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陈溪-先锋篇

发布时间:2022-6-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红色陈溪-先锋篇

王国松代表民主政府宣布:全乡一律禁止向田部提供钱粮、民夫等;发现过境干溪的敌探、催征员、“扫毛”散兵(时称敲诈、抢劫等为“扫毛”)立即抓捕;对过境的田部物资一律扣留。干溪民兵使田匪望而生畏。44 [收起]
[展开]
红色陈溪-先锋篇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第3页

二〇二二年六月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委员会

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人民政府

先锋篇

第5页

陈溪是一方红色的沃土,位于上虞区东南部,属四明山北麓。抗日战争时

期,陈溪是浙东根据地之一的虞南抗日根据地所在地,1945年在其及周边地区

则被开辟为浙东新四军后勤保障基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简称三五支队)

在此设立“九厂两院”。2021年建党百年,陈溪“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连续

三次获得省级殊荣,成为第四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红色根脉打卡

地、第十二批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陈溪—先锋篇》是以虞南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建立、发展、壮大为

主线,重点围绕虞南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黄志民、陈溪中共党员第一人王国

松、坚持敌后斗争的王来德三位有代表性的陈溪早期革命人物的事迹而展开,

用连环画形式再现陈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反动派势力开展

斗智斗勇的故事。

新时代里,追溯革命先行者足迹,重温烽火岁月故事,感念先辈奋斗传

奇,领悟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以此激励吾辈和后人致知力行、继往开来。

前 言

第7页

陈溪史属十九都,1929年建政大泽区,后分陈溪、达溪、干溪和洙溪

四个乡。1945年,建立陈达乡和干溪乡为民主政府。1949年后,政区几经

变化,1961年设陈溪公社,1983年改陈溪乡至今。

1

第8页

2黄志民,陈溪珍坑村人,1913年出生。1928年秋,黄志民面对父母双

亡、一贫如洗的家境和黑暗不公、危机四起的社会,一身旧衣,一袋粗

粮,背井离乡,到上海谋出路。

第9页

黄志民来到上海,先后在美成印刷厂和《星粤日报》社当排字工。这

期间,结识一位叫王燕棠的进步人士。黄志民拜王燕棠为师,既学习文化

技术,又接受先进思想。

3

第10页

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黄志民和王燕堂难以继续在沪工

作。1938年2月,他毅然回到家乡潘宅小学教书,王燕棠则到汉口八路军

《新华日报》社工作。师徒两人依然联系紧密,王燕棠给黄志民订阅邮寄

了一份《新华日报》,黄志民如获至宝。

4

第11页

黄志民一边教书,一边宣传抗日。他将一幅中国山河沦陷图,挂在教

室里,激发学生的抗日思想。黄志民的爱国行动,被中共上虞县工委得

悉。

5

第12页

1939年5月的星期天,一位远道而来的“货郎”借故走进黄志民的

家。两人一聊,十分投机,谈及入党,不谋而合。原来这位商人正是中共

上虞县工委书记傅志评。

6

第13页

几天后,傅志评来到黄志民执教的潘宅小学,当场制作入党志愿书,

马上叫黄志民填写,傅志评认真审读后,为了保密起见,立刻在灶间里烧

毁。

7

第14页

5月的一天,按照傅志评事先的指示,黄志民来到横塘镇徐家岙(今

属驿亭镇)兰阜小学中共上虞县工委所在地,参加地下共产党员集体宣誓

转正仪式。从此,黄志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8

第15页

黄志民入党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党员。他发觉同村的黄培根有胆有

识、敢作敢为,连地主恶少也不敢轻易惹他。黄志民经过一番思想劝导,

把黄培根发展为中共党员。

9

第16页

1939年9月,傅志评再次来到潘宅小学,召开党员会议,决定由傅志

评、黄志民、黄培根组成党支部。为隐蔽地名,支部定名为严肃支部,后

改称珍坑支部;黄志民任党支部书记。这是虞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

织。

10

第17页

经过努力,到1940年春天,珍坑支部吸收黄晋焱、王来德(曾用名王

田分)、黄秀盛(曾用名黄云东)、王六斤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培养

王幼成、王再夫、徐友梅(女)、黄尔昌、王水章、王松根、王再龙等一

批群众骨干。

11

第18页

1940年1月,虞南地区饥荒严重,奸商囤积居奇,国民党上虞县政府

熟视无睹,陈溪人民忍无可忍。黄志民在山乡战时政工队队长袁啸吟的支

持下,组织千余山民步行到县城(今丰惠)请愿,要求县政府在三天内解

决山民缺粮问题。

12

第19页

国民政府上虞县长陈宗烈被迫到陈溪安民。黄志民精心安排:台上,

民众代表理直气壮地与陈宗烈说理;台下,民众有的肩扛锄头、铁耙,有

的手拿扁担、躲柱,助威呐喊。

13

第20页

陈宗烈面对声势浩大的民众,不得不发布告示,作出提高山货收购价

格,平抑粮价,严禁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规定。黄志民根据布告,大张

旗鼓地进行开仓济贫活动。

14

第21页

国民党上虞县政府被迫发布告示后,地主粮商都说无粮可售,而民众

盼粮心急如焚。黄志民知道地主们的险恶用心,于是他向在地主家做长工

的穷人了解实情。得悉虹桥村地主暗仓藏粮不卖。

15

第22页

黄志民组织人马,强行打开地主家的暗仓,按平价卖粮给缺粮群众。

接着又到其他地主家,宣读布告,一批地主无奈售粮,陈溪民众度过了饥

荒。

16

第23页

1940年3月,日机轮番出动多次轰炸上虞各地,大量无辜群众死伤,

上虞危在旦夕。黄志民千方百计动员陈溪青年王再夫、陈连根、王幼成、

王六斤等参加革命。

17

第24页

1941年2月,黄志民针对日军猖獗的形势,组建了武装纠察队。纠察

队有土枪14支,队员17名,珍坑支部的3名主要党员都在其中,黄培根任队

长,黄志民任司书,黄晋焱是队员。

18

第25页

黄志民与堂弟黄秀盛志同道合,又一起在上海做过工。1940年,黄志

民推荐黄秀盛给在国民党绍兴县政府工作的地下党员刘明当警卫员。

1941年7月,黄志民积极支持黄秀盛参加中共地方组织成立的皋北抗日自卫

队。

19

第26页

1941年冬的一个傍晚,黄志民接收黄秀盛从皋北秘密送来的一位生命

垂危的病人。病人是皋北区委领导的家属,无法在临战区养病。黄志民夫

妇和黄秀盛父母,给病人喂汤喂药,精心呵护,最后病人病亡,珍坑支部

还为其修坟祭祀。

20

第27页

1941年12月31日清晨,日军200余人自大岚闯入陈溪,经巽溪村和陈

家岙村两路进犯太平山村,烧杀抢掠。黄志民立刻联络各村,准备武装抗

敌。

21

第28页

黄志民面对武器装备不足状况,设法买来4支步枪。1942年初,他趁

国民党翁光辉部队派珍坑村民转运武器间隙,冒险偷偷拿出5支步枪和一箱

多子弹藏在珍坑村。

22

第29页

1942年6月,中共绍属特委派赵虞组建小南山游击队。赵虞指示珍坑

支部,把珍坑的武器交给游击队。黄志民坚定地说:“珍坑的武器是用来

抗日的,哪里有需要就给哪里。”

23

第30页

黄志民知道乡公所的黄元苏也有1支驳壳枪和10余发子弹。于是,他

以关心的口气提醒黄元苏:“现在游兵散勇猖獗,武器还是集中保管安

全。”黄元苏认为有道理,让其代为保管武器。

24

第31页

黄志民把分散的武器全部集中到黄氏主堂屋,由黄培根负责保管,准

备上交。他想:珍坑村有枪弹在陈溪是公开的事情,怎么交?交了武器,

珍坑党支部会不会被怀疑?于是,黄志民心生一计。

25

第32页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班人马(其实是赵虞带领的)来到珍坑村,“捉

住”黄培根,传来一连串打骂声,强迫黄培根缴出枪弹。打骂了一阵子,

听见一个男的凶狠的嚷道:“不缴枪弹,就烧村子!”黄培根吓坏了,立

刻把枪弹全部缴了出去。

26

第33页

听到打骂声的几位村民,吓得马上向黄志民汇报情况。黄志民一边装

出惊讶的样子,一边镇定地说:“情况不明,不能贸然行动,一切只能等

到天明再说。”大家一听,觉得在理。

27

第34页

赵虞一行离开村庄时,把黄培根也押走了。躲在自家门缝里窥视险情

的村民,见保住了村子,都从心底里感激黄培根,并对他的“受罪”十分

同情!

28

第35页

赵虞一行,离开珍坑村不远,就与黄培根亲切握手道别。黄培根内心

沸腾,目送赵虞他们翻山北行,默默祝愿同志们平安归队。

29

第36页

随后,黄培根来到黄志民家,还未坐定就说:“不幸中的大幸,还好

没烧村子。”大家一看,黄培根只是撕破了衣服,并无大碍,都松了口

气。黄志民吩咐黄培根和黄晋焱,明天一早去乡公所报告情况。

30

第37页

第二天,乡公所得到报告后,立刻派黄元苏到珍坑村调查。亲眼目睹

的村民头头是道向黄元苏讲述来人如何凶恶,黄培根怎样受苦。黄元苏信

以为真,知道枪弹被不明来历的人抢去了。

31

第38页

党组织组建成立小南山游击队后,黄志民动员了4位陈溪青年参加。

1942年6月下旬,王再夫、王幼成、陈连根在与国民党田岫山(人称田胡

子)的部队(以下简称田部)的战斗中不幸负伤被捕。

32

第39页

三位陈溪籍游击队员,惨遭田部杀害。田岫山命人剖开王再夫的胸

膛,将人心挖出煮熟,当众吃了!黄志民知情后痛心疾首!

33

第40页

残酷的斗争形势,给黄志民带来不幸的消息。1941年9月,他的堂弟

黄秀盛和战友在绍兴后堡战斗中被捕,后被日军杀害。

34

第41页

黄志民和支部同志,把烈士的父母称作爹和娘,要求烈属保守保密。

在生活上,党支部采取“全包”,不让烈属断粮。赵虞等送来银圆30块送

给烈属。

35

第42页

1945年4月20日,上虞县民主政府在永和镇平昌小学成立。黄志民参

加成立大会,并担任会议记录员,被分配到秘书科工作。

36

第43页

1945年2月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简称三五支队)后勤基地迁至

陈溪。“九厂两院”—抗币印刷厂、翻砂厂、军械厂、皮革厂、弹花厂、

织布厂、印染厂、被服厂、鞋底厂、医院和浙东鲁迅学院,在陈溪及周边

设立。黄志民等一批地下党员积极为后勤基地奔波。

37

第44页

后勤基地需要用房,陈溪人将庙宇、祠堂、民房提供使用。如陈溪口

村陈彬法让出茶场、老屋办军械厂和医院;高苏村王炎木让出三间住房办

抗币印刷厂。

38

第45页

虹桥、刘家坞等村民为弹花厂弹花;珍坑、下徐、黄泥龙头村妇女为

鞋底厂纳鞋底;陈溪口村民为军械厂服务……

39

第46页

王来德,陈溪背向村人,1922年出生,1940年入党,是黄志民的得力

助手。后勤基地需要一万个手榴弹木柄,时值农忙,王来德主动请缨,按

时交货。军械厂付给王来德542元抗币的劳务费,他悉数分给民工,自己分

毫不留。

40

第47页

军工厂生产的军用物资需要及时送到抗日前线;抗币要及时送到浙东

银行指定地点。为了安全,物资都要利用夜间翻山越岭运送,陈溪人民都

积极参与。

41

第48页

王国松,陈溪太平山村人,1920年生,1938年在慈溪锦堂师范加入中

国共产党,成为陈溪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后因单线联系人罗振声(曾

用名陈东明)病故,一度与组织失联。1945年3月,受党组织委派,他担任

干溪乡民主政府乡长。

42

第49页

王国松到任后,为针锋相对斗田部,不到10天,成立了干溪乡民兵大

队,包括脱产的乡常备班及不脱产的各堡民兵小队,其中不脱产的民兵约

150人。民兵借用土枪50支,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帮助下,还配有手榴

弹、马刀等武器。

43

第50页

王国松代表民主政府宣布:全乡一律禁止向田部提供钱粮、民夫等;

发现过境干溪的敌探、催征员、“扫毛”散兵(时称敲诈、抢劫等为“扫

毛”)立即抓捕;对过境的田部物资一律扣留。干溪民兵使田匪望而生

畏。

4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h5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