,如常规探访、义演、游戏协助、

春节慰问、慈善进社区义卖活动等义工服务,积极投入到人和镇的社区建设中

去,并以义工的身份为人和镇社区内有困难的家庭带去温暖与祝福。她在义工

服务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积极、主动,成为人和家综的义工骨干之一。

文化不高的她,持着一颗助人自助的心,走进人和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第46页

助人为乐篇

37

成为义工队伍中的一员,实现她助人自助的梦想。她希望自己微薄的力量不仅

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同时,也希望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提

高自身的能力。自从成为人和家综的义工,她对义工服务的热情度不断提高,

只要她有空闲的时候,她都会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家综组织的活动。因为这能让

她深深地感受到助人为乐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在2015年的一次长者入户探访活动中,她们在寻找长者住址的过程中,突

然下起了大雨,只好临时避雨。雨下了很久都没有停下来,她们足足等待了两

个多小时。最后为了不让长者失望,她们决定冒着大雨继续前行,为的只是兑

现当初与长者的承诺。她们到达长者家中,把最温暖的祝福语与小礼物送到长

者手上,见到长者的笑容,尽管身上的衣服都被淋湿了,所有的困难她们都觉

得是值得的。

2016年3月份,她积极主动发动一家5口人一起做义工,协助社工带领长者

游玩广东省博物馆。当天,烈日高照,汗水淋淋,但也没有阻止她们前进的脚

步,队伍整齐地排列在广东博物馆门口等候进场。

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她一样持有一颗付出的心,投身公益服务,这个社会将

会变得更加的温暖与有爱。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作为一名普通的后勤人

员,杨婉娴怀着一颗炽热的“志愿心”,用爱融化冷漠的坚冰,用实际行动诠

释奉献之美,传播社会正能量。

第47页

3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黎少平

 人物小传:

黎少平,1958年出

生,原籍广东佛山市南

海区,现为广州市从化

区街口街碧溪社区居

民。她尽心尽力为社区

和居民服务,邻居都说

她是个十足的热心人。

她热心参与社区公益事

业,是社区干部的好帮

手,助人为乐的好邻里。

 主要事迹:

黎少平能歌善舞,是社区文艺队的“领头羊”。为活跃社区文化气氛和搭

建邻里之间交流平台,2006年,黎少平把小区里热爱舞蹈的老年人组织起来,

成立了“欢乐流溪文艺队”。她的空闲时间大多贡献给了文艺队,白天忙着组

织文艺队排练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歌舞节目,晚上忙着架起缝纫机为队员们

修改演出服,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提高队员们的表演水平,黎少平还特意邀请

第48页

助人为乐篇

39

从化区文化馆的专业人士为文艺队进行指导和教学。“欢乐流溪文艺队”成立

十多年来,参加了600余场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而且多次代表社区和街道参

赛,获得了不少奖项和荣誉。

黎少平还喜欢“多管闲事”。在一次和居民的闲聊中,她得知社区内一幢

9层高的居民楼上有一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发射塔,周边居民们过往

时都提心吊胆。为此,黎少平决心解除这颗悬在居民头上的“定时炸弹”,还

居民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通过多方了解,黎少平从住在该楼的一个居民那拿

到该发射塔所属公司的联系电话,马上向其反映情况。开始对方不置可否,也

不回应。虽然那家公司早搬到了深圳,但是黎少平却一直没有放弃解决问题的

想法。在半年的时间里,数次打电话与对方沟通、协调。然而,对方从最初的

冷漠处之,到后来一接到黎少平的电话就骂她多管闲事。凭借个人之力无法解

决问题,黎少平便将情况反映到了碧溪社区居委会和街口街道办事处,在居委

会和街道的介入协调下,那家公司终于在2012年底把发射塔拆掉了。

在从化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期间,黎少平发

动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碧溪社区楼道保洁、清理“牛皮癣”等志愿服务活动,并

主动配合居委会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张贴宣传画报。她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坚

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到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

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况,她会主动上前劝导,

心平气和地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

黎少平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社区居民,感染了很多群众,促进了社

区邻里间的沟通与交往。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黎少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尽心尽力为居民办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用

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第49页

4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邝银开

 人物小传:

邝银开,1954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从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会员管理部部长,驿站

督导。邝银开是一位值

得尊敬的退休教师,她

热心于公益事业,并带

动广大志愿者向广大市

民、旅客传递从化这座

山水城市的人情温度。

 主要事迹:

“志愿服务越做越好,我就越开心!”这是邝银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

话。从大家的口述中了解到,原来在教育战线退休的邝老师,没有像大多退休

人士一样过起闲逸的生活,而是一如既往地参与志愿服务。邝老师的母亲曾经

在香港定居,长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志愿者。“退休后,有多余的时间,

就去做志愿者。”这是邝老师母亲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2013年,她的母亲离

第50页

助人为乐篇

41

开人世,在临终前还始终关心关注着志愿服务工作。在处理完母亲后事的第

三天,邝老师就返回从化,热情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们看到她刚

经历丧母之痛,劝她先好好休息,她却说:“妈妈看到我做志愿者,她就会安

息的。”邝老师的志愿服务精神,使大家甚为感动。邝老师认为:“最大的快

乐,最大的幸福是将自己的爱心和精力奉献他人,造福社会。”正是这种纯朴

的信念使她坚持不懈地投身志愿服务。

一般情况下,有些志愿者当上奶奶婆婆后,就很难持续不间断参与志愿服

务。但对于邝老师来讲,志愿服务是她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要事”,怎样忙也

要挤时间。2013年,家里添了一对双胞胎外孙,本该在家过着含饴弄孙生活的

邝老师,在家照顾小外孙一段时间后,又继续活跃在志愿服务岗位上。这时,

她选择了公私两不误,把小外孙带到志愿服务工作室里,有条不紊地参与各项

志愿服务工作,既照顾了外孙又按时按质完成了相关任务。每当邝老师做志愿

服务时,小外孙都格外懂事,不哭不闹,像是在默默地支持外婆参与志愿服务

工作。现在,只要条件允许,邝老师还会带上小外孙,而她的小外孙已习惯了

跟着外婆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很多人都说邝老师培养了一名小志愿者。

“多一个人参加志愿服务,就多一份正能量!”邝老师把志愿服务视为自

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认为,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公益

活动,社会很需要更多热心公益服务的人,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服务和帮助

他人。在参与志愿服务五年多的时间里,资深志愿者邝老师感受到了人生的另

一种意义,她觉得参与志愿服务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爱心和精力奉献给他人,造福社会。

只要我们都真心付出,真诚奉献,人生会更加快乐,生活会更加美丽。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