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十年融汇五十万,只为融合一梦想。
一个普教人的特教人生修行,制成电子书免费分享!
融
合
教
育
十
年
功
专
业
阅
读
写
作
成
长
系
列
◎
储
昌
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十年融汇五十万,只为融合一梦想。
一个普教人的特教人生修行,制成电子书免费分享!
融
合
教
育
十
年
功
专
业
阅
读
写
作
成
长
系
列
◎
储
昌
楼
储昌楼
新教育常务理事
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研宣中心特聘研究员
曾任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长
曾任九年一贯制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
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的新教育好学校建设
娄江桂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省内外影响广泛
在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访谈中被称为“融合教育摆渡人”
1、阅读推荐: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必备的“十个一”
2、阅读推荐:融合教育资源教师提升的“十个一”
3、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
思见雄俊士 共话融合情
——融入方俊明大先生真善美的特教世界
4、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走进邓猛先生理想与现实的融合世界
5、全身心献礼“春天的事业”
——走进刘全礼先生守望的特教麦田
6 专业阅读:拥抱全媒体时代
掌握现代特教:普校融合教育必要的好导师
7、专业阅读:文件就是好导师
从“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期、第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比较阅读
融合教育十年功
——专业阅读写作成长系列
1、阅读推荐
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必备的“十个一”
2、阅读推荐
融合教育资源教师提升的“十个一”
思见雄俊士 共话融合情
一一融入方俊明大先生真善美的特教世界
储昌楼
方教授:
至以为念!
我与特教的专家学者都是“零”状态,也就是学术成就“零认知”,相
识相知“零起点”。屈指一算,我们也就相逢五次,三次是在融合教育资源中
心指导意见的研制会上,两次是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指导意见的论证会上。
对您心生敬佩,是在如皋开发区实验小学论证会上。大家为了融合教育
资源中心的概念界定而争论不休,您提议休会十分钟都去冷静思考一会。然后
您自己埋头修改文稿。再开始讨论时,您拿出了 69 个字的概念界定,获得大
家一致通过。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是以促进普特融合为宗旨,通过整合资源,贯彻特
殊教育理念、方法,为普校教师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专业
机构和教育教学场所。”
这 69 个字,宗旨、路径、策略、目标紧扣“普特”二字,突出“融合”
“整合”,强调“理念”“方法”,明确“机构”“场所”,指向“普校教师”。
看似信手拈来,却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力。人在现场,我亲耳听到这个定义,
不由深深折服。
后来我才知道您是特殊教育的学术泰斗,但您穿着随意,为人随和,甚
至学术表达上也有些“随便”,没有那种学界大咖端坐一方的“巍然气象”,
没有那种学术专家咄咄逼人的“学术威严”,在我眼里就是一个邻家老头,一
个比我年长的邻家老大哥。我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角色,既然叫我参会,又是普通学校唯一,就把自己实践中血的经验教训讲
了个透。没想到您会后专门找我了解了关心的好几个问题详情,提出有机会一
定要到我学校看一看。
机会很快就来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指导意见的第二次研建会安排在娄江,会
前大家先实地考察我的融合教育实践,我感觉您看得特别仔细,不断地问,不
断地拍,还时常离开我们的参观路线自己看。在资源教室,您与几个孩子可以
说是无障碍交流,很快就聊成一片,那就是您特殊教育心理学的真功夫。后来
书法王同学还跟我专门说那个老爷爷真好,很想写幅字送给那个老爷爷。我说
你就写个寿字吧,下次老爷爷再来时我转交给他。现在这幅寿字还用镜框装着
放在资源教室里。
研建会一开始,您就说,本来对国内融合教育做到什么程度信心不足了,
在娄江看到了希望。吃晚饭的时候,您又让我坐在身边,边吃边问,一顿饭好
象博士面试,我被问了个透。其实您话并不多,只是句句有内涵,我回答的比
您问的要多得多。当然,您对我多有夸奖,让我诚惶诚恐。我做融合教育是出
于办新教育好学校,是为了真正的“一灯一世界”“每滴都最美”,我真没对
融合教育想那么多,对我而言资源教室就是个工具手段,跟我在娄江建的其他
十七个课程中心一样,是载体,是基地,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适合的场所
从而有适合的教育。而您鼓励我多了解特殊教育,最好系统地了解融合教育,
您还讲起自己从心理学到特殊教育的历程,特别鼓励我实践出真知,要积极创
新,要推陈出新。
让我没想到的,学期要结束时,现代特殊教育的顾总编跟我商量,杭州
市教育局要办一期融合教育高培班,提出就在娄江实地办班。我一了解,原来
在浙江宁波的研讨活动中,您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娄江的融合教育,给了太多的
肯定,以您的学术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感激感念之余,一口就答应下
来,因为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与厚爱,做好融合教育,推广融合教育,就是报
答您的知遇之恩。
当我 2018 年娄江实验学校校长岗位上退居二线时,有多个发挥余热的
岗位摆在面前:新教育团队强烈希望我能再到新教育实验一线进行管理指导;
某个民办教育机构开出近百万高薪希望我创办一所品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
内涵建设的几个指导中心也希望我能加入,在苏派教育、物型课程、课程基地
与学校文化等方面助一臂之力。
我最终选择投身融合教育,开拓“新教育新特教”。我接过了江苏省特
殊教育指导中心特约研究员的聘书,将兴趣变成了志业,将曾经的常态化工作
变成了事业。
将事变成业真的不容易,固然要天时地利人和,更要加强自己的修炼修
为。进行专业化的阅读,就是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最重要的策略与方法。
读书当从方教授起,这一读,我只尊您:方大先生。
大先生者,学术风范巍然,人格风骨凛然,思想情怀卓然。
您是钜儒硕学大真先生。
我曾细读过王培峰、何侃、马建强的“特殊教育学科发展与新中国特殊教
育事业发展同步共频 70 年”一文,来大略了解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文中有
六处专门提到方大先生。
一是特殊教育研究日趋繁荣,国家加大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专项课题研
究,为国家决策服务。如方俊明“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等国家课题研
究,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学术成果支撑。
二是朴永馨、方俊明等高校特殊教育研究者立足服务人才培养,不断研
究积累特殊教育知识。至 2005 年形成了朴永馨等 6 位作者 8 部以“特殊教育
概论”为主旨的高校教材。这直接构成了特殊教育学知识建构的基调。
三是围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需要和服务多类残疾人多样教育需求,方俊
明、肖非、邓猛、王雁等众多学者开始了特教教师教育、融合教育、个别教育、
特殊儿童康复、特殊教育哲学等研究。
四是以朴永馨、陈云英、方俊明等为代表的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积极推进
特殊教育学知识建构,如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1998)就是在改革开
放后,围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服务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对特殊教育学
校管理、课程与教学等理论的深入探讨。
五是促进特殊教育公平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成为特殊教育研究
和实践的主题。如方俊明主编的《21 世纪特殊教育创新教材》(2011),分
“理论与基础”“发展与教育”“康复与训练”三个系列的研究,很好地反映
了这种价值理念。
六是特殊教育学科知识拓展方面。出现了特殊教育哲学研究,特殊教育
理论更加丰富、完善。如,方俊明《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2011)。
在这篇综论中,名字出现一次就很荣耀,其成果就很“学术”,而方大
先生是六次,并不是您要出名,而是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绕不开您。
我的手边放着您的四本书,最新买的是《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这本
书通过提炼特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基本问题、致思方式、知识
结构、表述方式,阐述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描绘学科的整体面貌、展现学科
的发展趋势及前沿,将学科经纬梳理清楚,为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提供
进入该学科的门径,训练其专业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术兴趣,使其了解
现代学术分科的意义和局限,养成整全的学术眼光。对我而言,这是最好的初
登“学科堂奥”的进学指南。
全书八章,第一章概述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内容,探讨特殊教育学的学科
定位和学科前沿。第二章介绍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第三章和第四章介
绍特殊教育学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第五章介绍特殊教育学学科代表人
物,即国内外推动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代表人物。第六章介绍特殊教育学学
科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七章介绍特殊教育学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第八章介绍特殊教育学主要的专业组织、学术期刊与网络资源。我重点阅读的
是三四两章,即特殊教育学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从中寻找了很多我需要
的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关于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是 20 世纪 90 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代特殊
教育思想。当代融合教育思想与 20 世纪中叶和七八十年代逐步开展的“正常
化”“回归主流”“无歧视评估”“反标签化”等运动一脉相承,不同的是融
合教育不仅强调有发展障碍的儿童要单向地离开隔离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在普
通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活动,融人正常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而且还认为普通学校要通过深度的教育改革,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形成人文素
质和科学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环境,主动地接纳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并在双
向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达到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思想更为成熟,更能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和教育公平原则,旨在促进所
有儿童的共同发展。(《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P91)
第二个答案是关于融合教育的学派。
“在特殊教育学领域,融合教育也有不同的主张和派别,主要有完全融合
学派、多元融合学派和逆向融合学派。”
完全融合学派“观点是建立在社会学残疾观基础之上的一种看法,认为残
疾人的残疾根本不是源于病理学意义上的生理障碍,而是源于隐性歧视的社会
排斥。融合教育未能达到目的,是由于社会没能真正提供适合特殊儿童的学习
方式和手段来保障他们的学习效果。” 完全融合学派“强调为在普通学校就
读的残疾儿童提供渗透教育民主思想的教师、通用学习设计和个别化的教学辅
导。”
多元融合学派“认为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情况、残疾与障碍程度来确定
教育安置形式,为不同程度的残疾与发展障碍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对于轻度
残疾儿童,应该遵循最小限制环境原则,安排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以便他们从小就能适应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目前,特殊教育界大多数特殊
教育工作者都倾向于多元融合、多元教育安置的思想。
逆向融合学派“认为儿童的责任心、同情心、成就感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等都是在差异度较大的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儿童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
独特的学习能力可能对普通儿童是无声的教育、启迪” 逆向融合学派“主张
定期组织一部分正常儿童到特殊学校或特殊班与特殊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通过
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儿童健全的素质与人格。”(《特
殊教育学学科地图》P92)
第三个答案是关于障碍类别。
将视力障碍、听力障码、智力障碍儿童作为特殊教育对象,但在一些比较
发达的省市也将精神障碍(自闭症等)、脑瘫、超带儿童等作为特殊教育的对
象。如上海将 9 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北京、上海、
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逐步来用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将资赋优异的超
常儿童和有情绪、行为同题尤其是有学习困难问题的儿童列人特殊教育的对
象。
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理解和界定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特殊教
育应以义的特殊教育对象为主,特殊教育的重心是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目前
这种观点还占主导地位;二是认为超常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和行为和情绪问题
的儿童也应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这也是大多数济比较发达、特殊教育比较发
达的国家和地区比较认同的观点;三从人权的角度、教育公平的角度将一切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列入广义特殊教育对象的范畴。(《特殊教育学学科
地图》p63)
第四个答案是关于两个关键词: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
“由于特殊教育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人群的潜能,所以,在特殊
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过程中处理好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
论与实践问题。”
“缺陷补偿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对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所造成的缺陷进行
弥补和代偿。缺陷补偿的途径可采用器械使用、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方
法。例如,借助激光手杖和超声导盲器来帮助盲人定向行走,通过助听器或人
工耳蜗来补偿聋人或重听者的听力损伤。潜能开发是指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
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使内隐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加德纳提出多元智
能论以后,人们更加强调特殊儿童教育中潜能开发的重要性。” (《特殊教
育学学科地图》P153)
第五个答案是教学法。
差异教学和处方教学法是实现个别化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教学理
念与方法。差异教学和处方教学法都认同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征、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个别化教学,通过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
学生的学习潜能。(《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p102)
第六个答案是关于通用设计。
“通用学习设计是通用设计理念在人类学习和教育领域的拓展。在教育领
域,通用学习设计是指力求满足多种学习者学习需要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
特点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个体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来最大限度地调
整学习目标,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给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和积
极参与的机会。”“现代特殊教育强调教育公平,强调有发展障碍的学生“回
归主流”,尽可能地纳人普通教育环境接受“普特融合”的教育。”“采用兼
顾不同类型学习需要的通用学习设计和针对个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
的个别化教学就成为现代特殊教育中切实可行的相辅相成的两种课程设计和
教育教学理念。”(《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p103)
您在后记中期望“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的社会,特殊教育学这门方兴未艾的新兴交叉学科,从基本理念、研究
成果到教育、训练方法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学科指南,本书也许就像是
日夜奔腾的学术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但我还是希望它能帮助有心的读者了解
特殊教育学,自觉地参与到发展特殊教育学的行列中来,努力为实现社会的文
明、进步贡献力量。”
我就是“有心的读者”,您这本书不但帮助我释疑解惑,重在帮助我建构
了特殊教育学作为二级学科的学科架构。
倘若我随身带十本融合教育的专业书籍,《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当排第
一,除了上述原因,更因为这本书的“权威性”。您在后记中强调“本书虽主
要由我执笔,却像一块小小的“千人稿”,凝结着我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许多专
家学者的心血。为了使“学科指南”与大多数成熟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保持一
致,本书大量地引用了相关著作。例如,关键术语和核心概念部分,大量引用
了我国著名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教授编写的《特殊教育辞典》的内容;在特殊
教育学学科发展史方面,大量引用了朱宗顺教授主编的《特殊教育史》的相关
内容;在特殊教育研究的网络资源部分,也引用了郑俭教授编写的《特殊教育
研究网络资源整合与解析》一书中的内容。我相信,他们会为自己对特殊教育
学学科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和欣慰。”这段话体现了您学术上的实事
求是精神,体现了您扬人之美的学术品德,也说明了学术地图的周全、周密、
周到。
如果说我从《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中获取了筋骨,那么从您的人民教育
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第二版)》,就
是汲取丰满的血肉。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是我买的您第一本书,虽然是 2005 年
的大作了,我还是找到了最需要的东西: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的教师职责。
“在资源教室模式中,资源教师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实施者,也是特殊教育
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负责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和补救教学,为普通班
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与支援服务。资源教师的目标是矫治存在学业不良、有行
为或社会适应问题的各类学生,促进他们在正常班级中的学习。因此,资源教
师必须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并在教育实践中承担多项职责。哈里
斯和斯库兹提出资源教师的主要职责有 10 项:
(1)建立、实施与协调全校特殊学生的转介与鉴定工作;
(2)负责制定本校特殊教育的有关规定,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
协调;
(3)评估、获取、运用并解释各种诊断工具与策略;
(4)和普通班教师、家长一起编拟个别教育计划,并对其执行效果进
行评估;
(5)为特殊学生提供直接教学(与学生有关之科目或必备的社会技能、
学习策略);
(6)与普通班教师共同研究特殊学生在普通班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7)与特殊学生家长一起商量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服务的措施及如何
相互支援的方式;
(8)与可能为特殊学生及家庭提供服务与协助的社区、学校、医院等有
关机构保持联系;
(9)从各方面获取为特殊学生可能提供服务的各项支援的信息,并尽力
在必要时加以利用;
(10)为本校教师、行政管理者和家长提供特殊学生所需要的在职专业培
训。”(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P87)
当时我正参加省厅委托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的一个资源教师培训课程规划
活动,10 大主要职责也给大家带来了参考性。
我最近一直在探索个别化教育,娄江实验学校申报立项了江苏省基础教育
内涵建设个别化教育项目,您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第二版)》
第 14 章“个别化计划”就是给我的及时雨。特别是设计课程一节,让我茅塞
顿开。
“普通学校里,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也需要学习学科课程,掌握
基本的学业知识技能。从发展意义上看,这能提升家长、教师及社会大众对其
发展的期望值,但特殊儿童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与正常学生相比差异大。从未
来就业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角度考虑,学习一般的学科课程满足不了他们的需
求,所以针对 IEP 里学生个别化的需求和教育目标,我们要在融合的环境下设
计他们的课程。课程设计首先要考虑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确定了课程内容后,选择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包括:一
般学业课程、功能性课程、补救性课程、环境生态课程等。在普通班级里,特
殊儿童的课程肯定是以一般学业课程为主,考虑到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
需要对一般学业课程进行调整,除降低学业难度、提供支持服务外,还可以在
其中渗透特殊儿童所需知识技能的教学,如功能性课程、环境生态课程、补救
性课程的内容,像美国就出现了“功能性学科”的概念,将学业知识与功能性
技能相结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第二版)》P248)
左一本书右一本书的看过来,您是做真学问,是真有学问。
您是既有大学问又有大德行,您是菩萨行者大善先生。
把您认为善人,首先是您“面善”,特别是粲然一笑,孩童般的喜悦天
真。把您认为善人,主要是读出了您“心善”。
您曾撰文悼念田家炳先生与程益基先生,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百校之父”的特教情缘
当我得知田家炳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后,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虽说是百
岁老人,无疾仙逝,但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和我们之间的多次交往,禁不住哀
思切切,夜不能寐。
二十多年前,我平日自闭书斋,总是孤陋寡闻,直到 1997 年参加南京师
范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时,才有幸知晓先生的名讳与事迹。后来,通过香港中
文大学卢乃桂先生的引荐,我曾冒失地向田家炳基金会提交了在西安建造田家
炳教育书院的申请,谁知很快就得到了他老人家的答复和同意。当时,作为陕
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穷院长,我的确有“天上掉馅饼”的喜出望外之感。
1999 年,我调到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期间,
又非常荣幸地接受了先生的两项资助:一是共建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
院”,二是成立“特殊教育专业首届博士助学金”。这样,我和先生及先生家
人便有了更多次近距离的接触,也曾到香港拜访过他老人家,颇有“相逢恨晚”
之感。岁月流逝,我在不知不觉间也步入古稀之年。
后来,我逐渐知道,这位“中国百校之父”,在中国大陆 31 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达数百宗。不仅在全国 90 余所高校捐资兴建
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还捐办中学 160 余所、小学
44 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 20 所、医院 29 所。此外,先生还捐助了包括国家
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市
自然博物馆“田家炳生物标本馆”、南京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
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及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 1800 间等在内的多项善举。而在
先生祖籍梅州市辖属各市、县、区之医疗、教育、交通及其他有关民生公益的
项目更是多达 200 余宗,受捐单位逾百。
当我得知先生言行必果、克己成仁,在财力不济时,不得不卖去自己长住
四十年的豪宅,我心里很不自在,深感“创业难,赚钱难,捐资助学也难;做
事难,做人难,仁人志士更难”,深为当年“伸手要钱”而感到后悔和自责。
早知实情,我就万万不会让先生和他的儿女左右为难。
田先生一代儒商的平易近人、大爱无疆的风貌,爱国利民、尊师重教的情
怀,给我和我的学生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不仅改变了我对大多数商人“为富难
仁”的偏见,还凝结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鞭策我们敬职敬业、言行一致,
激浊扬清、奋力前行。我相信,田家炳先生的精神风貌一定会被千千万万的青
年学子代代传承!
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面对浩瀚星空,默默地向您告别,祝您名标星座,永
垂青史!
毕生奉献,益基益友
前天,我还向南京特教师院来华东师大参会的老师打听程先生的病况,
今天早上就听到他离开人世的噩耗,一股“昔日亲朋去,未敢再登高”的凄苦
与悲哀立即涌上心头。
我和程先生是在工作中相识的。尤其是 2015 年,在审阅三类特殊教育学
校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交往渐多。后来又多次参加江苏省的一些特殊教育
会议,就更加交往密切。尽管我们各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但某种“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亲和力和静水长流的特教情怀,促使我们很快从相识到相
知,从同事变成朋友。
从业务上来讲,程先生是我的先师长者。作为一位身体力行的中层教育
管理干部,他真是名如其人,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基础教育,奉献给特殊
教育事业。当他带领江苏的特教人走出国门,与丹麦等国家开展聋人教育的国
际合作的时候,我还只是刚刚从认知心理学踏进特殊教育的学术圈的新兵。因
此,当我 2008 年受命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特殊教育部分的文件
和 2015 年负责审阅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时,曾多次向他请教,他总是毫无
保留地倾囊相授。
从性格上来讲,益基兄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开朗、坚定和执着给我
留下深刻的印象。渐渐地,我也和大家一样地亲切地称他为“程老总”,我愿
意成为任他指挥的一名特教界的新兵,我更愿意在他豪迈和镇定的大将风范的
感染下,剔除自身“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多愁善感、瞻前顾后与杞人忧天!
江南冷雨敲窗,坐下泣忆故友。程老总,益基兄,一路走好!
一句“夜不能寐”,一句“泣忆故友”,真是抒发了真性情,写出了真
人性。
您的这种大善,使得您的专著,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您比较了农耕教育模式、工业教育模式和人文教育模式。根据了不同的
教育:“手工教育模式把儿童看成是手工制作的黏土,教育过程就像制作陶器、
瓷器等手工产品一样,根本用不着考虑这些材料和制品本身的感受;农耕教育
模式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教育过程就是通过播种、浇水、施肥等
农耕手段让他们开花结果;工业教育模式是把教育对象看成是社会这部大机器
中的零部件,教育的过程是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大工业的科学方法成批地铸造
和打磨这些零件,有的是栋梁,有的是螺丝钉。”
对于上述三种教育模式,您一针见血:“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实用出
发,没有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没能体现人文精神,因此,也很难给有身心发展
障碍的儿童留下受教育的空间。”
对此,您大声疾呼:只有人文教育模式才可能强调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首先,是尊重人,尊重一切的教育对象,包括有身心发展障碍的教育对象;
其次,是消除任何歧视,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残疾人歧视和经济与文化
歧视,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最后是按照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来提供教育机会,
最大限度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共同努力。由
此可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
部分。”(《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P79)
早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特殊教育学》中,您就关注了有关分类和标签化
问题。
您指出了标记对人格自尊的伤害与个人权利的剥夺,“当一个儿童被分
类为某一类儿童时,他便已经受到标记(labeling),故标记与分类犹如一刃
之两面,相应而生。标记在古时候就有了,但问题甚少,斯时所担心的是存活
问题,甚至是否被杀戮等问题。近百年来,如对智能不足者称呼“傻瓜”或“白
痴”,对肢体障碍者称为“跛脚”,已经隐含贬抑人格自尊的倾向,也剥夺障
碍者参与正常活动,使用各项设施的权利。”
您特别强调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需要,减少标记的影响:“标记的争论,
引发以“课程本位的评量”来分类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课程,并从不同课程
中学生获益多少来评量特殊教育绩效,减少标记的影响。然而,标记仍然会继
续被使用。因此,发现学生之长处和需要,改善提供教育服务品质,使其因标
记而获得最大潜能之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特殊教育学》P19)
您对特殊教育的人性表达建筑在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诚如您
所说:“公平、正义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中心议题,也是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理
论基础。”您以为“在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要逐步建立以权
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特殊教育,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包括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它既是融
合教育观念与内容的现代化,也是特殊教育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但核心是人
的素质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人都享有公平接受高品质教育的权利。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
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原则,统筹好区域和城乡教育,
统筹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统筹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好留守儿童、
残障儿童、农民工子女和少数民族儿童教育,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
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
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您提出“特殊教育是时代的精神和人类教育的精华”,特殊教育要把人
当作人。在《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一书中,您以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如果
不再是一种宗教情结笼罩下的悲天悯人,不再是寻求政绩的门面工程,不再是
仁人志士的乐善好施,而是人类走出丛林,摈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之
后,在科学文明的进程中,一种敢于面对自然、面对历史、面对自身、面对深
层自我意识的深刻反省后理智的选择,是现代高科技和远古人文精神的有机结
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融为一体的水到渠成。之所以敢说特殊
教育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类教育的精华,是因为高水平的特殊教育能充分体现
人类真正摆脱“非圣神形象”中自我异化,按照个人的条件、特点进行教育和
生活。例如,人类的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人来培养,而不是把人培养
成“驯服的工具”、“听话的奴才”,也不是培养成驾凌人的“神”、不见人
的“鬼”,或仅受生物遗传信息驱动的虎豹豺狼和高智商的“科技幽灵”。从
这个意义上来讲,特殊教育的发展将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一样,来日方长,任重
道远。” 您情不自禁地号召大家“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个参
与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管理者、社工、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员都应该高举远慕
的信仰、谨思明辨的理性、善良真切的情感、执著的追求、坚定不移的意志和
荣辱不惊、洒脱通达的精神境界。”(《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P206)
您对人,对人性极尽其能地展示赞美,而这种执著的极致便上升到哲学
的层面,于是您便成了论高白马的大美先生。
· 您提出了特殊教育对哲学的呼唤,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三个
维度概括了九点哲理性的反思:
1.人是生物遗传和“文化遗传”两者结合的产物。生物遗传只是使人变
成了生命活体,奠定了形成自我意识的生物基础;“文化遗传”才可能使人真
正成为社会的人、高尚的人,成为“万物之灵”,而教育便是实现“文化遗传”
的必由之路。这便是教育在人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所在。与
人类的生物进化相平行的应该是文化精品的传承。
2.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只有 200 多年的历史。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吃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从“关心”
到“权益”、从“隔离”到“融合”、从“障碍补偿”到“潜能开发”等等;
教育手段和方法也非常超前,如早期教育、个别化教育、计算机教学等等。这
些都有力地说明: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人类在迈向文明的历程中第一生产力
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对第二生产力,即人的种系繁衍问题的关注;是人类
走出“丛林”之后,对自己生存与生活方式的集体反思;是远古的人文精神和
现代科学的结合,是不断地提倡科学、民主、和谐这些时代精神的初步体现。
3.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再次有力地说明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这
个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人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高,已经开始
逐步地摆脱了对单纯性、缓慢性的生物进化的依赖,摆脱了因生活必需的物资
产品的匮乏和人口繁殖的无度性所造成“弱肉强食”型的生存竞争。人类已经
开始学会将野蛮时期的地域掠夺,逐步转化为一种智力型的科技竞争,将独裁
专制转化成法制的约束和文明的服从。人类开始在物质实体、生命活体、社会
成员的大系统中调整自己的位置,更加注重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在促进人类的
科学、民主和进步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力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之间发展的同步性。马克思主义很早就提出了两种生产力的概念,即
生活物资的生产义明之间的鉴衍。伴随社会的发展,人类应该有更多的精力来
关注自身的繁衍,一方面是通过人自身提来防治和减少疾病,实行人道、科学
的优生优育;另一方面是通过优化家庭教育、学校教有和社会教育的环境来增
加教育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整体功能。
5.特殊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融合教育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对整个教育理
念、价值观念、教育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师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迎接这一挑战的方法只能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深
度的教育改革。
6.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个体差异的认
同、对多元文化的欣赏。目前,这种时代精神尽管还比较脆弱,但毕竟开始伴
随全球的信息化而成为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人们期望真、善、美的统一,
逐步减少不同类型的“异化”,在摆脱专制、高压、欺瞒和虚伪的环境中得到
更高层次的自我更新。
7.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学识、能力和人格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未来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相关的专业人员不仅要做到在教学相长中不
断地更新自己知识,还要具备新时代的人格魅力,勤奋、好学、与人为善和热
爱学生。
8.东西方之间,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方面的差异,对残疾人的态度
和特殊教育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西方文化更注重逻辑、理性和实证,从对特
殊人群的漠视、抛弃到专项立法和依法治教,从提倡融合教育到专业人才的培
养,从支持系统的建立到相关的学科的研究,思路是清晰的,但执行是缺乏弹
性的,综合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东方哲学特别重视人的内心感受,人与自然
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的平衡与稳定。早在 3000 年前的周朝时
期,中国就有残疾人乐队在宫廷演奏。但伴随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水平和封建
专制,特殊教育长期停留在“同情”、“施舍”、“恩赐”、“点缀”、“矫
揉做作”、“粉饰太平”的水平,缺乏强有力的实际的支持系统,故长期没有
新的突破。如何从中西结合的角度来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问题。
9.人类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代
表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沉思将会指引我们前进。(《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P202)
关于融合教育,您提出要进一步认识融合教育在教育整体改革中的意义,
需要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您娓娓道来“从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时候开始,教
育就自然地承担了促进人类发展的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近半个世纪以
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致力于教育改革,希望教育与经济、政治和多元文
化之间能形成良性的互动,进而推行教育自身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多元化。能
否维护每一个儿童,尤其是各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最大限度地为
每个人提供实现潜能的机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一门长期被人忽略的学科和研究
领域--特殊教育,悄然而又迅速地进人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融合教育的提出,
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的特殊教育的范围,对普通教
育、教师教育都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特殊教育
的哲学基础》P124)
您强调:融合教育是建立在“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全面地实行素
质教育”,“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必须到位”这些基本信念之上的,而这些基
本信念的形成又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平等这些民主思想一脉相承的。
您提出了融合教育的哲性要求:
第一,社会、学校和儿童的家庭不仅要给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而且要提供高质量的非隔离的、最少限度限制的特殊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算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
正地实现了教育公平。
第二,融合教育需要相关的支持必须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到位、
专业人员到位、教育思想到位、学习风气和校园文化到位。如果有应付、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